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2024-09-23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精选8篇)

1.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篇一

【关 键 词】主题公园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随着主题公园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主题公园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主题公园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主题公园行业中的翘楚!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主题公园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环境和设计状况;国内外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状况;中国主题公园行业竞争现状;文化类主题公园运营情况;游乐类主题公园运营情况;观光类主题公园运营情况;情景模拟类主题公园运营情况;中国主题公园行业重点区域发展情况;中国主题公园行业成功运营模式;中国主题公园行业投资与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主题公园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主题公园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主题公园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主题公园、旅游公司、房地产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主题公园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主题公园行业成功运营模式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主题公园、旅游公司、房地产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主题公园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主题公园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主题公园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主题公园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篇二

美国著名建筑教育家罗夫·雷普森在他的著作“Ten Commandments of Architectual Design”中曾说过:“建筑必须承认过去, 回答现在, 展望未来。它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都与人类文化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透过每个时代的流行建筑, 我们能找寻到属于哪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主题。透过建筑看文化, 从而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和理解建筑。

1 古代建筑的文化主题

中西方承载着不同的文化, 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文化主题”。在中国古代建筑中, 长期受皇权政治的主宰、儒家思想约束, 无论是宫殿、寺庙、陵墓还是园林、住宅, 都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 他们一方面强调皇权的“至高无上”, 一方面强化等级伦理, 渲染一种不平等的和谐观。

受儒家伦理观影响最直接的是“宫殿”和“都城”建筑, “宫殿”是帝王朝会、居住的地方, 规模宏大, 形象壮丽, 格局严谨, 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 突现王权的尊严。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紫禁城”轴线全长约2500米, 分为三小节, 最长一节, 由大明门至宫城正门午门, 共有三个串连的宫前广场, 为前导空间;第二节即紫禁城本身, 由前朝、后寝和御花园三部组成, 最短第三节, 自紫禁城北门神武门至景山峰顶万春亭, 每一节和各节中的每一小段的艺术作用和艺术手法都有不同, 但又相互连贯, 前后呼应, 一气呵成, 共同服务于渲染皇权这一主题。

中国古代“城池”是统治阶级对外进行防御, 对内实行统治的基地。历代统治阶级都把“城池”的得失作为战争胜负的主要标志, 把构筑和加强城池筑城体系作为国家设防的重点。“城池”在我国开始甚早, 经过五千多年筑城的发展, 历代建设的城池, 从都城到一般城池, 近于千座。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唐长安城”, 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都城 (隋称大兴城) , 反映出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到了唐王朝建立后, 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的补葺与修整, 建立的“龙首原上大明宫”, 使统治者更加占有高亢而优越的地理位置, 站在龙首原上, 俯瞰全城, 更显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历代城池的营建都是力图在此基地里体现王权礼制和秩序。由此可见, “都城”与“宫殿”的形制作为一种建筑语言, 必然体现统治者对国家的统治意念。

与中国古代同样强调“君权神授”的西方古代社会不同, 他们的核心是“神”而不是“君”, 其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也处处体现着“神”文化。在西方的古代建筑中, 古埃及、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都充满着神的气息, 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神庙和教堂, 它们一直以国家最高级建筑的规格来对待, 承载着西方历史。神庙以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万神庙”为杰出代表, 是一座用穹顶覆盖的圆形庙, 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约8.9米的圆洞,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光束从圆洞投入, 穹顶的内壁上投下阴影, 光影的交替给人一种神圣而肃穆的感觉, 仿佛是从天堂照下人间的福祉, 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反映了古罗马人对于神的崇拜。

对于西方的教堂建筑, 更是无处不体现着宗教寓意和神文化, 在中世纪, 上帝成为歌颂的对象, 哥特式建筑大放异彩, 最直观的表现便是那直插入云的尖顶、钟楼和花窗玻璃。站在哥特式建筑之前, 抬头仰望, 瞬间便让人产生敬畏与盲从, 传达出对于基督的崇敬之情。最典型的便是德国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之一, 教堂四壁皆为封闭的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与尖塔笔直通道暗示着上一层空间———天堂的存在, 四壁上方有总数达1万多平方米的窗户, 全部装上描绘有《圣经》人物的各种颜色的玻璃, 色彩绚丽, 散发着“神赐”的气息, 宣扬着神权主题。

2 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主题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 西方建筑的输入而形成的,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 融合西方先进的建筑观念技术与传承中国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之间取得平衡, 始终是贯穿着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 即继承与革新成为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的主题。

建筑界的一代宗师梁思成先生曾说“城里到处是房子, 但是缺少建筑”。意思是艺术性的房子实在是太少了。1978年, 贝聿铭先生受邀访华, 政府希望他在故宫附近设计一幢“现代化建筑样板”高层旅馆,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追求现代化的标志, 如此想法, 在当时反映出整个中国社会对西方文明所代表的现代化的急切向往。贝聿铭回绝了这个建议, 他希望做一个既不是照搬美国的现代摩天楼风格, 也不是完全模仿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新建筑, 最后他选择了在北京郊外的香山, 设计一个低层的旅游宾馆。贝聿铭曾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企图从中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 在设计上即没有照搬西方的建筑形式, 也没有原封不动地套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某些要素。

3 现代建筑文化主题

随着全球逐步向“世界村”概念的迈进, 信息技术的提高, 科技水平的发展, 世界的发展形式走入了生态文明的新时期。人们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正在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为现代建筑文化主题, 近年来国际上“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等在建筑界不仅仅成为一种时尚, 更深层次的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下, 我国也已非常重视生态、环保建筑的开发与建设。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是一种生态概念的植入, 寻求着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 巨大的半球模拟一颗生命的种子, 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 以“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让普通人体验到真正休闲的场所, 体现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在国外, 刚刚过去的2011年, 美国纽约迎来了一段废弃地的大变身, 一条将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景观空间———纽约高线公园二期开放。这条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 原本是一条建于1930年代的高架货运铁路, 连接曼哈顿西区的肉类和奶类农业工厂仓库和34街哈德逊港口, 高价铁路原本为了改善西区的交通而兴建, 却随着工厂的不断外迁而失去它存在的价值, 这条铁路于1980年正式停运退休, 城市保护者和建设者经过广集智慧, 终于创造这个具备人文关怀的“市民大阳台”, 将曼哈顿西区一段废弃的空中铁路改造成一座供市民休闲的空中公园。

4 中国建筑发展思考

4.1 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全球化的社会进程给文化

交流带来碰撞与会合, 冲突与交融。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大会上, 我国已将绿色建设列入工程计划里, 郑重地向世界做出承诺, 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50%。发展“绿色建筑”对我国尤其重要。所谓“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造、拆除、再利用的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拱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 是实现“以人为本”中“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构建节约型会的必然要求。

4.2“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又称为生态建

筑、可持续建筑, 它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体现绿色平衡理念, 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而且能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 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4.3 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对“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还没达到广泛的共识, 相当一部分人尚未将绿色建筑工作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4.3.2 人才稀缺

我国高端建筑设计师人才一直处于匮乏状态, 一些高端建筑设计大多由外国籍建筑设计师完成。由我国建筑设计师“主笔”的作品寥寥无几。建筑行业向更深层领域发展的同时, 人才供应明显不足, 人才体系“大厦”待建。

总之“绿色建筑”要在中国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技术进步以及政策的完善等要素非常重要, 但是决策者、实施者等能否祛除浮躁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去推进, 则关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命运。

5 结语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 而每个主题也都有它的建筑风格。古代以“君权神授”为时代主调, 所以中国的古典建筑造型设计上讲究均衡整肃、对称协调, 以烘托皇家的至尊与高贵的精神态度。近现代的中国经历着文化的鸿沟, 在传统与现代两种互不相称的文化矛盾之中, 继承与革新成为文化主题, 建筑表现上就反映出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机更新。到了现代,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利益被视为人类社会永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建筑开始从现代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在当代中国, 应该立足传统以及地域特点进行建筑创作, 因地制宜, 走低消耗、灵活多变、风格多样之路。立足本土, 结合现代科技, 服务于所处的时代, 只有表现现实才能给过去注入生命。

摘要:中西方承载着不同的文化, 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文化主题”。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 西方建筑的输入而形成的, 即继承与革新成为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的主题。国际上“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等概念在建筑界不仅仅成为一种时尚, 更深层次的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关键词:文化主题,绿色建筑,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篇三

两位统治者形象的截然不同,代表的是中国与西方在国家发展上发展逻辑、发展重心、发展模式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又首先应该追溯到双方在地理环境与战略主题上的差异。

狄奥多尔·罗普(Theodore Ropp)有一句名言:“地理是战略的核心。”地理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模式形成的最稳定的因素之一,文明的生存与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构成一个国家发展最大的初始条件和制约因素。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三个基本的特征。首先他是具有相对的封闭性。这一点我们都很熟悉:古代中国的西南是喜马拉雅山,西北是帕米尔高原,北边是戈壁、沙漠,东边和南边是茫茫大海,在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讲,这是相对与世隔绝的区域。古代中国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体系,是一个独立的“天下”。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古代中国人“天下”意识远远超出“国家”意识的原因之所在。

