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24-08-18

重点专科建设规划(精选11篇)

1.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篇一

重点专科建设

目录

1、铜山县中医院骨科科室简介

2、铜山县中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简介

3、铜山县中医院骨科人员结构

4、铜山县中医院骨科科室管理小组 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铜山县中医院骨科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铜山乡中医院骨科五年发展规划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2007—2011年科研计划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2007年工作计划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2007年工作总结 铜山县中医院2009年工作计划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2009年工作总结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2010年工作计划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重点病种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重点病种疗效评估记录2007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重点病种疗效评价、总结2009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重点病种疗效评价、总结2007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重点病种疗效评价、总结2008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重点病种疗效评估记录2009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重点病种质量监控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单种病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21、22、23、24、25、铜山县中医院骨科专科重点病种优化诊疗方案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重点病种疗效评估记录2008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专科独特的中医诊疗方案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专科院内组方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专科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中医治疗率的管理

措施26、27、28、29、铜山县中医院骨科专科发扬特色优势措施讨论记录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专科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质量关键过程流程图 铜山县中医院骨科业务学习计划

2.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篇二

湖南省人民医院作为卫生部重点联系医院, 在“创优”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的基础上, 申报了卫生部“临床护理专业建设”项目。由于近几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护理学科发展迅速, 护理服务在医疗活动中的价值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 从而顺利地成为了卫生部“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入围医院。身为院长, 为护理队伍在医院发展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动、欣慰的同时, 对于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感触颇深, 认为护理学科只能够从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效能下功夫, 把“质量、安全、服务、效益”作为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 才能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基础管理, 促进护理学科持续稳步发展, 实现护理专业的职业价值。

护理学科的属性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职责

护理的历史源远流长, 可以说,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护理— (Nursing) 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 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护士的职责是: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 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医生不在场时, 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 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 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 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以不同方式阐述了护理概念和护士工作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 护理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即:护理的对象不再仅限于病人, 而是扩展到处于疾病边缘的人以及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着眼点是人而不仅仅是疾病, 其任务除完成治疗疾病的各项任务外, 还担负着心理、社会保健任务;护理的目标除了谋求纠正人生理上的变异外, 还要致力于人的心理社会状态的完满与平衡。护理的目标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 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它通过“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 恢复健康, 减轻痛苦”来体现。

国外护理工作与国内的护理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护理实践的侧重点不同, 国外偏重于生活护理, 大部分护士的工作是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 联系、计划、组织、准备各项检查及出院病人的护理计划;国内护理工作侧重于医疗护理及疾病的治疗, 护士多侧重于病情的观察, 参与、协助急救和疾病的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关于《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中内容, 我认为, 临床护理作为专业学科, 每个护士都须了解护士的职责, 以此去透视把握职业价值的取向, 展示服务社会人群健康需求之魅力, 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医学照顾。医学照顾不同于家庭照顾, 应有较强的专业性, 医学照顾最基本的是用专业知识去照顾。目前, 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专科护理发展、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纷纷进行了探索, 专科护理活动同步于社会进步与医学学科发展, 能满足专科领域内护理服务对象的护理需求的程度。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 需要的是长期的、几乎皆是终身的医学照顾。

二是协助治疗。护士需遵医嘱执行口服、注射、其它途径给药治疗及采集检验标本, 在深入病房, 做好基础护理、健康指导、交流沟通、陪检等工作的同时, 还要协助医师执行患者的诊疗计划, 并对患者病情和治疗后的反应进行观察, 及时与医师沟通, 协助做好治疗工作。

三是协调沟通。沟通是达到协调管理的工具、方法、桥梁, 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 转移信息的过程, 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是人与人交往的一座桥梁, 通过这座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情和知识, 消除误会, 增进了解。现在的护士不仅仅只与病人及病人家属沟通, 还要与各部门沟通, 体现在各项工作中的协调沟通, 也成为了医生、患者和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粘合剂。

四是促进健康。护士通过对病人、病人家属开展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 一方面促进病人康复, 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使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另一方面, 护理是健康维护的主力军, 透过“健康教育、健康预防、健康保护”三个层面的努力, 促进人们掌握健康知识, 形成健康意识, 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养成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疾病, 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达到增强正向健康与预防负向健康的目的。

临床护理学科价值的载体:质量、安全、服务、效益

护理的价值通过什么来体现呢, 无疑, 是质量、安全、服务和效益。由此, 我们每个护士只有真正认清护理的价值, 才会真正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己任, 达到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 促进医院护理稳步发展的目的;而与之同时, 护理价值的最大化, 也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 提升服务能力的有效保障。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 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脉络为:医院管理、科室管理和个人管理, 个人管理是基础, 科室管理是重点, 医院管理是核心。护理质量和护士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密切相关, 科室质量管理要以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 充分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 实施最优化控制手段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因此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是医院管理的有效手段。

护理之路, 如履薄冰,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护理工作面对的是“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群体, 护理过失可直接导致病人的疾苦和生命安危, 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安全护理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 需要护士拥有扎实的理论、高度的责任心, 规范的护理服务行为及高尚的综合素质来为病人服务。在临床工作中, 质量监管机制要前移, 安全重心要下沉;管理者要贴近临床、贴近病人、贴近护士, 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此, 在新形势下构建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制度、流程迫在眉睫。在更深的层面上, 我们要着力培养护士知法、懂法、守法, 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 有效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树立新一代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做好护理服务最关键的就是, 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病人至上。护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地转变服务观念, 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护理, 深入细致做精专科护理, 落实优质服务措施。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要构建起尊重病人、方便病人的人文环境;要全面加强护理质量内涵管理, 经常性开展护士综合素质培训, 如, 加强在临床工作中主动介绍、主动宣传、主动解答病人疑问、主动沟通的培训, 从而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细节, 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次操作的常规。病人满意就是最好的质量, 最好的服务, 这也是护理专业价值取向的不懈追求。

我们所说的护理成本效益, 是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即护理服务使社会获得的使用价值与护理服务在创造这些价值时所消耗劳动的比较关系。二十一世纪的护理服务正在向医院和社区两大主体发展, 护理成本效益研究有利于护理的整体发展, 如何做到护理通过小投入, 做到大健康产出;而只有大健康的产出, 才能体现服务大效益,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病人来医院, 通过护理找到关心、体贴、照顾, 安心、静心、放心的感觉, 这样就可以使病人流连忘返。好的医疗技术吸引病人, 而优质的护理服务才可以留住病人, 只有两者的相生相依、相依相托, 才能架构医院日新月异、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景。

临床护理学科的建设与价值取向

护理学科在医疗卫生和医院整体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护理工作如何适应经济市场化、科技信息化、服务多元化的新形势, 以及在新形式下如何推进学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国家实施新医改对医疗机构来说是挑战, 更是机遇, 它的一系列举措直接影响到护理事业今后的发展。护理已成为国家一级学科, 现临床护理专业首次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标志我国护理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护理事业的建设发展必须从现在开始, 在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上力求新的突破, 注重护理发展的独立性,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体现出新时期护理服务的真正价值所在, 将提高护理内涵和扩展护理外延有机结合, 造就高素质复合式的护理队伍。

护理是平凡中见伟大的工作, 在近年来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如抗击非典、抗病救灾、抗震救灾、三聚氰胺奶粉筛查、手足口防治等, “白衣天使”无私无畏、保卫生命的事迹, 让人们心中对护士的偏见与芥蒂消失, 而以敬佩和尊重代之。

近几年来, 护理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 党和国家给予护士的政治、物质待遇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 护理学科建设无论是思想认识, 还是工作落实, 各方面投入或政策倾斜等都还存在诸多不足, 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依然是卫生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营造利于护理发展的良好氛围, 仅仅依靠护理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 需要在医院整体系统积极配合, 大力辅助, 需要各级领导把护理学科建设放在全局建设中去规划、去推进!

