高三毕业自我鉴定

2024-11-28

高三毕业自我鉴定(精选12篇)

1.高三毕业自我鉴定 篇一

自我鉴定:时光飞逝,在高中三年的学习当中,我遵纪守法,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我热爱学习,吃苦耐劳,积极参加班级的大扫除,为班级做贡献.在学习上,我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努力复习,成绩均处于班级中等。我热爱体育,特别是打篮球。曾在班级篮球比赛中担任主力。三年的青春时光已流逝,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走的更远。

社会实践: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每年学校举办的军训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半军事化管理的教育制度成就了我吃苦耐劳,勤学刻苦的个性。在烈日的蒸烤下我学会了勇往直前,决不退缩;我见证了团结就是力量,那力量是铁,那力量是钢;我接受了汗水的洗礼。在军训中,我培养了自我独立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在充斥着痛苦的欢声笑语中学会了坚持。

奖励:初中三年获过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XX年昆明市第三届“英语周报杯”英语阅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2011年云南省“祖国我”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2.高三毕业自我鉴定 篇二

一、重视课堂效率:

高三的英语学习时间紧, 任务繁重, 每一次带毕业班, 我都非常重视课堂的高效性, 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各种模拟题、测试题正答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下的题目要给学生细讲, 其他的由学生单独提问,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高三课堂应该做到的高效就是:选准要点、抓住难点、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 语言简练、解析精辟。高三的复习课比起高一高二的新授课来说是枯燥无味的, 但我坚信:No lesson is a success unless, during it,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hare at least one loud laugh.在课堂上我总是“内紧外松”, 每节课给学生讲个课堂相关的笑话或故事, 活跃气氛, 决不把自己紧张的情绪带给学生。轻松愉悦、心平气和地去教学和工作, 也让学生轻松自信。追求高效, 而非一味“死盯死靠”, 才能从容应考。

二、任务的布置和检查:

每一节课我都让学生明确课下任务, 计划周密, 降低难度, 回归基础, 强化专题训练。进入高三后,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重点把握中档、低档题, 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 让学生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查漏补缺上。我一般要求学生周末限时做一套完整的高考模拟题。同时, 尖子生每天做一套成组的带详细答案解析的完形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学生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要在高考前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 整理巩固基础知识, 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我也会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 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 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个人认为《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一本非常受用的好书, 五年的高考让学生找到高考的命题规律, 三年的模拟让学生的水平得以提升。

背诵任务检查。即便在高三阶段, 我也不忽视对学生基础的积累。我让学生养成坚持背诵的习惯, 并不定时突击检查, 我认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文化积淀, 提高书面表达的地道性和流畅性。写作时, 学生写出的不再是干枯的汉式句子, 做题也有了题感。

三、做好应试的指导:

高三这一年我非常重视答题策略的指导, 狠抓卷面, 严格答题习惯, 答题规范。从每次月考一开始进行严格把关, 要求答题以及书写一定工整规范, 凡不按要求进行的, 一概给予扣分, 并要求重新抄写, 使学生引以为戒。写作方面引导学生做到要点齐全、书写整洁、避免语法错误、写好每段精彩首句。我还引导学生整理好两个本子, 一个是错题整理本, 另一个是经典句式整理本。每一届高三我都告诉同学们这是北京四中的优良传统做法, 是行之有效和高效科学的。在高考前半个月我就让学生停止了单独做单项选择的练习, 而集中精力利用好错题整理本和经典句式整理本, 查缺补漏, 同时为作文积累句式。

四、“赢得人心 攻心为上”, 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

高三的早读我按时到岗, 一直坚持辅导到高考前。我的做法是在黑板上板书早读我到校的具体时间, 并且标明当天我是第几位到教室的, 有多少学生比我早到。这样做下来, 很多学生都受到感染, 很早就到教室上早读。我认为早读早到会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印象, 会给学生一种感觉:老师同他们共同战斗, 学生们才会有“底气”。教师要抓住机会多同学生交流, 缓解他们的紧张压力。

做好尖子生培养和差生鼓励工作。尖子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提高他们的成绩往往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的动力既热情, 榜样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事实证明, 这种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差生的鼓励工作也要做好, 鼓励引导他们多学习, 多付出, 尽自己最大能力学习, 不给自己留遗憾。稳定他们就是“稳定了后方”, 做好了班级的稳定巩固工作。

我坚持加强课下同学生的交流, 增进师生感情。我认为英语教学质量能否取得突破, 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 考试制胜的关键就是要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 在心理、思维、体力等方面保持稳定, 从容应对各种题目, 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享受成功的喜悦。从一进入高三复习我就注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学生, 与学生聊天、交流, 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放松的方法, 尽量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 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正确答题方法的指导, 测验后帮学生作总结, 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必胜信心。其他几点做法:

1.定期面批学生作文。高三我定期对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多次单独批阅, 主要是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如果不面批, 学生作业发下去, 学生不一定会去认真对待老师的批改, 这样收效甚微。我认为作业收上来批改远不如给每人面批, 这样既能更有效地落实作业, 又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还可以通过谈话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每一次面批作文, 我都把它当成是一次同学生交流的好机会, 了解学生, 也走近学生。

2.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服从备课组、年级组、学校的安排。老教师通常有自己所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我虚心向他们学习, 力争“采众家之长, 为己所用”。学校和年级也通常有一些统筹安排, 我总是听从这些安排, 我觉得这样才能统筹兼顾, 避免自己走向狭隘。

总的来说, 高三虽然辛苦, 但每次带完高三, 总是收获颇丰。高三的英语教学, 是教师自身的一种财富。教学相长, 对于青年教师更是一种成长。多学习, 多积累, 多反思, 这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摘要:高考英语在总分中占据很大比重, 家长和学生非常重视。如何搞好高三的英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成绩, 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该文将从课堂效率、任务检查策略、应试指导、心理教育等几个反面反思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反思总结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毕业班,英语教学,策略,指导,教育

参考文献

3.高三毕业班的后期管理 篇三

强化目标意识。坚定班级信念理想

高三最后一个学期要有更加明确的目标意识,这个目标已不是笼统的诸如提高思想认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之类的口号与大方向,而是直指高考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细微,越容易付诸于实际行动。

我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以自己提出的“不让每一位同学掉队”的班级总目标为核心,首先制作了一张“收获2009我的梦想”表格,要求学生填上自己通过三年学习想要考取的大学名称,并将其张贴于教室后的宣传板上,以期能达到每天激励和促进的作用。在高考前的第二轮复习(一般共有三轮复习)结束后,又要求学生每人自定各科“目标分数线”和总成绩“目标分数线”,并按“冲击线”“保守线”“托底线”三个档次分别确定。此外,我还给全班制定了“希望在每分钟,成功在每节课”的行动目标和“笃志践行,厚积薄发”的奋斗口号,有了这样的具体而细微的目标,学生就比较容易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容易找到提高成绩的抓手和方法,从而达成自己最终的高考目标。

