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13篇)
1.初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篇一
初中数学学习实践课程标准经验交流
刘国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和人际交流的简明语言,对社会大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
话题1:《标准》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是什么?
《标准》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在总体上强调 “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这里所说的“打好基础”,涉及到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单纯接受和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也不是仅仅要求会算、会画、会推理。通过数学学习所要形成的“基础”,包括有基本的、长期起作用的数学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算、画图、推理、交流以及使用计算机(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抽象概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式运算以及数学探究、交流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对数学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基础”,是数学基本素养的应有之义。
“学会应用”不仅是要求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强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用数学”的体验和经验。既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知道数学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又促使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懂得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领会数学所具有的科学思想方法意义,为将来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有效应用数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确定课程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一步阐明了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具体内容。在具体目标的把握上,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所获得的成就,更要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所领悟的数学方法和产生的情感变化。要特别强调,数学对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有独特的作用,常言道“数学使人聪明”,就是指数学本身注重思维,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因此数学课程及其教学应把“启迪思维”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还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是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往往胜过责任感”,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激发兴趣”应该是数学课程及其教学关注的重点。
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数学课程目标,促使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引导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知识发生、形成、应用过程的机会,促进数学教学重心进行必要的转移。
话题2:《标准》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标准》按照整体性原则,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基础教育阶段十二年的数学课程内容进行通盘设计,并按照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进行合理安排。具体的数学学习内容,由基础型课程部分、拓展型课程部分和研究型课程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分别表述为“基本内容”、“拓展内容”和“专题研究与实践”。“基本内容”是所有学生必备的、共同的数学基础;“拓展内容”具有可选择性,有利于学生充实与其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基础;“专题研究与实践”是研究性学习的题材,注重于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
上述三个部分的内容,遍及小学、初中、高中的各个年级。其中“基本内容”是相应学习阶段毕业考试的内容;“拓展内容”分为拓展I(非定向拓展)、拓展II(定向拓展)两类,高中阶段的拓展II又有文科、理科两种不同要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在个性发展中对数学的不同需要。
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转变学习方式,不是用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去代替原来的学习方式,而是要改变单纯接受性学习的状况,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多种学习机会和体验。学生通过学习方式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促使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逐步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现实性意义。
《标准》除了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外,明确指出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数学新教材按照《标准》有关完善学习方式的要求,力图通过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和新颖的事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冰冷的法则、性质、定理等,转变为更易学生接受的形态,为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学习数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大量的题材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非常密切。如“乘法”的引入,是从《春天到》的儿歌开始,创设小朋友到游乐场游玩的情境,通过《我们的郊游》,让学生在熟悉的儿童游乐场情景中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地系统认识“6个2”、“6个3”、“5个4”,„„。由此可见,课本重视展现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在这里是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注入,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话题3:《标准》对使用计算机(器)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取信息资源和开展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使用计算器,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计算器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数据处理,既快速又准确,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化繁难为容易”;二是运算能力主要表现在对“算理”的理解,以及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并设计合理、有效的运算途径,通过运算进行推理和探求等方面。同时要进一步看到,大量的、复杂的计算问题,利用计算器(机)解决是简单易行的;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算法选择、结果分析等,只能依靠人的智慧,着重于计算能力方面的要求。
2.初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篇二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以宝山区初中化学学科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各校目前化学课程校本化实施现状。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目前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二是目前化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是化学校本课程实施的状况。这次调查采取整体抽样的原则,目前宝山区共有初中化学教师85人,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共有55人,每所学校至少有1位教师参加了调查,调查样本基本覆盖了全区各校的化学教师。
二、分析和结论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 校本课程开发是落实国家课程的必然要求
在参与调查的55名教师中,有71%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编制校本教材,认为不需要编制校本教材的只占9%。55名教师中,76%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最有利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20%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最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见表1)。可以看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功能在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和兴趣。
2. 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从此次调查情况来看,我区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准确的认识(见表2)。在被调查的55名调查者中,有40%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要开发基础课以外的拓展和探究内容,35%的教师认为要开发生活中的化学,20%的教师认为要开发趣味化学。这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有准确的了解。在55名被调查者中,49%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27%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这表明,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功能有很深刻的认识。
3. 教师开发化学校本课程参与度不足
在被调查的55名教师中,83%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化学校本课程。认为学校有化学校本课程的教师只占17%,这表明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本校的化学校本教材。在已经开发校本教材的学校中,只有33%的教师是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51%的教师没有参与,15%的教师被动参与(见下页表3)。这表明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校本课程开发缺少教师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吸收教师的建议,没有调动起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4. 开发不足的主要原因
