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2024-06-29

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共14篇)

1.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

王 凯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体验式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前景,尤其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体验式作文教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丰富学生的体验积累,为作文写作打好基础。本文以语文作文教学研究为出发点,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研究重点,分析体验式教学与语文作文教学的契合点,提出体验式教学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为今后的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一、指导学生立体化体验生活

(一)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真情实感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关心和发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从对生活细节的思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感悟,进而将这种感悟转变为文字表达出来。首先,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诱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对生活激情饱满的状态下获得丰富的感悟;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保持对生活高度的好奇心,才能触发敏锐的生活感悟能力。

(二)利用语文活动深切体验生活

就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写作的本质是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转化为文字形式,是用文字来记录和描绘生活,这就需要学生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体验生活的方式多样,科学合理的语文活动最具有针对性和效率性。在进行语文活动设计时,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状况,寻求与学生真实生活相一致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展综合性语文教学来帮助学生获取作文资源。开展的语文活动要将生活体验与作文学习目的整合在一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三)通过阅读诱发生活体验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环境是有限的,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也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可借助书籍来丰富他们的视野和认知,利用书籍中丰富的信息来诱发学生多样化的生活体验方式。阅读能够使学生获得许多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因此阅读是生活体验的又一重要途径。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可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通常为自由式阅读和指向性阅读两种方式。为了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用的措施,比如设置一定课时的阅读课,创设阅读交流课,以小组的形式交流阅读体会和阅读感悟等。另外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课本与读本的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正确的方法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从而诱发学生的体验。

二、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

(一)读书笔记 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因此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不能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需要从阅读中汲取知识,从阅读中获得体悟,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资料,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在培养记读书笔记习惯的初期,老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和内容,比如规定统一的记读书笔记形式,规定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等。读书笔记中可以摘录名言佳句,抄录自己感悟较深的语句,并记录感悟内容,打动自己的原因等;也可在阅读完成后在读书笔记中作一篇自己的读书感悟。

(二)体验日记

体验日记有别于读书日记,读书日记是记录读书感悟和摘录名言佳句,而体验日记则是要求学生专门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感悟,以及对生活中发生事件的描述和体验等。生活体验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在体验日记中,老师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不必要求学生像写作文那样计较章法,可以允许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发挥想象力,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老师制定一个合理的周期,引导学生同一整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生活体验和感悟,还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三、借助情境还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一)营造情境诱发体验

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教师营造情境时,需要了解到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然后才能运用多种手段营造作文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导演情境,有意识地制造材料,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诱发和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语文互动中丰富生活体验

交流互动是获得丰富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巧妙地设计教学模式,引入师生或生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与同学分享和讨论各自的生活感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加深入深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建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当好学生的听众和导师,让师生与生生之间始终处于热情、自由、平等的氛围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将交流互动的体验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这种更深层次的感受和认知往往能够成为他们写作的最好素材和资源。

(三)情境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在完成作文后,对文章的修改、润色是不可缺少的。在作文情境教学结束之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一般来说,作文修改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自我修改,自我修改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修改习惯;第二步,学生互评互改,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每个小组选取一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和评改;第三步,师生总评,通过师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最终完成文章写作。

2.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二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抓住引入环节。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就调动起学生求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感体验,生动事例以及简单朴素的道理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藤野先生》、《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等类似题材的课文,就可以在引入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来畅谈自己的实际的情感体验,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但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引入都是没有定式的,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保证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朗读教学,初步体验

如今我们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影碟、图片、网络等图视传播媒体正在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难以以平和、宁静的心态诵读优秀的文本。而真正的语文课应把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沟通,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和独特思考。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唤起学生的爱憎情感。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教师在朗读的同时,一定要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讨论。如我在讲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模仿广播电台播音员读这则消息,让其他学生当听众,体验如果是解放军指战员听到这则消息的感受,如果是得到解放的江南老百姓听到这则消息时感受又如何?再假如是蒋介石的官兵听到这则消息后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则消息情感思想,体会作者语言的丰富内涵。

三、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是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够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角,甚至可以把教学目标也隐蔽起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某些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而且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朗读教学外,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里的情境有:图像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激起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知识,又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把握皇帝、骗子、大臣们的内心思想活动,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而没有表演的学生则进行对比分析,品头论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体验,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四、课外阅读,拓展体验

体验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运用,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如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的体验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对文章的理解力不够,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往往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获得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体验。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文学时,多做读书笔记,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这种读书笔记类似读后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语言结构,行文风格,甚至记录一下文章打动你的一个句子。我尤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对你的启示。如阅读《西游记》时,我除了要求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之外,还要求学生找一些打动他们的骈句;我们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时,我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中的外祖母对你有何启示。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体验就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体验也不同。

五、回归学生生活,启发感悟体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利用多种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的生活情景,能让学生“亲心”体验,进而化难为易,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心愿》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畅达自己的心愿,在此基础上理解“心愿”一词的意思,启发体验朗读。“同学们的心愿是那么美好,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这个词———心愿。”“让我们的心愿随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一起飞翔吧,请再读———心愿。”

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呵护独特体验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体验式教学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甚至是“异想天开”,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也紧跟在班长后面。”我让学生围绕这一句话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围绕自己的问题一边想象画面一边阅读文中的语句,发表自己独特的体验。

总之,体验式教学加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表达的机会,提高了语文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摘要: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可从激发兴趣、朗读教学、创设情境等方面加以体验。

3.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4-0064-01

体验式教学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动手、调查等实践领悟而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生物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改变了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认真听讲,抄要点即可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发现知识,发展思维,在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探究”中体验

课程与教学论指出: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找到答案。“问题一探究”的体验,重点是引导发现,由于学生要亲自发现事物的规律,他们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兴奋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目的,首先要提出问题,把假设、验证的过程交给学生去探究,教师宏观调控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探究体验,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主动地发现和领悟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如在进行《血管》一课的教学时,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设计了如下问题:

(1)为什么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换成尾鳍色素多的行不行?

(2)观察鱼的其它部位行不行?

(3)用死鱼行不行?应该怎样保证鱼在观察中不死亡?

(4)通过观察你找到了几种血管?

(5)比较你观察到的几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

通过设计问题,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抽丝剥茧,层层探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一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提供探究展示的机会,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

二、认知——归纳中体验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式思维方法,能开发智力,拓宽思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整合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系统认知过程,教师利用典型的例子,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这是对“个”的认识;再根据对“个”的了解,推论分析整个“类”的特征,上升到“类”的认识;通过对“类”的认识再上升为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首先需在教材的基础上,预先加工成以教材为参考,以课标为依据的教学知识体系,使其符合传授知识、教授方法、训练思维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再加工,采用分类、排列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无序中找出有序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把握知识。

如《生物分类》的教学,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根据教材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了这个表,对生物的分类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从中归纳出许多生物分类的信息:生物分类最大的等级是“界”,每个界都包括门、纲、目、科、属、种六个等级,并且依次从大到小,最小的等级是种,它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等级越大,包括的生物越多,反之,则越少。

三、课外实践活动中体验

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验证,从而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为目的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用心观察、搜集记录、整理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从而获得种种发现,为自己学过的知识找到确凿的验证,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并将知识能够应用在生活中的目的。

