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调研报告(共10篇)(共10篇)
1.城市景观调研报告 篇一
城市景观设计总结报告 总结即是个化零为整的过程,总结归纳,从而提炼出所学的精华。本学期城市 景观设计课程通过①广场景观规划设计②公园规划设计③大型主题旅游景区规 划设计④居住区规划这四大块主题内容展开,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设计,交通,照明设施,大众行为心理学等等内容着手阐述。通过此次的总结报告能对所学内 容进行一个具有良好梳理性的整理,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驾轻就熟。景观设计是满足于功能要求、舒适性、技术性、安全性、和谐性等要求前提下 来满足大众审美评判标准。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 骨架,也是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城市景观的六项基本类型,包括城市建筑、道 路、绿地、广场、水景及城市照明景观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并对城市景观进 行了理论总结。首先谈及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广场是可以供市民聚集的空地,指面积广阔的场 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在广场 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 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 局的重点之一。在设计时必须满足设计三元素:①视觉景观形象②环境生态绿化③大众行为心 理。这三点任何设计中都尤为重要,这是达到人与景观和谐的必要条件。除考虑设计三元论外,在设计前,给广场的主题定位也是重中之重,例如是瞻 仰性,或是娱乐性还是文化性等等等;接着考虑广场从其地理位置,人流层次,形象风格等来确定广场的定位,这些均是设计前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在设计风格的取向确定后即是对实际实用性的考量,例如广场的容量,道路 规划,照明设施等公共设施。广场的容量并不只局限于人流量,也要考虑到景观 建筑的容量;广场景观建筑小品设计通讯设施、雕塑、阅报栏、垃圾桶、铺装等 等;景观建筑的照明包括①基础照明②庭院灯(即景观灯)③草坪灯等等。宜居城市的标准之一是市民生活是否闲适。具体反映到城市广场上,就是看是 否有充盈的市民活动。在西方城市广场,按照过去传统的 遗留,或多或少保留有中世纪来就存 在的市民生活细节。比方说,罗马的 “鲜花广场”,现在仍然是市民购买鲜 花的场所。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即便最热闹的 中城地区,在周末时,市政府也会在专门 路段封闭车辆进入,组织“街市”,让附近居民有购买时蔬水果、自由交往的邻里 空间。与之相比,中国的广场设计当下应该 不再是强调城市有多少标志性建筑和体面的广场,而是看看这些标志性建筑和广 场究竟有多少“亲民度”。接着讲 划设计。公园, 的园林,而现 府修建并经 观赏区和供 玩的公共区 城市生态、防 用。而现代的 到的是公园规 古代是指官家 代一般是指政 营的作为自然 公众的休息游 域。具有着改善 火、避难等作 公园以其环境 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公园的概念即是一大块草地供人们休闲娱乐,晒太阳,运动等等;它是公有的,面向全体人群。①公有,草地,树木,花,自然景观占大部分,人工构筑的景观 为次要是公园的景观形象特征;其②景观分为可变色景观(即人工建筑物)和不 可变色景观(即自然景观)两大类;③公园需包含动物、植物、水体、地形、游 乐设施、园林建筑和人群这几大要素。突破传统意义的公园概念,当今城市公园这一理念正在飞速兴起,并越来越 受推崇,创建城市中的绿色空间相当重要。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 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园林绿地的建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 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开创 了城市公园的先河。我国目前的城市公园都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创建发展至今的,很大 程度上是一种时代的缩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美观念也随之逐步的改变和提高,城市居民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各地 普遍新建旅游景区或是楼盘开发,城市公园的发展则相对忽视,自身处于停滞不 前的状态,没有太多的创意和构思的引进,出现了内部建筑与外部环境相背离的 局面,这是当今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需要多加参考国外的城市公园设计,从形式的模仿,创意的突破结合中 国特色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园。随后是大型主题旅游景区规划设计。①城市的绿洲②城市的集散中心③满足 大众心理实验的要求④明确方向性这四点是其理念。游、憩、食、买、欢、乐是 大型主题旅游景区的构成要素。其中“游”包括游览线路,景观节点,有秩序性; “憩”指例如娱乐设施,包括惊险游艺、影视娱乐活动、儿童娱乐活动; “食” 指的是饮食商业,包括餐厅、小吃店特色美食、小商店及售货亭;除此以外还有 必须的环境设施例如指示牌、广告牌、雕塑小品、花草树木、景观建筑物、照明、音响等设施。以上这些的满足都是“亲民”元素,设计的以人为本至为重要,任何景区建 设都必须满足以上这些条件。此外景观布局,功能分区,必要设施,公共艺术这 些也不例外的需要考量。设计的风格理念决定着景区的景观布局;功能分区中景 区的划分相当重要,划分中要避免景区盲点和交通瓶颈的出现;必要设施则是与 灯光有关及交通工具等设施;所谓的公共艺 术即是雕塑或是具有标示性的建筑。为使景观及游艺过程达到最优效果,良 好的大型主题游线组织也至关重要。设计时 需考虑到一个主入口和 N 个次入口; 道路设 计呈环形,双环形;主环路必须大于等于 6m。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主题旅游景区 当属迪斯尼乐园。迪士尼世界不仅是个游乐 场,同时又是一个旅游中心,游客来此还可 以到附近的海滩游泳、滑冰、驾帆船,到深海捕鱼,乘气球升空,或是参观附近的名胜古迹。这些丰富多彩的节目,给迪斯尼世界更增添了几分魅力。迪士尼 世界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有趣,每年都要吸引游客近2000 万人次。迪斯尼乐园以其丰富 的娱乐设施,不同的主题 营造从而划分不同的景观 区域,令游客流连忘返置 于其中。最后即是住宅区的景 观规划。住宅小区也称“居 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 及自然支线(如河流)划分,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住宅小 区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住宅小区就其个性而言有如下特点:①规划建设集中化,使用功能多样化; ②楼宇结构整体化,公共设施系统化;③产权多元化,管理复杂化。介于住宅区的功能特别性,人群针对性,在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公共场所 与个体和私密性场所的结合;开敞空间与半开敞空间并重;立体化空间处理;增 加娱乐 觉景观 层次丰 区内利 小品使 众不 设计规 的空 潺潺,活动设施使其景观化;视 最优化(a.借景:使空间 富及使视野开阔 b.居住 用绿化、地形、建筑景观 空间层次丰富多样);与 同,风格独特成为住宅区 划的一个趋势;创造宁静 间,打造风和日丽,溪水 幽深宁静的和谐状态。因为中国与国外的不同国情,所以居住区的设计风格有着显著的不同,国外 均已独立别墅花园位置,住宅区以整齐的方块划分。国内别墅区设计时,其主干 道为 4-6m,次要道路为 3m。综上,广场景观设计、公园规划设计、大型主题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及住宅区 景观规划四大板块是 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城 观设计的内容包罗万 这些都是其中的若干 不同的主题要求的设 格,设计要求均会不 但秉承设计三元论,视 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 众行为心理是任何设 本学 市景 象,点。计风 同。觉景 和大 计中 都必须满足的必要元素。设计的根本目标是娱乐人的身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不可一味追求建筑的外观形态,设计的标新立异而忽略的群众的需求,不可本末 倒置。
2.城市景观调研报告 篇二
一、城市景观的美化要有特色
一个城市要发展, 离不开城市景观。一些地方对城市景观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法规, 把城市的景观的保护列入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以山东济南为例:山东济南三面环山, 泉水入户。这里有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人文景观芙蓉街。素有“泉城金街”称呼的泉城路和济南标志性广场---泉城广场遥相呼应。济南在城市景观美化方面很独特, 使得济南现代化建筑和人文景观融合地统一在了一起。
城市景观如何存古求新, 鉴国内外各地而有特色, 至为关键。所以济南市区的城市景观美化要持续走自己的特色, 这就要在居住、学习、工作、游憩和交通五大活动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方面, 充分体现古为今用, 适用、经济、美观这一中华民族特征, 在保持我国古代建筑空间布局到体形、尺度比例协调的民族传统和北方红黑色彩的同时, 改建、新建一些必要的现代建筑群, 开辟城市建筑空间, 使城市既充满智慧和文化气息又颇有现代化城市的气派。就济南城市景观美化来讲, 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建筑物外形要具有独特美。由于建筑风格的变化多以线条为中心, 因此, 建筑物外形的形式美要讲究线条、色彩、材料质感和建筑物外形比例协调。耸立在泉城广场的泉标, 以流线型的线条自上而下描绘出泉水赋予济南新的生命和活力的内涵。泉标的蓝色代表着清澈的泉水, 还象征着新的济南在不断的成长。广场的泉标与趵突泉、大明湖的绿化带相互衬托, 成为富有济南特色的一大人文景观, 让人们看着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二是建筑空间环境营造要合理。城市高层建筑是现代建筑物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不仅是为了反映其建筑艺术本身, 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 而且还必须借助于良好的建筑空间环境的营造, 以减少和克服人们的各种负面心态。在济南趵突泉附近的商业区, 建筑既有传统老济南的特色, 又有现代化设施的应用。各种雕塑、建筑小品等, 步行街旁的流水, 青灰色的飞檐, 突出体现了建筑空间美化特点。三是建筑周围环境要协调。建筑离不开环境, 环境能映衬建筑。建筑与环境形成和谐、整体的形象, 能促使人们心