在55名教师中,有60%的教师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最大困难是缺少时间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而认为缺少专业指导的占27%,认为课程资源和经费短缺的占13%,(见下表4)。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要为教师减轻负担,使他们有时间去开发教材。同时,专业指导的缺乏也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应对策略
由于本次调查针对的是化学学科,因此很难把调查的结论推及其他学科,因为学科之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不应该抹杀学科的差异来探讨课程校本化的问题。但本次调查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对于思考课程校本化问题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里结合上述调查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对当前国家课程校本创新进行一些探讨。
1. 校长的专业引领能力是课程校本创新的关键所在
课程校本化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质量主要体现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校本课程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内容、编制方式和呈现顺序等方面,尤其是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更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所在。如何在国家课程大纲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知识,如何在选择之后,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编制校本课程的内容,如何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和问题,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适当的空间,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教师是很难解决的。校长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引领能力,能够鉴别校本课程的水准,引导教师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如果校长不具备这种专业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很可能流于形式,目前出现很多雷同的校本教材就是因缺乏专业引领而导致的结果。课程领导与校本创新是相互依赖的,没有课程领导,何谈校本创新,而课程领导的关键在于校长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引领能力,至少应该具备对校本教材的鉴别能力。如果没有专业的课程领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可能增加学生的负担。
2. 教师是课程校本开发的主要力量
学校要正确地引导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上述调查数据表明,教师对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有准确的认识,对参与校本课程有积极的动机,但如何引导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认识到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尚有不足。国家课程理念不仅体现在国家课程中,还体现在国家课程背后的设计理念上。对这种理念的准确领会,需要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理解,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恰恰为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认识国家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3. 课程校本创新的关键是内容创新
3.初中生物课堂交流 篇三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课堂交流
在目前的初中生物课堂交流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而生生之间的交流只占到很少的部分,即便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进行了一再的强调,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常常因为教师的介入而草草结束,取而代之的就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对话,这对生生之间的交流是十分不利的。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教师认为教学的时间不足,学生在思考和表达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提出一些封闭性的问题,诸如一些只需要学生回答是与不是、对与不对之类的问题,这对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是一种极大的伤害,这些问题的回答几乎不需要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路,只是顺着教师的思路去进行最后的判断即可。
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惰性就会无限制的蔓延,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尽可能多的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抛给学生,允许他们畅所欲言,不要担心他们会犯错误,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总好过在考试中出现失误,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放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去参与课堂交流,敢于将自己的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够真实的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的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不仅如此,这种良好的课堂交流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师真正的能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初中生物的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顺着一条正确的思路去发散和丰满自己的思维,例如我们在学习生物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目来让学生进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诸如:植物在整个生物圈中所占据的地位以及他们所起到的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是否只是消费者;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交流都有哪些等等此类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教师不要规定固定的模式,要将回答问题的主动权限充分交给学生,但是要注意自身的主导作用,毕竟初中学生在课堂中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也要引导学生的思路顺着教师所设计好的正确思路去前进,进而达到知识顺利内化的教学效果。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的给予学生以适当的鼓励,鼓励学生勇敢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要害怕出现错误,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类似的错误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改进教学方式的机会,只有知道学生的知识薄弱处,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教学效果才会异常的明显。另外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还能帮助学生去拓宽思维的宽度和加深思维的深度,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进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都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二、交流过程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舞台是属于学生们的,这一点初中的生物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才会有显著的提高,如果还是按照以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讲述的模式进行的话,在学生的群体之中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即学习好的和喜爱这门学科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好,而且课堂参与的程度和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奥,反之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会离这门学科越来越远,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课堂教学局面。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首先就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課堂教学的这个过程中逐渐的感受到自己所感兴趣的部分,进而对这么学科产生全面的兴趣。
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也要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地位来进行自主的交流的话,那么这样的交流必然变成一种敷衍,完全失去了生生课堂交流的意义。另外在一定程度的教师引导下的生生交流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对于问题的出现和关注会更深刻一些,其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也会更充足一些。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中,交流是十分关键的,充分合理的交流会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会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一些,所谓的良师益友,都是以融洽的交流为伊始的,因此较强课堂交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除此以外,有效的课堂交流还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逐渐的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取得良好成绩和锻炼出优异的能力的教学功效。
参考文献:
[1]李莉梅.中学生物课堂导入小议.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
[2]张文娟.生物教学中理论联系时间的探索.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09,(6)
