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造科工作总结(精选7篇)
1.教育改造科工作总结 篇一
在区教育局党委正确领导下,xxxx年我区德体卫艺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会议和中央8号文件精神,以“学校文化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学校德育、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和国防教育改革,强化工作管理,创新活动内容,增强工作实效,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德育工作
(一)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夯实巩固。将八荣八耻融入德育常规管理是我区过去一年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结合广大师生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的热潮,进一步加强了班主任工作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会、团队组织的职能作用,规范学校干部值日和学生值日制度,强化了家长学校工作,加强德育制度建设,完善了德育网络;抓实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坚持了班会、晨会制度,坚持了学生值日制度,强化了家访制度;适时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和网络文明教育;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了法制教育报告会、体验教育报告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了学生外出参观,到农村锻炼等活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开好国防教育课,开展学生军训、少年军校,走进军营等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区教育局严查了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情况,通过师德教育周等活动,不断强化师德教育,表彰了一批师德标兵和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了xxxx-2007市、区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以先进模范促进德育工作的提升。
(二)德育专项工作的重点突出。一是以学习贯彻八荣八耻为主要任务,通过开展“知耻明荣”宣传周、读书月、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在广大中小学生中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二是以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为契机,开展了读书征文、“敬老之星”评选、演讲比赛和弘扬民族精神、中小学生爱国电影月、少年儿童书信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三是大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年”活动,将文化建设渗透到学校一切工作,广泛开展办学理念大讨论,重新思考设计和整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旗校徽校歌,编订了《黄石港区中小学办学理念及校旗校徽校歌》一书,全面提高了区域性学校化品位和办学水平,宣传和推进了我区教育文化;四是利用“四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强化青少年法制观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高未成年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五是加强了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发挥了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师生违法犯罪率控制为零;六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了心理健良调查,加大学生心理工作的研究,切实为学生提供便利服务,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德育创新创建初见成效。从5月起我区开始了德育创新的创建工作,促使广大中小学发挥各校独有的德育优势,积极完善德育课程设置,深入开展以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研究。八中、沈小、中山、楠小、武小、广小、英才、市小等几所学校积极创建市级德育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不断的加强和提高,德育特色建设再上台阶。
(四)社会实践活动呈现新局面。教育局强化了德育活动与综合实践课程的结合,增强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小的“义工”、沈小的“少年警校”工程、广小的“假日小分队”、八中的“学生管理学校”活动、市小和楠小的植物园实践等,将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了学校在学生社会化教育的探索。此外,在教育局组织下,各中小学开展了双创工作街区宣传周、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社区义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创了德育实践活动的新局面。
(五)德育研究稳步推进。xxxx年德育科研是我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各中小学推进了《中小学生爱心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中小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心理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各中小学全面深化了德育课题的研究,做到了每一所中小学至少要一个德育研究课题。特别在心理健康教育、学困生的转化、革命传统教育、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等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
二、体育工作
一是切实做好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学校体育工作的特色,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认真检查体育课程开设,大力进行体育教学课改,举行体育工作交流活动;贯彻落实《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开展了体育优质课观摩学习,开展了体育新课程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精心筹划、安排,着力抓好体育中考的组织工作,落实测试人员,认真组织学习培训,顺利完成了我区体育考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社会反映良好。二是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登记工作。为顺利完成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学校体育《标准》成绩,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适龄健康儿童踊跃参加体育锻炼,各中小学认真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圆满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的上传工作。三是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认真组织省动会、市体育竞赛和“疾风三十一”大型互动体育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是大力开展文体活动。教育局于2月发文要求学校每天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一小时并将文体课列入课表,同时进行了专项检查整顿,学校也加强了学生课余训练,适时举行了校内篮球比赛,跳绳比赛,春季达标运动会和秋季田径运动会等活动,活跃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了学生特长,培养了后备体育人才。
三、卫生工作
(一)“双创”工作扎实推进。以“创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工作为动力,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净化美化校园,创设优美校园。教育局抽查了学校“双创”工作实施方案、卫生工作计划、公共卫生课的实施情况。各校努力做到了每日三小扫,一周一大扫,做好校园内的清扫保洁工作,适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双创”工作,开展“你丢我捡,清洗护栏”活动,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帮助社区搞好“双创”宣传工作,清除社区牛皮癣和垃圾。区教育局每周安排有两所学校上街参加公益活动,并于4月组织了12所学校2000多名学生统一行动,在车站、市场、文化宫和主干道路口等地段开展“双创”宣传和清洗护栏活动。在市、区级卫生检查和“双创”工作每月考核中,教育局成绩名列前茅。
(二)疾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大。我区加强了对艾滋病、血吸虫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蛀牙等防治工作的宣传和学习,举办讲座和培训,加强了食品卫生的检查,进行了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杜绝了学校卫生事故的发生。另外,我区及时向学校免费发放预防宣传品、教材、医药、器械,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将人性关怀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取得广泛赞誉。
(三)健康教育向科学化实践性迈进。针对当前中小学生的健康现状,尤其是上网成瘾、厌学弃学、青春期问题等,我区以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为主线,强调卫生与健康课的开设,加大学校心理教育辅导员的建设,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心理教育学习与交流活动,对全区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举行青少年健康教育专题讨论会,严格实施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并且在全市率先采用了卫生工作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我区卫生健康教育科研氛围更浓烈,卫生健康教育新理念具实践性,卫生健康教育管理更科学。
四、文艺工作
(一)课外文体工程坚实迈进。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区遵照省市要求统一规范了文体活动课程,学校的第二课堂呈现出喜人的局面:刺绣、书法、围棋、武术、舞蹈、管乐、合唱、电脑、小制作等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八中的车模、建模、航模科技活动,中山的民俗体育,市小的“义工工程”,武小的国际象棋等以独有文化品味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各校完善了课外文体工程的机构,着力建设适合本校的运动队、合唱队、舞蹈队和兴趣小组,尤其是小学每周的时间让学课外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在大型活动中显示了学校文艺教育的成果,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二)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区教育局组织了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三独”比赛、八荣八耻进社区和科技进社区等大型活动,特别是科技进社区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区艺术教育的风采,扩大了我区教育的影响力。区教育局还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了全市特长生比赛,少儿书画比赛,全市中学生运动会,湖北省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大赛等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美育节工作圆满成绩喜人。