只有真正把素质提升了, 护理质量提高了, 服务态度改善了, 科研成果多起来了, 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了, 社会与公众才能看到护士群体、护理行业的崭新的面貌, 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潜能, 而这也正是临床护理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人民医院是一所百年老院, 护理的发展倾注了历代护理人的艰辛努力, 更得到了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3.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篇三

【关键词】中医重点专科;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0-01

1 基本情况

2011年该院外科(中西医结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同年,瘰疬诊疗方案入选为国家“十一五”主攻病种首批在临床验证。淋巴结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病)是肺外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颈部。因其肿块累累如贯珠状,中医称之为“瘰疬”。目前重点专科拥有副高以上专家5名,床位70张,年门诊量达1.3万以上,出院病人1000余人。

方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1]。

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风险,优势,劣势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2]。通过对医院领导的访淡,医院职工的问卷调查,用SWOT分析法对现阶段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2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的SWOT分析

2.1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优势分析

2.1.1 技术特色显著,疗效确切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外科(中西医结合类型)主要治疗肺外结核,急慢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特色拔管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特色换药治疗各种难治性窦道、瘘管。是全国公立医院中唯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瘰疬(淋巴结核)等中医外科疑难疾病为特色优势的专科。

2.1.2 医院重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

医院“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完成国家级重点专科?——外科(中西医结合类型)的建设与验收,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外结核病”重点病种的临床验证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肺外结核病的医教研水平,打造全国的肺外结核病诊疗中心,使其学术水平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

2.1.3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医院全面推行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医院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系统管理。中医重点专科也同步纳入质量体系管理。

2.2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机会分析

2.2.1国家对中医重点专科越来越重视,经费投入增加

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在规划、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中医药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从2005年的41.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9.7亿元,增长了165%。

2.2.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

到2012年,江苏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醫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台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将达到90%以上,被压抑的医疗需求将得到释放。

2.3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劣势分析

2.3.1 发病率较低,病种相对单一 肺外结核患者常常由于被忽视而造成病情的延误,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病人一般散发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或偏远地区。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病种一般局限于肺外结核(主要是淋巴结核)。

2.3.2人才梯队建设缓慢 全国治疗该疾病医师很少,很难通过人才引进达到充实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再者全国医学院校中并不培养该专业人才,自身培养人才周期长,见效慢。

2.3.3医院等级不高,限制了专科发展 该院1987年被评为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二十多年来,医院的发展速度相比市属其他医院落后太多。

2.4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威胁分析

2.4.1 医疗市场竞争激烈 南京市胸科医院作为"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接触的结核患者来源更广,2010年开设肺外结核科,直接参与竞争。地铁的开通在方面患者进城的同时,带走了很大的病源去市中心的三甲综合医院就诊。

2.4.2 医疗市场增长放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对结核病防治投入的增长,肺外结核病的发病率成下降趋势。

3 医院重点专科发展的战略选择

3.1 SO战略即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

医院可以凭借中医重点专科的技术壁垒,城市东扩工程的加快以及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扩大的有利时机。同时,改善、扩大重点专科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拓展重点专科品牌形象。

3.2 WO战略即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和克服内部劣势的战略

医院应抓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级医院评审机会,提高医院等级,创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对重点专科引进培养专科人才实施政策倾斜,开拓新的病种。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站等各种形式宣传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及其疗效。

3.3 ST战略即依靠自身优势,去规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打击

在全省建立学术网络,打造全省的肺外结核病诊疗中心,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重点专科医疗服务质量,利用自身的技术特色,规避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用技术和服务赢得患者的口碑。

3.4 WT战略即需要直接克服内部劣势和规避外部威胁的战略

制定定期的内部学习培训制度以及中医“师带徒”制度,加快培养专科人才。与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拓展专科病种。通过加强重点专科特色技术创建医院品牌。

4 结论

通过对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发展的SWOT分析,选择集中化战略,在宏观方面,提升医院等级,加强医院中医内涵建设,改善住院环境;在重点专科建设微观上要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培育科研能力,拓展重点专科的服务范围,在医学领域拓展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潘传德.医疗服务领域运用分析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7):489-491.

[2] 李红兵.我国医院战略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34):77-78.

4.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 篇四

康复科的建设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不进则退。如何建设一所患者满意的康复科,是摆在全体康复工作者面前并需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科的建设,只有以专科专病的建设为突破口,才能充分彰显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和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来,我科通过建设专科专病,既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带动了本科室整体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使我科的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确保我科的总体建设规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通过项目建设把我科的诊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 明确目标任务

1.定期组织召开科室建设会议;把任务层层分解、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到人;

2.每季度各责任人给科室领导汇报科室建设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措施;

3.每年12月底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充分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差距,制定优化措施,并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和充实。

二、加速人才引进培养

人才是科室建设的根本。积极努力地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上做文章。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提高科室人才队伍的素质。注重重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每年计划送出1-2名骨干医师外出进修,学习结束后能达到独立开展工作。定期邀请上级医院相关专家来我科会诊讲学。加强内部学习和岗位培训。

三、开展对疑难病的专题研究

进一步充实临床诊治能力,推进科技兴院的基本发展思路。积极开展临床观察和专病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撰写高质量的专科学术论文。计划表专科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积极主动和省内外大中型医院康复科保持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设备、人才、信息等资源,依靠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提升我创新能力。

四、运行医院网站,开展多方位交流

5.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篇五

资源县人民医院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卫计委国卫医发[2013]42号文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资源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等文件相关内容要求,为提高医院战略竞争力,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提高我院重点专科优势,确保形成我院专科技术与品牌,在原有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旨在原有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每年评选,从待评估专科中甄选出最适合医院发展的2-3个医学重点专科,努力形成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密切结合并相互促进的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将我院建设成为高水平技术创新与引进辐射基地,高水平科研支撑与保障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管理基地,使我院医学科技的整体实力达到市级乃至省级先进水平。

