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颅内动脉瘤的MRA和DSA对比分析
1.关于颅内动脉瘤的MRA和DSA对比分析 篇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述38例患者,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20例;年龄35~78岁, 平均56.2岁。以上患者来我院门就诊时伴随有头痛、呕吐、烦躁等临床症状。体格检查颈项强直患者29例, 动眼神经麻痹5例, 述说头痛患者34例, 视物模糊13例, 疑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后, 先对患者进行MRA检查, 在等待结果的时间 (一般检查后30min) 再对患者进行CTA检查, 排出病情严重、危急需要马上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
1.2 数据采集及图像处理
1.2.1 CTA数据采集
CTA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和EBW工作站。对比剂选择碘佛醇350 60ml, 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为4m L/s。扫描从颅底扫描到颅顶, 参数设置为FOV230×210mm, 扫描电压电流为120mA, 350kV, 层厚1mm, 间距1mm, 扫描时间5~8s, 矩阵512×512, 旋转时间为0.5s。采集图像延迟时间15-22s, 所有原始图像转至工作站用最大强度投影演算法成像 (MIP) 2及容积重建 (VR) , 对处理得到的脑血管图像进行分析。
1.2.2 MRA数据采集
MRA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机进行血管造影扫描, 正交头线圈, 行3D.TOF-MRA成像, 扫描参数设置为TR37ms、TE10ms, 翻转角20°, FOV172×230, 采集次数为I, 单个3D块, 采集层数为128层, 层厚1.25mm, 间距0mm, 矩阵258×236, 所有原始图像转至工作站用最大强度投影演算法成像 (MIP) 处理得到脑血管图像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对比MRA与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像情况。38例患者中, 经过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共诊断动脉瘤28枚, 经MRA与CTA经证实的动脉瘤有27个, 其中25个动脉瘤的显影情况CTA和MRA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瘤体大小、瘤体位置比较无显差异 (P>0.05) , 成像效果都比较好。MRA中有2个瘤体无法明确诊断, 均为直径≤10mm的小动脉瘤。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敏感性为89.3%, CTA为96.4%,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CTA和MR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上都有较高的诊断率, 特别是MRA在目前的临床使用较多, 它具有无创性、空间分辨率高等诸多优点, 特别是相对于CTA来说不用对比剂即可明确诊断的目的, 在评估动脉瘤及确定治疗方案方面能基本满足临床需求, 可以成为筛查大部分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2]。但其他血管显示的精确度较低, 上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CT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为96.4% (27/28) , MRA的诊断率为89.3% (25/28) , MRA对于直径≤10mm的小动脉瘤无法明确诊断。所以, 辅助检查手段要视临床要求而定, 对于存在疑问或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要进行多种方法联合诊断, 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法, 挽救患者生命。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CTA和MRA两种方法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缺点, 探讨非侵入性的CTA和MRA诊断方式在临床上使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脑外科门诊收治的怀疑存在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8例, 对患者同时作CTA、MRA两种检查, 比较两者的影像资料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血管造影 (CTA) 和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都基本上可以诊断出大多数的颅内动脉瘤, 为后续的进一步诊断及安排后期治疗或手术提供诊断依据。CT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为96.4% (27/28) , MRA的诊断率为89.3% (25/28) , MRA对于直径≤10mm的小动脉瘤无法明确诊断。但是CTA存在对比剂过敏的问题。结论 CTA和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疾病方面各有千秋, CTA的高敏性可使其作为颅内动脉瘤的初选检查方法, 但MRA不需要注射对比剂, 操作更加方便, 所有在目前的临床中的使用率更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TA会成为颅内动脉瘤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A,MRA,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1]左长京.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运用[J].临床外科学, 2011, 26 (17) :126-129.
【关于颅内动脉瘤的MRA和DSA对比分析】推荐阅读:
颅内肿瘤07-09
颅内血肿09-14
关于我国工资和人工成本水平的分析报告10-01
关于教师行业的分析08-18
关于偏误分析的材料09-01
关于学校的现状分析10-13
关于仲夏的古诗和诗意07-08
关于耐心和恒心的名言07-16
关于抽样的意思和造句09-04
关于自律的名言和故事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