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2024-10-21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共12篇)

1.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一

【摘要】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且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园林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设计的方式做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 硬质景观 设计方式 研究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概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与水体、植物等软质景观具有很大的区别,它主要指的是通过人工材料对小品设施、道路铺装等处理过的景观。园林景观中,硬质景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设计的效果对于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园林景观设计的广场、休息空间以及步行道等的灵活应用,促使园林的整体景观变得更加的丰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景观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就。而在园林景观应用材料以及设计理念不断更新的前提下,加强对硬质景观的设计,就必须改造传统的设计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效果。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设计方式

(一)点元素的设计

(1)花架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花架的应用较为广泛,且是一种特殊的园林景观建筑,能够很好地实现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过渡。结合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设计。首先是长线布置,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与绿化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构成特殊的导游路线,同时还能够划分不同的环境空间,从而达到延伸景观环境的目的。其次是点状布置,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对花架的观赏价值予以充分利用,并构成空间内特殊的观赏点。通过灵活布置花架,就能促使造型设计变得更加的丰富,且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也会变得更高。

(2)雕塑设计。在园林景观中,雕塑主要为装饰小品,因而在硬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雕塑设计予以重视。在雕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景观环境周围的特点对雕塑的材料、类型以及大小进行确定,并结合实际雪球,对雕塑的自然形象进行抽象或者具体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同时在硬质景观设计中,雕塑作为设计的要点,能够很好地将人们的视线吸引过来,并且通过不同的雕塑设计形式,还能更好的增强园林景观观赏的趣味性。

(3)假山设计。在国内的园林景观设计的人造景观中,假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景观,且假山作为自然的地形骨架与山水园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地域地势有效地结合起来,防止假山的存在太过突兀。并且为了更好促使周围环境与假山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景观形成的同时,还需要合理的划分空间组织,这样才能与山石小品结合在一起,对园林景观中的植物以及建筑等进行很好的点缀。

(二)线元素的设计

(1)园路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硬质铺装是最基础的建设元素,因此需要按照不同的功能来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可以划分为娱乐场地、广场以及道路等。园路设计能够起到良好的交通、导游以及划分空间等目的,并且将园路与亭、绿化以及植物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能起到良好的改造景观的作用。同时园路还能为人们进行娱乐活动提供一定的场所,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硬质景观变得更加的丰富。在设计园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园林景观设计中各区域的实际功能来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时还要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规范与要求,对设计园路的方式进行确定。

(2)围栏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围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装饰小品,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维护园林景观,同时围栏还能有效的划分园林景观中的功能不同的区域。通过将园林景观中的其他元素与围栏的合理搭配,还能对园林景观的空间效果起到良好的点缀效果,从而使得景观环境更加的富有情趣。另外对于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区域,还可以通过围栏进行分流和指导,从而使得有限的空间获得较高的利用率。

(三)面元素的设计

广场通常指的是由绿化带、道路以及建筑物等限定形成或者围合而成的公共开敞活动空间,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且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必不可少。广场一般包括多种类型,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包括材料构成、空间形态、尺度关系以及使用功能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硬质景观设计,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并总结和分析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地质以及地形等特点,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以及可行性。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点、线的设计也必须予以重视,这样才能确保硬质景观的设计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燕清波,张鹏.论硬质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J].现代园艺,2012(10):115,118.[2]申皓.园林硬质景观设计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51.[3]苗志艳,陈亮明.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硬质园林景观设计元素[J].中国园艺文摘,2011(01):115~116.[4]孙威.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材料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4(18):75.

2.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二

1整体性原则

国内外城市环境色彩建设的经验表明,城市硬质景观色彩的规划设计离不开四个基本构成因素,即城市硬质景观环境色彩的背景色、主体色、辅助色和点缀色。

1.1 背景色

城市硬质景观处于城市环境中,它的背景色就是能够决定城市整体环境色彩氛围与特征,并且对视觉感知影响最大的城市色彩基调。城市硬质景观的背景色由城市自然环境色彩及城市人工环境色彩(建筑色彩、道路色彩、绿化色彩以及城市公共设施色彩等共同构筑)组成。自然环境色彩,通常由于人眼视域范围最多是天空,所以天空的颜色成了背景色中的主导色;人工环境色彩,通常建筑色彩成为这背景色中最重要的主导色,同时在某些绿地面积占主要比例的景观环境中,绿化色彩也成了背景色中的主导色之一。城市背景色(尤其是主导色)越丰富,城市硬质景观的主体色在规划设计中就要简单、含蓄些;反之,则丰富、艳丽些。同时,城市硬质景观色彩构成的辅助色及点缀色要做到与其背景色有所呼应联系。

1.2 主体色

城市硬质景观环境色彩的主体色指能决定城市整体硬质景观环境色彩氛围与特征,并且对视觉感知影响最大的城市硬质景观环境色彩基调。

由于铺装是城市硬质景观环境的主体构成因素,并且对城市硬质景观环境的作用和视觉的影响最直接深刻,因此铺装色彩成为城市硬质景观环境色彩的主体色。相对于城市中自然的天空与人工环境的建筑、植物构成的竖向景观特质,铺装属于城市的底面景观,因此中低明度、中低彩度的颜色以及中性色更适合作为铺装的色彩表述。当背景色颜色以自然环境色为主,主体色相对于背景色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主体色颜色可以更大胆,彩度也可以更高。近年来,某些城市在铺装色彩上片面追求个性,导致与周围环境色彩不协调,破坏了城市的整体色彩形象。

1.3辅助色

城市硬质景观环境色彩的辅助色即是与主体色相呼应,并且能够衬托主体色的城市色彩应用系列。通常辅助色在面积上小于主体色。辅助色主要体现在城市景观构筑物(景观建筑小品、景墙、桥、水池、花池壁、树池、大门、栏杆等)的颜色上。

一般辅助色与主体色的颜色类别既有差别又有相互的关联,如邻近色或中性色(黑白灰以及金属色),如果城市硬质景观环境的辅助色彩用邻近色时,明度与相对自由彩度上尽量不要太高于主体色,以免显得过于突兀。如果城市硬质景观环境主色调比较艳丽,辅助色应该尽量选择无彩色系的颜色,这样辅助色与主调色能形成既相互区别又和谐统一的色彩构成。

