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训练教案

2024-07-14

合唱训练教案(精选8篇)

1.合唱训练教案 篇一

合唱队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学会歌唱的发音、状态、气息运用,培养学生从小有着集体观念,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音准,音高的训练。教学难点:有情感地演唱多声部合唱曲。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坐姿: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坐姿。

坐姿: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站姿: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耸肩)。

二、发声技巧:

发声三要素:呼吸是基础,打开喉咙是关键,共鸣是灵魂。(1)狗喘气

(2)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

同一个音上唱五个母音“a、e、i、o、u”

2、打开喉咙——把喉结放下来,让喉腔、咽腔、口咽腔、鼻咽腔统一。

如何打开喉咙?

1.打哈欠的初始状态,不能打过了(半打哈欠或困时边打哈欠边讲话的状态)2.打开牙关,吸到凉气。

3.牙关打开,下巴找脖子、下巴靠胸

4.找发声的支持点:锁骨中间(方法:呛、咳)练习:

唱“u”母音(最难唱,唱准、唱长)。尽量模仿嗓子宽的人,放松喉咙,绝不能撑。不张大嘴,迫使里面打开;闭口,里面打开唱。大笑或大哭,有利于打开喉咙(哭腔在歌唱中用的多)。

最大限度向后仰头,人为拉下喉结,延长咽腔。发音时喉咙放松,尽量要深,声音要对,母音要正,不要任何枷锁。

二、面罩共鸣(用弱声)

当获得面罩,就像在用利息歌唱,少用本钱歌唱,可唱一辈子。这一词来自于西方假面舞会,如果获得,就像灯泡加上灯罩一样,声音会很集中且富有穿透力。如何寻找面罩共鸣?

1、面带微笑,找打哈欠时的最初提升眉头的状态。防空暗音色。若声音不够明亮,露出些牙齿。

2、用哼唱的感觉——哼哈唱法 用打哈欠的状态哼鸣,用e、i母音

3、不张大嘴,有利于找到面罩共鸣。感觉声音不直接从嘴里出来,把声音送到上面去。

4、小声练要多于大声练,找面罩共鸣,声音就不会唱散了。发声速成:

1、气息:搬钢琴或任何重物时打嘟或发“si”。

2、打开喉咙(如上所述)

3、位置:用鼻子调节、固定,不能掉。

声音规格:直声!讲究和谐统一,即讲求共性,抹杀个性。谁的声音“突出”,谁就要改变。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说话要像唱歌那么动听,唱歌要像说话那样自然。

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5 || 5 ‖

ī

ā

ū

2.5 | 1 ‖ Mi

ma

mi

ma

mi 4.5 6 5 4 5 4 3 4 3 3 2 | 1‖(三连音)Mi

ma

mi

ma

mi

二、跳音,半断音和断音 1.| 5 | 1-‖

La le

li

lo

lu 2.| 5 3 1 ‖

Lu 3.3 1 | 5 3 ‖

Mi mi mi

ma ma ma

三、和声练习: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注意中声部的音准要加强训练

四、音准练习:半音阶的连唱、全音阶的连唱、滑音、音阶、声区的间音混合(真假声混合)训练、两度音程和三度音程的训练、四、五度音程的训练、六七度音程的训练、八度音程的训练、半音音阶、小调音阶、灵活弹性的训练、变化的音阶、重复音、三连音、琶音、前装饰音、波音、附点音符、大小调音阶、半音音阶、三连音、切分音

五、声音的渐强渐弱、重音、跳音等力度练习,可贯穿在练声中落实。

合唱中儿童出现的问题应对

一、喊叫

喊叫是儿童歌唱中最常见的不良现象,它是发展与保护儿童嗓音的大敌。因为喊叫容易造成声带疲劳以致劳损,经常长时间的喊叫歌唱会造成声带充血、水肿乃至小结,形成嗓音的严重沙哑。纠正的方法:

1、使孩子懂得在唱时有气息的支持。让儿童多吟听用正确发声方法歌唱的童声范唱(找出好的典型童声,也可用唱片、录音的音响),并用对比的方法让儿童听辩“强”、“响”、“喊叫”的声音,提高他们对声音的鉴别能力。

2、提高音乐修养,正确处理和理解歌曲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歌唱,歌声有抑、有扬、有挫折。比赛要比“谁唱得最有感情?”“谁唱得最优美动听?”

