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德育案例(精选13篇)
1.体育德育案例 篇一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重视和发挥体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每个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以及体育教学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特点,针对青少年学生具有的活泼好动的特征,把握体育教学中的时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现结合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体育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与其它学科相比更具生动与直观,为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效性。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使教材的思想性转化为具有教育作用的教育因素。只有在教师深刻理解和熟悉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发挥教育作用。如在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向学生进行体育目的、任务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尊心、自豪感及社会责任感。在活动性游戏中,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公正诚实、积极进取、团结友爱。在田径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球类教材安排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在韵律操和舞蹈教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体操教材中,培养学生灵敏机智、刻苦锻炼的精神的教育。由于自己能在教育实践中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与教育性,把它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去,坚持德育领先,也为教学实验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在三年级的武术教学探索性学习的实验中,我始终把武术教学的德育因素贯穿在教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在实验的准备阶段,给学生讲述武术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学生通过影视熟悉的民族英雄“岳飞”、“霍元甲”等人物的事迹和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奥委会正在向国际奥委会申请并有可能使武术运动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加强对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激励学生在武术学习中不畏艰苦,勇敢顽强。激发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在实验的组织和实施中我采用小团体探索性学习法,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只教会学生基本的步型步法和手型手法,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所掌握的技能各组自编一套简单的有3—5个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动探索、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二、把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时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根据青少年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和体育教学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特点,学生的思想、性格、情感、品德等都会在体育教学中激起充分的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这就为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契机,因此,把握好德育的时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利用学习体育课堂常规的机会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安全意识、体育参与意识,培养体育文明行为;利用学习难度大和比较枯燥教材的机会,锻炼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敢果断地品质;利用练习中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利用处理体育课突发事件的机会,教师在及时处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作风进行刻意的培养,因势利导,对学生好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及时给予表扬杜绝不良行为,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鉴别能力;利用布置场地和借还体育器材的机会,有意安排学生和老师一起布置场地,用过师生的共同劳动,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教育。在借还器材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利用体育考核的机会,在考前、考后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公平竞争、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的教育。对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并希望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及时以勉励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技术上的改进意见,让他们明白只要不灰心,通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失败,承受失败,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提高他们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培养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等等。