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设计

2024-10-25

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1.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一

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漂亮的阶梯教室上课,后面还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感觉怎样呢?指名说。预设:紧张,开心

师:为了缓解我们的紧张情绪,我们一起来听段音乐放松一下。师:老师也很开心,所以我们上课之前先来欣赏一段音乐。

10、葡萄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学习理解自然段,抓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章中优美的词句。

4、从字里行间、文句中真正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从字里行间、文句中真正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新疆风光图片,学生欣赏。

2、由音乐、图片引出“新疆”,从地图上找出新疆,随机学习生字“疆”。①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指名说(新疆),相机出示词语“新疆”(疆字注音,拼音标红。)②指名小老师带读,再请几个读。

③认识生字“疆”(课件出示,链接到字的演变),师:你们看这个“疆”字,它是指田地的界限。甲骨文时,上下两块田地错开,就是指田界;到了金文加了三条线,界限就更明显了;后来到了篆书,又在左边加上了一个弓和一个土,表示用武器去保卫我的土地。“疆”字就是这么慢慢演变而来的。

④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师:你看,这是我们中国的版图,新疆在哪里?生说。新疆在雄鸡的尾巴这里。新疆是我国大西北的边陲,它有166万平方公里呢,可大啦!大家一起记住它。⑤全班齐读“新疆”。

3、认识维吾尔族人民,随机学习生字“维”、“吾”。①出示维吾尔族人们生活图片,认识“维吾尔族”。

师;新疆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民族,他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能歌善舞,而且热情大方,他们是什么民族?学生说,相机课件出示“维吾尔族”(维、吾注音)。③指名小老师带读,再请几个读。教师注意正音,“吾”第二声。④认识生字“维”,进行组词训练。师:你看这个“维”字,还能组什么词?指名几个说。(维生素,维护,王维„„)

4、认识吐鲁番,随机学习生字“鲁”、“番”。①课件出示新疆地图,认识“吐鲁番”。

师:你们知道吗?新疆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叫——吐。②课件出示词语“吐鲁番”,随机学习生字“鲁”、“ 番”。指名几个轮读。③从地图中找到“吐鲁番”,认识“吐鲁番”。师:你看,它在这里。吐鲁番啊,形状像脸盆一样,是我们国家最低的一个盆地,所以这里非常热,水果长得很好。

5、认识葡萄沟,随机学习生字“沟”。

①谈话引出葡萄沟,师:在吐鲁番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里啊,还有一条长7公里的峡谷,那里啊盛产葡萄,又大又圆的葡萄可诱人啦!你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生齐:葡萄沟

②出示课题,随机学习生字“沟”,指导写“沟”。

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葡萄沟走一走,瞧一瞧。你看这个“沟”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请你读一读!“沟”不仅要求会认,还要求会写。它的偏旁是三点水,和水有关;右边部分也读“勾”,说明它是一个形声字。跟着老师一起写!(师范写,生书空)你还能组什么词?(水沟、山沟、沟谷、沟渠)(生自由说,师再领读)

6、了解“新疆、吐鲁番、葡萄沟”三者之间的关系。师:(出示“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课文开头就说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三者有什么关系啊 ?说得真形象,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生读“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7、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师:你们想去葡萄沟看看吗?齐读课题——葡萄沟。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43页,读一读这篇课文,自己先去葡萄沟里游玩吧!看看哪个小朋友读得最认真,遇到困难可以举手哦,老师会走过去帮助你的!

(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

蜜桃

梯田

吃个够

碉堡

①小老师带读。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老师考考你们学会了没?谁来当小老师带读。

②去拼音开火车读。

师: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③齐读。

3、读准文中的多音字。

①课件出示:好客、葡萄干、水分、钉着,指名读,读对了课件就出示相应的读音。

师:你们读真整齐!瞧,葡萄架上的葡萄也要来考考你们,文中的这几个多音字,看谁能读准!②全班齐读。

师:读得可真准,大家一起来!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师:现在请大读了课文,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可以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中心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走进“葡萄沟”,感悟“好”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段,指名读。师:是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那它好在哪里呢?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葡萄沟?(出示第一段,指名读)读得很准确。谁还愿意来试试?

2、同桌互读,师:现在同桌两人合作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开始!

3、完成表格,感受葡萄沟水果多。

师:在读过之后,我看看哪个小朋友已经领略了葡萄沟的风光,能把这个表格补充完整?五月有什么?(杏子)七八月你看到了什么?(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呢?(葡萄)小朋友们的记忆力真棒!

4、学习生字“蜜”,①课件出示放大了的生字“蜜”(注音)。

师:你瞧,这里有一个字被我放大了,它就是--------“蜜”字。②识记生字(蜜),课件依次出示词语蜜蜂、蜂蜜、甜蜜、蜜桃。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生说。没错,它就是蜜蜂的“蜜”,所以它的下面是个“虫”(课件标红“红”)蜜蜂会酿蜜,所以它还是“蜂蜜”的蜜,“蜂蜜”很甜,所以它还是甜蜜的“蜜”、蜜瓜的“蜜”、蜜桃的“蜜”。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师:葡萄沟可真是个好地方,那儿不仅水果多,(板书:水果多)还那么香甜!谁能带我们去那感受一下?

②全班齐读。师:你的朗读让我感觉真的到了葡萄沟!同学们,你们想去葡萄沟看看吗?大家一起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写了什么?

师:小朋友们,甜蜜的葡萄在九十月份就成熟了!你们想不想去品尝一下?请打开课文,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生读)

2、指名反馈。

师:请用你的小手告诉我,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是的,四句话,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对了。

3、学习第1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一句?(指名读)读得真流利!你们知道什么是梯田吗?生说。瞧,这就是梯田(课件出示图片)梯田就是农民伯伯根据山的地势而开发的田地,因为它的形状特别像阶梯,所以叫梯田。我们把第一句话读一遍(生齐读: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4、学习第2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①全班齐读。

师:那葡萄的枝叶长得怎么样呢?齐读第二句!

②出示图画,直观感知“茂密”。

师:老师刚才也读了这句话,我觉得葡萄架是这样的——(师在黑板上画出葡萄架,贴上几片叶子)和你们想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你们觉得应该是怎么样的呢?还要有更多的叶子(师继续贴叶子)现在可以了吧!为什么要贴这么多呢?(生答出“茂密”)是的,这里有一个词叫“茂密”,(出示词卡)“茂密“就是非常多,不留一点缝隙。(将词卡贴至葡萄架下)。看来你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③借助卡片,区分“密”和“蜜”的不同。师:我们刚才还学了一个字也叫“蜜”,你瞧,(贴“蜜”字的字卡)他俩的读音是一样的,只有下面部分不一样。茂密的“密”(意思是挨得非常紧,不留一点缝隙。④借助图画,认识凉棚。

师:这茂密的枝叶像——生:凉棚 ⑤抓住关键词“一个个”,进一步体会葡萄枝叶的茂密。预设:

师:请问山上的凉棚就只有一个吗? 生:不是 师:有多少? 生:很多

师:哪个词可以看出很多? 生:一个个

⑥出示课件,感受“凉棚”之多。

师:是呀,有许多这样的凉棚在山坡上,老师只是画了其中一个。瞧,这就是那山坡上一个个的凉棚。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孩子们,快,愿意钻进哪个凉棚就钻进哪个凉棚里,在凉棚下,你的感觉如何呀? 生:很凉快

师:举手,谁来说? 生:很凉快 师:是啊,叶子很茂密,遮住了太阳 生:很冰爽

师:很冰爽,很凉爽。好的,凉快变成凉爽了。还有吗? 生:很舒服

师:是啊,一句话,好舒服哟,好凉快哟。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看看谁通过朗读,大家一听真的好凉快,好舒服哟?谁再来读这句话? 大家一起来感受那种凉快的、舒服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生:听了大家的朗读,我感觉自己就真的在葡萄架下

4、学习第3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①课件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枝叶长得——很茂密。现在我们透过茂密的枝叶,看看葡萄长得怎么样? ②指名反馈。

师:谁来说说葡萄葡萄长得怎么样? 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大串一大串”,体会葡萄“数量多”。④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葡萄“颜色多”。师:总之一句话,葡萄的颜色多呀还是少啊? 生:多!

