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练习一(共14篇)(共14篇)
1.二年级数学练习一 篇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练习(二)》教案
第四课:综合练习
教学 时间:xxx
教学 内容:19页例10和练习四的第4-8题
教学 目标:
知 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能 力: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突破方法 :练习法
教 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
1 2 3 4 5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1 2 3 4
二、教学例10
我们学过了画线段,线段是有长度的,现在我们来学习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下面来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画法:从尺的“0”刻度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长在两端做上端点,这就是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自己练习画3厘米的线段。
三、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4题
2、做练习四的5-8题
板书设计: 第四课:综合练习
2.二年级数学练习一 篇二
师:今天, 老师将与同学们一同上一节复习课。
师:同学们, 你们认为本学期所学知识中哪部分的内容最困难?
生:应用题部分 (绝大部分同学) 。
师:数学应用题部分内容确实很困难, 但是老师告诉大家, 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不是困难的懦夫, 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勇敢地战胜困难。 你们说是不是?
生:是! (齐声说)
分析:老师言语和蔼、态度可亲。 如“一同、大家、我们”等字眼无形中把老师和同学融为一体。 师生成为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伙伴, 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 老师激励性的问话恰到好处,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此“导入”突出了高度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 强调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 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的生本理念, 为师生共同学习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研讨求知
第一板块:
看图编题并解答。
师:出示多媒体。
师:上面画了些什么?
生:苹果和桃子 (齐声答) 。
师: (追问) 谁能很快说出上面画了几个苹果? 几个桃子?
大部分能急着点数, 有少部分能急切地大声说:“12个苹果, 6个桃子”, “6个桃子, 12个苹果”。
师:好!你们真是眼明手快呀! 就是12个苹果, 6个桃子 (板书:12个苹果, 6个桃子) 。
师: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你是怎样很快说出12和6的?
生纷纷举手, 有部分定睛不语。
生1:有3行苹果, 每行4个, 一共12个;桃子就是6个, 我一眼就看出来了。
生2:有4行苹果, 每行3个, 一共12个;桃子就是3个3个的数, 3加3就是6个。
生3:老师, 我还有办法, 把苹果从中间分左右两部分, 每部分6个苹果, 一共6×2=12个;桃子不用数就行。
其他学生茅塞顿开, 跃跃欲试。
师:同学们, 你们表现得都很勇敢也很聪明 (特别是生3) 。下面看看题目是怎么要求我们的?
【块一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有很强的激励性, 而问题又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 这样很好地把握了二年级小学生爱表行自己的心理特点。 注重“以学定教”, 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把学生当做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 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 学生表现积极踊跃, 有效培养了学生勇敢的品质, 培养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生3的回答无疑是创新。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板块:
生:读题 (同桌议2分钟) 。
师: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谁想试一试?
生1:有12个苹果, 6个桃子。苹果桃子共有多少个?
12+6=18 (个)
生2:有12个苹果, 6个桃子。 苹果是桃子的多少倍?
12÷6=2
生3:有12个苹果, 6个桃子。桃子比苹果少多少个?
12-6=6 (个)
生4:我也能编将它们分装在盘子里, 每个盘子装6个, 需要几个盘子?
(12+6) ÷6=3 (个)
师引导学生:能不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把题编得更有意义些呢?
生1:姥姥生病了, 我买了12个苹果, 6个桃子去看望姥姥。
师:编完了吗?
生:编完了。 其他学生有疑惑 (缺少问题) 。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这道有意义的题补上问题呢?
生2:姥姥吃了1个苹果1个桃子还剩多少个水果?
12+6-2=16 (个)
生3: (再次补充问题) 买的苹果是桃子的多少倍?
12÷6=2
生4: (我也能编) 我也能编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吃。 每个小朋友吃几个水果? (12+6) ÷9=2 (个)
师: (追问) 有12个苹果, 而桃子只有6个, 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吃, 从总数上讲是平均的。 可是从生活角度上讲9个小朋友吃到的水果一样吗? “平均”分得合理吗?
学生大都疑惑不解, 有个别学生恍然大悟, 说:“有人吃不到桃子”;“还有人吃到2个桃子呢”。 (看法种种)
师:对呀! 那么,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多数同学恍然大悟, 说:“6个桃子不够9个人分。 ”
师:生活中, 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 应该怎么办呢? (前提是很爱吃的桃子)
生1:我爱吃苹果。
生2:我把桃子让给别的小朋友吃。
师:两位同学发言都很诚实。 我们学习数学不但要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还要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 当然要学会“礼让”, 这是我们民族的美德。 但是, 这道题应该怎样改一下呢?
生1: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吃。
生2: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吃。
生3: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吃。
师:三位同学改编得都很好, 那么, 怎样分才最合理?
