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教学标准

2024-09-05

高校实践教学标准(共8篇)(共8篇)

1.高校实践教学标准 篇一

附件1 高校文明校园标准

1、领导班子建设好。学校领导班子注重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高。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有实效,学习制度、学习时间有保障,学校领导班子理论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强。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

2、思想政治教育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丰富完善师生主题教育。普遍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完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礼仪规程,使礼节礼仪成为强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做好法治宣传教育。

3、活动阵地好。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切实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日常管理,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建设、管理。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意识和习惯。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发挥宣传阵地育人功能。

4、教师队伍好。加强师德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及聘期考核、职务评聘晋升、晋级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学风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严格杜绝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以自身诚信形象示范带动学生。

5、校园文化好。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充分展示学校独特、鲜明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宣传引导,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结合重要节庆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学生文明素养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文化活动品牌。组织体育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6、校园环境好。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激发师生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操。注重校园公共场所人文景观建设,运用雕塑、书画、建筑小品等形式,提升校园文化形象。组织师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和公共区域的规划、建设、命名和管理,增强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

2.高校实践教学标准 篇二

一、确定教学工作量基本标准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基本标准, 是高等学校管理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是教师本人、高等学校及政府主管部门同时关注的问题, 其核心是教师的满负荷工作量标准问题。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的复杂原因, 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 实践中完全由各高校自行确定, 使得无论同类高校之间还是不同类高校之间的教学工作量标准出现差异很大的情况, 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况, 亟需规范和统一。

1.确定教学工作量国家标准的历程。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基本标准问题, 教育部早在1981年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高度关注。在这一年教育部针对部属院校颁发了《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的试行办法》 (教干011号) , 采用工作小时的工作量计量单位, 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 每周工作5天, 每年工作42周进行计算, 每个教师的年标准工作量为1680小时 (8×5×42=1680) , 然后将教学工作又进一步细分为教学、实验、指导实习等11种情况进行折算。

作为规范全国范围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标准的第一次尝试, 这一文件对于推动高校以量化的方式探索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标准, 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 由于第一次探索所不可避免存在的缺陷, 在不同高校的质疑声中, 第一次努力经过4年之后夭折了。1985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当前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问题的意见》 ([85]教师管字004号) , 在提出各高等学校对各级教师要有教师工作定额要求的同时, 认为“原教师工作量办法计算

较繁琐, 某些工作环节计量不尽合理, 对各级各类不同情况的学校照顾不够”, 把制定教师工作量定额的权力下放到各高校, 要求“高等学校应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责及考核的规定》, 结合学校定编或岗位责任制的建立, 明确各级教师应承担的工作定额”。自此,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不再有全国统一的标准, 不同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 制定出了不同的教学工作量标准。这种做法的正面意义是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工作量标准能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 但其负面作用也同时出现:由于缺失了可供参考的全国统一标准, 学校自己制定的教学工作量标准向着畸重或畸轻两个方向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要么学校为片面追求办学的经济效益, 以牺牲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尽可能提高教学工作量标准;要么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尽可能减少高职称人员的教学工作量标准, 以致于教授基本上不再给本科生上课了, 需要教育部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提出具体要求才能解决。

2.教学工作量现状及问题。

在缺乏统一的教学工作量标准的情况下, 各学校开始自定标准。关于高校教师实际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情况, 四川外语学院人事处课题组2006年完成的国家社科项目《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分析》, 对2004年重庆市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进行的统计颇具代表性[1], 结果是 (见表1、表2、表3) :

从这一统计结果中, 可以总结出如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标准缺乏客观性, 畸轻畸重现象同时存在;第二, 教授岗位教学工作量较低, 有近60%的人员教学工作量每周低于10学时, 其他岗位的教学工作量较高, 有近60%的人员教学工作量每周高于10学时;第三, 有1/3强的教师感受到过重的教学工作量已经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结论:确定统一的、可供参考的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基本标准, 已经具有较强的现实紧迫性。

二、确定教学工作量基本标准的可能性

目前制约国家出台统一的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基本标准的因素, 实际上包括三方面因素:一是学校层次因素, 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教师教学和科研要求的标准不同;二是学校类别因素, 不同类别的学校上课方式不尽相同;三是课程差异因素, 文科、理科、艺术类之间有差别, 基础课与技能课之间也有差别。这三种因素确实与教学工作量标准密切相关, 但并不是制约统一标准的决定性因素, 或者说目前已经不再是制约统一标准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判断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理由:

1.教学工作量基本标准是基于综合考虑教师的体力付出和智力付出后, 与社会上劳动者基本工作量标准比较后, 得出的教学工作量基本要求, 与三种制约因素无关。

高校的教学工作, 同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工作一样, 其体力付出和智力付出也存在一个基本的比较。如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从1995年5月起又修订为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 并没有把高校教师作为特例排除在外, 说明高校的教学工作量与社会平均工作量之间存在可比性, 因此探讨这种比较关系具有现实可能。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学院和大学的教学、研究与出版委员会”1968年4月批准美国高等教育《教师工作量声明》时, 明确指出“要一个适合美国所有大学, 并能公平制定教师工作量的公式是没有的”[2], 但这并不妨碍出台一个旨在限定美国高等学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教师最高工作量的标准, 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随着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高校都制定出了自己的教学工作量基本标准, 而且都按照法定程序得到了确认, 为探讨统一标准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持。

自1999年开始的、到目前仍然在进行和深化中的新一轮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把人力资源效益提升到与办学效益相同的高度, 既从人力资源总量上进行控制, 又从每一个岗位的满负荷工作量标准上进行控制, 尤其是作为各类人员基本工作量标准制定依据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基本标准, 各高校都下大力气进行研究论证, 并经过教学指导委员会或者教师代表大会批准, 成为教师认可的标准, 如 (表4) 。

3.国外高校在制定教学工作量基本标准方面已有成功的范例。在世界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都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而且被实践证明是一个社会公认度比较高的一个标准:

(1) 美国。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在1968年4月批准的《教师工作量声明》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做了最高限额规定:本科教学工作量每周为12小时, 一学年承担需要分别备课的课程不超过6门;研究生教学的部分或全部工作量为每周9小时[2]。

(2) 印度。

印度规定, 一学年教学天数为180天, 每周工作5天, 每周40小时。具体内容分配为:教授每周教学时间为6个小时, 考试1小时, 辅导1小时, 备课6小时, 科研、指导研究生14小时, 读书及处理行政事务12小时, 计40小时[3]。

(3) 德国。

德国2003年6月召开的各州教育部长会议对大学教授每周上课时数做出规定:教授8课时 (每课时45分钟以上) ;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每周18课时[4]。

三、国际视野中的我国教师教学工作量标准探析

(一)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可能的最高标准

1. 探讨的依据。

第一,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关于最低数量的教师投入数。在教学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 要确定个人的最高工作量标准, 必须首先确定最低教师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制定的是国家评估标准, 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因此, 合格评估结果要求的最高生师比18∶1将作为探讨的依据。

第二,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这种发展实际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尤其是1999年的大规模扩招后, 使高等教育超越精英教育阶段而迈入大众教育阶段, 出现了教育阶段上质的变化;二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如与本文探讨有关的班级规模问题, 目前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意见, 完全由各学校自行探索, 而事实上班级规模既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也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密切相关, 国外对这一指标非常关注。这一背景下的探讨, 决定了探讨结果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2.探讨的方法。

本文将采用深入剖析一个学校的方法, 得出初步结论, 然后根据不同的限制条件进行修正。

被选为剖析对象的学校是河南师范大学, 是一所省属院校, 属于教学研究型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初具综合性特点的大学, 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为优秀, 在民间的各类大学排行榜中具于中等较偏上位置,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探讨的结果。

本文选取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的教师和教学工作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见表5) 。

这里理论上人均年课时数135, 将作为理论上进行探讨的逻辑起点数, 然后再根据附加条件进行调整。

首先, 根据班级规模数进行调整。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的班级规模数据为平均92人/班 (见表6) 。

关于我国大学的班级规模数, 目前既没有国家政策上的权威标准, 也缺少学术方面的定量研究, 但是可以参考国外高等教育发展比较完善国家的这方面做法。

在美国, 班级规模是作为大学排行的一项重要指标, 小班比例越高, 对排名靠前越有利。它将班级规模分为两类, 一类是班级规模 (1) , 指20人以下的班级;一类是班级规模 (2) , 指50人以上的班级。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2002年美国大学和学院“排行榜”中提供的相关数据, 可以看到美国大学和学院班级规模的一些情况。在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和学院以及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综合学院中, 按照4个区域 (即北部、中西部、南部、西部) 进行排行的结果[5]如表7、表8所示。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 美国大学的班级规模主要以小班为主, 超过50人的班级非常稀少。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来说, 参考价值最大的是综合学院的班级规模, 而这类学校的班级规模同样是以小班为主。这里笔者取美国的大班人数底限作为我国班级规模的正常数, 则理论上人均年课时数应该为:

135×92/50=248 (课时/人、年) =6.6课时/每周

其次, 根据对科研与教学要求的不同比例来进行调整。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对教师全部工作量的要求包括教学和科研两部分, 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0%和40%, 如果不考虑科研的要求, 则通过教学完成全部工作量需要的课时数为:

248课时/60%=413 (课时/人、年) =11.5 (课时/每周)

这一数据具有比较大的实践意义, 它是在教育部规定的最低教师数投入的基础上测算出来的, 而这一最低教师数投入并不与本科院校的层次相关, 因此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不同比例要求, 核算出教师的最高教学工作量标准。

第三, 根据职称系数进行调整。就教授、副教授、讲师三个岗位承担教学任务的标准来说, 虽然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实践中各学校掌握的标准基本是公认的0.8∶1∶1, 因此教授岗位可能的最高教学工作量标准是:

