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下乡活动报道通讯稿

2024-06-15

送法下乡活动报道通讯稿(共10篇)

1.送法下乡活动报道通讯稿 篇一

数学系“数韵之声”实践队赴高陵暑期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

7月20日,数学系“数韵之声”实践队迎来了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截止昨天,实践队的全部活动,包括支教、调研及宣讲活动全部圆满结束,今天的主要活动即是做好所有活动的资料整理和收集工作,并且与高陵县团委以及崇皇乡绳刘村、泾渭镇陈家滩村的相关部门做好汇报评价工作。

上午,实践队临时党支部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将前七天的工作以及活动存在问题做了全面的总结,在会议上党支部书记杨文玲和带队老师朱家栋对全体实践队队员的表现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在之后的实践队总结大会上,着重褒奖了几位表现优秀的队员,并将其中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党员的重点发展对象。总结大会的核心内容是每位队员与大家分享自己实践这八天的工作日记、畅谈自己的实践感受。其中大部分队员都表示,真正经历了乡下、农村的艰苦生活之后,自己才能置身社会,才能够切实地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于调研工作的完成帮助很大。三下乡是大学生与乡下村民的一次角色互换,大学生们更多地学会了从最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村民们更是通过了一次次的支教、调研和宣讲活动接触到了高等学府的知识殿堂、了解到了更多的政府惠民政策。这种角色互换让身处其中的两者都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下午实践队分别来到了陈家滩村和绳刘村的村委会,向村长和村委书记汇报了实践队工作情况和成果。此次数学系社会实践队的各项活动均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与认可,同时村委会也对实践队做出了高度评价,这都是对整个实践队的工作和各位队员们的辛苦努力的莫大肯定。

明天,所有队员就将踏上返乡之旅。也许这八天的实践经历不能让队员们完整具体地融入村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下乡的经历也同样弥足珍贵。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中虽有黄金屋,但这真真切切的实践经历将会是每一位队员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数韵之声,唱响未来!

2.春节前“送法下乡”宣传活动简报 篇二

春节将至,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知识需求,活跃群众法治文化生活,增强群众法治观念,1月17日,栖霞市司法局联合团市委、科技局等12家单位,利用栖霞市杨础镇大集日,开展了节前“送法下乡”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开展春节前送法下乡活动是栖霞市司法局多年来的一项传统,每到春节前夕,都组织开展多场次“送法下乡”活动,把其作为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普法惠民的重要举措。今年,市司法局联合多部门,在“送法下乡”的同时,现场书写赠送春节对联,群众或领取法律知识宣传资料或排队等候春节对联,参与积极性很高,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活动中,通过在现场设立宣传站、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参加宣传的同志不顾天气寒冷,对群众的疑难问题一一作了详细解答,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涉法案件,受到群众欢迎。此次活动共发放《常用法律知识问答》200余册、《法律援助宣传手册》500余本、法治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群众提出的借款、继承、赡养、婚姻、商铺租赁等法律咨询22人次,宣传法律知识与赠送春节对联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深受群众喜爱,宣传取得良好效果。

3.送法下乡活动报道通讯稿 篇三

(实践第2天)

今天是7月17日,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第十九小分队社会实践的第二天,继昨天在本部做完问卷调查和个人专访,今天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以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内工大金川校区的同学进行随机调查以及对图书馆老师的采访。

上午9点,我组全体成员按计划迅速开展了工作,上午主要是对教A、教B、教C、教D内自习的同学发放了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我们分为两小组,发问卷的发问卷,拍照的拍照,各人分工明确,热情较高,在同学们的热情配合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上午的工作。

