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日程表(共13篇)
1.校本研修日程表 篇一
一、校本研修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有哪些区别和联系?(15分)
答:“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既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校本研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实施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基本形态和着力点。在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实践中,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的校本研修,都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校本研修。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中小学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各自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这种研修实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到、摸得到的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所谓校本培训就是指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在校本培训中,校长应当是整个培训的谋划者、组织者,培训的对象应当是本校的全体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满足学校和每一个教师的发展需求。
二、有人说: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好书,还参加什么校本研修?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15分)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参与校本研修,可以促进个人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在业务上要严谨治学。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所以说教师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加强师德修养,严谨治学,也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形成自己的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才能传好道,授好业,做一名为学生所爱,博学多才的好教师。
三、偶能听到“语文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难教”的感叹,如何通过校本研修的实施使得语文教学“越教越有意思”呢?请阐述你的观点与做法。(20分)
答:通过校本研修可以使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使语文教学变得有意思。从导入课文入手,激情引趣课文的导入是一种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种是激趣法,老师可以以一个小故事、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或一段言简意骇的开篇辞,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使还沉浸在课间活动激情中的学生迅速回到课堂中来。第二种是创设情景法,教师以作品的背景、影像资料、课文的内容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并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自己精心设置的情景中去。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驶向素质教育的一叶扁舟,那么,设计妥帖而完美的教学导入就是这叶小舟上的彩帆。
四、成立 3 — 5 人的研学小组,组内成员根据课例研究需要进行任务分工,选择一个研究主题,采用课例研究的方式,具体研究教学内容,同课异构,深入分析,完成教学设计与评析,课后反思(要求提出可行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和研究过程报告。(共50分:教学设计与评析20分,课后反思10分,研究过程报告20分)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研究过程报告:
1、教材分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课文通过对栽花赏花的描述,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的亲情,这种亲情虽然是真情,却也是人之常情;而通过写信教子反映的却是父对子的一种严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 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获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 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了,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
2、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德,感受双向的父子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高尔基父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吗?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找出体现儿子“爱”父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有关句子
2、看似简简单单的话,其实字里行间却蕴藏着无限的美好,仔细品一品,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爱,为什么? 把你的体悟融进你的朗读中。
3、高尔基的儿子回苏联后,天天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春天早日来临,多么希望爸爸能早点儿看到鲜花啊!因为他知道,爸爸看到鲜花,就会——
终于,春天来啦!谁来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好好欣赏那块美丽的芳草地。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适时板书好词,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看,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1)美美地赏读
(2)赏析,这一段文字虽然短小,但从颜色、姿态、气味三个方面定屈了花儿的美,让我们一起再读。(3)你欣赏了这些盛开的花儿,心情怎样?
出示填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______欣赏着______的花,感到_____国为_________(4)岛的居民看到这些花心情又是怎样的?(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居民们看到鲜花的感受)
(5)在父亲眼里呢?从中你感到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了吗?(6)读出自己感受来(指名读第5自然段)
三、品德“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2、指名读信的内容。(这些内容意思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象弄懂它的办法。)
3、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4、小小组讨论
5、集体交流,看谁读懂的多
△高尔基是不是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种鲜花?
那你们认为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别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师叙述自己的经历)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小结: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 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永远比“拿”愉快。读读这两句话,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给”就是指什么?(关心、帮助、真诚的奉献)
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更深。试背诵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段。
7、读了这封信,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妙词佳句勤积累(写下从课文或课外书中摘抄描写春天美好景象的词句)
自选题:(1)试着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信
(2)制作一张漂亮的书签,围绕“我奉献,我快乐”主题写上一句话。
教学片断及解读
师: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请来读读信的内容。生(读)
师:这些内容意思比较深,可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想弄懂它的办法,好不好?
生1:读不懂,可以小组讨论。生2:请教老师 生3:查阅资料
生4:多读几遍,一句句去思考、理解。师:对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给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下面就先请大家独立思考,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充分自由读,认真思考,仔细圈画)
师: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把你读明白的告诉同学,讨论讨论是不是这样。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看谁读懂的多。
生:在这封信中我认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最重要,“给”就是为别人付出,“拿”就是向别人要,为别人付出是愉快的。
生:我补充,那就是幸福在于奉献,给别人美好的东西就会快乐。师:那美好的东西指什么?在信中有两处提到“美好的东西“,你读懂了它的真正含义了吗? 生:第一处是指鲜花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从破折号中我读明白的
师:那高尔基是不是叫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给人们留下鲜花?
生:不是(笑)
师:那第二次“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生:(一时语塞)师:老师倒有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一位同学病了,我特意去海门人民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不时,这位同学很感动。望着他感激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帮助与祝福。
生:(踊跃发言)
师: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为,课文这么说——(让我们再读读8、9小节)师: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生:我觉得第二句强调“给”。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齐读。师:现在你能告诉大家,这里“给”就是给什么? 生:给人帮助、关心 生:就是真诚的奉献 生:……
师: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更深。生:(齐读7、8、9自然段)
3、教学反思:
理解体会高尔基的信,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然而,由于其中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奥的哲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难点,首先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尽量让学生自己弄懂,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真正体现课标精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当学生对“美好的东西”理解感到困难时,我能适时引导学生,先讲述自己的亲自体验,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身边熟悉的事情来理解“美好的东西”、“‘给’,永远比‘拿’愉快”等,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同时考虑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用了读中感悟,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来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较好地落实《课标》所要求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教学建议。通过课例研修研究,我们组的教师一致认为,现在阅读教学要把握住两大任务:一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懂别人写这篇文章时所用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领悟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借鉴他人好的写作方法,试着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书面语表达的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关注,再靠单纯的习作指导去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读写结合”也是有效性阅读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些过程中培养能力。我们要允许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丰富大胆的想象,勇于开拓创新。
2.校本研修日程表 篇二
一、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现状
1. 学校教研 、科研 、培训不能有机融合 、和谐统一
首先,学校的教研、科研、培训往往缺乏共同的主题,目标不一,三者之间不能紧密结合. 其次,三者不能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教学中具体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确立校本研修的主题.
