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2024-12-11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精选9篇)

1.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一

水产科学系水产养殖(2)班 陈继楚1104014219

动物学实习论文——

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观动物学发展史有感

自然的景色是最美的,没有任何修饰的纯净,就像一副简洁舒心的油画,瀚海云空,塞北草原,浩瀚林海,高山林灌,热带雨林,碧海蓝天,花开的正艳,闭眼遐想,自然博物馆就是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澄净存在的地方。

在美丽的渤海之滨,屹立着一座外形像巨大的珍珠蚌含着一颗明亮珍珠的建筑——天津自然博物馆。它不但外型新颖,其中的馆藏也十分丰富。博物馆里有八个展厅,收藏了世界各地各种动物、植物和古生物的化石和标本,还有独特的具备了模拟的生态环境和一些现代的珍稀动植物。

走进博物馆,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长长的铜雕画卷,画卷上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树木郁郁葱葱,各种动物悠然自得地觅食繁衍生息。一幅幅,一卷卷彩色的远古动物发展图谱英日眼帘,其中寒武纪初期动物群大爆发,出现了许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5.4亿年前,开始进入无脊椎动物的第一次大发展时期,很多课本上学到的远古动植物也都是再这一时期进入繁盛时代,例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而腕足动物和棘皮动物也都是盛于这一时期的。

至今38-25亿年前,从最早的岩石出现开始,地球进入太古宙,这个时期便是地球上生物发源的最初,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形成的三大要素,但是当时的地壳很薄,火山,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空气中没有氧气,只有数量不多的原核生物,如细菌和低等蓝藻,它们也只留下了极少的化石记录。

接下来来到古生物一厅,众多恐龙骨架有序的放置在模拟的生态环境中,它们展示着曾经作为地球霸主的恐龙们生前的雄姿风采。可惜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大的变故,恐龙就此告别了自然界,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如今这个恐龙灭绝之谜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觉真相。

中生代恐龙绝迹后,取而代之的是哺乳动物的崛起。在古生物二厅里,我们看到了一头体形硕大的师氏剑齿象的骨架、古野驴的骨架和三趾马的头骨。用进废退,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它们有的进化成了现代的哺乳动物,有的则是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如今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化石,再现远古生物曾经存在过的时代,从而让我们有迹可循的了解上古动物们的进化演化过程。

接下来是各个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动物标本展区。

动物生态展示厅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分为爬行和鸟兽动物群:在东北浩瀚的林海中,栖息着东北虎、驼鹿、猞猁、棕熊、松鼠、雪兔等珍稀动物;在辽阔的塞北草原上,奔跑着黄羊、狼、布氏田鼠,还有草原雕等;亚热带的高山林灌有体态憨厚的大熊猫、机灵的金丝猴;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常见的大象、啄木鸟以及珍惜动物云豹都生活在这里。展厅的末端有一组犀牛濒临绝迹的场景还原境况,借助电子器械的声效辅助,犀牛在泥潭中发出逼真的的阵阵哞叫,提醒着我们要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在自然博物馆水生生物厅,展示了上千种鱼类。晶莹剔透的水母姿态优美的在水中游弋,五彩斑斓的热带鱼及姿态憨厚的海豹。穿过展厅,在模拟海底世界的隧道中,鲨鱼、海龟、魔鬼鱼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在头顶上闲适的游来游去,海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大的宝库,从平时上课的各种纪录片和动物学鱼纲分类可以知道,已知世界现生鱼类共21700余种(Nelson,1984),其中我国出产鱼类有3000多种,淡水鱼类约800种,其余为海产鱼类。对于鱼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一些不是真鱼的水生动物也称之为鱼,例如鲍鱼,墨鱼,鲎鱼,星鱼(海星),鲵鱼(娃娃鱼),鳄鱼,鲸鱼等,但是按照其身体有无脊椎这一项来分,它们分别属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而鱼类则是水生的脊椎动物,虽然鲵鱼,鳄鱼,鲸鱼也是水生脊椎动物,但是鱼类与它们的区别十分明确。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以鳃呼吸,以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还体被鳞片,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与上述的其余生物是有明显区别的。

