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安全组织机构

2024-08-03

应急救援安全组织机构(精选10篇)

1.应急救援安全组织机构 篇一

关键词:消防,机构改革,应急救援力量,管理体制

针对我国应急救援力量在调度指挥的统筹性、应急响应的协调性、救援素质的综合性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机构改革角度进行应急救援力量管理的改革探索。进行应急管理机构的综合化设置,建立统筹负责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实体职能机构,增强其对各类应急资源统筹配置职权的权威性,提高应急处置阶段不同参与主体的协同性,有助于优化队伍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和推动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协调发展。

1 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组成和管理现状

2003年以来,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力量组成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1)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由公安消防部队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形成了省级应急救援总队、市级应急救援支队、县级应急救援大队三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网络。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主要担负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保护重要目标安全,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等任务,建有9类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各军区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托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组建省级应急专业力量,以及各级民兵预备役应急分队。

(2)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按突发事件类型,分别由不同政府部门组建相应专业处置力量,包括防汛抗旱应急队伍、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队伍、海洋灾害应急队伍、生物灾害应急队伍、草原防火应急队伍、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森林消防队、矿山应急救援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民航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铁路隧道专业抢险救援队、海上搜救队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应急处置队伍、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队伍、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队伍、经济安全事件应急队伍等。

(3)社会救援力量。一是乡镇、街道、企业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从事所属区域、单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如:单位专职消防队,从事通信、电力、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抢险救援的各级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抢险救援队伍等。二是社会专业救援队伍,主要从事山岳救援、野外遇险事件救援并参与其他灾害事故救援。如: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全国21 个省、43个市建有分队;壹基金应急救援联盟,作为全国性公益救援组织,拥有近300支加盟救援队伍,分布于全国30个省(市、区)。三是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如由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其他组织建立的各种志愿者参加的应急救援队伍。

在体系结构方面,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体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应急救援力量分布在政府相关部门、军队系统和社会组织等,按事件类型采取分类、分区域的建队模式,各部门、系统或行业分别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等各个层级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二是同一类型事件在不同部门、系统分别建有应急救援队伍,分属不同部门、系统管理调度;同时,部分突发公共事件基层应急机构设置和专业应急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应急救援力量重复建设与力量不足并存的结构性问题突出。

就整体而言,我国应急救援力量呈现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分散而又重复的布局特点。在国家宏观层面,对应急救援力量及其应急资源(物资、装备、信息等)缺少统筹规划,应急救援职能未能在相应部门、系统间合理配置,造成应急救援队伍多而散、功能单一或功能配置不合理以及重复投入、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在各类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实践中,存在着囿于部门利益而横向协调不力、部门间责权界定不清、专业指挥与协调指挥错位以及信息壁垒等现实问题,协同救援效能不高。

2 基于机构改革的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改革

2.1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方向

在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上,理论界的基本共识是进行综合化设置,但是在应急管理职能的综合化程度、机构规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完善现有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主要有完善应急指挥部、应急管理委员会以及强化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综合协调能力等观点。但是,应急指挥部或应急管理委员会仍然不是实体职能机构,主要在应急状态下启动,对常态下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发展无法做出统筹规划和指导监督。二是组建专门实体职能机构,这一思路在组织体系上体现为中枢决策机构—综合协调的实体职能机构—专业工作机构。在中枢决策机构层面,有国家应急管理委员会等不同名称设定,其基本职责是进行应急管理领域的统筹决策和战略规划。在综合协调的实体职能机构层面,有应急管理署、应急救援局等不同名称设定,其基本职责是具体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并通过制度化授权对各专业工作机构具有协调、指挥的职权。但不同的设计方案,均未能对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组织结构等改革方案进行细化,也未能针对多种类型、管理分散的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发展作出整体规划。

2.2 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改革的具体思路

通过机构整合,建立统筹负责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实体职能机构,重点增强其对各类应急资源统筹配置职权的权威性,提高应急处置阶段不同参与主体间的协同性。如以公安部消防局为基础进行机构和职能整合,设立国家应急救援局。具体思路如下:

2.2.1 机构设置与职能

依托公安部消防局建立国家应急救援局,主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事务,主要是各类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其职能主要是:组织拟定国家应急救援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组织拟定应急救援法规和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指导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指导应急救援领域安全宣传、专业培训、社会动员、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工作。作为政府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军队系统应急救援力量及社会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统一协调机构,常态下,负责统筹规划全国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发展,指导其业务建设;紧急状态下,作为国家负责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与协调机构,统筹部署全国各类应急资源,统一调度指挥各类应急救援力量。

国家应急救援局主要承担应急处置与救援职能,因而在内设机构设置中,可按灾害事故类型进行设置,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队伍,体现应急处置与救援的专业性。设置应急救援信息和指挥中心,作为国家级专业应急指挥中心,承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及指挥中枢职能,形成从国家至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应急指挥中心体系。

2.2.2 队伍组织与管理

建立国家应急救援局的主要目的是整合应急资源,增强应急处置协同性,发挥在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方面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职能,推动应急救援职能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间的合理配置和有机整合。如按照提供卫生支持、交通支持、电力支持、通信支持、后勤支持和技术支持等不同功能,组建配置相应队伍,这一队伍组织模式具有综合应急处置下突出专业性的特点。与按照不同灾害事故类型分设专业应急队伍的模式相比,更注重应急救援的过程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整合专业资源为不同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支持,解决分设应急队伍导致的人员重复配备或支持人员不足,以及支持功能缺失、请求支持功能时沟通协调滞后等问题。

在队伍管理上,应重点推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间协同合作的制度化和专业培训演练的标准化,建立完善统一的联勤联动体系和综合的资源保障体系,推动应急救援队伍的规范化备勤(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规范的备勤秩序)、规范化训练(明确训练科目和考核标准,强化实战演练)和规范化程序(明确集结调度、组织指挥、处置行动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和要求,提高救援效能),推动全国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在培训演练、调度指挥、现场处置和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协同一体化,使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发展不再局限于本领域,从而优化队伍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和推动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协调发展。

2.2.3 部门协调与配合

国家应急救援局作为履行应急救援职能的主要负责部门,需进一步建立完善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安部、外交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与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应急资源保障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优化应急资源配置运送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明确各应急救援力量在应急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和程序要求。

(1)通过法制化方式对国家应急救援局的性质、规格、组成、职权、职责、隶属关系、经费保障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明确与其他部门间的法律关系,为实际工作中明确权责和统一行使权责奠定法律基础,为实现综合协调的应急救援职能提供法律依据。

(2)进一步完善现行国家和各部门应急预案,使各类应急预案在响应等级、应急救援的启动程序、组织指挥、应急保障等方面相互对接,并对原则规定进行细化,切实明确协同应对情况下的指挥调度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各项保障措施等内容。通过明确部门间横向协调的行政程序和完善统一的响应指挥机制等,解决责任主体不明确、协调指挥不力等实际问题。

