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思想与实践

2024-09-27

民生思想与实践(精选11篇)

1.民生思想与实践 篇一

尊敬的党组织:

2008年已经过去,回首这一年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刻骨铭心。2008年,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党和政府始终将保障民生放在重要位置,通过积极地促进就业、保障医疗和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对受灾地区及低收入群体补助等多项措施,改善民生又有了新进展,老百姓获得越来越多的实惠。

当前,民生这个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是民生之要,社保是民生之基。实践证明,民生工作要做得好,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只有倾听民众的呼声。

在阅读人民日报时,一串这样的内容吸引了我的眼球: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各增19.6%和近15%;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102%;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全年开工廉租住房可达80万套以上,租赁补贴户数累计达到287万户,到年底预计将超120万套;截至2008年12月,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的城市低保资金达266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106亿元;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覆盖全国98%的县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增229个城市,现已覆盖7000多万人口。

在我看来,听民声,先要听民众的声音。听民众的谈吐,听民众的议论,听民众的抱怨。凡是民众的声音,都要认真听,细细琢磨,能办的立即办,暂不能办的应向民众说清楚。听民声,又要听民众的意见。来自民众的意见,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基本正确的,有的是传言得来的。这些意见都要耐心听取,正确的意见要接受,模棱两可的意见应依据有关规定加以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听民声,还要听民众的批评。民众对领导批评往往是与人为善、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善意批评是一种特殊的爱护,爱护领导和同志不落伍掉队,是对思想上模糊不清的同志的提醒。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接受民众的批评,哪怕是有失偏颇,只要事出有因,都应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动力和源泉。

抓民生须听民声。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抓好民生、改善民生,促进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在面对新的一年,祖国在前进,作为一名积极向党靠拢的我也要前进!

此致

敬礼

汇报人:徐珂旻

2009年1月20日

2.民生思想与实践 篇二

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 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七大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出了部署。建设民生档案, 服务人民群众, 是档案部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顺时应势之举和最佳切入点。近年来, 全国不少地方档案部门在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民生档案内容的界定、工作方法、服务方式等, 各地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就民生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内容谈点个人认识, 以期对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有所裨益。

一、建立协调有序、运转有效的民生档案监管机制

民生档案是在涉及人民生计各项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历史记录, 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原始凭证, 是众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管理和内部管理活动的产物。国家档案局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部门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 自觉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范畴, 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民生档案面广量大, 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 如何做到各部门各司其职, 协调配合, 真正将民生档案收齐、管好、有效利用, 是摆在各级档案部门面前的一项新任务。笔者认为, 在建设民生档案工作中,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作用。民生档案的形成领域非常广泛, 内容非常丰富, 较重要的有房产档案、村建档案、信访档案、就业档案、公证档案、新型合作医疗档案、社会保险与养老保险档案、劳动仲裁档案、残疾人档案、婚姻档案、计划生育档案、农业科技档案、出生档案、学籍档案、移民档案、地籍档案、重大项目建设档案、药品食品监督档案、企业登记档案等, 可以说涉及社会管理方方面面和诸多行政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民生档案形成主体如此之多, 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管理和协调配合, 就难以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民生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应起到组织、协调、牵头的作用, 以使民生档案工作快速健康、平衡协调发展。

在组织协调工作中, 要实行依法监管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一是法规政策监管, 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近年来, 各地档案部门在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社区和家庭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移民档案工作、信用档案工作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为民生档案工作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业务监督, 加强民生档案的源头管理。各级档案部门对民政、劳动、社保、卫生、教育、土地、房管等涉民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业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保证民生档案齐全完整。

二、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建档用档氛围

民生档案因其产生于不同的主体, 因而涉及众多部门, 如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农林水、卫生、教育、城建、房地产管理等部门都会产生大量的民生档案, 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各部门对所涉民生档案的重视度不等, 造成管理不平衡。有的单位对所涉民生档案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也有的单位对各部门产生的一些民生档案认识不够, 管理混乱, 甚至无序管理或失管。档案

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为抓手, 集中协调各部门力量, 大力加强民生档案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 营造出良好的建档用档氛围。一方面,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及信息简报等形式, 定期通报民生档案工作建设情况。全面、系统、多角度地介绍各类民生档案内容、利用程序和方法, 宣传利用民生档案工作的典型事例, 增进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民生档案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 通过开展规范化建档活动, 对民生档案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切实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三、创新思路, 突出重点, 有序推进民生领域档案工作

民生档案形成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等特点, 给民生档案的建设以及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等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 建好、用好民生档案, 必须开拓思路、讲究方法, 找到建设民生档案的好方法、好途径。一要调查研究。民生档案种类多、分布情况复杂、管理水平不一, 要想做好民生档案工作, 必须全面了解民生档案的形成过程、形成规律及特点, 了解民生档案保管利用的基本情况, 了解民生档案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二要抓住重点。要切实抓好与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险档案、失业人员档案、工资福利档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档案、婚姻档案、房地产档案、城市拆迁档案、环境监测档案、学籍档案和企业职工档案等重点专业档案的建设, 明确责任, 规范管理。三要通过档案工作普查、重点抽查和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 促进民生档案工作全面开展。四是加强监督, 强化服务。要使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 实现健康发展, 档案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加强行业监管, 主动提供服务。在具体工作中, 对应收集的民生档案要做到建档对象一个不漏, 建档资料齐全完整。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 规范管好、用好民生档案, 并确保这些重要信息的长期安全、永久可靠。各基层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 谋划方案, 要认真履行职责, 精心指导、帮助, 促使本地、本单位民生档案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四、各司其职, 齐抓共管, 努力形成做好民生领域档案工作的整体合力