当我们走出婀娜多姿的水生世界,进入两栖爬行动物厅时,就会看到一条大蟒盘曲门上,让人心惊胆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娃娃鱼、乌龟、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蛇、巨蜥、鳄鱼等两栖类或爬行类动物。两栖纲开始,脊椎动物开始从水生过度到陆生,这一时期它们还属于低等的四足动物,躯体结构和机能以及行为等方面都还不能较好的适应陆生环境。两栖纲从水生到陆生的适应性特征和不完善特征主要表现在:保水能力不强所以不能举例水源太远;身体是变温的所欲冬季大多会休眠,这两个方面,但是其在适应方面也进化出了颈椎和荐椎,使头脑和四肢更灵活;不完全的双循环系统的出现让它们能更大程度的保证身体所需氧的运输和供应;四肢逐渐变为五趾型附肢以支撑身体在重力正常的陆地上方便的移动。而爬行纲比两栖纲则更好的适应了陆地生活,羊膜卵的出现为登陆动物征服陆地,向各种不同的栖息地纵深分布提供了空前的机会,这是中生代爬行类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类体形较小、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机勃勃的动物,它们就是昆虫。在昆虫展厅有上千种色彩斑斓的蝴蝶标本,还有披着坚硬盔甲的甲虫和各种善于伪装、千奇百怪的昆虫。夏秋季节,百虫争鸣,像是给大自然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几乎所有的昆虫都属于节肢动物门,它们的身体异律分节,出现了分节的附肢,体壁发展为几丁质的外骨骼,肌肉是横纹肌,其他结构和行为也有进一步发展,因此节肢动物种的昆虫类也成为了一个成功进化到陆地的类群。

在浩瀚的海洋中,软体动物是其中的一大门类,一般分为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双壳纲,头足纲七个大纲,软体动物是仅次于节肢动物的动物界第二大类群,已定名的现生种类超过了10万种,包括常见的蛤蜊,螺,乌贼,章鱼等。广泛分布于湖泊,沼泽,海洋,山地等各种环境中,适应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各种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差异还是很大的。在海洋贝类厅,展示了很多漂亮的贝壳,黄金宝贝和琥珀宝贝让人惊叹不已。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四部分,而我们在博物馆展柜中看到的只是其体外分泌的贝壳,软体动物大多具有一个或多个贝壳,以保护身体的软体部分,贝壳形态和大小各异,一般由壳皮层,棱柱层和珍珠层三层结构组成,我们平时所见的色彩斑斓的外壳,其实是最外层薄而透明,有色泽的壳皮层。

纵观动物学的发展史,在西方,最早研究动物学的是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将它们分为了有血和无血两个大类;随后在16世纪-18世纪间,动物学解剖学的发展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动物学各下属学科的发展,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创立了动物分类系统将动物划分为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六个纲,同时创立了动植物的双命名法;随着进化论的思想的传开,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物种进化的思想“用进废退,适者生存”;19世纪中叶,德国学者施来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随后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试验,发现了孟德尔定律;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从此,动物学的研究便进入现代科技的研究与争论并存的飞速发展时代。

博物馆中每个展厅都显示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妙趣横生。生物世界也称生命世界,生物种类繁多,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目前已鉴定的就已经有200万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还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发现的种,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唤醒人们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人类也是这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要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动物、植物都要成为好朋友,这个地球才会更加美好。

水产科学系

水产养殖(2)班

陈继楚1104014219

2.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二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后要培养专业型讲解员》一文中, 我们提到新馆建成后要培养专业型讲解员, 对专业型讲解员的定位、讲解工作的重要性、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和特定要求, 都作了阐述。因此, 如何提高并丰富讲解工作, 实现讲解工作的创新, 实现我们新馆的综合效益, 普及宣传自然科学常识是自然博物馆实现其科普教育职责的重要课题之一。

1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

随着自然博物馆近些年的快速发展, 新馆的设计理念、传播功能、标本征集、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态势, 新建的自然博物馆重新定位, 除传统的收藏、研究和展示职能外, 还注重发挥休闲、娱乐的功能。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在展示内容的设计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以“地球·生物·人类”总主题, 以六大陈列板块构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 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俱强的自然陈列。主要展示地球演变、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以及重庆的壮丽山川等, 重点揭示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采用馆园结合模式, 在主展馆群外设自然博物主题公园, 利用地形、地物条件, 设置动、植物观察区、恐龙生态园、儿童乐园等项目, 以达到让人们“体验自然、学习自然、发现自然”的目的。现在参观自然博物馆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讲解工作除了要讲解展馆里展示的内容外, 还要引导参观群体从获取自然科普知识教育后, 逐渐过渡到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自然博物主题公园进行活动。这就给我们的讲解工作带来了生机和创新。