3、在新歌学唱阶段,可用轻声来练唱,即用不费劲的小声唱,一般不超过每人的中等音量为限度。

4、对已养成喊叫坏习惯的儿童,在练声时可多用母音“U”或用哼唱“M”等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咬字、吐字和口型的正确性,并多唱些抒情的轻快的歌曲,逐步加以纠正。

二、声音怎么会变得虚、闷暗?

声音的虚、闷暗和明亮都是相对而言,我们这里谈到的虚、暗,是由于发声不正确而引起的,与某些歌曲演唱风格上需要暗一些、虚一些是两回事。虚的声音往往是由于歌唱状态不积极,气息支持较差,声带闭合不好,有漏气现象而形成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制止儿童喊叫式的歌唱,过分强调轻、轻、轻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压抑的虚声,误以虚声为轻声。儿童也怕因唱响了要挨教师批评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其结果就会出现虚弱的漏气声。

闷暗的音色,往往是由于声音位置太靠后或口腔打不开,软腭下塌,将声音往鼻腔里去发出鼻音等形成的。这种现象往往在中、晚期女童声中出现较多。纠正方法:

1、多作跳音的发声练习有利用声带的闭合、气息的支持。2/4 0 2 0 | 3 0 2 0 | 1 0 0

|| 3/4 0 3 0 1 0 | 5 0 3 0 1 0 ||

2、对因发声部位太靠后而造成的音色闷暗,则可适当将位置靠前些,使之音色相对变为明亮。如用YI、YE、YA、HE、LA等作发声练习。由于鼻音造成的闷暗,则应少唱或暂时不唱带有鼻韵母的字、可多唱一些A、O的字,使口腔打开。

总之,要训练儿童的嗓音,发展他们的歌喉,使歌声更美妙动听,这就要求我们的指导教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良好的声乐听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并注意儿童歌唱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才能有的放矢去训练儿童的歌唱,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理想的童声

2.合唱训练教案 篇二

一、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虽然随着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步伐不断进步,音乐学专业也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但在教学层面轻视合唱指挥课程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形式单一,教学容量小,对教学实践训练的重视和实际力度都不够等等。有些高校甚至将合唱指挥课程分解为“合唱”与“指挥”两个课程,两个部分常常出现只排练不学习基础知识或只学习基础知识不顾及实际操作的现象。这些都是我国高校合唱指挥课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显然这些都不符合合唱指挥这项操作性极强的课程。

二、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理论与实践训练探讨

(一)理论知识为基础

合唱指挥课程不可能脱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去实践,《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教材用九章的内容阐述了合唱指挥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姿势、节拍、起收方法、长音、多声部等指挥方法和组织步骤,具体总结了从基础姿势到具体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未来的实践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系统安排理论知识的学习进程,保证一个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教育标准才能进行下一个知识的学习。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合唱学”与“指挥法”知识的掌握,注意区分彼此但也必须能够合二为一。如《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一书从第一章到第七章都是对“指挥法”进行具体阐述,第八章和第九章进行“合唱学”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二者的学习能够帮助指挥者更好的理解合唱的含义并了解“指挥法”中一些操作的源头,为更好的进行合唱指挥打下坚实的基础。只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指挥只能沦为节拍器,但同时缺乏理论知识也无法对合唱内容进行有效的指挥,更无法演奏出美轮美奂的合唱音乐。

(二)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从《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书共九章的内容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这本教材特别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从第一章到第七章都是阐述如何针对不同的合唱内容来具体指挥的基础性知识。这些基础性知识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教材的编排有意的为实践留下大量空间来进行教学。当学生学习完一课的理论知识,大致熟悉了指挥的某一项操作时,可以进行课堂的配套练习,直接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将实际操作训练一并完成,这对学习掌握合唱指挥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教材的编排,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实践授课计划。合唱指挥作为音乐艺术的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艺术实践来完成经验积累与艺术感悟。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教材中第八章与第九章的内容在提醒我们合唱是由多数人员组成的,人员的流动性造成了合唱指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两章像学生阐述了合唱团的组织机构、演出流程及前后准备工作等,这些都是想要提升指挥者的应变能力。但纸上谈兵是不可能产生具体效果的,必须通过实践授课的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实践。