作者简介:
岑刚 (1979.12.13~ )男,布依族,毕业院校:贵州师范大学。
4.初中物理经验交流 篇四
为你提供本文,希望你喜欢!
各位老师:下午好!
受辅导区指派,让我对初二物理教学做经验介绍,我们主任给我的理由是去年我们学校的物理成绩还可以,一方面我想这得益于我们辅导区物理活动的开展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当然还与我校几位物理老师的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第二个方面由于上学期期末试卷的有些题目来自于模拟试卷ABC,据我了解有些学校是没有定的,而我们后期呢,是以ABC为重点的,“瞎猫撞了个死老鼠吧”,正好碰到了几道大题目。其实在坐的很多老师都比我有经验,对物理教学也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今天叫我讲这个经验介绍,真是搬门弄釜了。那我就谈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吧,有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物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所以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习兴趣我觉得第一堂课很重要,新教材的第一堂课是不授教学内容的,由引言部分的几个小实验让学生感觉物理是很有趣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讲讲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所教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用一两个故事突出物理这门学科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中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物理的冲动。这样做,虽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学生,以真挚来感染学生。
四是,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以便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适应老师。
第二: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几乎所有的新课都安排了实验,并且有时我们为了更好达到目标,我还会增加和改进一些实验,所以我感觉每次上新课之前的备课要比其他学科老师备课做的工作多得多,准备器材啊,实验室没有的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有时来不急或者感觉太烦了,就不做,对照图讲讲,或者用多媒体演示,这样有些学生不容易理解,对实验的过程印象不深,并且对实验实施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被动接受,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何况今年中考实验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在课标和考试双重压力下,当然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就不得不去认真准备实验课。在实验时老师扮演引导者,协作者,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真正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解决“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这个问题上,我让学生拿着凸透镜去外面测焦距,学生拿着凸透镜在室外任意选择不同地点进行测量。通过实际测量、记录、比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如:为什么不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为什么摸起来较厚的凸透镜焦距较短?为什么凹透镜不能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为什么凸透镜能让物体放大而凹透镜不能?怎样才能测出凹透镜的焦距呢……这一切都是因为经历了过程才得到的,在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知,使思维积极活跃起来。
第三:差生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们教师的难题。要想把班级教好,使平均分和及格率上去,就必须关注差生,要使他们的能量发挥到最大。比如去年我班有个男生,数学、英语一般考二十几分,语文能接近及格,对于这样一个差生,我当时想这怎么教啊,但是发现这个学生对物理比较感兴趣,大部分时间桌子上都是放的物理书,可能由于我是班主任的原因,他每天回家其他什么都不带,只带一本物理书!(范文网 )我当时很感动,就有了想把他教好的冲动。
然后我上课开始关注这个学生,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回答错了问题或者做错了题目也不批评他,总是鼓励他,有了一点成绩就表扬他。不过我发现他有一特点就是注意力不稳定,常常被某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干扰。眼睛时常走神,看黑板看不到重点,这可能是差生的通病。对于这一情况,我就对我班差生召开了座谈会,对他们提了几点要求:
1、要求他们勤记笔记,2、只要掌握三基(基本知识点,基本题目,基本方法)
5.初中化学中考经验交流 篇五
怀远县唐店中学
2009年5月8日
李勇
初中化学中考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应教研室要求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化学的教学与复习,2008年我们学校九年级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均分第6名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我和汤涛老师的辛苦是分不开的,今年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的优秀率,希望中考考出好成绩,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课改和考纲要求,在学习和中考中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概念、简单计算。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我们应针对后进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概念、简单计算,尽量把握基础题,少些提高题。今年考纲中较容易题占42分,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在讲解每个概念时,都分析到它的“内涵”和“外延”,如“分子”、“元素”等。概念和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九年级化学大概有50多个概念,50多个化学方程式,每个概念,每个化学方程式都必需理解、记住,中考试卷中有很多题是直接或间接考它们。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我们三周前新课刚结束,其他科如物理、数学都一轮复习完,学生着急,但老师不急,我们稳扎稳打,确保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概念、简单计算的掌握。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和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我们学校没实验室,没机会让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这样老师示范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结合书本图片,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想像实验,有时把实验仪器拿到班里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描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时一定要使用化学用语。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科学思维方法”。比如,在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要求学生体会19世纪化学家拉瓦锡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学习这种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而实验探究题中考得分率最低,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实验探究的科学素养较低。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把生活溶入化学学习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所以化学老师要能够把化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把生活溶入化学学习。历年中考试题都涉及环保、卫生、安全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四、把强化“中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之中
我们目前的任务是面对中考,如何考出好的分数,我们在复习中强化“中考意识”,“中考意识”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在复习教学中紧紧把握住学科复习的范围、深度和重难点,根据考纲要求,按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各个不同层次的要求组织复习活动,提高备考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能增强迎考的紧迫感,激发备考的信心和斗志,根据中考的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熟悉中考题型、题量、提高做题速度等方面,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具体做法如下:
1.我们每年都把考纲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研究它,特别是考试内容的每个知识点要求层次是A、B或C,这样学生心中有数,不害怕,不心慌,从容复习。
2.每年在中考前两周左右,用近几年的安徽省中考试题来模拟中考,主要作用是让学生见识中考试题,体会中考试题命题的特点,规范他们的答题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容中考。
五、注重考试策略教育
有的同学平时复习很认真,练习题也会做,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分数不理想,为什么哪?通过九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当年自己考试时的情况,不得不承认,中考考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包括很多技巧,或者称之为情商方面的因素。因此,我认为面对考试,有些策略和问题不得不重视。
1. 要有良好的心境,丢掉思想包袱。
对中考我们“从战略上藐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求学生在考试时“胆子放大些,心放细些”。胆大即思维活跃、敏捷、开放,敢想敢做,不拘泥于课本,不拘泥于已有的经验。细心则是不丢大意分的保障。每年中考试题中都有信息题,这些题目着眼点很高,新颖。学生见都没见过,很害怕,思维约束,这样就需要鼓励他们,胆子放大些,此类题目看起来很高深,其实落脚点很低,只要把题目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相
结合,你肯定会做、能做对。
2. 审题要“细”,决不要马虎
每一个文字、数字、字母、符号、图形都要看细,要仔细地观察,咬文嚼字,反复推敲,不漏误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3. 审题咬“准”,不要看错题。
审题要看准题,特别是对那些有“埋伏”的题。要看清这些题属于那些知识范围,琢磨这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什么异同。看看考你那些概念、技能,可能有 什么“埋伏”,这样就能分析出题目的要害,找到解题的方法。看似熟悉的题目尤其要当心,因为中考题最容易布下温柔陷阱,会在你忘乎所以之时给你温柔一刀,让你高高兴兴的走向失败。比如填空题有时填化学式,有时填名称,有时填序号等
