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2024-10-03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精选20篇)

1.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篇一

基于课标命题规律的初中地理复习方法

分析烟台市历年来的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试题,有很多的规律可循。在众多的规律中,可以发现下列三种命题规律:一是配图组合题。二是材料情景题。三是综合思维题。

1. 配图组合题

配图组合题多以选择题居多。从试题的选图看,所选地图一般是图幅不大且信息量丰富的新图。从试题的形式看,一般以一拖二或一拖三的组题形式出现。该题型的基本特征为:图是每个小题的核心,而且每个小题围绕着地图展开的考查层次不同。第一个层次是考查读图技能,属于基础性读图题。此层次的试题是要求把看到的图中信息说出来,考查会用已给的图例读图或是会用熟知的常用图例读图的能力。第二个层次是考查读图归纳能力,属于常规性归纳题。此层次的试题是要考查读图归纳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能力,例如,归纳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物产、交通线路等地理事物的分布与特征。这是相对较高的一个层次,因为它是在读取信息的基础上介入了地理思维,介入的地理思维深浅能反映出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试题的难易程度。第三个层次是考查应用与推理能力,属于思维性推理题。此层次的试题是考查根据图中信息或归纳出来的分布特点等去分析原因及推理其他事物的能力。例如,根据某些信息推理其对人类活动及对未来事物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这是最高的一个层次,因为其推理能力与地理信息的显隐性程度、地理思维介入的深浅和逻辑思维强弱等有关。这样,对于一拖三组题的形式而言,三个层次,层层提升,组成一个完整的考查体系。而一拖二组题的形式一般是缺少第一个或第三个层次。

2. 材料情景题

材料情景题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综合大题。从试题的形式看,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文字情景题。二是文字为主图为副的情景题。三是图为主文字为副的情景题。不管是哪种形式,该题型的基本特征为:图是提供辅助信息,文字材料是试题的核心。尤其是文字材料中的核心字词等信息,是限定、引导、推理地理事物的重要基础。

3. 综合思维题

综合思维题一般是以综合大题为主。从试题的形式看,有三种形式:一是一图多题形式。二是两图多题形式。三是一主图几副图配多题形式。不管是哪种形式,该题型的基本特征为:围绕地图及简要文字材料,将关联程度较大的知识、规律、原理、方法等综合应用,设计一或两个主题多个小题进行探究。即图是主题载体,每道小题粗看似有独立性,实际上总体围绕着主题核心而设计。

因为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试题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因其继承,我们才需要研究命题规律;因其发展,我们才需要根据规律制定出分类复习策略。

1. 配图组合题的复习策略

针对配图组合题以图为主的考查,复习中,教师要抓好两点:

①选好地图。只有选好地图,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要选好地图一般要兼顾五点:一是图中信息要能承载起课标和教材的要求。二是图中信息要丰富,一般以三到五类信息为好。三是图中各类信息的呈现要明显易识别。四是图幅大小要适当。五是尽可能用新图(用老图须创新)。

②用好地图。只有用好地图,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要用好地图一般要兼顾两点:一是读图获取有效信息。先把图中所有信息都找出来,然后再据题意要求分析有效的信息是什么,再看这些有效信息与哪些课标和教材内容联系比较紧密,围绕着联系紧密的有效信息组织学生复习。二是设计有效选项。四个选项的设计要尽可能通过发散思维,将教材中学过的相似或者差异较大的知识挂联起来,把不同区域的知识综合起来,兼顾覆盖面和重难点,重点训练学生对同样地理事物从不同角度描述、归纳、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材料情景题的复习策略

既然材料情景题中文字材料或图文材料所展现的情景是试题的核心,那么,我们就要据此强化训练两点:一是获取图文材料中核心字词和图中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根据图中有效信息与关键字词的要求来解决情景问题的能力。即充分获取图文资料中有效信息,明白限定词或引导词的指向,据此情景要求推理现实概况,在此基础上联想同类相似信息,合理地推理地理事物,找出相应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3. 综合思维题的复习策略

虽然综合大题是个筐,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我们要做的是将地理知识、规律、原理、方法等装在大洲、地区、国家等区域的大筐中去综合地应用。即选择一些主题,如等高线及利用;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分布对工农业的影响以及影响工业农业发展的因素;交通对经济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等等,围绕这些主题,基于地图设计一个或两个核心展开探究,梳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找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或形成原因,归纳区域特征,理解区域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强化训练学生的认知、归纳、推理等各种地理思维能力。同时,要在情景中让学生感悟到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要依据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围绕三种题型分类展开,以地图和区域为主要载体,融合好地理核心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主题性的综合训练,加强地理知识、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应用训练,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复习面上覆盖有宽度,重点研究有深度,概括提炼成体系,让基于课标的分类复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复习策略。

初三如何从关键点开始复习

及时复习巩固、学习事半功倍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使原本已学过的知识被遗忘。但是,如果适时适当地加强复习,那么就会及时巩固知识,使学习事半功倍。可以说,复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检测出被遗忘的东西,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促进中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因此,中学生一定要养成课后复习,定时总结知识的良好习惯,并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从而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关键点开始复习

对于学生而言,复习功课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但却有不少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看,什么都复习,结果却往往什么都没有记住!如果学生懂得从关键点开始复习,对各科的难点、重点加以分析、总结、分清主次,不盲目复习,那么,他们就会从中发现学习的乐趣,而且学习起来还会更有方向、更有效率。

备战中考,老师总说:“方法是关键“”如何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

我们主要借助考试说明、复习参考书及课本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参考考试说明罗列出考点,把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思路清晰的就跳过去,思路模糊的、重要的、易错的则翻开课本、参考书、错题本,看看复习要点,做一些习题,直到我们弄懂为止。


2.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篇二

关键词:方法,策略

科学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这样, 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听懂教学的重点, 突破教学的难点, 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建立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因此,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探讨。

一、实现初中中考教学大纲的突破与创新

初中中考中的知识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些考点,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则规定了教学的内容, 规定了教学的评价体系, 告诉我们哪些知识应该记忆, 哪些知识应该领会, 哪些知识应该灵活运用。因此, 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时候应该教育学生找准知识的定位, 梳理知识的脉络, 重视中考知识的总结和梳理、概括, 补充没有提到的知识, 因此, 这样的中考复习方式才是最佳的复习方式。

二、把握内容, 及时归纳, 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脉 络, 学会灵活运用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涵盖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三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刻分析教学内容, 实现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和地理性的特点。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点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 教师要克服地理的缺陷, 创造时间和空间的条件, 重视地理位置的、自然等要素的结合。

三、掌握中考知识, 科学高效地复习, 教育学生掌握学 习特点, 分清学习的主次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复印中考说明, 重视教育学生进行复习讲解, 重视对考点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 教育学生查找学习的疏漏, 消除学生知识的缺漏区域。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地理教学的考点, 理解知识, 教会方法, 教育学生掌握地理复习方法。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系统拎清楚知识点, 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 掌握记忆的内容, 重视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解决学习中的差题、偏题、怪题。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掌握考点, 理解考点, 详略得当地解决问题, 主次分明地进行复习, 掌握学生复习的要点, 教育学生学会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学生重视主要的考点, 次要的内容简单粗略地看看, 做到大致的理解和掌握。

四、科学练习, 实现多角度思考、掌握讲解、操练和考试 的融合, 帮助知识消化和吸收

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考试大纲, 选择一些好的地理复习资料给学生练习和掌握, 教师定期组织一些复习讲解和检查, 帮助学生进行考试练习和考查的活动, 教育学生深化地理知识, 内化并理解知识, 教育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消化知识, 巩固理解, 深化认识, 形成自己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 形成知识结构, 教育学生学会训练, 拓展知识, 选择新颖的知识, 涵盖更多的知识面, 设计精巧的问题, 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 选择精当的内容让学生练习。教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 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生从一些材料, 多个知识的角度, 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重视教学练习, 重视教学分析, 提高学生纠正错误的能力, 掌握好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学生在对待主观问题的时候, 能够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掌握学习的观点, 科学分析问题, 提高解答问题的精准性, 教育学生科学地解决问题。