2.2.4 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构成

通过机构改革加强应急救援力量管理,由国家应急救援局统一管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事务,要求对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整合,以适应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需要。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1)国家应急救援局直属应急救援队伍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接受武警总部和国家应急救援局双重领导,主要承担综合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事故、火灾事故、建筑坍塌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群众遇险事件(迷山、坠崖、落水、落井等)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事故、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等事故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共19类应急救援任务,是应急救援常备力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应急救援总队,各市(地、州、盟)设应急救援支队,下辖区(县、旗)设应急救援大队和应急救援中队。

(2)国家应急救援局具有紧急调用权的应急救援队伍,即在紧急状态下,国家应急救援局通过相应授权,对其进行统一调度。包括:解放军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省级应急专业力量及预备役民兵等应急救援队伍;武警内卫部队、武警水电部队、武警交通部队、武警森林部队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专业应急救援分队;国家、省级和重点市(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中国救助和中国打捞等海上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国家核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功能支持队伍,主要包括卫生应急队伍;气象、地质、海洋、动植物疫情、环保等专家队伍。

(3)国家应急救援局具有紧急调用权并进行业务指导的应急救援队伍,即在紧急状态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以及有关协同合作机制,接受国家应急救援局及地方各级应急救援局调度指挥,有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矿山救援队、危险化学品救援队、民航应急救援队、铁路行车事故救援队、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救援队、通信电力供水等公共设施抢险救援队伍等企业事业单位专兼职救援队;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以及其他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各类山岳救援、公益救援等社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

3 结束语

深化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改革,由新组建的实体职能机构对全国各类应急救援力量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形成统一指挥、协调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多元协同、联合作战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有助于从体制建设方面为改革实践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有助于实现权责一致并更好地履行应急救援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侯金武.加快建设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2):1-3.

[2]胡象明,黄敏.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色与改革模式的选择[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1,(3):37-42.

[3]林鸿潮.我国政府应急管理日常机构的设置模式与制度架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59-64.

[4]夏一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结构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3):373-375.

2.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篇二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堵截事故源、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一旦事故爆发能够及时应急、将事故损失化减到最小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尽管我国早就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但具体落实到企业及其基层,不少管理者与执行者仍然感到茫然无措,不知从何着手。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各自特点入手,在编制的依据、原则、预案内容、注意事项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对企业安全隐患防微杜渐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

编制依据

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首先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对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因此,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依据就是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

分析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就是不但要分析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但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包括: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类型;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对潜在事故的描绘(如管道破裂、安全阀失灵、容器爆炸、火灾等);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事件之间的联系;每一个事件的后果等。

预案内容

在对重大危险源潜在事故及事故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对编制预案确定了基本原则,那就是: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本单位、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进行编制,同时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编制预案内容重点涉及:潜在事故性质和规模及影响范围;危险报警的设置、报警方式、与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通讯联络方法等。

应急系统

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应急控制系统如图显示:

在编制预案中应考虑建立应急控制中心,应急控制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顺利执行。应急控制中心一般包括总指挥和指挥部成员,总指挥由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担任。其职权是: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否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安全的地方,尝试对危险设施进行直接操作、控制;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指导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现场事件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与消防人员、地方政府和政府安全监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在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对难以解决的紧急情况作出安排;向新闻媒体公布权威信息;在事故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安排恢复受事故影响地区的正常秩序。

3.应急救援安全组织机构 篇三

为应对突发性安全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做到管理规范,责任到人,保障抢险救援工作安全、有效、迅速、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的缩小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从根本上为增强矿井抵御风险的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经矿委研究决定,成立应急救援机构。

一、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总 指 挥:项目经理

副总指挥:生产副经理

成 员:各分管副经理、后勤负责人、各施工队长

二、应急救援管理机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 组 长:生产副经理

成 员:各分管副经理、后勤负责人、各施工队长

三、应急救援组及职责

1、抢险救援组

组 长:项目经理(兼)

常务组长:常务项目经理

副 组 长:生产副经理 安全副经理 机电副经理 技 技术副经理

成 员:各施工队长、后勤负责人

主要负责:按照救援方案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紧急调用抢险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根据事故情况,及周边工作地点和人员的有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负责记录、保存救援过程资料,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参与和配合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

2、医疗救护组

组 长:大保当镇博仁医院院长 副组长:大保当镇博仁医院常务副院长 成 员:急救医护人员

主要负责:组织医疗救治,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负责灾区消毒防疫,确保灾区饮食卫生;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他工作任务。

3、技术专家组 组 长:技术副经理 成 员:技术人员

主要负责:提供救援技术支持,参与抢险方案拟定;收集整理救援过程中的技术资料,为指挥部提出建议意见及相关依据,参与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他工作任务。

4、通讯信息组 组 长:生产副经理 副组长:调度室主任 成 员:调度室全体人员

主要负责:做好联络及宣传工作,编发事故简报,负责新闻媒体的组织与接待工作,发布事故抢险进展情况;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他工作任务制定通讯保障措施,保证在各种应急情况下都能通讯畅通,信息传递及时。

5、物资装备组 组 长:后勤副经理

成 员:调度室、后勤负责人、采购负责人、应急救援库管人员

主要负责:做好应急物资的保养和管理工作,对入库物资要严格验收,防止不合格产品入库,遇到突发事件要保证应急物资及时、无误的发放,另外加强物资的周转使用,及时补充,对在库物资加强保养维护,保持物资的完好状态.熟练掌握各类应急物资的用途和性能,账目清楚,随时保证计划量内的物资储备,月末要清点库房、检查材料的使用情况,使内库材料领取、使用、管理标准化科学化。

6、交通运输组 组 长:常务副经理

副组长:生产副经理、机电副经理、成 员:项目车队及机电运输组全体成员 主要负责:做好应急状态下的车辆供应及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同时井下运输作业要保证供车充足道路畅通,确保应急人员及物资能够快速准确的到达事故现场。

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时,保证人员、物资及时准确到位。

7、后勤服务组: 组 长:后勤副经理

成 员:供应、及后勤全体人员

主要负责:为抢险人员提供物资、临休、饮食等方面的服务。

8、财力保障组 组 长:后勤副经理 成 员:财务全体人员

主要负责:负责组织抢险救援所需各种物资装备、器材和资金的调集和筹备;在财力方面保证矿井能够进行充足的急救物资储备。

9、治安保卫组 组 长:后勤副经理 成 员:保卫全体保卫人员

主要负责:维护矿区的治安,做好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封闭相关场所,维护交通秩序;杜绝无关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确保事故救援的顺利进行,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他工作任务。

10、善后处置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经理

成 员:后勤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

主要负责:负责核实遇难者身份,了解掌握家庭情况并通知其遇难者亲属;安排遇难者亲属善后处理期间的生活和遇难者丧葬事宜,负责洽谈抚恤条件;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矿山救护队伍组织机构

榆林矿山救护中心

五、应急救援办公室及指挥中心:

应急救援管理机构办公室设在调度室,调度室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应急救援业务管理工作及落实,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调度室,负责事故发生后,指挥与组织应急救援协调工作及下达应急指令。

六、应急救援管理职责 指挥机构职责:

负责发生事故后,组织全面抢险救灾工作,启动应急救援程序,采取应急救援手段,下达应急救援命令等工作。

管理机构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更新、编制、审核,日常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开展,包括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应急演练工作 的开展,应急物资管理等工作。

总指挥职责:负责抢险救援的全面工作,发布抢险救援命令。

副总指挥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各个专业,拿出切实可行的救援方案,指挥现场救援,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组织机构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当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性质,制定抢险救灾方案,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指挥部职责:负责上传下达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示,统一调度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3、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项目经理是项目部应急救援行动的全权指挥者,在技术副经理和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协助下负责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的作战计划,统一行动部署。

(2)生产副经理是项目应急救援行动的第一副指挥,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并协助项目经理指挥现场应急救援行动的实施。负责救援人员组织,及时平衡、调集所需的设备、材料,投入救援行动。

(3)技术副经理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一线救援人员组织,及时平衡、调集所需的设备、材料,必要时亲临现场组织抢险、抢救工作。(4)机电副经理根据命令及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机电、运输方面的抢救工作,负责需外单位调入设备、材料的种类、型号、数量计划的制定与联系,负责矿井通风、排水、供电设备在救援过程中的有效监控,保证抢险设备安全的运行。

(5)安全副经理根据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设备材料;协调抢救期间入井许可证的办理,负责地面人员组织和材料、设备的入井的安排;负责应急救援预案和抢险、救灾过程中的安全保证。

(6)后勤副经理根据命令及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严格人员入井,负责抢险人员休息、膳食及其它的后勤保障。

七、应急管理机构日常性职责:

1、安全部门: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具体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开展,组织制定应急救援演练规划,组织相应的工作例会,落实各类重大隐患的排查与闭合。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及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落实专项预案中相关专业的应急演练工作开展。做好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员工应急救援意识。强化民爆物品及火工品管理工作,落实专项预案中相关专业的应急演练工作开展。

2、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井下采掘工作面应急救援设备的日常管理,及技术管理工作,落实专项预案中相关专业的 应急演练工作开展。

3、通风部门:负责分管专业应急救援仪器的管理工作,落实对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负责监测监控系统工作的开展,落实专项预案中相关专业的应急演练工作开展。

4、机电部门:加强对大型应急救援电器设备的管理,落实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的正常运行,落实专项预案中相关专业的应急演练工作开展。维护好井下各运输线路,确保待用运输设备在突发事件后能及时启用.落实专项预案中相关专业的应急演练工作开展。加强对井下监控系统的维护,确保设备完好使用。

5、调度室:维护好通信网络,确保其正常运行,负责对井下通信联络系统进行定期维护, 落实专项预案中相关专业的应急演练工作开展。

6、后勤部门: 加强日常的应急救援保障资金管理工作,确保专款专用。做好人员应急训练工作,确保应急状态下现场维护及人员调动。加强对应急救援物资的管理建账工作,对需更换的设备器材必须及时更换定期检查,确保随时能够使用,参与各类应急演练工作的开展。

7、医院:加强对应急救援设备及相应医疗器材保障工作,确保能随时正常使用,参与各类应急演练工作的开展。

八、应急救援机构应急职责:

1、安全部门:参与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组织、指导救护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生产技术部门:参与项目所有工程及建设单位的顶板事故、辅助运输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矿井水害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通风部门:参与矿“一通三防”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指挥部命令,负责调整矿井通风系统、及主要通风机的运行情况和组织完成必须的通风工程。

4、机电部门:参与项目所有工程及建设单位停电、提升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负责井下运输路线维护。

5、调度室(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各单位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报告矿领导,并根据领导指示上报公司、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调度有关救援力量参加救援工作,下达各项救援命令,跟踪、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参与事故后勤保障和事故报告起草工作。负责及时运送人员和救灾物资,满足抢险需要。

6、后勤负责人:参与事故调查和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协助做好职工稳定工作。参与工伤保险等善后处理工作。负责应急救援各项费用计划和及时拨付,确保救援资金及时到 位。负责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参与地面火灾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和实施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工作

7、医院(委托):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派遣医疗救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治,并做好药物及医疗器材储备。

8、救护队(委托):参与事故应急预案研究制定,根据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完成应急救援工作。

9、监控中心(建设单位):及时根据人员定位设备,确定井下人员位置。

九、应急救援专业组日常职责

为保证出现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事故,特制定应急救援专业组日常职责。

(一)、抢险救援组职责

抓好日常训练,保证出现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出动。做好日常装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证出现紧急情况下装备能准确、可靠的发挥作用。

(二)、医疗救护组职责

学习救护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定期组织救护演练训练。做好医疗设备、器材、药品的采购、保管工作。

(三)、技术专家组职责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对矿区周边、井下环境进行灾害 评估、分析。做好日常性技术指导工作。

(四)、通信信息组职责

对通信线路、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五)、物资供应组职责

负责采购应急救援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大型、特殊应急物资和装备,由物资供应科设立专门存放处,并建立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和发放制度,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

(六)、交通运输组职责

做好应急车辆保养和日常检查、维护,以保证应急情况车辆正常出车。建立突发事件专门应急驾驶员队伍,配备日常值班人员和车辆。

(七)、后勤服务组职责

做好日常后勤物质的储备、保管工作。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工作。做好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

(八)、财力保障组职责

由财务部门建立应急经费操作程序,在保证应急物资采购经费外,应根据相关需求做好应急状况下的应急备用经费。

(九)、治安保卫组职责

保卫组应确保各办公、生产及生活区域治安安全的应急 处置方案。应建立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网络,并通过该网络与相关地区当地公安部门建立良好的互助协作关系。

(十)、善后处置组职责

做好事故发生时的善后处置工作。充分协调事故发生后,新闻发布、车辆配备,人员安置及安抚等工作。

十、调度值班人员职责:

1、值班期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在项目经理及其他矿领导未到达之前,配合值班项目经理担负起事故的临时指挥工作。

2、掌握清楚事故动态,指示值班调度员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必要时亲临现场指挥。

3、将事故详细情况汇报给矿应急指挥部领导,并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协助救援工作。

4、参加事故的处理分析。

十一、值班调度员职责:

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报告项目部值班领导,并根据事故性质、大小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项目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涉及十项应急处置权内的直接下达停产撤人命令)。在项目经理和项目其他分管领导的领导下,及时向下传达作战指挥命令,召集有关人员十分钟内到调度室集合待命,随时统计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根据领导安排汇报公司及救护大队)主要记录:事故类型、发 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简要经过及潜在危险等。

十二、上级应急救援指挥(超出矿应急处置能力的事件)

4.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篇四

一.目的建立科学有效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以预防为主,发生事故时,可以快速对应,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二.范围

公司各部门

三.预防措施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参与制订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不得指使或同意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并有权对违章行为进行制止;确保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经济运行,满足生产需求,做好环境保护和成本核算工作;

2.贯彻落实政府主管部门对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检查以及下达的有关锅炉压力容器方面的安全监察指令;

3.制定和实施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查、检修及购置各种备件计划;