⑤出示课件,感受葡萄颜色,种类之多。

教师边放课件边引读:有红的~~~~~~~~~~~~(生接)⑥品味“五光十色”用词之妙。a.由颜色多引出“五光十色”。

师:葡萄呀,它不仅颜色多,你们发现了没?它的品种也多。这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葡萄聚在一块,美吗?生说。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五光十色。(课件出示标红五光十色。)

b.比较练习,理解“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之不同。预设:

师:同学们,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很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指名说,教师相机引导理解。(“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生:我们这里的光指什么? 生:亮光

师:哪来的亮光? 生:阳光

师:阳光一照,葡萄就发光、发亮,就像 生:一个个珍珠 师:像珍珠,像玛瑙,这样的葡萄不仅颜色多,而且 生:会发光

师:会发光,不仅写出颜色多,长得还好。这就叫——“五光十色” 师:现在再来读这个词,你能读好吗?(指名读——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师:你读得真是——美丽极了!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现在谁来完整地读读这句话,把你看到这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的感觉读出来。你来读。指名读。

师:哇,五光十色的葡萄出现在我的眼前。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师:阳光下,珍珠、玛瑙般的葡萄闪闪发光,我真想尝一尝!女生读完男生读。师:是啊,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实在是惹人喜爱,大家一起来感受它的美!

⑧出示填空,师生合作读:

到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底下,有()的、()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

5、学习第4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①抓住关键词语“准会、最甜、吃个够”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师:葡萄沟的葡萄长得这么好,那儿的人怎么样?指名说。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老乡热情好客的?指名说。(准会、最甜和够)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是的,维吾尔族老乡就是如此热情,如此好客!我们一起把读读这句话,表达我们对维吾尔族老乡的谢意好吗?(齐读)读得真棒!

四、课堂小结

师:是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葡萄好,人也好,那第三自然段又写了它的什么好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密”和“蜜”,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特点。

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指导。“密”下面是个“山”,表示事物之间的空隙小: “蜜”下面是个“虫”,表示甜美。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密”和“蜜”这两个字,现在我们就来写写它们。这两个字结构相同,就像亲兄弟一样。写的时候要注意它们下面的不同。“密”下面是个“山”,表示事物之间的空隙小;“蜜”下面是个“虫”,表示甜美。书写时第一笔“点”起点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尽量要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3、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

水果多

葡萄

多、美

10、葡萄沟

热情好客

好地方

葡萄干

色鲜味美

2.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二

一、“葡萄酒法规”课程设置的意义

(一)国际:各国具有健全的葡萄酒法规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协调国际组织成员国行为一致性而制定了法规,主要有 《国际葡萄酿酒法规》、《国际葡萄酿酒药典》、《国际葡萄酒和葡萄汁分析方法汇编》及《国际葡萄酒标签标准》等4本经典著作, 在国际葡萄酒界具有权威性,已被国际葡萄酒生产国强制或广泛推荐采用。

各生产葡萄酒大国,已有了健全的葡萄酒法规。如法国于1919年就正式制定了《保护原产地名称法》。法国葡萄酒等级法规中AOC葡萄酒的酿制有非常严格的标准,须在下述方面符合条件:土壤、历史、资历、葡萄种苗、产量限制、酒精含量、酿酒过程以及官方品尝、测试等。根据A.O.C法的规定,A.O.C葡萄酒必须是:使用本地的葡萄为原料;按规定的葡萄品种;符合有关酒精度的最低限度;符合关于生产量的规定;符合特定的葡萄栽培方式;符合规定的酿造方法;甚至对葡萄酒的贮藏和陈酿条件都有严格的限制。该法律有效实施,大大提高了葡萄酒的质量与附加值,法国葡萄酒成为国际高档葡萄酒的代名词,在国际葡萄酒贸易中长期占据强势竞争地位。为此,意大利、奥地利、美国、加拿大等国根据本国国情,纷纷借鉴法国AOC法分别形成DOC、DAC、A- VA、VQA等葡萄酒法规。综观世界各国的酿酒法规,尽管各有不同,形式和适用范围各有差异,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葡萄酒的管理不仅限于对产成品进行管理, 而是从源头抓起,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一般都包括葡萄品种的选择、土壤条件、生态环境、修剪方式、施肥灌溉、 单位面积产量、含糖量、酿造工艺、成分调整、允许添加的物质和禁止添加的物质、可选用的加工助剂、过滤方法、贮存方式和商标标识内容等方面的规定。通过酿酒法规的实施,使葡萄的种植、基地的发展、葡萄酒的生产、销售等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很少有人去冒触犯法律的风险,生产和销售不符合酿酒法规的产品,更别说是假、冒、伪、劣产品了,从而使葡萄酒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人们在遵守法规的基础上公平竞争,更注重品质的改善,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假葡萄酒等信任危机与健康安全的现实需要

由于葡萄酒的投入产出值高,利润高,产品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我国葡萄酒的生产量、消费量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全国葡萄酒生产厂家也从30余家激增至900多家。假葡萄酒、假洋酒短期行为泛滥,“通化假酒案”、“傍拉菲”、“山寨”洋葡萄酒等一系列被媒体聚光的“焦点”都突显出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环境不理性与不规范。所有这些环境都会为葡萄酒的生产商、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者越来越多感受到行业压力、恶劣的贸易条件、恶性竞争和行业利润所驱使的,为此,共同净化葡萄酒市场环境、引导葡萄酒消费趋势、建立葡萄酒质量标准以及准入制度, 全面促进葡萄酒法规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填补监管真空的尴尬之需。

如何普及葡萄酒法规教育,规范葡萄酒生产、经营者的行为,成为行业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本课程为葡萄酒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选修课程,也是本领域内国内外率先最早设立的课程,在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法律素养之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示范性。此课程是葡萄酒企业、高校学生及葡萄酒品酒师、酿酒师、酿酒技师等相关技能认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迎合了社会之葡萄酒质量安全之需要、政府监管之期盼、参与者必学之所需。

二、确立葡萄酒“三观”理念

为了适应葡萄酒行业需要,前置设定了具有普世葡萄酒质量观、卫生观、安全观(简称“三观”)的高层次人才为培养理念,这也成为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培养的首要任务和“葡萄酒法规”教学导学的目标。