五、教育学生关注知识点, 带领学生一起进步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分析热点问题, 掌握教材的特点, 教育学生学会科学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鼓励学生多看新闻节目, 多看社会热点话题的节目, 多了解书籍和报纸的材料, 掌握一些国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现学生政治和历史知识的全面融合,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搜集资源, 了解环境, 理解人口知识和历史知识, 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适应学生中考复习的需要。

六、提高学生地理中考的解题能力, 积极鼓动学生主动 学习

1.掌握解题技巧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选择题, 简单明了地分析, 了解涵盖的内容, 拨开迷惑性的特征, 排除容易混淆的答案, 完整地回忆内容, 直观地再现知识, 综合地分析问题, 加强训练, 学会归纳和概括, 学会分析问题, 掌握解题的要点, 学会开放性地解决问题, 掌握解答问题的要点。

2.专心审题, 理解题目

教师要组织学生审清楚题目的含义, 掌握好的思维活动, 重视从文字和图表, 数据材料等方面掌握信息, 重视把握词语的含义, 理解题目的要求, 重视加工、处理和分析问题, 教育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3.理解图画, 掌握含义

学生应该理解图像的特点, 掌握图像的含义, 看清楚图像, 理解内容, 分析图形中的含义, 掌握各种条件, 教育学生记忆学习内容, 全面高效地理解图标, 实现图像和文字的结合。

4.掌握解题技巧, 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构思解答问题的答案, 叙述清楚题目的解题方法, 解答的词语要准确, 考好每一场试。

因为初中的地理学习到了中考阶段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复习,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好的方法, 重视教学因素的综合, 鼓励学生热爱地理学习, 创造地理学习的条件, 提高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问题, 实现中考地理课堂复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3.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篇三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82-01

一、认真学习、深入研究《2015年初中毕业会考地理考试标准》

二、地理复习课应富有综合性、针对性、新颖性

各个阶段的复习课都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三、地理复习要注意“三法”

1、培养判读各种地图能力的方法。近几年江苏的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题里面就多次出现与地图相关的题目。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同时,地理复习中用图来复习可以摆脱文字的限制,可以避免机械的死记硬背,有利于记忆。为此,在地理课堂复习的时间里,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地图装在大脑里。(1)填、写结合,读、划先行。在地理会考复习中必须要学生学会如何看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天气符号图、地图图例、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世界地图等。例如:复习到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画出中国三级阶梯的界限,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的掌握这个知识点了;复习中国行政区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填上中国的各大行政区域的名称;复习中国地形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填涂中国的各大山脉和地形区。充分利用空白地图能很好的让学生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用凭空去记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2)用图示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演变。如分析地理事物结构演变用图示法即用复合图去表象抓实质,在分析褶皱与断层构造剖面图时,从地质构造上看属背斜还是向斜;从地形上看属外力作用而成的山岭还是山谷低地;进而分析出不同地质构造对钻煤井、找泉水、修建水库、铁路要注意的问题等。这样,就能避免被表象所迷惑,抓住了地理事物结构演变的实质。再如地壳结构与地下水示意图、海底扩张与六大板块构造图、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等均可用此法。将地理事物量变的文字陈述转换成图表,或将图表转换为文字,揭示地理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趋势)。2、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可利用地图和列表分析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相对和绝对的地理名词用图解法:如气温高与高气温、高气压与气压高,寒流与暖流等相对和绝对地理名词都要 用图解法,帮助学生加以理解。相似地理名词用比较法:许多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用归纳比较法区分它们的异同。如列表比较天气和气候的异同,如冷锋与暖锋天气特点,归纳比较可抓出其异同点。 再如恒星和星云、气旋和反气旋、降水类型、两类地下水、煤炭和石油,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等地理事物特点都可用此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区分事物共性和差异特点的能力。3、形象记忆法。地理教师在复习课上可以运用自己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成为学生记忆的启发者,让学生轻松牢固记忆相关地理知识考点。例如,在讲解大洲大洋、各国轮廓和中国行政区域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南极洲比作一个蘑菇云,非洲像一个三角形,南美洲像鸡腿,北美洲像只奔跑的袋鼠,俄罗斯像只哈巴狗,加拿大像小鹿子,中国像公鸡,美国像松鼠,黑龙江省像天鹅,内蒙古像蝙蝠,青海省像一只奔跑的兔子,陕西像跪着的兵马俑,山西像个平行四边形,山东像跪着的骆驼,湖北像警察的大盖帽,广西像黑猫警察的猫脸,山东像一头大象,台湾像香蕉,海南像菠萝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形象比喻中牢固记住考试重点要求国家和省区的轮廓。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学生复习教材。相信更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四、精练,培养学生考试技能

任何考试离不开题目,所以地理复习中一定要做一些相应的题目以巩固考点。现行的江苏地理会考题型有一半是选择题,为此,地理复习课上可以把初中地理会考中的重点、难点及考点等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会考试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做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巩固性的试题,以便更好地锻炼思维,巩固考点,提高考试成绩。例如,每次复习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做一两道相关知识点的题目,以便让学生运用和巩固刚复习到的知识点。或者每节课课前或课后都给学生做一个小测试,就针对课堂上刚讲过的内容,测完就收上来给批改并打分,找到学生容易出错的环节进行及时的反馈。例如:(1)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术语使用情况,学生对这些术语的掌握和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一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2)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情况,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也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体现学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注重检查反馈,提高学生综合地理能力

4.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准备 篇四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好任何一个学科的基础。

1、课前准备:课本、导学案、地图册、填充图册、文具等等,地理课上可能用到的东西都带全了课前准备好,放在桌面上,等待老师上课,如果东西不全,会影响老师的上课进度,会影响你自己的学习效率,久而久之,也会影响你的学习兴趣;

2、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讲是第一位的,因为地理很多东西是需要你理解,明白的,也就是要真懂道理,再有老师可以给你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所以跟上老师是首要任务;

3、课下想学地理的可以先将上课所学的导学案和课本内容巩固复习,之后再有时间,可以买一本资料自己有计划的做,不会的可以问老师。

二、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初一下册侧重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例如欧洲西部,首先判断它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确定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牧草的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人们喜欢吃牛羊肉,同样道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也适合发展畜牧业,所以这三各地点的奶粉业很发达。

再有我们刚刚学过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所以大河向东流,这就是地势和和流向的关系,同样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间低,河流呈羽毛状流,会考有时后会给你一个英国或法国的地图,给出图例,能判断出海拔高度,进而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

三、自编顺口溜记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惯性,学习时往往是记得慢、忘得快,如编个顺口溜识记,则会记得快,忘得慢。如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印美印巴巴俄,孟尼日和墨西哥。国土面积位于前六位的有我家真美吧,嗷。黄河流经的省份可编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鲁”。 学会上述识记方法,会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用更少的时间学会更多的内容,变薄弱学科为优势学科,

四、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如我们刚刚学过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很多要看形状读图,黑龙江像鹅,云南像孔雀等等,考试中,看图填空部分有些学生竟看不出地图画的是哪个国家,哪些省份,以致于失分,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五、注重图表,培养能力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一幅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一个图表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地理考试中对地图的考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读图、识图、根据地图来定位的能力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十分关注课本上的图表,对地图上具体区域的地形、山脉、河流、湖泊、气候类型等知识要重点分析和记忆。

初二地理要做好哪些学习准备?