【块二分析 】课堂 “放开”畅所欲言, 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 善待、宽容、欣赏学生, 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每位学生在师生的激励下不断超越自我, 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使学生潜在的智能得以充分的开发与展示。 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参与, 为进一步学习起到“加油”作用。 学生不拘一格的发言烘托了课堂气氛, 老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为兴趣教学。 本版块的品德教育十分得体, 体现了教育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第三板块:
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分最合理) 。
生:小组讨论 (平均分给2人、3人、6人怎样合理分) 。
生:小组汇报结果 (12÷2=6 (苹果) , 6÷2=3 (桃子) ;3人分……, 6人分……)
【块三分析 】分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共同探索的良好品质。 本版块设计实现了在这一目标。
三、巩固拓展
师:布置作业 (留意生活, 用所学数学知识自编自解十题) 。
3.二年级数学练习一 篇三
一、找准科学的训练重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来看,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领域数学学习的工具和基础,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多位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都是由一次又一次连续的一位数的运算来完成的,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是提高多位数以及分数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代数运算最终也是归结为代数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的运算,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系数和指数也大多是一位数和二位数,这些系数和指数的运算大多是通过心口算来进行的。基于此,我校从2013年开始,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验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也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以下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切。
实验开始前后期中考试成绩对照表
一年级2班二年级2班
平均分合格率平均分合格率
2013年期中成绩89.894.4%87.991.8%
2014年期中成绩92.497.22%91.595.5%
综上数据可见,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是有价值的,良好的心口算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
我们按以下原则来构建我校的心口算训练的内容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会。内容包括一位数、二位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除了利用乘法口诀能解决之外,由于过程较为复杂不列入训练内容。
2.循序渐进,基本上与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编排同步。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们设计的内容体系做到低起点、缓节奏、频往返。考虑到有效的心口算训练应当建立在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对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计的心口算训练顺序与小学教材中数的运算教学顺序相配合(具体内容见练习1、练习2、练习3)。
练习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位数加一位数)
凑 + 诀 2+9 =()
3+8 =() 3+9 =()
1+9 =()
2+8 =()
8+2 =()
9+1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同步。
练习2 100以内的减法(一)(二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下“100以内的减法(一)”教学同步。
练习3 100以内的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减法(二)”教学同步。
3.原则上不改变学生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习惯,也不排除在个别训练项目中给学生推荐更高效的运算顺序(如练习4)。
练习4 100以内的加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种“高位先算”的好处是便于将上一次的运算信息在大脑里存储,有利于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
心口算训练要取得成效,常练不懈、持之以恒是关键。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每节数学课中都安排课前3分钟的心口算训练。鉴于周而复始的心口算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校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训练方式有计时答题、抢答、接力赛、游戏、即兴表演等,将单一乏味的口算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以下是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几个训练方式。
【案例一】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
训练方式:计时答题。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三个批次的题目,每个批次10道题,限时30秒。每个完成的学生都要举手示意,教师对举手示意完成者要报给他所用的耗时。每个批次首个完成者可以到黑板上写出各题的答案,在他之后完成的学生则要对他的答案检查修正。竞争意识、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既进行了口算练习,又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复核检查的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
【案例二】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二位数与二位数减二位数的混合训练。
训练方式:抢答。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每次只出示一题,由全班同学抢答,直到抢答答案正确,再出示第2题。抢答正确者记3分,抢答错误者扣1分,定期公布心口算训练抢答项目中每个学生的累计得分。每次抢答凡已答对的学生不许再次抢答,违例者则扣1分。这种训练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优等生多次抢答的情况,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笔者计算过,这样的抢答,每一次通常在5秒左右,也就是说抢答顺利的话,在3分钟时间内可以让3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积分累计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举手都更为谨慎,也更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
【案例三】
训练内容:二位数乘一位数。
训练方式:接力赛。
具体实施:先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为每一组准备30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心口算题(难度基本相同),每组按座位次序逐一接题,一位学生口答结果正确后,方能由下一位学生接题,这样依次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题错误,那么要在该学生更正后,方能继续。如果三次口答均不正确,则可以向同组同学求助。最后按每组答完所有题的耗时多少排定名次。为了让自己的组能够获胜,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不止在课内,就是在课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这项实验开展以来,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跟踪统计我们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进入专注听课状态的时耗已由原来的平均2~3分钟缩短到1分钟左右。相信随着这项实验的深入开展,必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数学教学气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梅山学校 315800)endprint
说起心口算,人们很快就会想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慈溪小学生为代表的“神算子”,他们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名震中外。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学校都热衷于培养“神算子”,而对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的实验和研究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神算子”的训练是一种竞技训练,通过强化训练使被训练者能快速地进行珠算式心算,也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这是一种高强度的竞技训练,会耗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继续学习却没有多大的帮助,而且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当下,它也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那么小学心口算教学的意义何在?对全体学生而言,怎样的心口算训练才是有价值的?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找准科学的训练重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来看,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领域数学学习的工具和基础,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多位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都是由一次又一次连续的一位数的运算来完成的,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是提高多位数以及分数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代数运算最终也是归结为代数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的运算,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系数和指数也大多是一位数和二位数,这些系数和指数的运算大多是通过心口算来进行的。基于此,我校从2013年开始,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验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也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以下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切。
实验开始前后期中考试成绩对照表
一年级2班二年级2班
平均分合格率平均分合格率
2013年期中成绩89.894.4%87.991.8%
2014年期中成绩92.497.22%91.595.5%
综上数据可见,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是有价值的,良好的心口算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
我们按以下原则来构建我校的心口算训练的内容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会。内容包括一位数、二位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除了利用乘法口诀能解决之外,由于过程较为复杂不列入训练内容。
2.循序渐进,基本上与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编排同步。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们设计的内容体系做到低起点、缓节奏、频往返。考虑到有效的心口算训练应当建立在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对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计的心口算训练顺序与小学教材中数的运算教学顺序相配合(具体内容见练习1、练习2、练习3)。
练习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位数加一位数)
凑 + 诀 2+9 =()
3+8 =() 3+9 =()
1+9 =()
2+8 =()
8+2 =()
9+1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同步。
练习2 100以内的减法(一)(二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下“100以内的减法(一)”教学同步。
练习3 100以内的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减法(二)”教学同步。
3.原则上不改变学生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习惯,也不排除在个别训练项目中给学生推荐更高效的运算顺序(如练习4)。
练习4 100以内的加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种“高位先算”的好处是便于将上一次的运算信息在大脑里存储,有利于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