2. 教师的认识不够
其一,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把书教好,将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行,校本研修,那是做文章、过形式而已. 其二,有的教师安于现状,视野始终锁定在教参、教本和教辅,不看书、不学习,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守旧、方式方法传统. 不关注减负增效,而是通过题海战术、重复练习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于校本研修活动,广大教师缺乏热情,缺少参与度.
3. 形式单一 、目的不明确
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已形成了“传统的模式”———上课、研讨. 就课论课,没有主题,目标不明确. 缺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让校本研修活动失去了“真”意义.
4. 效果不明显
由于教师不能结合自身的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根据问题确立校本研修的主题,所以在研修活动前没有思考、研修活动中没有收获. 更何谈“分享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服务于教育教学”.
了解现状,针对问题,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实践,且行且思,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学校教育特点的校本教研之路.
二、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有序开展,增强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1. 问题的提出是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的关键
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的目标是什么? “丰富的理论素养”、“大家的上课风范”……这些都不是重点,其关键在于能够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思考、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校本研修应立足于“人本”和“校本”两个着力点. 它的特点是:基于“本”,研修“教”,使教师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这样,校本研修才能把握住“人本”和“校本”,才有丰富的一线资源,才有传承的生命力.
2. 正确看待校本研修的目标
校本研修目标层次:落实教育教学常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增进教育教学智慧. 校本研修要进行分层推进,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目标层次要起点低、小步走,大多数老师可以在立足于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当然,也可以先“造就”一部分教师,让他们成为教学的行家,引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3. 组织的形式可以多样性
课堂教学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但同时, 还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把教师从单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例如:关于作业的校本研修,开展旨在改进作业过程的教师研修(作业布置的研究、作业设计的研究、作业批改和分析的研究);也可以进行备课活动的校本研修,通过备课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还可以让教师体验考试,让教师以学生的身份进行考试(解答试卷),以研究和反思试卷的命题和评分标准,(解读试卷)引导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考试,引导教师树立学习的意识. 除了学科校本研修,还可以进行德育方面的实践活动研究,或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案研究.
4. 健 全制度 ,保障校本研修
首先,学校领导要对校本研修重视起来,校本研修是一个学校发展的脉搏. 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要有目的的进行规范,在绩效考核中有所体现,校本研修的制度要简明,可执行性要强, 要有针对性. 制度的制定要针对本校校本研修中的一些弊端,给出明确的执行意见及措施,执行力要强,执行要到位. 有了制度做保障,校本研修可以从制度化走向人文化、科学化的前行历程.
三、我校校本研修的实践
1. 建立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意识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方式. 切实提高农村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 应加强校本研修的教师的主体意识. 为了搞好课题研究, 我们制定了计划,组建团队,将热衷于教育教学研究、有共同愿景的教师聚集在一起,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能动性. 有了这样的研究理念和团队精神,教师自然就有研究的兴趣,造就最好的研究.
2.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创建校本研修的平台
以数学学科校本研修为例, 我校结合市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错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夯实校本研修,在校本研修中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研修的发展.
3. 把 握 “错误资源 ”,立足 “问题 ”解决
学生的学习问题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校本教研,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什么? 更重要的是怎样学? 从学生的错误出发,探究如何让学生合理有效的学习? 我们的校本研修紧紧把握学生的“错误资源”这一核心问题,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错误,对这些错误进行研究,开发并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化错误为资源,在错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附:我校的学生数学错题记录.
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错题记录
4. 形成我校校本研修的基本模式
(1)课前思考. 提前一周确定授课内容 ,组内成员独立思考、研究,打下底蕴基础.
(2)课前交流、即席备课 . 课前组内成员研究沟通 , 预设学生的错误方向和特征. 进行简单的前置性的备课,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带着“思考”进课堂.
例如在《搭配规律》一课中学生的错误预设:a. 有部分学生不能有条理地进行搭配,使用避免遗漏或是重复搭配的方法. b. 学生在总结搭配规律时, 会出现选配的方法是木偶的个数加上帽子的顶数这种错误的数量关系. c. 学生将生活中实际问题如何转化成搭配规律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时会有错误. d. 在进行搭配规律的逆向思维,告诉你有多少种方法,两种事物分别是多少时,学生会有认识障碍.
(3)教学实践. 教师授课 ,听课教师关注课堂中错误资源的生成,并思考如何有效利用.
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捕捉学生学习错误的意识,选择学生有价值的学习错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错误资源应进行分析,分析其思维的错误点在哪里? 再根据原因,合理利用,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引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
(4)课后研讨. 听课教师依据学生错误情况 ,填写诊断分析表,分析错因,调整教学思路,构建有效的新策略.
例如:在《认识正比例》一课中,我校教师的诊断分析表:
(5)课后反思. 教师从课堂的错误入手 ,反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总结课堂的“得”与“失”.
(6)回归课堂 . 教师将思考回归课堂 , 进行实践验证 , 对比研究.
进行反思后回归课堂的练习和分析. 附: 我校的学生练习错误分析表.
