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社区信

2024-12-18

诉讼社区信(精选5篇)

1.诉讼社区信 篇一

立足基层 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水沟营社区“无诉讼”社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越城区水沟营社区自开展”无诉讼”社区创建工作以来,依靠和发动广大社区群众,建设以社区调解委员会为中心,横到边纵到底的基层法律服务网络,真正实现矛盾无缝对接,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司法调解需求,结合基层组织力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把矛盾化解在诉前,解决在萌芽状态,自2011年被授予省级“民主法治社区”荣誉称号,去年又被评为全国级“民主法治社区”。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深入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

社区以“无诉讼社区”创建为目标,努力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以普法为突破口,按“三个一”标准进行普法工作,使各类民法进入每家每户:一个法治文化广场。借助“越城区塔山法治文化公园”的打造,共享普法教育阵地建设的资源优势,增添辖区内浓郁的法治氛围和气息;自去年底塔山法治文化公园的28块介绍从夏商到现代中国法治文化更迭的法治墙一经亮相,就好评如潮,不时引来路人驻足观赏,更为群众所接受。一个法律图书馆。在浦发银行、绍兴图书馆等多家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们社区还设置了一个图书室,里面藏书上千册,其中法制类书籍近三百册,常有居民借阅。一支法制宣传员队伍。社区组建了社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社区法制宣传文艺队,2012年社区协办“文明创建 与法同行”法制文艺巡回演出首场,社区法制宣传文艺队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唱响文明创建主旋律。2011年以来,社区共开展各类法制宣传课40余次,组织法制宣传活动80余次,参与居民千余人次。

(二)多网合一大背景下的调解网格,及时掌握各类矛盾信息

借鉴现今“多网合一”的管理思路,社区在各细分网格基础上对每一位网格长和网格员提出了调解网格的概念,使矛盾纠纷解决平台降至居民身边,将日常的邻居矛盾摸排和小矛盾化解结合到日常的每日网格巡查工作中,尤其在重大节假日、重点时期以及敏感时期深入居民中去,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不留死角根据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小矛盾当场上门劝说处理,情节复杂的明了情况后转交社区调委会,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士,努力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庭。

(三)深入发挥人民调解作用,“邻里漏水”出特色专项

社区调解工作室实行社区一条线和行业一条线“两条线”设置模式。社区这条线的调解员是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关系融洽的热心居民,群众工作基础和经验丰富;行业这条线的调解员则是专业人士,如专门聘请的秦国光律师事务所章关兴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每周四现场办公,向居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法律咨询,负责调解涉及“专业化”的矛盾纠纷。在社区进行调解的过程中,如果涉及专业问题而社区自身力量不足,便及时调剂专业人士介入,配合做好调解。有了爱“管闲事”的调解员在社居关系中发挥“润滑剂”作用后,调解员制度在缓和居民矛盾、建立和谐社区等方面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尤其在邻里漏水纠纷上更是成效显著,因我社区以老小区为主,房屋年久失修,楼上楼下漏水纠纷较多,社区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主动结合了一家家政维修公司,凡遇群众漏水纠纷前来社区寻求调解,社区就第一时间联系家政公司上门免费查看具体漏水原因,然后请纠纷双方到调解室坐下心平气和的讨论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当场调解成功率在80%以上。现正申请“王牌漏水调解示范点”。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五年来,我们社区”无诉讼”社区创建依法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

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载体少、形式单一,大多时候只能靠发放宣传资料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社区工作经费有限,有时在开展调解时经费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

为了更好的巩固现今的成果,更扎实的推进“无诉讼”社区创建工作,我社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总结”无诉讼”社区创建经验。社区将参照各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做好经验的总结、典型的挖掘,确保”无诉讼”社区创建的圆满完成。

二是积极开展与中级法院的合作。结合当前新形势下的矛盾,主动与辖区内的中级法院联手,针对性的对社区居民做法律宣传,努力让居民懂得切身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定期组织各网格长及网格员去中级法院取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或者由中级法院派出专业人士前来社区指导;与中级法院探讨法官进社区的惠民工程,会同社区调解小组,形成法院、司法所、人民调委会密切配合的纠纷排查调处网格,最终形成小矛盾纠纷由网格长调处,一般矛盾纠纷由社区调委会进行调处,复杂的纠纷社区综治主任及时与对接法官联系调处,最大限度地把纠纷化解在基层。