xxxx年是我同时迎来省黄鹤美育节、市第七届美育节和区第六届美育节的重要一年,我区领导非常重视工作,为确保美育节工作圆满成功,区教育局统一领导,成立专班,加强督导,各校高度重视,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结合,以美育节工作促进学校艺术品位的提高,工作圆满,成绩喜人:一是宣传发动,营造美育节活动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中普及美育,开展了“三独比赛”和“特长比赛”、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以及“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长征组歌暨校歌合唱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活动,在社团和团体活动中活跃学校文化,发起了学校社团活动与团体活动,组织了艺术教育的音乐、舞蹈、美术讲座,各校在业余时间开展校园歌手赛、器乐比赛、主持人选拔赛、自编节目选拔赛、书画展、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摄影、书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二是开展全区“四优一评”活动。4月份进行了区音乐美术优质课比赛,5月份进行了音美论文评选,6月份开展主题为“阳光下成长”的书画节活动并对获奖学生和辅导老师进行表彰,3月至9对优秀文艺节目逐级评选并加强合唱团建设,10月份进行了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评选并交流艺术教育的经验和思考。三是承担全省音美优质课比赛赛场。根据省市安排,我区为湖北省第七届黄鹤美育节音乐美术优质课赛区,区教育局和区教研室多次召开筹备会,严格督促学校筹备工作,认真安排赛程,组织教师观摩,广小、中山等校从年初开始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黄石八中、黄石十四中提供最好的服务,使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受到省市一致肯定。四是参加省市美育节比赛成绩喜人。在市美育节“四优一先进”评比中,我区获市美育节论文一等奖34人,音乐、美术优质课一等奖11节,其中代表黄石市赴省美育节参赛的4节(占黄石地区的65%),优秀节目一等奖10余个,其中代表黄石市赴省比赛的文艺节目4个、合唱2个(占黄石地区的一半),学生书画获市级奖460余人次,其中170幅学生书画参加省美育节评比展示,7余人获黄石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区教育局和十四中荣获“黄石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区教育局还荣获黄石市唯一的“黄石市美育节先进组织单位”称号。在省美育节中我区以论文一等奖11篇、现场节目一等奖3个、合唱一等奖1个、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1个、优质课一等奖2节,书画作品一等奖7个,先进个人3个等共计29金42银81铜的优异成绩领跑黄石市并名列全省前列,黄石港区教育局被评为“湖北省第七届黄鹤美育节先进单位”。
xxxx年我局在市教育局、区委区政府和局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德体卫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德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扩大。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思想新理念,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争取德体卫艺工作更大发展。
2.教育改造科工作总结 篇二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国主义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在就业指导中,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进一步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树立大学毕业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同时要把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
在大学生中, 主流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感, 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 片面追求自我设计, 而忽视社会利益, 甚至不惜牺牲社会利益的现象。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通过国情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明白我国正在进行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与大学生的密切关系, 从而增进大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大学生主动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国家长远发展前倡导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 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 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 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责任的核心内容。而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在就业这个热点问题上的反映即为大学生的“择业观”, 同时也是影响择业观的重要内因。
目前, 高等农林科院校的学生通过“两课”学习, 基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 能坚持原则, 立场坚定。但是, 在面临择业这一关乎自身命运的实际问题时, 由于就业指导教育中, 忽视了思想教育, 造成许多农林科毕业生不能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有机结合进来, 不愿吃苦, 甚至贪图享受, 不求发展, 目光短浅。大多数毕业生择业时, 首先想到的是留在大城市, 到效益好的单位或部门去, 对自身工作环境及利益考虑较多, 而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要求考虑较少, 不愿意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就业趋向“功利化”。我国目前农林科类90%的毕业生留在了城市, 绝大部分从事与农业无关的工作, 同时, 我国农林科技人员都面临极度匮乏的局面。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择业观的偏差, 归根到底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和理想信念的缺失。因此,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 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 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自觉把国家需要和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 到祖国最需要的, 最能够发挥个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
高等教育是培养具备职业技能的社会建设者, 具备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道德教育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就是职业道德素质, 但是不少毕业生都恰恰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 心浮气躁, 不肯吃苦, 缺乏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 这大大挫伤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因此,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 要加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责任感, 职业伦理和敬业乐群等方面的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才智, 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走向辉煌发展之路。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少数的诚信问题, 如少数毕业生在简历中弄虚作假, 在择业时, 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利益, 一旦出现偏差便擅自毁约或拒不履行合约;在毕业后逃避还清助学贷款等。虽然这些现象属于个别现象, 但仍有不少单位对当前毕业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信用危机”, 以至大大缩减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和择业空间。因此, 结合就业指导, 加强诚信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以大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 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努力增强社会竞争力”育人计划
“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本质和核心, 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对高校的基本要求,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成才与就业是高等教育的两个目标, 而要想成功就业就首先必须成才。
目前, 农林科类院校由于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 仍旧存在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 如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钩, 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且与生产实践脱节,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等等, 这些不如意往往造成学生整体素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与用人单位期望值差距较大。同时, 农林科学生由于本身学农积极性低, 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应付完成一些必学课程, 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 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 农林科院校中, 农村学生相对较多, 与社会的联系相对狭窄, 部分农林科专业学生表现出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社交能力弱、动手能力差、缺乏闯劲等弱点。这在当今竞争激励的就业环境下, 就业状态相对处于弱势。
针对农林科院校的这些特点,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紧密注重实效性, 以大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社会竞争力。而综合素质应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切实加强以上素质的教育, 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大学生, 从而适应新的不断变化的就业结构, 增强农林科大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年年.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5) .
[2]、王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问题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6) .
[3]、张仁杰.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引发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6 (3) .
[4]、夏金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5) .
[5]、潘子豪, 康中和, 朱筱玉.农科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7 (12) .
[6]、何海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8 (1) .
3.教育改造科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罪犯教育改造;创新;手段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08-01