我们把握校本研修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教”“研”合一,“研”指导“教”,“教”促进“研”,“研”以致用,使研究不断深入,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校本研修重在“研究” 篇三
教学研究应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任何科研都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科研的冲动;没有科研的冲动,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行动;没有真正的行动,就不可能解决实践问题。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也是教师生成体验与困惑的地方。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学做有心人,从实践中反思理念、言论与行动,聚焦和研究自己的课堂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应以实际需要为导向。一线教师应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校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以应用性研究为主,避免“跟风应景,重复他人”。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出发点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是改进实践而非构建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着眼于学校文化建设、改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突破专业发展的局限等方面,探索出符合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路径。
教学研究应以“小、短、平、实”为原则。在科研的选题上,要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特别要围绕课程标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性评价、教育信息与教学资源整合等热点,从“小处”入手,选小题目,做深、做透,研究实实在在的问题,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真正做到“以小见大”。
教学研究应以多种形式为载体。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具有草根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育科研应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入手,提出自己的草根理念,形成自己的特色。限于时间和精力,一线教师的科研形式除立项课题外,可以多选择如撰写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论文,举行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举办学术论坛和教育沙龙,进行教学模式推介和公开课展示等形式。
4.2016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总结 篇四
周至县职工幼儿园 张朋妮
9月我县迎来了国培—2016 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总结”学习项目,在这里我代表所有学员感谢教育部门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并且增强了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见识更宽更广。下面是我们通过此次学习获得的一些观点:
一、培训学习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深刻体会到自己有很多的 东西要去学习。
《纲要理念指导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让我明白了育人先育德,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使我再一次认识了幼儿的发展规律、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科学的幼儿发展观、专业化教师的职责所在、怎样做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二、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不过就是哄哄孩子,知识含量要求不高,人人都能干一份差事。以前我也是上述很多人中的一员,可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才发现自己如此看不上的一份职业,竟然也不能游刃有余的胜任,我沉静在反思与迷茫中。我们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是教育的先导,还是明天花朵的培育者,我要把此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与理念,用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很幸福!
三、重新解读了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幼儿园孩子所有的经验的获得都称之为学习。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练习,动手操作,直观形象的观察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无意识直接获得经验。幼儿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完成,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性学习、体验学习、交往学习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设计符合幼儿特点、趣味性强、游戏性强、操作性强、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个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的幼儿园生活。
四、重新认识了幼儿教师的角色内涵,感受到了为人师表的幸福。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幼儿教师每天都与孩子们在一起,幼儿教师们每天顾不上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关心爱护别人的孩子。幼儿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感谢国培,让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希望。让我拓宽了视野,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在交流中解答了困惑,感悟了幼教真谛,提高了教师素养,在反思中得到了专业成长!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我将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以致用,将此次的收获带回幼儿园。用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会感到无比的骄傲!
5.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总结 篇五
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报告
当今世界,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人类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利用网络学习,无疑已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网络为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和极好的平台。
我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校本研修》的有关工作精神,结合《吉安市中小学校长“网络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在吉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下,建立了博客,组建了群组,在网络研修上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制定方案 推进网络研修
我校领导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将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探求培训研修的方法。远程教育的启动,特别是“江西教师网”的正式启动运行,为我校领导、教师的远程学习、交流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操作平台。
我们在认真研读了《吉安市中小学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吉安市中小学 “网络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后,彭校长亲自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成立网络研修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网络研修方案、研修制度,发展规划,以此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强调了校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网络学习,为教师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学校领导以优秀教育网站为学习的平台,利用网络游览教育学信息、建立博客、观看新浪uc教育教学房间的教学视频,参与在线研讨,申请qq、利用论坛、qq等多种方式进行即时讨论交流。充分立足于本身良好的办学条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信息量大、及时快捷、交互性强、资源共享等特点,积极开展校长网络研修。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骨干教师也纷纷建立博客,组建了学校的qq群组,以博客为个人空间,撰写个人日志,、写工作日记、写学习心得、写问题思考、写经验论文等,任何人可以随时浏览、评论,真正实现跨时空的交流,使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得以在较高水平上发展,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通过网络 搭建学习的平台
网络学习的方式也有很多,我们将建立博客,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参与互动交流作为网络研修的重点工作来抓。博客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的机制,为领导、教师间构建起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反思氛围的形成。这种不受时间、地点、内容限制的形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接受性,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引导教师建“博”
学校校长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专题会议,明确本学年校本研修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建立个人博客,每周上传一至两篇有关管理方面的文章,并由教导处每月检查考核。彭校长第一个在“江西省教师博客网”上申请了博客空间,建立了个人学习博客,随后骨干教师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将教学中的感想体会、反思文章、图文作品等发到博客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学校信息技术小组的技术骨干利用中午时间手把手教授校领导如何创建个人博客和上传文章,定期组织领导们进行个人教育博客的交流活动,相互汲取建“博”经验,引导领导、老师们利用博客空间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梳理、反思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2、建立激励机制
为激励教师参与建立博客的热情,促使他们由被动向主动的参与研修,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一是积极发现博客中的优秀文章,推荐到学校网站和相关网站发表。二是将领导博客建设纳入领导班子考评方案之中,对认真建博的`老师加分奖励。鼓励教师利用博客研究教学工作,使教师在研究中去领悟、去感受、去发展,全体教师协作学习,共同成长,朝着建设一支知识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目标迈进。