各位领导,我们会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查找不足,继续巩固提高,紧紧围绕街道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为创造“无诉讼”社区而不断努力,也恳请各位领导能给我们社区一点意见和指导。

2.诉讼社区信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宁波市鄞州区3所社区卫生院的护士为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进行研究。发放调查问卷53份, 收回有效问卷51份。51名护士年龄20岁~41岁 (29.9岁±5.4岁) ;护龄1年~22年 (8.2年±6.1年) ;职称构成:护士19名, 护师25名, 主管护师6名, 副主任护师1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调查表”进行调查, 要求独立完成。调查表包括3个部分: (1) 医院及一般个人情况; (2) 有无参加过压疮培训; (3) 压疮知识, 主要包括定义、分期、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好发部位、预防措施及治疗护理7个方面内容。共50题, 每题设“正确、错误、不清楚”3个选项;其中正确描述题“正确”计2分, “错误”计0分, “不清楚”计1分;错误描述题得分则与之相反, 满分100分。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社区护士压疮防治知识得分 (见表1)

压疮知识平均得分为 (66.3±7.1) 分, 最高81分, 最低56分。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和护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显示:社区护士普遍缺乏压疮预防及治疗知识, 对压疮的新知识新进展了解不够。

2.2 题型分析

50道测试题中正确描述题35题, 总分为70分;错误描述题15题, 总分为30分。根据三个备选项计算正确描述题和错误描述题的总得分, 发现两类题型的得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9, P<0.01) 。详见表2。

3 讨论

3.1 压疮防治知识总体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 本组社区护士的压疮防治知识总体不足, 平均得分仅为66.3分, 结果令人担忧。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和护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我国多年来对压疮防治的知识教育并无特别更新。调查中还发现, 社区护士对压疮的知识理解不深入。在本研究中正确描述题的答对率 (81.1%) 远高于错误描述题的答对率 (33.3%) ;“半卧位时, 骨骼肌深层组织有向下滑行的趋势, 与皮肤和皮层组织产生相对性移位, 从而产生了摩擦力”一题, 只有3.9%的护士回答正确。半卧位时, 组织移位时产生的力学因素应该是剪切力。由此提示社区护士对压疮产生的机制了解不清楚, 对压疮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对相关概念的辨别力不足。

3.2 知识更新不及时

产生机制方面, 缺乏对预防压疮采取正确体位的了解。在半卧位时抬高床头以5°~30°为宜[4], 只有12%的护士回答正确, 提示社区护士对剪切力的认识较少。由仰卧位转为侧卧位时, 最好倾斜30°一题, 75%的护士不清楚是否该这么做。研究表明这种体位可以消除大转子及骶骨部位的局部压力, 对预防压疮较理想[5]。预防措施方面, 有关研究表明, 按摩无助于预防压疮, 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6], 对于这一点, 在调查中显示护士未形成深刻认识。而对白蛋白等已在循证研究中受肯定的预测指标认识不足。由此提示社区护士的压疮知识更新不及时, 与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基本一致[7,8]。

3.3 压疮防治相关知识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强

3.3.1 加强院校教育

教科书是国内大部分护士获得压疮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 而现有教科书上的压疮预防和治疗知识更新不够, 有些观念已经陈旧甚至错误。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过去10年, 护理教科书中与压疮护理有关的内容是不完善、不准确的, 信息是有限的, 并指出教科书中的内容应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文化背景及时更新[9]。由此提示, 国内护理教学中对压疮教学缺乏足够重视, 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 并在实际教学中兼顾理论和实践知识, 为护生的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3.3.2 开展在职培训

参与调查的护士中仅有2%的护士参加过关于压疮预防与治疗的培训活动, 没有护士参加过关于压疮预防与治疗的继续教育。因此有必要加强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 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 如网络学习、讲座、会议等。其中网络在更新压疮知识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3]。

社区护士的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相对缺乏, 存在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知识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压疮相关知识水平与实践亟待改善。应创造各种条件为社区护士提供压疮知识的教育, 护士也应充分利用在职培训、网络教育和自我提高等多种途径获取最新的压疮防治知识, 提高压疮防治的实践水平。本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后续对社区护士的压疮知识培训方案的制订及上门访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56-162.

[2]Law J.Pressure lcerprevention:Education for nursing home staf[J].Br J Nurs, 2003, 12 (9) :566-569.