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与信息化建设不断融合、创新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服刑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深化与升级,以此将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机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即信息化建设工作也要遵循监管工作“首要标准”。而现阶段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单一式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及较为落后的手工式教育改造工作管理手段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研究信息化建设同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融合创新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解决。
一、现阶段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与整个社会的时代发展特性之间逐步呈现出一些不和谐因素,并直接导致当前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与缺失。
(一)罪犯教育改造模式的粗放型发展状态制约着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在目前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当中,部分地方对属于静态的教育改造记录、记载型工作抓得比较严,对属于动态的教育转化效果、个体行为表现等,由于种种原因抓得不够细致,考核较为粗糙。从部分地区制定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体系考核指标中可以看出,服刑人员的入学率、到课率、及格率以及接受个别谈话的次数成为了监管改造工作效率的关键性考核指标,而若干实质性考核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考虑与体现。
(二)较为单调的罪犯个别化教育改造手段制约着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群体性教育是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传统形式,个别化教育则是世界矫正领域的潮流和趋势,要对服刑人员进行科学的个体改造评估,并制定阶段性个别化矫正方案。将两者紧密结合,实现手段与方法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但目前个别化教育改造手段较为单调,矫正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警的个体素质。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干警个体素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别化教育改造的效果。
(三)罪犯教育改造场所与时间的配合度不高制约着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教育改造工作既要重视对服刑人员劳动技能和谋生手段的培养,又要重视对个体人格的教育矫正,比较好的方式是将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在场所与时间上进行密切配合。而现实中,很多地方还是出现不同程度的重管理、重劳动而轻教育的倾向,对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存在一种敷衍与应付的思想,教育改造的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教育改造的场地也不够稳定。
二、信息化建设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监狱信息化建设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需要,也是提升改造质量,实现监狱工作宗旨的内在要求。信息化建设特有的技术性、发展性、多样性等特点恰好与现阶段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一)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优势。提高监管改造工作的科技含量与技术含量,如积极推广教育改造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教育信息的快速处理和便捷查询,把干警从繁琐的文字处理和数据统计中解放出来,使干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改造活动中去等等,从而有效抑制与淘汰各种落后的工作方式与工作内容。
(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性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优势。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技术领域。依据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不同内容,如刑罚执行、分级处遇、计分考核、狱内奖惩等,信息化建设在实时性、高效性、简便性、适应性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带动着教育改造工作形式与工作内容的持续优化。
(三)信息化建设的多样性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优势。监狱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丰富成果,如教育改造信息管理系统、服刑人员内部网络教育平台、网络个别教育方式、远程教学和远程亲情教育等,将多种教育改造形式(文本形式、声音形式、动画形式、图像形式、视频形式等)更加全面与充分的呈现在服刑人员面前,使教育改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势必会激发服刑人员的兴趣,达到预定的教育改造效果。
三、信息化建设在创新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应用手段分析
(一)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环境的虚拟化与网络化。如果服刑人员个体处在良好的改造集体或积极的非正式群体中,群体能促进和激励其积极的改造行为,抵制和消除其不符合群体规范和价值目标的不良行为,增强群体的内聚力。为了拓宽教育改造空间,营造积极的教育改造群体,可以搭建网络虚拟化改造环境,形成专门的虚拟教室、虚拟会见楼、虚拟图书馆以及虚拟论坛等,引导服刑人员进入一种虚拟式的教育改造环境当中,将社会帮教与狱内改造相融合,从而实现“监狱人”与“社会人”之间在可控条件下的互通。
(二)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管理的客观化与科学化。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干警往往依照自身主观推断及个人情感偏向实施具体的教育改造策略,或者教育改造措施千篇一律,针对性不强。而利用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建造教育改造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服刑人员档案、狱内表现、奖惩等信息,采用计算机软件对服刑人员接受教育改造的情况进行测试与评判,对服刑人员在教育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诊断,从而较为有效地剔除人为因素,获得更加真实与全面的教育改造数据,实现管理工作的有序化、自动化以及科学化。
(三)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三课”教育模式的发展。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三课”教育(即思想政治、文化、职业技术教育)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信息化建设与“三课”教育的融合已成为现代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三课”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转换为生动且具体的视听信息,服刑人员对所传达信息的接受程度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干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创设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彻底打破传统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充分调动服刑人员接受教育改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基于网络技术的罪犯个别化教育模式。网络个别教育是个别化教育的新兴形式,干警通过监狱内部网络与服刑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更加亲近、更加隐秘的方式,平等直观地走近服刑人员的心灵。可以将罪犯个别化教育工作中的技术成果应用于网络平台之上。比如在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工作方面,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安装服刑人员个性分测验(COPA-PI)、艾森克个性测验(EPQ)、卡塔尔(16PF)及明尼苏达(MMPI)等心理测试软件,及时发现、排解其心理障碍以及各种心理问题。通过网络营造良好的狱内主文化环境,积极转化、引导和消除监狱亚文化现象。
四、结束语
4.教育改造科工作总结 篇四
总结
上半年地税局人事教育监察科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局政治部和监察室的具体指导下,人事教育监察科紧紧围绕以“人民税务为人民”治税宗旨和“八个坚持”为指导,”的税收工作主题,以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以突破、创新的工作理念,全面做好人事教育监察的各项工作,比较圆满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年初,按照局党组的工作安排,在全局干
部中开展了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并邀请十师党校老师来我局进行十八大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和心得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干部职工对报告原文的理解与把握,促进了干部职工对报告的思考和实践,为大家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提供了引领与方向。我局围绕《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认真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集中学习培训工作的通知》新地税函〔〕31号文件要求,积极与十师市组织部联系,参加十师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举办的首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市“两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培训时间为3月18日—3月22.地税局共有11名干部参加了培训,其中正处级干部1名,副处级干部1名,科室负责人9名。此次培训班为期5天,内容包括“十八大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市六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解读”等内容。培训形式安排有辅导、有研讨、有交流,涵盖内容广泛,观念新、形式活。参会学员精神昂扬,会场秩序
井然,聆听认真仔细,全局再次掀起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深入企业开展“送十八大精神、送惠民政策、送温暖”活动,赢得了当地党委的认可,树立了地税系统良好形象。
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目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学习。突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党员干部政治学习,开展了十八大、区局税务工作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十项规定等内容的学习。