同材质, 于统一见变化的是纹理方向的不同。在家居布置的初始就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和构思, 这样才不会在进行过程中出现纰漏;在购买新家具时, 应尽量与原有家具般配。
四、结束语
像空间秩序性这样的美的规律始终贯穿在设计之中, 成为我们创作的理性指导。从这个角度上看, 对空间秩序性的研究也就显得更具实际意义了。作为当代的室内设计人员, 对空间秩序性等基本设计手段的运用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潮流的变化, 如何以理性的手法结合感性的创意共同进行设计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了解象黄金分割、人体模数制等等以往优秀的秩序性系统时对设计者而言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的。只有将深厚的知识底蕴融入设计中去, 才能更自觉地发挥出好的创意。
理、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达到心旷神怡的目的。而在建筑与环境规划、设计及建设方面, 考虑到建筑物建造起来后就长期地固定在特定的地点, 建筑与环境的艺术组合也很需要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双向交互式的和谐统一, 建筑周围环境应以创造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和优美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为主。
二、人文景观的内容要不断充实完善
人文景观则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景观, 这是古代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遗迹和现代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通俗表述就是将历史景观与自然景物和人工环境, 从功能美学上进行合理地保护、开发与改造利用的活动。
中国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是每一个城市的精华所在。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是一座城市最让人动情的人文景观, 与自然风貌一起共同体现了城市的魅力。刘易斯·芒福德非常简练地指出, 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于“流传文化和教育人民”。城市是人类物质财富的集中地, 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创新地和人类文化的一个大“容器”。刘易斯·芒福德认为:“的确可以说, 城市从其起源时代开始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 它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 足以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最多的设施;同时又能扩大自身的结构,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更加繁复的形式, 从而保存不断积累起来的社会遗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虽然经过了漫长的时代变迁.城市在格局和形式上会有一些发展和变化, 但长期积淀的精神和文化气质不会改变, 这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因此人文景观, 是否能被现代城市中的普通市民所认识和鉴赏, 这是城市景观能否在保护的基础上作为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础。当人们慢步于住宅小区、城市道路和城市广场时,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人文景观是变幻的, 并非是静止的。同时, 要创造一个舒适而安静的居住环境和优美又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 应从整体来考虑。
因而, 综合上述, 城市景观和人文景观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侧重于对人类生活环境面貌的计划, 即将景观视为一种资源, 依据自然、生态、社会与行为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使人与景观资源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 并符合人类对于精神、生理上的基本需求, 是一个充分提升人类生活环境品质的过程。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必须依托于对本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反思, 对当前境遇的洞察以及对日益多元化世界的体认, 它对古今中外景观形式的借取、转挪是必然的,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重新创造或通过借用这些形式创造出更有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的风格, 并以此去面对中国的城市景观和人文景观深层的问题, 去透视中国人的城市景观深远理想。
参考文献
[1]《槙文彦的建筑——空间·秩序和建造》, 〖澳〗泰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视觉与视觉环境》, 杨公侠,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3]《室内空间设计手册》, 小原二郎、加藤力、安滕正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
3.基于景观评估的城市景观设计 篇三
对城市景观进行评估,可以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状况、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本文以廊坊市新世纪步行街改造设计为例,尝试从可达性、景观要素、空间感知、触觉感知等几个方面进行景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廊坊新世纪步行街进行改造设计,以不同的设计理念,打造风格各异的主题街区,并通过建筑色彩营造商业氛围,实现“赏”、“游”、“购”一体化。本文重点叙述了景观评估结果同景观设计实践的协同关系,探索景观评估体系纳入到设计实践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景观评估 步行街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036-04
一 城市街区景观评估的意义
在日常的设计实践中可以发现,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法规政策有不少,但是多指一些经过专业部门鉴定过的、列为文物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区域,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量承载历史记忆,寄托城市情感的建筑物和街区往往被简单地推倒重建,造成了城市历史的割裂和城市发展的无序。譬如一棵树木的生长,或许它有一些伤疤、或许它有一些横枝野权,只要经过适当修剪,总能找到让其焕发青春的方法,完全没有必要将其连根拔掉,换种新树。这种对待城市街区的简单行为从当时看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以历史的角度看,往往得不偿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城市景观资源一再遭到破坏,城市发展过程中要直面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关系。城市景观中哪些资源值得保留?哪些需要改造?改造的力度需要怎样控制?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中国现今的建设环境下,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和保护意识,过多地承载着城市记忆和具有历史价值的城市环境被大面积破坏,城市的发展轨迹被完全抹去,随之消失的是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何在现有的城市环境下,对城市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估,在保留城市文脉和发展轨迹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段,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改善周围居民的生活,增加人们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二 景观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一)景观评估的程序
国外较早出现的景观评估体系是产生于19-20世纪的以英美为主体的景观评估体系,在这一阶段,西方发达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例如英国在1949年颁布的,以保护乡村历史和景观,维护国家公园和地方景观特色为目的的《国家公园和乡村土地使用法案》,美国在1964年颁布的,以保护原始自然环境,野生生物为目的的《美国荒野保护法》等,在制定法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评估体系和学术流派,但是这些评估工作的评估对象往往以自然景观为主,鲜有涉及到城市景观和人文景观,本文尝试借鉴专家学派中Litton的形态学理论和经验学派的Lowenthal.D的偏重心理感知的相关观点,完成对于廊坊新世纪步行街这一位居城市中心且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城市街区的景观评估工作。