心口算训练要取得成效,常练不懈、持之以恒是关键。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每节数学课中都安排课前3分钟的心口算训练。鉴于周而复始的心口算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校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训练方式有计时答题、抢答、接力赛、游戏、即兴表演等,将单一乏味的口算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以下是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几个训练方式。
【案例一】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
训练方式:计时答题。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三个批次的题目,每个批次10道题,限时30秒。每个完成的学生都要举手示意,教师对举手示意完成者要报给他所用的耗时。每个批次首个完成者可以到黑板上写出各题的答案,在他之后完成的学生则要对他的答案检查修正。竞争意识、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既进行了口算练习,又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复核检查的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
【案例二】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二位数与二位数减二位数的混合训练。
训练方式:抢答。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每次只出示一题,由全班同学抢答,直到抢答答案正确,再出示第2题。抢答正确者记3分,抢答错误者扣1分,定期公布心口算训练抢答项目中每个学生的累计得分。每次抢答凡已答对的学生不许再次抢答,违例者则扣1分。这种训练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优等生多次抢答的情况,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笔者计算过,这样的抢答,每一次通常在5秒左右,也就是说抢答顺利的话,在3分钟时间内可以让3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积分累计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举手都更为谨慎,也更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
【案例三】
训练内容:二位数乘一位数。
训练方式:接力赛。
具体实施:先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为每一组准备30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心口算题(难度基本相同),每组按座位次序逐一接题,一位学生口答结果正确后,方能由下一位学生接题,这样依次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题错误,那么要在该学生更正后,方能继续。如果三次口答均不正确,则可以向同组同学求助。最后按每组答完所有题的耗时多少排定名次。为了让自己的组能够获胜,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不止在课内,就是在课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这项实验开展以来,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跟踪统计我们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进入专注听课状态的时耗已由原来的平均2~3分钟缩短到1分钟左右。相信随着这项实验的深入开展,必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数学教学气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梅山学校 315800)endprint
说起心口算,人们很快就会想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慈溪小学生为代表的“神算子”,他们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名震中外。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学校都热衷于培养“神算子”,而对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的实验和研究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神算子”的训练是一种竞技训练,通过强化训练使被训练者能快速地进行珠算式心算,也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这是一种高强度的竞技训练,会耗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继续学习却没有多大的帮助,而且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当下,它也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那么小学心口算教学的意义何在?对全体学生而言,怎样的心口算训练才是有价值的?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找准科学的训练重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来看,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领域数学学习的工具和基础,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多位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都是由一次又一次连续的一位数的运算来完成的,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是提高多位数以及分数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代数运算最终也是归结为代数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的运算,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系数和指数也大多是一位数和二位数,这些系数和指数的运算大多是通过心口算来进行的。基于此,我校从2013年开始,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验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也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以下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切。
实验开始前后期中考试成绩对照表
一年级2班二年级2班
平均分合格率平均分合格率
2013年期中成绩89.894.4%87.991.8%
2014年期中成绩92.497.22%91.595.5%
综上数据可见,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是有价值的,良好的心口算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
我们按以下原则来构建我校的心口算训练的内容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会。内容包括一位数、二位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除了利用乘法口诀能解决之外,由于过程较为复杂不列入训练内容。
2.循序渐进,基本上与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编排同步。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们设计的内容体系做到低起点、缓节奏、频往返。考虑到有效的心口算训练应当建立在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对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计的心口算训练顺序与小学教材中数的运算教学顺序相配合(具体内容见练习1、练习2、练习3)。
练习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位数加一位数)
凑 + 诀 2+9 =()
3+8 =() 3+9 =()
1+9 =()
2+8 =()
8+2 =()
9+1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同步。
练习2 100以内的减法(一)(二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下“100以内的减法(一)”教学同步。
练习3 100以内的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减法(二)”教学同步。
3.原则上不改变学生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习惯,也不排除在个别训练项目中给学生推荐更高效的运算顺序(如练习4)。
练习4 100以内的加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种“高位先算”的好处是便于将上一次的运算信息在大脑里存储,有利于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
心口算训练要取得成效,常练不懈、持之以恒是关键。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每节数学课中都安排课前3分钟的心口算训练。鉴于周而复始的心口算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校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训练方式有计时答题、抢答、接力赛、游戏、即兴表演等,将单一乏味的口算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以下是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几个训练方式。
【案例一】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
训练方式:计时答题。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三个批次的题目,每个批次10道题,限时30秒。每个完成的学生都要举手示意,教师对举手示意完成者要报给他所用的耗时。每个批次首个完成者可以到黑板上写出各题的答案,在他之后完成的学生则要对他的答案检查修正。竞争意识、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既进行了口算练习,又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复核检查的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
【案例二】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二位数与二位数减二位数的混合训练。
训练方式:抢答。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每次只出示一题,由全班同学抢答,直到抢答答案正确,再出示第2题。抢答正确者记3分,抢答错误者扣1分,定期公布心口算训练抢答项目中每个学生的累计得分。每次抢答凡已答对的学生不许再次抢答,违例者则扣1分。这种训练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优等生多次抢答的情况,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笔者计算过,这样的抢答,每一次通常在5秒左右,也就是说抢答顺利的话,在3分钟时间内可以让3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积分累计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举手都更为谨慎,也更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
【案例三】
训练内容:二位数乘一位数。
训练方式:接力赛。
具体实施:先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为每一组准备30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心口算题(难度基本相同),每组按座位次序逐一接题,一位学生口答结果正确后,方能由下一位学生接题,这样依次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题错误,那么要在该学生更正后,方能继续。如果三次口答均不正确,则可以向同组同学求助。最后按每组答完所有题的耗时多少排定名次。为了让自己的组能够获胜,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不止在课内,就是在课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这项实验开展以来,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跟踪统计我们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进入专注听课状态的时耗已由原来的平均2~3分钟缩短到1分钟左右。相信随着这项实验的深入开展,必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数学教学气象。
4.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篇四
一、口算。(20分)
11+7=17―5=19―8=16―7=8+5=14―9=20+0=18―9=11―3=10+5=15―9=12―5=18―7=14―6=15―8=15+4=4+8=9+9=13―5=8+9=
二、判断□里的数对不对?对的`画“√”,错的画“×”。(12分)
13―6=5 15―7=9() 11―2=9()
6+9=15()16+4=20() 13―9=5()
三、在内填上“>”“<”或“=”。(12分)
18―7718―810135+10
11―6616+31012―127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9分)
9+()=158+()=138+()=8
8+()=149+()=1617―()=8
7+()=114+()=1313―()=5
五、计算。(12分)
15―8+7=15―7―4=7+8―6=
5+4+6=18―9―5=15―8+4=
六、解决问题。(24分)
1、阿姨拿了14个,分给小朋友9个,阿姨还剩多少个?
口答:阿姨还剩()个。
2、农场里有山羊8只,水牛10只,山羊和水牛一共有多少只?
口答:山羊和水牛一共有()只。
3、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还剩9辆,开走了几辆?
口答:开走了()辆。
4。停车场上的汽车开走了6辆,又开走了5辆,一共开走了多少辆?
口答:一共开走了()辆。
5、动物园有白兔、黑兔共15只,其中白兔有5只,黑兔有多少只?
口答:黑兔有()只。
6、哥弟俩一共采了12个松果,弟弟采了5个。哥哥采了多少个?
