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共15篇)(共15篇)
1.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一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公示制度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建工程都必须在工地现场将本工程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公示,在建工地要在明显的位置悬挂重大危险公示牌。公示牌上标明重大危险源名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制定专项整治措施,落实专人进行重点监控,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内容要随工程进度及时更换。
在施工过程中,有限的场地集中了大量的人、机、物,危险源较多、容易发生伤亡事故,正确地认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特别是建筑施工的重大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重大危险源是指有可能发生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以及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
重大危险源辨识
施工单位应根据特点和施工范围,在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施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列出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关安全监控措施,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主要包括:
1、施工现场土方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含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网线极其复杂的基础、沟(槽)工程。
2、地下暗挖工程。
3、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4、30米及以上高空作业。
5、城市房屋拆除与爆破。
6、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
7、起重吊装工程。
8、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米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
9、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施工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重大危险源辨识
1、安全网的具体悬挂部位: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房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侧边的具体位置。
2、施工临时用电线路通设及三级配电(总配电房、二级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设置。
3、物料提升设备、塔吊、施工电梯、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机具。
4、高度大于2m作业面的具体部位。
5、可能遭受雷击的设备和设施,可能出现地基沉陷的设备和设施,可能出现带电、漏电的设备、机具设施和施工作业活动。
6、在堆放与搬(吊)运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和架体等情况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设施。
7、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处、施工现场防火防爆的重点部位。
8、需要采取水平防护措施的井道、脚手架、洞口的部位、进料口、卸料、上料平台的部位。
9、施工现场临时建筑搭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0、施工现场及毗邻周边存在的高压线、沟崖、高墙、边坡等影响安全的因素。
11、施工中因违反操作规程容易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因素。
12、经论证确认或在交底中明确的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等有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施工部位或作业活动,其他潜在有可能导致施工现场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等诱因)。
13、施工现场及周边的人员通道、入口的部位,施工现场的人员密集作业场所及部位。
14、外脚手架需要垂直防护的部位。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1、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集体责任,制定消除或减少危险性的安全技术方案、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检查和验收。
2、重大危险源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急救措施等内容。
3、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企业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经审查的专项施工方案需做较大修改时,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组织专家审批。
4、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技术要领,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5、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时,必须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6、施工现场应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并在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重大危险源施工安全检查
1、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工程施工台账,每周对专项施工方案、重大危险源的施工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2、凡被列入监控范围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必须经常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沟通信息,确保重大危险源施工的信息通畅。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现场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重大危险源施工部位、环节进行监控。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应包括以下六个过程。
1、成立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制机构。
2、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如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中毒、特殊气候影响等)必须及时采取行动措施,使其得到最大限度减少伤害和损失。)
3、危险分析,包括危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分析。
4、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的评估,确认危险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并对其充分进行评估。
5、完成应急预案编制、配备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设备和程序,包括应急救援期间的负责人和特定作业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必要的应急设备、物资、器材、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6、预案的批准、实施,提出预案的落实、更新、培训和 演练。
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有效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
事故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紧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区域,要组织群众开展互救和自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控,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和恢复现场,将事故现场恢复到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险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
伤害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事故的应急演练
1、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在演练后对应急救援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救援程度予以修改。
2、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
(1)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明确由谁向谁汇报,同时采取什么措施防止扩大、(2)现场领导如何组织处理,同时在多少时间内向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
3、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
(1)重大事故发生后,由谁在最短时间内向领导汇报,现场如何组织抢救,由谁指挥,对伤员、财物的急救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2)项目部立即汇报,向谁汇报,多少时间,报告哪个部门,报告的内容、报警等。
文明施工知识
文明施工是指施工组织科学、施工程序合理、施工人员遵章守纪。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防护等达到优良等级,现场整洁卫生。施工现场是建筑活动的场所,也是企业对外的“窗口”,直接关系到城市文明和形象。施工现场应当实现科学管理、安全生产,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健康,施工现场实现围档、大门装饰化,材料堆放标准化,生活设施整洁化,职工行为文明化,做到施工不扰民。清扫施工现场必须湿法作业,严禁高空抛洒建渣,做到现场不扬尘。运输垃圾不抛洒滴漏,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施工现场物料堆放
施工现场的材料应按照规定的地点分类存放,做到一头齐、一条线、一般高,砂石材料成方,周围材料工具一头见齐,钢筋要分规格存放,不得侵占现场道路,防止堵塞交通影响施工。
施工作业现场文明管理
作业现场要工完场清,保持整洁,及时清理建渣,做到施工完一段清理一段。施工垃圾应集中存放并及时运走,现场内各种管道应做好防护,防止碾扎,接头处要牢靠,防止跑、冒、滴、漏。施工中的污水应用管道或流水槽流入沉淀池集中处理,不得任意向现场排放或留到场外及河道中。
施工现场扬尘管理
1、在建工程建筑物必须使用符合额定要求的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围挡。确保严密、牢固、平整、美观、凡是有污染和破损的,必须立即更换。
2、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建应按平面布置图分类,分规格存放,设置标识牌。建筑材料、构件的存放,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做到整齐有序、稳定牢固、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和构建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覆盖)。土方运输车辆进入工地,要做清洁工作,车斗要有覆盖设施,确保周边环境不污染。
3、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按规定进行地面硬化。
4、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暂时不能清运的建渣必须集中用绿网覆盖并洒水。
5、生活区现场闲置空地种植一些绿地,美化环境,增大空气湿度,降低粉尘。
6、施工现场主干道、大门口周边每日安排人员进行清扫、洒水。
7、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必须冲洗干净,严禁渣土洒落。
8、四级以上风力的天气应停止易产生扬尘的作业,禁止从建筑内向外抛洒扬尘。
9、清理楼层,脚手架等部位时,先洒水后清理,严禁用拍打等方式清理杂物。
10、各工种对当日的各种尘屑、砂浆等必须当日清理。按要求到指定的地点处理,必须做到工完场清。
11、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垃圾清运应采用密闭式容器,日产日清,严禁随意倾倒,车辆在运输中必须覆盖,不得洒漏,严禁污染道路。
12、施工现场设置排水设施,保持排水通畅,不积存污水,不乱排污水,合理设置沉淀池,沉淀后废水可合理利用,严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13、施工现场场地的地面要进行硬化处理。因施工没有硬化的地方要采取防尘措施,泥土不裸露。
14、散装物料、建渣采用密闭清运,施工现场清扫出的垃圾工程渣土采用袋装或密闭清运。
15、工地内闲置三个月以上的空地,对裸露的地区要进行防尘绿化。
16、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对施工现场采取洒水降尘。
17、施工过程必须设置密目防尘网,防止和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物料、建渣、粉尘飞扬以及废弃物、杂物飘散。
18、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建筑垃圾。