强化氛围营造。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这里的“氛围”指的是文化氛围,是基于班级精神文化的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文化氛围的主体是班风。有人说,高三后期的核心工作是高考,是学业成绩,是分数,已不需要什么氛围的营造和班风的打造。这其实是错误的观点,实践证明,越是到了最后关键的冲刺阶段,越是需要焕发出学生无穷力量和生机的精神力量和前进动力,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使班级在高考最后一战中夺取胜利。

我认为,在这个时期要努力形成一种以平等机遇与竞争意识为核心的民主、平等、竞争的文化氛围。在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学校各类规章制度下,每个学生的机遇都是平等的,都平等地面对高考,面对升学。因为机遇均等,特权观念没有市场;因为机遇均等,“开后门”做法被牢牢堵死;因为机遇均等,每位学生都有盼头。都抱希望。特别是到了高三后期,各高校的优秀生推荐和“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是关乎每个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班级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推荐和评选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原则,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也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在民主、平等观念的指导下,我还鼓励学生凭能力、凭智慧、凭韧性、凭耐心,再加上一点运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说高中三年是一场赛跑的话,那么,任何人需要取胜,都必须参加这场赛跑,并在此过程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别人比速度、比耐力,内心要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由于民主、平等、竞争的文化氛围比较浓烈,我的班级形成了一种努力拼搏、你追我赶、团结协作的良好班风学风,在每次模拟大考中成绩突出,高考也成绩喜人。

强化学法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高三的学法指导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复习态度的指导、对复习心理的指导、对复习技能的指导、对复习计划的指导、对复习过程的指导、对复习练习的指导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应对高考,提高高考成绩,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高三最后阶段的综合复习和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高效率的学习首先是建立在科学学习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学法的指导是高三后期的核心工作。

可以在班级开展“学法交流会”。让班级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习小窍门,以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开展活动时可以邀请任课教师参与点评与指导,这样,各科的学法就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可以协调各科老师,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习题和知识点的关系。提醒学生训练时多注重分析问题的质量,不刻意追求数量;多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规范解题思路,训练解题步骤,锻炼解题速度,保证解题质量,争取能得之分每分必得。指导学生整理易错题,经常搞考试回头看。临考二十多天,改变做新题的一贯做法,师生一起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进行知识点再现和知识点保温,让学生带着知识上的自信从容走进考场。

还可以利用手中资料,收集各学科学法的资料。在课间的间隙,我经常让同学们翻阅《文汇报》的“教育家”栏、《新民晚报》的“升学周刊”栏和《家庭教育时报·高招周刊》“复习方法”栏,,并让同学养成“剪刀加浆糊”的习惯。收集好各科复习的相关资料,编成一本可供复习时借鉴的小册子。为了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科学学法,我自己也笔耕不辍,在上述报刊发表了近二十篇指导高考复习的文章,对学生的复习起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强化心理辅导,调理良好心理状态

在高三后期特别是临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压力渐渐增大,效率渐渐走低,此时,作为班主任特别要观察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出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渡过难关。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认为以下两种负面心理现象特点值得关注。

一种是“高原现象”,表现为一段时间在学习上效率不高,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成绩不但没有较大提高。反而沉浮不定,甚至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这时,就要及时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弱点。然后针对这些弱点,在任课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强化复习训练,以期查漏补缺,全面提升。

一种是“克拉克现象”,表现为有的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刻苦、认真、踏实,是班里的优等生,平日的考试成绩极为出色,可是每到大考成绩总是不尽人意,与平常考试的优异成绩相差甚远,甚至在激烈的高考竞技场上更是遭遇“滑铁卢”。一败涂地而留下终生遗憾。这时,就要及时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复习策略,择要复习,对于个别学生因自信不足而过分紧张,则要多给予鼓励,并巧妙暗示他“你一定会考好的”;其次,还可以发挥家长的力量,确保孩子睡眠充足。心情愉悦,并在细节方面合理安排考试当天的事宜,使其沉着冷静答题。

优化学习环境,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除了打造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之外,还必须创设良好的物质文化即优化自然学习环境。到了高三后期,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我却认为,自然学习环境不但要抓。而且要抓好。我以为,在抓好卫生的前提下要利用好班级的四面墙壁,尽量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4.高三毕业自我鉴定 篇四

这三年的学习时间让我非常的充实,有些东西还是需要进一步了解,在学习当中我还是非常认真的,现在我也是慢慢的在加强自己各个方面能力,学习需要端正起来,我从来都不会因为自己个人的原因影响了学习,高中三年对我的帮助还是挺多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个逐步的提高,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判断,学习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现在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积累知识,锻炼自己各个方面,高中的学习虽然紧张,但是我的思路一直都非常的清晰,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是需要做什么,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虚心的请教老师还有同学。

这段时间我非常重视对自己各个方面加强培养,除了学习我是多多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个个方面,让自己能够持续的发挥好状态,现在我也意识到了这给我带来的好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这也是我需要思考的事情,我真的是非常怀念这种感觉,在做错事情的时候我能够吸取经验,我也是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同时也是需要有这样的心态,不管是在什么阶段都应该要对自己一个客观的认识,现在我也愿意去接受这一切,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可,应该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都是非常端着的,我需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态,高中三年虽然也是遇到过很多的困难,有的时候在学习当中自己也做得不是很好,但是现在我能够马上的调整过来,这种感觉是真的非常的好,我也一定会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实现对自我的要求。

当然这高中三年的学习我也是都许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我需要用一个稳定方式去填充自己,有些事情应该要有一个主观的意识,以后也一定会好好的思考这些,感激三年的学习。

5.高三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五

在进入57中的三年来,学____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成绩优良。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________。在团____的____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____,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____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学校辩论赛中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________现代化建设的____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____“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6.高三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六

回望过去,小学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初中的单纯幼稚、美丽憧憬,高中的欢乐与忧伤、执著与迷茫,都幻化成了人生的一道风景。回望过去,运动会上的青春激扬,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演讲赛上的热情奔放,皆凝固成了人生的永恒记忆。

一路风雨一路坡,一路荆棘一路河,一路血水一路汗,一路欢笑一路歌。我收获的是什么?是快乐的成长,是无悔的青春,是艰辛的执著,是幸福的硕果。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时时谨记团的教导,严格遵守团的章程,忠实履行团员义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虽然我不是班级最好的,但我立志做最好的自己。生活中,我为人善良热忱,待人真诚友好,不撒谎,不骂人,不说粗话;工作中,我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雷厉风行;学习上,我不屈不挠,顽强坚韧,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在家里,我孝敬父母,爱护哥哥,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绝不依赖别人。

