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教育论文(共10篇)
1.护理学教育论文 篇一
20观察法:护理教育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护理教育研究人员对护理现象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从自然发生的现象中探索事实材料。
21应用律: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结,通过应用或联系则可使之加强,练习越多,则连结力越强。
22效果律: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建立的连接受反映效果的影响,当效果满意的时候,联结力量就增强,反之,当反应结果是烦恼的时候,联结力量就削弱。
23准备律:当被指导的个体对象已经准备好(特别是神经系统)被指导的时候,给予适切的指导会使个体产生满足感,反之,则产生干扰。失用律:如果某以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子若干时间内部加以练习的话,连接的力量就会减弱。操作性作为:是指没有已知的刺激,而是由机体自身发出的行为,因而操作性行为亦称自发性行为,可写成公式R(反应行为)----S(刺激)
26应答性行为:是由一直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可写成公式S----R
27强化消退:是指在反应形成之后,如果继续给予强化,费用行为就会逐渐消退正性强化:指某种具体行为的后果,或者说效果是积极的,就能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负性强化:即指某种具体行为可以避开某种不愉快的后果,就会增加该行为再现的概率。30惩罚:某种行为可以导致某种不愉快的后果,个体为避免这种后果而减少做出这种行为的概率。
31感觉记忆:对所得到的刺激只记录很短的一段时间。它是一个高效能的系统,能够记录所有感觉接收器输入的原始形态刺激。
32社会学习:又称观察学习,它出现在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时,换句话说,通过榜样进行学习。
33替代性强化:当观察者看到榜样通过进行某种行为而获得正性强化时,学会榜样行为的可能性就增高。
34自我强化:内在的自我调节性强化。人在行动之前已制定好行为目标和评价标准,当学习者完成了预定的目标时,就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评价并进行奖励。
35: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及以后的再现(回忆或再认)的心理过程称为记忆。
36识记:是反复感知事物。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开始和前提。人们识记事物具有选择性,根据人在识记时有无明确目的性,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37 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是一种内部潜在的动态过程。38再现:包括再认和回忆,它们都是对长时记忆所储存的信息提取的过程。
39合作学习: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互相学习的系统学习方法。
40操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是指借助于骨骼肌运动,实现将一些列外部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进行组合,并趋于自然化时形成的一种技能。
41技能的迁移:一项技能对另一项技能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正迁移)或消极、抵制的作用(负迁移)。
42学习的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将学习所得的知识、技术、概念、方法、原理以及情感和态度等变化地应用。
前摄迁移:是指已有的技能会影响新技能的学习。
内反馈:指来自于操作者本身的反馈,包括来自于操作者自身鸡肉和关节的动党反馈,和由操作者本人可观察到的行为效果获得的反应性反馈。
2.护理学教育论文 篇二
实习生Glenda在一家大型医院的超负荷运转的内科实习。该内科使用电子医嘱给药, 药房根据电子医嘱药品自动配送到病房、静脉输液时使用智能输液泵调节速度。
这天Glenda与她的带教老师一同核对8点给的病人药物, Glenda帮助带教老师从自动配送药物柜取药。Glenda的带教老师评估了Glenda相关药物知识及工作能力, 她能够口述所给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故认为Glenda有能力给药而且带教老师也和Glenda核对了将给药的患者的姓名和剂量等。教学老师也能随时为Glenda提供帮助, 所以带教老师留下Glenda照顾另外一个病人去了。
Glenda进入需给药病人房间的时候, 正巧看见静脉置管成员刚好为这个病人的左前臂置入了一个静脉输液通道。Glenda立即为病人给药。她的教学老师正巧看到Glenda在经静脉通道而不是胃管给5m L的愈创甘油醚 (祛痰药, 口服剂) 。教学老师立即停止了静脉输液, 尽量回抽已经注入的口服药物, 立即通知了其带教老师和护士长。护士长立即咨询医院资深药剂人员紧急处理措施, 并通知了病人的主管医生, 共同立即决定暂不给予病人特殊处理, 病人的病情非常稳定。
一小时之内, 主管医生、资深药剂师、护士长、带教老师、教学老师、危机处理经理、护理部主任和实习同学Glenda一同开会分析了该事故。根据医院的制度, 此事件必须填写用药错误事故报告单, 以危机经理为主来完成这个报告, 调查发生差错时病区的一般状况、所牵涉的人员。危机经理同时还需调查用药错误的发生经过, 药房所发给该病人的药品情况。
调查发现药房所发的愈创甘油醚剂采用注射器包装且带有与静脉通道相连的螺丝扣。最后结论是:如果用口服容器包装口服药就没有可能把口服药注入静脉。调查小组同时也认为尽快通知病人及其家属, 说明已经发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一、质量和安全:护理教育的新标准 (Quality And Safety:The New Standard For Nursing Education)
美国的医疗技术先进, 医疗人员知识全面、工作能力强, 拥有先进的药物;也有人认为美国的医疗系统是最昂贵的 (Anderson等, 2005;Gabel和Fitzner, 2003) 。但是美国的医疗系统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总的来说医疗质量和安全落后于科学技术革命。医学会的质量鸿沟报告 (the Quality Chasm reports the IOM) 中一直强调:为了常备不懈地预防差错发生, 必须持续改进美国的医疗照顾系统。医疗质量差和医疗差错、事故损害了公众的信任感、增加了医疗支出、提高了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Mayo和Duncan (2004) 认为医疗的核心就是有责任保证好的结果, 避免差错。
医疗职业的教育应以质量桥梁为模板 (Greiner和Knebel, 2003) , 确认各医疗成员的能力、技术和知识水平来降低差错并改进质量。教育工作者应该谨慎地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职业修养, 最终成为医疗组的一员, 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强调循证医疗、质量改进、善于信息化管理 (Cronenwett等, 2007;Greiner和Knebel, 2003) 。
医务工作者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甚至有时在极端环境里工作, 随时要把警惕差错发生作为重点。认识到如果改变一个系统需要仔细研究导致某一事件发生的每一个步骤时的状况, 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原因的分析来防止未来的错误发生。发生差错时不是对个人的责怪而是对体制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质疑, 例如病人及其家属因素在医疗安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对系统质量和安全的改进, 护士才有机会改变医疗照顾方法从而改善质量。
二、临床实践资质认证 (Applying The Competencies In Practice)
护士工作的重点是为病人提供护理、紧扣护理安全、用各种方式措施对病人进行管理。对护士的工作和资质的认证取决于下文将论述的六个方面。护士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参与不良事件的分析和在医疗组起领导作用, 出色地完成该领导职能需要怎样的知识、技巧和态度。
1.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Patient-Centered Care)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的关键特征是完全了解病人、认知到病人的价值观和健康信仰、通过病人的眼睛观察护理病人 (Cronenwett等, 2007) 。它包括制定病人护理计划时, 引入和结合病人的爱好及价值观。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 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护理和医疗决定, 在治疗的过程中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 (Chapman, 2009)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尊重人经历的多样性, 因此护士必须检查自己工作的态度与其共事同仁的价值观的差别。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措施是否合适,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认:
(1) 目前我能为病人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2) 怎样使病人及其家属准确地评估病人的疼痛, 从而确定疼痛管理, 计划能否折射病人有关疼痛及其由此引起的态度和期望。 (3) 护士应怎样帮助病人家属在探视病人时能以照顾者身份来减轻病人及其本身焦虑的情绪?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还强调护士应通过各种途径如:广泛听取意见、从教科书和其他受好评的资料中搜集信息护理病人。 (Boehm和Morast, 2009) 。
2. 团队工作及合作 (Teamwork and Collaboration)
传统的团队合作已经应用到护理工作中, 着重于分配工作和团队的功能。新的团队工作理念所强调的是各职业间相互合作的性质, 强调护士、医生、药剂师、治疗师、营养师及其他医疗团队的成员治疗、护理病人所面临的不断增加的复杂性。
美国的一个医疗报告显示, 66%的医疗错误与工作人员人际关系差、沟通不畅有关 (Kohn等, 2000) 。团队之间沟通良好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Shojania等, 2001) 。一个广泛应用于医疗团队培训的方法是“Team STEPPS” (团队技巧和工具来增强工作能力和病人安全Team Strategies and Tools to Enhance Performance and Patient Safety) 。“TeamSTEPPS—团队与安全”即认识到团队的训练和加强沟通是理解病人安全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团队与安全”的关键点, 有效的各专业团队的合作包括以下方面:团队充满活力而不是死水一潭的关系, 能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和目标来确定团队的氛围, 根据病人的需要以安静型或者活泼型模式为病人服务。团队的成员应持续观察并认定在特定的场合下谁可以作为一个有主见的领导。
结构性沟通能确保信息交换准确。团队做出共同决定, 帮助护理人员形成可以分享的心理模式来理解所预期的共同的护理结果, 识别各种导致错误的方式。高效率团队的沟通技巧包括: (1) 评估与措施:记录病人一般信息及简单的病情进展;了解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主诉;评估分析存在问题。建议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寻求帮助。 (2) 说出关键信息, 使所有组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听见发生的事件并能预估下一个步骤。 (3) 重复所听信息, 例如:“我需要3mg的肾上腺素”, 重复一句“给你3mg的肾上腺素”。 (4) 互相支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监测护理病人, 根据实际需要重新分配任务, 给予同仁口头支持和鼓励, 分享信息、提供安全警示。 (5) 准确交接, 使用交接表来确认转送病人的状况, 多问问题澄清疑问。
