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写字教案下(共6篇)
1.五年级写字教案下 篇一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A ⊙总体构思
在学生了解楷书与行楷的差别基础上,掌握行楷字笔画灵便、圆转、流动,笔画之间有牵连,比楷书写起来更自由、更快捷的特点;在重点学习行楷书自然连笔的笔画组合规律基础上,体会笔画之间由于连带而出现的牵丝痕迹,增加行笔的速度,对行楷独体字进行书写训练。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有关行楷的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先由学生在观察和书写后交流自己的看法,再由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练习写字时,由学生评点其他同学的作品,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课,回顾七年级(上)的写字内容 1什么是楷书与行楷?(展示两种不同的书法作品)
楷书与行楷是两种常用的书体。楷书,也叫正楷,它的特点是字体方正,笔画工整,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行楷是在楷书结构间架的基础上,加进行书的一些牵连笔画,而形成的一种实用的书体。2行楷字最基本的笔画组合规律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自然连带。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在书写时,有笔画处实而厚重,无笔画处的上下笔之间提笔、落笔自然,笔画之间牵丝映带的线路明显。
(二)导入新课
初中生要写好硬笔行楷字,从书法技法上讲,关键有两条。一是笔画,即要掌握好自然连带这一最基本的笔画组合规律;二是结构,即要掌握笔画之间的搭配、布白。总的来说,写好笔画是为结构服务的。因此,归根到底是要写好结构。
(三)具体研习
1教师介绍汉字的十一种形状。从结构上讲,汉字可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种。独体字也叫单体字,它是由基本笔画、部件组成的字。从外形看,汉字可分为以下十一种形状。
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正三角、倒三角、梯形、倒梯形、圆形、棱形、左斜形、右斜形。
2学生观察课本中独体字例字,说说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形状,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4对照例字按照行楷字的书写原则进行书写。
5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学生点评,并交流自己书写中遇到的问题。
6师生共同解答有关问题,总结书写时应注意的事项:
(1)相对来说,独体字笔画比较少,书写时一定要注意重心平稳。字的重心是支撑字的中心点,重心平稳,字才能立得住,才能斜中求正,字自然也会端正平稳。
(2)很多独体字两边都有撇捺斜形笔画,书写时要注意两边的笔画搭配起支撑作用,整个字才显得端正舒展、美观大方。
(3)尽管硬笔字的书写笔画粗细反差不是很大,但一个字的笔画也要有轻有重,有细有粗,尤其是个别笔画在折处、捺处、钩处、起笔和收笔处都宜粗重,这样字才显得富有弹性。
7学生参照范例,用行楷抄写有关课文,注意体会独体字在句子中的运用。评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欣赏名家书法作品。
(四)课堂小结
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符号体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楷书,还是行楷书,都是经过长期发展后固定下来的记录汉语的书写形式。汉字书写是中国人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写字水平是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应该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要知道,写字根本没有天才。写好字全靠信心+细心+恒心。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加练习。
(五)布置作业
1复习老师在课上所讲的内容,并加以巩固。2完成一张独体字的行楷书写。
2.五年级写字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前言中指出:“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这就十分明确了写字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写字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开展写字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把学生个个培养成书法家,而是要求全体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齐,并有一定速度。通过写字教学,提高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以及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应该说,汉字是我们祖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写字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写好字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因此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勤分析:
本学期我教授五年级十个班的写字教学。由于去年有过基础,所以本学期五年级以书法教学为主。五(1)、五(2)、五(3)班学习积极性一般,上课纪律尚可,个别学生书写优秀。五(4)—五(5)班上课纪律一般,学习积极性尚可。五(6)—五(10)班学习优秀,纪律良好。通过写字教学,提高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以及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应该说,汉字是我们祖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写字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写好字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因此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字的写法,和“金”作为偏旁和部首的字的写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描红和临写规范书写字体,并规范书写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欧阳询的名家书法,感受书法字体的魅力。教学重点:规范书写,笔画到位。
教学难点:注意书写作品的章法。
教学准备:学具:毛笔、大楷本、报纸。
教具:多媒体、示范、毛笔、宣纸。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前两分钟)
检查学生握笔姿势,学生练习撇和捺 【组织教学,调整课堂学习氛围】
二、导入
教师在宣纸上书写大字“金”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点石成金的“金”字。
揭示课题(板书)
【直截了当用宣纸书写今天所要学的“金”字,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会对这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三、欣赏与讨论
出示幻灯(名家书法字帖)
教师简介下:欧阳询所做的《九成宫醴li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正书即楷书的意思)”。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出示幻灯(金)
师:谁来说说这个字的字形特点?
生:上面人盖住下面部分,点和撇左右相呼应
师小结(金:上面的“人”撇和捺向左右伸展大,三横之间第一、二横距离近,三横都有向上倾斜之势,点和撇左右相呼应)出示幻灯(规范的和不规范的“金”)师:你认为哪个书写的规范?为什么?讨论下 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
师小结:所以我们书写字体一定要规范。
【欣赏名家书法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知识内容,烘托书法的学习氛围。出示规范与不规范的字体,强调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记住字体的特征和书写要求】
四、指导与书写
师:让老师做下示范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学生书写(先用手比划两遍,再描红一遍,书写四遍),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用红墨水帮学生圈字。
展示学生作品,指出不足,并进行指正 出示幻灯(铁、鉴)
师:金字作为偏旁和部首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做偏旁变窄,做金字底字变扁 师小结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学生书写,教师画圈
展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教师示范时,学生用手指进行书空,可有效记住书写笔画的轻重缓急。及时的给学生肯定的红圈,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五、拓展
师:其实包含金字的成语和名句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展示宣纸作品,学生欣赏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呢? 生:
师:你知道这些成语和句子的大致含义吗? 生:
教师简介成语意思和宣纸书写作品的规格和章法 师:
教师示范,学生欣赏
师:轮到你们了,把抽屉里的宣纸拿出,书写你喜欢的金字成语或是美句。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
【书写宣纸作品也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落款的正确位置要强加说明】
六、总结 师小结:希望同学们也能把写不好的字点石成金,大家都成为优秀的小书法家。布置回家作业:把一号本描红完成。回去在米字格大楷本上继续书写“金”16遍。学生整理打扫
【总结要与课题相呼应,以鼓励的话语催学生奋进,并布置好回家作业内容】
七、板书设计
书法作品:
金
金玉良言 金石之交 点石成金 金榜题名 一寸光阴一寸金
八、教学设计说明:
3.五年级写字教案上 篇三
写 字 教 案
五年级上
拔奎学校
我校非常重视汉字规范化教学,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着围绕本册课本组织写字教学的宗旨,以语文书为蓝本将本册教材上的生字、词语、精彩句子加以整理,进行加工及重新编排,设计出了符合六年级学生水平的写字教案。我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与以往写字课教材相联系,将其好的理念保留下来,希望会有不错的收效。
【教材内容】
1.将本册生字按照汉字的结构进行细致分类,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多种结构的汉字。
2.本册课本内的词语、句子和名言警句。
【教学目的】
1.在分类学习的同时将结构相同的生字进行统一的编排,配合新内容的同时安排好练习课,以进行细致系统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
2.在每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词语及句子的练习,做到生字、词语、句子相结合,内容充实,使学生对汉字的规范化书写掌握更扎实,更稳固。
3.使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书写水平有较快提升,以适应将来中学的更高要求。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书写并且具有一定的速度。
2.熟练掌握不同的间架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律,书写时做到姿势正确,书面干净,行款整齐、美观。
第一课时 左右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字及5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左右结构左边小右边大的字间架结构要搭配好。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5个。
2.指名说出生字
“撑” “锅”“饿” “檐” “碗”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二、指导写字
1.说一说在写这种左右结构生字时的特点,左边小右边大
撑
锅
饿
檐
碗
2.指导写字
3.左边偏旁写的时候偏左,给有点多留一些地方。
4.示范书写 5.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撑住
铁锅
饿坏
屋檐
烧碗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四、课本句子练习
五、小结
汉字就像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各部分之间紧紧相连,你们可要看清它们,和它们做好朋友哟。
第二课时 左右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字及5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左右结构左右大小相当的字,间架结构要搭配好。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5个。
2.指名说出生字
“鲸”“肺”“粘”“ 鳃”“帐”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二、指导写字
1.说一说在写这种左右结构生字时的特点,左边右边基本大小相当,鲸
肺
粘
鳃
帐
2.指导写字
3.左边偏旁写的时候稍稍偏左,给右边留一些地方。注意 4.示范书写
5.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鲸鱼
蚊帐
肺腑
粘住
鱼鳃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四、课本句子句子练习
五、小结 汉字就像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各部分之间紧紧相连,你们可要看清它们,和它们做好朋友哟。同时还要认真观察,继续练习左右结构生字书写。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目标】
1练习左右结构生字及5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巩固写字水平。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间架结构要搭配好比例要掌握好。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5个。
踮
惧
柜
榆
洛
2.回忆特点及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二、练习写字
1.左面偏旁写的时尽写在左部分,右半部分所占比左半部分部分多。
2.自己写练习写,巩固能力,教师个别指导
三、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踮起
恐惧
掌柜
榆树
洛阳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四、课本句子练习
五、小结 左右结构的生字,你们可要看清它们,掌握好留好位置,下去还要多练习这样的字,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课时 上下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上下结构上面很短下面很长生字及5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上下结构上面很短下面很长的字,间架结构要搭配好。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5个。
2.指名说出生字
“茅” “宋”“宾” “置” “曼”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茅
宋
宾
置
曼
二、指导写字
1.说一说在写这种上下结构生字时的特点,上面很短下面很长。
2.指导写字
3.上面边偏旁写的时尽量偏上,给下面多留一些地方。
4.示范书写
5.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茅草
宋朝
宾客
闲置
单曼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四、课本句子练习
五、小结 上下结构上面很短下面很长的,你们可要看清它们,掌握好留好位置,下去还应该多练习这样的字。
第五课时 上下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上下结构上面很短下面很长上下大小相似生字及5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上下大小相似的字,间架结构要搭配好。【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5个。
2.指名说出生字
“读” “番”“翡” “寺” “麦”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毒
番
翡
寺
麦
二、指导写字
1.说一说在写这种上下结构生字时的特点,上下大小比例相近。
2.指导写字
3.上面边偏旁写的时尽写在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所占和上半部分相同。
4.示范书写
5.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毒害
几番
翡翠
寺院
麦苗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四、课本句子练习
五、小结 上下结构上下大小相似的,你们可要看清它们,掌握好留好位置,课后还应该多练习这样的字。