三、网络研修 促进专业发展
我校为了教师的网络学习链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网站,为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提供了便捷。同时,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开阔领导、教师视野,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在规定每名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两份专业杂志的基础上,又征订刊物达40余种,为实施培训提供了最前沿的信息。这些辅助措施为全校教师的网络学习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在网络研修中也得到了提高。
每位教师建立了博客后,通过坚持书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管理实践、学习体会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个人的丰富资源,书写博客日志的过程,刺激了全体教师不断地对自我分析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控制和调节;随着博客日志的日积月累,领导们通过阅读和回味自己的日志内容,产生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受,从而修正自己的管理行为,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研究的态度,促进了校长、老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国培感言 篇六
济渎路学校
李国亮
今年,我们学校的老师全部参加了《研修网》开展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作为中国最大的教师社区,研修网前瞻性地把过去的讲座式培训变成了教师和专家交流,教师合作研讨的平台,让我们一线教师在合作与交流中丰富学科教学知识,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让培训和日常研修紧密结合起来。我身边的老师都说这样的培训形式实用、灵活,又能和教学联系起来,让自己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一谈我个人的感受:
一、整个培训阶段推进,步步深入,安排合理,让参与者没有压力
比如已经开展的前三个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热身,我们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在第二阶段,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在第三阶段,我们进入 “课堂教学”的战场。从《如何备好一节课》入手,围绕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改进,教师及学科组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活动工具,对一个教案经历从个人学习、同伴互评、社区联动等三个环节,收获从“原设计阶段”的个人备课,到“同伴互学互评”的协同备课,再到“新设计阶段”的反思性备课的转变。让每个教师都有充分的准备展开研修,达到研有所获。
二、活动过程交互性强,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得到收获,有所体悟 比如研修网对第三阶段活动的建议流程:
学方法:学资源、看课程、随堂练、写日志、听专家通识答疑; 互评价:学科组“同伴互学互评”协同备课并提交评价和活动记录表; 再指导:参与社区联动,由网络教研员组织各学科开展专题活动; 交成果:提交互学“新设计阶段”反思修改后的教案图表等研修成果。
这样的流程能使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教研相结合,使研修效果发挥最大化。我们一线教师把线下活动的设想、磨课过程、成果展示等上传到研修网,就能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同伴的帮助。这样的流程使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能针对自己的困惑提出问题,从而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让研修和教学有效结合,使教师学用结合,从而让培训达到实效、高效。
三、课程资源丰富,教师个人选择较多,让每个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需求展开学习本阶段的课程,包含了【必修】和【选修】课程,请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学习。在视频内容中,既有第一环节的导读课程,让教师了解这一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又有第二环节的A系列课程:学科新课标解读、人教版新教材整体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与检测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方法设计、PPT制作及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为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提供整体理论支撑。第三环节的B系列课程有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备技术、备资源、备教案、教学设计等具体的操作理论。第四环节的C系列课程PCK学科教学知识,为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与本质研究-专家讲座、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与本质研究-互动讨论、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研究-课程导学、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研究-专家讲座、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研究-互动讨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专家讲座、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案例讲座、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研究-专家讲座、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研究-互动讨论、小学生数学错误研究-专家讲座、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究-专家讲座、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究-互动讨论,即有基础的学科教学理论,又有日常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握内容的详细教法知道,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让我们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利用平台工具,进行资源的共享,能够提出问答辩论协作,让培训成为一种教学、生活习惯的亲身体验。
7.与校本研修共同成长 篇七
个体研修,主动发展
人的生命非常短暂。这意味着教师的职业生涯更为短促。如何在短暂的时光中尽显你的学识和才情,担负起社会所需的教师职责?我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忧患意识是第一要义。记得于漪老师曾对青年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希望你们要有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捍卫。”我认为,这种自觉对于专业化发展的主体很重要,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发展的内驱力,始终要“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与新课程同行。
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大教研”的理念。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往往许多教师会在专业化道路上半途而废,当然其中有多种因素,但如果教师秉持终身学习的意识,就能推动自己驶向专业的理想彼岸。所谓“大教研”是指教师要用博采众长的胸襟、发现的眼光、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研修不应受形式所限制,正所谓“处处都是研修资源”。一次听课、评课是研修,一次聆听报告是研修,一项课题撰写是研修。我想,只要你拥有发展的意愿和学习的意识,你就会在研修中收获学习的幸福感和发展的满足感。给我感触最深的一次校本研修是聆听教育专家顾志跃关于“有效教学”的专题报告。这次研修活动给我的教学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反思教学的有效性,深刻认识到要从“以学定教”的角度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我开始审视我的语文课是否该从学生的困惑点开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发展点来设计教学活动,讲授学生不易理解的和无法理解的内容,回避学生能理解的和已经懂的内容,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试想,教师如果能真正吸纳好研修中的精髓,他定能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向成熟教师迈进。“大教研”理念还要求教师善于打破学科壁垒,研修不应受学科的限制,而应运用开阔的视野,吸纳“各路”精要,谦逊借鉴。以听课为例,教师应建立跨学科听课的意识,作为语文教师不仅可以多听其他文科教师的课,还可以多走进理科教师的课堂,因为往往理科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逻辑性强、教学活动的灵活多变更值得文科教师学习。
其次,教师要有主动研修的意识,规划适合自己的研修计划和课程。教师除了充分利用好学校创设的各种研修活动,还需要发挥主体发展意识,善于为自己量身定制研修内容,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寻求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完全基于教师对于自我教学特质的清醒认识,源于教师对于职业幸福感的深刻体悟,源于教师对于自我发展终极目标的执著追求。在参加校本研修的同时,我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正处于瓶颈期,急需理念的提升、学科设计能力的提高、文化底蕴的加深。根据自己的特性和需求,我设定三年发展规划,规划定期的研修课程,先后参加上海师范大学语文学科硕士研修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的学习,并利用哺乳休假期间,为自己选定三类研修读本(新课程理念类、教学设计类、文史哲类),坚持阅读写作,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我想,人无永恒,但是追求是不止的,因此,研修应该是伴随我们教学成长的,不应受时空的限制,点点滴滴都是研修的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主体的眼光、学习的意愿和探索的精神。
市区研修,提升境界
经学校和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推荐,我先后参加了上海市青语会和徐汇区彭世强名师工作室的学习。这两个学习平台让我提升了教师工作境界和人生境界。这些研修经历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恒久凝固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催我奋进,激我求索。
记得在研修期间,指导教师要求我们阅读《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这让我感受到当下语文教师的文化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聆听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吴非的报告,让我感到“写作是语文教师的使命”;参与彭世强老师的古诗词吟诵会,让我感到传承古诗词的历史责任感。在研修期间,我走近了名师,这些名师使我渐渐悟出三种境界。首先是“气”。气魄、气场,是名师所流露出来的大气,那是一种开怀拥抱语文教学、包容万象的大气。其次为“厚”。所谓厚积薄发也好,厚重如山也罢,说的是一种文化底蕴。再次是“韧”字,这是一位语文教师对于教学的韧劲,这是一位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事业不懈追求的执著。我想,这三种境界的最终诉求就在于这些名师传达出的语文教师治学、做人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名师已成为标杆,彰显着为学、为人的某种标准,我景仰之,更想表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真情,窃以为,今后亦以此为榜样,不断品味、学习。