2 讲解员具有的综合素质

讲解员是自然博物馆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队伍, 是沟通博物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始终活跃在博物馆工作的第一线, 其言行举止代表着一个自然博物馆的形象, 同时也反映一个馆, 一个岗位的文明程度。因此自然博物馆要培养一批合格优秀的专业型讲解员, 使他们在讲解岗位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讲解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讲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 讲解员必须要加强学习。如果文化底子薄, 在讲解过程中, 就会受知识面的局限, 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枯燥乏味, 而且遇到观众的提问也不能敏锐正确地回答。知识越广, 讲解就更生动、更具深度。这就要求讲解员多读多看, 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听一些专家讲座, 不断学习积累, 只有培养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打下扎实的业务基础, 才能在讲解的岗位上做观众真正的老师和导师,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的需要。

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西部科学院, 已建馆8O多年, 在这段发展的历程中有着很多的故事, 作为讲解员也必须了解这个馆的发展历程、相关人物、区域面积、展示的主题内容、展览的路线以及建新馆的时代背景和现在这个城市的发展状况。虽然这些未必在每次讲解都能用上, 但了解越多, 越详实, 讲解就会从容不迫, 大方自信, 收放自如。讲解员要有较好的阅读习惯, 空余时间多阅读, 做好笔记。拥有自己的小资料库, 看完书以后, 多练习写作, 谈谈自己的心得, 观后感。自己撰写讲解词, 编写讲解词也是讲解员知识积累的过程, 熟悉了自己要讲的讲解内容, 以自己的语言编写通俗易懂适合自己表达的讲解词。在每一次编写讲解词的过程, 就是对展示内容的理解和升华的过程。

3 讲解工作的创新

语言礼仪的创新:首先要善于使用开场白的技巧, “两分钟”时代, 一分钟面带微笑展示你是谁, 另一分钟吸引展示你的亲和力, 迅速拉近你与观众的距离, 让观众喜欢你, 能够跟着你的讲解顺序参观。其次, 心里素质也很重要。面对众多的参观者, 一个优秀的讲解员不仅要有自信心, 还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不卑不亢沉稳大气以及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讲解内容, 讲解员自然的真情流露, 讲解时自然的面部整体表情有助于讲解内容的情感表达, 适当地把握分寸才能达到良好的讲解效果。

工作服饰的创新:统一着装, 整洁干净, 个人角色要符合所在岗位的工作规范。女士宜淡装, 去掉私人首饰, 束起长发, 不要穿跟太高的鞋。男士每天刮脸, 发型大方得体, 上班前不要吃带异味的东西。同样一个人, 穿着打扮不同, 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完全不同, 讲解员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接待对象展示出不同的气质。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工作服, 如夏季接待领导可以着正装, 接待普通观众可以着统一工作T恤, 这样可以消除和观众的距离感, 显得更随和。总之,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开放后的解说员在工作服饰方面要展示出一个一流大馆应有的风采。

肢体语言使用的创新:站姿礼仪, 面带微笑, 双肩下沉。在讲解过程中, 眼神作为讲解的形体语言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要学会四十五度角巡回扫视法, 最大限度地和观众进行眼神交流, 关注其心理感受。其次用手势和激光笔来配合讲解内容, 起到提示性和指示性的作用, 还要学会根据讲解内容的需要, 科学、准确、适度地运用讲解手势。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的创新:随着人们的文化需求与日俱增, 给自然博物馆的开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不只满足于看看展览、听听讲解。要参与、要娱乐, 已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尤其是青少年, 活泼好动, 接受力强, 更是博物馆对外开放不可忽视的群体。为了适应人们的这些需求心理。要提供一些可参与互动, 又寓教于乐的项目。譬如:触摸屏、手工制作、模拟考古等。为了让讲解更生动有趣, 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 通过提前制作一些3D网像, 或者一系列的动画, 把展示标本的年代、背景与自然的关系展示出来, 通过直观的画面.可以让观众感到更生动。再配合讲解员的生动的解说.能够表达展示标本的内涵与意义.更好地实现宣传教育的效果。