作为一名学生,当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多年来,我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我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虚心向同学请教,真诚请老师帮助。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我重视优势科目,不忽视弱势科目,尽心竭力把它们补起来。经过我的努力,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地理学科也有明显的起色,英语成绩更是突飞猛进。语文本是我热爱的学科,我课外除阅读了教育部规定的必读书外,还阅读了《时文选粹》《智慧背囊》《读者》《青年文摘》《视野》《格言》等等图书。这些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品位。体育不是我的强项,可我通过它来磨炼我的意志,增强我的体质。我喜欢踢毽,做仰卧起坐。即使在高三巨大的压力下,紧张的氛围中,我也天天坚持,一天不拉。此外,我还爱画画,唱歌,做手工。

回望来路,回望过去,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高三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二)

高中学习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三年不仅是我不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的三年,更是我在思想、政治文化上不断提高认识,学会做人的三年。我已逐渐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中学生。在思想品德上,我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生活作风,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工作上,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负责的为同学们做好每一件事,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习中,始终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认认真真的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对老师讲的各个知识要点都能熟练的运用,对老师布置的习题也是认真的完成,养成了良好自学的习惯。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高三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三)

紧张有序的高中生活即将与我告别。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现对自我鉴定如下:

在政治上,我有坚定正确的立场,热爱祖国,热爱党,认真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高,爱憎分明,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在学习上,我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专心上课并做好笔记,注重理解和掌握,强化练习,学会分类归纳,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知难而进,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及时纠正,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自己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变能力有进一步提高。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还利用假期参加电脑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高三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我的兴趣广泛,爱好体育、绘画等,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高中三年生活有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热情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高三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四)

高中三年结束,这标志着我的人生又向前近了一步,对于我来说需要更加的全力以赴,这三年的高中生涯磨练了我,我的心智也更加的坚定,对于未来我很有信心,三年已过,在x中留下的都是美好回忆,三年的成长一幕幕闪过,在早上晨读,在晚上彻夜的学习,这样的情景也已经过去了,即将结束的高中三年让我不禁想起的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回忆无限的美好,但是这样的美好终究是会有结尾,现在就是毕业之际,到了结束的时候,对自己也鉴定一下:

高中三年是一个很漫长的学习过程,但是现在却觉得时过得很快,可能是即将毕业的那种不舍吧,三年来在学习上我很端正,每一门功课我都很用心的在学习,三年来我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我知道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很重要的,作为学习委员,我明白自己的使命,带头梳理一个好的学校态度,在上课的时候我每一堂课都会用心的去听,重要的是做好笔记,老师讲的知识我牢记于心,这也是作为学习委员应有的态度,这三年来我本着优良的学习态度,在上好没一谈课,过好自己每一天高中生活,学习是没有尽头的,高中虽然结束,学习并没有结束,以后会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学习。

生活当中我一直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三年一路走来,老师对我有过评价,同学对我也有过建议我一直都是积极的听取,不会因为自己是学学习委员,就不听取他人的意见,我觉得这三年来我最大的缺点就是交际能力不强,一直让我很郁闷,太多的时间花在了学习上面,平时跟同学们交谈的时间不是很多,性格有点孤僻,总是喜欢一个人,对于团体的交流不深,这是我三年来一只存在的问题,也是很不好的一个缺点,我知道自己在交际方面需要加强,我会改变自己的。

日常跟同学相处我不存在问题,三年来跟同学们和睦相处,不轻易的去跟他人发生矛盾,有什么事情我都会乐观的去看待,高中的学习是比较紧张的,很多的时候会有比较大的压力,我能够正确的去对待这些,我心态很好,不会因为学习的压力让自己喘不过气来,我知道那样会适得其反,所以我在生活中是比较乐观的,微笑是我面对压力的方式之一,多笑一笑是好的,遇到事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后回顾这三年高中学习生涯,我没有一点后悔,我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是继续开始前进的脚步。

高三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五)

伴随着21世纪的脚步,我即将走完多彩的高中三年。在这三年中,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

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忠心拥护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平时关心国家大事,总是尽力去做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事。我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平时勤俭朴素,谦虚谨慎,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爱护公物,而且作风正派,是非观念强,道德品质优良,行为文明,作为班级的一分子,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踊跃参加班级的黑板报出版工作,当我们班的板报获年段第一名时,我心里无比自豪。

我学习自觉、认真,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善于质疑、析疑、解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中三年间,我在学习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各科成绩优秀,并在省第六届生物竞赛中获得厦门赛区二等奖。

我热爱体育,在平时更是注重锻炼身体,体锻达标。我的兴趣广泛,总是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曾获年段五、六班主持人对抗赛三等奖,以及年段硬笔书法比赛优秀奖。我喜欢绘画,常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绘画,并多次为班级板报绘制刊头。我热爱劳动,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卫生工作,不怕脏,不怕累。

7.高三毕业自我鉴定 篇七

求职自我效能感最早由Ruth Kanfer和Charles L.Hulin (1985) 提出, 主要关注个体对自己求职技能的觉知, 是一种具体形式的自我效能。John P.Trougakos等 (2007) 认为, 求职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有能力获得满意工作的信心程度。本研究中, 对求职自我效能感的操作定义为“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获得满意工作的信心 (主观评价) 。作为一种个体因素, 求职自我效能对求职行为、求职结果的作用已被很多研究证实。如冯彩玲等 (2009) 以836名高校毕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求职自我效能对求职行为起到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求职行为也随之增加。目前对于求职自我效能感的24篇研究多以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因此, 对高职生求职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与探索, 提高就业质量将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工具。

调查对象来自常州科教城轻工学院、机电学院、工程学院、纺织学院和信息学院5所高职院校的毕业实习学生或部分刚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学生, 共发放问卷450份, 回收413份, 筛除后得到有效问卷399份。

研究工具为自编的高职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感问卷以及被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求职自我效能感问卷由两个维度, 共18道题目构成, 采用Likert6计分。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由被试的性别、专业、求职情况、就业压力等12道题目构成。

二、研究结果

(一) 问卷分析。

对问卷是否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检验, 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 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01) , KMO值为0.947, 表明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以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因子变量, 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 共抽取出2个因子, 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7.419%。采用方差极大法进行因子矩阵的旋转, 并给这两个因子命名为:一是职业认知效能, 指高职生完成诸如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职业自我认知任务时的信念;二是就业效能, 主要指高职生完成就业任务的信念, 如应对面试或解决就业中的困难情境等。经检验, 总问卷和职业自我认知效能、就业效能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是0.940、0.881和0.924, 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各项目的归属、因子负荷及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解释率见表1。

