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1.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夹竹桃》第一课时
课前预热:
一、课前交流,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描写花的古诗,来读一读。春天桃花争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夏天荷花怒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秋天丹桂飘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师:冬天梅花傲雪-----。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师: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他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二、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师:有一种花,它既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国学大师、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夹念第一声,大声读出它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看,这就是夹竹桃(出示画面)知道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生:夹竹桃叶片似竹、花朵似桃所以叫“夹竹桃”。
师:在季羡林的家乡,夹竹桃是最常见的植物。
1、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夹竹桃的资料,谁先来说一说。
2、师:夹竹桃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它叶片似? 生:竹
师:花朵如? 生:桃
师:孩子,谢谢你的提醒。面对夹竹桃,只要欣赏就好,可别动手喔!
师:夹竹桃还被誉为“绿色吸尘器”,正因为如此,夹竹桃在工厂、在医院、在小区,广为栽种,十分普通
3、师: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板书:季羡林)关于季羡林,文中的作家卡片是这样介绍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来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书后作家卡片。
师:同学们,读了作家卡片后,你对季羡林有了怎样的了解?
生:他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师:集这么多大家于一身!生: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师:你了解了他散文的的风格!
生:季羡林还是一位爱国者。他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师:如此非凡的伟人,应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今天我们走进夹竹桃,就能走进他的情怀,有所收获。
生:(再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生1:夹竹桃有哪些特点?
生2: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生3:他是怎样写夹竹桃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夹竹桃》。俗话说“读书贵有疑,疑能得教益”,带着你的问题,边读边思,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三、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师:词语读得好,课文更要读好!请看屏幕,谁来读一下自读要求
生: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课文围绕夹竹桃写了哪些内容?
师:要求清楚了吗?好,开始读书吧。生:自由读课文。
2、师:都读好了?那看看这篇课文当中的生字吧,一起读一读。
3、师:生字问题解决了。好!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关注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一句话,你认为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生: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师:你找的是文中的最后一小节。还有不同意见了吗?
生: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你找的是文中的第一小节。师:我们就来读读这两段话。(出示首尾两段话)谁来读第一小节?
生:读第一小节。师:关注这段话中的三个关联词,不是,也不是,但是再来读一读
生:再次读第一小节。师:这样一读,抑扬顿挫了!再关注三个“最”来读一读。生:再次读第一小节。师:请关注三个关联词、三个最再来读。生:齐读第一小节。(读得有声有色)
师:读着,读着,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是呀,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夹竹桃为什么成为季羡林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师:谁再来读读下面一段话。师: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爱夹竹桃的韧性,和引起的幻想。师:板书:韧性 引起幻想
生:我觉得这里不应该用“也”,前面没有介绍其他地方的夹竹桃。
师:你读书真仔细,字字入眼!有谁知道?
生:我觉得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了夹竹桃,这里就可以写 “也”
师:是呀,文章上文提到了,下文出现“也”字就不觉得突然了,这也是一种照应。是上下文的的照应。
师:老师备课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来找到原文读一读才知道,课文是原文的节选,在这段文字前面有这样一段文字——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现在明白为什么用“也”了吗?
生:是因为作者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家乡其他人家种夹竹桃了,所以要说我家“也”有两盆夹竹桃。
3、师:还有什么困惑吗?
生: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作者为什么却觉得这两盆花相处得很融洽呢?
师:这个问题来源于文中那句话呢?我们大家找一找,画一画!
生: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师:能给这句话中的融洽找个近义词吗?
生:和谐 生:和睦 生:谐调
师:文中也有两个词很形象的解释了融洽这个词语? 生:火上有雪,雪上有火
师:示范读:火上有雪,雪上有火,你能读出他们的融洽吗?你来——,生:火上有雪,雪上有火 师:读得再融洽一些你来—— 生:火上有雪,雪上有火 师:更融洽了
师: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去,这里的融洽和谐仅仅是写花吗?那还在写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家卡片》中的最后一句话,你就会有所启发。
生:自由读 2004年4月,93岁的季羡林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生:作者希望我们同伴像花一样和睦。生:作者希望我们人与人要和睦
师:你读懂了季老先生的心意。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雪上有火。】边读边想象。
生:齐读这段话。
师:火上有雪,雪上有火,多么奇妙,多么有趣的画面,你能给这个画面取个有趣的名字吗?
生:雪火相容图 生:红白相映图 生:和睦相处图 师:恰如其分!掌声送给她!
师:花的融洽实际上是人的融洽,季先生借夹竹桃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他希望人与自然融洽、和谐,他希望人与人融洽、和谐。这两盆花,哪里是开在大门之内,它分明就开在季羡林先生的心里啊。(师期待的目光暗示学生读文中第二自然段)生:配乐深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样的语言,质朴而不乏睿智;这么美的朗读真情如雪。听着,听着,我的心田开阔了、舒坦了,世界融洽和谐,世界如此之美!
四、总结激趣,布置作业。
1、师:同学们,夹竹桃花色美,季老先生的语言美,你们专注学习的热情美。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夹竹桃的韧性之美,引起的幻想之美,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两项作业(1)读《夹竹桃原文》(2)搜集关于季羡林的故事。
2.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品味夹竹桃的“韧性”及带给我的“幻想”,在品析之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 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言语表达,领悟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和带给我的“幻想”的。 (3) 由花及人,在学生自主阅读中,培养其阅读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锁定重点。
1. 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除了上节课我们学的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外(板书:花色有趣),还有没有别的更重要的原因?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夹竹桃。
3. 在季老眼中,夹竹桃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之处就在于———(板书:韧性幻想)
【设计意图:课文末段中“这样的韧性……”一句,形象地点明了中心,紧扣这一句构建阅读问题,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引领学生透过纷繁的语言表象,悟到文本语言内在的东西。】
二、品读“韧性”,领悟写法。
1.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 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的?轻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夹竹桃的这份韧性?
