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

2024-06-21

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15篇)

1.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 篇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工作会议交流论文

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实效性方式的探讨

广东省龙门县龙门中学谭次华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薪火相传,时代发展的印记。人的行为习惯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看,中学阶段是培养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中学生中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应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文明行为习惯淬练是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的必要途径和不可缺少的通道。

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便成了习惯。行是知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中学生的认识只有转化为行为,并且在连续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巩固成为习惯,才是品德形成的标志。心理学认为,反复练习、训练,有利于形成“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文明行为习惯方式在人的性格中固定和巩固下来,成为个人的稳定特征。

实施文明行为习惯的训练要做到:

1、文明行为习惯训练的要求既要严格,又要适当、合理。注意把集体培养和个别训练结合起来,既有集体的统一要求,又要根据个别差异,从各人的特点出发,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从中学生的特点看,要求不宜过细、过于繁琐。如有的班主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自己制定并遵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将文明为习惯教育要求触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2、文明行为习惯训练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的现状与突出问题,采用生动具体的措施、手段与方法,“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提高教育训练的实效性。

3、目标要求要明确并要做好思想动员、说服教育工作。使中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确练习和训练的目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自觉性。如我校实施的《五四三二一文明工程》训练要求就是一个较成功的例子。“五项养成”——见面问好、双手递送、右行礼让、文明用语、团结互助;“四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三轻”——走路轻、谈话轻、关门轻;“二讲”——讲文明、讲公德;“一做”——做品德高尚、言行规范的人。

3、要及时反馈、指导学生“自省”,实现行为矫正,不断强化。人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强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正强化的作用尤其突出。因此,班主任在对中学生提出行为要求后,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检查和督促;对符合要求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与奖励,以激励和推动中学生不断重视和巩固班主任所期望的行为,并逐渐转化为习惯。

4、要注意把通过练习和训练形成新的良好行为习惯与纠正和改造过去遗留下来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一日三省吾身”,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言行,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同时,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进而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 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工作会议交流论文

习惯,做到知行统一。

二、日常管理上做到六个结合。

1、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相结合。结合学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实际,开展系列教育训练活动,如开展“文明工程示范班”、“文明使者”、“传统美德在校园”、“文明行为从我做起”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养成教育的形式,创新养成教育的方法,拓展养成教育的途径,增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深化实施“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2、与实施《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学校要认真抓好《中学生守则》、《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的制定和落实,把贯彻与落实作为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德育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在《实施细则》落实过程中,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家长学校委员会议和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和委员们宣讲《实施细则》的内容,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密切配合。

3、与班主任工作、班风建设的检查、评比和学生质量综合评价相结合。如我校从班级管理的实际出发,制定了《龙门中学德育量化管理规定》、《龙门中学班级量化管理规定》,把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的落实与先进班集体的创建、班主任工作考核和学生德育考核紧密联系。

4、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树立全员德育观念,在学生基础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上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工人人参与的格局。教师在当好示范者和引导者角色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广大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会自我约束,把教育内容逐步内化为学生自主自觉的行为。

5、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把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纳入争创文明县城、争创文明学校的活动之中,不断增强广大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公民责任感。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教育中促成长,从而使学生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

6、与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关系到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学校除了要重视学校内部、教师内部、学生内部的评价,还要重视校外评价教育的实效,要注重无形的教育效果及社会效益,强调的是社会实效、强调的是全体师生传统美德教育总体质量的提高。

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传统美德来支撑的,传统美德教育是以培养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为宗旨的活动,是纠正传统美德的失落与行为习惯的失范的得力措施。

2.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 篇二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

从宏观的立场上来看,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言行规范与待人接物的标志, 是指人们在社会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可以被理解为是礼貌、礼节等的总称。然而, 在小学阶段, 学校该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呢?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 文明礼仪不仅体现了小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 还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素质。本文简单地论述了文明礼仪的内涵:

第一, 尊师礼仪。尊敬老师是每位学生最起码的礼貌。不管是在哪种场合遇到了老师, 此时学生要向老师问好。当学生要进老师的办公室时, 要轻轻敲门, 并喊报告。在课堂上, 学生要大声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不与老师顶嘴。

第二, 形象礼仪。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任务是学习, 因此他们的着装以整洁、大方为主。