(二) 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特征。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得分描述见表2。由此表可知,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得分中等, 信心指数不高 (4分代表有点信心) 。进一步对被试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配对组t检验后发现, 被试的职业自我认知效能显著高于被试的就业效能 (n=369, t=2.607, p<0.05) 。

(三) 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以专业和城乡为分组变量, 以求职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和总分为因变量,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差异。结果见表3。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四) 高职生不同个体压力等情况下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就业压力、专业成绩和实践经验水平的高职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详见表4。

(五) 高职生不同求职行为下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以高职生求职成功率、求职努力程度和求职成败经验等求职行为对高职生求职自我效能各维度上的得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详见表5。

三、结论与启示

(一) 高职生求职自我效能普遍水平不高。

通过对高职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 我们发现, 高职学生对自己能找到满意工作的能力有点信心, 但信心程度并不高, 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自我认知效能显著高于就业效能。在常州地方产业结构下, 工科高职生的就业效能感显著高于文科生。籍贯 (城乡) 不同的毕业生在就业自我效能上差异显著。当前各高职院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相关实践教育活动, 使得高职学生保持了良好的职业自我认知效能水平。但是我们也应当要继续重视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就业效能水平不高的现象。岳昌君等 (2004) 研究显示, 就业能力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个体因素之一, 面试技巧、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就业能力的缺乏会导致毕业生对自己能应对面试、顺利解决求职中所遇困难的信心程度产生消极影响, 而会导致个体就业效能水平降低。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更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相关实践教育, 开展相应的求职训练, 加强顶岗实习和毕业期间的求职动向的关注和指导, 特别是要切实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解决就业中遇到各种困难情境的能力和途径, 提高高职生的就业品质。

(二) 求职自我效能感在就业压力和学业、实践经历上存在差异。

通过调查, 我们也发现高职学生自我感知的就业压力和学业情况和实践状况会导致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的差异。一是高职学生自感压力大小对求职自我效能的影响显著。自感就业压力大的高职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总分与各维度上的得分都要低于就业压力一般的高职毕业生。魏炼 (2012) 在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源分析中发现, 社会以及家庭的压力是高职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由于社会成见造成的自卑感使得高职学生就业压力要显著高于普通本科生。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 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自我压力管理教育, 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了压力管理的相关课程, 可见, 高职学生的压力管理能力是一项高职生需要的, 可以教育实施的一项必要的就业素质。二是专业成绩的高低使得毕业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分上的差异显著, 专业成绩良好的毕业生, 其在就业效能和总效能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专业成绩较差的毕业生。三是实践经验的多少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分上的差异显著, 实践经验较多的毕业生, 其求职自我效能感高于实践经验较少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应该更加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鼓励和营造多样的学生可参与的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 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形成对职业的认识, 在职业实践中锻炼人际交往等能力, 提高就业的效能。

(三) 求职自我效能感在个人求职行为上的存在差异。

通过调查, 我们还发现高职毕业生的个人努力程度和求职成败经历的不同使得其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努力程度高的毕业生, 其就业效能感显著高于努力程度低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经历多的毕业生, 其求职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成功经历少的毕业生。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拓展就业工作口径, 引入职业心理辅导, 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处理求职过程中的受挫现象, 避免引发高职生产生焦虑、恐惧的消极情绪。引导高职学生正确看待周围同学的成功经历、情绪状态和替代性经验, 消除信息来源中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求职自我效能感产生的消极影响, 引导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评价自己, 修正自我认识上的偏差, 增强自信。

摘要:采用高职生求职自我效能问卷, 对高职生求职效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第一, 高职学生对自己能找到满意工作的能力有点信心, 但信心并不高, 职业自我认知效能显著高于就业效能;第二, 高职生的求职自我效能在专业、籍贯 (城乡) 、自感就业压力、实践经历、专业成绩上有显著差异;第三, 高职生个人努力程度和求职成败经历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职业认知效能,就业效能

参考文献

[1] .冯彩玲, 樊立三, 时勘.高校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求职期望、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的关系[J].管理评论, 2009

[2] .王桢, 时勘, 高晶.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3] .唐民.职业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培养[J].职教论坛, 2010

8.高三VS.青春期完成自我蜕变 篇八

如果在青春期尽早建立起自我同一感,我们对自我的评价会全面、客观,不会因为偶然的事件随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未来有合理的控制感,情绪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良好稳定的情绪又有助于我们从容应对高三的学习压力和高考的挑战。自我同一感的建立,是在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关系三个层面上的一次蜕变。

蜕变一:丰富自我认知的内容,将自我“立体化”

青春期的你似乎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没有把握。成绩可能会忽上忽下,情绪也时高时低,一会儿自信,一会儿自卑。青春期不稳定的情绪是由于自我认知不全面导致的。人的自我认知不是从青春期或者从高三才开始,应该是从大约半岁产生自我意识开始的,最初的认知从自己的鼻子、眼睛、眉毛、四肢这些器官开始,慢慢开始认知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等等。但是能力、兴趣、性格这些东西随着成长在变化,而且这些东西也相对复杂,所以人不了解自己是一个常态,所以才会有哲人把“认识自己”作为人生的目标。青春期以前,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线性的,简单、明了。但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能力、兴趣、性格都在很快发生着质的变化,这些因素又相互交织影响,形成了一个立体的、随时变化的自我,所以,进入青春期,我们会开始迷惑,似乎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就自信满满,遇到一点挫折又开始自我批判自我否定。

最常见的案例是以学习成绩论成败,因为高考主要是考查学习成果,也就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我们的自我认知也容易不由自主地被考试成绩牵着鼻子走,以学习作为评价自我的唯一指标,忽略了道德、性格、兴趣爱好、人际交往能力等很多对人生更重要的东西。你是否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错而洋洋自得?那么多一些谦逊。你是否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或时常波动有些绝望?那么多一些淡定。社会上从来都不缺乏只会“纸上谈兵”的高分低能现象和“差生”领导“优生”的案例。

其实,当你渐渐用更多的指标来评价自己,你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更加立体和具体后,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如指掌,你的情绪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波动,更没那么容易受学习成绩的波动。你也会感受到,虽然高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但绝不是决定你未来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机会。这种感受和认识,会让你从容、淡定地迎接考试。