3. 交流。 (1)自读品味,感悟韧性。 (1)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抓“又……又”,感受夹竹桃一朵接着一朵,常开不败、乐此不疲的韧性;抓住“嘟噜”感受每朵花都开得很饱满,一串花挨挨挤挤,热热闹闹的景象;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感受夹竹桃的顽强旺盛却毫不张扬。 (2)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抓“无……不”“在……在……在……”“一直……一直”,感受夹竹桃无论天气和季节如何变化,依旧安静从容、始终如一、锲而不舍绽放的韧性。 (3) 在夹竹桃身上,韧性是什么?(出示句式:韧性就是……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说话。)
(2)回环朗读,赞美韧性。引读:你看,在和煦的春风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在盛夏的暴雨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在深秋的清冷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设计意图:语文课关键是“读”,所以,我把读出夹竹桃的韧性作为目标,而且在以读为目标的同时又以读为手段,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读读品品,感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学生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之后,同样引导学生通过回环朗读表达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3)对比阅读,激活韧性。 (1) 课文共6个自然段,其中有5段文字描写了夹竹桃,而第3个自然段的一百多个字,描述了14种花的千姿百态,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这是为什么呢? (2) 请把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看字里行间有什么微妙的联系。(对比、衬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联系的。) (3) 写百花,只为一花。写百花的喧闹,衬托了夹竹桃的沉静;写百花的美丽,衬托了夹竹桃的清雅;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百花盛开,衬托了夹竹桃一花独放春夏秋,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这种韧性,出示课文一部分引读填空。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部分指出:在阅读文章中按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设计中,我将三四自然段联系起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对比、衬托”这种写作方法,而后又通过对比式的朗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种表达效果的印象。高学段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应凭借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既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又领悟到文章的形式之美。】
三、感悟“幻想”,启发想象。
(1) 季先生会爱上夹竹桃,还因为; (2) 让我们看看月光下地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奇妙的幻想?(生闭眼听老师配乐读) (3)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种?谁来读一读?朗读过程中,你发觉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次次幻想的?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过程应该是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当学生头脑中能展现了一幅幅画面,再用语言把自己感受到的表达出来。经历了这个内化、外显的过程,我们的目的也应该达到了。所以,我让学生先听老师的范读,然后自己与文本对话,不断感受、体会文本所描绘的意境。】
四、拓宽延伸,引导读书。
(1)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打开课本99页,自己读读作家卡片。 (2)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被人称为“学界泰斗”,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夹竹桃》便集中体现了这种风格,著名作家宗璞称他“写活了夹竹桃”、“夹竹桃知己”。 (3) 课后请同学们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去收获更多的感动。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季老先生丰富、博大内心世界的同时,领略其散文的淳朴恬淡。】
板书设计:
夹竹桃
3.《夹竹桃》(第二课时) 篇三
《夹竹桃》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季羡林先生的又一篇佳作。这篇散文文质兼美,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应该说是学生学写植物类文章的范作。本文语言清新,结构非常严谨。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虽然夹竹桃不名贵,不是最美丽的,但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接下来,作者又从花色着笔,细腻描写了红白两种颜色的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的情景。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列举了春、夏、秋三季的十四种花,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景象,通过对比衬托出文中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第四、五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夹竹桃花开三季,韧性可贵叫人钦佩,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引人幻想。文章最后一段,小结全文,与第一段前后呼应。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来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愛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写植物类的作文。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表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的幻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
夹竹桃图片和实物、相关语段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夹竹桃不是很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作者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这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 生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文中那些最能体现夹竹桃的花期长、韧性可贵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
指名回答,讨论。(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又开出一朵
又长出一嘟噜
看不出 也看不出
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2.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投影出示)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这两个双重否定句的意思。
师小结:本段一百多字,介绍了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但作者通过这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出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无论是季节的更替,还是天气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无日不迎风吐艳。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朵可以和它相比。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再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的幻想。
1. 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作者由夹竹桃的影子产生了哪些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幻想?
2. 讨论问题一
(1)投影出示:“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2)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再次轻读这段话,展开联想。这么美的意境,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去用心体会。(播放舒缓的音乐)
3. 讨论问题二
过渡: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了哪些东西呢?
(1)生之间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2)师问: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读读。
相机出示句子:“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3)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美妙的幻想中。配乐齐读。
(4)完成填空:
我幻想它是地图( )碰巧(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 )夜蛾(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 )微风( )。
(5)大家注意观察,作者的三次幻想有什么相似之处啊?
(先是动态描写,接着是静态描写)
4. 出示要求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幻想呢?
读了文中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最喜欢作者哪一次的幻想?有感情地读一读。
5. 小组讨论交流。
6. 指名回答。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用朗读将读者领入情境。
7.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尝试背诵,将美好的画面记在脑海里。(配乐背诵)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 这奇妙的景象,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 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五、教师总结
夹竹桃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六、作业
1. 用“无……不……”“无不”造句。
2. 拓展练习:
夹竹桃幻想还可以想象成什么呢?请仿照课文写话。
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七、板书设计
景象奇趣
夹竹桃 韧性可贵 最值得留恋和回忆
4.夹竹桃第2课时 篇四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教学流程
一、预习反馈,确定目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夹竹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夹竹桃在季羡林先生的心里有很高的地位:(出示、齐读)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觉得夹竹桃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呢?除了因为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 映,景象奇妙有趣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老师相信,通过昨晚的预习,大家都从课文中找到了原因。
2出示、齐读: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二、抓住要点质疑问难。
1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们有哪些疑问呢?
2预设:夹竹桃的韧性指什么?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的那些幻想
三、活动导学,精讲点拨,感受“韧性”,体会“幻想”。活动一:
自主学习,感受夹竹桃的“韧性”,1、同学们刚才问得好!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夹竹桃的韧性的,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韧性表现出来。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3全班交流。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
②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③你真会听,悄悄地、一声不响表现了夹竹桃韧默默无闻的奉献,又开出、又长出表现了夹竹桃的生命力顽强、韧性十足。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你找的非常正确,可是夹竹桃的韧性表现还不够,大家来帮帮他,怎样读就能表现夹竹桃的韧性了?(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②你们都体会到了吗?老师出个填空题考考大家。
夹竹桃不怕
,不怕
,也不怕
,它无日不迎风吐艳,它的韧性就表现在。
③一起来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吧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你读的真好,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②“无不奉陪”的意思是什么?
③它到底奉陪什么呢,请大家读读第三小节,如果用文中的成语来形容作者院子里的花,用哪些比较合适。
④出示填空:春天,夹竹桃奉陪着
,夏天,夹竹桃奉陪着
,秋天,夹竹桃奉陪着。
⑤课文第三小节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到夹竹桃,那么,能否把它省略呢?
3、同学们,夹竹桃的韧性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你能用下面的句式夸夸夹竹桃吗?
啊,夹竹桃我要赞美你,不论是
,还是,你都始终如一,你的 让人敬佩!
4、同学们,夹竹桃悄悄的,一声不响,从春天一指到秋天,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无奈凋零,但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默默无闻,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顽强生命力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你们想到什么呢? 活动二:
合作探究,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美妙的幻想呢?
1、小组学习。
2、交流汇报,说说你脑中产生了哪几幅画面?是什么使你产生如此美妙的幻想呢?