二、申报条件

医学重点建设专科的申报对象是我院各二级、三级学科。学科在医、教、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具备较强专科影响力及市场发展潜力,能站在市内同级医院医学科技的制高点,并符合以下条件:

㈠科室规模:有足够的工作用房,病床数量参照申报国家重点专科最低设置标准,配备专业发展必备的专用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完善。

㈡医疗技术队伍:能掌握代表本专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能力,本学科临床收治的病例数、治疗效果处于市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该学科无丙级病历;技术能力建设能整体跟进,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达到重点突破,培育自身品牌,增强知名度,提高竞争力。根据专科建设方向,选准重点诊疗病种及优化方案,加强省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研究开发临床适宜技术。

㈢科学管理规范:科室有完整、可行的发展规划,注重内涵建设和科学管理,各项制度规范、健全,管理效益显著, 有完整的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床位周转率、疾病治愈率及各项医疗质量评估指标在本院及州内同级医院中名列前茅。

㈣医学科研优势:拟在三年内主持1项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学科群体三年内至少有1篇论文在核心杂志上发表。学科群体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具有研究开发通用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省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相关学科(或辅助学科)对该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㈤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重点学科带头人应具备副高以上职称,并有1-2名以上从事本专业不少于5年的主治医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高、中、初三级医护人员数量比例合理,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

㈥强化质量管理。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近2年来,该学科没有发生医疗事故,医疗争议(医疗纠纷)每年应控制在一次以内。

㈦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专科建设周期内安排专业技术骨干外出进修、交流学习,有引进高级技术人才计划的保障措施。

㈧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年均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门诊量增长率、出院人次增长率、业务收入百分比、利润率等指标综合排名位列医院各科前三名。

㈨支撑和保障措施。医院将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提供开展该学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有该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规划和目标,并有经院务会通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三、具体实施计划及方案

㈠第一阶段:准入评估阶段(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

备选科室认真填写《资源县人民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准入申请表》(详见附表1),同时准备8分钟PPT资料进行现场汇报,在规定时间内将上述材料报至医务处。(医务处组织召开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准入评估会议,由我院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委员会成员根据《资源县医院重点专科准入评估表(100分)》(详见附表2)进行打分,根据分值排名进行遴选,遴选结果在院内信息网予以公示。)医院院务会及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按有关标准进行审核评议,医院根据医院院务会及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并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正式确定重点专科,并予以公布。

㈡第二阶段:动态考评阶段(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

对通过遴选成为本重点专科的科室,需向医务处提交专科3年建设总体目标规划,与医院签订《资源县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及三年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结合专科特点由医务处起草制定《资源县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及三年考评细则》,实行动态考核及三年定期考核管理。

㈢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9年6月至9月)对本周期内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同时启动下一周期重点专科准入评估工作。

四、配套扶持措施

㈠医院财务部门每年提取上一重点建设专科业务收入的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专项基金,给予经费支持。对重点专科建设 工作进展较好,达到重点专科建设目标要求的,继续投入100%配套建设资金滚动进入下一建设。对未达到重点专科建设目标要求科室配套基金减少50%,第二年内仍未能达到建设目标者,取消重点专科建设资格。(进行验收评估并重新认定,优留劣汰。

(四)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是我院科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将在各重点专科申报科研项目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奖惩:

1、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可根据学科业务需要,经院长办公会批准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2、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可掌握一定的科研活动经费

3、重点专科劳务费增加 2-4 个百分点,同时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劳务费增加 5-10个百分点。

4、一周期后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验收评估,对专科业务开展较好的一次性奖励科室 1-2万元,奖励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5000-10000元。

5、对验收评估未达要求的,一次性扣科室一周期劳务费总数2-3%。扣发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一周期劳务费5-8%。)

(三)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为一周期。建设周期结束后将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 ㈡医院对于重点专科建设的实施需实现四优原则: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营销优先推广,人员优先进修。重点专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所需设备进行优先、重点配置;对优势专业与学科所需人才,进行优先引进、重点培养;对重点专科的推广,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方面进行重点宣传。通过以上形式,充分调动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使重点专科建设促进我院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㈢ 医务处具体负责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管理和定期考核,在每年12月31日之前向院务会提交专科建设阶段性进展的书面材料,详细报告计划目标完成情况、配套措施落实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下一重点专科的发展提供保障。

6.内二科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篇六

(2015-2019年)

为了贯彻落实南部县中医医院关于建设中医院专科建设的文件要求,推动我院内二科专科的持续发展,加强特色专科的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诊治需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关内科疾病的发生不断增加,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思想负担。如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尽可能地回归是医务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研究中医中药、中医适宜技术和现代医学、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点,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开展对优势病种的研究,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中医中药事业。对建设中医院有深远的意义。寻求最佳的理法方药及技术方案,建设名院名医,创立医疗牌品,使我院骨伤科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建设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落实南部县中医医院关于建设中医院专科专病建设的文件要求。发挥我院在南部县中医药龙头单位的优势,在原有人才、技术基础上,结合实际,明确目标,做精做强做大,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科,力争把本专科建设成南部县优质医疗服务品牌。

三、专科的现状

1.专科的基本情况:我院内二科是我院新兴筹建并加大力度发展的重点专科,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学科学的发展,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从内科可不断更加专业化,不断发展新的科室,在疾病的治疗上更加专业,有效。

(1)人员结构:

随着科室不断发展相继成立了以副主任医师杨玉虎为科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以资深主治医师敬玮、李昌彬为学术领军人才,以陈利、蒲凤云、马威等为主要人员的人才队伍;我科还常年内江市中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及省外单位广泛合作交流做技术指导。

(2)设备配置:

2013年-2019年科室增加床位至80张;近期在原有设备基础上,逐渐不断完善如心电图机、呼吸机,肺功能仪等重病配备建设。

(3)业务开展情况:

科室在治疗推出优势特色病种治疗后,广发开展多种治疗方式,治愈好转率达98%,中医治疗率达90%,中医诊断符合率达99%.中医辨证正确率达100%.并相继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及岗位培训,举办院内师承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与内江市中医院、开封市中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长期协作,进行多种疑难病症的技术指导。

(4)科研项目

科室完成学术论文1篇,并积极开展各项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实施工作,并对其疗效做相应评估总结。

(5)培训学习情况

至科室2015年以来,不断选派科室人员到更高级别的医院培训学习,成为医院技术骨干,为新科室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2.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中成药穴位敷贴,治疗腹胀、疼痛,消化不良等