如进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教学时,我首先明确探究的问题: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先天行为还是学习行为,然后让学生制定自己的探索计划,要求学生到田野去,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对菜青虫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课外实践活动往往需要逐步发生和逐步观察的过程,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立即得出结论,但在学生的一步步观察体验中,心存悬念,其乐无穷,却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应该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相互合作,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充满合作的氛围中,去探索获得知识。可以分小组开展合作性探究活动,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家庭住址分组,指定组长负责本小组探究活动的开展,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或小组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4.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游戏体验式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在兴奋和刺激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对该知识内容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运用于教学的做法自古就有。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杜威认为教学必须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教学中需特别注意“抓住儿童的自然冲动和本能,利用它们使儿童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提到更高的水平,使之养成更有效率的习惯;使他的自觉性得以扩大和加深,对行动能力的控制得以增长。如果不能达到这种效果,游戏就会成为单纯的娱乐,而不能导致教育意义的增长”。在杜威看来,教学中应该渗透着游戏,并且借助游戏达到“教育意义的生长”。我国教育家胡叔异曾指出“儿童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游戏”。

一、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作用

(一)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程学习目的,提升德育课程的吸引力

学生厌学德育课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德育课就是说教课,讲大道理,空洞无趣。如果能改变他们这种定势看法,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将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在导言课上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如在高一第一学期上《职业生涯规划》导言课时,我设计了游戏“快速报数”,由每小组选出队长一名,组织本组组员进行报数比赛,报数者站立并大声报数,出现任何错乱均得重报。最后报数成功,速度最快的一组获胜。输者,由队长率领全组同学向胜方表示诚服,竖起大拇指对获胜队说:“嘿嘿,你真棒!”获胜队要谦虚地拱手说:“承让,承让!” 游戏很简单,但在游戏过程中,有些队因为赛前没有规划,结果会出现两人同时站立报数的现象,或者上一个报完数后下一个无人接报的现象。这时,我设置了记者采访环节:“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觉得最让你为难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解决的?”在学生思考回答后,引导学生思维提升:“简单的报数游戏都要认真规划、清醒应对,那么,当面对我们的职业生涯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有所想有所悟,明确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二)游戏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第二框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认识并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我在备课就想,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上过班会课、团队课等各种各样的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简单地照本宣科,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如何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呢?我设置了游戏“交通堵塞”,具体如下:准备好9个塑胶地垫,将塑胶地垫呈一字型在地上铺开,选8位选手分成两边相对站立在地垫上,留中间一个地垫不站人;选手通过中间的空格进行移动,移动的方式是只能前进一格或跳一格,不能后退,只要有人后退就要重来;完成两边人的互换,并且大家维持同一个方向。这个游戏有一定的难度,第一次玩时选手都不能成功,我提示大家,要让所有选手都顺利通过,关键是要有大局观念,不能只顾个人,要懂得互相迁让,协调配合。帮助学生破解游戏后,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该怎么办?如果你像游戏中一样,是最后一位通过的选手,你怎么想?怎么做?这一游戏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游戏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强德育教学实效性

如在讲“职场礼仪”时,我模仿网络游戏的冲关模式,设计了游戏“文明礼仪关关过”,在课前按职场礼仪要求由易到难设计了五关,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过关题做出对应的文明礼仪表演,由学生评委根据参赛选手的表现决定其是否过关,过关者可以进入下一关。最后根据过关数评出最佳“礼仪先生”或“礼仪小姐”。课堂上参赛选手积极表演,观看的学生在台下积极提建议,帮助参赛选手冲关。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体验了许多职场礼仪,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加深了他们的对职场礼仪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也让学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而且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德育过程。

二、在中职德育课堂中运用游戏体验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的游戏应有一定的趣味性、目的性、启发性

趣味性是指选用的游戏应符合中职心理特点,与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兴趣趋向相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参与欲望。比如工科类班级和文科类班级的兴趣趋向是有所不同的,选用的游戏也应有所不同。男生多的班级和女生多的班级所选用的游戏类型也应有区别。目的性是指游戏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所设计的游戏应围绕教学目的进行,不能淡化教学任务,甚至毫无目的地进行,为了游戏而游戏。启发性是指教师设计选用的游戏应适合中职生的智力水平,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提升。可操作性是指所设计选用的游戏应有利于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游戏时间、角色表演、竞赛过程等等都应该是可操控的,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防止把课堂变成闹哄哄的游戏场。

(二)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的要做好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课前,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素材?O计游戏,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设计游戏。古今中外的很多游戏活动都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可以对这些游戏活动做改动,以便游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游戏设计好后,有时教师还要提前做好游戏材料、道具和场地的准备活动。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游戏道具应以简单为宜,道具材料不宜繁杂多样,同时要注意安全。游戏中,教师要先讲清楚游戏规则,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游戏,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全局,及时调控,防止学生不按规则进行游戏,产生混乱。游戏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蕴涵的道理,反观自身,体察觉悟,努力提高。老师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也要进行小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自己,以便学生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

5.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五

特殊教育是反映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尺。高校特教专业注重技能的培养,直接经验的不足,不足以支撑技能的习得。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相关工作比较困难。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技能的习得。

一、问题的提出

特殊教育是反映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尺。教育部2014年发布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在校生39.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81万人。

全国共有41所大学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主阵地”,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特殊教育的质量。而学生入学前对多种障碍儿童基本没有接触,绝大部分学生对特殊教育缺乏基本的经验和直接的体会。按照一般的授课形式教学,学生不能够真正吸收所学知识,习得相关特教技能。

二、分析原因

(一)大部分高校特教专业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相关工作。

(二)对特教学生没有认知,缺少直接经验。

(三)习得理论和技能后没有实践运用的对象,情景模拟都是由健全人充当残疾人进行,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四)单纯的理论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及原理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以实践体验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的。在教学中创建实践场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四、体验式教学法优势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形成技能。

五、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体验式教学五步法:

(一)传授知识,构建理论。教师用传递----接受式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或生活经验相互关联起来,让学生习得相关理论知识,构建理论模型。学生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下一步的训练。例如:手语教学,让学生先学习手语的技能,再进行与聋人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教师创设场景或模拟情境,给予学生良好的实践场所。

(三)应用新知,形成技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模拟体验、现场实训等方法来验证理论和方法,反复训练技能、纠正自己的认知。例如:盲体验、实训课等活动。

(四)归纳总结,充实理论。采用互助式教学模式,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实训课之后,让学生制作总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归纳、总结,把实践技能再上升回理论上,使学生既有理论的基础又有能力的提升。

六、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一)体验法。体验教学是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学生在这种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并做出总结点评的一种模拟实践的培训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体验法主要采取真实体验的方式。盲体验、聋体验、肢残体验等,是指体验人员蒙住眼睛、堵住耳朵进行生活体验,然后针对事先设定的问题,讨论和推演盲、聋等障碍学生生活、学习、思维的特点,从而促进学习者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能,提高学习水平促进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参与法。参与法也叫做中学,就是通过实际行动参与来学习,即通过让受训者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发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形成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行动中自我学习、在我提升的活动。参与法有计划、实施、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是一个循环往复学习的学习过程。

(三)视听法。运用音乐、录音、朗诵、影视片、纪录片等素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如播放的课堂实录,播放微课,播放音乐等,这种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素材,是教师讲授式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在视听后再撰写观后感,把内心思考体现到文字上,使情感体验进一步上升到理性层面。

(四)实例法。讲述教学实例、学生案例,其感染力是一般的说教所难以达到的。教师可自己声情并茂讲述,可请学教学单位老师来讲,也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展示全国性或地方性优秀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这种教学法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从情感到认同的心理规律。

七、体验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在理论和技能的讲解上要准确、清晰、便于记忆。课堂案例特点鲜明有代表性,对案例分析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掌握娴熟程度、运用能力、实践阅历等不断提高。