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区局党组提出的八条规定,我局自4月1日至31日开展了以“突出解放思想、严明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主题的思想作风纪律学习教育活动。并制定《地税局思想纪律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严格按方案进行实施,通过开展思想作风纪律学习教育活动,我局干部队伍受到了锻炼,作风建设得到了加强,教育整顿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普遍提高,宗旨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二是廉政勤政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健全和完善了规章制度,进一步形成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
二、领导班子建设
制定下发了党组理论学习计划,定期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强化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强化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位领导不仅按要求做好学习笔记,还紧密结合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联系点工作,继续加大调查研究。加强了局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规范统一党组议事规则和程序,按照党组有关规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组会议,不断完善决策程序,推进局党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统一,努力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好的班子带出好的队伍。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学习贯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
组织程序,通过升格后工作的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基本走向了正规,经过党组的多次酝酿,制定了两套地税局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现已报自治区政治部审核。同时,积极配合区局做好自治区地税系统公务员遴选的各项工
三、人事管理工作 严格公务员管理工作。一是按照区局的要求,认真完成了本局公务员考核的总结、报表、批复、优秀公务员嘉奖等各项工作。二是按照自治区地税局的要求和安排,对本局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上报;三是做好了新录用2名公务员录用及工龄的确定报批等工作;四是向区局老干处编制上报退休干部统计报表。五是完成了系统人事统计年报、公务员统计年报、工资福利统计年报、机构编制及新疆专题统计年报等五套报表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六是完成了全局36名干部人事工资卡片的补充和完善工作。认真进行工资管理。一是按时完成了全
局人员考核正升工资、低职务人员比照职务确定工资、以及提拔职务、工作调动、确定工龄等工资变动的计算审批工作,及时上报审批方案,并落实到位。上半年共审批兑现工资9人次。二是上报新增人员工资方案、并建立人事工资卡,区局批复后现已执行到位。三是并将更新后的处级干部工资卡及时上报区局。四是按时向区局上报工资基金台账月报及人事统计月报。五是按时上报区局临时要求上报的各类报表。
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结合本局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和培训需求,制定了地税局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年初以来对内先后开展了“十八大”专题讲座、征管软件更新知识培训、一窗式电子档案培训、房地产建筑业会计知识培训、《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礼仪培训,共计七次,培训达148人次。参加区局以上培训?期?人次。
为迎接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小企业会
计准则》的考试,局里高度重视,按照区局《小企业会计准则》视频培训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我局参加自治区地税局《小企业会计准则》视频培训要求,并在视频培训中,严格落实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又制定计划进行责任分工,组织大家每天下午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学,安排局业务骨干对课后练习再进行讲解,在学习的基础上,又进行多次的模拟测试,使学习达到了一定的效果。通过4月?号自治区地税局组织的全地税系统《小企业会计准则》考试,我局参考人员22人,获得了全地税系统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进入自治区地税系统前50名的2名干部和本局参加考试及格6名干部和一名进步快的少数民族干部在全局给予了通报表彰和奖励。在开展业务培训,营造深厚学习氛围的同时,我局还积极鼓励干部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全局共有13人报名参加了注册税务师职称考试。
五、启动精神文明零基创建工程,打造
工作亮点
成立地区地税系统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由党组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人事教育监察科承办落实、各科室全力配合的工作格局。
专题召开了自治区文明单位“零基启动”创建工作动员会,在全局干部中签订了创建目标责任书,将文明创建工作目标逐项逐层分解到各科室以及个人,纳入考核,为持续推进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确立了目标,明确了任务。
深化“五个一”建设。自治区文明单位“零基”创建,着重抓“五个一”建设。一堂----开设道德讲堂。通过参加阿勒泰市文明办和镇社区组织的2次“道德讲堂”活动,进行了很好的观摩学习,对开设“道德讲堂”的重要性、形式、环节和效果,都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在本局开展了道德讲堂活动,扎实开展唱歌曲、学模范、送吉祥等环节的活动。一队----建立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制定学雷锋活动安排方案和制度,组织开展了“美我家园大家一起来”野外捡拾垃圾活动,把弘扬美德、奉献爱心、爱护环境、美化家园作为文明创建的基本要求,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一牌----树立地税文化品牌。将新疆精神、地税治税宗旨等内容制作成宣传牌,张贴在各办公楼走廊,营造传播文明风尚的环境。加大投入,完善图书阅览室、健身娱乐室等文体活动场所,配齐设备、器材营造浓厚地税文化氛围。一桌-----倡导文明餐桌。通过张贴文明用餐提示语和干部自觉的“光盘行动”,大力倡导“节俭、卫生、安全、健康”的生活理念;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一传播------开展文明风尚传播。成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小组,在地税局外网登载文明用语、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文明礼仪等内容,拓宽文明宣传覆盖面。
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我们充分发
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对退休老干部进行慰问、组织野外踏青活动和开展向干部职工赠送购书卡活动等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的地税文化氛围,塑造了地税新形象。
六、党风廉政工作
安排部署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纠风工作计划》、《党风廉政教育工作计划》等。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层层分解,同时通过每季目标考核将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与税收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相互促进。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规定,切实落实工作责任。
开展以党性党风党纪为重点的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自治区纪委八届三次
全会、全国税务系统、自治区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地方税务局党风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税务系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八不准”》、《关于税务人员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及《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廉政规定。
以收听行风热线为契机,促进行风建设。组织税务人员认真收听新广行风热线,了解群众对各执法部门政风行风建设有哪些合理化建议、意见及批评,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对照检查自己在作风建设方面和本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围绕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组织开展在各期业务培训班中安排廉政教育内容;通过发放购书卡,引导干部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通过学习让干部记录学习心得。引导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关注、广泛参与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为更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加强对地税工作人员执法过程的有效监督,多途径地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我局继续完善了内外监督网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局党组对新招录的2名公务员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二是认真落实《地方税务局党风建设领导班子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除了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联系点的汇报外,按照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少于40天的规定,定期到联系点进行调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为基层干部解决实际问题。上半年,纪检部门主动征求社会各界对地税干部遵守廉洁自律、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情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明察暗访和社会问卷工作。1—6月,对辖区内50户纳税户进行了明察暗访,发放了社会问卷100份,社会满意率达97%。认真落实《稽查执法行为监督制度》和《一案双查办法》,在稽查人员下户检查时继续实行《税务稽查廉政执法公告》和由企业财务人员向局监察部门
邮寄《稽查工作纪律监督单》的,进一步强化对税务稽查行为的执法监察,促进稽查人员依法办事,秉公执法,廉洁从政。
强化绩效行风建设,不断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考评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建设。把绩效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来谋划和推进,制定绩效管理工作要点,组织上报绩效简报、效能周志,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集中抽查和工作成效察访核验,及时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着力整治“懒散庸拖奢”等不良风气。同时,根据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在全区地税系统开展“访税情、解民忧、促发展”大走访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组织全局干部开展大走访活动,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联系点进行大走访并参加税企座谈会。截止目前,已走访企业15户,个体人6户。
六、存在的不足
一是纪检监察工作还未完全渗透于税
5.教育改造科工作总结 篇五
摘要:在现代刑罚目的的指引下,为实现这些目的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对其利用必须实现最大效果。因此就必须重视以教育改造为中心,以劳动改造为基础的刑罚改造体系,实现改造人,教育人,并最终实现使罪犯回归社会不致再犯罪的目的。而在监企合一的现实下,劳动作为创造物质财富手段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教育则屈居其下。根本上这是违背现代刑罚目的要求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塑。