4.定期组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5.定期收集、整理锅炉压力容器有关记录并组织相关人员总结前段时间锅炉压力容器运行中的经验教训并制定改进措施;

6.每月对锅炉压力容器使用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锅炉压力容器的使用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7.制定和实施锅炉压力容器及附属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配合有关部门进行锅炉压力容器检修后的验收工作;

8.发生事故要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并写出事故报告书;

9.积极改善锅炉压力容器工作区域的劳动条件,关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与技术培训,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10.安全领导小组每年底应对全公司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报告呈报经理和上级主管部门。

四.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

1.紧急事故发生后安全领导小组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对应:A消防组;B疏散组;C救援组。

1.1消防组:由安全领导小组下属的义务消防队员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使用消防水枪或其它灭火器材扑灭可能扑灭的火险,如火势蔓延则立刻报警(火警电话:119);

1.2疏散组:负责所有消防通道的畅通,并切断电源,关闭所有机器设备,指挥员工安全有序地撤离;

1.3求援组: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应急处理:负责对消防、医疗急救中心的联络工作(医疗急救中心电话:120),做好消防、急救车辆的引导工作。

2.警报的解除

2.1由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警报的解除及警报解除后的生产恢复组织工作;

2.2如发生火灾或爆炸,由政府主管部门做出决定。

3.记录在案:凡发生安全隐患或大小事故,由相关人员填写《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以及《事故调查报告》,并逐级上报,记录在案,必要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其进行调查核实。

4.注意事项

4.1各岗位负责人应指定岗位代理人,以防不测;

4.2厂区内出现任何险情,应在第一时间通知门卫;

5.安全应急救援评估报告 篇五

某某年,某某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在省、市安监局及某某委、某某政府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全某某安监工作大局,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某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某某年,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某某本质安全年、执法治理年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控制较好,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持续下降,全某某安全生产状况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的态势。某某年,全某某各类事故共发生42起,死亡45人,完成市下达的全年控制指标的98%,事故起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

二、主要特点分析

某某年,全某某安全生产保持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但事故总量仍然过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事故总量进一步下降,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仍然过大。全某某各类事故同比减少6起、1人,分别下降6%和11%。煤矿、工矿商贸、道路交通、铁路交通等行业领域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与某某年相比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发生31起,死亡33人,完成市下达控制指标的103%,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和11%;工矿商贸及其他事故发生6起,死亡7人,完成市下达控制指标的116%,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和22%,铁

路交通死亡5人,完成市下达控制指标的100%,消防火灾事故25起,未死人;全某某煤矿未发生安全事故,煤炭产量约30万吨,百万吨死亡率为0,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水上交通等其他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较稳定。

(二)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控制情况较好,各行业安全生产状况较为稳定。全某某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考核指标的98%,在控制考核指标以内。煤矿、工矿商贸、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行业(领域)事故死亡人数均在控制考核指标以内。在全某某14个乡镇、办事处中,有9个单位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在控制考核指标以内,占64.4%。

(三)全年安全生产形势走势不稳,部分时段波动较大,尤其是在8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事故7起,死亡8人,严重超过每月平均死亡控制指标。

(四)煤矿“两个攻坚战”、查处“三违”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局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把煤矿安全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认真开展煤矿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各项工作,深入细致的排查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隐患,继续在煤矿企业开展查处“三违”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三、应对工作评估

我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指导,深入思考,创新工作思路,对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局积极响应某某委某某政府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不断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预案建设方面,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明确工作措施。一是对部门预案以及企业预案进行梳理汇总,掌握各单位预案制定情况;二是明确工作措施,要求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各救援单位、人员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

(三)应急准备方面。一是要求企业继续补充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预案管理,规范预案编制并深入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全年,我局参与了建筑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学校疏散演练以及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报警应急救援演练,使企业、学生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二是继续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救援力量技术装备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某某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化企业均有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设备,其中,有81支兼职的救护队,救援人员达900余人次,同时,部分企业还配有大型装载机、挖掘机、铲车等设备,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人力与物资的保障。

(四)事故预防方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履行职责,创新监管方式,提高了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按照“三同时”要求,加强对新上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并对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过程中查出的隐患进行通报,督促企业对照整改,保持了安全生产工作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工

作,要求企业认真按照要求,抓好专业人员配备工作,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开展多次全某某性安全大检查以及煤矿水害治理、瓦斯治理、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方面。我局切实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及时查处事故,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六)科普宣教方面。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同时,认真组织煤矿职工复产复工培训、烟花爆竹从业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强化职工对应急救援知识的了解,增强对突发事故的应急防范和处置能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专职的救援队伍,存在救援力量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二)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存在部分企业尚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虽然已制定了预案,但是与上级预案存在上下脱节、不完整、不规范、衔接性差、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同时,也存在一些企业对预案学习、演练重视不够,应急演练存在走过场的问题。

(三)事故灾难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煤矿等高危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仍然突出,导致深层次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四)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结构精干、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护力量。

五、工作建议

(一)推动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汇总全某某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数据,掌握各类应急资源,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提供支持和保障;严格执行预案备案管理制度,着力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各级各类预案之间的衔接;加强对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协同应对能力。进一步健全部门之间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着力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中的相互协调、配合和支持,提高应对事故的协同作战能力。

(三)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源头治理措施。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全面排查企业存在的各类隐患,提高安全生产基础能力;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全面落实政府、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和职工素质。

(四)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培训工作,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应急培训力度。

某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6.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框架体系探讨 篇六

关键词:安全生产,救援,框架体系

1 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工作业务特征及相关要求

安全生产救援应急工作涉及面较广, 相关指挥行业包括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及道路交通安全、农业机械、建筑施工、渔业、铁路、电力、民航等, 涵盖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众多产业部门。由纵向层面来看, 该工作主体包含应急响应、管理、应急评估、救援、灾后恢复等业务。由应急业务流程的关联性又可将其分为针对突发事故的救援应急指挥流程、针对日常应急的准备流程以及应急演练的模拟流程等。针对国民经济安全生产的救援应急指挥单位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随着各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主体承担的业务将不断变化更新, 而其他行业、部门、单位对该类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平台的综合功能需求则会持续丰富, 因而该类平台框架的构建应具有较强的弹性、并能实现功能无缝扩展从而满足未来持续丰富的业务需求。针对安全生产的应急救援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实时的联动过程, 因而对各类通信软件、网络、接口的相关标准具有较高要求, 不仅需要普通政务网络、电信、电话网络的支持, 还需集成视频会议、卫星通信等高科技功能。软件层面关键系统应全面包含各类实时功能, 可在广域网络畅通、高速运行, 并能深入至各类市、县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部门及企业中。

