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壳村调研(精选9篇)
1.农村空壳村调研 篇一
关于请求帮助***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消除“空壳
村”的请示
荔波县发改局:
***村位于***镇西北部,东与**村相邻,南接**村,西与**村接壤,北靠**村。全村辖3个村民组,共213户890人,国土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亩。农业人口占98%,劳动力880人左右,外出务工劳动力约300人。***村地貌属于缓冲丹霞丘陵地形,山地丘陵多而平地少,因此境内的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坡脚和水沟边,生存条件差,群众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近年来,***村村支两委在镇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紧紧团结和带领两村人民发展种养殖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村公路,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但村内集体经济仍无积累,为脱掉“空壳村”的帽子,村支两委与广西宜山农产品老板达成生姜种植产销协议,初步建立产销分离的合作模式。目前,***村支两委发挥党员先进性模范带头作用,垫资流转15亩土地种植生姜,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并计划将今年收成的9.5成作为村集体经济。现由于两村无集体经济积累,土地流转、种姜、化肥以及部分运输道路修整所需资金近18万余元,因此,请求县发改局帮助解决土地流转、种姜、化肥款共计15万元。
当否,请批示!
**县**镇人民政府 2015年1月*日
**县**镇党政办公室
2015年1月*日
共印3份
2.农村空壳村调研 篇二
大河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全村1070户2805人, 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等。怎样才能让村里富起来, 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经过考察, 村两委在2009年确立了“发展紫色农产品助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并在当年建立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引进紫薯试种。
试种成功后, 村干部趁势牵头注册成立了重庆满秋紫薯种植专业合作社, 采取“示范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基地试种, 党员垂范, 带动农户扩大种植。“效果还真好, 比我以前几亩地挣的钱还多。去年我种了1亩, 收获2000多斤, 赚了4000多块钱。”大河村五社村民王家文说。
为解决农产品结构单一问题, 去年, 基地又引进紫色花生、紫色山药、紫黑玉米等试种, 以便择优选种, 为村民致富再开新路。截至2012年底, 紫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33.3 hm2, 人均收入达到近万元, 比2011年增收约10%。特别是紫色花生, 因营养价值高、产量高受到村民热捧, 今年面积进一步扩大, 种植户达100余户, 播种面积7.33 hm2。“今年, 我买了10斤紫花生种子, 预计能赚四五千块钱。”说起搞紫色农业, 王家文兴致很高。
3.农村空壳村调研 篇三
年 度 总 结
武汉市农业局空壳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2月22日
按照《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关于深化“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的意见》(武办发„2009‟40号)精神、市委共建办《关于开展“四类”村整治工作考评检查的通知》(武建组办„2010‟9号)要求,结合市农业局《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结对共建指导工作方案》(武农„2010‟8号),市农业局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7个空壳村督导组在市农业局党组的直接指导下,深入黄陂、新洲、江夏、蔡甸、汉南五个区的288个空壳村,与驻村共建单位一同督促指导空壳村脱壳工作,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特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空壳村脱壳的基本情况
288个空壳村涉及到黄陂、新洲、江夏、蔡甸、汉南等五个区的45个乡(镇、街)。其中:黄陂区有18个乡(镇、街)112个空壳村;新洲区有11个乡(镇、街)94个空壳村;江夏区有11个乡(镇、街)55个空壳村;蔡甸区有3个乡(镇、街)21个空壳村;汉南区有2个乡(镇、街)6个空壳村。这里要说明的是288个空壳村中,江夏区五里界街仅有的牛山、何头咀、白湖、青山等4个空壳村于2010 1 年5月26日移交托管到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2010年,全市的空壳村均已制定了脱壳的年度发展规划,提交空壳村经济发展项目申报书共计304份。
全市2010年度脱壳的空壳村为177个,占空壳村总数的61.5%,整乡空壳村脱壳的乡(镇、街)为23个,占51.1%。其中:黄陂区脱壳村为82个,占73.2%,整乡空壳村脱壳的乡为11个,占61.11%;新洲区脱壳的村为36个,占38.3%,整乡空壳村脱壳的乡为4个,占36.4%;江夏区脱壳的村为39个,占70.9%,整乡空壳村脱壳的乡为6个,占54.6%;蔡甸区脱壳的村为15个,占71.4%,整乡空壳村脱壳的乡为1个,占33.3%;汉南区脱壳的村为5个,占83.3%,整乡空壳村脱壳的乡为1个,占50%。
预计2011年度全市脱壳的村为111个,涉及到全市的22个乡(镇、街)。分别为黄陂区7个乡(镇、街)的30个村;新洲区7个乡(镇、街)的58个村;江夏区5个乡(镇、街)的16个村;蔡甸区2个乡(镇、街)的6个村;汉南区1个乡(镇、街)的1个村。结对共建驻村帮扶工作中,驻村共建单位已与空壳村取得联系的为100%,驻村或进村帮扶的单位为251个,占87.15%;给予资金帮扶的单位为258个,占89.58%(详见附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加强督导。市农业局党组高度重视农村空壳村脱壳工作,第一时间制定了《空壳村结对共建指导工作方案》(武农„2010‟8号)和《指导工作的意见》(武 2 农文„2010‟19号),成立了市农业局空壳村工作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办公室,组建了7个空壳村督导工作专班,具体对口包区、乡、村,深入基层开展空壳村脱壳的督导工作,重点对各包片空壳村的发展规划与项目申报书的制定及申报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指导,工作中实行月月指导,年中督办,年末考评检查,使全市空壳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脱壳的177个空壳村中,空壳村年收入在5万-10万元的有171个;10万-20万元的有6个;最高的为15万元,如新洲区双柳街沙咀村、江夏区郑店街老屋胡村。
(二)推行“百村行动”,力求点面发展。6月9日,付明星局长在市农业局空壳村专题工作会议上,部署了空壳村脱壳的“百村行动计划”,重点强调发展“五个一批”(即一批农业模式创新试点村;一批有资源、无资金、可融资的村;一批大项目可以使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重点村;一批特色产业试点村;一批集体经济增长潜力快的村)。通过近半年的积极部署、推行和指导,不仅五个一批的“百村行动计划”取得了脱壳的成效,同时也达到了点面结合,同步发展的效应,更重要的是在年初预计完成122个空壳村脱壳的基础上,另有55个空壳村完成了脱壳达标的任务,增加了原计划值的45.1个百分点。
(三)依托规划、实施项目,狠抓落实。市农业局副局长、市农业局空壳村脱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杨玲同志要求市农业局空壳村脱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7月20日下发了《关于编制“空壳村”发展规划与项目申报的通知》,3 当月底收到284份村级发展规划和277份项目申报书,10月底累积收到304份项目申报书。近半年来,全局7个工作专班始终依托规划,以项目为抓手,深入区、乡、村指导工作,狠抓落实,达到了脱壳的目的。目前已将各区的发展规划、项目申报书编印成册,发至有关领导和部门及相关区委共建办,为力争两年完成空壳村脱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筹划培训,树立典型。按照付明星局长提出的“认真开展空壳村支部书记参加的以会代训的活动”要求,黄陂、新洲、江夏、蔡甸、汉南等5个区,以不同的形式,相继开展了共建单位和空壳村支部书记(或主任)参加的以会代训工作,重点在如何发展空壳村集体经济,怎样编制发展规划,如何因地制宜制定项目申报书,并在其形式、内容和申报程序上进行了培训,为脱壳工作理顺了思路,为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构建了框架,夯实了基础。全年共计培训达11场次,参加人员累积达500余人。在挖掘发展典型方面,市局各包片工作组一方面进行工作督导,一方面注重挖掘空壳村经济发展典型,全年总结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资产营运型。这一类型主要是盘活村集体的建设用地和闲置建筑,通过业主开发、农户参与、村集体入股,达到增加集体收入而脱壳的目的。如江夏区法泗镇卫东村利用1200㎡的闲置建筑物建精米加工厂,年获利7万元。二是资源开发型。主要是利用村集体的资源优势,引进业主开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黄陂区的泥人王村(6万元)、椿树岗村(5万元);蔡甸区的彭新村(6.5万元);江夏区的三合村(6万元)、大罾 4 口村(6.5万元);汉南区的东江村(5万元)等都是利用村集体四荒地,改良开发后获得利益;三是农业深加工型。此类型主要是依托当地优势产业引进业主,发展农业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如江夏区金口街西湖村和舒安乡贡如村分别开发精米深加工和红薯加工获利(分别为5万元和6万元)。四是专业合作社型。此类型主要是依托当地农民或能人组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通过入股或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江夏区乌龙泉街民主村、舒安乡铜山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别盈利5.5万元和5万元);汉南区的大咀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盈利5万元)。通过半年多的摸索与推广,以上四种发展模式基本上覆盖到全市288个空壳村予以推行,为早日脱壳铺平了基石。