蜕变二:排除外界干扰,确保自我评价的客观和理性

在我们还没有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认知的时候,我们常常也是敏感的。我们常常去揣摩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是友好、认同还是质疑、敌意?我们常常无心地把评价的权利拱手让与他人,似乎,我们的好与坏全凭他人的掌握。这并不奇怪。社会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从他人的眼中开始认识自己的,并且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形成自我评价。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无视他人的观点,但有两个原因要仔细审视他人对你的评价。第一,他人对你的了解是有限的,甚至是有误解的。有人把自我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别人看到自己也觉知到的自我、别人看到但自己未能察觉的自我、别人看不到但自己才知道的自我、别人看不到且自己也未觉知到的自我。不过,要判别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否客观的前提,其实还是需要你对自己要有一个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自我认知,假如不一致,你就需要思索了,到底别人对你的这个评价是属于别人看到但自己未能觉察的自我,还是别人看不到但自己才知道的自我。其次,他人的评价体系本身就不客观、不理性。比如老师,可能会受到自己角色的影响,因为老师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学习上对你有所帮助,或者说你的学习成绩与老师的工作业绩是息息相关的,老师的情绪也会受他的工作业绩影响,所以你会感觉到老师对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与你的学习成绩的相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你必须无条件接受的。

再说一说与他人的比较。你是否会嫉妒同桌的学习成绩?你是否会因为别人的失败而给自己的失败找到借口?多数情况下,与他人的比较是有益的,它帮助我们给自我定位,在某个方面我们到底处于同群体中的什么水平,从而帮助我们对自我做出评价。需要提醒的是,当某个方面的比较让我们产生绝望的感觉时,一定要警惕地抽身而出,因为我们比较的目的仅仅是帮助我们在某一个方面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而不是为了体验负面的情绪,因为我们与他人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不同的个体,本身是没有可比性的,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沉溺于以己之长来度他人之短和以人之长度己之短都是没有意义的。

蜕变三:与自我建立和谐关系

有可能,你看起来很认真地在学习,似乎心无旁骛,完全不同于周围对未来充满了焦虑的青春期少年。你不是没有焦虑过,焦虑过后你认为你太小而实在不能承担自己的未来,于是你主动放弃了对自己命运的主控权,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交给父母来替你完成,而你只专心负责考试。你是这么一群害怕长大的小孩的代表,完全没有自主性。

还有可能,你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自己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完全有能力按自己的想法来改变他人和世界,别人应该完全相信你的能力,提出的任何质疑都是不合理的。你表现出极度的自我中心。这种情况最可怕的是,你几乎对此没有自知力。

我们都曾经经历过渴望自己独立走路、自己独立吃饭、自己做一切事情的幼儿时期,我们多么希望长大成人,不再被大人当作小孩来看待。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都担心走路摔跤、喂饭喂不到自己嘴里,逃避学习走路、学习自己吃饭的基本生存技能,我们可能获得今天所拥有的自由吗?

9.高三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九

在学习当中,我每天按时的完成好作业,各方面我也是一直都是做的比较认真,和周围的同学们和睦相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平时在学习当中也是非常的专注,这让我感觉是很好的,搞好自己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对此也是深有体会的,作为一名毕业生我相对而言也是非常关键的,高三阶段我也是做的比较细心的,遇到自己不会的东西,我都会去虚心的请教,同学们都是非常热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也是意识到了相关的本职工作,所以我很愿意去学习一些自己不会的知识,我相信自己总会有用到的时候。

生活当中,我保持优良的作风,却是我也是应该要认真去维持,高三是紧张的一个学期,我经常性的能够感觉到自己不足,毕业之际,我知道这给我各方面都有着很正面的状态,平时也是能够接触到很多新的东西,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我也希望以后自己能够做出更多的成绩来,这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尽管非常的紧张,但是我还是可以接触到一些新的东西,于我而言,这些都是有着非常大的提高,我是很希望以后能够做出更多的成绩来,在这方面我一直都是对自己抱有信心的,高中三年让我感觉自己有了很多变化,其中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自己养成了非常自律的习惯,每天早上都能够坚持锻炼身体,我一直都觉得学习前提就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10.高三毕业生档案自我鉴定 篇十

学习也是一样的,态度是学习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常常可以决定我们的效率和结果,所以这三年中,我一直都在提醒自己,好的态度会有好的未来,好的态度会有好的结果,好的态度也会有一个好的自己。慢慢的,我的性格越来越开朗,行动也越来越果断,成长也越来越迅速了。

高一的时候是懵懵懂懂的自己,高二的时候开始想未来了,高三则是最考验我的一年,充满了危机和挑战。但是这三年无一例外都是最为珍贵的`日子,都告诉该往怎样的一个方向去走,该往怎样的一个目的地靠近。这段时光,是我人生之中最为灿烂的日子,也是我读书生涯中最光辉的一段岁月,我在不断的拼搏,在不断的汲取,思想在不断的开阔,不断的前行。这是我人生中最坚定也是最勇敢的一段日子。所以我真的很怀念这三年的高中,也很怀念我身边的同学、老师,还有这个充满了回忆的校园。

11.致毕业生:放下自我,拒绝忽悠 篇十一

Over the past few weeks, America’s colleges have sent another class of graduates off into the world. These graduates possess something of inestimable value. Nearly every sensible middle-aged person would give away all their money to be able to go back to age 22 and begin adulthood anew.

But, especially this year, one is conscious of the many ways in which this year’s graduating class has been ill served by their elders. They enter a bad job market, the hangover1) from decades of excessive borrowing. They inherit a ruinous federal debt.

More important, their lives have been perversely2) structured. This year’s graduates are members of the most supervised generation in American history. Through their childhoods and teenage years, they have been monitored, tutored, coached and honed3) to an unprecedented degree.

Yet upon graduation they will enter a world that is unprecedentedly wide open and unstructured. Most of them will not quickly get married, buy a home and have kids, as previous generations did. Instead, they will confront amazingly diverse job markets, social landscapes and lifestyle niches4). Most will spend a decade wandering from job to job and clique5) to clique, searching for a role.

No one would design a system of extreme supervision to prepare people for a decade of extreme openness. But this is exactly what has emerged in modern America. College students are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that demands one set of navigational6) skills, and they are then cast out7) into a different environment requiring a different set of skills, which they have to figure out on their own.

Worst of all, they are sent off into this world with the whole baby-boomer theology ringing in their ears. If you sample some of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es being broadcast on C-Span8) these days, you see that many graduates are told to: Follow your passion, chart your own course, march to the beat of your own drummer, follow your dreams and find yourself. This is the litany9) of expressive individualism, which is still the dominant note in American culture.

But, of course, this mantra10) misleads on nearly every front.

College grads are often sent out into the world amid rapturous11) talk of limitless possibilities. But this talk is of no help to the central business of adulthood, finding serious things to tie yourself down to. The successful young adult is beginning to make sacred commitments—to a spouse, a community and calling—yet mostly hears about freedom and autonomy12).

Today’s graduates are also told to find their passion and then pursue their dreams.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they should find themselves first and then go off and live their quest. But, of course, very few people at age 22 or 24 can take an inward journey and come out having discovered a developed self.

