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2024-07-03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共8篇)

1.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篇一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一)自闭症家庭教育

自闭症患儿由于其社会交往能力非常差,很难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这就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结构异常,产生自闭症患儿所特有的心理障碍。就像盲人、聋人、肢体残障者会由于他们自身的障碍产生心理压力一样,自闭症患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由于他们自身的障碍产生心理上的发育偏差和异常。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当中表现出愈来愈退缩的结果,比如玩弄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依恋某件物品或某项单一的活动;在必须与人对话时将目光移开或跑开;莫名其妙的哭闹或笑;伤害自己的身体或攻击他人等等。

自闭症并非精神病,而是广泛性发育障碍。在以靳三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家庭持续的教育和训练,对自闭症的康复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20多年来使用靳三针疗法、药物治疗、心理康复和家庭教育,提高患儿各方面的技能,促进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患儿获得自理能力、社会技能及工作技能,从而提高其整体适应能力,让患儿过上正常的生活。家庭教育和训练的成效如何,与患儿病情的轻重、家人的教育和训练能力、方法的正确与否有关,急于求成或轻易放弃都是不利于自闭症患儿康复的。

自闭症儿童在治疗教育前,必需到公立的大医院进行各种全面的医学、心理检查和评估,尽早确诊。

1.教育的目的

(1)使患儿适应环境。

(2)促进患儿正常行为的发育(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3)促进患儿语言交流的能力。(4)纠正刻板动作等异常行为。

(5)消除脾气怪异、固执、不合群、多动等症状。2.教育的重点

教育的重点是发掘患儿的潜能,使其缺陷得以康复。例如,患儿在语言方面存在缺陷,可通过对话、文字、符号等手段来加强其语言能力。我们也要看到自闭症患儿并不是每一项技能都差或说他们一无是处,其实他们有些能力是健全的,个别能力甚至是超群的,所以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从自闭症的整体表现来看,教育的重点应是社交能力和言语功能。但是,如果存在对自身安全有威胁的症状时,如自伤、不避危险等,这些症状就要优先重点纠正。

3.目前社会的教育方法

(1)特殊教育:如日本的“日常生活疗法”、Kaufman的“选择方法”、Lovaas的“强化早期教育项目”等等,其主要方法即是特殊教育,目的是提高患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工作技能及日常生活技能等正常生活的技能。此法的重点是言语和沟通,其次是日常生活自理技能和职业技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目标、组织、系统地安排教学环境、材料和程序,使其有助于适应学习,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提高效果。

(2)行为教育: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有研究表明,自闭症患儿能够学会一些技能。本法强调的是强化患者的适应性行为,降低不适应行为。例如,选择适当的行为(如社交行为)出现后给予奖励。对于某些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给予一定的短期惩罚。在教育时要注意,患儿在一种环境下学会的技能,到另外的新环境中又不能很好地发挥,这是疾病本身的缺陷所致。所以要鼓励和安排在不同的环境中行为的转化,在不同环境中分别进行训练教育。4.自闭症教育九要

(1)要建立适合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自闭症儿童在学习新的事物时,容易产生不适应的行为,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

首先要家庭配合,一般的家庭在得知孩子患自闭症时,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此时要让家人了解,孩子的病症不是父母所造成的,需要家人合作一起来帮助孩子,共同面对事实,减少家庭对孩子的压力;另外还要创造条件,诱发学习动机,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应该针对孩子的需要,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主动制造机会,诱发他的学习动机。(2)要实用与生活结合

自闭症的儿童在抽象理解的能力差,所以在教导时,要尽量通过实物的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与学习,此外,自闭症的儿童在沟通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系的学习上有困难,因此在教育时,应将要教的事物应用到与人的相互关系上,从生活的实用例子中,加强其语言、人际关系及相关技巧的学习。(3)要反复练习

对于孩子不会的技巧与行为,要用逐步养成及增强方法,反复的练习,来帮助孩子学习,以训练洗手为例,可以每天吃饭前或吃点心前练习,而养成洗手的习惯。(4)要多变和多样化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不一定只限于家中与教室来教他,相关的人、事、物作为计划的变化组合,使内容具多样化,例如,对于会走固定路线的孩子,可以常换不同的路线回家,让他知道不同的路都可以到家。如看见有人随地丢垃圾,就要教他“不要学他,这样是不好的……”等等,结合实际场景来进行多样化教育。(5)要奖罚分明

当孩子表现好时,父母要进行奖励。如他们不执行父母的吩咐,或有不当行为时,就应用简单、明确的词语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或以取消去买他喜爱的食品、玩具或去公园玩等承诺作为处罚。

(6)要有渐进性

教育目标确定后,要有步骤地进行。如果只注意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要求患儿象正常孩子那样是不可能的,反而增加了患儿的不配合。因为在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要求,是会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反应,应该有计划地逐步进行。(7)要有长期的计划

从开始教育到出现良好的疗效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必须用长期持续的思想准备,同时要经常观察患儿的表现,制订新的教育计划,反复耐心细致地教育。(8)要培养患儿的独立性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尽量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到户外玩,带他们去乘公共汽车,教他们主动买票或去商店购物等。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的能力,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常会因自闭症儿童自身的障碍,而造成由家人帮助代劳的现象,这不仅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容易养成依赖性,因此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家教的重要内容。(9)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除了治疗和教育外,周围的人对患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影响对患儿的康复有良好的作用。例如,怎样加入同伴队伍、怎样与同伴交谈、怎样参与与同伴合作的活动,使他们能更有效地与周围孩子交往与游戏,对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是一种很有利的因素。5.自闭症家教五要

(1)教自闭症患儿讲话时,要面对孩子。环境必需安静,减少干扰;说话的速度要慢、声音要清晰、吐字要清楚;每次所教的单词或词汇要尽量简单,一下子不要教太多、难记、难学的单词或词汇。

(2)要选择孩子精神最好、心情最佳的时间教患儿说话,每次家教的时间不要太长,内容不要太多。

(3)要寓教于娱乐,寓教于生活,在共同的生活中学说话是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多变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4)患儿学讲话时,发音初期不完全准确,或不连贯,这并不要紧,只要他能发音,有学讲话的意图,有对答的表现,都是有进步的表现,不要要求过高,应根据孩子原有的基础,切不要打骂,要肯定他们的成绩,表扬鼓励,使孩子有成功的感觉,耐心引导,多加示范。

(5)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了解儿童已掌握了的单词,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一些名词,如孩子已会说“爸爸”和“车”、“鞋”、“糖”这些单词,把它们连起来教,就成为“爸爸的车”、“爸爸的鞋”、“爸爸的糖”、“爸爸的……”。

训练某一患儿的内容、地点应固定,时间也应固定(包括每天每周固定训练时间和训练安排)。这样可使训练效果更佳,使感情投入强度降到最低限度。还应教会孩子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应用已获得的技巧,以及对相对好的患儿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些方面,父母一开始就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父母是患儿最亲、影响力最大、父子母子感情最深、和患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总之,靳三针治疗自闭症,家庭教育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二)自闭症语言能力的训练 1.语言训练的六大原则:

(1)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的原则。(2)示范与模仿相结合的原则。

(3)先发展理解性语言,再发展表达性语言的原则。(4)循序渐进的原则。(5)精选语言范例的原则。(6)多重复、少纠正的原则。2.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过程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为一个复杂且又长期的过程,一般的训练有如下阶段:(1)模仿动作(训练视觉注意力)(2)听口令做动作(视觉与听觉的配合)

(3)叫名字反应(训练听觉注意力)(4)强化发音(5)仿说单音(6)仿说单字(7)仿说单词(8)仿说句子(9)主动说话(10)练习简答(11)使用人称代名词(12)简单对答(13)叙述

3.语言训练的方法和意义

语言障碍儿童对词的理解和运用非常有限,尽管他们会发出该词的音,但他不一定懂得该词的意义。因此,在对他们说出该词的时候尽量运用具体、形象的物体或具体的动作、行为演示给他看,同时带他们反复发出该词的音,让他们看到动作、效果,这样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语言沟通能力差是自闭症儿童的基本特征之一。2-5岁是自闭症儿童行为异常最为明显的阶段,有资料显示,约有1/3的自闭症儿童早期曾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2岁左右突然变得无语,也不对人微笑,对曾经喜欢的东西不感兴趣,从整体来看,具有身心发育停滞或退缩等现象。

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很少有用点头、摇头等手势表达他们的需求。在教他们讲话时,尽量使用接近他们原来语言水平的字或词,并逐渐增加句子长度和难度。若用超过他们水平的句子,这样不但达不到提高的目的,反而会起反作用。