在感受名师人格和学识魅力的同时,团队研修活动也让我感受到在语文教学田野上可圈可点的同伴的可贵,上海市青语会和徐汇区彭世强名师工作室提供了我与他们相识、相交的平台,让我以此为镜,照出我的鄙陋,督促我不断前行。每次学习或活动,我细心地观察他们,虚心地请教他们,严格地拷问自己。如果说我们的名师工作室是由很多盏灯组成的,或许每一盏灯的亮度不尽相同,但是彼此有照耀,互相有共鸣。如果我能称得上是一盏灯的话,更多的是在同伴灯的照耀下逐渐丰盈起来,我备感珍惜感怀,是团队研修给了我指引的灯和关怀的灯。
海外研修,开阔视野
教育国际化是大势所趋,这应是每一位教师面对的教育前景。参加海外研修,是很好的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品位的学习机会。如果我们的教师还抱着足不出户、闭门造车的想法,那么必定会使自己的教学走进死胡同。善于走出去,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异域的教育前沿,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革新自己的课堂,是当下教师应积极采纳的学习方式。本人经学校推荐和组织,曾赴上海市第二中学的兄弟学校德国爱夏赫中学学习和交流,这次海外研修让我从细微深处感受到异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德国的小班化教学、差异性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点燃了我教学的智慧之光。回国后不久,我在徐汇区第二届学术节的展示活动中上公开课《优雅汉语》。该课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理念,以小组完成具体任务为抓手,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成长。如果说这节课有可圈可点之处的话,那么要归功于学校给予我的这次海外研修活动。我认识到,虽然海外研修活动时间很短,但是它能点亮教师的教学之光,照亮你教学的探索之路。教师应认识到海外研修中的精髓需要教师敏锐捕捉,虚心借鉴,智慧嫁接,大胆尝试。当然,并非国外教育都是最好的,教师要把握好国外教育中的精髓,取精华,去糟粕,并积极做好本土化的改进,让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悄然走进我们的教室,让我们的教室真正发生一定的变革,让我们的学生分享到最先进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8.校本研修促教师发展 篇八
一、調查研究,制订方案
由于我校才办学六年,是一所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学校,每学年都有数量较多的新老师调入我校。去年,我校增加了44位来自周围4间农村撤并学校的老师。开学初,我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听课等方式,对新老师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师徒结对”方案。学校根据这些新教师的迫切需求,有的放矢地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过硬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带动”的作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二、新教师培训,提升自我
为了让初进入我校工作的“新”教师尽快适应环境,较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我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由刘映桃校长主持培训工作,通过游戏体验、经验分享、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式,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增进了与新教师的情感,给予教育教学技能的指导。同时,也让新老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坚定了信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新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了环境,融进教师团队,放下思想包袱,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专业水平。许多老师回顾这段充满关爱的成长路程,总是满怀感慨,热泪盈眶。
三、开设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无从谈起。为了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我校注重发挥专家、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定期由学校的骨干教师及邀请教育专家、名师主讲教育专题讲座。及时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困惑,重在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
四、立足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制订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各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要求结对的“师傅”和“徒弟”都同时参加,按“集体分工—个人主备—轮流主讲—集体讨论—形成教案——课堂实践—反思总结”的程序模式进行。“师傅”要经常和“徒弟”一起研究教材教法,释难解疑。通过这些活动,“师傅”和“徒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较快,有些脱颖而出,成为教学能手。
五、班主任经验交流,增强班级管理能力
为了让新老师尽快熟悉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能力,班主任给他们“配置”了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班主任骨干当“师傅”。“师傅”要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授工作经验。由于“师傅”的指导到位,使新老师能及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少走弯路,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很快。教学相长,“师傅”在帮扶的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锻炼了能力。
六、合作科研,突现教研的实效性
我校教研活动以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实效为目标,每位老师都时时注意教学中的细节,收集平常教学中的情况,在教研活动中相互交流解决,老师们以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取向,确立自己的小课题。学校鼓励老师一队或多队“师徒合作,共同研究”,以群体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组合成研究小组。我校确立了学校网络教研的发展方向,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开辟校本教研专栏。
为了进一步拓宽校本研修的领域,我校与广州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广州骏景小学、香港真道书院、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北京前门小学、美国纽约州高地小学等学校结盟,积极构建合作、互动的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始终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三位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增城市教学能手,八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两位老师被推荐参加省名师培训;一位老师被评为广州市名班主任。教师分批外出学习交流的足迹近至广州、佛山、深圳,远至上海、江浙、青海、西藏、沈阳、香港、澳门、美国。我校老师在校本研修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教师团队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校本研修要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短期与长期的培训规划,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让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在帮扶培训过程中组成“教师专业互助共同体”,在教学工作中“共教、共研、共成长”,加快新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从而使教师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增城市实验小学)
9.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篇九
研修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全国范围的新课程改革现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教师都能及时地融入新课程,用新的课堂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识、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经全体教师的研讨,最终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学生合作要主动、充分
2、学生角色分明、参与全面
3、预习导学。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有关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4、课堂探究。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
5、教师评价要全面
三、研究内容:
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1)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研究;(2)小组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交互性效果研究;(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作用。
四、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法,专题实践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五、课题探究过程:
1、人员分工:
该研究以本人为课题组长,负责该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分工为:张金肖、张敏、郭瑞弟、闫冬梅老师负责教学研究与实验及研究资料的搜集、分析、整理。
2、研究原则与方法:
⑴、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通过学案导学进行实施,编写学案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创新性。
⑵、方法:
①学习小组的划分
我校课改工作重要在三、四、五年级三个教学班进行实施,班均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进行考定,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为6—7人。小组人员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要发挥每个学生个体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帮助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责任、在小组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②、小组学习过程 A、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 B、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其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大胆积极发言,不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万万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C、交流反馈学习结果
积极发言、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交换不同的思考结果,又能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
③、小组学习评价
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学生能课前预习,课堂上遵守纪律,能按时完成学科教师分配的任务,经过评比给各小组分别记分。