(二)景观评估的方法
在任何一种评估指标体系中,组成景观的各个要素都会被详细地罗列出来,并且制定严格的评估标准,如地形地貌是否多变、植被种类是否丰富、景观色彩是否多样且生动等等,而对于城市景观则多从空间、序列、光线、色彩、植物种类等方面进行评估,所以此次景观评估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三 廊坊新世纪步行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发展对于步行街的影响
廊坊新世纪步行街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东西长5.4公里,分成8个街区,几乎横穿了整个廊坊市,成为当时廊坊市最著名的一条大街。虽然体量巨大,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设计导向问题,步行街在建筑形态、空间利用上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问题慢慢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空间划分不合理:步行街中央50米的间距过于宽大,产生强烈的隔阂感,不符合人们购物休闲的行为习惯。(图1)
建筑形式过于单一:尤其是临近城市主干道的街头立面没有风格特色,可辨识度底。(图2)
各个步行街之间被城市干道隔断,无法形成连续的整体效果,随着城市机动车流量的迅猛增长,这种割裂感越发明显。
建筑色彩过于单一:全是米黄色,缺乏商业活力和业态特点。
随着网络电商的兴起,实体商业受到巨大冲击:步行街缺乏相应的商业配套和商业设施来吸引客户,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
(二)业态变化对于景观的要求
新世纪步行街设立之初,其商业定位并不是十分清晰,随着近几年廊坊城市的快速发展,步行街的外部商业环境和内部业态结构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在客观上对步行街的景观改造提出了现实的要求。首先,在步行街南侧兴起了一个以万达广场为核心的新商业中心,集中了大型购物中心、影剧院、餐饮服务等全套的商业服务设施,形成了新的城市热点,其次,步行街内部经过多年的经营,各个街区都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业态环境,如第三大街主营电子产品和办公用品,第四大街主营时尚用品和服装等,这些外因和内因都会对景观改造设计起到非常明显的限制和引导作用,而且会对景观的内容和形式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
四 景观评估在新世纪步行街改造设计中的应用
(一)新世纪步行街景观评估的内容和标准
鉴于新世纪步行街位于城市中心,且完全是人造环境,所以其评估内容和标准同现行的诸多景观视觉资源管理系统评估指标体系不尽相同,在综合考察了步行街的周围环境和景观现状后,我们尝试从可达性、景观要素、空间感知、触觉感知、配套设施完整性、维护管理便捷性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标准见表一1。
(二)新世纪步行街的评估结果
经过对廊坊新世纪步行街进行多次调研,及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对廊坊新世纪步行街整体状况从评估指标所给定的六个要素进行讨论研究后,制定出符合廊坊新世纪步行街景观评估的调查表,先后7次组织业主开会讨论,并对当地的百余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再结合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考虑后得出的评估结果如表一2所示:
nlc202309031936
通过对评估结果表一2的解读我们可以得知,新世纪步行街在交通可达性、道路通畅性等方面得分较高,即原始的规划框架基本合理,但是由于当时的设计思想陈旧并且缺乏足够的前瞻性,在空间的丰富程度和停车场数量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商业环境的需要,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街内的绿化植物和地面铺装破损严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步行街的景观感知。
五 根据评估结果对新世纪步行街的改造设计
(一)新世纪步行街改造设计的方向
根据景观评估的评估结果,步行街的景观改造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调整步行街的功能分区,理顺功能布局:解决停车面积不够等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
丰富步行街内部空间组织形式:打破街内空间形式单一、风格一致的僵局,将每段步行街自己的独特风貌展现出来。
通过丰富色彩和增加亮化来烘托步行街的商业氛围。
全面整顿每段步行街的端头空间:使之具有显著的风格特征,并能够起到联通每段步行街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的作用。
(二)新世纪步行街的改造设计方案
廊坊地处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之间,位于京津走廊中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同时又是河北大学城的所在地,这就使新世纪步行街天然具有了联通京津,承接北京的传统文化和天津的西洋风尚,将东西方文化熔于一炉的区域优势和文化优势(图3)。同时,步行街又地处城市中心,两侧都是非常成熟的住宅社区,步行街是当地居民主要的休闲、娱乐、购物场所,因而当地居民对步行街怀有深厚的情感,所以这次改造设计的主旨确定为——“京津通廊,人民乐坊”。
新世纪步行街1-8大街东西贯穿廊坊市中心,总长逾5.4公里,这样的规模和体量国内罕见,只是整条步行街被7条城市主干道分割开来,无法形成统一有序的整体,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将1-8大街有效连接,形成一种既是有机整体,各个街区内又各具风情的街道景观,使新世纪步行街重新成为廊坊市的商业主轴、文化主轴、景观主轴和亮化主轴。同时,步行街的改造设计不仅仅局限在内街这一条线上,应当充分利用交通流线、城市家具、标志表识和夜景亮化等手段将两侧的商业空间和住宅社区吸纳进来,利用城市屋脊效应,打造城市景观带,真正做到“纵向连接、横向沟通”。
在步行街原有的建筑设计中,建筑立面风格和建筑色彩较为单一,缺少变化。本次改造设计在尊重原有建筑风貌,不做大规模改造的情况下,利用增建屋顶、修建山墙等手段(图4),打破原有建筑过于统一,僵化刻板的局限,以造型各异的设计手法,在对原建筑不进行大量拆改的前提下,打造不同风格的主题街区(图5、图6),同时丰富建筑色彩,营造热烈的商业氛围,真正实现“赏”、“游”、“购”一体化。以第三大街为例,这段步行街以经营电子产品和办公用品为主,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简洁硬朗的德意志绗架结构形式,在内街新建的建筑物和步行街两端的沿街立面上,笔直挺括的绗架线条代替了柔弱的石膏线脚,明朗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精确、高效的心理暗示,和业态特点相符的同时也赋予第三大街强烈的视觉语言街道特点和可辨识度明显提高。
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各段步行街内部的设计定位和风格体现,一个是各个街区之间的连接与沟通,它们就像玉带上的玉版和串珠那样密不可分。其中,各街区的连接将是亟待解决的设计难点。通过分析其他城市解决同类问题的案例,连接方式最终确定以天桥为主,采用交叉式、平行式、单一式等不同的构造手法,能够使街道两侧的游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到达街道的另一端,同时,由于这些天桥位于城市干道的十字路口,背靠步行街风格迥异的沿街建筑,完全可以利用不同风格的立面造型,配以现代化的亮化手段,使其成为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都市明珠。
新世纪步行街的内庭宽约50米,这样的尺度对于一条步行街来说过于宽大了,步行街两侧的行人很难产生交流,无法形成交融贯通的商业氛围。所以规划设计中在内庭增加了大量的商业设施和商业建筑,如酒吧长廊、IT体验馆、灯光廊架等,这些商业设施—方面提高了区位品质,凝聚了商业氛围,同时也拉近了步行街南北两侧的距离,使人们在步行街内部的穿行和购物变得更加惬意。例如,在第二大街的南北两侧各增加了数组西班牙风格的廊架建构,距离原有商铺9-14米不等,这样的尺度对于购物的人来说是最适宜的尺度,廊架内侧的轻体构筑物里还可以提供餐饮和休憩服务,同时两组廊架之间还有广场和喷泉等景观元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步行街内庭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步行街的环境品质。
近年来,商业和艺术相结合,通过艺术来提高商业品质,通过商业来推广艺术价值,已经成为人们共识的商业发展方向,无论是上海的“新天地”,还是北京的“三里屯”、“798”,随处可见艺术融入商业环境的成功案例,所以在新世纪步行街的改造设计中,必不可少地要融入艺术的相关元素,并且要做到结合业态特点,体现地域文化,引领时尚潮流,成为改造设计中的点睛之笔。例如第四大街的“风情意大利”设计主题,就紧紧结合第四大街时尚服装的业态现状,通过曲线形的平面布局,具有雕塑特性的街心钟楼钢架(图7),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艺术气息,使之不仅成为购物休闲的场所,更是一种城市的标记和时代的印记。
六 结语
本文在调研国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案例,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从景观评估的评估标准入手,力图梳理出一套城市环境下景观评估的依据和方法,并以廊坊市新世纪步行街为例,重点叙述了景观评估结果同景观设计实践的结合过程,探索了如何将景观评估体系纳入到设计实践中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大量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工作正在进行,对于城市环境下景观的评估与保护却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和体系。在世界艺术的历史上,我国曾以意境深远的文人山水画和优美生动的东方园林享誉世界,但是就现代景观视觉语言,尤其是城市环境中景观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却始终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相关内容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