施工现场宿舍文明管理
工地现场临时宿舍应做到被褥叠放整齐,个人用品有序摆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衣服勤洗勤换,污水不乱泼乱倒,保持室内空气清晰,室外环境整洁,保证好睡眠和休息。
施工现场卫生保健
1、宿舍应保持通风、干燥、有防蚊蝇措施。
2、生活办公设施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卫生。
3、炎热地区应有降温防暑措施,防止中暑。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实行工间休息制度,早晚干活,中午延长休息时间等。
5、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
1>把好食品采购验收关,从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原料;
2>半成品、熟食等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3>食品、原料、器具的存放,必须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4>食品加工工具,容器和餐饮具,应经常清洗、消毒;
5>食品加工后应当尽快食用;
6>食堂工作人员要持健康证上岗,有良好卫生习惯;
7>不食用发霉,变质食品,谨慎食用海(水)产品,四季豆、鲜黄花菜、发芽土豆等有潜在危险的食品以及主食(如凉菜)、熟食(如猪头肉)等易被细菌感染食品;
8>防止亚硝酸钠中毒,由于其外观、味道、溶解性等许多特征与食盐极为相似,很容易被误作为食盐食用,导致中毒事故;
9>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避免苍蝇、蟑螂、老鼠等污染食品。
6、应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避免多人共用一个饮水器皿。
7、供给含盐饮料,补偿高温作业工人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分。
个人应遵守下列社会卫生规范
1、不随地吐痰、便溺;
2、不乱扔垃圾污物;
3、不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
4、不从事其他有碍社会公共卫生的行为;
5、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
6、不聚众闹事;
7、工作时间不喝酒。
建筑施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热爱事业,尽职尽责; 努力学校,苦练硬功; 精心施工,确保质量;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遵章守纪,维护公德。
特种作业主要工种职业道德规范要点
1、建筑架子工:严格标准,实施方案,材质检测,保证质量,横
平竖直,拉结牢固,搭拆安全,确保防护,节约材料,保护成品,精心作业,规范操作,文明施工,减少噪音。
2、建筑电工:严格标准,按图施工,绝缘良好,不准裸露,一机一闸,一箱一漏,防雨防尘,规范操作,劳动保护,安全施工。
3、建筑塔吊司机:严守规程,十不吊,岗前岗后,认真检查,鉴别信号,服从指挥,及时保养,爱护设备,停止作业,断电上锁,认真交接,上岗记录,规范操作,安全施工。
起重机械“十不吊”
1、超载和斜拉不准吊。
2、散装物件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准吊。
3、无指挥,乱指挥和指挥信号不明不准吊。
4、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准吊。
5、吊物上站人和堆放零散物件不准吊。
6、埋在地下的构件不准吊。
7、安全装置失灵不准吊。
8、雾天或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准吊。
9、高压线下面或离高压线过近不准吊。
10、六级以上强风不准吊。
安全生产“十不准”
1、不准穿拖鞋和赤膊上班;
2、不准高处抛物;
3、不准在吊蓝内乘人;
4、不准坐扶手栏杆;
5、不准卧睡在脚手架上;
6、不准酒后上班;
7、不准赌力、赌食;
8、不准在无有效防护措施的同一垂直面上交叉作业;
9、不准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10、不准在禁火区内吸烟、玩火、烤火和施工现场打闹嬉玩。
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的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2、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3、高处作业不准往下或往上抛掷材料和工具物件;
4、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才能开动使用。
5、非电气和机械操作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6、吊装区域内,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吊臂垂直下方不准站人或作业。
2.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二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 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单元是指一个 (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 (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1]。
1.1 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协调字[2004]56号文件中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有贮罐区 (贮罐) 、库区 (库) 、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九大类。
1.2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表1中列举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及毒性物质的危险化学品名称和临界量, 表2中指出了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表2中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及《危险化学品名录》确定, 急性毒性类别依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GB 20592-2006) 确定。
当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9中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 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根据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的多少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 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 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 则按下式计算, 若满足下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 q 2, (43) , 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 t;
Q1, Q2, (43) , 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 t。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中方法判定重大危险源后, 根据计算值可将重大危险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及四级重大危险源, 以便于企业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申报登记。
2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8年8月2日, 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事故造成在现场的施工人员3人死亡, 2人重伤, 6个储罐被摧毁。经过调查分析,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施工单位施工中严重违规违章作业, 而企业本身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没有落实。
案例二: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 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发生特大井喷事故, 243人死亡, 65632人大疏散, 26555入门诊, 2142人住院, 损失9262.7万元。这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规划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井场在选址时安全规划不合理, 没有远离村庄, 在离气井500米的范围内有大量居民, 有的气井离村庄才几百米远, 最近的只有几十米。
通过以上事故案例分析可知, 建设项目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等事故, 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因此, 企业必须设置完善可靠的安全设施;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重视安全生产, 防止麻痹大意、盲干、蛮干;加强厂内各级人员的安全教育。
3 防范措施
3.1 事故前防范措施
(1) 设计安全防护距离
设计安全防护距离是预防危险化学品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危险化学品项目与周边被保护对象保持适当的安全防护距离, 特别是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近年来, 危险化学品企业因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导致的事故风险日益突出[2]。
(2) 安全监控防范措施
通过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 采用数据采集、计算机通信等手段, 对重大危险源建立监控预警系统, 对危险对象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监视可能使危险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通过安全监控,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
3.2 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企业应当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单位版) 》 (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编制符合本单位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习, 使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队伍、生产系统指挥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和程序, 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3.3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调研表明, 目前我国危化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质量不高。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甚至有的把标准化视为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的“行政审批”。因此,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成为各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 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切实加强对工艺操作的安全管理, 确保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2) 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经常性的检查、监督, 是完善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查, 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 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过程中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4]。
(4)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监局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取得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参加专项培训, 考试合格, 持证上岗。
(5)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专业培训和考核[5]。
4结语
随着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生产和使用量得不断增加,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潜在危险也急剧增加。为了减少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采取积极主动的安全措施, 不断进行安全教育, 控制重大危害事故的发生, 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
摘要:介绍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 提出了企业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笔者认为通过采取监控措施、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是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S].