(2)针灸、按摩、火罐,治疗外感疾病,全身酸胀、麻木、疼痛等。

(3)药物治疗:中医经验师承,在治疗内科疾病具有明显优势特色。

四、发展目标 1内二科建设目标

(1)在继承、发扬当地老一辈优秀传统经验上,特别是以内二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主攻方向。在挖掘完善的基础上,力争有学术理论上的创新,并以此反过来整体推动本学科的发展和指导新技术、新疗法的诞生。就必须十分重视现有人才的充分使用和后备力量的培养。我们要借助中医传统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学术上有召唤力、发展上有潜力、条件上有吸引力的现代化中医骨伤科中心。中医内科的特色和优势必须在医疗实践中得以体现,得到医疗市场的承认和检验。我们将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工作。除了硬件方面外,着重相关优势病种研究中新知识、新技术、新成 果的临床转化和应用工作,得到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临床医疗中要抓住本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作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该科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批在本区域内有较高影响力名医名家。

(2)根据目前我科发展现状,结合共建协助单位的特色和优势,有机的整合技术队伍,建立适应新任务学术团队,形成技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这是把中医骨伤科学术推向前进的基本力量和关键因素。2.内二科建设任务

(1)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继承、发扬,总结和发展新理论和技术,建成区域性学术平台,为本地区科、教、研服务。突出中医该科特色,发挥其优势,建立 3-5 种专病的医疗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本地区内二科主要常见病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研究,在充分论证和试用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诊疗标准,以便于在临床实践中操作。着眼未来,注重发展和创新,制定内科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计划和策略,融会新知识、新技术,根据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思路开阔、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2)通过五年内科学科建设(2015-2019年),预期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对中药促进推出优势病种研究; 2)完成诊疗方案规范化的研究;

3)完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病种的研究; 4)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

五、策略及措施

(一)完善组织管理

1.成立专科领导小组,定期举行工作会议。由专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规划、实施、管理、监督。

2.确保合理的人员编制、必要的设备及相应的工作场所。保证预算资金如期到位,专款专用。

3.建立专科内分配机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专科人员的积极性。

4.根据骨伤科发展规划,将目标和指标分解为各年度安排及病区规模、人才培养、设备购置等相应的发展计划,逐年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必要时作出修改。

(二)加强专科信息管理,多渠道进行学术交流 1.专人负责专科文献资料的收集管理,方便专科人员的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及最新技术的发展,开拓视野。

2.对专科开展专科病案资料、科研资料的电脑统计,实现门诊病历、科研病案的规范化管理,通过整理,探索适合我专科的诊疗方法。

3.积极参加国内、省市的相关学术活动。

4.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先进交流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远程交流,建立远程会诊平台,遇疑难杂症,随时网上或电话联系会诊,让不少专家常来我院讲课,传授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强宣传工作,扩大专科的知名度。

1.院内宣传,团结院内各科室,使之了解专科,支持专科。2.印发宣传册子。

3.积极参加各种义诊及咨询活动。4.扩大社区影响。

(四)加快人才梯队的建设,提高诊疗水平。

1.根据专科发展要求,制定选拔培养学术骨干的计划以及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选派基础扎实、技术能力强的医生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将新技术、新方法及成功经验带回本院,并推广应用;

7.精神科专科护理建设探讨 篇七

我院将开展专科护理工作作为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客观要求, 作为医院应对市场需求创立医院品牌的服务举措, 在办公会、院周会、护士长例会、护士大会上进行积极宣传、广泛发动, 提高了认识, 统一了思想。医院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保证了专科护理工作方案的实施。

2 完善专科制度及流程, 落实措施

首先建立专科护理工作制度, 健全和完善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操作流程[1], 根据日常的护理活动顺序和职责, 制定和执行护理流程, 把以上内容编印成册, 人手一册, 要求全科护士人人掌握, 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循。结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狠抓落实, 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 将考核指标列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 加强专科护理工作检查考核, 对照专科护理评审标准, 找差距, 不断总结、整改, 促使专科护理扎扎实实地开展好。

3 注重专科培养, 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护士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 制定专科护士的培养计划, 并按计划认真落实。鼓励自学, 提高学历层次, 提供多种学习方式, 利用晨会、午休、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 定期抽查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充分调动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力求提高整体素质。

4 强化以人为本、提升内涵质量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 强化以人为本的精神, 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2], 以患者满意为目标, 开展专科护理, 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5 创新服务举措, 打造品牌服务亮点

5.1 实行主动服务

即主动介绍、主动提供咨询服务、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观察病情、主动与患者交谈, 消除被动服务和服务不到位现象。

5.2 实施规范服务

定期组织礼仪、行为规范化培训, 做到“六规范”, 即迎接患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礼仪着装规范、称呼患者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送别出院规范, 确保患者和家属的满意。

5.3 开展居家式开放管理

尊重患者的文化、信仰、习俗及经济状况, 让患者有家的感觉。对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 应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实行居家式开放管理:签订居家式开放管理协议, 有医生和护士每天轮流上门巡诊, 进行查访、体检、疾病指导、健康宣教, 定期组织到医院复查健康状况。以上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精神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 降低了精神疾病的复发率, 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为医院赢得了声誉。

6 加强专科护理管理, 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在工作中大力推进3个转变: (1) 思想观念的转变, 要求护士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到工作中去, 落实到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上, 改善服务态度,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2) 工作方式的转变, 把过去被动地执行医嘱转变成主动地为患者服务, 因人施护, 注重实效; (3) 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 过去排班采用一贯制, 现在动态地、根据患者的需求排班, 把护理流程与改进护理质量结合起来, 实行护理工作流程质量控制, 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职能作用及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一个既有统一意识, 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护理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4]。

以上只是我院在开展专科护理上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世纪, 护理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 不断完善工作体系, 强化专业职能, 提高质量和水平, 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将不断努力, 同舟共济, 尽心尽责, 为发展精神科护理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冉启英, 张晓君.制定护理流程服务规范是搭建良好医患关系的桥梁[J].世界当今医学杂志, 2003, 4 (5) :380~381.

[2] 沈世琴.深化整体护理的路径及效果分析[J].现代护理, 2003, 9 (5) :379~381.

[3] 杨波, 黎明, 刘冬梅, 等.临床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中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5) :49~51.

