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县人民政府文件

2024-10-26

民权县人民政府文件(共10篇)

1.民权县人民政府文件 篇一

2011-2012年度市级文明和谐单位复查材料

公正高效为民 彰显司法文明

左权县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通过审判活动,向社会昭示和评断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因此,人民法院不单是司法文明的实践者,还应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为此,我院党组始终把抓好文明和谐创建活动作为树立法院形象、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为确保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取得切实效果,将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和要求,量化细化到年度《综合考评实施细则》中去,与审判工作一起考评和检查,年终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2009年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我院“涉诉信访先进工作单位”称号,2009年被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三等功,2010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和谐单位,被市政法委、市中院评为清理执行结案先进集体,2011年被市政法委授予“规范执法先进单位”,被市中院评为全市审判质量先进集体、全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一、提高综合素质 做和谐社会的创建者

干警队伍的素质是做好法院各项工作的前提与保障,一年来,我院把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作为事关全局、事关成败、事关形象的关键来抓,努力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以及“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在八路军总部建优良传统教育基地、晋冀鲁豫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建司法传统教育基地和全市法院系统植树基地,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确保了干警队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人民法院报、省高院法治周刊对我院富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活动进行了报道。二是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司法能力。我院通过开展庭审观摩、精品案件评比、优秀法律文书讲评、疑难案件讨论、专题讲座等丰富多采的岗位练兵活动,鼓励支持干警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凭借我院内部刊物《学习与交流》这一平台鼓励法官开展调研活动,不断总结审判执行工作中的新思路好方法,提升了法官驾驭审判、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司法公正廉洁。积极开展“五个严禁”等专题教育和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教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干警,不断提升全体干警反腐防腐能力,确保了审判权力的行使不越界、不跨线、不离谱、不出格,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

二、履行审判职责 做社会稳定的助推者

一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 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紧贴县委、政府 “加快老区崛起,再造两个左权”的主旋律,重调息诉,保稳定,积极为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司法保障服务和当好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一是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我院把强调解,促和谐,保稳定作为办案的第一要求,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促进器”和社会矛盾“减压阀”作用,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方针,将调解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对涉及民生的供暖、物业管理、工伤、人身损害赔偿、劳动报酬等纠纷案件,均做到快立、快审,快调;巡回法庭坚持田间地头办案,进院落、坐炕头调解,2011年巡回法庭调解处理的案件达89.6%;让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了司法为民的温暖;二是努力构建“大调解”机制,动员各方积极因素,多形式、多方法地化解社会纷争,如麻田法庭一次受理五件相邻纠纷案,法庭邀请乡镇司法所、土地所与镇、村调解委员一起到案发地进行现场调解,经多方努力,五起纠纷同时调解处理,几户邻居多年的心结彻底化解,切实实现了案结事了。2011年我院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148件,审结1144件,审结率为99.65%;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81.9%,在全市法院系统名列前茅;三是坚持刚柔并济,全力化解“执行难”。我院从创新管理入手,用严格的工作机制保证执行工作的实效。采取 “五定一包”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阳光执行、和谐执行与司法拘留预告等灵活多样的执行方式与措施,加强与工商、税务、银行、房管等部门的协调沟通,2011年执行和解率达到84.98%,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注重法制宣传,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我院充分利用审判工作的优势,通过深入农村、学校、机关、企业、社区等,积极开展以案说法、上专题法制课、法律咨询等活动,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同时还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案例宣传,利用节假日和集会进行定点法治宣传,受到群众好评。如:我县第一醉酒驾驶案、执行款物现场发放、赃款现场退赔均等群众关注的案件,通过县电视台进行现场专题报道。一年我院共在国家级和省市县级媒体发表稿件23篇,进一步提高了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四、擦亮为民窗口,做司法文明的先行者

我院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要求为目标,不断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努力提高人民满意度。一是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扎实推进司法为民。将“为民”理念贯穿工作各个环节,立案推行“一站式”服务,加强诉讼引导、引导当事人依法行使诉权;二是法庭积极开展巡回审理,电话预约上门立案、开庭、调解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化解纷争;三是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全年为88案当事人依法减、免、缓诉讼费276000余元,确保了有困难的当事人打的起官司;对那些案件无执行条件的特困当事人进行救助7.5万元,为涉诉特困人员解决了燃眉之急;四是大力化解信访案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我院认真落实最高院关于信访工作“四个必须、五项制度”不断强化信访工作责任,推出“静心倾听诉求、真心沟通交流、耐心解答咨询、虚心接受批评、诚心为民解难”为内容的五心承诺,确保当事人的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有效地预防、化解了信访案件,去年我院共化解14件,信访积执结率为92.67%案。被市中院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扬。

五、加强审判管理,做文明和谐建设的创新者。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二是提高审判效能,促进司法文明。建立了集防错、改错、纠错功能为一体的案件质量监督和错案追究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了简易案件庭内研讨、疑难案件业务专家“会诊”、重大复杂案件审委会讨论、重大行政裁决和执行事项听证、裁判文书三级审签、优秀法律文书讲评等制度;四是加强岗位责任目标考核。从加强对干警个人实绩考核上入手,制定了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量化考核标准,切实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以建章立制为基础,以约束激励为主导,以监督、考核、奖励和责任追究为保障,通过全面加强审判管理,进一步推进了司法文明建设。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2.民权县人民政府文件 篇二

关键词:档案馆,现行文件公开,组织形式

瑞典于1776 年制定了《瑞典王国出版自由法》,其第二章第一条规定“:为了进一步自由交换意见和启迪公众,每一瑞典国民均可按下文所规定的方式自由地接触官方文件……”[1]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们公民意识的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正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国际联盟都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美国早在1966 年就颁布《信息自由法》,日本于1999 年制定《关于行政机关保有的情报公开的法律》,法国于1999年制定《信息公开法案》、欧盟于2003 年推出《公共信息再利用指令》等等;我国也于2008 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目前为止,国际上现有80 多个国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2]。政府文件是政府信息的主要载体,而档案馆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政府文件的最终归宿,所以档案馆能够汇集广泛、系统、丰富的政务信息,这使得档案馆具有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天然资源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明确了档案馆公开政府信息的权责;此外,就档案馆自身方面来讲,档案馆一直以来都迫切希望能改变其封闭的社会形象,而承担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职能则被看成是能够实现此种目的的一个绝佳机会,这也大大刺激了档案馆投身于政府信息公开热潮中的积极性。

一、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

在我国,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地位最早在地方政府的相关办法中予以规定:2004 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出台的《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各信息发布责任单位应向本级文件集中管理部门或档案馆提供本单位的政府信息目录……文件集中管理部门或档案馆对政府信息进行统一加工、整合后在本部门网站上提供查阅”[3];2004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三章第二十四条规定“:市政府公报应当备置于各区(县)政府办公地点的适当场所、市和区(县)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方便公众免费查阅”[4];2007 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5]。自此,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法定地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二、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形式

目前,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相关规定,各地区经济条件、技术力量等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国各个地区、各级档案馆在研究其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主体之一、有效地为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探索进程中形成了并不唯一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1.文档资料服务中心。2000 年4 月,深圳市档案局建立了全国首家文档资料服务中心;2001 年5 月,北京昌平区档案馆现行文件阅览室、江苏常熟市档案馆文件资料服务中心相继成立,特别是11月国家档案局在山东济南市进行了档案资料目录信息服务中心专题调研活动后,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6];截至2008 年12 月底,全国约有2500 多个县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占国家综合档案馆总数的80%以上[7]。

全国各地方对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的叫法各不相同:“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深圳)、“现行文件阅览室”(北京昌平区)、“现行公开文件阅览服务中心”(河北衡水市)、“现行文件资料阅览室”(贵州六盘水市)、“文件超市”(湖南洪江市)等等,据统计资料显示,相关机构名称多达79 种[8]。不仅名称多样,全国各地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的运行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将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直接设立在档案馆内,如常熟市文件资料服务中心;有的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文件管理机构,如深圳市文档资料服务中心;还有的将文档资料服务中心融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如辽宁丹东市现行文件阅览室。