1.4点缀色

城市硬质景观环境色彩的点缀色即是与城市硬质景观主体色呈对立状态,并且是面积较小的城市硬质景观色彩构成。

城市硬质景观的点缀色体现为景观小品及设施:雕塑、照明灯具、座椅、指示牌、垃圾桶、临时性的景观设施(移动式景观设施,如临时花钵)等的色彩,甚至包括一些硬质景观的细节构造色彩。通常,点缀色可以在色相、明度和彩度方面与主体色形成差别,并且这种差别越大其特点才会越鲜明,越能够发挥作用,甚至可以选择高彩度、高明度的颜色。点缀色的应用一定要适度,注意其的数量、地点和位置,否则也会成为城市的“色彩垃圾”。

2地域性原则

2.1自然地理条件因素

从人类居住环境的角度而言,色彩的偏好受自然地理条件因素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又对立抗衡的历史,从就地取材的棚屋陋室到日益适应地方地理气候的建筑居住形式,色彩的使用偏好离不开这些客观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因素对地区色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气候和地方材料三个方面。

2.1.1地理环境因素

一个城市的色彩往往因其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带有特定的色彩倾向。世界上很多城市的色彩应用因与当地特定的地理环境相得益彰而散发出别具一格的城市魅力。在进行城市硬质景观色彩的规划设计时,必须将一个城市的地域、地貌等自然色彩条件作为城市色彩的重要构成因素来进行考虑。这对今后建设一座“色彩生态型”城市,特别是使城市色彩成为自然色彩有机体中的重要部分将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2.1.2气候条件因素

气候条件因素不仅决定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也是决定建筑形式和材料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候对不同城市的色彩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城市的气候组成因素在城市色彩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光照、降水、湿度等方面,而其中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因素之一

地方材料因素

在研究建筑色彩过程中,发现建筑材料是决定建筑色彩的最直接因素。在人类城市的建设历史上,城市的色彩是在受地方性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建筑工艺共同作用下形成自己的色彩个性的。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和时代相传的传统工艺形成了地区性的“材料色谱”。

2.2人文地理条件因素

人文地理条件因素主要指作为主观因素的色彩的地域文因素。决定人文地理条件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因素限定所决定而逐渐形成的传统用色习惯,其他还有社会风尚、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因素。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与其民族性文化密切相关的独特的色彩图谱。

3功能性原则

不同于那些规模较小、功能简单的传统城镇,人们今天面对的城市大多规模巨大、功能繁杂。不同功能的城市定位,以及不同功能的城市区域定位要求进行城市硬质景观色彩的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尊重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另一方面要使得城市硬质景观的色彩建设与实际情况能够紧密结合。

很多城市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特有的城市定位,如有以政治中心为自身城市定位的华盛顿、柏林;有以经济为自身城市定位的东京、上海;有以旅游为自身城市定位的杭州、夏威夷;有以文化中性为自身城市定位的巴黎;或者也有兼顾几种功能于一身的纽约、北京等。

4结语

色彩,是当今塑造魅力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城市建设领域的色彩问题越来越成为热点,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也日益受到更多的重视。遵循色彩的构成原理以及设计原则,对正确、合理地进行硬质景观色彩规划设计有着重大的意义。

摘要:对色彩在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进行了探讨,力求探索将色彩设计有效融入景观设计的理论方法,以将色彩控制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合理进行硬质景观色彩规划设计,从而提升城市特色和品质。

关键词:景观设计,硬质景观,景观色彩

参考文献

[1]高文容.城市硬质景观色彩规划设计方法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工学硕士论文,2007.

[2]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尹思瑾.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美]哈罗德.林顿.建筑色彩[M].谢洁,张根林,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邢庆华.色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纪念馆空间人文景观创新设计研究 篇三

引言

论文结合马致远纪念馆空间环境设计展开研究,通过对马致远生平的学习与认识,结合现有的地理位置与条件,从新整合。通过场景再现、雕塑、壁画、图文展示等形式,塑造全新的人文景观研究内容。对原有纪念馆进行剖析,重新定位与审视,整合现有场地资源,因势利导。创新人文环境塑造方法。

纪念馆人文景观基本概念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用于表现人物事件的精神的场所。其中人物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伟人的丰功伟业,生平事迹等。本论文研究的马致远纪念馆类属于人物纪念馆的范畴。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马致远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其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应通过创新方式去表达,用细节来烘托整个纪念馆的氛围。

纪念馆空间中人文景观设计创新分析

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在空间布局和群体组织之间的安排上应给予充分考虑,一般来说就是空间序列的把握和掌控。纪念馆景观整体空间应重视参观流畅性,空间序列的整体性、连续性。设计上不光要考虑艺术与形式的诸多表现要素,在景观设计的塑造更应注重功能与实用。空间中所有要素共同配合相得益彰、可以起到增强和渲染情感的效果。做到主从有序,层次分明,有变化,有韵律,不要过分僵化。

造景的手段在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景观的组成要素不外乎几种大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植物、构筑物、水体等.

首先,纪念馆景观设计中植物生命力和生存活力强调了植物特有的生长习性,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结合四季的变化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植物在形状形态上也可以比较灵活的运用。在景观设计中往往用来营造和烘托氛围;

其次,水往往可以表现出各种的形态,在一定的容器的控制下,形成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状态。水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可以产生出不用的视觉效果。水倒影出周围各种景物,在水面上可以形成镜花水月的意境效果;

最后,纪念馆景观设计中构筑物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筑物一般包括纪念柱或纪念碑、文化景观墙、纪念雕塑等。比如,雕塑在空间内作为一种可视和可触的艺术形象。可以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容。在纪念馆景观空间中可以很好的起到点缀的作用,感染景观环境的气氛。

隐喻的手法在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组织上烘托出一定的气氛,观者身在其中,身体和心理共同作用,达到情景交融的状态。隐喻设计通常是文化内涵的反映。因而纪念馆人文景观创意设计隐喻手法的营造方法,包含三个部分,一,纪念馆空间布局的合理设计。二,纪念馆主题文化的植入。三,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各要素之间意境的营造。

马致远纪念馆空间人文景观设计创新表现方法

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纪念馆整体建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马致远纪念馆设计内容的表现方式具体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空间结构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纪念馆空间布局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广场景观部分;二是,马致远纪念馆建筑主体部分。所有要素共同配合,使空间序列、场景组成变得统一和整体,共同抒发整个事件的情感。游线的规划在设计中起到了主导的地位,空间的设计也更具有故事情节性。参观者在特定路径指引下,依次完成与不同空间环境的对话,并从中获得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心理体验。

造景手段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广场景观设计中包括小河、小桥假山、房屋造景设计,还原了马致远散曲当中所描绘的意向场景,使游人更能直观贴切的融入马致远纪念馆的环境当中去。纪念馆建筑则与四合院景观结合起来,将皇家园林中的建筑设计元素,通过不同空间的搭配与四合院建筑的设计巧妙的结合起来,成为一处既适合参观纪念先人,又适合有人休憩赏景的理想场所