把握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时机,获得良好效果的例子不胜枚举,我校田径队上学期参加区比赛就是一例,在比赛中成绩很不理想,我们全组教师统一思想,下决心要在本学期的比赛中打一个翻身仗,决定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入手,任课老师向学生反复讲述一个同学成绩好并不能说明问题,必须要每一个参赛同学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这就需要全体同学团结奋斗,积极拚搏,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的力量。同时耐心细致的帮助同学分析在这次比赛中失利的原因,鼓励同学通过努力们会取得成功的。在教学和训练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抓纪律,抓态度。由于思想工作做得比较细致,效果也比较明显,同学们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在本学期的比赛中,同学们纪律严明、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积极拚搏,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
以上所说仅仅是我个人的点滴体会,要真正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并能获得一定的成效,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2.体育德育案例 篇二
首先, 我当然是“暗地”调查了, 搞清楚他的近况, 打电话给家长了解他在家的学习情况, 没想到, 那几天, 刚好他爷爷去世, 父母为了料理爷爷后事已经回湖南老家一个星期了, 当时, 觉得可能是这个事情对他有些打击, 才使整个人看起来精神萎靡, 于是在私底下安慰了好几回, 和他一起回忆爷爷在世时的美好时光, 一两天时间, 看起来有些好转, 但接下来的情况并不太妙, 上课仿佛没有任何力气, 上课盯着黑板的眼神如“死鱼”一般, 好几科老师甚至反映上课直接睡觉, 叫都叫不醒。见事态如此严重, 先请他妈到学校和诸位老师了解胡亮近来的学习情况。了解到胡亮对父母及其不尊重, 我分析他对父母不尊重的原因, 很有可能是由父母的职业给他带来的错觉有关 (他爸爸是回收废品的) , 对他的这种态度, 我觉得很不可容忍, 于是先把他叫过来批评教育了一番, 给他讲天气寒冷时, 他爸爸如何接送他的辛劳以及在这个城市赚钱供他读书的生存压力, 听后幸好也有所思, 态度收敛了很多, 觉得这个学生很要面子, 也不想在同学面前丢他的脸, 于是很多的工作都是在放学后, 私底下和他商量要求他一点一点改进。
好景不长, 一天早上, 正出家门等着电梯, 接到他爸爸的一个电话, 说胡亮昨晚趁父母睡熟后, 溜出去了, 直到早上五点才回来, 刚好被抓个正着, 逼问之下原是溜出去上网了, 现在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恍惚, 没有状态要求请假一天在家休息。当时, 听到这个消息, 心中燃起大火, 仿佛气不打一处来, 感觉连日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了, 然后赶紧想办法怎样才能及时挽救。
那天, 他来上学后, 见我一天没找他, 放学后, 竟主动到办公室找我, 跟我说:“老师, 对不起。”不想对他太过热情, 仿佛觉得老师对他的劳动都是白搭的, 于是写了个纸条递给他:“机灵敏捷一度, 误入网吧深处, 沉醉不知归路, 课上支撑不住, 欺骗父母无数, 金钱有出无入, 试问胡亮大兄, 日后是否有路?”看完后, 他仿佛也若有所思, 然后我问他为什么要偷溜出去上网?他说他也不知道, 好像整个人就控制不住似的。后来针对他的情况, 让他给自己制定一系列确实有效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措施, 如果做不到, 就要惩罚, 为了防止他放学后又跑到网吧去, 我叫他妈妈到校门口接他回家。有几次扑了空, 发现是胡亮“网瘾”又上来了。与他妈妈交谈后让我心里的凉意变成了寒意, 因为他妈妈根本是无言以对, 对孩子的表现非常的无奈, 面对家长的态度, 我的心情格外沉重。难道就这样, 让一颗刚出土芽的嫩苗自生自灭吗?他需要的是阳光雨露的滋润, 家长及老师的呵护, 同学们的关心、爱护。
针对他的情况, 我觉得应该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他。于是在班会课上, 我把他的现象做了个别说明, 还要求任何人不得慷慨给钱让胡亮去自毁前途, 也许我的言辞切切, 眼神殷切, 仿佛他们都读懂了老师的言下之意, 大家都极力配合, 甚至对他的不良行为大胆批评, 他也很快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为了防止他放学后不小心又溜到网吧, 我们各科老师统一思想, 都极力想在期末考试前对他进行辅导。于是, 在一两个星期里, 各科老师天天轮流战, 他心里想必也是感受到了老师们对他的关爱, 因此也自己提出要求, 每次补习完后, 一定要让父母来接, 免得自己控制不住又犯错误。
经过大家的努力, 他上课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下课后又能自如地谈笑风生了。这次期末考试在年级还进步了32名, 我感到很欣慰。他进步了。在评选优秀学生时, 他还很主动地申请评选特长生, 希望自己的幽默感能得到大家认可, 所以很希望老师能够给他颁发一张表演特长的奖状。他有如此积极的向心力, 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3.从一个案例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 篇三
德育课基本理论本身就比较抽象,加上中职学生中很多是文化课学习的失败者,所以德育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难管、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堂中适时引入了案例教学,为学生铺架起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纽带,成效良好。实际授课时,我选用的案例遵循了实效性、方向性原则,选用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积极的案例,以正面引导为主,讴歌公平和正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优越性,从而鼓舞和激励了学生们,增强了他们的制度自信;偶尔引入反面教育,则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以一则案例为例:
高一课本《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在学习“法律的作用”时,我介绍了2013年发生在我们城阳当地的一个案例,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某女已婚,某天发现银行账户被封,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因为老公在外借债被人起诉,她也成了被告之一。该女因和老公感情不和,分居已经一年,根本不知道老公借债的缘由。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一人做事一人当,该女和案件无关,债主肯定应该去找男方主张权利。随后,我在电子白板上罗列了相关法律条文供他们查询:
《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2014年3月,一审法院判决该女对债务有连带清偿义务。看到这里,教室里一片唏嘘。学生们分组讨论后认为该女应该上诉,因为国家法律规定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该女应该立即离婚,摆脱不幸的婚姻,也摆脱莫须有的债务。
而案件进展是:女方于一审判决生效的15天内提起了上诉,并同时提起了离婚诉讼,但二审维持了原判。判决的理由就是女方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债主和男方明确约定涉案债务为男方的个人债务,亦无法证明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债主知道该约定,所以认定原审判决正确,维持原判。该女后来离婚了,但因为关于债务纠纷的判决已经生效,她依然要清偿债务。
学生们义愤填膺。纷纷发言:这样的判决根本就不合理,破坏了宪法33条关于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原则!此条文不管夫妻非举债方是否无辜,反正只要是夫妻存续期间的“债务”,就一棍子打死,严重违背了《民法通则》第四条公平正义的原则。
我很欣慰,学生们积极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发现,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且综合利用课本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做了总结:在本案中,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条文没有很好地平衡债权人和非举债人的利益,侧重保护了债权人,把举证责任完全分配给了没有参与交易的非举债人,显失公平。婚内,夫妻双方虽然是利益共同体,但夫妻双方都具有独立人格,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民事责任,法律应该承认婚内夫或妻单独一方个人债务的存在,仅仅以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这个时间段作为判断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的条件,明显搞了一刀切,难以令人信服。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希望将来踏上社会的每一个同学遇事都能三思而后行,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遇到的法律问题,高度负责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路。
4.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篇四
周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周长含义的形成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突破方法: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来突破。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突破方法:情景教学与直观演示的方法。【教具准备】
钟面、树叶、作业卡、若干平面图形、多媒体课件、绳子、学生准备尺子。【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周长的概念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本节课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对周长的意义从初步的感知一步步变为深刻的理解。【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点】
在教学设计中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情境引入新课,介绍学生认识一位新朋友:小蚂蚁。通过小蚂蚁的行动和语言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把比较陌生的知识和平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操作活动,既培养学生动脑又培养学生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学习品质。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知识形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课件)
2、它是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设计意图:由小蚂蚁这只可爱的小动物引入新课,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动画的形式出现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观察和倾听也很主动积极,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了充分心理准备。)
3、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已备在后面的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课件:播放赛车绕跑道跑一周。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帮助学生把话说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对周长的认识。)
2)课件:出示不规则泳池,逐步完善周长的含义。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
2、亲身参与,体会周长的含义。
出示一组图形,学生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说一说、找一找每个图形的周长
3、小结周长的含义。
我们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周长的活动,强化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我们认识的这些图形的周长,你们想自己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呢?
1、出示:长方形。
你打算怎样测量长方形的周长?说说你的想法。1)、学生分小组测量并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
2)、学生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每种图形分别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和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特别是在对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中,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2、出示:圆形
问:那象这样的图形还能象刚才那样量吗?怎样才能量出圆形的周长呢?你打算怎样做?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1)、同桌合作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并及时辅导帮助。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和方法。