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将收集得到的政府文件、政府文件汇编、法律法规汇编、政府公报等加以一定整理、分类后统一提供给各社会群体或个人利用,其中,提供社会利用的政府文件是公开的、但未到进馆期限的现行或非现行文件,一般较近期,如深圳市文档资料服务中心主要提供10 年内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9]。但有的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借助计算检索设备,可以提供回溯年代更为久远的政府文件,如常熟市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可以利用法律法规数据库检索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6 万余份文件[10]。

2.档案网站。1996 年,北京市档案馆在北京经济信息网上建立了主页;1998 年,北京市档案馆申请了独立的域名,正式建立国内首家档案馆网站。1999 年,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联合40 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此后,全国各地档案馆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各自的档案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建立的档案网站大多都已开通完毕[11],时至今日,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很多县级市档案馆也大多都建立起了各自的档案网站。

档案网站是档案馆服务社会的窗口,通过在档案网站上设置相应栏目(有叫“政府信息公开”的,如广西档案信息网;有叫“政府公开信息查询”的,如安徽档案信息网;有叫“现行文件”的,如浙江省档案网等等),可以实现档案馆在线公开政府信息的功能。目前,这些档案网站提供的政府信息查询服务的层次不一样,有的仅提供现行文件目录查询,有的能提供政府信息全文。另外,有的档案馆还将查询政府文件的功能从档案网站中独立出来,成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其实质是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的网络版,这样能减少用户查询的层级,使用户能够更明了、更快速的查找,如苏州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目前,通过档案网站的“现行文件服务”栏目进行现行文件检索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浏览的方式:事先将各政府部门罗列成菜单的形式,用户点击层层菜单,直到找到所需的政府文件;另一种是检索的方式:用户首先要选择检索字段,如公文单位、文件题名、文号等,然后在检索框内输入相应检索字段进行检索。此外,有的档案网站别具一格,设计了具有创新性的文件检索方式,如上海档案信息网,将公开政府文件按照点击率进行排名、组织,使用户可以很快速地找到热点文件。

3.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中心是在电子政务的背景下,依托政务网络建立起来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2004 年12 月,江苏省常州市建立了国内首家电子文件中心,随后,江苏省张家港市档案局、安徽省档案局、天津开发区、青岛市档案局也相继成立了电子文件中心。但目前为止,在我国,电子文件中心尚属新生事物,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尚未形成规模。

电子文件中心与网络版文档案资料服务中心不同,网络版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就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而电子文件中心的功能定位主要是:通过有效地管理形成于政务活动的电子文件,为政务活动提供服务。所以说,网络版文档资料服务中心是专职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而电子文件中心是政务信息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因具有可以通过其对外发布接口在互联网上发布占有的非涉密政府文件的功能而兼有公开政府信息的功能,且为了政务活动安全起见,内外服务之间需建立隔离机制。并且,电子文件中心的报送功能能够实现政府文件及时、主动收集,这种收集方式能有效地保障政府文件收集的齐全性、提供利用的时效性。

三、对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各种形式的评价

目前,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形式就是上述三种,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情况,笔者在此仅对上述三种形式各自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作简要评价及预测。

采用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和档案网站的方式公布政府信息,档案部门得首先从政府文件的形成者———政府各部门处收集政府文件,然后加以整理,最后才能提供用户阅看或上传到档案网站上供用户浏览。也就是说,文件形成单位而非档案馆掌握着公开政府文件主动权,这样政府信息公开的时间、公开的内容都由文件形成者决定,这极大地制约了档案馆履行公开政府信息的职能;而且,现行文件需经过档案部门收集、整理后才能与社会大众见面,这就造成了档案部门信息公开的滞后性。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已纷纷建立起来,相较于政府网站,档案网站在公开政府信息的时效性、丰富性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可以预知,档案网站公开现行政府信息的功能将最终被政府网站取代。

文档资料服务中心虽然也存在公开政府信息滞后的问题,但由于档案部门出面协调,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可以收集到较为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相关资料,如政府公报、政府文件汇编等。深圳市文档资料服务中心甚至还提供市属各单位编印的纪念册、画册、文集、资料汇编等[9]。这使得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对政府文件的查询者仍具独特的吸引力。另外,有些地方的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入驻政府行政大厅,这种极具创意的做法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一来,政府行政大厅是人气汇集之处,这为文档资料服务中心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对象;人们也可以通过文档资料服务中心,获取丰富、全面的政府信息。二来,针对政府文件的晦涩难懂之处,当场就可以询问。文档资料服务中心通过与政府行政大厅联姻,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了自身作用,很好地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运行模式的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在未来很具发展空间。

3.加强管理政府采购招标文件售价 篇三

招标文件真的需要这么高的价位吗?据专家解释,招标文件是参与编制文件的专家的智慧结晶,一份招标文件的好坏对采购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招标文件售价不应以盈利为目的,这不仅违反了相关制度,更违背了政府采购原则。

有法规为证:

《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七部委27号令)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对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的收费应当合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出售招标文件可以收取编制成本费,具体定价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制定。”

财政部出台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8号)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招标文件售价应当按照弥补招标文件印制成本费用的原则确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以招标采购金额作为确定招标文件售价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集中采购机构在组织实施中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采购代理费用和其他费用。”

那么,现在的情况如何呢?据悉,安徽省马鞍山市在去年制定了《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编制成本费收费项目及标准表》(以下简称《标准》)。标准表将所需采购项目分为三档收费,试行两年。

马鞍山市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程根向记者介绍,在对采购工作的后期调研中,不少供应商多次反映了招标文件费用问题。考虑到招标文件成本费具体定价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制定的规定,马鞍山市政府采购中心向马鞍山市物价局提出申请,要求制定有关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编制成本费收费标准。马鞍山市物价局对此也做出积极回馈,立即展开审核、调研工作,在去年9月份正式制定了试行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编制成本费收费项目及标准表。

程根副主任反映,《标准》在试行期间,引起了供应商的极大注意和积极支持。今年4月份LED显示屏的招标过程中,有27家供应商参与报名,21家厂商、代理商、中小企业进行投标。供应商的积极互动,使程副主任对此次采购的成功充满信心。

虽然试行了《标准》,但在制定《标准》时招标文件成本费又是如何界定呢?专家与学者对此意见不同,一部分认为招标文件的售价除了包括纸张、印刷费用外还应包括邀请专家的论证费等;另一部分则认为招标文件的售价仅包括纸张以及印刷费用。就此问题,程根副主任解释道,每年财政部门拨预算时,对于部分采购项目会包含一些专家论证费、修改费,因此,招标文件会本着纸张、印刷费用以及不以盈利为目的进行收费。

截至记者截稿,不仅仅马鞍山政府采购中心在试行《标准》,编制招标文件成本费标准已经扩散到全国各地:如西藏自治区工程招标文件收费标准规定:工程类招标文件每套最高不超过850元,下浮不限;青岛市在招标文件售价方面做出强调,规定无论多大规模的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文件的售价最高限价为200元。

4.南通市人民政府文件 篇四

通政发[2009]04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渔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高风险行业。我市海岸线长,海域滩涂面积大,渔业船舶和渔业从业人员众多,沿岸地形和近岸海流状况复杂,极端天气频繁,渔业安全事故和险情时有发生。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促进渔业经济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达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提高渔业安全生产水平,深化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1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

港口航标、监控系统、港口消防、照明设施和抢险救灾船艇等配套设施设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四)大力提高渔船安全质量。严格渔船建造企业资格认可制度,依法取缔不具备渔船生产资质的企业。强化渔船修造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制造、改装、进口渔船以及船用安全设备的检测检验,逐步建立废旧渔船拆解中心,加强老旧渔船管理,鼓励、督促企业和渔船船东更新淘汰有安全隐患的老旧渔船和装备。逐步建立渔船交易中心,严格渔船登记制度,规范渔船买卖行为。

(五)积极推进渔业安全通信网络建设。完善卫星、短波、超短波、移动电话“四网合一”的渔业安全通信网,加快海洋大功率电台建设,扩大近海和内陆水域无线电信号覆盖范围。建设全市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在沿海滩涂养殖交通运输工具和养殖船上配备具有定位功能的通信终端设备,在重点渔船、远洋渔船和涉外渔船上配备卫星通讯终端设备及海洋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备,为安全信息播发与接收、紧急遇险报警、搜救指挥提供通信保障。建立市、县两级渔业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重点渔业乡镇、渔业企业建立通信基站,实现对海上作业单位及作业渔船动态监控和实时跟踪全覆盖。