3.《经视故事会》的民生探索与实践 篇三

一、产生背景:大民生定位下的栏目创新

“本土、民生、服务”是湖北经视频道的办节目方向。所谓“本土”就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按照本地电视观众的接受习惯与实际需求、爱好,组织、制作、播出具有本地人文特色、风格、口味、幽默、搞笑的电视节目。通过朴实的方言土语,真实的电视画面,现场的环境音响,提高节目的亲和力,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憾力和感染力。所谓“民生”就是把镜头对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民本取向,以平民视角,零距离反映普通百姓“生存、生活、生计”的方方面面。用说故事的方式,通过丰富的细节和富有感染力的声画来还原生活的本真。并且以微观的视角,以小见大地看待各种问题,追求于细微处见精神的传播效果,使节目丰富生动,可触可感。所谓“服务”就是用细致周到、充满人文关怀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为观众提供实用信息、情感抚慰和情感满足。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小到市井琐事,诸如“衣食住用行、安教医乐理”等,全方位、多层次满足观众虚拟的参与心理以及对信息深度、广度的需求,与观众形成互动。

《经视故事会》就是在大民生定位下产生的一档节目。其节目宗旨在于“看世间百态,品人间真情”。栏目所有内容围绕着老百姓的需求,为老百姓服务,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通过演员征集、培训,使栏目家喻户晓,很多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知道了“我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的栏目风格,成为普及大众文艺的舞台。

二、理念与案例

1、民生新闻成就故事

《经视故事会》带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从寻常百姓的真实故事中寻找创作素材,通过筛选来自于各种渠道的新闻故事线索,将其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故事性及警示性,提倡正确舆论导向的素材加工创作成为栏目剧,使老百姓在看节目时,仿佛看到了自己身边刚刚发生的事。

案例一 平播版《苏醒》

2009年秋天,各大媒体上一则新闻故事震撼了无数读者的心:妻子在丈夫成为植物人后发现了他从前的秘密情史,并从那些往来于丈夫和年轻女孩的信件中读出了二人之间的深重感情,此时的她没有因此恼羞成怒放弃丈夫,而是每天在病床前对丈夫读出这些埋藏已久的情书,而身为植物人的丈夫竟然逐渐在这些浓重的情感刺激下苏醒过来。救活了丈夫后,妻子选择了离开,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挽救一条性命,而不是挽救自己的婚姻爱情。

这则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一种高于“情感争夺”、“小三二奶”的人间大爱对人们产生了震撼。故事会编剧立即将此故事改编为栏目剧,把描述人间真情的故事搬上了荧屏,让更多的人去分享、感动和反思。这期故事播出后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栏目组收到许多来自于观众的信件,观众普遍表示对此类新闻故事的热爱与支持。

案例二 周末版《地窖噩梦》

《少女被囚禁地窖求生记》几乎是今年夏天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新闻事件。2010年5月14日,武汉市青山区北湖管委会胜英村徐家岗20号,是一栋灰色破败的房子,平日连村里的孩子们都不敢靠近但人们却从其地窖中抬出两个女孩。年仅19岁的周云身上包裹着毯子,被背出地窖,同时被警方救出的还有16岁的胡玉。两名少女被解救时均赤身裸体,7天没饮食,双脚被链子锁住。两名女孩自救的方式可谓离奇:周云把求救纸条放在坏电视机后壳中,纸条上有父亲的电话、家庭住址、关押人的姓名,附有被关押地点,修理店有人报警,他们才获救。周云在地窖中待了9个月,而胡玉已经被缚两年。地窖主人曾祥宝,平日周云礼貌地称其“叔叔”,是武汉钢铁厂职工。

这则新闻一出,故事会立刻加班加点将其改编为周末版《小娜手记:地窖噩梦》,播出时段正踩着辛乃文深度报道的余热,再次给寻常百姓敲响了防范毒手的警钟。

2、创作反映普遍社会现象的故事

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某种现象一直是《经视故事会》反映的重点。栏目组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些现象娓娓道来,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或身边的人的影子,同时又从故事的发展脉络中,对这些现象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正确与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案例三 平播版《迷信的婆婆》

《迷信的婆婆》是栏目组创作的一期轻喜剧。通过一个善良婆婆的各种迷信行为以及产生的种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委婉地揭示了迷信的荒诞之处。此剧中的婆婆因为儿媳的生辰八字与儿子相冲而将儿媳赶出家门,又因为舍不得而要求儿媳改名,号称大师说名字中有五行属性,改了属性就能破解相冲。除此之外,更是在儿子生病时不求医,听大师所言认为这是儿媳命里犯冲的结果。在种种争吵、纠缠之后,婆婆自己最后也被“大师”骗得云里雾里,反而是“犯冲”的儿媳帮助了她。最终婆婆改变了自己的迷信观念,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起了日子。本剧看似讲述一家之事,其实反映的是无数个家庭都存在的症结。栏目播出后反响很大,许多儿媳看到了自己婆婆的影子,而不少迷信的老年人也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与可笑。

案例四 平播版《房鉴人心》以及“啃老”系列

《经视故事会》创作了一系列反应老人缺失家庭关爱的影片。

《房鉴人心》讲的是一位老人的三个孩子,在老人“病重”时轮流照顾他,却给予不同待遇的故事。大姐一心照顾老人,老二的媳妇嫌弃老人,老三一心想着即将留下的房产——三个家庭代表了三种性格和社会心态。最终“病重”的老人神奇康复,原来这场病只是他希望对今后房产遗留去向的一场测试。栏目组相信,每个相应年龄的观众都能从三个家庭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原型,故事的结果也给每个家庭留下了反思的余地。