(一)从产品生本视角分析,必须树立葡萄酒质量观

产品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产品本身的寿命,这与产品生本分析休戚相关。产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 产品质量的概念已不单是产品本身的适用性,还要包含产品的社会责任,产品对环境、对消费者的潜在影响、对社会的影响等都要考虑,这才是成熟的质量观。质量是企业一个最起码、最基本的存在条件和生长条件。产品与质量是不可分割的[2]。我们应树立全面的科学的产品质量观,全面强化质量意识要渗透到生产、流通、分配、 消费以及生活的每个环节,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去认识和对待质量问题,正确地处理葡萄酒质量与产品技术、市场需求、销售价格、管理等方面的关系,促进全民、全社会牢固树立葡萄酒质量意识和质量观。

(二)从危害风险分析,必须树立食品安全观

食品安全不但关乎行业存亡,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自2008年“三鹿”事件以来,“三精一水”葡萄酒、农药残留等食品企业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成为一个高危行业[3]。对葡萄酒安全而言,首先对葡萄酒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其次,对葡萄原料使用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及葡萄酒添加剂、加工助剂等的安全性评估,建立关键控制点和预防措施,使潜在危害被消除、消灭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葡萄酒安全化,树立安全观。

(三)产品质量义务分析,必须树立卫生观

《金匮要略》云:“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苟全其生, 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4]人体必须依赖食物来具体地维持生命,但如果忽略了食品方面的卫生,则可导致疾病丛生。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如2008年的奶粉事件、 茅台亚硝酸盐事件的报道,在报道此类问题的过程中, 对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如何定位,应采取何种相应的报道策略,对维护国家、企业和公众的利益至关重要。葡萄酒应该注重“事前控制”,在生产、销售、消费环节中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与繁衍,确保葡萄酒免受微生物二次污染。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健康、绿色、安全的生活理念,葡萄酒企业更应该保证葡萄酒的安全卫生,将消费者健康放在第一位,树立卫生观。

二、普世“三观”与“葡萄酒法规”课程教学模块的融合设计

葡萄酒法规课程首次从源头抓起,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其设计知识模块体系主要包括葡萄、葡萄酒、市场监管三大模块。葡萄模块是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之一,包括葡萄产地生态与环境、农药、肥料及种植技术规程、运输与压榨、葡萄优质标准;葡萄酒酿造模块是课程的理论应用部分,包括葡萄酒生产工艺规范、危害分析及控制、卫生规范、设备维修、允许添加和禁止添加的辅料,可选用的加工助剂;市场监管目的是进一步加强酒类市场管理,实行生产者、经营者质量责任意识, 有效防止假冒伪劣酒品流入市场,主要包括地理标志、 市场准入、经营规范等内容,并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环境认证、质量认证、HACCP体系认证等过程贯穿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理论应用内容,起着衔接良好技术操作规范与系统监管知识结构模块的作用。在葡萄酒法规教学模块明晰的情况下,设法从“三观”融合葡萄酒质量责任教学领域,潜意识、有序地衔接教学目标,积极有效地探索融合方法、方式。

(一)构建模块主线突出、结构合理的“三观”知识体系

为凸显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四个层次效力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每个模块的知识内容都围绕一定层次主线展开。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三观”知识体系。模块如表1。

(二)制订契合教材内容体系的教学方案

葡萄酒法规课程教材的标准、规章、法规、操作规范等内容与葡萄酒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紧密相关,实现使法规可操作、可执行和可实施,克服葡萄酒专业技术理论—法律(政策)监管—实践的作用机制滞后性,避免过多事实性知识的罗列堆砌和单纯描述,让学生认识葡萄酒专业必须“作为”的基础上,更多地探讨 “作为”和“不作为”的意识。此外,法规教材不可能也无必要在反映葡萄酒技术与法律空白案例新进展上面面俱到,为此,在教材和作业中常常提示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补充教材内容。

(三)模块纵横衔接,布置研究性学习作业

为体现特色纵向、横向、内生向等三维联系,在“三观”境界下指导各个模块间、同一模块各章节间的设计, 并设有“知识链接”栏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综合分析葡萄酒法规设计“三观”模块的时代意义、基本内容、主要模式和发展趋势,并以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成立小组,明确目标和任务,透视葡萄酒行业现状,开设学生研究课题的作业,提高学习兴趣和针对性案例或解读术语。

三、课程教学模块融合的策略

(一)树立葡萄酒“三观”意识

对于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要避免陷入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当多运用“三观”案例去进行论证,用法理和技术原理来说话,但要注意避免对案例的简单堆砌。课程重点在于葡萄酒法规的法理、技术规范的可操作、可执行和可实施的掌握以及法规、规章、规范、标准等法律效力的实际运用。

(二)把握“三化”的规范性、系统性、预防性

强化学生从业意识,潜意识树立葡萄酒生产标准化、葡萄酒安全化、葡萄酒市场规范化的“三化”教育。因为本科生基本上不具备行业知识和企业实践“三化”经历,很难充分体会和把握法规可操作、可执行和可实施的各类复杂因素,为此,以产品质量责任为根本,贯彻 “三观”与“三化”有效对接[5,6]。

(三)培养“作为”与“不作为”的意识

加强葡萄酒从业人员的应尽产品质量义务、作为与不作为,让学生结合葡萄酒专业逐步领悟管理规范[7,8,9,10]。避免过多事实性知识的罗列堆砌和单纯描述,让学生认识葡萄酒专业必须“作为”的基础上,更多地探讨“作为”和“不作为”的意识,树立普世“三观”。

(四)克服机制的滞后性

法规是动态修改或颁布新的法规,这必须克服葡萄酒专业技术理论—法律(政策)监管—实践的作用机制滞后性,及时补充,预警和防范出现监管漏洞或监管真空,确保葡萄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以“三观”指导下《葡萄酒法规》课程教学体系及导学路径设计,突出葡萄酒从土地到餐桌的过程与方法,强调从业人员的应尽义务与作为,让学生结合专业逐步领悟管理规范。使大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的关联性角度出发,关注国家葡萄酒产业管制、产业发展,关注最新修改的法律法规,并站在葡萄酒质量责任及安全上对生产实习和市场实践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既集成葡萄酒酿酒技术与标准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又培养合格理智的葡萄酒从业人员的葡萄酒责任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葡萄酒技术性、安全性和社会稳定性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理解法规的价值和局限性,养成热爱法规、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法规的情感和意识,形成科学的法规价值观。

摘要:培养具有普世的葡萄酒质量观、卫生观、安全观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葡萄酒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葡萄酒法规”课程旨在通过将葡萄酒标准、规章、操作规范、法规等与葡萄酒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机理的紧密结合,构建模块主线突出、结构合理的法规知识体系,提高大学生“三观”视域下的葡萄酒产品责任感和法律素养。

3.《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篇三

一、长文短教,以读带学

散文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嘴巴去读,唯有反复的诵读,才能欣赏其景、领悟其情。本文以月令体的形式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我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的三月、四月、五月和八月进行诵读体验,在诵读中体味汪曾祺作品的语言魅力。