3、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4月
2013年1月,我校成立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课题组,首先建立了健全的研究班子,随后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资料,最后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进行开题论证。(2)课题实施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11月
2013年3月,课题组课题研究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a、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改进,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b、定期开展研究总结活动,研究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途径,着力研究课内小组合作的操作方法。c、课题组组织积累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2014年1月是课题结题阶段,根据半年来的研究总结,课题小组在本阶段整理汇编了健全有效的资料系统,并撰写了专题论文和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效: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积极活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使每一位学生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
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合作前后学生由不喜欢学习到喜欢学习,首先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面的变化,更反映出了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2)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小组合作前,作业质量也不怎么理想,错误率很高,个别学生每次都需要订正3--4次。而小组合作后作业质量良好,错误率明显降低,课堂效率提高了,课业负担减轻了。而且学生们在学习上已不是被动等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了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了提高。
10.学校校本研修计划 篇十
一、研修目标
本学年,我校将根据县教育局工作思路和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以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抓手,科学规范地开展各项研修活动。使校本研修成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从而为学校长远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现状分析 1)、我校位于新邵县迎光乡,地处偏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校为村小,教师队伍缺失严重,学校实际上课包括两个代课教师才7人。基本上每个教师都包班,教学工作繁重。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因此,学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定势,由于年龄较大,学习意识较差,要让他们转变教学观念有难度。
2)、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队伍中长期休病假的人太多,在一线上班的教师家里有事或有病请假扣钱,不上班的不扣钱,形成“干多不如干少,干少不如不干”的恶习,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学校教师严重短缺。整个学校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师,对学校的艺 术教育形成严重制约,每年的艺术节是学校最大难题。学校没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很难做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4)、办学条件还有不完善之处。
1、学校无围墙和校门,对于学生安全是个隐患,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2、体、音、美、卫器材严重不足,教师专业也不对口,每次上音体美课只能是挪作作业课,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
3、没有多功能教室,全校教师开会、教师讲公开课有诸多不便。每次想给学生上上什么多媒体课,都只能是“望洋兴叹”。
5)、教学工作底子薄,这几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到邵东及广州等地读书的较多,学生外流现象更加严重,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则不断带回家,已经形成恶性循环。
三、研修重点:
“有效教学” “疑难问题解决”
四、主要具体工作措施
1、已经向上级申请校园维修的修建。
2、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杜绝一切有损教师形象的言行,把师德建设放到教师素质的首位,不断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3、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不断提高老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通过组织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研读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结合自身实际,注重追求现代教育理念与自己的教育行为的有机整合。
4、发挥老教师的师示范作用,尽快形成年轻教师的教师业务水平能力。学校将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的丰富教学经验直到作用,以老帮新,以新促老。以此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工作,督促各立项课题科学有序地开展。
6、做好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全员研教工作。根据新课改研教工作的新要求,认真做好本学年全员研教工作。并结合全员研教工作,组织开展各学科“疑难问题解决”的研讨
活动,以达成学校教研、科研一体化。
7、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五、保障措施
以校长为带头作用,狠抓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增强主任检查力度,不定期去随堂听课,不断促进教育教学革新。
11.校本研修,以“师”为本 篇十一
关键词:校本研修;以生为本;以师为本
一、主题生成
时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思考。以生为本,谁都知道,但关键我们还是要清楚,在课堂上到底怎么做才能算是“以生为本”。很多教师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们更为迫切需要的是找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招数。让教师在寻找的过程中来提升自我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课堂,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校本研修——“以生为本”的主题研修活动,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探索出一些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课例,促进教师理念的升华和实践的深思。
二、活动过程
1.自主学习,梳理困惑
学校在让教师自主学习“以生为本”的资料时,设计了一些有趣的作业。
(1)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关于“以生为本”的不少于一万字的电子资料。
(2)找到一篇“以生为本”的教学实录,并写出原因。
(3)写下学习资料后的感悟、困惑。
2.问题反思,研究课堂
第一节,语文课《搭石》,教师在评课讨论中重点提出,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本的意境,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做到真正把学生调动起来,融入文本理解中,融入文本所创设的氛围中,这显然不光是读一读、说一说就能完成的。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中,教师到底可以做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节,数学课“圆的周长”,在教师评课过程中,重点提出了这样一种思考: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教师在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探索,从而發现曲与直是一对矛盾,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互相转化。“化曲为直”后,就可直接用测量来知道圆的周长,在具体的数学操作中感悟“转化”的思想方法。
3.总结得失,实践课堂
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实践的思考,教师对“以生为本”的理念有了直观的认识。因此我们又设计了最后一个作业:
每位教师本学期要开出一节你自认为可以体现“以生为本”的模板课,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同时,学校适时邀请了柯桥小学特级教师洪志明来校做观点报告,他的团队也给我们带来了两节层次较高的“以生为本”的精彩课堂。
三、活动反思
校本教研,是学校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舞台。教师在研讨活动中能积累经验,催生智慧,收获激情,感受成长,这应该是教研活动的价值追求。但在以往的活动种,却发现一些教师只是旁观者。
1.转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观念
研修不是听一听、评一评课就完事了,它必须让教师学会“观课、议课”。要将独立而平等的意识运用于观课和议课。
同时,如果仅仅是“评”,而不是“议”,它必然要求上课教师“虚心接受批评”。这就剥夺了上课教师的话语权利和机会。彼此没有了沟通,也就没有了对课堂教学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只好各执一端、一拍两散,不仅没有使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而且还会恶化彼此的关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这样,对教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同样如此。正因为教学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教学理解的丰富多样性,围绕课堂教学进行对话交流才有必要,也才有可能。所以,在参与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这样教好(或不好)”的结论上,而更要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你是怎样想的?”等。
2.注重促进教研平等对话的形成
现在很多教师还是把教学研修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要么消极对待教学研究,要么认为自己理论水平不高而没有开展教学研究。在教研活动时,一些专家和领导的总结、发言常常给教研“定性”“定调”,教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平等、开放、交流、研讨的氛围。
所以,就当前的校本研修看,笔者认为,作为教研领导者和教师,都要付出努力,教研领导者要发挥引领作用,但这种引领不仅是对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研精神”的引领,努力促进有效教研对话的形成。而对教师来说,更应提升自我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
3.追求生活常态下的教研方式
“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在自然的状态下,我们的教研活动才会灵光闪现,而发自内心的语言自然是处在自然状态下的随意表达。我们可以把教研活动融入教师平常的生活中,甚至可以这样遐想:几个志同道合的教师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边品茶、对酒,一边参与对话,聊教育的问题,剖析教学课堂,抒发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美花开自然时,愿我们的校本研修能以“师”为本!