Most successful young people don’t look inside and then plan a life. They look outside and find a problem, which summons13) their life. A relative suffers from Alzheimer’s and a young woman feels called to help cure that disease. A young man works under a miserable boss and must develop management skills so his department can function. Another young woman finds herself confronted by an opportunity she never thought of in a job category she never imagined. This wasn’t in her plans, but this is where she can make her contribution.

Most people don’t form a self and then lead a life. They are called by a problem, and the self is constructed gradually by their calling.

The graduates are also told to pursue happiness and joy. But, of course, when you read a biography of someone you admire, it’s rarely the things that made them happy that compel your admiration. It’s the things they did to court14) unhappiness—the things they did that were arduous15) and miserable, which sometimes cost them friends and aroused hatred. It’s excellence, not happiness, that we admire most.

Finally, graduates are told to be independent-minded and to express their inner spirit. But, of course, doing your job well often means suppressing yourself. As Atul Gawande16) mentioned during his countercultural address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eing a good doctor often means being part of a team, following the rules of an institution, going down a regimented checklist.

Today’s grads enter a cultural climate that preaches the self as the center of a life. But, of course, as they age, they’ll discover that the tasks of a life are at the center. Fulfillment is a byproduct of how people engage their tasks, and can’t be pursued directly. Most of us are egotistical17) and most are self-concerned most of the time, but it’s nonetheless true that life comes to a point only in those moments when the self dissolves into some task. The purpose in life is not to find yourself. It’s to lose yourself.

过去几周里,美国各大高校又向世界派遣了新一届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身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几乎每个明理的中年人都愿意让出自己所有的钱,换得一个重回22岁的机会,然后重新开始“长大成人”。

但是,尤其在今年,我们感觉到,长辈们在许多方面都对本届毕业生不够厚道。这届毕业生进入了一个萧条的就业市场——这是几十年来过度借贷留下的后遗症。他们还继承了一笔灾难性的联邦债务。

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他们的生活被安排和构建得极为反常。今年的毕业生是美国历史上受监督最多的一代。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他们接受的监管、辅导、训练和磨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他们一毕业就要进入这样一个社会,其开放程度和无组织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像前几代人那样很快结婚、买房、生子。相反,他们面对的是异常纷繁的就业市场、社会风貌和适合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大部分人会花上十年时间不停地跳槽、换圈子,寻找自己的角色。

没有人会设计一个极尽监督能事的体系来让人们为极度开放的十年作准备。但这却恰恰是当代美国出现的现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要求他们掌握一套航行技能,然后他们被扔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这一环境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另一套技能,而这套技能全得靠他们自己摸索。

最糟糕的是,他们要被派遣到世界时,耳朵里响起的仍是婴儿潮时期那套理论的狂轰滥炸。要是你打开公共事务频道,去听上几篇这几天播出的毕业演说,就会看到许多毕业生都被告诫:追随你的爱好,探索自己的道路,按照自己的节拍前进,追随自己的梦想,发现你自己。这就是表现型个人主义的老生常谈,现在仍然是美国文化的主流基调。

但是,毫无疑问,这种催眠咒语在各个方面都有误导性。

大学毕业生跨入社会的时候,往往会听到人们兴高采烈地谈论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这种谈论对成人的中心任务——找到可以终生从事的正经事业——完全没有用处。成功的年轻人正要作出神圣的承诺,包括对配偶、社区和对职业的承诺,但他们听到的却大多是有关自由、自主的言论。

人们告诉如今的毕业生要找到自己的爱好,然后追寻自己的梦想。潜台词就是他们应当先发现自我,然后再开始人生的征途。但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少能走进自己的内心,然后就带着一个发展成熟的自我走出来。

大多数成功的年轻人并非先审视内心,然后再计划自己的人生。他们是先审视外部世界并发现问题,然后受这个问题的召唤,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因为有亲戚遭受老年痴呆症的折磨,所以某个年轻女孩感受到召唤,觉得自己必须帮忙治好这种疾病。某个年轻人的老板非常无能,因此这个年轻人必须培养自己的管理技能,这样他所在的部门才可以正常运行。还有,某个年轻女孩发现,在一个自己从未想过的工作领域,一个自己从未想过的机会正摆在她面前。这不在她的计划之内,但却是她可以施展身手的地方。

大多数人并非先形成自我,然后才开始生活。他们都是先受到某个问题的召唤而决定从事某个职业,自我则是由他们的职业逐渐塑造起来的。

人们还告诉毕业生要追寻幸福和快乐。但当你阅读自己仰慕之人的传记时,让你感到敬佩的往往不是那些让他们幸福的事,而是他们所做的那些招致不幸的事——那些艰难、痛苦的事,这些事有时候让他们失去朋友、招来憎恨。最让我们心生敬佩的不是幸福,而是卓越。

最后,人们还告诉毕业生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但是,你我当然都知道,做好你的工作往往意味着要压抑自己。就像阿图尔·加韦德在哈佛医学院的反主流文化演说中提到的那样,做一个好医生往往意味着要有团队精神,要遵守医院的规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行事。

如今的毕业生所处的文化环境把自我当做生活的中心。但是随着年龄渐长,他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各项任务才是中心。自我的实现只不过是人们完成任务好坏的副产品,是不能直接追求的。我们中的多数人都很任性,多数人在多数时间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不论如何,只有将自我融入某项任务时,才能达到人生的某种境界。事实一直如此。生活的目的不是发现自我,而是忘记自我。

1.hangover [ˈhæŋˌəʊvə(r)] n. 后遗弊病(或习俗等)

2.perversely [pə(r)ˈvɜː(r)sli] adv. 反常地,违反常情地

3.hone [həʊn] vt. 磨炼,训练

4.niche [niːʃ] n. 合适的生活方式、职务或地位等

5.clique [kliːk] n. 小圈子,派系

6.navigational [ˌnævɪˈɡeɪʃ(ə)nəl] adj. 航海的,导航的

7.cast out:赶出,驱逐

8.C-Span:美国公共事务频道,目前是有线卫星公共事务广播电视公司(Cable-Satellite Public Affairs Network)的电视频道之一,主要报道联邦政府会议以及公共事务内容等。

9.litany [ˈlɪtəni] n. 反复的陈述;枯燥而冗长的述说

10.mantra [ˈmæntrə] n. 祷文,咒语

11.rapturous [ˈræptʃərəs] adj. 兴高采烈的,欢天喜地的

12.autonomy [ɔːˈtɒnəmi] n. 自主,自治

13.summon [ˈsʌmən] vt. 召唤

14.court [kɔː(r)t] vt. 招致(死亡、灾祸、惩罚等)

15.arduous [ˈɑː(r)djuəs] adj. 艰巨的,艰难的

16.Atul Gawande:阿图尔·加韦德(1955~),波士顿布里格姆与妇女医院外科医生,兼任该医院外科与公共卫生中心副主任,也是哈佛医学院的外科学副教授,同时为《纽约客》的特约撰稿人。