5.二年级数学练习一 篇五
一(1)49和51中间的数是。
(2)和61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二、在○里填上“+”或“-”(每小题1分,共4分)
28○5=3339○6=33 45○6=5167○8=59
三、在○里填上“<”“>”或“=”“。(每小题1分,共6分)
39-5○35 46+20○65 46○66-20
76-8○68 87-40○45 50○57-9
四、数一数。(6分)
五、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4分)
梅花鹿可能有多少只?羚羊可能有多少只?
六、找朋友。(连上线)(4分)
七、看图列式计算。(共10分)
1.(4分)
2.(6分)
八、口算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20分)
35+8=16-9=69+2=60+26=63-30+6=
49+40= 37+50= 56-9=58+30=70+14-9=
86-8= 66-60=62-30=12-6=15+7+20=
50+32= 48-8=65+9=64-7=85-9-60=
九、填上合适的时间(每小题1分,共6分)
十、元角分(每小题1分,共4分)
3元=()角25角=()元()角
十一、解决问题(20分)
1、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5.00元,一个文具盒的价钱是9.00元
买这两件商品要花多少元?(3分)
买一个文具盒比买一支钢笔少用多少元?(3分)
2、学校买来体育用品。
足球排球篮球
个数92036
比少几个?(2分)
比多多少?(2分)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出来(4分)
3、
(1)一个洋娃娃比一个书包便宜多少元?(3分)
6.二年级数学练习一 篇六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一填。
(共4题;共12分)
1.(2分)□÷6=28……○,余数最大是_______,这时被除数是_______。
2.(2分)在41÷5中,余数是_______,它比_______小。
3.(6分)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10÷_______=_______(个)……_______(个)
10÷_______=_______(盘)……_______(个)
4.(2分)□÷5=36……□,余数最大是_______,这时被除数是_______。
二、看图填一填。
(共1题;共2分)
5.(2分)17本连环画分给5人,平均每人分得_______ 本,还余_______ 本.
三、用竖式计算。
(共3题;共50分)
6.(5分)有32个茶杯,每6个装1盒,可以装几盒,还剩下几个?
7.(15分)下面的计算正确吗?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
(2)
(3)
8.(30分)计算
(1)26÷4
(2)58÷7
(3)49÷9
(4)70÷8
(5)89÷9
(6)39÷8
四、解决问题。
(共2题;共10分)
9.(5分)一本故事书85页,小亮每天看8页,几天看完?
10.(5分)有10根小棒(如图).
可以摆几个,剩余几个?
请你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共4题;共12分)
1-1、2-1、3-1、4-1、二、看图填一填。
(共1题;共2分)
5-1、三、用竖式计算。
(共3题;共50分)
6-1、7-1、7-2、7-3、8-1、8-2、8-3、8-4、8-5、8-6、四、解决问题。
(共2题;共10分)
7.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的设计 篇七
一、创设情境设计练习
在数学教学中, 低年级学生因年龄小, 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 上课注意力不稳定,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精心设计练习, 创设练习情境, 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练习变成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实验情境、互动情境等,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有效练习成为可能。例如, 在学习《加倍与一半》时, 结合课例教学, 设计“买一送一”“打对折”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从而让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并练习加倍与一半的知识; 学完《认识人民币》后, 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情境, 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等。
教学中, 教师只要能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 把课本中的一些练习内容转化成一个个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密切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活动情境, 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实践、体验和理解知识,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发学生探索, 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二、设计目的性、针对性的练习
在设计学习单的时候, 一定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确定练习题。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内容,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一定的针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例如, 在教学《加倍与一半》时, 其教学重点是对“加倍与一半”概念的理解, 并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加倍或一半。教学中, 在设计了超市“买一送一”的情节引出加倍概念后, 出示练习。首先是图形题的加倍:, 接着出示 数字的加 倍:。命名学生的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 能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加倍。又如《6的乘除法》中, 有些同学做题速度比较快, 针对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6 = ( ) ÷ ( ) = ( ) ÷ ( ) = ( ) ÷ ( ) , 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自己往下编。这种方式,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 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习
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 必须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练习的层次性。一般来说,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练习都要经过模仿—熟练—创造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要求, 既要避免过多的单调的重复, 又要减少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的习题, 以免影响练习的积极性。设计练习时要从直观到抽象, 先基本后变式, 有坡度、有层次地进行,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练习数量和收获。例如: 《笔算加法 ( 进位) 》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 针对全部学生, 做基础练习。第二层次: 学生从练习中得到启发, 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 ( 找出错误原因, 并用正确的方法计算) 第三层次: 将习得的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这几个层次的练习, 学生能轻松地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的一般方法, 从而减少错误率。
除了练习要有层次外, 学生也要分层。俗话说“十根手指有长短”, 同样,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也是正常的, 老师应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基础题, 全班都做; 提高题, “优生”都做, “差生”尝试做; 拓展题, “优生”尝试做。这样既能调动“优生”的学习兴趣, 又不会打击“差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设计效果及时的练习
在练习的设计上, 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 组织反馈练习, 同时加强课堂巡视, 搜集信息, 及时“调节”。每次练习都必须严格要求, 练习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所涉及的解题技巧。
8.二年级数学练习一 篇八
(A)找出下列各组单词中划线部分发音不同的单词
1. A. penB. pencilC. spellD. case
2. A. that B. thankC. game D. am
3. A. goldB. lost C. notebook D. OK
4. A. dictionary B. this C. familyD. ring
5. A. yesB. family C. sorry D. dictionary
(B)找出与所给字母含有同一音素的字母
1. CA. Y B. U C. P D. S
2. QA. WB. R C. O D. Y
3. HA. EB. X C. K D. S
4. JA. IB. O C. M D. A
5. VA. DB. J C. M D. U
Ⅱ.词汇
(A)看图写出英语单词
1.____ 2. ____ 3. ____ 4. ____ 5. ____
(B)根据首字母、中文意思及句意完成单词
1. ——Is that y____ backpack?
——No, it isn’t.
2. ——Is this his ____(棒球)?
——Yes, it is.
3. ——What’s this in E____?
——It’s a backpack.
4. ——How do you s____ pen?
——P-E-N.
5. ——What’s this?
——It’s a ____(电脑).
6. ——What’s that?