3、提问小结:什么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测量?什么图形不能用直尺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汇报,了解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各种图形特征的把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找生活中的周长。
1)学生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2)课件:
A、树桩面一周的长。B、小朋友的胸围、腰围
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一找吗?(腰围、胸围、头围……)
2、思考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任务撕开,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吗?(课件)
先猜一猜,再播放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馈。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深化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板书设计】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贴各种图形
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5.中职德育案例 篇五
做班主任时间不长,很多东西都还在学习、摸索当中,尽管时间不长,但对班主任工作我也感触颇多,这其中之一就是我深感:班主任说话真的不能太“随便”。
班主任的处理问题的语言艺术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根据已获得的信息,用自己掌握的语言艺术,把自己的教育思想、道德判断、教育要求和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认识错误,愿意接受教育;二是班主任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语言是有选择的。语言教育的结果不能有任何负作用,更不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而是让学生心悦诚服,乐于接受。
那么,班主任在做问题学生的工作时,怎样才能正确娴熟地运用语言艺术和教育机智,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呢?下面以案为例,谈点个人的看法。
案例一:从“喋喋不休”到简洁精要
罗某,我班的一个钉子户,上课开小差,经常不交作业,爱摘老师的理。他的观念是:我一向对老师没有好感。所以每次跟他讲“你在干什么?”或者说“昨晚你做了什么?”他第一句回我的话就是:我又没干什么?看我做什么?当我喋喋不休与他讲理时,他就说:老师,你累不累,好了,不要讲了。惹得你火冒三丈,怒气冲天,而他却一副不屑的样子。经过多次这样的事之后,我好好的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想想我与许多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一样,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想说就说,喋喋不休,一张十足的“婆婆嘴”,难怪学生听了会烦。于是我改变了我的谈话方式,当他犯错误时,我把他叫到一边,简明扼要的说出他的问题所在,并指出这事他可以这样去做会好一些,同时在平时有事没事的关心他一下,一段时间下来,他改变了很多。假期里他发了个短信给我:你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老师,我对你还是挺喜欢的。借此机会我问他班里学生的一些想法及对我的工作提一些建议,他告诉我说:请老师有时讲话不要太直接,要婉转,不要太罗嗦。由此可见,教育学生要针对学生实际,或含蓄或直露,力求切中要点。
案例二:先问原因再处理事情
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进了教室,上了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忽然外面有个学生喊:报告!我立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钱某,这下我可生气了,就严厉地批评到:你干什么去了?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你这样懒散,上课都要迟到,还是准备再考倒数几名吗?平时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你冤枉我了,我不是迟到,我是问电工老师题目,这才来晚的。”
又有一次,刚走进班级,纪律委员就递过来几张扣分单,当我看到又有清卫扣分,又有长发扣分,居然还有班级自习课纪律扣分时,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想想自己刚强调要好好大扫除,要守纪律,居然当耳边风。就把全班同学骂了一顿,把班干部也批评了一顿,还说了一些惩罚措施。后来,有学生跟我反映了实际情况。是因为扣长发,学生不服,和学生会的争执,班里的同学也纷纷议论,被扣了纪律分。
反思:当班上发生了不顺心的事时,我想,首先要心平气和,事情不发生也已发生了,再生气也没有用。关键是静下心来思考教育对策,设计语言教育的方案,谋定而后动,把产生的负面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并尽可能使坏事向着好的方向转化,决不能只图一时痛快,打无把握的仗,给学生造成伤害。教育学生,要让他自己自觉认识到错误,并找到改正错误的方向。这一点,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强制学生认同你的道德判断。
班级工作实际就是一个班主任和学生语言对话的过程。一个班主任的语言,既能反映这个班主任的能力大小,是否成熟,也常常决定着他班级工作的成败。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育语言,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
我们能经常见到一些班主任遇到问题后,教育学生的语言娓娓动听,准确而精炼,几句话就说得问题学生茅塞顿开,心悦诚服。班级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
相反的,也会有班主任遇到问题后,不冷静思考,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说话不加思考、随意,教育的对象变成了出气筒,口不择言,恶语伤人。结果往往是学生口服心不服,道理明白而情感对立,更严重的是带来师生尖锐对立,彼此伤害,双方都下不了台。
6.德育教育案例 篇六
案例一:
一、事情经过:
一天上午,某班在学校电教室
(一)上课,第二节课下课后,该班学生Z同学见人太多,为尽快离开电教室,竟然在桌椅上行走。当班X老师发现后,就叫Z同学留下来,把踩脏的课桌椅擦干净,一连喊了几声,Z同学都不予理睬,并径直走出了电教室。于是X老师冲过去把Z同学拉住,Z同学此时不耐烦,说了声:“搞么事?”,X老师见Z同学做错了事还这么嚣张,一气之下出手打了Z同学两下,Z同学立刻还了X老师一拳头。在同学的劝阻下,X老师和Z同学二人一路争执,互掐脖子,拉扯着来到了学工科。在学工科继续出现师生互殴场面。