力求调查同学的结构的合理性,下午3点,我们又在图书馆内发放了调查问卷。紧接着下午4点我们采访了图书馆馆长。在半个小时的采访中,我们相谈甚欢,我们就图书馆的资源、学生在图书馆的借阅学习情况以及图书馆开展的一些活动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向馆长提出了我们学生的一些建议,馆长说:“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当然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是第二课堂,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不但有利于同学们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对于确立正确人生观、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文化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面对馆长那真诚的期许,我小分队衷心希望大家多读好书,多去图书馆,这会使我们的人文素质修养得到很大提高,阅读的好习惯将会是一笔用之不尽的财富。随后我们又对负责同学借阅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了采访,老师同样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让我们受益匪浅。

由于组员的共同努力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连续两天的社会调研活动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果也令人满意,为我们后期的分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这次活动,大家都深有感触,注意到了与人沟通时的礼貌,并体会到了合作的魅力。今天真的很累,但收获到的是快乐。

4.三下乡通讯稿 篇四

——暑期“三下乡”新闻稿

截止至8月3号,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扬帆起航志愿服务队在石河子146团进行的为期20天的义务支教活动圆满结束。

7月14日上午,我们扬帆起航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就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活动。146团团场的孩子们很热情的参与了我们的活动。我们团队共有8名队员,将分成3组,每组2至3个成员,轮流乘车去石河子146团场参加志愿服务,每组志愿服务五天,实践活动共计20天。志愿服务期间每位队员必须认真负责,坚持到最后,每组队员的负责人将会对每位队员的表现进行评估。

一、项目实施背景

石河子市146团场只有一所中小学校,分为初中和小学两个学段,且相对于石河子市区的中小学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文化生活不丰富、假期生活较为单

一、暑假阅读文刊较少等重要问题。我们在这个暑假组建一个实践团队在146团进行教育帮扶志愿服务,为当地中小学生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

二、项目实施内容

活动一是课程教授志愿服务。我们根据每个队员的学业特点,分别承担小学数学课程、小学英语课程、初中数学课程、初中英语课程、初中物化课程等教学任务,对当地的中小学学生进行义务教学服务。并教授他们好的学习方法,以便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以下是我们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的照片:

活动二是学业辅导。我们每一个队员都负责一位当地的中小学生,负责对这些中小学生一对一辅导功课,帮助他们学习自己比较薄弱的科目,并引导他们认真对待每一门科目,以达到全部学科全面发展的目的。

内容三是文体活动。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我们组织了一些小型的文体活动,例如:跳绳比赛、歌咏比赛、辩论赛等活动,目的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

为了增进学生们之间的感情,让他们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7月21日上午,我们携手146团的学生举行了“手牵手,心连心”趣味运动会。此次趣味运动会的宗旨是“我参与,我快乐,我锻炼,我健康,我真棒!”。这些活动都很好地促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促进了我们队员之间的关系。内容四是爱心捐赠活动。我们在石河子大学以募捐的形式收集一些积极向上、有利于当代中小学学生成长的书籍或图册赠与当地的中小学学生,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知识的热情,鼓励他们更加热爱学习。我们还会为当地学生送去一些体育用品,例如:毽子,跳绳,乒乓球拍等,鼓励他们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实践活动最后,每位队员都写了一份实践材料,内容包括实践成果汇报和实践心得。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使每位队员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得到收获,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师范学院学生,实现我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院训。

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对每次活动进行了真实的视频记录以及真实的照片记录,每次活动后每位队员的实践活动报告都成为我们的实践成果。我们还保留146团场学生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成绩单作为我们的实践成果。

5.送法下乡活动报道通讯稿 篇五

2011年恰逢内工大建校六十周年,工大修改校训为“博学躬行,尚志明德”,旨在鼓励师生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言行一致,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之人。为了了解目前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从而引起工科院校的重视,进一步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自我素质。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第十九小分队全体成员于2011年7月16日,在我校本部开始了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素质调研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