思想重视

全国大多数省市初二地理内容主要为中国地理,上下两册书。并且基本都是在初二进行地理中考,所以初二这一年,既要学完中国地理两册,又要复习初一两册内容,还要进行系统提高、模拟训练。因此,初二这一年的特点就是

时间紧、任务重

建议同学们思想上有所准备,这将是初三大中考之前的小中考。作业量会增加、考试次数会增多、课时也会有所增加,这都是大考之前必须有的变化,是应对“当务之急”的合理措施。

而且,随着考试的临近,不仅同学们会紧张,校长、老师、家长也同样紧张,甚至比你还焦虑,除了会有更多的作业布置和考试次数之外,或许还会有情绪失控、语言过激等等负面的情绪表现出来,熊老师提前告诉你,这也算是“正常”现象吧,淡定对待,坦然的努力学习,适度焦虑,紧张复习,用成绩来缓解压力。

资料齐备

初二上学期老师们要带领大家赶进度,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总复习和模拟考试,所以初一的教材和地图册一定保存好。而初二下册书也会提前讲,但教材还没发,所以要提前向高年级同学借。有的家长在网上买,结果搞错了教材版本,所以一定要提前问清楚本地用的教材版本。

教辅资料不建议自己买,即便是要提前自己复习,或者想多做点题,最好也征求一下老师意见,避免事倍功半,增加辅导,浪费时间,成绩反而下降。

策略高效

最好的复习策略就是听老师话,跟着学校老师的节奏按部就班,扎扎实实的学习。不懂的题目及时问老师,跟同学交流,不让问题积累成沉重的包袱。

如果自己想提前复习,最好在老师讲初二内容的时候,就开始有计划的复习初一内容,不贪多,但要适当做点题目,也不用太多,因为老师还会带领你再复习一遍。

5.高三地理复习学习方法 篇五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中心就是主干。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

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3、形成两个习惯

一个是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4、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

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

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5、走出六个误区提高复习效率

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随时注意适度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学习的误区:

1)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好高骛远。

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3)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

4)零敲碎打,死记硬背。

5)题海战术,追求数量。

6.高三地理复习方法 篇六

地理学习过程中,既有文科的灵活,又有理科的逻辑性,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正确运用。由于学习主要建立在理解在基础上,所以建议高三的文科生在学习的时候采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先理解再记忆。平时学习的时候还要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2、建立知识体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且知识点之间也存在联系,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把知识点整合一下,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在方便复习的同时也能够梳理一下大体知识点加深理解。

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课本、参考资料上面,应该通过视频或者其他方式了解一下相关地理特点,比如洋流、气候等,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注重画图能力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所以想学好地理就不能忽略地图。平时复习的时候是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相结合,通过地图理解地理知识。达到看到图就能想到相关地理知识,或者看到地理知识点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相关地图。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知识联系性,很多高中地理知识构建在初中地理之上。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高中升学压力大,很多同学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早已遗忘,这就为后期的高中地理学习深入带来较大的阻碍。因此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之前,我们也可以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回顾温习,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进行知识联系,并将知识具体落实到问题中去。同时,高中生将面临高考,高考不仅考验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对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了考察。分数作为两者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到每分必争。一部分同学虽然在平时的学习中做了大量的练习,但是考试分数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其练习仅仅停留于练习本身,缺少对练习的经验教训整理与记录,导致同样的问题与错误一犯再犯。加上平时学习不注意细节,做题马虎大意,导致最后的考试失分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同学们重视练习的总结反馈环节,从练习中找到自身知识的薄弱板块和容易出错的点,及时开展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建立错题本,分析自身容易犯的错误,做到同一错误不再重犯。

7.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篇七

【内容构成】第一轮:知识梳理, 深度挖掘 (50个导学案左右) ;第二轮:整体感知, 能力提升 (15个导学案左右) ;第三轮:区域回归, 综合分析 (12个导学案左右) 。

【运用原则】

因人而异;有效高效;分层教学;教学相长。

【指导思想】

(三个渗透) 知识渗透;能力渗透;思维渗透。

【内容概述】

包括三个要点:即第一轮:深度挖掘, 侧重知识点梳理和核心考点巩固;第二轮:整体感知, 侧重于能力的提升和地理思维的培养;第三轮:综合分析, 侧重于灵活运用和做题实践回归。这个三轮复习方案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固定的, 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却因人而异。如果学生知识储备良好, 仅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 就可以把整体感知作为第一轮的重点, 并提前加强做题能力的培养 (如:我校高考三校文科班的学生大多处于这一水平) 。

如果学生基础知识差, 可以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 选题主要针对知识点的运用, 先不要对做题能力做过多培养, 只做适当引导即可 (例如:我校高中分校高三文科班的学生大部分处于这一水平) 。当然, 若大部分学生对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有一定积累, 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思维能力, 单在区域运用方面比较薄弱, 也可以先从区域地理综合分析开始。总而言之, 应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定。

1.知识是产生能力的基础

学案制教学法就是要不断地、积极地、扎实地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所谓的能力是知识的延伸,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若考生在备考中, 只求做题的数量, 不求做题的质量, 做了无数的题目, 每次都似是而非, 凭感觉做题, 做题的正确率差不多, 到头来能力并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针对此问题, 我校提出“把会的变成对的”这一方法要求。为做题而做题实乃不明智的学习方法, 做题并不是目的, 运用题目背后的知识才是意义所在。这也是知识产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2.能力可以升华所学知识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在学习中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 但考试成绩却并不差, 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导致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产生了差距。在目前中学教学阶段, 提高能力的方法, 就是多做题、活做题、精做题, 以题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若在形成一定的能力之后, 回过头来再理解自己所学知识肯定会有新的、更深刻的见解, 同时智力层次也会有所突破。能力的最高境界是获得思想, 一个人有了思想, 其知识有了腾飞的翅膀, 运用的空间就会更加宽广。

总之, 思想、能力和知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思想产生能力, 能力升华知识。在高考地理三轮复习方案中, 一轮侧重于知识, 但兼顾思想和能力的培养;二轮侧重于能力, 但兼顾思想和知识;三轮侧重于思想, 同时兼顾能力和知识。相互渗透, 相互交叉, 教学相长, 各必修、选修模块知识有所偏重, 同时兼顾。

【导学案组成】

学习目标;知识梳理;能力测试 (高考试题) ;综合运用。

【运用原则】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反复滚动。

如果学生整体基础较弱, 没有分析高考题目的思维深度, 在进行一轮复习时主要进行知识点梳理, 并结合知识点做高考试题的回顾;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能力, 尤其是对高考题目思考并不困难, 可在学案组成上附文综题的前11道选择题, 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要求学生用“快、准”来约束自己, 限时内完成规定题数并找出题目与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当堂达标训练。当然, 一轮复习时应尽可能地以知识点的梳理为主 (双基是侧重点) , 二轮复习时附能力测试与知识传授并重 (能力是侧重点) , 三轮复习时, 附能力测试和综合题专项训练并重 (综合题专练是侧重点) 。

【关键词点击】

复习不是上新课;把会的变成对的;向变式题要效益;非智力因素失分统计。

【做题指导】

审题———提取信息;挖掘———材料迁移;解答———信息+知识。

【运用原则】

精准快稳, 紧而不慌, 深入思考, 规范答题。

要做好高考文综 (尤其二卷) , 我认为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题目中所涉及的有用信息, 这是审题的关键。有些优秀学生因审题出现偏差导致失分。二是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以及材料背后隐藏的信息至关重要, 这也是命题者的出发点。三是迁移知识的能力, 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主要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方向的考查, 这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然。

