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2024-10-15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精选5篇)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篇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是高二文科班的一节课,备课过程中想通过这节课告诉学生的不是陈旧的说教,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又高于教材,告诉学生一个真实、完整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和认识这段历史,了解伟人,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教学背景

分析 教学内容

分析 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三条重要的线索:本课涉及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线索。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不断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本课的重点。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尝试。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在内容上做了补充。对于理论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生对此是很淡漠的;对于伟人,人们是有不同标准的。为此我们在高二文科班的历史教学中,专门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希望对学生在认识伟人、认识一个主义或一个理论方面,有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此外,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影响做了适当的延伸,是学习对象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在俄国、在中国、在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情况

分析 1.本课涉及理论的产生、理论的内容等知识,对学生而言内容相对陌生,理论性过强,有一定的难度。

2.本课学习的主体是高二学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清楚,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某种反感。缺乏对问题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对经济史方面的知识储备欠缺,不太感兴趣。

基于以上学情,教学中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引导学生在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探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和评价历史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的讲授、启发式教学为主,在使用ppt课件的同时,充分利用提供的图片、文字及收集的相关资料,激疑——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的方法,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课前准备 收集、选择相关资料,制作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诞生的标志、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及恩格斯革命活动的学习,了解他们对世界革命和社会的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学会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的历史学习能力。

3.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4.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渗透时代精神的教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出问题——“入境”:

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中第一个伟人是___________

校园调查结果展示:

1.拿破仑 2.周恩来

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发起,

BBC广播公司全球互联网投票结果:

1.马克思 2.爱因斯坦

教师:我们的调查结果为什么与西方学者不同?为什么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评价如此之高?马克思主义到底包含了什么思想?对世界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PPT展示课题: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在调查结果的对比中,了解到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由惊讶到“起疑”……

通过学生自己的问卷调查结果,提出问题,引领学生“入境”。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PPT展示两幅图片《德意志纺织厂》和《社会阶级状况的漫画》,

提问:依据图片信息思回忆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

教师由此引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即:

1.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要求学生说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德意志的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已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教师进一步指出: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根据三次工人运动的失败结果,引出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思想基础。

学生归纳:既是一场生产技术革命,又是一场社会革命。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在“温故”中,培养获取信息、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准确梳理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

注重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出示5组材料,由学生分析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各自的主张。

教师讲述:马克思、恩格斯对上述学说加以批判继承,广泛地汲取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充实了自己的思想。

过渡:当空想社会主义者苦心设计人类新乐园时,用什么方式来取代不合理的现存社会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革命实践活动。

阅读材料,归纳思想主张

注重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教师的选材和讲述要做到通俗易懂,突破理论性过深的问题解决。

4.实践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践活动

创设情景:巴黎雷让斯咖啡馆图片

两位青年建立了友谊,并终身合作追求人类的解放事业。

PPT展示:1835年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

“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

只有“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会被历史和经验赞美为“高尚的人”、“最幸福的人”、“最伟大的人物”,并成为“人人敬仰的典范”。

教师归纳:每一个伟人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经历和自我要求对其一生将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要求依据教材归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PPT的演示,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进行整合

学生体会两位青年会面,交谈,建立友谊。

学生默读毕业论文

回答:包括深入工人群众、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加入共产主义同盟、参加第二次代表大会并起草宣言。

通过图片内容,使学生在此情景下有所思、有所悟。

学生的内心是有选择的,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结合教材及《共产党宣言》的节选,重点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三个组成部分

②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经济含义和无产阶级政权的目标是发展和解放生产力。

引入材料: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理解内涵

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具体活动的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第一国际

依据教材由学生介绍第一国际的成立的背景、成立的时间地点和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篇二

问题一: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何以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教材分析

教材单元引言中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向高一学生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不易的,笔者认为应从两个层面来解决该问题。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作为资产阶级的先觉者和工人命运的同情者,他们认识到私有制、竞争是资本主义的病根,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却未找到实现蓝图的路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们才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结合当时工人运动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正因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共产党宣言》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我们可从《共产党宣言》中查找素材,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方面,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二)教学策略

