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精选8篇)
1.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篇一
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说:“成功者只占3%,普通人占97%,”(摘自人才法则《把自己激励成“超人”》)
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3%的成功者习惯了坚持,97%的普通人习惯了放弃。
这很像我们很多人,经常会给自己一个好像无法逆转的理由,接着就会马上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目标.
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说:“我不知道什么叫成功,我只知道——只要你放弃了,你就失败了。”
篮球之神乔丹说:他曾经被罚球1800次, 腿伤、肩伤、关节痛3300次,投篮未中9900次……但是他坚持下来了!
当邓亚萍咬着牙背着一身的伤病,坚持每天几万次的挥拍训练的时候,冠军在向他招手!
片酬高达3800万美元的国际影坛巨星史泰龙,在拍第一部电影之前,被各电影公司拒绝了1855次,都说他不可能当演员,但最后他坚持下来了!
当曾宪梓最初背着领带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卖的时候,他选择了坚持,成就了现在的“金利来”,
要设定一个目标,是人人都会的事,但要达成艰巨的目标,就不是人人都能坚持得住的.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个有成功特质的人,和一个没有成功特质的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坚持的意志力及推动他人的执行力。
“领导者习惯坚持,一般人习惯放弃。”
一般人容易受周围的影响,遇到障碍就习惯妥协和抱怨。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只要他认定的目标,就很难被人说服放弃。他会习惯愈挫愈勇,直到带领团队攻克难攻的山头。
并且,有智慧的成功者,不仅有着坚韧、执着、顽强的个性,他们也很会“转弯”。哪怕理想一时会破灭,目标暂时会消失,但他们一定会依托着自己的个性,马上调整方向,寻找新的目标突破,像“万里长征”那样,绕个弯走到目的地。
编者:成功贵在坚持,就算此刻你的人生很多事情都不顺利,处处受阻,但是请你自己相信,只要坚持下来,努力向前,总有一天一定会雨过天晴的。就算此时此刻你不成功,但是成功本来就是需要一种习惯-坚持,如果一件事都坚持不了,还谈何成功!
2.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篇二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一直习惯性地认真做事,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将每一件简单的事都认真做好、做优秀, 那么, 优秀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个优秀的人是缘于习惯的优秀, 一个个优秀的习惯便成就了一个优秀的人。
优秀的习惯使我们向气质、风度、胸襟、学识俱佳的高素质人才靠近, 因此要走向成功获得幸福, 不仅要具备丰富而有用的知识, 更要养成优秀的习惯和优良的品行。优秀其实就是你做得比别人好一点, 比别人多一点爱心与责任, 比别人多一点耐心与细致, 比别人多一点付出与奉献。有时, 是一点点的差距, 就有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的结果。优秀就是一种坚持, 成功需要积淀, 需要经过量变才能到质变。坚持读书, 你的内涵和气质就与别人不同;坚持写作, 你就会笔力大进, 落笔成文;坚持钻研, 你的工作必然创意迭出, 成绩斐然。优秀就是创造性思考, 要保持积极思考的习惯, 保持思维的独立性与前瞻性。优秀是一种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 想不优秀都难。
3.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篇三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转换角色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一直着眼于提高成绩这一目标上。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照本宣科、大讲道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运用。久而久之,由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脱节,许多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不知道有何用,也不知道如何用,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学习兴趣也受到抑制。
课改让我们看到富有活动化、生活化、趣味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特征的《思想品德》教材以及课标要求的改变。这令我们庆幸,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们各显神通,转变教育观念,探寻适合新时代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一、巧妙引课,别开生面
讲课犹如音乐创作,音乐需要“引子”,戏曲需要“序幕”,那么上课也需要“引子”即导入,导入要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引人入境,要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尽早关注“法律”,我在上课伊始设置了“时政演讲”“我关注”“要闻点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给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加一抹亮色,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新闻的敏感度,使学生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且,学生的“报道”中不乏上佳的素材,只要充分挖掘学生提供的那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就会使课堂教学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感受共和國巨变”一节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先为学生讲述了歌曲《春天的故事》。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变化。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换角色,教学相长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转变师生角色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表现欲望强烈与否更是不同,对此,专门对我校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对相同的问题能够提出多种不同解决办法的学生有83人,占79%;(2)表示愿意参加班集体等活动的学生有98人,占93%;(3)表示愿意在活动中一显身手,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的学生有101人,占96%。由此可见,教师要从演员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过去只当观众的角色转变为教学舞台上的表演者的方法是正确的。