三月份我主要抓住“请葡萄上架”这一段落中的打号子扛起老藤这个细节去和学生一起感受,把口语的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尤其是劳动者的喜悦和满足感通过声音去传达出来。这种喜悦感在四月里也有,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学生通过诵读,能读出劳动者在观察葡萄生长过程中有所发现的喜悦,感受到一种生命成长的愉悦。

五月份写的是喷药、掐须。“抽条”一节,抓住“瞎长”“结不结果”“劈劈啪啪”“绞”等口语,在这里,葡萄就像正在长大抽条的少年,而劳动者此刻就像是一位微笑着看它长大的母亲,所以要读出一种嗔怪的语气,一种爱多于责备的语气;“卷须”一节,特别注意“长出来就给他掐了”部分的反复,因为它能体现出葡萄的长得快、长得疯以及种葡萄人的勤劳。

八月写葡萄着色、成熟,全班齐读。重点抓住“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这一句,指导学生充分体会种葡萄人的喜悦,体味他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丰收的喜悦自豪,以及无私奉献的坦荡。

二、揣摩语言,探究写作特色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体会到了汪曾祺的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我进一步让学生阅读揣摩以及展开分组讨论,探究汪曾祺的语言自然流畅的原因。

首先是口语的使用。所谓口语,就是指口头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它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汪曾祺先生对口语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端午的鸭蛋》)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让吃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就是口语的力量。《葡萄月令中》有很多口语,读起来像家常话一样,口语的使用会使文章显得特别的活泼、俏皮、亲切,让读者分享到葡萄种植者的喜悦感觉。在口语运用方面,北方方言的使用,比如“然后,请葡萄上架。”“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葡萄成熟时的“磁棒、挺括”,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增添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显得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其次是采用了许多短语、短句,加重了口语的节秦感,没有过多的修饰语,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五月和六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简洁明快,言简意赅。一方面说明农事繁忙,另外一方面也体现出在这种繁忙的季节之中作为劳动者,有一种累并快乐着的喜悦感。汪曾祺对短句的使用也是炉火纯青的。例如:

“盆里的花渐渐萌发。九月,开了花,短干粉朵,闻闻,有酒香。浇以酒,则茂。”(汪曾祺《聊斋新义》之《黄英》)

语言凝练,寥寥数句,形色味俱全(短干、茂,粉朵,酒香);同时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于字里行间跳荡着一种音律之美,使人百读不厌。

在短句使用上,我补充了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让学生去充分感知长、短句之美: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聽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吧那冷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这样的比较,很直观地让学生看到短句短小精悍,简单明晰;长句子结构繁复,内涵丰富。长、短句结合使用,正所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造成结构上的美感,错综灵活,恰似如歌的行板,余韵绵长。

其实读文章,就像品酒,允许你有不同的爱好,你可以喜欢白酒的甘冽,也可以喜欢葡萄酒的先苦后甜,还可以喜欢锐澳鸡尾酒的简单轻松易入口。刘绍棠曾说,俗到家也就雅到家。我们读文章,就应该做到雅俗共赏。通过这样的比较,既能让学生对长、短句各自的特点有更直观的认识,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由文及人,知人论事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1959年,汪曾祺受“反右”政治运动的影响,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河北农村去改造,在农村劳动改造的时候,他亲手种葡萄。政治上受到牵联,排斥,本该是汪曾祺人生的坎坷和不幸,可是他却善于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发现美、创造美,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在这里,我补充了大词人苏轼的诗词和生活经历。拿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心境与汪曾祺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汪曾祺就是用这样一种从传统里继承的、从劳动中汲取的豁达、乐观、知足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苦难的。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能够比较好的解读汪曾祺的语言特色,能了解作品背后的人格之美。本堂课努力做到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再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近作者。但愿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学生能对生活多一点发现、多一点感动!

4.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重点指导“蜜(形近字对比)、梯(猜谜语)、沟、堡(形声字)”等字的识记方法,借助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及句子的意思,积累词语。

2、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3、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航,激发激发阅读期待。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路过一个山谷,就停下来在那儿休息。他们一边喝着清澈的山泉,一边吃着孙悟空从天宫中偷来的葡萄,吃完后他们把葡萄籽撒在地下。不久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山谷中从此长满了葡萄,这个山谷就是葡萄沟。

2、师板书课题,并引导学生随机指认“沟”(形声字)。

3、师:听说呀,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但也只是听说。耳听为虚,眼见才能为实!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到那儿去看看,想去吗?

播放葡萄沟的录像片,看后学生让说葡萄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生谈葡萄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葡萄沟去玩玩。但是,老师有个条件,你得对葡萄沟有一些了解。下面同学们坐端正,端起课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是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借助地图认识生字:疆、鲁、番、维、吾

(1)师:读了课文,你现在知道葡萄沟在哪儿了吗?我们在地图上找一找。师:看,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她的西北部有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新疆,葡萄沟就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随机认识生字“疆、鲁、番”。让我们响亮地读一遍好吗?

(2)师:在我国的新疆,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就是其中的一个,随机认识“维、吾”,其中,“维”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

(3)其他生字

A、蜜桃:形近字“密”

B、梯田:编字谜识字(弟弟站在木头边)C、形声字:沟、堡(4)齐读生字,开火车识字,检查认读,三、创设虚拟情景,让学生走入文本,感悟葡萄沟的物产丰富和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深入体会情感。

1、创设情景,走入文本,学习第一自然段,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

师:刚才大家已经读了课文,相信大家可能已经对葡萄沟有了一些了解,咱们来谈谈大家对葡萄沟总的印象!葡萄沟在哪儿?

师:那里盛产? 生:水果

师:对呀,五月有?七八月有?还有什么? 生:杏子、香梨、沙果、还有葡萄。师:葡萄是人们最 生:最喜欢的水果

师:葡萄是人们最喜欢吃的,那我们今天就去葡萄园看看。

3、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感悟葡萄沟的物产丰富和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深入体会情感。

师: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马上出发,快把书打开并端起来。

(1)读第一句,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师:好,坐上汽车。看看谁已经坐好了。出发了。葡萄园到了!大家快看,葡萄种在哪里?请小朋友赶快找找。在哪儿?你先说。

生: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师画山坡 师:这是什么? 生:山坡

师:对,这就是山坡 师:像梯子一样往上爬的就是 生:梯田(出示梯田图)

(2)学生读第二句话,感悟“茂密、凉棚、一个个”等词语。A、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师: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师:枝叶长得怎么样? 生:茂密 师:谁找到这个句子?你来 生: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 师:就像

生:就像搭起了绿色的凉棚 师:真不错。你来

生: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绿色的凉棚 指名学生读、齐读。

师画凉棚、葡萄藤,引导学生理解“茂密” 师:一片叶子叫茂密吗?那两片、三片、四片呢? 师:什么叫茂密? 生:很多

师:很多很多才叫 生:茂密

师:好,我们都知道了,那就一起来把叶子画上去。生:一片、两片、三片„„ 师:长满葡萄腾了吗? 生:长满了 师:这就叫做 生:茂密的枝叶

B、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并感悟凉棚有很多。

师: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从哪儿知道?这么多的凉棚,你想钻进哪个就钻进哪个去吧!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3)读第三句,感受葡萄的颜色多和美丽。(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师: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看看葡萄长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真不错,带着欣赏的语气去读呢。一句话,葡萄的颜色怎么样? 生:很美