(二)教师提高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能够把握和控制教学的节奏和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整个活**哄哄,学生学不到东西。

6.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是符合儿童特点的,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更是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载体。“阅读的信息,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把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它就是体验式学习方式。关键字: 体验式学习生活经验 自主体验

思维的训练 多媒体教学软件

正文: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一般指个体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体验,指学习者通过时间来认识事物,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是影响学习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活动。体验式学习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1.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

2.寓教于乐。其中的“乐”字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吸引学生。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体验式学习不是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内涵。

三、如何在数学课上实施体验式教学 1.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身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感受与体验,从而牢固地记忆知识、理解原理、感悟道理的学习。(1)善于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小学数学学习期间应达到的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例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片段: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能不能做成三角形?四边形?学生被逗乐了,“不能”“他们无法滚动”老师又说:“那么就做成椭圆形吧”学生大笑:“这样一来,车子滚动时,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通过讨论学生悟出了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从而建构形成了对圆的性质、意义的理解。

(2)允许质疑,张扬个性。

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将数学生活化、应用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同时也增进了对数学现象的体验。例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内容:出示“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学生列出算式48÷2,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强化除法意义,借助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示把48平均分成2份”。学生可以口算出结果,教师提出竖式又该怎样写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除法的过程呢?我设计了如下活动: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分一分,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先分4捆整捆的,每份是两捆,再分8根单根的,每份是4根。合起来是24根。学生根据分小棒的过程,先分整捆的在笔算时表示从十位(高位)算起,再分单根的表示再用个位上的数去除以除数。从而得出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正确的笔算方法。而不是由教师硬性规定、直接灌输机械得来的。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知道笔算其实就是用竖式代替了用小棒来分,将生活化的内容抽象到数学知识,收到良好效果。

(3)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知。

学生对于一件事情、一个新知识接受起来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学生的这种经历在学习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经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仍然是机械和被动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感知和经历,充分理解知识以利于更好地学习。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圆的周长”一课,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创造时间、空间,让小组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揭示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相信这种经历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乐于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思维的训练也是一种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能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奥秘,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学生开启数学之门。(1)语言表达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

一个学生能清楚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讲清解题思路,在提高语言表达的同时更发展了思维。正是具有了敏锐的思维,才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数学大师陈省身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数学课上应特别注重语言的表达。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回答问题,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完整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2)每日一题——思维训练的好方法。

每天给学生介绍一道思维训练题,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完成,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讲解和分析,学习氛围浓厚。例如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教师设计了如下练习:()÷7=36„„()余数可以分别是(),当余数是()时,被除数是()。这里有3方面的训练。一是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基本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同时让学生注意到“分别是()”需要填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答案。有些教师认为每日一题必须给学生逐题讲解、批改,设立这一内容不但增加教师负担,同时又给学生增加了一项作业,不符合当前教改所提倡的减负。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体验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促进学生互相探讨,合作交流,实现语言、思维的双向提高。

(3)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课堂上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思考中体验、领会数学知识,由不会到会,逐步理解掌握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有广度和深度而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所设计的练习也应根据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例如分数应用题可设计如下练习:

第一层次:一批零件,师傅独做8天完成,徒弟独做10天完成。师傅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徒弟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师徒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

第二层次 :一个水池有两个进水口,小进水口要8个小时才能把水放满,大进水口需要6个小时就能把水放慢,如果两个进水口同时放水,多少小时能放满这个水池的1/3? 第三层次:一项工程,甲、乙、丙独做分别要10天、14天和16天,现在要选择两个工程队合作,要求在一星期内完成,你会选择哪两个工程队?为什么?

第一层次的练习题是基础性的,要求每个人都能掌握;第二层次的练习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选做;第三层次的练习不仅难度提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

3.多媒体教学软件可创造更丰富的体验

7.体验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篇七

一、合理设计实验, 让抽象的美术知识在具体实验中得到直观体悟, 让学生自己获得第一手知识经验

美术课教学的很多术语或作品都是比较抽象和生涩的, 学生很难一下子理解或感悟得到的。比如色彩的冷暖性质, 很多学生弄不清楚色彩的冷暖感觉, 而教师一般都会告诉学生说:这是由于我们看到红、橙等色彩时会联想到太阳、火焰等高温高热物质, 所以产生暖热的感觉, 而看到蓝色、绿色等色彩时会联想到冰川、湖海等低温冰冷的物质, 从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么教学是没错, 但学生很难较好地体会到色彩的这种冷暖感觉的存在。所以在教学色彩冷暖感觉时, 我设计了让学生亲身体验色彩带给人的这种冷暖的感觉。首先我用两个玻璃杯, 一个装着橙色的冷水, 另一个装着蓝色的温水, 让学生观看两杯水并判断哪杯水的温度高。结果, 同学们都认为橙色水温度较高, 蓝色水温度较低。此时我让同学上来用手试试哪杯水的温度高。同学会惊奇的发现原来蓝色水的温度才是高的, 这时候同学会惊讶于为什么凭视觉判断会产生这种失误, 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候我通过播放大海、冰川、湖泊、阳光、沙漠、火焰等幻灯片给同学看。让学生说出哪些照片给他冰凉的感觉、哪些照片给他温热的感觉?这时学生都回答说:阳光、沙漠、火焰有温热感, 而大海、冰川、湖泊给他们冰凉感。我又让学生总结这些自然界图片的色彩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大海、湖泊、冰川呈现的基本都是蓝、绿等色。这时候我才告诉学生说:色彩本身没有温度差, 只是由于我们的生活经历让我们积累了某些经验, 当我们看到蓝色、绿色等色彩时会潜意识地联想到低温寒冷的物质, 错觉这些色彩有寒冷感。当看到红色、橙色等色彩时会联想到高温高热的物质, 错觉这些色彩有温热感, 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验来获得体验。这时我打开了教室的红、橙色光管 (我把教室里六条光管中三条包上了红色、橙色彩纸, 三条包上了蓝色、绿色彩纸) , 学生都说感觉到温暖了, 过一会我又打开了蓝、绿灯光, 学生又能感受到凉爽的感觉了。通过这样三个层面的实际体验, 学生已能够深刻体验到色彩的冷暖性质了。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际的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具体的经验。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是“少说多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受教育者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 才会让受教育者得到收获。因为领悟力不是老师教给的, 而是自己从亲身经验中体会出来的。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 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 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 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所以, 我认为美术课的教学有时候一些术语很抽象, 假如让学生慢慢领悟和体会需要花大量时间, 有些学生还很难体会得到。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有目的性地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体验形成个人经验, 从而加快学习进度和提高学习质量。

二、综合利用、横向联系化抽象为直观, 利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抽象的美术学科知识点, 实现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寓教于乐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 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 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体验式学习”的提出为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在这里“乐”的重心已有所偏移, 即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 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学生学得快乐, 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在教授书法课的时候, 虽然书法艺术是中国的传统国粹, 但因为现代书写工具的变革使得写书法的人越来越少, 学生对于书法的了解就更少, 也因为书法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 学生对学习书法缺乏兴趣, 这就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书法的线条美感。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只有懂得它的美才会去追求美。书法其实也就是线条的艺术, 但是刚接触书法时学生对于线条美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 可能讲课的老师讲得自己陶醉于其中, 可是学生就是一头雾水, 根本感受不到线条的美、线条的韵律、线条的生命与气质。