3、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又会 产生怎样多奇妙的幻想,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的幻想写下来。
4、这么美的文字,把它背下来,说说怎样背的效率高?(教学机动,如时间允许安排此教学内容。)
四、练习运用,迁移创新
活动三:
练习运用,迁移创新。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小节。
2、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韧性
留恋
回忆
地图荇藻墨竹 7
5.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 亿,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在、、、等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黑种人占。3.美国华人、华侨约 万人,在、和 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 Ⅱ、学习目标我了解。(2分钟)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
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 3.小组活动:
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
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3.读图完成(1)~(3)
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
美国:1.2.3.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美国原有居民是。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第一节 《美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山东省高青县试验中学 王梅 李保胜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法、综合法、联系法相结合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分钟)
1.读图9.12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工业产品种类,产量,技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因生产 而出名。Ⅱ、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阅读了解目标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1.自学内容交流反馈
2.阅读材料第86页说出美国有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二位?从中说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最 的国家。
3.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活动:读第87页,完成以下问题。
(1)阅读4则资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2)看图9.11、9.12,总结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
(3)引导学生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核心是。5.学生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的经验?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信念? 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美国的工业:特点、分布、部门,是世界上工业最 的国家。产品居首位的有 等,居第二位的有。硅谷在、首都,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美国工业部分
自绘美国本土示意图,要求填注临海、邻国、五大湖、主要工业城市等。知识拓展: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目前中国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 《美国》复习课
教学目标:1.美国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专业化的优越性、农业区的分布。
3.工业的分布、主要的工业城市、资源耗费大国。重点:影响农业区分布的因素 主要农业区的分布 难点:农业区的分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 读图分析 巩固练习精彩课堂:
一、学习目标我了解。(2分钟)
二、构建知识网络。(20~25分钟)位置 1、东西半球的半球,大部分在五带中的 带。本土东临 洋、西临 洋,南临
湾,有
州。还有两个海外州,位于北冰洋沿岸,被北极圈穿过的是
,位于太平洋中,在北回归线附近的是。
地形 本土分为三部分,西部是
,主要有
山脉,属于
山系;中部是
;东部是,主要是
山脉。
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墨西哥湾沿岸是 气候。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水汽主要来自
洋,主要影响因素是。
河、湖 该国最大的河流是,向
流注入,主要受的影响,长度是世界第 的河流。五大湖位于该国的 部,其中
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经济 农业 1.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2.该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
和
,使其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该国主要的农业区(带)主要有
;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优越性有:。
工业 该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
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中位于
市 东南部的,是该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该国工业最密集的地区是
,该地区发展工业的交通条件是:
。该国传统的支柱产业是
,其中有“汽车城”称号的城市是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 和
的基础上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居民
是美国的土著居民,美国是移民国家,现形成统一的 民族。城市 旧金山 纽约 洛杉矶 底特律 华盛顿 休斯顿
芝加哥 西雅图
注意:以上出现的地理事物名称要落实到地图上
三、自我检测我能行。(10~15分钟)
1.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
A.地形 B.气候 C.人种 D.语言
2.美国的地形与下列哪个国家相似,都分为西、中、东三部分: A.澳大利亚
B.巴西
C.印度 D.俄罗斯 3.关于美国地理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土跨寒、温、热三带
B.矿产资源丰富
C.三面临海多良港
D.耕地面积小
4、美国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州是:
A.夏威夷州 B.阿拉斯加州 C.佛罗里达州
5、美国农业带中,位于五大湖附近的是: A.乳畜带
B.玉米带 C.棉花带 D.小麦带 6美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是:
A.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B.大致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
C.各地降水均匀
D.大致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 7.人均资源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中国 8.下列城市位于墨西哥湾沿岸的是:
A.旧金山和洛杉矶 B.芝加哥和底特律 C.波士顿和纽约 D.休斯敦和新奥尔良 9.穿过美国领土的两条特殊纬线是:
A.南、北回归线 B.南、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北极圈 D.北极圈和赤道 10.美国最大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圣劳伦斯河 C.亚马孙河 D.密西西比河 11.下列国家中,北极圈和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中国 C.美国 D.俄罗斯 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洋:A,B
,C。
2)城市:①
美国最大的城市;②
首都;③
④
⑤
在该城市东南郊外的________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________产业中心
⑥
;
3)河流、湖泊:⑦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4)山脉:⑧
⑨。
5)B是
农业区,发展的因素是
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六
《认一认1》教学设计
龙泉小学 刘艳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4组16个汉字,采用看图识字的方式,并配有注音。全部是部首字或基本字。前两组表示的大部分是人体的某一部分;后两组表示的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这样安排把学习拼音和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减轻学习拼音的负担,同时也把汉字和学生生活经验中所认识的事物挂起钩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这4组字,只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练写。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对于这些入学的新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课堂上老师讲得再多,学生根本就不爱听,不到五分钟就需要维持一次纪律,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8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过程与方法
创设识字情境,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在快乐的学习中自主识字,初步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爱学汉字,愿意主动识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8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教学难点】
把汉字和学生生活经验中所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变单调呆板的学习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体验,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通过观看鲜艳的彩图,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学习的小主人。
学法: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可以运用小组(或者同桌)合作交流的方法自主认读,让学生在听听、说说、想想、读读中感悟和体验, 来实现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他们主动学习。【课前准备】
1、识字图片。
2、一张没有口、手、足、舌、牙、耳、目的人物图。
3、小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用硬纸片剪出一些苹果,写上“人、口、手、足、舌、牙、耳、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激趣导入
1、做游戏:小朋友们喜欢和老师一起来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做“跟我学”的游戏。
师:请你跟我拍拍手。(师拍手)生:我就跟你拍拍手。(生跟着拍手)师:请你跟我摸摸脸。生:我就跟你摸摸脸。师:请你跟我笑一笑 生:我就跟你笑一笑。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师做坐端正的姿势)生:我就跟你坐坐好。(生跟着坐端正)师:请你跟我来认字。生:我就跟你来认字。
2、小朋友们喜欢认字吗?这节课,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汉字。教师边板题边读:《认一认1》,学生跟着读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游戏,通过做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产生识字的兴趣。】
二、结合图,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人”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当学生说到“人”时:板书:人
(1)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人”的翘舌音。(2)指读,正音。(3)开火车读。(4)齐读。
(5)谁来说说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是什么人。(加深学生对人的认识。)小结过度:刚才,我们认识了“人”字,接下来,我们要学的七个字是和人相关的,是我们人的身体的一个部分。
2、教师出示一张没有口、手、足、舌、牙、耳、目的人物图,指导学生观察:画上的这个人少了些什么呢?(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识字。)
【设计意图:出示一张没有画完整的人物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使学生明白人物缺少的部分,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明确学习内容。】
▲当学生说到“口”时,教师画上“口”,然后出示“口”的识字图片:(1)指导学生读准“口”的读音,注意第三声要读到位。(2)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3)用手指指自己的口,了解“口”。(4)用“口”字开花,加深对口的理解。
▲当学生说到“手”时,教师让学生上台画上手,然后出示“手”的识字图片:(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第三声要读到位。(2)指读,齐读,分组读。
(3)学生伸出自己的小小手,指指自己的口。(4)说说自己的小小手能干什么?
▲当学生说到脚时,教师给图补上脚,然后告诉学生“足”就是脚,接着出示“足”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平舌音,范读,指读,齐读。(2)引导学生用“足”字开花。
▲当学生说到“舌”时,教师给图画上舌头,然后出示“舌”的识字图片:(1)指导读准翘舌音,范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对比读。(2)让学生吐一吐舌头,加深对舌头的认识。
▲当学生说到“牙”时,教师给图画上牙齿,出示“牙”的识字图片:(1)让学生说说,牙齿有什么作用,教育学生保护好牙齿。(2)指导读准音,指读,齐读。
▲当学生说到“耳”时,教师给图画上耳朵,然后出示识字图片:,(1)指导学生读准“耳”的读音,范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2)游戏:左手捏左耳,右手捏右耳,左手捏右耳,右手捏左耳。(3)教育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
▲当学生说到眼睛时,让学生上台画上眼睛,告诉学生眼睛就是“目”,出示“目”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音,指读,正音,齐读。
(2)指名说说应该怎样保护好眼睛,对学生进行爱眼教育。
3、小结:刚才,我们把图上的人画完整了,他可高兴了。小朋友们看,我们都画了什么?指名说。
4、指导学生认读: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这8个字。
5、我说你指:老师说身体的某一部位,学生不出声,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识字图片以及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识字,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玩一玩等,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识字,理解字义。】
三、做练习,巩固识字
1、连线。
2、猜一猜。
3、摘苹果。小黑板上事先画一棵苹果树,用硬纸片剪出一些苹果,写上“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让学生上来认读,读正确的,摘下来送给他(她)。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方式,在玩中学,能更好地巩固识字。】
四、课后延伸识字
回家后,把今天认识的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做我说你指的游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回家后也以游戏的方式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轻松识字,对识字不会有压力。】
板书设计:
认一认1
人 口 手 足
7.《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七
【设计理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 对自然事物有观察的欲望。教学中通过图片、多媒体投影等方式让他们感受济南的泉的特点, 并说说自己的所见和所想, 从而激起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通过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有效阅读中增长见识、丰富生活和提高体验能力。通过阅读来调动学生思考, 鼓励他们参与问题的谈论;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从而丰富认知与情感。在对话交流中, 让学生获得语言的感悟能力, 学会表达生活中的美及对美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能够识记、理解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对泉水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行文脉络和语言运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理解和感受泉城泉多、水美的特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会学会用, 学会迁移, 在阅读、理解和表达中提升学生对祖国自然美的热爱与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一、巩固旧知, 联系导入
谈话1:上一个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什么? (《虎门销烟》) , 就这个题目, 我们怎么理解呢? (“虎门”是地方, “销烟”是事件。) 我们其实还可以补全———林则徐虎门销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泉城) (生读课题)
谈话2: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这个城市以泉出名) , 那么我们知道哪个城市被称为“泉城”呢? (济南) 由这个题目, 我们推想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自主阅读, 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 边阅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写了哪些泉?是怎么写的?每个泉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以用“先……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概括。)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 从而把握文章内容的重点, 学会概括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
三、具体研习第一自然段
1.问题探讨:小组讨论, 说说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 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学法点拨:我们要得出这一段写了什么, 就要分清楚这一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最终得出第一段的内容。 (三句话, 分别写了济南有七十二泉, 泉多;济南的泉美和济南的泉著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提炼句子的主要内容, 能够整体和局部地分析段落, 学会概括段意。
3.品读“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这句话, 探讨问题:
(1) 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 同学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共有4个小分句, 写得比较优美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等。)
(2) 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栩栩如生呢? (四个分句都是比喻句, 显示出作者观察仔细、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准确凝练。)
(3) 作者是从泉水的哪些方面写的呢? (前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泉的样子, 后两句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泉的声音, 是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写的。)
4.拓展延伸。
小结:同学们, 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首先认真观察了泉水的形态, 仔细聆听了泉水的声音, 并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以及生动的表达, 把泉水写得栩栩如生, 让我们过目难忘, 记忆深刻, 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 老师觉得还有一点很妙 (以诗歌形式出示这段话) , 就是这段话读起来朗朗上口, 就像一首小诗。范读 (作者用了四个“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 让句子更加的工整, 读起来也更有气势!) 、指名读、齐读。
过渡:想把这美妙的泉水记在心里吗?