(六)加大渔船安全设施设备的配备力度。在按照规定配齐通信、导航、救生、消防等安全设施设备的基础上,60

期检查责任制的执行情况。滩涂企业和船东(长)要积极履行物质保障、资金投入、规章制度制定、教育培训、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等相关工作责任。滩涂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保证其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完善考核机制,分层次检查考核,对安全生产负有责任的领导、管理人员、安全员、职工因失职而发生安全事故的,要严格追究其责任。

(九)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滩涂企业和捕捞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全体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等。滩涂企业和捕捞企业应当保障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十)全面执行滩涂企业和捕捞企业出海作业报告制度。滩涂企业须每天报告出海作业人数和返港实际情况,要监督出海拖拉机和作业人员及时返港,严禁延时作业。出海渔船出港、返港要及时向所属企业报告,在海上生产期间应每天定时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捕捞企业应每天与所有在海渔船保持定时联系,报告在海作业人员和渔船安全生产情况,产监管体系,加强渔港监督、渔船检验等渔业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渔船的安全监管实行船籍港管理,渔港的安全监督检查、渔船进出渔港签证由渔港所在地的县级渔港监督机构负责,捕捞企业要协助渔船做好进出渔港签证工作。渔港监督机构要特别加强对一级以上渔港的安全监督管理。以滩涂企业、捕捞企业、渔港码头、渔船集中停泊点等场所为重点,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渔业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十五)加强涉外渔业安全管理。教育和引导捕捞企业、渔船船东(长)严格执行国际渔业条约、双边渔业协定和有关管理规定,依法从事渔业生产活动。禁止渔船违规进入敏感争议水域作业。外事、渔政、海洋、海事、公安边防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涉外渔业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防止引发渔业安全事故。

(十六)建立隐患排查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经常对滩涂企业生产现场和捕捞渔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应当督促及时整改,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的,要采取果断措施,依法进行停产停业整顿。加大对非法生产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海上渔业生产秩序。

助船配备必要的救助装备。鼓励渔船在遇险时开展互救。各级渔业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通信基站,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值班岗位责任制,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告涉险和事故情况。

七、强化渔业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二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组织编制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规划,将渔业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对渔港、安全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渔业安全监管、渔民安全宣教培训、海难救助等项目资金要给予大力支持。经国家、省、市批准立项的渔业安全生产项目,各地要积极筹措和落实配套资金。对渔船更新改造、渔用通信设备和安全设施配备,各地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要积极引导、鼓励并督促滩涂企业、渔船船东加大安全投入,建立稳定、多元的渔业安全投入机制。

(二十一)推进渔业安全科技进步。加大渔业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和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加快信息技术在渔业安全生产上的应用。鼓励捕捞企业、滩涂企业和渔业部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渔业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各级政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渔业安全生产纳入科技发展规划,落实渔业安全生产科技经费,保障渔业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的有效实施。大力开展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研究。

区内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安监等职能部门对滩涂企业、捕捞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完善奖惩制度。

二○○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索引号:FA200-B0000-2009-041 *全部内容仅供参考,如要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欢迎您进入南通市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查阅现行文件!

网址:http://daj.nantong.gov.cn/col/col12980/index.html

5.新安县人民政府文件 篇五

新政〔2010〕13号

新安县人民政府

关于聘任王孝峰等同志为县人民政府督学

及特邀教育督导员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依法督政督学,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根据人事变动情况,经研究决定,调整聘任县政府督学及特邀教育督导员。具体人员如下:

总 督 学:王孝峰(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常务副总督学:陈 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 总 督 学:王清凯(新安电力集团公司董事长)

贾长河(县教育局局长)

赵曙光(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高 琳(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李良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宋发展(县人大办公室主任)赵 毅(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宝山(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李 森(县发改委主任)

卢多哲(县人事劳动和社保障局局长)司益文(县财政局局长)李宏江(县法制办主任)

特邀名誉教育督导员:

李廷魁 王正辉 秦俊才 韩安亭 张怀亮 张化义 王天纲 任 操 侯炳海 司赞东

督 学:陈怀民(县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

王国营(县政协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刘 峰(县财政局副局长)秦保刚(县人劳局副局长)李俊章(县审计局副局长)王恩年(县发改委副主任)陈建新(县监察局副局长)焦清伟(县建设局副局长)马宇伟(县地税局副局长)

江平(县文化局副局长)杨逢春(县农业局副局长)

高保军(县工商局副局长)陈万兵(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宏伟(县电力集团副书记)刘爱国(县编办副主任)寇 丽(县人劳局工资股股长)张 丽(县财政局教科文股股长)张振营(县财政局原行财股股长)游玉芬(县教育局副局长)刘红梅(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元超(县教育局副局长)

崔建选(县教育局局长助理、教研室主任)徐舒拉(县教育局主任科员)韩建国(县教育局副主任科员)张学熙(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翟占营(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卫 智(县教育局计财股副股长)郭智敏(县教育局普教股副股长)光功夫(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副主任)李红光(县教育局成教办主任)陈书锦(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王护林(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副主任)

林保健(县二高原校长)朱 琦(县三高原校长)李生俊(县五高原校长)王振忠(县职业高中书记)仝金钟(县实验小学书记)张富泰(县新城实验学校书记)衡新民(县特殊教育学校书记)陈书会(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王 军(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王翠云(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张世和(县教育局工作人员)李明森(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高三良(县一高原校长)

陈 欣(县教师进修学校原校长)孙 环(县教育局普教股原股长)郭思卿(县教育局教研室原副主任)

二○一○年三月四日

主题词:聘任

教育

督导

通知

— 3 — 新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6.鹤壁市人民政府文件 篇六

鹤壁市人民政府

关于在全市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优化发展环境,解决企业经营困难,推动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豫政〔2009〕17号),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决定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企业融资、落实政策、减轻负担、要

— 1 — 素保障、开拓市场、项目建设、扩大就业等关键环节,坚持面对面、零距离地为各种行业、规模、性质的企业搞好服务,因企制宜、分类指导,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实现政府服务载体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质量优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努力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使全市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率先崛起良好态势作出积极贡献。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银企沟通,缓解企业资金矛盾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扩大我市信贷投放额度,力争 2009 年全市各项工业贷款新增额达到 60 亿元,其中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 38 亿元。全年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到期大额贷款提前告知制度和银企互信互助机制。完善金融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财政资金优先开户等鼓励政策。加快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加大贷款投放。建立大项目联动支持机制,开展封闭贷款业务。建立银行间并购重组贷款机制,积极支持有 — 2 — 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新增信贷规模中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执行贷款条件下限。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分行业、分专题、分层次召开资金贷款协调会,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困难。把市、县区企业服务年活动中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作为信贷资金支持重点,确保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经营困难的重点企业不收贷、不停贷,力保这些企业资金链条完整性和经营连续性,力保项目建设资金不中断。做大市级担保机构,各县区担保机构3月份全面开展业务。引导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信用担保公司,为产业链条上直接配套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尽快开展业务。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认真做好大型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试点争取工作。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集合贷款。积极申报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大力引进市外银行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信贷业务。

创新融资方式。利用并购贷款、房地产信托基金、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质押、票据贴现、买方信贷、出口创汇贷款、联合协作贷款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典当、拍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积极筹措资金。积极培育上市资源,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等方式实现整体上市或主业整体上市。加快征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贷款卡申

— 3 — 领和贷款卡年审优质服务,开通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二)抓好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企业发展

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已经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市政府出台的《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鹤政〔2009〕4号)等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逐条对照,确保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更加直接、有力、有效的超常规措施,支持企业发展。

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降低增值税征收率。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延长中小企业纳税申报期限,对符合条件的小型企业执行所得税优惠税率。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及时办理出口退税手续,尽快足额到位出口退税资金。严格执行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的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及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业发展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等财政专项资金。统筹用好市、县区预算安排的 4000 万元重大项目前期策划推进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等项目。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按规定尽快下达到项目单位。

(三)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全面清理涉企收费。严格落实《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取消停止征收和调整有关收费项目的通知》(鹤政〔2008〕58号)中取消、停止征收和降低标准的322项收费项目,加强监管,确保全面落实。坚决清理贷款抵押、评估等中介收费项目,全面纠正直接或变相加重企业负担的贷款违规收费行为。