总之,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普及场所对社会开放, 讲解工作的主要目的十分明确, 即传播普及科学知识。一个好的讲解员应当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自我完善, 逐步提高讲解水平。在讲解工作的创新过程中, 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讲解员脱颖而出。

摘要: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后, 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讲解工作, 讲解工作不仅是博物馆对外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 它还是联系博物馆与观众的纽带。新的自然博物馆讲解工作则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真正的做好讲解工作,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努力。

关键词: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讲解工作创新,讲解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渝芳李小英,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后要培养专业型讲解员.科学咨询.2012, 4.总第278期7-8

[2]葛琳关于自然博物馆展示定位的思考文博论坛211—212

[3]张万利浅谈博物馆讲解工作文博论坛211—212

[4]屠盈盈略析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发展与创新青春岁月2011年 (8) :326

[5]董庆鹏浅析博物馆讲解工作创新的必要性神州 (下旬刊) 2011年 (1) :1

[6]侯江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现状与趋势安徽农业科学2012, 40 (4) :2553—2556

3.参观自然博物馆作文 篇三

我们自觉分成三个小组,开始参观了。我的组员们边走边吃,而我却被一个个问题迷住了:人类是怎么进化成现代人的?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变得那么长?动物起源又是怎么一回事?我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看了看资料我才明白:人类是这样进化的: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长颈鹿是因为随着地球的变迁,自己也在不断的变化;而动物的起源其实就是一个单细胞,经过不断的进化,才进化成现在的样子。接着我们又来到马赛人的“家”,他们的鞋都是轮胎底做的,而且他们从不挖水,宁可渴死,马赛人认为牲畜和草有很大的关系,而草和土地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他们把土地看的像龙一样神圣。下一个展厅,恐龙公园,哪里有关于恐龙的知识;水生动物厅,有好多漂亮的我不知道名字的、古怪的鱼;动物的奥秘,那里解答了我不少疑惑……总而言之,言而统之,这个博物馆给了我们不少知识、快乐和生命中的秘密。

最后,老师给我们照了相,全班都在疯狂地抢镜头,那可是争先恐后啊!呵呵!

4.自然博物馆参观作文 篇四

一楼展厅的主题是“龙行浙江”。我看到了在浙江出土的恐龙化石、恐龙蛋。有一个恐龙蛋是30个蛋连在一起的!真惊人!我还看见小恐龙在蛋里连在一起的化石。这是胚胎化石。我和妈妈都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化石。我还看见了一只完整的梁龙化石。我还观看了工作人员是怎么拼装恐龙化石的视频。

然后,我又去一楼右侧看天然形成的石头标本。有一个是双龙戏珠,龙的嘴巴里有一颗珠子。有的石头身上都是小小的球球。还有卖玉的,木头做得十二生肖的雕像,有老虎、猴子、龙等等等等。

我还去了二楼。二楼的主题是“地球的生命故事”。我看见了漆黑一片,很有宇宙感的宇宙之门!我们还参观了最原始的世界是怎么变成原始恐龙世界。我看了三角龙、凌龙、霸王龙,它们各自的视力。我还看见了一大批动物标本。我看见了可爱的青蛙的骨架放在那里、巨蜥、金丝猴、骆驼、狮子、老虎、大象、食蚁兽等。

5.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五

一、新馆建成后的机构设置及人才体系构建

新馆建成后拟将增设计划财务部、环境科学部、标本典藏部。与此同时, 调整内设机构2个。一是将原办公室的后勤保障功能与保卫科合并, 组建安保物业部;二是将北碚陈列馆 (展示教育部) 更名为科学教育部。在增加并调整部门职责后, 新馆内设机构10个, 由办公室、计划财务部、安保物管部3个行政管理部室和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部、环境科学部、科学教育部、标本典藏部、信息资料部、技术开发部7个业务部门组成。还计划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 建立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古生物化石修复基地、生物标本制作基地等研发平台。