2 构建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框架体系的科学技术路线

我们采用先进性软件工程理论实践方法学, 并应用管理学SOA为框架设计的科学指导理念与方法。在软件实践进程中SOA构建了包含开发、设计、管理与应用的分散逻辑规范单元, 注重其与复用单元形成一种松耦合。在管理层面SOA思想强调对业务综合需求的全面分析以及对系统涵盖业务功能的细化描述, 同时对系统单元在实践业务中的可分析性与可理解性做出肯定。SOA技术路线的核心思想在于令业务的实践应用合理摆脱技术解决方案的相关束缚, 针对业务变化及发展需求可轻松应对。其具体由相互交互的一系列服务构成, 每类服务均能对该定义的功能提供访问。从整体层面来讲SOA的设计与实现即为一系列互相交互的综合服务, 该种令业务功能的实现作为服务的方式可有效提升系统灵活性, 通过引入新类别服务令系统实现功能演化。而通过对服务的重视, 应用程序可有效集中并提供更为丰富、更具目的性的业务流程。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平台的合理构建需要长期、不断的分布实施, 相关业务流程则需在应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完善及更新, 因此我们应采用SOA体系的科学工作思路, 细化分析平台业务需求、技术架构以及建设方案的综合组织, 才能创设一套功能完备、结构完整的救援应急指挥服务业务流程以及坚固、健康的框架体系。针对实时性较强的各类子系统, 例如接警、处理子系统我们则可依旧采用传统类C/S模式架构, 合理满足系统稳定性与实时性综合需求。

3 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系统的框架体系构建

依据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工作的业务特征其系统平台在下层主要指挥县级安全监督救援应急指挥单位及各类企业, 面向上层则与省域应急管理平台、相关国家安监部门救援应急系统开展顺畅、高效的数据交换。因此, 平台系统是在广域网高效运行的庞大分布系统, 将相关安全生产企业、单位由专业网络系统紧密相连, 同时对企业单位综合报警及安全处理请求及时响应, 实现与相关单位系统有序、顺畅的重要数据交换并完成安全救援处理。系统总体结构应包含基础的支持系统、综合的应用系统、移动式指挥平台、大容量数据库系统及前端显示系统等。同时还应包含安全生产涉及的保障体系、法规法律体系等。移动式指挥平台囊括了软硬件工具, 基于无线网络实现了与应急平台的一体化连接, 并高效、准确的完成对安全生产事故现场的指挥应急。另外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视频监控构成了基础支持系统的核心, 其是针对安全生产现场进行跨时空远程指挥的切实可行手段。基础支持系统包含无线、有线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接入图像系统、视频会议、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数据交换、存储、备份及共享系统等。综合应用系统应全面包括应急值守即接处警系统、针对重点防范单位的视频监控、事故态势观察监测系统、预警预测系统、救援应急决策支持、联合调度指挥系统、安全生产现场的指挥应急系统、资源应急保障、模拟应急演练系统以及地理信息配置服务系统等。应急数据库应主体包含对基础信息的存储、空间信息的汇总、预案数据库、工作网信息系统、救援队伍、应急资源数据系统、救援应急装备库、法规专家库、案例库、信息事件、模型库、文档知识库等。安全保障体系主体依据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及要求实现应急平台的实时通信、畅通网络服务、应用等多视角、多层面的整体安全, 囊括了物理场所安全、网络通信安全、应用安全、实时状态监控、容灾备份以及高效安全管理等。

4 结语

科学完备的框架体系是安全生产救援应急平台巩固建设、高效运行的核心基础, 因此我们只有基于救援指挥工作特征, 遵循SOA核心思想才能真正创设出综合、全面、面向业务更新的动态救援应急指挥系统, 令其发挥实时、高效的安全调控、保障处理综合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桑海泉.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与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7) .

7.油气管道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研究 篇七

关键词:油气管道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TE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206-2

0 引言

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地处西北边陲,与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多个中亚国家有领土接壤,在国家边境安全稳定中有重要的屏障作用。新疆自产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再加上通过中亚国家进口的各类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使得新疆石油天然气管道分布很广泛,新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近十年来,随着世界形势和中亚经济形势的变化,新疆能源管道的发展和平稳工作运行处于国家的能源安全领域战略地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建设是维护新疆地区安全稳定的一项尤为重要措施。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云技术的高度发展,结合系统科学、管理科学、运筹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构建基于云服务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可极大提高生产活动应急救援效率,降低损失。

云服务可将安全生产规划、危险源管理、突发应急事件报警及响应、应急救援方案及指挥系统传输到网络上,支持数据库设计并建立数据库。当油田生产过程中突发安全事故,救援人员可以在随时随地使用IT设备连接到云端,实时查看现场状况,实现远程指挥部对现场的应急事件快速监测和趋势特点确认,实现事件等级按程序快速确认,进一步推动参与救援的人员调度和物资快速分配,保证应急救助工作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损失,快速恢复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基于云服务的安全生产救援系统可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1 系统构成

企业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依据应急需要指挥部通过指令协调响应的专业机构和部门,平稳有序调度,合理使用能够参与的各类资源,高效率使用应急系统功能,阻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扩大,迅速参与有效措施,将财产损失和伤亡人员减到最低,快速恢复正常生产运行,消除不利影响。

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环境危险源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事故预防与预警、应急分级响应、事故信息上报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

2 各功能实现模块

2.1 事故现场监测评估

事故现场监测评估是应急救援决策的重要决策信息,对现场事故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趋势预测性判断,对事态进行合理处置应对。事故检测依靠预先建立的事故预警系统,事故预警系统是一个系统性的动态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和推断能管理工作。本应急管理系统功能中,对事故现场的监测分为自动预警报告系统和人工干预报警两种触发方式。自动预警报告系统预先配置评价指标参数,一般分为安全可靠性指标、过程生产指标、环境安全指标,安全管理有效性能指标和机械物理可靠性指标。其次是设置预警准则,通过参数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 ,是否应触发系统警报以及系统响应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根据大数据积累的经验和专家理论来合理配置预警参数阀值,若监控系统谈测到的综合指标值与系统匹配,接近或达到预设阀值时意味着有事故出现或将要出现,预警系统报警。人工事故报警是生产人员或事故周边相关人员发现有事故时及时上报。已经触发的事件应急报警信息通过网络通信线路协议上传到云计算集中处理中心,相关信息处理后的结论性决策信息将通过分布式的网络渠道推送到参加人员的终端计算机、平板或者手机上,敦促其对事故进行确认。

事故状态确认是参与应急救援系统的确认人员(如专职安全员、指挥员等)终端接收到云计算中心发送的事故状态确认指令后,迅速准备到达现场支持,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初步应急处理,并将事态的变动信息尽快通过手持终端反馈至云计算中心。

事故现场的监测与确认信息为事故后期的综合信息分析推演提供最原始的决策数据,是事故应急救援中决策的基础,能否快速正确地监测到现场事故信息直接影响到整个救援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和人员的伤亡。

2.2 事故救援指挥

值守应急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救援决策领导小组成员接收到云计算中心推送的事故救援请求信息,可以实时通过终端计算机设备查看现场的音视频监控和生产环境监控,通过设备运行数据了解事故救援信息,现场处置人员通过专用通道上报事故状态信息,处理后的事故信息及时发送到事故救援指令给相应专业人员,专业救援小组根据指令配备专用设备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救援行动。专业救援小组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可以按需查看现场救援情况和其他处置信息,实时对事态进行合理预判、研究,对救援行为及时纠偏调整,根据现场的变化对救援小组下达新的指令,在保护救援小组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实时的云服务系统可以使救援指挥人员更加运筹帷幄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援指挥工作。

