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诗文有感

2024-09-20

诵读古诗文有感(共16篇)(共16篇)

1.诵读古诗文有感 篇一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有感

(教师作品)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从《诗经》到诸子散文,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无一不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高远境界.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诵读古诗词已列为我校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一定篇目的古代诗词。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学校一直就非常重视学生古诗文的背诵与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推动与传承悠久灿烂文化。我校每学期对学生的积累背诵情况进行了综合素质竞赛,古诗背诵擂台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小学生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受颇深。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的古人就非常珍惜时间,同时告诫人们“幼不学,老何益”,“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白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这些千古名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古人云:“德为立身之本”,“行高者,名自高”,“才高者,望自大”。充分说明了品行的重要性。在新时期,个别人功利炽燃,社会不公,思想混乱,是缺乏道德教育所致。我们小学生应怎么办呢?应爱国爱惜公物,尊重他人,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等,现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青少年不比学问和技能,攀比吃穿的现象特别严重,由此,我们更应牢记古人教导,“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民不信不立”,“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这些名言警句教育和警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可见诚信的重要性。《弟子规》又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通过经典诵读,我们一定会受到启迪和教育,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经典诵读让我们学会自律。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还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弟子规》曰:“读书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古诗文就连写字的要领阐述的入木三分:“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读书的选择及信心的培养也精辟入理:“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如此种种,让我们叹为观止,终生受益。

是啊!通过经典诵读,你会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中体味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你会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领略古人的豪迈气概。又会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体会到清新婉约的韵味。

爱上经典诵读吧!你会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领略到塞外奇特的大漠风光。会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味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壮志豪情,还会激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强烈的爱国之心„„

学校仁里集镇大张中心小学

教师姓名宋吉生

联系电话***

大张中心小学学生在接受古诗文教育

大张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杨德旭在接受感恩教育为爸爸妈妈制作贺卡 学校仁里集镇大张中心小学一年级

姓名指导教师 魏程远

2.诵读古诗文有感 篇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 如果要让学生背诵古诗词, 首先必须要想办法激起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让学生由“要我背”变为“我要背”“我爱背”。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 笔者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1. 创设情境。

儿童心理是很重视模仿的, 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 就容易激发兴趣, 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 但人人都上学, 他就上学了。全班同学你读我也读, 你背我也背, 热热闹闹, 其乐无穷。如果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参与, 孩子兴致会更浓。

2. 不断鼓励。

鼓励可吸引孩子努力, 当然只是口头的鼓励是不够的, 可采用“比学赶超帮”的形式, 进行评选优秀“吟诗小能手”的评选活动, 并发给证书。这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诵读热情。

3.形式多样。在读的方式上, 或快或慢, 或吟或唱, 或带读, 或齐读, 或接龙, 或默读, 或当场试背, 或提问征答, 都可以。如不会变花样, 只是平平常常亦可, 有时平平常常也有一种引人的土气, 其中也有趣味, 儿童的感应最灵敏, 他也会被诚恳所感动, 并不是非变着花样不可。课内外与孩子一起动情地读, 孩子很容易被老师吸引和打动。

在班内开展富有情趣的诗词诵读活动 (如读诗背诗比赛、接龙赛、我最喜欢的诗篇交流会等) , 把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 每天早读十分钟作为诗词诵读时间;并将此活动与语文学科, 甚至音乐、美术、活动课程等结合起来, 如诗配画、诗配乐, 将诵读与音乐、舞蹈、美术等结合起来。

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 因此, 在诵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舌尖现象, 对于本来已经背诵得很熟练的古诗词内容, 出现暂时性遗忘。这时候, 就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 及时给予他们提示, 从而诱发学生的思维, 达到帮助学生记忆成诵的目的。

每一首好诗都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每一首好诗都是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如果让学生经常在头脑中回忆古诗词的形象和意境, 背诵时就会更加流畅自如。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同时, 可以让他们试着自己去画一画, 唱一唱。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对古诗词诵读的记忆力, 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老师应该指导并训练学生眼、耳、口、脑的协调活动, 一方面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读, 低唱慢吟地诵, 从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在引导学生吟诵的同时, 与绘画、唱歌结合起来, 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古诗词的意境动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古诗词的诵读过程中, 尽量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同时, 在古诗词诵读中, 笔者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此来促进学生背诵。

1.开展“每周一诗”活动。每周利用一个早读的时间, 由老师为学生领读一首古诗词, 让学生在集体跟读中初步感悟诗意, 然后在每节语文课前诵读两遍, 以求熟记在心, 出口成章。这样, 一个学期下来, 每人至少会背20多首古诗词, 让孩子们每每口中念念有词, 陶醉在诗意之中。创造学习古诗词的浓郁氛围, 还应采取家校结合的形式, 让学生每天回家之后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词背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并让他们点评, 让家长来监督孩子的背诵, 并敦促孩子诵读, 同时, 也充分给学生增添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长此以往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2. 人人参与诵诗比赛。