师:很美、很多,颜色有 生:红的、白的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葡萄,哪些小朋友愿意来辨别辨别这些葡萄的颜色? 师:我们来当裁判,让他们自己来说说,好吗?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葡萄都挂到一个葡萄架上,这个葡萄藤就很特别了,它上面有各种各样品种的葡萄。用一个词形容 生:五光十色

师:五光十色,形容什么 生:很多的颜色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词,也表示颜色多 生:五颜六色

师:那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 生:“颜”和“光”不同 师:给“光”组组词看

生:光明、阳光、光亮、金光闪闪、金光灿灿 师:阳光一照,葡萄就 生:发出了亮光

师:发光发亮的葡萄,就像 生:一个个小小的灯笼。

师:小小的灯笼,像珍珠,像玛瑙,这样的葡萄不仅颜色多,而且 生:味道甜

师:会发光,不仅写出颜色多,样子美。现在再来读读这个“五光十色”

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读起来也会不同,下面请你带着自己独到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角色转换,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过渡:为什么葡萄沟的葡萄长得这么好啊?最重要的是什么?老乡们聪明能干,他们还有什么特点?再读剩下的部分。(热情好客)

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想扮演新疆老乡,看,新疆老乡来了!

(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维吾尔就是团结合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生活在一起,团结合作。)你们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

(2)今天,“我”要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

(3)吃了我们美味的葡萄,感觉怎样?能送给老乡一句话吗?哪怕是一个词也好!(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

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板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5、配乐读课文

师: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想看的请站起来,让我们一块再到葡萄园走一走,一块在把课文读一遍吧!

四、升华

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

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作业超市(任选两题完成)

1、选择文中的优美句子摘录下来

2、向家人介绍葡萄沟

3、了解新疆的其它特产,选择其中的一种介绍一下。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萄又大又美

葡萄沟

葡萄干色鲜味甜

是个好地方

5.《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五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喜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想跳的同学也可以跟着音乐跳。(利用白板的视频播放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以音乐开场,引入“新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欣赏歌曲。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生:(新疆)(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利用放大镜找到新疆)。师简介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我国的西北部,维吾尔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个名字,维吾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新疆有一种水果非常有名(葡萄)在新疆吐鲁番盛产葡萄最多,距离吐鲁番大约10公里有一个葡萄沟。板书:葡萄沟,生读课题。

(利用白板的描红和回放,重点识记生字“沟”)

今天,就让我们坐上旅游快车去葡萄沟参观一下?首先来到第一站。

二、初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学一学,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小组合作,给生字注音、组词及讨论记字方法。

3、小组展示组词及重点字的记字办法。

师:刚才,小朋友的读书热情吸引了生字宝宝,他要和大家做个游戏。

4、检查识字情况。

(1)捉迷藏(探照灯),认读生字

(2)《找朋友》(利用白板的拖曳,生字组成词语)师:老师见识了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现在想欣赏同学们的读书本领,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葡萄沟的水果很多。

生:葡萄沟的葡萄很甜。

生: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大家说的真好。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3、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表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句子、词语,用曲线画出。

4、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从哪里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谁来说说你都画了哪些句子?

5、集体交流,学生交流到哪句就从资源库中拖出哪句,相机指导朗读。

⑴ 学生1: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葡萄沟水果多,所以说它是个好地方)

① 从资源库中拖拉出水果图片,看到这么多水果,你们喜欢吗?欣赏完这些水果你想说什么呢?

② 你们能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葡萄沟真是真是太美了。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⑵ 学生2: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①见过梯田、凉棚吗?(没有)请大家看大屏幕(从资源库中出示梯田、凉棚),这些凉棚美吗?

②我们这里也搭建个“凉棚”?从资源库中拖出一片“葡萄叶”。让学生上台搭凉棚。这个就是课文里描写的“绿色的凉棚”吗?不是的,为什么?理解“茂密”。板书:枝叶茂密。你能把她们变茂密吗?再请学生上来利用白板的克隆,复制出好多树叶,在白板上操作,把葡萄叶搭成凉棚。(学生亲身操作,感悟什么是“凉棚”,通过用众多的葡萄叶搭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师:你是怎样理解茂密的?生答。

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非常好。在炎热的夏天来到一个茂密的枝叶底下,你有什么感觉?

师:是啊,这种感觉真爽啊。谁愿意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个句子。

3、指名再读。

师:还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凉棚很美?生:一个个。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一个个的?

师:这么美的凉棚,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茂密、凉爽。齐读。

师:到了秋季,这里成了葡萄的世界找一找描写葡萄的句子。

⑶ 学生6: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因为葡萄沟的葡萄美丽,所以那是个好地方)

① “大串大串”说明什么?你们想看看这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吗?

② 资源库拖拉葡萄图片,看到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能用书中一个词概括吗?

(五光十色)

③ 你们还能用其它词吗?课文中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呢?生答。

(运用白板,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换词比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想象思维。)

④ 亲眼目睹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你们有什么感受?

⑤ 学生:觉得葡萄真美呀。

⑥ 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练读、指名读、师范读)

大家的朗读把我带进了一个美丽的葡萄世界。这里不光葡萄美,这里老乡还非常――(热情好客)

⑷ 学生9: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让你吃个够。(因为葡萄沟的人们很热情,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当客人到你家时,你知道怎样做才是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葡萄沟的葡萄那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你们知道吗?(做成葡萄干)

⑸ 学生10: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因为葡萄干非常有名,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① 这么有名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同桌说说,集体交流。

② 视频展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形式感性认识。

指名读句子。

师:见过阴房吗?生:没有。(课件出示阴房)说说阴房的样子?

生:阴房的样子像碉堡。

生:阴房四周有许多小孔。

师: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师口述,生跟着说

再读课文,感受葡萄制成的过程。

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朋友看到葡萄沟这种奇特的制作葡萄干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也学着来做,结果都失败了,葡萄都发霉变质了,因为只有在中国的新疆才有这种昼夜温差大,多风少雨的气候条件,才能用这种自然的方式制葡萄干,而且色鲜味甜。

小结:当大家来到葡萄沟,见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触摸到那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够了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的最甜的葡萄,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课件出示

学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拓展内容,激发感情。

新疆不只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还有许多地方景色宜人,请大家欣赏。

学生欣赏课件风景,欣赏完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生答。

师:不光新疆是个好地方,我们的家乡周村也是个物产丰富,景色迷人的地方。你能说说我们家乡的特产吗?生说。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6.《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六

本文介绍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盛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它品种多、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课文语言生动,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对葡萄沟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重点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词语和“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个句子。

2、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概括全文的第四段那句话,懂得“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理解第二段的四句话,体会葡萄的“多、美、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教室里来了这么多老师,孩子们,你们觉得紧张吗?

(紧张)

其实,樊老师也和你们一样紧张。那我们有没有信息把今天的课上好呢?

(有)

首先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好不好?孩子们夸自己。

(我很棒,我真的很棒!)

你们喜欢看电影吗?那老师先请大家看一段小电影吧!