首先,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一个必然历史过程。

材料一: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2]32。

通过呈现材料一,向学生说明资产阶级产生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人的生活状况下滑了。

材料二:在英国,有的工人家庭祖孙三辈人挤在一间矮小的房屋里。兰开夏有的工人家“是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3]。

通过讲述英国工人的生活,说明在资产阶级新社会工人的生活却变得贫困。

材料三: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的统治下生活下去了,就是说,它的存在不再同社会相容了[2]39。

以上三则材料,说明资产阶级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使工人群体越发贫困。这也决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是短命的。故马克思得出结论:资产阶级无法继续统治下去,无产阶级又发展壮大起来,两个阶级斗争使“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其次,马克思又从剩余价值理论出发,指出资本主义不仅应该灭亡,也不能不灭亡。

材料一:自16世纪始,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奴隶渡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4]。

通过材料一发现,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生存条件就是雇佣劳动。

材料二: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工人仅仅为增值资本而生活,并且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们的时候才能生活[2]42。

通过解读材料二,学生理解了雇佣劳动对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和侵占。补充材料三,说明其的后果。

材料三: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000台,几乎有14000人要靠慈善机构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000人。———《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5]

以上三则材料,说明雇佣劳动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贫穷,社会生产流转停滞,经济危机不断。由此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占有和社会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资本主义必将灭亡。

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分析,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深刻体察和批判基础上的;另一方面又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之处在于,并未停留在对资本主义进行道德批判之上,而是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突显其科学性。

问题二: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真的过时了吗?

(一)教材分析

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现实意义问题,教材对此只是简单地提出“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6],而马克思所预言的“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的核心思想,如今看来资本主义发展仍处于一个上升期,相反,无产阶级运动却相形见绌。另外,21世纪以来,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之声渐起。如上文所言,福山认为“马克思主义已死亡,共产主义已死亡”,有美国智库之称的布热津斯基也认为“马列主义已经丧失了它的历史地位”“共产主义学说已经过时”[7]。凡此种种,更增加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疑惑不解。教材中的思想性寓于科学知识之中,大都十分内隐,如果教师对教材马虎处置、照本宣科,不仅教材的思想性得不到彰显,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不到触动,而且科学性也将削弱[8]。

(二)教学策略

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切入,从关注学生的历史理解的基本立场出发,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说明。

首先,以观点相左的材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已死亡,共产主义已死亡,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万岁,市场经济万岁。———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1]21

材料二:本质上,那幽灵(马克思主义)就是未来,它总归会到来。———雅里·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9]

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首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在教师引导和总结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1. 马克思的当代影响:从千年思想家评选说起

有的人说,马克思主义在其诞生地都被抛弃,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它呢?事实真是如此吗?

通过呈现20世纪以来进行的四次“千年风云人物”评选,要求学生观察其共同特点。“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英国广播公司同年开展的同名活动,再次得出同样的结论;2002年英国路透社‘千年伟人’评选,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古今最伟大哲学家’评选,马克思再居榜首”[10]。马克思在“不被看好”的当代,却一次次为大众推崇,不能不说马克思既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他的学说也没有成为陈迹。

2. 经济理论的热读:从经济危机说起

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当年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是否失效了呢?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外学者又重提马克思,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金融危机,寻找危机的出路。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凸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剩余价值规律仍发挥着主导作用。《共产党宣言》早就指出,“只要指出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危机发生时,仍然发挥指导作用,在理论上有很高的前瞻性。

正如艾伦·伍德教授所言,“由于资本主义规律不可能被改良,全球化必然表现为资本主义的日暮途穷,即使不发生战争,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11]。经济全球化的背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预言仍然正确。

3.“西方不亮东方亮”: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说起

质疑者往往只看社会主义实践中所犯的错误,而不看社会主义的实践所取得的成就。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一再申明,他们并未提过“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因此,我们应看到,列宁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实践,改变了苏联落后的社会面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帮助一些先进中国人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12]。这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中,始终是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即使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中吃了闭门羹,但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一路走来,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最好佐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带领学生从多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意义,从而说明虽然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内容失去时效,但它并没有死亡,反而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带领学生领略“与历史对话”的魅力,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和认识的发展。所以在突破课标中“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这一难点时,如何使学生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避免简单说教,是一个值得持续思考的内容。笔者在中学的教学实践也表明,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设置,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过程,懂得应该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既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也能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踪迹。