——It’s a n____.
7. Is that your English book in the l____ and f____ case?
8. Please c____ Mary a____ 0315-8372976.
Ⅲ.选择填空
1. ——Is that ____ backpack?
——No, ____.
A. you, it’s not B. your, it isn’tC. you, it isn’t
2. ____ do you spell that?
A. How B. Is C. What
3. ——Is it ____ watch?
——Yes, it is.
A. your B. a C. A and B
4. My name ____ Mike. Please call 8989157.
A. is B. are C. am
5. ——Is that your computer game ____ the lost and found case?
——Yes, ____.
A. in, it is B. on, it’s C. in, it’s
6. ——What’s this?
——____ a pencil.
A. It is B. It’s C. A and B
7. ——Is that ____ book?
——No, it isn’t.
A. his B. her C. A and B
8. ——What’s that?
——It’s a ____.
A. watchB. eraser C. ID card
9. 你想知道某物叫什么时,你应问“____”
A. What’s this?
B. What’s your name?
C. What this?
10. 想知道对方姓名,应问“____”
A. How are you? B. Are you Kate? C. What’s your name?
Ⅳ.看图完成对话
(A)
A: What __1__ this __2__ English?
B: It’s a __3__.
A: __4__ do you spell it?
B: __5__.
(B)
A: Sorry, Mary. Is this your __1__?
B: Yes, thank you. And that is __2__ dictionary.
A: And Jane, is this your __3__?
C: No, it isn’t. It’s her ruler.
A: OK, and this is my __4__. And this is __5__ pencil case, Jane.
Ⅴ.根据所给中文完成句子
1. “那是你的双肩背包吗?” “不,不是的。是他的双肩背包。”
——Is ____ your ____?
——No, it ____. It’s ____ ____.
2. “这用英语怎么说?” “它是橡皮。”
——____ ____ ____ English?
——____ ____ ____.
3. 你怎样拼写“金子”?
____ ____ you ____ ____?
4. 请给玛丽打电话。
____ ____ Mary.
5. 请打8372568这个号码。
Please ____ ____ ____.
9.二年级数学练习试题 篇九
1×7= 5×5= 4×8= 3×8= 9×4= 6×1=
2×2= 5×9= 2×4= 3×9= 9×1= 6×3=
8×4= 4×9= 2×1= 5×3= 4×6= 3×7=
2×5= 1×8= 5×4= 5×7= 2×6= 3×3=
4×4= 5×6= 7×4= 9×5= 6×4= 1×5=
二、坚式计算。
46+32= 64-39= 90-36=
57+38= 46+54= 100-68=
34+20+13= 58+42-76=
10.小学一二年级作文字词句练习 篇十
一、请给这些音近或型近的字组词。请同学们擦亮眼睛,可别看错了!
那()棵()温()形()状()
哪()颗()湿()型()壮()
才()工()做()办()望()
材()公()作()为()忘()
二、请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好()长()难()为()没()
()()()()()
三、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滑溜溜翩翩起舞黑白相间哗哗流淌袅袅升起淅淅沥沥
白里透红雾蒙蒙
()的彩蝶()的小河()的炊烟
()的雨声()的企鹅()的脸蛋
()的早晨()的羽毛
四、按要求写句子
㈠大风挂断了树枝。(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一群群企鹅敢跑了我们。(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飞来的皮球撞坏了赵奶奶家的玻璃。(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㈣墙角的大蜘蛛吃掉了一只飞来的小虫子。(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展开想象,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1.雨点落下来,发出各种声音,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山村左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小河,就像___________。
3.秋天,金黄色的树叶一片片落下来,放眼望去,好像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象学校
泰国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学校里的学生不是儿童,而是一群小象。
学校的老师可不是大象,是一些成年人。一位老师管一只小象。
天亮了,小象就跑到学校里来。老师带它们到河边去,一个个在河里洗澡。小象很爱清洁,它们洗呀洗,把身子洗得干干净净,才上岸来。老师看了很高兴,说:“开始上课。”
小象排队,听老师喊口令,一会儿把身子扶在地上,一会儿打个滚,一会儿站了起来,一会儿齐步走,一二,一二,一二三四„„别看它们身体笨重,可动作挺灵活。
有一只小象叫做波波是挺调皮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它东瞧瞧西望望动作老是做错老师看见了说波波你做错了老师教你再来一遍吧小象波波很聪明老师一教它它就会了
有一天,波波没来上学,老师就跑到树林里找它。在那里,老师发现地上留着波波的脚印,就沿着脚印走,走到一条小河边,嘿,小象波波在玩水呢。波波看到老师来了,低下了头,怪不好意思的,于是老实地跟着老师回到学校了。打这以后,小象波波也学好了。
小象学校一个星期休息一天。这一天呀,它们爱上哪玩,就上哪玩,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天气热了,它们还有暑假呢。它们最喜欢找个树木很密的地方,太阳晒不着,舒舒服服地过个夏天。
1.给第五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阅读上文,完成填空。
㈠小象学校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㈡小象很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㈢小象的动作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㈣放暑假时,小象找个__________,太阳晒不着,________。
3.波波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象?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11.二年级数学练习一 篇十一
从A、B、C、D中找出一个与所给字母含有相同音素的字母。
1. a A. h B. s C. m D. f
2. q A. o B. s C. p D. u
3. s A. a B. x C. i D. j
4. d A. f B. i C. b D. h
5. m A. s B. a C. o D. k
Ⅱ.写出与下列字母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大小写)。
1. Ii ____
2. Uu ____ ____
3. Hh ____ ____ ____
4. Bb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5. Mm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Ⅲ.按要求写出下列词的相应形式。
1. I am(缩写形式)____
2. It’s(完全形式)____
3. two(同音词)____
4. you(同音字母)____
5. yes(反义词)____
Ⅳ.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is is ____(I) pen.
2. Is it ____(you) book?
3. ____(my) am He Xu.
4. How are ____(your)?
5. Excuse ____(I). What’s your name?
Ⅴ.选择填空
1. ——Are you Jim Green?
——____.
A. Yes, I’m B. Yes, I amC. No, I amD. Not, I’m not
2. This is Kate Green, ____.
A. Mr Kate B. Miss KateC. Miss Green D. Mr Green
3. ——Hello! Are you Mr Du?