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恰当的比喻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知识的内涵,形象的比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作一艘航船,那么,两个基本点就好比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正常工作,航船才能朝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这样就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更易于学生理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导入新课等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时政热点,培养自主认知社会的能力
时事是思想品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首先,思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通过听广播、看电视、阅读报刊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其次,学生对时事要结合所学知识作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有不能理解的问题,上课时可以向老师提问,师生共同解决,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评价,激励与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信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成果,对于还没有自学成果的学生也不要简单地让其马上坐下,而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某某方面继续考虑,请坐”“请你再……你会想起来的”“我相信下次你会做好的”等语言给学生以心理的慰藉。
总之,思想品德课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变得直接、形象且生动。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努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使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4.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 篇四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建国初期,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在我们的校园里,肆意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餐桌上随处可见洒落的饭团和啃了一口的包子、馒头、面包等,有的同学在饭中间只挖了一个坑就不吃,把整盒的饭菜都倒掉了。有的同学嫌菜不合口味,就把自己喜欢吃的吃掉,不喜欢吃的就倒了,每天来收垃圾的大妈总要拉上好几趟,这些都是学生浪费的结晶啊。开水房前,明明已经没有人用的水龙头依然欢畅的流着,还有的同学直接就在龙头前洗起了头,一边洗头,一边让水龙头继续流淌。在教室里,光线已经很充足了,灯却依然长明;随处可见的都是同学们当了武器的粉笔头;在我们的办公室里,人已经下班了,饮水机、电脑、灯却在继续上班。。
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浪费现象产生呢?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两点:一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收入高了。浪费的东西对于自己来说不值钱,浪费了没关系。殊不知,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天都节省一粒米,一天就能节约13亿多粒米。那么一天就能节省6.5万斤大米,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这些同学没有体会过挣钱的艰辛,没有经历过困难的时期,对于他们来说,浪费成了一种习惯。可见,对学生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是这些浪费资源的人有一种“砸公”的思想。公家的东西,我不用别人也会用的,不用白不用;公家的东西不能变成私人的,但是我可以名正言顺的浪费,我不浪费,别人也会浪费的,那就由我来浪费掉算了。殊不知,表面上浪费的是公家的,其实也有你自己的一份,由此带来的后果你也有份。
无论是浪费自己的还是浪费公家的,这都是一个道德问题,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与公与私我们都应该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如果人人都能发扬这个美德,无论是对自己家庭、对国家、对社会都将是功德无量。
在这里,我还想和大家大概算一笔小账,我们学校一天有240多盏灯用电,每盏灯45W,按一天8个小时开灯计算,就是86度电;大约20个饮水机,每个305W,按一天8小时工作,就是48.8度电;电脑80台,平均一天一度电,就是80度电;还有打印机,复印机,食堂,播音系统,等其他耗电大约每天5度计算,每天用电就是大约220度电,每度电6毛钱,一天消耗132元。学校每月用水大约是3000立方,每天平均150立方,现在的水价2.35元/立方,如果全部用自来水,就是352.5元。24台投影仪,每个灯泡理论寿命1000小时,一个灯泡2000多元,平均一小时2元钱,平均每个投影仪每天工作4小时,就是192元。办公用纸、硒鼓等物品,平均每天消耗40元左右。每学期的维修3.5万元,平均每天175元。就算这几种每天在消耗的就是689元。说实话,不算账不要紧,一算账吓一跳。
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有句经营名言:多争取一块钱的生意,也许要受外在环境的限制,但节省一块钱,可以靠自己,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我们作为事业单位也要有这样的理念,才能使我们的学校运转正常,才能使我们的老师们有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才能让我们的老师们的办公条件逐步改善„„
节约不是口号,节约要靠行动,如何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首先我们每教师要从自律开始,从小处节约,体现细节,做好学生的表率。光线明亮的时候把办公室的灯关掉,只有一个人办公的时候只开一盏灯,电脑用完了就关掉,短时间离开也可以关掉显示器的电源,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顺手关掉所有电源,上课不用多媒体就不要打开灯泡和电脑,打印草稿用废纸,正反打印,编辑好了再打印,洗手时把龙头开小点等等细节之处去体现我们节约的优良品德。
其次是在学生中树立学生榜样,在班级内评选出勤劳的节俭的典型,树立楷模号召同学们向(她)他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对浪费严重的学生严厉批评决炒姑息,加强他们的指导,取得点滴进步及时在全班表扬,既树立其信心,又增强班内的监督力量,减少反复。
二、加强管理,让所有物品延年益寿
公物管理是一件繁琐而艰巨的任务,如何管理好公物,让这些物品发挥他们最大的用处也是一种节约。光靠学生管理是不行的,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平时的检查,发现苗头及时教育,比如学生的课桌,凳子是坏的比较多的,许多都是因为学生不正确的坐姿使之损坏,看到这些细节地方,我们可以提醒,教育,不仅让我们的校产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为孩子的成长塑性。