8.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篇八

关键词 辞书规划 汉语专科辞书 回顾与思考

一、引 言

蔡元培在其1917年撰写的《〈植物学大辞典〉序》中称:“一社会学术之消长,观其各种辞典之有无、多寡而知之。各国之学术,无不各有其辞典,或简或繁,不一而足。”学术发展与辞书,尤其是与专科辞书编纂的关系之密切由此可见一斑。在辅助专业知识学习和对专业知识解惑释疑等方面,专科辞书不可或缺。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对专业知识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专科辞书取得了蓬勃发展。基于“中国大陆纸质辞书出版信息动态数据库”(以下简称“辞书出版数据库”)[1],本文从历时角度爬梳了两次辞书规划以来我国汉语专科辞书的编纂与出版态势,并对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思考。目前,我国的第三次国家级辞书规划刚刚完成,我们希望本研究能对我国汉语专科辞书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二、两次全国辞书规划中汉语专科辞书的规划情况及具体实施

两次国家级的辞书编写出版规划对近40年来中国辞书事业的总体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第一次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会议于1975年5月23日至6月17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经过讨论,制订了《1975年至1985年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草案),计划出版中外语文词典160部,其中汉语词典31部。然而,本次规划主要为语文类辞书,专科辞书并未列入规划之内。1988年11月21日至25日,第二次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会议在成都召开,讨论制订了《1988~2000年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草案)。列入本次规划的辞书共169部,其中汉语辞书有100部,包括汉语专科辞书50部。通过比较我国两次国家级辞书编写出版规划,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总体形势的发展变化,专科辞书的规划数量有了较大增加,这也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专科辞书需求的不断增加。正如时任我国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的刘杲(1989:470—473)所指出的:“这次规划增加了专科辞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这几年专科辞书有很大发展,说明社会很需要。”

基于辞书出版数据库,我们对两次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及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对。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两次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实施期内,实际出版的辞书数量往往多于规划的数量。据我们的统计,第一次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实施期内汉语辞书中专科辞书的出版数量最多,共285部(其他类别汉语辞书分别为:语文类32部,专项类56部,百科类6部,百科全书8种78卷,外向型2部)。在第二次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实施的13年中,汉语专科辞书共出版了1822部,在汉语辞书中依旧独占鳌头(其他类别汉语辞书分别为:语文类350部,专项类1102部,百科类250部,百科全书216种538卷,外向型5部)。数据对比请见表1:

1975年和1988年制订的两次国家级辞书编写出版规划对我国辞书编纂与出版事业的恢复、发展以至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规划数量与实际出版数量之间相差巨大。专科辞书数量的猛增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专科辞书研编事业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难免也带来了专科辞书编纂出版中泥沙俱下的结果。正如徐庆凯先生(2011:2)所指出的:“无论是成就还是问题,都值得研究,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专科词典事业。”下文将从三个历史分期详细描述专科辞书自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8年)的实际发展情况。

三、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专科辞书的发展状况

依据辞书规划的制订与实施情况,新中国辞书编纂与出版事业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前规划时期(1949—1974年)、第一次全国辞书规划时期(1975—1985年)、第二次全国辞书规划时期(1988—2000年)以及第三次全国辞书规划前时期(2001—2012年)。我们认为,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专科辞书发展历史时,根据辞书规划活动及其影响来考虑辞书编纂与出版的相关分期也是比较合适的。有鉴于此,且基于我们所获得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30年来我国专科辞书事业发展进程大致也呈现出类似的发展阶段特征,即初步发展期(1978—1987年)、快速发展期(1988—2000年)和平稳发展期(2001—2008年)。

1.初步发展期(1978—1987年)内汉语专科辞书的发展状况

在初步发展期内,据我们的统计,我国共出版了汉语辞书700部以及百科全书12种(共137卷),其中专科辞书为482部,平均每年出版约48部。从图1也可以看出,专科辞书的出版量是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的。正如杨祖希先生(1989:490—492)所描述的:“十载耕耘,我国专科辞典的编纂出版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几乎已呈繁星满天、花开遍地之势。”[2]

在初步发展期内,汉语专科辞书的出版应该说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参照徐庆凯先生(2011)提出的专科辞书分类模式,我们尝试从宏观上对这十年间出版的专科辞书加以考察和分析[3],请见表2:

对专科辞书所归属的学科的定性分析[4]表明,大部分的主要学科基本上都有了相关的专科工具书。但另一方面,这一期间汉语专科辞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科的辞书出版数量过大,如经济类(共出版了54部,占该时期专科辞书出版总数的约11.20%)、交通运输工程(共31部,占该时期内专科辞书出版总数的约6.43%)等;有些学科的专科工具书尚告阙如,例如:力学、材料科学、纺织科学技术、食品科学技术和安全科学技术等。图2为该时期内学科类专科辞书中出版量排在前十位的学科情况[5]:

从图2可以看到,汉语专科辞书主要集中在经济、交通运输工程、历史、医药、管理、哲学、文学、艺术、物理和地球科学这些学科领域,而且经济学专科辞书的出版量大幅度领先于

其他学科。初步发展期,我国经济建设刚刚从“文革”破坏中复苏,经济、交通运输工程等类别专科辞书的大量出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学科的建设对辞书的迫切需要。

2.快速发展期(1988—2000年)内汉语专科辞书的发展状况

在快速发展期内,我国汉语辞书的编纂出版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成就。据我们的数据统计,这一时期,我国汉语辞书共出版了4067部(卷),其中,汉语专科辞书出版量为1822部,出版量依旧远远大于其他类别的汉语辞书,平均每年出版约140部。我们认为,汉语专科辞书出版数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动因是社会科技进步的需求,尤其是1988年到1991年这段时期(请见图3)。从图3所反映的汉语专科辞书的出版趋势来看,我们还应注意到,自1992年至2000年,汉语专科辞书虽然保持了每年50部以上的出版量,但是总体上呈现出版量减少的趋势。对于这一发展趋势,我们把它与同时期外语专科辞书的出版状况做了横向比较,或许可以把汉语专科辞书出版量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外语类专科辞书的持续增加[6]。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进一步密切,对外学术交流程度的加深,双(多)语类专科辞书的社会需求在逐渐加大。换言之,为满足学术交流国际化的趋势,未来专科辞书应在双(多)语层面多出精品。

在快速发展期内,汉语专科辞书的出版应该说无论在品种还是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大的进步。表3是对汉语专科辞书各次类别出版情况的数据分析:

在表3的数据基础上,我们对专科辞书归属的学科情况同样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如下学科的专科辞书出版量较大,请见图4:

如图4所示,就汉语专科辞书在各学科中的分布状况而言,与初步发展期相比,快速发展期内与经济学相关的专科辞书的出版量依旧位居首位。专科辞书的出版量依旧保持在前十位的学科有医药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哲学和艺术学。从总体上看,学科类专科辞书的编纂与出版较前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增长,学科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据我们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到快速发展期,仅剩矿山工程技术、冶金工程技术和核科学技术三个一级学科未有相应的专科辞书正式出版。

3.平稳发展期(2001—2008年)内汉语专科辞书的发展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汉语辞书的发展开始趋于平稳,呈现出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据我们的数据统计分析,在平稳发展期(2001—2008年)内,汉语辞书共出版了2562部(卷)[包含266种百科全书的1007卷(部)],其中,专科辞书共出版了451部,平均每年出版约56部。与快速发展期内年平均出版量(140部)相比,汉语专科辞书的年平均出版量减少了60%。如图5所示,2001年以来,汉语专科辞书的出版基本上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快速发展期的13年内,汉语专科辞书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各主要学科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专科工具书,市场需求相对饱和。二是如我们上文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学术交流的国际化,汉语单语专科辞书已渐渐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变化,因此导致其出版数量的减少。在未来,如何更好地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与词典研编者通力合作,借鉴术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改变专科辞书“词汇对照表”式的设计理念,应是专科辞书编纂与出版的努力方向。