(五)出台脱壳政策补贴,提升工作激情。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空壳村的脱壳进程,市农业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武农计„2010‟71号)文件,规定在2012年底前,凡空壳村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村,市财政将给予脱壳村一次性补贴2万元。由于政策补贴的出台,虽然奖补的金额不多,但大大的激发了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起到了空壳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的催化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江夏区委、区政府今年不仅出台了夏发„2010‟1号文件,对该区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空壳村,区政府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该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万元的所有村,由区财政给予补贴到2万元,以保证其工作正常 5 运转,而且,又于今年12月中旬初已初步研究决定,拟从明年开始,将该区范围内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村,由区财政补足5万元,以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化服务。这是全市各区仅有的一家示范先行区。
三、存在的问题
(一)驻村共建单位的帮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市今年177个空壳村能够脱壳达标与驻村共建单位的经济帮扶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他们帮扶,就没有脱壳的可能,因此共建单位的帮扶为空壳村脱壳达标的确是功不可没。据统计,全市截止12月15日,结对共建单位与驻点村已联系的达到100%,驻村入户的帮扶单位达251个,给对口驻村的空壳村投入资金帮扶的单位达258家。凡是投入迅速,资金按预算全部到位的,空壳村脱壳达标的质量就高,经济发展是势头就好。如江夏区郑店街、乌龙泉街的共建单位帮扶资金及时金额到位,所以两街都是整街空壳村全部脱壳,且发展势头好。全市剩余的111个今年不能脱壳的空壳村,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帮扶资金的及时到位,影响了脱壳进度,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共建单位帮扶资金及时全额到位的力度。
(二)项目资金难落实,后期脱壳难度大。预计明年脱壳的111个空壳村,均已提交了脱壳的项目申报书,关键是帮扶的资金迄今难以落实到位,如江夏区金口街的洞山村原计划是今年可以脱壳达标的村,由于帮扶资金不能按原计划及时到位,就不能脱壳达标,像此类似的情况五个区均有很多实例,直接阻碍空壳村发展达标的进程。统计表明:明年 6 脱壳的村,大多数是无资金、无资产、无资源的空壳村,比起今年脱壳达标的村而言,可谓是脱壳难度大,驻村共建单位资金帮扶落实难。但只要积极引导和引进业主、加大和调整帮扶力度,重点进行流转改良后整体反包营利,脱壳达标也就能够实现。如果各区都能借鉴江夏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后期的难度也就迎难而解了。
(三)空壳村脱壳达标长效发展机制亟待探索。目前脱壳达标的177个空壳村和后期可能脱壳达标的111个空壳村,基本上都是以业主经营为主体,一旦业主经营不善,或抽跳走人,那么脱壳达标的空壳村将会复活成为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就没有长效发展的保障机制。我们认为应该借鉴上海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这里应该肯定的是江夏区,不仅在空壳村脱壳达标的奖励上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而且在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保障机制上,也进行了商定,正准备明年付诸实施——村集体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将由区财政补足至5万元,保证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督导与考评检查工作。进一步会同驻村结对共建单位,以区委、区政府为主体,乡(镇、街)共建办为抓手,依托区农业经管部门积极开展空壳村脱壳工作的督导,在市委共建办的具体指导下,深入开展2011年度空壳村脱壳工作阶段性的考评检查工作,提升空壳村发展项目的执行力和共建单位帮扶工作的决策力。
(二)推介典型模式,发挥优势效应。明年重点对111个空壳村,推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优势的典型模式,进一步帮扶空壳村早日摆脱困境,力争2011年度全部脱壳达标。
(三)组织脱壳村申报验收,发放财政补贴。按照武农计„2010‟71号文件要求,于2011年2月中旬至3月,会同市财政局相关处室,对2010年度脱壳的177个空壳村,进行达标验收,主要核实村集体收入凭证、往来账目等,并及时发放市财政一次性补贴,做到验收合格即补,不留死角,保持基层干部的工作激情不减。
附:
(一)工作汇总表
(二)空壳村脱壳达标的村名
4.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四
驻五楼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罗捷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根据按排,2009年我任仁和镇五楼村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自我县2月12日召开2009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培训大会以来,我通过驻村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入寨串户,走访党员干部、群众和虚心向前两任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学习请教,进一步摸清了该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现根据五楼村的实际,概述如下:
一、五楼村基本情况
五楼村位于施七公路东侧,所辖七个自然村(山沟、五楼、古字、郭家、横沟、棉花村);18个村民小组(山沟边、山脚村、五楼一组、五楼二组、古字一组、古字二组、沙子坪、郭家村、横沟一组、横沟二组、横沟三组、横沟四组、棉花村、汉村、田坝心、九龙、山后)。国土面积共有6800多亩,共计税面积2750亩,山林面积3000余亩,居民区面积500多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也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
1二、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文化机构建设方面。该村村一级基本上没有文化从业人员,基本上没有文化活动室。
2、该村民族民间文化初步得到开发利用。郭家村、古字村两村建有民族文艺表演队,龙狮队,这些文艺表演队,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两村在春节举办舞龙狮文艺晚会,现两村仍专门的龙狮队;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为该村进一步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农村广播电视发展较快。全村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系统,农村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看电视已经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电视中丰富多彩的节目,特别是农业科技知识和商品信息,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由于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村干部认为经济、工农业和计划生育等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因而对宣传、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不够,文化工作提不到议事日程,必要的机构和人财物问题得不到解决。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村级财政基本上拿不
出专门的文化经费,投入基本上没有;镇上也没有设置文化专职干部,基层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人员少、文化偏低,业务不强,致使农村文化工作被放在一边,一些应当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
3、村干部对开展农村工作文化思路单一,无规划和计划,文化活动的开展局限在“见子打子”的应付上。
4、由于一些应当开展的文化宣传活动无法开展,致使一些文化糟粕乘虚而入,思想文化阵地被封建迷信、宗教文化、赌博等的影响冲击较大,使一些非常宝贵,具有传承价值的民风、民俗正在走向灭亡。
5、该村“2131”工程改为农村数字电影以来,虽然在设备上解决了不足的问题,但因该村片区较大,人员较少,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四、对策和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精神。二十一世纪,提高全村农民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