从《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一书中能够感受到合唱指挥课程的实践程度,每一章都可以作为直接的实践教材使用,因此该课程无法脱离实践只讲理论。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必须成为关键性人物,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实践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改变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安排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指挥一次全体同学参与的合唱,通过这种不断的练习找出指挥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将教材内容分化出各个不同的区块,将实践内容放入区块内同理论知识一道完成学习与巩固。合唱指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的指挥人才,指挥人才需要在岗位上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即课程的目的还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行为。高校应该多注意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育壁垒展开多形式多内容的讲解,如对指挥视频的解析等,实现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发展。

三、结语

《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一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为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的全面改革提供了一个教材依据。该教材内容与编排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实践性是合唱指挥课程的关键,无法操作的合唱指挥课程是落后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就需要大量的合唱指挥人才奔赴岗位为社会服务。只有将理论知识打基础,以实践为关键的推进合唱指挥课程的不断发展,才能实现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出专业高素质的合唱指挥人才。

摘要:合唱指挥课程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为培养和输送专业的合唱指挥课程,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合唱指挥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是无法完全掌握和胜任合唱指挥,因此提高合唱指挥课程理论与实践训练是高校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教材的分析,结合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现状对合唱指挥课程理论与实践训练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唱指挥,音乐专业,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利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合唱指挥学习之路[J].黄河之声,2014,02:40.

[2]姜山.浅谈高师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改革[J].教育探索,2011,07:80-81.

3.小学视听觉训练中的合唱训练 篇三

关键词:小学视听觉训练 合唱训练 “绿叶”教学 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开展的深入,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与教育,而音乐教学在这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成为教学的重点。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视听觉教学训练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进行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合唱训练的教育,这既是对小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也是贯彻《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视听觉训练中合唱训练的具体分析

(一)合唱训练的主要形式分析

在视听觉的训练中运用合唱训练,要注意把握合唱训练的主要形式,因为合唱训练形式是比较多样的,在提供多样性选择的同时也为课堂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针对学生较多的情况,先把学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刚加入合唱队伍,基础较薄弱的低年级学生,在对他们进行合唱训练时应着重选择基础的音乐练习、发声练习与简单的合唱歌曲练习。另一部分为有一定的合唱演奏基础,有一定表演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在对他们进行训练时重点进行演唱技巧与识谱方面的培养,在进行歌曲练习时注意体现一定的层次性难度。为后期的音乐汇演作为储备力量。进行分层级的合唱训练,坚持每周的练习,定期进行专家的针对性指导,实现小学试听觉教育中的合唱训练的有效。

(二)小学视听觉训练中合唱训练的发声练习

小学处于童年阶段,发声器官没有完全成熟与定型,因此在进行合唱训练时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器官的放松,在放松的状态中逐渐找到合适的张弛度。如何使学生放松,就需要教师的课前有效引导。例如在进行《绿叶》教学时,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先播放《春晓》歌曲,老师引导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百花齐放的季节,更是我们放声歌唱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春天。在学唱新歌曲之前,老师想先考考你的识谱能力,也想听听你们的歌声。先做一个简单放松的发音练习。”

(三)利用手势进行合唱训练中的音准训练

在进行音准训练时,最好借助一定的音阶手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柯尔文手势。主要针对两个声部以上的和声训练。真正的视听觉训练往往是从两个声部的音程练习开始的。同样,以《绿叶》为例,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唱一下,(先听老师唱,生唱)注意看老师的手势。注意气息,尽量吸的满一点,吐的时候尽量均匀的吐出来,再来一遍,师弹,生再唱。你们想不想分组合唱一下这两个音,好,我们试一试。”后分组,高声部先唱长音6,低声部看老师手势进入4”,整个分声部练习的过程都配合着老师的指导手势。

(四)在合唱训练中进行节奏的把握与练习

节奏是歌曲的主体支架,在歌曲表演中十分重要,因此在合唱训练中要注重对学生合唱节奏的把握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打拍子进行演唱练习,增强训练节奏的实效性。在《绿叶》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视听觉训练时尝试运用了三节拍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三节拍的节奏中感受《绿叶》带来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在不停的练习与欣赏中,感受《绿叶》所带来的春天气息。