参考文献:
吴光辉.试论“以生为本”的教育观[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12):214.
12.主题式校本研修再探 篇十二
一、研修主题的确定
“主题式校本研修”既是校本研修“深化”的表现,也是校本研修“深化”的必然选择。“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核心是“研修主题”,“研修主题”能否起到对校本研修的导向和统领作用,决定于“研修主题”确定得是否准确、合理。
1. 聚焦课堂,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问题
校本研修的关键在校本,其实质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课堂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标志。校本研修要聚焦课堂,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聚焦课堂教学,就是在着眼于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分析其制约因素,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如专业水平、敬业精神等)、学生(学习基础、学习需求等)和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习氛围等),而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所以,校本研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问题。在校本研修实践中,关注专业水平的较多,如怎样备课、上课等,而关注敬业精神的较少。其实,敬业精神(推而广之为师德)也是需要研修的,一方面需要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实践磨练获得情感体验;一方面需要专业技能支持,缺乏敬业精神的教师往往是因为专业水平不高难以获得成功体验而失去工作的兴趣。
2. 科学论证,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
课堂教学看起来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但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可以说改进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从教学流程来看,就有教师的备、讲、辅、批、评等,我们把它划分为三大环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在每一个环节又包含了诸多因素。校本研修首先要找到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或关键因素,作为研修的重点。
我们指导校本研修工作,就是帮助学校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既有共性又便于实施的“牛鼻子”将其确定为研修主题。如城关第二小学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认为,普遍性问题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是实现目标的策略有问题。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换句话说,校本研修从什么地方切入?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教学,其前提是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是正确的(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准确的(符合学生实际)和明确的(要求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不管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始终是主导者,其效果决定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经过研究论证,最后确定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作为研修的主攻任务,并开展了迄今为止5年多的研修实践,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
3. 准确表述,引导校本研修的主攻方向
明确的研修主题,不仅使校本研修具有方向性,而且还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能够激发教师的研修热情、激活教师的研修动机、集聚教师的研修能量。如前所述,该校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研修要求概括为“目标先导”,并赋予了“目标先导”三重含义:目标为先——教学设计中强化目标意识,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目标为导———教学过程中用目标引领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展开;目标为重———师生合作,全力达成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教学效果。由此,我们将该校的校本研修表述为“‘目标先导’主题式校本研修”。我们运用同样的办法,指导其他学校确定校本研修主题,如引导学生学习为抓手的“‘有效导学’主题式校本研修”、以改进教师教的方式为抓手的“‘以学定教’主题式校本研修”、以指导学生活动为抓手的“‘目标导学,活动落实’主题式校本研修”等。
研修主题在表述上不但要准确,而且必须精练简明;既有指向,又包含要求。不能将研修的问题(或任务)直接表述为研修主题。
二、研修主题的展开
1. 按照构成要素分解
任何问题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管确定什么样的研修主题,都必须在遵循课堂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开展研修活动。课堂教学不管如何改革,都必须把握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环节。所以,要准确把握研修主题的构成要素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例如“目标先导”这一主题,仍然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大要素,教学设计又包括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教学目标又可分解为依据、标准、确定、表述等;“以学定教”主题的分解首先要考虑“学”“定”(内容与策略)“教”三个因素,其次要从教学设计———以学定教、教学实施——以学施教、教学评价———以学评教、教学管理——以学论教、教学研究———以学研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分解。
2. 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展开
如果说按照构成要素分解是按照问题的内在联系进行的横向分析,那么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展开就是进行的纵向分析。
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展开就是要找到问题的本真和生发点,以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种分析是和“要素分解”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我们对“有效导学”这一主题的分析(如下图):
“有效导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导”:用什么来“导”?怎样“导”?