【主观考题专训】

两条线:小专题知识梳理;系统知识总结复习。

【综合能力提升】

两条线:学生做题 (做、反思) ;老师讲解 (讲、总结) 。

为了使学生能有比较完整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梳理知识时, 结合一些小专题的形式, 将一些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成因进行适当的讲解;同时可以结合近年来, 全国部分省区的文综综合题目进行解题思路分析。通过讲解与分析, 让学生对综合题的解答有一定的感触。为了克服老师讲解的有限性, 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题反思原则】

选择题:高频考点背后的知识梳理、总结;综合题:时政热点和知识重点的有机结合。

8.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篇八

分析复习法是从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切入,然后推理其原理和规律,即运用归因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此法贴近高三学生由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认知思维过程。以气候专题为例,包括归因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应用等思维过程。

1、运用归因分析复习气候成因归因分析就是追溯研究对象发生的原因。气候是在诸因子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如图1),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使气候类型大致呈纬度向分布;地形和洋流等因子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子,影响气候类型纬度向分布基本格局。因此,世界气候类型与成因大致对应纬度向分布,即由赤道向两极大致依次是南北纬0~10°的热带雨气候对应赤道低气压带到南北纬80°~90°的冰原气候对应极地高气压带。

2、运用定性分析描述气候特征据对应的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属性,定性描述气候类型的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对应赤道低压(上升),故终年高温多雨;冰原气候对应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故终年酷寒少雨。

3、运用定量分析转换气候表述式定量分析就是用数据表达气候特征,即从定性的文字描述转换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再从图中找出区分气候类型的数据。

运用这些数据可以推断气候变式图以及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时空变化的原因(如图2),还可推断它所在的区域及其水文特征、自然景观特征、农作物类型等,从而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此法可以用于地表物质运动、水体运动等地球运动系统的成因复习,以及人口变动的成因、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成因、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成因和区域重大问题的成因等问题复习。

二、运用归纳、演绎复习法,提升时空推断思维能力

1、运用归纳法概括地理规律阅读图3,再现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回归-昼夜状况等知识,从而概括晨昏线与经纬线的时空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任何纬度地区的晨线与昏线均跨180°;二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或向南移,两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南北极圈相切),各纬度的晨线跨度由太阳直射半球的极圈360°向另一半球的极圈变为0°,昏线相反。根据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规则,由二分二至日可推论出全球全年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如图4)。

2、运用演绎法推算时间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关系可以推断二分日和赤道上昼夜平分,晨线上6点,昏线上18点,晨线与昏线的中分点为12点,由此利用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公式,可以推算任何地点的时间;其它时间的晨线与昏线所跨纬度长短虽然随季节变化,但晨线与昏线的中分点也是正午12点,据此利用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公式,推算各种变式的光照图、晨昏线与经纬线关系图、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等地方时、区时的地理计算(如图5)。

三、运用归纳、演绎复习法,提升探究问题思维能力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文综地理能力测试要求之一。地理应试问题的提出一般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程式,其实就是“问题-成因-解决”的逻辑思维过程。以荒漠化问题为例,先阅读西北地区示意图获取相关信息,概括荒漠化产生的原因,由成因推导防治措施(如图6)。由此可知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并由成因推导荒漠化的地理分布。

运用荒漠化的地理分布,探究世界内陆地区的荒漠化、浙江省山区的红色荒漠化、黄土高原的黄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和青藏高原寒漠化等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以及预测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的趋势、诱发的问题及评估人居环境质量等问题。

不管是多因-果还是-因多果,地理事物和现象均可运用归纳与演绎复习法,如地质构造、改造地貌、河流径流、气候变暖、民工流动、城市环境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业转移等问题的成因均可效仿。

四、运用地理类比与联想复习法。提升地理推导思维能力

类比法是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事件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在工业专题复习时以鲁尔区为例,其兴衰原因和新发展是世界成功示例,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此法可用于我国工业基地或模拟工业区等(如图7)。

此法还可以运用于农业地域类型、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人文地理专题复习。

四、地理综合实践复习策略的运用

综合实践就是运用地理科学的综合过程解答地理问题,即运用储备的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方法。基于文综测试的四大能力要求,可创设综合能力实践模式图(如图8),限于篇幅限制,具体运用不予展开。该综合实践既是对上述复习效果的检验与反思,更是检测应试的审题、解题、答题技能及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文综应试能力。

9.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篇九

一、复习策略:

1、要建立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地理学习兴趣,复习阶段要抓住核心“夯实基础,回归课本”,同时,要树立自信心,不要被面临的困难击垮,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

2、复习过程中落实“讲、练、查”三个环节:

第一步是“讲”。即老师向学生讲清概念,复习过程要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使地理知识系统化。从而做到概念准确,知识网络清晰。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才能在巩固基础的同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灵活处理问题,做到善于总结、举一反三。

第三步“查”。以章节为单位,及时检查总结,不留任何疑点,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二、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第6周——第11周)

复习要求:立足课本,图文结合,巩固基础。

具体做法:随着《考试大纲》的不断变化,地理中考试题也是千变万化、异常灵活,考题的内容也日趋社会化、时事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科目的试题都离不开基本知识,地理也不例外。同学们要认真研读课本,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也不能疏忽。

做到准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不仅要抓好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现象的记忆,还要将这些知识点与地图充分结合起来,形成理解记忆,做到地图与知识点两者之间的转化非常娴熟,切实提高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第12周——第14周)

复习要求:梳理知识体系,组织专题复习。

具体做法: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地理概念记忆更清晰,地理现象理解更透彻,阅图填图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轮复习。中考不是简简单单的课本重现,而是要考查同学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因此,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认真总结和归纳知识的规律性,及时完善知识体系,查漏补缺。

第三轮复习:(第15周——第16周)

复习要求:强化训练,决胜中考。

具体做法:本轮复习主要是组织模拟考试,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模拟考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同时养成好的作答习惯,注意地理中的一些易错字,保证卷面整洁,避免因低级失误造成失分。

初三地理学习方法

一、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10.高中地理区域复习方法 篇十

高中地理区域复习方法

重在总论知识构建基本框架

区域地理复习应形成总论知识及基本框架,分清知识主流与分支,别把太多时间浪费在枝节末端。总论知识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四大板块。地理位置指半球、海陆、纬度位置;自然地理含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四要素及相互关系;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产业分布与区位、地域文化;人地关系指人地发展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今年高考第15题: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及意义;为什么阿根廷有优质草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为什么临海气候却十分干旱?就是考查分析地理位置能力,这几个“为什么”要回答全面必须建立总论知识的基本框架。

重在区域定位承载系统知识

区域复习中,承载怎样系统知识由该区域位置决定。区域定位包括海陆、纬度定位,大洲、国家定位,重要山脉、河流定位,重要地理界线如降水量线、热量带定位。其中纬度和海陆位置定位,其后隐含板块运动方式、气候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等地理原理,并对人口、城市、产业区位、地域文化产生的影响。通过区域定位考查学生地理分布、地理原理掌握和应用能力,如今年第21、22及23题,是近几年地理高考新方向。

重在要素联系体现地理特征

每一个区域都承载四大地理要素,要注重各要素相互影响,体现区域地理整体性,并比较不同区域因要素不同形成的地域差异性,领悟地理环境两个基本特征,以此分析解决问题。今年第16题要求根据厄尔尼诺发展过程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就是对海洋环境整体性思维考查。

重在区域问题展现持续发展

每个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如何开发才能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环境问题,或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如何处置。这就要会分析区域各种要素的优势和不足、可能存在问题,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年第18题我国部分地区旱灾、水灾发生频率,从自然原因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高考地理艺术生复习策略