第三, 相处礼仪。在与同学相处期间, 学生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在沟通过程中, 每位学生要重新审视自我, 发现别人的优点, 了解自身的缺点,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对待其他学生的错误时, 学生要选择宽容待人。在说话过程中, 同学们之间要使用敬语,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 家庭礼仪。不管是上学, 还是放学, 当遇到长辈的时候, 学生要向长辈问好;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 学生要热情地接待, 当客人要走的时候, 学生也要礼貌相送。当长辈休息的时候, 学生要放低声音, 防止自己的声音打扰到长辈的休息。当长辈生病的时候, 学生要多多问候, 多多关心。在日常生活交往中, 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谢谢”“、对不起”这些话非常简短, 但是这些话对于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非常有帮助。各个学校要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二、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了解到, 当前小学生的行为文明习惯现状并不理想。现阶段, 很多小学生都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素养, 有的学生举止不当, 有的学生用语不礼貌、有的学生乱扔垃圾、有的学生不尊老爱幼、有的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小学生之所以养成了不良的文明习惯, 这既取决于家庭教育, 又取决于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 因此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 因此在小学阶段, 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三、小学生文明礼仪教学的策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独生子女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在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宠爱下, 孩子过于依赖大人, 并且从来不考虑到他人的想法, 不懂得分享, 不懂得谦让, 不懂得尊老爱幼, 由此可见, 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部分独生子女长期独自成长起来, 他们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从而导致他们的性格是内向的、孤僻的。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性格时, 这既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开展, 又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能够改变当前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学校要将文明礼仪教育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巧用渠道, 提升效率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学生接受教育的媒介是课堂。在课堂上, 教师要借助每节课所讲解的知识来教育学生, 并定期举办班会活动, 将育人贯穿到班会活动中, 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中规范自身的行为, 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阶段, 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礼仪》《礼貌》《礼节》这三项课程, 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在课堂上, 讲故事是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授课形式, 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学生无形中接受与礼仪相关的知识。另外, 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有时候, 教师可以专门组织学生演话剧、演小品, 让学生在心底里对文明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这对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大有裨益。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我组织各个班主任召开以“文明礼仪,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 举办这些班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礼仪是时时刻刻存在的。与此同时, 我会专门给高年级班主任开会, 让高年级班主任管理好高年级学生, 充分发挥高年级的榜样作用。

2.组织活动, 激发兴趣。从本质上来讲, 文明礼仪教育有其明显的特殊性。通过文明礼仪教育, 既让学生对文明有了准确的认识, 又让学生养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但是要想让学生养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这需要老师反复抓, 通过反复的活动来达到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

第一, 开展文艺活动, 让学生养成文明的好习惯。学校每年可以定期组织以下的活动, 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交易节”;学校每月可以定期组织以下的活动, 如“:诗词朗读活动“”绘画比赛“”发明比赛“”读书活动”等, 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来熏陶学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 开展体育活动, 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 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每学期可以定期召开运动会、课间操比赛等活动。在体育活动的影响下, 学生的精神风貌是非常好的, 这对文明礼仪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

第三, 开展德育活动, 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学校要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的特定含义, 专门举办与这些节日相关的德育活动。在举办与“母亲节“”父亲节”相关的德育活动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时候尽管是一件特别小的事, 但是这些小事也会深深地感动父母。另外, 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 让每位学生为山区贫困孩子捐款、捐物。在暑假期间,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又或者是野外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也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 懂得团结一致。

第四, 开展日常训练活动, 让学生养成礼仪的好习惯。班主任要将课间时间利用起来, 当午饭过后, 班主任要利用这点时间来进行有趣的文明礼仪活动。在教室里,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下棋、画画, 或者读书, 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 班主任要告诉学生在楼道禁止追逐打闹, 不管是上楼梯, 还是下楼梯, 都要靠右行, 长此发展下去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好习惯。有时候, 学校可以组织“礼仪教育征文活动”“、绘画活动”, 让学生利用征文又或者绘画的形式, 将自身对礼仪知识的认识一一表述出来。“礼仪”这一范畴较大, 其会涉及到课堂礼仪、做客礼仪、用餐礼仪等, 另外礼仪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为此, 学校可以让学生发挥独道的见解, 阐述不同领域礼仪的内涵。除此之外, 学校还要专门开展“文明小标兵”评比活动, 真正将文明礼仪教育与活动相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到更多的礼仪知识。在多种多样的活动的熏陶下, 学生既学习了礼仪, 又运用了礼仪。

3.树立榜样, 活跃氛围。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爱文明、懂礼仪的人, 那么榜样的带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从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选出5 名学生来当值周生, 值周生的任务是对学生的礼仪、纪律等进行检查, 评选出文明班集体, 并将流动小红旗发给这个班级。学校的校长、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要不定时地对学生的礼仪情况进行抽查, 同时还要对各个班级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从中评选出优秀班集体。通过评比活动, 其他学生、其他班集体就有了学习的榜样, 与此同时, 其他学生、其他班集体会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另外, 在每个学期末, 班主任要从班里面选择出5- 10 名文明形象小使者, 然后在周一升旗时, 专门表扬这些学生, 这样做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众所周知, 榜样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各科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 他们会因为自身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而吸引着学生, 让学生将老师作为自身成长路上的榜样。换句话来讲, 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学生, 所以, 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行为, 做到说到做到, 不迟到不早退, 将自身文明礼仪的闪光点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在平时, 当学生帮任课老师发作业, 或者收作业时, 教师要说一声“:谢谢”。当老师不小心碰到了某位学生时, 教师要说一声“:对不起”。虽然这些事都很不起眼, 但是长此发展下去, 学生会觉得老师是非常真诚的, 并且老师是非常有礼貌的, 此时学生会效仿老师的行为, 当他们获得他人的帮助时, 他们会主动开口说“:谢谢”, 当他们无意伤害到他人时, 他们会主动说“:对不起”, 老师这样做形成了良好的礼仪氛围, 让学生在礼仪礼貌上有了十分突出的表现。