[2]高建明, 刘骥, 梁雪, 等.因安全距离问题引发的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8, 4 (4) :60-64.
[3]张国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4, 4 (8) :30-32.
[4]张文海, 陈国华, 潘游, 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定量评价方法[J].化工学报, 2004, 4, 55 (4) :682-685.
3.重大危险源辨识论述题 篇三
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有许多,但是往往人为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在于企业和个人忽略责任,抱以无所谓或者投机取巧的态度,这样不把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放在心上,是造成事故的祸源。因此要通过强化法律手段来达到安全生产目的。
安全生产过程中要强化法律手段,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依法加大对安全生产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凸现法律的强制力和震慑力,能让企业和个人清楚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二是可以加大对“行政作为”行为法律追究力度,对应当查处的安全问题而不查处,追究渎职、失职和不作为责任。三是可以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各类责任事故。对那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跟不上,事故隐患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的企业而导致伤亡事故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按照规定给予行政处罚,从而督促企业真正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促使其加大对事故隐患的整治力度。综上所述,安全生产要强化法律手段迫在眉睫,通过采取以上几个措施便能很好的达到要求。
你是如何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变得较之历史任何一个时期都重要,安全是生产的保障,没有安全的生产是创造事故的生产,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会产生巨大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生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来抓。(2)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不允许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4)要依法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安全第一,就是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论在干什么、什么时候都要抓安全,任何事情都要为安全让路。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在所有工作的前边。预防为主就是要重事前控制。认真做好前预想,制定好反事故措施计划、事故应急求援预案,建立应急求援平台体系,切实做好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确保没有安全措施的事不做,没有安全保障的事不做。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两个环节。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隐患预防体系上,超前防范,才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实现安全第一。
谈谈安全投入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企业安全经济投入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为控制危险因素,消除事故隐患或危险源,提高作业安全系数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各种资源的总和。生产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用什么样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必要的安全投入来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从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企业兴衰的关键。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而要实现安全生产则需要进行安全投入,通过安全投入来制定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无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发生,从而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使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状态。安全投入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活动的前提,安全投入是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保障从业人员人生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安全投入的生产单位无法或者很难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者之间构成一个互补的关系,一方面,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则可以降低一些事故发生的概率,使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同样为企业减少发生事故所损失的费用,变相的等同于给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安全投入。
综上所述,安全投入与安全生产是每一个生产企业必须要具备的两个要素,安全生产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它为安全生产打下基础。如何加强我国的安全法制监督
监管手段就是实施监管执法的办法和措施。按照法律定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运用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此建立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惩罚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定的行为规范,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对于违法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权依法对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的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实现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有健全的法制。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工作,对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创新安全监管模式,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而全面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推动我国安全生产平稳态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我国的安全法制监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在加快法制建设方面,要围绕(中国的)《安全生产法》,加快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比如事故调查条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条例、提高伤亡人员赔偿条例等等。二:要依法加大对违反安全生产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对事故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依法取缔非法开采的厂矿,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同时,向公众普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知识,并对安全监管监察的执法队伍进行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效能。三:中国还将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建设力度。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和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在各行业的行政许可制度中,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体制上制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什么?安全第一的原则如何体现?
安全和生产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两个方面,必须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两者的关系。首先,安全和生产都是为了社会与劳动者的利益,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社会化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是为了社会积累财富,这是符合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而安全是为了保护劳动和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物质财产的价值,这也关系到劳动者的直接利益。安全搞好了,劳动者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可以更好的发挥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发展了,又为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创造了物质基础,使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得到更好的保护。其次,还应看到,安全和生产也会出现暂时的、局部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安全工作和生产有时候会在思想观念、时间安排、资金利用、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冲突。综上所述,安全与生产既存在统一性,又有矛盾性。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第一”,说明了安全工作和生产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安全第一”就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工作发生矛盾时,安全是第一位的,各项工作要服从安全。安全第一就是要求一切经济部门和企业领导重视安全,只有领导重视安全,安全工作才能搞得好。安全第一就是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人人都考虑安全,遵循安全规律,创造安全和谐的生产劳动环境和人际关系。“安全第一”,还须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企业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指标,作为一项有“否决权”的标准,不安全就不准进行生产。
如何强化“科技兴安”意识,推进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进步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生产科技基础薄弱、安全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安全科技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篇四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包括各种专项施工)。
1.1 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进行危险源辨识的重要依据。要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应收集与本组织的活动、人员、设施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1.2 危险源辨识小组要做好危险源的辨识,还应组建好辨识小组。辨识小组各专业人员都应有人参与。如安全、消防、动力、电气、设备、土建等专业。这样,辨识时可以尽量将各专业中存在的危险源辨识完全。
1.3 危险源辨识要求
a 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考虑所有进入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人员(包括合同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考虑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设施;
d 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异常(如停机检修)和紧急(如火灾)状态;
e 考虑过去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如由于技术、资源不足仍未解决的或停止不用但其危险依然存在)、现在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危害情况。1.4 辨识方法
1.4.1 直接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安全检查表(可以采用《安全性评价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1.4.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1.5 辨识类别
1.5.1 根据本企业及施工现场的特点,将危险源产生的事件或事故分为以下类别: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粉尘、噪声、振动、车辆伤害等。
1.5.2 将活动/产品/服务项目可分为:基础工程、脚手架工程、临边工程、消防管理、模板工程、钢筋作业、砼作业、装饰装修、油料存放、回访维修、施工用电作业、物料提升机安装、拆除及作业、施工电梯、塔吊安装、拆除及作业、电气焊作业、手持电动工具作业、起重吊装作业、办公区域、木工机械作业、打桩作业、生活区域管理、管道安装等。