一、侧重方法,夯实基础

地理学科具有人文和自然双重属性。初中地理强调知识的基础,高中地理强调知识的原理。不同的内容,适宜不同的复习方法。其中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要抓住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几大要素;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人文地理要抓住资源、交通、技术、农业、工业、商业、文化等要素来分析;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主要载体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区域的分析方法。

基础知识题在高考中占的比重较大,提高这类试题得分率是地理考试的重要方面,用以上方式方法,效果明显。

二、学会放弃,突出主干

地理学科考试范围涉及八本书,内容繁多,要面面俱到,其结果是不能兼顾,一无所获。

因此地理复习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要化繁为简,抓住重点,突出主干;

二是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精心筛选,大胆放弃。

有些地理知识复习时来不及深入,或者很难深入,那就不如放弃。如地球运动近年来是高考必考内容,对于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就必须掌握,对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日照图的判断等就直接放弃,以求事半功倍。通过指导,突出解决难点,以求实效。

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高考从不回避,考生必须对主干知识重点复习,理清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体系。

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经纬网及其应用(包括方位、时间计算、球面距离的估算、对趾点、最短航线等);等值线图的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的分布规律、特征和成因;水循环;地质构造极其实践应用;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空间布局区位分析;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人口迁移;文化扩散;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在复习中,将知识网络转化为自己的考试能力和技巧。

三、加强训练,规范答题

要加强习题训练,注意解题思维和技巧的培养,对客观试题(单项选择题)和主观试题(综合题)进行专项训练。

讲究规范,把握好答题技巧。如地理位置应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行政区位置、经济区位置表述,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原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影响或条件,从相同点、不同点、联系点比较多种地理事物的差异等。表述语言必须科学、简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答卷书写要规范,尽量使用地理术语,字迹清楚。

要真正实现复习的高效,基础是不能忽视的,恰恰相反,应该精心研究基础,牢牢把握基础,通过夯实基础,形成能力和知识的有机结合,无疑,对高考成功是大有裨益的。

高考地理复习图表

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

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

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

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11.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探究 篇十一

学科如果没有严谨的逻辑性,将无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课程如果没有严谨的逻辑性,学生会因为仅学习到零散的知识而导致思维混乱,难以深入学习。地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认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3S技术、区域地理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图1所示。

让学生将地理课程知识逻辑铭记于大脑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从高一的第一节地理课开始要求学生记录逻辑图;将知识逻辑图贯穿于每一模块的新课教学中;一、二轮复习中强化知识点与知识逻辑图的联系;学生自我整理考题,尝试分析命题者出题意图;学生结合知识逻辑图,尝试自行命题,并阐述出题意图。

二、注重双基培养,使知识掌握与能力训练浸润于课堂中

区域地理复习量大面广,困难重重,复习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几乎都是“起点高、落点低”,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区域地理的复习更是如此,必须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好双基及一些必要的判断技巧。当给出一个经纬度坐标的时候,学生的大脑中不仅要能反映出这一区域的位置,而且要能够将该区域的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清晰地展现出来,甚至有更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即要求学生头脑中要有较丰富的地球模型,能将立体化、数据化、结构化的地球展现出来。笔者认为以下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双基:以地图册为蓝本,组织地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记地图的兴趣;每位学生发几份空白中国及世界地图,要求学生将所学的重要自然、人文知识点标绘在空白图中对应的区域并进行阶段性评比,对整理好的学生予以奖励。

双基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应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与学过程之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课后作业,在课堂中与学生加强互动,善用地图投影仪,强化知识的积累沉淀、能力的塑造和表达。

三、掌握复习方法,使命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深入于教学中

在复习中,应解决所示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应确定区域的位置、事物分布、地理环境状况、与其它区域的联系及差异,从而了解区域的特征、人地关系以及区域差异,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复习时可根据“地理学科知识逻辑图”,引导学生作如下几方面思考。

空间定位——本区在地球上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

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及主要的地理事物,以此作参考定位;

海陆位置:海洋与陆地的位置关系,海岸线轮廓形状、洋流的流向、等温线分布等;

区域的轮廓特征:如意大利轮廓是靴子形状、日本地图是小毛虫形状、南极大陆轮廓是小鸭子形状等;

利用特殊地理事物定位:如黄河“几”字型;黄土高原特殊的垣、粱、峁地貌等。

比较区域差异——地理学科的一种重要方法

区域比较可以深入了解区域特点,评价区域发展方式,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指明方向。如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的综合比较、东北平原与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比较、东北平原与珠三角的农业比较、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工业比较、鲁尔区与辽中南的传统工业比较、西伯利亚地区与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比较、意大利东北部及中部与温州的新工业比较、美国硅谷与我国中关村的高新科技比较、田纳西河与黄河流域比较等。

通过区域比较,可发现区域的优势、不足及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材料

如表1所示的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比较。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的核心

12.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篇十二

一、梳理知识, 注重联系迁移与拓展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 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能力。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可以体现高考试题的公平性原则, 也能很好地体现教育的导向, 因此在高考试卷中, 基础的主干知识往往占到65%~70%。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中仍然要依据课本, 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但要注意这个阶段不能简单地重复课本知识, 要根据考纲对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 进行归类和整合。

1.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

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 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地理基础知识的网络, 重视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链。如气候知识, 在《考试说明》“考试范围”的第一部分中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第六部分中有“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对这两个知识条目, 复习时可以串联在一起, 形成如下知识链: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影响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使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温与降水的组合 (气候特征) →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普遍性)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部和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 (特殊性) →非洲东部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 (特殊性) →除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外, 洋流、地形对局部地区气候也有影响等等。按照以上这条知识链把有关气候的知识从普遍到特殊梳理清楚, 尤其要注意几个特殊气候区的位置、成因, 因为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常常会落在特殊性的地方。

2.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主干知识, 但很少出现与课本上同样的案例, 所以梳理课本知识时, 要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如在复习荒漠化内容时, 应该把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南方地区的红漠化、云贵高原的石漠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从成因的异同、形成的危害、治理的措施三方面探究。要对同类的地理问题进行归类, 并做好知识的迁移、拓展、运用, 使之融会贯通, 才能适应“稳中有变, 变中创新”的高考试题。

3.把课本中的地理原理与生活、时事联系起来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导向, 纵观每年各省区的高考地理卷, 都体现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特征, 选材从自然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入手, 这类试题在难度上不是很大, 但能够考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如2013年福建卷第9~10这组选择题, 考到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 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旅游过的人都看到过, 试题让学生判断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 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意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对现实中的自然现象进行鉴定。再如2013年高考全国卷第36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 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 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请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这是从当前我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选取题材, 试题用了一个相对开放的设问, 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充分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中, 要对近年比较热门的且和地理有关的现象和事件, 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分析讨论, 因为这些现象和事件都可以成为地理命题的显性或隐性题材, 学生要能用课本中的地理原理来解释这些现象和事件。

二、提升能力, 重点是读图析图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知识载体, 集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以及考试形式于一体, 因此地图始终是历年地理高考的考查重点。浙江省2013年文综试卷地理部分11道选择题, 有6幅图, 充分凸现了地理的学科特点, 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试卷考查的形式和要求来看, 高考对地图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正确地图信息的基本技能;二是利用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利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学生必须掌握和提高的基本技能。二轮复习 中, 下面四类图要进一步强化训练。

1.经纬网图

这是记忆性的知识, 所以要学生反复练习, 要做到世界和中国任何一个小区域, 给你经纬网图, 都能熟练判断出具体位置。虽然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经纬网读图的要求逐渐降低, 但在复习中, 这部分的训练还是应该落实的。如在中国地理复习中, 可利用小区域经纬网图, 进行区域主要特征的综合复习, 列出一些地区的经纬度, (132°E~135°E, 48°N~49°N) 、 (104°E~107°E, 29°N~31°N) 、 (85°E~95°E, 28.5°N~29.5°N) , 要求学生首先判断出具体位置, 然后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主要地形区名称;②地形特征;③气候类型、特征、年降水量;④主要资源; ⑤主要农作物;⑥发展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通过这六方面的分析, 可以把一些主要区域特征概括起来, 让学生充分了解某个区域作为高考试题“载体”的基础条件。