2.3 事故处理

事故处理是指专业测抢险抢修应急救援处置人员在现场接受到云计算中心推送的救援工作命令,在救援部门到达事故现场开始直至事故现场恢复正常生产为止这段时间内,包括应急队伍、应急资源库、应急车辆、救援抢险等多种应急处置队伍在事故现场的工作。信息系统在现场救援处置中实时为云计算中心提供处置信息,为指挥中心研判下一步的后续救援策略提供决策信息依据。同时在处置过程中,实时在线评估测算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事故对环境敏感区的处理措施,防止事故处理不当,引起环境污染和破坏,直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 生产设备控制

平时应及时采集、维护各生产设备数据库,统一管理,全程跟踪和分析存在隐患的生产设备和潜在的危险源。在应急响应指令下达后,生产现场设备管理人员接收云计算中心指令进行操作,通过中心系统实时监测响应范围内的设备设施,并实时提供风险等级和受破坏状况。依据现场事态监测情况和指挥部研判决策对现场进行实时调整,改善救援应急现场环境,将对生产的影响尽可能的将至最低,并将生产设备的工作状态不间断反馈至云计算中心,为事故处置完毕以后恢复正常生产提供应有的保障支持。

2.5 信息公布与利用

信息新闻发布工作小组按云计算中心指挥部发送的指令,根据事态演进和现场救援处置情况向事故区域及受到影响的周边区域的所有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救援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发布实时的事故状况信息、事故趋势预报信息、行动指令信息等,并可查看调用公共应急资源的情况,如:医疗资源、道路交通资源、应急专家资源等。

2.6 数据库管理

建立有效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紧抓基础数据规范、数据更新办法和数据维护的建立和完善。从产生、更新、维护三方面保证决策数据的动态更新。在事故处置过程中,云计算中心记录了整个救援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形成客观的事故救援处置数据报告。云计算中心记录了每次事故响应的全部信息,构成完善的事故数据库,积累形成非常宝贵的事故状态数据资源。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可以综合研究分析形成各种报告,以便与应急处置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危险状态进行深入分析,为安全监管部门宏观决策和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服务,为生产工作人员安全教育提供数据资料,从而更好为预防性工作提供服务。

2.7 云计算中心

云计算中心根据事故现场监测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事故分级评估计算与事故决策分析,并将计算分析发送至应急救援处置指挥小组成员,救援指挥小组根据事故现场进行决策,云计算中心将救援指令按照救援实际需求发送到相应的专业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工作。在救援处置过程中,对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状态数据进行安全分析,并将实时事态分析研判信息报送至管理部门,供各级部门决策参考。救援结束后,云计算中心可将整个救援过程数据记录下来,为后续信息处理提供事故救援的原始数据,为事故救援工作回顾与改进提供数据支持。云计算中心可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数据化、流程化。应用大数据多维度的综合分析技术,可以实现有效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状态数据情报预测、预警处置,实现在安全生产事故状态前第一时间预警,快速定位安全隐患、事故发生地点,将事故类型、事故等级等状态参数发送到云计算中心系统,根据系统计算结果,指挥小组第一时间进行应急指挥和物资分配调度,确定抢险物资、装备、专业队伍联动方案,避免事态扩大,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3 云服务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是依靠云服务技术,云服务是一类依托于云计算平台的新兴的网络技术,云服务中数据的安全性是所有用户关注的焦点。按国家保密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通过统一加密技术和网络信任体系,完成涉密应急信息传输,利用一般加密技术和网络信任体系,实现非涉密应急信息的传输。随着科技发展,云服务技术有以下五点特性:

①保密性。只有被授权的主体才能获取到信息。

②完整性。未经授权的主体不可对信息进行修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③可用性。经授权的用户可随时随地利用终端使用云服务,方便快捷。

④可控性。可以监控所有用户处理信息的行为,防止恶意篡改和违规操作。

⑤不可抵赖性。系统将记录所有用户处理信息的行为记录,并明确处理信息的主体,行为不可抵赖。

通过以上安全特性,可以对恶意违规行为可以采取事前事中主动控制或者事后追责,这将极大保证云服务中数据的安全,保证救援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各程序的正常运行,并保证所监控的企业生产活动的数据的保密性,保护企业的内部数据不外泄。

4 专业应急救援人才队伍管理

油气管道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点多线长,防范工作要求高。在云计算环境下建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是配套的应急处置救援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应急救援人才队伍需要同时具备应急管理专业能力、风险识别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快速反应执行处置力、对专业工种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搭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管理,首先,应在云计算中心建立应急救援管理人才数据库,充分盘点企业自有人员和外协人员,根据企业内部不同地点、不同业务管理机构单位之间,企业外部与政府公共应急救援单位之间应急管理处置联动机制以及人才调配机制。突发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程序,实行统一指挥、管理,应急人才及救援物资的统一调度,达到系统的最大效用。应急管理队伍应进行不同专业,不同事故类型的演习,配合云计算服务的应急救援系统,熟悉流程程序,理论和操作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对于重点危险源,安全控制点要加大监控力度和人员调配。培训专职人员对危险源了解,知道易出现危险的现象和应对预防和处理的方法。

5 结论

利用云计算中心实现的应急救援在线管理系统将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应急救援的整个过程搬至云计算服务器端,使救援处置、指挥生产、设备控制、救援资源高效利用等工作都在云计算中心的系统上完成,云计算中心的模式使得通信网络结构扁平式简化,,每个救援小组之间的通信能够快速与云计算中心建立连接,信息能够快速发送至响应的人员,使得云服务的应急救援系统更好的配合管理抢险指挥和现场人员进行良好互动实现现场保障救援工作快速有序展开,提高救援工作效率,降低人员伤亡和事故综合经济损失。为事后事故原因分析研究时,准确调查确定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原始发生点,通过云服务监控系统更好的查明事故原因。事故处理过程中,能够完全记录救援资料和各种处理措施的效果,能够更好更全面的总结事故处置经验,为事故预防研究提供更完善的资料。

参 考 文 献

[1] 丁滟,王怀民.可信云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5,38(1):133-149.