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社会主义兴旺发达和富民兴镇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一种持久的、无处不在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基础有极大的推动和制约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五楼村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农业人口较多,农民素质较低。而农村的发展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因此,我们要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当作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该村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要配齐配强,实现村有文化员,并进行岗位交流,把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真心喜欢文化工作的村干部配到文化员队伍中来;二要加强对文化员队伍的培训教育,使他们懂得文化建设知识,文化员的主要精神和时间应用在文化工作上;三要发展文化中心户,聘请他们为村级文化指导员。可从当地退休的干部、教师中挑选出政治和文化素质较高,在当地有较高威望的人员担任文化大院负责人,定期组织他们学习,了解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帮
助他们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同时要注意培养乡村文化后备干部;四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村级班子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
3、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发挥民族传统文化优势。一方文化养一方人,民族传统文化在农村根深蒂固,深入农民的生活,深入农民的心坎。因此,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吸纳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民族传统文化的糟粕成分,创造民族新文化,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4、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文化人才。人是文化的主体,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训农村文化人才,是加快该村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要从基础抓起,切实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使农村的农民文化水平全面提高;二要致力于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水平、理论素养以及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并为他们营造和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条件;三要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五楼村的农村文化人,造就一批农民艺人……;四要加大“三下乡”的工作力度,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努力在农村建立“常住队伍”,主动送文化进村、送科技进村;在活动内容上要符合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形式上要直接深入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实效;在组织上要规模适度而经常,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增知平台。
5、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真正开展起来。要制定对具有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的鼓励扶持发展政策,积极挖掘培育具有活力的健康向上的民间文化。要加大特色文艺表演队的培育,为造浓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解决好“2131”工程设备不足问题,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要加快文化多元化建设,通过民营文化、自办文化、文化大户等形式,发展文化产业,弥补资金上的缺陷。村级组织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在目前该村文化阵地缺乏、设施简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难和生存难的现状下,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经济的增长,增加投入,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5.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五
题目: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学校: 专业层次:经济管理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2年7.8月份,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全湾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全湾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全湾村基本概况:
全湾村位于X东河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全湾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湾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
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全湾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
(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郧西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
(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
(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郧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 快发展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全湾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
6.关于新河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六
根据区、市、县基层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2011年1月,我被派驻加尤镇新河村,成为一名新农村指导员。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问题,采取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召开干部座谈会、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与示范户交流谈心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伟
八、弄雅等村,从而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情况。通过综合汇总分析,形成了此份调研报告。
一、村情解剖
加尤镇新河村位于凌云县的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共200多户,1000多人口,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00多亩。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务输出、养殖母猪等。近年来,新河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1、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不突出。近几年来,新河村由于历史原因,中心村村内道路狭小弯曲,路面高低不平、房子低矮阴暗、垃圾乱堆的现象。同时,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村民在村庄外围盖了新房,空置房连片存在,“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村庄的人居环境。新河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也已经开工,农民饮用水项目也得到了改善,前几年通过村庄整
治,农村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没有比较清晰的建设思路和比较明确的发展重点,未能像泗城镇弄雅村主打“种桑养蚕牌”,形成自己鲜明的发展定位、主攻方向和特色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新河村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村集体资源丰富,但集体经济发展迟缓,主导产业没有规模,且规模效应并未形成。新河村集体资源较贫乏,近年来村集体经济无明显的增长。且由于缺乏引导,产业发展没有优势和特色效应,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
3、村民生活比较殷实,但增收渠道比较单一。新河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村民生活还比较单一。增收渠道比较少。村民外出务工人员也较少,且村民的农业科技知识比较缺乏,增收后劲不足。
4、村民建房日益困难,违法建设屡禁不止。近年,广大村民随着收入的增加,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建房费用高等难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且日趋严重,因合理的建房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村民铤而走险,通过原拆原建的方式建新房,在建设过程中因用地产生了许多纠纷,造成了少量的信访事件。