除了这期单独的事例外,《经视故事会》针对普遍存在于80、90后的“啃老”问题,制作了一系列反应此类问题的片子,其中包括《麻将太子》、《孽子》、《家有小太妹》、《我就是要买名牌》等等,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创作反映新近舆论热点的故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生活热点和观念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在引起广大市民关注的同时,也应当被鉴别和反思。针对一部分具有极强时效性的新闻舆论热点,栏目组也迅速做出了反应。

案例五 平播版《都是偷菜惹的祸》

前段时间风靡网络的“开心农场”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新闻和讨论。无论老少、受教育程度高低,都有许多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为了偷菜做出许多荒唐之举。《都是偷菜惹的祸》趁着舆论火爆的当口,根据真实新闻改编加工出一个在偷菜中走火入魔的父亲的故事,在故事中通过情节布置与发展着重批判了盲目疯狂的做法。

4、寻找民生热点,产生服务功效

案例六 平播版《相亲以后》、周末版《真假尼姑》及一系列真实再现各种骗术的故事

针对社会上时时发生的婚托行骗的现象,栏目组创作了一系列揭露婚托骗术、反映婚托心态,从而警示相亲者不要落入圈套的故事,《相亲以后》就是这类故事的代表作。故事详细描述了婚托的行骗过程、心态和对相亲对象造成的伤害,并在最终其被反骗的恶果中警示“感情骗子”做不得。

除此以外,为了用民生的视角和最直观的表现手法让老百姓对社会上的种种骗术有所了解,栏目组收集了各种骗术渠道的大量资料,并将完整的行骗情景贯穿于故事中,从而服务于老百姓,让其通过观看节目对于骗术产生警惕防范。

案例七 周末版《黑心油》、《协议下的黑幕》等一系列揭露行业黑幕的故事

揭露行业黑幕,服务广大百姓是《经视故事会》周末版《小娜手记》在2010年的工作重点。将行业黑幕在故事中完整再现,弥补了新闻过于“短小精干”的缺憾,给老百姓以更大的震撼。

2010年上半年,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新闻震撼全国,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这则新闻让老百姓对自己的健康安全十分担忧,同时对于黑心的地沟油产业链中的人,也深恶痛绝。

根据此新闻改编加工的《黑心油》,将地沟油产业链埋藏在几个平凡的家庭中,由简单的家庭纠纷拉出了整个行业的黑幕,镜头中每一个情景都触目惊心,节目播出后市民反响强烈,甚至有不少观众写信到栏目组,表示他们对此类揭黑幕故事的认可和支持。

在其后,再现利用不卫生猪肉制作盒饭的《协议下的黑幕》;再现世界杯赌球黑幕的《谁是庄家》;反映大学校园中高利贷组织的《校园钱庄》;反应肾源买卖产业链的《我丢了一个肾》……此类节目用生动通俗的方式给老百姓上了一堂堂防范课,让百姓对不正规产业和地下产业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案例八 周末版《我的孩子失踪了》等一系列对“正常”现象重新认识的故事

假期是家长送孩子参加培优班的火热时节,孩子们的假期因此被夺去。针对这种普遍现象,栏目组创作了周末版《我的孩子失踪了》,通过几个孩子长期被压迫而集体出走的故事,给家长们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剥夺了孩子所有的娱乐时间,为了让他们不输给其他参加培优的小朋友,而不断给他们加压,这种做法真的正确吗?

还有一些让人不满却暂时难以解决的社会现象,栏目组希望通过故事来反映百姓的疾苦,为相关部门对此加快改革作出一些推动。针对号贩子猖獗,老百姓受苦的周末版《徐爹爹的秘密》就是这样的故事。

综上所述,《经视故事会》的创作素材均来源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栏目希望这些反映寻常百姓生活的故事能让观众有所感悟,有所学习,有所提高。同时能给百姓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成为百姓手中的一本民生大手册。

三、《经视故事会》关注民生新举措

1、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实打实解决民生问题

《经视故事会》栏目成立以来,不断地改进自身以扩大社会影响,真正做到服务百姓。

近期,栏目组为了更真实、更直观地了解百姓所面临的问题,专门设立了对外接待日。当日观众排起了长龙,一一将问题反映给栏目组。收集资料后栏目组各岗位工作人员陆续联系相关部门以求解决。

案例九

来自武昌的徐女士向栏目组反映,她被某房地产公司销售劝服,通过贷款方式买房,并交付保证金5000元。后发现自己的经济条件不满足银行贷款要求,故要求房地产公司退还其保证金5000元遭拒,至今已若干个月无人处理。栏目组亲自前往该房地产公司寻求解决办法。经调解,该公司将5000元退还给徐女士。

栏目组拟将该真实案例加工丰满,制作专门节目反映房地产公司通过不适当方式劝服消费者买房、强吞保证金等不合理行为,给广大观众敲响警钟。

这种面对面交流,通过真实解决问题而创作节目的方式是栏目组在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栏目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深入民生,体贴民情,理解民意,解决民事。

2、探索民生季播剧

《经视故事会》栏目组在制作方言栏目剧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探索季播剧、概念剧。希望通过一种全新方式,将老百姓的故事搬上更大的舞台,用更完整的记述方式、更强大的演员阵容、更专业的拍摄和剪辑手段来表现百姓故事,提倡社会新风尚。

不同于其他季播剧的是,《经视故事会》打造的季播剧,不会偏离民生内容的主体,不会让舞台离开寻常百姓的家和社会,百姓将依旧在季播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正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

《经视故事会》栏目,将始终围绕百姓需求,将百姓故事搬上电视舞台,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给寻常百姓提供最切实际的服务。

作者单位: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经济频道

4.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篇四

一、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的生存和发展及其现实满足程度是发展民生的出发点

1、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是取得生存权、发展权的前提条件.2、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发展民生的宗旨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从事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