我在教授书法线条美的时候, 在上课之前自己精心收集了张继刚、陈维亚、杨丽萍、黄豆豆等舞蹈大家的优秀舞蹈作品和一些优秀戏曲舞蹈作品, 在讲解书法线条美时给学生播放这些优秀舞蹈, 通过讲解舞蹈演员的身段快、慢、刚、柔、轻、缓、虚、实结合音乐旋律所形成的旋律、韵味、律动、节奏等美感。再让学生加以研究书法线条的起、承、转、合、刚、柔、轻、缓、虚、实的变化。通过具象的舞蹈身段、舞蹈线条来感受音乐旋律的悠扬跌宕, 将书法线条、舞蹈线条、音乐线条进行对比和结合、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感受线条美。也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和美伦美奂的舞蹈当中学习书法, 让学习变得多姿多彩, 在轻松快乐充满美感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通过体验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 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 体验式教学采取游戏、实验等形式, 切合学生的实际, 既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舒缓学习压力, 又可以有所学,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通过其他学科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获得更立体的知识经验。

三、虚实结合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 从而获得切身的体会和经验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情境化学习, 在这里学习过程被置于各种虚拟的或真实的情境之中。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情境化教学理念时应该对其保持一种发展的眼光和态度, 意识到情境化学习能让学生获取更好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 从而获得深刻的体会。虚拟情境应力求逼近真实的情境, 在引导学生体验时要尽量使学习者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生活的空间中。

在讲授毕加索的《加莱义民》这一雕塑作品时, 我并没有急于去介绍作品, 而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假设全班同学被恐怖分子所包围, 要求派出五个人代表我们班同学去受死, 否则所有人都得被处死, 那么这个时候同学会怎么做。最后在经历了一次假设式的痛苦的内心挣扎之后, 有几位学生英勇地“站”出来表示愿意代全班同学受难。在有了这个假设式的的心理体验之后。这时我才让同学欣赏《加莱义民》这个雕塑作品, 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原型, 有了刚才的心理体验, 现在同学们在欣赏作品时就有更多更深刻的体会, 能从更多的细节体悟作品, 更好理解地毕加索对人物形象的表现以及内心情感的刻画。通过情境的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 把自身的经历与作品相互交融获得共鸣, 使遥远的、冰冷的雕塑图片变得动情、变得激荡人心, 通过情境体验帮助学生与作者产生沟通和共鸣。

8.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旅游英语 运用

旅游英语课程是目前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近些年以来,旅游英语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语言与所学专业没有紧密联系起来,具体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分离,还有就是教学方式落后,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旅游英语课程发挥其实用性和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体验式教学法,以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进而对其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做出积极探索。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指的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学习和认知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创设一定的实际情境,或者是具有相似经历的机会,直观地呈现出或者是再现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和感受过程中,更深地理解学习内容,同时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产生情感,肯定学习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它是一种以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形式。

二、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作为目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快速健康地发展。在此基础上,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也日渐成熟和完善,更加趋于正规化和标准化,因而对旅游服务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趋向专业化。大多数高校为了很好地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在人才培养上也更加注重专业,专门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其中,旅游英语课程是它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并且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在旅游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旅游英语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应用情况想脱离,语言和旅游专业没有充分地联系在一起,旅游英语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等。只有对这些进行很好地处理和解决,改善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才可以培养出适应工作岗位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旅游业国际化竞争。因此,学校和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运用体验式教学,培养旅游管理和服务更加专业的人才。

三、体验式教学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语言有实用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时,教师就应该创设出丰富多样,生动形象的情境,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融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感知和体验,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表达的兴趣,进而掌握旅游英语知识。通过运用体验式英语教学,除了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学习实用的交际语言外,还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增强自身的感受,激发学习的欲望,进而积极探索英语语言的学习,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旅游英语知识量,强化其把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能力。下面将以《餐馆投诉解决》实际教学为例,论述体验式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创设问题对答情境。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出具体的问题情境,以便能够使学生对餐馆发生的问题做出很好的回答,或者在遇到一些客人投诉时,学生可以轻松地处理。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found some questious in a restaurant?What are they?”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在多个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全部提及的餐馆投诉类别模拟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的学习。

2.提供学习资源。英语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例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篇英语短文,主要是介绍餐馆投诉处理意见的,同时提出相应地客人问什么会投诉的问题,组织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到中西方客人关于餐馆投诉问题的不同观点,有利于学生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区别。

3.模拟实践运用情境。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学生已经对客人投诉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就要组织实际模拟,增强感受。例如:组织所有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的学生处理不同的投诉,分别扮演餐馆老板、服务员和客人的角色,做出具体的模拟情境,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其创造力进行表演。

4.教师做出总结和点评。在这几个阶段的模拟完成后,教师可首先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然后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认识和自身感受加以概括总结,同时做出客观的评价,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扮演具体的某个角色时,教师给与其适当的建议和指导,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服务员应该如何做出服务,客人为什么要投诉。

总之,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就应该以学生自身的体验为主,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旅游专业的英语学习,增强自己的语言知识和学习语言的技能,并把它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赵宁.高职旅游英语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初探[J].现代交际,2010(3):130-131.

[2]俞萍.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5):27-29,26.

9.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九

[摘要]通过界定体验式教学的涵义,结合“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实践和具体课例,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三种实施方式:案例分析、视频播放和、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和心理和行为测试,并对提升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实施效果的思考:创设促进体验的教学情境;体验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精选教学资源;重视体验内化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7-0041-03[ZW(N]

[作者简介]言姝媛(1976―),女,湖南湘潭人,硕士,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师教育。

大学课堂长期给人一种刻板印象,即教师讲,学生听,沿用已久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被动接受、缺乏体验、忽视内化、知行脱节等问题。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门各类学科教学都非常注重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何能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投入,关注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是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组织行为学”是伴随着现代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起来的学科,作为管理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组织环境中人和群体的心理、行为规律,其学习目标是要求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即不仅要求学生识记课程相关概念和理论,而且能够实践相关理论知识,解决组织管理中的真实问题。为实现课程目标,近年来,笔者尝试在本课程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从学生的知识心智设计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参与感悟与思考,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结合。本文旨在探讨笔者的实践心得,以期抛砖引玉。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汉语中“体验”一词的语义出自《淮南子??锫垩怠罚骸肮适ト艘陨硖逯?。”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英语单词是“experience”,名词可译作“经验、体验、经历、阅历”等;动词可译作“亲身参与,亲身经历,感受,发现”等。以上解释可见,“体验”是一种“先行而后知”的认知方式,强调的是亲身参与。

美国的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David AKolb)认为,学习首先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师的主要精力应集中于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之中,而不应过分强调其学习结果,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他看来,没有内容的领悟必将是空洞的,而没有观念指导下的感知也必将是盲目的。因此,只有在感知与领悟之间达到统一,学习者才可以获得事实的意义。感知与领悟之间的统一需要学习者通过体验的转换才可完成。库伯一直试图通过体验的转换来达到经验与理性的统一。

由此我们可将体验式教学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活动或任务中亲身经历,参与实践,从而领悟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就本科生的心智年龄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理解能力,但由于学习经历的局限,学生对“组织”的认识和理解很有限,缺乏对学校、家庭之外的社会组织的认识,因而对“组织行为学”当中的很多知识点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单纯的理论讲授的效果仅仅达到“知识”的低级思维能力层次,不能实现更高级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入体验式教学的方法,通过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记忆与理解,增强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向运用、分析、综合这些高级思维能力发展,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如下体验式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就是实际情景的描述,根据“组织行为学”课程内容将组织管理过程的真实情景引入课堂,使学生置身在真实的管理问题情境中,学生对案例中出现的组织问题、问题的原因、管理手段的运用等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解决方案。通过教师精选的案例与恰当的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对管理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第一次课进行课程介绍引入《西游记》中“取经小组”的成长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相关概念,初步了解“组织行为学”关于角色、动机、激励、领导等的学习内容,这个案例贯穿整个课程,在后续课程学习中被多次回顾、探讨。这个故事学生耳熟能详,教师引导学生从管理的视角重新解读这个故事,学生探讨的兴趣极高,奠定了本课程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和学习基调。