加强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严厉查处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等行为。严禁违规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严格实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和企业生产安静工作日制度,除涉及环境保护、节能降耗、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税收及计划生育等检查外,停止一切面向企业的检查活动。必须进行的检查活动须经同级监察或减负责任部门批准备案,并尽量减少次数或合并执行,所有检查活动“履职不收费”。整治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环境,严厉打击破坏、扰乱企业经营等各类犯罪活动。

(四)加强经济运行调控调节,满足企业生产要素需求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走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对我市工业的影响,完善生产要素和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日报、旬报、月报监测制度,进一步提高监测能力。围绕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预测和预警工作。加强信息引导,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市经济运行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及时提出

— 5 — 调节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抓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衔接,对企业煤电油气运需求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供尽供。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积极争取优惠电价和大用户直供电试点。

(五)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市场份额

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支持企业采取灵活销售措施,扩大信誉好、有优势产品的销售量,引导市内企业在生产配套中选用本地优质产品。各级政府、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在招标采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本地产品,提高本地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寻求更多的贸易机会。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各项外经贸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企业战略重组合作。支持重点企业围绕主业发展,通过产权(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相互持股、合资合作、技术引进、重组上市等多种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与产业链重组,形成互为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六)完善项目联动机制,加快建设进度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项目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全面做好重点项目规划选址、项目准入、征地拆迁、环境和安全评价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迅速落地,及早开工。建立重大项目跟踪落实长效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月通报、季观摩制度,对重大项目实 — 6 — 行驻厂蹲点,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建设环境,强化节点计划控制,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支持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等项目建设。

加快项目审批力度。对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面推行重大项目代办督办制和限时办结制。适时先行受理用地、环评等报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加强项目用地保障,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优化配置计划用地指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先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将有限的环境容量向重点项目倾斜。

(七)做好困难企业帮扶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对企业确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批准可以适当延期。对生产经营困难的工业企业需要缴纳的各种规费,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酌情减免或予以缓缴。对确因经济形势影响暂时无力缴费的已参保困难企业,在确保正常发放的前提下,允许其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并免收滞纳金。

加强企业法律服务。对暂时因资金困难无法还账,但是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且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本着既保护债权人利益又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原则,采取慎重灵活多样的诉讼保全措施,加强调解工作,采用设置担保等方法,促使债权人给予债务企业合理的宽限期,帮助债务企业渡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各级法院在处理企业破产案件时,尽量挽救被诉企业,避免轻易采取破产程序。

(八)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豫发〔2008〕21号),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围绕我市技术紧缺型专业和优势产业的人才需求,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努力稳定就业岗位。落实企业裁员报告制度。引导和帮助困难企业尽量通过调整班次、职工轮岗、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尽量减少裁员。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职工在岗培训补贴。重点做好关闭停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积极开展向困难职工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及时解决职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做好企业稳定工作。

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大量安置返乡农民工的企业作为重点服务企业,搞好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举办不同类型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吸引农民工就地转移。对有意自主创业的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帮助其自主创业。

四、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企业服务年活动实行统一组织、— 8 — 上下联动、分级实施。市经济运行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市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由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环保局、建设局、企业服务局、劳动保障局、监察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市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市发改委主任肖海水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保证企业服务年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实行政府和部门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实行市、县区领导分包服务制。市政府确定200家企业为市、县区重点服务企业。市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帮扶市重点服务企业,并督导县区帮扶工作。市重点服务企业同时也是所在县区的重点服务企业。各县区要将辖区内重点服务企业名单报市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对重点服务企业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原则上每个重点服务企业都要明确一名政府或职能部门领导作为联系人,负责对企业的服务。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要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挂帐督办,扎扎实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需省、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市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

(三)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本县区本部门实际,制定改进服务、扶持企业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于3月底前报市企业服务年

— 9 — 活动办公室,并向企业和社会公开承诺。市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半月召开一次协调会,听取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帮扶企业工作组工作情况汇报,不定期召开重点帮扶企业座谈会、现场会,集中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政府要加大服务企业力度,限定解决问题的时限和责任单位,切实把企业反映的问题落实好。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企业服务年活动提供支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四)加强监督检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要按照“企业需要什么就帮助什么”的原则,严禁以服务企业为借口,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重企业负担。市、县区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督查指导,检查企业服务年活动开展和扶持企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并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要将企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县区政府和部门目标考核,2009年底市政府将组织企业对各县区政府和部门为企业服务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排名靠后的予以批评,对企业反映强烈、情况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新闻宣传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宣传,总结宣传一批好的典型,对各种消极倾向、不良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良好舆 — 10 — 论氛围。市、县区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监察、公安等部门要设立专门热线电话,接受企业咨询,受理企业举报。

二○○九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市委各部门,鹤壁军分区,省属有关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开发区管委,浚县农场。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3月14日印发 校对:张振霖

7.民权县人民政府文件 篇七

土质要求为两合土或淤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1.5% 以上, 基础地力中上等。基地应选择浇水 (井灌或河灌) 、排水方便, 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的地块。

2配方施肥

2.1增施有机肥

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5 m3,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强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

2.2合理施用底肥

一般底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 75.00~100.00 kg/ 667 m2或667 m2改施尿素20.00~25.00 kg、过磷酸钙75.00~100.00 kg、50%硫酸钾25.00~30.00 kg。

2.3补施微肥

667 m2补施硫酸锌 (锌肥) 1.00~2.00 kg, 硫酸亚铁 (铁肥) 1.00~2.00 kg。以补充土壤中的锌和铁, 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3精细整地

3.1秸秆还田

玉米适当晚收, 收获后随即粉碎2遍, 然后667 m2撒施25.00~30.00 kg碳铵, 再用犁深翻 (25.0~30.0 cm) , 最后耙磨一遍压垡头, 严防晾墒。

3.2旋耕细耙

当平均气温降至15左右时, 开始整地备播。首先把有机肥、复合肥或化肥、微肥均匀撒施于地面, 然后用旋耕耙旋耕两三遍, 达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无坷垃。如若墒情不足, 应先浇水造墒再整地, 一定要保证底墒足。浇地时一定要采取小水喷灌, 严防大水漫灌, 以防耽误农时。

4适时播种

4.1药剂拌种

为了防治地下病虫害, 播种时一定要采取药剂拌种, 拌种药剂可采用一拌无蚜+全蚀净, 用量按照说明书使用。

4.2足墒浅播

播种时, 一定要墒足, 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70%~80%, 确保一播全苗。播种适宜深度为2.0~ 3.0 cm, 最深不得超过5.0 cm, 严防播深闷种。

4.3适时晚播

一般半冬性品种, 适宜播种时间为10月10—15日。而郑麦7698属于半冬偏弱春性品种, 所以可适当晚播些, 一般适播时间为10月15—20日。

4.4宽幅播种

为了夺取小麦高产, 苗齐、苗匀、苗壮是重要基础, 播种时采用宽幅播种。一般常用耧播种, 出苗幅宽3.5~4.0 cm, 而采用宽幅播种机 (6-12型) 播种, 出苗幅宽达7.0~8.0 cm, 且不易形成缺苗断垄现象。这样有利于小麦个体发育, 为高产创建提供有力支撑。

4.5缩短行距

为了充分保证郑麦7698足够成穗群体, 适当压缩行距, 由普通的22.0~25.0 cm宽缩短到18.0~ 20.0 cm。这样有效弥补了郑麦7698分蘖成穗率低的缺陷, 充分保证了充足成穗群体, 利于夺高产。

4.6控制播种量

郑麦7698分蘖成穗率偏弱, 种子籽粒大, 为了保证足够成穗群体, 播种时应适时增加播种量。一般两合土地, 667 m2播10.00~12.50 kg为宜, 淤土地667 m2播12.50~15.00 kg为宜。适播期过后, 每迟播一天应增加0.50 kg/667 m2播种量, 确保基本苗数达到20万~ 25万头/667 m2。