2、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发展民生的根本目的(三)人民群众是改善民生的主体和依靠力量.1、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2、改善民生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民生思想的核心.1、人才问题是民生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2、加强人才培养必须重视教育工作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民生的终极目标

(五)发展生产力,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发展民生的保障

1、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2、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改善民生的制度保证

5.民生思想与实践 篇五

敬爱的当组织: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思想汇报)2011年两会思想汇报:聚焦两会,关注民生。在告别严寒,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三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二者将分别于2011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在两会召开之前,新华网、新浪网等联合组织的2011年“两会调查”结果显示,网民最为关注的“五大热点话题”,分别是:保障住房、收入分配、稳定物价、惩治腐败和就业公平。通过对今年召开的两会的了解及学习,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打算就“保障住房”这个和民生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但是,中国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利用农业的高科技已经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前进。在这个道路上,住房问题一跃成为了广大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尽管之前政府已经采取了诸如提高二套房的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限制在同一地区的购房数目,甚至是政府直接利用行政手段打击房地产投机、抑制房价等手段,房价总体上却只升不降。这一现象不但引起了广大人民的热议,更是政府当前执政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极其棘手的问题。现在人们见面讨论最多的恐怕就是哪哪的房价又升了,哪哪的房子便宜了要赶紧定下。纵观国内,诸如石家庄这样的二线城市,平均房价水平达到6700元/平方米,可是平均月工资只有2300元,高房价和低收入矛盾突出。虽然近两年国家一再提高公民的薪资水平,但是和房价的涨幅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朋友打算和男友在保定买房,他们两个月工资加起来也就6000元左右,思想汇报《(思想汇报)2011年两会思想汇报:聚焦两会,关注民生》。2010年5月份,保定市某地的房子5700元/平方米,到2011年1月份,已经涨到6500元/平方米。短短的半年多,每平方米涨了800元!他们一个月不吃不喝也买不下一平方米的房子,要想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注定要做“房奴”了。类似的情况相信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就在人们普遍怀疑政府是否能够成功抑制房价时,2月27日,国务院总理***第三次做客中国政府网在线和网民交流时给普通百姓带来莫大的希望。总理透露了最新保障房建设规划,即“今后5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住房的覆盖率可以达到20%。”无疑,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只要各地政府能够落实下去,对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对于分流商品房需求压力、平抑商品房价格必将发挥巨大作用。这个最新的保障房建设规划是我国政府在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改变了主要依靠政府打击房地产市场的非法投机,出台一些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等策略,转而通过采取政府出资牵头、将国家税收用之于民的方式,建设能够为普通百姓接受的保障性住房或廉租房。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给确实存在住房需求却因高房价而购买无望的普通百姓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制度是好的,政策是对的,关键在于落实到位,否则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保障房建设”不是单一的孤立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结合对有关两会材料的掌握及学习,我觉得做好以下几步至关重要:一.各级政府要尽快把保障房从图纸变成实物,建设进度必须加快。保障房的分配机制必须公平公正,只有严格落实“问责制”,才能让保障房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否则,假如某些富人财大气粗,趁此投机,多套低价购买,再高价卖出,反而会适得其反。二.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提高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让更多的人享受的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他们的实际购买力。三.继续加大反腐力度,严惩官员腐败,以避免某些官员利用国家投入巨资兴建保障性住房之机,偷工加料,中饱私囊,和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进行权钱交易。在这方面,广大普通百姓也应该充分行使自己对政府的监督权,以确保政府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成此项工作。当然,两会为民情、民意的表达,民智、民力的汇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期间有关民生的议题会层出不穷,本文仅就“保障住房”发表一些浅见,我还会持续关注两会,继续学习、思考。汇报人:×××2011年3月7日

6.民生思想与实践 篇六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新中国的民生建设进程尽管发生过曲折,但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将更加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民生建设。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演变

(一)新民主革命时期对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1921年—1956年)

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组织中国同盟会时,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纲,史称“三民主义”。之后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遵照孙中山先生的主张去确定其基本政策和策略,发展了民生思想。

(二)曲折受挫阶段(1957年—1978年)

这一阶段在“怎样发展生产力、怎样进行民生建设”的问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虽然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左”的思想路线和“文革”等政治**的影响,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工作处于徘徊的局面。

(三)恢复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

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实践是围绕着结束把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建设视为保持和维护社会主义稳定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社会发展模式而展开,这一时期民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突破“先生产、后生活”的民生思维方式和民生建设模式,解决“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四)初步发展时期(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四大)

初步发展时期的民生建设不是单方面的发展,得到了因改革开放而带来的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支撑和推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中国人民带上了一条崭新的生存型民生发展之路:

(五)进一步深入阶段(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新的环境和条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审时度势地对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进行了丰富与完善,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出发,把对民生重要性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六)开拓创新时期(党的十六大至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大力推进民生建设,并把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机地统一起来,及时地提出了“和谐社会构建”的民生发展蓝图,把中国人民带上了一条创新性的和谐型民生发展之路。

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民生问题首先是一个物质需求问题,即人们的生存问题。不管是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还是解决人们的发展问题,都需要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生状况就能得到大大的改善;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这个中心,民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民不聊生。

(二)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群众、领导与服务的关系

正确处理党与群众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党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作为和建树来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三)坚持把民生与民主问题统筹解决

民生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民生的高级发展形态,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尤其是政治意识觉醒的必然要求。表达和满足民生需求,需要民主的制度和机制;民主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民生的有力支撑。如果只注重改善民生,而不发展民主,民生就会陷入困境;反过来,如果只注重发展民主,而不致力于改善民生,到头来民主的进程也会大打折扣。