4.注重分层, 逐步推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朝一夕慢慢养成的, 在小学文明礼仪教育中, 这需要进行分层深化。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要让学生养成“不乱扔废纸、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在此单项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将知与性相结合起来, 开展分层深化, 以此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具体的训练步骤如下: (1) 懂得道理。让学生懂得什么该做, 什么不能做, 只有学生心里知道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他们会慢慢规范自身的行为; (2) 强化训练, 升华主题。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让学生了解开展此活动的意义; (3) 总结表彰, 定期学校要表扬文明班集体、文明个人, 并在全校大力推广, 让其他班集体、学生学习他们的行为; (4) 开展“接力赛”活动, 学校的领导与德育工作者要专门成立检查小组, 保证学校环境、班级环境的干净。运用分层深化训练,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能让学生爱文明, 知礼仪。

总之, 文明礼仪教育的关键在于训练, 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活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让学生从心底里重新认识文明礼仪。同时训练活动也是内化学生的过程, 在内化的过程中, 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行为得到了规范, 学生的审美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凤华.抓好学校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提高[J].学苑教育.2015 (11)

[2]周霞红.“用心”滴灌收获习惯——初探小学低年段养成教育[J].情感读本.2016 (02)

[3]何丽芳, 于丽娜.加强习惯养成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6 (03)

[4]李文, 李德郁.小学生习惯培养中的“养成教育”探究[J].教师博览 (科研版) .2015 (02)

3.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篇三

幼儿 文明行为习惯 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既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幼儿的品德受着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面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及劳动、学习、游戏活动中,具体体现在讲礼貌、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环境整洁等方面。它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反映幼儿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幼儿教师要用爱心和行动来带动孩子,促进幼儿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感和良好道德行为的人。

一、通过教育活动课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课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比一比》《谁打碎了花瓶》《诚实的孩子》《帮助你我快乐》《关爱残疾人》《我们都是好孩子》《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等,综合运用情境表演、事例分析、讲述故事、手偶剧和讨论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念儿歌、唱歌曲等方式,向幼儿提供一些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能够在与同伴的讨论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提高幼儿思想意识,从而萌发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及愿望。如在《帮助你,我快乐》活动中,利用手偶,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幼儿通过老师语言和语气,感受到了故事中的小熊遇到困难的焦急,使之充分体验到遇到困难的心理感受,再感受被帮助的快乐,从而使幼儿深刻地认识到帮助别人的重要和快乐,进而愿意主动帮助别人。又如,活动课《文明小天使》这一活动,以迎奥运为契机,让幼儿走进社会,接触文明人,感受文明事,发现文明行为,进行宣传活动:《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

二、充分发挥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孩子是在成人的关爱中成长的,要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首先要使孩子感觉到爱,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作为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对待幼儿,关爱每一位幼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给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下,幼儿很自然地会去关心别人,对别人的困难表现出关注和援助行为。注重环境的创设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通过带幼儿参观幼儿园,清理幼儿园中的垃圾,共同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幼儿园,让幼儿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提供健康快乐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格,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所以营造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欢乐的氛围尤为重要,让幼儿时时处处感受到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老师的尊重和爱意,体验到同伴之间的友谊,就像《纲要》中提出的“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利用班级墙饰“爱心树”“应该怎样做”“值日生”体现温馨的心理环境,创建班级健康口号“文明、团结、自信、勇敢、活泼、健康”,体现班级精神风貌,为幼儿提供了健康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更快乐地成长。在离园时间,开展“我来夸夸你”活动,让孩子们根据小朋友今天的活动互相进行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是主角,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关注自己。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因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而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特殊力量,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现实需要,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教专栏、接送交谈、通知、发放文明伴我行倡议书、家访、小黑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进而使家长在家里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也为促进社会文明做出了的贡献。同时,通过互相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的具体表现,指导家长进行教育培养。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如节假日,做父母的可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要有礼貌,不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学会热情招待客人,让孩子感受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愉悦。

四、注重“细节”,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始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采用谈话、暗示、表扬、诱导等方式,注意在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同时,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都尽量制造机会,注意观察幼儿表现,对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用赞赏、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等进行表扬,肯定其正确的表现,能鼓励幼儿更积极地去行动,形成良性循环,使幼儿体验到做一个文明人所带来的快乐。对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不是单独的说教,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的。来园、离园时,教会幼儿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得到别人帮助时,会说“谢谢”,不小心伤害到别人会真诚地说“对不起”,以表达自己的歉意……从而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使用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

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合力协调一致,发挥整体效应,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有效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634—636.

[2]陈帼眉.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0—33.

4.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教育活动总结 篇四

为了把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教育,进而养成良好习惯,为了让同学们在平时自己的语言中时刻注意说好文明用语。我们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讲文明,用文明,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教育内容如下:

1、学生进校门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互道“老师早(好)”“同学早(好)”。

2、不准在校内骑车、奔跑。

3、老师进课堂宣布上课后,全班学生起立、齐声道“老师好”;学生迟到进教室,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举手,起立报告老师,经老师同意后再出教室。

4、课间休息,不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骂,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明活动。

5、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在老师办公室不随意翻动老师的东西,若找老师有事,先立正,说明来意,与老师讲话,面对老师,认真听老师讲话。离开时礼貌地向老师告别。

6、学校集合,学生分班整队入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

7、升旗、出国旗时,全体同学肃立,行注目礼,升国旗时,唱国歌,少先队员行少先队礼。

8、随时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和操场内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