2.等值线图

这类图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 灵活性很大, 试题设计时通过一幅等值线图可以多方面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掌握程度, 也可以考查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 复习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值线图的读图技巧, 对各种情境的等值线图进行正确判断, 并解决其中的地理问题, 特别是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如修路, 沿等高线修工程量小, 投资少, 比较安全;引水自然是从高处往低处引;泥石流、滑坡与地形地势及降水有着密切关系等等, 要培养学生把生活实践知识用于读图分析之中。

3.地球运动图

这是大部分文科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图, 浙江省近两年对这类题考查的难度有所下降, 但还是有一道4分的选择题。近两年地球运动试题的形式较前几年有些变化, 试题题干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出现, 没有示意图, 这给文科学生其实是增加了难度, 如果有示意图, 学生可以把读取的信息在图上分析一下, 或进行图形转换, 但无示意图的情况下, 因为文科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 通过题干文字信息无法自己画出正确的示意图, 从而给答题带来障碍。因此, 在二轮复习时, 教师要反复让学生练习地球运动不同的题型, 笔者曾采用每天一题的方式让学生多练、多画、多思考, 熟能生巧, 慢慢地学生对这类试题就不怕了, 读图析图能力、图形转换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渐渐得到提升。

4.坐标图

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地理试卷选择题的6幅图中4幅是坐标图, 对于坐标图学生不会感觉难, 但容易错。一是横纵坐标单位不一致时学生易错; 二是当学生习惯的横纵坐标变换时易错;三是坐标图变形为三角坐标、四方形坐标时, 学生分析判断过程中会出现思考不周而出错;四是坐标图的题型, 通常在图和题干信息中隐含着已知条件, 学生往往会因信息获取不全而导致做错试题。因此, 二轮复习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各类坐标图仔细阅读,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各种不同图形的读图方法与技巧。

三、注重方法, 掌握答题技巧和规律

二轮复习, 在梳理好知识的同时, 还是要做一些模拟试题, 使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和答题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但不要片面追求题量, 重要的是练习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 从中总结归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规律。

1.选择题

按照往年的情况, 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只有11道选择题, 每题4分, 分值较大, 要取得高分, 选择题的正答率高是关键。一般地理单项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 有两个选项是明显错误的, 还有一个选项则具有迷惑性, 它和正确选项之间往往让学生难以抉择, 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迷惑性”选项的一般呈现形式: ①有的选项作为一句独立表达的话语是正确的, 但与题干的要求不符合;②有的选项虽然是题干提出问题的原因, 但不是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③有的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因果关系倒置了;④有的选项前半句话是正确的, 而后半句就不对了;等等。

2.非选择题

文综试卷地理的非选择题虽然只有两道, 但分值有56分, 所以学生答好非选择题很重要。非选择题的解答要提高得分率, 首先要从审题开始, 要从试题中获取正确有效的信息, 理解试题的考查要求。其次, 调动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知识, 书写答案。第三, 阐述问题时用词要规范, 思路要清晰, 回答要全面。对一些是似而非的问题复习时一定要理清楚, 如很多学生对热量、光照两个概念分不清, 错误地认为热量丰富的地方光照时间一定长, 光照条件好的地方纬度肯定低等等;还有学生经常错误地认为沿海地区都有湿润气流带来充沛的降水;有的学生在回答人文地理试题时, 用词不够贴切, 如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这三个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但很多学生往往通用, 主要是对产业不了解, 所以对三个词真正的意思不明白。第四, 要掌握不同问题的解题思路, 如交通运输中选线路的问题, 要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应包括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

3.平时练习严格要求

教师应要求学生书写字迹工整, 且字不要过大, 过大考试时容易超出答题区域;也不要过小, 过小阅卷老师看不清楚;字迹颜色过分浅也不好, 因为考生的答题卷是扫描到电脑上让阅卷老师批阅的, 因此字迹颜色过分浅容易不清楚。这些规范都要在平时对学生进行练习, 考试时才能正常发挥水平。

13.高考地理备考复习方法 篇十三

(1)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3)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地理复习资料

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是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23°26′S,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为极昼;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昼短夜长,北极圈以里为极夜。

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是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是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23°26′N,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北极圈以里为极昼;南半球此时为冬季,昼短夜长,南极圈以里为极夜。

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位置,在23°26′N和23°26′S之间。23°26′N和23°26′S分别叫做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在南北纬23°26′之间的部分,一年接受两次太阳直射,南北23°26′纬线上的地区,一年接受一次太阳直射。

14.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 篇十四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

技巧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技巧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技巧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技巧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则以专题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文综卷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复习。当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宜的文综训练,显得很有必要,主要是训练学生做文综试题的感觉。试卷的长度、难度、时间等要切近高考。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从一轮考试结果看,考试出错的,还往往是在看似简单的基础知识上。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善于提炼主干知识,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

6、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7、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8、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资源、劳力、市场、技术、政策、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高中地理的学习指导方法

一、自然地理

对于绝大多数文科孩子来说,自然地理是大家的薄弱环节,但是其实自然地理的学习是对于原理的把握和理解,必须从推导此原理的技巧开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原理进行推导,明白了原理才能更深切的理解地理口诀,才能对口诀进行熟记;自然地理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规律理解后单纯熟记的内容,比如洋流图,对于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多重复熟记,这些都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大量做练习加以巩固,从而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原理。

二、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考题相对灵活,而且有些知识是结合区域进行考察,例如农业的考察,与区域结合相当紧密,对于这部分学习,需要夯实基础,将课本看一遍,对于不明白的概念要及时弄懂,对于有些概念要及时进行区分;然后就是对于书中提到的涉及区域的地方进行看图熟记,通过地图加深印象;在明白了概念,也熟记住地图后进行背诵,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知识都已经理解,需要背诵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熟记已经不是你的难题。

三、区域地理

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地理中的考察精髓,因为所有人文和自然的知识最终都要放到地图上进行考察,所以高考中的答题必定配备有地图。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在明白了人文和自然的知识后因为不认识所考察的地方,不能通过所知道的原理进行解题,成为了他们进一步提高的最大屏障,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需要进行熟记和练习。对于区域地理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地图进行熟记,通过地图熟记的地方最为牢固,然后通过进行练习加以巩固。

四、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的三部分知识都明白之后,我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明白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五、有计划的进行练习

15.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篇十五

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初中地理一直为“副科”, 使它在部分人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 审视目前中学的地理学习, 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转, 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学生听得多, 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少, 兴趣低;先教后学, 教多少学多少, 不教不学;多考多学, 少考少学, 不考不学。我认为, 当务之急是让学生认清地理的重要性, 尽快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自主学习地理。为此我想了一些办法。

办法一:激发自主学习地理的热情

从地理技能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方面入手。例如, 利用影子上午在西方和下午在东方, 判断某地的东西南北方向。又如, 利用太阳东升西落这一地理规律, 判断夏季上午乘车去学校和下午乘车回家, 应该坐在公共汽车哪侧不会晒太阳。

还可以列举一些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 让学生回忆这些节目中有关地理问题所占的比例, 体现出要参加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认真学习地理可以提供很大帮助。通过这些学生会觉得地理课挺有趣、很轻松, 会盼望着第二堂地理课的到来, 很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

办法二:产生自主学习地理的兴趣

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 深入研究。例如, 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 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 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 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多媒体课, 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性格幽默风趣等, 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 大胆创新, 积极尝试。