413×0.8=330 (课时/人、年) =9.1课时/每周

以此最高标准为基础, 不同层次的学校可以根据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不同比例要求, 确定教授的教学工作量基本标准。

(二) 关于探讨结果的国内评析

对上述探讨结果的合理性, 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评析:

1. 教育部1981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的试行办法》规定的标准。

该办法规定每个教师的年标准教学工作量为1680小时, 教授上课的工作量计算方式为:

开新课工作量=计划学时× (5-7)

由此可以推算出教授如果完全靠上课完成全年工作量的话, 需要承担的最大课时数为:

1680/5=336 (学时) =8.4课时/每周

这一数据与探讨结果之间的差额小于1课时/每周, 考虑到1981年的生师比比目前的生师比要小许多, 现在教授的工作量标准当然要高于当时的标准, 说明这一探讨结果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

2. 重庆市教师实际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 重庆市高校教师在大部分有科研工作量要求的情况下, 仍然有58.8%的教师承担每周超过10节的教学任务;从表2可以看出, 教授中承担每周超过10节教学任务的有43.36%;在表4中笔者有意选择一些学校的公共课或基础课的标准, 主要是因为学校对这些岗位的科研工作量要求低一些, 更便于与探讨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考虑到科研工作量的话, 探讨结果与表4的数据会非常接近的。从这些实际数据来看, 说明本文的探讨结果有着实践方面的有力支持。

(三) 关于探讨结果的国际评析

为了进一步评析探讨结果在国际视野中的合理性, 本文主要选择世界上发达国家中最有代表性的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中最有代表性的印度来进行教学工作量方面的比较。

1. 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相关统计。

根据笔者2006年9月底在美国进行的对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大学的考察, 美国大学教师的岗位职责被明确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部分。关于教学工作量,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在1968年通过的《教师工作量声明》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做了最高限额规定。在假定一学年上课不超过30个教学周、并且没有对研究、管理、咨询或学校的其他职责有额外要求的前提下, 教学工作量的最高限额为:本科教学工作量每周为12小时, 一学年承担需要分别备课的课程不超过6门;研究生教学的部分或全部工作量为每周9小时。这一标准是教授协会凭经验确定的, 实际上教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 还要同时承担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因此在同一声明中, 同时提出了最适宜的教学工作量建议:最大限度的课程量并不一定是首选的教师工作模式, 要达到有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 本科生教学每周为9小时;部分时间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层次的教学每周为6小时[6]。在教学实践中, 美国大学教师正常的学术工作每周超过50小时。其中, 专职教师的课程量存在较大差异, 从研究型大学平均每周大约6节课, 到多数4年制院校平均每周8至10节课, 再到多数初级学院平均每周14至16节课。

由此可知, 无论是最高教学工作量标准还是有效教学工作量标准, 本文的探讨结果都略低于美国的标准, 这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是相吻合的。

2. 印度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相关统计。

印度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比较规范, 从授课的班级规模到教师的工作时间分配都有明确的规定:“研究生班级授课规模为40-50名学生, 辅导班为10-15名学生, 实验课每班10-15名学生。每门课程每授课三次就应有一次辅导课, 辅导课应占全部教学时间的25%, 授课和辅导课每节均为1小时。教师授课一般不超过两门。教师不管有无授课任务, 留在系里的时间平均每天应有5小时。”[3]印度规定一学年教学天数为180天, 每周工作5天, 每周40小时。大学拨款委员会任命的普那亚专题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中央大学文科院系教师周工作40个小时及其时间分配的意见:教授每周教学时间为6个小时, 考试1小时, 辅导1小时, 备课6小时, 科研、指导研究生14小时, 读书及处理行政事务12小时, 计40小时。从中可以看出, 即使在承担科研工作量的情况下, 教授每周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上课时数也在10课时以上, 高于本文的探讨结果。

结论:综合各方面的比较, 我国高校教师中教授承担的最高教学工作量9.1课时/每周是比较合理的, 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 可以根据对教授工作内容的不同要求, 在此基础上进行下调, 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副教授和讲师岗位的标准。另一方面, 我国在班级规模方面的探索还没有权威的结论, 而班级规模又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标准密切相关, 这是在完善教学工作量标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四川外语学院人事处课题组.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5) .

[2]美国高校教师的工作量与业绩产出[J].世界教育信息, 2002 (09) .

[3]李建中.印度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J].比较教育研究, 2001 (12) .

[4]陈永明.德国大学教师聘任制的现状与特征[J].集美大学学报, 2007 (01) .

[5]文东茅.中美著名大学规模与结构的比较[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06) .

3.高校实践教学标准 篇三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技能,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是每一个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高校体育 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体育课程的基本途径。由于体育课程改革质量和效果,最终都要通过体育教学体现出来。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便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相应地,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设计等方面都必须要进行改革,必须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相适应,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怎样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即基本思路是什么,是体育教师必须要弄清楚的重要问题,否则,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便无法通过体育教学来贯彻。基于此,本文试图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做一初步梳理,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

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并非要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而是要改变以往体育教学中,过于强调竞技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完全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移植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倾向。因为,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其它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其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技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学,对运动技能学习的侧重点是什么,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打破原有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体系,走向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的健身体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思想,对于促进教学方法的确定和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地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不仅关注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也关注体育素质一般的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爱上体育,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效应,除了对学生的锻炼技能进行培养外,还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充分发挥环境、设施等有利条件的作用,让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改变教学方法和原则,是实现学生主体学习模式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动作示范之后,就进入了自主重复的锻炼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死板,还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当前的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一种全新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主动发现这和探究者,在教学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之间,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不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在技能性较强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建构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打造多种合作训练、学生示范、小组竞赛、自主摸索、游戏教学等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很快地在这些自主或者合作的模式中发现自身动作中的不足,并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走入教育课堂,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呆板,纯粹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很少有其他的教学手段作为补充,学生在没有达到锻炼目标之后很容易降低学习积极性,因而产生了厌学怕学的心理。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平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立体,静止的事物可以变得生动,单一的文字讲授可以变成图文并茂讲解,这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一方面,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的运动项目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篮球运动项目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正确的投篮姿势视频,并通过慢动作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果学生没有看清,还可以重新播放,再加上教师的精彩讲解,这种教学手段将会激励学生掌握一定的投篮技巧。另一方面,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各种国际专业的篮球足球比赛、舞蹈比赛,让学生体会体育竞技场上的激情,享受体育项目带来的乐趣,进而爱上体育,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五、改革评价体系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要实施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多元评价体系。实践表明,在体育教学中,对一个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评价结果,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并积极地区发扬长处和改正缺点。体育是一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科,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不能一刀切地进行统一化评价,否则会阻碍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首先,要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让教师评价,还要发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正确反思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情况。其次,要实行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对运动成绩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和学习进步与否等进行评价,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第三,要实行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在期末进行评价之外,可以在某一个运动目标完成之后、某一节课上完之后进行评价,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过程。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按照专业运动员的评价标准来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也不能在评价的过程中表现得操之过急,言语过激、批评过渡,需要多进行激励评价,防止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影响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总之,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教学观念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9.

[2] 赵华.论新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3):63-67.

[3]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编委会.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9-211.

[4] 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0.

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篇四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高等学校教师的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结合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

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讲师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副教授、教授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三条

本评审标准中“高等学校教师”是通指普通高等学校及成人高等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等工作的教师。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四条

凡申报高校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五条

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是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考核综合结果要求晋升中级达到称职,晋升高级有两次以上优秀。

第六条

学历、资历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讲师任职资格:

(一)具有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具有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取得助教任职资格3年以上。

(三)具有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或具有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以确定为讲师任职资格。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

(一)具有博士学位,取得讲师任职资格2年以上。

(二)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具有第二学士学位证书,或具有学士学位,取得讲师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符合下列条件,可以申报教授任职资格:

具有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以上(不含本科)毕业学历,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5年以上。

第七条

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外语要求

(一)申报讲师任职资格者(含外语专业教师考第二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水平达到省规定标准。

(二)申报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者(含外语专业教师考第二门外国语)能够熟练掌握

一门外国语,水平达到省规定标准。

二、计算机要求

(一)申报讲师任职资格者,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达到省规定标准。

(二)申报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者,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达到省规定标准.第三章

评审标准

第八条

讲师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对本门学科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能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动态;

(二)获得学士学位的助教,在任职期间要学完或确认已掌握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学位课程内容。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一)能承担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辅导、答疑、课堂讨论、习题课、实验课等教学工作,具有指导学生实习、实验等教学环节的能力。

(二)每年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师工作量,其中体育和公共外语等课程教师每年需完

成144计划学时,其他教师需完成学校规定的计划学时数。

(三)体育和公共外语等课程的助教要但任本课程的全部或部分讲授任务;其他课程的助教,经领导批准,也可以承担部分或全部课程的讲授任务,其教学质量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考核标准。

(四)积极参加实验室建设,组织和指导生产实习、社会调查;参加科学技术研究、教

学法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技术工作,并以得较好成绩。

(五)要求有一年的社会实践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含担任学生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经

历。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成绩。

三、业绩与成果

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与本专业相关学术论文一篇以上,或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

取得一定的成绩。

第九条

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能及时掌

握本门学科发展动态,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经考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或青年教师的能力。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一)以教学为主的教师

1、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全部讲授工作(每门课程计划学时数不低于30学时,方可算作一门课);经实验室工作为主的教师,在任讲师期间内,在实验室连续工作三年,承担两门以上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同时,要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2、应完成规定的教师工作量,其中公共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要达到216计划学时(周学时6)以上;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要达到180计划学时(周学时5)以上;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要达到144计划学时(周学时4)以上(若承担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或难度大的选修课可加权系数1.2—1.5;对于担任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和医学院校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可酌情减少);以实验室工作为主的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要达到160计划学时以上(对承担大型精密仪器和实验设备的安装、调试者年均教学工作量可酌情减少)。