9、用餐时做到:餐前洗手、待主人示意后开始用餐、夹菜文明、细嚼慢咽、不挑食、动作文雅、爱惜粮食、不乱倒剩饭。

以上所阐述的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文明礼仪教育,从学生的表现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也不是一下就能形成的,有待于学生的习惯养成了。

文明礼仪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了使学生真正记住自己所学习的文明礼仪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首先对自己提出了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带动学生的要求。平日里我与同事或学生见面相互礼貌问好,相互帮助;不在校内乱扔一点废弃物,见到地面上有一点杂物主动弯腰捡起来,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同学们从我的行为中受到深刻教育。在老师们的带动下,同学们的主人意识、团结意识、乐于助人的精神更加强烈了。教室环境面貌变化了,集体的财产被损坏的减少了。许多同学都能向老师们一样,用自己的行动维护学校环境。由此使我认识到在良好的文明礼仪风气的形成过程中,榜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促进活动开展,我们学校每个月都要评选出文明礼仪之星。这项评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文明礼仪不仅给他人带来美德感受,同时让自己和集体感受到了荣誉和骄傲,同学们讲礼仪的风气愈来愈浓。

5.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简介 篇五

我国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作人生的基础课程。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礼仪日益成为个人修养、国家形象和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德育问题说到底就是习惯问题。“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就我校在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方面做的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开展“和文明牵手”系列活动

1、“和文明牵手”革命英雄故事赛

通过本次活动,使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为今天的和平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唤起学生们向革命先烈学习,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同时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2、“文明礼仪小标兵”评选

我校开展评选出班级文明礼仪小标兵,并形成制度,长期落实。通过这项活动促使学生摒弃不文明行为,做文明诚信小学生。并对存在的某些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促使全体学生在文明程度上在进一步。

3、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活动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领导者,是德育的实施者,抓好班主任的培养,提升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对于提升教育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次活动,班主任不但提升了自己的管理、教育水平。同时,也使班主任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得到推广。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德育教育顺利、高效开展。

4、“节能减排”主题班队会活动

近些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认

识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作为当代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宣传并实践节能减排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容推脱的责任。通过本次队会,学生们增强了节能减排意识,使节能减排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学生们不断提出各种节能减排的金点子,并亲手制作了各种绿色环保小制作。

二、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为提升学生东道主意识,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我校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火炬模拟传递活动中,同学们意气风发,高呼口号,把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无限的自豪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同时还开展了奥运知识竞赛,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加深入的了解奥运知识,学习奥运英雄的顽强拼搏的精神。主题队会加深对奥运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进行导行教育,勇敢的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开展“三进”活动

为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开展进军营、进家庭、进大学的三进活动。

进军营,孩子们唱军歌、站军姿、接受军事化管理,提升了学生的服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进家庭,“孝心行动”,为孩子提供一次孝敬父母的机会,孩子为父母洗脚、做家务、做饭等一系列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学生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增强了对父母的爱。

进大学,参观天文馆,与山大学子联手学知识,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习兴趣。体会学习乐趣。树立好好学习,为科学做贡献的理想。

四、升旗仪式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主要阵地,配合着学校的各项活动,学生们在国旗下讲话中自我督促,相互鞭策,努力奋进。文明班级的评选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班级主人翁责任感。树立本周的奋斗目标,努力提升自己行为的文明程度提供了动力。

我们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取得了和大进步。上楼梯或等公交车时能自觉排队、上课遵守课堂纪律、基本杜绝打架、骂人现象。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6.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 篇六

建设路小学 二年级三班 胡宝博

一努力:努力成为“新三好学生”。

二提高:

1、提高法律意识,做守法小公民;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做健康好少年。

三自觉:

1、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喜欢体育,上好体育课、健康课,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努力形成体育特长,为一生健康打下基础;

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小市民;

3、自觉学习课外知识,提高科普水平,搞小发明小制作。

四不:

1、不乱丢乱放。不随手乱丢废旧物品,用品、用具摆放有序;

2、不损坏公私财物。爱护公物不损坏,爱惜自己或他人物品不浪费;

3、不进网吧游戏厅,不出入不适合的公共场所;

4、不出安全事故,不带危险品上学,不做危险游戏。

五会:

1、会唱歌。会唱校歌及老师教过的歌,平时学唱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和少儿歌曲,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和良好的乐感,努力学会一种乐器;

2、会画画。

3、会画、写美术课本上的画和美术字,并能自由创作少儿绘画作品、饰品,装点自己的生活;

4、会走路,知道并遵守行人必备的交通规则,做到安全出行;

7.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 篇七

1、课堂教育法。

这也是各位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 利用早会课、班团活动课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一系列学校常规要求, 让他们明确哪些话可以说, 哪些说不能说;哪些事应该做, 哪些事不能做。我还把平时观察到的某些不良行为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 与学生讨论不良行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通过课堂教育, 学生明确了行为准则, 自然会在各种场合中表现出良好行为。这种行为长期表现出来, 就是良好行为习惯了。课堂教育法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 但效果不一定明显, 其原因是没有注意效果的检验, 要想检验还得运用下一种方法。