自闭症儿童常常倾向于不使用语言,有的患儿即使会讲话,也不喜欢说,有需要时只是拉着父母的手示意;也有的患儿宁可写出来也不愿说出来。父母应鼓励并创造情景来让患儿练习讲话、交谈。有的父母知道患儿不爱讲话或认为让他们讲话很麻烦,同时因与患儿长期相处,比较容易了解患儿想要什么,想干什么,常常不等他们说出来就代替他们去做,无形中使他们失去运用语言的机会。另外,通过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演示、询问、回答等方式的练习,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自闭症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形成一个概念比较难,在父母看来是简单的事,对患儿来说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学习。如他们常常在学习代词时遇到到错的问题,即分不清“你”、“我”、“他”这样简单的词,父母一定要对患儿表现出信心和耐心,不时加以鼓励和奖励,使他们始终保持与周围人交往和交谈的兴趣。在他们讲不明白或说错的时候不可惩罚,这会使他们失去兴趣或产生恐惧,不敢再尝试,或出现口吃等现象。

语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突出的特征之一,也是父母要急于解决的问题,因此语言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康复内容。早期语言训练的重点是促进患儿的自发性语言,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大交往范围和能力,帮助患儿应用训练的成果。在训练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应用能听懂的语言和他们交往。唱儿歌、讲简单和有趣的故事均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

自闭症儿童在五岁前有无语言的能力,对其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两个部份: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为表达的基础,为了要增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要将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实际动作与语言结合起来,例如在给孩子喝水时,将杯子和喝水的动作配合起来,“这是宝宝的杯子”、“宝宝用这个杯子喝水”,使用具体的动作帮助自闭症儿童了解语言的实质意义。4.语言训练十二法:

(1)训练患儿的听力。要学习说话先要学会听话。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会说话并能简单作答的弱智儿童,其听觉诱发电位约有47%出现异常,因此,用靳三针的方法治疗自闭症,很重视对耳的治疗,目的在于提高患儿的听力,训练患儿辨别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和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可利用各种打击乐(铃铛、哑铃、沙锤)器来训练。训练时要正对着患儿的视线,要孩子注视你,看你的口型。无论你做什么事,应先叫他名字,等他注意到你作出反应时,再对他讲话。

(2)动作和语言的模仿训练。动作模仿安排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模仿得好的孩子,学习起来就容易一些。家庭早期教育,通过与母亲接触和讲话,扩大患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如教育孩子听到呼唤应有反应,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和做事的方法,如吃饭、穿衣、脱鞋、解大小便等,使之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礼貌;有意识改善孩子的吃、喝、吞咽、咀嚼等动作,有这些问题的孩子可给他吃一些质地稍硬的东西来逐渐改善他在这方面的缺陷。

(3)让孩子大声说话,一定要使声与气相结合,可选用一批响亮的词语,反复让孩子练。比如,爸爸、妈妈、大马、红花等

(4)及早地把“不可以”“可以”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教会给孩子。当他做了不允许做的事时,就应该用这些词来制止他的行为。

(5)有关“痛、痒、冷、热”等表示感觉的词,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同时伴以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

(6)不说话的孩子,先让其学习动作模仿,然后再作手势的模仿,随着利用手势动作交流能力的增强,会对语言理解有所帮助,还会缓解由于不会表达带来的焦虑,改善他的不良行为。(7)有计划地安排患儿参加集体教育,使患儿能与同龄儿童进行交往。3岁应送入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建立起在家里不能形成的规律生活,如每天重复相同的生活,使之记住按时进行的活动。此外,在与正常儿童接触中接受帮助,使其精神活动得到发展,获得社会交往的能力;(8)对不理睬人的患儿必须反复呼唤,以拍手、拉手助之,如有呼喊反应,进一步训练其打招呼和问候以及对各种名词和词汇的辨认和发音,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临摹能力和简单的文字训练;

(9)鹦鹉式的复述语言主要是儿童不解其意,不知怎么回答。减少鹦鹉式语言的关键是增加儿童理解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父母教会儿童学会简单的回答之后,还必须再教他回答不知道的问题,说“不知道”,或“告诉我”等。

(10)代词“你、我、他”的应用,首先学会用我来代替自己的名字,如用“我要喝水”来代替“冬冬要喝水”。然后再学指对方说“你”,最后学“他”。

(11)刻板语言一般会在紧张、焦虑、惧怕等情况下出现,采用稍加注意的方法,或替代法来转移注意,放松情绪,或暂时停止他拒绝做的那件事都会有效果。对于老是重复问你问题的孩子,其处理方法也应是漠视他的问话,而不漠视孩子。

(12)积极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语言训练是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教育方案,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自闭症儿童康复就能起到极大的帮助。5.如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在训练时,将儿童喜爱的食物、玩具,放在孩子面前。对孩子说话时,必须要让孩子看着父母亲的脸,也可以面向着儿童,用手轻托着儿子的脸,对他说“望着我”,并且称赞他“很棒”、“第一”、“乖乖”等,或者对着孩子吹口哨、唱儿歌,并同时叫他的名字,要求双方目光对视。在此期间要多赞扬、鼓励,并给予一定的奖赏。

训练儿童和成人一起观看注视物,如和孩子一起看图画,讲解图中事物;互相玩传球,和孩子上街、去公园,遇到不同的事和物时,要有一定的讲解。无论什么活动,都要求孩子眼睛注视事物及家人面部的表情,以此引起孩子对事物的兴趣。6.教单词十一法

(1)学讲“早上好”、“拜拜”,要结合情景的讲,如早上起床后,首先向孩子说“早晨”、“早上”,然后让他点头模仿。离开时也同时向孩子说“拜拜”、“再见”,同时使用挥手动作。

(2)每日定时给孩子教,孩子和父母面对面地坐着,开始时先对孩子说“宝宝好,上课了”,让孩子说“妈妈好”,离开时一定要说“拜拜”,并让孩子说讲。

(3)集体玩:安排和几个正常小朋友一起玩,见面时,先教孩子握对方的手说“好朋友,握握手”,然后拍手,带动大家一起拍手,并说“拍拍手”、“好玩”。

(4)学讲“你、我、他”:给孩子看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先教他指着自己的照片,并讲出自己的名字,如“毛毛的照片”、“我的”,指着妈妈的说“妈妈的”、“你的”,逐渐增加讲话的内容,并较其讲出照片中人的名字,如妈妈说“他是谁?”,教毛毛说“他是我”,“你叫什么”、“我叫毛毛”等。(5)教患儿数自己的手指,1、2、3……,逐渐增多,要重复讲1、2、3等数字的意义,如一只手、一个人、一个苹果,在孩子接受了一后,可以说两个苹果,而且在数量上给孩子有个概念,如两个苹果比一个多,以此来增加孩子对数字的兴趣,按照孩子的实际能力逐渐增加数字的量。(6)学讲“有”与“无”:在给患儿吃早餐时,准备二只杯子,一只放入他喜欢吃的食物,如牛奶等,另一只空着,把两只杯子放在他的面前对着他说这是“没有的”,这是“有的”,然后指着空的说“无”,指着有的说“有”。等孩子喝完牛奶再问他有无,并要求他说“无”。

(7)学读诗歌:父母对着孩子,教他跟读儿歌,读简单的唐诗,要求孩子大声跟读。要对孩子讲解所教儿歌的,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兴趣,练习学习习惯,锻炼发音讲话。(8)学习算数:

教加法:在教用手指数数字的基础上,竖起左手一个手指和右手一个手指,读1、2,进一步学1加1是2,渐次增加。也可以放几粒糖果(或花生、积木),先取走1粒,放在右边,对他说一粒,然后再取一粒放在右边,对他说一粒加一粒是两粒,重复数次,每次都说一粒加一粒是两粒。按照实际情况左两粒,右一粒,合起来是3粒。教减法:先读一粒、两粒,然后把一粒放回别处,说两粒取走一粒还剩一粒,重复数次,每次都说两粒减去一粒,还剩一粒,2减1是1。以后按情况可3-

1、3-2……。

(9)在规定学习的时间之外,风和日丽之时,带孩子出外活动,以环境为教室,边玩边教,引起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和兴趣,此做法对开发孩子的讲话有很大作用,不要给孩子产生在户外只是玩的思想。户外活动,可到公园、游乐场、商场,当孩子有兴趣时,可给孩子说“花”、“大树”、“黄花”、“红花”、“菊花”、“梅花”等,一定要让孩子跟讲。在街上可讲“单车”、“汽车”、“的士”等。行至十字路口可教将“红灯时不要行”、“绿等可以行”、“人行道”等。在商场时教他讲出喜欢吃的东西的名字,如“花生”、“饼干”等。