通过对专科辞书归属的学科情况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时期各学科的专科工具书出版数量分布依旧不够均衡,其中排名前十位的学科分别是医药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土木建筑工程、宗教学、艺术学、生物学以及交通运输工程(请见图6)。与快速发展期相比,各学科相关的专科辞书出版量在总体上呈现回落的趋势。

综观三个时期,汉语专科辞书在学科中的分布情况一直居于前十位的学科为:经济学、历史学、医药学、哲学、艺术学。总的来说,经过30年的发展,各学科基本上都已具有自己的专科工具书(矿山工程技术、冶金工程技术、核科学技术三个一级学科除外)。

四、汉语专科辞书编纂与出版的成就与问题

1978年至2008年,我国汉语专科辞书出版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我们的统计,30年间汉语专科辞书共出版了2755部,占30年汉语辞书出版总量[7466部(卷)]的约36.90%,高居各类汉语辞书之首。从总体上看,到平稳发展期尾声的2008年,基本上各学科都有了自己的专科辞书。

得益于专科辞书编者以及出版社(尤其是各地的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的创新意识,改革开放30年间一批成系列的大型专科辞书得以出版。以药学专科辞书为例,出版的大型辞书就包括:《药学大辞典》《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国海洋药物辞典》《现代中药学大辞典》等。这其中既有一级学科也有二级学科的专科辞书,反映了药学学科的纵深发展。

其实,大型专科辞书的出版情况,可由冠以“大辞典”的专科词典的出版窥见一斑,如《哲学大辞典》《外国哲学大辞典》

《逻辑学大辞典》《伦理学大辞典》《宗教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中华法学大辞典》《军事大辞典》《海军大辞典》《经济大辞典》《中国钱币大辞典》《教育大辞典》《中国文学大辞典》《美学大辞典》《中国美术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地质大辞典》等。这些学术含量很高的专科词典,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

但是,三十多年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小觑。综观三个时期,汉语专科辞书在学科中的分布情况一直居于前十位的学科为:经济学、历史学、医药学、哲学、艺术学。尤其是经济学专科辞书,据我们的数据统计,在快速发展期内出版了178部,平均每年有近18部出版。这虽然与快速发展期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出版社在市场利益驱使下,选题盲目跟风扎堆的现象,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辞书的质量也堪忧。与某些学科过热相对的是,有些冷门学科则无人问津。据我们的统计,到2008年,矿山工程技术、冶金工程技术、核科学技术三个一级学科依然没有自己的专科工具书。这也反映出汉语专科辞书发展的不平衡,基础学科以及传统学科是专科辞书出版的弱势学科。

此外,据我们的数据统计,30年来,就专科辞书的出版而言,学科词典数量最多(共1066部),最少的是术语词典(200部),两者分别约占专科辞书出版总量(2755部)的38.69%以及7.26%。术语词典仅以特定范围内的术语为收词对象,而学科词典所收的词目则包括了学科范围内的术语和专名。(徐庆凯 2011:15—18)这种收词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术语词典的有限性,但是术语词典最能体现术语研究的成果,而术语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科辞书编纂的水平。正如郑述谱先生(2008)所言,术语学是专科词典编纂的学科依托。因此,30年间术语词典比重过小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术语研究水平及专科辞书编纂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对汉语专科辞书规划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汉语专科辞书的编纂与出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版数量高居各类汉语辞书之首。但另一方面,专科辞书编纂和出版事业所存在的泥沙俱下的状况也值得我们反思。在专科辞书编纂与出版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扶持专科辞书资源尚处于弱势的相关学科,促进专科辞书在学科分布上的平衡发展。(2)避免某些学科过于热门造成选题大量重复,加强宏观调控。(3)术语专科辞书编纂出版数量偏少,其编纂质量亟待提高,尤其要重视吸收术语学的研究成果。(4)专科辞书理论研究滞后,多为专科词典编纂经验的升华总结,相关学术专著寥若晨星,理论建构亟待加强。我们既要生发中国专科辞书编纂理论,同时也要关注吸收国外相关研究进展。(5)加强术语学、术语翻译等研究,建设并充分利用大型术语数据库,为专科辞书的编纂设计提供学理支持和信息资源。(6)在出版汉语专科辞书时,还应注意外汉/汉外双语专科词典的规划。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深入和国人外语水平的提高,外汉/汉外双语专科辞书的需求仍会持续增长。(7)辞书编纂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辞书的承载介质呈现多模态的发展趋势,在有效保证专科辞书内容准确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专科辞书的数字化、网络化呈现。

六、结 语

徐庆凯先生(2011:2)在谈及我国专科辞书研究现状时指出:“令人遗憾的是,对专科词典的研究相当落后,著作甚少,研究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都很不如人意……这种情况,颇不利于专科词典事业。”我们期冀本研究能够为广大辞书工作者展现我国专科辞书编纂出版现状的冰山一角,并期待有更多的学者来关注、推动我国专科辞书事业的发展。第三次全国辞书规划的实施将为我国专科辞书的出版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应当鉴往知来求创新。

附 注

[1]本文中所提到的辞书出版相关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中国大陆纸质辞书出版信息动态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由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于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构建,主要包含了1978~2008年间中国大陆出版的汉语和外语辞书出版信息。目前,该数据库中的辞书出版信息条目[含辞书名称、编(译)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版次等信息]共有14090条,其中汉语辞书出版信息条目为7466条,外语辞书为6624条。所有信息条目按6个大类(语文、专项、专科、百科、百科全书、外向型)、78个次类进行标记入库,客观呈现了30年来中国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态势。

[2]需要指出的是,杨祖希先生的“十载”是指1979—1988年,与本文统计的时间跨度略有不同。

[3]专科辞书的类型问题是专科词典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词典学家对其多有不同的论断,如杨祖希(1991)、林玉山(1995)、李尔钢(2002)等。徐庆凯先生(2011)基于对过去的认识以及对主要词典学著作提出的分类模式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模式,这是目前对专科辞书类型的最新思考。基于徐先生的分类模式,我们对数据库中的专科辞书数据进行了细致分类。尽管我们力求准确,但主观性的类别划定依然可能造成某些辞书类属的判断产生误差。此外,还有一些专科辞书难以归入徐先生的分类模式中,例如文学鉴赏类的专科辞书是否应归入专名类抑或是专题类尚难有定论。我们暂且将诸如此类的专科辞书归入“其他”类。专科辞书分类之难可见一斑,这也印证了徐先生的说法,即专科辞书的类型是专科词典学术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很有必要加以精细的研究。

[4]涉及学科的专科辞书并非一定是学科辞典的范畴,可能是以上几种类型的任何一种,关于专科辞典分类的具体原则请参见徐庆凯(2011)。

[5]在考察专科辞书在学科中的分布状况时,我们主要针对的是“一级学科”。关于一级学科的划分,我们基本上是按照“中国科研项目学科分类与代码”(共59个一级学科)来操作的。需要说明的是,出于统计便利的目的,我们适当合并了一些一级学科,如“医药学”,实际上包含了畜牧兽医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药学、中医学和中药学这些一级学科。

[6]在这一时期,外语专科辞书的出版数量与其他类别的外语辞书相比最多。据我们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共出版了1435部,约占这一时期外语类辞书出版总量[3114部(卷)]的46.08%。由此可以看出,在快速发展期,我国外语专科辞书的总体需求仍旧很大。这说明了我国各专业和行业领域的深层次对外交流与学习对专科外语辞书的需求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李尔钢. 现代辞典学导论.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2.林玉山主编. 辞书学概论.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

3.刘杲. 重视辞书质量,争取更大成就. ∥中国出版年鉴. 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1989.