二、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解剖村情,我们认为,新河村的发展主要不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的问题;新河村的农民增收总体上不是“增收脱贫”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增收致富”的问题。新河村要努力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因村制宜明确发展方向。建设新农村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必须立足本村实际,坚持因村制宜,创新思维方式。新河村具有比较优越的发展条件: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同时按照《村庄规划》搞好建设、美化村容,并积极发展“农家乐”,走“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的发展路子,非常可行。
2、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的强与弱、发展的快与慢,对于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壮大新河村的集体经济,要抓紧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挖潜力;二是拓财源;三是强管理;四是重持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开发和利用集体资源,为新河村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通过与村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充分讨论论证,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壮大集体经济,将是很大的推动和促进。
3、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点和希望在于产业,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民富、民心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的思路,新河村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办特色基地,形成产业特色;二是发展“农家乐”和农产品流通、加工等。通过培育特色、延伸产业链、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
4、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体也是农民自己。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内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才有根本的动力和保证。要多作观念上的引导,帮助农民强化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增收致富。要围绕村主导产业,大力加强发展主导产业的相关科技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种植、流通以及“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知识技能培训。
5、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新农村是农民的新农村,建什么样的新农村,农民自己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努力推进农村民主管理,落实“让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的要求,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特别是要建立村级重大事务“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议案公告、结果公布”的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
三、思考与启示
对新河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剖析、研究,既是一个帮助新河村理清发展思路和对策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认识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问题的过程。调研丰富了我们的感性认识,深化了我们的理性思考,并给了我们许多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启示。
1、要着眼长远发展,处理好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在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农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重视整体规划、缺少长远目标的现象,往往导致钱花了不少、事做了不少、效果却少之又少。因此,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规划,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工作,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建设目标。
2、要坚持民生为先,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当前,我县建设新农村的最大背景就是农村经济总体欠发达,农民生活总体水平不高,民生问题仍是最大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应当成为新农村建设优先考虑的问题,就全县105个行政村而言,必须示范带动其他村的新农村建设。具体到一个村的建设,也应该因地制宜,确立建设重点,以重点的突破促进整体协调发展。
3、要尊重农民意愿,处理好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引导和帮助农民自觉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促进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可以说,在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建设新农村,政府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更大、作用更大,更应发挥好主导作用。
7.农村空壳村调研 篇七
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是关系到人民安全的一项重要事务,维护社会稳定是村级领导干部的职责,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村官农村村情调研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大学生村官农村村情调研报告范文(一)
担任X镇XX村主任助理一月有余,期间通过走访群众,查资料,向村领导咨询等方式了解了村里的民情,对XX村的总体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总体概况
X镇XX村位于XXX河XX方向,距X镇X公里路程,因早期地主姓X得名;全村共有农户XXX户,总人口为XXXX人,其中劳动力为XXX人。当前共有面积XXXX亩,其中耕地面积为为XXXX亩。村下共设七个村民小组,分别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XX、XX、XX。
二、XX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X镇政府的领导下,XX村积极学习中央关于新农村的精神,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和谐发展。
(一)经济发展现状
XX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1亩,目前无固定产业链,以第一产业种植业为主,一年两季作物,小麦和玉米。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外出务工达XXX多户,打工地点集中在苏、锡、常,浙、宁、沪等劳动力密集型工厂。农民人均收入在6000-7000余元,由于地理位置等些原因,村中没有企业,也没有家庭作坊式的工厂,村中能人大户主要以养殖业为主:XX村前书XXX养殖400余头猪,三组XXX养鸡10000余只,XX组XXX在外经营轮船配件,运输和汽车用品等。村财政收入极为薄弱,主要为财政拨款,村集体奖金,收入不稳定。
XXXX年XX村小区建设完成,总投资达XXX余万元,村部设立于此,规划建立农贸市场,超市等各式商铺。在XX村小区建设之前,村级道路已较为完善,目前已建成3条水泥路,一条水泥路即将开工。
XX村贫困户现象也较为严峻,其中低保户为XX户,五保户X户,特困户XX户,共XX户,约占总户数的XX%,其他贫困户达百余户,约占总数的XX%。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XX村村支两委构成完善,XXXX年X月举行了支委换届选举。支委成员X人,分别为书记,会计,副书记,计生专干,民兵营长,副主任。XX村村民委员会每三年选举一次,由村民公开选举产生,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全村村民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共有党员XX人,今年新当选的村支两委自开展工作以来多次得到乡镇党委的好评。目前,本村建立了新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诸如党员活动室,治安接访室,民兵活动室,服务大厅,劳动力平台服务室,广播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支部书记办公室,会计办公室,支部副书记办公室。
(三)社会治安与信访工作现状
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是关系到人民安全的一项重要事务,维护社会稳定是村级领导干部的职责。XX村村支两委一直高度重视本村的社会稳定工作,近年来,未发生重大严重性群体治安事件。在信访工作上也积极主动化解矛盾,但在XX村小区建立期间,个别户由于开发商承包问题发生上访事件,目前未得到解决,村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原则积极做好上访群众思想工作,工作进展顺利。
(四)教育建设现状
XX村目前只有一所小学,包含一至四年级,位于XX村四组,距村部XXX米,当前校总面积为XXX平方米。在校学生数为XXX人,教师总数达XX人。5-6年级,XX村小学的学生需到X镇中心小学学习。XX村每年大学升学率不高,XXXX年XX村考上本科为X人,占参加考试人员的X%,大专X人,占比为XX%。