(10)有条件的可以拍摄录象带,主要拍摄孩子的一些活动场面,也可以把家中成员的活动拍摄进去,让孩子边看边讲解。平时可以播放一些儿童动画片,让他边看边模仿其中的一些动作。(11)家庭生活:在外时有意让他给家里打电话,家里如有来电,教孩子接听,并教其说“您好”、“我是宝宝”、“拜拜”等,引起孩子的兴趣。在家里要教孩子做简单的家务,如吃饭时摆椅子、拿筷子、学洗脸、扫地、刷牙、漱口,在日常生活中要讲礼貌,让自闭症患儿通过家庭生活中的操作来发展语言能力。

三)自闭症家庭干预训练方法 1.语言训练法

当患儿无意识地发声,家长就立即回应他的声音,以鼓励患儿继续发声,也可以发出某种患儿已懂的声音,引发患儿发声的兴趣;当患儿跟着发声时,家长又可以发出一个他不识的音,让他模仿,开始只要求患儿发音,随后再要求他发较准确的音,往后要求更准确地发音,渐而发出有意义的单字,双字,短句。

家长最初所教的,应该是患儿喜爱的、容易听到的声音,例如,飞机声“呜”、枪声“嘭”、猫叫声“喵”、狗叫声“汪”,或日常见到的人物,“妈”、“爸”“哥”、“弟”、“姐”、“姨”等等。每当患儿学着发出声音,就鼓励他再继续叫,同时发出的声越来越大,并且给予奖励(如他爱吃的食物等,但不要太多),或者答应在假日带他去公园、商场玩。在叫人名时,要求他望着叫,当孩子望着叫了“妈”,做妈妈的要立即抱着孩子并亲他的脸蛋,说“你真好,妈妈真开心”,让他懂得这样做是对的,有好的回报,以鼓励他以后继续叫。

患儿学讲话时往往发音不清,家长要耐心听,及时指出发音不准,要让小孩望着你的口型,耐心教他,必要时可用双手扶着小孩的头正对自己,让小孩看着你的口型。自闭症儿童大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学讲话也困难,可以用穿串珠的方法,教他穿串珠的游戏,培养他手眼协调,数手指,数积木,数目逐渐增加,既可增加数字观念,又可加强手眼协调。

在学习发声中,不断增加发声的内容,例如模仿猫狗、牛、羊、猪、鸡、鸭、雀的叫声,鼓的“咚咚”声,铃铛的“叮叮”声,汽车的“嘟嘟”声,飞机的“胡胡”声等等,把学讲话溶于生活中、游戏中。

学讲话发声、声音由细声逐渐扩大,由慢逐渐加快。在生活中,起床后叫“早晨”,要离开时叫“拜拜”,回到家时叫“爸爸”、“妈妈”,坐车时叫“车”、“××路车”、“摩托车”、“巴士”、“的士”,吃饭前叫“吃饭啦”、“妈妈吃饭”,吃饭时妈妈拿着空碗问:“宝宝你要汤吗?”要小孩说要“要”或说“不要”。把汤放在孩子面前问:“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答“有”,喝完汤后指着碗问他:“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说“无”,问小孩“还要不要”,让小孩说“还要”或“不要”。穿衣服时,妈妈问:“这双鞋是谁的?”要求他说“我的”。妈妈提着自己的外衣问:“这件大衣是谁的?”要小孩说“是你的”、“是妈妈的”,妈妈拿着眼镜问“谁的眼镜?”要求小孩说“是爸爸的”、“是他的”。

游公园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边玩边教,“这是红花,这是白花,这是树,树很高大,草很短小,……”;商场也是教育的场所,边看边教。总之寓教于生活、于游乐。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个艰巨的过程,由于这类小儿性情固执,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有爱心。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当然有很大的过失也要及时指出和处罚,处罚以教育为主,不要打骂,孩子是生出来爱护的,不是生出来打骂的,请家长们理解。2.专注力训练法

父母经常托着孩子的面,亲热和蔼地叫他的名字,并对他说“望着我”、“望着妈妈(爸爸)”,同时把一些小孩喜爱的食品或玩具放在他的面前(玩具要新颖,以使患儿提起兴趣),然后用手指说“×××,你看,这是什么?”;父母亲应经常和孩子面对面地坐一段时间,坐的时间最少五分钟,若孩子想离座,可以用手按着他肩膀说“×××,坐,望着妈妈,妈妈爱你呢!”也可以让小孩坐在母亲大腿上,给小孩讲故事,唱歌,总之坐的时间越长越好。又可在儿童的手臂画手表或喜爱的手镯,要他常常看;多带孩子看活动的物体,如公共汽车、的士、火车、飞机等;教孩子用手指来捡小物体,如豆子、花生、珠子等;用彩色蜡笔画些简单的图;玩投掷游戏,例如将小皮球投进篮球网、放小动物在笼中、用乒乓球投掷,投中者获奖(微笑,拍掌,小食物……)。

3-4岁小孩可教他执笔,在方格薄上写数字,刚开始时可能会乱划,超出方格外,逐渐教他写在格内,举凡有些小进步,都必须及时表扬奖励,既能教他学习数字,又能训练专注力。开使时可以手把手地教写字,以后逐渐让他独立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给孩子一些牛奶、可乐或汤水等,让他自己倒进碗、杯内喝,训练他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上街是孩子最高兴的事,带小孩上街前,要教他自己穿鞋,绑鞋带,对注意力、技巧、手眼协调很有帮助。

经常和孩子一起看图书,利用图画给孩子讲简单故事,和孩子一起看金鱼、盆景、花草树木、商店窗橱,边看边讲解。

在训练时,家长要面对面,保持和小孩视线水平一致,小孩的椅子可放在室内靠墙角落处,以增加小孩离开坐位的难度,同时母亲坐的位置尽量靠近小孩,以便及时指导小孩。

训练自闭症儿童专注力,我们曾利用小孩喜欢玩“射枪”的特点,用夹板制造一个靶,在上面画几个园圈,每个园圈钻1-2个小孔,圈外也钻1-2个,后面镶上小电珠,每粒电珠有电线相连,连着一个电开关,给患儿一支玩具枪,要他学习描靶射击。开始时家长示范给小孩看,然后由小孩自己射,母亲一按电开关,靶上立即会亮光,让小孩知道射中与否,射中了给予表扬、奖励,不中再射,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手眼协调力,射中与否全由母亲按开关控制,以引起小孩对视物的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3.社会交往训练法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特别之一,因此家庭训练和教育必需重视这一环节。

首先要教育患儿,遇见亲人或朋友要有叫人、打招呼这些礼貌行为,家长遇见小孩也要叫小孩的名字,说“乖乖”。早晨见面,除称呼人外,还要说“早晨”。凡离别时要说“拜拜”、“再见”。

自闭症儿童不合群、不与人交往,所以在家里要培养他和其他人玩耍,母亲可以用双手与患儿互相交叉拍打,经常和自闭症患儿玩“握握手好朋友”,或双人推球,对孩子学习交朋友有好处。

每逢出街,家人必须用手拖着手,即安全又亲热,有身体接触,对交朋友有利。

每周带小孩到游乐园,骑翘板(双人)、碰碰车、骑旋转木马。

2.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篇二

关键词:家庭教育,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

一、家庭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注重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地纠正孩子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自闭症儿童出现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家长要及时地纠正,这种错误一旦形成,在后期是很难改正的。因此,家长对于自闭症的儿童经常出现的语言错误以及行为错误要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教育方式,遵循适当的处罚以及强化纠正的原则。如果自闭症的儿童出现过激的行为,家长要及时制止,并进行适当的惩罚,而不是严格地限制错误和孩子的行为。惩罚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个过程应该和强化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表扬积极的行为,这样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和健康发展。

二、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1.锻炼自闭症儿童对语言的注意力

自闭症的儿童存在着严重的注意力障碍问题,他们一般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事情,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首先,家长要训练孩子的目光对视能力,在与自闭症儿童进行对话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目光对视,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这样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注意,知道在等待他的回答和反应。在对视的过程中,家长要和孩子保持在一个高度上,并用手挡住孩子的两侧,避免他们注意力的分散,让他们只能看到家长。对视的时间可以有长有短,可以根据训练的时间逐渐地延长对视的时间,如果孩子的目光转移,家长要及时地提醒孩子。此外,家长在与自闭症孩子交流的时候,必须要把握好距离,通常情况下,最好与他们面对面、近距离地进行交流和接触,当他们出现不耐烦的情绪时,用一些他们平时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2.社会交往的训练