孔子说:“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为此, 笔者每个月在班级中举行一次诵诗竞赛, “比比看, 谁背诵的古诗词最多”, 力求让学生能够熟练流畅、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词, 比一比哪一位同学背诵的古诗词的数量最多, 最有情感。在班内增设“金嗓子奖”“背诵之星”等多种奖项, 让孩子们的身心在诗情洋溢的诵诗比赛中受到熏陶, 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 深厚文化底蕴。

3. 古诗词书画与表演活动。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大体读懂诗意的基础上画一画, 演一演, 对于一些描写静物、风景的诗作, 试着让学生用他们手中的纸和笔把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现出来;而对于一些词可以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一番, 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鲜明生动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通道的信息比单通道的信息效果好得多, 可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因此可以通过古诗词书画、古诗词表演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过程中增长强烈的自我主体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

3.古诗文诵读教学探微 篇三

一、激发学生诵读兴趣,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1、营造诵读氛围。

一讲。讲诵读的好处。我告诉学生,诵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了解,而且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的东西。”诵读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许多文学大师都认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而且诵读有益健康。放声朗读,清胸通肺,可使人神清气爽。讲名人诵读的事例。如白居易曾“昼课赋、夜读书……以至口舌成疮”,韩愈日记数千言,“口不绝吟于六世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鲁迅小时候能把一年中念过的尺把高的书从头到尾背下来;郭沫若八岁能熟背《唐诗三百首》;巴金少年时代能背好几本书,其中包括《古文观止》。讲诵读教学法的地位。我告诉学生,诵读教学法不是古诗文教学的“旁门左道”,而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有效方法,且在理论与实践上接近于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的“渗透式学习法”——即在没有完全弄懂的情况下以体会式的方法学习。

二辩。组织同学们通过辩论区分“诵读”与“死记硬背”两个概念。使学生明确“死记硬背”是对知识没有理解,也不要求去充分领会,更不管是否灵活运用,硬性规定死记。读时,对内容置之不顾,为背诵而背诵。而诵读则是要求多读、熟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既得之于口,又铭之于心,从而达到闭目成诵,记忆深刻,牢固掌握,运用自如的境地。通过辩论,使学生消除对诵读的逆反心理,并认识到通过诵读向大脑输入信息,储存知识财富,是学语文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三立。即立规矩。我规定语文早自习必须大声朗读课文;每节语文课前科代表必须组织全班同学诵读一首古诗词;每个学生必须有感情地诵读完教材上的所有课文(包括《语文读本》),教室前面张贴了“学生诵读进程一览表”,定期小结;我还建立了检查制度,成立了“诵读检查小组”,每周对全班同学诵读情况检查一次。通过这些途径,点燃了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2、鼓励学生竞争。通过各种竞赛形式,使学生处于兴奋、精神集中而又兴味盎然的状态。竞赛有时侧重于读:看谁读得流畅,质量高。背诵竞赛的形式也力求多种多样。如定时背,看谁用的时间最少;抽签背,看能否抽到哪篇就背哪篇;小组(男、女生)打擂,在限定的范围内出题背诵,然后评出胜者。并坚持“诵读之最”月评比,给予奖励。

3、精选诵读方式。千遍一律的诵读,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注重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诵读方式。较难的课文,我就采用领读、范读的方式;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我就采用让学生分角色读;诗词歌赋,我就让学生齐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评课文时,我就让学生诵读与默读相结合……力求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把握,对艺术特点的认识。

二、注重诵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质量

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曾经写道:“鸳鸯绣出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我们语文老师所做的工作应反其道而行之,“把金针度与人”,不仅使学生明确诵读重要,而且应加强诵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读出韵味。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基本的书面语言形式,三千多年的时空距离,造成其与现代学生的隔膜,学生学古诗文就像与陌生人交朋友,只有拆除那道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它的韵味。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如学习《咏雪》,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出句子节奏,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大雪纷纷何所似”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未若柳絮因风起”要读出神气的语气等)。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

2、指导学生读出情味。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而只有“读之以情”,学生才会“感之以趣”,才会达到叶老所说的把吟诵“看作一种享受”的境界。我告诉学生,语气中的“语”,指有声语言,“气”指朗读时的气息状态,即语言流露出来的气韵。这当中,不但有语意,而且有情思;不但音随意转,气随情动,而且因情用气,以情带声。这样,一段文字读出来,既有外在声音,又有内在的思想感情。学生诵读古诗文时,常犯的错误是不善于把握句子的感情,有“语”而无“气”,我就引导学生从句中品“情”。“情”品准了,我再引导学生根据“情”的表达需要,选择不同的语气去读。如:“爱”的感情应读得“气徐声柔”;“憎”的感情应读得“气中声硬”;“悲”的感情应读得“气沉声缓”;“喜”的感情应读得“气满声高”;“惧”的感情应读得“气提声凝”;“怒”的感情应读得“气重声粗”……