(二)视频播放

有相当多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蕴含了管理思想和实践智慧,这些视频片段本质上也属于案例的一种,但是它又比一般文字性案例更形象生动,将这些视频片段引入课堂能营造一个真实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同身受,开阔思维,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以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为原型的电影《首席执行官》,几乎涵盖了组织行为学中的全部问题,这部电影内容成为贯穿整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素材,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课程内容设置讨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然后开展讨论。在看完电影后,学生不仅更直观地体会了”组织行为学”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注意了许多管理细节,学习了管理技能,这些都成为后续学习中多次讨论的资源。

(三)管理游戏

这是“组织行为学”课程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管理游戏更为灵活生动,充满趣味,且体验性更凸显。管理游戏教学思路是通过游戏,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问题情境,学生运用有关的“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游戏中的状况,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三至五分钟的课堂小游戏可以灵活穿插在课堂,既能创造轻松趣味的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从中感悟一些管理道理,做到“寓教于乐”。例如,讨论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的差异时,可以设计“救生艇逃生”游戏,救生艇载重有限,只能在提供的24样物品中带走8样物品,先由个人做决定,再做集体决定,通过两者比较,学生很快领悟了两者的优缺点。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社会心理技术,根据“组织行为学”课程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扮演特定角色,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并讨论角色的行为表现,使学生能够增进对社会角色的理解,进而学习实践自己的角色。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成为情境的一部分,他们既是情境的体验者,又是情境的创造者,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情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实践道理,使教学过程富有实效性,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组织模拟面试,学生分角色扮演招聘专家、面试人员,其他学生充当观察员,通过模拟面试,能够引导学生体验面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首因效应、刻板效应等社会知觉偏差,同时学习面试的技巧。

(五)心理和行为测试

课堂上开展一些心理和行为测试,也很受学生欢迎。“组织行为学”中相当多的内容涉及一些心理和行为测试,如MBTI个性特质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沟通能力测量等,教师结合课程知识点,借助一些工具开展心理测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又有助于学生学会应用这些测量工具。除了问卷测试外,还有一种比较有趣的行为测试的方法是“情景模拟测量”,该方法被大量实际应用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发掘与评价。例如,假想一个管理问题,学生4~6人为一小组,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由旁观的考评员根据参与者在模拟工作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按某些与管理效通有关的个性特征(如主动性、果断性、领导力等)进行测评,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融入课程知识点。

三、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实施课例

以“组织行为学”中“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为例,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设计和组织教学。

(一)教学目标

体验团队形成的过程,理解团队的构成特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培养团队精神。

(二)活动设计

以管理游戏为体验形式开展教学。

名称:建塔。

分组:6~8人为一组。

材料:每组旧报纸若干、剪刀一把、透明胶两卷。

任务:用所给材料搭建一座塔,取好塔名。

时间:15分钟。

要求:积极沟通,群策群力,大胆表现,越高越好。

(三)教学过程

1.活动体验: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发挥搭建纸塔并命名,这个时间内教师下到各小组中观察小组合作情况。

2.小组分享:各小组展示作品,教师检验塔的稳固、创意等。小组代表阐述在建设过程的表现与得失。对建塔成功的小组重在引导阐述合作的过程与细节;对建塔不成功的小组重在引导阐述失利的原因。

3.讨论反思:围绕“团队建设”设计一系列讨论,引导学生将刚才的体验转化为理解课程知识点。问题的讨论不需面面俱到,重点从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到的现象中生成,使学生表现成为案例的一部分,会更吸引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大。小组将讨论结果书写在大白纸上,张贴在教室四周,供全班共同分享。可供讨论的问题设计如下:

(1)小组接受一项任务时,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是什么?

(2)小组的塔的创意是怎样得来的?

(3)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对于建塔贡献有多大?

(4)小组成员的哪些行为对完成任务很有价值?又有哪些行为起了阻碍作用?具体列举出来。

(5)小组形成规范了吗?你以怎样的心理面对规范?模仿?顺从?还是挑战?冲突?

(6)小组中有没有出现在一位领导者?如果有,如何产生的?如果没有,为什么?有无领导者对小组活动有影响吗?

(7)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参与到任务中了吗?你关注到小组有可能出现的边缘人吗?当别人参与程度不够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8)当一项任务不能有效完成的时候,是一个人的责任还是一群人的责任?为什么?

(9)绩效良好的小组有什么特点?

(10)绩效欠佳的小组如何改善他们的行为?

4.总结提升:围绕体验与讨论,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再次梳理,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同时强调综合应用,尊重学生在体验中形成的关于团队建设的个人见解,教师在完善学生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

(四)教学效果

通过活动体验过程起到如下的作用:第一,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能积极投入课堂,体验促进了知识固化;第二,调动学生的手口脑全面参与解决问题,体验锻炼了经验能力;第三,活动情景和课程内容的一致性高,体验优化了学习价值。

四、提升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实施效果的思考

(一)创设促进体验的教学情境

适宜的教学情境是体验性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里所指的教学情境除了和谐的物质环境,最重要的是积极的心理环境。体验式教学应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开展,在积极的体验中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学的效果也才会好。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重在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体验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开展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阶段,要基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从学生心智和认知规律出发,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体验活动。体验式教学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但是,体验活动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忽视教学内容本身的体验活动,必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注意教学学时数总量的控制,不能因活动体验而无法完成理论教学,造成本末倒置。

(三)精选教学资源

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更有效促进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和理解知识,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资源,如故事寓言、人物传记、管理游戏、视频片段、情境案例等;同时辅以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方式,能够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更容易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觉,增强体验的效果。

(四)重视体验内化应用

体验式教学不是为体验而体验,重点在体验之后的内化与提升,因此,体验活动之后,教师要有意创设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悟出道理,生成观点,教师要注意总结提炼学生的论点,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印证自己的体验结果,将所学所悟付诸应用。可延伸课堂教学空间,课后布置学生一些相关任务,让学生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学习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学生可以在“体验―应用”循环中获得进步。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开展“组织行为学”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教师要具备流畅的表达能力,积淀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能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驾驭教学过程,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还要善于总结学生观点,生成教学观点。这些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不断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实施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内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它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实践中仍有一些有待探讨的地方,需要我们更用心的探索实践,争取完善这一方法,服务于高校教学。

参考文献:

[1]石雷山,王灿明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2]仇新忠“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09(1)

[3]何会涛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

10.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

摘要:体验式教学法注重体验,是引导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并获得真实感受,加强学生的认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推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发展,引导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

小学

品德与生活

应用

一、引言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基础性的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能够更健康积极的生活和学习。

但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始终难以达到预期理想的教学效果,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开始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尝试体验式教学法,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并切实推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二、创设生活化情景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从本质上说,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换言之,体验式教学法的重点与核心在于体验,要求教师在品生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能够获得较为真实的感受,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创设的情景必须真实,同时具有一定的技巧。

首先,教师在品生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的情景必须要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真实情况,即是要符合小学生的人生阅历,能够与学生的认知情况和真实能力相互吻合。其次,教师创设的情景应该具有生活化的特性,也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拥有真实的感受。