8.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篇八

一、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分类和标准

重特大事故是指在我镇境内造成重大、特大人身伤亡或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安全事故。

1、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9人、或者重伤10-49人、或者经济损失100-300万元的事故。

3、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者重伤100人以上、或者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事故;

4、其他性质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的事故。

二、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构及其职责

范文网【】

为了加强对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相关领导担任,成员由党政办、纪检、派出所、卫生院、民政办、环保办、财经办、企业办、乡村办、国土所、安生委办等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

当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迅速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负责事故抢救等工作的总体指挥与协调。现场指挥部主要职责是: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指挥、调度现场的抢险、救助工作,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态的扩大、蔓延,并研究决定具体抢险、救助措施和其他事项。根据事故性质、危害程序和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如抢险救护组、善后处理组、后勤保障组、宣传信息组、事故调查组等,确保抢险、救助工作有序进行,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抢险救护组由派出所、综合执法队、卫生院、涉险部门、安生委办等部门以及事故发生地村主干组成。主要职责:

1、具体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2、迅速查明重特大安全事故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制定抢救与救援方案,报指挥机构审定后组织实施;

3、统一指挥现场施救队伍;

4、迅速组建抢险和现场救治医疗队伍;

5、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行动;

6、承办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善后处理工作组由劳动社会保障办、民政办、工会等部门和事故发生地村委会派员组成。主要职责:

1、事故中遇难人员的遗体、遗物处理;

2、处理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抚恤、安置;

3、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联系、安抚、接待;

4、承办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宣传信息组由党政办公室、派出所、安生办、广电站等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职责:

1、及时上报事故发生基本情况;

2、及时了解并上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故抢救情况;

3、发布有关事故信息,并做好与新闻单位的联络、协调等相关工作。

4、提供上级机关需要了解的其他信息材料。

(四)后勤保障组由企业服务中心、派出所、卫生院、财政所、民政办等部门和通信、供电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组成。配合机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维护事故发生区域治安、交通秩序。主要职责:

1、统一指挥实施后勤保障的队伍;

2、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

3、筹措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器材、通信、供电、给排水设备、急救药品等物资;

4、承办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积极配合各级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直至调查结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挠、干涉事故调查。对隐瞒不报、谎报、拖延报告,或者阻挠、干涉事故调查的,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三、事故处置

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后,党政领导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按照本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如实上报,不得谎报或隐瞒不报。同时,要及时保护现场,以便事故调查组的取证和查处。

(一)一次性死亡3-5人,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所在村负责人应赶赴现场,组织指挥事故抢救工作。

(二)一次性死亡6人以上,镇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所有村的主要领导应赶赴现场,组织指挥事故抢救工作。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抢救,把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序,并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部门。

四、事故报告

(一)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在事发后或接报后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发生的情况。

(二)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伤亡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县政府和有关部门。

(三)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5、事故报告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四)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续报。

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受伤人员死亡或者失踪人员确认死亡的,应当及时补报。

(五)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部门和各村应当及时、如实报告伤亡事故情况,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五、事故调查

伤亡事故发生后应当成立事故调查组,协助上级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1、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且与事故单位及有关人员没有利害关系。

2、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并对事故调查组负责。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中的秘密,不得擅自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未经事故调查组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有关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信息。

3、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科学分析,充分讨论。事故调查组成员或者成员单位对事故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应当取得一致意见;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报县政府提出结论性意见。

4、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完成事故调查工作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90日。

5、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单位、有关部门和各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并索取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职守或者逃匿,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调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6、事故调查工作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当由调查组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或者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9.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篇九

为了增强企业各部门对类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快速防险救灾体制,迅速和妥善处理重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理原则:

1、紧急处理原则:

2、分级、分部门负责、相互配合原则。

3、局部服从全局原则

4、依靠群众原则。

二、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职责

成立企业重大安全事故救援指挥部,其主要任务是对各级部门及项目工程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协调作战,共同完成事故应急处置任务。

(一)总公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指挥长:企业法人

副指挥长: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成员:安质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分公司经理、保卫科科长、机械处主任。

(二)应急处理的指挥部的职责及任务

1、工作职责:

(1)决定所发生的事故是否需要实施应急救援。

(2)制订和修订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3)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和应急救援行动,现场紧急处置突发事故,及时了解、掌握、报告事故抢险进展情况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必要时请示有关方面支持。

(4)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总结事故应急处理教训。

(5)作好状况善后处理工作。

2、工作任务:

10.基于地震应急救援的标识系统研究 篇十

关键词:地震 应急救援 标识设计 符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52-03

近年来,高震级的破坏性地震频发,2003年印尼8.9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30多万人遇难;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近8万人遇难。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震级达到g.o级并引发福岛核事故。防震减灾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安全工作之一。目前,通过地震预测来降低震灾的危害还不能实现,所以,在地震发生之后,高效、合理、安全的地震救援是减少灾害损失最的关键手段。

地震灾区的环境状况和人员状况都比较复杂,既有救援人员也有来不急撤离受灾民众,以及大批涌入的志愿者。由于通讯设施被破坏,信息传递受到严重阻碍。通过调查发现,现场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现场喷涂提示符号和人工提示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对于与时间赛跑的应急救援来讲是低效的,并且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各个救援队喷涂的标识符号并不统一,这将会导致灾情信息和救援信息传递的不准确,影响救援秩序和救援进程。因此,构建一套用于地震应急救援的统一的标识符号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利用救援标识符号,对地震现场的建筑物状况(危险等级)、道路状况、医疗信息以及救援物资等进行明确标识。能够有效规范救援队、志愿者以及受灾民众的行动,维护灾民安置区的秩序。另外,把这些标识符号应用于救援地图中,能够让救灾指挥部门清晰了解到不同区域的受灾状况和具体的受灾信息,为制订合理的救灾方案提供帮助。

一 国内外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系统现状研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先后颁布了安全标志、安全色等标准,对大部分国家的标志符号标准的建立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灾害救援等方面的关注比较多,对此展开的研究也比较早,先后出台了以搜救为主的各类规范,其中涉及到了部分救援标识符号的设计规范。

日本处于一个较大的地震带上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因此他们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日本很多大中型城市都设有应急避难场所,在一些主要地段,安置了多种灾害信息标识。如地震避应急难场所导视标识、防灾公共设施(如图1)、应急供水供电、应急医疗救助等标识。在2000年,日本标准协会对此类标志进行统一设计,形成国家标准。由此,日本成为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应急避难标识系统的国家。

美国政府在经历了飓风灾害、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意识到制定统一的应急救援标识的重要性,委托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设计制定统一的救援标识。并在2005年发布了第一套符号,将灾害符号分为四类、共五百多个符号。另外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编写了《城市搜索与救援反应系统——现场行动手册》(Urban Search and Rescue Response SystemField Operations Guide)和《城市搜索与救援反应系统——建筑物倒塌搜索与救援技术人员培训教程》(Urban Search and Rescue ResponseSystem Training Structural Collapse Technician Course)等针对地震救援的指导手册,这些手册中对结构状态标记及结构危险标记和搜救行动标记进行了说明。

我们国家对于地震灾害的救援一直处于被动的自发状态,对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系统的设计研究还没有开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出台了利用三原色(红黄蓝)标注建筑物危险等级符号提示。

北京市通过参观学习日本设置的应急避难场所,借鉴其经验,在2004年,出台了北京自己的地方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在标准中对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设施、设备和周边道路状况进行统一的标识设计,标识图形分为4大类,38个标识符号(见图3)。这一套标识系统在全国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很多城市都效仿北京市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配备相应的标识符号。

二 地震救援标识设计的符号学分析

符号学最早是由瑞士的索绪尔和美国皮尔斯提出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符号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引起了廣大学者的关注,并进一步得到推广研究,其理论成果也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符号学对于标识设计而言,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成为检验标识设计成功与否的一项标准。地震救援标识设计与普通的企业标志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救援标识设计是更倾向于符号设计,因此,在地震救援标识设计中,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地震救援标识符号的三要素