4.7震压

为了严防土壤悬虚、透风, 播种时播种机最好带震压器, 这样有利于压实土壤和根系深扎, 减少小麦冬季冻害。

5冬前管理

5.1查苗补种

小麦出苗3~5 d后, 要即时进行查苗补种, 坚决杜绝缺苗断垄现象。补种最好采用温水浸种1 d再播种, 这样利于快出苗、出齐苗, 减少麦苗差异。

5.2化学除草

麦播后, 最好在小草3叶期进行喷药防除。用药种类、用药量要依据杂草种类、大小而定。一般要在气温降至3~5以前停止用药, 因为低温用药防除效果不佳。一般化学除草时间多在11月中下旬。

5.3冬灌

入冬前, 如若口墒不足, 一定要适当早浇水。一般掌握日平均气温在5~7 ℃时进行冬灌, 当气温降至3 ℃以下时停灌, 保证昼灌夜消。具体时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或12月上中旬。浇水量应为40~60 m3/667 m2为宜。冬灌目的是防止小麦冬季遭受冻害、多发根、 多成蘖、成大蘖。

5.4追施冬肥

依据苗情, 凡苗少的二三类麦田, 或早播的脱肥旺苗, 可结合冬灌追施氮肥。667 m2撒施尿素7.50~ 10.00 kg, 可以促使小麦早返青, 巩固冬前分蘖, 提高分蘖成穗率, 做到冬肥春用。但对于苗多的一类麦田, 一般可不施, 以免春季分蘖过多, 群体过大, 造成后期倒伏。

6春季管理 (返青-抽穗)

6.1早浇返青水

立春后, 及早浇小麦返青水, 促早发春生叶, 增大春季干物质积累, 早搭丰产架子。浇水量一般40~ 60 m3/667 m2为宜。

6.2早追返青肥

结合浇返青水, 及早追施返青肥, 促进地下根系喷发, 为超高产奠定基础。返青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一般667 m2追施尿素12.50~15.00 kg。

6.3防治纹枯病

为了减少小麦纹枯病危害, 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中旬, 667 m2喷施25%三唑酮100~150 g兑水30.00 kg, 重点喷施小麦基部。一般每隔7~10 d施一次药, 连喷两三次即可。

6.4适时化控

高产创建一般群体大, 潜在倒伏危险性大, 要求基部第一节间长度不超过2.0~4.0 cm, 第二节间长度不超过6.0~8.0 cm。适宜化控时间是2月25—3月1日, 处于小麦返青末、起身初期, 667 m2叶面喷施15% 多效唑50 g兑水30.00 kg。如若群体过大、长势过强, 间隔10~15 d (3月10—15日) 可喷施第2次, 进行进一步化控。

6.5重施拔节肥

待小麦第一二节定长, 一般在3月底4月初两极分化完成, 这时重施拔节肥, 供多成穗、成大穗, 提高成穗群体, 力争达到45万~50万穗/667 m2或50万~55万穗/667 m2。追肥量为尿素20.00~25.00 kg/667 m2或三元复合肥 (16-16-16) 40.00~50.00 kg/667 m2。

6.6巧浇孕穗水

为了确保正常抽穗, 防止卡脖旱, 在孕穗期保证水份供应, 巧浇孕穗水尤为重要。浇水量视墒情、天气而定, 一般以40~60 m3/667 m2为宜。

6.7一喷三防

对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发生地块要及早喷药防治。一般667 m2用50~100 m L 40%氧化乐果+50~ 100 m L 25%三唑酮乳油兑30.00 kg水混合叶面喷施即可。

6.8预防倒春寒

小麦在拔节后至抽穗这一阶段, 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一定要在倒春寒天气来临之前充分做好防控准备, 尽量降低危害。主要措施有即时浇水、叶面喷施防冻药剂 (或磷酸二氢钾) 或进行烟熏, 并且可以多措并举。

7中后期管理 (抽穗-成熟)

7.1赤霉病防控

多年来, 小麦赤霉病对产量影响较大, 预防赤霉病相当重要。为了稳妥起见, 防治结合比较恰当。在小麦齐穗后、演花前叶面喷施多菌灵1次。667 m2用药量为50%多菌灵100 g兑水30.00 kg。若演花期间遇到连续2~3 d连阴天、大雾、小雨、大雨天气, 就应立即喷药防治。用药量为667 m250%多菌灵100 g兑水30.00 kg喷雾。喷雾后24 h遇雨, 应及时补喷。

7.2白粉病、锈病防治

灌浆这一时间段, 气温高田间, 湿度大, 又比较郁蔽, 极易发生白粉病、锈病和穗蚜危害, 且蔓延速度快。所以, 一旦发现点片发生, 要及时统一防治。一般混合防治用药为667 m225%三唑酮100 g+2.5%辉丰菊酯25 m L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兑水30.00 kg混合叶面喷雾。

7.3补施叶面肥

为了防止干热风, 延长功能叶, 可叶面喷施尿素+ 磷酸二氢钾等, 隔7~10 d喷一次, 可连喷两三次。一般每次667 m2用肥量为:尿素0.50~0.75 kg+磷酸二氢钾0.30~0.50 kg兑水30.00 kg。

8适时收获

8.1秸秆还田

近年来, 农家肥施用量相对较少。要想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秸秆还田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 如何还田效果好, 这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收割, 麦茬高, 麦秸长, 浪费资源, 污染环境。这就要求应用新的联合收割机, 一是收割时留茬高度一般不高于5.0~7.0 cm, 二是加装秸秆“粉碎刀”, 把麦秸粉碎, 均匀地撒施到地面上, 这样有利于播种和保墒, 并减少杂草滋生。

8.2看天收获

8.民权县人民政府文件 篇八

民权县是全国著名的葡萄产区,气候温和,光热充沛,四季分明,土壤以砂质土壤为主,导热散热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浆果的积累,生产的葡萄含糖量高,味美香甜,从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民权葡萄酒厂的兴建,民权葡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85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创纪录的10万亩,成为全国第一种植大县,1987—1988年间,民权葡萄酒产量突破2万吨,居全国葡萄酒第4位,所生产的长城牌白葡萄酒1979年曾被评为中国名酒,民权葡萄、民权葡萄酒享誉全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民权葡萄酒厂由于商标使用权被转让、企业改制等各种原因,经营陷入困境,酒厂效益逐年下滑。农民种植的葡萄出现了卖果难现象,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种植积极性,群众纷纷砍树种田,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进入20世纪以后,民权葡萄产业逐渐从产业转型的阵痛中恢复过来,葡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种植品种更加多样化,涵盖了酿造、生食等优良品种。由过去单一种植酿酒品种发展到现在鲜食、酿酒品种兼重。葡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4万亩,其中酿酒品种为2.5万亩,鲜食品种为1.5万亩。并且引进了一大批葡萄优良新品种,为民权葡萄产业的升级换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民权县葡萄生产潜力巨大,种植、加工基础雄厚,种植经验丰富,加工工艺、技术先进,作为民权县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民权葡萄发展趋势

2.1 区域化

区域化是当今葡萄发展的大势所趋。民权县葡萄生产应根据适时适地的原则,民权县是全国最适宜发展葡萄种植的地区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栽培条件良好。应集中在最适宜种植的5~6个乡镇及民权农林场合理布局,规模发展,做到品种好、技术到位、领导重视、基地面积大。

2.2 良种化

优良品种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益,而且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对现有品种选优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全国其他优良新品种。尤其是要引进极早熟、和能取代或部分取代当前主栽品种的优良品种。并且适度发展日光温室种植品种,以调剂葡萄上市时间。

2.3 多元化

民权葡萄种植多元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鲜食品种和酿酒品种的合理搭配,彻底告别民权葡萄种植初期全部种植酿酒品种依靠企业的模式。鲜食、酿酒品种比例控制在6∶4~7∶3。酿酒葡萄以订单农业生产的模式;每一个葡萄加工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种植品种、产量等。二是鲜食品种的多样性选择,鲜食品种的多样性包括:色泽、风味、果形、无核等。20世纪80年代引进巨峰系葡萄后,以其抗病、大粒、耐贮、品质好,一度占据民权鲜食葡萄的市场,成为民权县主栽鲜食葡萄。由于该品种存在色差、品质退化等严重缺陷,近几年已被红提、黑提、美人指、黄无核、绯红、8611等粒大色艳质优的葡萄新品种所取代。特别是简易大棚葡萄种植投资抵、收益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民权县的城关、人和、花园等乡镇大棚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亩。种植的极早熟葡萄8611、夏黑、绯红等从开花到结果40多天就可成熟。亩效益在30000元以上。在每年的6月20日就可以上市。躲过了雨季,最大限度地避开了自然灾害。管理周期短。投入少,效益高。