4.审题要看“懂”,不要未真正理解就做题。
看懂,重在理解题意,看一遍,没有理解,就看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真正把握题意为止。在没读懂的情况下就解题,十有八九会出错误。要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
5.答题要规范
(1)语言描述要准确、精炼,用我们化学的语言,不要用生活化的语言。比如,把水“煮沸”,写成把水“烧开”;气体“逸散”,写成气体“跑掉”等。
(2)防止错别字的发生,从教九年来,每年都有把“量筒”写成“量桶”,把“过滤”写成“过 虚”等。
以上几点粗浅的体会,仅供朋友们参考,欢迎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唐店中学李勇
6.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六
交流者:张湘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我十分荣幸,过去的几年中,在领导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取得了点滴的进步,下面我就将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做法进行汇报:
一、加强修养,塑造良好“师德”形象。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做到,答应学生的事也一定会落实。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学生一时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他们的一生,我们常说的后进生,到了社会上反而适应能力更强,有很多我们认为是差生的,毕业后却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所以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爱护学生,自然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只要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了,那么即使这个老师课讲得并不好,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也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要做到这点并不难,教师的一次奖励、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番谈心,甚至一句温馨的话语,都可以传递友好的信息,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并保持心境愉快。
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功底,尤其是语文老师,知识的涉及面要更广,因此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平时经常读
一些教学刊物和各类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通过学习,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比如在文言文教学时,由于自己在参加成人高考时曾对古代汉语下了一番功夫,所以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句,能够准确的给予解释,语法现象能够熟悉,一些课外文言文便可以较通顺的翻译出来。在任教的八年中,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九年级的课程我都接触过。刚熟悉完一套教材,又要熟悉新的教材,这也是一种挑战,因为陌生,所以谨慎。每上一堂新课,我都要先通读一遍课文,明确文体及内容,然后设计教学思路,再与教学参考书进行比对,寻找差距,弥补不足,长期以来,我在课文重难点把握与突破上有了一点感悟。
三、研究考试动向,力争做到有的放矢
09-12年,由于领导的信任,我有机会将两个班的语文从七年级带到了九年级。在这三年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较系统的了解,能一定程度上把握中考的题型,比如:考试时积累运用会考到字音、字形、字义,修改病句,排列语序,仿写句子,复习中我就拿出几节课专门巩固相关内容。
对于课内文言文一般就考查三个题:解释词语,翻译话语,考查关于文章内容或写法的一个问题,复习时我就选出六册课本中的重点文言文以这三种题型为导向进行训练,具体到某一册教材我也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之后我又开始试着总结一些常见题型的做题方法,然后在上课时教给学生,比如课外阅读会考到赏析语言的题目,我就给学生总结出一个答题思路:一看重点词语,二看修辞手法,三看整
体内容。这样学生遇到此类题就按这个思路做,这就象数学题上的公式一样套上就行。再比如考试经常会考到某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我就给学生总结出:开头段作用就是:引起下文、为下文某个内容作铺垫、设置悬念、开篇点题;中间段就是过渡即承上启下;结尾段就是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明主旨或者照应开头,首尾呼应,这样学生面对一些同类题型时就不会茫然失措。因此在语文考试中成绩都比较理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的积累最关键。前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要达到的效果,很有借鉴意义,用好修辞手法、名言警句等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四、捕捉课改信息,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在从教的几年中,也观看了许多教学光盘,参加了一些优质课的评选,得到了锻炼,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有多么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在课堂上我注意做好几个方面: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学习新课时我总会把文章的相关背景资料讲给学生,因为每篇文章都是在特定时代、特定情境下写成的,这些内容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注意少讲,多让学生去读,讲的少就逼着自己去研究哪些是必讲的内容,哪些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魏书生老师有一段话讲的非常好,他是这样说的:如果讲某篇课文的时
候,生怕讲的不全,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哪一篇课文,都可以展开来出上一百道习题不止。为了堵这些小题而多讲不少内容,结果大讲特讲,学生不仅没记住这么多内容,结果连重点内容也被冲淡而无暇掌握了。比如莫泊桑的文章,三节课就能上完,如果你愿意讲,讲十节可能还有内容可讲。因此我在教学中对于每一篇课文就是抓住重点内容去讲,那些可讲可不讲的内容,我就大胆舍弃,这样就能节省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课文,去做练习。这样教师讲的轻松,学生也不会感觉太累。效果也更好。
三、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讲读课文就多用点时间,师生共同探讨、交流、学习。而对于自读课文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读,很多问题就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对于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可以达到合作共赢。
7.初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篇七
早在几年前,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体育卫生研训部就对辽宁省15所贫困县的学校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让他们深感这些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中小学体育教育理念、教法上存在着巨大差距。为改变这种现象, 辽宁省相关体育教研部门组织了“送教下乡”、“送训下乡”活动。通过先上课后交流的形式, 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播到农村学校。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体育卫生研训部决定在本溪满族自治县举办此次以农村体育工作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
交流会上, 辽宁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王举忠作了关于辽宁省近几年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讲话。他分析了当前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全省基础教育工作提出三点建议:第一, 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 提高政府为学校服务的功能;第二, 加强教研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业务指导作用, 提高教师培训工作水平;第三, 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科学研究能力。
本次经验交流会还专门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耿培新主任, 作了以《探索体育教学规律, 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他在讲座中指出, 这次改革主要是针对过去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的, 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讲座全面介绍了课程标准改革7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对实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明确了体育教学中的两个核心问题:第一, 体育课程的基本价值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第二, 体育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其健身性, 难点是健身性与教育性如何统一的问题。同时, 耿培新还向参会的教研员和教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8.初中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 篇八
关键词:激励;交流;展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29-01
一、了解学生需要,巧设情景,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