1.6 危险源及风险的辨识更新当发生以下情况时,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新的危险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a 当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b 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 c 当发生重大事故或相关方严重抱怨时 d 当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有改变时。2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保证危险源评价的正确合理,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应遵循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2.1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a、辨识各类危险因素的原因与机制;
b、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c、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d、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2.2 风险等级针对建筑施工的特点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分为重大和一般风险二类。
2.3 风险评价依据
a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b 危害和事故伤亡的程度、规模;
c 发生的频率;
d 相关方关注程度;
e 财产损失额度;
f 公司信誉的影响程度;
g 降低风险的难度。
2.4 风险评价方法
2.4.1 定性评价:这种方法是依据以往的数据分析和经验对危险源进行的直观判断。对同一危险源,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思想难以统一。但对防治常见危害和多发事故来说,这种方法比较有效。施工现场重点防治的“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就是在对以往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2.4.2 定量评价:这种方法是对危险源的构成要进行综合计算,进而确定其风险等级。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利弊,施工企业应综合采用,互相补充,综合确定评价结果。当对不同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有疑义时,应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采用高风险值的评价结果。
2.4.3 在严重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判断为不可承受风险。
a 可能造成死亡事故;
b 重大以上设备事故;
c 可能发生重伤事故;
d 会引起停止施工。
2.4.4 在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判断为一般风险。
a 可能造成轻伤事故;
b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3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经过风险评价,判断出重大危险源和一般风险。并对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予以公示。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 基础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往往还引起地面、周边建筑设施的倾斜、塌陷、坍塌、爆炸与火灾等意外大型机械设备(塔吊、人货电梯等)的安装、拆卸、使用过程中及各种起重吊装工程中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脚手架和模板支撑在搭、拆过程不规范、违章指挥作业;高处作业不规范、违章指挥、作业;施工用电不规范;房屋拆除、爆破工程违反规定作业等;
4、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4.1 制订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针对所确定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每一项重大危险源都要有控制措施、目标、管理方案、实施部门、检查部门、检查时间。例 重大危险源:大型设备的拆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控制目标:确保无伤亡事故、无设备事故;控制措施:制订目标、指标或管理方案、执行管理程序或制度、培训与教育、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等。管理方案:
a、有资质专业公司安装、拆除、加节;
b、编制安装、拆除、加节、移位等专项技术措施,并经相关部门及技术负责人审批;
c、装、拆前须对操作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d、装、拆过程指派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监控;
e、装、拆人员须持有效证上岗,并须体检合格;
f、装、拆期间须设置警戒区;
g、按要求设置卸料平台、防护门、通讯装置等;
h、搭设完毕后在自检、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并做好维修、保养。最后应落实实施部门和检查部门以及完成时间。
4.2 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按照每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即定期进行演练,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4.3 措施及方案的实施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于落实,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措施、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我公司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4.3.1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
4.3.2 加强安全施工培训教育,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尤其是以事故预防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
4.3.3 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4.3.4 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4.3.5 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重庆文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前言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 自1982年欧共体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以来,美国、加拿大、印度、泰国等也都发布了相应的标准,澳大利亚颁布了国家标准NOHSC:1014<重大危险源控制>.这些法规或标准中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都是物质的危险性及临界量,这种做法在技术上是合理的.,在使用上是方便的.考虑到与国外相关标准接轨,本标准采用了与此相同的方法.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年,卷(期):21(3)分类号:F4关键词:
6.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六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甲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建筑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不安全因素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及管理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设施(危险源)。其次,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第三,企业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针对第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第四,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
2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分类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2)高处坠落。在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3)机械伤害。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4)触电伤害。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5)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7个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是施工企业最常见的,也是重大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3 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以下几点,以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1)安全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工作思路,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安全生产的理念。2)安全法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形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3)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可行”。层层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4)安全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对不安全的设备、工艺管理进行科技创新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或消除各类事故发生。5)安全投入。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条件。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更新,今后的一段时期,建筑工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严峻。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意识切实融入到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程风险,防止事故发生,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结合相关政策法规,针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进行了探讨,分别阐述了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常见的重大危险源分类,提出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并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建筑工程,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7.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篇七
1目的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有的建筑施工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
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3.2项目管理部负责对施工活动、材料堆放、危险品存放及使用、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及风险控制过程实施监督检查。
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别负责所属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与实施。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
4.1.1辨识方法:危险源主要通过现场观察、调查表、安全检查表、专家判断法等方法辨识。
4.1.2危险源范围
辨识危险源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辨识范围应考虑以下主要方面:
a)建筑施工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冬、雨季施工、临时性的运行、临时性抢修活动、夜间施工和外界提供的设施等)。
b)所有进入施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内部员工与外部分包商和访问者等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设备、材料堆放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组织内部的设施或由外部提供的设施)。
d)工程施工过程、工作场地特点、工作环境情况等存在的危险源。
e)有毒有害原材料、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与使用可能对员工和相关方造成的危害。
f)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与自身素质(技术素质、作业熟练程度、安全素质)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带来的隐患。
g)安全措施不完善给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带来危害。
4.1.3辨识步骤
4.1.3.1公司各职能部门及项目部根据职责和业务范围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单位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经部门领导或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生产监督处。
4.1.3.2安全生产监督处根据各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并及时下发到职能部门、项目部。
4.1.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建立本单位危险源清单。
4.1.3.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对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2危险源风险评价
4.2.1评价方法
采用直接判断法、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