家长应该给予自闭症儿童充分的关怀,让自闭症儿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快乐和幸福感。父母要经常地拥抱孩子,并在拥抱的过程中,面带微笑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和对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此外,父母可以经常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有可能不愿意理睬这些,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可以让小朋友主动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自闭症儿童的被动参与,也能促进孩子与他人的接触。最后,家长要经常鼓励自闭症儿童与熟悉的人接触。出现正确的语言现象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3.行为习惯的训练

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行为习惯的训练越早开展,取得的效果越好。因为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他们本身可教育性比较差,所以,培养自闭症儿童的良好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充分地重视自闭症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把每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分解,每一个细节和过程进行反复练习,直到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行为习惯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时能完成的,家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对自闭症儿童要充满耐心,切勿操之过急。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习惯的训练将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4.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自闭症儿童的场所,一般都需要家长全程陪伴和护送,家长是给予他们教育的唯一支持者。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模式还不健全,社会无法提供自闭症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家长是孩子全部的依靠和希望,父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承担了主要的教育和支持角色,其中的艰辛和付出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家庭,很多的家长为了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放弃自己的工作,在家里照顾孩子,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如何给予自闭症儿童家庭正确的关注和经济上的支持,这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关注,我们国家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应体制,这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闭症儿童和正常人只是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他们也需要得到正常的生活和关怀。目前,我国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融合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闭症儿童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希望社会能够给自闭症儿童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对于轻微的自闭症儿童可以进入普通的学校,与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这对于他们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自闭症儿童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注,训练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行为习惯,希望他们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叶发钦.家庭教育与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J].教育讲坛,2011(9):60.

[2]韩刚跃.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康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8):15-17.

3.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篇三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 教育干预 研究热点

1943年,美国Kanner医生第一次对自闭症下了定义之后,各国专家学者对自闭症儿童的研究越来越多。2013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DSM-V),重新修订了“自闭症”的诊断标准: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不再使用“广泛性发育障碍”;核心障碍也归为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归为两大类障碍。但是由于这类儿童个体差异较大,干预方法有上百种之多,各种干预方法对儿童适用性和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教育干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和干预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一、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干预方法的分类

从采用的教育干预方案的角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项干预(Focused Intervention Practices),指使用某种具体的干预方法对自闭症幼儿进行干预[1]。另一类是综合干预,又称综合治疗模式(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odels,CTMs),是指把多种干预方法和技术整合使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多种缺陷和发展目标而设计,以此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整体发展水平[2]。

从干预方法的有效性的角度,可分为已证实的有效的干预方法,正在形成效果的干预方法,尚未证实的干预方法。2009年,美国自闭症研究中心(National Autism Center,简称NAC)出版了《自闭症国家发展报告》(National Standards Report)。该报告用循证实践的方式对已有的干预方法进行筛查、评估、解读,最终发布了11项已证实的有效的干预方法:行为套件疗法、共同注意力干预、示范、自然语言策略、同伴介入、核心反应训练、故事本位干预等[3]。正在形成效果的干预方法,是指那些已经有部分研究文献说明,但并没有完全达到循证实践要求的干预方法,包括扩大替代沟通系统、模仿干预、自发性训练、音乐干预、同伴介入教学安排、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等[4]。尚未证实的干预方法有学科技能干预、听觉统合干预、增进性沟通、感觉统合疗法和饮食疗法[5]。

二、国内常用的几种教育干预方法

(一)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与传统的行为疗法相比,应用行为分析的运用非常强调个体化,即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刺激和强化策略;更注重个体内在需要,强调行为功能,巧妙运用各种行为矫正技术,从个体的需要出发,采用“ABC”的模式消除问题行为或塑造社会适应性行为。A(Antecedents)即前提,指问题行为发生前的情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他人行为等,它会刺激问题行为的发生;B(Behavior)即行为,指需要干预的问题行为;C(Consequences)即结果,指问题行为发生后的情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他人行为等,它对问题行为有强化作用。这种高强度密度针对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动作及常规的习得都是其他治疗方法做不能替代的[6]。

(二)地板时光。地板时光就是坐在地板上和儿童互动,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让儿童通过游戏互动和做事学习,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建立眼神交流、逻辑思维交流、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该方法由美国斯坦利·格林斯潘及其工作团队创设,是一套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效果得到研究证明的有效方法[7]。地板时光共分为五个步骤:仔细观察患儿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动作等基本情况,引导者要积极参与儿童开展的活动,在整个过程中,由儿童为带领者,引导者要不断拓展儿童的活动,这要求引导者对儿童随意或有意的活动做出相应的反应,引导儿童结束活动[8]。地板时光的训练在类似于娱乐、玩耍的环境氛围中一对一进行,以此促进患儿包括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内的多种能力的发展。“玩耍”过程应该主要以儿童为带领者和主导者,旨在鼓励孩子在游戏和娱乐的过程中与成人进行更多的互动,使儿童的行动转化为交互行动。

(三)结构化教育。结构化教育是“自闭症及相关交际障碍儿童的治疗和教育方案”的缩写,是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斯考普勒博士建立的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一套综合教育方法。作为一种以学校为背景的特殊教育干预方案,结构化的交际能力教学或训练,是这一治疗方案的主要特色[9]。目前国内有研究显示,无论是在机构还是在家庭运用此疗法,均能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语言、感知觉、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10]。系统的结构化教育法通常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视觉结构、空间结构、常规、程序时间表和个人工作系统。

(四)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是近年来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史蒂文·盖茨坦博士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提出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孤独症儿童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强调父母的“引导式参与”,在评估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触发孤独症儿童产生运用社会性机能的动机,进而使其习得的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最终培养患儿与他人分享经验,享受交往乐趣及建立长久友谊关系的能力[11]。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能够促进儿童交流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情感交流会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从而提高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这种干预方法在美国的实践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三、关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一)综合干预。综合干预逐渐成为目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与干预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在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的过程中,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与干预很少能兼顾到全部核心障碍,因此随着研究方法和干预手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通过一系列综合干预手段兼顾孤独症儿童的全部核心障碍。综合干预并不是指单纯地把不同的专项干预方法累加合并使用,而是有基本的理论框架,根据每个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核心缺陷特征,系统地使用各种干预手段,并持续干预时间(往往超过一年以上)和强度(如每天4小时)。

(二)家庭教育。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教育与早期干预的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可以在日常环境中,通过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让家长运用个性化的干预手段强化自闭症幼儿的沟通和社交等能力,或减少各种问题行为。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具体操作中,逐渐出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趋势。美国国家自闭症干预专业发展中心发布的《2014年幼儿及青少年自闭症干预的循证实践报告》中明确把家长执行式干预法列入27种循证实践之一。

(三)循证实践。循证实践是指实践者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境,检索并选择与实践情境相关的最佳研究证据,再结合实践者的个体经验,针对实践服务对象的具体特点,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给予服务对象最佳的干预方案[12]。循证实践区别于以往以经验为主的研究范式,通过对某种类型的科学研究,从而分析得出最适当的方式,循证实践可以为需求者提供最佳的教育和干预方法。2005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自闭症研究中心,对自闭症干预方法发的分类便是以循证实践的原则为指导。

(四)技术辅助教学和干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学习上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精神集中时间短,有的儿童还伴随着言语沟通障碍。技术辅助教学和干预可以通过语言生成器、智能电话、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虚拟网络等现代技术的支持,有效改善儿童的情绪、行为、语言沟通、认知、共同注意等,从而强化教育干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干预者在对儿童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这种干预方法,借助辅助技术和工具,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启示与反思

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家长应当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对儿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需求做出及时、恰当反应。选用合适的干预方法,能够尽量避免走上弯路而错过儿童的最佳干预时期,同时避免浪费大量金钱。目前,我国对这些教育干预方法的本土化的研究还有欠缺,往往只是理论介绍和简单的模仿。如何对不同情况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选择合适的方法,如何使引入的教育干预方法更适合我国儿童,如何规范教育干预的操作程序,以及如何更恰当地使用综合干预仍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Ventola P,Friedman H E,Anderson L C,et al.Improvements in social and adaptive functioning following short duration PRT program:A clinical replication.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4,44(11):2862-2870.

[2]OdomS.L,Boyd,B.,Hall,L.J.Evaluation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odels for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ournal of Autism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0,40:425-436.