3、指导学生读出意味。文言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其和谐的音韵,或铿锵,或缠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读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如杜甫的《登高》被称之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写的是诗人年老多病,独自登台的所见所感。其中的情感不读不足以品味。因此在学习时以读带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要读得悲壮、雄浑,“萧萧”与“滚滚”要适当延长。“无边”与“萧萧”组合在一起,飒飒有声,如泣如诉,加上滚滚而来的长江咆哮不止,读来脑海中必然浮现一幅壮阔的画面,自己读的声音就是落木江水之声;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苦之感怎不顿生心底!

4、指导学生读出美味。对于古诗词或优美的文言文,让学生反复涵咏,不仅要读出作品的内容美、语言美,还要读出作品的形象美、韵律美、意境美、情趣美来,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素养。如《琵琶行(并序)》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一段,是对音乐的描摹。“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要有欢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要放慢,读得流畅;“冰泉”以“裂帛”戛然而止。诗句本身的音韵就把音乐的粗重、轻细、流利婉转、激越雄壮表露无余;音乐与诗文妙绝天成,诗文本身就是一首音乐在流淌。读到情深处,自己的感觉便可以和作者的想象力一起飞翔,心灵得到舒展,美便悄然在心中栖息。

5、指导学生读出余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好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读古诗文也能读出这种味道。“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古诗文要多读,还要不断创新。用翻译解说内容,用描述再现意境,用抒情表达感受,用吟诵沟通情感,这些都是读古诗文值得一试的好方法。然而要读出余味,还需要在课的尾声再掀起一个高潮,让学生在精彩纷呈之中回味无穷。我在上完古诗文后,要么让学生用一幅对联概括内容,要么用一句简洁哲理的话表达读后的感觉,要么用名言警句赏析作品风格,要么让学生续写文后的内容……学生参与踊跃,情绪高涨,常常妙语连珠,令人惊讶。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古诗文阅读的能力

1、读思结合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会意。一是读中辨义,体味词的语境义。二是读中析句,体味作者匠心;三是读中质疑,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四是读中会意。“会意”就是领会古诗文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因为古典诗文语言是跳跃式的,加上作者在字词上有精雕细刻的传统,“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就需要反复阅读课文,联系前后语句,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上合理的想象补充语句间的跳跃间隙,在整体上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又要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研读感悟,体会那些关键句子的表现力,体味文章的艺术魅力,达到有所借鉴,有所得益。

2、读品结合的习惯。

读古诗文的最高层次,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品味,学会赏析。通俗地说,就是要学一点“评头品足”的功夫,它是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能力的最好途径。它要求通过作品的文学语言把握艺术形象,具体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本质,体会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品味作品的艺术技巧,从而获得欢欣愉悦。这是一种心智互动的活动。在古诗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边诵读边抓住对文章主旨或特别有表现力的句子或关键词语,通过换一换(用同义或近义词语)、调一调(调整原文的词序、句序)、联一联(联系前后词语或段落)、增一增删一删(增删原文的词语或句)等方式,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进一步体味文本的要义,深一层感受文本的风格艺术。同时,我还让学生找出对古诗文中感受最深或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鉴赏性品读,从而形成语感。譬如,学习杜甫的《登高》,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或品味诗中字词“清”“白”“急”的妙处,或评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画面,或体味“猿啸哀”“鸟飞回”的伤感与凄凉。其中,有学生这样赏析:“整幅画面是黯淡的,它照出诗人心中凄凉。特别是‘猿啸衰’和‘鸟飞回’”这两个细节,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这样,学生调动主观情感,认真读,用心品,不再局限于诗本身的思想和内容,开始寻找诗的新的生命。

3、读写结合的习惯。

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让学生进行改写、仿写和话题式写作的训练。《邶风·静女》在学生改写的文体中出现了许多“现代版”,远古与当代的距离在学生们的感受中拉近了,人性中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爱情,得到了凸现。在《梁祝》音乐背景下,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世界,讨论完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之后,要求学生对原材料进行剪辑,加入合理的想象进行改写。学生用心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命运,写出了容易触动心灵的内容,净化了自己的灵魂,捕捉到了人性中真善美的东西。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把感受到的意蕴美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上升到一种思想高度。读促进了写,而写反过来又加深了读。

三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诵读教学提高了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江南 古诗文诵读 篇四