(五)在合唱训练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师生同乐的教学尝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视听觉训练时可以与学生融为一体,感受音乐教学与训练的乐趣。在教师的参与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了起来,紧张感渐渐得到缓解。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对于学生在歌唱中产生的偏差进行随时的纠正,训练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进行《绿叶》教学中,在课堂的训练中,教师与学生同唱,教师:“同学们唱的真好,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让我们合作一下,老师为你们配上低声部的旋律,请你找好自己的旋律音高,不要被老师干扰。”在反复的带领练习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练习效果。

二、结语

视听觉训练内容比较丰富,合唱训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的视听觉训练中,教师在发挥合唱训练优势的同时,更应该寻找更加合理的训练切入点,提高学生的视觉、听觉与节奏感,提高其音乐欣赏与表演水平。在实际的训练中,教师也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音乐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多样的练习形式,调动起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实现小学素质教育之音乐教育的有效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徐东阳.多声部视唱练耳训练研究(四)——多声部视唱训练與合唱训练的融合[J].大众文艺,2010,(05).

[2]张琦.谈合唱训练中的几个问题——以2008格拉茨第五届世界合唱比赛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1).

4.合唱团训练安排 篇四

为使我校合唱团排练工作井然有序,具体训练计划如下:

基础课:乐理、视唱、练耳。

排练课:合唱队排练。

欣赏课:观摩演出、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及音乐作品。

分定期训练和非定期训练

定期训练:每天中午一次,每次45分钟。

非定期训练:周六或周日。具体安排:

第二周:选拨合唱队员,基训。

第三周:组建合唱团,确定合唱曲目。

第四周:发声训练、音准训练。

第五周:发声练习,多声部节奏训练。

第六周:发声练习,听音训练,多声部视唱练习。

第七周:发声训练,多声部视唱练习。学习简单合唱曲1首。

第八周(期中考,活动暂停)

第九周:发声联系、音乐游戏(音准练习)。复习上节课教的歌曲。

第十周:加强视唱歌谱的训练,学习合唱歌曲(分声部)

第十一周:发声训练(和声的统一和谐),听音训练,继续学习合唱歌曲(分声部)。

第十二周:发声训练,合唱。

第十三周:听音和声训练,歌曲艺术处理。

第十四周:基训,继续处理歌曲,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第十五、十六周:复习学过的内容,学生考评。合唱团训练要求:

合唱团团员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责任感,积极、自觉、认真、准时地参加排练及演出等各项活动。若无疾病、课程冲突等特殊原因,不得迟到、早退或请假。

对团员考勤采用签到制度和训前请假制度,一学期缺席了三次劝其退团;无故迟到早退20分钟,累计2次算一次缺席。

学校对合唱团团员所在班级加分。

歌谱、歌谱夹的下发应有严格的登记,团员应妥善保管,无故遗失自己复印。

演出服装为合唱团公有,平时专人保管,演出期间由声部长保管。

排量场地:音乐楼欣赏厅,合唱歌曲集,音响设备,教学用琴

学前教育组

曹晓松

5.小学合唱团训练计划 篇五

一、活动目的: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二、具体措施:

1、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训练纪律,保证训练时间。

2、听赏一定的童声合唱曲,感受合唱艺术的美妙。

3、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合唱技巧,使学生的呼吸方法保持统一,达到口型的统一,进而达到声音的统一。

少儿时期孩子们的声带是娇弱的,随教师或歌曲的情绪高声喊唱,这种唱法对其嗓音发育很不利。另外,这种歌唱方式缺少色调变化和层次感,声音不柔和,使童声合唱缺乏协调性,破坏了合唱优美、动人的童声美感。鉴于此,我认为在童声合唱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有关问题,这将有助于合唱团队整体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1)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

为避免学生的喊唱,应该提醒他们用轻声去歌唱。“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地发声的基础,这种发声有它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步骤。“轻声”的合唱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学生喊唱的主要原因是喉部的发声状态拘谨,缺少弹性和灵活性。有时气息浮也会造成胸僵、喉紧的状态。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如打呵欠,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