4.徐庆凯. 专科词典论.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5.杨祖希. 专科词典蓬勃发展的十年. ∥中国出版年鉴. 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1989.

6.杨祖希. 专科辞典学刍论. 辞书研究,1991(4).

7.杨祖希,徐庆凯. 专科辞典学.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

8.郑述谱. 专科词典编纂的学科依托——术语学. 辞书研究,2008(6).

(赵连振 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 南京 211198)

(耿云冬 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 南京 210023)

9.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篇九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十堰市第四周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项目意义

通过市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专科,成为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年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妇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50万元,共需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2016年计划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2018年计划申报中医肝胆病专科、神志病专科、肛肠科、麻醉科、儿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脑病专科、中医康复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9年计划申报皮肤病专科、产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24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骨伤病专科、中医肝胆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三、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l、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30,专病≥10),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市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积极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90%,中医治疗率门诊>85%,病房>70%,专科门诊量>全院1/10,县域外患者比例>25%,出院患者≥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3—4个相关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1—2项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1项/年),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l项/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每年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积极申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3种,专病>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l项/3 年,市地级>2项/3年;科研成果省级≥1项,市地级≥2项/年。全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年。

12、力争本专科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上有新进展,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研究。

13、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室图书信息室,科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14、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收受红包、回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15、努力提高科室诊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专科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省重点中医专科申报和建设小组。协调与各级领导的关系,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

2、科室认真学习《十堰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逐项落实,制定创建市重点中医专科的时间步骤。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情况,总结经验。

3、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学科如兼职或指导工作。

5、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重点中医专科后,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五、实施步骤

(一)2015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中医心病专科、中医针灸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

2、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6年

目标: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积极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县区内相关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专科效益显。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三)2017年

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目标: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l、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力争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评审。

3、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来我院教学、查房、指导手术,提高我院专科技术水平,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7、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六、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朱海政 副组长:郑传华 雷兆明 孙 波 黄盛香 梁宏文 成 员:严文军 李代勇 马秀华

黎 宇

敖 杰

王兴文 胡志全 雷 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郑传华同志兼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本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竹溪县中医院

10.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篇十

为了推动医院学科发展,加快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尽快提高我院临床诊疗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树立 “出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品牌意识。建设一批达到市内先进、省内领先的医学重点专科,经医院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特设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专项资金。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专科定位

院内重点专科是指已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管理规范,人员结构合理,经医务科批准,医院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的拟定科室。

省(市)级重点专科是指已通过申报、审核、挂牌的省(市)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应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和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临床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省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资金来源及金额

资金为医院自筹资金,院内重点专科建设专项资金20000元;市级重点专科专项资金30000元;省级重点专科专项资金40000元。

三、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一)、使用原则:

重点专科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务科统一管理,专项经费要确保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不得以各种名义挤占、挪用。(二)、适用范围:

重点专科建设专项资金由医院投入,主要是更新和添置对重点专科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技术、人才和设备等。专项资金具体使用范围包括以下各项开支:

1、设备、材料费。用于重点专科建设所需的实验和技术设备、材料的投资,包括购置样品、药品和小型设备,以及设备租用、折旧、运输等费用。

2、管理费。用于重点专科建设的立项调研和论证、组织实施和检查、印制文件制度和合同等有关资料等方面的支出。对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学科带头人管理和使用。

3、劳务费。用于聘请院外专家讲座、查房、带教等费用。

4、会议费。用于对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进行研讨和学习交流会议的有关支出。

5、培训费。用于重点专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重点专科建设规范、学习和制定相关技术规范等培训的支出。

6、差旅费。用于制定或修订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和文件制度等有关的差旅费。

7、重点专科建设专项资金报销流程,首先由科室主任签字通过,上报财务科审批,经院长审批签字后方可报销。

8、重点专科建设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科室人员津贴、奖金及绩效工资等,学科带头(科主任)要严格控制支出,保证资金按规定范围使用,不得开支上述范围以外的其它支出。

四、管理规定:

重点专科实行动态管理,建设周期原则上定为3-5年。科主任要根据重点专科建设周期预算专项资金使用预算,并不断完善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建立专科建设进度评价机制。

1、列入重点专科建设的科室要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达标计划,并于每年12月前向财务科和医务科(科教科)提交重点专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预算。

2、如果出现学科带头人调动工作、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条件变化等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医务科(科教科),经医院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决定专项资金是否继续使用。

4、重点专科实行动态管理,由医务科组织每年对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科室,本年度结存的专项经费,结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对于被淘汰的科室,由财务科及时清理专项资金帐目,结余经费暂时冻结,如果下一轮入选,可结转后继续使用,如果被淘汰,则由医院收回,转存其他重点专科使用。

5、医院不定期组织督查小组按照重点专科建设达标计划的内容和考核指标,对重点专科建设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年度考核和 中期检查,对未按计划进度和要求实施建设的专科,将视情况采取限期整顿、通报批评或撤消建设计划,追回拨款等措施。

四、奖惩规定:

对违反规定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出,要追缴相关费用,并取消重点专科专项资金的资格。对于违反有关财经法纪的,按有关财经法规处理。

五、其他:

11.把握重点环节 建设企业文化 篇十一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重点环节

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1](P.101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2](P.16)

作为一个企业,文化兴,企业旺;文化衰、企业败。在企业运转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先进文化,团结员工队伍,才能人心齐、泰山移;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极大热情和聪明才智;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蓬勃发展。

建设企业文化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面对企业的实际,贴近职工的生活,抓住企业独有的特点,展现美好的前景。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有雅俗之分、是非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等等,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队伍,不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根据自身企业特点,抓住重点环节,在几个重要关键点上有所实施,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员工头脑中的灵魂、前进中的航标、行动中的准绳。

一、构建企业文化之本——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中最核心的要素。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员工的文化。没有企业员工的文化提升,便没有企业文化的构建,更谈不上企业的向前发展。建设企业文化,就是真正做到企业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双向互动:一方面,要让员工熟悉企业过去的历程、发展现状、企业面临的困难、将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要礼贤下士,了解员工的内心需求,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企业的领导者如能做到从内心理解员工,与员工一起构建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诚、合作、和谐,将是企业文化成熟发展的生动体现。这种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就会把每个员工的人生价值和个人发展融入企业整体发展中。