[3]Larcher CMH, Miyazaki MY, Pieper B.Knowledge of pressure ulcers by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in Brazil[J].Ostomy Wound Manage, 2003, 49 (3) :54-63.

[4]陶红, 张云高.半坐卧位的生物力学机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1997, 12 (11) :10-11.

[5]Folkedahl BA, Frantz R.Prevention of pressureulcers.Iowa City:University of lowa Geront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 Research Cennter[J].Research Dissemination Core, 2002, 21 (4) :324-328.

[6]李旭, 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4-10.

[7]Panagio TK, Kerr S.Pressure area care:an exploration of Greek nurses.Knowledge and practice[J].J Adv Nurs, 2002, 40 (3) :285-296.

[8]谢小燕, 刘雪琴.难免性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9) :57-59.

3.首个微信智慧社区成功落地 篇三

近日,随着首个微信智慧社区落地广州南国奥园,让这一切想象都变成现实。该社区生活服务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全面整合,实现每月的水电缴费都能在微信上自动提醒,所有的物业公告都能直接在微信上实时查看,预约维修也能在微信上一键完成。同时,微信智慧社区的模式也得到了快速复制。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40个小区、10万户广东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微信智慧社区服务,未来还将逐渐拓展到全国。

除了住宅内的生活体验,繁忙的都市人现在也越来越关注社区的周边商业环境,餐饮、洗衣、健身、美容美甲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已成为业主选择住宅的重要标准。而智慧社区则通过微信平台这个整合的入口,吸引周边商家入驻,为业主提供优质的商品及服务。业主可以通过微信直接进行预约、购买由周边商户上门服务或配送。如在公众号中搜索“美食”,立刻就能获得附近的餐馆、地址及口味说明等信息,并且可以直接下单外卖,实现足不出户的便利体验。

而且,在微信智慧社区中,物业公司通过将以往的通知、收费等5大服务模块汇集到微信公众平台,不仅节省人力成本,“微信物业”提升服务质量更是“省钱赚吆喝”。由此,物业也从一个冰冷的名词,变身成为更有温度的“贴身管家”。

在传统的物业管理1.0时代,物业将停水停电等消息传达给业主主要通过张贴传单、挨家挨户通知等,这些动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服务质量和消息到达率却并不乐观。如今,在深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影响的物业管理2.0时代,将小区周边商家纳入社区管理范畴,拓宽物业管理服务半径,以流量经营为社区电商试点,为更多物业公司带来了全新的盈利思路。同时,智慧社区也为业主提供了生活家居用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利用周边库存及配送的优势,为业主提供更加快捷的购物体验。

微信智慧社区通过社区公众账号平台,打通了微信缴费、消息推送、业主维护、生活服务、活动组织等涉及社区生活各方面的服务。业主只须关注社区微信公众账号,再实名认证、成为社区用户,即可享受相关“贴身”服务。

据了解,微信智慧社区一方面将继续完善与优化基本社区管理系统功能及框架,增加社区可实现的线上功能,另一方面则会下放更多功能于物业公司,让物业自身经过调整适合本社区的管理功能,在服务好业主的同时,通过把零散的居民流量集约化,将小区居民与周边商家都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个O2O模式中的流量入口,为周边商家带来流量,为物业公司带来收入,从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生态圈。

4.诉讼社区信 篇四

明珠社区党支部远程教育工作 第25期 2011.6.15“怎样当好社区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

根据镇远程办下发的关于做好收看“基层风采”系列视频讲座的通知,特吾里克镇明珠社区远程教育站点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观看题为“怎样当好社区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视频讲座。

通过观看关于优秀社区党支部书记蒋欢欢等2人的先进事迹,我们对做好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的一些认识和感受。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力地促进和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5.诉讼社区信 篇五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社区在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基础作用越来越大, 其对管理手段、管理能力、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因此, 做好社区信息化建设, 显然是优化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高治理效率、 实现民主管理与公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由之径, 也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 由于电子信息媒体以其时效性高、载体灵活 (智能手机与网络) 、操作简单与信息获取便捷等特点, 日益成为民众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与新的传媒基点。信息化建设, 尤其是以微信等新媒体作为信息管理媒介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成为当下社区治理的重点工作事务。