(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

呼吸在发声、歌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孩子们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所以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气僵、喉紧的弊病,一定要避免这种胸部呼吸的方法。所以,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3)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

三、内容

优秀少儿合唱歌曲

四、时间

6.小学合唱团训练计划 篇六

** 我们合唱团是2010年组建的,本着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合唱团共有学生 55人。在每周三,周四下午社团活动时间训练。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和努力,合唱社团团员们在老师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队员们都能用和谐、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来进行合唱。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童声合唱社团的训练

在每一次进入正式的合唱训练前,我们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

1、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①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②突起练习。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二、合唱训练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在合唱训练中我们一般采用视唱法,指导队员分声部先后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都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

2、歌曲的艺术处理

合唱曲队员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我们及时地作了艺术处理。经过处理合唱队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声部与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和-谐,恰当的表现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每个队员都能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

我们在合唱训练中坚持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让学生在各个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能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7.浅析合唱基本技能的训练 篇七

正确、精准的合唱, 能使学生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 从而提高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能培养他们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 同时激发学生的乐观精神, 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 陶冶其情操,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合唱的统一性、一致性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艺术。合唱演唱者要想通过声音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含义, 传送给听众一种美的享受, 就必须了解、熟悉和掌握产生合唱声音及音响的规律, 懂得如何在合唱集体中发挥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合唱队中保持一致并达到规定的要求。歌者要在歌唱的基本要素如音量、音色、音准上, 把握尺度, 把美的声音在瞬间传达给听众。这就需要对歌者进行合唱方面的综合训练。

合唱训练包括和声、音色、音量、音准、吐字、声音共鸣、强弱的控制、动与静、纵与横、连与跳、松与紧、刚与柔、快与慢、起与收等各方面的统一训练。它是一种高度的综合艺术的培训。

在训练中,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中外经典作品, 来了解各种音乐的风格, 从中掌握音乐的文化特点、风土人情及音乐创作的艺术手段。作品所表达的丰富的潜在艺术风格, 往往会给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二、合唱中歌者的面部状态

歌者的状态在歌唱中非常重要。在歌唱中, 要求歌者的面部表情和面部状态是积极的、内紧外松的。歌者的头腔、胸腔、口腔、鼻腔都要呈现出积极的兴奋的向外扩张的状态, 也就是哭泣或微笑的状态。要达到一种效果:声音仿佛是从头顶发出来的, 整个胸腔仿佛是一个共鸣箱, 声音在整个身体中回响, 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另外, 歌者的兴奋状态也直接影响着声音共鸣的位置、音色的明暗与质量。所以在排练过程中, 每个合唱队员都要让自己积极和兴奋起来, 这样才能发挥出合唱队声音与演唱的最佳效果。

三、合唱时歌唱的站立姿势

歌唱时的站立姿势与生活的站立是不太一样的, 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站立, 而是在歌唱时, 必须要做到的一种“对抗”, 包括身体上下、前后、左右的对抗, 即胸与背的对抗, 臂部与小腹的对抗, 声音与气吸的对抗等。这些都是要在一种积极兴奋的自然状态下去完成的。脚登地, 头顶天, 外表给人一种自然的放松、内部是一种紧张的对抗的外松内紧的状态, 有了这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和正确的站立姿势, 有了对抗支点和站立重心, 才能发出自然美好和谐的声音。

四、合唱时呼吸的掌握与运用

正确的呼吸是歌者的命脉, 气息的巧妙运用直接关系着歌者音色的好坏, 呼吸与起音、触音、音量、音色、音质有直接的关系。每个人的生理器官以及它们所在的部位都有不同的差异, 但正确的歌唱方法能够解决共同存在的弊病, 使声音协调统一起来。总之, 离开呼吸就无从发声, 也就不会有合唱。

生活中, 我们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歌唱时的呼吸是与之大不相同的。由于歌曲、乐句有长有短, 在歌唱时就需要歌者的呼吸有深有浅, 有张有弛。歌唱时多用急吸和缓呼, 要想在瞬间把气量吸深吸足, 就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呼吸, 歌唱时呼气与吸气在发声过程中同时进行, 这就需要歌者进行恰当的协调。