二、事件处理:
1、责令X老师与出书面检查,对X老师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2、经学校领导、老师教育,责令Z同学写出书面检查,并向X老师道歉。
三、现象分析:
按照全纳教育的理念:把学生的缺点当特点,把学生的不足当潜力,把学生的挫折当经验,分析一下Z同学的特点:
1、性格机敏,会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他看到下课学生多,就采用了在桌椅上行走的方式让自己避开人流,尽快离开。
2、文明行为习惯差,社会公德教育缺失。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在
桌椅上行走的行为是错误的,严重影响了其他人的利益。
3、自我意识强烈,自尊心较强,只从“我”的角度看问题,图自己方便,在乎自己的尊严,而很少想到别人。
通过此次事件分析一下X老师的行为:
1、X老师擅于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敢于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
2、X老师在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特别是学生不服从管理的情况下,态度急燥、方法简单粗暴,直接导致了事态升级,向着自己不能控制的方向发展。
对事件的反思
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不妨时常问自己:16岁时你犯过错了吗?现在你成人了,你还在犯错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不断犯错。所以,一定要允许我们的学生犯错,有了错误,要用冷静和理智的态度来教育他们。
2、在本次事件中,可以看出Z同学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很不好的,甚至在事件发生后,他所写的检讨书中也没有提到自己在桌椅上行走的行为是不对的,这说明他的社会公德教育缺失严重,象这样的学生在中职学校为数不少。若不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埋下隐患,出现更大的问题。
3、作为一名老师,要充分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其实,学生 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格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4、老师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打骂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教育学生行为要文明,教育者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否则不但不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还将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案例二:
一、事件经过:
某天课外活动时,A班与另一个班级进行女生篮球比赛。A班W队员不慎摔倒,B班在旁观看的Z同学看见后喝倒彩,导致A班同学相当不悦。当天晚自习前(6点50分左右),A班部分女生来到B
班教室外找Z同学评理并发生争执,B班班主任C老师在发现后,为平息争吵,极不冷静地推搡并掐了A班L同学的脖子,导致在场的A班数名学生情绪失控,与C老师扭打在一起,B班数名男生见状也加入了打斗,场面一片混乱。
C老师的过激行为,对A班几名同学的身心造成了伤害,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二、事件处理:
责令C老师向A班全体同学道歉,并对C老师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三、导致师生冲突的潜在心理因素分析:
学生方面的心理因素和特点:
1、该班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性格外向、活跃,集体荣誉感强,争强好胜。
2、自我意识强烈,受不了挫折和委屈。
3、缺乏行为控制和情感控制能力,好冲动行事。
4、正处于青春期,对与之发生冲突的教师、对家长和其他成人普遍抱有成见,逆反心理尤其严重。
教师方面的潜在的心理因素:
1、非常爱护自己班的学生,但这种爱过于狭隘,当自己班的学生与其他班级学生发生矛盾时,没有理智冷静地化解矛盾,只想到保护自己班的学生利益不受到伤害,从而激化了矛盾。
2、教师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存有偏见,导致教育行为失当。
许多教师认为管束“问题学生”的惟一办法就是要“狠”,必须压服他们,务必把他们的锐气“磨平”。由此,教师在师生矛盾发生时往往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甚至拿某个“问题学生”开刀,以便“杀一儆百”。
3、教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时,心态上不够冷静,导致行为、语言失控。
四、对事件的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师生发生冲突亦是难免的。教师只有处理好矛盾冲突,才能建立起好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在对本案例的分析中,总结出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这种爱是广义上的爱,不只局限于自己管理的班级。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包括非本班级的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给学生以尊重。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4、改变自己。师生冲突一旦发生,对于冲突走向,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事态演变的主导方。而教师的言行“出格”直接导致了师生间一般性冲突的激化。要把冲突控制在一般性冲突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避免对抗性冲突的发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火气”,规范、调控好自己的言行,务必使言行符合自己的角色特征。
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绿色”师生关系。
7.体育德育案例 篇七
参考文献
[1]关新.案例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 2005年, 第12期.
[2]何晓辉.案例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 第4期.
8.德育小案例——胡亮那小子 篇八
关键词:网瘾;爱心;耐心
我班有个学生叫胡亮。自他七年级入学开始,他闹的笑话比较多,无形中也就成了班级的“开心果”,但中段考试后,整个人似乎变了,变得有点忧郁,上课无精打采的,甚至睡觉,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课堂提问,他也缄默无语。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连基本组词也是错误百出。每次测验,语文默写的基本不会,数学只有二三十分。其他科也是没有任何起色。看着也干着急,于是针对他的问题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