3. 循证医疗 (Evidence-Based Prac-tice)
以循证医疗为核心是高水平的护理质量的前提。护士为病人的护理措施必须符合最新的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临床意见以及综合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为了获得证据, 护士应能掌握信息技术随时查阅最新的研究成果。
4. 质量改进 (Quality Improvement)
病人对质量的高要求使得医疗机构形成以质量为焦点的文化, 即焦点文化。医疗机构以质量为焦点的文化, 鼓励医务人员反复推敲作为医务人员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出现差错、甚至可能出现事故时, 能以全局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关键, 从而在设计、制度等层面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医疗机构的质量焦点应该基于标准的操作流程和制度, 实施循证医疗, 同时考虑病人的喜好、价值观和目前的需要。
5. 安全 (Safety)
在质量与安全教育项目中, 质量与安全是作为两个独立的概念来阐述的。而对于新标准的护理而言, 实际上强调的仍然是病人的安全。这种对安全的认识并不止局限于对病人的监测、保持病人稳定, 医务人员还应考虑人的因素、从负性事件的报告中吸取经验教训, 需重点关注病人的安全、防止差错发生;做好负性事件的报告、分析工作, 形成和完善“焦点文化”, 避免无意识差错。医务人员不应该为由于体制等而导致的差错买单 (Mayer和Cronin, 2008) 。
与人有关差错的因素是:工作区的特定场合、服务提供者的性格、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通常很难预测护理人力是否符合要求, 因为病人的病情和需要是变化的, 难以控制的。长期的护理人力短缺导致护士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为了完成工作, 护士们不得不相互打搅、满足各种任务的需要, 只能依靠工作区不足的体制的支持。同时高风险的工作使得护士身体和心理紧张;只注重完成任务, 可能导致护士不能认知技术的发展, 可能失去阻止差错发生的机会。
安全的另一个方面是从体制上、个人层面上怎样看待差错 (Reason, 2000) 。管理差错的模型有着不同的哲学体系, 差错追究模式 (Reason's error model) 陈述的是从个人层面来分析差错时, 认为个体健忘、精力不集中和道德欠缺是导致差错的原因;从体制层面注重检查个体工作时的状况, 建立防御机制来避免差错、减轻差错的负面影响。病人安全作为护理实践的核心, 护士必须承担责任, 促进形成“焦点文化”, 防止差错, 主动地促进病人安全。
6. 信息化 (Informatics)
医疗护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在使用信息学和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流方面已经落伍了。成本是导致医疗结构不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障碍, 医疗机构常在引进先进科技和维持现状之间徘徊。信息技术通过提供获得信息的入口和数据管理来保证病人的安全。
护理人员在关于信息技术的设计、购买和实施其新科技来满足临床需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Mc Kesson, 2009) 。根据美国护士在信息化中的作用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积极参与医疗机构的信息化计划、信息技术在病人的安全、医务人员的工作任务及其分配流程、产品的终端接受者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护士承担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职责, 如:终端教育、工作任务分析、系统的措施及对使用者的支持 (Mc Kesson, 2009) 。掌握信息技术意味着护士在工作场所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充实相关的临床知识、查阅证据实施循证护理、改善质量技巧和解决疑难临床问题。
三、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3.护理学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 护理教学;人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1-01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入门课程,是研究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其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人文护理主要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即作为临床护理人员,用自己的生命、生活和言行,把自己选择的职业道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现出来。[1]《护理学基础》作为中职护生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 人文护理教育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活动,知识的传授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甚少或举例缺乏生动,学生枯燥的听,教师缺乏启发式教学,学生缺少参与式学习。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普遍存在重技术、技能、轻服务和人文关怀的现状。[2]人文教学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由过去单一的认知过程,开始向主动的活学活用、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转化;由过去教师枯燥灌输的教学模式,开始向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转化。人文教学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解、消化方面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
2 中职生的特点
目前尽管中职教育的生源中也不乏优秀的初中生或部分高中生,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中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入高中而分流出来的,或者成绩相对落后,或者对学习缺乏兴趣,或者家境贫困,再加上处于青春叛逆期,因而这些受教育者除了有同龄人共同的特征外,更在行为、心理、目标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有研究指出:“现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大多在初中时属于学习上、品德上、行为上的‘后进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不足,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基础较差对学习的认知能力较低,往往由于听不懂课而不去听,以至于有些学生上课睡觉、看小说,甚至厌学、逃学”,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人文护理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与思考
3.1 应用
3.1.1 教师角色认识与定位 理教育不仅要符合护士专业培养的需要,更要适应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师资队伍,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教育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其教育研究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必须有牢固的专业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优秀的授课技能,能够了解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专业上做到专(精专),在做人上做到仁(仁爱)。
3.1.2 转变护理理念 护士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善于從患者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痛苦、渴望和需要,并能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从“需要我去做”到“我要去做”从“完成我的工作”到“我的病人感受是否舒适”、从“病人告诉我”到“我感受我的病人”、从“我只能做这些”到“我还能为病人做哪些”、从“被动”的服务到“主动”呵护,护理理念转变的思路很多,护理人员应以人为本,转变护理理念。
3.1.3 护理学基础多环节应用人文护理 将人文精神融入护理人员的沟通方式、方法、技巧培养.以人为本,运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肢体性语言、行为性语言规范沟通用语和禁忌用语,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各环节都体现护士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我们护理的对象是人,是有疾病痛苦,感情脆弱,甚至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这就要求护士不仅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而且要有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的良好品德。在临床实践中用自己的言行来体现人文关怀,从仪容、仪表语言,人际关系等方面不断提升个人魅力,从针对疾病的护理延伸到对患者的身心整体护理.而不能将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不以个人的好恶对待患者,—切以患者的需要为出发点,用良好的语言、友善的行为展示对病人的关爱。人文关怀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培训很重要,而亲身体验可能会带来更直接的强化效果。把培训人员分两组,一组当作病人,一组当作护士,全过程体验人文护理与常规护理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感受、理解关怀照顾的本质,哪些护理行为具有关怀性,哪些是非关怀性,才能学会关心人、理解人,才能将信念转化为自觉行为。
3.2 思考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护理教学的课堂应该是自主性、探索性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充分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将人文护理融入到《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护理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更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教学成果的同时,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早已被人们认同,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护理工作更多的内容,更加注重对病人的人性关怀,其也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护理中体现人文精神,而且更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心态。毫不疑问热情的关怀,精湛的技术,耐心的解释,无疑会给人们,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祥和与安康。
参考文献
[1] 张岚.人文护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护理工作研究,2012,4(20):748.