摘要: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特别是苏联解体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受到一些人的质疑。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同样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使学生能客观、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从历史的和发展的两个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3.管理革命:经理式资本主义的诞生 篇三

考察企业的成长,人们通常比较关注的是社会变迁、技术革命、消费浪潮等等现象,而相对忽略管理方式的变革因素。其实,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生产和分配过程不断变化。由单一专业的企业到大型跨国联合体,由支薪经理所形成的管理阶层,起到了一只强力推手的作用。美国商业史教授小艾尔弗雷德所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详尽论证了这一作用。

人类最早的企业都是独立运行的,即便是我们今天看来由于本身的特性应该组建大型联运集团运行的企业,如铁路公司,在最早依然是独立运行的,但由于其组织运行的特性,如沿线的铁轨、共同拥有的通行权等等,使其成为美国最早的现代工商业,而这里现代的主要标志,就是大量雇用专职经理人员来协调、管理和评估于分散在各地的营业单位。这里有着双重意义的革命。

一是铁路拥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此前“两权”合二为一。19世纪中叶,由于资本家直接调度机车导致美国铁路营运史上的一个大灾难,引发了“两权分离”。二是直接产生了没有资本所有权的经理层,专门从事管理营运,由此揭开了管理作为独立活动走上历史舞台的序幕。由于管理人员的统筹协调,使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信息、物资流快捷、成本低,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是市场难以办到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建立庞大企业系统的经理阶层本身,也是一个崭新的系统结构。在销售环节,传统的销售公司被现代的营销企业取代,直接进行大规模的产品营销和分配,逐渐创造了大型零售、邮购、连锁以及现代批发市场;在资金供应环节,由于期货交易的出现,发货人可以从当地银行拿到低利率的短期期票,既大大降低风险,又降低融资成本,这种金融革命之重要意义,纽约市议会在1860年的一份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以前那种不确定的,但却不得不如此的商业经营方式,财产会被套住,被套在某些当事人的信贷上;现在是以现金代替信贷,是以实际正确的商业现实经营取代了旧式制度的缓慢和不确定性的经营。”此外,在企业经营所经历的每个环节,管理这支“有形的手”都能恰当地设计出各种有效的功能来推动生产力。这样,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各级管理者以其独具的管理才能协调配置了各种要素、资源,甚至各种利益的平衡,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

美国企业19世纪下半叶期间,企业管理层发挥了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率的控制和协调经济活动时,新的管理机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阶层能够被充分地雇佣,上演一场伟大的管理革命。

但我们需要永远记住,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始终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管理必须适应这一基本的法则,去促使全社会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作者:[美]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  出版:商务印书馆

定价:52元

《论历史》

作者:[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48元

作者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悟融入书中,他关心社会与政治两方面对历史的运用与滥用,以及历史学家的责任;讨论历史对当代社会的作用,历史学对其他学科的价值等问题。

《慕课:人人可以上大学》

作者:[美]  乔纳森·哈伯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9元

MOOCs,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英文缩写,中文译为“慕课”。在作者看来,慕课为缓解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水平不均衡问题带来了希望。

《感怀上海》

作者:邹仲之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29元

收录了42 位作家关于上海的47篇文字。五光十色的上海,文化地位上和北京并驾齐驱,它们的故事可谓是近现代中国的“双城记”。

《不朽的大提琴家》

作者:[英]  玛格丽特·坎贝尔

出版: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68元

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篇四

⑴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⑵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学习,培养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一.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1.19世纪资本主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尖锐激化。

(2)表现:①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便频繁发生。②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且公开化,即工人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2.空想社会主义

(1)盛行时间:19世纪初。

(2)主要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日益暴露,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

(3)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⑷基本思想: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⑸历史局限:不能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其理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⑹历史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即思想基础。

3.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⑴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

⑵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逐渐明显暴露出来,促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