古代中国所在的地理空间,又具有整体的统一性。古代中国把东亚大陆地区最适合农耕的这片大陆基本上都纳到了自己的版图之中,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而外部的封闭使得中国文明具有一种向心的力量,即使是周边的游牧民族也往往是参与中原地区的角逐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大一统的格局必然会成为古代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主体的统一必然成为中国历史的深层政治结构。

同时,古代中国的地理空间又有一种局部的独立性:高原、戈壁、沙漠,以及江河、高山的隔断,使得每每在中央王朝权力衰微的情况下,便会使一些地区暂时的独立发展成为可能,如春秋战国的分裂,如魏晋南北朝的鼎立,如五代十国的割据。但这种局部的独立性,最终又要服从于整体的统一性,这就是所谓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史上总体的统一和暂时的分裂之间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产生了两种影响了中国历史基本走向的力量: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中国地理的相对封闭性,北方地区兴起的游牧民族向外发展比较困难,向中原发展却是非常轻松的事情,而中原富裕、温暖的农耕地区对游牧民族总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游牧民族的骑射优势又使其在战争进入火器时代之前,一直能对农耕民族形成巨大的军事压力。所以从西周一直到清代前期,来自北方的边患往往是中原统治者必须应付的大事。

这就使古代中国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重心,即军事重心、政治重心、经济重心。南宋之前,三个重心基本还是重叠的。但隋唐以后尤其是南宋以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三个重心便呈现分开的局面。以长城和长江两条线为界,长江以南是中国的经济重心,所谓的“天下财富,半出江南”;长城以北是中国的军事重心,所谓的“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在长城和长江之间的中原是中国的政治重心,所谓的“逐鹿中原”。

这就给古代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来自北边游牧民族的压力迫使中国历代的王朝不得不把军事重心始终放在北方,而不能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南移;同时,政治重心显然不能离军事重心太远,否则的话就会因军事重心偏离而出现割据和失控的情况,所以政治重心一定也是要在北方的。这既是备边的需要,也是维护大一统格局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决定了古代中国注定只能是一个大陆帝国,而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国家。陆上对北边游牧民族的防御需要,使历代王朝必须把大量的资源放在北方,而不可能去花大力气经营海洋。郑和的下西洋最后不得不让位于北边对于蒙古的防御的需要,便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由此中国历史便呈现了两个明显的周期:一个周期是中原王朝周期性的兴衰,一个是游牧民族周期性的南下。且随着历史的演进,第二个周期越来越被纳入到第一个周期之中,两个周期最终越来越合二为一。像蒙古族、满族的南下,最后都被以“入主中原”的形式纳入到中国王朝循环的历史之中,元、清也便同宋、明一样,成为中国的正统王朝。这就是所谓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4.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篇四

如何才能全面了解旅游地产行业的市场情况?如何才能深入挖掘旅游地产行业的市场潜力?如何才能把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市场方案?中国报告大厅推出《2010-2015年中国主题公园及旅游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让你快速的了解旅游地产市场情况,挖掘旅游地产市场潜力。旅游地产市场调研不仅仅是堆砌数字,它可以提炼出可执行的信息,能带来切实的回报。

旅游地产研究报告简介及目录

旅游地产研究报告简介:本报告从国际主题公园旅游地产发展、国内主题公园旅游地产政策环境及发展、研发动态、进出口情况、重点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主题公园旅游地产市场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主题公园旅游地产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最后对主题公园旅游地产投资潜力进行了分析。旅游地产研究报告目录

2010-2015年中国主题公园及旅游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第一章2009年-2010年中国主题公园及旅游地产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09年-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二、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三、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五大任务

四、2009-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分析预测

五、2009-2010年人均GDP和旅游行业相关性分析

六、2009年1-10月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

第二节 2009年-2010年中国主题公园及旅游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政策导向分析

二、2009年中国各省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

三、甲型流感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2009年-2010年中国主题公园及旅游地产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2009年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分析

二、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主要特征

三、假日旅游消费最大潜力分析

四、2009年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意愿分析

五、2009年1-10月旅游经济运行数据

六、2009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第二章主题公园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主题公园的起源与产生

一、主题公园的起源

二、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

三、主题公园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主题公园的相关概述

一、主题公园的定义

二、主题公园的分类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 宇博智业如何帮助企业?

1、宇博智业市场研究的四大优势

宇博智慧运用10多年的市场研究经验,形成了独创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支持平台,依托专家资源优势、资源整合优势、数据信息优势和调研分析优势助力客户赢战市场。

2、宇博智业从四个维度洞察市场

宇博智业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项目一线调研、行业运行监测、产品趋势研究、一手数据研究四个维度洞察市场,当好客户的参谋。

3、宇博智业咨询服务的六大事业群

市场研究事业群通过信息、技术和服务的整合助力客户赢得市场先机;品牌咨询事业群通过创新品牌运营理论和实践凸显客户品牌价值;投资顾问事业群通过一站式服务让客户坐拥智慧服务;信息技术事业群通过“中国报告大厅”挑选和享用我们的研究成果;软件开发事业群提供的ERDS企业资源决策系统为客户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管理咨询事业群让客户尊享企业跨越式发展。

5.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篇五

计教学》

作者: 曹金花 整理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9年9月21日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 肖勇

主持人:大家好,现在开始下一场的演讲,来自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肖勇教授,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工作室机制与多元化文化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大家欢迎!

肖勇:因为名字比较长,所以改了一下叫做《工作室机制与设计教学》。我想找几个关键词,这几天每次探讨的东西,基本上谈得太相似了,但是现在的变化是很重要的,就是搞设计教育的人很大程度是要靠周边发生了什么情况,现在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变化。

一、是“新经济”,现在跟设计相关的就是知识经济和创意经济。

二、是“新媒介”、“新媒体”。我们看很多学生现在做的作品,包括招贴、书籍,怎么去引导他们,因为他们很投入,上大学之前就特别希望能够做出一些很直观,很平面的作品。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以后,很难找到这方面的工作,最起码来讲,比如说出版社现在很难聘长期的工作人员。报纸、杂志竞争很激烈,对设计师的需求也不像以前那么多。印刷活也越来越少,这个就是新媒介所影响的。所以现在很多平面的学生,包括我们的学生,也在向多媒体方面发展,不是转型,反正是必须要考虑新的生存和工作渠道。

三、是“全球化”。现在人才的培养,包括很多国际、国内的活动,都能看到很多国际的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非常红红火火,而中国的公司现在越来越受到很多的影响。还有就是他们设计师的构架,中国设计学校学生的比例是非常少的。这一点就说明我们国际化的设计师和人才,很难跟现在中国的需要搭配。还有很多国外的设计师慢慢地熟悉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语言,所以他们也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这是我想在北京,我们的首都,我们的水平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作为设计教育能够做一点什么样的事情,考虑一下这个地理的特征。

还有就是一个大学,一个教室,一个专业都有一个教育的定位,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很多院校、很多老师也都在探讨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么去教学。我想这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如果是设计标准化的话,我们就不太需要去探讨了。也就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各大院校都没有标准化的设计教材,这在各个院校,各个专业来讲是觉得不可思议的。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也非常好,因为设计本身就是在不断在变化中求变化的专业。

教育定位,目前我稍微总结一下,有这么几种:

一是实践性、前瞻性、注重研究的教学。这些也就是不实用,学生可能有思想、有想法的一部分人。我觉得他们也是需要的。

二是职业型、应用型的人才,这个就是短兵相接。

三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的教学。主要在教学的学科,还有课程当中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像荷兰,部分的德国院校,还有北欧的院校正在做这方面的实验。包括我的母校赫尔辛基设计大学,也是要跟其它大学合并。不知道是不是受中国大学合并的影响,他们合并的是这样的,一个艺术、设计类的大学,跟赫尔辛基的经济大学、商业大学、赫尔辛基的理工大学三个学校合并。那么它合并的目的,最早是设想创立“芬兰国立创新大学”,我想这个就是从大的规模和大的教育框架当中,把艺术类跟市场类,还有技术类、理工类的学校进行合并,受益多的是老师,因为很多老师和院长要下去。受益最多的是学生,因为他们可以进入更多的教室,享受更多的新的学习机遇。这是第三个方向。

这三个也是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去考虑。就是每个学校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化模式。也就是说很难通过讨论能够找出一个方向,可能是只有不同的多元文化、多种方向。

(这个字打得不太对)这个表我很早以前就画了,但现在来讲可能还是非常实用的,因为学生进入彷徨期的时候,就是刚毕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我想技术型、技能型、素质型,还有学术型的人才,可能是需要在各个层面去展开的,因为中国原来有很多职专学校,突然升格成了大学,现在中专和职专方面的人才是非常匮乏的,都集中在大学当中,大学生出来又不愿意去干技术性或者操作性的工作。所以导致现在很多设计公司,找好的学生,实用型的学生或者是管理型、策略型的人才都非常匮乏,这是从教育结构上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输出,在结构上是一个问题。