三、XX村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XX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最重要的诉求点,当前,村经济发展的突破点较多,诸如发展高效农业等,对土地进行流转以便实现规模化或产业化的产业业态,然而土地流转并不乐观,村主要还是普通的农业种植,农业效益低,结构单一,受市场波动大。村土地流转难以实施一方面是村民不配合,另一方面是村中无招商项目,无致富之路。另外村中青壮年劳动力也外出打工,一般只在农忙时期回来种庄稼。目前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和打工,集体资产总额少。村级财务支出,捉襟见肘,管理服务缺乏物质和资金支持。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正常的运转。
(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力发展村文化活动是一件意义重大的行为,但是村级文化生活匮乏,赌博等情况较多。XX村文化场所较为丰富,但利用率低。在农闲时期,村民三五成群打牌,暑假期间,儿童主要文化生活是以电视剧为主。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也随之增加,(三)村级领导管理存在问题 村级支委和村民委员会是管理村民的最基层组织,目前,XX村村支两委构成完善,但成员结构相对不合理。村支委六名村级干部均为男性,平均年龄在52岁左右。村干部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工作主动性不高,在工作作风上村干部有慵懒散软的现象,有些村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关自己的职责就不参与配合工作,有的村干部工作形势主义,不务实。
(四)对当前问题提出的建议
1.招商引资,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在家务农的农户从事的小农经济只能自给自足,不能适应高效率、高节奏的社会发展,所以重视土地利用率,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土地流转找项目,一方面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种植,建设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农业;另一方面招商引资,在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经济增长渠道,打破单一性的发展格局。XX村小区的建设是我村土地流转的典型,在小区内开设农贸市场,超市等实现了打破单一经济格局,增加农民多项收入。
2.重视教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当前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实现获取人才和输送人才的最基本途径。村财政每年尽量拿出一部分资金,加强对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村支两委经常关注教师的生活,为其开展一些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期留住师资力量。在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村小学也不应以成绩是从,而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由于村级财政无法支撑举办较多的文化活动,所以在开展文化活动时要本着成本低,意义丰富的原则。XX村文化场所较为完善,村里应提高利用率,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在农闲时尤其注重活动开展,使村民远离不良风气,避免聚众赌博,促进乡风文明。结合实际情况当前一段时间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组织农技培训活动。邀请镇农服中心技术人员到村给农民讲解农业技术知识,帮助农民解疑答惑,农技培训每月组织一到两次,地点设在党员会议室,每次活动由村小组组长通知。
(2)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由于村中存在一些较强的家族势力,不同姓之间矛盾也较多,很多村民不服从村领导安排,不尊重法律。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可以鼓励村民学法、懂法、用法,不做有违法律的事,对新农村建设也意义重大。
(3)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孤寡老人。作为一名村官,有义务服务村中工作,在配合村领导工作下,积极组织村官抱团服务留守儿童,看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通过走访了解一些成绩薄弱的留守儿童,与之结成一对一学习帮扶对子,帮助其尽快提高成绩。对于村中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中的一部分来说,他们还要进行田间劳作,村干部可以积极组织年轻富余劳动力帮助照顾其庄稼,另外,经常将孤寡、空巢老人组织到一起聊家常,村官可以利用各自特长为他们表演节目。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领导树立学习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一方面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另外可以多参加镇组织的讲座,培训,学习交流等。村中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明确村领导岗位职责,设立考勤制度,指定处罚规定,使干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一个好的领导集体离不开权利监督,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监督管理不够。村领导重视村务公开透明,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设立村领导评价体系,由村民代表每季度对村领导打分评定。另外村领导要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村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向组织请示报告,主动接受党组织监督。
以上是我到任一月以来所掌握的情况,由于时间紧,村情复杂,对于XX村的了解还不够详细,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可行性也有待考察。但是作为一名村官,我将任然肩负自己的职责,走访民情,关注民生,扎根基层,利用专业优势,理论联系实际解民众之所忧。
大学生村官农村村情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我于20**年5月对所任职的岳坊镇岳东社区进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走访调研活动,深入全社区18个自然庄以及美好乡村集中建设点进行了调研。经过次次的调研活动,我发现了本村发展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分析、讨论,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现将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一、岳东社区基本概况
1、基本情况
岳东社区为于岳坊镇中心,是岳坊镇政府及各镇直各单位所在地,S307线横穿整个岳东社区而过,交通方便。岳东社区总人口4600多人,党员115 人。岳东社区以农业种植为主,是蒙城县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之一,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有14家大小企业坐落在位于岳东社区的岳坊工业功能区。
2、基层组织建设
岳东社区共有党员115人,社区两委干部有9人,其中女性干部4人,在村两委的带动下社区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同时以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搭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员承诺等载体,引导党员切实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全面执行阳光村务和村财乡管工作,实行村级三资委托代理;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推进政务、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岳东社区双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岳东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岳东社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岳东社区两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我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为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我村结合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评比活动,经常开展文明卫生创建活动、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建设,利用村级各种会议开展法律法规社会道德教育,弘扬新人新事,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结合创建安全示范村,开展让平安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我村今年来无重大事故,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民兵工作、征兵工作、妇女工作都较好地完成。
4、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村三委一直对本村的信访稳定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岳东社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全村综合治理工作也稳步开展。三委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经常深入组户,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消除纠纷,化解矛盾,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可能引起上访的不良因素,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村子和谐稳定。