通过对符号学的解读,地震救援标识可以分解为救援信息、救援标识符号以及救援标识的解读。简单来讲,就是先提炼救援信息,把救援信息进行视觉编码,设计成图形标识符号,在使用中人们可以根据标识图形准确的解码,从而领会标识图形所指代的信息。通过利用地震救援标识符号的三要素,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地震救援标识设计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2地震救援标识的符号学分类

对于符号的分类,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皮尔斯理论所分的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

图像符号是指符号形式本身与其所指代的事物具有相似性,或者说在符号设计的过程中直接模拟了对象的形态。这也是我们进行标识设计经常用到的手法。世界各地,有很多标识符号都采用了这种设计表现形式。如利用飞机的形状来表示机场,用电话的听筒来代表电话,利用火车形状代表铁路。虽然这类标识图形都对原有的物体形状进行了提炼概括,但还是极大地保留了事物的关键特征,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指示符号是指形态与其表达对象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性,人们依据生活经验可以准确联想到符号所指的内容。比如利用水龙头代表供水,利用碗筷刀叉等餐具代表就餐场所。

象征符号则是需要复杂的解读过程的,一般来讲,象征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在形态上没有相似性,符号若要准确表达其指代对象的含义,需要依据复杂约定俗成社会规范,这也是我们进行标志设计时最常用的设计形式。比如利用鸽子的形象代表和平,利用心形代表爱等。

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符号在设计中可以借用皮尔斯的符号类别,以此指导标识设计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图形符号和指示符号比较直观、易懂、识别性强,在紧急地震救援中这一类标识符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识别与解读。所以在地震应急救援标识设计中可以以此为主要设计方向,并辅助以象征符号。

三 地震救援信息分类及标识类型

1地震救援信息类别

通常我们采用线性分类、面性分类以及线面结合的分类方法,对地震救援信息进行划分。线性分类是信息依据主要特征进行大致划分,然后再逐一细化。面性分类是根据救援流程或方便性的原则,进行整体划分。比如按照救援场地把灾区划分为指挥基地、救援现场、灾民安置区域等。

在指挥基地,标识设计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救援指挥部、灾民安置区等,同时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水源、食品、电力、医疗处置等。还包括应急通讯、停机坪或紧急停车场等。

救援现场与灾民安置区之间的道路指示标识设计信息,比如紧急撤离路线、道路的安全状况、桥梁隧道的安全评估信息、道路周边的环境破坏等。

救援现场的标识设计信息。在搜救现场,首先要收集的就是建筑物的破坏评估信息,并将信息在建筑物的醒目位置标注;内部有无埋压人员以及埋压人员的健康状况信息,需要设置相应的标识牌;内部有无危险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标注危险信息的注意事项。

在总体可以做如下划分(表1):

2地震救援不同阶段的任务及所需的标识类型

地震应急救援的主要阶段和任务

通常地震应急救援有五阶段:准备阶段,运输阶段(人员、设备),现场救援,救援协作,转移撤离。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主要任务可以分为:

信息收集,把相关信息准确及时的反馈给救援指挥部门,为救灾决策提供情报。

现场封锁与警戒,对一些危险场所(化工厂、高危建筑物、辐射区域)设置隔离区,以防止灾民或志愿者进入造成二次伤害。

搜索救援,主要以救助生命为目的,寻找埋压人员,主要依靠人工搜索、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等。

营救行动,针对受灾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使埋压人员脱离险境,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救助。

防护和保障,救援队伍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受灾民众,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卫生设施及照明保障。

3地震救援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标识类型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得知在地震救援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这也导致了在各个阶段使用标识符号的人群、标识符号的内容都有所不同。

在准备和信息收集阶段,主要使用地图标识,目的是从宏观上了解地震灾害的状况,指挥人员可以通过地图中的标记符号,了解地震所造成的灾情信息,从全局出发对救援队伍进行部署,并做出救援决策。

在救援阶段主要使用安全评估标识和搜救标识,进入现场后,迅速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等级评估,建立相应的安全提示标识;对建筑物的搜索进程与结果以现场喷涂的形式加以标注;并建立相应的灾民安置区,设置清晰的导视标识。

在转移撤退阶段,则主要通过疏散导视标识对受灾民众进行引导指示,帮助其撤离到安全区域。

四 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系统构建

1 地震救援标识系统的构成

由于地震救援过程复杂,所涉及到的信息门类较多,在这些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跟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公共信息重合。所以我们在构建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系统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直接引用现有的国际标准;参考现有标识符号进行改良设计;针对地震救援的特殊需求,设计全新的标识符号。

第一、直接引用现有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作发行了大量的公共标识符号,有很多使用频率高的标识符号都经过了广泛的调研测试,得到了多个国家的广泛认可,所以我们在构建地震救援标识系统的时候,如果涉及到相关的信息内容将首先考虑直接引用此类标识,这也会增强该系统的适用性和通用性。比如地震救援中的安全警示标识:禁止烟火、核辐射等。

第二、现有标识的改良设计。一些常用的公共标识符号,为了能够恰当地表现地震救援的概念,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地震救援的特殊环境。比如灾民安置区的标识设计就是由篷宿区的标识转化而来。另外,救援地图中的标识符号可以从普通的公共标识符号转换,比如传统意义上的消防标识去掉其底色,应用在地图中可以代表消防站点。

第三、新标识符号设计。由于地震救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很多救援信息需要设计,常用的公共信息符号难以满足救援标识系统的需要;同时,地震救援标识是一种行业标志,应当具备其专业特性,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标识符号还需要根据地震救援的特点进行全新的设计研发。

2标识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在直接引用标识时,要尽量使用得到广泛认可的国标符号。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标识设计符号,我们发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民风民俗的不同,同一种信息的视觉设计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引用标志的时候需要做一些调整。

第二、救援标识的设计要符合我国的民族习俗。美国适用刀叉图形作为应急食品供应的标识,对于偏远山区的高龄百姓和低龄儿童来讲,这一标识符号是不容易解读的。因为在我们的餐饮习惯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碗筷。

第三、避免使用纯文字标识。文字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字有着很大的差异,往往会成为我们沟通的障碍。比如2010年我国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在藏民居住区,由于语言、民族习惯与我国的其他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灾救援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产生了很大问题,大部分藏民对用汉字书写的提示信息看不懂,一度造成疏导困难,救灾秩序得不到维持。

第四、标识图形不易复杂,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减少线条的使用,尽量采用块、面对比的处理手法,以保证标识符号的视觉冲击力。

第五、注意标识的缩放问题。这主要针对应用于救援地图的标识,随着地图比例的变化,标识符号的大小也将会产生变化,在缩小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丢失细节,造成标识图形不完整。

第六、地震救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救援人员在展开救援前、救援過程中以及救援结束后都要做相应的喷涂标记,因此,在设计此类标识图形时要考虑到标识的延续性。

结论

上一篇:县第四督导组工作简报45期下一篇:广东人力资源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