在城市环境中进行景观评估和改造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将不仅仅是地形、植被、水质等自然因素,更多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为因素也必须纳入到评估体系中来,如交通系统的可达性、城市设施的完备性,空间形态的丰富性等,这些条件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元素,甚至同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很大的交集,但是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整体感受,所以在评估和设计过程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同时由于景观评估中评估指标的多样性,且多数指标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很难用清晰的数值去衡量和描述,所以选择较为模糊的评估方法较为合适。
4.突出城市特色 靓丽城市景观 篇四
执法工作会议材料
突出城市特色 靓丽城市景观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04年12月24日)
整治城市户外广告,消除视觉污染,是市执法局今年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按市局的统一部署,我局自3月份开始,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城区及803省道两侧的大型立柱式广告有重点地进行了集中整治,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型户外广告设置无序的混乱状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确保了整治任务落实到位
为组织开展好大型立柱广告的整治工作,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此项活动进行了部署,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根据县政府的工作安排,我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行动方案。一是成立大型立柱广告专项整治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执法人员为组员。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并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对参加专项整治的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组织专项治理人员学习有关政策、法规,明确整治标准,确保依法行政。三是以宣传教育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阵地,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大规模、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治理氛围。四是组织有关人员对城区及803省道两侧设置杂乱无序、尺寸不
一、高低不
一、占用绿化带和控制红线的大型立柱广告的产权和使用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五是开展深入细致的动员教育工作,通过采取逐个单位通知,逐个单位动员的方式,对相关单位和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产权和使用单位明白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并设身处地帮他们想办法出点子,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得到了大多数产权和使用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使整治规范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在整治过程中,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进行指导,对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现场解决,极大地鼓舞了参加专项整治执法人员的干劲和斗志,增强了做好整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使整治工作高潮迭起,整治任务迅速落实到位
二、严格标准,科学规划,从源头上杜绝乱设乱摆现象
一是根据摸底情况,对需要拆除的城区及803省道两侧的32块大型立柱广告的产权和使用单位下发《关于拆除大型立柱户外广告的通告》。二是根据城市规划标准和要求,会同规划部门对设置广告的位置和标准进行了统一,大型广告设置标准为自路沿石40米,高度30米,大小25米*12米的标准;小型广告设置标准为自路沿石40米,高度15米,大小12米*6米。要求各产权和使用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及规格标准自行制作,经执法局验收合格后方可设置,做到了新设置广告整齐划一,规范有序。三是对符合设置位置和标准的广告予以保留,不符合设置位置和标准的广告,由产权和使用单位在规定的时间自行拆除,对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按要求自行拆除的,由专项整治队伍依法强制拆除。
三、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专项整治取得实质性成果
一是借用外力形成整治的合力。在县领导的协调支持下,争取到了公安、规划、法院、工商等部门的支持,对整治中的一些难点、重点实行统一执法,进一步壮大了声势,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合力,为专项整治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二是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整治。进程针对立柱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的实际,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的工作方法,通过选取一些思想觉悟高、通情达理的产权和使用单位,靠上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并率先拿他们的不规范广告牌“开刀”,以此来影响、带动和震慑其他产权和使用单位。对于主动整改的及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表扬,对拒不配合的,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坚决对其实施强制执行,取得了很好的整治效果。整治期间,共拆除大型立柱式广告32块,城区除一块公益性广告外,其余大型立柱式广告均被拆除。通过专项整治活动,使我县的户外广告设施更好地与区域功能相一致,与周边环境和建筑形态相协调,充分展示了户外广告“规范、健康、有序”的新形象,为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攻坚破难,顽强拼搏,提前完成整治任务。在整治过程中,广大干部队员顽强拼搏、团结奋斗、各负其责、任劳任怨、敢于牺牲,先当宣传员、服务员,再当执法员,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确保了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圆满完成整治任务,广大队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和连续作战的精神,有时一天工作多达12个小时,没有丝毫怨言;有的队员婚期将至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有的队员虽然刚接触电气焊,但通过边学边干,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气割技术;有的队员手被刮伤,经过简单的包扎后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去。由于广大干部队员的努力,原计划5月份完成的整治任务,提前1个月顺利完成,使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四、强化管理,常抓不懈,完善户外广告的长效管理机制
整治之初我们就将广告的数量、规格、位置进行了逐一登记。在专项整治结束后,把每一个产权和使用单位的情况进行了重新登记入册。今后,一是严格把关,合理审批。严格按标准、规范、要求,结合实际,进行认真审批。二是按照职能,强化管理力度。加强日常检查及巡查,做到检查到位、有力,不走过场,实抓真管,坚决对擅自设置大型立柱广告的相关产权和使用单位给予严管重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5.城市景观调研报告 篇五
城市河道系统的景观敏感性与景观规划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对城市河道系统的景观敏感性与视觉美学敏感性的分析,指出景观系统的`敏感性是指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系统对干扰的反应.揭示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大规模改变的同时,城市河道及其沿岸景观系统在结构、形态上也发生巨大变化,导致河流水文、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功能的退化,城市水文洪涝灾害频发、水质污染严重和美学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出用景观规划探讨城市河道系统的保护、修复与补偿系统及可持续发展途径.