——《古诗文诵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2.教师板书:江南。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4.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地方,那里可是个美丽的地方,请大家看!(出示图画,播放音乐。)这么美丽的地方,古诗怎么写的呢?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朗读。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3.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

三、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古诗内容。

1.过渡:你们听,快乐的小姑娘一边采莲一边还在背诗呢!放配乐录音示课件,请学生看画面,听录音。

2.请小朋友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有几句话。把你喜欢的那句话多读几遍。(出示全文)(两句话)

3.喜欢读哪句话?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再来读读。

(学生看图)师:江南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谁也不甘示弱,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多美的莲叶呀,“莲叶何田田”就是讲它们很多的样子。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开莲叶,寻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看,她们嘴角还带着微笑呢!她们心里肯定很高兴。让我们也高兴地来读这句话。(齐读)4.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

师:(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小鱼,小鱼,你别走。刚才你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能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齐读)

(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5.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荷花、莲叶随处可见。小鱼们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可高兴了。让我们再去游一游美丽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6.学生齐读古诗。指导停顿。

四、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2.齐背古诗。(配乐)

五、作业:

5.古诗文诵读总结 篇五

总结人:袁翔

中华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这些祖国优秀文化精神,足以成为少年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对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学校将“中华诗词诵读活动”作为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现将一学期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我们学校开展“诵读精典诗词,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拓展素质教育实施渠道,创学校之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在开展“诵读中华古诗,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中,我校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证,行动上积极,工作上扎实,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把推进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收获和体会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诵读中华古诗,弘扬民族精神”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中华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古诗背诵。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的故事”、“诗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古诗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

我们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去寻民族文化之根,立民族精神之魂,在诵读古诗过程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古诗文诵读比赛总结 篇六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江泽民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古代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我们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经典古诗文诵读,你能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其次,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就是要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古经典诗文读诵活动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和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同时,鼓励大家读诵古代经典诗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现在的学生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老师们一定要精心指导下,让学生大量阅读、大量背诵,积累宝贵财富并践行之以拥有高尚品质。

本次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全班齐背、五人展示背、个人展示背。在这次活动中,有很多同学表现突出,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也感染着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开展 “古诗文诵读活动”系列活动。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碑廓中心小学

7.古诗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篇七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审美情趣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 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 放手让学生诵读, 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 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 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 达到积累祖国语言, 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初读, 赏诗语

古诗文用韵抑扬顿挫, 用语精当典雅, 特别讲究字句的干练、洒脱、清峻。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语言特色, 引领学生学会诵读, 自主感悟, 倾心欣赏诗文的语言美。初读时, 首先要读准字音, 掌握文章的字词。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 并及时纠正, 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了其含义, 把诗文也能读得文通字顺了。其次, 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 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 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 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第三, 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 或为某种表达效果, 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 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过零丁洋》就要读得气壮山河、慷慨悲壮, 《归园田居》就要读得与世无争、清新自然, 《春望》就要读得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第四, 注意节奏。初读中的节奏需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 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 可用慢节奏。如《陋室铭》骈散结合, 音调和谐, 节奏明快, 读起来朗朗上口, 充满了音乐美, 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二、诵读, 解诗意

一篇诗文在诵读中把握了结构, 了解了作者的思路, 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支撑句, 掌握文章的思路, 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变静为动, 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 教师根据文义、诗意配图、配乐, 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诗文, 能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如教《陋室铭》时, 教师根据文义, 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 使学生从中把握了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 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 利用多媒体设计动态板书, 扣住思路, 抓住关键句, 用缺字法训练背诵, 从易到难, 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 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 又把握了文章, 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研读, 悟诗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古诗文是人类情感的载体, 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都在古诗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感悟出《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爱国情, 《春望》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才能悟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相隔两地的亲人的深情祝愿,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爱国志士的铮铮誓言,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是执著的信念, 这些生动、具体、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 不是老师能分析出来的, 只有细心阅读,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将自身先前的独特体验融注到文本中, 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析, 这不是教师的分析所能代替得了的,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自我完成, 真切领悟作者创作的动机, 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 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情感, 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

四、吟读, 品诗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反复吟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同样, 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吟读的兴趣。在吟读中,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 激发其想象。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 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 学生不展开想象, 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 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 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吟读, 在吟读中想象, 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吟读感知形象, 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 品味诗意, 走进诗人的意境。如, 读《出塞》, 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 明月下, 望着辽阔的荒野, 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 这关城, 从秦汉到现在, 洒下了多少征人的血汗?为什么战争却连年不断……学生只要充分发挥想象, 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8.古诗文教学必须加强诵读训练 篇八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诵读训练

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如何让学生喝了这一瓢而喜爱那浩瀚的大海?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应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一、图文赏读,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如我教《陋室铭》时,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利用计算机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想象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先以图像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