今天是我们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第十九小分队社会实践正式开展的第一天,我们特地设计了问卷调查表,早上7点30 小分队一行8人朝着工大本部出发。8点30 到达本部,队长先安排了基本工作,将小分队分为两小组,对每个人进行了详细分工,今天第一个任务就是以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部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小组内三人负责发问卷,一人负责采集照片。大家统一着装,9点调查正式开始,两小组分别前往第四教学楼和科技楼发放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11点在实验楼门前集合,上午活动结束,大家匆匆吃了午饭,坐在一起总结了上午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接下来的各项工作。下午两点开始小分队又出发了,分别对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第三教学楼教室里的同学进行了随机调查,在工大校友的热情配合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工作,4点30分结束了今天的第一个任务问卷调查。

今天开展的第二个任务是对校团委副书记李元涛老师的个人专

访。我们与李老师取得联系后,下午6点在李老师的办公室里开始了专访。采访中,李老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对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修养的期望以及工科院校人文素质的现状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回答精彩,有条理,而且很随和,采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着。本来我们小队做工大人文素质调查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能从这次调查中更好的了解人文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素质,引起学校对人文素质的重视。此次专访收获颇丰,通过和李老师的交流,我们对人文素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衷心感谢李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李老师的热心支持。

采访结束后,大家总结了一天的活动,今天一天的工作还是很顺利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又继续完善了接下来的工作,力求把三下乡活动越办越好。

活动开展了一天,虽然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感到疲惫不堪,但我们仍热爱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以致用的好方法,使我们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践环节,同时培养我们个人品质的提高,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通讯员:赵冬阳

6.苏力《送法下乡》读后感 篇六

苏力在书中一直提倡“民间法律元”的建立,即“法治的本土资源论”。其实正如其简介所言,这本书是一部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面,运用交叉学科知识(比如说社会学、统计学等等)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的作品,它力求挖掘只有中国学者(由于其在自存环境和文化修养上的比较优势)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基层司法中具有实践意义的同时又对一般司法制度具有理论意义问题,学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当前司法改革研究的参考书。

但是总的看下来,苏力提出不少问题,语言犀利老道,观点鲜明,独树一帜。在《送法下乡》一书中,我们没有发现苏力对国家法与民间法关系处置的技术性操作的分析,虽然该书的主题讨论了基层法官如何处理社会纠纷的技术和知识。所以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 苏力的法治道路理论就“搁”在法治路上了,就是说他还是只解决了一半问题,当然这一半的解决仍然有着前述重要的意义,至少为中国法治的“病象”开出一部分单子来,还可以破除人们的一些关于法治的迷信,但是他并未提出更高明更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我建议现在学法的学者真的可以从政,这样他们立法(从“宪法”到“宪政”)总归要比那些对法律“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所谓的政府官员要好得多吧。从宪法上来改变,是真正的治本而非治标了。

现在我来具体谈一下作者在书中的的观点,比如说“如何剥离法律中的道德、政治因素”这个问题,苏力说,“我分享这种理想,却不分享这种研究进路。也就是说,“制度——人”的体系未见得就是仅仅对传统的辩护和维护,也可能是建设性的——特别是在中国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语境下,更可能是建设性的,而不是保守性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下阐释法律与道德、政治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制度——人”的理论逻辑体系,展现了道德、政治与法律一定程度的分离,在特定的情况下,又将道德或政治因素纳入到司法判决的考虑之中。

此外,苏力对那种仅仅盯住西方的司法制度不放的理念、理论、实践是持强烈的批判态度的。

还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书本第三十五页中他讲到的,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夺取政权的道路和毛泽东提出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军事战略中,认为“正是这一革命历程中,产生了这种深入群众、下乡上山的意识形态和传统。”“因此,„下乡‟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权力运作的战略。”接着作者与送法下乡联系起来,认为“确有一致性”。“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的核心论题是,今天的司法下乡是为了保证或促使国家权力,包括法律的力量,向农村有效渗透和控制。因此,从一个大历史角度来看,司法下乡是本世纪以来建立中国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基本战略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我觉得吧,其实法律的执行者在从事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是在客观上实现的一个国家整体战略的一个部分,他们将中国社会中观念最陈旧的部分进行开化,不自觉的成为农村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的一部分了。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一项被社会各阶层普遍认可的目标和一条耳熟能详的口号。而随着快速扩大的法律人职业团体和媒体推动的“维护合法权利”运动,从王海式的打假者到秋菊打官司到把诉状递到最高法院的高考学生,一位不知名伟人的名言“每一种利益都有其伸张的权利”,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身体力行。这反映出,不光是绝大多数法律