(课件出示:秋天,葡萄成熟了,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们摘收丰收葡萄的场面)

2、葡萄沟的图片。

3、看完画面,你们有话想说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葡萄沟带给了你们这么深的感受,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葡萄沟的。打开第10课自由地读读。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把描写葡萄沟怎样的一句话找出来并用“──”勾画出来。

板书:好地方

2、看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读读这句话。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读课文,感受好地方。

4、课文都写了什么就让你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你们认认真真的读课文。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

5、谁想把你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三、第一自然段

1、学生找到第一自然段教师引导:“哦,你是从水果多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出示水果的课件)

2、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3、为什么这么读?因为人们最喜欢的是葡萄。

四、第二自然段

过渡:是呀,这么多的水果逗人喜爱,但我最喜欢那里的葡萄。请随同老师一起到葡萄园去看看,看葡萄长得怎么样?如果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都读读第二自然段。

1、你们见过凉棚吗?

说一说。

2、茂密的枝叶搭起来,多像凉棚呀!

(出示课件)

这就是一种凉棚。

3、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就搭在山坡上的梯田里,你们知道梯田什么样吗?看一看这就是梯田。

4、想象一下:漫山遍野的梯田里种满了葡萄,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什么样。然后用“……像……”仿照说话。

5、说一说。

6、如果说到葡萄多,你从哪感受到葡萄多?

(第三句)

你还从哪看出葡萄多?

⑴ 都读读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吗?出示第三句一大串一大串变红,读读想象一下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什么样?

7.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七

重庆市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城乡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 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因此, 开展重庆市农村典型地区水环境和水源保护, 制定重庆市典型地区水源保护实施方案, 是满足区域居民饮水安全,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3]。对于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类型———水库, 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保护和改善水库水质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生态修复措施强调采用生态学基本原理, 通过构建库岸植物群落, 稳定水库及其周边生态平衡, 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美化景观的效果[4,5]。

1 葡萄水库概况

葡萄水库位于彭水县龙射镇 (原葡萄乡) 葡萄3村, 距彭水县城约60km, 距龙射镇5km, 有简易公路至坝顶, 交通比较蔽塞;葡萄水库是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小一型水库, 主要功能是农田灌溉, 同时负担承担龙射镇、平安镇的场镇供水责任, 还具有防洪等功能。葡萄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1.5km2。多年平均径流250万m3;水库大坝为非均质土坝, 设计洪水标准30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 水库总库容193万m3。坝顶宽4m, 坝顶轴线长166.23m, 坝顶高程1240.00m, 最大坝高30m。水库校核洪水位1239.93m, 设计洪水位1239.66m, 正常水位1239m, 死水位1215m, 水库总库容193万m3, 正常库容173万m3。水库灌溉面积720hm2, 承担龙射、平安两个场镇及农村人畜饮水1.06万人, 保护下游葡萄村农田133hm2和人口500余人。水库辐射人员多, 该水源地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涵养任务刻不容缓。

2 葡萄水库污染源调查与基于水质监测评价的确定

实地调查发现, 在水库的集雨面积内, 对其水质产生影响的污染源主要有:零散住户的散排污水, 周边人群尤其是进入水库钓鱼的人带来的生活垃圾, 零散分布的农田产生的面源污染, 住户散养的牛羊带来的养殖污染。

2.1 生活污水污染

影响水体水质的污染源之一就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 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 在厌氧细菌作用下, 易生恶臭[6]。目前, 葡萄水库周边主要生活污水来自于散居的农家, 居民生活中产生的洗衣洗澡水和养殖污水基本处于散排状态, 随自然形成的沟渠或被雨水冲刷进入水库。

2.2 生活垃圾污染

日常生活及其相关服务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大量的废弃物, 被称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堆积存放, 影响自然环境, 破坏生态平衡;在堆放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 污染土壤、水、空气。调查发现, 葡萄水库周边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为库周人类活动, 郊游和垂钓产生的废弃物, 在水体附近的敏感区域堆积和腐烂, 形成影响水体的污染负荷。

2.3 农田面源污染

调查发现, 现有水库周边污染中, 农田面源污染是其中广泛分布, 影响较大的污染类型之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化肥、农药等为促进作物生长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有机、无机物质, 通过地表径流、农田土壤渗透等造成水体污染。在葡萄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现有部分农田, 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 化肥仍然以单一含量的常规产品生产为主;农药以化学农药为主 (其中又以杀虫剂为主) 。由于在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上的不合理性, 以及农业集约化水平低, 部分化肥和农药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水库中污染了水体。

2.4 养殖污染

葡萄水库库周的养殖污染源主要来自当地居民沿库周道路放养家禽牛羊带来的养殖污染, 污染负荷主要来自畜禽饲料和粪便, 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根据彭水县水文水质监测站2014年1~4月的最新监测数据,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为评价标准, 发现除CODMn、总磷指标超过III类标准外, 葡萄水库的其余水质指标均能满足III类标准。

3 葡萄水库水源地岸边植被带方案设计

岸边植被带指位于水库水体与陆地过渡带的植物群落, 岸边植被带在涵养水域、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在收集葡萄水库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周边居民生活状况、耕地分布、植被现状的基础上, 再对比参考同类型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设计实例, 结合多个方案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比较, 确定主要通过构建岸边植被带对葡萄水库进行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 同时还拟采用自然湿地和生态护篱等综合措施加强其工程效果。

3.1 岸边植被带设计原则

岸边植被带在选择植物种类和配置模式时, 应该考虑植物特性, 生境条件, 生态、社会效益等多影响因子带来的综合影响。

(1) 针对水源地特点, 选择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和水生态修复效果的植物种类。 (2) 设计前对水库周边植被状况进行详细调研, 在此基础上强调对乡土植物的优选利用。 (3) 突出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 选根系发达、根蘖萌发力强、固土能力强, 并具有较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的植物种类。 (4) 植物种类应多样化, 体现植被多样性, 结合生境特点, 形成具有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群落特征的岸边植被带。 (5) 水源地具有年际丰枯交替特点, 水位季节性涨落变化会产生周期性露出水面的土地, 对该部分进行植被恢复时, 针对生境特征, 选择能够适应耐水淹、耐高湿、耐瘠薄的植被, 在水位消退之后, 植物营养繁殖能快速萌芽形成景观的植物。

3.2 岸边植被带植物配置

岸边植被带主要布置在水库北侧, 分两个部分布置, 岸边植被带I约为5370m2, 岸边植被带II约为2565m2。针对库周地貌、坡度、土壤、高程等条件, 搭配乔———灌———草的配置模式, 植物对雨水径流中部分有机质和营养物质进行过滤、阻拦并吸收, 植物根系还有护岸固堤的作用。库岸右侧的小路从坝址到库尾, 沿途栽种乡土植物火棘作为灌木层, 乔木层采用枫杨、金丝垂柳、白夹竹间植的形式, 再配合适宜亲水生长的灯芯草、扁穗牛鞭草、花叶芦竹等植物, 形成集隔离、过滤、吸附、景观为一体的岸边植物群落带 (表1) 。