隐喻手法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改造后的纪念馆设计定位围绕《天净沙·秋思》散曲,把整首元曲所描绘的景色和纪念馆景观设计结合起来,用隐喻的手法运用到设计中,使观者在游览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意图使人们对马致远还有元曲所炸年出来的魅力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结语

论文主要研究如何能够为纪念馆空间人文景观设计方面开辟新思路,探索出人文景观创新设计新理念。通过对马致远纪念馆的人文景观重新塑造,构建出丰富的纪念馆空间。为以后的纪念馆景观设计提供借鉴的意义。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4.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四

一、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不应像以前一样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二是,四方互动,甚至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的一样种进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二、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式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他们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三、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四、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均好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五、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六、结语

5.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五

我们,景观设计师,关注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的景观未来,相信户外环境的建立、使用与维护过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安康的基础。

我们,景观设计师,有责任改进未来景观设计师的教育,以促其为可持续的环境以及自然与文化的遗产工作。

故此,我们宣称:

一、总则

我们的现代世界呈现出诸多复杂挑战,这些挑战涉及人类栖息地和区域景观的生态的、社会的、功能的衰退。这样一来,在形成有关现在与未来的新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学术机构所从事的教育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1)景观设计学的理想就是创造自然与建成环境的质量。景观与建筑、基础设施的连接方式以及景观设计师对于我们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尊重与否都关乎公众利益。

(2)公众关注的热点在于:确信景观设计师能够理解、表达个人及团体的需要,其需要包括:空间规划、设计组织、景观建设、遗产保护与复兴、自然平衡保护、有利于资源利用的合理土地使用规划。

(3)教育、培训景观设计师的方法多样,这应被视为一种文化财富而得以保护。

(4)为了达到一个可行的且具较高水准的目标,我们需要通过建立一个允许国家、学校和专业组织共同评估、改进未来景观设计教育的标准,来寻求一个有利于未来行动的共同平台。

(5)景观设计师在不同国家间频繁流动需要一种互认文凭、证书和其他正式资格证明。

(6)在景观设计专业实践中所执的互认文凭、证书和其他正式资格证明必须建立在客观标准之上,确保以上证明持有者具备本宪章所要求的职业素养。

(7)景观设计学院培养的对于未来世界的远景目标如下:

·建立对于所有居住者而言宜人的生活质量;

·建立一种景观规划设计干预方法,该方法应充分尊重人类对于社会、文化、自然和美学的需要;

·建立一种生态平衡方法,以保证建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一种珍视、表现地方文化的公共景观。

二、景观设计教育目标

因为景观设计学是一门集艺术和科学为一体的学科,所以景观设计教育应该被视为一种具有强化、整理、执行基于人类传统和自然系统知识的环境设计理念的能力的表现。

(1)景观设计学是一门跨学科专业,该专业涉及的主要学科如下:人文学科,社会、自然科学,技术、创意艺术。可在大学、专业技术学院、研究院和学会接受景观设计教育。引导正式资格与职业准入的景观设计教育应基于大学水平且把景观设计作为主要课程。

(2)基本目标:在规整社会和个人的环境需要时,景观设计师应成为一个能够解决不同需求所引发的潜在矛盾的专家。

(3)景观设计教育要求掌握如下知识:

·有关文化形态的历史,对于这门社会艺术的设计理解;

·文化系统和自然系统;

·植物材料及园艺应用;

·场地工程,包括材料、方法、工艺技术、建造规范、管理及实施;

·规划设计理论、方法;

·在各种尺度和实践类型中,进行景观设计、管理、规划和科学研究;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应用;

·公共政策、规则;

·沟通能力和促进公众积极参与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能力;

·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价值观。

(4)上述知识、技巧的灵活掌握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过程;不应仅限于四年全日制大学或同等机构的景观设计学习,还应有两年的景观设计实践。

(5)景观设计的学位授予首先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条件:获得研究院认可的景观设计专业、建筑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通常需要至少两年的全日制学习。具体情况根据各学校的研究、实践需要和自身特点而定。景观设计的学位授予可至博士学位。

(6)为了从更大范围内的更为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教师、学生间的高级交流项目是必要的。地区的、国际的学生设计竞赛和展览应该得到学校和整个行业的支持。

(7)与景观设计、环境相关的内容应该被纳入普及教育中,因为早期环境意识的形成对于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和更大范围的社会成员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8)要培养造就学生既要明确地领会甲方的需要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动机,又要明确是非原则,从而在建成环境中制定一个体现职业伦理道德的景观决策。应该鼓励年轻的景观设计师认识到作为一个专业景观设计师对于社会的责任。

(9)教育应加强景观设计对于养护成本、生命周期成本以及项目可持续性的考虑。

(10)必须为景观设计师建立继续教育系统;景观设计教育应该被视为一个永续的过程。

三、景观设计教育标准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需考虑以下方面:

(1)在定期会议引导下的以自我评估和同行评议为己任的专业系统和鉴定系统的支持下,鼓励教育机构的建立。参与同行评议的成员应该是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以及景观设计师等。

(2)每个教育机构都必须根据自身的教学能力调整招收学生的数量。选拔学生的标准应包括:有成为一个成功的、训练有素的景观设计师的资质与潜力以及一整套由学校组织的、合理的入学选拔过程。

(3)景观设计学院应为研究项目提供数量充足、设备完善的工作室,为掌握新技术提供进修、信息与数据共享的必备条件。计算机技术和专业软件的发展应与景观设计教育的相

— 2 — 关方面相协调。

(4)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有利于信息、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这对于加强共同的信念、提高景观设计教育的水平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5)景观设计实践与教学间的持续互动必须得到鼓励和保护。

(6)研究应该是景观设计教授的本职工作。景观设计研究可以建立在项目、方法论、工艺技术、生态问题、社会问题以及其他相关课题上。为了提升景观设计研究和出版的水平,鼓励同行评议(Peer-review)。

(7)项目设计应该是既有知识与技艺的综合反映。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应该包括本宪章教育目标所提及的主题。以导师指导、学生讨论为学习形式的个人项目实践必须成为教学期间的实质组成部分且占到课程体系中一半左右的时间。

四、结论

宪章的出台得益于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开拓性努力,得益于其在国家、国际范围内相关景观设计学校的推广能力。我们希望此宪章能够促成景观设计教育全球网络的建立,在这个网络里的个人成就能够与所有人共享。