需要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驱动力。笔者认为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教师首先做到要让学生从心理上对美术产生一种需求,并且不断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日常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需求。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大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来自于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但美术不是等同于生活,需要艺术的提炼,浓缩生活之美,这样呈现在我们作品中的才是一种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后,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经典美术作品、照片、视频等手段进行巧设情景,链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给他们一种似曾相识,但又感觉更美一筹。巧置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不自觉地产生激情,激发自己个性化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欲望,从而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声音媒介展示”与“文字图像媒介展示”相结合是笔者常用的展示方法。例如:教材中的“春天的畅想”,春天对学生而言都很熟悉,都会表现,难就难在畅想,想象表现。为此,笔者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准备了有关春天一系列声音媒介和文字图像媒介。课上,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春之歌,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象,然后向他们展示春天的文字图像,唤醒对他们春天的联想,拓宽他们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把畅想的结果告诉大家,并用线条简单地画下来,来表达春天的畅想。从展示的学生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是如此丰富:从乘热气球旅游到天空中放风筝,从划船比赛到栽树劳动,从蝴蝶的飞舞到跳舞的小熊….。通过“同号不同组展示”与“小组展示”,让学生经历独立的探究、小组的合作学习,精神处于高度兴奋之中,他们或许有了独到的见解要与人分享,或许有了合作的成就要向其他小组炫耀,通过交流和展示,能够满足学生这样的表现欲望。作为导学者要善于从学生的交流展示中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偶尔取得的小小的成功,也要敏锐地捕捉到,让每一次交流都伴随着激励,伴随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才能的施展,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愉悦的情景,能使学生的感知变成一种心理需要,促使他们主动去感知生活和环境,从而让他们在交流和展示中激发想象力,张扬自我个性。所以,美术课堂上要把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用足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成功。
二、走进学生心灵,交流情感,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
学生所表现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块色彩都是他们一种内心情感世界的外在表现。想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和悉心体验这种情感的表现,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通过交流情感,我们不难看到学生的表现欲望,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画是最美的。每当他们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时,我们要明白,这是学生想引起我们的注意、渴望得到我们的肯定。这种内心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望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好表现,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我们要珍惜。例如:教材中的“人物肖像画”,除了要求学生认识人物脸部特征和五官比例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出人物的脸型特征和表情特征。在教学设计时,笔者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学生还没有具备成熟的写生能力,他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在技法上降低了要求,从人物特征中多作文章,于是笔者准备了许多明星的肖像资料,让学生在课上逐个寻找符合某一脸型特征的明星,使他们初步认识人 物脸型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再请四位同学上台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物的表情特征,要求学生按照“不求比例,只求特征”的原则,仔细观察同桌的脸部特征,用他们自己所熟悉的表现方法自由地表现出来,并在画的下面写上该同学的性格和爱好,来认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在作品交流展示时,笔者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熟悉的人,让他们获得一个交流和展示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又让学生学画自己爸爸妈妈的脸型特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人物脸部基本特征和表情特征,学生的作品是他们生活的真实表现,是由他们自己的心理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交流和展示的顺利进行,让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久而久之,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进而达到一种自动化状态。实践表明,交流和展示能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不单单是完成了对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和掌握,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三、欣赏学生作品,不断激励,实现课堂交流和展示
要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自由地陶醉在作画的乐趣之中,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和操作的条件,去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造交流和展示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一个人无法解决的,就拿到集体中来研究解决,如果学生群体已经无法解决,教师再去讲解也不晚。在评价学生作品的同时,也在评价教师自己的导学成果。鼓励学生与参加展示的学生争鸣,讨论,真理越辨越清,通过交流和展示,学生能够去给其他同学以启示,自己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实现“双赢”。在教学中笔者总是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情感,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中多与他们情感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地用画笔表现自己的内心真实世界,使他们由交流展示的过程变成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9.初中生物教学经验交流 篇九
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来,谈谈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更确切的说就是如何构建“快乐的、生物课堂”。存在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现在生物教学的现状 首先,说说我对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的认识。目前初中普遍存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后进生面广,学校设施不完善等情况。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控制着学校的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生物学科改成了等级制,学生只要考一分就能拿到 4 分。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语数英科目上,学生对生物学的厌学情绪极其严重。学生到了高中,生物知识基本上为零。但是,如果你研究一下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高中考试考查的内容是:中学生物知识。中学生物知识就是包括初中和高中。在有限的短短的三年内,根本就无法补救之前的三年时间所学的知识。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相当一部分学校对生物课时做出调整、减缩,为其他学科让位。本应一周三课的改成了两课时。部分生物教师工作重新安排,对于缺乏生物教师的情况下,由其他学科教师替代。在应试的冲击下,各科自然而然的划分为主科、副科。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教师划分等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老师对生物教学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我们很多专家领导提出构建快乐课堂。我们都知道课堂包括几大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育对象还有教师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如果要构建快乐课堂,教师都不快乐,我觉得根本就不可能的。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这些大家都明白的,不想多说)
1、根据课程标准:生物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让自己更好的生活,又能为社会服务。作为生物老师就是肩负起一些最基本的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责任。
2、初中生物教学还肩负着为学生进入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的功能
三、如何上好初中的生物课(结合我们的实际,谈谈我的看法)
1、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通过语言、视频等手段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环节。经常听到有同事埋怨: “现在的生物课不好上,学生没有反应,没有激情,课堂气氛不怎么样好。”我认为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尤其是初中学生,激情只是它们隐藏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只有当生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时,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才能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表现出喜悦的心情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才会良好。因此,生物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例如:讲授《免疫》导入:外界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病菌,但我们还是健康的,但是被大火烧伤的人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又或者提出:我们小的时候有没有打预防针?为什么要打预防针?等等。这样每一节课都能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种方法,应用课堂,提高效率 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名词概念多、知识内容抽象,与自然、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如果教师长时间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厌倦,也不会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要充分挖掘有利的教学方法。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极其多样的,主要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多媒体应用法等。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可能有一种万能的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不足。如果能够依据学科的特点,知识掌握的层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不提。结合詹老师的课堂,根据我们的实际谈谈行之有效地方法。