4.2.1.1定量评价是指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D=L·E·C),通过对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分析危害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程度。
D=L·E·C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
风险性分值
取值如下:
L值表
E值表
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
频数值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每年几次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周一次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连续暴露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概率值
实际不可能
0.1
极不可能
0.2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可能,但不经常
相当可能
完全可能预料
C值表
D值表
风险性分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风险分类
>320
极具危险,不可能继续作业
重大危险因素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因素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概率值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重大、致残
严重、重伤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灾难、2~9人死亡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当总分D>160分时,为重大危险因素;D≤160时,为一般危险因素。
4.2.1.2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当出现以下情况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因素:
a)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2.2评价步骤
4.2.2.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部门、项目部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初始风险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
4.2.3.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经主管领导批准,下发至各职能部门、项目部。
4.2.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根据公司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3风险控制的策划和实施
4.3.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策划,选择适合的控制策略。
4.3.2对一般危险源,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程序文件或已形成的管理制度,通过培训教育、日常的运行检查实施控制。
4.3.3对重大危险源,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控制。
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b)制定应急预案
c)制定运行程序
d)制定管理措施
4.3.4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危险源控制的策划结果、《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对本单位的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
4.3.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4.4危险因素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a)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运用;
b)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c)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d)方针、目标发生重大调整;
e)与职业安全健康有关的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5记录
5.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
5.2危险源辨识清单
5.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8.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八
一、目的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重大危险源管理。
三、重大危险源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采购、发放(领用)、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包括:危险品仓库、原料药车间、锅炉、油罐、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场所。
四、内容
1、重大危险源辩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通过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定工厂重大危险源为危险品仓库、原料药车间。
2、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
2.1 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
台账内容包括:危险源名称、危险物质名称、危险源存在的位臵、危险货物编号、易导致的事故类型、主要危害、最大储存量、正常储存量、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安全管理措施内容、应急措施等内容。
2.2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
根据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分工,每一类管理项目都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维护保养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记录。
3、重大危险源管理
3.1公司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辨识,当有新的设施或场所构成重大危险源时应纳入重大危险源管理,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3.2 对构成重大危险源场所,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并出具安全评价报告。
3.3 重大危险源的检查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3.4 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针对上月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布臵下月的安全生产工作。
3.5 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3.51 建立各级安全管理网络;
3.5.2 安全设施定期检验;
3.5.3 设臵火灾烟雾监测报警仪,并定期检验
3.5.4 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危险化学物品的贮存量;
3.55 危险品仓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3.5.6 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设备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5.7 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测,确保自然因素对重大危险源无毁灭性的破坏。
3.5.8 生产系统中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按规定要求进行定期检测,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3.5.9 安全附件(压力表、液位计)应定期检测。
3.5.10劳动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应进行定期检查。
3.6 根据《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编写导则》(单位版),编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演练,对预案的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进行评审。
五、重大危险源备案
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申报登记范围的要求对本厂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六、变更管理
9.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九
和土木建筑工程比较, 水利水电工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水紧密联系, 施工当中必须充分考量水压力这一因素, 特别在进行导流的时候, 应当全面考虑流速对于围堰的作用。通常水利工程会牵涉较多的职能部门, 使得施工的难度成倍增加, 因此构建科学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机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水利施工现场主要作业及危险性
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包括了人机环管理等四大子系统, 上述子系统在一起构成了综合复杂系统, 而这其中人属于系统的核心, 正式对于人以及另外三大子系统的综合管理进而确保了施工现场稳定运转。本文选择脚手架水利施工现场为例进行评价。
所谓脚手架指的是施工现场为应对工人垂直水平行动难题所搭建的各类支架,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施工人员的上下以及外部安全网养护、高处作业等更加方便。从事高处作业的时候, 脚手架的使用最为频繁, 因此也极易引发事故。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建筑施工当中的意外事故, 大约1/3 是同脚手架存在关联的, 由此可见, 确保脚手架安全成为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
2 LEC风险评价方法
对于水利施工现场的危险源, 通过LEC方法能直观的反映其风险状态, 且该方法较简易, 受人员文化程度和素质影响较小, 因此选择该方法对水利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实用价值较高。该方法实际上是对人身处高危环境中作业所具有的危险性进行测量的半定量方法, 借助同系统风险率存在关联的三类要素指标值的乘积去评定系统人员出现事故的风险。为使得评价过程更加简便, 允许使用半定量计值方式, 就三类要素各自等级依次确定各类分值, 之后运用三类分值成绩D去评定风险高低, 表达式如下:
上述算式中, 数值越高表明系统所存在的危险程度越高, 应当加强安全手段, 或是降低事故产生可能性, 或是降低人员暴露在高危环境中的频率, 或是降低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让其下调到可接受数值内。依照下列各表加以取值。
事故发生概率 (L)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完全会被预料到;相当可能;可能, 但不经常;完全意外;很可可能、可以设想;很少可能;极不可能;实际上不可能等七个等级分别取值为10、6、3、1、0.5、0.2、0.1。人员暴露频繁程度 (E) 根据暴露于危险场所的概率: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完全意外, 很可可能;可以设想, 很少可能;极不可能等六个等级分别取值为10、6、3、2、1、0.5。危险发生的严重程度 (C) 根据事故后果10 人以上死亡;数人死亡;一人死亡;严重伤残;有伤残;轻伤六个等级分别取值为100、40、15、7、3、1。
依照公式以及各个要素取值能够发现, 假如事故出现可能性增加, 则施工现场的危险度随之增加;在高危环境中暴露的频繁度越高, 则随之产生的风险越高;事故所带来的损失越大, 则随之产生的风险越高。就D值而言, 1、2 级的风险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不会造成太明显影响, 属于能够接受的范围;3、4、5 级的风险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属于不能接受的范围。
3 基于LEC法的水利施工现场作业分析
根据上述提出的LEC评价方法流程, 以脚手架工程为例, 进行安全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经过对危险源搭设方案未经过合理计算及讨论、没有合理的应急管理措施、地基较差、架子工操作不规范、管理人员指挥不当、脚手架与建筑物拉结、安全网与防护栏杆设置不合理等进行评价得出“搭设方案未经过合理计算及讨论”评分为2400, 危险级别为显著危险, “脚手架与建筑物拉结”评分为900, 危险级别为极度危险。
4 解决措施
针对脚手架工程, 应就存在较高危险隐患的指标加以改善, 这里面, 搭设方案以及脚手架和建筑物拉结处于极度危险境况, 所以要放在最先加以改善。搭设方案一定要通过周密的计算方可形成, 同时要获得项目经理的审批之后方可执行;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就施工方案落实状况实时动态的加以检查;工长要就搭设方案做技术交底, 安排实施的同时对其加以监管;班组长以及实际操作的员工应当完全依据搭设方案从事作业, 杜绝违章行为。就脚手架和建筑物拉结过程所做整改为:搭设的时候, 一定要做脚手架与建筑物拉结, 同时规定施工当中定时开展检查, 防范出现脱落现象, 进而导致脚手架存在安全隐患或引发坍塌。
5 结论
根据水利施工现场的情况分析了站场存在的主要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 通过LEC法评价了脚手架及模板工程的危险性, 得出各项危险源的危险分值, 并通过危险性等级划分得出危险源的风险级别, 最终对各危险源中容易导致事故的指标提出整改措施, 对于水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指出了水利施工现场与一般工程相比的不同, 总结了水利施工现场主要作业及危险源, 并以脚手架及模板工程为例进行重点分析, 介绍了LEC方法的理论基础及适用于水利施工现场的可行性, 并给出各指标的取值, 以上述提出的两个重要危险源为例通过LEC方法进行风险分析, 得出各项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为水利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LEC,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安全评价
参考文献
[1]周拥军.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辨识[J].劳动保护, 2007 (01) :88-90.