12.高三毕业自我鉴定 篇十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出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是检验本科教学质量与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是培养英语类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 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过程 (教育部2008) 。但是, 多年以来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及指导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顾佩娅等2010)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采用单一的学术论文写作形式, 不重视论文的指导及教学工作, 很多方面只注重形式 (王崇义2004) , 不符合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鉴于此, 国内学者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做了很多研究, 如:关于论文选题、指导对策、写作方法及毕业论文的管理、评估的研究。他们发现, 英语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中存在形式单一、论文质量不高、抄袭等现象。

解决以上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变毕业设计仅以论文为评判目标的检验方式。鉴于此,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提出了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的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一改传统的单一论文形式, 将毕业设计分成6 个形式, 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英语文学创作及反思报告、翻译实践及反思报告、项目研究及反思报告、英语视频制作及反思报告和英语作品发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与专业方向选择相应设计形式,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完成个性化毕业设计。

在改革过程中, 有很多因素决定此次改革的进程, 如学生对于改革的自我效能感机制因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影响学生自信心和能力, 干扰其对具体设计形式的选择, 同样影响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 进而影响改革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旨在研究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新型的多样化的毕业设计改革中的自我效能感, 以期推进改革进程。

一、文献综述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 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某项活动, 也就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项活动的主观性判断, 决定人们是否实施应对行为、努力的程度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 会影响学习者选择何种学习任务、确立何种目标、付出多少努力、在面对困难时有怎样的坚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会获得哪些成就 (Bandura2000;Pajares 2009;Shunk&Pajares 2005) 。 Zimmerman (2000) 提出当人们遇到熟悉的任务时, 自我效能感可提供预测性优势, 并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完成任务。此外,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目标选择也有影响 (庞维国2003) 。

自19 世纪中期开始, 很多学者把自我效能感应用到与学习相关的研究中 (Bandura 1986;Pajares 2009) 。研究发现学习者倾向于选择有把握的任务而避免可能失败的任务。也就是说, 自我效能感会干扰学习者选择相应的任务。Zimmerman, Bandura & Martinez-Pons (1992) 认为, 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地判断, 因此, 更倾向于选择有挑战的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任务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学习者倾向于选择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任务, 而放弃相对较难完成的任务 (岳好平、施卓廷2009) 。

部分学者认为,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与自我约束水平有关系。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表现会因自我约束能力的不同而不同, Pintrich &Schrauben (1992) 的研究发现, 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明显弱于自我效能感相对较高的学生。Bandura (1997) 进一步证实了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坚持性方面更弱, 相反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努力并且具有更强的坚持性。另外, 吴喜艳与张庆宗 (2009) 在调查了113 名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 发现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随着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变化呈相同变化。

此外, 有些学者认为自我效能感也会干扰学生选择具体大学专业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Hackett&Betz 1989;Lent, Brown&Larkin 1984) 。仲彦与王微萍 (2008) , 王毅敏 (2006) 等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会影响其学习成绩, 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但部分学者得出与之不一致的结论, 如吴喜艳与张庆宗 (2009) 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就间的关系, 发现两者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自我效能感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然而李航与刘儒德 (2013) 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写作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以及写作焦虑对成绩的影响, 发现写作自我效能感与成绩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水平对其写作成绩进行一定的预测。

目前, 唐芳与徐锦芬 (2011) 对218 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调查研究, 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并且学生对于写作活动的自我效能感与成绩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是并没有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此外, 张淑芬与余文都 (2010) 调查了379 名大学新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 发现了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即性别对自我效能感的能力感维度有显著影响。然而, 关于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本次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毕业设计改革中, 学生需要选择具体的设计形式, 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业任务选择和努力的付出有密切关系 (Bandura 2000;Pajares2009;Shunk&Pajares 2005) , 因此研究毕业设计改革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必要的。而目前国内鲜见关于毕业设计改革中学生自我效能感调查的相关实证研究, 不利于对于毕业设计 (论文) 的研究。

很多学者对自我效能感做了实证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多数为单一的定量研究, 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 不能提供质化的证据, 本研究在沿用前人问卷形式的基础上, 加以定性分析, 期望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以期推动毕业设计改革的进程。本研究以解决英语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主题, 探讨毕业设计改革中不同性别、不同毕业设计形式和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 可以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提供可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研究, 以期回答以下问题:

1. 学生对于改革形势的总体效能水平如何?

2. 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性别差异?

3. 选择不同毕业设计形式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差异?两者关系是怎样的?

4. 有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差异?关系是怎样的?

(二)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5 级英语高翻、英语教育、英日复语、语言文化方向全体毕业生。

(三) 研究工具

1. 问卷

本次毕业设计形式共6 种, 但是全体毕业生的选择包括其中的5 种, 即英语论文写作、文学创作、视频制作、翻译实践和项目报告, 没有作品发表。笔者根据这5 种设计形式分别设计问卷。本研究所使用的自我效能感问卷由边玉芳 (2003) 设计的量表发展而来, 包含17 道题, 涉及能力感、努力感、成就感与挑战感四个维度, 其中包括5个能力感方面的问题, 以及努力感、成就感和挑战感方面的问题均4 个, 被试就给出的问题从“5、4、3、2、1”5 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5”表示完全符合, “4”表示基本符合, “3”表示说不清楚, “2”表示基本不符合, “1”表示完全不符合。量表总分范围在17~85 分之间。

2. 信度检验

笔者根据SPSS16.0 软件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自我效能感问卷中17 个调查项目做了Cronbach’s Alpha信度检验, 得出信度系数为0.774>0.7, 表明此研究可进行进一步统计检测。

3. 访谈

本研究在采用自我效能感问卷基础上对被试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每种设计形式随机抽取2 人, 共10 人。访谈问题在自我效能感问卷的基础上设计, 包括对问卷中具体题目的回答进行深入了解, 并就受访者的回答随机追加问题以期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4. 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

由笔者担任主试, 被试者在仔细阅读指导语后,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问卷测试。问卷不涉及个人隐私, 回答时间约8~9 分钟, 之后通过SPSS16.0软件技术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共215 份, 其中女生199 份, 男生16 份。

收集完问卷后, 笔者对10 名受访者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为了获取详尽可靠的信息, 在访谈前, 受访者了解访谈问题, 并对访谈做了相应说明。访谈方式为被访者容易接受的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访谈时间控制在10~18 分钟之间。研究者在征得受访者的同意下, 在访谈中使用了录音设备, 并在访谈后对录音进行了转录以用于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 毕业设计改革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

笔者对215 名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四个相关维度通过SPSS软件做了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结果见表1。