6.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六

【中文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国外杂志进入中国广阔的杂志市场,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国内的人文社科类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一方面在不断学习外来先进经验,建立自已的品牌体系;另一方面在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努力打造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品牌形象。而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该杂志更应该正视未来市场的趋势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拿出应对的发展策略,进一步变革策划方向和设计思路,更以突出品牌形象为重点,将杂志真正打造成能代表中国本土的人文社科类地理杂志。本文试从分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当前在策划与设计中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其发展历程中设计形态的诸多演变,探讨其发展策略下的运行方向及实际效果。并以策划与设计前景为重点对重塑杂志的品牌形象展开思考、形成自已的观点、提出合理性建议。本论文通过以社会文化企业的实例为选题范围,对其策划与设计方面做重点的选题研究及思考,以期能站在较高的高度,提高自已的理论水平,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文摘要】Since China joined to the WTO, A large number of influential foreign magazines poured into China’s vast market。In this context,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omestic Geographic magazine

names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On the one hand to lear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establish their own brand image。On the other hand are also Constantly strive to build and improve a brand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The face of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development ne...【关键词】人文社科地理 策划与设计 品牌形象

【英文关键词】Humanities and Social Geography Planning and Design Brand Image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对近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策划与设计的思考中文摘要3-

4Abstract4

引言6-7

第一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发展现状7-10杂志诞生和历史沿革与特点7-88-1010-1610-1

27第一节、《中国国家地理》

第二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属性

第三节、《中国国家地理》与国外同类杂志的比较第二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当前面临的问题第一节、长期的模仿思路制约了杂志发展的空间

一、过度模仿使之缺乏独立的品牌形象10-1

1三、现有的策第二节、艺术设

二、模仿对方运行模式会造成自身资源浪费11划思路限制了杂志专题的可持续性发展计形式未能体现自身特点12-14整体感12-1

311-1

2一、品牌标识不突出设计缺乏

二、过多的广告导致版面编排设计不尽合理

13-14第三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变革的理由14-16

二、品牌特色创新的需求14-1

5第三章、对《中国国家地理》第一节、策划需反映市场需求与二、一、市场转型的需求1

4三、读者群多元化的需求15-16发展策略与设计的思考16-22时代性16-18

一、杂志的策划应以“人”为本16

16-17纪实性和新闻性决定了杂志内容的定位目应走多元化发展之路17-18心18-19

三、杂志专题栏

第二节、设计应以策划目标为核二、一、标识形象设计需突出品牌特点18-19杂志封面应该突出品牌形象19统的整体结构1919-2

2三、标识形象应贯穿于品牌系

第三节、杂志整体设计应充分体现策划思想

二、图像应

一、文字形式与策划思想相统一20用须遵循杂志的策划定位20-21划理念21-2224

结语22-2

3三、版式形式要反映杂志的策致谢23-24

7.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七

一、乡土人文景观的构成

(一) 乡土生产景观

本文研究的乡土生产景观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基础的, 有别于原始农业景观和现代农业景观。乡土生产景观是不同地区的居民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运用当地特有生产工具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人文景观形式。包括农田风光、农耕工具、农业水利、农耕生产场景等。

1. 田野风光

在我国, 由于不同地区有着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历史背景的差异, 因而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不同的耕作方式, 在物种的种植上也有所差别。这些因素表现在农田上便呈现出有地域特色的田园景观。农田是农作物的载体, 不同的农田在依附地形, 种植作物后便形成了丰富的大地肌理, 形成了美丽的田野风光。

2. 农业水利设施

水利设施不仅孕育了农作物, 记载着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史, 也创造了农耕文化。水利设施在乡土生产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代表性的农业水利设施主要包含筒车、水槽、水渠、水车等。

3. 农耕工具

农耕工具是人类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中国农业历史悠久, 地域广阔, 民族众多, 农耕工具丰富多彩。就各个地域而言、不同的环境而言、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 使用的农耕工具又有各自的特征。农耕工具是乡土生产景观中一类重要的组成要素, 具有自身完整的形态和人文历史记忆, 常见的农耕工具包括犁、耧车、铲、锄和镰刀等。

4. 农耕生产场景

提到农耕生产场景让我们想到的无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农耕场景, 人们依托传统的农耕工具亲自参与的劳动场景;另一种是我们现代借助大型农耕机械来完成农耕生产的场景。然而前者往往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的耕作乐趣和场地感受, 这正是我们当代景观所要尽力营造的。农耕生产场景包括有牛耕场景、春播秋种场景、收获场景以及晒谷子、扬场等场景要素。

(二) 乡土生活景观

乡土生活景观是当地人在平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物和场景, 是乡土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文化景观范畴, 与乡土文化密不可分, 在不同的地区乡土生活景观也呈现不同的形态。乡土生活景观可分为乡土生活器具要素和乡土生活场景要素。

1. 乡土生活器具

乡土生活器具是当地人为了满足生活需要, 借助当地材料, 利用手工加工工艺并融入共同审美情趣创造出来的, 有浓郁的乡土特色。乡土生活器具包含石磨、水缸、灶台、扁担、成串的红辣椒、玉米等。

2. 乡土生活场景

乡土生活场景是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是当地的民风民俗, 宗教信仰以及艺术文化最淳朴的展现。乡土生活场景景观元素相当丰富, 如水边淘洗、抓知了、掏鸟窝、集市场景、婚丧嫁娶等。

3. 乡土建筑

乡土建筑作为乡土景观的构成元素, 受所在地区地形、气候、历史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因而呈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缓慢, 乡土建筑更多地保持着原貌;同时也由于环境宽松、成长自由, 它也呈现出自由多变、丰富多彩的一面。按照使用功能, 乡土建筑可以分为民居建筑、农用建筑和宗教建筑三大类。

二、乡土人文景观

(一) 运用人性化尺度创造舒适空间

在当代景观建设中应吸收乡土人文景观的特性, 借鉴人性化的尺度, 尽可能的创造符合人生产、生活、社交的适宜人的舒适空间。

(二) 提高空间利用率, 创造功能丰富的空间

乡土景观的空间总是兼有各种各样的使用功能, 而这些使用功能多是在当地人生活生产活动中逐渐产生的, 因而具有很高的空间使用、利用率。当然每处景观都有其最适宜的使用方式, 但是对于当代景观而言, 这种单一的功能已不能满足人们公众性的参与和使用要求, 所以应该探索和研究乡土景观使用的多样性。因此, 将乡土景观中对于空间丰富利用的方式运用于当代景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 运用乡土材料和工艺, 创造耐久性强的景观

利用乡土材料和传统工艺可以创造耐久性高, 维护系数低的的景观。这里所提到的耐久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并不是指乡土材料本身比现代材料寿命长。在当代小城镇景观设计中, 适当运用乡土材料、传统工艺, 并加以后期的适度维护, 才能创造具有较强耐久性的景观。