(四)坚持以人为本

要做到以人为本,除了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外,还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任何时候我们尊重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我们党的事业就无往不胜。不仅革命如此,建设和改革也是如此。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是一部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关注民生的历史。无论是在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思想体系,体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与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考察和梳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共产党服务民生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7.民生改善问题研究的思想基础 篇七

关键词:民生思想,民生内涵,民生建设

一、民生思想的演化

古代的民生思想与民本思想是一致的。中国的民生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西方的民生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一) 中国民生思想的演化。

西周时期的姜尚说:“庶民者, 国之本”。“治国安邦, 得人也;亡国破家, 失人也”。春秋时期的孔子强调“天道远, 人道迩”, 仁者“爱人”, 提倡“爱民”、“养民”、“裕民”、“惠民”。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其民者失天下”。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过:“城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1]就是说, 在“道”、“天”、“地”、“人”这“四大”中, 人是第一位的。管子认为“政之所兴, 在顺民心;政之所废, 在逆民心”。[2]这些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虽然强调了民为“邦本”、民为“天下本”, 看到了人民的重要性, 但其主要目的都是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服务的, 他们讲的“爱人”如同我们爱牛一样, 是想从牛的身上“挤奶”, 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孙中山关于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强调中华民族解放、各民族平等, 人民享有选举权、罢免权等政治民主权力, 强调通过“替众人服务”、“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来解决人民吃饭、穿衣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三民主义”结合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管理思想, 为后来民生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

(二) 西方民本思想的演化。

西方民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古希腊时期, 智者派的代表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3]的命题, 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强调以人为中心。到欧洲中世纪, 神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上帝为中心”取代了“以人为中心”。直到公元14至16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才使宗教神学从占统治地位的宝座上跌落下来。人文主义思潮高扬人的意义和价值, 强调人的本能、欲望、荣誉、尊严和自由的合理性, 强调人对社会的作用。这种以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 标志着欧洲人本思想的形成。20世纪20、30年代, 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 人是“社会人”, 除物质欲望外, 还有社会和心理欲望, 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是要通过满足人的社会心理需要来提高职工士气[4]。从此, 人本管理思想被真正引入经济社会管理实践, 管理的侧重点从“物”的管理转向“人”的管理。同一时代, 成形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社会保险制度, 在二战后逐渐得到完善, 成为世界各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学习借鉴的范本。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生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人的问题上, 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以往的思想家的积极成果, 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毛泽东继承了马列主义的民生思想, 并依据我国的国情,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他指出:“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确立了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脚点。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地回答了“发展什么”、“为什么发展”、“靠什么发展”的根本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民本、民生观点的新成果。

二、民生内涵诠释

所谓民生, 其本意是指人民的生计, 即生存、生活状况。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 民生问题涵盖的范围也得以扩展。普通意义上的民生问题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民众基本生存状态。主要指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二是民众最基本的发展机会和能力。社会、政府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发展的平台, 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保护权益等。三是关乎人民生活质量的社会福利状况。在解决了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生活能力之后, 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幸福感增强。以上三方面的民生改善遵循渐进规律, 只有解决好基本生存生活问题, 才能逐级解决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问题, 全面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时, 当处于较低层次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之后, 就必然产生更高层次的民生需要。政府的任务就是要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人民为本,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就是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赋予了民生问题更加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和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 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6]进一步阐释了改善民生的目标要求和工作重点。

三、靠民发展与发展为民

正确认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还需进一步弄清“靠民发展”与“发展为民”的辩证关系。既要通过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又要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实现“发展为民”和“靠民发展”的有机统一。

在国家治理中, 管理者首先要解决“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时至今日, 仍然有一些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 经济社会发展取决于少数“精英”阶层, 大搞个人英雄主义, 轻视群众智慧和力量, 不善于团结群众。一些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发展主要靠资金、技术、制度等“硬”的因素, 职工群众只是“配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走群众路线,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是我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经验和重要法宝。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 建立健全有利于广大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制和环境, 以激发广大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强调“靠民发展”, 只是以人为本的一个方面, 只是把重视人的因素作为发展的手段和途径, 如果仅仅停留在只是为了“用人”而片面强调“靠人发展”上, 与传统的民本思想并无本质区别。还要明确发展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民生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人的因素第一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这里的人, 包括个体的人、组织的人、社会的人以及全体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必须遵循人的因素第一的原则。这是因为, 在管理诸要素中, 人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 其中, 劳动者是首要因素, 起决定作用。在国家、社会和组织管理活动中, 人民群众既是管理主体, 又是管理客体。作为管理主体的人, 是管理活动的计划者、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 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作为管理客体的人, 在人的要素、物质资源要素、科学技术要素、时间要素、空间要素、信息要素、观念要素等诸要素中, 人始终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此, 民生建设首先必须克服“物重于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

(二) 满足人民根本需要的原则。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 需要是人的本性。需要决定动机, 动机产生行为, 这是人的基本行为规律。能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在于是否遵循人的行为规律。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奥尔德弗把马斯洛五个层次的需要简化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三个层次。麦克利兰则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三种, 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情谊需要。无论如何划分, 人的需要大致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在民生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大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基本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环境等根本利益, 还要加强民主、法制和道德综合治理,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治理的各项权益, 使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三) 民生与国计共同发展的原则。