具体地说,教师在品生教学中创设的情景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起来,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例如,在《春天来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对世界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春景图片。这些图片可以是校园的一隅,也可以是城市的街景。换言之,教师给学生展示的图片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忆的。如果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是大草原的春景,并且是学生根本无法接触的,这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无法真正去体验和感受。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学生才能将教师创设的情景与自身的现实经历结合起来,进而产生足够的体验,推动教学的发展。

三、利用课堂提问推动体验式教学的发展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小学生的能力和阅历还相对不足。这种特性就决定了学生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进行独立的认知和体验,无法通过个人的力量在品生课堂教学中将创设的情景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此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去领悟和体验,帮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与现实生活之间创设具体的联系,达到帮助学生体验和领悟的目的。换言之,教师就是要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推动体验式教学法在品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在《夏天,我们注意什么》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计划是帮助学生在夏天获得更多的快乐,同时保持身体的安全与健康,避免学生受到伤害。此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校园中夏天的图片,其中包括了学生吃冰淇淋、喝冰冻水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图片的展示中感受到品生教学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将图片中的内容与自己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学生的认识仅限于此,并没有察觉到有何不妥,这就是小学生人生阅历和认知能力的局限。

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夏天非常炎热,大家都爱吃冰淇淋,那么在剧烈运动后就吃冰淇淋,到底健不健康呢?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危害呢?”在教师提问的推动下,立马有学生回忆道:“老师,我上一次在跑完步后立马吃了两个冰淇淋,然后肚子很痛,还不停的出冷汗。”接着,又一名学生举手答道:“老师,这个夏天是在太热了,所以我在运动后喝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结果回去之后胃疼,妈妈告诉我是胃受到刺激痉挛了。”在课堂中,又有更多的学生述说自己的真实经历,逐步意识到在剧烈运动后并不能立即食用过冷的食物,否则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对图片中的其他内容进行了反思,进一步得出夏天应该注意的事情。

在教师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已经将创设的情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身阅历和能力的不足,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推动体验式教学的发展。

四、体验式教学应该上升到实践

最后,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在小学品生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法应该逐步上升为实践教学,也就是要让学生脱离情景的束缚,在实践生活中获得更深刻的认知,将品生教学中的知识与理论通过实践进行领悟和感受。

例如,在《我自己会整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已经让学生拥有了足够的认识和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放学回家后自己整理自己的床铺和书桌,并接受父母的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并且会得到父母的夸奖。这就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获得更真实的认知,获得更深刻的体验,进而对小学品生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这不但提高了小学品生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进一步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并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但从目前来看,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生教学中的应用还并不到位,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完善体验式教学法,推动教学的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

11.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一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出纳实务

一、何为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体验式教学方法是2006年通过企业培训的形式引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亲自体验的形式去感知、领悟所学知识点。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学习的学为辅;多数学生是被动接受和吸取知识点,自我转化的能力很弱;而体验式教学方法,则能让学生充分地运用看、听、用、参与等多种手段积极地加入到教学中来,使课中教学与课后、课前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形成“我要学”的教学情景。

二、体验式教学在《出纳实务》课堂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具体可概括为直观感受型、动手操作型、社会调查型、师生置换型、角色模拟型等五种形式。下面笔者将从实际授课过程中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以模拟采访和招聘的形式开始第一课。

《出纳实务》的第一章内容导入新课环节,就是一个模拟招聘的情境设计,而此章节内容是学生在参加会计证考试中已经学习过的,如何再次让学生感兴趣,能顺利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于是,在课程开始前的几分钟,笔者播放了一段大学生面试的视频,先让学生从思想上开始热身。然后,根据教材中的模拟招聘的情境布置任务,将全班分成两大组,给出10分钟的准备时间,让两组学生分别模拟招聘中的甲方和乙方,进行现场招聘。学生起初表现比较生涩,不够大胆,于是,笔者先与该班能力较强的班长进行模拟示范,引导两组学生开展此次活动。短短一节课时间,学生分别开展了4组模拟招聘表演,一方面学习了出纳员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对就业前的面试做了一次操练。

(二)以师生置换的方式讲授传统出纳法规的内容。

《出纳实务》的第二章内容中关于银行结算方式的比较部分,都是学生在参加会计资格证考试的过程中学习过的,再加上此内容文字部分多,理论难度较低,且与他们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在具体讲解此内容时,采取了师生置换的方式来进行。首先分好小组,选定组长,再安排小组制作好PPT课件,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解重点内容。各组长能力较强,表达清晰,以他们的立场出发,将容易出错的环节解释得很清楚,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的方式将本章节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

(三)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出纳的重要单据。

在《出纳实务》的实训练习册里,安排了很多关于单据的练习题目,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让学生模拟单据的形式来完成。笔者在实操课中,提前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作业,即利用课余时间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与出纳相关的原始凭证,并且在收集过程中,说明该单据的重要用途。一周之后,学生分别收集了10种与出纳相关的单据,比如收据、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借款单等。在具体解释单据用途的过程中,因为有亲自的体验,学生感受很深,对每张单据的填写细节也分析得很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表明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此章节的内容。

(四)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汇总出纳违规的各种情况。

在《出纳实务》已经学习了两个章节之后,在出纳的基本知识点与银行九类结算方式进行汇总复习的过程中,经过几番准备后,笔者按照之前分组的情况,给组员提前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将他们认为出纳员常犯的错误情况给予罗列,然后让该班比较大胆的男学生以小品的方式,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出来。这种形式的复习课,既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感受深刻的目的,不管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有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关于体验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体验式教学可在部分专业课程中推广。

笔者认为根据体验式教学的适应特点,该方法应在职业学校部分专业课程中广泛推广和普遍实行。因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特殊性,需要他们提早体验所学技能与今后工作的成就感,而对于《出纳实务》课程而言,高三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点是完全掌握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知识积累和巩固的过程,所以完全适合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此类推,对于其他实操内容较强的课程而言,只要基础知识点并不难,需要学生强化动手能力的基本操作都完全可以采用此类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职业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敢于尝试是他们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参观、调查访问、模拟招聘、表演小品等形式恰好符合青少年好动求新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要高质量地进行体验式教学,还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帮助,因为很多工作都是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完成的,这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可行的。其次,从知识点来说,学生必须是非常熟悉这些相关知识点的,只有在驾驭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开展此类教学方法,才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美国谚语有云:“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说明亲身体验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过程中,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同样也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尝试使用体验式等有效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往的能力,真正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思想和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王昱.浅谈体验式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12.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二

关键词: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学生体验,大学英语教育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方法,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情感,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该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到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中。教师们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 将情景体验式教学法这一科学先进的教学法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然而, 面对良莠不齐的学生和复杂的教育形式, 该方法的运用实践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这是我们需要做出改进的地方。

1 研究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设定一种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具体情景, 引导参与者感悟特定的情绪, 使参与者自发做出改变。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和经验, 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具体情景中,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训练学生反应、锻炼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能力的教学方法。情景体验式教学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引导为辅, 以学习任务为基础,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规则, 这恰好顺应了时代对当代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另外,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围绕着英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而进行着, 并提出了相应的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为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改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情景体验式教学法正好满足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者、组织者。

2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发展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主动构建过程。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理论的是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他提出, 知识并非仅仅是由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要在具体的情景中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借助一定的教学材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让·皮亚杰: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应该在情景中进行学习, 通过协作、交流等形式获得知识。