例如, 对驳岸的处理上, 可以利用柳条编结的方式来处理护坡, 并利用柳条的自然生长来自然的加固河岸, 从而弥补了现代利用混凝土来处理驳岸的不足, 同时也软化了环境, 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可能。再如, 在设置挡土墙时也可以利用当地的石块进行堆砌, 既自然又有当地特色。

三、再现乡土生活、生产景观, 体验与感受乡土文化

乡土景观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可以适时适地的加以提炼再现, 重塑原貌, 能给人们带来了参与体验的可能, 从而也达到了传承乡土文化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 对乡土生产、生活景观采用具象或抽象的方式再现

将乡土生产景观中的农耕工具、农田水利以及乡土生活景观中的生活器具等元素, 通过具象或抽象的方式加以再现或重塑。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景观小品等形式来表现。同时, 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也应从尺度、材质、色彩、形态等方面加以考虑。

(二) 将乡土生产生活场景用具用具象或抽象的方式再现

乡土生产和生活场景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如拉牛耕田、弓背插秧、春播秋种, 喜获丰收、放牛、捕鱼、挑担、炊烟袅袅、水边浣洗、鸡犬相闻、爬树、捉迷藏等等。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乡土生产和生活场景可以表现, 我们在进行特定景观设计时应选取最能代表当地特色的场景来表达。具体设计方法如下:

第一, 利用场景雕塑来反映生产生活场景。

第二, 从乡土生产和生活场景中提取最具代表性的某一细节或局部来反映整体场景的内容和含义, 这种景观表现需要感受者的想象力。利用生产和生活体验联想到具体场景, 因而具有较好的公众参与性和吸引性。

第三, 模拟重现乡土生产或生活场景, 融入相关乡土活动, 让人们在娱乐中感受乡土文化。

在设计中, 我们可以抓住人好奇的本性以及亲近乡土的愿望, 结合再现具体生产生活场景, 借助各种乡土活动, 使人们对乡土器具、乡土事件有深入的感知, 从而在体验乡土活动的同时得到文化情感的共融。

参考文献

[1]王浩, 唐晓岚, 孙新旺, 王婧.村落景观的特色与整合[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2]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3]进士五十八.乡土景观设计手法[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4]林锦枝.城镇景观撷趣[M].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8.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八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及建设,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在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仍然有许之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54

1 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用性方面欠缺

在很多城镇小区的园林建设中,设计方面欠缺实用性,很多地方仅仅是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在景观的设计建设上实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同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的甚至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设计而设计,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浪费。比如北方地区多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且冬季比较长,不适合建设一些喷泉之类的景点,但是北方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喷泉设计,可实际情况是景点建设完成后,喷泉基本都属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的几年以后便弃之不用了。

1.2 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园林景观少不了各种植物的装饰,在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群落问题,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只偏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造成景观的设计单一呆板,缺少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中“乔、灌草”结构是最利于生态完整的,但是很多地区在建设时,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而忽视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草坪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

1.3 缺少艺术性及人文关怀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从地区特点出发,设计上要展示和体现城市的特色,展示历史及人文,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般设计目标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在其中的人及外来的人才是主体。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度追求艺术而忽视了自然的原则,人为引进一些本不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反而造成成活率低的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另外各种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人为痕迹过重,不符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绝不是仅仅设置几个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就能达到的。

1.4 违背自然原则使用绿化部件

绿化部件的使用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比如人为制造一些草坪、花坛的形状,这些绿化部件的应用一定要合理,盲目使用会弄巧成拙,对整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资源,产生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2 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 要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园林规划人员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绿化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考虑到园林生态问题,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确保原有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拓展,设计出实用的、美观的、舒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结合规划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地理风貌,在设计上突出展示当地的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尽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品种,要把景观和生态列为重要事项,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2 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要先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科学协调园林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

在统一的布局下,设计人员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群众的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实用性,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微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协调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促进园林景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地的利用率,将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2.3 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原則

实用性原则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块草坪的铺设、每个小设施的布置、每条人行步道的建设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人性关怀。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情况及自然环境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规划,要注重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 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绿化部件的合理使用对于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盲目乱用,则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园林建设成本增加。一定要立足长远,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注重园林设计的自然美,少人工辅助,能避免使用的就尽量不使用。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艺术美是在自然的绿化环境基础上体现的。设计中重视运用人文因素,加强情感化设计,使人文历史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3 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紧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节奏,遵循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与自然,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构建舒适、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

9.小区景观设计 篇九

———以郫县玉龙花园设计方案为例

网络教育学院 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专业 向 科

指导老师:

摘要:园林绿化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

关键词:小区设计、小区水景、玉龙花园小区、人性化小区

前言: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1.小区环境设计发展的历史

居住区环境设计最早发展于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大工业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政府和各界人士开始重视环境设计。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安全、舒适、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这得到广泛认可。

我国住宅规划则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组团绿化概念,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9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一个新的选择尺度:景观环境,亦即住宅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是否和谐,是否绿意盎然,是否富有活力。这种生态的现代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理性化和理想化,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理想家园,居住区的综合环境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居住区绿地是综合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2.玉龙花园小区环境设计的构想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玉龙花园小区时应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玉龙花园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优美和舒适。3.玉龙花园小区的居住特点(1)建筑布局为混合式。小区的绝大多数建筑为行列式布置,少量的为周边式。(2)建筑密度大,楼层高和人口密度大,人均绿地少。

(3)周边高,中间低,小气候明显。居住小区的周边多为高层建筑,形成一个盆地结构,小气候明显。

(4)小区中居民一般都有小孩,这些小孩年龄段大多都在1-15岁之间,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人群。

4.玉龙花园小区设计中的考虑因素 4.1设计的人性化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

(1)注意晨练、上学放学、上班下班;从小区大门到家怎么走;沿路看什么;与邻居交谈;怎样通过环境显示身份与财富;闲逛;倒垃圾;寄信;傍晚坐在户外、各种游戏活动、散步等等;处理好种种行为之间的冲突,提供较为优化的适应性设计:做好容量控制、合理的交通安排、各空间的独立性及连贯性、各种设施操作的简易性、资源保护以及弹性的规划程序,将以上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反复比较取舍,最终达到优良的适应性与适合性。因此在设计玉龙花园小区时,在绿化带中加入了一个健身小广场。

图 1(2)注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如人们在推开门、走上台阶、入座时产生的行为对环境的要求,应通过观察及收集这些资料,将其运用到设计当中去,可以有效地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