3、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显著;具有较

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观点正确,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改革教学方法,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是学校公认的教学骨干。

4、参加过一项市(地)或厅(局)级以上教学改革或科学研究项目。

(二)以科研为主的教师

1、系统地承担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讲授任务,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师工作量,其中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72计划学时。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和同行的好评。

2、具有较强、独立的科研能力,其科研成果有创新或独到见解,且至少有一项成果在教学或社会上得到公认,或显示出它的价值,如所编写的教材或参考书为本校多年使用或他校使用,或论文得到社会良好的反响、转登或指导实践,或应用成果被转让生产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3、参加过一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

(三)以推广、开发为主的教师

1、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的正常教学任务和科技推广培训),教学效果好。

2、具有较强的科研成果推广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主持过一项省(部)级科研成果推广开发研究课题或主要参加过两项以上省(部)级科研成果推广、开发研究课题。

三、业绩与成果

(一)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其中1是必备条件):

1、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各发表过一篇论文(含教育、教学法研究论文,下同),或者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篇(以上均为第一作者)。

2、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全国通用教材或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十万字以上三所院校共同使用的教材(本人编写部分在三分字以上);或主编正式出版的校内十万字以上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或自编教材(包括实验教材)被三届以上学生使用,并经校外专家评审证明,质量确实较高(本人为主编、副主编);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与本专业有关的专著(本人编写部分在五万字以上)。

3、获省(部)级以上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或社会科学奖,或厅(局)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或者有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项目省(部)级一项或厅(局)级两项,本人为项目主要贡献者。

4、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和省级奖的作者名次均为前五名有效);或两次获得学校的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作者名次为前二名有效)。

5、能不断改进、更新实验手段,提出较高水平的实验方案或设计,研制过水平较高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证明确实有使用价值或已经推广使用。

(二)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其中1是必备条件):

1、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第一作者)和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至少有一篇为第一作者),或在省级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四篇(均为第一作者)。

2、出版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若是合著,其本人编写部分在六万字以上);或参加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本人为主编、副主编或独立编写内容在四万字以上);或者自编或合编正式出版的三所以上院校使用教材或参考书(其参编部分在四万字以上)。

3、获省(部)级三等以上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或社会科学奖一项,或厅(局)级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

4、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一项,或厅(局)局科研项目两项,本人为项目主要贡献者,且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以推广、开发为主的教师

1、结合科研成果推广、开发应用科学,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各发表论文一篇;或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篇以上(以上论文均为第一作者);或出版过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普技术书籍(本人承担编写三万字以上);或获省(部)级科技奖一项,或获厅(局)级一等奖一项。

2、在科技成果推广开发应用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为社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人年均为本单位创直接经济效益八万元以上。

第十条

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对本门学科及相关学科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是校内本专业、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重点骨干。

(二)指导硕士研究生或青年教师二名以上,或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二名,其完成的学位论文质量较高,表明已具备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一)以教学为主的教师

1、承担两门以上课程的全部讲授工作,其中至少有一门是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2、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师工作量,其中讲课时数需达到以教学为主的讲师晋升副教授所要求的授课时数。

3、教学成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掌握并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态度认真、经验丰富,教学观点正确、方法得当,能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开发学生智力方面成绩显著,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4、主持过一项市(地)或厅(局)级教学改革或科学研究项目。

(二)以科研为主的教师

1、承担两门以上课程的讲授任务(其中至少有一门是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完成规定的教师工作量,其中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72计划学时,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和同行的好评。

2、在科研过程中,能及时解决和处理随时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善于调动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很强的科研和科研组织能力,其科研方向明确。

3、主持过一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三)以推广、开发为主的教师

1、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

2、指导过两名以上研究生或青年教师,成绩显著。

3、在科研成果推广、开发工作过程中,能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主持过两项以上科研、推广、开发研究课题。

三、业绩与成果

(一)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其中1为必备条件):

1、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过两篇论文(含教育、教学法研究论文,下同)或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和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三篇论文(以上论文均为第一作者)。

2、正式出版具有学术价值专著(若是合著,撰写部分要在八万字以上);或主编(副主编、主审)正式出版的全国通用教材;或主编正式出版三所以上院校共同使用并评价较高的教材;或主编正式出版的校内十万字以上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两本以上,并经专家评审,公认质量较高。

3、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或者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或社会科学奖一项或三等奖两项,或者有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本人为项目主要贡献者)。

4、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作者名次为前五名有效),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作者名次为前三名有效)。

5、在任副教授期间,连续三年以上坚持在实验室工作,在指导博士生、硕士生或完成重要科研项目、开展科学实验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国内有较大影响,成绩特别突出。

(二)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二(其中1为必备条件):

1、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篇和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或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四篇以上(以上论文均为第一作者)。

2、正式出版有创见性的学术专著(若是合著,其本人编写部分在十万字以上),或主编过全国或区域性的教材。

3、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或社会科学奖一项;或省(部)级科技二等奖一项。

4、主持或直接参加并完成具有重大价值的科研项目,或国家、省(部)级攻关项目,其成果已通过专家正式鉴定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项目本人均为主要贡献者。

(三)以推广、开发为主的教师

1、在科研、推广、开发应用方面,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篇以上(其中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于一篇,以上均为第一作者),或出版过著作(主编、副主编),或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两项。

2、在科技成果推广、开发、应用工作中,取得卓著的成果,为社会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人年均为本单位创直接经济效益15万元以上。

第四章

第十一条

关于有效论文、著作和科研成果的界定

一、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机构组织的学术会议上特邀会议上特邀发言(有大会特别发言邀请函)并收入论文集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可作为评审的依据,其论文发表的级别和学术水平由评审专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申报者所提供的论文、著作、科研成果等必须是任现职以来的。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在晋升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时可使用一次;硕士研究生定职为讲师者,其研究生毕业以后的成果在晋升副教授时可以使用一次。

三、所提供的科研成果,若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则须提供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或专著,或被引用和检索及社会反响情况;若属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则须提供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或专著,或咨询报告,或调研报告等;若属于应用成果,则须提供经有关部门组织的鉴定证书或验收报告。

第十二条

高校教师申报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原则上要求必须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获取学士学位。对于国家实施学位制度前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者,在晋升教师职务时可按具有学士学位对待;对于后取得学历者,要求所学专业与现从事专业必须相同或相近。

第十三条

博士后出站人员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时,其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可视同担任讲师职务的年限。

第十四条

党政领导兼任教师职务,其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可酌情减少;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其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可结合临床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减少;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年均不低于68计划学时;成人高校教师在申报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时,其教学工作量完成上述评审标准中所规定数量的百分之八十即为合格。

第十五条

本评审标准所规定的申报条件、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业绩与成果等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第十六条

5.高校实践教学标准 篇五

(讨论稿)

为推进我省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和物业管理在我省高校的实施和发展,规范我省高校物业管理服务行为,促进我省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全省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经研究决定制定《浙江省高校物业管理行业规范标准》,以供各高校参考执行。

第一部分 卫生保洁工作标准

一、楼外部分

1、马路和人行道:无明显泥沙、污垢和垃圾杂物。每天保洁、每小时循环一次。

2、散水坡和自行车棚:无明显泥沙、杂物和废纸残叶,车棚内无蜘蛛网。每周清扫二次,棚顶每月清扫一次。

3、绿化地:无明显大片树叶、纸屑、生活垃圾袋等杂物。每天循环保洁二次以上。

4、垃圾房货物果壳箱:周围无污垢,无积水,清运后及时冲洗清扫干净整洁。

5、健身场:地面无垃圾、纸屑等杂物,设施无污迹。每天循环保洁二次以上。

6、宣传栏:无污迹、无明显积尘,无乱张贴。每周日抹擦一次。

7、化粪池:进、排畅通,无污水溢出现象。每周二按序抽吸。

二、楼内部分

1、楼道阶梯、扶手、墙、窗、电信箱、电子门、开关壳:无明显纸屑、烟头、积尘,无蜘蛛网、无痰迹。每四天清扫一次,楼道口每天循环保洁二次。

2、雨蓬、天台:无杂物、垃圾、纸屑等,排水口畅通。每一个月洗、扫各一次。公共厕所:无痰迹、烟头、杂物,无严重臭味。每天冲洗二次。

3、大理石、瓷片、乳胶漆、喷涂墙面的保洁:大理石、瓷片、乳胶漆、喷涂墙面用纸巾擦试无明显灰尘,乳胶漆墙无污迹,目视无明显灰尘。每周清扫一次,大理石打腊每两个月一次;每周抛光一次;地毯吸尘每周一次;地毯清洗每季度一次。

4、天花板、天棚:距一米处目视无蜘蛛网,无明显灰尘。每月扫尘一次。

5、灯罩、烟感、吹风口、指示灯:目视无明显灰尘、无污迹。每月清抹一次。

6、玻璃门窗:无污迹,请刮后用纸巾擦拭无明显灰尘。玻璃门每周刮一次,玻璃窗每月刮一次。

7、公用卫生间:地面无积水、无污迹、无杂物;墙面瓷片、门、窗用纸巾擦拭无明显灰尘,便器无污迹;天花、灯具目视无明显灰尘,玻璃、镜面无灰尘、无污迹。每天清理二次;每二小时保洁一次。

8、公用门窗、消防栓、标牌、扶手、栏杆:目视无明显污迹,用纸巾擦拭无明显灰尘。每天清抹一次。

三、消毒(杀)工作要求

1、每月对垃圾房(桶)进行一次消毒(杀),由环境主管跟踪记录。

2、夏令季节每天2次对垃圾房进行一次消毒(杀),按《垃圾房(箱)保洁规程》进行操作,由环境主管跟踪记录。

3、消毒时使用培训过的消毒(杀)保洁员。

4、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杀)药水,按比例配制、灌入喷瓶,适度喷洒在需消毒的地方。喷洒前要放置“正在消毒”标识牌,穿好长衣、长裤,配戴口罩,完工后换洗衣裤,并用肥皂洗手。