4.整体护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篇四
整体护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是伴随“整体”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护理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护理专业的发展需要,护理教育必须接受多方面的挑战.整体护理是指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指导思想.
作 者:潘彦彦 郝庆娟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36刊 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整体护理 护理护 理教育
5.护理学教育论文 篇五
唐文丽
随着医护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正从生物医学范畴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范畴演变。护理既是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又是一项最具人性,最富人情的工作,它必须是科技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和统一[1],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学识与技巧,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关心人的理想、生存及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同时还要加强人文教育,传授人文知识,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真正使医护人员做到以人为本,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1人文护理含义及伦理学原则人文护理是指具备良好人文素质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对象进行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护理,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表现为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权力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注。南丁格尔曾说过:“人是各种各样的„„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相同,要使千万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而人文护理就是这项艺术的精髓[2]。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教育是根据现代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特征,有意识、有目的地既教导人怎样做人,又教导人怎样做事,铸造现代人文精神,培养现代人文素养的教育[4-5]。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护理工作以此为底线,强调在祛除病人躯体疾病的同时,还给予病人精神呵护、心理安慰和行为方式的指导,满足他们身体、心理、社会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使病人感受到关怀。
2人文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护理教育的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训练等方面,导致护理人文教育发展缓慢,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对人文教育认识、理解、重视不够
2.1.1重视不够:对护理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训练,没有意识到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风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没有意识到爱心、宽容、理解、合作、支持、奉献是激发和调动病人积极性的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手段,可以使病人产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巨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而这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认识理解不到位: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备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过分强调就业目的和经济作用,导致学生只是为了今后的就业需要而上学,课程被过分专业化,特别是低估了人文教育对培养人的道德、创造力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作用。
2.2教学理念环节落后长期以来,护理学专业一直是依附于临床医学的附属专业,课程设置上也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翻版或与护理知识的简单叠加:强调疾病和治疗多,讲护理和预防的少,缺乏学科和专业特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7]。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护理人文教育大纲和教材,对课程的设置也无统一的规定,各校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往往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对人文教育的认识来安排课程,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带有随意性和主观性。讲授方式往往以“满堂灌”为主,教学内容过分单调。
2.3教师知识结构不全面护理专业老师缺少人文素质与护理专业的融合,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理解不足,从而减轻了人文课程的承载力度,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削弱了人文教育的效果[8]。
2.4课程评价体系及标准不完善当前的课程评价体系存在“重视认知领域目标的测试,忽视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目标的评价”,“重视知识测试,忽视能力考核”等问题,人[6][3] 1
文素质教育的成绩难以被社会所认可。
3对加强人文护理教育的思考及建议
3.1更新教育理念
以往的护理教育强调实用性,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及专业价值观教育。许多国家的护理教育者均认为:在护理课程中融入人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指导护理工作,促进护理工作。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0],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责任意识、道德素质及人道主义责任信仰的教育。
3.2构建护理人文教育培养方案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3.2.1构建多层次立体课程体系:把人文学科的教育纳入护理教学核心范围,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具有医学和人文知识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充分利用教师人格力量,构建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的人文课程体系,形成一定的教育框架;除“两课”所规定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开设下列人文课程:文学类,如文学概论、名著赏析等;历史类,如中国通史、世界简史、医学史等;哲学类,如医学与哲学、西方哲学等;艺术类,如艺术概论、音乐欣赏、美学欣赏等。人文护理教育不是速成、短期教育,而应长期持续,要实行终身教育。
3.2.2开展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学:校园环境、教师人格、师生关系、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学方式具有广泛的渗透性,潜在的影响力和无形的教育价值。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早期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亲身感受人文精神;或采取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情境中去体验情感;护理教学中融入医学、美学,用医学和美学的方法与手段来维护、修复、再塑人体的健康美,以增进人的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教师应用其人格力量、教学行为来表达人文关怀,这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
[11-12]的作用。
3.2.3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人文教育的渗透人文护理教育不仅仅依赖课程教学,更需要融入到整个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更有利于人文护理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传授医学护理知识与传播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将人文关怀内化为护生的自觉行动,让情感渗透在操作环节中。例如,在“女病人导尿术”护理操作中,虽然我们面对的是模型人,但时刻要把他们当作真病人,操作前传递关爱,如呼唤病人姓名,告知操作的目的、方法,作好解释工作,征得病人同意以取得配合,使病人具有知情权;操作时遵循无菌原则,动作轻柔,注意保暖、保护他人隐私;使病人及家属处处都能感受到护士给予的关爱和温暖[13]。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时刻提醒护生做每一个动作都应想到病人的需要和反应,想到病人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反复强调使之养成关爱病人的习惯。
3.2.4建立侧重人文教育的考评体系:教学评价可分为笔试、口试,也可通过收集资料、病案分析、论文撰写、社会调查等进行多项目综合考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与实践操行相结合,即与实训、实习等环节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体现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医德修养水平等综合素质。
总之,将人文护理教育渗透到护理专业的各个环节,才能培养出能承担起保护人类健康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护理工作者,才能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立.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护士人文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2):54-55.[9]
6.护理教育学 篇六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3护理教育: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育,是一种护理院校与医院临床密切结合、共同完成的教育。
4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5社会学习:又称观察学习或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
6控制点: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事业的那些力量的看法,可分为两种类型:内部控制型与外部控制型。7隐蔽课程:亦称“隐性课程”“潜在课程”。是一种潜在的教学,不列入课程计划,却可对学生的知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墨化的作用。
8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称正迁移。
9发现学习: 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和寻找获取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10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11最近发展区:个体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借助他人的指导和帮助所能达到解决智力任务的水平,在这两个水平之间的过渡阶段。
12正性强化:是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的概率。
13护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护理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是开展护理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并且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护理教学中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
14教育机智:是对突发性教育情景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15移情理解:指护理学专业教师应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敏感地觉察他们的知觉,体检他们的感情,从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16德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1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教学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18学习的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消极的干扰作用。
19角色扮演:教师根据一定教学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运用表演和想象情境,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关系及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种教学方法。
20小组教学法:将2人以上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21个性化教育:是培养个性化人的教育,是引导个体独特的内在潜能和资质发展的教育。
二、问答题
1.叙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答:第一、目标明确 一是师生双方对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共同的明确认识;二是教学目标要正确、全面,合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不仅有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情感、态度的培养;三是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第二、重点突出 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内容平均分配时间和精力。以便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关注,也可采用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把重点知识弄懂,学透,熟练掌握;
第三、内容正确 指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做没有把握的随意性回答;
第四、方法恰当 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五、表达清晰 教师上课必须讲普通话,音量大小要适中,语速快慢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条理要清晰,言语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
第六、组织得当 指一堂课的进程基本符合课时的计划的设计。结构严密,进程有条不紊,不同任务转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第七、师生互动 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教师上课时应边教学边观察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2.叙述德育对护理专业的意义,结合自己的现实体会解释。
答:德育在护理学专业教育中尤为重要。医德历来为医家所重视。古今中外没有一位名医是不重视医德修养的。在医术上,要勤奋钻研,达到博深精通,不能一知半解,而误治杀人。在品德修养上,要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要一视同仁,病家求诊,要“一心赴救”,不嫌脏怕累,不避风险;态度要和蔼可亲,庄重大方,谦虚谨慎。对同道要尊重,不抬高自己打击别人。在医风上要端正,不利用自己的专长谋取财物。
护理工作是以强调人的整体性,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为基本条件来实现的。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对社会、对人的生命健康、生命质量抱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的人,才能真正胜任现在整体护理科学向新阶段、高层次发展。
3.叙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答:
(一)按评价目的、作用和时间分类
1、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护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护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在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时,对护理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的结论性评价
(二)按评价的基准分类
1、绝对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
2、相对评价(常模参照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
是以被评价对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将一个个体的若干侧面相互比较。
4.简述各种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各自的观点? 答:(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学习就是掌握事物的结构,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2)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和同化理论,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阿特金森-希弗林 将学习看成是对信息的加工、储存和需要时提取加以运用的意义。(4)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5.创造性思维计划的思维策略包括? 答:(1)生产新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发散思维)(2)避免过早判断(3)打破心理定势,以不同的方式看问题(4)阐明问题的实质(5)注意有关的事实及问题的条件。
6.临床教学的方法?答:(1)体验学习法(2)临床带教制(3)临床实习讨论会(4)临床查房(5)病室报告(6)病例讨论会(7)专题讲座及讨论会
7.临床教学的特点?