文言文言简意赅,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想象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而生动、形象的画面又可以克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观察、思考,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活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悟性。诵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画面深入想象: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如读《狼》,要求学生诵读时根据屠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幅画,想象当时的环境、屠夫心理活动的变化等等,这样一出人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一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就较好地品味出来了。

三、分类赛读,激发兴趣

单一呆板的活动往往使人产生厌恶甚至抵制的情绪,指导诵读如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方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如分组读《狼》,一组读写屠的句子,要求读出其由“迁就退让”到“勇敢警觉”的变化过程;一组读写狼的句子,要求读出狼的凶狠狡诈;最后,两组合起来读议论的段落。第二次,两组调换读。这样,不但激发了兴趣,也掌握了课文。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教完《木兰诗》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再比谁背得准又快,还让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背出相关的语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

四、注重精读,加深理解

“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它可分为三中基本功夫: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由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见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

9.古诗文诵读比赛体会 篇九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10.古诗文经典诵读台词 篇十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

(女):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深厚底蕴的华夏文明。(男):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筑就了经久不衰的民族瑰宝。(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男):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合):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下面请欣赏玫瑰学校三一班给大家带来的经典诵读:

(女): 第一章:感恩篇

(男):随着婴儿的一声声啼哭,妈妈-“您”把我送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齐):我们看见了美丽的光,闻到了花朵的芬芳,(女):我长大了,可是妈妈你何时多了一些白发。(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男):我长大了,可是我要离开妈妈去远行了。(齐):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女):白发老母,知恩难提,万断衫袖留不楚,(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音乐):跟唱《游子吟》(男):我们与圣贤卫士(女):我们与经典相伴(合):

(男):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明天(女):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男):少年志则国志(女):少年强则国强

(合):我们中国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下面请欣赏第二篇:励志篇《少年中国说》(合):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国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男):少年志则国志(女):少年强则国强

(合)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男)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女)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合):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男):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女):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男生齐读)今天,畅游在诗的海洋,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壮阔;(女生齐读)今天,站立在诗的山巅,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高远;(主持人齐读):仰以传承文明,经典滋润人生。让我们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示自我,走向明天,中华经典必将伴随我们代代相传。

11.行走在古诗文诵读的路上 篇十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用爱去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用激情代替冷漠,用表扬代替批评,用幽默风趣代替呆板说教,用微笑营造心理安全氛围,用真诚的鼓励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亲近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此外,教师要做有心人,抓住有利契机,根据教材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有关诗文。如,学习人教版第四册第一组课文后,可向学生推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还可以推荐李白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让学生愉悦地学习,也可将诗文诵读寓于游戏之中,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把《三字经》融入到跳皮筋、踢毽子、拍手歌、跳格子中,边玩边学。这样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诗文诵读的兴趣。

二、玩中学习,日有所诵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让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走进生活,将诗文诵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用耳朵阅读”,通过聆听和欣赏,注意到语言中的逻辑停顿和语调中的抑扬顿挫,受到优美书面语言的熏陶。把握作品内容,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激发学生对书籍的渴望之情,在书中找到影响一生的知识与智慧。学校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每天播放古诗文诵读,让学生日有所诵;教师也可以课前让学生每天诵读一首诗词,品味、酝酿其诗意,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坏境的变化,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了使学生能穿越时空的隧道,在富有诗意的环境中成长,可以将古诗文与插图相结合,张贴在教室及走廊上,便于学生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诵读。

三、多元评价,关注发展

在古诗文诵读中,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欣赏,会产生碰撞的思维火花,极大地影响着学生诵读能力提高。教师为了精心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应多层面构建积极的诵读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后续诵读的内驱力,体验诵读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可进行多元评价,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可给学生创设一种名誉奖励机制,学生每诵读一首诗都能获得一枚金币,根据学生诵读获得金币数量的多少和家长、老师的综合评价,每月评比一次“诵读之星”,每学期评比一次“诵读状元”,每年评比一次“诵读模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篇十二

一、初中古诗文诵读的内涵

初中古诗文诵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诵读的方式来引导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所诵读古诗文作品的人文思想与语言魅力。初中古诗文诵读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唐诗宋词,还包括先秦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诸子百家的著作,《大学》《逍遥游》《诗经》《离骚》等。唐宋八大家的很多作品都是初中古诗文诵读的主要对象。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将会有更多的古典文学作品成为初中古诗文诵读的对象。