2、跟踪观察法。

由于某此行为已成习惯, 仅仅凭课堂上的语言教育, 学生当时是接受了, 一旦转化为行动时, 又会不暴露出习惯行为。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一段时期的跟踪观察, 作好记录, 然后分类统计出哪些学生的行为已经有了明显改变, 哪些正在改变, 哪些一点也没变。这样, 自然会检验出教育效果。再把这些材料作为课堂教育的资源,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 (注意:为了保护学生的稳私, 最好只举案例, 不提学生姓名) 进行对比分析, 特别针对没有改变的要进行多次教育。采取“课堂教育——跟踪观察——课堂教育——……”的模式, 无限循地教育。最终达到鼓励良好行为, 矫治不良行为的教育效果。跟踪观察法还可以为下面的教育方法提供机会。

3、遇事而诲法。

这种教育方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教育方法, 也是民间艺人教徒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遇到什么教什么, 哪里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在哪里教育矫治。用我们农村人的话讲叫做“不图出金屙银, 只求见机生情”、“问竹说竹, 问木说木”。它不必讲究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只遵循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的教育原则。这种教育方式灵活多变, 不讲究场合, 没有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庄严, 没有办公室教师坐着审、学生站着答的肃穆。消除了师生间的等级观念, 保护了学生的隐私。这个时候对不良行为者进行矫沼并向良好行为方向引导, 学生最乐意接收, 最能达“药到病除”的效果。不过, 我们要与跟踪教育法联系起来运用, 要多跟踪观察、多与学生接触才能发现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再将典型案例引入到课堂上与下一种教育法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4、以身示范法。

“身教重于言教”已成为至理名言。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矫治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自己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学生学习的榜样。每天走进教室, 发现有垃圾就弯腰捡起丢进篓中, 发现卫生工具摆放零乱就就带一两个学生一起整理好, 还经常教学生整理学习用具, 课堂上没用完的粉笔头不乱丢乱扔。经常到学生寝室教学生整理内务等。由于学生天天与班主任接触, 天天看到班主任规范的举止言谈, 自然会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为良好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治和训练, 就会养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良好行为倾向。笔者在学校班主任工作会议上作过《念好班务“理字经”》的经验交流, 其中专门谈了“以身示范, 料理家务”这一点, 深得各位班主任的认同。

8.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八

思品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标。”但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着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份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要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明确规范,清楚标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让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乱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班规、家规都是约束言行的规范,必须让每一个中学生熟记于心。有了明确的规范,还要让中学生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因为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习惯养成教育。

第二、抓住小节,着手细微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抓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决定成败”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平时应注意学生在校时的仪容仪表、交际交往、课桌椅整齐、地面整洁等小节方面的规范训练。要求学生不要随手乱扔垃圾、少吃或不吃零食、不乱倒剩饭菜、遇见客人笑脸相迎彬彬有礼、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问好等等。经过训练,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言传身教,榜样教育

学生从道理上明确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要从感情上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这既需要班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周围人的影响及父母、教师的示范作用等。如教师板书工整、美观,说话风趣、生动,可激发学生产生把字写好、把话讲好的欲望。另外,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在班级里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坚持不懈,反复训练

“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这句名言是著名教育家曼恩说的,他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他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对于好习惯,每重复一次,就相当于“缠上一股,又缠上一股!”。而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重复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老师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要求学生坚守。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学生定能养成好习惯。

第五、激励为主,奖善惩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对于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促其改正不良习惯。

最后、营造氛围,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家长作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时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相协调,督促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重视时间观念,就能培养孩子自觉遵守时间的习惯;家长平时多阅读报刊和书籍,就能培养孩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因此,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所以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比方在家里谁都不能骂人,孩子如果骂人,全家人都不理他,就是好的环境。

9.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评价标准 篇九

一、进出校园

1.尊敬教师和家长,见面或告别时主动打招呼。

2.按时到校,不早到,不迟到;红领巾、队干标志整洁,佩戴规范。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三无”食品,不乱花钱。

二、早读晨会

1.早读组织有序,早读目标明确、方式灵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有计划地围绕教育中心组织晨会活动,师生互动性强。

三、两操

1.做广播操时,按班级集合做到快、静、齐;

2.做广播操时,精神饱满,动作合拍、规范、认真;

3.做眼保健操时,姿势正确,动作规范,到位。

四、上课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定位摆放。

2.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3.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4.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课本作业本整洁。

五、课间

1.尊残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文明相处,有好互助。

2.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喧哗怪叫,开展安全,有益身心的课间活动。

六、个人卫生

1.衣着整洁,勤剪指甲,勤洗头。

2.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

3.课桌抽屉、书包内物品摆放整齐,无杂物;离开座位,椅子靠拢座子,摆放到位。

七、环境保护

1、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墙壁上涂抹刻画。

2、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

3、注意节约水电。

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打扫卫生后,洁具整齐摆放指定地点,放学后关好门窗。

八、其他

1.楼道间不拥挤,礼让他人,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

2.文明用餐,爱惜粮食和生活用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因故或不小心给别人增添麻烦或不便,及时表示歉意。

10.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 篇十

一、中职学生文明行为现状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等不良价值观,中职学生在这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下,也受到了影响,比如学生遇到教师不理不睬、为同学起外号、课间大声喧哗、大爆粗口、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上课迟到早退、随便出入教师办公室、抽烟喝酒、谈恋爱……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因此,加强中职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二、中职学生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信息时代高效快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信息的良莠不齐也会令人堪忧:电视电影里,古惑仔满口粗话、舞刀弄枪;杂志小说里,青年男女你情我愿,死去活来,旁若无人;网络游戏里举止粗俗、讲打讲杀……这些给学生展示的都是消极颓废的东西。