⑶事件: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⑷意义:①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由经济斗争发展到争取获得政治权利。②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③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理论来源。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人工人群众,总结工运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广泛汲取优秀思想成果。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时间:1848年2月

(2)内容:①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指出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③科学地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壮大的历史,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④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总之,《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意义: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使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三.巴黎公社

1.历史条件和原因

(1)阶级基础: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队伍发展壮大。

(2)思想基础: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3)组织条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其许多成员参与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

(4)特殊原因:1870年的普法战争失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卖国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总之,民族矛盾尖锐导致了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

(5)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凌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军队企图夺取巴黎城内的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

2.巴黎公杜的成立

(1)巴黎公社革命(3月18日武装起义):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的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不料被人发现,巴黎人民的3月18日革命开始了。国民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并于当晚占领了政府的各主要机关,临时政府狼狈逃往凡尔赛。

(2)巴黎公社的成立: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3.巴黎公杜的措施

(1)政权建设: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以公社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若干委员会,掌管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并对其采取了限薪措施。

(2)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维护工人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

4.巴黎公社的失败

(1)保卫公社的战斗:①1871年4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军队向巴黎公社发动疯狂进攻,公社战士誓死保卫公社,打退了临时政府军队的多次进攻。②1871年5月下旬,敌人攻入巴黎城内,公社战士同仇敌汽,浴血奋战。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巴黎公社被扼杀。

(2)失败原因:①主观原因:没有接管银行,财政上陷入被动;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农民,导致孤军奋战;没有统一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乘胜追歼敌人。 ② 客观原因:临时政府得到法兰西银行的支持,力量强大;法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也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5.巴黎公社的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4)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小结

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内容和意义,巴黎公社革命措施、政权性质、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条件和巴黎公社政权性质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众多伟大思想家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联系现实认识虽然当今国际形势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但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自觉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教学难点:对《共产党宣言》内容的理解。导入新课:

在20世纪末的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学人”(亦有译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或“千年第一伟人”的)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为什么在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人马克思会成为人们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呢? 讲授新课:

一、探寻公正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1.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9世纪初,英法产生了三位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法国的圣西门(实业制度)、法国傅立叶(和谐社会法郎吉)和英国欧文(新和谐公社)

法国圣西门抨击资本主义社会是“黑白颠倒的世界”,主张实行实业制度,人人都要劳动,没有失业的现象,按能力取得报酬,但是他的理想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重视。晚年的他穷困潦倒,并在穷困潦倒中死去。他被公认为“工业社会”的最早预言家。

法国傅立叶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傅立叶理想中的“和谐社会”由多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称为“法郎吉”。他幻想资本家或权贵人物会帮助他实现改良计划。为此,他刊登广告,声明每天中午12点等下午1点在家接见愿意出资创办“法郎吉”的富翁,他等了12年,但没有一个富翁问津。

英国的欧文10岁辍学当学徒,19岁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纱厂企业主。1824年,欧文为了证明他理想中的“共产主义公社”的优越性,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以15万美元买下3万英亩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

进行实验。在“新和谐公社”中,生产、劳动、分配、生活等均按欧文的共产主义原则执行。在这里,不要担心为富不仁,也没有阶级压迫,儿童可以免费接受教育,药房免费配给药品。但是,参加公社的人员社会成分十分复杂,很多人只想利用欧文的慷慨,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新和谐公社”维持了不到三年就瓦解了,这次实验使欧文几乎损失了他的全部家当。

在了解欧文等人的主张及实践后,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学生1:我认为这些方案是不现实的。

学生2:这些思想家是可敬的,伟大的,令人感动的,这些思想是进步的,天才的,美好的设想。学生3:我认为,这些思想是空想性和合理性的结合。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是什么样的社会现状催发了欧文等人的设想?