作 者:王紫雯 符燕国 徐承祥 WANG Zi-wen FU Yan-guo XU Chen-xiang 作者单位:王紫雯,符燕国,WANG Zi-wen,FU Yan-guo(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徐承祥,XU Chen-xiang(浙江省围垦局,浙江,杭州,310006)
刊 名: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5 32(5) 分类号:X321 关键词:城市河道 景观敏感性 视觉美学敏感性 景观规划6.论生态城市景观 篇六
城市景观及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景观是一个多学科的概念, 其内涵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社会、人与自然相互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变化着的。
(一) 城市景观的内涵
总括景观概念发展的历程, 景观可以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美学意义上的景观, 即作为视觉美学上的概念, 与“风景”同义。景观作为审美对象, 是风景诗、风景画及园林风景学科的对象。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 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景观的概念就很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或生物地理群落等术语。第三种概念是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和人类生态学 (Human ecology) 对景观的理解。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概念属于生态科学概念, 它比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概念和地形地貌意义上的地理学景观概念有更深而广的内涵和外延, 并有其特殊的意义。它是指城市空间上包括人的活动在内的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一个景观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互相联系、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个生态系统的聚合。
“城市景观”的概念正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 把城市作为一个景观整体来看待, 认为城市景观是城市中各种物质形体环境 (包括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通过人的感知后获得的视觉形象。城市景观具有的两元结构特征, 即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存, 使得在城市物质形体环境中的人的生活方式与特定的文化活动也同样归属于城市景观的范畴。
景观生态学进一步揭示出, 在城市景观各系统、各种要素的作用中,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核心。所以, 城市景观是由若干个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在城市生态系统中, 不能把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绝然分开, 它们是熔为一体的。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出发探讨的, 就是在城市景观中生态系统内部的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若干个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和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具体内容上来看, 现代城市景观主要包括:景观要素、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变化、景观管理、景观的视觉效果等。总之, 现代城市景观是对城市区域内各种组成要素 (包括人的因素) 的空间结构组成、布局、外观形态、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 城市景观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城市景观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起着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持续发展的功能, 同时也担负着实现城市经济、文化、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功能。
1. 维持城市生态平衡, 实现城市功能
这是城市景观的本质作用。首先, 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城市中的主体———人, 共同构成一个城市有机生动的整体生态大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保持景观各要素的合理空间分布和结构比例, 不仅是维持城市整体生态平衡, 保证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能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愉快、便捷、健康的“宜居”生活环境, 这是构成和体现生态型城市的最基本条件。其次, 现代城市中的市政建筑、商业设施、广场、道路、公共环境空间、绿化、照明等等各种景观设施, 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实现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目标服务, 满足城市高度密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实现功能快速、高效、节能、持续转换的需要, 以保证城市功能的实现。
2. 支持人的行为
环境行为学认为, 环境与人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人在环境中的活动也会影响并改变环境。城市景观环境在为市民提供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同时, 也为人们提供着多种体验和感受, 如愉悦、舒适、亲切、快感、安宁、认同, 以至于自我思考和自创造的可能。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 是心灵的栖息地”。
3. 展示城市形象, 传承城市文化
城市的景观是一个城市地域特征的集中体现, 它体现着这个城市在发展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生活风貌、文化理念、民风民俗, 甚至当政者的执政理念。同时, 城市景观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市民对文化的认知水平, 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接纳新文化的能力。
可见, 城市景观除了以实质性环境提供服务之外, 更重要的是文化氛围的展示。文化氛围只有通过人的活动和参与才能得以实现。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等景观的诸多构成要素, 与城市的主体———人及其它要素共同构成城市的特质, 体现着城市的生活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因此, 城市景观建设既要强调科学性, 又要体现人性化。其科学性体现在景观建设中的合理规划管理, 从而保证城市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持续发展;其人性化是指景观建设中必须考虑人的活动的有效参与和景观对人性的塑造。城市的生命在于人的活动, 而人的活动不能脱离城市景观的物质环境, 更不能背离生态平衡原则。只有当城市景观环境与人类行为相联系时, 它便成为了人性化场所而存在, 并体现出支持人的行为的功能。
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的生态化
生态景观是将生态学原则和原理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内, 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 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情况, 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生态景观的最高境界就是营造一个与环境相和谐的生生不息的场。因此, 生态景观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景观, 而是强调城市景观规划建设效果的“生态化”。
从生态哲学角度看, 生态景观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包含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 形成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结构, 也就是说, 现代生态景观的合理价值取向, 应体现人的生存发展价值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步价值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实现人的无限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有限供给之间的统一、现实关切与理想追求的统一。它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多重目标的基础和条件。它内含着的思想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追求生态性是景观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把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景观建设中把对生态的追求看作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 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 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 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 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 减少水资源消耗也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
2.景观建设要追求经济效益。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景观环境建设是走“美观、经济、实用”的道路。生态景观的经济性取向不是为了便宜, 而是为了能源的永续利用, 环境的安全;实行节约不是考虑单一的经济成本, 而是一种上升到了生活态度和习惯的自觉。比如利用雨洪、利用乡土物种和当地材料, 包括农作物来营造美的、实用而富余环境伦理的“绿色景观”。
3.现代生态景观要体现社会第一的伦理观。它反映了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 体现着建造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 它要解决当前及今后社会面临的核心问题, 即社会持续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生态景观首先就是要满足这种需要, 所以, 生态景观始终体现着社会性第一位的伦理观。
4. 景观建设要体现人文关怀。城市景观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 也关系到人类种族的持续。所以生态景观设计规划的目的不是为了美化环境, 不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 不是为了锦上添花, 而是注重城市肌肤的修理, 是为了满足人类健康生活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5. 现代生态景观要实现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之间思维认同与价值取向上的和谐统一。现代生态景观既能体现现代社会的需求, 也能珍视传统的价值, 能有机地传承和延续并发扬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精神特质。
总的说来, 迄今为止, 国内外所有的绿化城市、田园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等都还只是停留在建造生态公园、生态绿化带等模式上, 还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而只是通往生态城市阶梯中的一个台阶。为此, 未来生态城市景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 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 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 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用一句话概括, 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 道法天然的自然观, 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 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生态城市景观建设的关键在于规划
建造城市生态景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在充分了解城市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现状, 在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远景规划目标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因此, 做好景观的规划工作是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
(一) 生态城市景观规划应避免的误区
当前,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迈进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许多城市景观建设也陷入了“美化运动”的误区, 具体表现在:
1.设计理念上过分强调纪念性与展示性, 注重功利性时效性, 而忽视功用性和实效性。这种理念使得城市在美化和亮化运动中出现了种种误区。其典型特征是单纯最求视觉形式美, 景观设计缺乏公众参与意识, 集中表现就是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兴起了一股建造广场、“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的热潮。
2.城市景观亮化误区多。眼下不少城市为了提升城市形象, 拉动夜间经济, 都很注重夜间的景观照明建设, 而且认为“越亮越好”, 灯箱广告和各种照明设施盲目求大和过度使用,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光污染, 非但形不成美感, 反而干扰和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破坏了视觉适应的平衡, 浪费电力资源。
3.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中存在的误区。首先, 城市形象面貌趋同, “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其次, “盲目国际化”倾向突出。
4.市政建设和管理中存在误区。很多城市长期以来缺乏从如何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角度规划建设城市景观, 因而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生态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体现在: (1) 城市建设和改造缺乏总体规划, 建筑杂乱无章, 新旧建筑之间缺少风格上的和谐一致。 (2) 景观建设不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盲目改造河流和引进异域物种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住宅小区或街头花园大量使用木材造景、修饰, 浪费资源;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景观结构常常造成交通堵塞、出行困难、出行成本提高。 (3) 不注重古城和古建筑的保护。
上述种种误区, 导致我国许多城市景观建设虽耗资巨大, 但实际效果却与生态城市建设要求更加背道而驰。对于这些误区, 在我们开展生态城市景观建设时必须严加防范。
(二)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要避免生态城市建设步入上述景观建设误区, 就必须从源头上进行科学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从生态规律以及城市景观自身建设规律的角度出发, 科学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主要体现在规划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就是尊重自然、尊重环境的原则。一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活体, 自然生态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是维系城市生命功能的基础和最有力的保障, 它们对保持城市基本生态过程、维持生命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其原始风貌和自然情趣是生态景观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 应对城市地域的自然环境给予高度重视和最起码的尊重。
2.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科学发展下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 尊重人、让自然服务于人。生态景观是以人为主体的景观生态单元, 生态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生存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设适于人类生活的宜人景观”。它的突出表现就是从心理关怀的角度为居民营造一个宁静、亲切、安详、便于交流的物质和人文景观宜居环境。
3.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必须抛弃那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和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 它既要满足社会的功能, 更要符合自然的规律, 遵循生态原则, 还要立足当前, 兼顾长远, 节约自然资本, 最大限度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 提高利用率。
4.整体性和连续性原则。城市景观是城市空间上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就是将整个人类生态系统中各景观要素及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综合分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保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提高其稳定性, 使城市景观结构、格局和比例与城市自然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以保持城市整体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多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根据生态平衡的一般规律,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因此, 城市中各种景观资源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应尽可能多样化, 以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转。
6. 多学科综合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规划是在全面和综合分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等各种条件下对景观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 依据是景观结构、景观形成过程、城市整体发展目标、城市定位以及人类价值观、相关法律法规等, 这就决定了实现理想的生态景观规划需要多学科协同合作, 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 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景观。
7. 地方特色原则。地方特色是城市景观的灵魂, 地域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在当今城市景观总体趋于“千城一面”的状态下, 城市景观规划中保持和尊重地方历史、传统文化、乡土知识和自然地理特质尤其显得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它体现的是一种尊重历史、规划未来的科学发展理念。此外, 景观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合理利用原有景观, 都是地方特色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杨晓波, 吴庆书等.城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0.