(1) 朗诵比赛。自己先朗诵, 先在小组内比一比, 然后小组选派一个代表, 参加全班比赛;
(2) 再读第二句, 感受“有的……有的……”句式特点;
(3) 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来写一段话, 用上“有的……有的……”句式。
(相机出示:“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踢足球, 有的在打篮球, 有的在跑步, 有的在跳绳, 可热闹了。”) 如果四年级的我们还写这样的句子, 能不能代表我们的水平?我们能不能也像泉水的作者一样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呢?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修改?
(相机出示:“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你追我赶地踢足球, 好像一匹匹骏马在草原上奔跑;有的在你拍我抢地打篮球, 好像一只只饿狼在抢夺食物;有的在比赛跑步, 个个如离弦的箭;有的在玩花样跳绳, 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 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借助这样的仿句造句练习, 提高学生对事物进行细腻精准描写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论:同学们想想除了在操场上我们可以用“有的……有的……”进行造句, 还可以针对其他场合和对象用吗? (小组讨论, 如用学过的“台湾的蝴蝶谷蝴蝶真多呀, 它们……”写生活所见, “天上的白云姿态万千, ……”)
四、课堂小结
8.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八
根据课标要求,将本课时的目标定为: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学会“好”“友”“心”三个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ㄑ”“卧勾”。体会秋姑娘对朋友的关怀与体贴,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将本课时教学重难点定为:学会“好”“友”“心”三个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ㄑ”“卧勾”。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部分,一开课,我就一边展示课件一边描述:秋天到了,秋姑娘把枫叶的脸都吹红了,美吗?请闭上眼睛把美美的枫叶再展现一遍吧!(再课件展示光秃秃的树干),睁开眼睛,你发现了什么?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有意识地造成悬念,激起遐想,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阅读。
2、能凸显我们低年段的教研主题,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字理教学。如在教学“好”“友”字时,告诉学生:“好”,会意字。古时候人以有女儿又有儿子为“好”。现在认为,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只要听话、懂事,都是好孩子。引申为美好。友,会意字。表示两手相交,上面一只手,下面一只手,两只手相握,表示友好。并以简笔画画出两只手相握的样子以表示友好。
3、教学主线明确、清晰。先由“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以“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谁写了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概了解秋姑娘是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再以“秋姑娘用什么来写信的呢?”引出“片片枫叶”,理解“片片枫叶”是很多枫叶,说明秋姑娘写的信很多,因为好朋友多;最后引出“好朋友”,学习“好”“友”,并由“好朋友”引出话题: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
4、注重人文教育。在学习“好朋友”一词时,学习了“好”“友”之后,并由“好朋友”引出话题: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得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吗?他是怎样关心你的?或你关心过你的朋友吗?你是怎么关心你的朋友的?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5、能较好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一片枫叶”与“片片枫叶”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图片,学生很快地就能直观地认识、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6、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探究,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如在学习“好”字时,让学生尝试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字理识字教学未能很好地体现。如在教学“友”字时,我只告诉学生“友,会意字。表示两手相交,上面一只手,下面一只手,两只手相握,表示友好。”并以简笔画画出两只手相握的样子以表示友好。如能在简笔画旁边再板出“友”字,让学生有一个掺照,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友”字,识记“友”字。
2、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本来第一课时设计的教学内容:学习第二自然段未能完成,“心”字的字理教学不得体现。我在设计教学“心”字时,先告诉学生:心,象形字。左边的点表示左心房的心盖,卧勾就是心房,中间的这一点就是通向心脏的血管,右边的这点就是右心房的心盖。再以简笔画画出。如果在第二课时教学这个字时,也要在简笔画旁边书写一个“心”字,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心”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心”字,识记“心”字。
3、在学习“好朋友”一词时,学习了“好”“友”之后,并由“好朋友”引出话题: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得过谁的关心了吗?他是怎样关心你的?或你关心过你的朋友吗?你是怎么关心你的朋友的?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这是我本来的教学设计,但由于授课过程中的疏忽,把问题问成了“你帮助过别人吗?”造成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文本,偏离了“朋友”这个主题,也偏离教学目标。
4、在初读生字卡的时候,我是让学生开火车读,在读的过程中造成学生读困难。在这个教学环节如能先指名学生领读,由会读的带动不会读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开火车读,就可以大大的降低难度,
5、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为了反馈我给学生提出的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我就直接分自然段、分小组朗读,再加上我的初读要求过多,忘记了我的学生只是一年级的孩子,这样给孩子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6、由于我本人缺少自信、缺少激情,使得整个课堂缺少活力、缺少低年级课堂应该有的那份朝气。
9.《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教材分析】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充满童真童趣,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儿歌共两节,语言简练,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小朋友玩跳房子的情境,配合第一小节“影子在前,影子在后”;第二幅是玩滑轮的情境,配合第二小节“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两幅图中都出现了影子,旨在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儿歌的意思。【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已养成课前预习和同桌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初步具备“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等10个生字和“女字旁”、“月字旁”两个新偏旁,会写“在、后”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了解四个方位。【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活动:对对子
黑对()
上对()远对()
有对()来对()
东对()长对()
开对()大对()
多对()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引出“影子”。
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影子的儿歌,题目就是《影子》。指导把课题读准确(读好“影”的后鼻音与“子”的轻声)。
3、学习生字:影
(1)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影”字?(2)拆字编儿歌,识记新字:日头当空照,(课件:日)京京眯眯笑,(课件:京)影子跟着跑,(课件:三撇儿)一起上学校。
4、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影”的意思。小结:影子的形成离不开——光。
5、让我们再亲热地跟它打声招呼:影子。
三、检查预习,随机教学生字。
1、我会读轻声词: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 教学“好”(学习“女字旁”,加一加识记生字); “朋”(出示甲骨文,教师讲解: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个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学习“月”字旁。)
“友”(通常情况均读第三声,“朋友”一词读作轻声。)
2、我会读句子:
试读——指生读(纠正错误)——小老师领读——齐读 教学“黑”(想象:就像一只小黑狗眯着眼睛,伸着四只爪子蹲在那里。组词。)
“狗”(复习“反犬旁”,说说自己知道的其它反犬旁的字。)
3、我会读课文: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指生读课文,评议——齐读
4、释疑:为什么说影子“像条小黑狗”,“是我的好朋友”呢?(生初步理解即可。)
四、认读“前、后、左、右”4个生字。
1、回顾课前“对对子”游戏,圈出儿歌中的两对反义词。
2、贴字卡,指名读(读准“左”的平舌音)
辨析“左”和“右”的字形。利用口诀: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3、理解、运用4个方位词:(1)借助图片说说:小猫的前面是(),后面是();()在小猫的左边,()在小猫的右边。