——No, I’m not.
——____.
A. Hello B. Sorry
C. That’s all rightD. Excuse me
4. Can you spell ____ name, please?
A. you B. your C. yours D. it
5. This ____ Zhou Hua.
A. is B. are C. am D. be
6. Welcome ____ England!
A. to B. at C. in D. /
7. ——____ is “A”? ——It’s here.
A. How B. What C. Where D. Who
8. ——How do you do?
——____
A. Fine, thank you, and you? B. How do you do?
C. Thank you. D. OK.
9. ——____. Are you Song Jing?
——Yes, I am.
A. Sorry B. OK C. Good D. Excuse me
10. ——Thank you.
——____.
A. Thank you, too B. You’re welcome
C. That’s right D. See you
Ⅵ.根據句意,使用方框中所给的词语填空
take…out of, put, writer’s, dictionary, that,
found, sharpen, games, in English, hear
1. My penceil is too blunt. Will you ____ it a little?
2. If you have a lot of new words in this reading, you have to look them up in this ____.
3. We like to ____ some small presents ____ my mother’s handbag as soon as she gets home.
4. ——Is ____ your ruler?
——Yes, of course.
5. This time we can ____ a new song on the air.
6. Who can sing this song ____?
7. I often see many children play ____ after school.
8. Miss Forgetful usually finds her things at the lost and ____.
9. ——Shall we ____ the fruits in the middle? ——Certainly.
10. ——Have you heard of that famous ____ name? ——No, never.
Ⅶ.从B栏中找出与A栏相对应的答语
(A)
1. Good morning, class!
2. What’s your name, please?
3. Can you spell your name, please?
4. How do you do?
5. Excuse me! Are you Mr Green?
6. Sorry!
7. Nice to meet you.
8. See you later.
9. Thank you.
10. Good afternoon.
(B)
A. That’s all right.
B. My name is Hao Xiu.
C. No, I am not.
D. Good morning, Mr Du.
E. Yes, L-I-N, Lin, T-A-O, Tao.
F. How do you do?
G. Nice to meet you, too.
H. See you.
I. Good afternoon.
J. You’re welcome.
Ⅷ.补全对话
(1)
A: Good afternoon, Sir.
B: Good afternoon. What’s __1__ name, please?
A: __2__ __3__ is Li Lan. __4__ do you __5__?
B: How __6__ __7__ do? __8__ you __9__ your name, __10__?
A: __11__ L-I, Li, L-A-N, Lan.
B: Thank you.
A: __12__ __13__. __14__!
B: __15__!
(2)
A: __16__ __17__. Are you Mr Read?
B: No, I’m __18__. I’m Mr Brown.
A: __19__.
B: __20__ all right.
Ⅸ.阅读理解
(A)
Hi, my name’s Kay. Look,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backpack. It’s my backpack. What color is it? It’s black. Oh, what’s that in English? It’s a cap. It’s not my cap. It’s Victor’s cap. Victor is my brother. Is this Victor’s watch? No, it’s my father’s. His name is Tim. He is a teacher.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误。对的用T表示,错的用F表示。
1. Victor is Kay’s brother.
2. Kay has(有) a watch.
3. The cap is Victor’s.
4. Kay’s backpack is red.
5. Kay’s father is a teacher.
(B)
Sam: What’s this? It’s an American eraser. It is made(被制造) in our hometown(家乡). But it isn’t mine. Hi! Jim, is this your eraser?
Jim: No, it isn’t. Maybe(可能) it’s Ann’s, I think.
Sam: Excuse me, Ann.
Ann: Yes?
Sam: Is this your eraser?
Ann: No, it isn’t. I think it’s Lucy’s.
Sam: Lucy, is this your eraser?
Lucy: Oh, yes. Thank you very much.
Sam: That’s all right.
Jim: Look! What are those?
Lucy: I think they are oranges.
Ann: No, they aren’t. I think they are apples—yellow apples.
Jim: Are they in a box?
Lucy: No, they are in a basket(籃子).
Sam: Whose are they?
Lucy: Sorry, we really(确实) don’t know.
1. At last(最后) the eraser is ____.
A. Ann’s B. Lucy’s C. Jim’s D. Sam’s
2. What are those in the basket?
A. Bananas B. Apples C. Pears D. Oranges
3. ——Whose apples are those?
——____.
A. Lucy’s B. Sam’s C. Jim’s D. No one knows
4. Sam and Jim are ____ boys.
A. Chinese B. Australian C. American D. Japanese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____.
A. Ann knows the eraser is Lucy’s
B. Lucy knows whose the apples are
C. Sam knows the eraser is Lucy’s
D. Some oranges are in the box
(C)
I am an American girl. My name is Lucy. I am a new student. I am twelve years old. Now I am in Class Six, Grade One. My teacher is Miss Gao. I have a sister. Her name is Lily. We are twins. We look the same. She is in a different school.
I am on duty this morning. At school I help my teacher put her map, ruler, and pictures on her desk. I tell my teacher everyone is here. But I am wrong. Jim is not at school. I don’t know where he is. I think he is at home.
1. Lucy is ____ girl.
A. an English B. an America C. an American D. English
2. Lucy is ____ student.
A. an B. an old C. a new D. not a old
3. Lucy is in ____.
A. Class One, Grade Six B. a different school from Lily
C. Mr Gao’s class D. American
4. Lucy is ____.
A. right B. careful(小心的)
C. not wrong D. wrong
5. Jim is not at school. ____.
A. Lucy doesn’t know where he is, either
B. He is ill
C. He’s in Lily’s class
D. He is not at home
12.二年级数学练习一 篇十二
一、有“趣”———激学生深度参与之兴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 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因此, 在课堂练习设计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 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 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1.有 乐 趣 ———乐 学
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要改变一味的书面练习形式, 充分发挥其他类型练习的独特作用, 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 克服思维定势, 如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练习形式。六年级《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砸金蛋游戏。 (五个蛋中有三个幸运数)
1 2 3 4 5
(1) 第一位同学砸一个金蛋。
师: 他砸中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结果砸中, 学生非常高兴)
(2) 第二位同学砸一个金蛋。
师: 他砸中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结果砸中, 学生特别高兴)
(3) 第三位同学砸一个金蛋。
师:你希望他砸中吗?