2.4 集约化

就是上规模、上档次、高投入、高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利用,葡萄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棚促早、大棚促晚栽培、避雨栽培、配方施肥、无公害种植、贮藏保鲜、无核膨果等新技术的推广利用,极大地延长了葡萄生产的供应期。葡萄生产要以质量安全为中心,实行科学化管理,从栽培、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到贮藏保鲜、包装运输等应用新技术,用统一的质量标准,生产出高质量的葡萄。

2.5 产业化

将葡萄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搞好葡萄产后酿酒葡萄的加工、鲜食葡萄的贮藏保鲜、包装、运输以及流通销售的工作,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实施名牌战略,用精品打开市场。用3~5年的时间,至少创建1个在全国畅销的名牌葡萄酒品牌,2~3个全国著名的万亩以上的鲜食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实现优质优价、改进包装、提高葡萄果品档次。以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从分散走向联合,把1家1户的个体经营模式转变为专业化大生产的新格局。以增强民权葡萄产业在全国的市场竞争力,重现民权葡萄产业昔日的辉煌。

3 民权葡萄发展品种选择

3.1 酿酒品种的选择

酿酒品种应选择适宜本地栽培、出汁率高、口感好、含糖量高、风味独特、酿酒品质优良的品种为主。

3.2 鲜食葡萄品种的选择

(1)早熟品种应突出一个“早”字。简易大棚种植的极早熟品种应在6月上中旬就可上市,发展前景好。中熟葡萄要选择抗性强、品种优、有特色的新品种。晚熟葡萄应以优取胜,选择耐贮运的优质高档品种为主。

(2)根据技术水平种植。管理水平高的农民可以选择市场售价高,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高档品种,如美人指、红提、金手指、无核葡萄;而技术条件不够好的,应选择抗性比较强、易管理的品种如玫瑰香、巨峰、京亚、京秀等。这些品种虽然售价相对较低,但每亩效益也可达到10000元。

(3)以销售渠道种植。简单的说就是看果实卖到哪里,怎么卖法。如果有规模、有目的的销往大中城市、进超市,就必须选择品种优的高档品种,如果选择在本地销售就必须选择粒大、丰产、口感好的优良品种。根据河南地区消费习惯可适当种植红色、玫瑰香口味较重的玫瑰香、巨峰等品种,满足对当地消费习惯的需求。

4 适宜民权种植的葡萄新品种

4.1 适宜民权种植的酿酒品种

酿酒品种主要分为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用原料。适宜民权种植的白葡萄酒品种葡萄有雷司令,该品种淡雅的花香混合植物香,也常伴随蜂蜜及矿物质香味。酸度高,但常能与酒中的甘甜口感相平衡;丰富、细致、均衡,非常适合久存;白羽葡萄是民权种植的用于酿造干白葡萄酒的主要优质原料,特别适宜黄河故道地区的气候,所酿造的干白葡萄酒享誉国内外;霞多丽葡萄是目前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酿酒葡萄,属早熟型品种。由于适合各类型气候,耐冷,产量高且稳定,容易栽培,几乎已在全球各产酒区普遍种植。适宜民权种植的红葡萄酒原料品种有品丽珠,它特有的个性是浓烈青草味,混合可口的黑加仑子和桑椹的果味,因酒体较轻淡,是生产高档干红葡萄酒的主要原料;佳利酿是民权种植多年的葡萄品种,它葡萄酸度高,单宁丰富,颜色深,果香浓,有苦味。虽然佳丽酿葡萄的产量高,可是它也需要极细心的照料,因为它很容易感染病毒,沾染霉菌,和招致病虫害;赤霞珠在红酒世界中始终最受欢迎。它皮厚而果实小,能抵抗一般霉菌和疾病,种植容易,适宜种植于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酿制而成的酒经陈年后,会生成多元的香味和口感。

4.2 适宜民权种植的鲜食品种

(1)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熟的极早熟品种有:8611、夏黑、绯红、金星无核等。以上品种均经过当地长期种植,特别适合简易大棚栽培,在每年的6月20日左右大棚种植就可以采收。每千克售价高达20元。管理期限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民权种植的大棚极早熟葡萄以8611、绯红为多。

(2)7月份成熟的品种有京亚、京秀、美国黄提、粉红亚都蜜等,京秀、京亚是当前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品种,粒大、色艳、高产 、质优深受消费者喜爱。

(3)8月份成熟的品种有玫瑰香、巨峰、巨玫瑰、贵妃玫瑰、红马奶等,玫瑰香是当前市场销售最好的早中熟优良品种,它抗性强、产量高、易管理、品质好、售价高,占领了当今葡萄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浓郁的玫瑰香味是其他品种无法比拟的。巨峰系品种粒大、色艳、品质优、产量高、易管理耐贮运,可以适度种植。巨玫瑰与巨峰系同时成熟,但品质、综合性状明显好于巨峰,是巨峰系葡萄更新换代的理想品种。

9.珙县珙泉镇人民政府文件 篇九

珙泉镇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实施意见

村(社区)民委员会、镇属各企事业单位、镇机关各部门: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按照国家、省、市、县政府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国务院决定开展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调查掌握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区域布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生产要素构成、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等基础信息;摸清各类企业和单位节能降耗基本情况;系统总结和评价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库和电子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特别是服务业和节能降耗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 算和能源核算,推进统计调查体系综合配套改革。本次经济普查成果,将作为修正常年统计数据、监测“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依据。

认真搞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对于我镇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时间及总体安排

(一)普查对象。我镇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户。

(二)普查范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

(三)普查内容。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信息化、科技活动情况等。

(四)普查时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

(五)总体安排。2008年12月31日以前为普查准备阶 段;2009年上半年为普查登记阶段;2009年下半年为数据处理阶段;2010年为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阶段。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经济普查顺利实施

将经济普查与节能降耗普查、主要能耗设备普查合并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政府决定成立珙泉镇人民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确保普查机构、人员、经费、措施、责任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镇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具体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政行为。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国务院“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按照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组织和实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千方百计保证普查质量。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经济普查。要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

为确保普查数据质量,镇政府决定将经济普查作业重要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加强对经济普查各阶段主要工作的 督查督办,对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四、精心谋划,高质量圆满完成经济普查任务 各级普查机构要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总体要求,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认真实施。狠抓机构、人员、经济、责任和措施的落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普查方案,精心组织普查人员,要认真开展普查综合和专项试点、业务培训、基础整顿、小区划分、地址编码、地图绘制,扎实开展清查摸底,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充分准备普查物资,切实做好每个环节工作,确保2008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普查准备阶段各项工作;2009年6月底前,完成普查入户登记、质量抽查验收、审核编码等工作;2009年12月底前,完成数据录入、审核查询、评估论证、汇总上报、数据发布等工作;2010年,完成经济普查数据库、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总结表彰奖励、资料立卷归档等工作。

数据质量是普查的生命。各级普查机构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执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切实制定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办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认真落实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对普查各阶段、各环节工作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重点抓好普查事前、事中质量控制,以普查工作高质量确保普查数据高质量。

五、落实普查经费,切实保障经济普查有序开展 第二次经济普查所需经费,镇政府将根据普查对象数量及工作难易程度,充分考虑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增加了节能降耗普查,主要能耗设备普查和数据处理方式转变、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补助,确定普查经费总量,列入相应财政预算,按普查进度及时落实到位,确保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六、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法普查

经济普查是政府依法进行的全面统计调查。凡在珙泉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户,都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和篡改普查数据。各村(社区)要严格执行统计及相关法规,依法进行普查,坚持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监察部门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干扰经济普查工作和弄虚作假造成数据不实的要严肃查处,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行政处罚或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予以处理。镇政府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要严格履行保密义务。经济普查所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七、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普查氛围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全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和平时期重大的社会动员。各村(社区)普查机构和宣传部门、新闻单位要按照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路牌、车站、短信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和有关要求,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以及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普查工作,引导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附:珙县珙泉镇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00八年九月六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统计 经济 普查 通知 抄 送:县委办、县府办、县纪委、县统计局