三、注重教育,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观察我发现我身边的一些学生思想中根本就没有节俭这一概念,根源是家长根本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我想只是凭空讲大道理不能说服学生的。我们可以从网上收集了许多资料和一些典型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鲜活实例及名人故事,涉及面非常广泛,以课堂和班会课为主阵地随时介绍讲解给学生们听,漫漫渗透到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结合我们国家的人口算一算每人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会是多少,让庞大的数字教育学生。特别是今年西南的大旱,更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体会节约的重要。还可以通过排练小品等形式,从学习用品到餐厅粮食,从水电到公寓楼日用品及其他浪费行为,通过表演使学生为他们平时的行为而感到惭愧,达到自省。也可以开展忆苦思甜活动,让孩子们体会下物资匮乏的生活,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并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5.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篇五
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清剿火患”和冬季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进行安全大检查,排除各项安全隐患,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及公司的财产安全。公司于11月上旬组织上层领导对公司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消防到设备,再到安全操作培训及大家的安全意识,具体到安全方面的每一个环节。这次检查向大家灌输着这样一种思想,那就是“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甚至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安全,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有专家做过统计,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所以如果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安全习惯,就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事故发生率,使大家的人身安全及公司的财产安全得到很好的保障。才会让大家习惯性的看到我们的安全生产。
但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经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只有让每一位员工用心去重视安全,用行动诠释安全,这样才能让安全慢慢变成一种习惯。
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对员工安全方面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理解安全的真正含义,明白安全对自己,对家庭,对公司的重要性,明白安全是家庭幸福和公司发展的保障。使大家树立极强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安全弦。做每一件事情,进行每一项操作前都要问一下有没有安全隐患,如何避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让安全慢慢成为一种习惯。
第二,要逐步完善设备设施及各项操作规程。工作中要用心,对所操作的设备要仔细点检及保养,对周围的工作的环境要认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立即上报,寻求解决方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安全隐患。对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操作也要立即整改,寻找最佳的最安全的操作方法,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在现场一旦发现违规违章操作,要立即制止整改,绝不姑息,立即进行现场教育,使操作者明白违章操作的危害性,明白只要违章操作,安全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养成安全的工作习惯。当然安全不光需要上级的监督和管理,更重要的是相互的提醒和自我鞭策。工作中发现同事违章操作时要立即给予提醒,告诉对方操作存在的危害,要求其立即更改操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操作者本人要时刻告诫自己,严禁违章操作,专心致志,调整好工作状态,时刻绷紧安全弦,让安全操作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减小事故的发生率。
其实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也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只要人人想着安全,时时按操作规程操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有人监督与否,不管是独立操作,还是多人一起操作,都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时间久了,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习惯。
6.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宣讲的主题是: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寓言:一位年迈的老人对子孙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进行着一场战争,它是在猎狗和狼之间展开的,狼是凶恶的,它代表懒惰、贪婪、谎言、放纵、恐惧和不忠;猎狗是善良的,它代表勤勉、自律、真诚、责任、从容和忠贞。同样的战争也会发生在你们心里,在所有人的内心深处。”“那么,谁会获胜呢?”小孙子问。老人的回答是:“它取决于你的内心。”那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否真有这样的较量呢,在合规与违规之间展开的较量?
因为没有从事太多的业务工作,我对合规的认识相对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通过学习一个一个的案例学习,我感受到了风险的真切与可怕,里面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不止一次地为那违规的惨重代价扼腕痛惜!记得在刁娜的案件中,交友不慎是刁娜犯错的主要诱因,但操作中的严重违规给她走向犯罪道路打开了方便之门。频繁的大额存取、业务授权、日终碰库、双人封箱、现金查库、稽核检查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严重违规!最终,那叫做违规的恶狼吞噬了这位20多岁女孩的青春和自由,给国家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我心里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违规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毁前程!对于我们农业银行的伟大事业就是那决千里之堤的蚁穴,是万恶之源,是洪水猛兽!
可是,为什么违规就是屡禁不止呢?