再一个管理型的人才,现在几乎没有。管理型的人才,不一定都是要学设计的,像最早的伦敦商业学院是最早引入设计管理,就是把设计学科引入到设计当中去,而设计的商业学科引入到设计的学科当中去,这在中国各大院校可能开展得并不是非常及时,现在都有点晚了。据我所知,有两个方面,市场学、管理学往设计方面去融合的学校是非常少的。这一点直接导致了设计师总是单兵作战,很难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设计公司很难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在市场的竞争当中,慢慢地失去了话语权和对市场竞争的优势。包括设计师,很多设计师很难直接跟搞经济管理、市场管理的人直接去沟通,直接谈我这个设计怎么好看,怎么美,很少会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到我的设计给你创造了什么价值,这是从教学知识上的一个匮乏。

还有一个就是学生的发展方向。昨天我们看到不同的企业家、自由设计师,他们都是现在多元设计就业的现象。

这个表格可能比较全,囊括了现在毕业生所有的走向。就我的学生来讲,我接触的学生,我个人认为90%以上是可以做设计,但是做不了好设计,只有10%的人将来能够成为所谓的设计师或者是希望能够成为设计精英。这个时间要等到十几年,比如像东道设计的解总,他是我们第一届的专科生,现在他又回到我们学校来读艺术硕士,实际上这个时间是需要等待的,也证明了很多人永远找不到他的影子,想拿出一件作品参加展览,根本就找不到他。他在哪儿呢?也在北京,也在望京,也在我们学校附近。所以如果开校庆的时候,我是根本不用去通知,上街道办事处贴个通知就行了,或者是通过当地的喇叭、广播就都回来了,都在那儿。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挺遗憾,就是全国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来到北京,他们并没有到全国去落地开花,而是都集中在北京扎堆,这样并不见得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好的结果。我希望学生或者是老师对他们有更多的引导。现在我很愿意帮助的是一些外地的学生和老师能够到北京,因为他们的家在那儿,他们的根在那儿,他们将来肯定会回去的。现在很多本科生基本上就是到了大城市就不愿意回去了,现在有这种现象。导致地方二、三线的城市很难有好的设计公司和设计著作。

这个就不再展开了,因为讲的东西太多。能力与素质,我想这十条,一共二十条都非常重要,后面会简单地总结一下。

我想设计师的未来应该是在设计之外,而非设计之内。就是设计师本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成长为一个设计师,可能三年的时间就够,但是如何能够成为一个长久发展,在地区或者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他的外延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他的外部支持。包括内圈的管理,就是设计管理能力;外延,就是多元的技能和知识面,比如说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的关注,对经济、市场的关系,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对现代艺术,对新兴文化的了解。

平面设计师比较简单,不知道在座有多少是平面设计师,我们发现一个学生拿着笔记本就能跑单,能工作了。但是室内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是不可能的。其实他的工作结构我也总结了,但是今天就不展开说了。

我讲一下平面设计师是非常单纯、单一的,他的工作模式是线性的,是非常简单的。所以一个人也能工作,两个人也能工作,三个人很难合作。因为你的想法,都是我自己的,很难跟人家去分享,你想完了找一个制作或者是加工的就可以了。但其它的专业是必须通过协作的。

平面设计师也需要协作,特别是在后期,在它的实施和市场推广上也需要协作。设计院校主要完成了中间的环节,就是创意、设计和表达、表现的发展。前期也是非常匮乏的,这是需要市场去检验的。后期是需要经验的,所以这三大块,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工作室,就是针对目前的状况或者是一些情况,还有学生自身的特点,希望做成更加开放、更加国际、更加有前瞻性的教学目标。这是我们学校里面有一个聚会,这是2007年7月7号7点7分,在北京怀柔照了一张相,照出来挺奇怪,出现了这么一个彩虹。

工作室的结构跟其它的院校不太一样,因为我是95年来到中央美院的。全国所有搞设计的都是中央工艺美院毕业的,所以特别羡慕,人家随便打一个电话几十个校友都来了。我们很难去找到人,所有人都在北京,都在望京。

专业是通过这么几年的变化,基本上一年级是基础课。我们现在把基础压缩为半年,而且不是把素描、色彩独立地去划分,总的来讲是造型,搞素描、色彩都归纳为造型。第二是构成。第三是专业表现。三大块,所有老师基本上是融合的,有连带性,这样每一个课程都能够做衔接。

二年级是分专业的,就是工作室教学了。

三、四年级是在工作室是双向选择,所以学生来我们这儿,比如说老师可以选学生,学生也可以选老师这样的双向选择,所以有时候也挺尴尬的。因为前些年由于各种原因,反正是选我的学生非常少,所以也特别尴尬,不要也得要,不要就没人了。但是后几年,现在的学生又特别多,有一年选我的学生达到了平面学生的一半,这个时候又不能都要,都要其他老师就不好说了,也教不过来。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选,哪个学生适合你,就会有一些考试,每个老师都会面临这种情况,学生多和学生少,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竞争机制。所以工作室必须要有特点,专业的特点,专业的特长。学生也很挑剔,他们提前能够知道学什么,从其他的毕业生身上能够了解很多信息。研究生是直接进我的工作室,这是我们工作室的一个结构。

导师,有一定的责任,能够主导一些课程,或者是请老师,或者是学生的安排,直接向学院汇报就可以了,学校没有一层层的教学管理方式。

工作室成立于2001年,前几个是后来新的专业过来的,比如说首饰或者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是有五个工作室,每个有一个方向,包括有一个外教,Amy老师是美国的一个教师,她是双语教学,她也能用中文教学,这样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多不同的教学方式。

工作室有导师,有教辅,我们是聘的。因为北京的费用比较高,所以工作室的钱也比较少,每年的预算也就是两、三万,但是也得做事。我们的方式就是聘兼职的助理,每星期来三次,一次上午三、四个小时,通知各个学生,有事情,有课题要来,这样他的费用每学期是不到两千块钱,这个助教也是我们原来的毕业生,在国外留学回来的,这样他也兼任了其它学校的课程,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因为你要养一个老师,你给他五千块钱,那是不可能的,你给一两千,一个保姆的价格,他也不会来,所以你给他算好时间是合理的。还有一个工作室助理是研究生来担当,很多具体的事务,他们可以去安排,帮助我去协调。

学生的架构是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留学生还有访问学者,还有其他的,像王敏老师等等还有博士生,这些老师、学生的梯队,就能够对课程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我们有一个课题,就是这个学生是相互地构成,而不是单一地给本科生或者是研究生,我想他们之间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最早我看到一个建筑学院是高年级、低年级混班,上课的时候,低年级也能听高年级的课,他们这样互动是非常强的,进步也非常开,如果是把教室割裂开,这样学生的沟通能力就非常弱,直到毕业他们都不认识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长,所以这个就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还有每学期,我们现在也接收其他学校的一些老师和研究生,短期学习。比如说跟我的母校,山工艺,一个月换一个老师过来,这样每学期我们只有一个名额,但是可以来十个老师,这样利用率非常高,而且可以跟我们学校的教学、老师、学生达成很好的默契,包括他会带领他的学生来北京,获得一些新的资讯。这就是通过我们工作室的平台能够做大的。如果通过学校的平台,来一个进修生,要提前半年考试,要达到什么、什么资格,最后再让你上下去,第二年再申请,两三年之后就不想来了。所以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我觉得工作室就是有一定的自助性,可以帮助很多兄弟院校和同学、老师共享设计资源。

我们有四个教学的方向:

第一,实践,学以致用。

第二,注重研究。特别是我们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应该有所差异,不要做别人做过的事情,尝试一些新的课题。

第三,比较注重交流,因为北京的大环境还是比较好的。还有就是学生有了基本技能以后,很多程度上,他的开发能力是通过交流来产生的。

第四,就是学习。学生不同的方向、特点、缺点,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新的课程。

比如说像韩国安尚秀老师,经常跟我们有固定的编辑设计和字体设计课。他的很多教学方法就弥补了我们目前师资方面的不足,包括国内很多其它实践性的老师,还有设计师都可以过来上课。

这个架构就比较清楚,就是我刚才说的结构。这是信息图表设计,我做的,一年级、二年级到三年级,三年级主要是强调观念、意识、经验的交流。包括学生能够去参与很多会议,或者是展览等等。有一些需要他们自己去联系,有一些我们派一个主管负责每一个事情,让学生的作品能够有效地完成。

再一个是国际的交换,我想我们工作室04年通过各方努力,真正实现我们的大四的学生和研究生可以到国外任何一个院校去交换参观六个月,这个免学费的,而且是对方都有很好的安排,同时也接纳他们的学生,每学期大概有四、五个,跟欧洲、美国的学校进行交换,他们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因为从语言上,研究生一般都掌握了两门外语,到国外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去公司实习和学习,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效的。

还有就是交互性的课程,就是跟国际院校互动的课程,工作坊还是比较多的。我们从01年就开始了,目前在很多院校当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方式了。我觉得我们是一直在坚持做。

还有就是实践。我们学生也去南方、上海、东南亚很多设计公司去实习。这能够缩短他们在学校比较幼稚的思想到实践性能力的一个过度。这些我们目前设定了十几个,相对比较稳定和固定的渠道。