(二)家庭原因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显示出“倒三角”结构:学生在家中倍受宠爱,以自我为中心,说一不二,形成自私、任性的自我倾向。另外有些家长在外打工、经商,且离异的比例高,学生又正处在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三)学校原因

应试教育重学习成绩,轻礼貌行为的养成,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从家长、教师到社会,都把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选拔的依据。多数学校存在重“知”轻“行”现象,没有把“行”放在首位,往往是强调得多,做得少,缺少监管力度。有个别教师思想萎靡,职业倦怠,表率作用不突出,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自身原因

学生文明礼仪缺乏还与学生心理素质脆弱、自控能力差有关。如自我意识过强,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孤僻怪异,个性张扬,缺乏对文明礼貌重要性的充分认识等。

三、中职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由上述原因分析可知,中职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得以完成。

(一)树立全体教师的`德育理念

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仅仅通过德育课程、德育处、团委和班主任来进行是不够的,要建立以书记校长为核心,德育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为骨干,任课教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集体,形成一个以德育学科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工作渠道,全校上下,齐抓共管。

(二)发挥全体教师的表率作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礼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身作则是教师恒久不变的主题。要想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就要从教师做起,不管校内校外,不管课上课下,不管人前人后,都要语言文明,行为文明,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言传身教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发挥教师的最大作用。

(三)强化学生文明行为意识

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将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要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绪,达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因此在校园内,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如通过墙报、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标语口号、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文明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行为的现象。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对学生关注的文明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行为现象,要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活动,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文明行为修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充满文明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这种实践使文明行为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

(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

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家长的教育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注意保持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营造文明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家庭的和谐环境熏陶下成长为懂礼仪的人。教师应定期向家长宣传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动态,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同步。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特别是对娱乐场所和相关媒体的各种暴力、色情、低俗内容严格把关,推进社会环境净化进程,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

11.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 篇十一

一、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 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 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 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 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 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 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 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 认识结构清晰, 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 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 学有所获,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 一定的学习行为, 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 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 让学生先通读课文, 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 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 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公式、定理画出来, 使他们养成边读边画边批边算的习惯。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上课做到“一专三动”, 即专心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 听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勤于思考, 积极举手发言,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课堂练习, 认真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 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

3、复习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复习时, 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 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 写出简明小结,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有选择性地解一些各种类型和档次的习题, 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巩固所学内容。

4、提高运算速度, 培养学生好的运算习惯。

初中数学中, 相应运算的难度、运算的步骤都有所增加, 运算中常出现由于心算不笔算带来的错误, 一步出错, 步步错。有些学生常常“看”题而不算题, 懒动手, 长此以往, 做题速度减慢, 导致能力下降。教学中首先得重视运算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用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例教育学生, 使其感到丢分丢得“心痛”, 让学生笔不离手, 计算时动手打一下草稿, 把心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 能大大提高运算准确度, 减少失误。

二、培养热爱数学, 合作探讨的习惯

笔者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 从初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积极进取、追根索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笔者在教学中, 特别注意了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如对于“如何用样本来反映总体”这个问题, 我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 让他们展开讨论, 各自找出2——3种方法,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各小组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教师最后总结, 得出用样本反映总体的几种方法。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 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 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教师对“学困生”要多关心、辅导, 通过创设愉悦的问题情景, 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他们树立信心, 热爱学习, 不怕困难。对中等生, 则鼓励学习, 争取好成绩, 尝尝“跳一跳、摘犁子”的滋味。对优生则让他们提高学习, 拓宽视野, 更上一层楼, 如采取指导他们做课外辅导资料、进行数学竞赛培训等方式, 从而发现一批数学尖子, 培养数学优生。对问题学生则采取相应的办法给以纠正, 如爱搞小动作、说小话的学生采取幽默提问法, 转化他们的精力、视线;对于打瞌睡和走神的学生采取故事吸引法, 让学生继续学习;对于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则交心谈心, 说明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 逐步激发数学热情。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 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 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 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 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 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 从而产生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注重书写, 培养自学习惯

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板书范例及解答时, 一定要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讲究版面编排设计, 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书写的简洁美、格式美、艺术美。笔者经常要求学生在作业解答中按照格式要求, 认真书写, 做到“五对齐”: (1) 抄题时题号对齐, (2) 计算中“=”号对齐, (3) 解答中“解”与“答”对齐, (4) 证明中“∵”与“∴”对齐, (5) “=>”证题中两端对齐。对作业书写最好者进行表扬并展览, 发挥榜样的作用, 对书写马虎者、错题多者令其重作, 格式不对者进行指导, 让学生在作业中, 提高鉴别美和欣赏美的能力。通过二至三年的严格训练, 所教班级的学生与其它班级比较, 在作业、考试的书写上完好率可达95%, 比普通班级高出约50%。如叫学生根据人体的温度计算感觉最佳的气温, 帮助木工师傅设计窗户的长与宽, 使感觉更美观, 度量美女维那斯上下身的比例, 看是否符合黄金分割。还介绍华罗庚的0.618优选法, 并让学生试着运用, 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学生体会美、感受美。教师还经常布置自学内容, 检查自学效果, 特别注意纠正学生自学中的错误讲究方法, 在督促检查中加以正确引导, 才能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12.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 篇十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重点之一是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正处在十五六岁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有的学者又称之为“危险年龄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年学生可塑性大,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逐步形成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科研目标: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农村初中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2、育人目标:我校学生应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从而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3、工作目标:提高教师德育理论水平,整体提升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二)内容:

1、为确保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符合中学生实际,我们首先对当前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2、为确保本题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我们探索了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特点。

3、为确保本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探索了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共一年,整个研究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12)主要工作:

(1)建立课题组织机构,(2)拟定课题方案,(3)确定试点班级和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0.12—2011.12)主要工作有:

(1)中学生道德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2)开展一系列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活动。

3、总结阶段(2010.12)整理跟踪记录、阶段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

4、有效性原则。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5、创新性原则。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规范、日常行为标准,并监督执行在本班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6、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在校期间。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新时期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方法:

1、榜样示范法:

“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公布本德育课题实施和意义时,就首先提出:教师以身作则,在学习、安全、卫生、文明、生活等方面保持好习惯,严于律已。已正方可正人。在学生中间,选出“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2、活动教育法:

组织学生观看文明行为的视频的活动。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往往缺乏说服力。学生观看不文明行为时,经常会发出一片“哄笑”,在“哄笑”中,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不良”之处;在观看文明行为时,经常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潜意识中对文明行为有了认可,经过内心的一番比较、自省,真正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以后的行为中,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强化自己的文明行为。

3、交流评议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出谋划策,讨论、交流,改善我校一系列德育管理规章制度。如《坝头中学班级管理考核细则》,通过量化考核评比,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使全校学生在试点班级榜样力量的影响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规范约束法:

对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学生是极其熟悉的,但日常言行违反的也是司空见惯的。所以,我们让学生列举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违反学校规定的方面,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的改正,并且进一步熟悉和牢记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已,为全校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形成优良的校园文明风气。

5、个案分析法:

课题研究启动后,首先确定四个试点班级,再设计出关于文明行为养成行为教育的问卷分发到试点班级,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筛选出典型个案,进行重点指导,矫正不良行为。这样的做法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既考虑到所有学生,又照顾到了特殊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试点班级的整体文明风气得到改善,典型案例的学生的进步更大。

13.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 篇十三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规范行为习惯,做文明小学生。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规范的养成就是培养大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这个学期,我们班的卫生区是校门口,我们的值日生在做卫生时常常会看到有些同学买了东西,把包装袋随手乱扔,甚至我们正在捡时还有随手扔垃圾的学生,还看到有些学生把没有吃完的面包、饼干、酸奶等食品扔在路上;还一些家长在等待孩子时把烟头、瓜子皮满地扔,严重破坏了校门口周围的区域环境。

我们还发现,在校园里有些同学遇到老师时不敬礼、不问好,就当没看见。还有些同学进老师办公室不喊报告„„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文明礼仪规范还不够到位。

同学们,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根据我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在此,我向全校的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并且,当我们看到不良现象时应上前制止。不光我们要做到这一点,也要告诉家长不要乱扔果皮纸屑,维护学校周边的环境。

2、古人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到有同学乱扔还没吃完的饼干、牛奶、雪糕等食品时,我们应当告诫他,粮食是农民辛苦一年的心血,我们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不能把还没有吃完的食品到处乱扔,这样不但会浪费粮食,还会破坏环境。

3、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赠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刀割。”由这句话可见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们要常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文明礼貌语言。

4、要学会礼貌动作。礼貌动作是在举止、行为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尊敬。如见到老师要敬礼、问好;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递物给人要用双手;进教师办公室要敬礼;进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等。

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良好习惯乃是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我们在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使你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理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告别陋习,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

14.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 篇十四

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

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校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促进中小学生基础性优向发展,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内涵发展,根据《蓬溪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实施养成教育的通知》(蓬教发„2010‟95号)文件精神,我校将在3月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主题教育。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讲究文明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称誉世界,做一个具有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本次主题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

学校要高度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政教处、团委、少先队等机构要密切配合,开展丰富活动,形成合力,增强活动实效性。学校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二、认真学习、加大宣传

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频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为大力推进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提高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教育部于今年1月颁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为中小文明礼仪教育指明了方向。学校要认真组织班主任学习《纲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让《纲要》精神深入人心。

学校要充分运用升旗仪式、团会、队会、班会、标语、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三、树立典型,增强实效

学校要充分运用典型人物的引领作用,开展向典型人物学习活动,增强活动实效。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向我县公民道德模范、献血英雄人物郭青健学习,号召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郭青健博爱奉献、助人为乐、勤劳善良、孝老爱亲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 — 2 —

人。学校要善于发现本校师生中的文明礼仪典型,开展“文明礼仪标兵”、“文明礼仪之星”、“小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学生公认的典型,开展“向身边文明礼仪标兵学习,向身边道德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感恩长辈”、“奉献社会”等道德实践活动。学校团委、少先队要成立“文明礼仪监察岗”,监督、纠正青少年的不文明行为。广大教职员工要树立全员德育意识,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规范的言行为广大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发现青少年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教育和制止,促使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班主任更要随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细化要求和措施,着重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举止文明、注重仪表、衣着大方、语言得体等文明礼仪习惯。