第六课时 半包围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上掌握半包围结构生字及5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间架结构要搭配好。【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5个。
2.指名说出生字
“逛” “魔”“屉” “匣” “旬”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二、指导写字
1.说一说在写这种半包围结构生字时的特点,一部分被另一部分偏旁包住。2.指导写字
3.被包围的部分尽量收缩,部首部分应该写大一些,尽量将另一部分包住。4.示范书写
5.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逛街
恶魔
抽屉
匣子
下旬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四、课本句子练习
五、小结 半包围结构字,你们可要看清它们,掌握好留好内紧外松的特点,下去还应该多练习这样的字。
第七课时 半包围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上掌握半包围结构生字及5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间架结构要搭配好。【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5个。
2.指名说出生字
“逆” “缝”“蓬” “匪” “鼎”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二、指导写字
1.说一说在写这种半包围结构生字时的特点,一部分被另一部分偏旁包住, 2.指导写字
3.被包围的部分尽量收缩,部首部分应该写大一些,尽量将另一部分包住。4.示范书写
5.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叛逆 缝隙
乱蓬蓬 土匪 鼎鼎大名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四、课本句子练习
五、小结 半包围结构字,你们可要看清它们,掌握好留好内紧外松的特点,下去还应该多练习这样的字。
第八课时
结构布局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字的结构布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
2.指名说出生字
大” “元”“尺” “寸” “激” “翔”“鬓” “裹”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特点。
二、指导写字
1.疏笔画少的字布白要匀称,重心要稳,字形要饱满。
2.密笔画多的字点画要紧凑,间距匀称不要写得局促或胀格。
3.示范书写
4.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大小
开元
咫尺
一寸
激情
翱翔
霜鬓
包裹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四、课本句子练习
五、小结
第九课时
结构布局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字的结构布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要领
二、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
2.指名说出生字
“惹” “夏”“勇” “臭” “士” “西”“曰” “丑”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特点。
三、指导写字
1.长写字形窄长的字,一般取纵向书写,不要写得过于长。
2.短写字形短小的字,一般取横势书写,不要过于拉长笔画,防止字写的过扁。
3.示范书写
4.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四、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惹人喜爱
夏天
勇士
臭味
西瓜
丑陋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五、课本句子练习
六、小结
第十课时
结构布局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字的结构布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要领
二、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
2.指名说出生字
“也” “乃”“气” “乡” “夕”“广” “方”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特点。
三、指导写字
1.偏写字形偏向一方的字,要写好主笔,掌握重心,偏中求正。2.斜写字形斜向一边的字,要注意重心平稳,给人平衡之感
3.示范书写
4.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四、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响起
家乡
也好
户外 广泛
方向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五、课本句子练习
六、小结
第十一课时
结构布局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字的结构布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要领
二、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
2.指名说出生字
夕阳 “户”
“品” “晶”“森” “蕊” “申” “丰”“串” “事”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特点。
三、指导写字
1.堆几个相同部件重叠在一起时,要相互照应,既相对独立,又有适当变化。2.插有竖画冲子穿过时,要居中,不能有所偏倚。
3.示范书写
4.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四、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品质
水晶
森林
花蕊
申报
丰收
串通
事情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五、句子练习
六、小结
第十二课时
结构布局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字的结构布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要领
二、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
2.指名说出生字
“多” “昌”“炎” “吕” “双” “比”“羽” “从”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特点。
三、指导写字
1.重上下同形的字,书写时要有变化,下部应大于上部,呈载托之势。
2.并左右同形的字,左边宜较窄短,右边宜稍宽长,要注意照应与变化。
3.示范书写
4.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四、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多少
昌盛
炎热
吕布
双方
从前
比较
羽毛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五、课本句子练习
六、小结
第十三课时
结构布局练习
教学目的
1掌握字的结构布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要领
二、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
2.指名说出生字
“付” “存”“妈” “杨” “北” “找”“孔” “乱”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特点。
三、指导写字
1.向写左右两边相迎的字,要做到既显舒展,又做避让。
2.背写左右两部向背的字,要注意笔画的彼此呼应,两边不要远离。
3.示范书写
4.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四、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五、课本句子练习
六、小结
第十四课时
结构布局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字的结构布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要领
二、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
2.指名说出生字
“捐” “玫”“析” “澡” “蚀” “挨”“伦” “刑”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特点。
三、指导写字
1.紧写左右两边相挨的字,要做到既显舒展,又紧相连。
2.合写左右两边相合字,要注意笔画的彼此呼应,两边适当留点空间。
3.示范书写
4.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四、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五、课本句子练习
六、小结
第十五课
名作欣赏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介绍书法的VCD光碟等。
【教学过程】
一、讲述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
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什么是书法。
书法, 就是写字之法,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2中国文字书法的发生的诸因素。
A书体不断发展变化,如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行书等。每一次书体的变化
B.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一般来说有三方面因素,其一,汉字的表意性。其二,汉字的书写工具——毛笔,汉字书写能成为一种绝妙的艺术,同它很有关系。
其三,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
二、欣赏各种书法作品
1 出示先打书法楷书作品
2 出示现代书法毛笔作品
3 历代著名碑文欣赏 ①颜真卿《勤力碑》,特点,笔法浑厚,气势磅礴,②柳公权《玄秘塔碑》
特点吗,苍劲有力,铜经铁骨。③王羲之《兰亭序》特点,笔走龙蛇,圆润流畅。
三 总结 书法作品的好坏在于练习者的功力深浅,只要认真持之以恒的练习书法造诣会蒸蒸日上,
第十六课
集字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字,以及集字的意义。
2.继续进行书写训练。
【教具准备】
1.笔墨纸砚、投影、录音机、磁带。
2.名家字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回顾上节课内容,疏密要得当。
2.引入新课,出示名家字帖,学生欣赏。
3.板书课题集字练习。
二、了解集字。
1.什么是集字 一般是名家书写的字组成所需要的词、句或篇章。
2.为什么要练习集字,练习集字既能学习字的写法吗,也可从中受到教育。3.知识延伸,平时喜欢哪些书法作品,你喜欢什么名言警句,想写成一幅作品吗
三、集字练习
1.师示范书写
知 不 足 好 学
如“知”左部长右部偏下,左部横的收笔相齐。
“不” 笔画稍重,撇点相称。
“好” 右部比左部稍长,横左伸右缩。
“学”上部较宽,下部较窄。弯钩2.学生观察,找出每字的书写要领。稍偏右。
3.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评把以上字连起来投影,学生评议 5.学生继续练习,注意每字的安排。放音乐
四、优秀作品展示。
五、作业完成 “满、招、损”“谦、受、益”。
第十七课
集字练习
【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集字训练。
2.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书法作品。
3.初步了解书法作品的布局章法。
【教具准备】
1.笔墨纸砚。
2.四尺宣纸。
3.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继续进行集字训练。
二、师示范“不耻下问”。边写边提示 “不”横不要过长,撇的起笔稍偏右。竖居中宜直。
“耻”左部窄长右部宽短。右部比左部笔画疏松。“下”横要长竖稍偏左点靠上。“问”口稍扁左右间隔均匀。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教师出示学生作业,投影,师生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学生练习“温故而知新”。放音乐
六、优秀作品展评。
七、师总结。
八、布置练习
回家完成“锲而不舍”。
第十八课
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木字部首的字的写法及其变化规律。
2.培养认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木字部首的字的写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审美观。
【教具准备】 图片、范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讲述书法家小时候学书法的故事,欣赏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2.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为保护树木、保护森林,我们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双木成林,三木成什么呢?森
3.树木有广泛的用途,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木”字的写法也在不断演变发展,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书法家的“木”字和“木”字部首的汉字的字。
4.我们学过的木字部首的字有哪些呢
5.揭示课题
“木”字部首的汉字 学生活动
1.欣赏、交流想法
2.欣赏不同字体的“木”和带有木字部首的字。
3.“双姿”训练检查。
能 力 训 练
(1).观赏树木和森林图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2).了解“木”字在书法领域的演变过程。
二、新授 “木”字部首的字怎样写才美呢
1.拼字游戏分析字形结构
①研究左右结构的“村”
②研究上下结构的“李”
③示范写“机”字 ④小结
2指导书写独体字“木” ①演示 “木”字中的横、竖、撇、捺及笔顺“木”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②提要求巡视
③点评
3比较独体字“木”与合体字“村”、“李”中的“木”有什么不同 学 生活动(1).动手写“村、李”字并交流。
(2).讨论、交流(3).师示范并点评
4自评
师生共评观察、讨论 能力训练(1).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书写技能训练(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二、练习教 师活动
1指导书写“林、树、枯、机、桃”和“杏、查、本、朵、森、柴”字。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2指导临写。(1)巡视指导
(2)点拨 学 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讨论、互评 4师生共评 能 力训练
① 研究左右结构的“村”
②研究上下结构的“李”
③示范写“机”字 ④小结
5指导书写独体字“木” ①演示 “木”字中的横、竖、撇、捺及笔顺“木”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②提要求巡视
③点评 3比较独体字“木”与合体字“村”、“李”中的“木”有什么不同
学 生活动 1.动手写“村、李”字并交流。
2.讨论、交流 3.师示范并点评
3自评
师生共评观察、讨论 能力训练(1.)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书写技能训练(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三、练习教 师活动
“林、树、枯、机、桃”和“杏、查、本、朵、森、柴”字。 1指导书写2巡视指导
点评,指导临写。 3巡视指导
4.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写字教案 篇四
第1课
山字旁
立刀旁
教学要求:
1、掌握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
教学重点:
山字旁:中竖稍长,竖折向右上斜位臵偏上。
立刀旁:形态窄长,比字左部件要长,短竖在竖钩左边中间偏上处起笔。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峡
划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山字旁的中竖稍长,竖折向右上斜位臵偏上。
⑵ 立刀旁:形态窄长,比字左部件要长,短竖在竖钩左边中间偏上处起笔。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山字旁:① “山”部过长。② “山”部过低。
⑵ 立刀旁:① 短竖与竖钩较远。② 距离太近。
三、练习
1、描红、临写“峡、崩、岷、岳”和“划、创、刑、则”。
2、临写一段话。
寂寞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叶茂,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涛。
3、完成“想一想”。
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其书写要领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例来?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2课
食字旁
春字头
教学要求:
1、掌握食字旁和春字头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食字旁和春字头的字。
教学重点:
食字旁:形态较窄长,竖钩在撇与横钩中间起笔,钩锋对准字的中心。略高右边。
春字头:宽大开张,要能覆盖下面的部分;三横长短相近,不可写成“三”字。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食字旁和春字头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饲