五、咬字与吐字

合唱时对咬字与吐字的要求与歌唱时的要求是基本一样的, 完美的合唱总是以清晰、动人、统一的音乐语言作为重要标志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的。合唱队每个队员的吐字与咬字标准是以共性为基础的, 集体的和声音响是所有成员声音的总和。而这个共性的基础是以把握吐字和咬字的统一和语音的音素来决定的, 个性化的声音特点要服从整体效果。

从汉语发音的单位 (音节音素) , 声母与五音, 介母、韵母与四呼, 归韵、混合韵母与收声这几个方面看, 我们必须熟知一定的语言发音的规律和特征, 能准确、有力地把握和发挥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感染力。

汉字的发音在歌唱中分三个阶段, 即:起声、保持、收声。声母分为“五音”, 我们通过“五音”将单字的声母咬成不同的形态, 通过“四呼”将单字的韵母吐出来, 所以, 咬字指声母, 而吐字指韵母。在歌唱时, 我们要做到“说声母, 唱韵母”, 声母不能发出乐音, 但关系到字的发音。归韵时, 口腔的韵母状态不能关闭, 要在声音完毕时再关闭口型。

8.业余童声合唱训练浅论 篇八

业余童声合唱训练浅论

■林玉坤

童声合唱具有丰富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它给人以天籁般的音色美、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等美感的熏陶。通过多年的工作与实践对业余童声合唱有了自己的心得和见解,现就如何训练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一、合唱队员的选拔

1.选好合唱队员是关键。业余童声合唱队员一般来自小学的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课业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比较少接受正规、系统的声乐训练,这些的孩子的合唱基础比较薄弱,更不用说合唱的演唱技巧,在音色上也参差不齐,有的识谱能力较弱,不懂控制自己的声音,不会互相倾听,一味凭着模仿等。所以在选择合唱队员时,首先在音色、音准、节奏要严格把关,其次有较好的声音能力及一定的音域,第三尽量选择音色比较“亮”、“干净”的学生来参加。当然对合唱有着浓烈的兴趣,也是一个好的合唱队员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2.根据不同的音域分声部。未经训练的嗓音差不多总是“大白嗓子”,声线不稳定,不平均。在分声部之前,可以通过简单的发生练习,悉心聆听了解每个人的声音,在唱高音时,嗓音较明亮而放松的队员适宜在高声部;中低音音色饱满者可归于低声部;剩余音色区别不太明显的队员可相对接近地分别安排在高、低声部,以满足男女高、低声部的人数基本相等。

3.合唱队的队形。在合唱队正式训练之前,应将整体队形排好,除了注意高、矮个的协调外,为了合唱表演的效果,可在声部交接处安排一些音乐素质相对较好的队员,以避免一些训练中造成的声部音准影响。

二、合唱声音的训练

良好的声音训练是合唱的必备条件,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合唱歌曲中,才能更好地正确掌握合唱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歌曲表现等等,所以合唱团的声音训练至关重要。

1.首先是呼吸的训练。“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是歌唱的灵魂,意大利歌唱家贝基认为“唱歌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唱歌中吸气时腹部应当收缩,这和一般的吸气以及说话时吸气上腹部略为鼓起的现象正好相反。有了合理的气息支撑才有美的音色,所以,我启发合唱队员学者用“打哈欠”、“闻花香”、“抽泣”、“吓一跳”等比较形象的生理动作来体会深呼吸和急吸气给两肋及腰腹部带来的随之扩张的感觉。“吸气勿过满,呼气勿过尽”,气不在于吸得多,而在于用的巧。通过一阶段的训练,让合唱队员逐步懂得掌握正确的呼吸,所以科学合理的呼吸训练才能让合唱队员学会合理科学的运用气息。

2.接着是发声的训练。发声练习是合唱前的必要准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声练习来提高队员的声音能力,更好地为后面的合唱做好铺垫,同时才能使合唱队各声部具有比较统一的音色。