5、创先争优活动
在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中,岳东社区确定了积极服务项目建设,从我做起争创佳绩的活动主题,要求干部党员亮身份、比奉献、争先进、促发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着力营造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氛围。
争做先进党组织,争做优秀党员。在活动中,村中64名党员亮身份,做承诺,用实际行动率先垂范。截至目前,岳东社区的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向全村群众公开承诺事项多件,内容涉及搞好农村政策法规宣传、提供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服务、义务维修村组道路、带领群众发展各种种植、养殖业等十二个方面
二、农村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现状
岳东社区2010-2011年人均收入6900元。经过调查,全村共有耕地3524.9亩。全村没有一个工业项目,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零散有几户养殖,其中稍有规模的养殖户一户。其次就是依靠外出打工赚钱,目前村里青壮年主体外出务工,村中大多是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村民思想比较守旧,村里道路交通较差,村落布局零散,村集体没有收入。
2、结构调整
从我村的经济收入和来源看,经济发展渠道单一;从经济发展的格局看,小农分散型经济占比较大,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有很大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措施来进行改善:
(一)、在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经济增长渠道,打破单一性的发展格局。以我村的现有实际情况来看,发展养殖业是我村发展的一条极好出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会给我村的服务业经济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缺乏力度。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三)、在送科技进村入户的培训工作中,注重改进培训方法,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参观大户,由大户现身说法,深入农户进场指导等方法进行,应该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四)、尽量多的组织村民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所,促进乡风文明。加强普法教育活动力度。鼓励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村居。
三、我的几点看法
针对目前岳东社区的总体情况,我任务在以后一段时间从以下几方面去工作:
(一)适当调整村干部结构,注入新鲜活力
我打算在近期镇中心工作筹资筹劳结束后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义,采取群众公推公选的办法把一些群众认可的年富力强同志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来,让他们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定期集中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意见
群众积极参与本村的建设与发展。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党员群众参与本村建设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切实转变广大群众原有落后的思想观念。
(三)以高效农业为主线,多方位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山东寿光老板在汤涧范场投资高效的农业蔬菜大棚紧邻郝圩,郝圩目前有不少群众在那务工,我打算经过半年时间,通过在高效农业大棚打工的郝圩农民为依托,组织当地群众依托现有的土地资源,集中搞大棚反季节蔬菜,切实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四)依托沂河优势,大力倡导发展养殖
由于郝圩紧邻沂河堆,这地利搞鹅鸭养殖是天然优势,而且郝圩有多年的鹅鸭养殖传统,当地很多农户都有一定的鹅鸭养殖经验。在今后一段时间,可以用大户带动小户,逐步实现规模化鹅鸭养殖。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日常工作时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完成的调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新的岳东社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也在时刻憧憬着郝圩美好的明天。我坚信几年后一定有一个新的郝圩屹立在沂河岸边。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岳东社区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三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作为岳东社区的大学生村干部,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为村三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群众事务的服务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与岳东社区的干部群众一起,掀开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8.农村空壳村调研 篇八
调
查
报
告
按照厅党组的统一安排,2010年12月21日至25日和2011年元月10日至12日,我们一行五人到监利县开展农业生产情况调研。我们实行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宏观座谈和微观调查相结合,重点剖析一个村,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田种植备耕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人口
xx村农户数为314户,总人口1529人,男女比例为1.04﹕1,18岁以下人口501人,其中18-60岁819人,60岁以上20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2.77%、53.56%、13.67%;其中1028个成人中,文盲126人、小学文化程度410人、初中文化程度42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72人,文化程度比例为:1.75︰5.69︰5.83︰1,全家外出打工户为80户,占25.48%。
2、劳动力
全村劳动力(18-60岁)人数为 819人,占总人口比例53.56%,其中外出打工人数为492人,占总人口的32.18%,占劳动力人数的60.1%,在家务农人数327人,占总人口的21.39%,占劳动力人数的39.9%。
从文化程度来看,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别为33人、318人、398人和70人,分别占劳动力的4.03 %、38.82%、48.60%和 8.55%。
3、实际从业人员
据调查xx村实际从业人数1002人,其中非劳动力(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从业人口183人,占总人口的11.97 %,其中外出打工人数为12人,占非劳动力从业人口的6.56%;在家务农171人,占非劳动力从业人口的93.44%。
文化素质偏低。从文化程度来看,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别为106人、406人、418人和72人,分别占实际从业人员的10.58 %、40.52%、41.72%和7.18%。
4、耕地
我们调查,2010年xx村耕地面积3107.3亩(统计上报为3160亩),其中水田面积2985.5亩(统计上报为2930亩),旱地面积121.8亩(统计上报为230亩),播种面积为6553.7亩(统计上报为6687亩),复种指数为2.1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692.6亩,水稻4587.6亩(其中早稻、中稻和晚稻分别为1602.1亩、1229.9亩和1755.6亩)、油菜1496.65亩、其它469.5亩。冬闲田1500.9亩,占耕地面积的48.3%。
5、粮食产量
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2219.6吨(统计上报产量2779 吨),其中水稻2188.1吨(统计上报产量2779 吨),占粮食产量的98.58%。早稻、中稻、晚稻产量分别为712.9吨、676.4吨和798.8吨,小麦产量为31.5吨。
2010年水稻收购价好于2009年,早、中、晚稻每公斤收购单价分别为2.1元、2.3元和2.3元,分别比去年上升0.22元、0.42元和0.5元,上升比例分别为10.4%、18.26%和21.73%。
6、收入情况
①经营性收入
种植业方面:2010年全村种田收入369.46万元,需上交村提留费用12.8万元,实际收入为356.66万元。涉及种田的农户共234户,共投入劳动力498个,劳动力人均种田年收入7161.84元。
养殖业方面:全村水产养殖收入60.3万元,畜牧养殖收入4.95万元,合计65.25万元。
②务工收入
全村外出年打工收入共计670.32万元,外出打工人数为504人,人均年打工收入1.33万元。
③转移性性收入
全村转移性收入35.43万元,其中粮食直补6.19万元,良种补贴7.87万元,农资综合直补20.87万元,农机补贴收入0.5万元,人均231.72元。
④财产性收入
存款利息收入12.31万元,农机等机械出租收入18.01万元,共计30.32万元。
全村总收入合计1092.73万元,人均收入7146.7元。
7、村级债务
目前,xx村还存在着债权债务问题,2010年xx村债务总额为10.47万元,其中借款3万元,应付款项7.47万元;债权总额为45.98万元,其中农户欠款45.08万元,其它应收款0.9万元。2010年xx村村级债 权债务变化情况:农户上交欠款4万元,村级归还借款2万元。村级经济来源只有村级机动地的租金,目前机动地面积258亩,每亩年租金120元。8、2011年打算