春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食字旁:形态较窄长,竖钩在撇与横钩中间起笔,钩锋对准字的中心。略高右边。
⑵ 春字头:宽大开张,要能覆盖下面的部分。
春字头的三横长短相近,不可写成“三”字。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食字旁:① 字左太小。
② 字形歪斜。
⑵ 春字头:① 三横长短错误。② 撇、捺不开张。
三、练习
1、描红、临写“雷、雪、露、霜”和“春、泰、奏、秦”。
2、临写一段话。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3、完成“想一想”。
春字头的三横为什么不能写成“三”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3课
避就交错
教学要求:
1、了解什么是“避就”和“交错”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学会使用“避就”和“交错”。
教学重点:
1、了解“避就”和“交错”的关系。
2、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使用“避就”和“交错”。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避就交错
2、请学生说说对“避就”和“交错”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3、教师: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经常会用到“避就”和“交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为了使两边不发生碰撞,它们之间相互要避让,叫做“避就”。“砚”字“石”部缩小以避让。
⑵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通过“避就”,左右两边就产生了相互“交错”,使字形紧凑和谐。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避就”:① “石”未避让而碰撞。② “石”偏低而碰撞。
⑵ “交错”:①
没有“交错”。
② “交错”过分。
三、练习
1、描红、临写“砚、溢、娓、姥”和“炊、杖、叨、吟”。
2、临写一段话。
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
3、完成“想一想”。
“避就”和“交错”各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四、总结全文
第4课
左右结构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型和左宽右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
教学重点:
根据笔画的多少处理好左右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判
涯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左窄右宽的字,左部要写得窄些,而右部要写得宽一些。
⑵ 左宽右窄的字,左部要写得宽些,而右部要写得窄一些。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左窄右宽:① 宽窄比例错误。② 缺少“避就”而碰撞。
⑵ 左宽右窄:① 宽窄比例错误。② 撇画太斜。
三、练习
1、描红、临写“涯、掺、性、伪”和“判、刹、粼、戳”。
2、临写一段话。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3、完成“想一想”。
在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中,两边笔画的多少与宽窄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教学反思:
第5课
左右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右相等型和左边短小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右相等和左边短小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左右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右相等和左边短小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堵
软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左右相等的字,左右两边的宽窄要写得大致相等。
⑵ 左边短小的字,左边的位臵要偏上一些。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左右相等:①
左窄右宽。
② 左宽右窄。
⑵ 左边短小:① “土”部太低。
② “土”部太长。
三、练习
1、描红、临写“软、歼、欧、乳”和“堵、瞎、碍、叽”。
2、临写一段话。
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着、回荡。
3、完成“想一想”。
两边的宽窄关系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算做“左右相等”?左边短小的字,左边部分应该放在什么位臵?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6课
左右结构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左右结构中右边短和左右都短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右边短和左右都短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左右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右边短和左右都短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幻
耙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右边部分短的字,右边部分的位臵要低一些。
⑵ 左右部分都短的字,就要写成左高右低。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右 边 短:① “巴”部太长。② “耒”部太短。
⑵ 左右都短:①
左右平齐。
②
左右都太长。
三、练习
1、描红、临写“耙、配、扭、锄”和“幻、即、印、虾”。
2、临写一段话。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3、完成“想一想”。
书写“右边短”的字应注意什么要点?把左右都短的字写成左高右低的根据是什么,你能说一说?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7课
上下结构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下结构中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上部和下部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上下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音
孟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上宽下窄型:这一类型的字上半部较宽而下关部较窄。如“音”字的“立”部,长横横贯左右,写得很宽,而“日”部较窄。
⑵ 上窄下宽型:这一类型的字上半部写得较窄而下半部写得宽。如“界”字的“田”部写得窄 些,“介”部写得宽大舒展。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上宽下窄型:① “立”部过窄。
⑵ 上窄下宽型:① “皿”部过窄。
三、练习
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② “日”部过宽。② “子”部过宽。
第8课
上下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中下结构的两种类型——中宽型和中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上、中、下部件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菩
意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中宽型:这一类型字的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如“菩”字的“艹”、“口”部写得较窄,而“立”部则写得较宽。
⑵ 中窄型:这一类型字的上下两部分较宽,而中间部分则写得较窄。如“意”字的“立”、“心”部写得较宽,而“日”部则写得较窄。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中宽型:① “立”部过窄。
② “艹”、“口”部过宽。
⑵ 中窄型:① “立”、“心”部过窄。
三、练习
练习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② “日”部过宽。
第9课
左右结构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右相等和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掌握左右部件的宽窄比例。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相
佛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左右相等:这一类型字的左右两部分宽度基本相等,如“相”字的“木”与“目所占的宽度基本相等。
⑵ 左窄右宽:这一类型的字左半部写得较窄,而右半部写得宽。如“佛”字的“亻”部较窄,而“弗”部则较宽。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左右相等:① “木”部过窄。
② “目”部过窄。
⑵ 左窄右宽:① “亻”部过宽。
三、练习
练习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② “弗”部过窄。第10课
左右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左中右结构中宽型和中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左部、中部和右部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倒
砌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中宽型:这一类型字的左右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较宽。如“倒”字的“亻”、“刂”部都很窄,而“至”部却较宽。
⑵ 中窄型:这一类型字的左右两部分较宽,而中间部分较窄。如“砌”字的“石”、“刀”两部分较宽,而“ ”部则较窄。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中宽型:① “至”部过窄。
② “至”部过宽。
⑵ 中窄型:① “ ”部过窄。
三、练习
练习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② “ ”部过宽。
11课
半包围结构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半包围结构中的双包围的三种类型——左上包围、右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双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掌握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历
戒
建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左上包围:左上包围类型的字包围部分是倾斜的,被包围部分则要写端正。如“座”字“广”部撇画斜长,“坐”要写端正。同时被包围部分的右侧应突出包围圈。
⑵ 右上包围:右上包围类型的字,其包围部分也是倾斜的,被包围部分也要写端正。如“戒”的“戈”部斜钩倾斜纵长,“廾”部要写端正。同时,其被包围部分的左侧应突出包围圈。
⑶ 左下包围:左下包围类型的字,其包围部分还是倾斜的,被包围部分仍然要写端正。如“建”字的“廴”部长捺斜下,“聿”部要写端正。其被包围部分应从上面突出包围圈。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左上包围:① “坐”部歪斜。圈。
⑵ 右上包围:① “廾”部歪斜。圈。
⑶ 左下包围:① “聿”部歪斜。围圈。
三、练习
练习书写双包围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② “坐”部过窄,且没有突出包围② “廾”部过窄,且没有突出包围② “聿”部过短,上面没有突出包
第12课
半包围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半包围结构中的三包围的三种类型——上包下、下包上和左包右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三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掌握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同
山
巨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上包下:上包下类型的字包围部分较长,其被包围部分应向上靠拢。包围部分 的两竖要写直。
⑵ 下包上:下包上类型的字包围部分较短,其被包围部分就要写得长大,并有一
半左右露出包围圈。如“山”的“凵”部短而宽,其中竖就很长,有
一半露在包围圈的外面。
⑶ 左包右:左包右类型的字包围部分的上横较短,下横较长,其被包围部分则半
露半藏。如“巨”字的“匚”部上横短而下横长,故“ ”部半露半
藏。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上包下:① “ ”部偏下。
② “ ”框过短。
⑵ 下包上:① 包围部分过长。
② 被包围部分过短。
⑶ 左包右:① 上横过长。
② 下横过短
三、练习
练习书写三包围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13课
包围结构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包围结构中竖画内斜的两种类型——小方型和扁方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小方型和扁方型的字。
教学重点:
左右两竖略向内倾斜。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包围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口
四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小方型:小方型字的字形小而接近正方,其左右两竖略向内倾斜。如“口”字 的两竖均向内斜。“品”字、“回”字可参用此法。
⑵ 扁方型:扁方型字的左右两竖略向内倾斜。如“四”字的左右两竖均向内倾斜。“古”字、“吕”字可参用此法。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小方型:① 竖画过直。② 竖画过斜。③ 横折无提顿。
⑵ 扁方型:① 两竖过直。② 两竖过斜。
三、练习
练习书写小方型和扁方型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下横过斜。④ 第14课
包围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包围结构中竖画垂直的两种类型——长方型和大方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长方型和大方型的字。
教学重点:
左右两竖垂直。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包围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目
因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长方型:长方型字的左右两竖长而垂直。如“目”字的两竖较长而且很直。“直”
字可参用此法。
⑵ 大方型:大方型字的形态宽大,其左右两竖很直。如“因”字的左右两竖就写得很直。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长方型:① 两竖内斜。② 两竖外斜。挑画。
⑵ 大方型:① 竖画外斜。② 竖画内斜。
三、练习
练习书写长方型和大方型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横折无提顿。末横写成 ③ ④ 第15课
独体字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独体字结构中平衡中求变化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
平衡中求变化。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小
非
三
千
夫人求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小”的左右对称平衡,例字中左点写得略低,右点写得稍高,就显得比较生
动。
⑵ “非”的左右非常对称,把左竖写短一点,右竖写长一点,六个短横的形态又
各不相同,这样既保持了平衡,又富有变化。
⑶ “三”由三个横画组成,若把三横写得粗细、长短一样,就十分呆板。把上两
横写短些,就好看多了。
⑷ “千”由中竖支撑,左右对称,很平衡,现在把撇和横向左面伸展些,右边的
顿笔重一点,就显得既稳重又活泼。
⑸ “夫”的本身很平衡,但书写时两横向右上略斜一点,撇画略偏左,并写成竖
弯撇,捺画写得纵长一点,字形就显得生动潇洒。
⑹ “人”是由相对应的撇和捺画组成的,本身平衡对称,现在把撇写得高、短、直一点,捺写得低、长、弯一点,就有了动势。
⑺ “水”的左右对称,也很平衡,现在把左边写得细一些、轻一些,而把右边写
得粗一些、重一些,就显得既平衡又有变化。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练习
练习书写独体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16课
独体字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独体字结构中不平衡中求平衡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
不平衡中求平衡。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生年可牙子力也之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生”的左边多一撇,但由于竖画写得粗壮,下面两横左长右短,就求得了整
体的平衡。
⑵ “年“的中竖为什么写得十分粗壮?三横为什么左长右短,收笔都顿得很重?