答:临床教学主要是在病房进行,患者的情绪变化或病情突变均可影响教学的实施,有时选择的病例还来不及充分分析讲授,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就必须及时进行抢救,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临床教学面临的是真实的患者,教学中呀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由于涉及患者的情感和病情变化,临床教学准备相对较困难。
8.叙述教学评价的分类?(简答)你的实践中哪种评价用的多些? 为什么? 答:(一)按评价目的、作用和时间分类
1、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护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护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在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时,对护理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的结论性评价
(二)按评价的基准分类
1、绝对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
2、相对评价(常模参照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
是以被评价对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将一个个体的若干侧面相互比较。
9.教师在小组教学中的指导方式? 答:将2人以上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集体教学的某些不足,给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以及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是培养健人格,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10.教师角色有哪些?
答:(1)知识的传递者(2)教学的设计者(3)学习的促进者(4)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的伙伴(6)科学的研究者
11.简述护理专业教师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答:
(一)教学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二)组织能力
(三)语言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
(四)沟通能力
(五)研究能力
(六)自我调控能力
12.社会学习理论如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答:社会学习理论可用于指导护理学专业的各种示范教学,如操作示教、观摩教学等。该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科态度、高尚的职业情操、娴熟的专业技能方面,观察学习具有独到的功能价值。无论是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在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护理教师都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观察、学习的专业角色榜样。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运用观察学习理论,为学生创造优良的观察学习环境,如提供各种符合职业操作与规范的角色榜样,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积极的学科情感与态度,形成良好的专业角色行为模式。
13.简述课堂讲授中的示教法,在护理教学中的优势?
答:(1)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优势:①保证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②有利于经济、有效、大规模地培养人才;③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保证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系统科学知识;④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并使各科教师的教学活动协调一致;⑤有利于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作用,学生相互帮忙,取长补短;(2)小组教学
优势:①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培养鉴别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②有利于开展项目或作业活动,使学生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得到较好发展;③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④有助于不同经验和想法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⑤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给予适当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个别教学 优势:①允许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条件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如学习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等,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效益;②学生自定学习进度,自负学习责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③允许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④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高年级及成年学生。
14.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包括什么?对你培养学生的指导价值在哪里?
答:(1)认知领域(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领域(接收、反应、形式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比)
(3)动作技能领域(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15.简述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
答: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护理照顾者;人际关系协调者;心理卫生工作者;学生家长代理者;学习者和研究者等。
16.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基本属性?
答:
(一)具有发展潜能
(二)具有发展需要
(三)具有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①独特性 ②选择性 ③创造性
17.简述继续护理教育的意义?
7.护理学教育论文 篇七
1 《护理学基础》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伦理学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近些年, 大部分医学院校对伦理学理论知识的重视度仍较低。在2006年对全国35所高等护理院校的调查分析中发现[2], 仅29%的学校将《护理伦理学》定位为必修课程, 有的学校将它并入《医学伦理学》中作为教学内容一部分讲授, 或者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由于《护理伦理学》不明确的地位和性质, 易导致护生和教师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难以重视伦理道德规范。《护理学基础》的学科性质是以临床实践为重点的学科, “重操作轻伦理”的教学局面长期存在。因此, 各院校较少能意识到伦理教育与实践操作的相关性, 从而忽视了对护生伦理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教育。据相关调查,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对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的注意事项, 如“三查七对”“保证药物的有效浓度”“无菌原则”等能够引起重视, 而对于教学中强调较少, 属于自我约束的伦理道德行为则表现较差[3]。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主动协助病人活动及生活护理、严格消毒安瓿、保护病人的隐私等。
1.2 护理学教师自身伦理学知识和素养存在局限
《护理学基础》任课教师多数未能得到伦理学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因而伦理学教育对护理学教师是一个挑战, “重操作轻伦理”的教学局面较难突破。此外, 教师在平时与护生的教学接触中, 若能体现出良好的伦理学素养, 在操作中完整示范, 热情教导护生, 处处表现出对病人的尊重, 潜移默化影响着护生。反之, 即使操作过程规范, 也会起到消极影响。
1.3 伦理学教学方式的单一
大多数教师的理论和实际不能有效地结合, 教师注重灌输对操作技术示范演练, 单纯的口头道德说教缺少了在临床专业上的支持, 使得对伦理知识并不能起到深化和充分的认识。大众化的教育模式, 忽略了护生个体的差别。尤其男、女护生由于性别、心理等因素差异需要有不同的培养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生对伦理学知识的掌握。
1.4 护生伦理道德素养差异
护生对人文精神和物质利益追逐与取舍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年龄、性别、接受能力和教育背景的差异, 使每一个护生对待伦理知识都有自己的接受模式和认识水平。如有些护生不情愿配合作为被实验者, 对一些介入性技术练习怀有芥蒂, 易致护理实践课无法进行。慎独意识较低的护生在自主练习操作时, 自我约束能力下降, 可能会放松对操作规范的要求及操作原则的遵守。这不利于护理技术的完善, 也是伦理教育的缺失, 在承担未来的护理岗位易触及敏感的护患问题。
1.5 伦理环境的缺失
伦理环境不仅要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完善, 同时也要给护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某些护理实践教学基地设施老旧, 模拟道具存在危险性, 如练习更换床单的床铺年久失修,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病人擦洗或导尿时, 省去了屏风或隔帘等, 病人的隐私和安全难以维护。护生在初次面对护理技术操作时, 心理和生理上还需要逐步地适应。尤其当作为被实验者进行静脉穿刺、导尿、口腔护理等操作时, 出于教师的威慑, 不得已接受, 牵涉到个人隐私, 触及了伦理道德中有利无伤害原则, 特别是当男女护生同时在场时。
2 对策
2.1 完善教学方法, 采取多渠道学习
在护理人员对伦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发现[4], 护理人员能够学习的伦理知识的来源大部分是学校课堂教育。因此, 要大力加强伦理学课堂教育, 增设专门的伦理学课程。与此同时,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伦理角色互换、沟通技巧训练、伦理学教学查房等教学模式, 引导护生如何帮助病人减轻这些痛苦等等, 使护生开展1次自我伦理教育。将临床中富有启发性的伦理案例用于课堂, 如病人需要强效镇痛药时, 安慰剂是否需要告知病人;癌症病人的信息需求是否应该满足等等。此外, 网络也成为护生伦理学知识来源的重要渠道。在信息技术化的今天, 也需要鼓励护生进行网络学习和自学。通过更多的信息和公共资源, 多渠道、多角度去认知和了解伦理知识。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 来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新需求, 鼓励深造, 举办护理伦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同时要根据国内外先进知识与技术的发展来制订针对不同人员的培养计划, 调整知识结构, 增加知识底蕴,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4]。教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维护护生的权利, 做好各种安全措施, 防止护生意外受伤。在展示精湛的护理技术的同时, 也为护生树立高质量的护理人才榜样。培养护生崇高医学职业道德, 尤其通过专业价值教育加深护生对生命伦理的理解, 体会职业责任和社会价值。
2.3 修订符合实践需要的新教材
要编写全面、系统地反映普通伦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知识以及充分体现人性论思想和科学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教材。改进《护理学基础》教材的内容, 增加伦理学的相关知识, 以提高学生的伦理水平和修养[5]。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用, 如在“临终关怀”“输血”等章节中有必要从伦理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教育以及输血中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问题。以典型的差错事故来引导医疗安全教育问题, 如将静脉注射剂量看错, 1 mg看成1 mL造成病人死亡, 带来的法律纠纷;无菌观念不强, 导致病人交叉感染, 造成经济和健康损失等。教材要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教训, 加强对护患问题的思考。
2.4 提高护生的伦理道德素质
加强对护生的人生观、职业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崇尚慎独精神, 认同护理工作的责任和严谨操作的重要性。当护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独自练习《护理学基础》相关操作, 能够自觉、规范地完成。教学实践中完善基础的礼仪和沟通的训练, 自觉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如征得病人的同意和理解, 时刻关心病人的需要, 操作完说“谢谢”等, 时刻与临床优质护理相同步。
2.5 改善伦理教学实践环境
护理环境的美学要求包括2个方面, 一是人员的气质美、仪态美;二是病区的环境和氛围美[6]。护理实践基地应积极更换新设备、新材料、开发新技术如电动牙刷、体温测量仪等, 以保证实验中心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细节之处应完善, 如饮水机、空调的设置, 方便护生和教师, 以免过于炎热或寒冷的天气不利于实践课程的训练。操作用物的使用要规范、标准和安全。护生衣着整洁得体、仪表大方, 运用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仪态使整个实践基地营造出温馨、和谐和规范的美, 伦理教学环境得以重建。
3 小结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逐步深化, 各级各类医院对病人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 更需要护理人员加深伦理道德素养。因此, 伦理教育的完善还需要同仁们孜孜不倦地共同努力, 以促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 改革未来的护理事业。
参考文献
[1]何路明.关于护理教学中伦理渗透[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0, 69 (1) :29-30.