[2].郑卫民, 吕文明等.城市生态规划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过伟敏, 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7.城市景观对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篇七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间的竞争力日渐激烈,城市形象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城市景观以其独特的影像在城市形象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阐述城市景观建设对提升大连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作用,对大连城市景观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并针对目前大连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方向,提高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关注程度。
现代城市景观阐述
现代城市景观是以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综合体,其中楼宇建筑应当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主体,并有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相辅,两者合起来称为城市景观。从外在物质层面出发,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可以看做是城市景观空间中的浅层结构;深入社会层面出发,人的行为活动是城市景观空间的中层结构;当人们的活动与城市景观的形态产生互动联系时,变形成了城市景观空间的深层结构,彼此的互动交流会加深人人们对于城市的感知和印象,上升为心理层面的涵义。城市景观不仅表现为可视的实体,还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空间,更是表现社会活动的一种载体。生活在这样城市空间和景观环境中,让人们生活在其中感到舒适,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内涵。
城市形象,可以简单理解城市的表面形象,深层次的理解为城市给人们的印象和感受,是展现城市文化的灵魂,城市生活的精神内涵。无论对于初次来到城市还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来说,在这座城市中,最先视觉接触的是楼宇建筑,街道,雕塑等景观,称为人们的第一体验。城市景观作为展现城市的一个视觉符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表现了城市进步发展的水平,它不仅丰富了城市发展的内涵,也为城市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另一方面,城市景观是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既满足了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满足人们对环境建设的审美追求,所以说城市景观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以及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城市景观建设需要改进的地方
城市景观不是孤立存在的,依托城市地域文化,要与城市环境相融合,提升城市形象为建设宗旨,但是在大连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以大连市内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街道、城市景观设施、城市广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街道建设要有特色
城市道路是城市景观空间中的线性元素,是城市景观空间的分割线。道路建设的三点意义:首先,不同的道路给予人们不同作用的体验,主干道是交通行为意义、商业街道可供人们休闲购物的行为、林荫小路可供人们散步和休闲行为等,道路建设除了供人们不同作用的体验和生活之外;其次往往富有特色的道路建设可成为一个城市视觉符号,如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最后道路建设最重要的意义是对城市交通的有效疏导,合理的道路建设,才会有良好的交通秩序环境,是一个城市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大连的道路建设中,40公里长的滨海路,无论是针对市民休闲游玩还是对外旅游的重要景点,从建设上来说是成功的典范,借用临海地域优势,拉近人与自然的接触距离,很好的体现了道路建设的意义。但是在城市主干道的建设上,由于城市空间和丘陵地形的限制,主干道面积小,多数路是起伏坡路,道路设计的趋同,特色上没有明显的区分,没有一条道路成为支撑城市视觉形象的构成元素,即建设的过程要考虑特色的城市道路建设的会对城市视觉形象产生重要的
影响。
2.城市景观设施要完善
景观设施是置于室外的可供人们方便使用的设施,即要具有广泛的功能性;形式追随功能,满足了功能性的同时还要具有艺术美感,即要具有形式的艺术性;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人们对于事物的追求不仅是表面的形式,更注重内在灵魂含义,即要具有深层的文化性。大连城市景观设施建设还需要完善的三个方面:
(1)功能性合理与完善。体现功能性的城市景观主要指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信息系统设施,卫生系统设施等,基础服务设施指座椅、遮阳伞、垃圾箱、公共厕所等为户外的可供人们使用的部分,基础设施的设立要考虑地理位置,考虑人们行为的需要,考虑摆放时对城市环境美观与否;由于信息化时代到来,一些多媒体的信息查询终端被大家广泛认可和需要,多媒体设施成为了新的城市景观设施,它反映了城市以人为本的现代生活理念,可以让人们自主快速查询到相关信息,方便快捷了人们的生活,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的设置要合理,要符合公共性,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活高效节奏。
(2)城市设施要表现艺术性,以城市四区中雕塑、基础服务设施为调查对象发现,城市设施的造型、色彩、工艺上还需要更多的考虑,有了设施的功能性还要考虑设施的美观性,城市设施需要构思创意,它所展现出的姿态是城市设计的精华所在,是城市品位的
体现。
(3)城市景观设施要表现文化性,所谓文化性是建立在功能性和艺术性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注重内在的涵养与灵魂,同样的城市景观设施要展现大连的地域特色,要在细节之处体现城市生活的气息与精神,深度挖掘属于城市性格的特征,表现在城市景
观中。
3.广场建设要有活力
广场是支持多种社会活动的活动空间,是城市人们集聚的一个休闲场所,广场作为城市文化和精神活力的集中体现,是城市最有特色的地方。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它最主要的作用便是传递城市的文化与精神,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此出发点共同构成广场的“活力生活”。 大连以广场建设文明,全市大小广场百余个,以东西走向的广场连线构筑大连市整体框架。以星海广场为代表是以旅游休闲为主的濒水主题广场,广场上的华表、古典风韵宫灯、百年城雕的翻开书的造型以及脚印等极具设计感的细节体现,与地域特色的完美结合,使广场的的建设充满活力气息,增加游人与广场的亲和度;以中山广场、友好广场等为代表的广场是作为区域地标出现在城市中,占地面积小,没有为人在广场中的活动过多考虑,使得广场建设形同虚设,缺少了气息活力,我们追求的是具有活力的城市景观空间,人们置身于广场之中,产生对城市空间的归属感,自然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这是大部分广场所没有体现出的特点,也就失去了广场的作为城市富有特色地方的意义,没有对提升城市产生
影响。
大连城市景观未来发展可参考理念
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城市景观要下接地气,结合大连地域特色建设,上接人气,城市本身没有生命的,因人的存在才为城市增添气息活力,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以下是针对问题提出大连城市景观未来建设发展可以参考的四点原则:
1.展现地域特征
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和精气神是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是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与其他城市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元素,也是人们对这座城市感知和认同的归宿。提取大连城市性格信息,结合设计的符号元素构建独特城市景观,既符合大连城市独特文化又建立特色城市形象。
2.延续历史文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的优秀文化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底蕴。尤其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延续在当代城市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的问题。既保留又创新这个辩证的问题,需要城市建设者悉心做出规划,将历史文化的提取应用到城市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使历史文化上升到城市视觉形象层面上。
3.彰显人文精神
城市因人们的存在而有生命,城市空间活动主体也是人,因此城市景观的建设的宗旨是要能够体现人们精神世界、现实世界的真实需要为出发点,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人们在城市中活动的细节,增加人们与城市的亲和度,将城市形象建设深入人心。
4.秉承可持续理念
现代城市的更新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也是需要城市建设者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找到既尊重城市自然发展规律,又通过城市景观建设提高城市形象的合理方法。