细心揣摩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求得平衡的重要手段。
⑶ “可”写不好就会向左下倾倒,但由于竖钩写得粗壮有力,上横的收笔重顿,“口”
部上吸,靠近横画,就稳定了字形,使整个字像塔吊一样。
⑷ “牙”的竖钩极粗壮有力,撇画却写得短小轻巧。如果反过来把撇画写得粗壮
长大,把竖钩写得细瘦轻巧,这个字还能平衡吗?
⑸ “子”只有弯钩这一个支撑点,因此把弯钩写得粗壮有力,是保持整个字形平
稳的重要手段。
⑹ “力”的本身就是斜的,写不好就会倾倒,但由于横折钩写得粗壮有力,稳稳
地撑住了全字,因此反而显得更加生动。
⑺ “也”的大部分笔画集中在左上侧,由于竖弯钩写得粗壮舒展,所以保持了整
体的平衡。
⑻ “之”的上边“ ”紧凑而呼应,虽然它们并不平衡,但由于捺画写得粗壮有力,仍然感到十分平稳。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练习
练习书写独体字。
5.二年级(下)写字教案 改了 篇五
1、独体字作偏旁的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了解“山、石、示、衣、月、车”作偏旁时的变化。
能力:学写石字旁、山字旁、示字旁、衣字旁、月字旁、车子旁的字,掌握其书写规律。
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写石字旁、山字旁、示字旁、衣字旁的字,掌握其书写规律。
教学重难点:学写石字旁、山字旁、示字旁、衣字旁、月字旁、车子旁的字,掌握其书写规律。教学用具:田字格小黑板。教学方法:讲解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第1课《独体字作篇旁的变化
(一)》。
二、新授
1、山字作偏旁时的变化不同。(1)在上面时:如“崇”形态扁小。(2)在下面时,如“岳”形态扁。
(3)在左边时,如“峰”形态长,底“横”向右上斜。
(4)在右边时,如“灿”形态略窄。仔细观察 观察后交流
(5)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2、石作偏旁的变化。
(1)师边讲解边示范,石在左边时笔画不变字形要变得窄小;在下边时字形变得略宽一些。(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3、衣字旁作偏旁的变化
(1)师边讲解边示范,衣作偏旁时不变字形要变为“衤”字旁;在左边时略窄一些;在下边时饱满一些。(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4、“示” 字作左偏旁时的变化大,形态变窄,将短横改为点,“长 横’和” “改 左点 为“横撇”,“钩”改为“竖”。
(1).出示汉字:票、、奈、祝、际。学生观察。
(2).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票:形态扁而宽。
奈:“横”缩短,形态短小。
祝:形态窄长,将“示”的短横改为“点”的“长横”和“左点”改为“横撇”。际:形态略窄小。
(3)生练习书写,是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字作篇旁的变化?
四、作业
完成第10页的练习。
五、板书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了解“月、车”作偏旁时的变化。
能力:学写月字旁、车子旁的字,掌握其书写规律。
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写月字旁、车字旁的字,掌握其书写规律。教学重难点:学写月字旁、车字旁的字,掌握其书写规律。教学用具:田字格小黑板。教学方法:讲解练习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独体字作篇旁的变化
(一)》。
二、新授
1、“月”作篇旁的变化。
(1)师边讲解边示范,月作字底时第一笔撇要变成竖,且字形也 要变得略小一些。如:青、育、背、(2)月字做旁形窄长,两横连撇不连竖。如:月
朋
明
肚
肌(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2、车字作篇旁的变化。车字旁作偏旁时,各种变化。
(1)在上面如“轰”下“横”长,中“竖”短形态扁。
(2)在下面如“辈”底“横”改为“提”,形态扁宽。
(3)在左边如“轮”底“横”改为“提”形态窄长。在右边如“阵”形态稍窄
三、指导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轰、辈、轮、阵
仔细观察 观察后交流 让学生认真观察。
2.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书写汉字
3.比一比,改一改 互评修改 学生互评。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五、作业
六、板书
2、独体字作偏旁的变化
(二)三维目标:
知识:了解“土、王、木、禾、米”作偏旁时的变化。
能力:学写土字旁、王字旁、木字旁、禾字旁、米字旁的字,掌握其书写规律。
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写土字旁、王字旁、木字旁、禾字旁、米字旁的字,掌握其书写规律。
教学用具:田字格小黑板。教学方法:讲解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独体字作篇旁的变化
(二)。
二、新授
1、复习写字姿势、执钢笔的姿势
2、学习土、王、木的写法
3、“土”字旁作偏旁时,在不同的位置有各种变化。(1)在上面如: “寺”两“横”靠近“竖”画缩短;
(2)在下面如:“塑”形态扁宽,底横变长;(3)在左边如:“堤”底“横”改为“提”形态变窄 长;
(4)在右边如:“社”“竖”画偏右、出头稍长形窄。(5)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王”字旁作偏旁时
“王”字第一横是仰横,第二横为平横,第三横用托横;(1)王字作左偏旁时要写得窄长,第三横改为提,整个王字两边要写齐。
(2)王字在不同的位置要有不同的写法。如:玩、理、现、环、珅、珍、珠、珊、瑚、望、琵、琶。
5、“木”字作偏旁时的变化不同
(1)在上面时:如“林”,“竖”画偏右,“捺” 改为“点”。
(2)在下面时:如“李”形态扁宽。
(3)在左边时:如“柴”形态扁宽。
(4)在右边时:如“沐”形态略窄。(5)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三、指导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城、琴、班、李
仔细观察 观察后交流 让学生认真观察。
2.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3.比一比,改一改 互评修改 学生互评。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五、作业
六、板书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了解“禾、米”作偏旁时的变化。
能力:学写禾字旁、米字旁的字,掌握其书写规律。
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写禾字旁、米字旁的字,掌握其书写规律。教学用具:田字格小黑板。教学方法:讲解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独体字作篇旁的变化
(二)。
二、新授
1、复习写字姿势、执钢笔的姿势
2、学习禾、米字旁的写法
3、“禾”作偏旁的变化。
(1)师边讲解边示范,禾作偏旁时它的最后一笔变成点,且字形也要变窄一些。
(2)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4、“米”作偏旁的变化。
(1)师边讲解边示范,米作偏旁时它的最后一笔变成点,且字形也要变窄一些。
(2)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练习
生练习书写第8页的字,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谁来说一说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
将第8-9页没写完的字写完。
六、板书
第3课 独体字作偏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独体字“足、火、又、女”作偏旁的变化规律。
2、掌握“足、火、又、女”作偏旁的书写方法及其与组合部件的搭配关系。
3、按照这些偏旁的书写方法及其与组合部件的搭配关系写好课文例字。
教学重点:
掌握独体字“足、火、又、女”作偏旁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按照“足、火、又、女”作偏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组合部件的搭配关系写好课文例字。
教学课型: 教学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独体字“足、火、又、女”在合体字“跳、灵、叔、难”中作偏旁时的形态特点,归纳“足、火、又、女”作偏旁的变化规律,即笔画变,字形变。
3、重点偏旁分析。
(1)足字旁:口字要注意补白,略比止小,各笔画间要注意间距均匀。作左偏旁时低横要变成提。提尖与短横收笔处对齐,也就是要边齐,以便右边字体可以靠拢。
如:趾、跑、跟、踢、跃、蹄。
(2)火字旁:左边的点在撇的中点,右边两点一上一下,形成一个三角形,撇是竖撇,先直后弯,这是写好火字旁的关键。
作左偏旁时捺要变成点。如:灯、烂、烽、烧; 作底偏旁时要形变窄。如:灵、烫。
(3)又字旁:作左偏旁时:由横撇、点两笔组成,横撇稍高些。戏:左短右长,斜钩从竖中线处起笔,长。撇起笔在横中线上一点。右横起笔比又起笔低一些。
艰:竖在竖中线起笔,撇在横中线起笔,彐里的横贴左不贴右。横折的折向左倾斜。
劝:横折钩从竖中线起笔,撇长且舒展。(4)女字旁:
a作左偏旁时(横要变成提):首撇先直后弯,随势折成长点;第二笔撇的斜度要与第一撇平行,提要左低右高,出锋果断,左边长,右边短,提与首撇的交点在折处略偏上;首撇起点与下面的交叉点在同一垂线上,如此,方可重心平稳,如:奴、妇、她、好、妆、姜。“女”字在字左,横变成提,字形变窄,左小右大。
女做左旁横变提 撇点角度要注意 提画不要穿过撇 提尖收笔比撇低
b作底偏旁时形要饱满。
4、教师示范讲解例字的书写要领,组织学生作书写练习。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学生练习,组织学生讲评。
7、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组织学生书写包含“女、王、马、土”等字偏旁的其他例字。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五、板书
第4课 独体字作偏旁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独体字“马、牛、刀、雨”作偏旁的变化规律。
2、掌握“马、牛、刀、雨”作偏旁的书写方法及其与组合部件的搭配关系。
3、按照这些偏旁的书写方法及其与组合部件的搭配关系写好课文例字。
教学重点:
掌握独体字“马、牛、刀、雨”作偏旁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按照“马、牛、刀、雨”作偏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组合部件的搭配关系写好课文例字。
教学课型: 教学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独体字“马、牛、刀、雨”在合体字“驴、物、召、雷”中作偏旁时的形态特点,归纳“马、牛、刀、雨”作偏旁的变化规律,即笔画变,字形变。
3、重点偏旁分析。
(一)“马”作偏旁的变化: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马字旁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4).教师结合课本详细讲解:
两个横折要有区别,上折要分明,下折略带圆;在左边时要写得窄长,横改成提,在下面时要写得稳重。
落笔写出横折,再回笔写竖横折勾,最后顺势写下横。下横一般写成挑画(提),以便书写右面点画。如“驰”字。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法两遍,学生模仿。
(6).学生书写课本“马”字旁的字、教师巡视,指导。(7).学生根据举出马字旁的字例,自由书写(8).表扬掌握特点的学生并在全体学生面展示。(9)、书写要领
马做左旁横变提 横折略微向左偏 竖折折钩形勿宽 最后一提锋要尖
(二)“牛”作偏旁的变化: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牛字旁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4).教师结合课本详细讲解:落笔先写撇横,再翻笔写竖,然后顺势由左下向右上写挑画(横变提)。如“特”字。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法两遍,学生模仿。
(6).学生书写课本上“牛”字旁的字,教师巡视,指导。(7).学生举出牛字旁的字例,书写(8).表扬掌握特点的学生。
(9).对于书写不符合楷书规范的字例单独讲解并示范。
(三)“刀” 作偏旁的变化:
(四)“雨”作偏旁时的变化:
6.五年级下教案(范文) 篇六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
2、.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妙处。
(二)、过程与方法:
4、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6.、通过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面临逆境永不放弃的精神,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触和认识。
重点、难点: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掌握刻画人物的手法 学习方法: 设计若干问题,带着问题品读文本。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得以永恒。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简介作家及其创作情况
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以其众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构思和幽默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杰出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为《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讲故事,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 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探讨情节特点,设计以下问题: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2)、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明确: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小说巧妙的构思。
(3)、“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情节中起什么作用?