(2)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3)课中游戏:拍拍手
游戏规则:老师把同学们的位置分成四个方块:前后左右。老师说:”前面的朋友拍拍手。”说完之后,就请前面部分的同学来拍手,节奏是——嗒,嗒,嗒嗒嗒。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新词:前天、好朋友、左耳、后来、友好、右手、小狗、黑影、前后
2、学写“在、后”:
(1)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关键笔画的位置。(2)教师范写,生说笔顺书空(强调撇的变化与写法)。(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一星:卷面干净;二星:占位正确;三星:书写美观。)(5)学生再次练写。【板书设计】
后
好(女字旁)黑
左
影子
右
朋(月字旁)狗(反犬旁)
前
友
10.《识字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识字6》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采用“词串”的识字方法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 通过介绍鸟类和兽类等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一些稀有动物, 把学生学习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 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在动手、动脑、动口的交流互动中学习小动物的有关知识, 掌握有关动物名称的生字词,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
春天来了, 动物王国要举行运动会, 小动物们可高兴了, 都争着抢着来报名。可是, 参加运动会要填报名表 (出示报名表) , 报名表上要填小动物的名称、参加的项目和参加的原因。小动物们想请同学们帮忙, 我们看一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呢? (出示插图)
2. 揭示课题。
有些小动物的名称不认识怎么办呢?这些小动物的名称可都藏在课本的识字6里。今天, 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学习识字6。 (板书:识字6)
设计意图: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帮动物填写报名表的方法, 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识字的必要性。
二、初读韵文, 整体感知
1. 自读韵文。
学生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看清字形;先自己读一读, 再读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并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2. 检查效果。
(1) 开火车读词语。 (2) 指名分行读词语。 (3) 师生互动读词语。 (4) 去拼音读词语、读生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课本, 让学生亲近文本, 走进文本, 通过用多种朗读方式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做到能流利地朗读韵文并初步感知韵文。
三、熟读韵文, 类比识字
1. 学习词串:狮子、大象、老虎。
师:动物们出场了, 但是只有猜对谜语, 小动物才能和大家见面。
(1) 教学“狮”字。出示谜语:头发乱蓬蓬, 样子很威风, 开口吼一声, 百兽都进洞。 (狮子) (1)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学生汇报交流。 (提示:教师注意归纳记字方法) (2) 体会形声字:师。仔细观察“狮”字, 你发现了什么? (3) 书空, 组词。
(2) 教学“象”字。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 身子像小山, 鼻子长又长, 帮人把活干。 (大象)
(3) 教学“虎”字。出示谜语:身穿黄袍带黑杠, 大叫一声震山冈, 不吃粮食光吃肉, 额头上面写个王。 (播放老虎的声音。) (老虎)
师:三种动物中谁是森林之王呢?
(4) 指导朗读。 (威武勇猛)
2. 学习词串:仙鹤、孔雀、鹦鹉。
(1) 依次出现仙鹤、孔雀、鹦鹉的图片, 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观察。
(2) 师:三种鸟中你觉得谁最漂亮?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资料: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之分。绿孔雀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严禁捕杀, 主要分布在中缅边境和热带雨林中。蓝孔雀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可以人工繁殖, 极具开发价值。鹦鹉的羽毛色彩鲜艳, 非常漂亮, 它会学人说话, 有句成语就叫作“鹦鹉学舌”。)
(3)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三种动物的美丽漂亮)
3. 学习词串:猴子、猩猩、麋鹿。
(1) 出示图片, 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观察。
(2) 随文识字“猴”“猩”“鹿”。
(1) 学习“猴、猩”两个字, 与“狮”字教学联系指导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记字方法。 (2) 学习“鹿”字。 (重点讲解鹿的笔画顺序。)
(3) 师:三种动物中你认为谁最机灵?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资料:猴子有一条细而长的尾巴, 它的尾巴有很大的作用, 能抱树睡觉, 跳跃时起平衡作用。猩猩没有尾巴。)
(4)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三种动物的机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并通过“狮”字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猴、猩”两个字, 掌握类比识字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指导写字, 归纳小结
1. 交流互动。
师:要想帮助动物朋友填报名表, 就要会写它们的名字, 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动物朋友名字里的生字。 (出示:狮、猴、猩、鹿) 请说一说怎样写好这些字, 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同桌交流, 指名发言。)
2. 教师范写。
边示范边讲解, 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的占格及笔画顺序。
3. 学生描红。
教师结合学生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9种小动物, 还认识了4个生字宝宝, 大家真厉害!下节课我们还要认识很多小动物呢。
11.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尽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著名的作家老舍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单元就有他的两篇文章。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猫》这篇课文。(板书:猫)来,我们轻轻地叫它一声——猫。真好!
2、介绍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等小说。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思考:老舍先生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检查生字:性格 乖巧 任凭 贪玩 尽职 屏息凝视 抓痒 稿纸 踩印 梅花 淘 气 变化多端 跌倒 撞上 开辟 枝折花落 生机勃勃
①字音:屏bǐng 折shé ②字形:凭 痒 辟
3、理清文章结构
①课文时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方面来写的。(板书)
②分别在第1、2、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分节朗读第一部分,这一段时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古怪”是什么意思?(这里指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实在”写出了什么?指导读好这句话。
3、第一部分抓住猫的哪些表现来写猫的古怪呢?
4、研读第一自然段
① 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相机板书)
② 猫的“老实”、“贪玩”、“尽职”各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动笔划出具体句子。(划出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一天一夜,任凭„„也;屏息凝视,非„„不可。进行讨论交流。
a、“任凭”:无论,不管,突出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b、屏息凝视:“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屏息就是不呼吸了吗?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表现?让我们屏息凝视体验十秒钟,这样子屏息凝视,小猫是多尽职啊!
c、非„„不可: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表现猫的尽职尽责。
③ 课文字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联系起来的?(可是,意思上起转折作用)
④ 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为什么说它是古怪的呢?(“老实”与“贪玩”是矛盾的,“贪玩”与“尽职”也是矛盾的,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⑤ 齐读第一自然段。
5、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 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猫的温柔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哪些词语表现了老舍对它的喜爱之情? ② 注意重点词语:“蹭”、“跳”、“丰富多腔”、“变化多端”。
“蹭”:什么是“蹭”?是重重地碰吗?对,是轻轻地摩擦(做动作),那能把这种轻轻的感觉带到朗读当中吗?
叫声:猫的叫声变化多端、丰富多腔,同学们想象一下它会怎么叫呢?也许它刚吃饱喝足,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也许它听到主人的叫唤,会利落干脆地短应一声——也许它在外面贪玩,碰到了一只势均力敌的猫腰打架时,会粗吼一声——也许它正伸出脖子。让主人给它抓痒,非常享受的细叫一声——这样丰富多腔的声音听起来就非常的美妙,让我们把脸上的笑意带进朗读中吧!