(3)注意避免出现易导致人跌倒、绊脚之处;出现使人产生犹豫、相撞、退回的场所;还要尽量规避令人们产生明显的愤懑、恐惧、沮丧等情绪的地方。(4)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绿地广场的规模大小和形式要符合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休闲场合的形式既要满足大部分人又要考虑老年人及儿童的要求。

4.2做到小区设计的高质量

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30%。好一点的要达到50%以上,并要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 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4.3设计以绿为主

园林绿化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4.4绿化设计中的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4.5设计创新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虽然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就是求园林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头脑灵活,能够不断地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5.玉龙花园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图如下:

图2

居住区绿地设计在内容设置上要健全,同时应充分考虑各级绿地的服务半径。除中心绿地,其他绿地应尽可能的均衡布置,点、线、面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本小区注意到方便居民前往,将绿地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和居民区结合处。5.1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 5.1.1平面布局

平面设计中注重色彩的处理,绿地虽然要以“绿”为主,但也不能太单一,于是在设计本小区时利用了有色植物如红继木、金叶女贞等或成片草花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5.1.2立面设计

本小区的立面设计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绿地则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营造。同时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5.3植物配置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采用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丰富植物种类,创造四季景观。夏荫(五角枫、广玉兰等),春花(白玉兰、春鹃、丁香、连翘等),秋实或彩叶(红枫、银杏、栾树等),冬青(蒲葵、海桐、黄杨等)。

(3)植物的选择注意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应选择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紫薇、红枫、银杏、毛白杨、国槐、女贞等。草花可选择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杜鹃、旱金莲、一串红等。在立体绿化面利用长春藤、紫藤等。

(4)少常绿,多落叶。居住区内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强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适当选择落叶树,少选常绿树。因此在本小区中选用的树种为国槐、毛白杨。

(5)无污染,无伤害性。居住区所选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应选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的植物,因此在本区中没有种植如夹竹桃、刺楸、梧桐、松等树种。

(6)抗污染。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CO、SO2)以及四周街道上扬起的灰尘。所选树种要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如:女贞、广玉兰、栾树、苏铁、黄杨等。

(7)选择有小果、小种子的植物,招引鸟类。栽植一定数量的结果实和种子的植物,能模拟出自然景观,引来鸟类,形成鸟语花香的环境,如:李类、菊类、串红类等。

6.玉龙花园小区具体园林设计: 6.1 花架的设计

架顶采用150*3800*100木方间隔平铺,下面以15800*200*200木方加以支撑,花架的柱身用直径0.2m石制圆柱体外面包木板,最外层刷透明防水漆。

图3 6.2.亭的设计:

该小区亭的设计采用中国古典的六角亭设计

图4 6.3 草地设计:

本小区草坪为游憩草坪和观赏草坪,因此选择了混播式草坪(黑麦草、羊茅等)。6.4地面铺装设计(1)卵石镶草铺地

图5(2)青石碎拼装地面

图6(3)青石步道铺装

图7 6.5水景设计

(1)一般仿造天然湖泊的方式,对人工水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将水体的自然生态属性与大环境的绿化背景融为一体。在水底设计具有抗污能力的垫层,因此在本小区水景以细卵石铺装池底。

(2)提高水源质量,采用水质较好的自来水作为水源,增加水体的互通性和流动性,从而防止在死角处各种污染物沉积,污染整个水体。因此在池边设有溢流管,池底有泄水管和进水管。

(3)在景观水的池底和堤岸避免了采用混凝土结构,都以细卵石铺设为主,不仅能够增加水体的环境容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还有利于地下给排水对景观水的补充与交换,进一步增加抗污染容量和自净能力。(4)水景周边植物以琴丝竹、红梅、红枫等再配以景石 点缀为主。

图8

图9 整体效果图 7.总结

要设计出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周 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方咸孚,李海涛.《居住区的绿化模式》.[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3].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

[4].何平.《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5].李嘉乐.《园林绿化小百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6].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7].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8].北村信正.《规划与设计的实践》.[M].日本技报堂出版株式会社,1972年 [9].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年

致谢:

10.景观庭院设计 篇十

笔者曾经进行过一些关于私家屋顶花园的设计实践,在调研中对近些年新建住宅区进行了调研工作,其中收集了相关住宅区的宣传资料,同时也对部分住宅区中私家屋顶花园进行实地照片拍摄,向相关物业管理单位询问了相关情况。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的住宅楼盘高层化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

由于城市规划上的要求,滇池路片区和建筑密度、层高、绿化率都有严格的限制,所以这些区域内大都是低密度的别墅项目,而位于市区的项目由于拿地的成本和规划的要求,大都是电梯高层建筑,以往的多层住宅多集中在二环路沿线及以外地段,但由于近几年的土地成本增加,人对高层住宅的接受程度增加,高层住宅也逐渐成为了楼市开发主力。

从笔者所调研的诸多新兴住宅楼盘来看,纯别墅或纯多层的住宅楼盘己经日渐稀少,大多楼盘都是不同类型住宅建筑混合出现,其中多层与高层住宅建筑在住宅区中占据主导地位。又如前所述,现在我国各城市的居住区建设都在迅速发展,将私家花园引入私人户型中也正是未来住宅户型设计的一个趋向。

以上调研情况虽然主要针对,但也反映了我国现在各城市中住宅楼盘开发的一个普遍现状。现代居住区中多高层住宅建筑占据主导,私家屋顶花园也越来越普及流行,成为了高层住户的广大的需求,其中尤其以阳台花园、露台花园及入户花园最为普遍和常见,这些私家屋顶花园形式是在居住区开发时就统一规划,因此本文以居住区中常见的阳台花园、露台花园及入户花园等私家屋顶花园为例,对私家屋顶花园的景观艺术设计进行探索。

通过探索,旨在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为私人住户进行私家屋顶花园设计与建造提供借鉴与指导,使私家屋顶花园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在特定的造园环境下实现花园的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从而美化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对如何规划私家屋顶花园来实现建筑立面的绿化和美化提出一些宏观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为实现住宅建筑上立面提供。

11.论人文水利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人文设计水利工程设计

1 水是生命之本,是美学之初

河流、湖泊甚至是小溪给人带来各种感官刺激,这种刺激使人产生各种美好的联想,使人身心愉悦,我国流传下来的各种民谣、传说、诗歌也有很多是与水密切相关的。试想一下,一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游鱼簇簇,野鸭戏水,水鸟穿梭,黑鹤长鸣,鸟类时来歇脚,骆驼时来饮水,骆峰雄姿,天光漠色,都含蕴在水光波影之中的水文风光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所以说,水不仅仅是孕育生命,也是人类各种美学最初的发源地,李清照有词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见,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离不开水文化,对水文化的传承即是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单就水利设计方面说,人文设计含量越高,设计成果就越有特色,而设计成果也展现了设计师贯彻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设计能力与水平,适应了当代水利发展趋势。