关键词:经济社会 刑罚目的 劳动改造 教育改造
自从刑事社会学派以来,刑罚的功能不再是如报应主义者所主张的单纯的报应。功利的态度在刑罚的实现过程中逐渐“攻占”报应的核心地位。虽然报应仍旧在现代刑罚体制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与其“一统天下”的时代相比,已经不能与往昔同语了。于是,无论在刑事立法还是刑事执法和刑罚执行上,原有的思维观念也不得不相应的转变。即使报应刑论者还在与功利主义者,喋喋不休地争论到底谁是正宗的刑罚目的持有者,可两者确实越来越倾向于融合、中庸。所以折中主义越来越成为理论界的宠儿。无论是理论工作者(如学者)还是实践者(如执法者),无不是在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游弋,谁都没有绝对地主张某一种理论应该一统天下,仅仅是过多地倾向于某一种理论。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虽然就其渊源而言,出于功利主义的刑罚论,但是在如今就其作为刑罚执行的方式,报应论者同样可能赞成这些行刑方式。究其原因,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处理复杂事务的方法随之延展,同时使用或中和数种方式已是必然。
一、刑罚目的的演进
就纯粹规则上而言,我们或许可以声称刑罚是阶级国家的产物,因此就不是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但就社会学上而言,作为一种现象,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刑罚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源源流长。当我们的祖先以一个特定集体的名义来处置那些违背该集体利益的人时,我们可以说刑罚就已然存在。《圣经》上说:“自从该隐杀死亚伯以来(即使不是从亚当和夏娃吃苹果以来),社会就必须来处理那些实施可能是‘过错’行为的人。”因此当一个特定集体中的个人或团体侵害到该集体的公共利益时,他们就必须受到应有的惩戒,目的是为了保持这个集体的固有秩序,不致于使社会在违背其宗旨的人面前显的碌碌无为。
一般而言,我们常常把刑罚一词等同于给他人造成痛苦或伤害。这种“感觉”或理解不是无道理的。它深深地体现了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两种感受――报应和功利。我们说刑罚适用的前提是存在犯罪,只有当某人实施了犯罪,刑罚才相应的适用于他。而犯罪就其本质而言是孤立的个人对整个社会的对抗,它不是直接给社会造成损失就是通过对社会中其他成员造成痛苦或损失而间接地危害社会秩序,因此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社会之所以对罪犯实施刑罚乃是对其自身利益的保护,也就是保护特定社会中的公共利益。
起初,社会以一种原始的态度和方式来处置罪犯,他们把罪犯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直接通过仿造罪犯的方式还于罪犯,我们称之为报应。用一古拉丁谚语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相当于中国人说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乎,当甲割掉乙的耳朵时,我们同样可以把甲的耳朵割下。唯一的区别是前者是过错行为,而后者是正当行为。在理论上我们把这种原始的报应主义称为等量报应。哲学大师康德先生就是这种理论的坚定支持者。所以在这种观念完全统治天下的时代,是残酷的肉刑大行其道的时代。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欧洲的历史无不证明这点。即使是自称文明的现代社会在某些国家(伊斯兰国家)中仍旧残留着这种已过时的观念。虽然后来黑格尔提出了等价报应的概念,但刑罚思想仍旧停留在报应时代。刑罚因犯罪而启动,犯罪是对社会秩序的否定,而刑罚则是对犯罪的否定,这种简单的否定之否定片面地给报应主义披上了合法的哲学外衣。看似十分正确合理,但仍旧受到“为刑罚而刑罚”的批评。
在中世纪时代,这种残酷的报应主义达到了颠峰,于是,一些杰出的知识分子开始大声讨伐,高声激呼。意大利的贝卡里亚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位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其27岁时著就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明确地倡导起了功利主义,虽然他的功利主义晦涩地隐藏在报应主义的背后,但我们仍旧要肯定的是他的理论为边沁功利主义的提出提供了条件。于是,当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为适应这种社会的转变,刑罚观念随着刑法观,犯罪观的转变而转变。刑事社会学派也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功利主义开始红遍欧洲,而报应主义则黯然失色。“以牙还牙”式的报复逐渐为“改造人”、“回归社会”、“矫正”等刑罚目的所替代。并且从绝对报应向绝对功利转变,在“防卫社会”的旗帜下,开始干起了滥用权力的勾当。当对那些无犯罪而有社会危险的人实施防卫措施时,这种勾当就实现了。
当绝对功利主义走到尽头,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反而为社会所抛弃时,一些温和的功利主义开始出现,并且逐渐融合了报应主义的合理成分。人们开始关注的不仅是已然之罪或未然之罪,而是通过已然之罪预测未然之罪的可能性。以这种理念为依托,通过对已然之罪的惩罚来达到预防、阻止未然之罪。因此,惩罚犯罪不再是单纯地惩罚罪犯,剥夺他的犯罪能力,还在于威慑他人,矫正罪犯使其不再犯罪。现代的刑罚目的论基本上包含了这些,即有报应的成分,又有威慑,剥夺犯罪能力以及矫正的成分。因此现代的刑罚目的应该是多元化的整合,而不是孤立的单个。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正是借此契机逐渐确立其刑罚执行手段的核心地位。因为,作为手段,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是实现所有以上刑罚目的的最好方式(至少目前)。它们背后潜在的理论根据或者观念依托就是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合体。换言之,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手段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内容。
二、劳动改造及其合理性
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时代。因为我们在历史的 篇章中翻开惩罚史就能很容易的发现几乎是在每个朝代中都有它的墨迹。也就是让那些犯罪的人进行艰苦的体力劳动,比如秦造长城,隋炀帝开运河都曾经动用大批的犯人。因此,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劳动改造”,而是“劳动惩罚”,并且纯粹是一种惩罚手段。所以根本上体现的是报应的观念。从这一点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般,现代的劳动改造实际上仍旧应该保留着惩罚的报应成分。
何谓劳动改造?就定义而言,或许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中不同或类似的表述,但我只能倾向某种表述。从语词构成上讲,劳动改造由劳动与改造两个词语组成。劳动是一种手段,改造才使真正的目的。简言之,就是通过让罪犯实施劳动从而实现改造其成为新人的目的。因此在劳动改造的定义中必须包涵这一中心含义。劳动改造是指监狱依照法律规定以生产劳动为手段,对罪犯实施改造思想,矫正恶习和学习生活技能为目的的活动,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目的是为了通过生产劳动的途径教育改造罪犯。
由此,劳
动改造就担负了功利的观念,通过劳动惩罚罪犯的功能实际上退居次要位置,改造成了劳动改造的核心。换言之,劳动的惩罚实际上成了改造的客观效果,而主观目的是改造人。这样一来,在这一点上报应主义就成了功利主义的附庸。似乎是让罪犯进行适度劳动更加具有合理的成分了。因为让他们劳动是为罪犯自己,而不是社会对其进行的惩罚,也就不是单纯地为了社会本身。确实,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人类自身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必定所要求的。
虽然在思想观念上,无论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都在有力地支持劳动改造的存在和实施,但是只有劳动改造自身的优点才是支持其自身合理性的根本所在。
人类存在的前提是具有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而物质资料的取得,除了向自然界直接索取外,如果要永久地延续这个社会,那就必须通过劳动创造出物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本质。人类的生存、发展只有通过人类自身的劳动,创造出众多的物质资料,来满足人类的需求才能实现。并且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精神财富都是在人类劳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虽然劳动还不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是劳动是人类谋生的手段。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也就没有人类社会。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就是劳动改造的哲学基础,也是劳动改造的必要性之一。
劳动创造人类的思维意识,思维意识支配人类行为。因此可以通过劳动来培养罪犯积极的思维意识,改变好逸恶劳的懒惰观,使其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树立“不劳动不得食”的观念。更重要的是使其明白只有通过自身的劳动才能为自己赢得新生。并且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在其回归社会后能够继续生存而不致于重蹈覆辙。
正如前述,我们都知道人或由人组成的实体其存在和延续的根本前提乃是创造维持该人或该实体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因为只有创造出维持生命的物质,才能满足相应的消费需求。监狱作为一个由人组成的实体,就其性质上首先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构,因此属于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十分不同的一点,是该实体的存在本身不仅需要维持刑罚执行者的生存,而且也需要维持被执行者(罪犯)的生存。这样一来,国家不仅要支付给刑罚执行者巨大数字的费用以及支出建造基本硬件设施(如监房)的费用,而且还要为保障罪犯的基本生活提供经济支持。显然,如此所为就为国家,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庞大人口的、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增加了沉重的负担。由于单依赖国家的财政支持是种消极的做法,况且国家的财政可能不能完全承担起这项费用。因此,需要监狱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实况为自身创造所需的费用。
组织罪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适宜的生产劳动,可以增强体质,保持健康,避免在单纯的监禁中,长期无所事事,导致心情压抑,意志消沉,精神颓废,甚至于萌生逃跑,自杀和重新犯罪等念头。
通过生产劳动可以使罪犯尽可能地掌握一种或多种生产技能及知识,可以为刑满释放后的就业谋生创造条件,防止他们因恶习不改或生活无着落而重新犯罪。
组织罪犯从事与正常社会条件和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劳动,可以培养罪犯与他人或社会组织的协调和合作精神,使之在回归社会后能够尽快地适用社会环境。使其不致于被社会所淘汰,而重新犯罪。
还有当人在特定的时间内专注于从事某项事务的时候,就相对地减少了或无法从事其他事务,也就是注意力转移。因此,可以通过使罪犯专注于劳动,避免生事。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精神。
最后,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准备相应的生产资料,罪犯自然成为劳动者,依据市场需求生产必需的产品。国家利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强制罪犯进行一定的劳动活动,生产出劳动成果――产品,再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样不仅为满足社会需求做出了一定贡献,并且也可以满足了自己的生产、生活需求。
劳动作为对罪犯进行改造的一种手段,是世界许多国家通常的做法。许多国家以及联合国的文件都对组织囚犯从事生产劳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许多在押犯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除掉了入狱前的恶习,培养了尊重他人,尊重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许多罪犯由于在劳动改造中表现突出,依法获得减刑,假释,一些罪犯在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工程师,厂长,经理,有些还当上了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