学生答:贫富分化,工人受剥削,受压迫。(工业革命——社会不公——空想社会主义)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然而,一边是资本家财富的迅速增长,一边是工人生活的贫困,无尽的痛苦;一边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一边是工人的悲惨遭遇。工人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甚至18个小时,甚至儿童都必须早早参加工作才能维持一家的生计,许多童工累得打瞌睡,就会遭到资本家用冷水浇头或皮带抽打。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工人的平均寿命不到30岁。由此可见,这些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们在面对悲惨的社会现状时提出了天才的设想,想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但他们的美好设想是无法实现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实现理想社会的手段是依靠社会改良、个人力量、富人发慈悲,在当时的背景下是不现实的。但这些设想为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同步典题讲解:

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新和谐公社”,实行人人平等,按劳分配制度。然而,“公社”不久就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之所以瓦解,主要是因为超出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答案C 规律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所表现出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批判,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但仅仅是方案。真正提出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新的社会的是马克思主义。

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的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1836-184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

义和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运动)

(3)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理论来源。(4)组织基础:1847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正义者同盟改造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5)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广泛吸取优秀的思想成果。

1848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宣言,即《共产党宣言》。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共产党宣言》有一个简短的引言和四章组成,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即课本说的四个方面,那么,《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同学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

师生共同概括:其核心内容是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历史发展规律。

同步典题讲解: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他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

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旨在考察对《共产党宣言》内容的理解。这一观点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为人类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但是并没有无限地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A 《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分析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引文,比较各项,做出判断。D 讨论: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异同。

相同之处:它们都认为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公皮不合理的,应该以一个平等的、自由的社会取代它。

不同之处:前者寄希望于个人或少数富人良心发现进而实现理想社会,后者则主张发动广大的无产阶级行动起来,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这种方法才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后者既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也看到了它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这是比较客观全面的。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3)指导了工人运动的开展,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渡:《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大家想想,这种预言或者说是理论是率先在哪里得到实践的呢?

三、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1.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总结:对外战争失败,民族危机严重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两次提到普法战争。普法战争不但带来了相关国家政治文明历程的发展,而且在法国还激化了国内矛盾,引发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高涨。2.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

阅读教材,回答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性质和措施。时间:1871年3月18日

性质:新型的工人政权。原因有三:从巴黎公社委员的产生和罢免来看,公社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权;从巴黎公社委员的组成成分看,一半是工人;从巴黎公社所采取的措施看,都是真正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

措施:第一、在政权建设方面:选举产生了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规定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而且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第二、在维护劳动者利益方面:组织工人合作社,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公社限制公职人员的权力;第三、在教育方面: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等。

3.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及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从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到5月28日公社最后一座街垒失守,仅仅存在60多天就失败了。1871年4月2日,凡尔赛当局下令向巴黎发动攻击,5月21日至28日,凡尔赛当局对公社发起大规模党费进攻和血腥屠杀。巴黎人民热烈响应公社的号召,不分男女老幼,都踊跃参加战斗,参加防卫工作。5月28日,最后一批公社社员在在拉血兹神甫公墓的一堵墙英勇就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找出失败的原因:

1、“法国整个资产阶级、所有的地主、工厂主都联合起来反对公社,他们层层包围了半个巴黎(另一半被德军包围)。”——列宁

2、“当凡尔赛在磨刀霍霍时,巴黎却沉浸在起义胜利的欢乐中,他们认为继续向凡尔赛进军是在挑起内战。”

3、“一些大炮在寻找他们的炮架,而在不远处,炮架却在哭着寻找他们的大炮。”

4、“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

答案:客观原因: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梯也尔反动势力主力尚存,其反动基础雄厚,再加上普鲁士的支持,其势力远远大于革命力量。

主观原因:没有乘胜打击敌人,军事准备不足,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缺乏工农联盟,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还不到被推翻的程度。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小生产仍占绝对优势,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还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国际无产阶级还没有联合起来,互相支持,而国际资产阶级却结成反革命联盟,共同绞杀巴黎公社革命。这也说明社会尚未发展到足以推翻资本主义的程度。革命的爆发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带有偶然性,其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经验教训:

(1)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2)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巩固革命成果,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3)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相关习题。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探寻公正的理想国、《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等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标志及巴黎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初次尝试等知识,而且还感受到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的美好追求,深切体会到革命导师创立科学理论的艰辛,深深震撼于巴黎工人的革命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就像一座灯塔,引导千百万工人奋勇前行。板书设计:

一、探寻公正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1.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三、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1.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 2.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

上一篇:我的户外之旅作文下一篇:金昌两会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