[3][4][5]National Autism Center.National Autism Center National Standards Report,2009.

[6]刘昊.正向行为支持法在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3):26-32.

[7]杨晓玲,蔡逸周.解密孤独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11-134.

[8]马磊.结构化教育结合地板时光在孤独症儿童治疗中的疗效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2.

[9]邹小兵.孤独症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3).

[10]江瑞芬,杨虹,王小林.结构化教育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5).

[11]郭德华,周群,吴连春.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4).

4.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篇四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问题行为 教育措施

一、引言:

自闭症儿童也称为孤独症儿童,现今又统称孤独性障碍。它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以社会相互作用、语言动作和行为交往三方面的异常及以三岁前发病为特征。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自闭症儿童关注越来越多,对自闭症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矫正与治疗方面。患自闭症的儿童需要同时发展的能力很多,不同能力之间彼此影响,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应该是针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根据患病儿童目前能力水平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了自闭症儿童的一般行为表现并提出了关于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应采取的一些教育措施,希望能为家长和教师对此类患儿的干预训练提供一些帮助。

二、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

自闭症儿童自从1943年公布世界以来,它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人们也更加关注地去研究它,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且随着发育,不同年龄也有不同表现。自闭症不同于儿童期精神疾病以及发育障碍。自闭症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患儿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技巧。他们不能与他人沟通感情,不能理解及遵从一些社会习俗。他们多数不愿与别人进行眼神之间的交流,不愿用眼睛与其他人凝视。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经常是不屑一顾。自闭症儿童对于外界的刺激表现非常的麻木,严重者甚至是正常的身体和情感刺激,都无法影响自闭症儿童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不被他人所理解。这样就导致了自闭症患者成为社会这个大舞台之上孤立的、无法沟通的角色。

2.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

大约有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他们从小就一直不会讲话,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发育迟缓。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意向,常用刻板的、重复的言语,像鹦鹉学舌一样模仿别人的语言,缺乏与人一来一往交往性的言语。他们常常表现为答非所问或重复别人的部分问句,语句出现严重的错误,分不清人称代词你、我、他。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缺乏抑、扬、顿、挫等,显得平淡和生硬。自闭症儿童往往不主动同别人说话,其某些主动性的言语可能是重复性的、机械的,而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

他们尤其对象征性、概括性和抽象性语词的理解有更大的困难。例如:不懂得好与坏、美与丑、朋友和敌人、爱与恨,不分喜、怒、哀、乐等。他们也不会用手势、表情和姿势来表达那些想说的词句,因为自闭症儿童没有正确的言语可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使其常常发脾气,表现出极不正常的行为。

3.行为障碍

自闭症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行为。当他们的要求被拒绝或被要求做某事时,他们会大哭大闹、乱扔东西,甚至躺在地上,以示抗议,有时即使未遭遇挫折和不愉快事件,如在街上行走,他们也会无端地辱骂身边的行人,冲他人扔杂物或拧别人。他们的问题行为也经常会指向自身,表现为一些自伤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自伤行为包括拔头发、咬手、撞墙等,而自我刺激行为则是在情境中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儿童频繁的出现一些毫无意义的行为,如玩弄自己的舌头、模仿动作、边爬边叫。他们的兴趣狭窄,如有的自闭症儿童对公交线路、火车时刻表、某一颜色或号码发生特殊的兴趣。

此外,有的患儿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对环境中的物理刺激和事件常常表现出过度敏感或反应迟钝。他们对于视觉和听觉刺激的缺乏反应,常使人们误认为他们是瞎子或聋子,他们往往对疼痛、咸味和苦味有很强的耐受力,而有时他们又表现的异常灵敏,他们能听见很低的声音,在正常光线下可能会眯起眼睛或皱眉。有的还存在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少数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作。

三、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采取的教育措施

1.克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障碍

要培养自闭症儿童与别人的交流意识,应当建立彼此信赖的关系,克服目光障碍与身体接触障碍等。为了能够对自闭症儿童做到“对症下药”,必须了解他最喜欢什么和最讨厌什么,以此来作为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互动行为的限制与诱导“工具”。家长及教师可以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教育训练。通过谈话、安抚,共同参与其喜爱的有意活动来增加自闭症儿童的信赖感。同样也可以利用自闭症儿童的有利喜好来引起他的注意力,训练其能有目的的转移注意力。

2.进行语言训练

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语言障碍。有的无法分清“你、我、他”。如将“我要吃饭了”说成“你要吃饭了”。有的不能回答别人的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或是重复问题末尾的话。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只会重复“今天是星期几。”等等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只能是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制定针对障碍特点的指导计划,及时纠正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经常提醒强调,才能让自闭症儿童有充分的说准确话的机会。虽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时间长,而且可能收获甚微,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会使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得到有效改善。

3.控制自闭症儿童的不良行为

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的“绊脚石”。所以克服、避免其发生刻板行为很重要,教育者要排除可引发刻板行为的条件,让儿童对刻板行为逐渐地淡忘。教育者还要预告可能改变或影响情绪的事件,教导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有的自闭症儿童在想要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达成某种目的时,会有不正常的情绪表现。如想要吃饭或是想要得到某种玩具时,他可能会大哭大闹、发脾气。此时教育者不是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引导其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目的,否则会使自闭症儿童的无理情绪产生诱惑因素与恶性升级。

四、小结

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首先要重沟通。教师或治疗师必须先与患儿做好沟通,让他们注意我们。喜欢我们,才可以去影响他,而要引起儿童对我们的注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教师在指导自闭症儿童时,可以利用儿童喜欢的刺激,设计成简单的活动,带领患儿去参与活动或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简单的活动,不仅可以与患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也可由活动中帮助他们了解语言的概念,一旦有了语言的概念,教学活动才可以进行。

另外,对待自闭症儿童,老师和父母之间也应保持沟通,共同建立孩子的教育模式。老师与家长们持续性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对孩子的期望,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

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程度不尽相同,激发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特殊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只有抓住其特点,有顺序、有方法的进行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从事自闭症教育的教师只要用心地观察学生,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使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尽快地使自闭症儿童回归主流,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2005年6月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潘一.《特殊教育学基础》.2006年7月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华国栋.《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2004年8月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1998年7月第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朴永馨,顾定倩.《特殊教育》.2006年8月第2版.华夏出版社 6.戴淑凤.《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2005年.中国妇女出版社

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怎么办?

捧着一纸孤独症诊断书,曾经关于宝宝未来的诸多美好憧憬顷刻间被晴天里的一声霹雳击得粉碎。然而,逃避现实、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尽快采取积极的早期干预措施才是正道。

透视孤独儿父母心路历程

一旦发现宝宝患有孤独症,父母都会经历一个艰难的心路历程。主要表现为:

* 没有勇气接受宝宝患有孤独症的事实,错误地认为宝宝固执的行为仅仅是因为宝宝不听话,从而将责任归咎到宝宝身上,甚至经常打骂训斥宝宝。

* 害怕面对周围的社会环境,不敢带宝宝直面邻居、朋友、同事,企图回避现实。

* 不能正确理解早期干预的作用,一旦早期干预成效不大就丧失信心,对宝宝没有耐心,甚至放弃疗育。

*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埋怨,互相推卸责任。

* 总拿自己宝宝与别的宝宝比较,并因为这种比较而更加灰心丧气。

特别提示:父母的心态直接影响宝宝早期干预的效果,因此,父母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坦然地接受宝宝患有孤独症的事实极其重要。只有这样,父母才能以平和坚强的面貌面对宝宝,并给予宝宝最贴心的照顾与积极有效的心智行为训练与指导,从而给宝宝一个相对比较正常与快乐的未来。此外父亲的参与更是意义非凡,在早期干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矫治孤独症的手段

目前为止,在医学上我们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孤独症的方法,中西医在治疗孤独症的问题上也存在不少分歧,因此,孤独症的治疗基本还停留在心智行为训练是最好方法的认识上。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洛瓦斯(Ivar lovaas)推广的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

ABA教学特点: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练习;反复训练每个步骤,进行强化教学;通过提示帮助宝宝做出正确的选择;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巩固教学成果。

行为训练准则

1、从理解宝宝入手

一般孤独儿父母可通过以下方式学习理解宝宝:

寻找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与途径

向专业机构和人员咨询、请教

参加培训班

查找和搜集有关参考资料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练习

与同业人员/其他家长广泛交流

2、给予宝宝正确的刺激

基于孤独症宝宝的主要障碍是社会交往障碍,因此,训练过程中,如何让宝宝听懂指令、理解发出指令者的意图,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是训练的基础。在训练宝宝或与宝宝交往的过程中,父母可以站在宝宝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给宝宝一些正确的刺激。给宝宝正确的刺激可遵循以下步骤:

明确要做什么?