例如, 在学习经纬线和经纬度时, 我在班级的墙上临时粘贴了一些重要的经纬度, 使全班模拟一个经纬网,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经纬度, 然后我们开始游戏, 我说:“请北半球的同学站起来。”“请北纬30度的同学站起来。”当我说到“请东半球的同学站起来”的时候, 发现本初子午线以东的都站起来了, 然后我哈哈大笑, 告诉全班同学:你们都错了。这时大部分的同学都开始翻书自主学习寻找答案, 原来东西半球并不是以0度经线为界的。经过这样的引导, 一下子就诱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热情。

办法三:养成自主学习地理的习惯

要使学习兴趣持久, 就要“习惯成自然”, 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 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 完成作业, 还能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中国行政区划”的时候, 我借助学校大墙上超大的“中国行政区划图”, 花了两节课时间, 讲民俗, 看轮廓发挥想象, 尤其讲到陕西省的轮廓就像是一个跪着的兵马俑时, 同学们可高兴了, 纷纷想象其他省的轮廓像什么。一节课下来, 大部分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也记得差不多了。因为每个省级行政区中已经标出了行政中心, 所以我顺势把行政中心也介绍了。第二节课, 还是面对大墙, 我提了很多问题, 比如, 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第三级地势阶梯上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沿海分布有哪些省级行政区?哪些省级行政区与外国接壤?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同学们在大墙前面七嘴八舌地比画了起来。小小的“墙上谈兵”让学生们兴奋不已, 课间每当我走过这面有“中国行政区划图”的大墙时, 还不时看到有学生在饶有兴致地研究轮廓和我上课的那些问题呢!

办法四:探寻自主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 是事半功倍的前提。传统地理教学就是因为单调的形式让地理课堂枯燥乏味, 学生难以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之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 注意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不唯一、有效性的原则, 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例如, 在学习“降水与降水的分布”中的降水量柱状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来模拟5种降水量柱状图, 把全班分成5组, 根据所给出的数据 (分别是全年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常年湿润、全年少雨的数据) , 用滴管把红色水滴入量筒, 倒入对应的试管内, 由12根试管模拟出该降水类型12个月的降水情况, 每组选派2名代表根据卡片提示描述该地的降水的情况。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参与式活动, 把抽象的降水情况变成形象的试管高度, 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也更牢固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16.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探讨 篇十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08-01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区域地理包含了全球各大洲、各国的地形、位置范围、气候、河流、植被、土壤、人口、民族、经济发展、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在记忆时如果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有效的方法,常常会感到杂乱无章、无从下手,有一种似曾相识但又无法描述出来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学会用最简单、最合理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笔者主要探讨一下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复习区域地理。

一、空间定位,确定区域位置

区域定位的方法很多,如地理坐标定位,海陆轮廓定位,相对位置定位,面积、轮廓、形状定位,典型区域、特征定位,特殊地理事物定位,山脉定位,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多方面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各种区域定位方法。下面以空间定位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复习:

1??用点线确定框架

(1)在世界地图上用一些特殊易记点确定相应位置。如(0°, 0°)为非洲的几内亚湾,(60°, 60°)为亚、欧两洲分界线上的乌拉尔山,(30°, 30°)为南非、埃及开罗、尼罗河附近等。提醒学生在记忆这些点时还应注意该点附近的重要地理事物及相对位置。

(2)熟记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在进行全球区域位置判断时,可选取10条经纬线进行记忆的方法(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西经20°、 0°经线、东经20°、 东经40°、 东经60°、 东经120° 、180°经线等),熟记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区域,可让学生利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如:北回归线(红海、阿拉伯海、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台湾岛、墨西哥湾),可记成“一湾两海三半岛,还要经过台湾岛”。赤道(刚果盆地、苏门答腊岛、加星曼丹岛、亚马孙平原)可记成“刚果苏门前,亚马家是面”。

2??联系生活,轮廓形状比喻记忆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是学生的记忆难点之一,如果把这些省区的轮廓用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形象记忆会变得容易多了,如:湖南、江西两省的轮廓像旧版人民币上并排的两个少数民族的头像,湖北像警察戴的大盖帽,广东像一头喝水的大象,黑龙江像天鹅,内蒙古像展翅的雄鹰,云南像开屏的孔雀等。这种记忆方法形象生动,记忆效果显著。

二、构建区域地理的思维模式

地理知识范围广且繁杂,特别是区域地理知识十分琐碎,如果每一个地方都要全部记清、熟悉,会需要很多时间,且不一定能记得完整。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地域地理的思维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使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知道应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应怎样分析,并快速记忆知识点。可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2)地形:地形类型、地势、地表形态、分布成因。(3)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4)河流、湖泊:分布、补给、季节变化、水文、水系特征、成因。(5)植被、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主要包括人口、民族、经济发展、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方面。

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叠加

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进行叠加交叉记忆,注重内在联系,形成思维模式,按照特定思路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

三、绘制地图,加强区域位置的记忆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记忆地理位置时,通过描绘地图形成头脑中的地图,即脑中有地图。这样记忆会事半功倍。

1??绘制地图

教师应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绘制世界海陆轮廓、世界分区简图、名区域局部图,并在图中勾绘重要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此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图形特征,深刻记忆位置。

2??地图填绘

在描出的地图上填注国家、城市、河流、矿产、地形区、气候类型、自然带、洋流等名称,不仅可以加强记忆地理事物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对重点区域、难记忆的国家城市有良好的突破作用。在世界区域地图的复习中,最重要的是区域轮廓图、政区图、地形图和河流图,掌握好这些图是重中之重。

17.人文地理高效复习方法 篇十七

1、抓准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构建人文地理知识结构),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从总体来看,自然地理较难,但规律性强,容易抓住重点;人文地理容易,但内容分散,很难抓住重点。因此,要运用知识结构法来复习,通过知识的内在的联系,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人文地理以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为主线,其考查的主干知识(内容结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的区位分析。包括农业发展、工业布局、聚落(城市)形成、交通线(点)建设、商贸活动、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等。

(2)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资源(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源(能源)利用问题与环境保护;主要环境问题现状、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模式、案例等。

(3)人口和城市。包括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人口数量、素质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人口问题与解决办法,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4)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掌握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对中国和世界热点区域,要掌握其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探讨区域发展措施。

2、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认清发展规律。

人文地理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区位、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传统工业、新兴工业、交通枢纽、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环境人口容量、城市功能区、城市化、城市规划、环境自净能力、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旅游活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变化规律、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转变、城市化规律与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原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原理、农业生产活动的合理布局原理、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工业的区位选择(布局)原理、资源开发与交通建设原理、旅游欣赏与旅游资源开发原理、旅游景观欣赏要求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环境问题成因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要运用专题复习法,系统掌握人文地理知识。人文地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复习应以专题复习为宜,而且专题的确立宜大不宜小。如果专题过小,不仅综合性会大大削弱,而且会显得很琐碎,导致死记硬背现象。

高中地理关于我国地界的知识点

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

(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3.地势界线:

(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地形区界线: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

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

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

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

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

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18.初二地理复习方法 篇十八

要使初二地理会考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从这两年考试卷看:学生在地理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存在不牢、不活、不准、不全等问题。不牢是记不住地理概念;不活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不准、不全是答题不准确、不完整或不会正确使用地理语言。故初二地理会考复习必须对症下药、狠抓“讲”、“练”、“补”三个环节。

第一步是“讲”。必须根据考纲要求,向学生讲清概念。复习要求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使地理知识系统、完整、准确。从而让学生做到概念明确,答题完整。如复习我国的四大工业区时,要突出四大工业区的特点、形成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城市等内容。