5、进行消毒(杀)活动应尽量避免接触到儿童。

6、一般喷洒消毒药水时,尽量在顺风处喷洒,减少对行人的直接接触。

7、每次消毒后由环境主管跟踪记录,填写《消杀服务质量检验表》将情况记录存档。

第二部分 保安、消防管理标准

一、工作规范要求

1、门卫值班

(1)、保安员值班实行24小时三班轮流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规范填写各种登记资资料,做好门岗周围的纠察工作。

(2)、维护门岗责任区内的正常工作秩序;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主管,并协助处理。

(3)、对外来、来访人员必须填写《来访登记表》或递交相关证明,由保安员仔细审核无异常情况后方可进入;闲杂人员禁止进入大楼(小区)内;装修人员凭保安部发放的“临时出入证”进入大楼(小区)。

(4)、业主搬迁如有大件、贵重物品搬出/入时,应先到保安部(或所在单位)填写《业主搬出/入登记表》,凭 “放行单”放行。

(5)、大楼门卫夜间应按规定时间进行全面清场,并督促楼内办公人员关闭大楼房间门、窗、灯、水笼头等。

(6)、认真做好失物招领工作,为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求助服务。

2、安全巡逻

(1)、熟悉巡逻区内各类设备、物品的位置,发现设备、物品有移动等可疑情况应立即查明报告校保卫部。

(2)、巡视过程中发现电线线路和水管管道损坏,出现漏电(水)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视情况可采用适当的紧急措施。

(3)、巡逻中闻到异味,听到可疑声响,需立即查明情况并报告。

(4)、注意观察来往人员的情况及其携带的物品,查明情况并及时报告校保卫 3

部。

(5)、发现偷盗、流氓等违法犯罪分子,应即擒获并扭送公安机关。(6)、发现火警,立即迅速报警并组织扑救。

(7)、发现可疑物品,要立即采取适当方法作安全处理,并报告校保卫部。(8)、驱赶物业范围内践踏草地、乱散发广告、捡垃圾等闲杂违章人员。(9)、对下列行为,保安员有权予以劝阻,对于劝阻未果的,应及时报告校保卫部或公安机关:

随意停放车辆;

占用消防通道或其他公共区域;

损坏公共设施;

聚众喧哗,酗酒闹事,打架、吵架、斗殴; 损毁他人财物,侵入办公区域; 发出超标噪音,影响他人休息和生活; 其他妨碍公共安全秩序的行为

二、消防管理(以各学校保卫部门相关要求为准)

1、消防兼职干部工作岗位要求

(1)、向公司防火责任人负责,对公司所有部、室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监督,上传下达公司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指令。

(2)、每月定期检查一次分级防火落实情况,发现隐患按“三定”(定措施、定负责人、定时限)的要求整改,并进行验证。

(3)、制定“防火安全评比制度”,增强各部、室消防意识。(4)、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及相关的演练。

(5)、检查大楼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和定期保养工作,对需整改、完善的场所和设备设施进行监督,检查验证。

(6)、在发生火灾时即刻前往火灾现场,组织、指挥人员进行灭火。

(7)、调查火灾事故原因,对因防火工作失职的人员予以通报,提出相关处理意见,报请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处理。

(8)、定期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汇报有关消防工作情况,以及有关公司“防火

管理制度”的实施状况,使公司防火工作在生产、管理中得以保证。

2、安全员工作岗位要求

(1)、向公司领导负责,定时向项目主管、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针对大楼的安全状况拟订防范措施、隐患整改方案报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审批。

(2)、参与制定防止伤害、防止火灾、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并督促实施大楼所属危险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3)、经常对大楼(小区)的用电、用气和电梯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组织各专业人员处理,重大问题应书面形式及时逐级上报,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上报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并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参与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

(4)、协助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对员工、业主和用户的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做好培训、宣传、教育工作。

(5)、就大楼(小区)的安全情况每季度向公司领导小组作一次书面汇报。

3、消防管理基本制度标准

(1)、员工应把预防火灾视作自己的日常职责,人人都是义务消防员。本单元或外单元在项目管理处区域内因施工需动火的工程,必须事先通知消防中心,在项目管理处办理动火作业手续,施工单位动火前必须采取切实有有效的防火安全措施,项目管理处应派人监督,待动火完毕后立刻清查现场。对私自动火作业的,一经发现,对施工的除责成其补办动火作业手续外,还要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个人及负责人处以罚款:一旦造成事故,除加重处罚外,还应追究法律责任。

(2)、在重点部位、危险地段动火(变压器室、配电房、汽车库、发电机房、楼层和各裙楼办公室装饰等处)必须经项目管理处主任批准方能动火。动火必须做到“七不、四要、一清”。动火后要认真检查现场,防止留下火种 5

而引发火灾。动火前“七不”:防火、灭火设施不落实不动火;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凡盛装过油类等易燃的容器,未经洗刷干净、排尽残有油质的不动火;凡储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未经排除易燃物品的不动火;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护的不动火;未配备相应灭火器材的不动火。动火中“四要”:动火前要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不安全苗头时,要立即停止动火;生火灾燃炸事故时,要及时处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动火后的“一清”:动火人员和现场负责人在动火后,应彻底清理现场火种,然后才离开现场。

(3)、配电房及重要机房内不准堆放可燃品,不准吸烟,消防设备旁边不准堆放任何杂物。

(4)、各走道、楼梯口等部位经常保持畅通,疏散标志和安全指示灯要保证完好,禁止住户在走道、楼梯、垃圾桶旁焚香、烧纸。

(5)、大楼所有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消防管理的规定。

(6)、严格维护消防设备,按公司规定定期进行测试检查,保证设备完好。

第三部分 绿化养护要求及标准

一、割草

1、草坪割草:

一般使用割灌机进行。一年七次,4月1日前、5 月1日前、7月1日前各一次。8月一次,9、10月一次,11,月一次。其中8月这一次,在8月底开学前进行。

质量标准:草的高度保持在15公分以下,割除的草及时清除。

2、一般绿地割草:

一年七次,时间与质量要求同上。

3、路边及角隅割草:

一年至少四次以上。5月1日前一次。8月底前一次,11月一次,国庆节前一次。主要道路一年4次以上。

二、除草

1、草坪刁草:一年5次。

2、3月一次,4、5月一次,6月一次,7、8月一次,10月—次。

质量标准:杂草连根刁除,刁除的杂草及时清除,草坪,纯度保持在90%以上;使用化学药剂除草,请教园艺部技术人尽后进行。

2、地被植物(麦冬草)及月季除草,视杂草生长情况决定除草次数和除草方式(削、拔)。质量:基本控制在无杂草状态;拔、削除的杂草及时清除。

3、水面绿化杂草清除,校内水池及护校河水甲绿化杂草应及

时清除,成块革命草的声积不超过0.5 m²。

三、修剪

1、整形树修剪:一年四次,4月中旬一次6、7月一次,8、9月一次。

质量标准:剪下的树叶及时清除,保持整形的几何面基本平整,大部分 枝条之间长短差不超过2—4cm;枯枝剪除。

2、绿篱修剪,一年四次。4月中旬一次,5、6月一次,7、8月一次,9月后一次。

质量标准:剪下的枝叶及时清除,保持篱面基本乎整,大部分枝条长短差不超过2—4cm,枯枝剪除,夹于绿篱间杂树及时清除。

3、树篱(指珊瑚树篱),在7月中旬以后完成,一年一次。

质量:剪下枝叶及时清除,枯枝剪除,树篱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纵向篱面平整。

4、灌木穆剪:一年一次。夏季开花的于冬季进行,春季开花的于花后进行。蜡梅、梅花、桃花、垂丝海棠、红叶李、紫薇等必须每年一次。

5、行道树抹芽(指悬铃木行道树):一年2—3次。

质量:去除四米以下不必要的半木质化不定芽,抹下的芽及时清除。

6、行道树修剪,一年一次;按美观原则,于冬季进行。

7、一般树木修剪,必须按美观原则,随时进行。

四、病虫防治

1、法国梧桐行道树:一年二次。6月底至7月中旬进行。

2、其它行道树;视病虫发生情况及时进行。

3、一般树种:视病虫发生情况及时进行。

4、其他:寄生性植物;也属病害防治对象应及时清除。草坪锈病,水面绿化植物的病虫都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质量:喷洒药剂时做到均匀细致,事后检查,效果不好重新喷药,同一树种病虫株害率控制在5%以下,死亡率在1%以下。