再总结一下,这是我们的方向定位,就是兼容并蓄,融会东西,鼓励创新和创造,还有策略、管理。这些都是通过不同课程的老师来实现的,而不是我们的一种提法。

教学特色:一是互动性。互动包括好多方面,一个是教与学的互动;一个是学与学的互动;一个是学校之间的互动;一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是对学生非常有帮助的。还可以发现让学生自己去亲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区,比如他们可以去下乡,可以上山,也可以出国,这个目前都不是太大的困难,去找到他们新的兴趣点。

二是跨文化和国际化。毕竟他们将来的工作环境,绝大部分是在中国,但是对于世界的认知和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注重文化、社会、生活、团队协作。这几方面都是我们传统的教育上学生很难去获得的,在工作室我们尽量地去完善。

课题的选择上,我们有这么几大类:

第一,实题虚作。比如说你做一个实际的项目,但是这个项目并不是一个委托的,而是我们自己去畅想的,基本上属于注重概念的。特别是在大三的时候。

第二,虚题实作。找出一些虚拟的题目,比如在我们之前我们也做了很多和奥运相关的,实际上跟我们没有关系,但是可以去做一种联系。

第三,虚题虚作。在研究生阶段,他去探索或者去找一些更有意思的选题。

第四,实题实作。这个就是实践,就是能够直接做事,不能含糊,而且要非常注重结果。

这个案例就是我们做的很多奥运的课题,也是在前几年,通过我们做四、五年奥运的项目,老师和学生能够积累很多经验,这样奥运的景观有80%是我们设计学院来完成的,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完成。当时有将近大概200多个学生的参与,我觉得这个就是实战性能力的一种检验。

昨天有很多老师也谈到我们在教学上东方和西方学生的差异性,我想不一定是东西方,实际上是学生个性培养当中的差异性。我也去过一些国家上课,也发现确实有很多差异性。

我简单地总结一下,在我们的课程当中,传统教学上非常注重结果,比如说结果是不是能获奖,是不是出版,是不是展览,但是你会发现很多国外老师上完课以后没有结果,很多学生留下的是永久的思想、思考,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理解这个过程(Process)也是理解了好多年,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但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从开始到最后的控制力,还有思维的方法和获得,是需要一个国家的。这个过程当中是需要方法的,方法还需要方法论的支持,包括有一些具体的支持和细节的内容。

再一个从文化上,我们传统的文化可能更加强调中庸,从学画的时候,就从临摹开始,模仿开始,千篇一律,但是在设计师,我就觉得很危险。因为你的客户不一样,你的对象不一样,你做的设计结果也不应该是一样的。一样的东西不会获得注重和认同的。

再一个,可能我们注重虚的东西,精神比较多。从西方的设计上可能更加强调理念,就是为什么,才去做。现在我觉得这种差异越来越凸显。

还有“技术不等于设计”。很多学生,特别是我接触的一些地方的学生特别强调技术,学生在一起就是谈软件或者是表现,但是思维也是很重要。还有团队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昨天一个老师就说:现在的学生不会分享,布置完作业以后,学生根本不交流,跟老师不交流,四周以后过来把东西往那儿一白,爱给不给分,让你改都不改,可能所有的老师都碰到了这个问题,你一给他提意见,要非常委婉,你说多了他不高兴,你说得太暴力了会有人身危险。这些都是。

还有一个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以后以前总是考虑到底怎么回事,这个学生能不能改变,这么两三年能不能转变,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不要抱任何希望,因为他父母都改变不了他。不能分享,可能中国的教育,从小就有的。比如现在很多小孩玩玩具,拿到玩具就说:“这是我的,就不给别人。”你会发现很多这种现象,这就导致他成人以后,我的想法我没有必要给别人看,其实文化教育是长期的。

那么怎么选择学生呢?我现在有一些技巧,就是看星座。非常简单,你改变不了的时候,只有选择。具体的要保密,不公开了。

那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这几个词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太难了。能力就是刚才说的。还有一个就是教育也是新知,信息、思想、意识、文化、方法。

具体的执行是在内容、课程、结构,整个过程当中,这是需要整个学校或者是科系,专业整体的配合。像我们工作室也只能通过两年的时间解决一小部分。

要去发现,要去关注。很多学生都关注什么呢?怎么去挣钱,怎么成立公司,怎么成为一个设计大师,怎么有名。我想比较麻烦,因为比较急功近利,很简单他注重结果,他没有考虑到要成为一个设计师,像靳埭强,三十多岁,三十六岁才可以有台风,他要经历几十年才能成为设计师;像陈幼坚也是从不专业到专业,都经历了很多过程。现在很多学生可能很难去想象,或者愿意去投入、付出这些代价,我想这个代价可能不需要几十年,但是我想几个月,几年很多人都不愿意付出,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面对现实,面对我们社会。

还有就是文化的差异性,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我们王敏院长提出“设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实际上“人”是一个主体,设计师也是人,但是你服务的对象也是人,但是很多人性的内容并没有真正地去挖掘。

比如说现在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再过三、四十年,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可思议。当你在街上看到一群老头、老太太逛街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现在欧洲就是这个状态了,所以可能要解决非常多的设计问题。从城市规划,到行为方式,到消费方式到生活都是要考虑的,等出了问题再解决就已经太晚了。

执行,就是刚才说的几个方面。

第二,就是整合国际资源,比如说很多老师能够来到北京,我们尽量去邀请他们过来,来分享他们的思想和设计成果。我想在北京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就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我们也跟很多地方院校达成共识,就是我们的老师能够多几天,时间长一点地我们尽量让兄弟院校也能够知道这个信息,这样他们也可以获得这些老师教育的机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学习、深化专业,每个专业方向,我看到很多学校都开动画、多媒体,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的,非常特别的适合自己地区或者是城市发展的专业。比如说我们民艺,现在突然转而就成为设计了,手工艺没有人管了,老师也不懂,学生也不懂,民艺的老人越来越少,很快,这些人就进博物馆了。所以这些都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尽管我们也做不到,但是在专业方向上一定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特别是全国这么多的地方,应该是不能求同,而应该存异。

还有研究要有前瞻性、实验性,不要仅仅是研究历史和过去,过去就让它过去。现在的设计是面向未来的,但是有的研究是永远在过去打转转,所以我不是很赞同这种方式,可能在某些研究生层面上需要,但是在设计上,因为设计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应该更注重现实性和前瞻性。

再一个我们尽量开国际化的课程。这个国际化包括学生与老师的介入,还有一些课题的介入,更多地去了解多元文化。

再一个就是国际的互动,尽量让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的一些交流活动,其实能够受益很多,也是以前提出的“适应异常”,能够借鉴兄弟院校的一些方法,也是孵化我们中国未来的设计师。

有一些提出我们没有这种机会怎么办?我觉得参加国际竞赛、展览、项目合作是非常多的,你要非常主动地去做这些事情。

我们在01年开始网络课程,目前也在继续,就是通过网络可以让不同国家的学生和老师进行沟通。比如说这个课题,他们可以去探讨他的社会、生活、工作和学校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想法,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是跟丹麦的一个对话课题,每天学生把他们的想法或者是发现,通过一张20公分的黑白图片发给我们,然后今天做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这对很多设计师来讲并不陌生,因为善于画草图或者是拍照的话,就可能把你最有兴趣的东西找出来,这就是一个沟通。这个做的叫“视觉日记”,每天要表现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右下角这个,早上几点点起床、洗澡、吃饭等等,可能很小的事情,但是可以记录下来。

还请了很多国际、国内的设计师,包括做过的一些课题。这个是一个课题叫“中法交流”,是“中法文化年”的一个课题。学生在做的时候,一开始也很茫然,中国有什么?可能太熟悉一些传统的内容,但很难提炼出一个符号,当跟法国进行对比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的国旗,中国的国色,中国的中药,中国的建筑,中国饮食等等是那么的不一样,我觉得对比才能有发现,才能有兴趣。如果仅仅在一个地方的话,这种发现新东西的感觉并不是特别地明显。

还有讲学、讲座也很重要。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每星期去听很多的讲座,哪怕不是专业的讲座,因为现在非常多的专业也是免费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思想、意识、经验的传播,一个设计师做一次讲座,有可能是几十年的经验,能做一个半小时,还是很容易去获得的,这个比看书,可能要更加地直观和直接。目前北京这个环境还是非常活跃的。

交叉性的课题,我遇到很多学校,互动是非常少的。老师可能是有个人交往,但是院校之间总是同级别的很少交流,总觉得我们学校干嘛要跟你交流。我们在做的课题有这么几个,我觉得可以有必要去尝试的。

比如说我是在设计学,我们就跟建筑学院的老师,有的是平面的,有一个建筑老师,我们共同做一个课题,叫“奥运的信息站设计”,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个信息站是要有信息的,有符号的,有空间的,有体量的,有距离的,我觉得这个课题的探讨就是几个老师进行互补,让很多学生形成不同的小组,他们的配合也非常好,对我也是学习,我相信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所以这种交互性、主动性,可能对学生很有帮助。