启发:“最后的常春藤叶”和琼珊的关系;为什么琼珊会把自己的命运系于一片脆弱的叶子;最后的常春藤叶与贝尔曼的关系;最后的常春藤叶如何推动情节发展 明确:“最后的常春藤叶”起到情节线索的作用。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长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注:200字左右,开篇如下)。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老贝尔曼的屋里依然亮着灯,想着苏艾的话,看看窗外越来越猛的风雨,他再也
2、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
3、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1)老贝尔曼是住在楼底下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曲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都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以外,几年来都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他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2)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3)“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的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明确: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明确: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
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4、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
(1)“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2)“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3)“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泪”。(五)文本引申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1、有人说:老贝尔曼用牺牲自己来救活他人,不值得。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珍爱生命的人是值得褒奖的,而那些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在关爱着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性光芒的最伟大的赞美诗。老贝尔曼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可敬,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的历史发展的长河,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贝尔曼这样的人和事很多,谈谈你所知道的。事例展示:2007年“中国骄傲”获奖人物
为营救落水游客母子而牺牲的公安边防战士——李小化,在死后他依然保持着救人时托举的姿势。在洪水到来之前亲自挨家挨户撤离村民不幸被泥石流夺去生命的好乡长——牛江涛。为营救被风暴潮围困的出租车司机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威海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两名战士。这些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而无私付出的人,他们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虽死犹生。
2、布置作业: 在听完苏艾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为什么始终没有凋零的解释后,琼珊的心理是复杂的,自己能绝处逢生是以牺牲老贝尔曼为代价,生命是如此地来之不易,那么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她再面临绝境时,她会以一种什么态度来面对呢?发挥想象写一段心理描写。倡导: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坚定信念,不怕困难,永不言弃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 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4)交流。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2)读好此句。(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师生共对对子。读好这两句诗句。练习背诵。
三、拓展
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清平乐 村居》、《四时田园杂兴》(背诵)
2、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学一首陶渊明的《饮酒》
《客至》教案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朗读背诵全诗。重点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课 型:新授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过,拜访。相,偏指一方,“我”)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鉴赏点拨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1)主人下马客在船(2)秦时明月汉时关(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这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友情深厚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五、小结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六、朗读,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盼———迎———劝———邀 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字典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拓展空间 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教学过程:
一,背诵引入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四,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修鞋姑娘》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的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修鞋姑娘
“我”:怀疑—不放心—蒙上阴影—窘急了—尴尬—惭愧—保证
修鞋姑娘:热情、周到—诚实、善良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a)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b)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c)有感情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
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d)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e)学生自由发言。
f)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点评: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四、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点评: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五、作业
a)有感情朗读课文。
b)摘抄课文中最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1、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4、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点评:课文是指导学生写作最佳的范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准备。)
三、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点评: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点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点评:教学中直奔重点,把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两人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的真诚。)
(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抄写关于“我”的态度变化描写的词句
《信箱里的花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贝贝主动帮助邮递员阿姨送信及给女教师送花的故事,领悟贝贝的行为和语言,欣赏贝贝如花般美好的心灵,并受到熏陶与感染。
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与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
3、品味语言,感情朗读部分重点句子,在读中提升情感。教学重点:
1.深刻领悟贝贝美好心灵,有感情朗读部分重点句子。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中贝贝“送”的内涵及花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随机)
一、自由畅谈,揭示课题
1、板书:花(这个字给你什么感觉?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说说你会用什么词?)
2、板书:信箱(当信箱与花联系起来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迸出什么问题?)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课文,题目是——(生读)信箱里的花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上同学们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读文。(翻开书147页)
读书要求:读通课文,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A、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读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吧!(简短的评价及正音。)
B、听了你们的朗读,现在老师想请你们说一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随机解决刚才课题质疑时同学的问题。了解文中的两件事,板书:送邮件,送花。)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刚才很多同学把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这本身就是一种美。文中有个孩子的话和行为也很美,她就是——贝贝(生说)。出示:贝贝的哪些话和行为使你感到佩服?(默读课文,请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2、交流:贝贝的哪些话和行为使你感到佩服? 重点指导:
(一)句子:“我跟你一起走,你送一份到这户,我送一份到那户,这样就快多了。”“我不怕累” A、为什么这儿让你感到佩服?(请生说理由)
B、阿姨和贝贝熟悉吗?是呀,她们只不过是陌生人,大部分陌生人可能就都袖手旁观了,而贝贝却想着帮助阿姨。当阿姨婉言拒绝她说“邮袋太沉”“会累着你”时,贝贝就不帮忙了吗?听了阿姨的话,贝贝怎么想的呢?
C、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贝贝告诉大家,一起来——(读句子)谁再来告诉大家这样的贝贝——(指名读并评价,例:说的多坚决、说的多果断„„)
(二)“女教师每天都微笑着迎接贝贝,因为贝贝天天给她送去快乐和希望。” A、为什么这儿让你感到佩服?
B、随机:哪个词令你感到贝贝的极不简单? C、想象:
(1)当 时,贝贝依然送去快乐和希望。当 时,贝贝依然送去快乐和希望。
(2)星期一 贫困山区孩子 寄来的 感谢信,是贝贝把这快乐和希望送去的。星期二 寄来的,是贝贝把这快乐和希望送去的。星期三 寄来的,是贝贝把这快乐和希望送去的。„„
(三)“贝贝听了,心想:老师说不定正坐在门口等着呢。她什么都收不到,多失望啊!” A、为什么这样的贝贝让你佩服?
B、朗读训练: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如果我就是贝贝,我会这样想——(师范读),如果你就是贝贝,你会怎样想——(指名读),把贝贝的心里话一起告诉阿姨,告诉大家——(齐读)
(四)“贝贝穿过大街,跑过小巷,来到郊外。郊外的田野上,开满了各种野花。她采了一大把最好看的花,有红花、黄花、还有蓝花。” A、为什么这样的贝贝让你佩服? B、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什么?
C、谁能读出这样急切、充满爱心的贝贝,请你来,再找个同伴一起好吗?(找同伴读——齐读)
(五)“这天,女教师发现自己的信箱里没有信,也没有报纸,却插着一束美丽的野花。她小心地取下,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 A、为什么这让你佩服贝贝?
B、当女教师意外地发现自己信箱里插着一束美丽的野花的时候,她会怎么想? C、她小心地取下,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时,心里又是怎么想?
D、您能读出老奶奶的惊喜、珍惜与感动吗?轻轻地读读(自由练,再指名读,然后推荐读。)
3、贝贝给邮递员、老教师送来的仅仅是花吗?还送来了什么?(学生板书:帮助、轻松、好心情、爱心、感动、快乐、祝福、牵挂、美丽、享受„„)
四、提升主题,拓展内涵
再读句子:“贝贝穿过大街,跑过小巷,来到郊外。郊外的田野上,开满了各种野花。她采了一大把最好看的花,有红花、黄花、还有蓝花。”(个别读,齐读。)
看着这多姿多彩、美丽芬芳的野花,再想想让我们敬佩着的有爱心、善良、乐于助人的贝贝,你能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鲜花)
五、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1、学期即将结束,贝贝被推荐为“阳光女孩”评比的候选人,我们都是贝贝的亲友团,我们都支持贝贝。现在已经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了,如果你是邮递员阿姨或者是年老的女教师,你将会用什么样的话语感动评委呢?