人,事实上相当多的社会公众也已经把西方式的现代法治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法治诉求而接受。

说到底,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苏力的“贡献”?如何看待苏力,有时候意味着我们如何看待中国法学、法治和司法,甚至意味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觉得苏力作为一个文人,一个学者,一个先行者,虽然拥有敏锐目光(尽管我们说技术性操作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能够发现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实在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徒增烦恼啊。

中国的法制化任重而道远。

7.信工学院三下乡通讯报道2 篇七

有一种情意可以长传,有一种理想可以不灭,有一种感动朴实而永存,有这样的一群学子,他们以青春的名义起誓,将理想和知识化为动力,为乡村的人民带去了文化、科技、卫生的新风,他们就是河南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赴卫辉县刘全庄村“三下乡”服务团队的队员。七月四日,我服务团队开始了三下乡活动的征程。

服务队本着“科技普及,智力支乡,实践自我,服务社会”的主题,“爱与责任”的理念,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了宣传并对当地群众的计算机进行免费故障检修;除此之外,还为当地群众采集数码照片,PS处理并现场打印,充分的将计算机的知识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这极大的增强了人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和关注。在学校与当地领导、人们的支持下,服务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当地领导与群众的一致好评。

学校有关领导对此次三下乡活动高度重视,校团委及信息工程学院的领导、老师均对服务队进行了探望,并提出了表扬。志愿者们将河南科技学院优秀的精神面貌与不怕艰苦、服务大众的优良传统展示给当地群众,炎炎夏日里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丝丝清凉。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感受到农村的生活,还锻炼了实践能力,更重要是我们了解了农民生活的辛酸,还让大学生所有的志愿者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点点滴滴,都能体现我们彼此之间的互相体谅、帮助和支持,也认识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中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推动力。今后,大学生会更加努力学习,为社会的明天献出自己一份力,一切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8.党建活动通讯稿 篇八

今天下午3:30于光华楼西主楼2401室顺利召开了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哲学学院——数学学院师生专题座谈会。座谈会的主要内容为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李天纲主讲的专题讲座“告别帝国”,以及讲座后哲学,数学学院的同学与李天纲教授就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话题所做的交流讨论。会议在两院同学的热情参与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同学们也从与教授的交流中获得了对于辛亥革命更深更独到的体会。

会议还没开始,已经入座的哲学数学两院的同学就开始两两讨论起今天的话题来,不久,李天纲教授入座,哲学学院邵强进老师对今天座谈会的内容和主讲嘉宾李天纲教授作了介绍,同学们热烈鼓掌欢迎。李天纲教授原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于哲学院宗教系任教,其对中国近代历史有着专业而深厚的了解,所做的专题讲座题为“告别帝国”,一下子便点明了今天讲座的主题为纪念辛亥百年,也从揭示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角度上着重强调了辛亥革命对我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

会议进行中,李天纲教授紧紧抓住“帝国”一词,首先阐述了,鸦片战争以前,世界上包括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在内的帝国状况,直指大清帝国之衰腐,从甲午战争,鸦片战争讲起,中国开始了耻辱的近代史,而辛亥革命,一举打破了这一现状,推翻了满清帝国,建立起了当时全亚洲仅有的,世界上也只有美国,法国等当时的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民主共和政体。讲座结束后,一位数学学院的同学首先向教授发问:“教授,您觉得,为什么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国富民强,可还是在后来受到日本帝国的侵略呢?”对于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李教授都给与了他们满意的答复。会议进行到下午5:30左右,同学们对李天纲教授的结词报以热烈的掌声,今天的座谈会也就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告一段落。