让我们一起想一想,你有没有用过了期的身份证给客户挂失存折自己却没有发现呢?你有没有因为一时的疲惫而漏做一笔大额取款的备案?你有没有为营销产品、服务而走捷径、走逆程序?你有没有以经常为同一客户办理信贷业务为由不逐笔查询其贷款卡及资料?
听经常检查的同志说:在一些网点检查发现问题时,总是有人振振有词地为违规辩护。有的说,马虎了,小毛病下次就改;有的说,这是微不足道的风险嘛,经验告诉我不会有问题的;还有的说,习惯了,我一直都是这样做得呀,不要大惊小怪的。可是我要说,请勿以恶小而为之,违规不在大小都要不得!昨日教训仍历历在目,警钟常鸣余音绵绵。惊天大案的炮制,在于人情,在于习惯,在于合规意识抛向云天,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个人、一件事,哪怕是一枚小小的印章,也会引起违规与合规的较量!合规来不得半点马虎,违规也没有任何借口!只有认认真真按章操作,罪恶才会终止,悲剧才会不会再发生。
所以,让我们坚决遏制违规的恶习,养成合规的好习惯吧!
这对于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合规已经是我们身边很多农行员工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在我们身边,有的同志铁面无私,严守规章;在我们身边,有的同事细致入微,敬业爱岗;在我们身边,有的同事火眼金睛,严守死防。我要说谢谢您,因为合规我们持续发展,因为合规我们健康成长,因为合规我们挺起了脊梁,是合规为农行腾飞插上了翅膀。
合规是严肃的爱!如果你让合规成你的习惯它就是你和客户之间联结的桥梁和纽带,你严谨的工作会加强客户的安全感和信任度——看,合规成了你的推销员;如果你让合规成为你的习惯,那么它就是一群悦耳的音符,跳动在你的左右,不会让你在办业务的时候因为违规而为日后的隐患担忧——看,合规成了你的护身符;如果你让合规成为你的习惯它就是客户和你那不断上扬的嘴角——看,她成了你的开心果,如果你让合规成为你的习惯它就是你工作走向成功的积累——看,合规成了你的零存整取存折。
7.让书写成为一种习惯 篇七
为了让写字课落到实处, 首先要加强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要从思想上转变两个观念。一要转变“写字教学费时费力, 不是语文教学”的错误观念。《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并将写字教学编入语文课本, 写字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工作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让写字教学远离语文课堂则是教师的失职, 由此可见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二要转变“重识记字形, 轻方法指导”, 改变“字只要写对就可以”的错误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生字, 教师们大都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笔顺, 认识结构, 识记字形, 学生掌握得很好, 但这代替不了写字, 包括书写练习都是识记字形的教学方法之一。写字必须让学生在田字格中一笔一画地写, 必须明确字的每一笔或每一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写字的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并有一定的速度, “写对”只是对其中“正确”的基本要求, 这显然是不够的, 还应通过训练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得整洁、美观, 才能达到写字教学的真正要求, 培养学生的写字素质, 让学生终身受用。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
利用多媒体课件, 详细地给同学们讲解和演示握笔、运笔、姿势和坐姿要领, 然后把书写姿势编成简化的口诀:“写字时, 抬头挺胸脚放平, 眼离书本约一尺, 手离笔尖约一寸, 胸离桌子约一拳。”利用早读、写字课和语文课的时间, 来提醒纠正学生们的姿势。每次写字前先念口诀, 再练字, 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同时我们将写字姿势的挂图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 时时提醒学生注意。班中还设计了“写字明星”榜, 经常举行“看谁写得好, 看谁姿势正确, 看谁进步快”的写字比赛。“写字小明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不断激励着同学们积极上进, 逐步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写字, 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 养成观察习惯。可以说, 不会观察字的人, 绝对写不出一手好字。例如, 这个“江”字, 看上去很简单, 左边“三点水”, 右边一个“工”字, 记住它, 写对它, 对学生来说易如反掌, 但要真正写好这个字却不是那么简单。单看左边的“三点”, 可是大不相同, 除了形状不同, 位置也不同, 中间一点明显往左边凸一点, 绝非是顺着上面依次排列下来的。只有观察仔细了, 才能真正写好这个字。要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思考, 掌握字的结构形态及写字方法。要提高写字能力, 在练字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反复比较、反复推敲。如教学“邓”与“阵”两个字时, 学生反复比较两个字后, 得出都是左右结构, 都是左小右大, 而双耳旁在“邓”中偏大些, 在“阵”中偏小些。学生在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
3.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好习惯
我们常见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 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 难以顾及书写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 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为此, 教师要在写字课上, 对学生反复强调, 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 形成“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这种意识, 就要让学生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 不管什么时间, 只要提起笔来写字, 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 先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 再一笔一画地书写。特别要抓住平时各科作业这一练写字的最好机会, 和各科老师互相配合, 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 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8.让“慎独”成为一种习惯 篇八