邮递员阿姨激动地说:。年老的女教师深情地说:。
2、结课:推荐留在刘老师心中印象最深的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信箱里的花束
教学目标
1、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并能用“却”、”“所以“各写一句话。
3、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写了哪两件事:
2、自学生字新同。
3、读通课文。教学过程
1、揭题、导人。
“信箱”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花束怎么会到信箱里?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师范读课文。
(2)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写了她哪几件事?(3)第一件事在哪几个自然段?第二件事在哪几个自然段?(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课后中的两个小问题。(5)把两件事合起来说一说贝贝做了什么。3.学生自学课文:(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2)读通课文。(3)理解词语意思。(4)提出疑问。(5)检查自学情况。①认读生字,词语; ②指名分段朗读; ③质疑问难。4.作业:
(1)抄写词语。生字。(2)熟读课文。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2、体会贝贝心中有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教学过程
1、复习。
(1)分小组读全文。
(2)说说贝贝是怎样帮助邮递员阿姨和给老教师送鲜花的。
2、想一想,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
3、你从哪些方面看出贝贝是个关心别人的孩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续写一句话。
这天,女教师发现信箱里插着一束美丽的野花。她小心地取下,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心想 先说一下,再每人写一句。
6、造句指导:
“所以”因果关系句子,有时可省略“因为”,使句子表达更简洁。“却”转折关系,后面意思出现转折。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喜欢贝贝这个小姑娘吗?
8、作业:(1)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搜集、交流描写大海的成语、诗词、图片等。
《我爱大海》教学实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朗诵了不少描写大海的诗词,老师也准备了一首,想听么?
生:想。(兴奋地)
师:(朗诵)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师:是的,大海以它博大的胸怀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遗憾的是老师没有亲眼目睹过大海的壮丽。咱们同学有见过大海的么?
生: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你们可比老师幸运多了!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再次走近大海,感受它的魅力。继续学习第三课我爱大海。(板书:我爱大海)
二、找中心句:
师:老师搜集了一段大海的画面,请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大海的视频)
生:(倾听着大海的声音,欣赏着大海的画面)
师:大海给了你什么感受?
生:我看见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听到了它的海浪声。
生:我真想马上到海边去玩一玩!
师:这是你们心目中的大海,与大海朝夕相处的作者,他心目中的大海有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作者直接赞美大海的段落。
生:(快速浏览)
师: 请找到的同学读一读。
生: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
师:齐读这段。(板书:浩瀚无际 变幻无穷)
三、整体感知:
师:作者是怎样把大海的浩瀚无际、变幻无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在文中做好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
生:边读边画。(师巡视)
师:咱们先从整体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时段的大海?
生:我喜欢清晨的大海,因为此时风平浪静。(板书:清晨)
师:还有不同看法么? 生:(喜欢上午、傍晚、夜晚的大海,并分别说出喜欢的原因)
师:(相机板书:上午 傍晚 夜晚)
师:老师和这名同学是知音,因为我也喜欢夜晚中的大海,那是为什么呢?请一名同学美美的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一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全体看电子白板)
四、重点学习
生:朗读课文。(饱满地)
师:请同学们汇报交流。
生:读第一句。这一句写出了大海的颜色。
师:的确是黑,太黑了,相当的黑,和作者比较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生:象一个黑箱子倒扣在海面上,这是比喻句,更生动形象了。
师:你真会读书,把这句再读一读。(画出:黑箱子)
生:有感情的读句子。
师:真不错,继续汇报。
生:狂风骤起这个词用得好。说明海面风很大。
师:骤怎样理解?(画出:骤)
生:突然的意思。
师:你能把这一句读一读么?
生:朗读(语气不够)
师:海面黑漆漆的一片,又突然刮起狂风,应该怎么读? 生:朗读(读出了恐惧的感觉)
师:接着往下谈。
生:巨浪在征服了海洋之后,到达岸边逐渐筋疲力尽,最后用尽全力,口吐白沫倒在海滩上。这是拟人句,把海浪咆哮后的样子写得很生动,形象。
师:你理解得很好哦!试着读一读。(画出:口吐白沫)
生:朗读(读得不够形象)师:听到你们朗读,我也着急了,老师很想读一读,可以么?(师范读,边读边做动作:口吐白沫。)
生:认真倾听。(笑出声来)师:怎么样?你们模仿一下吧!
生:模仿朗读。
师:你真了不起!我们继续体会。老师有个疑问:一叶孤舟之上的人是作者看到的么?如果用万吨巨轮替代一叶孤舟可以么?为什么?
生:这是作者想到的,此情此景,作者很自然地想到一叶孤舟之上的人,这种联想很自然,合理,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呀!
生:用万吨巨轮就没有特别恐惧的感觉,一叶孤舟与巨浪的强烈对比更突显环境的险恶。(板书:恐惧)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狂风骤起,海浪呼啸,一叶孤舟之上的人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多么坚定的意志,才能度过这漆黑漫长、惊涛骇浪之夜啊!到此为止,你们想没想到老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画出:多么、多么、才能)生:因为这种环境磨炼人、锻炼人。
师:那好,让我们用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的齐读:只有这种时候(生齐读)
师:就是因为夜晚中的大海更富于挑战性,只有经历这种险境,才能磨炼你的意志,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才能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
师:学习要善于总结,本段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身临其境的效果的呢?
生: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生:作者的联想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生:狂风骤起、一叶孤舟等词语用得很准确。
师:你们总结得可真好。(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在这一段中的表达效果。)
五、自学汇报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来自学2、3、4自然段。轻声朗读,一会汇报交流。(片刻后,学生汇报)
生:2自然段中好像大海刚刚睡醒。拟人手法突出大海的风平浪静。
生:我联想到婴儿在悠床中熟睡的样子。
师:你真富于想象。(指导学生读中体会)
生:早晨的海是沉静的海,显示了海的博大胸怀。每个在海中航行的人都充满了希望。作者从大海的沉静联想到航海人,使我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板书:沉静)大家的想象力可真好!继续汇报交流。
生:3自然段中仿佛一块硕大无朋的调色板。是比喻句,形象的再现了上午的海色彩丰富、变幻无穷的特点。
师:(板书:变幻)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的朗读。
生:(生读:)我想当年远航探险的人......那种失望,恐怕不在海边就住的人是难以想象的。作者由此联想到航海者孤寂的情感,又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时的海是凄凉的,所以有这种感觉。
师:(板书:凄凉)读一读凄凉的、孤寂的感觉吧!(生朗读,师指导)
六、联想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仿佛在大海中航行了一天,经历了一次喜怒哀乐的心路历程。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大海中航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师分别出示不同时段的大海图片。)
生:我在早晨的大海中航行,从它的风平浪静感受到了大海的博大胸怀。
生:我航行在色彩变幻无穷的上午的大海中,享受了大海给我的美丽与生机。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如身临其境呀!生:在傍晚的大海中航行,我会产生凄凉、孤寂的情感,好像被人冷落一样,很孤立无助的感觉。
七、全课总结
师:(结合板书)是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学习作者写法的同时,也同作者一同感受着大海的浩瀚无际、变幻无穷。其实,人生也如大海一样,有潮起潮落,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只要我们经受住险境的考验,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
板书设计:
清晨 沉静
我爱大海 上午 变幻 浩瀚无际 傍晚 凄凉 变幻无穷
夜晚 恐惧
沧海日出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日出的情景,培养学生抓住景物变化中的特点、仔细观察景物的能力。能够有条理地叙述日出的景象。
2、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写的三幅画面的具体景物以及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本课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按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4、欣赏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 把握日出前、日出时景物变化及其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三、四段作者由景物产生的联想。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电脑、液晶投影仪。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所出示四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日出时的景色)每日的清晨,我们迎着朝霞踏着晨露,沐浴在晨晖之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但是你也许从未留心过太阳是如何冉冉升起,将金灿灿的阳光洒向大地的,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领略“沧海日出”的神奇壮丽„„(教师板书:沧海日出)
教师:此时我们整装待发,去领略沧海日出的神奇壮美。在我们尚未看到日出之前,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我想知道沧海日出是什么地方的日出? 学生:我想知道作者将带我们在什么地方看日出? 学生:作者围绕日出描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教师:(出示上述问题)同学们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那就让作者带我们一同寻求答案吧!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教师:(学生阅读后)通过读课文你弄懂了这些问题了吗?谁来说说? 学生:沧海日出就是指大海上的日出。学生:作者是在北戴河东山鹰角亭看的日出。
学生:作者围绕日出描述了到鹰角亭看日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美丽景色。日出前
教师板书 看日出 日出时 日 出后
教师:根据这四方面内容,课文段落如何划分呢?按什么方法分段? 学生:看日出(1-2)日出前(3)日出时(4-5)日出后(6-7)
二、鼓励质疑、探索求知、培养自学。
教师:刚才同学们走马观花观看日出,还没能细细观赏品味。就被老师带回了现实。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追随作者的足迹,领略壮丽的沧海日出。
教师:(出示晓星残月)看画面,听同学朗读课文第一大段,同时思考下列问题:①作者是在什么时间去看日出的?画出表明这一时间的词语。②画面可以用课文中哪一个词语来形容?③作者此时怀着怎样的心情?从哪一句可以体会得到?
学生:作者是在黎明时分去看日出,“四点钟还不到”、“天还很黑”“晓星残月”“雨后黎明”等 词语都可以说明时间是在黎明。
学生:“晓星残月”一词可以描绘画面内容。它是指佛晓时分的星星和快要落下去的月亮。
学生:从“四点钟还不到,我就爬起身来”可以体会作者由 于急于看日出而很早便起床的急切心情。教师: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促急切的心情,等待日出,听音乐,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品味赏析意境优美的词句。
教师: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第4页,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学生:注意欣赏好的词句。
教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后三大段,画出你认为意境优美的词句。学生(边读边画,之后汇报。)
学生:我认为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写得比较美,广阔无垠的大海倒映着天空中粉红色的霞光,没有界限、没有轮廓,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教师:你说得真好,能带着这种体会为大家朗读吗?(学生读)
教师: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谈谈自已认为最美的词句的体会,然后带着深刻体会为大家朗读。
学生:我觉得这一自然段的第四句也很美,海水冲刷巉岩的哗哗声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来十分清晰,给人以安详静谧的感觉.(学生读)学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也很美。鸟的无声无息是被美丽的霞光所陶醉,其实这也正是作者有这种感觉,所以才认为鸟儿被陶醉了。(学生读)教师:你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学生:我在一次听钢琴曲时了。曲子结束了,耳畔却久久得地回响那震憾人心的旋律。(多指名来谈)教师:还有哪些语句的意境也是很美的?