张家口汽车客运站,是华北地区重要客运枢纽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文化育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把企业价值观教育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每年拟定一两个鲜明的主题来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站领导深入到员工中开展谈心活动,解员工心中难解的疑惑,化解员工与领导及员工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文化教育下,把车站的战略目标、发展中的困惑灌输给每个员工。把企业兴衰荣辱与员工个人感受紧紧捆在了一起。让每个员工都有了与企业共存亡、共荣辱的责任感。通过长期不懈的文化熏陶,全体员工素质大大提高,大家爱站如家,为企业的发展感到自豪和骄傲,服务态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构建企业文化之魂——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每个企业都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精神,往往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加以概括,通常通过厂歌、厂标、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时代精神在企业的具体反映。企业精神是在企业的生产、服务活动中,为企业谋求自身发展、壮大而逐步形成的。因而,它对广大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能够极大地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这种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方向,其内容大同小异。一般的企业精神大致包含以下内容:以企业为家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只有了解和掌握企业精神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倡导、培育、优化、打造企业精神,才能把企业精神融化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

如何打造先进的、独具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这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练就企业竞争的重要一环。通常企业精神的树立要经过发动群众、确认树立、深化培育三个阶段。基本做法有:领导示范、舆论宣传、树立典型、活动渲染、形象教育、人文关怀。这六个过程,精心打造、循序渐进、春风化雨、稳步向前。在打造和提炼过程中,既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又要体现鲜明的企业个性化特征。我们汽车客运站,从2004年开始,发动全体员工用心提炼和打造企业精神。我们的企业精神是:“团结、敬业、卓越、创新”。我们的站歌是:“宾至如归的家园,一声亲切问候,一张笑脸相迎,一切困难相助,我们是光荣的客运员工,心心服务牢记心中。车票是请柬旅客是贵宾,文明服务称心使人满意……。张开双臂运送真情,团结敬业卓越创新。心心服务,心与心的贴近,心与心的感受,心与心交融,心与心相通,心心服务”。

近年来,我站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北保定客运站讲话精神,组织全站职工开展“学党章、学党史、学先进”活动,开展向“郭娜陆地航空班”先进集体学习活动。大家在学习中对照先进找差距,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服务至上精神和团结敬业精神。经过不懈努力,我站企业精神覆盖了全站每个角落,涌现出了“阳光售票”班组、“春蕊检票”班组、“青年文明号”平门稽查班组和“新星”迎门服务班组等十几个先进班组,这些班组经过精心打造,形成了各自的班组品牌文化。2011年荣获共青团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的平门稽查班组,他们的班组理念是:查一部车,尽一份责;班组精神是:吃苦耐劳,不徇私情;班组目标是:超员超載为零、旅客满意百分百。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践行了企业精神,收获了荣誉和效益。

三、构建企业文化之型——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外部标志。企业形象包含两个方面:外部形象。即企业产品及企业服务给消费者可以信赖的形象,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内部形象。即企业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企业荣辱与共的观念。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能向社会展示企业的经营风格和精神面貌。给社会大众以信心和信赖,给消费者以吸引力,给企业以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企业形象构成诸多因素中,品牌形象成为首要的决定性要素。因为品牌形象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形象。具有良好形象受人欢迎的服务品牌,就是那些技术先进、质量高、信誉佳、成本低、效益好、服务优、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使顾客产生好感和满意的品牌。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二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企业形象塑造中,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一个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产品,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然会促进企业整体形象的确立和发展;反过来,企业一旦赢得良好的声誉,又会为品牌形象塑造创造条件。因而,企业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品牌形象的塑造。无数事实证明:著名的品牌形象,就是产品形象,也就是企业形象。因此,打造“品牌”就是打造企业制胜法宝,就是占领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我站自2004年以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注重企业形象的建设,经过企业员工的群策群力,确定了“心心服务”品牌,同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确定了“文化立站、品牌兴站”的崭新理念;明确了“车票是请柬、旅客是贵宾”、“张开双臂、运送真情”等品牌口号。同时把“心心服务”的传播与实施作为客运服务中的重头戏,逐步培育和引导员工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落实到“心心服务”上来,把自己的辛勤汗水付诸到“心心服务”上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心心服务”上来。经过八年时间,打造了一块唱响张垣大地的“心心服务”品牌,我站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省、市“文明汽车客运站”、“文明示范窗口”、“巾帼建功岗”、“文明单位”、“十大文明服务品牌”等殊荣。

四、构建企业文化之源——文化的继承和融合

传统是历史长期的沉淀,是一个民族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一代接一代的集体创造,是国家和民族永久传承的瑰宝。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层”。有位哲人讲,“树的影子拉的再长,也离不开树根;人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母亲的心。”

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只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和创新,才能使企业文化有牢固的根基,才会枝繁叶茂。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都来自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其文化的内涵是引导、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促使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而,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继而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和借鉴国外一些有益的企业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厂情、民情的企业文化。

我们张家口汽車客运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继承与融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我们对旅客实施仁爱之心,礼让为先,扶老携幼,扶困助残;我们把旅客视为上帝,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由过去的“等旅客”变为“接旅客”;由“等旅客问我”变为“我问旅客”;由“指挥管理”变为“服务管理”。这样,从旅客进站、买票、候车、检票、上车、出站一系列流程,提供一条龙、无缝隙的人性化全程服务。

为使汽车客运站企业文化建设经常化。我们实施了“爱心工程”、“温馨工程”、“温暖工程”三大项目工程。“爱心工程”是针对旅客开展的爱心服务活动。客运站为方便旅客,实施了110项便民服务措施,设立了“爱心救助站”,为老、弱、病、幼、残特殊群体实施救助。“温馨工程”是针对司乘人员开展的爱心服务活动。冬季风雪严寒,一双印有“安全驾驶、心系旅客”标语的棉手套送到司乘人员手中。夏季炎热酷暑,一杯凉爽的绿豆汤送到司乘人员嘴边。“温暖工程”是针对全体职工开展的爱心服务活动。每逢节假日,站领导都要亲临困难职工家中走访慰问、问寒问暖。春运期间为职工送上年夜饭。2011年,28岁的青年职工赵春生身患癌症住院无钱手术,家庭陷入绝境,站领导立即发出倡议并举办了“点燃颗颗心”职工爱心捐款大会,短短一个小时,职工捐款3.68万元,保证了赵春生按时手术。企业对职工的关怀,唤起的是职工对社会的奉献,对旅客亲情般的服务。

综上,培育和发展车站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对企业文化有一个全面正确理解,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个性特征,把握重点环节,就一定能够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好,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上一篇:妇科,消毒隔离制度下一篇: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餐饮实训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