二、初中古诗文诵读的意义

古诗文诵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其在促进提高学习者自身的语言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层面看,初中古诗文诵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诗文诵读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感知能力。语言感知能力是一种语感能力。诵读最大的好处是做到心口合一,诵读不仅仅会带来语感,在诵读的过程中也会形成由文字转化成动态的过程,这样在大脑的记忆体系当中会更深刻,学生会形象的记住所要掌握的古诗文,学生会感知到诗文在字里行间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内涵,从而初步形成语言感知能力,为今后的语言驾驭与表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古诗文诵读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古诗文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其中包含着对美好河山的赞美,对人们之间真挚情感的讴歌。通过长期的古诗文诵读,学习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将进一步丰富与升华,腹有诗书气自华,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最后,古诗文诵读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是一个悠久而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流传至今的古诗文是重要的光荣证明。中国古诗文无论是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语言的表达方式方面,都彰显着中华民族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创造性。因此,通过诵读的方式,学习者领略中国古诗文无穷魅力的同时,也会逐步的提升其民族的自豪感。

总之,在初中阶段进行古诗文诵读对于提升整体的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三、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现状

古诗文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与地位。从理论层面看,无论是语文教学的研究者,还是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对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古诗文诵读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研究调查发现,在一线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地区进行古诗文诵读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让学习者死记硬背。这种强化记忆的方式让初中生对古诗文有了一定的储备,但由于这种诵读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使其产生了一定的抵制与消极的、应付式的诵读心理。另一方面,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会在客观上降低古诗文诵读应有的美感与魅力。

其次,教学资源有待补充。中国的古诗文是一个很大的宝库,但是,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情况来看,其在古诗文的选编数量方面还有待提升。如何将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进行一个很好的对接,扩大初中生古诗文诵读资源是今后初中语文教学资源设置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挖掘传统的国学经典著作尤其是古诗文的语文教学价值是今后的一个主要方向。

最后,教学媒介有待与时俱进。为了保证古诗文诵读效果,需要教学媒介的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古诗文诵读软件及硬件层面的不足,影响了整体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如今,互联网在辅助教学方面的价值正不断凸显,如何经由这种媒介技术的进步来为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大层面的技术支持与助力,需要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予以重视。

总之,当前一线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其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媒介支持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的,只有从源头进行追本溯源,在今后的改进策略的计划与实施中才会少走弯路。

四、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整体来看,可以界定为客观层面的原因以及主观层面的原因。

从客观来看,缺乏良好的古诗文诵读的环境。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古诗文曾经作为封建文化的糟粕而被压制与批判,导致了很多国人对古诗文的诵读热情下降。加之,大量的欧美文学作品及网络资讯的泛滥,古诗文诵读很大程度受到了外部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外在的良好的古诗文诵读环境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其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桎梏之一。

从主观来看,古诗文诵读对于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古诗文素养与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从一线的语文教学师资力量来看,虽然在整体上的学历已经达标,但是,在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施方面还存在重视与方法层面的不足。可以想象,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如果自身就对古诗文缺乏应有的重视与热爱,如何带领学生去更好的汲取古诗文中的丰富营养。另一方面,学生层面的影响系数在不断的上升。随着时代的变化,今天的初中生在学习态度,尤其是对古诗文诵读方面的态度及学习的心理都发生了巨变。只有在今后的古诗文诵读教学的过程中,从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出发,制定符合其诵读诉求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方法,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目标的达成才会有章可循。

总之,无论是主观层面的原因,还是客观层面的原因,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中予以考虑。只有不断从原因出发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效果才会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

五、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将发扬国学作为文化继承的主要方向。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古诗文诵读应该在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等方向进改进与提高。本文立足当前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整体的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水平。

首先,初中古诗文诵读进行多元化教学。在一线的教学领域,包括自主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等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在进行方法改革与借鉴的过程中,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学习特点出发,避免一刀切或是形式主义。随着初中生古诗文诵读水平的不断提升,相应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只有这样,初中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效果才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初中古诗文诵读多元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来进行发展。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成立古诗文诵读协会的方式,来为具体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开展提供理论层面的指导。每年举办围绕古诗文诵读相关主题的论坛提升古诗文诵读教学实施的科学水平。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从自身的现有不足出发,通过在职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水平。例如,掌握古诗文诵读的先进理念与方法,通过学习弥补自己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不足。这些都是古诗文诵读教学方法多元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其次,丰富初中古诗文诵读资源。在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初中古诗文的诵读资源。一方面,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古诗文的数量与比重。在古诗文选择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一个单元主题内容不同进行相应的编排与调整。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图书阅览室以及组建古诗文兴趣小组的方式来增加初中生在古诗文方面的诵读量。

古诗文诵读资源的丰富可以为初中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文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这种资源的丰富不是毫无章法与原则的。在进行古诗文资源丰富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特点与审美要求以及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古诗文诵读资源的丰富不仅是在诵读对象数量层面的增加,更是诵读的古诗文作品选择层面上的高标准。