四、保存资料,上报信息

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今年的主题教育之一。学校在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要收集、保管好相关资料,将实施方案、组织分工、职责要求、专题教育宣传材料、专题会议记录、主题教育方案、量化管理评分细则、日常管理量化记录、评先表彰方案、评比结果、表彰名单、相关活动记载、工作总结等资料装入档案,保存好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力争做到有声、有形、有影、有文字,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学校在恰当的时候可将重要活动资料加以展示,以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15.规范行为习惯争作文明学生 篇十五

——在临夏师范纪律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

本学期,随着综合教学楼和生活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校园道路硬化、旧房改造、校园绿化工作的完成,我校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为全校的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绝大多数同学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环境,转变观念,规范行为,争作文明学生。但也有个别学生对此不加珍惜,肆意破坏学校财物,不遵守学校纪律,行为极不文明,甚至出现违纪行为,严重影响学校形象,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和校园和谐带来不良影响。在这里,我把存在在我校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和习惯从如下几个方面概括,希望通过今天的大会,大家在今后改正。

一、出勤方面

1、旷课现象较为严重。个别学生在上课期间在宿舍睡觉、下棋;部分学生上街闲逛。特别是“十一”和开斋节放假的前一天,全校旷课尤为突出,部分班级锁门,导致老师无法上课。

2、“两操”出操人数少,尤其是早操。四年级的别班级本学期一直上操人数少,其中四

1、四

3、四4班更为严重,在此提出批评。课间操部分学生不做操,只在那儿站着。

3、晚自习个别学生在宿舍、校园逗留。个别班级晚自习纪律混乱,晚自习上后20多分钟仍无法安静;未到下自习时间,部分学生就跑出教室,企图早退。

4、升旗迟到现象严重,部分学生打扫卫生。升旗期间,喧哗、大闹的人较多。

5、个别学生有夜不归宿现象。

二、行为规范方面

1、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教师和社会反映强烈。

2、行为不文明的现象较为严重。男生留长发、女生烫发、染发现象突出,个别学生衣冠不整,穿奇装异服。

3、见了老师和客人不问话,缺乏礼貌。

4、个别学生在校外餐馆吃饭时吸烟、喝酒,甚至个别学生在校园内吸烟;极个别学生在校外醉酒后在校内滋事,引起打架等恶性事件发生。

5、卫生习惯差。在宿舍内乱堆垃圾、在公寓楼过道乱泼脏水、起床后不叠被子、不整理宿舍的现象严重。个别女生将大便装在塑料袋后从窗口抛出或抛到楼道;也有人在电教楼、综合教学楼周围大小便;部分人将大便便到便池外、小便不入池,更为严重的是个别男生大白天竟然在校园马路边小便,不知羞耻。

6、部分同学在公共场合有起哄、打口哨的现象。

7、个别人不服从管理员管理,有辱骂管理员的现象。

8、乱写乱贴小字报。

9、4号公寓楼部分同学不听劝阻,在避雷线上晾晒被褥。个别班级晚自习下后不关灯,彻夜灯火通明。1100w.三、安全方面

1、在宿舍内有藏匿凶器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2、在校外租房做饭。

3、在校内骑车、骑摩托车横冲直撞;在校内乱放自行车。

4、在午休和晚饭后在校门口逗留,存在安全隐患。以往在我校校门口车辆撞人,甚至撞死人的事多次发生过。

5、熄灯后在宿舍点蜡烛。

6、在往返回家的路途不注意交通安全,图便宜,乘车况不好的车。马富才坠崖事件。

7、部分宿舍上课期间不锁门。4号公寓楼409、408、410,二4班男生宿舍长期不锁门。

8、在宿舍内存放钱物和贵重物品。

9、个别学生在晚自习下后上街上网,甚至包夜上网。

10、个别学生晚归后有翻越校门、围墙的现象。

四、卫生方面

1、个别班级环境卫生不到位,尤其是“十一”和开斋节放假前不清扫环境卫生。

2、教室卫生只扫不拖,在教室墙壁上脚印、污点很多;在课桌凳和教室墙壁上乱贴图片、奖状,教室内乱堆卫生工具。

3、舍内乱贴乱钉乱挂。

4、部分学生不在餐厅就餐,用塑料袋带到宿舍。

5、部分学生个人卫生极差,不洗衣服,不洗澡,不洗头。

6、有践踏草坪,在草坪内乱仍纸屑、塑料袋。

7、卫生打扫除时在校内花园点燃垃圾。

8、不爱惜卫生工具。

五、其他方面

1、不爱惜校产,有意和无意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玻璃门损坏、安全标识、教室门„„

2、宿舍间团结不够,个别宿舍故意滋事;同学间缺乏宽容和理解,常因为小事、琐事发生冲突;女生之间说闲话,造成矛盾。

3、遇到事情不能正确处理,不冷静,造成事态扩大。

4、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5、由于就业形势严峻,造成个别学生纪律散漫,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

6、个别学生不按时缴纳学费、课本费、学生会会费、大夏河刊费等。

上一篇:在学习中提高党性修养下一篇:西式婚礼---《蓝色海洋》主题婚礼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