珙泉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9月6日印发(共印30份)附件

珙县珙泉镇人民政府 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陈 阳 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简 勇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蒋运培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曾红欧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成 员:蒋国强 政协联委主任、财政所长

刘启琴 镇纪委副书记 陈忠云 镇党政办主任 张为民 镇党政办副主任 张小伟 镇经济社会发展办主任 熊安良 镇社会事业发展办主任 熊万萍 镇社事中心主任 周 毅 珙泉工商所所长 周玉东 珙泉中心校校长 韦 明 珙泉地税所所长

10.东台市东台镇人民政府文件 篇十

东镇政[2007]139号

东台市东台镇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各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应急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和《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6]112号)及东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东政发[2007]14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市已经进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打造苏北第一县(市)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自然灾害和事件灾难及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对公共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各街道、村(居)、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文件精神,真正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认真落实“预防与应急并重”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健全预案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基础建设,依造科技进步,扩大社会参与,提高全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任务目标。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总的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建立健全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突发公共案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臵、恢 复重建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有效减少和避免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三、突出做好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

1、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以镇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新的要求,以已形成的《东台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为基础,组织和抓紧编制街道、村(居)及其所辖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的覆盖面。2007年底前,完成各街道总体应急预案和重特大安全事故与突发性环境污染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2008年6月底前,所有建制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都要完成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覆盖全镇、配套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建立健全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加强动态管理,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类预案的演练,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充分发挥各类预案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切实做好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按照属地管理和职能分工要求,由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力量,从2007年11月份起,到年底,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排查的重点是可能引发和造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经济安全事件的风险隐患。对存在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安全隐患等要进行分析评估、统计汇总,并登记建档,实行动态监控,落实防范措施。加强风险隐患的分类管理,对在短期内可消除的风险隐患,要立即进行治理整改;对情况复杂、一时难以消除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明确监控责 任和整改期限;对问题较多、隐患严重、危险性较大的,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消除;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危企业,凡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的,要坚决采取停产、停业、关闭或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因素,及时分析研究,提出预警报告,并迅速采取处臵措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在2007年底前全面完成后,由镇应急办牵头组织一次汇报交流和分类抽查。

3、经常性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在镇党校建立培训基地,对各街道、村(居)、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和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轮训,着重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制订操作规则和岗位规范,组织开展岗前和知识更新培训,切实提高应急处臵能力。以镇应急办牵头组织街道、村(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预案演练,所有参与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街道、村(居)、部门、单位都要根据各自职责特点,定期组织专业演练。各街道、村(居)、各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2期以上合成演习和模拟演练,各企事业单位每年至少组织1期模拟演练,着重检查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应急演练工作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在演练过程中,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社会公众要全方位参与,协同进行,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演练后要有总结评价,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4、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各街道、村(居)、各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各企事业单位、各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充实人员、完善手段、依法监察、严格管理,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各有关职能 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和领域内的安全监管监察,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除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组织突击检查外,安全生产检查每月不得少于1次,安全执法监察每季不得少于1次。对事故多发行业和领域要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实施联合执法,提高监管效率,镇安监部门每年要组织2次监督检查的考核。各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努力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5、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基层单位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单位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上报。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镇政府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各村(居)委会及社区物业管理单位要加强正常值班工作。要建立基层信息报告网络,全镇所有基层单位都要设立安全员,并明确其信息报告任务。要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努力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

6、加强先期处臵和协助处臵。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臵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臵工作。基层群众要积极自救、互救,服从统一指挥。当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时,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积极 配合,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臵工作。同时,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臵、物资发放、抚恤补偿、医疗康复、心理引导、环境整治、保障理赔、事件调查评估和制订实施重建规划等各项工作,组织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要特别注意帮助解决五保户、特困户和城市低保对象等群众的困难,确保灾后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四、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综治的副镇长任副组长、镇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挥全镇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成立镇应急管理办公室,设立在镇政府办公室,作为本级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传递和综合协调管理等工作职责。各街道、村(居)、各有关部门要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领导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村(居)、学校、企业等各基层单位是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都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镇上下都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负责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整体推进。

2、全面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全镇各级、各单位都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应急管理和应急处臵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 照法律、法规和预案的要求,尽职尽责地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臵、保障等各项工作,做到不推诿、不扯皮、不延误、不疏漏。镇政府将制订出台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臵奖惩制度,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对预防和处臵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同时将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街道、村(居)、各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3、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各街道、村(居)、各单位要积极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编印资料、画册,开设宣传橱窗、教育专栏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划、应急预案以及防范、预警、避险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工作水平。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处臵指挥机构要尽快安排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新闻舆论,稳定公共情绪,防止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克服或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调查原因,切实整改。

4、加快构建应急联动和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各街道、村(居)要充分整合本镇辖区内的各种应急资源,组织建立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救援机构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应急管理各环节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实行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同时,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有序地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臵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培育和发展社会 应急管理中介组织,加强志愿者招募、组织和培训工作。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资金、物资捐赠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安全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附:十一五期间东台镇突发公共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主要目标和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十一五”期间东台镇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主要目标和建设

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一、主要目标分解

1、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受灾群众24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镇民政办牵头)

2、主要河流洪水预报提前24小时发布,准确率达到90%以上。(镇水务站牵头)

3、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灾率控制在1‰以内。(镇农副办牵头)

4、各类事故死亡人员总数比“十五”末下降20%以上,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率控制在0.4以内,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火灾10万人死亡率控制在0.25以内,水上人命救助有效率达90%。(镇安监办、综治办、交管所、水务站牵头)

5、因企业排污引发的重特大环境事件每件不超过1起。(镇环保办牵头)

6、全镇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分别达到100%和90%,报告完整率和及时率达到90%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臵率达到100%。(镇文卫办牵头)

7、镇村突发动物疫情报告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应急预备队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24小时内到位率提高到95%以上,重大野生动 物疫源疫病监测覆盖率达到80%,重点区域达到90%以上。(镇农副办牵头)

8、初步建成社会治安和突发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意表达、矛盾排查调处、信息预警、应急处臵和责任追究机制。(镇综治办、司法办牵头)

二、建设任务分解

1、预案体系建设。加强镇级应急预案建设,推动预案建设向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加强预案的协同管理,明确操作规程,制订操作手册,建立预案修订、备案、评审、升级与更新制度。200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镇级总体应急预案和主要专项案编制工作。开发智能化预案管理系统,2007年启动预案数字化试点,到2010年基本完成预案数字化建设任务。编制演练指南,制订演练管理办法,创新应急演练方式,建立演练评估机制。(镇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及各有关部门)

2、组织体系建设。镇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逐步组建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镇政府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各街道、村(居)、各有关部门在现有基础上成立或明确办事机构。(镇政府、街道、村(居)、各有关部门)

3、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1)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建立镇1:5万、1:1万和重点区域1:2000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库。(水务站、民政办、国土所牵头)

(2)全面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普查和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建立镇和部门、企业三级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镇安监办)(3)开展环境污染基本情况调查,建立重点区域(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档案库。(镇环保办)

(4)完善毒源普查制度,编制有毒有害危险品分布图。完成重要传染病传染源、疫病疫源地等基本信息调查,建立相关数据库,编制主要疫病疫情全市区域风险图。(镇文卫办)

(5)完成关键基础设施、重要防护目标、群体性事件高发地等社会安全隐患的调查,建立社会安全隐患数据库。(镇综治办)

(6)加强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健全危化品生产储运和重点特种设备等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网络,到2010年,全镇所有相关企业全部装备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建立重特大生产事故、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信息评估、预测和综合预警系统,加快城市火灾远程探测报警系统建设。(镇安监办、环保办、综治办)

(7)建立重点工业污染源、重点放射源、重点流域断面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域环境安全自动监控体系,到2010年,环境监测中心实现达标,集中供水的取水口及其保护区域水质实现连续监测。(镇环保办、水务站、建管所)

(8)完善镇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系统,健全重点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动物疫情、植物病虫害和食品安全、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和扩展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控网络。加强部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的信息沟通和协用联动,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的时效性。(镇文卫办、爱卫办)

(9)加强社会安全事件信息监测报告系统建设,对重要公共场所、重大公共活动实行实时监测。整合社会安全事件情报信息网络,建立情报信息汇总研判机制,完善社会安全事件综合预警系统。(街道、村(居)、镇综治办)