通过对大连城市的景观建设调查研究发现,城市景观的的建设不仅仅从 “城市的外衣”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外表看本质,同样的通过外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去感受一个城市的内在文化,这是城市建设者在建设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城市景观的建设不能完全决定一个城市的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景观的建设是影响城市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我们去重视。
8.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论文 篇八
生态文明的宗旨是维护和尊重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着重强调人类在开发利用大自然的同时,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每个城市都有景观,但不是所有景观设计都符合生态美学原则。一个具有生态美的城市,代表着人与城市景观和谐的发展状态。
1.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和谐化的生态美学原则
现代城市街道景观基本由人工建造,很多城市的景观往往忽视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当今城市大多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水泥、钢筋成了一个城市的特征。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美,走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的景观之路。城市为自然增添了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而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感性和诗意。
2.城市街道景观文化传承性的生态美学原则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精神文化比地理位置更加重要。生态美学强调,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自身的价值;若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街道景观有效融合,即可赋予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的街道景观设计跟一般的城市公园设计不同,应该让自然成为主角,挖掘人与自然亲近的空间,使身居城市中的人可以获得回归大自然的轻松愉悦的精神感受。
3.生态美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城市街道景观从一个侧面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形象,用无声的语言传递城市的文化。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有创新,更要具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必须和旧城保护、城市更新互相依存、互相协调,缺一不可。城市街道景观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审美情趣,也可以增加景观的文化感以及人们对景观的亲近感、认同感,体现了城市街道景观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完美状态。将生态设计概念引入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让人们重新认知自然、体验自然、关怀自然。
三、徐州城市街道景观街道的现状及分析
1.徐州城市街道景观介绍
近几年,徐州整个城市的街道景观焕然一新,道路绿地率逐年上升,政府也越发重视城市景观建设。如,将位于青年路的徐州老市委大院改造成为中华老字号精品街区,整个街区采用民国风格。与毗邻的老东门时尚街区不同的是,中华老字号街区引进了国内有名的老字号企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其中,主打传统文化牌,保留了老市委大院原有的建筑风格特色,再现了徐州的城市历史风貌。但总体而言,徐州作为有着悠久文化的历史古城,城市街道景观的文化底蕴还略显不足。
2.徐州城市街道景观问题分析
(1)街道景观千篇一律城市中的大部分道路景观都有类似或雷同情况,特别是徐州新城区道路景观非常相似,缺少独特性,也缺少标志性的景观设计,没有体现出徐州的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
(2)街道绿化带植物配置单调目前徐州市街道景观绿化面积有很大的提升,但在绿化植物配置种类、形式美感及植物色彩、季节变化上单一且缺乏文化主题。
(3)道路命名与景观配置缺乏衔接目前徐州地域文化与道路命名已经逐步有所关联,如汉源大道、彭祖大道、楚风路、汉风路的命名,彰显了徐州的两汉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底蕴。不足的是,道路名称与道路景观缺乏融合与衔接。
(4)功能设施不健全不能仅仅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实现,而忽略了城市街道其他设施的建设,如城市交通标识、导示系统、霓虹灯夜景观等。
(5)城市街道硬件设施不足部分城市街道的照明系统还不完善,无法满足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材料持久性差。地面铺装材质要考虑耐磨、防滑,在此基础上再满足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特别缺少专为残疾人、老人、推儿童车的家长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这是目前徐州城市街道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辅助设施短缺,为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厕所、导示牌、公共电话亭、供路人休息的空间等严重短缺。
四、改进完善的建议
9.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篇九
西四环路主辅隔离带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非季节施工方案
由于本工程施工时间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时段内完成,属于非正常季节种植,为保证达到园林景观的完美效果,这就对苗木的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特殊的要求,为达到建设方的预期目标,充分体现设计思想、理念及构思,本工程绿化要打破季节限制,克服不利条件,进行非正常季节施工。为了使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结合非正常种植季节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相应技术措施。
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植物材料基本是移植而来的。移植成活率及植株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植物成活率与移植期﹑植物根再生能力﹑树体储存物质多寡﹑是否断根﹑移植技术措施及植后管理密切相关。
移植成活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树势平衡,即外部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正常温﹑湿度),植株根部吸收供应水﹑肥能力和地上部分叶面光合﹑呼吸和蒸腾消耗平衡。移植枯死的最大原因,是根部不能充分吸收水分,茎叶蒸腾量大,水分收支失衡所致。在春季施工,由于植株未展叶,根系萌生﹑再生能力旺盛,树势不会出现严重失调,只需对未发芽的枝条进行适宜修剪,平衡树势即可。
因此按植物生存生长规律出发,传统的做法是从3月中旬开始至5月初结束或者是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此间是正常施工季节。此外的时间,生长旺盛的夏季;冬季的极端低温与根系休眠缺乏再生能力;都造成移植成活比较困难。这与形势发展及特殊要求的矛盾形成了非正常季节施工的难点。
为解决非正常季节绿化施工中遇到的难点,在设计要求的苗木中,我们可以从种植材料的选择、种植土壤的处理、苗木的运输和假植、种植穴和土球直径、种植前的修剪及种植等方面严格把关,从而尽可能提高种植成活率。
一、种植材料的选择
由于非种植季节气候环境相对恶劣,对种植植物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在选材上要尽可能的挑选长势旺盛、植株健壮的苗。种植材料应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汁要求;大苗应做好断根、移栽措施;草卷土层厚度宜为1~3cm;
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年生花卉,株高应为10~40cm,冠径应为15~35cm。分枝不应少于3~4个,叶簇健壮,色泽明亮。
2、宿根花卉,根系必须完整,无腐烂变质。
3、观叶植物,叶色应鲜艳,叶簇丰满。
二、种植前土壤处理
非正常季节的苗木种植土必须保证足够的厚度,保证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性和排水性好。
种植或播种前应对该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1、苗木生长所必需的种植土壤厚度应保证植物根系正常发育的深度。一般深根系乔木需达到120
cm厚;乔木达到90
cm厚;大灌木达到80
cm厚;灌木达到50
cm厚;小灌木达到35cm厚。
2、种植地的土壤含有建筑废土及其他有害成分,或强酸性土、强碱土、盐土、盐碱土、粘土、沙土等,均应根据设计规定,引进种植土或采取改良土壤的技术措施
三、苗木的运输
在运输方面应该做到苗木运输量应根据种植量确定。苗木在装车前,应先用草绳、麻布或草包将树干、树枝包好,同时对树生进行喷水,保持草绳、草包的湿润,这样可以减少在运输途中苗木自身水分的蒸腾量。苗木运到现场后应及时栽植。苗木在装卸车时应轻吊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土球苗木装车时,应按车辆行驶方向,将土球向前,树冠向后码放整齐。裸根乔木长途运输时,应覆盖并保持根系湿润。装车时应顺序码放整齐;装车后应将树干捆牢,并应加垫层防止磨损树干。