五、新种树木养护

1、新区绿地新种树木养护,第一次浇透水后,以后浇水及其他养护归承包区管理。无特殊原因成活率在95%以上。

2、地被植物养护,无特殊原因成活率(面积比)在95%以上,没有面积超过1m²以上的成块草皮死亡。

3、调整补缺新种树木养护:没有特殊原因成活率在90%以上。

六、清除枯枝死树

凡清理下的枯枝死树必须放到指定地点,并堆放整齐。

1、乔木的清除枯枝工作:高大行道树的清洁工作及时进行,不得挂树一周以上。

2、灌木绿篱的清除枯枝工作,应随时进行,不得超过一周以上。

3、死树:一经发现随时清除。

七、抗旱

使用消防水必须先请示校保:卫处消防科,经同意后方后方可使用。

1、种植已超过一年以上的树种保存率在99%以上。

2、种后不到一年的新种树木,成活率在95%以上。

八、抗风扶正

1、由于各种原因,行道树或其它乔木树干倾斜度超过10%以上的必须予以扶正。确实难以扶正的,要加以支撑防止加重倾斜。

2、在大风来临之前,及时做好抗风准备工作,对易倒伏的树木予以支撑保护,已被大风倾倒的树木,在12天内予以扶正。

九、施肥

1、一般树木施肥,在冬季之前施肥一次,开沟施肥,施后覆土。肥料以学校现有化粪池中浓度适中的人粪为主,每株2—4勺。

3、低矮花灌木花坛施肥:一年四次。科季修剪后重施基肥一次,春季花前一次,生长期二次。

3、地被植物施肥:一年二次,草坪可在下雨之前以化肥为主撒肥,时间在3、5月与10月。天晴施肥必须随后喷水,以防肥伤。

十、松土

结合施肥进行,深度在10厘米以上。

1、麦冬草松土:一年二次。3月一次,10月一次。

2、花灌木花坛:一年四次。3、6、9、11月各一次。

十一、恢复园林设施。

1、园林设施(包括栏杆、竹篱、园体椅、石桌、石凳、景牌、叠石等)如有人

为损坏的,应在一周内予以修复。

2、校园内绿化树木、草皮、地被植物如有人为损坏,应及时制止。已经造成损害的,应在一周内予以恢复。

十二、花坛养护质量标准

1、草花花坛有四季更替计划。花坛种植图案美观,密度合理,时间适宜。

2、及时松土施肥、浇水、治虫,保证植株健旺,花朵鲜艳。

3、花坛四周及花坛整洁,无明显杂物。杂草及时清除。

4、及时去除残花、枯枝。整形树及时修剪,保持美观。

5、保证花坛周边设施完整心口有损坏及时修补。

6、保证“五·一”、“十·一”及学校校庆期间花坛花卉盛开。

十三、行道养护质量标准

1、新栽树木成活率在95%以上,保存率在98%以上。(除灾害气候及意外事故外)。

2、树干挺直。新栽树本须立:支撑。对倾斜的大树应逐渐扶正。对扶正确有困难的树木应控制倾度。

3、每年修剪一次,合理调节树势,做到骨架均匀,树冠园整。

4、及时抹芽,每年不少于两次。

5、控制病虫害,及时防治病虫。每年喷药两次,治天牛一次。

6、及时清除死树枯枝及树体上钉、线等各类绑扎物。

7、落实每年防台工作,做到事先检查,对危险树木采取修枝加固等措施,遇有灾害性气候,积极组织力量,及时进行抢扶。

8、树穴内不积水,穴内无杂草及堆积物。

第四部分 动力系统及房屋维修

一、供配电系统保障

1、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1.1经医院鉴定无妨碍从事电气工作的病症。

1.2遵守电力系统有关规程,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且按其工种、岗位熟悉有关电气设备知识,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

1.3掌握紧急救护法,必须学会触电急救法和人工呼吸法。

1.4高压设备工作人员还须经电力管理部门审核合格,取得电力管理部门颁

发的《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2、电工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2.1电工作业应重视作业环境,在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应尽量采用全部停电的工作方法,若无法全部停电作业时,安全措施必须落实到位,按带电作业安全要求进行,如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小于0.35米或大于0.35米而小于0.7米,且无绝缘隔离,工作时可能触及带电体则必须采用绝缘隔离措施。

2.2电工带电作业必须配备2人,其中1人作业,1人负责安全监护,带电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电工担任,监护人必须由有经验的电工担任,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不间断监护,随时纠正其不安全动作。2.3电工作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严禁抢时间而忽视安全工作制度,严禁为赶工而疲劳作业,严禁不熟悉现场设备而盲目作业。避免一时的疏忽给自己、他人与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4加强安全管理,确实落实好安全规程中的各项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意识与工作责任心。电气及安全管理人员对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举止应及时制止、教育和处理,以确保电工作业的安全。

3、电工作业安全规程 3.1高压设备巡视

1)运行中的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部分应视为带电体,不可直接触摸。停电的电气设备在未采取安全措施前,应视为带电设备。

2)值班人员巡视高压设备时,不得进行其他工作,不得移开或越过遮栏。与带电设备应保持不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

3)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人体与接地点的安全距离:室内应大于4m;室外应大于8m,进入上述范围的人员应穿绝缘靴,手接触设备外壳和架构时,应戴绝缘手套。

4)雷雨时一般不宜巡视室外配电装置。如必须巡视,应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避雷器、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对避雷针应保持距离5m以上)。5)高、低压配电室应采取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巡视高压设备,进出设备室时,应随手将门关好。

6)巡视线路时,不论线路是否停电,均应视为带电,并应沿线路上风侧行走。寻找接地故障时,应穿绝缘靴。7)在高压设备区巡视、操作时应戴安全帽。3.2在高压设备上工作,必需遵守下列各项: 1)填写工作票或口头、电话命令; 2)至少应有两人在一起工作;

3)完成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3.3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1)工作票制度; 2)操作票制度; 3)工作交底制度; 4)工作许可制度; 5)工作监护制度;

6)工作间断和工作转移制度; 7)工作终结和送电制度。

3.4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1)停电; 2)验电; 3)装设接地线;

4)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3.5低压带电作业

1)低压带电工作应设专人监护,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工作时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进行,并戴手套和安全帽,必须穿长袖衣工作,严禁使用锉刀、金属尺和带有金属的毛刷、毛掸等工具。

2)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时,工作人员不得穿越。在带电的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隔离措施。3)人体不得同时接触两根线头。4)带电部分只允许位于工作人员的一侧。3.6倒闸操作

1)倒闸操作应根据工作需要或调度命令进行。倒闸操作应执行操作票制度、监护制度及复诵的规定。

2)倒闸操作应由两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重要的或复杂的倒闸操作,值班人员操作时,应由值班负责人监护。

3)倒闸操作前,应根据操作票的顺序在模拟板上进行核对性的操作。操作时,应先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并检查断路设备或隔离开关的原拉、合位置与操作票名写的是否相符。操作中,应认真监护、复诵。每操作完一步即应由监护人在操作项目前划“√”。

4)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必须向调度员或电气负责人报告,弄清楚后再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

5)在封闭式配电装置进行操作时,对开关设备每一项操作均应检查其位置指示装置是否正确,发现位置指示有错误或怀疑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操作。

6)操作电气设备的人员与带电导体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同时应穿防护工作服和绝缘靴。并根据操作任务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停电操作应先按分断断路器,后分断隔离开关,先断负荷侧隔离开关,后断母线侧隔离开关的顺序进行,送电操作的顺序与此相反,严禁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8)在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或电气火灾时,可不经许可先行断开有关电源,再报告有关上级和供电部门。

9)下列各项工作可以不用操作票,但各项操作应记入值班记录内: a、事故处理

b、分合断路器的单一操作。

c、拉开接地刀闸或拆除全配电房仅用的一组接地线。

4、供配电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4.1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电气设备运行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巡视检查制度、维护制度、安全及交接班制度。

4.2值班人员具备变配电运行知识和技能,具备上岗资格,持有上岗证书。4.3保持配电房清洁卫生,每周清扫地面及擦拭配电柜表面,要求地面干燥 13

无积灰,配电柜表面无污渍;室内保持照明、通风良好。

4.4每日检查变压器电压、电流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高压熔断器及避雷器、配电箱、导线等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定时抄表做好记录,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4.5每年委托专业单位对变压器、高压开关柜进行1次测试、试验等项目的维修保养。

4.6每年对变压器外部、低压配电柜进行2次清洁、保养;保证正常电力供应,限电、停电按规定时间通知学校各部门;每年检测1次保安接地电阻;每年检测1次配电房主要电器设备的绝缘强度;每年检测2次配电房内消防器材,保持消防器材完好;妥善保管高压操作工具,并每年送供电部门检测1次。

4.7潮湿天气时,采用安全有效措施,保持配电房内主要电器设备干燥。4.8每日填写运行记录,建档备查。

4.9应熟悉校区各种电力供应的设备所在,并且明了其紧急开关的操作程序,同时必须购置备用的材料和备件。

4.10公共使用的电力设备,比如水泵及消防系统的电线等应经常检查,如果有损坏或过热现象,应立即派人修理。

4.11接到供电公司通知停电时,应立即通告,清楚地列明日期、时间及受影响的部门,停电完毕后,检查各系统是否恢复正常。

4.12交接班双方必须提前10分钟做好交接班。交接班的准备工作有:查看运行记录,介绍运行情况和设备检修、变更情况,清点仪表、工具,检查设备状况等。4.13出现以下情况不得交接班

1)在事故处理未完成或重大设备启动或停机时。2)交接班准备工作未完成时。

3)接班人员有酗酒现象或神志不清而未找到替换接班人时。4)交接班后,双方要在值班记录本上签字。4.14报告制度

4.14.1以下情况要向班长报告

1)重点设备非正常地启停及其它异常情况。2)采用新的运行方式。

3)重要零部件更换及修理、加工和改造。4)员工加班、调班、补休、请假。4.14.2以下情况必须向经理报告 1)重点设备发生故障或停机修理。2)设备出现故障并需要立即检修。3)系统运行方式的重大改变。4)系统及主要设备的技术改造。

5)系统或设备彻底的整改工程及外委施工。

6)技术骨干、班组长以上人员岗位调整及班组长组织结构调整。

二、供水系统

1.二次供水设施的要求

1.1场所选定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周围十米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并要有防护设施。

1.2使用的材料、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规定,必须无毒无异味。1.3机泵室与储水池必须分建,并有防水质污染的措施。

1.4储水池溢水管要设防污染装置,并不得与下水管直接相通,溢水口位置应高于下水道最高水位。

2、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2.1二次供水设施应进行日常卫生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

2.2储水箱、池必须加盖、上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卫生管理。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监测和管理,保证用水卫生、安全。2.3未经许可,不得以淹没式方式向储水装置放水。

2.4定期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清洗消毒,并做好检修和清洗记录。发现池水受到污染或变质时,要及时通知卫生部门采样检测,并暂停供水,待水质处理达标后,方可恢复供水。