“慎独”就是要求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谨慎地注意自己的内心与行为,防止出现违背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始终保持道德操守。作为道德境界,慎独表现为“诚其意”,不自欺、不欺人,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觉状态。
“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就发挥过重要作用。柳下惠坐怀不乱、曾参守节辞赐、东汉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范仲淹的“食粥心安”、宋人袁采的“处世当无愧于心”、元代许衡的不食无主之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叶存仁的“不畏人知畏己知”、曾国藩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以上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慎独”在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只有把人的道德修养提高到“慎独”这一境界,把“慎独”作为一种习惯,社会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才能真正植根于人们心田,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意识,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从而使整个社会达到有序、理性、和谐。
“慎独”一词内涵极为丰富,国内许多研究者尽管提法不尽一致,表述不尽相同,但旨趣并无大异,这就是“慎始”、“慎微”、“慎终”等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精神。
“慎始”,就是面对诱惑,要果断拒绝“第一次”。人生贵善始。加强思想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关键在于守住“第一次”,这是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可能会一泻千里,最终淹没自己。“一”是量变之始,质变之源。没有“一步之错”,便无以生出日后的种种错误。守“一”并非易事,它貌似轻微,却往往会使人掉以轻心,酿成大错。只有严于律己,给自己约法三章,全力守“一”,运用权力时慎之又慎,自觉接受群众和组织监督,才能抵御腐蚀,在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到操守可比寒梅、品格赛过修竹、气节重于泰山。
“慎微”,就是审慎于细微而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古人云“寻丈之缪,实始毫厘;君子畜德,无忽细微”,“戒惧乎其所不睹,恐畏乎其所不闻,在于慎所忽也”。说的正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我们要正确把握小与大、轻与重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头脑清醒察于微,从严要求禁于微,治疾患于“未”,断诱惑于“始”,要注意自己行为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做到防微杜渐,点滴养成。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些党员干部总爱把平时个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视作生活“小节”,总觉得吃点、喝点、拿点、收点是“人之常情”,小节问题。辩证法告诉人们,微常常孕育着著,小常常昭示着大。所以,一定要见微知著、小中见大。要从一件件、一桩桩简单事、平凡事、具体事做起,不可以小善为不足而不修、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慎终”,这个命题是孔夫子提出来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注意保持晚节。其实,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都有一个善始善终的问题。一般说来,慎始还是比较容易的,一个人到新的地方,做新的工作,面对全新的环境及任务,通常情况下是比较谨慎的,为人彬彬有礼,办事小心翼翼,说话慎之又慎,这个时侯是不容易犯错误的。可是,时间长了,工作熟悉了,环境适应了,人际关系疏通了,手中有职有权了,不知不觉就放松了、懈怠了、麻木了,要求也不严格了,对外界诱惑抵制也不力了,也就快犯错误了。现实生活中,不能慎终的比比皆是,有做事不能慎终,功亏一篑的;有做领导不能慎终,使平生功业毁于一旦的;有做人不能慎终,导致夕阳落马,晚节不保的,教训非常沉痛。农谚说“编筐织篓,重在收口”,“收口”的工作就是慎终。如何才能慎终呢?古人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终,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自律到老,自觉做到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像毛泽东同志讲的那样,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始终保持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思想品德和良好形象。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慎独”就是悬挂在我们心头的警钟,是阻止陷进深渊的屏障,是提升自身修养走向完美的殿堂。拒绝慎独,就是放任“病毒”在自己的肌体内蔓延滋长,最终结果就是彻底毁灭自己。因此,为人做事都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慎独、慎权、慎欲、慎微、慎始、慎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孤独中磨砺自我,在寂寞中成就事业,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当今天的人们抱怨社会道德规范缺失、道德教育不力、道德环境恶劣等种种不利于自身道德水平提高的外在因素时,“慎独”提醒我们在更多的时候将挑剔的目光转向自身,自问一声:“吾能‘慎悟否”?
【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推荐阅读:
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作文10-23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06-12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08-26
让“企业精神”真正成为一种精神10-27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好习惯08-13
用书香浸润童年 让阅读成为习惯09-05
让勤俭成为一种风尚演讲稿10-07
让优秀成为习惯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事迹06-30
成为首富的习惯到底有哪一些09-10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