(10)负责重点水利工程、交通枢纽、大型桥梁、通信枢纽、电网、城市生命线工程等基础设施运营与维护的单位,建立完善的实时监测监控系统,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数据库建设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完善安全隐患通报机制。(镇农副办、水务站、交管所)

(11)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及相关网络,整合各领域预测预警资源,构建镇级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系统,实现多灾种、跨领域的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镇政府应急管理机构)

(12)在镇广播自办节目开播公共安全节目,镇政府门户网建设公共安全网站,建立预警信息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在偏僻农村、高风险地区、危化企业等区位加强安全站(点)、宣传栏、宣传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镇宣传办)

4、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

(1)依托民政、水务等部门信息系统,建设集灾情信息管理、救助决策支持、救助指挥调度等功能的灾害应急救助信息与指挥系统,形成镇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镇民政办、水务站)

(2)整合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及危险化学品、消防、水上搜救、电力、特种设备等专业信息系统和通信基础设施等资源,建设镇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镇安监办、综治办、农电站)

(3)完善各级环境污染事故、辐射事故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镇环保办)(4)健全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动植物疫病疫情等公共卫生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镇文卫办、爱卫办)

5、应急队伍建设

(1)建立民兵应急联动分队。(镇政府应急办、镇人武部)(2)建立完善灾害救助、防汛抢险、紧急救援等队伍。(镇民政办、水务站)

(3)加强镇级卫生应急处臵专业队伍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臵预备队,及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队伍建设。(镇文卫办、爱卫办、农副办)

(4)加强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资源整合,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林业、交通、运输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建设,指导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应急互助机制,应急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按地域共建各类专兼职应急队伍,抓好重点骨干企业消防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港口码头救援队、水电气抢修队等队伍建设。建立相应制度,确保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在当地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应急处臵工作。(镇安监办、企业服务中心、交管所等部门督促相关企业、单位落实)

(5)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制度,形成各类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设立专家组,建立相应数据库,基本形成覆盖各门类、各专业的专家队伍体系。建立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制度,形成调用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并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对信息进行会商、研判。(镇应急办会同市有关部门落实)(6)依托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及共青团、工会等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重点加强青年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到2010年实现每万人中有100名应急志愿者。逐步建立应急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镇应急办、街道、村(居)、文卫办、团委、工会)

(7)依托相关机构开展应急管理人员培训,2008年底以前全镇所有应急管理人员轮训一遍。利用2年左右时间,在现有公共安全、专业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设施的基础上,完善1-2个专业培训演练基地,对专业处臵人员每年至少集中轮训两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专兼职人员培训演练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志愿者队伍教育培训演练。(镇政府及有关部门)

6、物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1)建立镇和基层单位应急物资分级储备制度,形成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各级经济动员机构履行应急物资保障机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确定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目录,综合汇总各类应急物资信息,实现全镇应急物资储备与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实行实物储备、市场储备、生产和技术能力储备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利用现有资源代储应急物资。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综合调度系统,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政府采购、征收征用、市场调控与调用机制。完善应急物资投放网络,建立区域间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联运工作机制。

(2)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实现救灾物资12小时内运抵灾区。(镇民政办)

(3)按照水利部《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建立专门的防 汛物资仓库,完善防汛物资储备。(镇水务站)

(4)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臵物资储备库建设,做好应急物资储备。(镇农副办)

(5)重点加强应急抢险救援特种器材设施配备,做好相关应急处臵职能部门应急装备的配备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装备管理机制,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处臵多发、易发突发事件所需的器材装备。建立全镇专用应急救援设备统筹调用征用机制。(镇各有关职能部门)

7、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1)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紧急交通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完善紧急情况下依法征用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程序,与骨干运输企业签订紧急运输保障协议。(镇交管所)

(2)建立紧急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掌握资源分布情况,统一调度运输力量,优化紧急运输路径。加强重要交通干线及枢纽的日常监控、维护,补充完善工程抢修装备,完善林区、农村、重点设施的道路网络。(市交管所)

8、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救灾减灾协调会商机制和灾后救助快速反应程序,保证受灾群众灾后24小时应急安臵和救助措施基本到位。建立现场灾情信息通报机制,提供心理干预,稳定受灾群众情绪。完善各级财政救灾资金投入机制和重大灾害快速拨付机制,推进社会捐助制度建设。加强对救灾资金使用使用跟踪监督和绩效考核,推广受灾群众救助卡制度,实行计算机全程管理。(镇民政办、财 政所)

(2)加强水、电、气、交通和通讯等城市生命线工程恢复能力建设,及时开展破坏情况调查和快速抢修。加强废弃物、污染物清理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工程装备与移动式无害化处理设备。(交管所、水务站、环保办、电信支局、农电站)

(3)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报灾核灾机制和灾情评估机制,建立灾情评估标准体系,规范灾情评估程序、内容和方法等。(镇有关职能部门)

(4)依托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加强灾情评估和重建规划能力建设,进行中小学校、民房住宅现实和潜在损失(损害)普查评估,开展地震、水旱灾害、台风、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突发环境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动物疫情等灾害的调查评估,做好灾后重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工作。(镇民政办、文卫办、科技办、农副办、建管所、水务站、国土所、环保办)

(5)全面落实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制度和恢复重建资金监管机制。(镇政府)

(6)按照有关规划和相关标准,开展应急避难场所、人口疏散地域(基地)和紧急疏散通道建设,按社区人口密度和发展趋势预留足够的应急避难空旷地,选择在城市广场、市区公园、成块绿地、学校操场和体育运动场等空间面积较大的处所拓展应急避难功能,增建必要救灾设施,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器材和物资。合理布局各个场所的紧急疏散路径,规范紧急疏散通道建设标准,设立疏散指向标识。(各街道、社区)

9、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1)加强公共安全领域应急技术科研力量,建设完善一批应急科技支撑机构。加快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基础支撑作用。(镇科技办)

(2)开展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机理、演化规律、致灾机理和破坏机理等科学研究,为灾害防御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3)加大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力度,组织力量研究制订各类应急人员资质管理与培训考核等标准规范,完善应急能力评估、应急救援绩效评估体系,并把应急管理工作指标纳入各级部门工作绩效的考核体系。(镇应急办)

10、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1)积极构建各级各类宣传教育平台,形成政府、社区、农村、企业、学校有机结合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镇政府根据地区特点,编发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知识读物或制品,建设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网站,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日(周、月)活动。加强学生应急安全知识教育,把公共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少年宫、文化馆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各部门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作用,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培训。社区、农村等基层组织充分利用宣传栏、讲座、科普展览等形式,开展面向公众的宣传教育活动。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对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对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在有关栏节目中刊播应急知识。(镇政府)

(2)建立各级有应急管理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与媒体的联系机制,及时向公众发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 言人制度,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公众心理干预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反馈机制,注意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正确引导舆情,动员向社会共同应对危机。(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会同宣传部门落实)

三、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任务分解

1、应急综合平台及指挥系统。利用现有办公设施和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建设平台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建立镇应急处臵固定、机动、现场指挥系统,实现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事态跟踪、指挥协调、专家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功能。(镇应急办牵头)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建立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体系和应急处臵指挥体系,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制订技术标准规范和开展应急演练工作,使之成为全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中心和应急处理技术支持中心。(镇文卫办)

3、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建设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决策指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调度、安全生产指标考核管理信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处臵、安全生产委员会信息调度、安全生产信息资源7个中心,形成预防和处臵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平台。(镇安监办牵头)

4、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以镇党校和社区党校为重点,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建立镇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各街道、镇应急办牵头)

5、各有关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各领域专项规划的实施,开展预防和应付暴雨、雷电、台风、水旱 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火灾、危险化学品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疫病疫情、食品安全、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示范项目。各街道、村(居)开展社区应急综合性示范项目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农村综合防灾减灾示范项目。(各街道、村(居)、各相关单位)

四、有关政策措施的研究制订

1、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镇公共财政预算,给予优先安排和保障,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研究落实与应急管理相关的优惠政策措施,建立政府采购应急相关产品制度。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展捐赠和援助活动,逐步提高受灾群众生活救济补助标准。(镇财政所、民政办、应急办)

2、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臵提供保险服务。(镇应急办)

上一篇:八年级地理工业教学反思下一篇:酒店服务工作心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