[2]黄福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J].水利水电技术, 2004, 35 (05) :217-128.
[3]刘锦铭, 孙凯峰.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的修正及在吉林油田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13 (12) :78-80.
[4]张军, 周晶, 卢振勇.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 26 (11) :107-109.
10.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篇十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编制: 复核: 审批:
厦门市xx项目经理部 2016年6月3日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辨识管理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该工程危险源进行辨识、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项目安质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实施登记和管理。
二.工作程序
1、过程流程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危险源更新
2、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缺陷。2.1辨识范围:
(1)所有人员:包括内部人员,分包商和访问者;(2)所有活动: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3)所有设施:包括建筑物(自有的和租用的)、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
(4)管辖范围内的作业场所:包括从事生产施工场所及影响从
事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
(5)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2.2危险源识别方法:
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询问交谈、检查现场、查阅记录、安全检查表等方法。实际操作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几种方法合理组合使用。
3、风险评价
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后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长及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4、重大危险源管理
(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路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3)项目总工程师马骏是本要素全面负责人,组织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并负责组织制定相应重大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入重大危险源进
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项目部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账并每月更新施工风险登记册。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6)项目部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前必须经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现场公示。
(7)项目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记录。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记录。
11.重大危险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十一
按《石湾子三井煤层自然、煤尘爆炸倾向性检验报告》,石湾子三井存在下列重大危险源:
1.煤尘具有爆炸倾向性矿井;
2.煤层自然发火期45天,属有自然发火倾向性矿井: 3.该矿为低瓦斯矿井,考虑到低瓦斯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比例很高,而瓦斯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瓦斯也应列为该矿的重大危险源。
因此将煤尘、自燃、瓦斯等三类危险源作为矿井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管理。重大危险源分级结果为:
1.煤层自燃危险等级I级; 2.煤尘具有爆炸倾向性;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煤矿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经公司研究决定,特制石湾子三井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总体工作要求: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促使各级对重大危险源细致、有效地排查,摸清重大危险源,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主动治理,实现消除各类重大危险源在萌芽状态的目标。切实消除重大伤亡事故,夯实安全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特成立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 杨建场
成 员: 刘常孝 董国锦 牛换定 马善琪 李建平
三、岗位责任:
矿长:是本矿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第一责任者,全面负责矿井 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
1、负责组织建立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的责任制。
2、负责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3、负责保障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所需资金的有效投入。
4、负责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措施的落实。及时消除重大危险源。
5、负责组织制定实施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如实报告重大 事故隐患。
矿总工程师:负责本矿重大危险源排查工作及安全隐患治理措施 的制订、监督管理工作。
副矿长: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副总工程师: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和监 督措施的落实。
安检科:负责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全过程监督执行。生产科:负责本专业内的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负责督促本专业范围内各区队重大危险源的排查、治理工作,负责本专业内的重大危险源排查工作和有 关措施的制定、监督实施。
四、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
对煤矿企业影响其安全生产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有:瓦斯、煤 尘、自燃、等事故,下面对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 自然条件、原因及地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可能发生瓦斯积聚、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及地点。
1、采面因通风不畅造成瓦斯大量积聚或在煤层厚度变化地带瓦斯大量涌出时遇火;
2、局部地区瓦斯超限,由于空班漏检或仪器失灵遇火时;
3、掘进工作面因局部通风质量差,风量不足造成瓦斯积聚遇火时;
4、掘进工作面因未执行风电、瓦斯电闭锁,因停电造成瓦斯积聚遇火时;
5、巷道相向贯通掘进相距20米,停止一端,停风造成瓦斯积聚 遇火时;
6、局部巷道风速过低造成瓦斯积聚遇火时;
7、没有严格执行措施,瓦斯积聚遇火时;
8、串联通风无严格执行措施,瓦斯积聚遇火时;
9、没有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瓦斯积聚放炮发火时;
10、维修巷道、机电设备,瓦斯聚积带电作业产生火花时;
11、电气设备接地系统不健全或检漏设施失灵在瓦斯聚积地点,漏电产生火花时;
12、在瓦斯聚积地区,打开或修理矿灯出现火花时。
二)、可能发生自燃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及地点。
采空区和废巷内留有大量浮煤,遇老空封闭不严造成微量漏风引起自然火灾;
三)可能发生煤尘爆炸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及地点。
1、采掘工作面作业时未采取降尘措施、未开防尘喷雾,造成工作面煤尘积聚遇火时。
2、运输系统各转载点未采取降尘措施造成煤尘积聚遇火时。
3、井下各巷道未洒水防尘,造成煤尘积聚遇火时。
五、管理体系:重大危险源排查与治理实行闭合管理的体系(即:排查、治理、检查、验收)。每月由矿长组织相关各专业管理科室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排查;将排查结果在调度会通报,并组织基层区(队)认真组织学习。并在隐患公示栏公示。
六、责任追究:
1、矿长每月必须召开一次重大危险源排查会议,对排查出的重 大危险源排查必须分专业明确治理单位和责任人,限定治理期限。
2、因重大危险源汇报不及时、治理不及时、整改措施落实不及时造成的非人身事故的责任者,除事故分析的责任处罚外,同时按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3、因重大危险源汇报不及时、治理不及时、整改措施落实不及时造成的人身事故责任者,除事故分析的责任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依据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4、各级现场检查人员、跟班安检员要认真落实重大危险源的整
改,对生产期间出现的隐患要先治理后施工,不排除不能生产。