(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是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的活动。角色扮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角色扮演比较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喜欢模仿,愿意表演,在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免疫》这节课就可以运用到角色扮演:皮肤、粘膜等等。此外,还有《生态系统》这一节课中,在分析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学生分别扮演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环境几个角色,通过演说得出结论;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讲解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时,学生分别扮演草、兔、狐、鹰、狼等,自己找出吃与被吃的对象,既直观又形象生动。在轻轻松松的气氛中弄明白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完成了教学任务。(2)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合作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辩明是非,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合作学习对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生物课堂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小组统一的意见,接着让小组推荐成员回答。这样不仅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掌握知识,还提高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3)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对于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知识,老师课指导完成书本的练习,通过几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完成,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课程的内容掌握,这样老师教学工作得以减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以培养。另外,对于相对复杂的生物体结构,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画图来理解掌握知识。例如:胃的结构、消化腺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等,这些都可以花点时间让学生按照书本图进行临摹。这样既减轻教师的工作,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结构理解能力。
3、多种媒体应用于教学(注意,不一定是多媒体电脑,毕竟部分学校还没有完全普及多媒体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主要来自书本或他人那里得来的间接经验。在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的精力是用于学习间接经验。认知材料的呈现方式,大致有语言文字、实物和挂图等基本方式。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呈现都应惯彻形象、直观、新颖、有趣的原则,尤其在生物学科中,大量的语言描述往往比不上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板画、实验和多媒体应用等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现象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直观教学由于眼、耳、手等多种器官的并用,使知识多途径刺激大脑,增强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生物学科除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多创造条件进行直观教学。例如:运用挂图人体生理结构,使用实物讲授花的结构等。部分中学实验设备和材料十分匮乏,可以自己制作简单的教具应用与教学。因此,生物教师平时要注意及时搜集、保存和培养实验材料。例如,到野外采集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鼠妇、蚯蚓、昆虫等动植物,制作成标本、或者种植、培养、饲养它们,以供实验之用。还要根据教学需求,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能正常进行。当然,有电脑多媒体的学校,我们生物教师就应该多点使用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0.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篇十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点 滴 感 受
本溪市第三中学刘俊杰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这期间所有教师都在探寻她的踪迹,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更是执着地苦苦追随她的脚步。因为她的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所以让我等尝尽心酸,时而迷茫,时而顿悟,时而有所得,时而有所失……甚至一时失去信心几欲放弃。虽然如此,我在这探索的过程中还是有所收获的,下面把我这段时期的一些感受总结一下:
一、课堂前移,通过预习锻炼自学能力
回想自己的这十年来的教学生涯,觉得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是有的。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前我其实并未重视预习这一环节,尤其深入了解了后湖地区学生的现状我更加觉得预习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简直就是虚无的,因为老师布置的预习形同虚设。自己也曾经一度苦恼,后来也就放弃了。2009年于丽娜校长来我校主抓教学工作,随即提出了双主体教学模式,并进行了相关培训,虽然本人并非善于创新之士,但是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是可以的,于校长和我们探讨有关预习的问题,我把苦恼向她倾诉,而于校长却说,你想过么,也许学生不爱预习是因为他不会预习,你也说了,这个地区的孩子底子薄,习惯差,这是有可能的!也许你教他他就会了,会做预习就能预习了啊。一语点醒梦中人啊,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回到班级我就调查,结果真是这样,大多数同学都不会预习,认为预习就仅仅是读课文,我才意识到自己真是愚笨啊。所以,我就教学生怎样预习,如记叙文,首先是了解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关于作家要至少了解名、时、地、平、著几个要素;作品要了解文章出处和相关文集等;然后要疏通并掌握字词,扫清障碍;搜集写作背景的资料,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发展过程,实践结果等六要素);还要大概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态度,立场等等;基础好一点的同学要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语文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色等。当然这些的前提都是必须熟读课文。教会学生预习并重视预习,坚持下来真是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这样也减轻了学生课堂的压力,有的同学还能带着问题去听课。所以,我认为,语文的有效和高效是和预习分不开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
进入课堂,了解学生才发现,预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实际有效的预习的确对部分学生有帮助,但是对于有些同学来讲,预习只不过是老师家庭作业的一种变化,应付一下就可。真正的根源还是兴趣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家长甚至有些教师都认为语文学习可有可无,短时间投入精力也不见成效,索性放任。正因为这种偏见,学生不重视语文。长此以往,学习语文也就索然无味了。为使让学生乐学,每个学期第一节课我都结合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或者作文,比如这个学期第一节课我就结合钓鱼岛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很感兴趣,最后学生热烈发言,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形成文字,这样一篇议论文的雏形就有了;然后第二节课我就带着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一边学习一边审视自己的习作,然后再燃学生修改作品;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形成了一篇议论文,而且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知识;之后再学习课内议论文,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平时的每一节语文课我都精心设计导语部分,希望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从而让他们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前,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较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较多,参
1与性差。事事都是老师来解决,最后老师累得精疲力尽,学生所收甚微。新课程改革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本着这样的理念,我及时转变观念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在班级内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基础好的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尝试让他们解决,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这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和老师一样可以为他人解决问题,无形当中也增强了成就感。
四、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也是高效表现
如果说语文教学难见成效,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老师来说就更加明显了。学生基础差,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不重视,没有自学能力,缺乏课外阅读,所以就连最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认读都不会,其他的就更别提了。所以,针对这样的学生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的放矢的让他们得到提高也成为了我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我的做法是:每节课都强调部分字词的音形义,处理习题时也并不一带而过,反而要着重讲,这就给学生一种信息——即老师都很重视基础知识,说明这很重要。这样坚持下来,学生果真愈发重视基础知识,也能有耐心坚持下去了。
五、追求课堂实质性收获,扩展高效内涵