同时, 通过各种途径, 与高校、研究所各方面合作培养博物馆合用人才为主, 大力抓好人才 (特别是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 的培养工作。建议在下列学科合作培养人才:博物馆学 (硕士1名) , 脊椎动物分类学 (博士1名和硕士2名) , 脊椎动物生态学 (博士1名) , 无脊椎动物学 (博士1名, 硕士2名) , 植物分类学 (博士、硕士各1名) , 生态学 (博士1名) , 古生物学 (博士2名) 及其他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二、自然博物馆复合型人才的探讨

复合性人才, 是指具备多方面才智、学养和能力的人才, 其特点是多才多艺, 学习、领悟能力强, 善于沟通协调, 有比较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清晰思路和勇气能力, 能够在多领域大显身手。因此,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重庆自然博物馆, 对于培养、引进复合性人才, 进而促进事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因实行“馆园合一”结构模式, 占地面积122815.4平方米, 将大大超出同类博物馆的用地规模。新馆将融合学术研究、标本收藏、展示教育、生态园林、旅游服务五大功能, 努力建设成为“内涵丰富、特色突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 努力建设成为我市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一座现代化的自然博物馆的建成, 也对我们的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研队伍、展教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不仅仅在自己领域进行专业的研究, 还要转变观念, 尝试从过去幕后的研究者走向前台, 成为科普知识的专业传播者, 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专业知识用浅显易懂、有趣生动的方式进行传播。我们的展教人员在一线面对观众讲解, 工作量大, 难以静下心来再向某个专业领域进行纵向深入学习钻研, 今后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 使他们不仅仅成为“杂家”, 更要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与此同时, 还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新型的传媒手段, 探索一些新的科普展教形式, 在活动中注重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服务等功能。自然博物馆还应培养一支懂得文化产业经营的管理队伍, 他们既懂市场, 又懂文博事业的发展规律, 了解本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坚持公益性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前提下, 开展有特色文化产业经营活动, 拓展和延伸博物馆社会教育, 文化服务功能的内涵。

建立一支上述所说的科研、展教、管理经营队伍, 自然博物馆应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着手, 确保通过公招、外聘多种形式引进的各类专业人才得到合理利用,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 重视专业人才自主培养。2.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加大人才培训深造力度。采取培训、代培、委培和工作交流等方式, 提升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 选拔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到高校和同类国家级博物馆深造、进修, 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3.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积极探索灵活的用人机制。在编制范围内新进人员坚持凡进必考, 实行公开招聘, 择优聘用。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队伍的实际, 积极引进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争取开辟高级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争取引进高级人才的相关待遇。同时人才引进可试行特聘形式, 签订长期、短期聘任 (用) 合同或实行项目 (课题) 引进的方式进行。对于特聘的全国知名的专业人才, 给予专家津贴。4.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 用事业留住人才、用政策吸引人才、用感情凝聚人才。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 拉开收入分配档次, 促进复合型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为了更好地、更快地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建议应从组织上给予保证:1.加强组织领导, 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将实施人才战略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 将人才建设与博物馆各项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 保证人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2.加强经费保障力度, 确保人才发展经费单独立项。建立专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宣传, 以及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进行奖励。同时, 广开渠道, 寻求社会对专业人才建设的支持和帮助。3.加强人才规划建设, 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规划。4.努力争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人事编制部门的支持, 为引进高级专业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扶持。

摘要:重庆自然博物馆在建新馆的过程中, 同样需要复合型人才。作者就自然博物馆现有的现状及今后事业的发展, 对自然博物馆人才体系构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人才体系构建,复合型人才探讨

参考文献

[1]李莎.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队伍构建——以国家博物馆为例.博物馆研究.2012年第4期 (总第120期) 33-37.

[2]宋向光.当代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中国博物馆研究.2012年第4期47-50.

[3]纪丽君.试析行业博物馆展教观状及功能的提升.博物馆研究.2013年第1期 (总第121期) 33-36.