还有跟北大的传播学院也上过半年的课程,他们有很好的传播,市场的专业,还有很多有经验的学生,我们学生的特点就是把这种理念、想法、特点视觉化。这种设计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后来发现,市场上就是这样一种做法。一个品牌要诞生,就必须有想法、有策略,最终演化成可看、可视、可触觉,摸得到,最后才变成消费品。我想学校之间的交流,可能要比他们到社会上以后再寻找共同的语言要容易得多。

在国际上的课题,我们也做了几个,比如跟诺基亚的合作,跟丹麦的几个学校,包括意大利的几个学校,这些我们也找机会,就是特点有赞助商或者是企业介入,这样我们就可以省费用,给学生的展览,都是他们来负担。我觉得也算是他们支持发展中国家了,还能帮助很多学生。

对话,我们看第一次是网络的。第二次学生来到了北京,因为他们觉得成果非常好,来了大家很高兴。其中沟通也很重要,我们这个小组没有翻译,尽管很多老师也懂,但是学生都是哑巴,我说:“你们学了十一年英文,只能说你好、谢谢、再见。”还有“可乐”。所以放在一起,你要么就学,要么就回家。我发现两周之后,他们都基本上能讲独立的中式英语,基本上打不起架来,我想目的达到了,一旦有好的开始,就不会有结束。所以我想交流必须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如果安排翻译,他绝对请翻译的,因为我们没有钱请翻译,所以只能自己去练,每个人带着字典,所以有些时候必须是强制的。

第一课题就是“标识与符号”。这个小组到城市当中去发现北京老城有什么符号,有什么样的记号,有哪些代表着过去,哪些能够代表现在。这是过去非常多的符号,可能互相一看,现在很多符号都标准化了,浮雕。在很多老的城区也被拆掉了,这些记忆对他们来讲也是非常好的回忆。

这个符号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变化,找到了这个符号。用这个符号作为新的故事,新的发展。这个小组是《寻找花木兰》,把花木兰做了一个故事,把符号进行演绎,让丹麦学生也熟悉花木兰的故事和情景。

另外一个小组是用丹麦的符号做的叫做《皇帝的新装》,这些都经过了再设计,是以丹麦的国家符号为主体来做的。这个符号又可以重新演绎,演化成符号语言,游戏等等。

另外还有相当多的实践项目,就是不仅能想,还要能干。其中是“奥林匹克文化节”,这个我们有九个同学成立了一个小组,当然有一些时候,主创的形态或者是设计是我来敲定的。这个“文化节”在04年,就是奥运国际形象推出之前,并没有一个这样的形象,我们就用奥运五环的颜色,变成线,代表一种时空的变化。这是各种图像。这是CD的设计,这是音乐节的开幕式,让这个线变得律动、有节奏。

这个是在会场,在设计讲坛上,当时也让学生去看现场了,我们整个的外形不能影响建筑,他们非要做成商业性的效果。这个执行时间是十五天,学生必须作出有效的计划,包括最终的效果和控制。

这是音乐会的节目单。比如说节目单我们当时就设想,很多喜欢画这样的图形,还有小字的。我们就分析,看节目的是谁,很多是中国男人,再一个他们视力并不太好,还有音乐厅的光线一般是比较暗的,不像教室这么亮,所以这儿就不能特别小,就不能有底,这就是告诉他们为什么,而不是说我喜欢小字,我喜欢底图等等,这个就要因地制宜。考虑到你设置的对象和场景。这是背景,这一套不小心获得了全国美展的奖。

还有就是我们接的一些商业的单子来找学校设计,第一要求很高。第二给钱很少。第三免费使用老师和学生。这样来做的事,所以有时候其它的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做消费的事情,比如说学生经常会创作活动,都让他们去参与。还有其它院系也举办设计大会,我们也会做一些辅助的设计,比如说这是“国际建筑交流大会”,我们设计了整个形象,这个布景是我的研究生来做的,是根据人家的灰砖元素做的。然后做了两个系统的招贴,一个是代表了公益,一个是代表了城市和街道。包括一些标签,下面是地贴,是贴在地方上的,引导受众过来参观、展览,这是美院的大门,灰色的。然后每次有大的活动,都是这样的。所以整个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得非常周到。

还有美院的导视系统,很少发现,像北大、清华都很少有完全的导视系统,当然清华因为设计学院、美术学院的介入,会把形象有一些提升,但是我们学校也是在逐渐的做,我们公司做了整个小区和设计大楼的形象。这是一开始的一些想法,想尝试一些新的材料。后面选用的是颜色,当然很多过程,我就没法再展开了。比如说我们做了调研,学生和老师喜欢什么样的颜色,一开始我的想法是设计要酷,要沉着,必须用黑色。但是很多人反对,说黑色太闷了,而且我们电梯是黑的,挺吓人的。所以楼里面是灰的,所以就做成了这样一个颜色的系统,还是能够接受的。

主体设计也是我们设计的,因为要面对很多领导,所以在学校做事很难,做好了应该的,做不好是你没能力,做砸了就是不行,所以特别麻烦,我也有一些策略。策略很重要,要不然最后事做好了,也挺麻烦的。

这个信息设计是哪层楼把哪层楼的信息拉开,特别简单。因为在学校,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破坏力是很强的,善于涂鸦、画、贴,所以我们考虑了用钢化玻璃,上面用丝网印,这样他刻、画都不会,到目前来讲还是比较安全的。只要有一个人破坏了,其他人就跟着上,这个特别有意思。从这块就能看出变化来,我希望是干干净净的。

还有这个底是空的,因为打扫卫生,运输不要磕碰。这是最终的效果,设计非常复杂,信息有时候太多,设计师必须在里面去调整一些重要的信息,还有中英文的一些表现方式。

这个是卫生间,当然有一些人不太喜欢这块,本来要截断。我说:干嘛要找事呢,挺傻的。所以就用了黑和灰,这个图形很大。我的工作室用的是灰,这块用的是红。还有摄影专业,摄影专业在半地下,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我的想法是用学生的影像,由学生具体去实施,就是学生拍学生,把他们每个图像坐在标识上,标识也是中英文的。后来实验出来,学生觉得挺特别,挺好玩,这个标识对于教室里边的人来讲是不会去看的,它最重要的是给新来的人,但是这些东西慢慢地都被接受了,所以很有意思。这个标识的左边和右面是不一样的,一左、一右这个图形就变了。

这是一个标牌,稍微走一步,这个图形就会发生转变,中英文就突然变了,每一个图像都不一样。这个是睁一眼,闭一眼,有的是挤眉弄眼,有了逗眼,特别好玩,你能想象的所有表情,我们让学生自己去做,摄影师去拍,把这个素材拿来以后,我们的设计团队再去选择,这样每个教室都不一样。后来就比较麻烦,因为保安经常过来,每个学生都在那儿看,保安就过来问“你们在看什么?”他们说:“这个东西挺好玩的。”就是改变人们对小角色的一个态度。

我们做了一本小小的杂志,叫《7家》,是期刊,今年可能会变成正式出版物,原来是内部教育刊物,这个想法是让学生们自己去做一些素材,包括编辑、设计、整理、采访等等,完全是一个小组团队,由新的人员去轮换,就是保留一个上学期的人,这样有一个交接,所以这几期都是这样做的,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我们出了三期,尽管这个东西要花钱,然后我们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去筹钱,后来决定,我们的毕业生虽然不是太多,哪个学生如果有了公司或者是工作室都给他们去发Email,说我们有杂志,你要不要去支持一下。支持一下,一个位置有500块钱的,有1000的,有3000的,有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的生意不错的话,会比较支持。这样的话,会筹集到一些基本的经费,然后就是开印,他们还要找纸商和印刷厂赞助,目前还是良性运转,我们没有贴钱,如果将来发行量大的话,就更好办了。这样出了三期。第一期是有学生的毕业设计,有他们的想法。

还有就是学生经常去不同的地方,包括国际交换,有一些课题,还有一些访谈。比如说其中一个课题叫“信息设计”,这个课题比较成功,就把整个过程和案例,学生的想法、作品表现出来。这个课题“信息设计”最早是调查改革开放,建国以来《人民画报》的封面,通过他们的变化看出对设计的发展。《人民画报》非常配合,所以让学生自己去找,我们老师找的话,有时候比较麻烦。还有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和国家去实习,所以他们会把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课题介绍过来。还有学生也要推广这个杂志,比如说目前学生的交流能力很差,他们就在学校里发广告,然后一下子来了十几个人文学院的研究生,过来帮助他们校对,包括外语比较好的帮助翻译,最终可以出了一本杂志。学生其实很爱学,很爱参与,所以要找到一个契机。包括销售,他们也在网络上进行销售,作为一种交流也是挺有意思的。这是其中的一些版面,也是反反复复地改,非常辛苦,学生总有三、四个人非常累,有的时候是熬夜或者是轮班去做,因为你要给他们一个日期,也挺锻炼人的,他们出来以后,做其它的项目,杂志,至少印刷品就没有任何问题,我想这也是一个设计实践的过度。比如我们去东南亚,他们去采访不同的人,他们自己要去问问题,去做访谈,然后找作品,最后整理出来。