③ 小结: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受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 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作者看到淘气的猫在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在“踩印几朵小梅花”,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④ 作者抓住了猫性格中的又一对矛盾“高兴时”与“不高兴时”的表现来写,写得逼真,细致,说明作者与猫的关系亲近,作者真的非常喜欢猫。⑤ 齐读第二自然段,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6、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 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明确猫的“胆小”与“勇猛”。② 哪些词语反应了猫的胆小,哪些词语反应了猫的勇猛?
四、小结。
同学们,人有百性,这猫也有百性啊?老舍先生家的这只猫,真是古怪之极,但我们分明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并不古怪的东西在流动,那就是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
五、板书。
贪玩、尽职、老实
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喜爱
12.《尊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二
1课时教学设计
1、自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词句理解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了解人物内心活动,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
3、联系全文和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体会尊严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教学难点:体会尊严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引读启智
1、出示每日积累。
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师随机讲黔敖的故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师讲解意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请你多读几遍,把它读通顺。谁来展示一下。
你能大概猜出哪句话的意思?随机讲《嗟来之食的故事》
2、听后谈感想。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和这些格言有关的,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尊严,随机讲解生字“尊”字注意点,学生书写“尊”字)
二、初读感悟
(一)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检查字词
1、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词)逃难 款待 例外 赞赏 狼吞虎咽 沃尔逊 杰克逊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你能用上上面的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吗?(把年轻人的例外表现在哪儿,说清楚就好了。如果把故事的结尾部分将=讲得再详细些就更好了)
三、精读理解
(一)质疑,聚焦“什么都没有”
1、师过渡:同学们,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文中的大叔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请同学们快速找到那句话评价语。
(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认真读这句话,有什么疑问?(生回答)师评价:学贵有疑,一句话就引发了那么多问题,真棒!
老师这儿也有个问题。师出示:没有(),没有(),没有()
(能不能根据书上的内容说)
年轻人可不是一顿、两顿没得吃啊!他可是饱受饥饿的折磨啊!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年轻人很饿?
2、预设: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说说体会。(理解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你能做做这个动作吗?请生评价动作,像这样吃得又急又快的就叫狼吞虎咽)咱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这是对年轻人的什么描写?(板书:外貌、动作)
3、小结:年轻人背井离乡,一路上,缺衣少吃,可就是一样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他是富翁?(板书:富翁)这里的富翁是(生回答)。接下来,让我们走近这个年轻人,走入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年轻人身上那可贵的尊严。
(二)聚焦“富翁”,感悟尊严。
1、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2—4自然段,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年轻人有尊严?划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和同桌互相读一读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的话。
2、学生学习,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相关句子。
预设A: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预设B: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唠叨,就得到这些食物!”
预设C:“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4、朗读感悟
同学们,杰克逊大叔一次次让年轻人先吃饭,都被他这样坚定地拒绝了。
情境朗读: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感人的故事情节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当我看到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我立马拿出美食送到他面前时,他却真诚的请求说——(生读第一次语言)
我心中一愣,告诉他没有活儿需要做时,年轻人毫不客气地拒绝说——(生读第二次语言)
我只好答应他先吃饭,后劳动,年轻人毅然拒绝说——(生读第三次语言)
同学们,逃难路上,年轻人只拒绝杰克逊大叔吗?(还会拒绝别人)出示:这一路上,当遇到好人施舍时,年轻人总要(),如果()。这一次次的拒绝后面折射的是年轻人的()呀?
引读:因为年轻人有(),所有杰克逊大叔会赞赏有加地评价他:(生读)
虽然年轻人物质上生活上过着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日子,但人格尊严上却是个大富翁。难怪杰克逊大叔会信心满满地说:(生读)
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现在你对杰克逊大叔的话理解了吗?
随机完成课堂作业本的最后一题,交流反馈。
四、品读感悟
文中的年轻人诚然可贵,但文中的大叔又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延读拓展
1、课后搜集哈默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2、背诵课前积累的格言。
13.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三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的生字,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秧苗”“从从容容”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到桃花心木的不一般的生长历程以及种树人的种树态度。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起兴趣
1.出示桃花心木图片, 让学生看图, 说说你看到树有什么感受。
接着出示桃花心木的简介文字: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羽状复叶, 小叶4~6对。春夏开花, 圆锥花序, 花白色。蒴果大, 卵形, 木质。原产南美洲, 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 能抗虫蚀, 适于制造车船、家具等, 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师小结:是啊, 桃花心木广泛用于高级家具、钢琴、小提琴制作等, 曾经还用来制作军舰, 是当年英国皇室的御用家具木材, 是多米尼亚共和国的国树。它可是有名的“贵族树”。
2.介绍作者林清玄。
你了解本文的作者林清玄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介绍。
过渡:是的, 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课题是“桃花心木”, 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描写植物的文章, 猜想一下作者可能会写哪些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自由地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并且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旁做上记号。
2.释疑。
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小结并板书:树种树人
3.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生字词语, 指名朗读。
(2) 你有什么词句不理解?
理解词语, 要结合课文的语句来理解, 相机让学生用词语“从从容容”来说话。
(3) 你能用上面的几个词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4.指名 (学生) 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读课文重点段落。
(1) 课文描写桃花心木外形的句子是什么?
引导学生读桃花心木长成参天大树的句子, 感受桃花心木的挺拔、高大、富有生命力。
再引导读出描写树苗和种树人种树像插秧的句子, 引导质疑:这样的树, 应该是需要精心呵护和培育的。但种树人是怎么做的呢?
(相机学习生字:秧。让学生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 并且引导学生从字的内涵上记住并理解:左边“禾”字旁, 表示禾苗, 右边“央”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2) 指导读描写种树人的句子。
(指名读、分角色对话读、赛读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读熟课文)
5.快速浏览课文,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三、走进课文, 初步触摸课文内涵
1.默读课文, 你觉得种树人的哪些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讨论, 读读文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种树人图片, 你觉得这个种树人怎么样?他为什么这样做?
2.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 是怎么想的呢?
3.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 而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那以前种树的人不常来, 而树苗为什么会枯萎呢?