3. 着眼于问题解决和实际需要
上述两种方式都是从理论上进行分解的。校本研修的真正价值还在于从实际出发,着眼于问题解决和实际需要,虽然从理论上分解的各个要素都有研修的必要,但不如针对实际问题来得实在和有吸引力。城关二小围绕“目标先导”研修主题用“头脑风暴法”发动教师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共梳理出40多个专题进行研究,形成“阶段有重点、年级有特点、人人有课题”的研修局面,既取得显著成效,也深受老师们欢迎。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运用两种形式:一是针对教师实际布置研修任务。这种形式的指导思想是“扬长补短”,优秀教师针对其“长项”开展研修,使其“长项”更“长”,出经验、出理论,以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专业水平稍差或新任教师,安排其承担相对而言属于自己“短板”的专题开展研修,并安排骨干教师以“青蓝结对”的形式予以帮扶,促进其加快专业成长步伐。二是根据研修菜单教师自主选题。这种形式的指导思想是促进“自主研修”,调动其研修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其“自主发展”意识。
三、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推进
1. 构建研修模式
“主题式校本研修”就像是做一篇大文章,“问题”就是素材,“主题”就是文章的标题,“专题”就是一个个小标题,“课题”或是范文或是小标题下的精彩段落。大家围绕同一个目标,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个人的独立思考与实践又有同伴的交流与帮扶,共同做好一篇大文章,成果共享,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模式是全校整体推进。这需要统筹设计,特别是要处理好“研”与“修”、“研修”与“常规”、“常态课”与“展示课”这三个关系。校本培训、教师的自主学习等“修”的内容要围绕“研”的问题来安排,在“研究”中碰到的难题要及时通过学习来破解,在研修过程中要指导教师用好两种方法———文献法和实验法,强化两个意识———理论指导和实践实验,有了这两个意识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设计与反思,这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品质。要处理好教研与教学(常规)的关系,要引导教师强化研究意识,充分认识到教学与教研是不可分割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研修”改进课堂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研要聚焦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就是教学常规落实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常规要求。所谓“实践实验”意识就是要把“学到的”和“想到的”好方法、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验证“设计”的可行性,这是我们对“常态课”的要求,也是在“主题式校本研修”中特别强调的一点。当“课堂教学改进”有了一定的成效时则需要适时组织课堂教学竞赛,通过“赛教”(展示课)促进研修。校内“赛教”定期组织,全员参与,促使教师把“常态课”当“赛教”来设计,这样“赛教”也就是“常态课”的展示。
综上所述,“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主题为指向,以专题为对象,以课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设计,在常规中落实,在竞赛中展示。
2. 规范活动模式
规范的活动模式是研修效果的重要保障,活动形式的随意性就必然使研修走过场。校本研修的关键在于唤醒教师的研修意识、促进研修习惯养成,而研修的方法和成长体验则是唤醒教师研修意识、激发研修动机的兴奋剂。教师研修的效果不在于活动的多少,而在于活动的质量,教师的学习意识、设计意识和行动(实践实验)意识是三大重要因素,试图通过“活动引领”极有可能走入“为研修而研修”的误区。
研修的实质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仔细研究和大胆实践,不是简单的“活动”就能完成的。但研修又离不开“活动”,“活动”是载体,有效的研修活动必须遵循以下流程:问题———设计———行动(实施)———总结(反思)。一次研修“活动”只能是这个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而集体活动大多是交流与展示,是一个完整的研修流程的延伸。
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基本活动单位,加强教研组建设和教研组活动管理十分重要。教研组活动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课例研究,围绕研究课题开展“同课异构”和“一课二上”(甚至“一课”三上),教师听课带着自己的思考、关注自己研究的问题,评课就是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的互动;二是交流与展示,即研究成果展示(包括研究过程介绍),展示的内容有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论文等。
3. 创新教学模式
开展基于研修主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主题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任务,这种教学策略的确定也是该“主题”研修成果的重要体现。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总是有过程的,“过程”表现为由紧密联系的几个环节构成的“流程”。在每个具体“环节”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手段等)。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模式”[2]。换句话说,教学策略研究也就是教学模式构建。
我们在指导学校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过程中,都要指导学校申报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城关二小的“‘目标先导’主题式课例研究”,就申报了省级课题《“目标先导”有效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他们总结的“一标四化”教学模式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3]。
需要指出的是,构建教学模式是必要的,但不可赶时髦、一窝蜂,不能为“模式”而“模式”。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师主导的随意性。教学工作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科学就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学且能够推广;作为艺术,则需要个人的智慧。构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让老师们都能运用,低水平的教师也能把课上得“有模有样”。但如果只注重形式而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建“模”,就会走入误区。先进的教学模式是先进理论指导下的、长期课堂教学实践的结晶和经验总结,不是随心所欲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就是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无“模”之“模”,“走进模式———运用模式———打破模式———无模之模”这就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
摘要: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核心是“研修主题”。主题的确定要聚焦课堂,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问题;科学论证,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准确表述,引导校本研修的主攻方向。主题确定后要按照构成要素、逻辑关系层次展开,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研修专题。构建一定的研修模式、规范活动模式是研修效果的重要保障,开展基于研修主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主题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主题式校本研修,研修主题,研修模式
参考文献
[1]易安定.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5(22).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电视广播大学出版社,2002.
13.体育校本研修计划 篇十三
蓝田县小寨镇初级中学
李均虎
体育校本研修计划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要抓住时机,力争提高与发展自己。本学期,我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扎实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本我将认真学习课外教学等书籍和《体育新课标》,认真研修以求自我发展,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工作也需要有新的改变。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课堂,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是现代教师的必修课。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网络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基本功。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学生,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二、研修主题 :关注学生,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本学期的研修重点将围绕“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展开研修活动,加强学习与研究,更新理念与手段,重视总结与交流,推动自身教研能力与素质和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研修目标:
1、积极进行读好一本书,做好一份读书笔记,写好一篇心得体会,上好一堂课,写好一份教案,用好一种信息技术。
2、完善自身校本研修、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研讨等活动方式,提高研修的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4、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注意体育资料积累工作,坚持听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四、校本研修的内容及措施本学期校本研修内容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进行新课程实践利用新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发展。
1、认真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培训做好培训记录。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把教育理论落实到实处。
2、认真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努力争做反思、研究和学习的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吸取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
3、精心准备自己的研修课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备课,能借助网络查找有关教学资料,能应用软件制作课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努力提升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4、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争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 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勤洁廉正的教师。
5、多读书,善思考,勤积累。空余时间利用电脑进行网络研修。
6、注重自我反思。坚持做好教学反思,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什么困惑,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那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使自己的课堂变的更有意义,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向同行学习。同伴协作、加强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鼓励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
【校本研修日程表】推荐阅读:
校本研修成果10-28
校本研修案例成果06-28
校本研修的制度07-11
校本研修计划免费09-15
数学校本研修反思09-21
年度校本研修方案10-11
校本研修教学反思10-27
校本研修成果报告10-29
2016校本研修交流材料06-24
音乐个人校本研修计划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