9.实践活动通讯稿 篇九

此次活动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凤凰古城,参观了沈从文故居,亲身感受到沈老笔下的围城;参观了非物质遗产文化中心,加强了对凤凰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的了解,了解了银饰、竹雕、蜡染、纸扎、刺绣、手工麻鞋、手工剪纸、凤凰朱砂等等;深入苗寨和苗族人聚集的村庄,与苗族人亲密接触,挖掘苗族人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领略苗族最具特色的巫术、湘西赶尸以及大型的篝火晚会。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重新认识凤凰,重新认识了苗族,我们认识到少数民族具有最民族特征的风俗习惯及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景,在凤凰的这几天生活改变我们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误解和偏见,给人们展示一个真实的少数民族生活风采, 提高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我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尽自己的努力引起大家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从而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因为随着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越来越多的文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这一损失是不可弥补的,所以我们现在必须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另外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化下乡活动。这次活动将与我们小组各个成员的专业学习方向紧密结合。我们小组有来自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学专业的同学,可以利用专业知识辅助展示一个生动的民族生产生活场景和特色民俗。在活动中学习,做到学习调查两不误,互相促进,为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提供机会。

同时,此次活动锻炼我们小组成员的沟通能力以及提升关于调查研究方面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磨练了意志,真正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讯稿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暑期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

在2014年6月29日,我们身着活动衣服,带着事先准备好的标语牌,横幅,签字笔,“五水共治”活动宣传单和调研表以及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旗,准时地从学校出发,去到杭州西湖进行“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活动。去到西湖边上后,我们有条不紊地向周围路过的人进行了宣传。在我们积极努力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围拢了过来,拿过签字笔在“‘五水共治’ 我们在行动 ——浙江建设学院实践队”宣传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表达出了自己对于“五水共治”活动的一份支持和鼓励,其中还有一个王姓老人在宣传横幅上写下了“造福子孙后代”这一句话,紧接王姓老人之后的还有些许个小孩子和外国友人参与其中,可以说,“五水共治”这一主题在全世界尚且现在是通用的。

宣传标语写的很是恰当:“五水共治连万家 保护水源你我他”,“今天的水质决定十年后的水质”,我们积极地向他们宣传关于“五水共治”活动的事宜以及治理五水的重要性: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了“五水共治”决策,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而在我们的努力解释下,以及一些有心关注浙江五水共治决策人的肯定之下,他们积极且认真地填写好了调研表,并在言语中不断地鼓励着我们,让我们觉得我们所做的努力是被认可的。因而由此也不由得兴致高涨。

“坚持人水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亦是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贯彻实行人水和谐,我们特意请了在西湖边上以水在地上写字的爷爷奶奶们为我们写下“五水共治”四个字。在人群的围观下,他们认真且又专注地在地上用各种写法写出“五水共治”四个字,实行了人与水与活动的相结合。可以说,此次活动的结束是非常圆满的。在此次的“五水共治 我们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收获破丰。在这次的活动中或许有些累,但是值得。因为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经验,还有他人对我们工作努力的认可。

我们身为大学生,是正值锻炼的年纪,正如不经淬炼的钢铁无法成器一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积极地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既能够促进我们对于社会更好的了解,也能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为完美的结合,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积极乐观的参与其中,不顾天气是否恶劣,我们相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成才和成长的正确道路之一。

浙江建设学院学生会 陈丽莎篇三:暑假实践活动通讯稿

化学化工学院举行2013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7月10日星期三,化学化工学院举行了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郭超杰、、的带领下,我们连同动物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在长垣县丁栾镇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午9:30,我们来到了位于长垣县丁栾镇的新乡市亚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广忠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和相关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无菌车间、化验室、消毒室、成品仓库等几个重要的企业生产车间,从中我们了解了该企业大致的生产流程及企业的生产理念。我们在参观期间也向企业员工发放了环境保护调查问卷。