四、学习生字
1.观察课文中的生字, 让学生读一读。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提示“锻”“雅”这两个字的结构, 提醒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3.认真抄写这几个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 它树形优美, 高大笔直。我们还走近了一位独特的种树人, 跟着作者从中知道了一个人生道理。下节课我们将跟着作者, 一起走近种树人, 去进一步理解这个道理。
【作业设计】
课后到家周围看一看都有哪些树, 它们长什么样子。它们是怎么生长的, 并查一查, 它们的种植和生长有没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板书】
桃花心木
树苗仅及膝盖
———树形优美, 高大笔直
14.《回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四
逸夫实小 张珠玉
【教材简说】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设计理念】
将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词,学习说话,同时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爱科学的思想情感。还着力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展材料的补充,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词又加深了对“回声”这一自然常识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一、插图二声波和水波动画图 2.第二自然段小青蛙和回声的朗读。. 3.课文中第4、5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看图片,指课文插图一)一天,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在桥洞底下玩,小青蛙看到洞里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这时,马上也传来一只小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多好看哪!”的叫声。小青蛙感到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
31、回声)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识字
小青蛙是怎么知道这就是回声的呢?咱们来学习课文。
1、师: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们用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读课文,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标出自然段。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得最好。(生自学)
2、师: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你们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1)师课件出示:
1.呱呱呱,他在学我说话哩。
2.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波纹碰到河岸,一圈圈地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师:瞧!屏幕上这篇短文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生读)(2)师:咱们把生字宝宝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
(师出示卡片:六个会认的生字:呱、哩、圈、纹、碰、市属返)师: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指名认读生字,齐读)(3)自学生字。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生字。(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4)班级交流识字方法。
师:都记住了吗?你用什么好办法记的,请几个同学说说。(交流汇报识字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只这么一会儿功夫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更熟练了,(生开火车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理解“回声”。
同学们刚才读了课文,小青蛙是怎么知道这就是回声呢?(青蛙妈妈教他的)哦,那妈妈怎么教的呢?认真读读课文,找到课文的话来回答。(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教学】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2.填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的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二,水波制作成动态)理解动词:激、碰、荡 4.用上动词“带、跳、捡、扔、激、碰、荡”看课文图画二说话。
【充分利用文本,加强对动词的理解、积累和运用,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把妈妈的话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2.(出示妈妈的话)青蛙妈妈的话该怎么读呢?引导读好、读懂青蛙妈妈的话。(读出耐心、亲切语气)自己读——范读——指名读
3.师:青蛙妈妈讲的话大家读明白了吗?(学生交流,课件演示课文插图一的声波碰到石壁又返回来的情景。)(老师板书:用“荡 返”说话。)
水波 河岸
(荡)
声波 石壁
(返)
【通过朗读,课件演示,动词“荡”和“返”的运用,初步了解回声这种自然现象,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4、(课件演示声波图)仔细听。(小青蛙和这只小青蛙的“回声”的对话)师:小朋友,通过你的听,回声的话该怎么读,知道了吗?(“回声”的朗读声音延长”)请每个同学再去读读第2小节,画出写回声的话,然后读一读。进行角色朗读小青蛙和回声的话。指名朗读、男女朗读、小组朗读。
【创设童话朗读情景,让每个学生演演小青蛙和“回声”,激发了学生朗读兴趣,使课堂充满情趣】
5、过渡:小朋友读得真好。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这只看不见的小青蛙是——(学生齐答)“回声”。小青蛙呢,听了妈妈的话也明白了。她是怎么表现的呢?(1)读好第5小节小青蛙的话。(出示句子: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蹦”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跳”)“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换个意思还可以怎么说呢?(一跳老高、一蹦三尺高、手舞足蹈„„)读出小青蛙高兴的语气。
【词语的积累靠教师的有意识指导和课堂教学潜移默化的渗透】
(2)创设情景。小青蛙明白了这是回声,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呱地叫个不停。每个同学来做一做回声好吗?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纹、洞、影”。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要求学生观察这3个字说说自己的发现。2.识记字形。你看看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3个生字?(识字的方法:加一加,换一换,生活中识字,如:“影”——电影院、影都、影子等)3.指导书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纹、洞、影”
范写生字“影”。书写这3个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重点指导“影”右边的三撇的起笔要写在一条垂直线上。4.学生书写。注意书写的姿势。5.反馈,评议。【写字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挖掘学生认字写字经验,从而使教师指导更有的放矢。】
15.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十五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上海着名美育特技老师王圣民的一次课堂日记,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当知道自己要执教第一课并且是第一个上场的时候,我的心就已经“砰砰砰”直跳了,因为自己一直是个很胆小很怯场的人,所以想到要面对众多双眼睛的注视,心里就发毛。但害怕归害怕,硬着头皮也还是要上,于是从那时起我就海量的收集信息,频繁地观看他人的教学视频,由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课上我主要的教学目标是:
一、解决本课生字词;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内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按照计划实施下来。我觉得自己这节课有些地方还是做得比较成功的,至少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那就是我的教态很自然,我不再怯场,能从容地面对十来双审视的眼睛,心理素质提高了,这可以说是我的一大进步,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公开课打下最直接的基础。其次,在教授生字、新词的时候抓得比较牢固,采用多种形式,如学生带读、跟读、开火车读的方法开展。
不过,虽然设计时花了很多心思,教学时也稳扎稳打,但是教学终归是遗憾的艺术。上完课的第一感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头重脚轻的状况,前面讲授生字词时花的时间足足超过2/3,而后面进行对课文理解部分则因时间不足而作草草收场了,而且教学目标亦未能很好地达到。如果从教学细节上说,问题更是突显。第一,没有让学生做预习,这让学生在读通课文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根本达不到准确、流利的预期目标。第二,仅仅以课文的两幅图片进行导入,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讲解生字词的时候不够深入,难读的字怎样读没指导好,难写的该怎样写没指导到位。第四,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特别是从一开始的时候采用让学生默读的方式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而且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读,那对下面开展教学或许会更顺畅。第五,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整节课都好像是学生按着老师设计好的路子走,而老师却没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或者说改变一下教学策略。第六,评价语言单薄,对于学生的评价是一直的肯定,没有适当的点出他们的不足。
从存在的诸多不足可知,今后我在各方面还需要加倍的努力。首先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篇课文,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对于教学准备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的检查,详细的列出每一个环节。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牢固教学中的重难点,明白一堂课首先考虑的是教什么,再想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其次多向其他的老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多看些课外的书籍。比如:名师课堂、课堂实录……最后在教学设计做到更加的符合学生,不仅考虑到文本还要充分为学生考虑。
痛定思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文本,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要切实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6.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六
《鲜花和星星》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儿童诗。全诗共分两部分, 分别描写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 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 以及儿童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 生动活泼, 贴近儿童生活, 学生不难理解。这样一首浅显优美的小诗, 如何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呢?本诗的作者金波说过:“写诗, 需要想象和联想, 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诗。这首短诗, 虽然是一首‘题画诗’, 但它不是照片的解说词, 它只是激发想象的媒介, 它让我想起‘满地的鲜花’和‘满天的星星’, 用了互相衬托、互相比拟的手法, 在语言上, 有意用上了重叠复沓的句式, 描绘出天上人间, 星花相映的意境, 抒发了热爱自然, 热爱家乡的情感, 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诗回环往复的结构, 不正是学生易于模仿的吗?互相映衬、互相比拟的写法, 不正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3个新的偏旁, 认识“喜”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本课时任务:学习“朵、颗”两个生字, 认识新偏旁“几”和“页”, 并掌握其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本课时任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展开想象, 体会儿童生活情趣, 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和对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本课时任务:抓住“鲜花”和“星星”, 体会它们的美和多。发现诗歌的句式特点, 并学着写一写小诗。)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揭示课题
1援夏天有各种各样美味的水果, 你知道的有哪些? (桃子、梅子、西瓜……) 夏天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你知道的又有哪些? (青蛙、蝈蝈、知了……)
2.今天, 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夏天最迷人的两样东西,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谜面) 请读一读这两个谜语再猜一猜吧。
它就长在绿叶中, 五颜六色真美丽。 (板书:鲜花)
夜空是它家, 一闪一闪亮晶晶, 夜夜都在放光明。 (板书:星星)
3.喜欢鲜花吗?你最喜欢哪一种鲜花?你能读好“鲜花”这个词吗?
4.喜欢星星吗?为什么?你能读好“星星”这个词吗?