生1:不希望他砸中, 如果他砸中的话, 剩下来的可能性就是0了。
师:可能性是0就是不可能砸中。如果砸两次, 两个都没砸中, 那剩下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100%。
师:可能性是100%, 就是一定能砸中。
通过游戏性练习, 学生兴趣浓, 劲头足, 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感, 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练习上来, 使练习更易让学生接受。
2.有 兴 趣 ———好 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使学生明确生活孕育着数学规律,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教数学, 联系生活学数学, 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二、有“度”———探学生深度参与之法
1.有 区 分 度 ———拾 级 而 上 , 分 层练习
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必须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 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综合的顺序来安排。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发散练习。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安排了这样三个层次的练习:
(1) 基础练习 :1/5= ( ) 15, 4/7= ( ) /35, 24/36=12/ ( ) 。
(2) 提高练习 :3/8的分子增 加12, 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 分母应增加多少?
(3) 发散练习 : 比较10/15和2/5的大小。
练习安排一般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让学生经历三个层次的练习, 达到巩固和发展的目的。如果总停留在第一层次, 练习变得机械重复, 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过早地进入第三层次, 未熟求巧, 则欲速不达。因此, 我们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 练习要有区分度, 有层次, 让学生拾级而上, 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2.有差异度———尊 重差异 , 弹性练习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 得到一样的机会, 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因此设计练习时, 要以中等生为主要对象, 面向全体, 配备必做题和自选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课堂练习设计有弹性, 以适应各类学生的“口味”, 更好地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让学生不仅“吃得饱”, 还要“吃得好”。
3.有疏密度———减负增 效 , 针对练习
在练习中存在搞题海战术的现象, 这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 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我们在练习设计中, 要有针对性。
(1) 针对重点和难点 , 设计专项练习。一节课要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必须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专项练习。如教学“小数乘法”时的关键是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设计如下练习, 在关键处突破。
根据148×23=3404,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 ×23148 ×2.3148 ×0.231.48×23
(2) 针对易错之处 , 设计专项练习。在设计练习时, 要抓住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薄弱之处下工夫, 通常学生因理解不透彻, 因相似因素的干扰而容易产生混淆, 容易出错。如六年级“分数问题”的学习中, 学生往往因找不准单位“1”而发生错误。设计下列专项练习:甲比乙多1/5, 则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一本书甲看了它的1/2, 乙看了它的1/3, 甲比乙多看几分之几?
有选择性地做一些针对性练习, 才能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4.有灵活度———瓦 解定势 , 变式练习
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 应适时地变换练习的形式, 瓦解定势, 使学生在事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事物所在的不同情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如五年级的图形面积计算:通过变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人们从客观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时, 考虑最多的是真实且醒目地表示出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也总是先出现这样的“标准”图形。而现实世界里存在许多位置变化了的图形, 由于位置的变化, 淡化或者隐蔽了图形的本质特点。因此, 教学不能停留在“标准”的图形上, 要提供“变式”的图形, 进行对比分析。
从不同的角度, 采取不同的形式, 形成对比练习, 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三、有“思”———升学生深度参与之质
1.发 散 思维 ———小 题 大 做
固定的习题, 固定的方法, 固定的结果, 何以构建个性化的学习? 把空间增大, 让教学开放, 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有了“自决权”的时候, 个性学习才有可能。如五年级《找规律》的教学, 我把一道原本平常的练习题改编成一道让孩子积极探索的学习材料, 让孩子们“小题大做”。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1”, 对学生说:“请大家猜一猜老师如果按一定规律写出三个数, 可能是多少? 请说明理由。”
A: 2、3、4, 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数大。
B:3、5、7都是奇数。
C:10、100、1000在1后面添一 个零、两个零和三个零。
接着又有一些同学说出他们的想法:“1、11、111、1111”“1、4、7、10”……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我又在1后面写上2, 然后问后面三个又会怎么样?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 :“1、2、1、2”“1、2、3、5”“1、2、4、8”……
学生兴致高涨, 我乘机又写下一个4, 给学生一次新的挑战。学生思考几分钟后 , 迫不及待 汇报 :“1, 2, 4, 7, 11, 16”“1, 2, 4, 9, 23, 64”……
在解题中引导学生重视常规而又不墨守成规, 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逆向 思维 ———借 题 发 挥
逆向思维是思维的反向重建过程, 可以使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时不仅从因到果, 而且执果追因地进行分析, 使问题得到解决。如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借助小明 送画片这 个题目 , 变换送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1) 出题1: 小明原有一些画片 , 今年又收集了24张, 送给小军30张后, 还剩52张。小明原有多少张画片?
(2) 出题2: 小明原有一些画片 , 送给小军一半, 又要回3张, 还剩18张。小明原有多少张画片?
(3) 出题3: 小明原有一些画片 , 送给小军一半还多1张后, 还剩18张。小明原有多少张画片?
(4) 出题4: 小明原有一些画片 , 送给小军一半还少1张后, 还剩18张。小明原有多少张画片?
数学习题是一个载体, 在解答数学习题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中,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确定性和辨别性,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道小小的习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提升了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的质量。
13.二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 篇十三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把15个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玩具平均放在5个袋子里,每个袋子里放()个玩具。
3.12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个苹果。
4.8朵花,每2朵一束,可平均分成()束。
5、周末蜡笔小新一家吃饺子,一共有18个饺子。如果平均年分给3个人,每人吃()个。妈妈的.一份又平均分给蜡笔小新和爸爸,那么他们每人吃()个。
平均分给3个人的算式是()
平均分给2个人的算式是()
二、分一分:
把24个△分一分:
△△△△△△△△△△△△
△△△△△△△△△△△△
每4个一份,可以分()份。每3个一份可以分()份
每8个一份,可以分()份。每12个一份可以分()
三、生活中的问题:
1、动画版《西游记》共有54集,小明每天看6集,几天可以看完?
2、南非世界杯有32支球队参加比赛,如果把这些球队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组几支球队?