首先,我当然是“暗地”调查了,搞清楚他的近况,打电话给家长了解他在家的学习情况,没想到,那几天,刚好他爷爷去世,父母为了料理爷爷后事已经回湖南老家一个星期了,当时,觉得可能是这个事情对他有些打击,才使整个人看起来精神萎靡,于是在私底下安慰了好几回,和他一起回忆爷爷在世时的美好时光,一两天时间,看起来有些好转,但接下来的情况并不太妙,上课仿佛没有任何力气,上课盯着黑板的眼神如“死鱼”一般,好几科老师甚至反映上课直接睡觉,叫都叫不醒。见事态如此严重,先请他妈到学校和诸位老师了解胡亮近来的学习情况。了解到胡亮对父母及其不尊重,我分析他对父母不尊重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父母的职业给他带来的错觉有关(他爸爸是回收废品的),对他的这种态度,我觉得很不可容忍,于是先把他叫过来批评教育了一番,给他讲天气寒冷时,他爸爸如何接送他的辛劳以及在这个城市赚钱供他读书的生存压力,听后幸好也有所思,态度收敛了很多,觉得这个学生很要面子,也不想在同学面前丢他的脸,于是很多的工作都是在放学后,私底下和他商量要求他一点一点改进。
好景不长,一天早上,正出家门等着电梯,接到他爸爸的一个电话,说胡亮昨晚趁父母睡熟后,溜出去了,直到早上五点才回来,刚好被抓个正着,逼问之下原是溜出去上网了,现在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恍惚,没有状态要求请假一天在家休息。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燃起大火,仿佛气不打一处来,感觉连日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了,然后赶紧想办法怎样才能及时挽救。
那天,他来上学后,见我一天没找他,放学后,竟主动到办公室找我,跟我说:“老师,对不起。”不想对他太过热情,仿佛觉得老师对他的劳动都是白搭的,于是写了个纸条递给他:“机灵敏捷一度,误入网吧深处,沉醉不知归路,课上支撑不住,欺骗父母无数,金钱有出无入,试问胡亮大兄,日后是否有路?”看完后,他仿佛也若有所思,然后我问他为什么要偷溜出去上网?他说他也不知道,好像整个人就控制不住似的。后来针对他的情况,让他给自己制定一系列确实有效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措施,如果做不到,就要惩罚,为了防止他放学后又跑到网吧去,我叫他妈妈到校门口接他回家。有几次扑了空,发现是胡亮“网瘾”又上来了。与他妈妈交谈后让我心里的凉意变成了寒意,因为他妈妈根本是无言以对,对孩子的表现非常的无奈,面对家长的态度,我的心情格外沉重。难道就这样,让一颗刚出土芽的嫩苗自生自灭吗?他需要的是阳光雨露的滋润,家长及老师的呵护,同学们的关心、爱护。
针对他的情况,我觉得应该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他。于是在班会课上,我把他的现象做了个别说明,还要求任何人不得慷慨给钱让胡亮去自毁前途,也许我的言辞切切,眼神殷切,仿佛他们都读懂了老师的言下之意,大家都极力配合,甚至对他的不良行为大胆批评,他也很快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为了防止他放学后不小心又溜到网吧,我们各科老师统一思想,都极力想在期末考试前对他进行辅导。于是,在一两个星期里,各科老师天天轮流战,他心里想必也是感受到了老师们对他的关爱,因此也自己提出要求,每次补习完后,一定要让父母来接,免得自己控制不住又犯错误。
经过大家的努力,他上课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下课后又能自如地谈笑风生了。这次期末考试在年级还进步了32名,我感到很欣慰。他进步了。在评选优秀学生时,他还很主动地申请评选特长生,希望自己的幽默感能得到大家认可,所以很希望老师能够给他颁发一张表演特长的奖状。他有如此积极的向心力,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9.小学德育案例 篇九
1.某同学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上课受批评,跟老师怄气,在学校同学们有哪些不小心碰到他的时候就谁边发脾气;总而言之,就是喜欢发脾气。而且,他的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因而总要骂人、摔东西,把他们当成“出气筒”。比如,上课玩东西被没收了,跟老师发脾气说“小心你玻璃窗,哪天我就砸烂去”,同学扫地时,扫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脚,就骂同学,别人反抗就动手,人人都把他当成我们班的不定时炸弹,谁惹他谁倒霉。【分析】
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但小学生的愤怒来得急,去得也快,比如有的小学生可能今天因为发生一些矛盾而大发雷霆,而明天两个人就可能一块儿做游戏,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表现尤其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给孩子介绍了一些方法】
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时候。但是,愤怒和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也是可以控制的。
1.情境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他发怒。比如,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2.理智制怒法。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即将动怒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3.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要生气时,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4.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儿。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
导语:爱是什么!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太阳,能让坚冰融化,爱是奇迹,能点石成金。爱别人是权利,被人爱是幸福。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既是义务,更是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持之以恒,这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生基本资料
王某,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1、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患有多动症。
2、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字迹潦草,错误较多。
3、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经常不及格。