花灌木运输时可直立装车。装运竹类时,不得损伤竹竿与竹鞭之间的着生点和鞭芽。
带土球小型花灌木运至施工现场后,应紧密排码整齐,当日不能种植时,应喷水保持土球湿润。
四、种植穴和土球直径
在非正常季节种植苗木时,土球大小以及种植穴尺寸必须要达到并尽可能超过标准的要求。
对含有建筑垃圾,有害物质均必须放大树穴,清除废土换上种植土,并及时填好回填土。在土层干燥地区应于种植前浸穴。挖穴、槽后,应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
五、种植前修剪
非正常季节的苗木种植前修剪应加大修剪量,减少叶面呼吸和蒸腾作用。修剪方法及修剪量如下:
1、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剪除,并对树冠进行修剪,保待地上地下平衡。
2、落叶树可抽稀后进行强截,多留生长枝和萌生的强枝,修剪量可达6/10~9/10。常绿阔叶树,采取收缩树冠的方法,截去外围的枝条适当疏稀树冠内部不必要的弱枝,多留强的萌生枝,修剪量可达
l/3~3/5。针叶树以疏枝为主,修剪量可达1/5—2/5。
3、对易挥发芳香油和树脂的针叶树、香樟等应在移植前一周进行修剪,凡10cm以上的大伤口应光滑平整,经消毒,并涂保护剂。
4、灌木及藤蔓类修剪应做到:
带土球或湿润地区带宿土裸根苗木及上年花芽分化的开花灌木不宜作修剪,当有枯枝、病虫枝时应予剪除。
分枝明显、新枝着生花芽的小灌木,应顺其树势适当强剪,促生新枝,更新老枝。
另外,对于苗木修剪的质量也应做到剪口应平滑,不得劈裂。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应距留芽位置以上1cm;修剪直径2cm以上大枝及粗根时,截口必须削平并涂防腐剂。
六、苗木种植
落叶乔木在非种植季节种植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对苗木应进行强修剪,剪除部分侧枝,保留的侧枝也应疏剪或短截,并应保留原树冠的三分之一,相应的加大土球体积。可摘叶的应摘去部分叶片,但不得伤害幼芽。夏季搭栅遮荫、树冠喷雾、树干保湿,保持空气湿润,作堰后应及时浇透水,待水渗完后复土,第二天再作堰浇水,封土,浇透三次水后可视泥土干燥情况及时补水。
树木种植后应对苗木进行浇水、支撑固定等工作,种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应筑实不得漏水。
对新发芽放叶的树冠喷雾,宜在上午l0时前和下午15时后进行。
大树的支撑采用按设计要求落乔、常绿种植完毕后采用杉篙进行支撑。常绿树在树高1/2-
1/3处,采用三根杉篙支撑法,支撑要坚固,支柱立于土堰之外,深埋30cm以上,将土夯实,树木捆绑处应垫软物,严禁支柱与树干直接接触,支柱立好后,树木应保持直立。对于落叶乔木因全部为带冠移植,要采用杉木杆井字支撑,支架要捆绑牢靠,高度一致、整齐美观。两水平桩十字交叉位置应在树干的上风方向,扎缚处应垫软物。
北京市新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10.城市景观调研报告 篇十
关键词:自然景观元素;城市景观设计;感官体验
徐恩淑说:“城市景观具体说是城市空间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所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的表现,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以及思维所获得的感知空间,是城市美学在具体时空中的体现,它是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进而创造提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自然物和人工建造物都是构成景观的元素,大至自然地形、开阔空间等具有自然美;小至栏栅围墙、小桥坐凳等人工建造物具有工艺造型美。城市是人聚集而形成的场所,城市美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把自然景观元素运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就是把大自然的那份纯真,合理的营造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里,尽可能的减少城市的机械感、冷漠感;进而带给城市更多的和谐。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观念,一方面是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因而在设计上主要是模仿大自然、吸收大自然之美,与艺术的手法相结合。例如,古代哲学家们认为人与自然和平相处才能获得美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完美的生态环境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方面,中国人把景观的运用在围墙内,强调了景观的私人性,是供少数人欣赏的景观环境。在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把围墙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融入围墙之外,是城市景观发展的新方向。
一 视觉层面
景观设计首先在视觉上给人冲击,形成整体印象。人们首先通过视觉建立起关于城市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绿草地甚至郊外的稻田与一块铺满花岗岩的广场;绿树成荫、形态各异的天然休息场所与铁丝高盘没有座椅供人休憩的“没有人性的广场”……都是景观设计的不同的形式。在视觉层面将自然景观元素融入城市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冲击人的视觉感受。中国的园林艺术就如中国画般注重视觉的感受,往往使意境、格调、色彩、形式、层次的搭配以及气韵浑然一体。景观设计的空间序列,可以通过强调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层次感来丰富城市景观,通过各个方向层次的转换,加强景观对于人的视觉冲击力。例如通过空间构成元素如地形、山体、道路等对人的视线进行规划,实现景观与人的视觉的交流感。另外,在视觉层面可以将光与影充分的运用与城市景观设计中。大自然的时令、节气瞬息万变,光与影的表现效果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富有时空的美感,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将时空变化这一自然要素渗透到设计当中,可以使景观独具佳格。
二 听觉层面
听觉层面的景观刺激是细微的,是一种与景观融为一体的融恰。走在苏州山塘街里,对于江南生活的感悟就不仅仅满足与眼。在浓郁的江南建筑与小桥流水的陪伴中,耳旁总是会听到轻轻的吴侬软语,偶尔还会出现一些不知为何的鸟鸣声。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中,一种充满生机、全身心融入其中的热情荡漾其中。甚至于在某些情况中,风吹草动、树枝摇曳都是整个环境中不可或缺的景观元素。
三 嗅觉层面
味道是人通过自身感悟与体验而向外在呈现出的对于某一事物的一种理解方式。在嗅觉层面的景观设计,是对景观设计的一种升华。沁人心脾的芳香与雅致的景观环境是中国人园林景观的一大特色。通过植物的配植,确保整个园林环境一年体现四季不同的景观特色,气味特点。雨后,各种不同的味道蜂拥而至,使整个景观空间立马生动活泼起来。因此,在嗅觉层面的城市景观设计,要灵活的运用各种自然元素如植物(包括一些适合当地气候地质条件果树类)、各种不同的建筑材料;另外,在这些元素的配合使用时,要考虑到气味融合时所带来的不同于单独气味的情况。
四 触感层面
人与景观总是希望能够更加亲密的接触,接触带来破坏。在城市的景观区域,人为破坏的痕迹比比皆是。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能够消化和吸引人为的破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讲的就是这种自我的恢复能力。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能够让人在观赏景观的同时实现一定的参与性、互动性,从而实现趣味性与亲切感。在景观元素的运用上,可以如中国园林般,有苔痕遍布的小径,有不加漆饰的木架,有林木掩映的山石,有粉墙乌瓦的建筑……看似随意布置,然而每件事物都在其应在的位置上,浓纤得宜,修短合度,仿佛出自天工造化。李冰父子创造的都江堰水利枢纽,根本没有大规模机械施工,也就丝毫没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却能巧妙地为成都平原提供人工水源,直到今天。在古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如何开垦、利用大地根本就无需刻意为之,高处是果园、低处是稻田、洼地则是池塘,对自然地理环境利用得很天然。植物的配置也是如此。水稻、芭蕉、橘树……信手拈来,却美若天成。这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人工材料与天然材质的结合,可以大大降低城市景观中冷漠情绪,加强人与景的协调性。
把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城市景观空间的空间结构和肌理的有机相融;以及与周边地段的空间环境、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融合。从而使空间形态具有点、线、面抽象形态的景观要素的结构关系和秩序组成一个完整、明晰的城市景观系统。另外,还要从城市景观实际出发,对城市中的元素以及周围可以利用的自然景观资料进行调研,结合城市风貌特色资源、城市性质、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点,对城市景观特色进行选择、集中与提炼,进行有意义的城市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 骆天庆.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J].中国园林.2000.3.
【城市景观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11-11
城市河道景观有哪些设计要点?06-16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问题及对策08-22
景观施工实习报告08-19
居住区景观考察报告09-10
华东五市 建筑 景观 调研报告06-16
沈阳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08-10
校园景观设计调查报告07-04
景观改造论文07-25
景观绿化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