2.5二次供水设施的直接管理和清洗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发现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化脓性皮肤病、性病患者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不准急、慢性腹泻患者带病操作。清洗消毒程序、消毒药物的使用等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6除专业人员外,其他人员一般不得进入水池。

3、清洗工作程序

3.1所有清洗物品及人员装备均需要事先消毒; 3.2清除水箱内淤泥、杂物和锈块等; 3.3清淤后投药消毒30分钟; 3.4放清水冲洗2-3遍以清除异味; 3.5重新灌水并恢复正常供水。

4、泵房卫生

4.1各水箱、水池、管道、阀门及水泵周围不允许有蜘蛛网和积尘。4.2水箱、水池内应保持清洁。人离开时房门必须上锁。4.3污水盖应盖好。

5、水泵房操作规程 5.1水泵的正常启、停操作

1)启动水泵前应先检查电源程序电压是否正常。

2)检查水泵轴承的油位、油质是否正常,转动双轮是否灵活,水泵运行指示灯是否完好,水库水位是否正常。

3)开启水泵的进口门、空气门。关闭出口门,待水泵内空气排完后,关闭空气门。

4)对照相应的启动按钮、水泵标示牌,按启动按钮,运转指示灯亮。5)运转中检查水泵轴承带油是否完好,水泵、电机的声音、振动、轴承温度,压力是否正常,电机轴承是否发热,水泵盘根是否发热。6)打开启动泵的出口门供水。

7)停止时,先关闭运行泵出口门,按停止按钮,水泵停止运行,指示灯熄灭,开启出口门作备用,并检查有无反转向。5.2事故处理要求

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必须认真检查,采取措施,并向领导汇报: 1)水泵、电机轴承温度逐步升高到65℃左右。2)管道振动及漏水严重。3)水泵、电机轴承内有杂音。4)水泵、电机或轴承有轻微振动。5.3事故处理原则

1)检查设备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向领导报告,在未查清原因前,不得任意操作。

2)发现运行泵有故障,应立即按钮停止运行,开启动备用泵。

3)发生故障时,应沉着冷静、迅速判断事故原因,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做好事故记录。事故未处理完毕,不得交接班。

6、给水管道的养护

6.1给水管道的检查:维修养护人员应熟悉给水系统,经常检查给水管道及阀门(包括地上、地下、屋顶等)的使用情况,注意地下有无漏水、渗水、积水等异常情况,如发现有漏水现象,应及时进行维修。6.2保温防冻工作:在每年冬季之前,维修人员应注意做好水表箱、阀门井的养护工作,应根据气温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保温材料,以防冻坏。6.3对冻裂事故的处理:对已发生冰冻的上水管道,采用浇温水逐步升温或包保温材料的方法,让其自然化冻。对已冻裂的水管,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电焊或换管的方法处理,马口铁铸成的水嘴和阀门若被冻裂,则应予以更新。

6.4给水管道的维修:漏水是给水管道及配件常见的主要毛病,明装管道沿管线检查,即可发现渗漏部分,对于埋地管道,首先进行观察,对地面长期潮湿、积水和冒水管段进行听漏,同时参考原设计图纸和现有闸门箱位,准确地确定渗漏位置,进行开挖修理。渗漏管道的维修,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堵漏法。用铅楔或木楔打入洞眼内,然后垫以2-3毫米厚的橡皮布,最后用合适的哈夫夹夹固。

2)换管法。对于锈蚀严重的管段需进行更换,地下水管的更换有时需锯断 17

管子的一头或两头,在截取长度合适的新水管,用活接头予以重新连接。

7、给排水管理制度

7.1给排水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校园内的供水系统,如水管、水池、水箱、水泵开关阀门及分阀门的位置。

7.2应定期巡视水泵操作是否正常,供水系统有无损坏或滴漏、水箱是否清洁。

7.3发现水管破裂,必须尽快关上相关阀门;大水管爆裂时,则总阀门关闭,并及时发出通告,立即安排抢修。

7.4注意水池的保养,预防破裂和渗透,并且紧盖水池,防止蚊虫孳生。7.5经常检查沟渠及沙井是否畅通,及时清理渠道盖上的垃圾,以防止下雨时渠水受阻而外溢。

7.6楼宇外墙的公用下水管发生破裂时应立即维修。7.7楼宇底层沟渠有异味时应进行检查及维修。

7.8接到停水通知时,应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发出通知,使师生有所准备。

三、电梯司机安全操作规程

1、司机在驾驶电梯正常行驶前应:

(1)在开启厅门进入轿厢之前,必须注意轿厢是否停在该层。

(2)开启轿厢内照明。

(3)每日开始工作前,须将电梯上、下行驶数次,视其有无异常现象。

(4)厅门外不能用手扒启,当厅、轿门未全关闭时电梯不能启动。

(5)注意平层准确度有无显著变化。

(6)清洁轿厢内,厅轿门及乘客可见部分。

2、司机在电梯正常行驶时注意事项:

(1)如必须离开轿厢时,将轿厢停于基站;断开轿厢内电源开关,关闭厅门。

(2)轿厢的运载能力,不应超过电梯的额定重量。

(3)不允许乘客电梯经常作为载货电梯使用。

(4)不允许装运易燃、爆炸的危险物品,如遇特殊情况,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5)严禁在厅、轿门开启情况下,用检修速度为正常行驶。

(6)不允许揿按检修、急停按钮作为正常行驶中的消号。(7)不允许开启轿厢安全窗、轿厢安全门,来装运长物件。

(8)劝告乘客勿依靠轿门。

(9)轿厢顶上部,不得放置它物。

(10)如个别情况下平层准确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再平层。

(11)行驶时不得突然换向,必要时先将轿厢停止,再换向启动。

(12)不允许以手动轿门的启闭作为电梯的起动或停止。

(13)载荷应尽可能稳妥地安放在轿厢中间,以免在运行中倾倒。

(14)运行时如发生停电,对于手柄开关控制的电梯,应将手回柄到零位。

3、当电梯发生如下故障时,司机应立即揿耪急停警铃按钮(对手柄开关控制的电梯,即将手柄回到零位),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

(1)厅、轿门关闭后,而未能正常起动行驶时。

(2)对设有需揿按起动按扭(或手柄开关)控制的电梯,当厅、轿门关闭后,在未指令轿厢起动,而自行驶时。

(3)运行速度有显著变化时。

(4)行驶方向与指令方向相反时。

(5)内选、平层、换速、召唤和指导信号失灵控制时。

(6)有异常噪声、较大振动和冲击时。

(7)超越端站位置而继续运行时。

(8)安全钳误动作时。

(9)接触到任何金属部位有麻电现象时。

(10)当电气部件因过热而散发出焦热的臭味时。

4、当电梯使用完毕后,司机应将轿厢停于基站,并将操纵盘上开关全部断开,关闭厅门。

5、如在机房用手轮盘车,使电梯作短程升降时必须先将主电源断开。

6、当电梯在行驶时,突然发生停驶或失控时,司机应保持镇静,立即揿按急停,警铃按钮,并严肃劝阻乘客切勿企图跳出轿厢,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设法使乘客安全退出轿厢。

四、房屋维修参考标准

(一)、给排水维修质量标准

1、室内排水、水管安装及维修

(1)、安装必须牢固,管箍固定方法正确,排水通畅,无渗漏。

(2)、排水管接口的捻口填料密实、饱满,凹入承口边缘不大于5 mm;且环缝均匀,灰口不整,光滑,养护良好。

(3)、上下节管连接紧密,承插方向、长度和管箍间距符合原设计要求。(4)、上下水管油漆均匀,无脱皮,漏涂出现。

2、室内给水管道、附件安装及维修

(1)、螺纹接口必须清洁、规整、无断丝、缺丝,连接牢固,接口处无外露油麻等缺陷。

(2)、焊接接口表面无穿、裂纹和明显的结瘤、夹渣及气孔等缺陷。(3)、管道支架埋设平整,排列整齐,支架与管子接触紧密。

(4)、阀门安装,进出口方向正确,连接牢固、紧密,启闭灵活,朝向合理,表面洁净。

(5)、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安装及维修,镀铬件完好无损伤,接口严密,启闭部分灵活,安装端正,表面洁净,无外露油麻。

3、下水道堵塞

疏通后下水管水流畅通无阻,不破坏管壁。

4、坐厕更换

(1)、污水口与下水管道必须接合严密,安装位置正确,无渗漏、泄水现象。(2)、安装后,坐厕必须无破损,无堵塞现象。

(二)、铝合金门窗维修质量标准

1、铝合金门窗安装及维修

(1)、门窗安装、开启方向必须与原设计要求一致。

(2)、门窗安装必须牢固,预埋件数量、位置、埋设方法符合原设计要求。(3)、门窗框对角线长度允许偏差为2mm。(4)、门窗扇框与邻扇立边平行度允许偏差为2mm。(5)、门窗横框标高允许偏差为1.5mm。(6)、安装或维修后:关闭严密,间隙均匀,开关灵活。

合格:表面洁净,大面无划痕、碰伤、锈蚀、涂胶表面光滑、无气孔

优良: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无锈蚀,涂胶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

2、铝合金门窗玻璃安装(1)、玻璃裁割尺寸正确,安装平整,牢固、无松动。(2)、橡皮垫与裁口、玻璃及压条紧贴,整齐一致。(3)、玻璃胶打边必须均匀,线条一致,与玻璃、铝合金粘贴紧密,无渗水。

合格:无明显斑污、洁净,安装朝向正确

优良:洁净、无油灰、浆水等斑污,朝向正确

(三)、室内电器、照明维修质量标准

1、查线、换线

(1)、导线截面容量不能小于原设计的截面容量,严禁有扭绞、死弯、绝缘层损坏和护套断裂等缺陷。

(2)、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面间的绝缘电阻必须大于0.5MK。

(3)、管内穿线:在盒内导线有适当余量,导线在管内无接头;不进入盒的垂直管子的上口穿线后密封处理良好,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芯线;盒内清洁无杂物,导线整齐、护套线齐全不脱落。