表1 显示,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设计改革中的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中等偏上 (M=3.9666, 1<M<5) , 就自我效能四个维度而言, 平均值介于3.7767 至4.4419 之间, 按程度排序为努力感、成就感、能力感和挑战感。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对于新的改革形式没有出现消极的反应;相反, 大部分学生对于毕业设计改革持有积极的态度。尽管在自我效能感的四个维度上能力感与挑战感均值相对低一些, 但是学生具有较高的努力感, 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努力的程度。笔者通过访谈发现10 名受访者都相信能够尽其所能,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努力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此结论为Bandura (2000) 等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他们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者在进行某项活动时投入的努力程度。

(二) 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将研究对象分为男女两组, 对于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差异问题, 笔者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见表2。

经卡方检验, 男女生自我效能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Χ 2=0.044, P>0.05) 。

也就是说, 学生对于毕业设计改革的自我效能感不受性别的影响, 这与Pajares &Valiante (1997) 的写作理解受性别差异影响的结论不一致, 但与唐芳和徐锦芬 (2011) 得出一致结论, 他们认为大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无性别差异。Pajares &Valiante (1997) 做的研究中被试者为男生103 人、女生115人, 男女生人数相当;而唐芳和徐锦芬的被试者为男生157 人、女生61 人, 男女生人数相差较大。本研究搜集到的男生问卷只有16 份, 而女生199 份, 男女生人数上差异较大, 与唐芳和徐锦芬的研究相似, 因此得出与之相似的结论。男女生间不具有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男生人数过少。但英语专业现实情况即男女比例差异较大, 这也许能够代表整体情况。

(三) 选择不同设计形式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差异

1. 选择不同设计形式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差异

为研究选择不同毕业设计形式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差异, 笔者对相应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检测, 结果见表3。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选择学术论文写作的学生与选择翻译实践、视频制作、项目报告的学生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07, 0.006, 0.013<0.05) , 但是与选择文学创作的学生间不具有显著差异 (P=0.066>0.05) 。

通过访谈, 笔者发现在10 个受访者中5 人认为在6 种设计形式中学术论文写作最难, 3 人认为文学创作最难, 2 人认为视频制作最难。A同学说“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与写作能力, 而我自己从没接触过正式的学术论文, 因此对我来说学术写作最难。”相对于翻译实践、视频制作与项目报告, 学术论文写作对学生的研究、写作、语言和学术的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 选择学术论文写作的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判断并有信心能够独立完成学术论文。B同学说:“我觉得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不够强, 但我会通过学习、阅读文献努力地弥补, 并且我有信心能够按时完成我的论文。”而文学创作同样需要较强的文字功底与创作能力, 对于没有经验并且不了解文学的人来说, 无疑也是困难的。

此外, 选择翻译实践、视频制作、文学创作和项目报告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访谈过程中, 受访学生表示目前还不了解新形式的反思报告该怎样写, 不知道有哪些具体的要求与格式, 但是他们相信学校会给出明确的指示。不同于以往单一的学术论文写作形式, 翻译实践、文学创作、视频制作与项目报告为大连外国语大学毕业设计改革小组推出了新型毕业设计形式, 之前没有先例, 学生对于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认知是一致的, 即不能明确地判断出这四种形式的难易程度, 这可能是选择这四种毕业设计形式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

2.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形式选择之间的关系

为讨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所选毕业设计形式有怎样的关系, 笔者将相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检测, 结果见表4。

经相关分析, 自我效能感与学生所选毕业设计形式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0.265 (P<0.05) 。就自我效能感的四个维度而言, 成就感和挑战感与毕业设计形式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5) , 能力感、努力感与毕业设计形式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P>0.05) 。

结果表明,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于毕业形式的选择。笔者发现10 名受访者都是根据自身的经历来选择毕业设计形式, D同学说:“我在上高中时写过诗歌和小说, 对我来说选择文学创作要比选择其他形式更容易。”D同学的话为Zimmerman (2000) 的结论力添新证据, 他认为当学生遇到熟悉的任务时, 自我效能感会发挥预测作用。本次毕业设计改革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设计形式, 学生首先要判定自己的能力, 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并且最有信心完成的设计形式, 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 指导教师不得干涉学生的判断,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的设计形式最适合自己而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在考虑选择哪种设计形式时, 倾向于选择对于自己较容易完成的设计形式, 而避免认为较难完成和没有信心完成的设计形式, 这进一步支持了岳好平、施卓廷 (2009) 的研究结论, 他们认为学习者会选择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完成的任务, 而放弃自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 同时验证了Bandura (1986) 与Pajares (2009) 的发现, 他们认为学习者倾向于选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任务而避免自己认为会失败的选择。

(四) 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差异

1. 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差异

为研究选择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者通过SPSS16.0 对相应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5。

1:考研2:找工作3:出国留学4:先工作, 不排除继续深造的可能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有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形式时, 未来规划不是主要因素, 在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所选的设计形式主要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的, 或者因为之前有过类似的经历而选择自己最有信心完成的设计形式。C同学说:“选择做视频制作时并没有过多考虑未来规划的因素, 只是自己比较喜欢视频制作, 我之前自己做过视频, 周围也有很多朋友懂得怎样制作视频, 他们也能给我很多帮助, 而且我的口语很好, 我觉得我能把我的毕业设计做好。”可见, 学生对未来的规划, 不会影响学生对于设计形式的选择。

2.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未来规划之间的关系

为研究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未来规划间的关系, 笔者将相应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6。

经相关分析, 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其四个维度上的能力感、努力感、成就感与挑战感与学生未来规划均不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P>0.05) 。

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在选择设计形式时不会考虑未来规划因素, 只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设计形式,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证实了自我效能感与学生未来规划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这一结论。然而, 打算考研和出国深造的学生会因为以后要继续进行学术研究而倾向于选择学术论文写作。E同学说:“希望我的毕业论文能为以后的学术研究积累经验并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 尽管自我效能感与未来规划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但是不可否认,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还是会受到未来规划因素的一定影响。

结束语

本研究发现:1. 学生对于改革形势的总体效能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中学生努力感水平最高;男女生对于改革的自我效能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2.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所选形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未来规划之间不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3. 选择学术论文写作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选择翻译实践、视频制作与项目报告的学生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而与选择文学创作的学生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选择翻译实践、视频制作、文学创作和项目报告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4. 有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学生对于毕业设计改革总体表现积极的态度, 在自我效能感的四个维度上最高的是努力感, 而能力感、成就感与挑战感略低。学校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培养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 并且在毕业设计改革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挑战感。因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形式选择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学校应积极开发出更多合理、适合学生展现能力的毕业设计形式, 可选择的形式多, 有助于学生准确判断自己的能力, 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设计形式。

上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后劲下一篇:夺冠影片中小学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