民生国计自古以来就是一对矛盾, 二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君主制国家虽然也讲“民为国之本”, 但权力不在人民手中, 国家强盛往往要通过牺牲民众利益来实现, 民生与国计背道而驰。民主制国家强调“民为国之本”、“民为国之主”, 国强是民富的保障, 民富是国强的基础, 民生与国计互为条件。大量事实表明, 民族分裂、种族种姓冲突、社会失稳、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的根源都出于民生问题。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 贫富差距拉大, 各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较多, 一些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就要通过初次分配政策、再分配政策、税制改革等配套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 鼓励人民群众自主创业, 实现劳动、资本等要素报酬合理化分配, 让财富积累向民间适当倾斜, “藏富于民”, 防止国富民穷, 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四) 共享与自由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社会主义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两级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公平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但并不是全体社会成员平均分配我国发展成果这个“大蛋糕”, 共享的基本要求是“兜底线”, 即通过不断改革完善涵盖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住房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教育改革、环境治理措施来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在分配问题上, 平均主义是最大的不公平, 为提高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能力, 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鼓励人民自由发展, 发财致富, 慎用收入封顶政策。

参考文献

[1] .孙成志, 史若玲.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绪君.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3] .本书编写组.欧洲哲学史教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

[4] .李兴山.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M].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4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第3卷

8.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初探 篇八

一、毛泽东的民生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和结合,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完整系统地阐述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群众思想路线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主要体现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人民群众获得自身的利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早在1934年就对全党提出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他说,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谁要是看轻了这个中心任务,谁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革命工作人员。我们的同志如果把这个中心任务真正看清楚了,懂得无论如何要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那么,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毛泽东曾深切地告诫党的领导同志,要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建国以后,毛泽东反复强调的一个思想主题就是:我们的权力不是天赋的,而是老百姓赋予的,首先是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赋予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广大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他告诫全党同志“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

二、邓小平的民生思想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扬光大,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邓小平的民生思想主要体现在关注民生,实现民富。他指出:一定要使人民得到实惠,得到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从切身经验中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值得爱。他要求党的组织、党员都要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为度来衡量一切工作的得失成败,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又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他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2}

三、江泽民的民生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的问题,如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差距拉大等。江泽民的民生思想是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领导集体深切关心群众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生活状况以及团结领导人民不断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系列理论观点的总和。它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即:关心群众生活和不断改善群众生活,也可以概括为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3}

江泽民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有责任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之一的“我们的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这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继承和发扬。路线、纲领、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4}

我们发展生产、繁荣文化、建设民主政治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宗旨和发展最终落实到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5}江泽民同志还提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6}

四、胡锦涛的民生思想

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在北京召开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民生思想,极大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涵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一思想将对十七大以后我党的方针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党的十七大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正式写入“报告”,并把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了党章,予以制度上的定格,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新的民生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为了人民的事业。为创造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工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应该看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民生问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表现形式,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之间还有差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发展,同时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日益提高,民主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公共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同时人民群众对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发迫切,有许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问题急待解决。党的十七大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教育到就业,从居民收入到社会保障,对保障人民权益、改善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求我们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五、对新时期如何改善民生的认识

民生问题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是老百姓触摸得到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们党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使一些重大民生问题开始得到有效解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一“五有”目标,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密切相关,生动凝练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改善民生这个重点中的重点。我们要以实现“五有”目标为方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解决民生问题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系统工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民生问题千差万别,各项具体工作千头万绪。加强制度建设,将各类民生问题的解决纳入到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枢纽所在。要保证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在科学合理的轨道上有序运行,就必须发挥制度的引导、协调、激励和保障作用。各地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新思路、新办法要及时进行制度上的总结和提升,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在实际工作中证明是有效的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定型,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不能令群众满意的制度要坚决破除。同时,还要注重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来设计和推动制度创新,使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制度相配合、相协调,建设惠民长效机制,形成一整套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有效提供各项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为切实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创造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卷1[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卷1[M].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泽民民生思想初探[J].延边党学报,2007

9.关注民生转变作风实践活动总结 篇九

一、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夯实基础

为确保“关注民生、转变作风”主题实践活动工作顺利进行,我局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工作。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了“关注民生、转变作风”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监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方案。印发了《华龙区商务局XX年“关注民生、转变作风”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工作步骤等方面对“关注民生、转变作风”工作进行了细化安排,做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三是落实责任。制定了《区商务局XX“关注民生、转变作风”活动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对全局每个科室的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使“关注民生、转变作风”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四是深入宣传发动。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先后3 次召开局长办公会学习有关精神,研究部署“关注民生、转变作风”工作。4月份响应上级部门号召,高质量制作1条横幅,1块版面,对“关注民生、转变作风”主题活动进行大力宣传。

2、多措并举,提高服务能力

我们将“关注民生、转变作风”主题实践活动,与政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突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三个重点,抓住转变作风这个关键,采取全面铺开与分类实施相结合,将整个活动贯穿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全过程。

(一)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活动开展以来,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机关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了《机关服务承诺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以及《首问首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二)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商务系统干事创业需要有一支政治强、观念新、业务精、作风实的干部队伍。为此,我局于每周五下午组织大家共同学习,在商务系统形成了大兴学习风气,进一步了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3、积极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活动

(一)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氛围。协调工商、国税等单位开展联合审批,并及时跟踪手续办理情况,督促各审批单位加快项目办理速度,推进审批工作 “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实行现场办公,跟踪服务,进一步改善我区招商引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华龙。XX年元—6月份全区招商引资项目21个,引进市外资金5.32亿元,占年目标的54.5%,实际利用外资580.5万美元,占目标的69.9%。

(二)积极开展为企业送服务活动。坚持上门服务,大力宣传商务优惠政策,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的方式、方法和内容。特别是对外贸出口企业,我局更是在资金紧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重金聘请专家,组织企业参加培训,为我区外贸出口做出突出贡献。止6月份,外贸出口完成2526.4万美元,占年目标的53%;全区新增进出口型企业8家。