3.3 岸边植被带植物种植要求

在进行岸边植被带施工时, 应注意对原有植被保护, 不应全面整地。对裸地进行植被种植, 对植被现状较差的地方进行补种, 尽力模拟自然植被群落, 让岸边植被带形成自然生境。整地时间一般应提前整地, 春季造林, 应提前到前1年雨季, 不晚于前1年秋季;雨季造林, 应提前到当年春季或不提前;秋季造林, 应提前到当年雨季或雨季前。

本方案设计用地范围在水库管护范围内, 不涉及征用、占用耕地问题。

4 结论

在对彭水县葡萄水库实地调研、污染源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水库水源地岸边库周地形、土壤、植被、水质等现状, 根据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提出以上岸边植被带为主要工程措施的设计方案。通过这些生态植被工程的实施, 不仅可以减少有机物对葡萄水库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 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 还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地区的微环境与舒适度。另外, 还能加强水生态文明的建设, 促进葡萄水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的涵养保护。

参考文献

[1] 肖建红, 施国庆, 毛春梅, 等.水坝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述[J].生态学报, 2007 (2)

[2] 侯新, 张军红.水库库宾带植被配置模式及其生态效应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与经济, 2014 (4)

[3] 侯新.基于景观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式设计——以重庆市内子口水库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 2012 (7)

[4] 黄超杰.河道生态治理设计研究——以罗泾生态河道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2)

[5] 刘兴敏.以礼河生态治理的设计与施工[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3 (4)

8.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过程导向;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S663.1

教学模式从古代的传授式即:“讲—听—读—记—练”,到17世纪的程序结构式即:“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以及到现在传统的五阶段教学模式即:“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这完全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操作的理念格格不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发生变化,必将导致教学模式的变革。下面就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班开设的葡萄栽培技术课程为例来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

1、几种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应用

1.1融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为一体的现场教学

我院定向班在实践教学方面有很好的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这些实训基地的优越条件,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内,开展现场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积累了实际工作的经验。实施时结合葡萄生产季节,将学生带到葡萄园、苗圃、科研试验地,把重点内容、抽象内容、关键技术进行现场讲解和学生亲自操练,贴近生产实际。教具、材料、场地、设施真实直观,教师可利用现场的材料和场地设施边演示边讲解,直观性强,有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教学场景新鲜、环境广阔,更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好。

1.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岗位训练教学

在课程教学内容学习结束或即将结束时,安排2~3个月的葡萄栽培生产顶岗实习,进行岗位训练。通常以教学班集体为单位或分实习小组,在任课教师带领下,学生到葡萄生产企业和单位开展葡萄生产实践技能的实习,由实习单位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和任务安排学生在葡萄生产一线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岗位实践锻炼,更好的掌握葡萄生产的实践技能,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地保障。

1.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

主要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和完整的学科体系,建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的流程是: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同学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制定,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实施计划: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归档或应用:记录归档,应用实践。

课程以葡萄植物识别、葡萄苗木繁殖、葡萄栽植、葡萄修剪、葡萄园管理等项目带动整个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融于每一个具体项目的教学任务中,学生边实践边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基地(苗圃、葡萄园)根据已经制定的项目工作全过程参与。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学生不但能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熟练和提高,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的职业教育特点。

1.4建立与生产企业互惠合作的工学交替教学

以“校企联合,定单式培养”教学为切入点,建立了威龙生态伟业公司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过程中把企事业技术人员请进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搬到教学课堂,教师走出去到生产一线参与生产实践锻炼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并且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这样,以公司环境或校内教学环境为平台进行的课程学习和训练,有力保障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1.4.1将公司(企业)的一线工程技术专家、深资人员聘到到学校,作为本课程实践主讲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和管理;

1.4.2将公司(企业)成熟的项目带进学校,经过教学人员的认真分解、提炼和整合序化,得到教学的项目和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

1.4.3学生走进公司,参与公司项目或任务的实施,在项目或任务训练中进行锻炼和提高,同时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体验职场规则,积累职场经验;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1.4.4学校的教师走出校门到生产一线,一方面作为责任教师辅助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训练;同时教师个人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1.4.5在公司的帮助支持下,学校实训室或实训基础搭建了与公司技术环境相同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

2、教学评价模式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更多地是注重以具体分数为指标的量化评价,事实证明这种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量地采取考试成绩、平均分数等评价方法来对职业技能的学習过程进行评价,无疑会对教学改革形成强烈的负面影响,更不能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使职业教育重新回到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养成。通过几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葡萄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了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方式: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比较符合高职教学教育平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2.1诊断性评价

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进行任务实施的情况和任务实施的过程及进展而定。如组织讨论、完善所做的方案等,占30%;

2.2形成性评价

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上课提问回答情况等占15%;技能实训报告占25%;

2.3终结性评价

(期中(末)考试成绩)期(中)终考核,占30%(闭卷)。

3、效果分析

经过近多年的教学改革的实践,学校、学生与企业初步形成了“三赢”的局面,改革得到了学生、企业的普遍欢迎,改革也使课程的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综合能力优秀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教学方式和方法灵活多样,教学的内容更加科学与合理,与行业的联系更加密切、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任务更加接近。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促进了专业课程的整体优化,大幅度提高了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庆龄,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9.葡萄沟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篇九

教学目标: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2、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收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第2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棵,我们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并初度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师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葡萄沟》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自由说

生:那里有许多水果

师:是啊,那里盛产水果(师板书:盛产水果)

还记得吗?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听说那里的葡萄非常有名,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到葡萄沟去看一看,好吗?说去就去,马上就出发。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葡萄的枝叶长得怎么样?葡萄的果实长得真么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汇报:种在山坡的梯田上.(师黑白上画山坡、梯田)

2、赶快登上山坡,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的枝叶长得真么样? 生:茂密的枝叶„„

师:(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

(2)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3)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这句话)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看看维吾尔族老乡是怎样对待客人的。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

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快快尝尝我们葡萄沟又大又甜的葡萄吧,你们随便摘,随便吃,吃个够,“吃个够”是怎么吃?

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

师:老乡是怎样对待客人的,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热情好客。(是板书这词)

师: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读一读来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吧。生:到这感受读课文。

6、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他们一定会是送你很多葡萄,让你带回家,可还会剩下很多的葡萄,怎么办?

生: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师:你们吃过葡萄干嘛? 生:没有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新疆的葡萄干,想吃吗? 生:想

师:边吃边观察葡萄干的颜色,品尝葡萄干的味道,吃完告诉老师和同学们。生:汇报.师:课件演示新疆各种颜色的葡萄干。(板书:色鲜味甜)

7、那这么好吃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3自然段,并结合大屏幕上的提示语,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生:读后汇报

8、师:师指着板书,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说说心里话。

生:指名说

9、师:你们喜欢葡萄沟吗? 生:喜欢。

师:可是,就快下课了,我们就要和葡萄沟说再见了,那此时此刻你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吗?是哪一句呢?