14.二年级数学练习一 篇十四
听力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专业学生需掌握的技能中, “听”是最先应被掌握的能力。因此, 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 大学本科一、二年级的听力课教学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听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也应是在认识听力课程的重要地位前提下, 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听力技能基础, 以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等方式, 结合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 努力拓宽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和科技知识, 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当今国际化知识经济时代而奠定基础。将以英语专业听力课程大纲及专业四级要求为指导, 着重对听力课程四种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1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大纲及四级要求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 对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要求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 获取知识, 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根据大纲要求, 听力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应以启发式为主, 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并结合多媒体设备等有效手段, 活跃课堂, 调动学生积极性。
2 听力课程教学策略
2.1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泛听与精听相结合是听力教学的基本策略, 也是被提及最多的提高听辨能力的方法。所谓精听, 指的是听者能听懂材料中任何细节, 并能准确重复其内容。与之相对, 泛听指能掌握所听材料的大意, 并能对其进行概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恰当选择泛听与精听的材料, 做到两者相交替、相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收听效果。以《听力入门》 (2000) 这套教材为例, 认为较长篇章和对话的训练应以泛听为基础, 辅助以重点段落和句子的精听。在训练中, 对于时间、地点、人物、事实、数据、地名等细节信息应要求精听, 练习形式可采用重复、填空或回答问题等。对于需要精听的材料, 教师可事先给出关键词语;解释难点词汇;进行启发式提问或提供背景知识, 使学生易于接受。
2.2 循序渐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2.2.1 循序渐进策略。
循序渐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这一策略主要适用于本科一年级教学。刚刚步入大学本科学习的学生, 因在高中学习英语的个体差异性, 在听力课堂上的接受能力是有所不同的;并且发现, 由于高中英语教学过分偏重读写训练忽视听说训练, 本科一年级学生80%以上在刚入学时有听说障碍。因此, 教师应循序渐进、从浅入深, 不能单纯追求量与速度。以训练听写为例, 在本科一年级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接触单句的听写, 所用材料为VOA慢速新闻导语和1989~1994年TOFEL真题中的句子理解。单句听写的训练一般在四周左右时间后即转为字数大约50字的短段落听写训练, 6~8周之后即可进行字数为100字左右的篇章听写训练。在实际教学中, 也可将较长篇章的听力理解与听写相结合, 先进行泛听训练再听写部分段落。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学生的听写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2.2.2 重点突破策略。
在本科一年级的听力训练中, 重点突破策略指在听力训练中对一些难点做有针对性的练习, 例如数字、日期、金额、简单运算和新闻练习等。教师在充分训练的基础上, 应及时灌输技能训练的相关方法, 诸如汉英数字、金额的不同换算方法等, 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量用英语思考的良好习惯。
2.3 学生自主学习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2.3.1 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这一策略主要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良好学习习惯的本科二年级学生教学。听力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以教师为主的观念,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指:在听力课堂外,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引导学生自觉利用手中材料进行自学, 教师亦可根据课堂内容提供相关自学材料。例如, 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收听BBC和VOA新闻, 听英文歌曲, 阅读英文报纸, 关心实事政治等。
2.3.2 启发式策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这就需要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听力课程的启发式教学是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上自主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具体言之, 启发式教学包括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部分。在课前阶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预习, 查找相关资料, 并提供相关词汇;课上听力训练以启发式提问为前提, 辅助以实物教学、课件展示、互动游戏等多种方法, 并将泛听与精听相结合, 先引导学生概括所听文章大意和提纲, 然后在重点讲评、解释难点词语及句子, 最后在给出听力原文基础上重听录音;课后则应延伸课堂内容, 可采用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观看相关电影等手段。
以《听力入门》 (2000) 第一册第十二单元为例, 此单元第二部分的听力训练是围绕一部星球大战系列影片的简介进行的。在教学中是这样尝试的:课前布置学生以报告形式介绍星球大战系列影片相关背景, 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及电影片段。课上进行启发式提问, 讨论影片内容、演员、导演等, 并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相关词语解释。在泛听基础上完成课本练习, 精听文章难点部分并展示听力原文。课后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片, 并布置作业写影片评论。通过课上及课后学生反馈, 发现启发式教学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也使学生更为有效地完成了相关听力训练, 听力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4 灵活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4.1 采用灵活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听力理解是信息解码、输入、意义重构的过程, 也是听者语言及背景知识与语音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这种过程极其枯燥与艰难。因此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性, 更能丰富课堂。灵活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 例如可根据所听材料内容进行模拟演讲、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歌词填空、话题辩论、游戏教学等等。
2.4.2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多媒体设备主要包括电脑、语音操作设备、投影仪、大屏幕、DVD机、mp3等。多媒体设备相比传统教学设备诸如录音机、磁带等更具有优势, 这体现在与学生的交流更为密切, 教师与学生更加互动, 信息与知识传输更为直接,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音频音质更好上。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在网络上下载BBC、VOA、CNN等新闻录音和影音作为课后补充练习;亦可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背景知识并制作课件供课前大家讨论。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电影、电视甚至网络教学等。总之, 在听力教学中多用、用好多媒体设备是保证听力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近年来对听力教学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 有关听力教学策略探讨的文章也是愈来愈多。以上是对于高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听力教学策略的初步探索, 其中所提策略还有很大空间值得探讨。随着听力教学的不断实践, 更多的教学策略及规律还有待摸索, 听力教师只要不断努力、坚持探索, 必将使听力教学更加完善, 并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听力基础。
摘要:在指出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后, 以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专业四级要求为指导, 浅谈了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策略, 并提出了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循序渐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灵活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四种教学策略, 以促进听力教学的完善。
关键词:专业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听力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曹万忠, 英语专业等级考试听力测试比较与听力教学策略[J].科学教育研究, 2006 (10) :55-56.
[2]刘虹.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原则与实践初探[J].甘肃科技纵横, 2005 (1) :133-134.
[3]于科先, 刘浏.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教育科学, 2007 (2) :145-147.
[4]张民伦.英语听力入门 (2000) 第一册, 第二册[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
【二年级数学练习一】推荐阅读:
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试题08-12
二年级数学附加题练习02-13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练习03-24
二年级数学第八周练习07-15
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练习题01-05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一02-19
一年级上数学练习教案11-25
一年级语文数学综合练习03-07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练习题07-16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笔算练习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