再次,营造良好的古诗文诵读氛围是促进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的力量,加大古诗文诵读价值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举办古诗文诵读比赛的方式来提升初中生进行古诗文诵读的积极性。社会上的各个行业及部门可以从自身的运营特点出发来为良好的古诗文诵读氛围的营造出一份力。例如,今年在黄金周旅游期间,全国几个著名的景区包括岳阳楼、滕王阁等,只要游客能完整背诵相关的古诗文就可以免收门票。这种做法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文诵读的氛围,不仅有助于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社会大众整体国学素养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古诗文中寻找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与精神归属已经成为今后面对信仰危机的一个重要方式。面对新的历史征程,我们有必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借鉴发展与改革的经验。古诗文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会为包括初中生在内的诸多的学习者打开国学的大门,从而在今后的心灵智慧成长方面获得更大的助力。

最后,重视教学媒介的科学使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古诗文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托各种媒介来提升教学的效果。互联网上有很多著名的古诗文朗诵作品,朗诵者是专业的播音员,在进行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将这些现有的有声资源进行播放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初中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另外,每一个古诗文作品背后大多有着一定的创作历史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之前进行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从而在整体上建立一种古诗文的认知。在重视媒介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建立在教与学双向有效互动基础上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才会不断趋近于既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提升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水平需要各个方面的合力。无论是方法、资源还是教学媒介,都需要从古诗文诵读的积极意义出发。建立在正确的思想认知基础上的古诗文诵读提升策略的实施才会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考验。

六、结语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确实存在问题,还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去克服困难,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调整并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相信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这种教学模式会有所改变的,不断地让学生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诵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本文主要从古诗文诵读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入手,探讨其今后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

参考文献

[1]胡丹飞.“七步法”走出中职古诗文教学困境[J].职业,2016(21).

[2]徐志伟.漫谈中学古诗文的诵读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7).

[3]付萍.从“意会”走向“言传”——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6(62).

[4]闵慧.古诗文教学应当重视诵读[J].青春岁月,2016(11).

13.古诗文经典诵读总结 篇十三

我作为实验组的一名教师,在实验研究中认真按照实施方案,积极工作,不断反思,现将近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做好课题准备工作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的放矢,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精神,在领会课题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重点。并组织了古诗文知识竞赛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古诗文掌握的情形,着手研究新教材中体现民族文化的古诗文篇目,初步制订研究策略。

二、扎实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1、营造诵读环境。

①我利用每周一的晨会号召学生进行经典古诗文阅读,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②每节语文课我准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开始课前两分钟的诵读,另外逐渐培养学生小干部,让学生自行组织。

③坚持每次语文早读中二十分钟的诵读时间(7:40—8:00),我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加强诵读指导,开展小型而活泼的诵读活动,如“我是小小朗诵家”、“诗仙展示台”等。

④每两周对学生进行一次阶段性巩固加强。组织一节活动课,以多种形式展开,如“小组比赛”、“开火车诗句接对”、“一对一大比拼”等,交流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和心得,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2、分析归纳小学古诗文中的德育因子与美育因子,充分发挥经典古诗文的德育功能与美育功能。

道德情感的培植和道德感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经典的熏陶。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如何修德和做人,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从文人熏陶,道德情感培植和道德感悟能力的培植出发,以此为切入口来发挥文化经典的育德功能,增进德育的实效性。为此,我确定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论语》,《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宋词等古诗文经典著作, 逐渐了解中华文化是如何看待“人”,“自己”和“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领悟生活的真谛,人生的理想和对社会的责任, 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3、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学习环境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①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②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2)挖掘教材中古诗文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古诗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②从古诗文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③从古诗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④从古诗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⑤从古诗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成绩与反思

我在校《古诗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中,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以凸现自身教育教学特色为宗旨,探索语文教学“以文化育情,以文化育趣,以文化育才,以文化育人”之路,着力在班级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提倡亲近古诗文,虽然所涉及的仅仅是一点点文学经典,还远远不是经典文化的全部,只能说是冰山一角,但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及经典章籍,不仅领略到了祖国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

2、古诗文助讲材料的开发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开放了教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机会,打破了语文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沟通了社会,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4、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化内涵,营造了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了语文课堂结构,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有力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校公开课上,我作的《画虾》一课,受到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5、使我本人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备了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我的文化底蕴还不够,领悟能力还不强,精力和时间有限,参与课题研究投入的程度还不够深入,一切都在不断地探究之中,我相信,有各级教科室老师的专业指导,有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课题组其他成员的鼎力相助,我在的课题中的进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14.一年级古诗文诵读计划 篇十四

苏波盖中心学校郝改霞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为深入开展“养正”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将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夯实人生基础。

2、具体目标:

(1)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2)诵读经典、理解经文,提升个人修养和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强文化积淀,增加其它学科以及艺术审美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早晨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力。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活动对象