三、教育改造及其合理性
教育作为一种手段,注重的是对被教育者根本性的影响,也就是用教育者的思想决定性的影响被教育者,使被教育者能够按照教育者所教育的行为。因此教育作为改造罪犯的方式,就是监狱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对罪犯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有别于社会教育的特别的再塑教育和再社会教育的活动,它的目的与劳动改造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宗旨都是“改造人”,使罪犯能够顺利地回归社会,不致重新犯罪。
教育改造在其形式上可以分为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三课”教育。思想教育包括: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前途教育。文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传授文化知识,按照罪犯原本的文化程度分成不同的级别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最高的级别是自考。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按照监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设置不同的职业技术培训,传授理论知识和开展技术实践。
三者之间虽然内容不同但最终都希望达到相同的效果。我们说思想支配行为,罪犯之所以犯罪并且因此定罪乃是因为其具有自由意志,也就是说他可以选择。本来应该选择以不危害社会的方式行为,但是他选择了相反的方式行为,导致了危害社会的结果,触犯了刑法,因此必须受到刑罚惩罚。所以改变罪犯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是重中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形式教育,政策教育,前途教育等多方位的教育使罪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行为的错误性,确立正确的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免在以后的行为中再犯相同的错误。古人云:读书明理,知书达理。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明白道理的必备条件,因为只有具有基本的知识才能与书交流,与人交流,与物交流。所以必须给罪犯开设文化课,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使其明白事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更容易的,更快的接受思想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人的生存需要有能够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也就是需要一种谋生的手段。监狱内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罪犯在其刑期内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种或几种技术,以期刑满释放后能够顺利的回归社会,而不致于无法适应重新回归社会后的环境。因此“三课”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改造人”,使其重归社会,不致再犯罪。也因为于此,检验教育改造的质量的关键就在于“三课”教育效果的最终实现。
众所周知,我国监狱的工作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监狱不仅要关押罪犯,更重要的是要将罪犯改造成合格的守法公民。因此,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才是监狱工作的真正中心。监狱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虽然教育改造并没有完全让所有的罪犯回归社会,使其成为正常的社会人,并且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与罪犯个人的因素,不少罪犯刑满释放又重新犯罪,但是这并不说明教
育改造的彻底失败或者完全没有用处。相反,实践证明,很多罪犯经监狱内的教育改造,刑满释放重新回归社会后,找到了新生之路。很多刑满人员凭在监内学到的技术在社会上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篇章。
总之,教育改造的提出顺应了刑罚的功利目的的要求,根本上教育改造可以实现刑罚的功利目的。现实中教育改造有两种效果――成功和失败,但是总的趋势是实现目的,即改造了罪犯,使其成为了社会中的正常人。
四、劳动改造的强化与教育改造的弱化
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在实现过程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在实践中达到最好效果,刑罚的效果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实现。但是实际情况常常与此不同,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无法达到最好效果或都不能达到最好效果,结果不是偏向一面就是完全导致失横。
虽然我们已经把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刑罚执行的主要手段,但是劳动作为手段基本上实现的是惩罚的功能以及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具,并且教育不像原初设计的那样实现和发挥功效。在经济社会中,劳动改造已经得到了强化,而教育改造则与此相反地被弱化了。监狱教育改造模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在改造手段上表现为对静态的管理监控抓的比较严比较多,落实得比较细比较实,而对动态的教育转化去要求得比较空比较松,工作落实得比较虚比较浮;在教育内容上偏重于罪犯的政治思想表现,而将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放在次要地位,忽视了罪犯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以强制、灌输式教育为主,忽视对罪犯主体的调动和引导;在教育效果上表现为表面性、虚假性,即满足于教育改造采取了形式,有过程而无效果,不注重检验对罪犯教育改造所产生的实质性效果。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刑罚目的的实现被异化,在形式上我国刑罚执行的目的实现了,但实际上这种实现由于两种手段之间的失横而被削弱了。
劳动改造的强化与教育改造的弱化在经济社会中不是个别事例而是普遍现象。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随着这种体制性的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逐渐地转变。人们开始不断地注重物质追求,以经济获得为标准来衡量事物。监狱作为一个实体,就如前述,同样存在着生存问题,也就是经济问题。由于我国建国之初就确立了监企合一的制度,监狱既是国家刑罚的执行机构,又承担着企业生产的功能,更甚者还担负着建立一个小社会的责任。在当今社会,这一体制尚未改变,监企仍旧是一体,监狱仍旧承担着刑罚执行的职能和经济功能。这样一来,监狱除获得国家的部分财政支持外,还需由自己想办法解决另外一部分资金。而且在经济社会中,监狱企业还要上交一部分税收或利润。因此,一定意义上讲,监狱企业也是面对市场的主体,虽然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主体。
作为市场的主体,它要面对市场的压力。因此就必须依据市场规律来安排企业经营。一个企业要生存最根本的是获得利润,市场主体追求的也是利润,并且都希望获得最大利润。监狱企业同样如此,同样具有获得最大利润的使命。并且利润获得的大小直接关系着监狱的利益,监狱民警的利益,因此在这种直接利益的驱使下,监狱必然会重视监狱企业的效益,也就是注重罪犯的劳动成果。同时,由于监狱要向上级单位上交部分利润,上级单位对监狱的考核直接与此有关并且占大比例。那么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氛围。这样就必须强化罪犯的劳动,并且在对罪犯的考核时,同样以其创造多少劳动成果为重要依据。如此一来,劳动改造就被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所异化,劳动较强地发挥创造物质的功能,而改造的目的由此被冲淡,甚至于造成罪犯厌恶劳动的后遗症。可以认为强化劳动创造物质的功能,冲淡改造的作用,实际是在强化劳动的惩罚,也就是实现劳动的报应。根本上这与劳动改造的现代目的相冲突。
由此产生的另一后果是教育改造的弱化。原本监狱的一切活动应该以教育改造为中心,即使生产活动也只是为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是在经济社会中这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为经济利益所取代,也就是劳动得到了加强。即劳动创造经济利益为中心,而教育改造被形式化了。可以设想,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得到发展,那么教育改造在将来必定完全会被劳动创造经济利益的驱动所替代,教育改造就连形式化的资格也会被最终取消。因此,最终颠覆的是现代刑罚的主要目的。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中,如果没有一种社会政策机制制约经济利益这一监狱企业追求的目标,那么劳动改造的强化与教育改造的弱化都是必然的,也就是说现代刑罚目的的实现也必将被异化。这一社会政策机制在当前中国的监狱体制改革中就是监企分开。
五、重塑经济社会中的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
现代刑罚目的必然要求监狱必须把教育改造摆在中心位置。监狱一切工作的重心是如何做好教育改造,以实现现代刑罚的主要目的。由于现实状况是劳动改造被置于中心位置,而教育改造在经济利益面前被迫退居次要位置,甚至于尽占可怜的比例。鉴于这种情况,为在根本上实现现代刑罚的主要目的,就有必要重塑经济社会中的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重新把教育改造置于中心位置,把经济利益追求放在次要位置。
监企分开是现今监狱体制改革的关键。监企分开实际上是把监狱的刑罚执行功能与经济职能分开。换言之,还监狱本来的面目――国家的刑罚执行机构,把创造经济利润的功能剥离出来。原属监狱的企业脱离监狱的管理后,可以成立监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有其统一管理。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监企分开在根本上把监狱及其管理人员从原来高度追求经济效益的主观态度转变到教育罪犯为主上来。因为监企分开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监狱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监狱及其管理人员的直接利益挂钩。这样一来,监狱及其工作人员可以从繁重的经济劳动中解放出来,相应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教育罪犯上。
在法律和政策上加大支持教育改造的力度。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构的监狱,应该已此为契机,把握依法治国的实质与宗旨,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文明、合理治监。这不仅是对所有罪犯的要求,主要的是对全体监狱管理人员提出的根本要求。一个国家是否是真正文明的法治国家,看看这个国家的刑罚执行情况就会一目了然。如果这个国家的刑罚执行情况相当文明,合理,并且在法律的范围内实施,这个国家的刑罚执行者是文明、依法办事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状况是法治的;反之则不然。所以,首先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法制,不仅包括与监狱管理工作直接有关的法律(如监狱法),还包括一些调整社会其他关系也适用于监狱的法律(如民事法律)。其次,组建一支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监狱管理工作知识的执法队伍。因为再好的法律也需人执行。没有专业素质的执法队伍就不会有专业的执法。最后,必须加强对执法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文明的执法观,不使法律流于形式。
加强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特别要重视“三课”教育。加强对罪犯进行素质教育,这要求对罪犯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文化修养、职业技能、心理人格、行为习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最终使罪犯成为具有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具备一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心理健康、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改变由原来一味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且以文化教育为基础,同时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因此,首先要求具有必备的硬件设施,比如、场地、图书馆,以及现代化的设施如电脑等等。其次要求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落实。再次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教育大纲,对罪犯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标准、课时等作出系统、明确的规定,同时借鉴国民教育体系,设立不同的课程,全面开展基础文化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最后规定统一的考核制度,从罪犯素质,教师业务,办学水平三个方面对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审。