[2]李春玉, 金锦珍, 崔仁善.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2) :12-13.
[3]张梅, 王力.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4A) :879-881.
[4]李敏燕, 崔妙玲, 杨连招.护理人员对护理伦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6) :62-64.
[5]崔文香, 裴莲花, 李明今.护理学专业伦理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1) :846-847.
8.护理学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护理伦理;内科护理;渗透
优秀的护理人员,在全面掌握医学知识的与精湛的护理技术的同时,还应当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与良好的伦理规范。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专业教学应当对护理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护理伦理教学与专业思想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护理道德灌输与影响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到护理伦理的教育对护理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将护理伦理教育教学贯穿于内科护理教学中,可以促使护理学生更加规范自身行为,判断善恶,继而提高护理伦理行为抉择能力。可见,护理伦理教育对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整认知结构
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与精湛的护理操作技巧,同时还应当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与良好的伦理行为。所谓的护理伦理其实就是在护理实践中调整人们的相互关系。护理伦理已经成为判断平凡护理工作与高尚道德情操的标准。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实行护理伦理教育,可以促进护士在遵循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展开护理工作,解决护理伦理的问题,有利于和谐护理环境的建设。同时,加强护理伦理教育,可以促进护理科研探索,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生在经过伦理教育后,就会将护理实践与护理伦理相互统一,提高护理质量,促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护理人员。护士生的护理伦理理念是建立在社会到的基础上,并在护理专业技能学习中逐步建立。内科护理专业教育如果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如果仅仅是开设护理伦理教学是很难达到的。还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灌输道德意识,促使护士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念。就当前护士生的成长环境而言,性格活泼、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但是在护理工作认知方面缺乏应有的能力。不少护士生认为护理工作就是简单的打针、铺床、发药。在接收专业学习的时候关于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并未予以重视。同时不少护士生认为护理属于伺候人的活,缺乏学习热情。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护理伦理教育调整护士生的认知结构。向护士生不断强调护理工作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如针对老年糖尿病,护理人员在展开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疾病的发展程度与减退、患者心理特点等提供细致的护理,以此获得患者的信任。因此,内科专业护理教师在向护士生传递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将护理伦理知识渗透于其中,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护理伦理理念。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护士的临床表现就可以了解到,护士的护理道德意识比较薄弱。这主要是因为护士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针对此种情况,内科护理专业教育需要通过教育促使护士生树立正确的伦理理念,同时通过教育来不断加强、巩固。唯有如此,护士学生才能够在后期的护理岗位中体现出良好的护理伦理素养,妥善处理好临床护理中的伦理难题。针对此项教学,可以强化护理伦理理念,提升内科护理学的吸引力,增强护士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任何教师都应当明白,课堂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还应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强化护士学生的伦理道德。为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应的护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与当前临床医学和社会热点相联系,增强学生的伦理感,可以将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讲解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感知到伦理道德在职业中具体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相应的社会热点,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病例导入于其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临床中具有典型性医德案例引入教学中,促使护士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进行分组探讨。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护士学生的护理伦理素质。
三、培养护理伦理情感
在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心理反应的表现就是情感。护士生就是今后的护士,会在其护士工作中接触到不同疾病种类的患者。由于受到病痛的折磨,表現出萎靡不振,生命垂危。部分患者由于饮食困难需要帮助,有的患者由于大小便障碍需要导尿、灌肠、有的患者由于化脓性伤口需要护理等等。如果护士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良好的职业情感,那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难面对这些患者,难以完成护理任务。而护理伦理情感则是在基本同情感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责任感,最后会升华成为事业感。而这些情感的变化,需要内科护理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同时内科护理学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建立护理伦理教学的重要平台。内科护理专业属于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为渗透伦理教学,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护士学生的临床代入感,同时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医疗风险。如,介绍糖尿病血糖测量护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血糖测定。测定血糖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沟通与心理护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责任感与荣誉感,并在后期的护理工作更懂得包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护理伦理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将护理伦理教育渗透于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综合水平具有促进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颖.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实施护理伦理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3(03):34.
[2]雷蕴.从护理伦理教育谈护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3,12(22):56.