包括前一段时间去深圳,也包括王序老师等等很多设计师对同学们很支持,也做了一些访谈,对公司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沟通能力、整合能力。这是他们学设计的招贴,特别是高考和考研期间,他们自己宣传了一下。所以这个《7刊》,现在很多学生已经比较认可,这里面有越来越多的内容,现在基本上是双语,有部分英文,还有就是跟东南亚、欧洲的学校做一种交换。每次还有毕业生的回访,包括我们做的一些项目,比如说前段时间大使馆让我们做一个博物馆的设计,就是我学生做的一个作品,后来他们选中了其中的几个,当然这个学生也正好是毕业生,也得了几万块钱,通过这个大家都得到了很多的锻炼,所以能够有这些机会是蛮好的,而且我们做也是非常公平的。比如每个人随便做多少个,而且每个老师都不知道是谁做的,按照国际规范,把他们的名字放到信封里,信封封好,贴到后面,完全是公开的评定。

左边这个是芬兰大使馆的一个中国收藏博物馆,今年下半年就会开馆。还有我们做过奥运项目,像展台,还有景观等等,都有学生参与,这是我们当时的一个场景。我想团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也在组织一些国际活动,因为有时候是学校给我们任务要去完成,最近的一个项目也希望将来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叫“世界设计大会:国际设计教育论坛”,也在今年的10月底,在美院举办,我这里有一个网站,可以去看一下。

我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设计师的素质要通过这么几个方面,在我们工作室尽量把这些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进行整合,提倡智的完善,就是知识、文化、创新和智慧;眼力的拓展,就是信息、视野、审美都要变化;手,是技术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可能对没有毕业的学生来讲,他的执行力,管理能力是非常弱的,包括自我的管理能力也是非常弱的。所以通过这些项目,通过高年级到低年级的带动,就能够发生很多变化。再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心态、思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学生不去盗版,不去抄袭,拒绝那种低价格的设计项目等等,很多学生都达成了共识,我觉得这样长期做下去的话,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包括这个过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每年都有一个小组专门去打假,就是说你这个论文当中有多少是别人做过的课题,是别人的文章,别人的素材,当然每年也会有一部分,我们很难去透露这个数字,小部分,有过度的借鉴和部分抄袭现象。所以这个是必须从心智方面去解决。今天我就讲到这里,各位有问题可以提出,谢谢!

提问1:您能简单地说一下工作室的课程设置吗?

肖勇:工作室的课程设置我没有具体讲,其实我们工作室的方向是信息设计和视觉传达、品牌设计的一个方向。我们工作室开设的课程是围绕这个方向开展的,但是其它工作室也是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说像品牌、编辑设计,我们不叫“书籍设计”,还有像短期的课程,三、四年级这拨比较多,工作坊。所以每年也在挑战,不是一个完全确定的。总的是工作室提出两个课程,五个工作时就是提出十门课程,上学期是全进修,下学期可以同步的两个课程选其中的一个,总体不能离开视觉传达这个大的方向。

提问2:肖老师我看你的工作室是一年级、四年级,包括研究生、进修生都是在一块的。我想了解一下,本科生,包括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还有毕业答辩这块的问题。

肖勇:我工作室的学生主要是大

三、大四和研究生,这个要求不太一样。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基本上是独立去决定课题,还是比较自由的。研究生得根据专业方向选课题,并没有一个完全限定的方向,基本上他们提出两三个方向,我们帮助他们选择。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不叫毕业论文,从两年前开始叫“毕业报告”,就是所有的设计,围绕你的设计过程、方法、资料等等,可以做一个整体的毕业汇报,这个文字也是不太多的。因为本科生写论文很困难,我们也尝试过,非常不成功,不如直接写报告,就是围绕着他的毕业设计为主体。

研究生要考虑不同课题的选择来做。这块要求就不太一样,每个工作室有一定的方向,比如说有的工作室是以自己为主的,像其它的工作室更强调艺术性与设计的结合,我们主要强调信息设计包括导视设计,这几个研究生自己也都很清楚要做什么,否则太偏差了,就比较难做指导。

提问3:他的课题是单独考试还是集中考试?

肖勇:我们是这样做的,因为本科生的学生太多,所以我有一些秘招可以透露一下,你自己指导太多很麻烦,我觉得一个老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最多不能超过5个,但是在很多学校是一个老师带20-50个,是很多的。我的方法是我之前把我们的指导老师,包括社会上的很多设计师跟学生配对,包括研究生来指导本科生,这样大概三个人指导一个本科生,一个设计师,一个设计老师,一个研究生来指导一个毕业生,包括到最后的展览、执行等等,这个小组是非常严密的,我都知道他们每周做了什么,所以基本上我就脱壳了,我就不用去参与了,我只是在背后。

研究生比较紧,因为他周期比较长,所以早期是很重要的,一年级就让他们上很多本科生的课程,二年级就交流、课题,包括他自己的专业也是非常必要的。三年级主要是论文。有一些论文他们也在获得其他老师的支持,包括也出去考察、采访等等,尽量让学习的知识超越书本,是这样的一种做法。

提问4:我看您那里是标识、导视,还是什么都有。为什么没有网络设计方面的内容?我想知道,老师对网页设计怎么看待?我看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做网页设计还是平面的办法,而且没有那么多交互?

肖勇:是这样的,你提的问题非常好。所以我前边也提出新媒介对设计的影响。首先我不懂,即使懂也很难直接进入多媒体和网络设计领域。但是我们的学生有1/3是比较擅长的,他们有合作伙伴,比如他们去设计,然后制作人员帮助他们去完成网站,而且现在有几个人还开了几个公司,还是不错的。具体怎么去操作,他们去上多媒体的课程,有一些技术他们自己学,我们有一个香港老师叫马可,他上过这个课,大二的学生就了解互联网和多媒体的设计。至于他们是不是感兴趣,是不是愿意做,就看他们将来了。我工作室的学生,目前大概两、三个也参与一些互联网的网站设计,直接做商业项目,我这里可能有两个网站。

有一个是多雅,这个是我学生的网站,专门做网络的,他们小组有一个多媒体的学生技术特别强,他本身技术也很强,也懂设计,所以他们这个团队的业务非常好,前一段时间我还想让他们帮我做一个网站,后来发现我付不起那个价格,已经很高了。

还有一个我们的研究生做的,著名的年轻摄影师,叫陈曼,在网络上可以搜索起来,她的网站是我学生做的。我没有具体看过,据说好像是不错。所以我的学生他们在跨界和信息领域确实做了很多尝试。原来我的观点是不要太冒险,走得太远。我担心他们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后来发现如果他们很感兴趣的话,也会做得很好。所以现在有几个学生在这个方面,包括今年的研究生做了一个互动媒体,做网络界面,我觉得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去了西门子、爱立信这些地方做过研究,而且做了很多案例,毕业以后让他去工作,他不屑一顾,他觉得这个公司培养不出设计师来,所以他还是希望做更多自己的事情,但是他对这个领域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我觉得探索很重要,因为他会对他感兴趣的领域了解很多。这两个网站的网址如果我拼的不太对的话,大家可以在我们七工作室的网站上找到他们的链接,都能链接到。

有一个小的课题,可以给你们放一下。这是一个研究生的课题,主题是为老年人考虑的导向系统设计,当然这个不是说这个研究生设计得多么好,我觉得他是比较关注人性的一个研究课题。老年群体,可能要在导向系统当中能够对他们有更多的考虑,他有这种概念的出发。还有研究具体内容从声音、位置、材料、光、图形、符号、文字和色彩去研究的。包括案例,这个案例是跟一个公司合作的。

比如刚才这个图是一个案例,但是非常不适合老年人群体。还有尺度的变化,比如说他也研究不同群体的身高、位置、可视面积、可视角度。当然也考虑到能够出门的老人是有限的,但是老年人口增加,特别是中国独生子女比较多,很多老年人就得自己去活动,必须考虑到这个群体。所以这个案例是一个社区的很多老年人作为一个主要的比例。这个设计的想法是让标识景观化。因为老年人对字不敏感,对色彩也不敏感,所以做这种设计把它变成一个景观,而且标识更加地醒目,老年人更容易去识别,参与到社区的活动当中来。这个是已经实施的,我想作为研究生研究的项目能够去实施,把一些想法带到现实当中去,同时有一定的前瞻性,我想这个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去年有一个学生研究的课题是残障儿童,就是盲人儿童玩具的设计,也去进行了解,和他们互动。我觉得这是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考虑到我们的设计确实是跟人有关系的,无论是跟大部分群体,还是少数群体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提出“设计应该是有生命,是有跳动的。”所以从开题就获得了很多老师的认可,就是要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这是平面的学生,他们也是跨学科的,包括跟工业设计的学生一起做的课题,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多讲了。