在监狱的上级管理机关中建立一个专门对其下属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进行考核监督的部门。通过该机构的设立,使监狱当局逐步重视教育改造工作,尤其是使刑罚执行者转变重劳动的观念。通过该机构的具体运行,使监狱当局更加具体有效的实施有关教育改造的法律和政策,不使这些法律或政策成为纸上谈兵的无用之文。建立刑满释放人员信息追踪制度,经过长期的信息追踪、统计,建立信息档案,以此作为教育改造是否实现刑罚目的的依据,从而进一步指导以后的教育改造工作。
提高监狱教育改造的开放程度,实现教育改造工作的社会化。一方面监狱必须在教育改造中引进社会力量,利用社会力量对罪犯实施教育改造;另一方面也指监狱教育改造必须面对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形式,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社会的衔接,使刑满释放人员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比如,职业技术教育中就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哪些职业人才就开展哪些技术培训。所以,可以多请社会人员来监狱讲课,同时也对罪犯进行社会形势教育。国家也可以鼓励社会志愿者对罪犯进行社会帮教。
6.输血科工作总结 篇六
一年来,输血科在医院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各临床科室的大力配合以及科室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 “十七大”精神,以社会需求、群众满意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齐心协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促进输血科持续发展。同时充分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救治四川大地震伤员工作中贡献一份力量。以下是对输血科在2008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一、业务工作
1.主要业务统计:全年实现累计业务总收入?元,与去年同比去年期增长?%;其中检验收入?万元;人均收入达?元,增幅?。总用血量达?毫升,其中完成了配发红细胞?毫升、血浆?毫升,血小板?单位,冷沉淀?单位。
2.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确保血液质量万无一失,临床用血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在我手中的全员质量意识,全面加强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适时修订完善输血科工作制度、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技术操作等规程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科室今年参加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血液相容性试验室间质评活动,都以满分的成绩顺利通过所有的测评。科主任着力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按照“病患至上”的要求,坚持“在医疗安全无小事,病人利益无小事”、“所有缺陷都是可以避免的”等质量理念。众所周知:一般病人不输血,输血病人不一般;一般输血没问题,出了问题不一般!“输血工作无小事”是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句口头禅。因此,科主任坚持加强全科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和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为确保医疗安全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工作质量标准、管理方案、管理办法,使输血医疗活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促进质量改进持续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及时、有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也使我院的输血工作流程走向了规范化、网络化和科学化。响应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的号召,并切实抓好自查自纠及督查整改工作。在2008年卫生部 “医院管理年”对临床用血工作的检查以及卫生厅对采供血机构
为掌握临床用血现状,的专项专项督查中,输血科各项工作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
今年9月,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包括我院在内的14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调研,调查内容为根据病历中患者的输血记录、手术用血记录、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等综合资料判定血浆或其它血液制品输注是否合理。在科主任带领下,输血科积极主动配合医院、协助调研组作好各项工作。
3.协助医院和医院输血委员会,积极开展临床输血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价、督促,努力使医院部署的工作要求落实到实处。参加医务部组织的对临床科室每月医疗环节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当场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为配合医院做好“医院管理年”迎检工作,我科派医务人员先后到临床科室对在架病历、病案信息科进行终末病历检查。在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下,我院临床科学、安全、有效输血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供人性化服务,提高科室美誉度。
4.诚信服务,取信于民,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实行服务承诺并认真兑现,收费透明、公开、公正,探索更加及时有效、让顾客明白放心的告知途径及方法。在服务流程再造上下功夫,提高人性化的服务水平。配合临床开展输血及血液治疗,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和输血新技术,宣传现代输血专业知识和进行临床输血技术指导。进一步协调好与血站、临床各科室的关系,与其加强沟通和交流,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法满足临床的用血需求,积极参与临床的血型相关疾病的诊治及输血医疗工作,密切配合各科室的抢救工作,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为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做好四川伤病员医疗救治工作,在血源紧张、偏型血荒情况下,举全科之力确保伤员的输血治疗工作得到落实。在这次抢救中,全科人员踊跃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连续作战,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先进事迹。
5.科主任带领全科员工与时俱进,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凝聚力工程建设,规范服务和优质服务,作为这个优秀团队的文化构筑工程。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在政治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和十七大会议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病员服务”的理念,用 “八荣八耻”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推动科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全 卫生行业纠风专项整治活动的动员教育和自查自纠工作,结合全市民主行风评议以评促建工作,加强行风建设,规范服务行为。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制,深入学习贯彻《建立建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继续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深入开展,构建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二、教学科研情况
1.为了使输血工作可持续发展,承担医学高等院校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实习生的输血教学任务,并完成好对基层医院血库技术进修人员的带教培训,对他们进行临床输血知识培训,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为全 基层医院保障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水平提供学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年间已接收来自全 各地进修生6名,均达到了进修的目的,并学有所用,回到单位后能开展新项目,成为输血科或血库的技术骨干。接收实习生?名,出色完成带教任务。为了配合卫生厅对全区输血技术人员、临床医师输血知识培训的战略部署,上课,为医务人员吸收输血医疗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及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学员反应良好,全部通过考核。
2.成功举办了高级培训班及研讨会。次此研讨会参会人员范围广,人数多;教员规格高,授课内容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学员态度端正,秩序井然,收效明显。大家普遍反映,此次会议收获不小,对于指导临床输血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教授讲解,观看课件,相互交流,进一步提升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拉直了心中的“问号”,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认为:“参加此次高级培训班的学习,又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力推动了我 输血医疗工作的发展。
3.年内开展了“微柱凝胶技术血液相容性检测”等新项目。
4.抓继续医学教育,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科主任重视员工潜力的开发和利用,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提升团队素质,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先后有1人到国外交流和考察、有11人次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医院组织举办的专家讲座,为医务人员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创造良好的条件,收到了显著效果。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我科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三、存在问题
输血科
7.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增强学生自信心 篇七
关键词:自卑心理,心理教育,增强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其含义是, 教育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优点, 克服孩子身上的不足, 使其消除自卑, 对自己充满信心, 让别人对自己充满希望。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 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自信心不足已成为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 本文拟从英语教学实践的角度, 谈一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一、学生自卑心理分析