9.护理学教育论文 篇九
A.抑郁反应常伴有食欲下降和躯体活动减少
B.抑郁通常与威胁性事件有关
C.焦虑反应常伴有自主神经的唤起
D.焦虑反应一般与威胁性事件有关
2)患者在躯体疾病后,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以烦躁、克制力差为特点的表现属于:
A.以焦虑为主的适应障碍
B.以抑郁为主的适应障碍
C.焦虑抑郁混合反应
D.以情绪不稳定为主的适应障碍
3)患者出现自我中心、孤独、依赖性和暗示性、情感脆弱等表现属于:
A.以焦虑为主的适应障碍
B.以抑郁为主的适应障碍
C.以防御心理增强为主的适应障碍
D.以情绪不稳定为主的适应障碍
4)患者反复叙述自己躯体不适等痛苦体验,紧张、不安、害怕、烦躁,越见到医务人员或家属越加重的表现属于: A.以焦虑为主的适应障碍
B.以抑郁为主的适应障碍
C.焦虑抑郁混合反应
D.以情绪不稳定为主的适应障碍
5)积极评价问题的行为属于:
A.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B.缓和情绪策略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6)下列哪项不属于适应不良性应对策略:
A.通过大量服药来回避处境
B.使用锐器划开皮肤来减轻心理压力
C.回避问题,拒绝去想所面对的难题
D.攻击行为
1)临终关怀的目的是:
A.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B.使病人有机会处理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C.减少家庭经济负担
D.减少痛苦和烦恼
2)下列关于手术后病人的心理干预说法最全面的一项是: A.及时向病人告诉手术成功的消息,安定病人的情绪,增强恢复阶段的信心
B.安慰、解释、疏导
C.广泛的社会支持,从个人的、家庭的、团体和社会的不同水平进行
D.以上说法均正确
3)引起焦虑恐惧的因素是:
A.对疾病的性质、预后不了解
B.带有一定危险性的检查和治疗
C.看到重病人以及医务人员抢救病人的行为
D.以上都包括
4)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人角色的权力与义务:
A.有权要求降低医疗费用
B.有权要求得到他人的帮助和依赖他人
C.有义务尽快摆脱患者角色
D.有义务采取适当的方式来进行这项工作
5)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病人的心理:
A.焦虑 B.习惯于病人角色
C.恐惧
D.情绪休克
6)下列哪项不属于癌症病人常见的心理变化:
A.休克-恐惧期
B.否认-怀疑期
C.愤怒-沮丧期
D.否认-逃避期
1)文献报导,心肌梗塞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高达:
A.50% B.45% C.40% D.35% 2)罹患有躯体疾病的患者伴发心理或情绪上的反应,我们称之为:
A.躯体病变所致心理反应
B.心身疾病
C.心境障碍
D.身心反应
3)心境障碍的病程特点是: A.病程有反复发作
B.急性发作
C.慢性发作
D.以上都不是
4)经典的心身疾病包括:
A.心脏病、肾炎和颅内高压
B.原发性的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神经性皮炎、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C.心肌梗死、肝硬化和强直性脊柱炎
D.以上都不是
5)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达到: A.20%~30% B.25%~60% C.25%~40% D.D.30%~45% 6)文献报导显示,在尿毒症患者中,精神症状的发生率高达:
A.30% B.40% C.50% D.60% 1)下列哪项不属于非言语沟通:
A.手势
B.表情
C.音调
D.性格
2)下列关于改善医患关系的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尊重病人、理解患者
B.学会与患者换位思考
C.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
D.尽可能给患者使用价格低廉的药物
3)下列关于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说法最全面的一项是:
A.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B.营造良好的情绪反应
C.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D.以上说法均正确
4)下列哪项不属于医生的责任:
A.领导和监管
B.诊断和治疗
C.预防和保健 D.为社会提供安全感
5)下列关于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说法最全面的一项是:
A.非言语沟通与言话沟通往往在效果上是互充的
B.非言语线索使我们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察觉他人的欺骗
C.言语与非言语信息并不一定要一致
D.以上说法均正确
6)下列哪项是医生的义务:
A.决定患者的职业选择和回归社会
B.促进病人的康复
C..参与司法活动
D.获得报酬
1)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学会成立于:
A.1991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2)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办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3)会诊-联络精神医学有几种组织形式:
A.5种
B.4种
C.3种
D.2种
4)国外资料显示,内科门诊病人患有精神障碍的比例是:
A.10%~15% B.15%~24% C.21%~26% D.25%~30% 5)我国的会诊-联络精神医学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国内资料显示,在住院病人中精神障碍的比例是:
A.10%~20% B.15%~30% C.30%~40% D.20%~70% 1)根据本课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是心身疾病的影响因素:
A.人的性格及自身素质
B.社会文化因素
C.血型
D.生理易患性及心理社会刺激
2)下列哪项不属于心身疾病:
A.高血压
B.糖尿病
C.支气管哮喘
D.骨折
3)CIDI是哪一个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的缩写:
A.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
B.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表
C.症状自评量表
D.症状他评量表
4)最早建立心身医学会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5)下列哪项为心理生理的主要模型:
A.药物—生理—疾病
B.情绪—生理—社会
C.外周环境—社会—生理
D.生物—心理—社会
6)哪项符合甲亢患者的症状:
A.抑郁,沉默寡言
B.紧张急躁,消瘦
C.心率增快
D.多饮多尿
1)以下哪些因素影响我国临床心理学的发展:
A.综合性大学没有医学院和心理学专业
B.精神病医院与综合性医院分离
C.临床心理学执业资格问题及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问题
D.以上都是 2)以下哪些原因造成精神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A.我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B.各种社会矛盾增多
C.竞争压力加大
D.以上都是
3)自从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下列哪部法律以来,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培训在全国启动:
A.《心理咨询师法》
B.《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规范》
C.《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D.《心理咨询师国家从业标准》
4)我国每年自杀而亡的人数为:
A.5-8万
B.15-18万
C.25-28万
D.35-38万
5)以下对医学心理学描述正确的是:
A.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B.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
C.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和疾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有关心理问题 D.以上都是
6)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A.健康心理学
B.心理问题的评估及预防和干预
C.医学心理学
D.以上都是
1)有人遇到挫折时出现“掩耳盗铃”式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属于:
A.排他性防御机制中的否认机制
B.排他性防御机制中的曲解机制
C.幼稚性防御机制
D.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2)有人遇到挫折时出现“打肿脸充胖子”式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属于:
A.排他性防御机制中的否认机制
B.排他性防御机制中的曲解机制
C.幼稚性防御机制
D.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3)看到某人穿着整洁得体,则很可能认为他做事也细致、有条理,甚至负责任。这种知觉心理偏见属于: A.刻板印象
B.月晕效应 C.第一印象
D.以上均不是
4)有人遇到挫折时出现“画饼充饥”式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属于:
A.幼稚性防御机制中幻想机制
B.幼稚性防御机制中退行机制
C.神经症性防御机制中合理化机制
D.神经症性防御机制中转移机制
5)有人丢了钱就说“破财消灾”,这属于:
A.幼稚性防御机制中幻想机制
B.幼稚性防御机制中退行机制
C.神经症性防御机制中合理化机制
D.神经症性防御机制中转移机制
6)年青人总认为老年人是保守的、固执己见的。这种知觉心理偏见属于:
A.刻板印象
B.月晕效应
C.第一印象
D.以上均不是
1)下列哪一标准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根据:
A.医学标准 B.统计学标准
C.经验标准
D.社会适应标准
2)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被观察者心理正常还是异常属于下列哪一类标准化区分:
A.医学标准
B.统计学标准
C.经验标准
D.社会适应标准
3)关于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区分,说法正确的是:
A.异常心理活动的影响因素很多,心理活动非常复杂
B.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差别有绝对的分界线
C.所有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都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D.在不同时代正常心理的标准都是统一固定的
4)关于CCMD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权威的分类诊断系统
B.是美国精神病学会正式的精神疾病分类诊断系统
C.是WHO制定的适用于一般临床、教学和服务事业的精神疾病分类诊断系统
D.以上都不是
5)如果一人一边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是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可以认为此人违反了下列哪一原则: A.协调性一致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D.以上都是
6)属于正常心理活动功能的是:
A.适应环境,健康生存
B.社会实体,正常运行
C.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
D.以上都是
1)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心理咨询属于什么范畴的心理咨询: A.发展心理咨询
B.社会心理咨询
C.临床心理咨询
D.以上均不是
2)下列哪项不属于通信咨询的优点:
A.能够全面了解情况
B.能够作到畅所欲言
C.能打破空间距离的束缚,不受居住地域的限制
D.能避免因不善言语或过于拘谨造成的信息不全或尴尬局面 3)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是:
A.来询者对咨询者的充分信任
B.充分的收集资料
C.运用恰当的咨询技巧
D.合理分析来询者的情况
4)心理咨询的对象通常不包括: A.正常人
B.正在恢复或已经恢复的病人
C.精神病人及严重心理疾病的人
D.处于亚健康的人
5)关于心理咨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
B.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咨询的形式
C.心理咨询能促进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D.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种健康教育的形式
6)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是: A.倾听
B.会谈
C.通信 D.鼓励
1)下列对横向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要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环境、既往人格特点、疾病史、家族史以及起病形式、病程特点来考虑诊断
B.包括现状检查与心理活动的动态观察