(三)认真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高农民消费档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为抓好这项工作,我局多方协调、广泛宣传,今年,新建农家店8家,其中7家已投入运营。截止目前,我区共建设农家店18家,乡镇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75%以上。

(四)组织开展家电下乡工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按照商务部、财政部和省商务厅、财政厅有关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的具体规定,我们积极开展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的核定工作,分三批共审核通过销售网点19个,截至6月23日,全区累计销售2412台(部),销售金额4014771元,审核通过261台(部)家电下乡补贴材料,申报53399.45元,实际补贴53399.45元,销量完成比位居全市第一。

(五)加大稽查力度,维护市场稳定。一是狠抓酒类流通管理。上半年共出动280余人次,86车次,共查出违规违法现象20余起,假冒伪劣酒17箱,严厉打击了各种违规违法经营行为,规范了我区的酒类流通市场。二是积极推进“放心肉”工程。共查出2起注水肉现象,2起白板肉现象,对不合格的肉品依法处理。使城区内的进点屠宰率实现了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了95%,城区内的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净化了我区的肉食市场,确保了人民食肉安全。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深入查摆整改。采取自查和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深入查摆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问题,认真搞好整改。重点围绕四个方面问题进行检查纠正,检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情况,纠正不重视群众意见,不集中民意民智,决策不民主和个人说了算的问题;检查坚持求真务实情况,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检查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纠正“中梗阻”、推诿扯皮、作风懒散、效率低下的问题;检查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情况、纠正奢侈浪费、贪图享受的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检查纠正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重点检查纠正什么问题。对查摆出的问题,确定有针对性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切实加以解决。

二是开展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实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通过开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蹲点帮扶、下访等活动,了解掌握实情,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10.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实践论文 篇十

摘要:民生问题,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但不同的社会和政党对此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始终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这就使得近代中国人民的贫困如毛泽东所讲“是世界所少见的”。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力量,也是革命和建设取胜的基本保证,已经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所证明。民生与建设相统一,在突出人民利益前提下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就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民生教育和谐社会就业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所谓民生,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

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

从责任角度看,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松山的大多青年都没有读大学,职业中专读完就去外面打工了,像我以前许多的小学同学都没有读书了,现在都打扮的挺时髦的,其实这样也好,只要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就可以了。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现在的松山小学的人数急剧下降,从我上四年级的时候还有80多人到现在只剩下30人左右,有的是到其他学校去上学,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去一所好的学校上学,还有的就是因为计划生育问题,导致现在的小学生缺乏。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女的很爱打扮,穿着时髦,发型雷人,有的还有纹身,爱打扮的同学学习总不好,一心只想着打扮哪还有心思上课而且有的还混社会,教育问题不容乐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多子女的溺

爱和父母不在身边,这让我更加明白孩子的教育问题单单靠学校是行不通的,主要还是要父母的监督和教育。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松山里城里比较近,交通倒是挺方便的。其他好像没分享到什么改革成果,霞浦本地都没有什么大工厂,大多数人都去外面打工或是做海产生意,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

“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现在松山也普遍有医保,现在的老人毛病特多,心脏病,高血压等等屡见不鲜,还有老人多是痴呆,喜欢讲胡话,老人就成了医院的常客,医保给了老百姓减轻了很多经济负担,缓解了家庭压力,也促进了家庭和谐(家庭问题大多都是经济问题啊),不过医院的制度不完善,医药费高,什么都要钱,进来检查各病人要钱,换个吊瓶要钱,拿个纸也要钱。当时我有去看望我爷爷的时候看到一个妇女那痛苦的表情,不禁产生同情之心,从她的脸上可以读出她此刻所遭受的痛苦,可明白医院里潜规则就有点心伤。我想现在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病的,不得不为看病债务缠身,因为生命是那么的神圣,情愿后半生的辛苦来减轻病痛。还有就是社会救助也是帮助穷人的一条途径,这社会需要团体来帮助个人的社会措施。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由于教育的问题和社会的变革,现在的青少年更易于冲动和急躁,处理一些社会问题会显得比较偏激,容易大打出手,把简单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受伤的还是广大的青少年。以前过年的时候都比较热闹,街上人来来往往,现在就显得冷清多了,村里更多的是老年人而不是年轻力壮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这也与目前中国老龄化的社会现象遥相呼应。我的一个同学说以前他在后港上课的时候,后港的同学就喜欢和松山的打架,说有去后港读书的同学几乎都被后港人打过,而且学生都结派,把自己过早的社会化,当然要受到社会的惩罚,前年我同学妈妈和我说当他去监狱看望一个亲人的时候,发现竟然有三十多个松山的青少年,他们就开玩笑说以前就是有这些青少年松山才会热闹,难怪现在冷清多了。还有我弟弟的一个同学才17岁,人长得也不怎么高大,一天晚上在溜冰场的厕所被砍了很多刀,后脑也受伤了,去医院进行抢救,还好命保住了;一个专升本的大学生都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还被砍死了;一个同学遇到小偷报警了,自己也去追小偷脚拐了,可是还没见到警察的身影,可见这的治安问题相当严峻,没能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现在的年轻人心也太狠了,忍心将刀子捅在人的身上

松山是坐落在海边的一个小村庄,以前的海边的水生生物品种齐全,在20年前打回来的鱼都吃不完,那时候冰箱也没有,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那些鱼只