1. 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
(1) 不敢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 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表现不佳会受到他人的嘲笑, 有损面子和自尊心, 有损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 尽量回避失败。
(2) 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总认为自己不行,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片面夸大自己的缺点;做事畏首畏尾, 前怕狼后怕虎, 有的甚至于没有表现的欲望, 破罐子破摔。
(3) 敏感羞涩, 沉默寡言。不敢与众人交往, 也不懂如何与人交往。
2. 学生形成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
(1) 缺乏成功的经验, 自我评价过低。
(2) 教师和家长过高或片面的期望值是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客观原因。
3. 影响自信心树立的主要因素。
(1) 成功的经历。研究表明:一个人信心的强弱程度与它的成功率成正比例关系。成功越多, 期望值就越高, 自信心越强;反之, 失败越多, 期望值越低, 自信心越差。
(2) 他人的态度。一般来说, 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的程度高, 个人的自信就强;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的程度低, 则会削弱自信心。
(3) 自我评价。一个人的正确自我评价, 有利于增强自信心。
二、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逐步消除自卑心理,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1. 在学科教育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经历, 使他们在成功的愉悦中不断了解自我, 取得进步。
(1) 创设情境, 让学生“有话要说”。
例如, 我创设了以“购物”为中心的话题。我设置了一个商店情境, 让学生们操练交际用语。我准备了许多实物, 标上价钱, 把教室布置成商店的样子, 由学生们毛遂自荐, 从中选了六个人扮演售货员, 让其他的学生扮演顾客去购物。活动唯一的要求是买卖双方必须用英语交谈。最后, 看看谁买的东西最多, 谁卖出的东西最多, 评出最佳顾客、最佳售货员、最佳交际奖等, 在这样一个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中, 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单词加句子, 语言加手势, 有的甚至和售货员讨价还价, 全然一副行家里手的模样。活动结束后, 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 纷纷要求多开展这类活动。有的说:“今天我找着说英语的感觉了, 原来说英语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难。在这种情况下, 想不说英语都难。”还有的说:“在这种大家都说英语的环境里, 我也敢张嘴说英语了。”是啊!良好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有着巨大作用。创设愉快、求知、勤思、民主的课堂学习气氛, 有利于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唤起他们的表现欲望, 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 自然而然地消除自卑心理, 增强自信。
(2) 实施孟照彬教授的EEPO有效课堂教学,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科学文化素养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孟照彬教授的EEPO有效课堂的优势在于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性, 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发展的机会。同单元组内分工合作, 各单元组间参观交流。让学生获得差异资源的互补和提升。通过制定切合学生实际能力的目标, 达成目标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促使每个学生个体均在自己的层次上获得发展。实施EEPO有效课堂教学, 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潜力, 增强学习的信心, 激发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 从而逐步走向成功。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有多种智力因素,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因素。教育者所需要做的就是首先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 然后采取多种措施去发展它, 强化它。我们结合学科特点, 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科活动,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喜欢唱歌的学生可以在“课堂前学唱英文歌”活动中大显身手;有表演才能的学生可以参加“你演我猜”、“英语表演赛”等活动;画画好的学生可以和英语口语能力强的学生联手参加“你说我画”活动;记忆力好的学生可以代表本班参加班级和校园“英单大赛”……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 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天赋与才能的舞台。在活动中走向成功, 在成功中了解自我, 增强自信。
2. 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疏导学生的自卑心理, 不断增强自信心, 我们主要采取以正面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盖杰、伯令纳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 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 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采用激励法无疑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激励手段是即时激励法。即时激励法, 也就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表情、赞许的手势、表扬的话语都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使之转化为强烈进取的学习动机。运用即时激励法, 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既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 也可以在科学活动、个别辅导等各种教育活动中使用。
为了更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还尝试采用了双重激励法。即当学生取得较大的进步时, 以表扬信的形式向其家长报喜讯。使学生不仅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 还能从父母那儿得到表扬和鼓励。双重激励法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强烈、持久的意志力, 是极为有效的。学生不仅需要来自老师、家长和长辈的鼓励、肯定, 还需要来自于同龄人的赞赏。在教学过程中, 这种赞赏通常表现为一种群体的情绪力量, 它对个体的感染作用也是巨大的, 往往能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向。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集体舆论对他进行鼓励, 很多教师采用的击掌鼓励法就是利用集体的激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
3. 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受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的限制, 中学生往往不能全面了解自己, 不能准确评价自我。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自我, 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我。
(1)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奋斗目标。正确的人生理想, 会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去拼搏, 自觉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一个人若无远大的理想, 他的行为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 稍遇挫折, 就会心灰意冷, 畏缩不前。
(2) 引导学生确立恰当的奋斗目标。
远大的理想必须和短期的奋斗目标相结合。短期目标的确立必须恰当。目标过低, 学生不费力就能实现, 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反之, 目标定得太高, 学生经过较大努力也无法实现时, 会有一种望尘莫及的感觉。长期如此, 恶性循环, 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 甚至使之自暴自弃。那么, 怎样才是恰当的目标呢?经研究发现, 一般来说, 目标的大小以一个人在其原水平上增加20%为最佳;实现目标所需的时间就近期而言以一学期为宜。所以, 一定要让学生“蹦一蹦就能摘到桃子”, 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
(3) 帮助学生增进自我了解。
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我们曾结合学科特点, 组织了一次活动, 用英文写一篇题目为“I” (我) 的小作文。作文内容要包括个人外貌、家庭、朋友、能力、喜好等方面。作文写完之后, 由大家来猜猜看“Who am I?” (我是谁?) 通过作文来了解自己, 进而接受自己;通过“猜猜看”和他人进行比较, 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自己与他人做比较。只有在比较中, 才能了解到自己智力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知识的深浅、行为习惯的好坏, 才能对自我有更深的了解。
再次, 引导学生对学业成绩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在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上, 我们首先尽量让学生树立“只要努力就可能成功, 不努力必定失败”的信念。引导学生将其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 提高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在学期开始, 帮助学生结合其实际能力, 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过一阶段后就组织学生对自己这一阶段学习进行分析, 看着进步在哪儿, 不足在哪儿, 原因是什么, 怎么做。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有利于学生对自身能力做正确的评价, 同时又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
(4) 运用心理疏导法, 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首先, 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方式和途径向自己的老师、父母、同学或朋友倾诉, 以求得到他们的理解、指导和帮助。
其次, 引导他们回忆成功, 增强自信心。
再次, 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创造成功。
最后, 要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意志, 培养耐挫力。
【教育改造科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08-07
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10-05
自动化改造工作总结09-30
35KV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监理工作总结06-26
改造工程竣工验收总结06-10
危房改造工作汇报精品08-22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工作汇报07-08
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施工监理总结11-04
危桥改造施工图设计总结报告07-22
棚户区改造工作经验与目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