C.在诊断过程中,首先确定等级
D.应当在初始阶段提出某一诊断假设,随后的诊断思维按此假设的框架搜集证据
2)心理检查的内容包括:
A.一般表现和情绪检查
B.感知活动的检查
C.思维障碍的检查
D.以上都是
3)心理诊断过程中的沟通技巧的重要性表现为:
A.可提高求助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B.是心理诊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C.有助于提高心理咨询和医生的临床技能和自信心
D.以上都是
4)CIDI是哪一个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的缩写:
A.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
B.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表 C.症状自评量表
D.症状他评量表
5)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注意事项为:
A.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提问中避免失误
B.咨询员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C.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方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D.以上都是
6)要熟悉心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应学习包括下列哪些知识:
A.变态心理学
B.病理心理学
C.异常心理学
D.以上都是
1)常见的心理减压法:
A.阅读减压法
B.运动减压法
C.社交减压法及心理咨询减压法
D.以上都是
2)“丧失自信、失眠、高度紧张、肌肉抽搐、消化道溃疡”以上症状出现于压力发展的哪一时期:
A.警示期 B.抵制期
C.衰竭期
D.以上都不是
3)挫折具备哪些条件:
A.具有动机和行为
B.引起挫折的因素和境遇
C.挫折引起的情绪状态和体验
D.以上都是
4)下列哪一项属于不良应激因素中的急性应激源:
A.自然灾害
B.失恋
C.离婚
D.工作压力
5)霍姆斯-拉赫压力测试中,下面哪一项的得分最高:
A.工作或业务改变
B.住所改变
C.丧偶
D.结婚
6)下列对心理防卫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B.是指个体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以免受挫折的打击
C.是当事人有意识应用的防卫机制
D.这种策略的运用,往往并不能减轻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
1)健康教育心理行为干预的基础是: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D.以上均是
2)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A.方便易行,不受时空的限制
B.不容易受被调查者的主观因素影响
C.能进行纵横两方面的分析评估
D.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
3)下列不属于心理评估的任务的是:
A.评估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痊愈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B.评估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影响
C.描述疾病特征和表现,作出临床诊断,并进行分类
D.描述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 4)心理测验的优势是:
A.客观化
B.数量化
C.细致化和规范化
D.以上均是
5)晤谈法一般包括哪几种形式:
A.标准化会谈、非标准化会谈和半标准化会谈
B.标准化会谈和非标准化会谈
C.封闭式会谈和半封闭式会谈
D.封闭式会谈和开放式会谈
6)心理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类:
A.定性和定量评估
B.定性、定量和半定量评估
C.定量和半定量评估
D.定性、半定性和定量评估
1)马斯洛的判断标准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A.生活目标远大
B.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C.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D.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2)实施公共卫生政策的主角一定是:
A.个人
B.社团
C.国际组织
D.国家
3)采取下列哪一项措施可以减缓突发事件对人们的心理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A.教育
B.伤亡人员医治
C.心理干预
D.经济补偿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A.SARS危机
B.禽流感爆发
C.松花江水污染
D.肥胖人群增加
5)“公共卫生是防治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和机能的科学和实践。”这是下列哪一组织对公共卫生的定义:
A.中国的定义
B.WHO的定义 C.Winslow的定义
D.国际红十字会的定义
6)下列对于性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性格是先天决定的,后天无法改变
B.健全的性格包括良好的自我意识
C.健全的性格应遇事情绪稳定,心态平静
D.具有健全性格的人应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10.教育管理学导论 篇十
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在他的一个学术视频上看到过本章,他谈的标题: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书上的第一章和视频上的内容大体吻合。本章旨在阐明: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认识和理解教育管理现象,谋求教育管理改进之道的社会科学。1.1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及其矛盾,一,对毛泽东的《矛盾论》的深入分析,进行再认识;二,教育管理学不能仅仅以效率、效益为追求,指出特殊矛盾性的片面性。1.2教育管理问题说及其问题,问题有三:(1)研究如何界定和理解‚教育管理问题‛;(2)似乎存在将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过度泛化的缺陷;(3)教育管理问题说具有无法克服的‚技术性‛倾向。1.3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及其争论,对于争论,有这样几点:(1)这是一种由演绎语意界说派生而出的定义;(2)存在某些逻辑学与语义学方面的问题,其定义项‚属‛的选择不当,外延过宽;(3)将现象与本质并列作为研究对象不合适;(4)教育管理现象纷繁复杂,教育管理学无法研究所有的教育管理现象,只能研究部分教育管理现象。教育管理规律说的主要表现:(1)都宣称揭示规律;(2)都用二元的视角来透析教育管理现象,即把现象区分为表象和本质;(3)在预设了‚事实与价值‛分立的基础上,强调研究事实,用事实反价值,用事实研究反价值规范研究;(4)对教育管理现象采取一种简化和纯粹理想化的思维方式;(5)都异口同声地标榜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科学‛。1.4教育管理现象的属性分析,黄兆龙先生认为具有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孙绵涛教授主张共性和个性;陈孝彬教授和吴志宏教授分别对特殊性进行了概括。张新平教授认为对于教育管理现象的认识,既不能满足于过于抽象的哲学分析,也不能停滞于过于具体的特征列举。探究教育管理现象,至关重要的是要确立一种‚中观‛的视野以及整体的联系的态度。1.5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理解性和批判性及其关系,关于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分物质实在性和精神实在性。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之所以不同于我们所说的纯粹客观性,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教育管理现象的人为性。与自然现象的实在性相比,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也许还表现在更容易为人们直观感知等方面。科学的教育管理学包括:(1)由于教育管理现象实在性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因而相应地可有侧重其一般性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侧重其特殊性的人类学实地研究。(2)在教育管理现象一般性问题上,由于存在重客观分析和重精神建构、演绎这两种不同的倾向,因而可相应地开展侧重其客观方面的实证研究和侧重其精神方面的思辨研究。张新平教授在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实在性时所倡导的科学研究,与在逻辑实证主义等思想限定下的科学研究不是一回事。研究教育管理实在性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涵盖了原有科学研究的大科学研究,这种科学研究不仅重视普遍性问题,也重视个别性问题;不仅重视探讨有形的物质问题,也探讨无形的精神问题。这些研究由于都是基于实在性的研究,因而都是科学研究。关于教育管理现象的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个体基于其个人整体性的社会背景、社会经验、社会阅历、人生信念、生存期望、发展需要等而生成的看待教育管理现象的个体主动性。教育管理现象只有在与个体产生关联后才有意义,也只有在与个体发生关系后才存在。关系个体的发展需要和生存问题,本质上就是关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领导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改变和解决个体的需要和观念问题。从教育管理现象的理解性层面看,教育管理学不仅要从管理的角度来探究教育管理问题,而且甚至更多地要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教育管理问题。关于教育管理现象的批判性,批判性严格地说是指教育管理现象的可批判性。教育管理现象的批判性是由教育管理现象的否定性决定的。否定性是教育管理现象本身所固有的而非外力添加的一个特性。误解:(1)将批判完全等同于摧毁;(2)将批判完全等同于情绪化的抵制和拒斥。教育管理现象的批判性不仅赋予了人们一种新的希望、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向人们的创新意识、批判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性、理解性、批判性是教育管理现象的三种属性,而不是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现象布雷岑卡的‚三型说‛,实际上教育和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事实与价值、规范并不是分离的,也不是能用分离的眼光认识的了的。1.6教育管理学的新构想:大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要从根本上防止这种‚片面性深刻‛,而教育管理现象的‚三性‛观大致可为我们提供一个探究的立足点和分析框架。‚大教育管理学‛不同于传统教育管理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它所秉持的‚科学观‛较之以往任何时候的教育管理学都更加综合,更具包容性。这种新型的教育管理学能够也更善于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汲取营养,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从未有的崭新综合水平。单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审视,这种‚大教育管理学‛在科学观上较之以往的教育管理学,势必出现5种变化。‚大教育管理学‛在批判反思传统教育管理学的过程中,不再视描述、解释为根本任务,也不视预测、控制为教育管理学的核心追求,而是以一种整合的视野来重新理解和定位自己的使命。这种使命表现在研究任务和实践活动上。第二章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与关联 2.1关于教育管理学性质的不同认识及其简要评论 观点之一:教育管理学属于教育学科,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不同看法:(1)研究的视野要进一步拓宽,论证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2)要弄清教育管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系统深入地研究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办学治校实践,由此入手来认识、思考和构建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体系,而不是一味地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来组建教育管理学。(3)将教育管理学划归教育学科之列,并未真正指明其性质。观点之二:教育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一方面,确实具有较充分的历史根据;另一方面,正如说教育管理学是一门教育学科存在缺陷一样,主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管理学科的观点并未从跟不上回答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为何这一问题。