一年级学生

四、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20首必读古诗,以一年级古诗文书为辅。

五、实施建议

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想方设法,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

(1)每天安排20分钟进行诵读;

(2)每周利用诵读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3)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的评选活动。

(4)充分发挥家长作用,督促学生诵读经典。

(5)语文老师可以共同进行诵读活动。

(6)布置家庭作业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学校也将与德育处、教导处共同组织开展阅读与积累展示活动,让读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六、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确定篇目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导处推荐、搜集整理部分经典中华古诗文,作为学校诵读的校本教程,准备每学期出两期。

第二阶段:诵读经典、训练强化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诵读活动,开展竞赛活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更多的经典古诗文。

1.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课间、午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抽十分钟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3.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15.应用数字资源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 篇十五

一、创设诵读情境,激发诵读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情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 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 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 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 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 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深受学生喜爱。在经典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诵读。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们整合相关的数字资源,建立了“琵琶行专题”学习网站,并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和学习。学生通过专题网站进行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对《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通过动画模拟视频资源,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网络中自我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六、结束语

16.浅谈初中古诗文诵读策略 篇十六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字音;节奏;重音;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古代的文明,也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对古诗文诵读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使朗读教学流于形式,课堂上很少能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试想如果古诗文没有了学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朗读,那么古诗文就缺少了应有的传承魅力。如何在古诗文教学课堂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在实际中的一些做法。

一、读准字音是古诗文诵读的基础

古诗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多音字和通假字等,如果不读准这些字的读音,吟诵古诗文便无从谈起,所以学习一篇古诗文首先读准字音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先以自己的范读或听录音的方式来纠正读音,然后用全班齐读、小组读和个别读等形式加以巩固,争取让每个学生读到文从字顺。如在教《西江月》中诗句“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是读“jiàn”,还是读“xiàn”呢?学生很难辨别,我就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写作本诗所营造的氛围:社林边那间熟悉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感到喜出望外,据此,应读“xiàn”才符合文意。再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诗句中的“没”应读“mò”还是读“méi”呢?根据文意应读“mò”更符合诗歌的意境。在《论语·为政》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也有不同的读音,前四个“知”读“zhī”,“是知也”中的“知”读“zhì”。在《马说》一文中,“食”有时读“shí”有时读“sì”等等。实际上,学生在刚学这些文章时是读不准这些字的音的,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些古诗文的意思,这时候只要教师在这些字的读音上稍作点拨,学生就能掌握了。学生在了解诗意之后,会对这些字的读音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读出节奏是古诗文诵读的关键

古诗文的诵读要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音韵和节奏,节奏就是需要古诗文通常音节和意义来停顿,一般在词组间停顿。近体诗的停顿都很有规律,如:五言诗句朗读时的停顿应是oo//oo/o或oo//o/oo,七言诗句朗读时的停顿应是oo/oo//oo/o或oo/oo//o/oo。而古体诗和古文的停顿就显得有些麻烦了,一般要根据文意来进行停顿。而学生初读课文,还没有掌握文意,对句子的停顿与节奏更一无所知,故对学生的朗读停顿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若按近体诗上下两句一致的停顿方法来停顿就错了,正确的停顿应按词语的意思来停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如在《出师表》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民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么长的句子,若不指导去停顿,学生真的很难读准,教师应根据文意进行指导,学生先强记,等到学习完课文、了解文意后自然而然的掌握句子的停顿和节奏了。在指导完句子的停顿后再让学生根据停顿慢慢地读,读出节奏来,让他们感受到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读出重音是古诗文的基调

语文课标在关于阅读的评价中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防止矫情做作。”因此,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古诗文的情感基调,读出自己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重音是作者感情的直接体现,哪些词句是最要突出、最要表达、最含情感的,在诵读时用重音就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如读《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重音落在“谁无死”“照汗青”上。此时,诗人的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学生明确了重音,也就对诗文的情感有所把握,把握到诗情的跌宕起伏,朗读就有了一些味道。读出诗歌的重音就能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学生把握了诗句的重音就读懂了诗歌的感情。

四、读出体验是古诗文诵读的灵魂

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古诗文的情感基调,读出自己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古诗文,朗读时的情感基调是不一样的。如在教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篇文章后,文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话,六个词语,为我们呈现了两个画面: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一派灰暗;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了几分悲愁。这些感情需要学生在学完课文充分了解诗歌内容后经过酝酿,在吟诵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古诗文在不断的吟诵中来体会它的意蕴,在反复的诵读中来体会它们优美的语言所描绘的意境。如果教师能按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重音和读出体验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地朗读教学,朗读会让古诗文教学增添无限魅力。

作者简介:王平绕,一级职称,任教于马鞍山市丹阳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上一篇:新东方教师评选标准下一篇:金融合同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