还有一个课题是本科生的,也比较有意思,叫《自由自在》,就是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生僻字,已经被废止或者不用了,日常的文字大概有三十多个,像我们互联网上的一些字,都是由于网络传播才得到认识的,否则的话早就消失掉。所以她的研究就是“让生僻字能够活下来”。出了研究和解决方案,我就不再重复了。还有就是她做的作品都是自己手工做的,这也是我们比较强调原创性的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她做的东西一定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在开题的时候,有一个要求,我跟他们讲,就是你去图书馆看看以前的毕业生,只要原来毕业生做过的东西,你不要做;原来做过的课题,你不要做。就这两个要求,但是我想已经很难了,因为每个人都想创新,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她的作品也是以丝网印的方式,最后来印制的。完全是自己做的,一个小女孩。她做的田字格,作为一个基本的构架,所有的生僻字,每一个字的读音、意义写出来,转化成非常直观的,拿起来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作品。而且她现在也在卖这些东西,直接转成商品了,没有客户,自己就是客户。这是她找的一些生僻字,非常有意思,毕业答辩,就让她把所有的生僻字念出来,挺困难的。我只认识这个字,很多字是非常蹊跷的,也非常有意思,就是你似曾相识,但是不认识。她的制作也是非常地细心,用了一些原生态的材料。还有我们的展览不允许学生破坏地面和墙面,怎么来、怎么走。因为这是所谓的社会责任感,你看很多毕业设计把地毯、环境弄得乱七八糟的,每年花很多钱去浪费。这个也是从绣到印,两个工艺。还有一个毕业设计算是好玩的,也不是获奖的,但是我觉得给了学生很多的空间。它叫《能吃得到纸》,就是每个作品必须有想法,找到来源,为什么要做这个,而不是我喜欢做这个。这个说的就是现在很多人坐地铁,读报纸的设计越来越短,吃饭时间越来越短,所以就想到这个报纸能够食用,能够吃。这个设计就有这个过程,有的是从小的爱好,有的是小时候的阴影,有的是很多偶然的现象,找出为什么这个课题跟他有关系,这样才能跟别人不一样。他的媒介是用威化纸,是可食用的一种淀粉制作的,原来是做甜品的,还有食用色素,都是天然蔬果色素,对身体也是无害的。选用了一张标版,08年的一个新闻版,这是原来的内容,把它转化为可食用的报纸,因为威化纸都是原形的,不是方形的,所以他把有限的信息能够印上来,都是自己印的。这个红是蕃茄酱,这个就是巧克力,这个就是柠檬,这个是菠菜汁,这些都是有来源的,都是可食用的,但是印刷精度有限。还有一些下脚料就做成新闻薯片。这是整个展场,比较简单,所以毕业设计,有的花几万块钱,有的只花几百块钱,所以钱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自己很重要。这是他模拟的实验场景。谢谢各位!

6.中国梦青春中国主题征文 篇六

每当我们提及“中国”这一名词时,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这是一个让我们足以骄傲的母亲的名字,我们会把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和她紧紧相连。不论是屈辱的还是辉煌的,只要是我们母亲的经历,都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故事,当你悲伤难过时,我们为你心碎神伤,当你愉悦欣喜时,我们为你拍手喝彩,然而在伟大的母亲孕育伟大的灵魂,中华民族之魂——中国梦。

中国梦也随之有了更为丰富的含义,不同的时代乐章谱写了不同的时代旋律。在列强侵略、铁蹄践踏在中国大地上时,中国梦就是救亡图存,独立自强。在炮火连天、战乱纷飞的年代里,中国梦就是国家统一、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在民族独立、和平建国的背景下,中国梦就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在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时代中,中国梦就是经济腾飞,小康社会的建设。在科教兴国、经济飞速的世纪下,中国梦是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重新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崛起中的中国,实践着的中国梦。

人生因为经历而精彩,越多的经历就越多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历史的车轮缓缓地碾过,留下了深深的辙痕,烙印在我们的灵魂里。鸦片战争的爆发象征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列强通过卑鄙的手段使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利用鸦片对于人们精神的控制,腐蚀了中国人的身体,玷污了中国人的内心,但是让他们铭记这个教训,不能击败的是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势必将他们赶出中国的决心。为了海外贸易、国际市场、掠夺资源、侵占财富、巨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变成了土匪强盗,毫不留情地在我们的领土内烧杀掳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海战的战败,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皖南事变等震烁古今历史事件。这一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并没有无动于衷而是积极地开始了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我们发动了惊天动地的辛亥革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众所周知的国民革命运动。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会战,百团大战都是例例铁证,证明了中华儿女的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实现了救亡图存,独立自强的中国梦。然而历史的车轮仍在继续的前进着。

问题总是解决了这一个又会产生下一个,赶走列强接下来的就是我们民族内部矛盾的统一。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面临了诸多的选择:该组建什么样的政府、应该领导人们走什么样的道路,未来的发展着重在哪个方面、怎么样改变现有的状态带给人民幸福等一系列攸关中华民族未来的抉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及国民革命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国共两党的合作失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激烈,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为我们做了决定。我们实现了国家统一、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

新中国成立了,我们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了。面对战争的残局,人民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事业里。当土地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象征着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中美建交这些不争的事实说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们正在为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我们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中国梦。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为了谋求更高的发展,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这次不再是被迫打开国门,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是我们积极主动地应对全球化,打开国门,利用全球化的优势使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的提出,港澳的顺利回归,表明了我们和平统一,谋求发展的战略思想。神舟系列的成功发射,不仅仅实现了科技的创新,也圆了我们世世代代中国人的飞天梦。面对疾病与自然灾害,我们有条不紊地组织救援,表明了我们的政府和党的英勇深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向世界展现了我们的风采,独特的东方神韵。我们实现了经济腾飞,小康社会的建设的中国梦。

为梦飞行,朝梦想出发,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7.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篇七

一我国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使命和战略部署,深刻阐释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出发,要求我们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新的历史起点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要求我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充分尊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我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为我国广播影视发展明确了指导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扎扎实实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广播影视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1.广播影视发展快速持续,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去年底,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87座,共开办了3760套节目,全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4%和96.6%,比2002年底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5亿户,比2002年底增加了五千多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2600万户,比前年翻了一番。去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超过1314亿元,比2002年底的514亿元翻了一番多,连续五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我国广播影视正处于快速持续发展时期,但是发展不平衡:一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很大。在2007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中,中央广电收入220亿元,占总收入的17%,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收入分别为628亿元、266亿元、200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48%、20%、15%,中西部收入之和比不上东部的收入,而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广播电视覆盖任务繁重。二是城乡差距较大。在2007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中,中央、省、地市、县广电收入分别为220亿元、578亿元、315亿元、201亿元,分别占17%、44%、24%、15%。县级广电机构主要承担对广大农村的转播覆盖任务,直接面向8亿农民群众提供服务,但其收入仅占15%,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并且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农村广播影视发展较为缓慢,城乡差距较大。我国广播影视全面发展的任务很艰巨。

2.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听不到听不好广播、看不到看不好电影电视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实施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解决了5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明显改善了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交通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我国广播影视还存在覆盖“盲点盲区”,还有几十万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还有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广播、看不懂电视,广大边远农村地区还存在听不好广播、看不好电视、看不到电影的问题。我国广播影视协调发展的任务很艰巨。

3.广播影视产业开发得到加强,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总局大力推进影视剧、影视动画、付费电视等内容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去年,我国电影产量达到402部,电视剧产量超过1.4万集,影视动画产量突破10万分钟,生产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影视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付费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业务不断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国共开办了155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付费电视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应当说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离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近年来, 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除了对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外, 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更加强烈, 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一般地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 还希望能够听到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高品质、高品位、多样化、个性化的广播影视节目, 对广播影视的内容形式、数量质量、传播手段、服务方式等, 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开发的任务很艰巨。

4.广播影视数字化进展明显加快,但离构建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总局一方面大力推进数字化转换,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新媒体发展。有线电视数字化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开,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进程加快,地面数字电视、数字高清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已经启动,直播卫星已做好技术和产业化准备,电影数字化效果明显,数字声音广播试验取得新进展,互联网、手机等新的传播渠道发展迅速,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应当说近年来我国广播影视科研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已从过去单纯的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研究方向转变,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步伐也明显加快,但是离国际同行和国内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仍有不小差距。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计划2010年左右停播模拟电视。国内相关的电信行业早已实现了数字化,已进入了IP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领域;新闻出版等行业也加快了数字化步伐,以抢占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如何统筹各种技术手段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如何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最安全的方式实现我国庞大的广播影视系统的数字化转换,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视听权益不受影响,是摆在我们这一代广电人肩上的历史责任和艰巨任务。

5.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迈上新台阶,但仍不能完全适应安全防范和应急保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十六大以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保证全系统日常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要防范攻击破坏、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广电系统紧急动员、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加强安全播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管理机制,一手抓安全防范,一手抓安全运行,顺利完成了全国的转星调整任务,保证了十七大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安全播出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今年初,湖南、江西、贵州、安徽、湖北、广西等省份发生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各级广电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奋力抗灾,全力抢修,保证了绝大多数台站的安全播出,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的宣传引导、应急指挥等重要作用,为抗灾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安全防范的形势也依然严峻,中央要求广播电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安全播出,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因此,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是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总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广播影视的发展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努力开创我国广播影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王太华同志在今年初的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明确要求我们广播影视工作要做到六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发展大繁荣,三是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大发展大繁荣,四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促进大发展大繁荣,五是始终坚持以科学依法、综合有效的管理保障大发展大繁荣,六是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支撑大发展大繁荣。这六个“始终坚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做好广播影视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结合王太华同志的讲话精神和多年来的工作实际,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和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下六项具体原则:一是坚持广播影视公益属性,以社会效益第一为最高原则,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这是我国广播影视的喉舌性质和阵地作用决定的,广播影视担负着引导人、武装人、鼓舞人的重任,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很强的社会责任。二是坚持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重点是覆盖、覆盖的重点在农村的方针。这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三是坚持立足于自主创新、立足于民族工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则。这是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四是坚持节目内容建设与传播载体建设并重并举的原则。这是广播影视的自身规律和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实际决定的,也是落实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战略思想的要求。五是坚持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这是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六是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这是数字化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五项:

1. 努力构建完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安全播出水平

确保安全播出、安全传输是广播电视技术部门的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始终把安全播出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努力构建能够应对非法攻击破坏、重大技术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安全播出和安全传输不出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组织保障,进一步明确责任、理顺关系,落实安全播出管理机构,保证组织落实、工作落实。二是技术保障,进一步强化技术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保证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调度灵活、令行禁止。四是队伍保障,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加强队伍培训、加强规范管理,保证一线值班人员政治可靠、技术过硬,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今年的重点是确保奥运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万无一失。

2. 努力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广播影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公共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我们广电部门的首要职责和基本任务。当前,基础设施薄弱是广播影视无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根本原因,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具体任务有:

●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20户以上“盲村”村村通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保证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免费收听收看到奥运节目,力争提前实现“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

●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努力扩大西新工程的实施范围,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着力办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千家万户;

●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制定工程实施方案,运用多种方式,推进数字化放映覆盖范围,加快建立农村电影数字化服务体系;

●理顺体制机制,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要按照中办21号文件要求,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县对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运营体制建设,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3. 努力构建完善现代传播体系,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今年1月,国办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要求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该文件的出台,对于推进构建现代广电传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下一代数字广播电视网是我们广电部门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推进“三网融合”的重要途径。要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的高度出发,以数字化为龙头,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媒体,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络等各种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具体任务有:

●大力推进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加强数字高清节目制播能力建设,加强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以数字节目内容资源为核心的台内制播网络体系,满足多种播出平台和传播手段对节目内容的需求;

●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要按照24字方针(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市场运作、整体转换)加快大中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大力开发网络业务,推动有线电视向双向交互、大容量、多功能发展,使家家户户的电视机成为多媒体信息终端,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三网融合”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各地调整有线数字电视资费,必须严格按程序举行价格听证会,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必须充分考虑低收入人群和困难家庭的利益,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收视权益。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严格规范服务流程,加强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处理、妥善化解数字化进程中的各类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要按照互惠互利、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则,推动有线网络整合和联合发展,促进有线网络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积极推进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采用数字与模拟电视同步播出的方式,建立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在奥运会前, 6个奥运城市要播出地面数字电视。积极推动数字声音广播技术试验推广, 加快我国数字声音广播发展;

●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要立足自主创新、立足民族工业,充分发挥系统优势,积极加强与电信等行业合作,创新传播手段和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全国漫游”的传输覆盖体系,建立覆盖全国的服务体系和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确保奥运会期间提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服务,满足手机以及MP3、MP4、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用户随时随地看电视听广播的需求,填补广播电视的服务空白;

●大力促进电影数字化。加强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数字电影放映体系和发行管理体系,抓紧实施资料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完善数字电影分发管理平台和电影数字节目库;

●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按照“加快发展、主动占领、兴利除弊、加强管理”的要求,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和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积极稳妥发展IP电视,使广播影视节目通过多种网络传入千家万户。

4. 努力构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广播影视产业开发能力

广播影视作为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也有文化产业的一般属性。目前我国广播影视的规模庞大,占有的资源庞大,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能。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电台、电视台是承担政治性、公益性服务的宣传单位,实行事业体制,其影视剧等节目制作、广告、传输网络部分,可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主业服务。具体任务有:

●积极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面向群众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快推进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等领域企业化转制,培育和重塑市场主体,建立富有活力的生产经营体制,推动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和传输网络产业发展;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上市、债券等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努力在影视制作、有线电视网络、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领域塑造龙头企业,增强我国广电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完善产业政策, 健全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 依法加强监管, 推动我国广电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努力构建完善技术监管体系,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管理和服务水平

发展与管理相互依存、有机统一。要维持我国庞大的广播影视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公共服务, 促进产业发展, 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技术监管体系作为保障。同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新的媒体业态不断出现, 对广播电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技术监管体系。要从保证党和国家政令畅通、保证国家信息和文化安全、保证公共服务的战略高度出发, 加快技术监管体系建设, 对广播电视实行“全方位、全业务、全频段、全天候”监测, 充分发挥监测服务于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和发展的作用, 切实为行业监管、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推动广播影视科学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行业与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力求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广播影视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政治任务,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抗灾救灾应急指挥、维护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益等社会责任,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公益属性;同时广播影视又是我国文化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闻资讯、文化娱乐、社会教育等服务,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任务,具有很强的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广播影视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广播影视具有两个效益,政治属性是我国广播影视的本质属性。无论是电台、电视台等事业单位,还是电影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业单位,无论是中央广电单位,还是地方广电单位,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基本原则,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于社会效益,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要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都向下一代转换,向综合提供话音、音视频、网络接入等多种业务方向发展,三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催生出了网上广播影视、IP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新的媒体形式。由于互联网传播无国界,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各国各媒体竞相争夺互联网的新市场。据统计,2007年全球网络视频分享用户规模达到1.05亿,未来三年用户规模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网民总数达2.1亿,宽带网民数达1.63亿,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5.5亿户。互联网、手机等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服务的新渠道。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发展,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拓展发展空间,抢占新阵地,抢占制高点。电台、电视台要成为新兴媒体发展的主力军。发展新兴媒体,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多年来形成的品牌、内容、人才优势,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随着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文化样式和媒体业态不断出现,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提供媒体服务正在成为现实。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调发展,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是要处理好广电系统内部层级之间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利益关系,力求做到和谐相处、共赢发展。1983年中央37号文件确定的我国广播电视“四级办”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已形成中央、省、市地、县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基本格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影视的产业功能越来越凸现,经营创收已成为各级广电机构的重要任务和生存基础,广电系统内部层级之间争夺广告、争夺用户收视费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处理好层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广电机构在节目内容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地、县级广电机构在用户服务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在宽带接入方面的优势,充分调动发挥各级广电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广电系统层级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另外,随着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争夺用户、争夺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妥善处理好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各自定位分工,发挥各自优势特长,依法严格管理。要牢固树立开放融合、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借鉴电信网在交互业务和用户服务等方面的有益经验,推动广电部门与有关部门和谐相处、共赢发展,带动文化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是要处理好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输手段的关系, 力求做到优势互补、适度竞争、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 经济发展不平衡。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 我国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随着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已进入了由模拟向数字化转换的新阶段。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有不同的定位功能:无线方式是广播电视覆盖的最初手段, 也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有线电视是城镇居民接收中央和当地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卫星传输是为全国各地传输转播机构提供节目源的主要手段;卫星直播是从技术上根本解决偏远山区和覆盖盲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有效手段;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为各种小尺寸、便携式移动终端提供节目和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互联网是为计算机等终端提供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 由于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 互联网也是推动广播电视走出去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 明确定位, 适度竞争, 发挥各自优势, 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现代化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 真正实现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目标, 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视听权益,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志们, 党的十七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 刚刚闭幕的“两会”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的领导人和组成人员。当前我国广播影视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需要科研生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需要全国广电系统和各位同仁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振奋精神, 开拓进取,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工作斗志, 扎扎实实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8.主题乐园“淘金”中国 篇八

主题乐园蓬勃发展

根据《2015全球主题乐园行业发展报告》,当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时,一个国家或地区会出现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而在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7 000美元。人们游乐的需求被激发出来,装置奇特的主题乐园代表着一种新奇的游玩体验,主题乐园今后几年将在中国蓬勃发展。

国际巨头抢滩登陆

从目前全球经营主题乐园的公司来看,华特·迪士尼公司(美国)、康卡斯特旗下的环球影城(美国)、默林娱乐集团(英国)等都是业界的翘楚。最近一两年,它们纷纷加快在中国布局的步伐。

本土力量崛起

在国际巨头争抢市场的同时,本土企业也没有放弃这一块“肥肉”,通过强调旅游消费、演艺、餐饮、零售及市政基础设施的结合,不少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已经跻身全球十强。

长隆集团旗下的海洋动物主题公园、华侨城A旗下的欢乐谷及宋城演艺塑造的以“千古情”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艺景区,目前都已成长为全国性品牌,其客流量在全球都名列前茅。

据统计数据显示,主题乐园客流量连创新高。

混业状态将成主流

目前,主题乐园已呈现出与文化产业、房地产、住宿业、度假疗养、商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混業经营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上述提到的主题乐园,还有以重庆乐和乐都为代表的一大批后起之秀,通过大型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方式,颇受游客青睐。今后,以科技带来的创新体验或将主导产业的竞争格局。

上一篇:诗歌如果我是下一篇:物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