观点之三:教育管理学属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或者边缘学科的说法虽然能帮助研究者暂时摆脱在某个确定的学科领域做出明确选择的烦恼,甚至有可能推动人们从科际整合的角度来思考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但是,它也可能导致研究者停留于这些不同学科的表面而不愿深入下去,甚至迷失方向,从而从根本上忘却追问学科性质这一敏感而重要的问题。观点之四:教育管理学属于应用科学、实践科学。黄崴、安文铸、孙绵涛、萨乔万尼等都有理由反对。观点之五: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一方面,教育管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管理学具有综合性特点,由此,教育管理学就不能简单地被置于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中。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教育管理学的综合性并不是其根本属性,而只是其中的某一特性。2.2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理由有两点:一是基于历史的根据,二是源于现实的需要。先从国内外的历史谈教育管理学与社会学的渊源,然后谈社会学的发展。再从社会学的角度,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1)1951年至1975年前后,教育管理学开始大踏步地迈向以逻辑实证论、逻辑经验论为理论基石的社会科学阶段。(2)1976年至1990年前后,教育管理学在观点纷呈的社会科学研究背景下开始走向范式多元阶段。(3)自1991年前后开始到现在,教育管理学在走向开放、温和、综合的社会科学的影响下,进入了一个创建新型的‚大教育管理学‛阶段。考察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从中的出了五个结论。2.3教育管理学的关联,通过分析整理,我国大陆研究者经常提及的学科有25门,我国台湾学者论及的学科有9门,而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管理学家所讨论的相关学科有13门。我国教育管理学及其研究还相当封闭:一是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研究者至今仍然主要来自教育学领域,具有其他学科训练背景的高学历人员进入教育管理学领域的渠道尚不畅通;二是一年一度的全国性教育管理学学术年会很少有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参与,教育管理研究似乎还是在重复着‚往日的故事‛。
第三章 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3.1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内涵和根本问题,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与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论并列,共同构成作为整体的教育管理学方法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与教育管理工作方法论事实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彼此相通和联系的一面,又表现出差异和不同。3.2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研究的现状与缺陷,我国理论界对方法论的关注和讨论,对陈孝彬教授、黄云龙教授、安文铸教授、史根东、张新平教授、李保强教授、贺乐凡教授、孙绵涛教授的观点进行呈现和分析。叶澜教授指出:人们简单化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直接构成教育研究方法论,而且是唯一的。这一观念,使当时我国的研究人员不可能产生有关‘方法论’的问题意识,更谈不上深入研究。陈大超教授将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把主观信仰当成客观真理;二是把辩证法作为思维定势的简单理解和刻板应用;三是简单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用以解释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和演进。教育管理研究要突破长期以来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毫无疑问,方法论的创新已成为一个重要选择。3.3学校组织观及其隐喻,逐个分析了‚学校是工厂‛、‚学校是家庭‛、‚学校是戏院‛、‚学校是官僚机构‛、‚学校是政治斗争的场所‛、‚学校是社会-生态系统‛、‚学校是松散连接的体系‛、‚学校是人类的发明‛。3.4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立场与价值伦理取向,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界定:只能是指那些在大学、学院或者教育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的专业人员。教育研究者在研究立场上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1)在代表谁的利益问题上;(2)在价值伦理取向上。不过,教育管理研究并不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纯粹偶发的随机性行为,相反,它是一个具有一定规则的受多种力量综合影响的多向度的社会建构过程。
第四章 教育管理研究的典型方式 4.1教育管理研究的思辨研究方式,思辨研究是哲学认识的一种基本方式。进而论述‚思辨‛,然后论述思辨研究,它是一种充分体现思辨特性的研究类型。从历史的角度看,思辨研究不仅比教育管理学的实证研究和实地研究出现得更早,而且甚至可以说,正是思辨研究催发了教育管理学的诞生,推动了教育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思辨研究之所以能在教育管理学中长期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思辨研究方式在教育管理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矛盾思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与抽象的方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的方法。这五种方法是思辨研究最常采用的方法。教育管理研究中的思辨研究方法是一种强调运用这五种方法,通过概念操作、抽象推理和逻辑论证来获得结论、认识事物和揭示本质的研究类型,具有沉思、重思和否思等引人注目的特征。思辨研究方法本身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研究者有可能陷入自我思辨和‚独白‛的泥潭,有可能因孤芳自赏于自身经验而成为‚井中之蛙‛。4.2教育管理研究的实证研究方式,作为实证研究哲学基础的实证主义自其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从第一代经典实证主义到第二代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第三代操作性实证主义的发展过程。相应地,奠基在这种哲学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在理论主旨、研究假设和规范等方面,也随之出现了调整和修正。实证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法国哲学家孔德是这一时期实证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实证主义第二代的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培育成功的。它一方面接受了实证主义的基本主张,另一方面又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态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这主要体现在:(1)进一步彰显了证实原则。(2)强调逻辑证实和间接证实。(3)力图建立一套理想的人工语言,从而实现统一科学之目的。实证主义的第三代操作性实证主义主要是在美国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实证主义,也称实用性的实证主义。我国有研究者曾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原则概况为八个方面。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卓越贡献表现在,它为教育管理学搭建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实证研究的理论标准和体系。主要包括:(1)在理论的定义和功能上,实证研究坚持理论既不是价值论也不是常识,而是‚一组相关联的概念、假定和通则,它们有系统地描述和解释教育组织行为上的规律。此外,假设可得自理论,以预测这些概念在此体系中进一步的关系‚。(2)在理论的构成要素上,实证研究坚守理论主要是由概念和构念以及假定和通则等要素组成的。(3)在理论的优劣判定标准上,作为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指引的费格尔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提出的五大标准,成为教育管理学中实证研究的核心尺度。(4)在理论的特征上,教育管理学家伊沃斯和拉姆斯基认为,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证研究及其理论具有三个基本特点。(5)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具有强烈的实证主义取向的美国教育管理学家希尔韦倾向于认为,‚理论在许多方面和实际是有关的,理论补充了每一个行政人员的习而不察的理论,并提供了共同的语言,使专业人员能互相沟通,相互学习。最后,理论若和实际导向的演绎研究结合起来,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技术,以解决行政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实证研究的劣势在于:(1)忽视了个体存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2)机械地僵化地分离了事实与价值的关系;(3)过分渲染和突出通用性知识的重要性;(4)仅仅有限地研究那些能够科学地予以研究的问题。4.3教育管理研究的实地研究方式,与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方式不同,实地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脚踏实地‛,它高度关注和力求回答的不是所谓的纯理论问题和科学性问题,而是力图对现实中的管理行为和实践问题予以理性的反思和阐述。实地研究是指教育管理研究者离开自己熟悉、习惯和珍视的教学科研场域,较长时段地‚沉入‛到相对陌生的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去,采用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等获取资料的方法,系统详尽地描述、理解乃至批判和反思研究对象的物理及精神特征、思想信念与行动逻辑的相对松散的研究方式体系。实地研究与民族志、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质化研究方法的关系:(1)教育管理学中的民族志是在突破传统教育管理研究的应然叙事、精致的量化分析和铺天盖地的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它旨在如实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教育管理现象,并试图从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角度对研究现象做出整体性的解释。(2)教育管理学中的行动研究是在试图消解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的二元分离症结,并承认教育管理实际工作者是合法的研究者和反思的管理者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3)教育管理学中的叙事研究是在后现代的话语理论中生长起来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它尤其钟爱以故事讲述、口述、书信、日记、访谈、自传和传记的形式来贴近和理解有关领导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实践。实地研究的主要特点和优势:(1)实地研究重视研究者亲临‚实地‛考察,重视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往对话来获取研究资料。(2)实地研究十分重视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强调研究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地研究者应将个人的风格与个性浸染于实地研究之中。(3)实地研究重视从整体的和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4)实地研究强调从过程的和建构的视角来观照和阐释事件及其意义。(5)实地研究有利于将研究的重点从注重构建理论体系和形成严密科学,转移到注重探究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重大现实问题上来。对关于实地研究的代表性、关于实地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关于实地研究中的理论提升进行简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