(4)、换线后的导线必须与插座及用电设备接触良好,并达到使用要求。

2、室内低压电器安装及维修

(1)、电器的导电接触面和母线的接触面必须接触紧密。

(2)、电器安装后部件完整,安装牢固,排列整齐,绝缘器件无裂缝缺损,电器的活动接触部分良好,表面整洁、固定,电器的支架或盘、板平整,电器的引线整齐,固定可靠,电器及其支架油漆完好,通电后无异常噪音。

(3)、接地(接零)以线敷设:连接紧密,接地支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锈部分涂漆均匀,无遗漏,线路走向合理,色标准确。

(四)、土建工程维修质量标准

一、房屋维修项目质量标准

1、砖墙面修补及小型砖墙砌体(高3米内)1.1砌筑及修补墙的水泥浆标号不低于25mm。1.2砌体水平灰缝的饱满度不小于80%。

1.3砌筑墙体上下竖缝应错开,不能有直缝出现。1.4砌筑墙体轴线位置偏移允许偏差为1.5mm。1.5砖筑墙体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mm。

1.6砖筑及修补墙面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2mm。1.7砖筑及修补墙面水平灰缝平直度允许偏差为5mm。1.8砖墙砌筑转角处须预埋直径6mm钢筋或留槎。合格:组砌正确,刮缝深度适宜,墙面清洁。

优良:组砌正确,刮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一致、楞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

2、砖墙面抹灰及修补(高2米内)

2.1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风裂除外)等缺陷。2.2立面垂直度允许偏差1~1.5mm。2.3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1mm。2.4阴阳角垂直度允许偏差1~1.5mm。2.5阴阳角方正度允许偏差为2mm。

合格:表面光滑,按槎平整,线角顺直,墙面纹路基本均匀。优良:表面光滑,洁净、按槎平整,线角顺直清晰,墙面均匀一致。

3、瓷片镶贴及修补(高2米内)

3.1镶贴牢固,以水泥为粘结料时,严禁空鼓,无歪斜、缺楞、掉角、裂缝等缺陷。

3.2立面垂直度允许偏差1~2mm。3.3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1mm。3.4阳角方整度允许偏差1.5mm。

3.5接缝平直度允许偏差2mm。3.6接缝高低允许偏差为1mm。

3.7地面镶贴要符合排水要求,无明显积水现象。

合格:表面基本平整,洁净。

优良:表面平整,洁净,色泽协调一致,上口线平顺。

4、墙面修刷乳胶漆

刷后无掉粉、起皮、漏刷、透底。

合格:无明显流坠、溅沫、接缝。

优良:刷缝通顺、均匀、面洁白、新老颜色一致。

5、水管修刷防锈漆

5.1刷后无脱皮、漏刷、反锈。5.2无透底、流坠、皱皮。

合格:面有轻微流坠,透底,皱皮,基本光滑和光亮。

优良:面无流坠,透底,皱皮,新老油漆无明显区别,大面光滑和光亮。

浙江省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

6.高校实践教学标准 篇六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 姓名: 学号:2008430033年级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指导教师:杨峻岭

2010年8月10日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

——以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为例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0日

调查地点: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

调查对象(印章):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

调查目的: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是建设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有生力量,只有了

解了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录取标准,才能更好的帮助高

校学生在校丰富、充实、完善自己,达到录用标准,从而实现

高校毕业生走入理想岗位和用人单位招收到满意人才的双赢局

面。

为了了解掌握目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基本情况和目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足,本人于近日就当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具体标准

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现有8名高校毕业生在此工作,拆迁管理办公室的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务院、省、市拆迁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市内六区十三县的拆迁工作的监督管理;协调、裁决全市因房屋拆迁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

近年来,石家庄市对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投资力度加大,提出了“三年大变样”,在全国引起了剧烈回响,而作为“三年大变样”城市建设项目的先头部队,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也相对较高,根据调研,具体标准如下:

(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由于拆迁政策相对繁琐和复杂,在具体工作处理中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能区分征地拆迁报批的分类,对每类不同用途的土地如实登记,还要提高征地业务水平,认真学习最

新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自身技能,不断提高现有水平等。这就要求拆迁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尽快掌握并灵活运用拆迁政策和拆迁方案。

(二)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拆迁工作不是靠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往往涉及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门,常常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和内部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高效、保质的完成工作。所以作为拆迁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积极同各部门进行沟通、商议,能够做到分工合作。

(三)要有良好、灵活的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拆迁过程中,碰到“钉子户”或者语言行为过激的被拆迁居民是常有的事情,作为拆迁工作人员要学会碰到“钉子户”或者紧急情况时能够沉着冷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稳定被拆迁居民的情绪,处理好与被拆迁居民的关系。

(四)要吃苦耐劳

拆迁工作非常辛苦、劳累,常常要到条件非常差的居民区进行拆迁工作,这就要求拆迁工作人员要不怕辛苦,不怕脏,不怕累,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还是相对较高的,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根据调研,目前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表现还是相当突出的,为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从事拆迁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较少,说明高校毕业生中符合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录用标准的还是少数。

二、主要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

通过对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的非高校毕业生的询问和采访中发现,高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成为了许多高校毕业生无法进入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工作的巨大“瓶颈”。比如,在进行征地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计算错误或者弄错具体地区对应的征地标准常有发生;在做被拆迁居民的工作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熟悉程度不够,也成为了高中毕业生表现不够好的一大问题。

(二)高校毕业生应变能力较弱

在拆迁过程中,碰到“钉子户”打拉锯战的情况时有发生,再碰到一些不太讲理的被拆迁居民时,高校毕业生的表现往往比较弱,常常会出现高校毕业生让被拆迁居民说的语塞的情况发生。而且碰到紧急情况时,高校毕业生的反映和处理也常常不够果断和恰当。

(三)高校毕业生思维模式化严重

在拆迁工作过程中,每一块土地的具体情况,每一个拆迁户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高校毕业生常常会把所有的拆迁户或者土地征地情况套到某一条上,思维模式化、局限性很大。

(四)高校毕业生对拆迁工作有认知偏差

部分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拆迁管理办公室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存在对拆迁工作的认知偏差,他们认为拆迁是一件很简单容易的事情,轻视拆迁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盲目清高、过于乐观,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缺陷没有客观的认识,影响自己在工作中的整体表现。

三、几点建议

从2009年8月开始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诱发全球金融震动,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宣告到来,虽然我国GDP增长势头依旧不减,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人,2010年更是达到了630万之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再加上不少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更凸显出“就业难”的问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毕业和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面对这严峻仍至残酷的形势,根据我的调研,给出高校毕业生和所有在校的大学生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调整好心态,全面认识自己

要保持处变不惊的清醒头脑,认真分析和研究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审视自己。因为你可以不了解别人,但必须了解你自己,对自己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往时候更重要,如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及弱点,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要正视每一份小的工作和细节,只有做好一点一滴,才能成大事。

(二)要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学习

现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越来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一般来说,学历仅意味着更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然而,对于那些学历不高或学校一般的大学生,如果能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并参加专业的培训,那么我们的实际技能并不一定比名牌大学的学生差。而很多的企业在用人方面是很实际的,会综合考虑一个人学历和技能。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强化自己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三)提高社会实践经验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要求“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是现在社会的就业趋势,很多用人单位都希望能招到能马上胜任工作的人,这样用人单位可以节省大量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能把理论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一定要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要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这样就能以学生的身份提早踏入社会实践,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面对激烈的竞争。

(四)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学习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固然重要,但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人才,很多职位都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如果能力太单一,那么职业发展也会很受限制,进入用人单位开始工作之后也会影响工作的表现。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像是掌握计算机、外语、谈判等等。而且还要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能通过在学校中参与处理各种关系,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自己具备自信、谦让、果断、责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进入工作单位。

7.高校实践教学标准 篇七

一、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标准的内涵

(一) “标准”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标准”的定义为[1]: (1) 衡量事物的准则。例如, 技术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本身合于准则, 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例如, 标准音。

我国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对“标准”的定义为[2]: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 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该标准在对“标准”术语的注释说明为: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二) “教学工作质量标准”的含义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 包含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环节和教学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中, 教学实施环节是由教师负责、直接面对学生开展教学的工作, 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体和核心。

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是为衡量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过程是否达到规范性要求而制定的准则, 是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建设质量评价与监控工作的一个标准性工具。

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具有下列含义[3]:一是教师用来指导教学过程和教学建设, 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用来指导日常教学管理, 并确保教学工作高质量的工具。教师可以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并随时反思, 使之更符合规范要求, 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二是学校各学院内部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工具。教师充分掌握“标准”这一工具, 在实施教学工作时就不会茫然, 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也能得到保证。三是学校对学院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的工具。“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侧重于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从而使监控和管理更为有效。四是社会与用人单位对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工具, 是社会评价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规范性文本。

二、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的构架

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并与高校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本科教学工作质量标准体系, 对于规范高校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成效、确保教学质量, 不仅非常必要, 而且非常迫切。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应包括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化的指标, 以便于各校、院 (部) 专业之间的纵、横向比较, 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学工作质量标准体系可用图1所示的倒“树形”结构表示,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质量标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建设质量标准。其中, 每一个质量标准还可继续细分, 如“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可分为“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实践 (实验) 环节质量标准”和“课外素质教育质量标准”;“实践 (实验) 环节质量标准”可划分为若干各子标准。

根据建设内容的不同, 教学建设质量标准可划分为“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质量标准”和“实践 (实训) 基地建设质量标准”等, 见图2。

三、本科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涵

教学质量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检查与评价都不能改变已形成的客观质量。只有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建设和有效管理, 才能达成期望的结果, 使教学质量获得可靠保证。