5、重大危险源在治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明确项目负责人,在 人员和物资的落实上要首先满足危险源治理的需要,保证工程按期完 成。
6、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负责,责任落实做到“三不推”“五落实”,即班组能解决的不推给区队,区队能解决的不推给矿,矿能解决的不推给公司,项目、措施、资金、完成时间、责任人五落实。
石湾子三井
12.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十二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
在研究中, 对水电水电工程建设危险源的主要判断方法是根据相关的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和安全法规的规定, 主要对其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进行识别, 采用矩阵法。在实际操作中, 主要是将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及专家评估打分等进行综合分析, 最后得出综合安全指数, 从而完成对整个施工中重大危险源风险的辨识。
对工程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 能保证工程建设按质量完成, 这是重大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环;其次, 有助于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检测,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后, 因为其中涉及对各个施工单元的安全检测, 一旦出现问题, 便于查找相对应的施工单元, 从而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 重大危险源的初次判断
主要是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 (LEC法) 来计算各种危险作业的相关容忍度 (记为D) , 可以表示为:
(其中, L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指施工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频繁程度、C为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从上述的共识中可以看出, 危险性 (D) 的大小与作业环境的危险性是正比关系[2]。研究证明, 当D的数值大于160时, 定义为危险作业[3]。
(二) 指标量化分析
评价体系具有系统系、实用性等特点, 在水里水电工程施工中, 可将其中不同类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 具体包括目标层、中间和最底层。主要分层依据为专家对工程危险性的打分, 将分数作为安全等级系数 (C) 的评价印象因素, 同时, 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 其中的主要因素如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周围环境、管理方式方法等也需要纳入影响因素的范围。设施工中主要的因素影响重度值为ak, 中毒评价总值为N, 则可得到以下计算公式:
由公式可知, C值越大, 则越能判别出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反之亦然。考虑到施工环境、施工过程中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并结合具体施工中常出现的不安全施工表现, 最终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指数标准值为80%, 当C值小于80%时, 表示项目存在很大的风险, 需要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二、危险源风险评价系统流程及结构分析
评价系统主要有输入、分析、输出这几大模块组成, 具体流程见下图1。
由图1可知, 在系统输入模块中, 主要是细聊的收集环节, 对工程施工和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管理现状及技术水平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考量, 并整理所所有资料, 主要是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了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表现和内容时, 对各个施工单元的风险进行罗列, 并计算各危险源的容忍度D, 然后进行分层次输入。接着, 在系统分析模块, 主要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之上, 根据资料量化分析结果和各种评价指标, 采用矩阵法对其安全指数进行评价。最后, 在输出板块, 将安全指数和评价标准值进行对比, 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分析。
(二) 风险源风险评价系统主要特点
风险源风险评价系统主要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 输入和输出的方式较多, 包括界面资料直接输入和文件导入导出等方式[4];其二, 通过工程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最终囊括了大量的实际工程资料库, 并且结构层次较清楚, 与实际施工联系较大,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其三, 系统面向对象进行分模块设计, 计算过程具有可视化的特点, 并且计算模式较其他模式简单, 具有便捷实用等特点, 从而可在工程项目的评价系统中得到推广。
三、系统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目前, 随着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施工单位也逐渐意识到对工程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探究的重要性, 因此, 风险评价系统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 对工程质量影响重大。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 某水电站主要建筑物主要包括了进水口、压力管道、厂房等, 周围环境较复杂, 对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首先, 需要对每个单元的施工进行初步判断, 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 对施工作业进行分析, 包括起重吊装、开挖等, 确定每个施工环节中的危险性。在完成基础的初步判断工作后, 还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主要是根据前面的判断, 选择相对应的危险作业, 并且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 对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和计算, 并将计算得出的工程综合安全指数C进行对比, 从而判断整个工程的风险情况, 如果此工程存在很大的施工风险, 则需要加强管理和安全控制, 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施工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 水利水电工程较复杂, 施工难度大, 并且受到主管环境和认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因此, 对其安全性能的评估, 也不能只停留在相关资料的整理上, 更多的是要结合工程实际, 注意对周围环境因素的考量增加危险源风险辨识的可信度[5]。从而为整个工程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也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在实际应用中, 该类工程有施工复杂、工艺难度大等特点, 同时会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这也就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基于数据库管理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和面向对象等技术的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体系, 主要是在理解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将工程施工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程建设相结合, 运用解释的方法和技术, 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相对客观和可靠性, 在施工中, 采用改种方法, 能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遗漏问题, 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从很大程度上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 该系统具有实用、难度小等优势, 可在水电工程、道路建设、房屋建筑及采煤采矿等工程建设中推广使用。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也随之增多, 水利水电工程是关乎国民经济安全发展的重要工程, 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危险源风险的评价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是基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管理及可视化技术等方面, 探究水利水电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危险源的定量辨识, 为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利水电,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1]付成华, 张焕敏, 施浩然, 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系统开发及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 2014, 10 (03) :75-77.