学生:我认为第四自段的最后一句意暗也挺美。作者看到初升的太阳投射到海面的金光联想到可以走进太阳里的路。
学生:我更觉得第6自然段的前两句描写的意境最美。如同缎子般鲜艳的飘拂的炊烟和晨雾,弥漫于山峰、树木、庙宇、楼房之间,使之时隐时现,简直就像是仙境。(学生读)教师:同学们的深刻体会、动情朗读简直将大家带入那如仙境般的美景中。
四、巧设思路,引导自学,培养能力。
教师:让我们驻足观赏每一幅画面,感受那不可名状的美丽。前后桌四人组成学习小组,按老师所出示学习思路,讨论学习课文最后三大段。教师:出示学习思路,学生齐读后讨论学习。
赏:结合课文欣赏图片,抓住景物特点,概括景物变化过程。
1、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作者描写了哪些具体景物?
3、这些景物是如何变化的呢?
4、请找出总写画面特点的词语?
品:品味赏析句子,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1、此时此刻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可以从哪一句体会得到?
2、你又是如何体会得到的呢? 诵: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
(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按学习思路讨论学习后,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绘的是日出前美丽景色。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作者描述了天空中的残云、晨星、霞光以及被霞光映照的大海。
学生:我认为日出前的景物是这样变化的,天空中的残云散尽后晨星也逐渐黯淡了,东方泛起的粉红色霞光映照着大海,水天一色。
教师:你能用书上的语句为老师所出示的画面配上段解说词吗?(其余学生看画面)你的解说真好,使大家身临其境目睹那奇幻的景物变化。教师:面对这美丽的画面作者是如何感受的呢? 学生:这美丽的画面让作者感到是一种柔和明快的美。(教师板书:柔和明快)
教师:此时环境是怎样的?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学生:此时“四周静极了”,还可以用“紧密”、“万籁俱寂”、“寂静”、“沉静”、“安静”、“宁静”„„来形容。(学生七嘴八舌地抢答)
学生: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陶醉其中,因为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鸟被陶醉了。我觉得不仅是鸟被陶醉了,实际上是作者深深地陶醉了。
教师:就让我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共同感受作者的心旷神怡。那位同学能用动情的解说将大家再次带入那优美的意境中?(指名在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汇报可以看出大家体会深刻、学习认真细致。那谁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第三大段如何学习的呢?
学生:课文的第三大段描绘的是日出时美丽画面,在这段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天空中的朝霞和太阳。学生:朝霞的变化体现在颜色的变浓变深。
教师:(出示朝霞变色动画过程)你能不能为动画配上解说?(多指几人)学生:太阳是这样冉冉升起的:①、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很快扩大,涌了上来。②、猛得一跳,蹦出了海面,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③、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铺成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教师板书)
教师: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有何感受?体现在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第五自然段这唯一的一句话,是作者面对日出奇景深感美丽壮观,从而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和赞美。
教师: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感叹和赞美呢?谁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试读)他读得有什么特点? 学生:“啊”字读得较轻较慢,使人感到深情;“美”和“壮观”读得较快较重,表示强调。教师:同学们领会得很好,让我们试读两遍!(试读后,师生齐读)
教师:谁能带着感叹和赞美之情、伴着缓缓的音乐,带领同学们重新回味沧海日出那一瞬间的美丽壮观。(学生读后,学生听音乐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教师: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你又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描绘的 是日出后的美丽画面,作者描述了山峰、树木、庙宇、楼房等静态景物和动态景物炊烟、晨雾。
学生:这时山峰、树木、庙宇、楼房都笼罩于红光之下,在飘拂的炊烟和晨雾中时隐时现。教师:这美丽的日后景象让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欣赏日出后的美丽景色,听同学朗读课文。学生:这带有神奇色彩的优美画面,让作者感受到像那缥缈的仙境。所以作者再次由衷感叹沧海日出的美丽壮观。
教师:请同学们重入这“缥缈的仙境”领略沧海日出的美丽壮观。(音乐朗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然后学生指名读)
四、显示画面,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说中巩固,培养按顺序观察景物变化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展示邮票,讲述由画面所想到的美丽景色。)
五、总结全文
教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随同作者观赏美丽壮观的沧海日出,面对这如同仙境般的美景,些时些刻你最说什么?(美极了,沧海日出实在太美了。)这句话最足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常言道“言为心声”让我们把观赏日出后的无穷感叹与赞美尽情浓缩成这短短一句话。(齐诵)
板书设计 沧海日出 日出前 柔和明快 弧形金边
看日出 日出时 猛地一跳 美丽壮观 金光铺路
日出后 缥缈仙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的内容,使学生知道大庆油田在我国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大庆人艰苦创业的事迹,学习大庆人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3.学习课文中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作用。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是如何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的,理解“铁人”精神的含义。教学准备:
有关石油的图片资料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图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课件:石油)这种黑色的液体是什么? 生:石油
师:石油能做什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我国的
石油工作发展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第七课《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2.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同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石油究竟是什么呀,为什么课文的第一句话说“石油是一种宝贵的能源”?谁能说一说? 师:原来石油有这么大的用处,所以这一段的最后作者说(课件出示:石油是工作的血液,一个国家缺少石油,就像是得了贫血症的病人,不但整个国家的经济会瘫痪,而且国家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教学设计 师:读一读这句话,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在这句话里把石油比作(血液),把缺少石油的国家比作(贫血病人),甚至于会瘫痪,可见石油确实很重要。
2.石油这么重要,那么在旧中国石油工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的情况呢? 生:汇报(板书)
师:由于缺少石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有什么不便?(学生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却缺少石油,每个中国人的心情怎么样(心酸,沉重),谁能读一读(指导阅读)3.中国幅员辽阔,难道就真的没有石油吗?(学生回答)
师:是的,我国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考察研究,终于发现了一个大油田正逢建国10周年,于是这个大油田就命名为“大庆”,发现了大油田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迅,人们马上投入到了开发大庆油田的战斗中去。(课件:开发大庆油田记录片)在这当中有一个人物特别值得我们认识,是谁呢? 生:王进喜
师:是的,就是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铁人。(课件)
师: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事情,所以他暗暗下定了决心,是什么决心呢?(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教师指导阅读)
4.他的决心有没有实现?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他和他的战友们是一帆风顺的吗?他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读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然后用笔划出来。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生:汇报
师:是的,他们遇到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但困难并没有压倒他们,反而让他们的工作精神为之振奋,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影像资料)
师:看了这些,此时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正是他们的奋不顾身,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铁人”,那老师想问问大家,究竟什么是铁人精神?
(心系国家,不怕困难,忘我工作,艰苦奋斗,这就是铁人精神)。
5.其实在大庆,像王进喜这样的石油工人还有很多,他们就是以这种铁人精神,战严寒,斗酷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高质量的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
6.由没有石油到基本自给,此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那谁能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课文(7自然段)
7.继大庆油田之后,我国相继又出现了许多大油田(课件)
这些油田的出现让我们国家终于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由年产几百万吨到年产上亿吨,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啊!(板书)
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摘掉这顶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究竟靠得是什么?(地质学家大量的考察,工人们为国争光的决心以及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课件,工人们开发石油的影像资料)8.在开发石油工作过程中可以说贡献最大的就是我们的石油工人师傅们,是他们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结:正是这些伟大的石油工人让我们摘掉了这顶落后的帽子,他们不怕困难,奋不顾身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你我的心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可敬的石油工人吧!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一、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二、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改革开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看屏幕上打出的这两张图片,你能用什么词来概括一下?那么,你能将这两幅图片联系到一起来想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是的,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从题目上看,作者会写有关深圳的哪些方面内容呢? 师板书: 昨天 今天
二、指导学习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2、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哪些字词?(课堂汇报一下)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昨天?可以分为几部分?
4、小组交流分部分
5、交流感受第一部分(1~2小节)
1)、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教师板书:贫穷落后 泥泞的古路 破旧的小屋 稻草堆 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这名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什么关系? 2)、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屏幕显示过去的图片,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第二部分。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 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
还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人的变化)由城市的变化到人的变化,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句子? 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屏幕显示现在的图片,过渡: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到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让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8、齐读第7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大活力,使大家从深圳这个窗口看到了祖国美好壮丽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南到北,从农村到城市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变化?
三、小结:
同学们,看到我们的祖国发展这样迅速,我们的家乡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学生谈)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用我们的智慧来建设文明的家乡
四、欣赏
针对深圳发展的巨大成就,还专门有人为它做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 今天 泥泞的古道 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 改革开放 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 儿童乐园
TOP 《桃心花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诵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感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扩展阅读
1.读短文《高原红柳》,有什么感受。
2.交流感受。向高原红柳学习——读《高原红柳》有感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组词:
萎()汲()赖()旦()雅()
委()极()懒()但()稚()
番()锻()炼()勃()忧()
翻()段()练()脖()优()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 人)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读课题,然后说说读后的发现或想法。
2.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学生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验心情,展开辩论
1.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回到作者的童年。
2.指名读课文第1~14段,然后集体评议,并在评议的过程中指导朗读和渗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请学生用两个词分别概括当巴德听了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之后的心情,并说明理由。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并相机指导朗读。
4.讨论:如果你是巴德的父母,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讨论中引导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对巴德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孩子有所体会。
四、抓关键词,品读明理
1.老师描述第15段的内容,过渡到第16~17段的学习。
2.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写成年后的巴德回顾当年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时的心情,请速读课文第16和17段,找出这个词。老师板书“庆幸”。
3.看到这个词,爱动脑筋的你会提出哪些问题来深入理解课文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庆幸是什么意思?巴德庆幸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庆幸?