(一)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基本结构

教学环节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对象。根据属性的不同, 可将教学环节细分为: (理论) 课程教学、实验 (实践) 教学、课外素质教育等 (见图3) 。

实践 (实验) 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下列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设计 (课程论文) 质量标准、实习 (实训) 质量标准、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标准。图4为实践 (实验)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结构示意图。

(二)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内涵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制定, 必须依据相关的材料, 其主要依据为法律制度、政策文件、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 法律制度为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 政策文件为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学校内部文件等。这些文件对高校教育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产物。在标准制定过程中, 应尊重科学, 保证标准的真实性, 要合理使用已有的教学研究成果, 善于总结和发现与标准有关的各种问题, 应充分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确保标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高的先进性。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内涵包括[4] (见图5) :规范性引用文件, 基本术语, 教学文件标准, 教学准备工作标准, 教学实施过程质量标准, 答疑、辅导与作业批改标准, 考核与成绩评定标准。

所谓教学文件标准, 是指本教学环节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教学文件 (如教学大纲等) , 这些教学基本文件的编制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工作标准, 是指教师执行本教学环节前必须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例如, 备课、教案撰写、教学日历编制、课件制作等) 。教学实施过程标准, 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必须符合的基本标准, 如课堂讲授中应该如何启发学生,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效果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答疑、辅导与作业批改标准, 是指教师在课后与学生交流、辅导方面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作业批改应该达到什么标准。而考核与成绩评定标准, 则规定了教师在评定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应该采取的方法、手段, 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成绩应该呈什么样的分布。

(三)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例 (以实验教学为例)

下面以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例, 具体说明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基本结构。

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节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总标准, 定义了实验、实验教学、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研究创新性实验等名词。

本标准规定了教学过程管理, 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的制定、实验教学组织与管理、实验教学条件、实验教学实施以及实验考核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大学实验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注:此处罗列出本标准所引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以及校内有关文件)

3.术语。

本标准采用以下术语。

3.1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 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实验用品等物质条件, 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 使自然过程以比较纯粹的或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而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2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运用实验手段, 观察、探索自然现象的运动变化, 获得感性知识, 从而加深理解或扩大知识领域的教学过程。

3.3演示性实验:由教师在课堂上模拟演示某种自然现象的变化,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4验证性实验:用于验证理论, 从而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实验。

3.5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的知识。

…………

4.教学文件标准。

4.1实验教学大纲。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必须有教学大纲;非独立设课的实验必须在理论课程大纲中明确实验项目选定的原则和学时分配, 明确各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4.1.1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制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 整体优化原则。对下列内容做出具体规定。

(1) 本实验课课程性质与目的以及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

4.1.2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 (修订) 由学院、实验中心组织人员拟定 (修订) , 并组织专家论证, 经学校批准后实施。

…………

4.2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与教材密切配合, 相辅相成。要明确本课程的实验目的和意义, 实验前的安全事项。其内容应涵盖:单项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设备技术参数和要求、实验原理说明、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预习与思考题、实验报告要求等相关内容。

…………

5.教学准备标准。

5.1实验环境准备

…………

5.2实验仪器准备

…………

5.3实验耗材准备

…………

6.教学过程标准

6.1实验试做

6.1.1学生要做的实验, 教师应预先做一遍, 要提前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检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无差错等) , 以便及时解决。

6.1.2新开实验项目, 实验室都要组织进行试做。试做实验, 要做到基本操作规范、实验数据准确、重现性好。

…………

6.2实验预约

6.2.1课程实验的预约。实验室应确立开放对象、开放实验项目、开放时间、预约方式及地点、联系方式、注意事项。

6.2.2学生自带实验预约。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提交教师审批, 并填写《开放实验室预约登记表》。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和装置以及实验所需耗材等。

6.3教师讲解

6.3.1实验前, 教师应根据实验指导提纲认真讲解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并给予必要的示范。在做示范的同时, 对实验原理、操作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要交代清楚, 包括提问在内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

…………

6.4实验方案制定

…………

6.5实验系统构建

…………

6.6实验现象观察与数据记录

…………

6.7实验审核

…………

6.8实验报告批改

6.8.1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及时、独立地完成实验报告, 并做到书写工整, 叙述清楚, 卷面整洁, 对不按时完成实验报告或抄袭他人实验报告、粗制滥造, 达不到要求的学生, 进行批评教育, 并责其重做。

6.8.2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 实事求是地指出实验报告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之处, 并督促学生自己纠正。批阅后的实验报告及时返发给学生。

…………

7.考核与成绩评定标准

7.1实验课程成绩计算标准

…………

7.2平时成绩考核标准

…………

7.3期末实验考试方式

…………

8.标准实施

本标准由学校职能部门、各学院 (部) 负责监督实施。

为稳步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管理, 落实各学院的职责, 学校有必要制订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且所制订的质量标准必须与时俱进, 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准则来指导教学实施过程, 开展教育教学的理念、体系、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唯有此, 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更进一步地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82-83.

[2]GB/T200001-2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S].

[3]于慧, 黄葳.关于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质量内涵与标准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2) .

8.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界定标准探讨 篇八

一、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理论界定标准

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包括教材、课堂讲课、作业和考试等四个环节,因而,某一门双语课程的教学也包括教材、课堂讲课、作业和考试等四个环节。下面从课程教学四个环节入手,对我国高校双语课程进行理论界定。

1.语义视角的理论界定标准

从语义上说,如果某门课程教学的上述四个环节不全是使用同一种语言,就可称其为双语课程;而上述四个环节如果全是使用同一种语言,就不能称其为双语课程。也就是说,从教学语言角度,我国高校非语言课程可划分为纯汉语课程、双语课程与全英语课程;从语义角度,我国高校双语课程是指课程教学的四个环节既涉及汉语又涉及英语;或者每一个环节仅涉及一种语言而四个环节合并涉及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或者某些环节仅涉及一种语言而另一些环节涉及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语义视角界定的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十分宽泛。使用英语教材、作业和考试用英语完成、课堂讲课以英语为主进行教学的课程是双语课程;而只是使用英语教材、其他三个环节均完全使用汉语进行教学的课程也是双语课程。前者使用英语的比例极高,而后者使用汉语的比例较大。

2.语言地位视角的理论界定标准

培养大学生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能力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因而,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直接目标是使大学生具备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能力。由于我国大学生已能熟练使用母语——汉语,因此,要达成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直接目标,在教学语言上就应突出英语的地位。如何才算突出了英语的地位呢?最起码的标准应是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使用汉语的比例,即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由于课堂讲课是课程教学四个环节的最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把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的语言地位标准落实到课堂讲课这一教学环节上。也就是说,从语言地位角度,只有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的课程才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

语言地位视角界定的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与教育部提出的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界定标准是相一致的。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规定,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总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属于高校双语课程,这实际上是把“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双语课程的语言地位理论界定标准具体化后的可操作性标准。

3.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视角的理论界定标准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是只开设英语语言课程,教学时数相当于总教学时数的20%;教学结果是我国大学生具有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而英语听说能力却大大低于英语读写能力。针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上述现状,在对我国高校双语课程进行理论界定时,我们有必要更加突出高校双语课程中英语听说的成份,鉴于目前英语教学时数相当于总教学时数的20%,我们取80%为“更加突出”的标准。也就是说,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角度,只有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80%的课程才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这一理论界定标准应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实质意义上的理论标准。

按照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视角的高校双语课程理论界定标准,在课堂讲课中100%使用英语的课程也是高校双语课程,并且可以推广为,在上述教学四个环节中全是使用英语的课程仍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称其为全英语高校双语课程),因为在课堂讲课中100%使用英语并使用英语原版教材的情况下,在作业和考试两个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是很容易实现的。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已经开始了全英语高校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二、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实践界定标准

由于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源头,所以教育部要求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在实践中,鉴于我国大学生具有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绝大多数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在教材、作业和考试这三个环节都要求只能使用英文,因此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实践界定标准就参照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双语课程定义,依据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实践情况,从课堂讲课环节的中、英文使用时间情况来划分。

1.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在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当规定最低限度的实践界定标准。鉴于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时数相当于总教学时数的20%,因此,“最低限度”就定为20%,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达到2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

符合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双语课程教学形式通常有:在课堂讲课中先用中文讲授完整的教学内容;然后用英文多媒体课件把概念或思想、原理或定理、步骤或方法、案例或例题讲一遍,一般是照着英文多媒体课件念一遍,用英文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比例较少。从时间上看,这一教学形式的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会达到或超过20%。一般说来,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区间范围是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为20% ~ 40%。

2.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我们以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双语课程定义为基础来形成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为50%左右(区间范围是40% ~ 6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满足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双语课程教学形式通常有:直接用英文多媒体课件讲课,解释和说明中文与英文并重,可能使用英文的比例高于使用中文的比例,也可能使用中文的比例高于使用英文的比例,但两者相差不大。

3.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前面谈到,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8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实质意义上的理论标准。以此理论标准为指导可以构成我国高校双语课程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超过8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达到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双语课程教学形式通常有:在课堂讲课中直接用英文讲授完整的教学内容,既包括概念或思想、原理或定理、步骤或方法、案例或例题,也包括对上述内容展开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对很少的直接用英文讲授很难理解的内容,采取先用英文讲授,再用中文讲述一遍的方式。

4.中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处于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与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之间的范围就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中级的实践界定标准,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为60% ~ 8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中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达到中级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双语课程教学形式通常有:直接用英文多媒体课件讲授概念或思想、原理或定理、步骤或方法、案例或例题,对上述内容展开的解释和说明使用英文为主,对其中直接用英文讲授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如概念或思想、原理或定理等,采取先用中文讲授,再用英文讲述一遍的方式。

上一篇:教育政策与法规试卷下一篇:农村建房安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