能坏掉扔掉,那时候的鱼也卖不了多少钱,到了现在,海水已经被污染了,成堆的垃圾没有去处只能往海里倒,渔民捕回来的最多的不是鱼,而是垃圾袋。现在物价都上涨了,鱼的价格也有上涨,可是数量少,虽然说年收入有所增长,可是赶不上物价的增长幅度。而且现在油价上涨,政府都有一些补贴,要有船证才能得到这些国家发放的补贴,可是有的船没有证,大家都积极的补个船证,可是很多船都不符合规格,就不得不贿赂上级官员来补船证,刚开始的时候有的船被补回来了,可是后来随着贿赂的曝光,这船证越开越难弄,渔民将自己的血汗钱去弄船证,船证没弄来钱却无影无踪,村民都说靠海的地方只能以捕鱼为生,又没有耕地,不能种植农作物,引起了村民的阵阵恐慌,并且引来阵阵的愤怒。(没有船证的船出海捕鱼会被抓要罚款)可是村干部却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在我们村大家都说村干部只知道从本村里榨取利益,都不懂得为村里做点好事。在十年前左右有一个工程在松山里实施,可是到了现在还没有一个雏形,搞的骂声片起。据说这个工程在这里开工是有赔钱给村的,可是钱都没有见到。村民都说钱都给村干部他们以及上级官员贪污了。也就是说村干部没有经过村里人的同意就将山和土地卖给了搞工程的人。这个工程不仅没有给村民带来方便,却给了村民麻烦:每隔一段时间就用炮打山(直接利用原材料)将打下来的石头拿来围海,整个村都会震动,有的说煮饭的时候锅都会一跳一跳的,搞得人胆战心惊的;还有就是渔民的船的停靠位置都没有着落,不得不在离村更远的地方停靠,给渔民带来了大大不便。就在这暑假就有俩个人在搞工程的地方摔了挺严重的,就是因为工程没有安全保障,给村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村民也不希望这个工程继续实施下去,村民也有多人代表去讲理去,可是结果是带头的村民被关进派出所,村民就只能作为饭后谈资,也不敢再去做抗争。

11.民生思想与实践 篇十一

一、目标价值的人民性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也决定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目标指向即始终围绕“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与发展。“发展为了人民”与“发展依靠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要义,且更具化为普惠性、自主性和民主性。

普惠性。民生是人们生产生活最为普遍的基本需要,关切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关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中国共产党历来把民主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要让“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提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使这些目标“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地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这一普惠性,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拓展了民生的基本内涵。

自主性。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征程中民群众是最大的动力,邓小平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前行中,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特别强调:“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践中,也正是这一“自主性”,才激发和调动了我国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才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坚实基础。

民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问题在本质上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指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主这一政治范式,成为民生问题有效解决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坚持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民生问题说到底就是民主的实现与发展问题。因此,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民生政治”这一小康目标。党的十七大更是视“人民民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促进民生发展具体的实践中,诚如习近平特别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来进行。”“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而如何真正体现民生的民主基本特性,党是十八大报告做了较好的诠释,报告强调: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不仅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民生事业发展的决策者、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发展,正是依托这样的指导思想,才汇聚了浩大不竭发展动力。

二、发展理念的公正性

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它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中,这一价值理念集中体现于发展权利的公平、发展规则的公平和发展结果的正义。从生产与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和发展中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出发展权利的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强调的“发展是硬道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发展的目标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小康民生的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通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基于对中国国情与民生发展的深刻认识,习近平对保障和改善民主作出了精辟论述,他强调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本质:就是人的生活、生计、生产,就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把发展权利公平作为了社会公正的底线,作为社会公正最基本的前提来认识和实践的。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体现出发展规则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邓小平以战略家的视角强调了按劳分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在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进一步强调了要完善分配制度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概言之,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民生发展道路选择和制度选择,这种制度选择体现了规则公平,从而夯实了社会公正的基础。

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出发展结果的正义。结果公平是社会公正的必然要义,是社会公正的最终评判。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公正正义价值追求蕴含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中。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突出强调了结果公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报告把这一目标实现具化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奋斗目标,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核心目标要求,目的就是要“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过程,这一结果正义的价值取向,始终贯穿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三、内涵范畴的发展性

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内涵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既有民生思想的继承,更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在继承上的发展,是在实践上的创新。由此彰显出其高度的实践性与效能性的统一。

继承上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首先具有鲜明历史继承性,并紧紧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直接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先后创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切实改善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实践上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不仅具有继承性,更具有实践上的创新性。具体呈现为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就量来说,主要是范围领域的扩大。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硬”的“两个文明”建设到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布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建设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成为时代新任务。从质来看,更强调了品质的提升与价值的追求,实现了价值主体的归位,即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观。不仅强调人民对国家的贡献,更注重国家对人民群众的保障和帮助;不仅关注国家和集体利益,更关注个人利益、整体协调地推进。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侧重点日渐关注于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和高层次性。特别是它不仅关注人民群众生存,更关注人的生活尊严;不仅强调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和保障,更重视人民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的价值和尊严。

四、战略路径的持续性

民生始终贯穿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的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在发展中基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凸显出了发展战略的系统考量与路径方法的可持续性要求。这,可以从发展观念的理性诉求、发展方式的集约选择、发展环境的天人合一等三个方面具体体现。

发展理念的理性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发展,是日益走向理性、成熟,整体的通盘考量与统筹的协调推进是最为重要的观念。就整体的通盘考量来看,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整体布局。内容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密不可分;实现战略上,既有“三步走”的构想、“两个百年”的目标和“中国梦”,又有五年计划、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决策等等;从实践力量,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大众内在统一。从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思想的独特个性。从统筹的协调推进来看,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好发展中的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统筹好中央和地方、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等利益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理性的发展观念,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有序发展。

发展环境的天人合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的基础条件,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形成“五位一体”,并深深融入道他们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深信,这些目标定会在发展不断地良好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175页。

[4]《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55页。

[5]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上一篇:JAVA软件开发笔试题下一篇:观话剧《永不凋零的姐妹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