4.学生各自默读第16~17段,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并在书上作旁批。学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5.老师组织全班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老师在组织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进行深入理解;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
五、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学了课文之后,你对赞扬和批评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对赞扬和批评你的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模仿书上的句子写,也可以自己写。
六、自学生字,正确书写
1.师:课文中的生字,你准备怎样记住它们而不读错写错?
2.学生练习书写。
《寓言两则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教学具: 大黑板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② 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 齐读 ② 自由读 ③ 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⑴ 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 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 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 读文作答 口头说答 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 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⑵ 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A角色 :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 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 ▼(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 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⑵ 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⑶ 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 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 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 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
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 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锐利 坚固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
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三峡之秋
一、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四、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沧海日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科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大海深邃莫测,日出壮观美丽,两者结合给予人遐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巴金的《海上日出》,对大海日出的的景象,不再陌生。但本文所描绘的与学生积累的经验还是有些距离。
教材分析:这是作家竣青的一篇散文。题目将大海和日出这两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景物紧密联系,使人顿生美感。大海的浩淼和日出的壮丽相融相衬,历来被文人墨客着意描画。而这篇文章独具细腻和壮美的特色。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了解日出的情景,培养学生抓住景物变化中的特点、仔细观察景物的能力。能够有条理地叙述日出的景象。
2、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写的三幅画面的具体景物以及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本课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按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4、欣赏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感受沧海日出的壮观和美丽,学习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电脑、液晶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唤起探求“美”的欲望。
去年暑假,我有幸登临泰山,幸运的拍摄到了泰山日出的全过程。而你们比我更幸运,坐在这里就可以观赏泰山日出了。(教师播放“泰山日出”动感画册)。此时,什么样的话语更能表达你的的心情呢?(学生自由说)那么浩淼的大海,壮丽的日出两者结合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呢?是不是很好奇?现在,我们就追随作家竣青的的视角,去饱览海上日出的神奇壮美。(课件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美”的篇章。
1.解读课题,简介作者
2.学生自由朗读。展开想象。
师:大家一定急迫的想看海上日出。那么就请同学快速的浏览课文。拿着你的笔,把你想记下的进行标注。
3.检测复习情况: a.认读词语 b.辨析生字 c.词义理解
4.汇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示板书)三.细读详思。自主体悟“美”的意境。
1.领略日出前柔和明快的美。
a.(课件—晓星残月)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在哪段里展现? b.(指读第二自然段)同学思考问题:①作者是在什么时间去看日出的?画出表明这一时间的词语。②画面可以用课文中哪一个词语来形容?③作者此时怀着怎样的心情?从哪一句可以体会得到?(学生交流。)2.朗读日出的段落,画出意境优美的句子。
师:竣青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呈现了沧海日出的壮美精致。日出的美和壮观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以下文字,画出你认为意境优美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之后汇报)学生:我认为第三自然段的第四句话写得比较美,广阔无垠的大海倒映着天空中粉红色的霞光,没有界限、没有轮廓,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教师:你说得真好,能带着这种体会为大家朗读吗?(学生读)教师: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谈谈自已认为最美的词句的体会,然后带着深刻体会为大家朗读。
学生:我觉得这一自然段的第五句也很美,海水冲刷巉岩的哗哗声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来十分清晰,给人以安详静谧的感觉.(学生读)
学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也很美。鸟的无声无息是被美丽的霞光所陶醉,其实这也正是作者有这种感觉,所以才认为鸟儿被陶醉了。(学生读)教师:你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学生:我在一次听钢琴曲时了。曲子结束了,耳畔却久久得地回响那震憾人心的旋律。(多指名来谈)教师:第四自然段中有两个打比方句子,你找到了吗? 教师:还有哪些语句的意境也是很美的? 学生:我认为第四自段的最后一句意境也挺美。作者看到初升的太阳投射到海面的金光联想到可以走进太阳里的路。学生:我更觉得第6自然段的前两句描写的意境最美。如同缎子般鲜艳的飘拂的炊烟和晨雾,弥漫于山峰、树木、庙宇、楼房之间,使之时隐时现,简直就像是仙境。(学生读)教师:同学们的深刻体会、动情朗读简直将大家带入那如仙境般的美景中。
四。巧设思路。培养自学“美”的能力。
师:仍然是这部分内容,让我们走进每一幅画面,感受那不可名状的美丽。四人组成学习小组,按老师所出示学习思路,讨论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学习思路,学生齐读后讨论学习。)赏:结合课文欣赏图片,抓住景物特点,概括景物变化过程。
1、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作者描写了哪些具体景物?
3、这些景物是如何变化的呢?
4、请找出总写画面特点的词语? 品:品味赏析句子,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1、此时此刻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可以从哪一句体会得到?
2、你又是如何体会得到的呢? 诵: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
(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按学习思路讨论学习后,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学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绘的是日出前美丽景色。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作者描述了天空中的残云、晨星、霞光以及被霞光映照的大海。
学生:我认为日出前的景物是这样变化的,天空中的残云散尽后晨星也逐渐黯淡了,东方泛起的粉红色霞光映照着大海,水天一色。
教师:你能用书上的语句为老师所出示的画面配上段解说词吗?(其余学生看画面)你的解说真好,使大家身临其境目睹那奇幻的景物变化。教师:面对这美丽的画面作者是如何感受的呢? 学生:这美丽的画面让作者感到是一种柔和明快的美。
教师:此时环境是怎样的?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学生:此时“四周静极了”,还可以用“紧密”、“万籁俱寂”、“寂静”、“沉静”“安静”、“宁静”……来形容。(学生七嘴八舌地抢答)学生: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陶醉其中,因为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鸟被陶醉了。我觉得不仅是鸟被陶醉了,实际上是作者深深地陶醉了。
教师:就让我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共同感受作者的心旷神怡。那位同学能用动情的解说将大家再次带入那优美的意境中?(指名在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汇报可以看出大家体会深刻、学习认真细致。那谁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第三大段如何学习的呢? 学生:课文的第三大段描绘的是日出时美丽画面,在这段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天空中的朝霞和太阳。
学生:朝霞的变化体现在颜色的变浓变深。
教师:(出示朝霞变色动画过程)你能不能为动画配上解说?(多指几人)
学生:太阳是这样冉冉升起的:①、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很快扩大,涌了上来。②、猛得一跳,蹦出了海面,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③、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铺成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教师板书)教师:谁能带着感叹和赞美之情、伴着缓缓的音乐,带领同学们重新回味沧海日出那一瞬间的美丽壮观。(学生读后,学生听音乐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教师: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你又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描绘的是日出后的美丽画面,作者描述了山峰、树木、庙宇、楼房等静态景物和动态景物炊烟、晨雾。
学生:这时山峰、树木、庙宇、楼房都笼罩于红光之下,在飘拂的炊烟和晨雾中时隐时现。教师:这美丽的日后景象让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欣赏日出后的美丽景色,听同学朗读课文。
学生:这带有神奇色彩的优美画面,让作者感受到像那缥缈的仙境。所以作者再次由衷感叹沧海日出的美丽壮观。
教师:请同学们重入这“缥缈的仙境”领略沧海日出的美丽壮观。(音乐朗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然后学生指名读)教师:泰山日出之美引发我们由衷的赞叹。那么面对这如此仙境般的美景,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啊,美极了,壮观极了!美极了,沧海日出实在太美了。)这两句话即流露了作者的赞誉,也足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常言道“言为心声”让我们把观赏日出后的无穷感叹与赞美尽情浓缩成这短短的两句话。(指读)
四、(课件)演示日出过程。回味“美”的感受。
师:这么美得仙境在哪里能看到呀?(介绍鹰角亭)
五、拓展延伸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归航》WORD版教案1 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勇敢战斗,执著前行和精神。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难点:体会渔民不怕艰险的精神。教具:多媒体 教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课文前的导语,揭示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学生自由读课文。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4.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二朗读精彩段落,体会课文内涵。
1.学生选自己喜欢玩的段落,自由的朗读。2.学生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讨论:是什么使渔民们战胜了困难,顺利归航。四积累内化。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积累好词好句。作业:朗读课文。板书:
渔民们黑夜归航 归航 接近海岸浪涌船颠
渔民勇站波涛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自学生字新词。
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思品: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学习重点:
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的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投影片剪辑录像。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钢琴曲—《月光曲》。(放录音)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又叫什么名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12课,齐读课题。
二、自读悟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想象描绘的景象。
(2)《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
(3)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好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生读第9自然段,谈《月光曲》的内容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教师随机板书)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2)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兄妹俩)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默读第九自然段,把描写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的句子划下来,通过“好像”一词让学生知道这景象并不是事实,而是皮鞋匠的联想,并引导学生从“静静地听着”了解到这个联想是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
师: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在前面写上:柔和徐缓有力快速高昂激荡)
(3)想象这些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由读—欣赏录像剪辑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诵读—教师随机示范—评读。)
师: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不一定像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是不是?这样,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你听了这首曲子好像看到了什么?
(4)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观点:
A、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引导感悟“要是......那么多好啊!”“......太贵了,......又太穷.”“随便说说”等)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引导感悟“多纯熟”,“感情多深”等.)
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引导感悟:“披上银纱”,“格外清幽”)
(5)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穷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6)指名说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
三、课外延伸:
1、师: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课外资料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仿写练习:给《荷花》这一段加上适当的联想: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式各样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荷叶后面,一只蜻蜒在上边飞来飞去。
四、作业:完成仿写。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柔和徐缓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快速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五年级写字教案下】推荐阅读:
五年级的写字教学计划06-10
小学一年级写字教案10-02
小学五年级写字教学工作计划设计07-15
一年级上册写字教案(全册)10-07
小学五年级学年度写字教学计划11-05
人教版四年级写字教案06-08
三年级毛笔字写字教案08-03
二年级写字要求09-28
一年级写字比赛范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