“讲”,还必须讲清知识的网络关系。既要按先后顺序的纵线复习,使学生记准、记牢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还要按地理要素把有关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横线复习。如复习地形时,可把总的地形与四大区域地形相结合,复习农业时要求结合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这样复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知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练”要循序渐进。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应用能力的练习,都要逐步提高难度。如通过比较南方和北方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差异。练习的题目类型要多样,同一内容,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分析与思维。如“天津近海,为什么是大陆性气候?”“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为什么要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练习题还应针对学生易出错误的方面出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京广铁路和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相交于“株洲”而不是“珠洲”或

“株州”。

19.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方法研究 篇十九

笔者认为,初中地理的课业设计需要走出原先的模式,不能总是选择用填空题、选择题,而要有大胆的创新。关于当前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将作业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任何形式的作业都是为了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目前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延续了一贯的风格,作业量很少,以填充题和选择题为主,学生做得快,忘得也快。这样的习题很难真正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成了一种应付检查的工具。因此,教师要是能利用好减负的契机,将作业贯穿到课堂上,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完成作业,既节省了学生课下的时间,又切切实实地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因此,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以“自我检测、巩固训练”的方式预习学习新课,这类题量要少而精,大约15至20分钟做完;然后再给出1到2个“拓展探究”的题,让学生将形成的问题先行探究,这类题主要在课堂上分享;最后教师再以“设问导读”的方式讲解难度比较难的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而不是按照“老师先说,学生接着做练习”的方式进行, 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探究的喜悦,让他们在艰辛的探究后找到被认可的愉悦。

二、设计的作业要以学生能亲自参与实践为主

把地理作为一种生活常识来学习, 在教学中始终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能让学生产生永恒的记忆,知识必然会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印象,但是长久的记忆不是课堂上老师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自行探究后形成的。比如,在讲到需要记忆的地方,许多老师喜欢用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但是老师所总结的顺口溜并非是最好的,许多学生自己也有自己的记忆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行总结,教师只需要提供一个参考方向,大家共同得出的结果才是最适宜的记忆方法。这样将新课的内容转化为作业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只要课上组织得顺利,作业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在课后做作业时也不用去翻书了。

另外,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持续、不间断地温习课本,这种遗忘的速度就会减缓,甚至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因此,根据不同的作业,教师可以指定周期不等的作业,制定正确的作业时间段,持续性地监督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不要受传统作业模式设计的影响。例如,首先,可设置短期作业, 即学生能当堂完成的。主要有填空、选择这类题目,同样题量要少而精,避免占用学生大量时间,主要要起到温故的作用。其次,中期作业要求,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去收集资料分析加工后才能完成。如对于测算正午太阳角度、气象、物候等,可以把时间放长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完成。再次,是教师自行设计的长期作业,也就是专题作业,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完成,时间可以是一个学期。比如,可设置以下专题作业:1.临洮作为农业大县,有哪些农作物?这些作物在种植中需要哪些要素?2.调查临洮县城近20年来的变化;3. 临洮县山区与城区居民的衣着有何差异?4.临洮县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变化?等等,这样的职业既能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又能长期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

长期单一的作业形式,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型,可结合社会、结合实际,让学生觉得地理就在自己身边。长期作业的安排,可以考虑学生的不同,设置的专题不一样, 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在枯燥的题目中巧妙地贯穿进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其相互融汇,相互渗透,真正体现中考综合能力的培养, 并与当前的中考现状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总之,必要的作业是不可少的,只有确保足够的练习量,确保学生对该学科不淡漠,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才能让他们在紧张忙碌的学习时间里不遗忘所学的知识,并能通过长期作业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20.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篇二十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中考 总复习 误区 解决方法

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初中英语科目的中考总复习时,可能无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使学生无法最大限度利用最后的时间对自己英语成绩进行提高,基于此,教师需要从整体对总复习工作进行把握,对复习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采取相应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在总复习阶段实现自我突破,从而在初中英语中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一、总复习误区

初中英语学科中考总复习阶段需要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整合,对学生欠缺的地方进行重点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总复习工作中,教师以及学生往往陷入了误区:其一,盲目采用题海战术,并且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总复习。这种方法可能使学生浪费了大量精力在不必要的练习中,不但无法提高英语成绩,同时也会使学生过于疲劳,从而使总复习工作事倍功半;其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以及复习工作中仅仅对各个模块知识有所掌握,未能形成整体知识框架,而教师在这一方面未能给学生做出更多指导,导致学生的知识脉络不清晰;其三,总复习工作缺乏针对性。教师未能针对每位学生情况制定适宜的复习计划,导致复习工作无法使更多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进行提高:有些基础较好学生对复习内容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和复习内容难度较高等原因放弃复习,初中英语中考总复习工作也因此陷入僵局。

二、解决方法

1.选择适宜的题目,提高总复习效果。中考总复习已经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学生与教师必须对最后的时间进行最大限度利用,因此,教师和学生一定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而是应该为学生选择最适宜的题目,让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精准的练习对自己薄弱的部分进行提高。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更多精力集中于自己易错以及未能理解透彻的知识内容,进而有效提升成绩;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做过的卷子等进行充分研究,对每位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更多了解和掌握,并且对历年中考英语题目进行分析,最终为学生筛选出最适宜的复习题。例如,总复习时可以对学生听力题型方面答题策略进行指导:首先,教师需要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对听力题目的作答产生更多信心;其次,向学生传授一些猜题策略,并让学生对听力对话内的情境、语调语音等方面进行关注;再次,指导学生把握听力中的关键词从而可以使答题更加准确和简单;最后,教师可以在复习时让学生创造自己的速记符号,从而对听力内容进行速记。又如可以加大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写出单词的专项训练,这项在中考中举足轻重,通过精选和反复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同时可作为中考缺词填空的变式练习和梯度训练,可谓一举两得。For example:(a) He succeeded in finishing the task. (b)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c)He is a successful writer. (d) At last he successfully solved the problem.這样通过不同的题目将考点复习到位,使学生举一反三,效果颇佳。

2.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同学生在初中英语学科的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采用一种方式进行指导,所以教师需要对自己班级的每位学生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对自己欠缺的地方进行提高。例如,某些学生在阅读这一题型较为薄弱时,教师可以在总复习阶段对其进行技巧方面的指导:首先,让学生通过猜测法对文章大意等进行猜测;其次,向学生传授略读等阅读技巧,使学生对作者意图方面有所把握;最后,指导学生合理扫读、略读等阅读技巧,使学生可以对特定信息进行准确定位,指导学生遇到不熟的单词,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关键词和前后句逻辑关系及构词法等方法进行有效猜测,从而使阅读效果大幅度提高。

3.做好心理辅导方面的工作,使学生可以以最佳状态备考。学生在进行中考总复习时,可能会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调整学生的心态,并且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鼓励,使学生可以产生更多自信,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4.做好查缺补漏工作。想要在中考前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英语成绩进行提高,教师可以将错题集进行充分利用,让学生可以对自己出错的题目进行记录研究。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自己出错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避免在中考过程中出现同类错误,并在总复习阶段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提高,使自己可以对重点以及难点知识更好的掌握。

5.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知识框架,明确知识脉络。学生在总复习阶段需要建立整体知识框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信,对知识整体有更好理解。此外,教师需要对初中英语中考总复习计划进行细化,在复习计划内需要对学生一天中各个时段进行复习工作的明确与规划,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总复习,完成练习以及翻阅笔记、教材等一系列复习内容,并充分贯穿于总复习的每个阶段,凸显复习效果。

结束语:初中英语学科的中考总复习阶段是这场赛程的冲刺阶段,教师需要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有效总复习方法对其进行提高;教师需要对学生知识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把握,从而使学生可以以最佳状态和准备迎接初中英语中考,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同志年度考核优秀材料下一篇:员工帮扶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