唱姿:发声练习以站姿为主。这样有利于调节呼吸,调动全身肌肉。练习中要随时纠正队员的错误姿势,通过长时间严格要求,逐步培养队员形成良好的歌唱姿势。

发声步骤:业余童声合唱队的发声训练有别于声乐课上的个别辅导,是以群体的形式齐练。在发生器官自然打开的状态下用假声、轻生、哼唱的感觉找到声音的位置及声音的统一度,一般采用闭口哼唱“m”、“哼鸣”唱法的练习,这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生理动作,要求身体放松。“哼”的感觉叹在呼吸上,下颚放松,唇微,口腔中仿佛含有一小口水,稍空。舌平放、并放松地略带凹形,牙微启用“扬眉”、“闻花香似的”来感觉声音的位置往上,高过鼻梁,同时要注意不要失去下方气息的支持和控制。接着用开口母音来练习,这个练习要求在笑肌提起的自然微笑状态下打开牙关、舌面平放、用“a或ei”母音来训练完成。由于开口母音声音位置容易散、不集中,要求在打开的状态下用哼唱的音色半声唱。指导队员跟琴逐步由低音唱至高音又由高唱至低,用下方气息来支持和控制,以免喉头肌肉用力,发出喊叫的声音。

3.声音的合理应用。科学的发声练习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品内容。开始时期在表达作品内容和情绪方面会有所限制,体现在声音“粗糙”和“重”这一现象。但随着声音、技巧的能力提高,逐步摆脱这一现象,并使发声的正确要求变为表达作品内容的工具和手段。从单声部到多声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当然除了练声曲外还可利用作品的片断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声音训练,使得声音更语气化,更具有情感,这样练声的良好效果,才能更好地应用在歌曲演唱上,更好的表达和把握合唱作品的音乐情绪。

4.学会声音的倾听。一个好的合唱队员不仅要会唱自己的声部,也要懂得倾听其它声部,清楚地听辨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异同,才能更好的、有机的、主动的去配合别的声部,让自己的声音融合在集体的声音里,所以学会倾听也是一个合唱队员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合唱作品的挑选

发声训练使声音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巩固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合唱作品了。挑选合唱作品应视自己的合唱团的能力情况而定,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求大作品。作品大了对声音、技巧等方面的把握不到位,难于表现作品的内涵,作品太小体现不出自己的实力。选择有层次感、对比度大的作品更能出彩,唱出自己的水平与自己的风格。总之要挑选有特色、有创意与众不同的适合自己合唱队的合唱作品,中外作品结合。

四、合唱作品的处理

一首合唱作品的演唱成功以否,除声音能力及演唱技巧方面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歌曲艺术形象及情感的理解方面的把握程度。这些问题需要在排练中逐步加以解决的。首先歌曲的风格要定位,接着是合唱作品的处理:声音的连与断、力度的强与弱、速度的快与慢的层次对比,对比度可以做适当的夸张处理,合理正确的把握各种声音、力度、速度的变化,反复的地方与次数,各乐段的衔接,声音的位置、声音的协调与靠拢,声部的均衡与突出、呼应与配合,唱开与唱通等许许多多的问题。诸多的歌曲处理要求是不可能在少数几次练唱中能够得到解决的。这要求我们在作品的排练中要细化到段、句、甚至每个字。要做到不厌其烦,反复尝试,使之成为队员最终的习惯、演唱表达自如。

五、合唱作品的指挥

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所以,合唱作品的好与坏是与合唱指挥分不开的,指挥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在平时的歌曲作品排练中,合唱指挥必须给合唱队员的更为直观、更为形象的预示与指挥。如一个合适的眼神、一个准确的手势、一个比较夸张的表情,这些动作都会给合唱队员在声音的节奏、位置、气息、力度、咬字吐字及声部的和谐等方面起着提示作用,在作品的演唱中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一个指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合唱的效果,当然这些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是经过合唱指挥和合唱队员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后逐步培养和形成的默契。

六、合唱的团队精神

合唱的字面通俗理解是大家合到一起唱,也就是很多人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必须让合唱队员明白合唱队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相互配合、互相合作,有着集体荣誉感,才能出色的完成任何作品,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明白合唱队里只有“我们”而不是“我”,也要让合唱队员明白合唱不是个人独唱,一定要有一个团队的协作意识,这样就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首要的统一。

总之,业余童声合唱的训练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常抓不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有信心,勇于大胆尝试探索,一定会让那天籁般的童声合唱艺术绽放光彩。

上一篇:家风伴我行八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技能培训优惠申办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