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听了很多前辈和同行的课,觉得有很多收获,曾经一度模仿人家去教学。往往一节课下来觉得教给了学生不少知识,可是真正一检测效果并不好。新课程改革之后,我进行了很多思考,教学到底要达到什么效果?用什么来体现效果?基于我们教育的现状,我想,还是要追求课堂实质性收获,即以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依据,以学生真正学会知识为目标,从而来衡量我们的教学成果。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延展性强,所以就不能以单一或传统的标准去要求语文课堂教学,那样很容易把语文教学逼到死角。语文试卷上看似就那四道大题,但其实里面所涵盖的内容却似汪洋大海,比如口语交际这道题,除了能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外,还能间接体现学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做人的基本素养,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也都能有所体现;再比如诗词鉴赏这道题,除了能看到学生对本首诗词的基本掌握情况,还能看出学生的细心程度;还有作文,那就更有深度了,其实我个人觉得作文更能体现学生的内心,而不是专注于语法、结构,或是某种套路,往往得分高的作文,恰好是那些语言质朴,情感真实细腻的文章。所以,综合这些来看,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的基本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学生的内心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题目的理解,所以语文教师备课写教案时绝对不能缺少的一项就是认真对待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项,我不知道数学等理科老师是否会特别注意这一项。基于此,我觉得语文课哪怕这一节课只是教会了学生怎样看人、怎样处事、如何关爱别人和世界就是了不起的收获了。
六、科学设置作业,巩固教学成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给学生“减负”,也就是说要减量不减质。这真是一个难题,怎么办?我觉得首要就要对作业设置特别注意,一定要科学从优的设置作业。作业完成情况是衡量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依据。所以,我就采取了分层次留作业的办法,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力求定性定量,要区分对待。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要做,选做题由中层学生选做,高层学生全做。由于作业分类,克服了"大统一",使低层学生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达到培养基础性学力;中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在培养基础性学力的同时,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为例,可以布置以下五道作业题: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用通俗的白话复述这首诗所述事情的经过和作者的情感;
3、简析作者在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
4、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品析诗人形象。
5、揣摩诗歌的语言,学习多角度赏析诗歌。第一道题是必做题,其余各题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兴趣选做,第二天,全班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七、及时反思,不断改革
11.初中班主任工作经验漫谈 篇十一
班主任是学校班集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贯彻学校发展规翅和学期工作计划最直接、最有力的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如何当好一个职称的班主任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要学会科学管理班级和学生的方法
1紧密团结科任教师,树立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形成班级教师群抓共管,共同提高育人水平和学科成绩。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由于有时思想不周全,或处置突发事件经验不足,难免出现教育不理想或教育失败的局面。如果班主任在科任教师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把他们叫到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共同研究班级面对的问题,集众人智慧,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会更科学一些,出台的办法、策略适应性会更强一点。
2选好班干部,学会科学分工,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管理各项工作。有一次聆听魏书生先生做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辅导,收获很大。他管理班级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以及班务工作的多样性,将班级中的所有事务都分别安排给每一个学生。即每—个学生都分管班级一项事务,每一个学生都有管理班级事务的职责。回到学校尝试实践以来,感觉很好,一是人的能力因人而异,班级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二是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三是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做事力求见到结果的追求;四是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益,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也减轻了以往主要班干部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每个学生以更充分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3教给班干部科学的工作方法,或其它简单有效的方法。初中学生是比较难于管理的,现实中常见个别班主任在选班干部时,采取强人治人的办法,以班干部体力的强大压迫问题学生。但这种治表不治本的做法,只能起一时的作用。因此,笔者倡导学校以校本培训的形式开展“学生管理学生”的培训,这比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管理经验更直接、更有效。
4尽快通过民主方式形成本班班规,并上墙装裱,警示大家,共同遵守。经过民主形成的东西,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愿,在班级执行过程中受到更多人的监督,因而更易使人接受。班级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在民主讨论中加深了学生的认识,是学生对学生开展的教育,也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要高度重视。
二、班级管理要以教育为主,重在打动学生的心灵
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找准问题核心及症结所在。其次,要冷静、科学、全面地拿出—整套教育方法。第三,要结合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实际等真实事例教育,要与时俱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空话连篇,虚套理论。第四,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经过社会实践自我教育,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教育。第五,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切忌讽刺、挖苦。
比如,初中学生谈恋爱是最常见的教育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的变化,影视业的影响,学生生理早熟是客观现象,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当—个学生有早恋意识时,他们会有很多异常变化。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出现这种苗头时,就要积极地单独寻找学生谈心,首先要找准他(她)谈恋爱的目的是什么?是家庭缺少温暖,需要异性同学关爱,还是异性同学的某一方面优秀的品质吸引,等等。作为班主任,找到了原因也就能对症下药。其次,针对该同学早恋的原因,就如何帮助他要拿出一套科学的方案。方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今后长远发展,还要考虑到该学生与父母的相处等。第三,在具体做该学生的工作时,要紧贴现实生活。当有效的教育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时,就把全部的任务交给他们,多数学生是能解决好的。
三、要形成文明向上、团结拼搏的优良班风,端正积极的学风
1要具有本班独特的风格。独特的风格是指科学有序地训练自己的学生制定科学的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计划、某项工作事前计划、短期计划、长期计划等。
2要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品质即课前预习、上课听讲、作业练习、复习和巩固等比较科学规范的习惯;良好的生活品质即按时起居、合理饮食、讲究卫生、重视形象等。
3要形成努力进取、积极竞争的学习氛围。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去学,班主任要切实安排好学生的娱乐活动,切实改变学生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要以活动激兴趣,以兴趣促学风;要以活动培养学生特长,减少学困生私心杂念,促进学困生特长发展。
4营造民主、至高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克服两极分化。营造民主氛围,多倾听问题学生、学困生的意见,能有效地调动这部分学生的上进欲望,对促进班级整体团结,分类、分层推进教育教学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四、班主任要具备五种能力
1,具备能“管住”家长的能力。班主任要“管住”家长就是要及时表扬家长教育过程中做得对的,矫正、批评家长在育人过程中不对的做法。近几年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一种是独生子女增多,家长过分溺爱;另一种是留守儿童增多,缺少家长关爱。无论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必须自然地承担起一个好家长、严家长的角色,正确对待学生的成长,端正育人方向。
2细心观察,勤于反思,善于动脑,科学施教的能力。细心的班主任才能明察班级分毫,勤于反思的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一个班级相当于一个小社会,五脏六腑俱全,出现的问题也千奇百怪,班主任要能正确了解分析班级整体状况,就必须在勤于观察检查中得到准确的第一手信息,有了准确的班级信息,在班主任的科学施教下,班级管理的事务就会迎刃而解。
3驾驭全局,果断处事的能力。近年来,各类突发事件增多,而直接管理学生的班主任是听从学校指挥、贯彻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因此,班主任必须具备驾驭全局,果断处事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时间,争抢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4言传身教的示范能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班主任能模范地给学生带好头,起好示范带动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模仿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本能,学生的一举一动常体现出家长的行为特点,班主任、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班主任的形象时刻引导着学生,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要经常提醒自己重视“身教”影响,以良好的品行陶冶学生的情操。
12.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 篇十二
关键词:经验,兴趣,选择
一、数学中的经验主义
数学教学强调经验, 虽然有关经验和创新的争论一直没有结论, 但初中的数学教学不论是在知识还是在方法上都是经验的总结。穆勒认为, 逻辑和数学的命题也是从经验中来的, 其所以为真理也只是因为它们在经验中总被发现是这样的, 因而它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必然的真理, 甚而有可能为将来的经验所修正。