现在我应该做什么?

我现在说的是什么(指令)?

关于要做的事情我有什么感觉?(对宝宝来说是否难度太大?)

我所做的事情宝宝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宝宝的反应如何?)?

如何做到?(辅助)

确定完成某一任务的方法/步骤?

如何确认设想的方法/步骤? 这种方法给我什么样的感觉?

如果换一种方法,我有什么感觉?

3、发出指令的正确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次与宝宝的接触都可以成为训练宝宝的极好机会。通过随时随地向宝宝发出指令,可以有效地帮助宝宝建立正确的社会交往意识。

及时、适时 因为孤独症宝宝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在训练时要及时抓住他们注意某一事物的瞬间发出指令,并帮助宝宝建立正确的反应,随后立即给予强化。比如宝宝正伸手够沙发上的玩具娃娃,在宝宝没有够到玩具娃娃前应及时发出“拿娃娃”的指令,在宝宝对玩具娃娃毫无兴趣前或宝宝已经将娃娃拿到手之后发出“拿娃娃”的指令就意义不大。

准确、扼要 由于孤独症宝宝大都有语言障碍,因此,在给宝宝发出指令时要考虑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准确、扼要地向宝宝发出指令。比如你想要宝宝将果盘里的苹果拿给你,如果说“把果盘里的大苹果拿给妈妈”,那就超出了宝宝的理解范围。此时只要说“拿苹果”就OK了。

必要性 因为孤独症宝宝在理解语言方面存在困难,因此,给宝宝发出指令时,一些在正常宝宝看来很简单的事情描述给孤独症宝宝就需要对某个简单的指令进行细分,以方便宝宝正确理解。比如,给宝宝吃饭的指令就应该分解成“拿筷子”、“端碗”、“吃饭”……只有当宝宝确实理解了吃饭这一指令的含义才可以省略某些步骤。

可实现性 给宝宝发出指令时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确定给宝宝发出一些他确实能够做到或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指令,否则父母发出的指令就毫无意义。比如,宝宝连笔都不会拿,就不要给他发出“画一个圆圈”的指令。

4、提高指令有效性的技巧 * 设置单一的环境,训练目标明确,避免不必要的无效刺激; * 仔细观察宝宝的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提示; * 根据宝宝的情况,恰当提高训练目标;

* 及时对宝宝正确的反应给予强化,对宝宝不正确的反应进行纠正,并反复加以练习。ABA实例 目的:

让宝宝学习将玩具汽车给妈妈。指令:

“给我汽车”。反应:

宝宝拿起玩具汽车,然后递给妈妈。训练方法:

向宝宝发出指令“给我汽车。”指导宝宝拿起玩具汽车并将手里的玩具汽车递到妈咪手里。如此反复,直到宝宝明白该对这一指令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一旦宝宝做出正确反应,通过奖励及时给予宝宝强化。如果宝宝反应不正确,要及时纠正。通过反复练习可以逐步减少对宝宝的提示,直到宝宝无需提示就可以对这一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

训练注意事项:

1、细分训练步骤。细分训练步骤可以给宝宝成就感,提高宝宝训练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最初训练宝宝将玩具汽车交给妈咪时可以将整个步骤进行细分。比如妈咪给宝宝指令“拿汽车”,指导宝宝拿起玩具汽车。然后,妈咪继续给宝宝另一个指令“给我”,指导宝宝将手中的玩具汽车递到妈咪手里。

2、反复训练。如果宝宝对妈咪的指令做出了正确的反应,千万不要以为从此就可以万事大吉。因为当你下次再给宝宝同样的指令时,他可能仍然不明白该如何反应,因此反复的训练仍然十分必要。

3、使用强化物进行强化。一旦宝宝对指令做出了正确的反应,要及时给予强化。最初训练时可以使用初级强化物,比如宝宝喜欢的食物、饮料等。随着宝宝一点点进步逐渐过度到使用高级强化物,比如表扬、亲吻、拥抱等等。当教宝宝较难的技能时可以考虑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即宝宝最想要的物品等。

4、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在训练某项技能时,为了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在反复训练几次后可以在中间穿插一些已经训练过的项目,然后再回到最初的指令,并且回到最初一个指令时不给出提示。这样宝宝就不会觉得训练枯燥乏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巩固以往的训练内容,并加强他对新旧训练项目的辨别能力。

特别提示

5.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篇五

虽然自我刺激相对其他的行为动机更难干预和减少,但是不太表我们无能为力。今天我会帮大家总结归纳一些常见的对于自我刺激的干预方法。

在说之前我先科普一个知识点:自我刺激是属于“问题行为”的四个行为动机其中一个。问题行为一共有四个行为动机,分别是引起关注、获得实物、逃避任务、自我刺激。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问题行为,有三个原则: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对自己和他人生活是否造成影响。

如果大家不理解自我刺激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白判定问题行为的标准,那么很多家长会自己吓死自己,看自己孩子做什么都像是自我刺激。我们要重视,但没必要过度紧张。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自我刺激行为的时候,虽然很看不惯,但是却采取忽视的方法。因为当家长干涉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很不高兴,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一些问题行为,比如打滚扔东西等。

首先我要说的是,忽视对于自我刺激是一种无效的方法。因为自我刺激行为一般都可以提供即时的快感。因此假如你忽视孩子的话,孩子会很乐于不受打扰的继续做自我刺激的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忽视就意味着消除,但这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孩子自我刺激的行为功能根本不是想引起你的关注,所以忽视的方法不仅不会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反而会增多。

除此之外一个错误的方法,也是家长经常犯的,就是隔离或罚时出局。孩子出现自我刺激的时候,有的家长会把孩子拉到一边进行隔离,或者罚站等作为惩罚。但是隔离后孩子更加脱离了有意义的活动和环境,这样正好使他们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刺激。所以这种方法和上面的忽视一样,不仅不能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甚至会增加,请目前在这样做的家长停止。

下面介绍几种正确的干预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时的处理方法

积极的处理方法

首先来说即时的处理方法。

1、 强化

强化这个词大家应该都懂,有一定基础的家长也用的不错。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利用强化这个方法于自我刺激这个行为上,甚至于很多老师面对自我刺激的时候也不会想起用强化。因为在大家的眼中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增加行为的,面对自我刺激的时候给强化不是会增加自我刺激的发生频率么?

这个想法和担心很正常,但是我在这里说的强化,可不是强化自我刺激行为的,而是强化其他行为。

相对于自我刺激来说什么行为是需要被强化的?答:除了自我刺激,其他行为都可以被强化。比如其中我们也可以强化“不作为”,意思就是当孩子没有出现自我刺激,但是他也没做什么的时候,我们依旧可以给于强化。

根据强化的定义,当一个行为发生后,马上给于一个愉快的刺激或移除一个不好的刺激,使得这个行为以后发生的频率增高。

只要强化物选择恰当,我们这种强化“不作为”的方式,就会增加孩子不出现自我刺激的时间,从而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的时间以及降低自我刺激的频率。

类似这种的强化方式有很多,比如“用不同等级的强化物强化其他行为”“按问题次数减少而做出不同等级的强化”等这些都具有比较好的强化效果。可以达到增加孩子的非自我刺激行为的频率,好的行为多了,不好的行为自热少了。

在所有自我刺激的干预方法中,必须要结合以强化为基础的干预方案。

2、 制止

立刻制止刚发生的行为,可以减少或消除该行为所得到的快感。大家看清楚,是该行为的快感,不是该行为。由于自我刺激行为本来就具备奖励的作用,所以当孩子进行自我刺激行为时,自我会得到奖励。这就跟孩子自己给自己吃了一块儿糖!因此,越快越早的制止行为,孩子自我强化的时间就越短,强化效能也就越低,孩子越不容易陷入沉迷的状态。

采取制止行为的方法非常重要,最好是采取较间接就能制止行为的方法。这就像辅助一样,是为了方便将来逐步撤销辅助和提示。举个例子,孩子出现自我刺激,口头斥责和提醒,通常情况下没有用手势提醒那样容易逐步的撤销。越是间接的方法,孩子越容易从心中内化,最后演化成不需要外在的提醒。