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好地方”,并让学生感情朗读。)

三、结束语

小结:是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希望以后有机会到葡萄沟去,亲自尝一尝那里又甜有大的葡萄,感受一下那里热情好客的老乡,好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葡萄沟

盛产水果 五光十色 热情好客 色鲜味甜

铁岭县大甸子镇中心小学

2011年4月14日

10.二年级下册《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十

训练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

教学难点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

1、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训练揭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词“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明白“葡萄”两个字为什么是草字头,知道这三个词都是表示地名的。

2、出示地图,了解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

3、用上这三个词儿用一句话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引导说出:

①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②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葡萄沟走一走,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提出不理解的词。

2、用简笔画帮助理解“梯田”等词。

三、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旧知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二、精读课文,欣赏品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先读课文,说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的意思。

(2)读一读,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填写表格。

2、抓住“茂密”一词,欣赏比喻句。

(1)出示画面,学生领略夏季葡萄枝繁叶茂的美景,让学展开想象:在炎炎夏日,当你步人这葡萄架下会有什么感觉?

(2)出示句子:

①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凉棚。

②夏季,葡萄的枝叶非常茂密。

对比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4、学习“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有红的

白的

紫的

暗红的

淡绿的`

五光十色

美丽极了。

(1)先让学生加上标点符号,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2)用横线画出写葡萄颜色的词,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异同。

(三)学习第3自然段。

(方法同上0

四、用“因为……所以……”旬式说话

1、因为葡萄沟

,所以那儿是

个好地方。

2、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因为那儿

第三课时

目的:

1、小结学法,迁移运用,仿写句子。

2、学会本课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一、复习

自由朗读全文。

二、小结学法,迁移运用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的写法填空:

我的家乡是水蜜桃之乡。四五月有 ,六七月有 ,到了八月 。

2、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写一写家乡的一种水果。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想想用什么方法识记。

2、学生反馈,教师指导。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留、颜、棚、够”4个字,提醒学生注意笔画写紧凑些。

3、学生练习书写。

11.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散文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才是正确的呢?那就涉及到散文的文体特征。阅读与写作思维一样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1]即教学的内容要符合散文的文体特点,散文是艺术,描绘作者的感情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冶情;读者阅读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2]这就决定了散文的教学内容重在品味语言。

师:有人认为《葡萄月令》是汪曾祺散文的代表作,那么它代表了什么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读这篇散文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先请位同学读一读。

生2:二月里刮春风。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师:这位同学,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生3:有点重了......

师:你来举个例子,你读个句子,本来应该读的轻他读重了的。

生3: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位同学选了一个句子作比较,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哪个读的好?(赞成生3的多)大多数同学的见解和老师一样,就是在节奏的把握上你(生3)比他(生2)好,读这篇文章要轻一点,慢一点,为什么道理?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说出:淡淡的。)对,是淡淡的,(板书:淡淡的)淡淡的语言应该是什么节奏啊?慢一点、轻一点,对不对?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不着急啊,你们读书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着急。

师和生: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慢慢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师:对。很从容的节奏。这样才能把汪曾祺散文中的味儿读出来。

在这一部分中,老师反复要求学生读课文,用各种形式来读,抓住重要的语句反复读,并和学生一起读。他关注的不仅仅是生2和生3,更关照下面一大批学生,这批学生的任务是对生2和生3的读书情况进行评价。“一读一听”的教学安排,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的活动中了。为什么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读文本呢?因为语言实践的目的就在于找到语言的感觉,这个过程是别人不能替代的。[3]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课堂实录中看出“读”的效果,在读过文本后学生明确了两个基本问题:1.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2.这样的语言应该用什么节奏和语调来读是合适的。达到这种效果的教学活动就是成功的,黄老师不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贴标签,将课堂交给学生,将对文字体悟的过程交由学生完成。而这正是我们当下的老师所欠缺的,很多老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花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即使读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读,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直接强加给学生,学生若不理解,老师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解释答案上,这样本末倒置之事课堂上屡见不鲜。而黄厚江老师一直坚持把“读”作为文本理解的手段和途径。其实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就是由主体的言语实践转化而来,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在主体的言语实践中积淀而成。[4]

王荣生教授认为作者的所思所想和独特的情感认知是散文教学中不可疏漏的内容之一。从《葡萄月令》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汪曾祺的所思所想和他的情感都与葡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请你根据文中的内容说说汪曾祺和葡萄是什么关系?(学生思考)你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4:爱与被爱。

生5:相互依托。

师:你能不能用具体的人物关系或者比喻来说明这种爱与被爱,相互依托的关系?

生6:他把葡萄当成自己的孩子。

师:有依据吗?

生6: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师:为什么这句话就能看出来呢?这个少妇与汪曾祺有关系吗?

生:没有。

师:其实这位同学的语感非常好啊,只是他被黄老师问住了。我们一起来思考:“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请问九月的果园生的孩子是谁?

生:葡萄。

师:那么果园就是葡萄的妈妈。请问葡萄的爸爸是谁?

生:汪曾祺。

师:也就是说汪曾祺的爱和果园的爱生出了一串串葡萄,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呢?

生7:“一到冬天,要检查几次。不是怕别的,怕老鼠打了洞。葡萄窖里很暖和,老鼠爱往这里面钻。它倒是暖和了,咱们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

师:哪里看出?

生7:要检查几次。

师:“要检查几次”就看出来了?

生7:咱们的葡萄。

师:非常好。大家注意前面一个理由不成立。家里养小狗也可以一天检查几次,哪个理由更充分?我们把这个“咱们”还原到生活的场景中来啊,在生活里说这是咱们的孩子,就是指我和我爱人所生的孩子吧?所以这里“咱们”是指?

生:作者和果园。

生8:我认为葡萄不是汪曾祺的孩子,是汪曾祺的心。

师:这个想法非常有意思,是颗什么样的心呢?

生8:像葡萄一样晶莹剔透的心。

师:非常好,评论家们说这是一颗“赤子之心”,赤子是最纯净的生命,这纯净代表着汪曾祺散文的灵魂。

这段课堂实录最打动笔者的就是这一环接一环,层层递进的发问,最后问题切切实实解决。很多老师可能在学生回答完“他把葡萄当成自己的孩子”之后就结束,也可能有老师更深入一点追问到“依据是什么”就结束。但黄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剖。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尤其是对于文字的理解,掺杂着很多读得出说不出的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灵活的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用实实在在的语言将抽象的感觉表达出来。黄老师是非常擅长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他将生活中我们非常熟悉的夫妻关系,人与宠物的关系搬入课堂之中帮助学生理解葡萄和汪曾祺的关系,所以我们从课堂实录中看到,学生的认识从开始的模模糊糊到最后有凭有据。但是黄老师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在课堂阅读中他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相较于结论,他更关注的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过程。所以葡萄和汪曾祺的关系答案是多样的。而我们很多的语文老师是把提出的问题和答案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不仅没有过程,而且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集于一体的学科。它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语文感受和审美发现,并且要去培养这样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创新能力,黄老师的阅读教学观是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的,是值得我们广大老师揣摩学习的。

笔者借助三个短小的课堂实录片段,真实的还原了黄老师课堂教学的情境,在课堂上黄老师省去了所有花里胡哨的环节,非常的朴实,借用清代文学家刘熙载的一句“极练如不练,出色而本色”,本色不是无为,本色不是原始。真理都是朴素的,好课自然也应该如此。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课程“语感中心说”之浅见[J].课程·教材·教法,2002,(08).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黄厚江.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我的阅读教学观[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03).

[4]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一年级下评语下一篇:想要一个好朋友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