社区信息化作为“智慧城市”工程的布局关键, 其核心是将各项社区治理工作纳入统一的新型信息平台。江苏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 经过多年的试点与推广, 省内现代化社区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其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居于领先地位, 可为其他地区在此方面提供一定经验。为掌握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发展现状, 理清其所面临的主要制约问题, 并总结社区信息化建设可推广的一般性原则与发展对策, 本文选取江苏省常熟湖中社区这一信息化管理需求迫切, 且具备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与环境基础的代表性单位为调查样本, 开展社区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现状分析。

二、社区新型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以江苏常熟湖中社区为例

经过2015年11-12月期间的考察调研, 本文调查组从社区信息化需求、信息化工作环境与基础等环节把握了湖中社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

1.社区信息化需求程度高

湖中社区建于2014年7月, 是一个新兴社区, 由常熟尚湖中央花园一至三区、 金枫花园、尚湖花园别墅区、尚湖小区组成。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数306户, 户籍人口811人。居住人口9956人, 党员32人。自成立起, 湖中社区便开始其信息化建设, 在常熟市方塔管理区官方网站上常设社区信息与服务板块和窗口。作为方塔管理区人口最为众多、事务最为繁杂的社区之一, 社区地处招商城附近, 人口组成情况复杂, 流动人口较多, 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管理事务较为排斥, 关注度与参与度极低, 湖中社区积极开拓网络服务, 对这一便捷化程度较高, 不需要住户亲自前往社区的办事渠道需求程度提高。

2.湖中社区信息化工作环境与基础

⑴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基础。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基础方面, 湖中社区现有社区信息化条块专任负责人一人 (社区工作站副主任兼任) , 专人负责人具有基本的微信编辑技能。平台建设资源方面, 社区信息化硬件设施齐全, 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充足。信息化建设计划方面, 在上级管理区——方塔管理区的指导下, 社区制定了中短期信息化建设计划, 且现有同管理区内清河坊社区之微信平台建设优秀成果作为借鉴经验, 具有开展社区信息化工作的优良基础。

⑵社区微信公众号建设开始起步。 1社区微信企业公众号。湖中社区自成立伊始, 便注意到了微信平台对于社区工作的巨大助力作用, 于2013年申请微信企业公众号:湖中社区。对社区信息与相关政策信息、社区动态等内容进行发布。 但由于企业公众号的闭塞性质且社区运营推广能力十分有限, 使得该服务号并未达到应有的服务效果。2社区微信服务公众号。2015年下半年, 在本调查组的协助指导下, 该社区信息化工作专任负责人成功完成全新社区微信服务公众号:虞山镇湖中社区的申请与审核, 该新型服务公众号设计有美观而大方的全新服务版面与点击弹出式服务窗口, 具有无关注门槛, 开放性强, 面向大众等特征, 且在版面与内容模式上更加灵活便捷, 十分适宜向所需服务对象进行推广。经过一系列现场推介与宣传, 社区新版微信服务号推广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社区今后相关信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社区新型信息化平台发展的制约问题

由于湖中社区工作人员对微信公众号的类型与操作流程并不熟悉, 一方面未能把握企业号私密性极强, 开放性极差、 不适合大规模推广等特征, 故而在微信推广和内容推送上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 社区工作人员微信内容编辑技术水平较低, 发布内容可读性差。微信版面缺乏美观性, 故而长时间内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但是微信平台依然无人问津, 社区信息化建设一度陷入困境。

1.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缺乏整体规划设计

首先, 湖中社区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 平台建设水平不高。同期的虞山镇清和坊社区、北门大街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湖中社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仍旧处于初级阶段, 在前期还存在企业号与服务号混用的情况, 由于企业号的内部应用程度较高, 需要使用人的联系方式等才能进行信息传播, 缺乏广布性, 因此推广程度有限。其次, 由于公众号信息内容贫乏、栏目设置不合理, 故而整体实用性不高。第三, 社区信息化建设未能联系多方利益相关者, 未能收集居民、物业、居委会等组织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整体规划建设, 缺乏整体长远规划。

2.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才、技术欠缺

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有着直接联系。湖中社区在编工作人员仅有5人, 事务繁杂, 人数有限, 具备平台建设与运营技能者更为稀缺。调研结果显示, 湖中社区仅有1名具备微信平台编辑基础的成员, 这十分不利于社区微信平台的开发与维护运营。