2 人文设计应用于水利工程的意义

自“大禹治水”时代起,我国祖先就深知治水的重要意义,“水利兴则百业兴,百业兴则国家兴”。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之快,受到了全世界关注与瞩目,近年来由于我国环境问题,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更多开始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文化建设今后将会是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实现人水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依法用水、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深刻了解人文设计精髓

设计师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人文设计时,必须先深刻理解人文设计的精髓,人文设计并不是一些绿化,几个喷泉、几座假山、几座水泥雕塑那么简单,在进行人文设计之初,首先要了解当地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周边建筑物或者环境风格,以及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等,比如承德水库,承德市是众所周知的避暑胜地,当地八大庙也是享誉全国,在进行人文设计时,设计师可以选用清代风格建筑作为管理房及周边休闲场所的整体设计风格。比如江南水乡的河道,河道周边人文建筑物设计风格就可以以当地建筑物风格为基础进行设计,河道上桥梁也可以以青石板拱桥作为桥梁设计基础风格,这样整个设计作品在当地呈现给大众的时候才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真正实现了协调二字。

4 人文设计赋予水利工程更多功能

4.1 休闲娱乐功能 现在水利设计普遍设计单一,千篇一律,缺少特色,很多河道、水库都仅仅只实现了蓄水、调洪、灌溉等的应有功能,而忽略了水利设计中的人文环境设计,虽然现在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已成为水利设计中不能缺少的一项设计,但是简单的填埋、绿化离人民大众心目中的休闲、陶冶身心的功能还相去甚远。水利设计理应结合园林设计等众多专业,更好的结合水库现有自然条件,发展人文设计,实现休闲功能。

但是社会发展趋势使然,已有很多水利设计成功运用了这一理念,比如红崖山水库,红崖山巍然屹立,平视库面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放水时节,河水从输水洞飞流直下,气势宏伟。在水库大坝下方,约有三百亩水域,活水常流,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有曲折逶迤的河湾景观,有错落飞流的人工瀑布。河内鱼虾闲游,绿苇丛生,河旁垂柳低拂,亭台玉立,疏林、草地、水面、沙丘连成一片,环境幽美而清净。库区建有集游泳、沙浴等为一体的天然游泳场、供游客休闲娱乐的蒙古包和各类风味小吃等设施,同时还可在宽阔、清净的水面轻波荡舟,消闲垂钓。这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江南水乡、塞北田园、大漠风光经纬分明,又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是一处十分陶冶身心的游览胜地。红崖山水库的人文设计成功,给了更多水利设计人成功借鉴,指引了我国水利设计未来发展模式。

4.2 提高民众心理健康功能 当代城市面积扩张已经越来越厉害,城市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对城市生活变得又爱又恨,人们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已经被匆匆的上班、挤公交、下班、堵车等节奏代替,在钢铁、水泥、高楼、车流下快节奏生活的人们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引发大众的关注。城市规划中更多的水利规划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而水利规划设计中的人文设计有助于释放压力,使人心胸开阔。试想一下,怀揣着上班的压力下的人们,下班后到一处水清草绿、鸟语花香的安静地方停下来,静静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是不是感觉身心舒畅、压力倍减了呢。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亲近自然,可以达到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以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的行为。可见,人文关怀对心理疏导的作用之大,内容之博大精深。

5 人文设计在水利工程设计应用中的具体措施

水利设计应当融入更多专业,传统的水利设计通常涉及的专业为测量、地质、水文、水工、概算、建筑、桥梁等专业,这些专业远不能满足水利设计中人文设计要求,政府在做人文水利项目时,需联系多家设计院,协调难度大,各专业设计衔接问题多,水利设计院应吸纳更多的园林、环境、人文专业人员,作为水利项目的辅助设计人员,这样才能够保证将水利周边的人文景观设计与水利设计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陶婷.城市综合体人文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2]袁权.商业环境人文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12.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十二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 西、北面濒临北海, 国土地势低洼, 全国有1/4 的土地低于海平面, 因此曾被称为低地国家。结果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高度城市化的、功能性的、绝大部分是线状构筑的景观。

2. 大师作品分析

高伊策 (Adriaan Geuze) 1960 年出生于荷兰的Dordrecht, 1979 ~ 1987 求学于荷兰的Wageningen农业大学, 攻读景观设计并获得硕士学位。1987 年毕业后, 在荷兰的鹿特丹码头与贝克 (P.van Beek) 创办West 8 事务所。

2.1 荷兰风格派 (1917)

1917 年, 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在荷兰创立风格派, 主张净化了的美学, 由橫竖线条和原色红、黄、蓝及黑、白、灰色组织构图。最能体现风格派的建筑是里特维德1924~1925年设计的荷兰支特勒支。

2.2 俄国构成艺术 (1922)

俄国构成主义是现代设计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设计运动之一, 起源于18 世纪20 年代初, 发展也有100 年的历史, 从它的思想深度和探索范围来讲, 都可以与包豪斯和荷兰“风格派”运动相媲美, 并且保持了与西方前卫艺术界的紧密联系, 对其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构成主义核心思想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主张艺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2.3 波普艺术 (20 世纪50 年代初)

20 世纪50 年代初萌发于英国, 50 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流行艺术 (popular art) 的简称, 又称新写实主义, 因为波普艺术 (Pop Art) 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 (popular) 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 力求表现自我, 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3.1 波普艺术对高伊策的影响

高伊策认为自己是荷兰的高度写实主义者。他常运用平凡的日常材料, 创造出为大众接受的作品。

2.3.2作品分析

万桥园 (2010)

万桥园是West 8 事务所于2010 年建造于西安世园会, 和其他八个大师作品组成了“大师园”。万桥园在视觉上可以说是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红色的拱桥和绿色的植被形成强烈的对比。万桥园可以说是高伊策受到波普艺术影响下的代表作品。

设计理念:桥、小径和竹子。一条单方向的砾石小径只设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贯穿全园, 小径象征着生命。曲径通幽, 奥如旷如, 万桥园想展现的也是中国人的自然观。就如唐诗中说的:“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设计元素和材料

(1) 桥、竹、小径

五座桥均为混凝土浇筑拱桥, 节约材料和成本。异地工业化制造可以严格控制质量, 简化现场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安装简单迅速, 一般只需要几天。颜色选取的是中国红, 桥上有竹子样式的纹路。