通过对农民种植意向调查,2011年xx村计划种植面积6437.1亩,其中水稻计划种植4592亩,与2010年4588亩相差不大。2011年早稻、晚稻、棉花和油菜计划种植面积略有增加,而中稻、小麦种植面积略有减少。外出务工人数509人,比2010年增加5人。
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农技推广满足不了需求
根据调查,xx村是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村,早稻和中稻主要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晚稻由于生产季节的原因,该技术应用面积不大,2010年全村早稻轻简栽培技术应用面积1482亩,占早稻种植面积的92.5%;全村推广水稻良种面积达到100%;配方施肥服务面积1505亩,占总面积的48.43%;水稻病虫机防面积1855亩,占总面积的16.17%。
据调查,农民对作物的播种期、移栽期认识不够,不懂得对症施肥,不懂病虫防治,希望能够统一组织,开展病虫害防治,希望农技人员提供准确的病虫预报,并指导用药,并希望参加种植技术方面和养殖业方面的培训,尤其是水产培训。
目前农业技术在服务人数、方式上与农村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汪桥镇12万亩耕种面积,而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只有3个农业技术人员,既无办公场所更无新设备,高产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病虫防治集中3个人身上,而且他们待遇差,地位低,后备人员匮乏,思想不稳定。一个人以钱养事年经费22600元,扣除保险费,实际年收入只有16000余元,相当于一个普通打工者。因此,应给镇推广服务中心增加人员,按2万亩一个人的比例落实,要给农技人员创造一个稳定的条件。农民反映,在农事管理活动中,几乎很少见到农技员,只是从村干部和宣传单上知道一些农技指导信息。
2、农机服务受制约
全村共有各种农业机械535台(套),其中插秧机1台、收割机3台、机耕船2台、手扶拖拉机24 台、耕整机59台、抽水机280台、机动喷雾器16台和电动喷雾器150台。农机服务主要在机耕、机收和抽水上,病虫防治主要以自防为主,全村农机化服务应用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农田机耕和水稻收割基本实现100%的机械,2010年全村农机服务应用面积达到25793亩次,其中机耕面积5120亩,机收面积3000亩,分别占应耕和应收面积的78.12%和45.78%。总体上来看,农业机械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农机服务上还受到一些制约:一是操作人员的制约,年轻人不愿意干,而年龄大的人不会干,同时农民接受农机培训少,农机操作人员少,水平低;二是受到农机补贴经费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农机补贴经费少,农民需求大,农机补贴范围小,农民需要的小型机械未列入名录;三是受到农机发展的制约,农业生产需要的晚稻插秧机、油菜收割机等农机服务还跟不上;四是受到柴油供应的制约,柴油涨价太快,农机应用负担加重,农忙季节买不到油。
3、土地流转步子不大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不满足现有的小农经营模式,纷纷外出务工,部分农户将土地全部或部分转租给他人种植,据统计,全村涉及转租流转土地达934.3亩,占总种植面积的30.07%,涉及农户80户,占总农户数的25.48%。目前土地流转的形式多是亲朋好友近邻间进行的季节性土地流转,多是口头协议,没有签订书面协议,流转涉及的户数不多,面积也较小,xx村没有大面积上百亩的土地流转,最多的一户也只有50亩,大多数农户种植面积在10亩左右。国家取消农业税,并对粮食生产实行补贴政策后,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许多农民“惜田如命”,土地纠纷事件不断增加,2010年汪桥镇发生农民要地种的土地纠纷28件,xx村涉及向村委会要地的农户16家,但目前还解决不了。农民之所以“惜田如命”,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当前种田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根据2010年监利县平均种植水平,种植一亩早稻收益554元、中稻收益808元、晚稻收益624.5元,(包括分别享受的转移性补贴69元、74元、74元);种植一亩棉花的效益1087元,包括良种补贴15元。根据xx村调查,农民种田年收入平均7161.84元,外出打工年收入平均1.33万元,两者差距6138.16元。
二是劳动强度减轻。由于实施轻简栽培和农机化服务,传统的种田模式被替代,农民种田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根据测算栽种一亩早稻,只需要4-5个工,而传统种田模式则需要8-9个工。
三是农民出路不多。由于当地工业不发达、没有大型企业,周边又没有矿场,农民就业门路少,在家农民只有以种田为主。
四是农民有后顾之忧。由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尚未解决,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就无立足之地,将来生活没有保障。五是对农村环境的认可,他们认为农村环境还不错,在种田的同时,还可以在附近打打零工。
4、农业生产条件急待改善
农村排灌条件和田间道路等农业生产条件制约生产发展和生产能力提高。根据调查,xx村排灌能力不足,设施主要有路闸12 个、沟渠63条,其中损坏路闸7个,淤塞的沟渠38条。可以满足全部田块排灌,可以满足900亩田抗旱,占总面积的28.96%。2010年,受连续暴雨影响受灾面积420亩,产量损失42000公斤。
目前全村田间道路2条3.5公里,农业机械能进去开展田间作业的道路10条8.5公里,另外需要维护的田间道路12条12公里,还需新修的田间道路10条10公里。
5、农村冬闲田面积较大
xx村冬闲田的面积还较大,全村冬闲田1500.9亩,占耕地面积的48.3%。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排灌条件有限,导致冬不能排,春不能灌;二是抓粮食生产就要发展双季稻,这样作物茬口不好安排;三是种冬作物小麦、油菜效益差,投入300-400元,收入也只有300-400元,划不来。
三、发展农业的建议
1、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从监利的情况来看,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有关政策,统一认识,消除疑虑,让广大农民主动参与土地流转。二是要培植种田大户,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促进大户发展,不断提高能力,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三是加大组织推动力度,一方面要要强化经管队伍,目前监利县县、乡两级经管部门不在农业部门,力量弱,对土地流转推动力小,建议将经管部门合并到农业部门,另一方面要发挥村级干部与党员的作用,加强党支部建设。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农户对xx村村干部的作用表示认可的占80%以上,认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占60%以上。四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以工补农,在政策、土地出让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向县市倾斜,发展当地经济,吸引周边农民就近就业,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让部分农民离地离田,使土地流转到种田大户手中。五是要探讨股田制经营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2、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2010年,主要农资价格均出现上涨,其中50公斤复合肥的价格由140元上涨到145元,上涨3.57%;40公斤尿素的价格由85元上涨到88元,涨价幅度3.53%;50公斤碳铵的价格由32元涨到34元,涨价幅度6.25%;农药中除少数药剂如毒死蜱价格上涨8.33%外,噻嗪酮、井冈霉素、阿维菌素、吡蚜酮、乙·苄等大部分药剂价格未变;水稻种子平均价格由每公斤40元上涨到50元,上涨25%,柴油每升价格由5.2元上涨到6.8元,上涨30.77%。
根据调查,2010年xx村全村投入复合肥163.8吨,比2009年同等用量增加费用1.64万元、投入碳铵98.3吨,比2009年同等用量增加费用0.4万元、投入尿素65.5吨,比2009年同等用量增加费用0.3万元;共使用种子2.4吨,由于涨价多投入24万元;农药支出29.82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使用柴油34.4吨,同等用量比2009年多投入5.5万元,共计增加投入成本31.84万元。
在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的同时,粮食价格也有相应的增长,其中早稻价格由每公斤1.88元上涨到2.1元,上涨11.7%,中稻价格由188元上涨到2.3元,上涨22.34%,晚稻价格由1.8元上涨到2.3元,上涨27.78%。早稻、中稻和晚稻由于涨价增加的收入分别是15.68、28.41和39.94万元,油菜由于涨价增加的收入是4.34万元,棉花由于涨价增加的收入是15.32万元,共计103.69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农资价格涨价没有水稻等粮食作物价格涨价的幅度大,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农民希望这种政策得到保持,要求政府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体系建设,提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功能,加快现代传媒手段在农技推广中运用,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水平。
二是加快农机推广与普及,加大对农机补贴的投入,降低农机补贴的门槛,扩大农机补贴范围,让农民受惠范围扩大。同时,加大力度对农民开展培训,提高农机应用水平。积极引导农民购臵高技术、多功能、多用途的机械,要搞好农机技术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支撑。
三是改善农村排灌设施条件,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政府和农户共同分担投入的办法,开挖和疏通沟渠,提高泵站和路闸的排灌能力,提高农田排涝和抗旱能力,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农田稳产高产。