(2) 情景认知理论

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即情景认知理论是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的另一个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情感对认知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而认知能力反过来也会影响情感情绪。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情绪可以提高认知能力, 有着积极作用, 而消极的情绪则起阻碍作用。同时, 认知能力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健康向上的情绪, 而较弱的认知能力则会导致消极不佳的情绪, 从而进一步影响身体各方面的机能。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通过设立情景, 亲近学生生活, 吸引学生兴趣, 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引发积极健康的情绪, 享受学习过程, 得到愉悦的教学体验。

(3) 杜威教学论

杜威的一系列思想理论也是情景体验教学法的重要理论来源。杜威认为, 教育是生活, 是要发展人类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 要从生活中、经验中教育和学习。他提出“从做中学”教学论, 强调学生应该从活动中学习, 将学校知识同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他批判传统学校教育, 提出教学过程应该按照五个步骤进行: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断假设、验证修改。杜威的“实际经验主义”中的“经验”不只指个人认知, 还指个人情感体验。 (杜威:120-130) 。在情景体验式教学中, 教师应按照杜威的教学论来设计教学过程, 创设教学情景或借助自然情景, 组织学生投入情景, 获得经验感受。如《死亡诗社》中Keating老师带领学生们在操场上走整齐的步伐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要保留自己的独特, 坚持自己的信念;鼓励学生撕掉书本,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诗歌的美在于它对生命的诠释;引导学生写一首关于心爱人的诗, 体会爱的青涩与美好。

3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1) 创设具体情景

在词典中, “情景”解释是“情景、环境”, 指特定的具体情形和景象。创设情景包括自然情景和课堂情景。自然情景指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景, 借助这种自然情景, 如学生置身学校的物质环境、生活的大自然情景和各种活动, 来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感知内心的真实感受;学习情景指与学生的学习任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相关的情景, 借用多媒体设备、图画、实物、音乐创设情景,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各种学习形式, 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 丰富学习内容和扩展知识领域。

(2) 创新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以其生动形象、趣味性强、信息量大、形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师生青睐, 在课堂上被广泛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板书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效率较低、效果不佳。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课堂运用, 学生可从图片、文本、视频、声音等媒介获取最新信息, 教师教学更加轻松、快捷。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要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还要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个性教学。个性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条件,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展个性教学就要做好以下四个教学步骤:素材准备、情境创设、语言运用、成果评价。教师在课前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准备恰当素材, 包括图片、影像、声音、文本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具体情景包括语言引入、多媒体展示、小组活动等, 引导学生动用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感官参与情景体验, 然后在情景中自主灵活运用语言。最后教师对学习成果进行多方面评价。现如今, 众多高校已开设“大学体验英语视听说网络教程”, 目的在于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势, 为学生创造趣味性、知识性网络平台, 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践活动。

(3) 开展师生互动

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的教、读、讲、解为主导, 学生机械地做笔记、跟读、练习, 师生间缺乏互动, 学生对英语学习也渐渐失去兴趣, 语言难以在具体语境中得到运用。情景体验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 这在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 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开展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学生心理机能,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发展师生互动关系符合新时代对新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要求: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是亲密合作、平等和谐的。情景体验式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下达命令和高高在上的形象,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条件, 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 还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 自主投入创设的情景中, 掌握英语语言规律和法则, 在课堂和课外能与老师进行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交流合作。

4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多种体现, 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 着眼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 借助语言描述、实物演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手段, 创造具体的英语情境, 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这些形式包括英语演讲、小组对话、辩论、访谈、戏剧表演等, 这些具体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为更好地说明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下面将用具体教学实例来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该实例来自大学英语教程《大学体验英语》某单元教学。

1.教学背景:某大学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某班学生, 班级人数48人, 每周“大学英语”2课时, 90分钟。

教学内容: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job and careers。

2.教学目的:学生能够掌握与工作职业相关的词汇和用法, 听得懂、说得出描述工作职业的词汇和句型, 了解英美文化中关于工作与职业的状况, 能口头谈自己向往的职业及为就业做的打算和准备, 能就求职应聘做简单对话, 提高学生在职场和生活中的英语实践能力。

3.教学步骤:将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中, 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避免单一讲解课文和词汇语法的教学模式, 而是围绕课文主题内容设计能激发学生主动性的课堂活动, 创设具体情景引导学生投入后自觉做出回应。 (1) 课前素材准备。教师要收集关于“工作与职业”的图片, 类型要丰富多样、有代表性, 如“工程师”、“会计”、“教师”、“销售员”、“设计师”、“警察”等, 将它们做成PPT文件;剪辑一部关于事业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2) 课堂情景体验。师生共同观看图片、影片资料, 虽然这些影像素材不能替代教学内容, 但它们创设英语情景, 激活学生认知和情感区域, 引起学生共鸣,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观看感受, 从而深化教学效果。 (3) 课堂知识运用。学生先听一段相关教学内容录音, 完成段落填词任务。学生对工作与职业有基本了解后, 在课堂上谈自己理想的职业,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求职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和部分职业优缺点。这是另一种形式具体体验。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的重要阶段, 并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新学到的知识。 (4) 课堂课后语言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课后活动, 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在讲解“工作与职业”课文中, 利用PPT演示课件分段听课文, 讲解背景知识, 结合具体例子讲解重点词汇, 让学生总结段落大意, 通过提问方式巩固知识。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拓宽知识, 布置课后任务,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应聘模拟活动, 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要结合新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 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英语情景体验。 (5) 评论和反馈。在课堂上, 各小组进行应聘求职模拟的表演, 全部表演结束后, 学生互相评价, 教师给出指导意见, 在课后每位学生要写一篇英文报告, 内容可包括课堂知识总结和对应聘模拟活动的感想。评论和反馈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论和报告这种形式, 让学生获得灵活运用英语的满足感, 进一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评价方式也不能过于单一, 形式应该多样化, 不应过于注重结果评价, 而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更符合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目的。过程评价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不同于以往的分数评价模式, 更加人性化, 针对学生特点和水平做出合理评价。

在这次情景体验教学法中, 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让每一个学生投入其中, 用英语谈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业, 这样的情景体验式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带给学生良好教学体验。所以, 整个学习过程是愉悦而高效的, 它不仅满足了学生心灵需求, 促进师生交流, 还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果。

5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5.1 体验式教学法的优点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集生动性、趣味性及形象性于一体,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吸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知识迁移的综合能力, 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交际性人才。情景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降低教学难度。学生的英语水平参次不齐, 学生差异大, 采用传统英语教学方式, 会让能力较低的学生觉得困难而失去学生兴趣, 从而影响英语学习效果。情景体验式教学法依赖于语言发展的情境和语境, 语言功能也需在一定情境和语境中得到实现, 这种教学法通过创设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让学生能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

(2)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英语学习是听、说、读、写、译这五大能力的总和, 在英语教学中, 应注意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仅会听和写, 最主要的就是说, 可进行顺畅口语交流, 自如地运用英语语言。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学生可跟着录音设备朗读英语材料, 模仿到清晰准确的语音语调, 让学生说一口流利英语, 不再是过去的“哑巴英语”。同时, 体验式教学创设英语情境, 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活动, 进行真实性交流对话, 提高学生英语实践和运用能力。

(3) 创造英语文化氛围。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等, 让学生体验中西文化差异, 如餐桌礼仪、结婚礼仪、节日活动等, 学生在体验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习俗等内容学习英语典故、习语谚语。情景体验式教学法为学生创造英语文化氛围, 通过文化熏陶引导学生学习地道英语。

5.2 体验式教学法的不足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虽然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目标实现, 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需要耗费许多时间。教师备课时间长, 学生课堂体验也需占用大量时间, 因此教学任务进度不能如期完成

(2) 体验式教学法对教师能力要求高。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英语能力强、口音清晰准确、教学能力突出, 因此教师需要为体验式教学法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得稔.从体验式培训到体现式学习[J].大学时代, 2012 (8) :28-34.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5) :21-24.