6.参观自然博物馆小学作文 篇六

我和姐姐、爷爷一起去自然博物馆参观。

我看到了两具人的尸体,都是真的。我最感兴趣的.是连体婴儿,非常古怪,有两个头却只有一个身子。还有就是,我们在妈妈肚子里1至10个月的成长情况:一开始如同毛毛,大点是一颗大牙一般大,再是一个鹌鹑蛋大小,然后有一个鸡蛋那么大……

有几个玩的地方很有趣。一个铁棒儿和一个牌子,牌子上有一根弯线绕成的洞,我转动直铁棒,铁棒就轻而易举地穿过了洞,我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根斜的铁棒。还有一台机器,我按了一下按钮,里面的铁杆上就产生了电。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照镜子了。我站在一个台子上,身体的一半露出在镜子上,慢慢抬起手和脚,你猜我看到了什么?镜子里的我不再是半个“我”,而是一个“我”哦!而且我飞了起来!哈哈!原来是镜子在捣鬼,旁边还有一面镜子呢。

参观了自然博物馆,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看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呢!我好开心呀!

7.参观自然博物馆作文400字 篇七

刚一进大门,我就看见了一栋三层高的大楼。再进去看,啊!真是太奇妙了!光房间就有一百多间,每间房子里都有动物和植物的标本,而且标本都不重样。标本有短唇鳄、狮子、丹顶鹤、企鹅、螃蟹、恐龙骨骼……真是让我眼花缭乱,不知看哪个好。

仔细看,这里面有好几个厅,有“动物的奥秘”、“古哺乳动物”、“动物之美”、“恐龙的骨骼”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动物的进化”,它让我知道了现在这些动物是怎么进化而来的。比如马进化的不是头,也不是尾,不是身体,也不是腿,它进化的是脚趾。马后腿的脚趾原来是五只,而且很锋利。后来居上变成了四只,又变成了三只,然后变成了两只。现在的马是最后一次进化产生的,两只脚趾变成了一个蹄子。鳄鱼进化的是头骨。随着一代一代的传下去,鳄鱼的头骨在慢慢变轻。现在鳄鱼的头骨是进化史上最轻的。蜥蜴的进化是这样的:最初在奥陶纪,它只有三毫米长,到了中生代时期,它变成了一米长,到了现在,最长的蜥蜴长达三米,最短的蜥蜴连一厘米都不到。

8.参观自然博物馆作文400字左右 篇八

走进海洋,走进动物,走进大自然,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xx月xx日,我、妈妈,还有我的好朋友雷书恬一起去自然博物馆玩。到了博物馆,我们先买了票,然后走进展厅。只见一个巨大无比的恐龙骨架展现在我们眼前。据说这个恐龙身长22米,高3米,我用手指着恐龙腿的骨架对雷书恬说:“瞧,这个骨架多粗壮啊!”“对呀!”雷书恬说。我们又参观了长颈鹿的祖先的化石。妈妈问我们:“你们敢不敢去看古尸?”“好的。”雷书恬说道,“我们一起拉着手。”到了古尸展厅,我们看见两个人躺在玻璃柜里。一个是古代官员,一个是普通人。门口还展示了官员当时的书房。接下来,我们进入了另外一个展厅。在里面我们看见了以前的人的嘴巴往外突出很大。我们还看见猩猩和人的骨架的比较。我惊喜地发现,人的背慢慢地挺直了。我们看见人脚与猩猩脚的比较,猩猩脚和人的手一样,大拇指是分开的。又比较了人手和猩猩手,我觉得猩猩手只不过是黑了些。我看见了古代男人去打猎,女人带孩子、挖草根吃,配合的很好。下面,我们还看见了古人的埋葬:有三个人埋在一起的,有两个人埋在一起的,还有母子一起的,我们又看见富人的墓里有许多珍贵的东西,穷人的墓里却只有他自己。然后,我们又看了几个展厅。要走了,我和雷书恬依依不舍地向自然博物馆告别,然后就走了。

9.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篇九

门口,写着“上海自然博物馆”金色的大字。一进门,只见几只庞大的恐龙化石骨架。其中一只的脖子特别长,都长到屋顶了,而它的头却很小,还是食草动物。通过参观其它恐龙化石骨架,我猜一般吃草的恐龙的头很小吧!接着,我们参观了古人类馆。我了解了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那里还有人、猩猩和小猩猩手脚比较,我觉得都差不多。

二楼是无脊椎动物馆。那里有一只巨大的帝王蟹,有大龙虾,还有超大的大贝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虫,它的壳是漂亮的深蓝色,闪闪发光。

三楼是一些两栖动物,那里有很多的鸟类。

上一篇:学校生活的美好作文下一篇: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更重要 正方辩论材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