四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如在晚稻育 秧方面,乡镇可成立专业育秧公司,对周边农户进行服务。在运作上,采用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发展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合作组织的合法权益。
4、积极稳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有集体经济,从调查中发现,xx村是一个“空壳村”,没有村级企业,没有收入,还背负着债务。要研究制定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并避免产生新的村级债务。
9.张楼村调研材料 篇九
根据组织安排,本人在石墙镇张楼村驻村。在驻村期间,走访了张楼村的部分农户、村内个体商户、红星幼儿园,召开了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座谈会,了解了村情、民情,帮助张楼村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同时协调资金x万元铺设张楼村出庄道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状况。
张楼村2004年9月与孔石村合并,有9个经营组,2200人,党员81名,两委成员7人,各项群团组织健全。村有2000亩耕地,路、电、水村内全覆盖,200多户兴建了沼气池。该村地利位臵优越,南北有济枣公路、东西有邹郭公路贯穿整个村庄,交通便利,是该镇经济文化、集市贸易的中心,在周边乡镇已有一定的影响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没有收入项目。下一步将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创造新生活、塑造新农民、培育新组织、完善新机制”为目标,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努力提高村民收入,营造和谐氛围,建设富有生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村庄”、“山东省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十大新农村”和“济宁市文明村庄”、“济宁市小康村”以及“邹城市文明村庄”、邹城市“双强双富示范村”、“发展民营经济师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一
等奖”等荣誉称号。通过调研,认为张楼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发展社会事业缺乏投入,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但具备加快发展的一些基础条件。当前,张楼村应放大本村的传统产业优势,选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动员,全力以赴,以一至两年的时间打基础,拉开框架,用两至三年的时间迅速改变原有面貌,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夯实基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展优势产业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关键。张楼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一是注重更新观念引导农村产业发展。调整传统的种植模式,利用本村从事建筑人员多的优势,以村的名义组建了100多人的三个建筑队,吸纳了村内一部分闲散劳动力。同时,建起一个大型的水泥预制件厂,引进了外来投资的电子元件厂,为该村富裕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人均收入。
二是注重用活政策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张楼村是石墙镇有名的旱藕和速生林种植基地,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旱藕产业,该村多次邀请市、镇专业技术人员开办培训班,并做现场指导,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还组织专业村干部、种植大户到其他兄弟单位参观学习。观念支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目前,张楼村建设发展旱藕基地100亩,速生林基地近400亩,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20万平方米,以此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富裕了全村村民。
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家园
张楼村把群众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规划先行,重点加大对水、电、路和健身广场、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大街小巷已全部硬化,硬化道路总长度为10公里,安装街道路灯130盏,从南京购进广玉兰、白玉兰、大叶女真、黄杨球等优质绿化苗木4000余棵,对村内硬化完的道路全部进行了绿化。在村主要街道两旁,建成了长1200多米的文化科技长廊,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远景规划和发展目标、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科学发展观教育、村规民约、计划生育、婚育新风、科普知识等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为保障村容整洁,组建了卫生保洁队伍,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建高标准垃圾池20个,配备了垃圾清扫车辆,确定了专职保洁人员定期清扫,真正达到了村庄环境净化、亮化。为保障村民人身财产安全,在全村各主要路口共安装电子监控器23台,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地发生,实现了农村群众真正地安居乐业。为提高村民身心健康水平,改变饮水卫生质量,投资30万元建成了纯净水供应站,免费为全村百姓供应饮用水。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建一处老年活动中心,配齐了各种健身锻炼器材。每年的九月九,村将组织全村老年人欢聚一堂,共度老人节,并发给他们节日礼品。
三、弘扬先进文化,构建群众精神家园
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为中心,巧设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按照上级要求,张楼村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理财小组、村规民约等规章
制度,重大事情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强调贯彻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落实党员“三会一课”制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和收看制度,发展科教文卫等集体事业,完善村里的文化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村民群众的学习培训,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和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劳动生产技能。倡导礼貌、助人为乐、服务群众,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党的自身建设和壮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改善村容村貌,定期出黑板报、阅览报,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
张楼村提出了“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组织有特长的村民成立了张楼村舞龙舞狮队和秧歌队。每逢过年过节或有重大节日,龙狮队和秧歌队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张楼村按照“要做富裕农民、更要做文明农民”的要求,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村上组织成立了业余剧社、“妇女之家”,建立了村民活动室。广大村民在工作之余,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每年的年底将在全村开展一次好媳妇、好婆婆、好村民、好党员的评选活动,隆重进行表彰。
下步工作打算
因张楼村存在以下问题,下一步,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一,村内背街小巷路面硬化情况不容乐观,有近8000平方米待硬化。我们将想法设法,筹措资金,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是积极
与市有关部门联系,尽快完成张楼村背街小巷道路的硬化问题。
二、针对农民收入不高的现状,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本村制鞋厂和制衣厂做短工。
三、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2-3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四、大力发展微小企业,积极帮助微小企业发展壮大,与上级部门协调资金,争取上级扶持。积极与市级大企业联系,组织企业负责人到大企业学习参观,提高自身能力,加快发展速度,切实让微小企业成为张楼村经济发展的主导。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
【农村空壳村调研】推荐阅读:
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12-25
新农村建设推进村06-18
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01-09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06-24
农村现状调研12-01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08-12
新形势下农村村两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0-14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调研11-02
农村基层建设调研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