13.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及分布,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早期预控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县建筑市场安全、持续、稳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管,对本企业级施工现场管理范围的重大危险源负有保安监管责任,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其他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任何部门或个人均有权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举报。
第二条 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人员检测监控、开展动态检测监控,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2)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3)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4)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
1(5)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6)重大危险源报表。
第三条 施工企业必须定期对各类重大危险源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对存在缺陷和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整改,消除危险危害因素、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 在与重大危险源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施工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施工企业应当填写《重大危险源报表》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条 施工企业必须保证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和隐患治理整改所需的资金投入。
第六条 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必须经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七条 定期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和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八条 施工企业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每一年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或模拟演练,并进行评价、总结、完善预案。
第九条 施工企业必须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 2 全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十条 施工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按季度将检查情况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 施工企业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必须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立即整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1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总结 篇十四
危险源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的核心工作,危险源辨识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让每位职工能对自己每日各项生产作业活动能进行梳理,确定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是否可接受,确定危险级别。我部对职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以下为培训内容:
一、对危险源的定义和种类进行解释分类,并就对危险源和隐患两者的区别也进行了比较。
二、让职工了解危险源的评估方法,并对一些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一些施工现场相关些危险源的控制要求。
三、对如何加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能力提升做了一些讲解。
四、对我部施工现场以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对其有效控制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五、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识别能力做近一步的提升。
15.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十五
1.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应用现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与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都应是一个不间断的PDCA循环的过程, 这就要求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电力施工企业必须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但是就目前各单位的实际做法来分析, 存在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而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为了开展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而泛泛地进行隐患排查的检查, 将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为一项运动来抓。那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电力施工企业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何在?
1.2 工作程序和方法分析
1.2.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程序和方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包括:施工生产、管理工作有关过程的识别和选择, 识别各项工作中的危险源,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进行风险评价。一般常用的程序和方法是根据施工作业和管理工作流程, 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中的事故树、事件树分析法, 对各个工作 (工艺) 的详细过程来进行识别。风险评价在施工企业中常用的程序和方法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 是一种半定量评价的方法。1.2.2事故隐患排查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事故隐患排查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是对施工生产、管理工作有关过程, 以单元为单位或按工作流程, 从施工生产安全现状分析、安全性评价结果、常规和专项的安全检查、已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 对施工企业是否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或者因其他因素在施工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进行排查。一般常用的程序和方法是对照安全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编制隐患排查表, 开展现场安全检查。
1.3 风险级别与事故隐患级别分析
1.3.1 风险级别。
风险级别是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 将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 (D=LEC) 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 这三种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L) , 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E) ,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及后果 (C) 。根据D=L×E×C, 分别得出每项作业活动的风险值, 对照相应的风险程度, 可得出作业活动中危险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施工企业一般将D<70分的风险确定为一般作业风险, 将D≥70分确定为重大作业风险。1.3.2事故隐患级别。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 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 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 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在实际工作中, 施工企业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对一般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判定。
1.4 实施效果分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是一种半定量评价的方法, 优点是通过二维表格确定的分值, 量化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及后果的严重程度, 而且考虑了“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可以清楚地表达出人员、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为的主观因素, 客观、容易掌握。但由于涉及面广、专业强, 必须采用“全员参与、专业分工、内外结合”的方面进行, 尤其是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初始阶段尤为重要。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主要是排查人员、设备、管理对安全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的符合性, 优点是判定安全事故隐患的方法简单、直观。但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中容易存在不完整性和主观性。由于事故隐患评估具有高度主观性, 评价结果与假设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的评估人员使用相同的资料评估同一个问题, 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事故隐患评估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判断的正确与否, 尤其是假设条件。
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应用探索
2.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事故隐患排查的内在联系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相关联的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例如高处作业, 一方面作业环境存在隐患, 如存在无防护设施的危险源, 就存在高处坠落的事故隐患, 也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另一方面, 如果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是由于违章造成的危险源也存在高处坠落的事故隐患。如果没有第一种危险源, 就谈不上将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如果在存在第一种危险源的同时, 还存在第二种危险源去破坏对第一种危险源的控制, 也就促成了隐患发展成事故。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有关联的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并共同决定了危险源的风险大小。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 对危险源的控制, 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因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事故隐患排查的基础。
2.2 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过程开展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电力施工企业可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根据确定的施工生产过程及相关管理活动的过程, 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充分辨识, 找出危险源产生的原因, 分析危险源的特性, 然后进行风险评价, 确定风险级别。这时不能只因为评价结果为一般作业风险或重大作业风险, 就简单确定了一般事故隐患或重大事故隐患。
2.3 检查、评估作业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确定安全事故隐患级别
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后, 应制定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并组织落实。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分为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主要是人员配置、能力和意识, 管理措施主要是各类规章制度、办法, 技术措施主要是各类指导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文件。在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中, 必须加强检查, 看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未达到, 这就要对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 后果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 对人员伤害非常小, 或只能发生机械、设备等损失非常小的事故, 而且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就是一般事故隐患;后果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 对人员伤害较大, 发生重伤及以上的人身事故, 或发生机械、设备等损失较大的事故, 必须全部或者局部停止作业, 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或者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施工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就是重大事故隐患。
2.4 抓好闭环管理, 是防范重复出现安全事故隐患重要措施
对排查出的现安全事故隐患, 在采取整改治理措施后, 要回头再一次检查、评估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时从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修订或更新, 并以此模式循环往复, 不断加强对危险源辨识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对作业风险的控制水平, 达到持续改进安全管理、防范重复出现安全事故隐患的目的。
结束语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电力施工企业, 应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利用科学、规范的辨识、评价程序和方法, 抓住安全事故隐患的源头, 落实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并加强闭环管理, 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才能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摘要:建立职业健康管理管理体系的电力施工企业在在开展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 对合理运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更好地开展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用探索
参考文献
[1]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001.
[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重大危险源辨识案例08-28
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10-16
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杨东11-17
危险源辨识评价措施表06-18
煤矿重大危险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0-06
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方案07-01
重大危险源各机构职责及防范措施06-23
重大危险源及各类事故预防措施讲解08-09
重大危险源(点)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08-03
制度九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