其实我上面说的间接的制止方式就相当于辅助当中的半辅助,辅助等级越高越容易让孩子依赖。所以对于自我刺激这个问题上,我们制止的方式最好采取:用部分身体制止、手势制止、面部表情制止、看他一眼等这类的方法为主。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可以防止后面这种提示会成为孩子的强化物。

除此之外,制止时采取间接的制止方法也可以减少孩子反抗的几率。越直接的制止方式孩子越容易以极端的方式反抗,这和我们的初衷是违背的。而且采取较少的干预方法也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看起来不起眼,其实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公共场所的时候,可以避免引起别人的关注,有助于孩子进行正常的活动。

当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的自我刺激行为后,要马上制止。如果你能观察的足够仔细,在行为发生前制止最好!比如加入你知道你的孩子一开心就会摆手,那么当孩子开始时还没出现这个行为前你就需要赶紧制止,避免后面的摆手行为出现。当然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直接的制止手段,这依旧和辅助一样。从新项目的全辅降到半辅最后直到独立。我们的目标是独立,辅助只是手段。

在制止后我们应该马上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到较为适当的活动或物品上,当孩子作出恰当行为时一定要马上给予适当的强化物。假如适当行为持续,那么应该增加强化的频率或等级。

3、 利用自我刺激

想减少孩子通过自我刺激得到满足有很多方法,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自我刺激作为强化物。这听起来好像不合理,实际上却可以一举两得:不但可以作为适当行为的强化物,更可逐步减少孩子从行为中得到的满足感。

首先,孩子做出适当行为或者不做自我刺激行为时候,你可以用自我刺激本身作为一种强化奖励。这样做的目的,你其实在利用自我刺激为孩子建立适当的替代行为。除此之外,这个方法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变行为本质。自我刺激行为本来是由孩子内在控制,你把它改为联系其他行为的强化物后,便转而控制了该行为。

这个比喻就像一个练武之人体内有一股洪荒之力,不受控制,但是你现在通了任督二脉你确可以控制它了一个道理。将一个不可控的危险因素转换成了一种力量,这是关键。

后面你需要做的就是驾驭好这股力量,由开始用自我刺激奖励适当行为后面转换到用其他强化物奖励适当行为,这样就真正的消除了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

4、 控制诱因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我不多说。意思就是你要建立不会引起自我刺激行为的环境。比如你家有三个屋子分别是ABC,你可以先将自我刺激行为限制在AB两间屋子中,慢慢降低其次数和时间。接着你可以限制孩子只有在C屋子才可以出现自我刺激。总之就是限制空间,限制时间,系统的慢慢降低自我刺激的次数和时间,直到最后消失。

下面介绍积极的处理方法

积极的处理方法里面主要强调重点在于,我们不光要找到孩子自我刺激的替代行为,我们更要在其他能力上给予孩子支持。

比如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因为很多自我刺激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和不安。比如我们可以教会孩子更多的沟通技巧,这也可有效的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因为有的孩子不懂的如何回应别人才会出现自我刺激。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前语言和后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认知水平,懂得恰当的沟通技巧,会减少大部分孩子的自言自语行为。

最后我们总结下,我今天将自我刺激的处理方法尽可能逻辑清楚和详细的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也许,我们很多家长的目标是消除自我刺激,但是曹老师的观点,自我刺激是这些孩子与生俱来的,你消除了自我刺激,也就消除了你的孩子。

我的意思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将结果平衡在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比如你可以教给孩子控制自己的自我刺激,让他明白在哪不可以进行自我刺激,在哪里他是可以适当进行自我刺激的。

6.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篇六

徐维海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言语及行为(仪式性或强迫性的刻板活动)缺陷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帮助这些自闭症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已经是学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为此,我们学校开设了蒙台梭利康复训练课,尝试运用蒙氏教学法对自闭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自闭症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所谓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蒙氏教学法是一整体教育,除了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科学文化五大领域之外,在这五大领域的经验获得中,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与接触才有办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分为接受和认知。外界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进行分析,形成刺激印象而被接收,帮助儿童形成基本概念,再返回至效应器,形成自学思考及研究探讨。

一、制定方案、创设舒适的训练环境

1.整齐的蒙氏训练环境。蒙氏训练教室里的教具都是有秩序的,每个教具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这正好符合自闭症学生规律性强的特征。训练自闭症学生每次工作后都能能把教具放回原位,这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秩序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有序的线上活动。在蒙台梭利教学中,教师会经常设计“走线”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场地中用鲜艳的、学生喜欢的颜色画上一个椭圆形,让学生用脚跟对脚尖的方式进行行走练习。这一环节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协调身体机能并集中学生注意力。安安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学生,一刻都闲不下来。做操排队永远是最突兀的那个,需要老师牵着他的手才能走到队伍中。通过一学期的“走线”训练,学生已经有了沿直线行走的意识,排队时也能自己走在队伍中了。

3.规范的教师示范。教师的示范必须是非常规范的,教师对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反复推敲,既要让学生易于观察,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闭症学生常常不在意自己身边的环境和发生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准备规范的、吸引学生注意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从而能完成操作练习。

4.学生自由操作。由于在蒙氏的教学中,工作主要由学生主导。因此在教师示范完毕后,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要求,只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工作。在学生进行自由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求学生在工作完一项后,要先把自己的工作归位再做另外一样工作。每次玲玲进入蒙氏训练教室都会事先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这时候老师可以和学生讲清要求,一定要做完老师规定的工作后才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玲玲为了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时候会非常配合老师的训练。

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对自闭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的作用

1、发挥蒙氏感官教具的灵活性,满足每位自闭症学生的不同需要

蒙特梭利的教具没有一套是重复的。因此在活动中,每位自闭症学生操作的教具是不相同的,他们的工作只和自身发展有关,工作室中不存在比较和竞争。蒙特梭利强调学生的个别化,因此教具的操作程序只是相对的,并不要求自闭症学生完全顺应教师的操作步骤,成为教具的操作手。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学生工作中的反馈情况,随机灵活地调整预定程序,以适应每个自闭症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2、通过蒙氏感官教具的训练改善运动机能障碍

学习技能先从模仿开始,模仿几乎是人的天性,学生们通过模仿进行交流,进行学习,但是自闭症学生很少模仿他人。而在刚使用蒙氏教具时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动作进行练习,也就有意识地训练了自闭症学生的模仿能力。如:在数棒的活动中,使用蒙氏教具要求他们用双手一根一根地数棒,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能力,又能训练他们的自控能力。在“插座圆柱体组”等内容中,充分训练学生的目测力、手眼的协调能力,提高自闭症学生的平衡感觉机能、意志力及动作协调能力。蒙氏教具操作中允许教师根据自闭症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微调,灵活的教学方式既能满足自闭症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提高其运动机能。

3、通过蒙氏感官教具的训练,提高自闭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自闭症学生不善于与人交往,他们常常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而在蒙氏教具的操作中,教师演示的只是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而许多延伸的操作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尝试摸索的。所以,在后面的延伸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有学生来进行演示的,这样一来,同学之间就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观察,也就促进了自闭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4、通过蒙氏感官教具的训练,提高自闭症学生的自控能力 自闭症学生最常发生的是起自我刺激性行为,经常表现出暴躁、爱发脾气、上蹿下跳。而当这些学生大发脾气或有自伤行为之后,家长和教师总是细声细气地安慰,或者将他们抱起来以让他们高兴,对自闭症学生的这种反应,成为维系这种行为的外部条件之一。蒙特梭利教育注重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按程序操作蒙氏教具,能将秩序具体化,使自闭症学生借助接触教具形成正确的秩序感。另外由于蒙氏教具每种只有一份,便意味着学生必须学习“先来后到”的等待,自闭症学生在每天的操作活动中能逐渐形成“等待”这种概念,并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让自闭症学生等待来延缓满足,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7.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篇七

自闭症 (autism) , 又称孤独症, 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它的三个典型特征是社会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 同时伴有刻板的重复兴趣和行为。此外, 还有一些非典型特征, 如智力孤岛能力 (islet of ability) 、优异的机械记忆等。

自闭症有四种重要的症状:第一, 自闭症患儿与他人的关系异常, 所以即使他们处于他人包围之下, 仍很孤独;第二, 他们的语言发展能力严重受损, 而且他们的语言技能和沟通交流能力也受到损伤, 即使不借用语言, 他们也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第三, 他们不会自发地以各种方式加入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之中;第四, 他们对于老一套的动作、程序十分痴迷, 几乎完全沉迷于其中[1]。