[5]孔庆炎, 等.关注《大学体验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8) :33-38.

[6]沐正芳.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 2011 (2) :54.

13.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三

摘 要: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再遵循过往的那种“传道式”教学了。在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观念下,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入手,就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简要说明。关键词:小学 数学 体验式 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即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现或还原,为学生营造一个亲身经历的机会,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构建起自己的一套数学知识系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理念最关注的便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

一、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智能尚处在发育时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若是一味强调书本教学,讲授教学,无益于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知道,小学生对于所经历过的事情,其记忆的效率达到80%。良好有趣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某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千克和克》这个单元时,为让学生能对教学内容有个更好的理解,于是创设了一个市场买菜的教学情境。这位教师先是拿来了许多模型,这些模型各自表示不同的物品,如面粉、鸡蛋、大米、猪肉之类,分别摆放在讲台上的各个位置。然后,这位教师给学生分发了一些游戏用的纸币,自己扮演起菜市场的营业员,要学生当顾客,上她这儿来买上三种菜品。这样的情境生动有趣,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参与起来也很积极。在和教师的互动中,学生真实的模拟了一把市场买菜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千克和克之间的区别,不少学生还在“买菜”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而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不仅对于“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这位教师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这不仅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其还强调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实际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在进行理性学习的同时获得感性上的理解,更加加深其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消化。课堂活动的创设,正是能起到这种作用。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便能自然而然通过体验加深学习的效果。

如在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就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某位教师在教学这个单元时,先是带领学生熟悉了计算器使用相关的知识。在学生充分了解之后,这位教师便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各自组成不同的小组互相比拼,看哪个小组使用计算器计算得又快又准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技巧得到了锻炼,并且对计算机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

三、设计焦点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

对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现行教育中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加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能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

如某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升和毫升》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对“升”以及“毫升”的概念有更加清晰准确的理解,并开拓他们的思维使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位教师专门设计一个“测体积”的焦点问题。这位教师先是准备了一个量杯,还准备了几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头。之后这位教师要求学生测量出这些石头的体积。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各自组成了合作小组进行了测量方案的探讨。由于教师事先提示了要使用到量杯这个工具,所以学生也算有了个大致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积极的思考下,最后好几个小组的学生一致得出了利用量杯测量石头体积的方案:先在量杯中装一些水,记下读数,之后再放入石头,再记下读数。前后两个读数相减,就是石头的体积。经过总结和论证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个方案是正确的,后又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实际进行了操作,最后也证明了这个方案是可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加强。并且,在合作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转化运用,其对知识的理解消化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可谓有很大的提升。总 结: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局限于“传道式”的教学模式上。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大潮下,体验式教学作为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登上了课堂教学的舞台。参考文献:

14.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四

西充县槐树初级中学教师

吴庆先

摘 要: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具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优越性。新课程强调“关注体验式教学”,它对于弥补当下思想品德课中的不足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转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观念;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走出课堂,在实践体验中开发创造潜能。本文从思想品德课程的现状出发,得出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着重强调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与反思。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思想品德 运用 反思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现状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思想政治》更名为《思想品德》,这也表明:初中思想教育淡化教材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活动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新教材、新课标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变革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纵观当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书里书外“两层皮”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一套;学生懂得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在课堂里、在试卷上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却未必能把它转化成具体行为。当然,造成这种“学而不信,知而不行”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但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实当中,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常常孤立于社会生活之外。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中,我们只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道德行为的养成和道德情感的培育,使得道德认知的教育、道德情感的培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处于分离状态。结果学生接受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目的是为了对付考试),而真实的、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真谛被遮蔽了。

以上现状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从过去知识传授者这一主要形象中解放出来,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

1、(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看,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教材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或者学习方式。

体验式教学方式有三层含义:首先,它以教材的知识学习为基础;其次,这种体验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再次,这种体验活动可以是真实的实践,也可以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可以是学生真正参加真实社会生活,从中获取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是参加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的作用

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体验式教学倡导学生实践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课堂上通过学生主动的实践与体验,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中进行学习。

2、让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模拟真实等活动方式,获取感性材料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去认识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在活动之前先接受在生活中早已有的概念并在活动中运用,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体验”与“认识”的交互作用,促使自己行为和认知的统一。3.、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把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自我体验、感悟知识为主体;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

4、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意识

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

2、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温暖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并能主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

三、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有关专家认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体验式教学法”围绕这一目标,在操作上坚持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感受怜惜、思考讨论获得体验,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将学生的体验上升为个体的经验。这种学习符合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此外,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体验,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树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信念,提高了教学的德育效果。在这几年的“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中,概括了以下几种常用的“体验式教学法”的操作方式。

(一)情景体验法

体验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问题情境体验

问题情境体验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笔者喜欢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特别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

2、艺术情境体验

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对人生、集体、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例如让同学一起朗读一段优美的话语,同时播放音乐背景,使学生能够将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3、漫画情境体验

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枯燥、抽象,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对人的感知活动有调节和支配作用,巧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丰富多样的情绪》

3、这个内容时,课前让学生用漫画的形式把四种情绪类型画出来,上课时作为导入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漫画情境中,加深对“喜怒哀乐”的认识,调动和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生活体验法

生活体验法是指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来体验事物,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生活体验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例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这一框题后,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剪一次指甲或洗一次脚,要求完成后父母写一个反馈意见,最后学生写心得。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加深了对这一框题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

(三)角色体验法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事件的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体验相应角色的感受,练习“承担”相应角色的义务,学习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应有的态度和所需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学会选择和判断,让学生在道德冲突中探寻和建构,让学生对善恶作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念,践行正确的道德准则。在讨论八年级下册《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让学生模拟一些销售场景,深刻地体验到了消费者和销售者的角色。从中获得的体验无疑比教师乏味的说教好得多。

(四)阅读体验法

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因为受阅历等限制,学生的体验是有限的,在直接体验不足的情况下,多阅读优秀作品,同样可以丰富人生的各项情感体验。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珍惜我们的学习机会》这个框题时,面对我们这些常年生活在农村的小孩,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普遍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根据这些客观原因,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教师就选用一段鼓励的话语供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完后,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要求重点围绕“学习的甜”

4、来进行探讨。课后,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写反思,从一篇篇的反思可以看出经过阅读材料的学习,学生燃气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并且制定了学习目标。

四、对体验式教学的反思

1、由于各个学生存在各种差异,其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其体验也各不相同。在教学时,笔者认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要尊重差异,不能强求划一,要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个性尊严。一方面,不应该用成人标准简单地评价学生,另一方面,不能机械地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学生。

2、体验有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之分。积极的体验使人精神振奋,产生愉悦感和充满激情,而消极的体验则使人产生挫折感、懊丧感,对事物失去信心,但消极的体验在科学的引导下同样也可以转换为积极的因素成为动力,使人充满斗志。

3、设计一个适用体验式教学的材料,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平时要注意做个有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了解社会现实,有意识地积累各种有用资料,教学过程要尽量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教学法要求的容量。

4、体验式教学法要与经验式教学法紧密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体验上升为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切身体验,将人类的经验和个体的经验实现融合,形成对前人经验的再认识、再创造,进而成为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这才是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

总之,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亲力亲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体现了思想品德的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让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发挥应有的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托福阅读如何顺利备考下一篇:结婚婚礼新人家属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