3.居民使用意识程度不高, 信息化普及程度低

由于湖中社区住户的特殊性 (多为非社区户籍的外来人员) , 居民的文化程度不高, 流动性强, 社区整体意识弱, 不了解社区事务的发展动态和现实情况, 排斥接受政策信息, 甚至对社区统一办理居民子女入学需求登记与城镇居民医保宣传等事关其切身利益的活动亦置若罔闻, 发生问题时也不知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据统计, 湖中微信平台的关注人数不足100人, 普及程度低, 急需进一步推广。

四、社区新型信息化平台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湖中社区现代信息化新媒体平台建设进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结合当下社区管理中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论述与已有解决方法, 现将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简述如下:

1.以“五项原则“为抓手, 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规划

社区的信息化建设须遵从“先建构、 后推广、强基础、广范围、重整体”五大原则, 无论是哪一个原则, 都涉及对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把握。其中, “先建构”与 “重整体”即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社区自身现状与需要, 由治理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目标着手进行平台结构设计, 提出具有前瞻性与综合性的发展目标, 从而明确、 完善今后信息化发展, 需要平台建成的信息模块与信息功能等基本架构, 并作为顶层设计的组成部分逐步实现;“后推广”即指在确立社区信息化发展目标与结构, 并确保平台具有较好的内容推送能力后, 再集中力量对社区信息化平台进行宣传与推广;“强基础”即要求社区信息化建设注意夯实平台的服务性基础, 注重新媒体区平台的实用性, 而非仅仅成为政策、通知等信息的传递板, 更不是过于刻意追求版面美观、博取眼球而忽视互动与实用功能的“花拳绣腿”;“广范围”指的是社区信息化平台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受众群体的异质化需求, 在提供服务的版块与其内容设计中要尽量做到能够使大部分受众群体接纳并使之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操作。

2.完善社区信息化平台工作机制, 引入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的平台运营与管理人才

社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在长期的管理维持与运营中, 理论上需要一些具备基本平台建设与运营能力的专业人才, 但考虑到当前社区人员编制不足, 且能够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成本也有限, 结合社区信息化平台初期所需技术水平也不高的现实, 故而在初期实际操作中应允许甚至鼓励社区录用社区工作与信息化平台建设兼职人才, 并定期培训。在完成社区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兼营信息化管控事宜。但为了保证平台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 社区应当建立起一套标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维护运营体制, 界定相关负责人的日常工作标准与管理制度, 同时注重在人员招录中及时引进具有基础新媒体平台建设与运营技能的相关人才。

3.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宣传与推广, 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平台关注数量与质量

信息化平台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平台, 要实现信息发送主体与受体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协同, 就必须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受众。首先, 微信平台发布的内容应关乎受众的需求与利益, 形式应丰富多彩, 以获得持续性关注;其次, 在满足优质内容条件后, 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技巧性的推广手段, 例如举办社区大型活动, 组织参与住户进行微信投票, 同时设置投票前必须关注社区微信的条件, 鼓励活动参与者广泛拉票, 或准备一些礼品或电子红包号召居民关注, 此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大关注量并提升微信平台的知名度, 但也存在活动结束后, 受众感觉该平台无用而取消关注的风险。此外, 还可在推送内容形式上做文章, 即使用较为有吸引人的标题诸如 “千万别点开”等噱头标题, 而后设置先关注再查看全文等手段, 利用公众求异心理引导其点击并关注。但此举易引起受众的反感, 只能作为获取关注的辅助性手段, 予以间歇性实施。

4.整合升级信息化平台结构, 建立 “六位一体”社区信息体系

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要吸引居民关注度并提高服务质量, 就需要多渠道信息与内容的整合统一, 打造“应用网络化、资源数字化、流程规范化”的智慧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当今社区治理并非街道与社区工作站一方就能够提供全面的服务, 而是需要卫计生、公安、消防与城管、 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多方面社区治理主体进行参与, 从而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将上述六方的信息交互平台相统一, 实现“六位一体”的信息化建设态势。使居民得以通过“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同时办理多项业务及获取多项服务, 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多样性需求, 从而真正起到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广泛性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大海, 魏娜, 郇建立.社区管理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孟洁.基于微信的社区服务平台研究[J].电子商务, 2015 (12) :48-49.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Z].2006-03-1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Z].2006-04-09.

上一篇:中国土鳖梦(中国合伙人影评)下一篇: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