万桥园植物选取的原则:中国传统庭院植物, 且西安本地也有栽培;生长茂密避免游客偏离小径, 或因过于稀薄造成视线穿。竹子无疑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具体的选种也适应了西安当地的情况条件。

园中小径由黑色花岗岩砾石铺成。这种材料排水性能良好, 与周围的环境融合一致。小径宽约80cm, 和7m宽的游客大道形成对比。小径两边砌有略高于地面的暗灰色花岗岩侧石。侧石内侧抹圆角, 植被和土层都略高于小径, 使参观者更容易获得感官尺度上的对比。

作品评价

万桥园很好地契合了世园会的理念和格局, 设计的概念非常简单有力, 用简单常用的材料和植被, 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重点在于营造空间和视觉的体验而不是简单的平面设计, 非常实用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选材料常见并有良好性能。细节处理上也有考究, 桥上印有竹子的纹路, 与环境融为一体但又有颜色的对比, 让人置身其中仍能感受其美妙之处。

2.4 大地艺术 (20 世纪60-70 年代)

20 世纪60 至70 年代, 许多极简主义雕塑的纪念性的尺度, 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给特定空间或特定场所搞雕塑设计的概念。一些艺术家, 特別是极简雕塑家开始走出画廊和社会, 来到遥远的荒漠和牧场, 创造出一种巨大的超大尺度的雕塑——大地艺术。欧洲大地艺术倾向于小尺度, 运用自然材料强调自然过程的作品。

2.4.1 大地艺术对高伊策的影响

高伊策的一些作品表现出雕塑般的景观和艺术化的地形, 有一些作品表现出非持久和变化的特征。他将景观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 设计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自然的过程,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画景色。景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时间使得设计更加丰富完善。

2.4.2 作品分析

Schiphol机场绿化项目 (1994)

1994 年, 为了适应阿姆斯特丹斯希普霍尔机场的扩建, West 8 被委托策划一个机场绿化的方案。

设计过程

他们确定桦树最适合在这里生长。于是West8 决定在每个植树季节里都在这里种植125000 株桦树, 持续8 年, 尽可能占据所有的废弃地和空地, 延伸大约2000hm2, 形成一个小生态圈。

作品分析

这个项目体现了高伊策的景观是一个过程, 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实现的设计理念, 也是他对生态主义的实践。

2.5 生态主义 (20 世纪60-70 年代)

人是自然界的一个因子, 基于这样的理解, 生态主义设计意味着人为的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因此更常规的理解, 狭义的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向这一方向的努力。

2.5.1 生态主义对高伊策的影响

高伊策认为技术与生态之间是一种新的共生关系。不要强调“人造”和“ 自然”的界限。景观设计的介入总是在改变着自然, 即使是自由放任也是一种塑造自然的方式, 如果接受这一事实, 我们就能更加自由地设计。高伊策对生态学有自己的理解。他经常提到所谓的“后达尔文主义”。

2.5.2 作品分析

Oosterschelde Weir (1992)

项目位于荷兰南部的赛兰德, 1953 年由于暴风雨造成了近2000 人丧生的损失, 为此, 争睹在海岸边的海面上建立堤坝以消除潮汐的危害。由于工程耗资巨大, 码头建筑工地等无人清理, West 8事务所接受委托来清理这片区域。

设计过程

(1) 材料选择

现将石堆平整建成高地, 再进行艺术性处理。上面覆盖一层附近蚌养殖场废弃的蚌壳。鸟蛤壳和蚌壳形成黑白相间的条带或棋盘方格。

(2) 生态设计

高伊策设计中也包含生态因素, 他和生态学家一期合作建立了一个濒危海鸟养殖基地。

作品评价

使汽车行驶过程中可以看到大海, 养殖场也处理了这些废弃物, 一举两得。棋盘方图案和线状景观都是荷兰特有的地域风格。通过高伊策的设计, 工地变为生机盎然的鸟类栖息地景观和贝壳景观。作品反映了高伊策对荷兰本土景观的尊重;对生态设计的重视。这个工程可以看出他利用废弃材料并赋予生态理念, 使原本脏乱的码头变成了生态养殖基地, 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人工的自然。

3. 借鉴意义

3.1 对本土园林的重视与继承

由于受国外园林的影响, 荷兰园林并没有源于自身的类型。但从高伊策的这些作品可以看出, 荷兰本土的元素如带状景观、棋盘图案等被广泛应用与设计中。在现代景观发展的过程中, 荷兰设计师一直以本土特有的元素在追寻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3.2 对生态性的强调与保证

高伊策前期作品多表现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和倾向于丹麦景观设计师安德松和索伦森的简洁风格居多, 以简单的元素、材料来进行设计, 并强调景观设计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次能完成, 需要时间来完善。后期更加入了生态主义理念的设计, 作品通常会改善基地的生态环境, 选用当地长势优良的本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种, 辅以其他植被, 组成简单但生态良好的系统。

4. 结语

最后引用王向荣教授对高伊策和其事务所的评价来结束本文:“West8 的作品令我更多想到的是地域性, 地方的文化、地方的精神。他们的作品根植于荷兰, 就融合在荷兰的大地之上, 是荷兰精神的一种表达。荷兰设计师很多, 也具有相当的水准, 从别的设计师的作品中多少也能感受到相近的特征。West8 的作品把荷兰的艺术、大地的特征, 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我不知道West8 设计时有没有这么去想, 从West8 出版的作品集里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描述, 但是我身临其境后有强烈的这种感觉。作品浓厚的艺术气息, 跟荷兰的大地结构特别好地融合在一起, 这给我有益的启发。

摘要: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 景观设计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 从而发展成为现代景观设计。被誉为“第二代景观设计师”之一的高伊策无疑是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发展下的优秀代表。本文以现代景观设机思潮的发展为脉络对高伊策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将高伊策的作品置身于历史发展和地域背景中, 从这两个角度来了解大师作品, 深刻地认知高伊策的作品精神——共生景观和他作品的过人之处和可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理论,荷兰景观,高伊策,共生景观

参考文献

[1].王向荣, 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郭丽敏, 田鸿喜.俄国构成主义及其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影响[J].美术大观, 2013年12期

[3].王向荣, 林箐, 王艮.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师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4].张璐, 夏宜平.自然与景观的对话--荷兰现代园林景观发展历程及启示[J].华中建筑, 2010年01期

[5].王向荣, 张晋石.人类和自然共生的舞台--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的设计作品[J].中国园林, 2002年03期

[6].高伊策, 万桥园[J], 中国园林, 2010年06期

上一篇:团总支竞选稿下一篇:保险公司2012年上半年群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