三、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该生性格自由散漫,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且王某父母本身学历有限,教育方法欠缺,其母亲这几年心脏不好,连续做了几次手术,受不了刺激,父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病人,无暇照顾到他的学习。即使管他,也都用一些强制性方法,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虽然很着急,也只知道说:“叫老师管严点!”而他们自己并不管理。
四、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父母而言,抚养孩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教育孩子、管理孩子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经常与家长交流,密切关注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在学校的表现也及时向家长进行汇报,让家长多和孩子交心谈心,坚持每天作业的辅导。对不懂的要进行耐心的讲解。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多点爱心。我首先采取包容的态度,用放大镜去发现他的闪光点,我发现他对打扫清洁很积极,给老师送本子也抢着干,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给予表扬,对清洁做得好的发环保章。即使犯了错,也要肯定他错中有对的地方,这样比一味责备有效得多,相信爱能创造一切。
2、多点信心。采取积极的态度,不能放弃他,执着相信他会成功的理念,只要他积极向上、健康蓬勃的发展,就是进步,就是成功。
3、多点耐心。学生的成长需要等待。作为老师,用赏识的目光迎接他们。他的一丁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塑造,不要轻言放弃。
4、多点个别辅导。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多给他讲解,辅导,课堂上多关注他,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对作业要求他要按时完成,改掉拖拉的习惯。
从大禹治水想到的
——学生德育案例一则 基本情况
班里有个男生小冯,在开学不久后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觉他的性格夸张点可以用“嚣张”这个词来概括:平时走在班里,如果同学走在他前面,很可能被他大喝一声“闪开”而挤开去。要是遇上他心情不好,更可能被他一把拉开;中午吃午餐时他则常常会拉开挤在饭盒前的同学,挑上一盒先走。别人稍有微词,他便动辄恶言相向,甚至挥拳威吓。课堂上,他也很少坐姿端正,认真听讲。时常有大声打哈欠,或者随意插嘴的表现出现„„这一切的一切看在眼里,怒在心头——这不是分明欺负我是青年教师,缺乏带班经验吗?我下定决心要对他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
于是我加大了对他的监控力度。在我的课桑,我对他的插嘴、接嘴、坐姿,都近乎挑剔地批评。而一旦有任课教师来告状,我则会加倍地严厉批评。然而该学生的性格也绝对张扬,往往最后师生两人都面红脖子粗,不欢而散。他的谬论我自然不能接受,而我自认为是绝对真理的做人道理也无法说服他。师生间的气氛紧张到了极至。
这样的僵局持续了将近2周。我发现小冯不但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毫无寸进,甚至成绩都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据同学反映,他除了在我的课上还稍有顾忌之外,在其他课上以前的毛病不仅没有转变,而且还变本加厉。我渐渐地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了,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来了。
小冯的个性从严师的角度来看自然毫无可爱之处。但这也仅仅是性格问题。如果因为我不够理性的教育方式使他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恐怕他将义无返顾地向真正意义上的“差生”转变了。我开始为新的焦急与烦恼包围。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我突然想到从我开始想要通过教育改变小冯的言行表现到目前的窘状,采用的指导思想都是“改造”。我却忘记了,我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既然不是物,我就没办法改造他。即便他一时慑于我的高压政策而稍作收敛,那也只是虚与委蛇,早晚必定故态复萌,甚至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局面。那么既然我的“改造”教育模式已被事实证明无效,那还不如换种方式。鲧以壅堵之法治水,然水患不消。大禹以疏导之法治水,遂解民于倒悬。看来关键还在于我得改变对他的教育方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背景的分析
但是改变不等于放弃。如果我一时赌气撒手不管,很可能他也就不再记恨于我。但是这种放弃可能造成的后果让我不寒而栗。既然身为教师,我就必须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可能是教师职业先天赋予的责任感吧,我为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整整思考了3天。
小冯的性格如此张扬自我,想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和他同在班里的小学同学交谈了一遍。从中了解到,他在小学时就性格张扬,和老师争吵,和同学打架是家常便饭。甚至有一次还将一个同学打得内出血。
听完这些“光荣历史”,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虽说学生打架的事在学校里也早已屡见不鲜了。可是一个小学生居然可以对同学下如此重手,还敢如此频繁地顶撞老师,实在令人乍舌。
于是我又和他的父母联系了一次。在以普通家校联系为名义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因为该学生父母都有自己的事业,且工作繁忙,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让他在学校里寄宿。而这种寄宿生活整整维持了五年。
这样我就不难理解为何小冯和同学相处如此张扬自我了。小孩子的群体中总会奉行“谁狠谁是头”的简单逻辑。而像小冯这样一个从小就过着缺少父母关爱的集体生活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久了,也就难免会为“弱肉强食”的思维模式所误导。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想法就成了思维定式。同时父母的忙碌使他的思维模式成了关心的盲区。简单的物质上的充裕,只能使他以自我为中心,以张扬为特征,以粗暴为表象的性格不断潜滋暗长。