2.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学理论

心理理论是指儿童理解别人心理状态 (如信念、愿望、情绪等) 并以此作为理解和预测别人行为途径的能力。在自闭症这类特殊儿童身上, 研究发现他们并未如普通儿童那样自然而渐进地获得心理理论的能力, 而是在理解别人的心理上存在着缺损[2]。Baron-Cohen等人 (1985) [3]最早发现自闭症儿童难以理解别人错误信念, 之后这一结果被许多西方研究[4]-[5]及中国研究[6]的结果所证实。后继的研究结果还发现自闭症儿童在理解不同的心理状态时显示出很大的差异。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能理解别人的愿望, 依据别人的愿望预测后继的行为, 还能明了别人愿望是否实现对别人情绪所产生的影响;但是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错误信念及与此相关联的情绪, 也不能正确地预测建立在错误信念基础上的行为。

3. 发展滞后的原因

3.1 理论解释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问题可以用以下两种观点来解释。先天论者持一种神经生物学的观点, 认为在自闭症儿童不同的临床表现 (包括语言能力、想象力及社会性等能力的削弱) 之下潜藏着同样的先天神经异常状况, 这是个体发生“心理失明”的根本原因。近年来, Howard应用MRI和PET技术的脑功能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该研究发现, 自闭症患者大脑颞叶内侧杏仁核发生损害, 并认为这是导致他们社会认知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社会经验论则采取了“后天”的立场, 将对心理状态的理解的发展看作是儿童社会参与和言语发展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观点重视语言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强调家庭讨论、假装游戏和关于感受的描述的作用, 并认为它们是吸引儿童对心理状态产生注意的重要手段。

3.2 实际分析

Tager-Flusberg的后天观察表明, 包括自闭症儿童家庭在内的大多数家庭都较少使用有关心理状态的术语。这一结论支持了后天论的立场, 即错误信念理解困难更可能是由于有关心理状态的交流较少的缘故。反过来, 社会性逃避、想象力减退和言语障碍等临床症状, 可能使得自闭症儿童关于无形的心理状态的家庭对话变得更加困难。莫书亮、苏彦捷认为, 心理理论与言语、交往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双向,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关系。[10]当然, 对于特殊儿童个体来说, 根本原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神经生物损伤可能会延缓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而社会性和交流性经验也会对有感觉或者运动障碍的儿童产生影响作用。很可能的是, 在某种情况下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发生相互作用, 致使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落后于正常儿童。

4. 教育对策

以上对于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考察及落后原因的分析, 为自闭症与儿童个性、社会性行为发展迟缓或异常状况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 即这些功能性损伤与先天神经生物模块受损和后天教育等其他因素一起相互作用, 导致了这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落后。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防范, 应该说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大支持系统出发。

4.1 家庭教育

家庭内的一些社会经验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儿童由于社会经验不同, 其“心理理论”发展也有差异。大家庭中的儿童的错误信念的发展更快。如, Jenkins和Aftingtion的研究表明, 兄弟姐妹多的学前儿童比兄弟姐妹少的在错误看法任务上的成绩会更好。家庭的大小和“心理理论”任务的关系在语言技能差的儿童身上表现得更强。这意味着语言能力差的儿童可以通过家中的兄弟姐妹的出现而达到对错误信念的理解。

除了谈话的频率和内容外, 育儿风格和纪律的策略也都与儿童的错误信念的理解有关。母亲如果能够将处于11个月到3岁的孩子的行为看成是有意图、有意识, 那该儿童在5岁时对他人的理解将会与此有正相关 (Meins&Femyhough) 。那些会与孩子解释和讨论的父母, 其孩子比那些仅仅对不能接受的行为进行惩罚的父母的孩子, 在错误信念的任务中的得分更高。

4.2 学校教育

儿童的社会成熟是在学校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理论学家和教师应该帮助儿童更好地形成元认知能力, 进而使儿童具有很好的“心理理论”其中一部分。入学前, 儿童的“心理理论”是直觉性的, 是根植于日常的社会相互作用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它的谈论来鼓励儿童将其理解的东西说出来。在教学语言中体现对“心理理论”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所以甚至对幼儿园的孩子, 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多用一些反问、设问的词句。如:“你是怎么知道的?真的知道还是猜的?”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 我们无法改变的是儿童的残疾程度, 但是可以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功能性支持, 增加与特殊儿童之间有关心理状态的共享性交流, 加大他们言语及交往技能的培养, 促进他们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希望能够通过心理理论发展的促进, 帮助自闭症儿童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早日回归主流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秀丽, 李力红.西方关于自闭症研究的新进展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心理学探新, 2004, VOL24, (2) .

[2]桑标, 任真, 邓赐平.自闭症儿童的中心信息整合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心理科学, 2006, 29, (1) :52-56.

[3]Baron-Cohen, S., Leslie, A.M., Firth, U.Does the Autistic Child Have Theory of Mind-Cognition, 1985, 21:37-46.

[4]Leslie, A.M., Firth, U.Autistic Children.Understanding of Seeing, Knowing and Believing.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gy, 1988, 6:315-324.

[5]Chorman, T., Baron-Cohen, S.Understanding Drawing and Beliefs:A Further Test of the Meta-represen Theory of Mind.Journal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92, 33:110-112.

8.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篇八

对于一般的正常儿童来说,进入一个群体,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却是非常难的,因为他们在社会交际、语言交流方面存在诸多障碍,缺乏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如何在普通学校班级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值得探讨的。

案例:万鑫龙,男,7岁,其主要症状为入学面试时由外婆陪同,不肯离外婆半步;面试时不愿回答问题,当面试的老师要求其从1数到10时,他拒绝回答,之后又自言自语数数。该生入学后,表现为从不与任何人交谈,在上课时,表现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时常莫名其妙地发笑、原地绕圈走;固执地重复将书本放回书包的动作,教师点名时充耳不闻;所有的书本均被其画满汽车图形;下课后,当教师要带他离开教室时,他跟随教师走出教室后立刻跑回教室,不肯再出来;秋游时参观科技馆,当看到立体的光影恐龙时吓倒在地上,爬起来立刻往外跑,无论谁拉都不肯再进科技馆。对这样的一个特殊儿童,如何让其融入集体,如何让其与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教育呢?作为一名教师,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不隔离,不歧视

自闭症儿童,由于其在各种场合的多功能活动中均有广泛性的发育迟缓和扭曲现象,其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模式呈异常状态,造成了人为地将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的环境中,又人为地隔绝了与他人的交往,常表现出孤僻、胆怯、自私、举止异常,不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帮助。这样就造成自闭症儿童很难融入班级群体中,即常说的“不合群”。对于这样的儿童,教师首先不要人为地隔离其与其他儿童的联系,不能因其性格、举止的异常而让其单独坐,更不能因歧视他而放任自流。教师应当尽量让自闭症儿童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所谓集体活动包括学校、班级统一组织的文体活动,也包括邻桌小朋友相邀的游戏、做作业等等。在集体活动中培育孩子的性格,从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智慧与温暖。同时,教师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要维护自闭症儿童的尊严,不将其病情公之于众,要鼓励其他同学与自闭症儿童交往,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自闭症儿童,在整个班级中形成一个和谐、融洽、接纳的氛围。例如,给万鑫龙安排一个热心的、爱帮助人的同桌,叮嘱其适时提醒万鑫龙上课听讲,并帮助其收拾书包,帮助其放好上课所需的学习用品;下课后,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万鑫龙的行为,鼓励其与其他同学交谈,同时亦鼓励其他同学与万鑫龙玩耍,对于捉弄万鑫龙的行为及时制止。总之不把万鑫龙看作一个

异类,而是把他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看待。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在给自闭症儿童营造和谐、融洽、接纳的班级氛围的同时,还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所谓课堂心理气氛指的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

由于自闭症儿童不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说话时音调、音速等异常,很少主动找人玩耍或与人交谈,基于以上原因,这些儿童很难跟上教师正常的上课进度。如果放慢上课的进度,教师又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面对这一境况,作为教师,就要使用一些工具,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又使自闭症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例如,上课时利用扩音器,让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听清楚万鑫龙说的话;利用万鑫龙喜欢汽车的心里,设计一些汽车型的教具,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吸引其注意力;教师的语调要柔和、目光要亲切,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消除、克服引起学习不良心理障碍的因素。

三、家校联合,共同努力

自闭症是全球性的难题,目前尚没有找到快速彻底的治愈方法。自闭症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心理疾病,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目前对于自闭症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根源主要是家庭的影响。所以要想让自闭症儿童能早日康复,家庭的作用是很大的。因此,家长要和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通学校)

上一篇: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下一篇:宣传最新计生稿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