5援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鲜花, 数星星, 好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 题目是《鲜花和星星》。先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来写一写“和”字。 (板书:和)
6.谁来读一读课题, 读出你对鲜花和星星的喜爱? (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从夏天美味的水果和活泼的小动物说起, 勾起学生对夏天美好事物的回忆和向往, 也为引出本文内容做好铺垫。运用猜谜语这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既形象生动, 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援 让我们一起先来欣赏课文的朗读。 (配乐朗读, 课件显示生字和拼音。)
2援你觉得老师读得美吗?只要你认真读, 跟着老师一起认真学, 一定也能读得这么美。下面就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3援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1) 借助拼音自由认读词语。
(2) 指名读, 相机纠正读音, 重点注意读好轻声音节。
(3) 引导认识多音字:
数:shǔ (数着) (数星星) shù (数学) (数字)
sh俅 (数学) (数字)
(4) 去拼音开火车读, 而后齐读生字新词。
4援了解诗歌格式特点。
(1) 仔细读读课文, 这首诗与以往我们学过的大部分课文相比, 在格式上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呢?
(2) 小结:这是一首小诗, 每行开头都是对齐的, 不以空两格为分段标志, 而是以空行为标志分段的。一段就是一小节, 本首小诗共有两小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和发现诗歌与一般叙事类文章在格式上的不同, 从而初步了解诗歌的格式特点。】
5援分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 (出示第一小节, 指名朗读, 相机点拨字音、停顿。) 这一小节在写夏天的什么? (鲜花)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小节。
(2) (出示第二小节, 指名朗读, 相机点拨字音、停顿。) 这一小节又写了夏天的什么? (星星)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品读第一小节
1援 (课件出示鲜花) 小朋友们, 请看, 展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什么呀? (生:鲜花。) 这些鲜花有哪些颜色? (生:红的, 白的, 紫的, 黄的, 绿的……) 这么多的颜色在一起, 你想到了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 (生: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你感觉这些鲜花怎样? (生:漂亮, 美丽, 惹人喜爱。师板书:美) 看着这五彩缤纷的鲜花, 你想不想数一数呀?来, 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生:一朵、两朵、三朵……) 数得清吗?这么多鲜花数也数不清, 你又想到了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 (生:成千上万, 数不胜数, 花的海洋……师板书:多) 现在你能来说一说是什么样的鲜花了吗?
出示填空: ( ) 的鲜花
【设计意图:运用画面引导学生亲眼观察鲜花的颜色, 并尝试用数一数的方式感受鲜花数量之多, 不仅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了鲜花的色彩之美, 数量之多, 也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增强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
2援看着这么多美丽的鲜花, 你们想去花丛中干什么呀? (唱歌、跳舞、画画、留影……)
3援 (出示课文插图) 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花丛中干什么呢? (看鲜花、闻花香。) 面对这么多的鲜花, 小朋友越看越喜爱, 情不自禁地念出了这样的诗句。 (出示第一小节诗句) 谁来念一念?
4.小朋友在说什么呢?什么是“最喜欢”? (出示多种水果图片) 你喜欢哪些水果?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样水果?
填空练习:我喜欢 ( ) 、 ( ) 、 ( ) , 其中, 我最喜欢 ( ) 。
5.现在, 你能说说“喜欢”和“最喜欢”有什么不同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语境, 说一说, 填一填, 对于“最”字的理解就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了。】
6.“满地”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地上到处都是, 有很多很多……)
7.“这里一朵, 那里一朵”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里有, 那里也有, 一朵又一朵。) 老师这里有两朵纸花, 一朵是黄的, 一朵是红的, 请你把黄的贴在这里, 把红的贴在那里。 (学生上台贴) 为什么这样贴? (因为在生活中, 离自己比较近的地方称为“这里”, 离自己比较远的地方称为“那里”。)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理解“这里”和“那里”, 形象、直观,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更易于理解。】
8. (随文学习生字“朵”) “朵”是本课中要求掌握的生字,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学
习新偏旁“几”) 你知道“朵”字为什么上面是个“几”, 下面是个“木”? (出示汉字演变图) “朵”字上面的部分像一朵花, 花儿多半长在植物上, 所以下面是一个“木”字。一朵一朵的花就叫花朵。 (观察“朵”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书写在田字格中。) “朵”是个量词, 除了花儿可以讲“朵”以外, 还有什么也可以讲“朵”?
出示量词填空练习:
一 ( ) 花 一 ( ) 云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 减轻了学生集中识字的压力。同时, 利用汉字演变图, 学生不但了解了“朵”字形成的来龙去脉, 而且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字形的记忆, 写错字、用错字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得到解决。】
9.“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这里把鲜花和什么作比较? (出示星空图) 天上的星星多吗?多得怎样? (数不清, 数不胜数。) 把鲜花和星星作比较, 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地上的鲜花很多很多。)
10.根据板书总结并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小朋友们, 夏天的鲜花这么美, 这么多, 你喜欢吗?你能读出对它的喜爱吗? (指名朗读, 再齐读。)
四、品读第二小节
1援我们在花丛中尽情地观赏、尽情地闻花香, 不知不觉夜晚已经来临。花儿盛开了一天, 要睡了, 此时最美的是什么呢? (夜空中的星星。)
2. (课件出示夜空繁星图) 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什么呀?这些小星星是什么样子的? (一闪一闪的, 亮晶晶, 像一只只小眼睛, 像无数闪亮的小珍珠……)
3援小星星真是太美了, 在这美丽的星空下, 你最想干什么?
4.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看星
星, 数星星。) 小朋友越看越美, 越看越喜欢, 情不自禁吟诵了这么一段小诗。 (出示第二小节) 谁来替小朋友读一读?
5.“满天的星星”是怎样的情景? (看图说一说) 你知道这里都有哪些星星吗?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 如牛郎星、织女星、北斗星、天狼星……)
6.满天的星星, 你想数一数吗?谁愿意用朗读来数一数呢?“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是把星星与什么作比较?这样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天上的星星很多很多。)
7. (随文学习生字“颗”) “颗”是本课中我们要掌握的生字, 你们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学习页字旁) 你知道“颗”字为什么左边是个“果”, 右边是个“页”吗? (出示汉字演变图画) “果”代表挂在树枝上的圆形果实, “页”代表头部, “颗”原来指圆形的头颅。 (观察“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指导书写。) “颗”是个量词, 一般用来描述颗粒形状的东西。除了星星可以讲“颗”以外, 还有什么也可以讲“颗”?
出示量词填空练习:
一 ( ) 星星 一 ( ) 宝石 一 ( ) 种子
8.你喜欢满天的星星吗?为什么? (很多, 很美。) 你能读出星星的多, 星星的美吗? (指名读第二小节)
9. 老师也忍不住想跟小朋友们一起高声赞美这美丽的小星星了。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歌, 它的名字叫《小星星》。 (播放歌曲) 会唱的学生可以一起唱, 还可以加上动作。
【设计意图:借助色彩艳丽的课文插图, 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 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感受着大自然的美,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五、小结并有感情朗读小诗
1. 夏天的鲜花和星星那么多, 那么美, 我们被深深地陶醉了。
2援 让我们再次走进花儿的海洋, 星星的世界, 去感受它们的美。 (配乐朗读《鲜花和星星》)
六、拓展延伸, 仿写小诗
1.鲜花和星星都很美, 我们都很喜欢。生活中美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看这儿还有呢!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2. 老师仿照课文写了一段小诗, 我只写了一半, 还有一半请你们来补充。
(出示:
我最喜欢草地上遍地的牛
羊,
这里__ , 那里__ , 真比__。
我最喜欢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
这里__ , 那里__ , 真比__。)
【设计意图:诗歌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 学生易于模仿, 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关注, 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发展学生的语言。】
3.发小诗人奖。
七、小结, 深化主题
大自然中美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 用心感受, 你一定会发现大自然是多么美妙,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有趣。
八、布置作业
1援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08
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18
Bpmf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7-24
《游戏公平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8-06
小学语文《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9-12
排列第一课时教学课件08-09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0-23
《看菊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沈红英]06-10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09-03
《咏华山》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