参观结束后,我们同范经理在会议室进行了企业交流座谈会。会议期间,我们围绕企业生产环境及环保措施进行提问,范经理耐心详细地回答了我们的每个问题。在欢快随和的气氛下我们结束了与范经理的交流。最后,郭书记对这次座谈会进行了相关总结并对企业的接待表示感谢。

下午2:00,我们一行10人分为三组,在满村进行了企业周边生态环境问卷调查。调查期间,我们向村内部分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当地居民积极配合并认真填写。走访中,围绕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我们和居民进行了相关交流。经过一天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的调研,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与环境保护建设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丰富了暑期生活,积累了社会经验,认清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与地位。我们也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很好的投入到社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篇四:实践活动通讯稿

实践活动通讯稿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蒙蒙春雨为春天更蒙上了一层朦胧美。为培养同学们对于杭州文化美景的认识,同时为了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实践中成长。2015年4月20日上午,应电1411班由王玲老师带领,来到了京杭大运河,拱宸桥段进行拓展学习。

早上八点,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到学校门口集合,一同高高兴兴的乘车出发了。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大家来到了拱宸桥。原打算参观刀剪剑工艺美术馆,却因天公不作美碰巧遇到美术馆闭馆。于是,我们的行程便改为了游览运河。没走几步便来到了运河边,同学们一扫没得参观美术馆的遗憾,纷纷被运河所吸引。运河不如钱江般雄伟壮丽,却别有另一番风味,雨中的运河平静而温柔,岸边的建筑静静的陪伴着这条河流,恍然一幅江南鱼米乡的美景。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来往的船只或是运送煤碳,或是运送石料,将沿岸的经济发展带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条运河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了解了这条河的历史之后,同学们三五成群,或是拍照,或是观赏,对这美景产生了别样的喜爱。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便到了集合的时间,同学们依依不舍的坐上了车,一路回味,一份好心情,即使有一丝疲惫,却感到满足于快乐。这是一次难忘的实践活动

。篇五:暑假实践活动通讯稿

化学化工学院举行2013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7月8日开始,化学化工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郭超杰和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在长垣县满村镇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分前期准备工作、企业及周边环境实地走访调研、调研结果汇总分析及暑期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三个阶段。

经过前期紧张有序的准备,2013年7月10日上午9:30,我们来到了位于长垣县满村镇的新乡市亚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广忠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公司的无菌车间、化验室、消毒室、成品仓库等几个重要的企业生产车间,从中我们了解了该企业大致的生产流程及企业的生产理念。

10.2013年三下乡学院通讯稿 篇十

2013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土木学院取得丰硕成果在校院两级团委的指导下,历时近两个月的时间,土木学院76个小分队围绕“我的中国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实践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

其中呼市第一分队参加的2013年“三下乡”专项实践活动新浪微公益项目——“筑梦草原”共筹款2957.5元,校长黄雅莉、校团委书记王武、土木学院党委书记郝镳,副院长吕曦臻、郝贠洪及院团委学工老师参加善款的捐赠仪式,古城小学汪雨虹庄佳琪皇文瑞等35名孩子受到捐助。今年学院增加在专业方面的实践活动,其中云霞教授指导的“城市供排水情况调查”,胡兵老师指导的“高速公路质量调查”、贺玲莉老师指导的“城市供暖民情调查”等分队取得了高效的成果。各个分队在彩虹人生、生态环保、基层宣讲、教育帮扶等方面开展了形形色色的活动,并与地方建立24个共建实践基地。

今年土木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论从参与的人数还是活动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很多活动受到包括内蒙古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活动丰富了同学的假期生活,开阔了视野,锻炼了与人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很好的进行了“第二课堂”的建设。

上一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报告-列车控制下一篇:泰安市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