在教研教学工作方面, 要注意学习理论知识, 吃透教材, 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他们大多都是“活教材”, 经常听他们的教学讲课, 学习他们对知识点如何讲解, 了解什么样的教学态度更能吸引学生。听课是学习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在听课前先对所听课的教材进行研究, 先在心里略微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 打好腹稿, 在听课过程中就可以和讲课教师的思路和目的相比较, 从而汲取精华, 认识到别人和自己的不足, 及时进行总结, 把这种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印证。还可以假想如果自己是个学生会遇到老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从而对课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 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认真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有清楚和总体认识。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能运用自如, 知道在哪些位置应补充哪些资料, 怎么才能让补充进去的知识和教材构成和谐的整体。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 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也都是从学生过来的人, 我们喜欢听什么样的课就准备什么样的课, 把自己代入学生的角色。备好课只是讲好课的前提, 还需要你有掌握课堂的能力, 达到最终预想的教学目的。
其次, 增加课堂趣味性。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 注意信息反馈,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 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 避免过多重复,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时候还可以讲一些数学史, 一些数学家的轶事, 比如欧几里德利用影子丈量金字塔的高度, 阿基米德在看到浴缸里溢出的水得到如何计算王冠重量的方法, 而中国的曹冲称象也是类似的原理。不但能增强课堂的气氛, 还能给学生一些人文教育。
再次, 创设数学情景。拟定一些开放型题, 开设专题讲座, 让学生主动思考,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数学情景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一些男同学会比较爱玩游戏, 组成一个游戏主要是它后台的数据, 从一个游戏的制作到玩好一个游戏, 都是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比如射击游戏就会涉及到抛物线和计算。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去学习, 不要开始就主观的把学生的娱乐活动定义为占用学习时间的洪水猛兽。
最后, 获得信息反馈。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 如果要完成, 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其实大家都知道, “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是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控制系统, 是师生多边信息活动的“反馈——控制”过程。不要自我感觉良好, 就忽略了学生的心声, 每一次考试后, 找一些学生提提建议, 综合反馈回来的信息, 增补删减教学计划。
二、让学生有选择
有些学生是注定会偏科的, 他们偏科的原因会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虽然应该纠正学生偏科的缺点, 但也应该具体学生具体对待, 或许他也是个不喜欢数学的韩寒。对待这样的学生, 首先要了解他不喜欢数学的原因, 是内因还是外因, 是需要纠正的还是应该鼓励引导下去。不是要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用善意的谎言, 谎言虽然能起到安慰和鼓励的作用, 但这也会掩盖真相, 有可能让学生在他不擅长的领域越走越远。在让学生分清了自己的兴趣之后, 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 采取分类教学
对数学感兴趣和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 当然要继续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扩大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讲授一些课外知识;对一些只是作为一个科目来学习的学生, 让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清晰的解题方法;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 要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 找到不喜欢数学的原因, 是否有学好的意愿和要求, 是否在其他科目上有兴趣和天赋。对这样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满足于基础知识的了解, 别让数学拖累到学生进入到高等学府继续兴趣的愿望。
(二) 合理分配学生时间
首先, 课堂上讲练结合, 布置好家庭作业, 作业少而精, 减轻学生的负担;其次, 尽量做好统筹, 不占用学生温习其他科目的时间, 经常和其他教师沟通, 视情况根据他们作业布置多少来安排自己的作业。
13.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十三
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教研;二是抓课堂教学;三是针对新教材,实施新的教学改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以便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教研方面:
过去的一年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第一年,是关键年。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教研会取得了以下共识,力求作到几个转变。
共识一: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共识二: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要具有创造性,要能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力求作到以下主要变化: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更要看“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也是明显的教学弊端。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对知识的概念、原理、定理、规律的掌握不是通过自己思维获得的,那只能是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
4、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传统教学中,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二.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铭记“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① 课堂气氛不仅活跃,而且宽松和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和蔼可亲,尊重学生,能与学生平等沟通,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有平等参与教学活动和回答问题的机会;③ 教师能赏识学生,经常恰当地给学生肯定与鼓励;④ 教师能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有吸引力和启发性;⑤ 教师授课能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循序渐进,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⑥ 教师的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有幽默感,深入浅出;⑦ 教师的板书不仅有条理,而且美观,教具操作规范熟练;⑧ 教师的课堂容量适度,难度适当,语速适中;⑨ 教师能及时注意信息反馈,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照顾学生的反映。⑩ 教师在课堂上,不讲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不发牢骚、不讽刺、不歧视、不体罚学生,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针对新教材,实施新的教学改革:(1)重视活动课文
地理新教材始终贯穿着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在教材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教材按照“章——节——目”设计,每“目”中的内容都被分解为“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两部分。教材中的“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形式,不仅能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且还能增强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千万不能忽视“活动式课文”的教学。更不能把“活动”拿来做做简单的“练习”或“作业”。
(2)活用新教材,让学生活动起来
地理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诱发动机,让学生活动起来。运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发挥教师教学主体作用的根本所在。
①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②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而且可以配合动感的图像,使学生对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③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地理新教材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各种地图中贮藏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地图并从图像上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增加大量图像的出发点。
运用地图,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很广泛,运用恰当适时,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活动中学习,学习中活动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扩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相互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初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初探07-18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09-11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09-30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11-22
初中地理课程特点12-18
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10-09
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06-15
课程新标准初中数学06-25
初中体育课程开发论文07-28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