当然,以上这一切只是在我的头脑中思量着。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明白简单的告状只能加强学生的反感,同时削弱班主任对学生的权威感。一名班主任对付学生要是只剩下了告家长这一招,那么班主任老师就把自己降格为家长在学校的代言人。这样教师就失去了这个职业所赋予的光彩和异能。所以,我的理性压制住了我想将小冯在学校的表现一吐为快的想法,仅仅提出了能多关心孩子性格完善发展的希望。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下一步我开始着手寻找形成该学生目前性格特征的另一个源头——其周围所处环境对其言行的认同程度。据了解,小冯在小学里居然人缘还不错,身边很是有几个“铁哥们”。我想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可能对小冯的言行不以为意,甚至还会产生所谓的“追随者”。这种是非不分的学习生活氛围对小冯的性格养成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推波助澜之功。
想到这点,我感到由衷的宽慰。尽管为了调查这些琐碎的学生“历史”,着实让我费了不少工夫。可是和挽回一个学生比较起来,前者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切从学生出发吧。不管我做了多少,只要能够使学生改过向善,那就值得了。
欲起沉疴,需用猛药——舆论的力量
小冯的个性是在家庭、小学、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合力下,逐渐被打磨出来的。所以可谓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根除是不现实的。甚至想要动摇他自以为是的处事方式都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他所认同的道德规范中,别人的话他很难听得进去。他的自信绝大部分来自于同学对他的认可。那么我就决定采用舆论攻势。不仅如此,我还决定这番攻势动作要大——所谓欲起沉疴,需用猛药。适值学生期中的品德等第的自评互评活动。我便和班长商量顺势开展一个“最令我讨厌的同学日常行为调查”。由班干部出面组织全班同学利用午休时间展开投票统计活动。统计的结果是,最让大家讨厌的行为包括:讲粗话、蛮横不讲理、做事不考虑他人感受等等。同学们还针对统计结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例举出符合上述不受欢迎言行的各种具体表现。
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小冯的身上——这些被大家所共同厌弃的表现倒有一大半集中在他的身上。尽管整个活动从头至尾,我都没有发表个人意见,只是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但这对于一向自负自满自足自我的他来说不啻青天霹雳。从接班到当时为止,我第一次看到小冯的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申请。在愤怒与惊讶之后,继之而起的是绝对的难受。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流下了眼泪。
10.小学音乐德育案例 篇十
蒙晓涛
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音乐教学怎样育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结合歌词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例如:在教唱《劳动最光荣》歌曲时,让同学们观看多媒体画面的演示,看看动物是怎样劳动的,如:鸟儿是怎样劳动的?蜜蜂是怎样劳动的?观察自己的妈妈又是怎样劳动的?用小品来演示妈妈劳动的情景,(妈妈下班回到家做家务的劳动场面),我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快乐,教育孩子劳动最光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们,而不是说教式的,同学们既受到了教育又玩得开心。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感知思想内涵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认为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把美育与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美妙的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歌曲中获得思想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雨润物,悄然渗透”。例如:欣赏课《红旗飘飘》,为什么是我的骄傲、自豪?让学生讨论,老师最后把国旗的意义讲给同学们听,激发同学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11.职业学校班级德育工作案例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汽车专业;男生德育
一、中职汽车专业男生德育管理工作研究的背景
1.案例一
石同学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多年未取得联系,父亲重新组建家庭。所以石同学几天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几天与父亲住在一起,老人对石同学也仅仅是管其吃饱穿暖,父亲则是负责学费和零花钱。进入中职后,这个同学一直是住校,职中的学习氛围也没有初中的紧张,便发生了偶尔旷课、易与同学发生矛盾等一系列自我放纵行为,班主任找其谈话,期间联系其爷爷和爸爸,也与家长多次谈话,希望了解该同学反常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希望其父亲能多多重视儿子在青春叛逆期的一系列教育问题。
2.案例二
罗同学是父母的宝贝,所以父母对罗同学特别的溺爱,加上父母的年纪与王同学年龄相差比较大,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开学以来,罗同学表现较为内向,很少参加课外活动,除了偶尔的迟到和旷课,也没有其他违纪行为。但是到了学期末,随着天气日趋寒冷,罗同学的迟到和旷课也变得越来越频繁,据其父母说,罗同学多次都是早上赖床直至错过校车,便找理由不去学校。后来也是多次找借口不去上学,譬如头疼甚至摔了一跤要在家休养多天。班主任逐渐感觉到问题的严重,便多次与罗同学及其父母联系,了解罗同学厌学的背后原因。
二、中职汽车专业德育案例分析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互结合
案例一中,石同学由于精神上缺少父母家人的关心和约束,导致他在学校行为散漫,做出一系列反常行为。只有在发生了事情后,石同学才会获得爸爸的关注甚至关爱。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做出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为了引起亲人及其老师的注意。而案例二中,罗同学却是由于父母对其过于宠溺,使其骄纵蛮横,做错事不从自身寻找原因。所以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找到行为发生的根源,其次,再从学生身上出发,引导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德育教育
德育对象的特殊性在于面对的是每一个个性不同的人,而学生自身的历史原因,导致德育难度上升。这些男生多数属于初中成绩就中下游的同学,是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学生,他们自由散漫。这些学生中有些来自同一所初中,同一个交际圈,他们讲哥们义气,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落。了解了我们德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就能很好的把握工作中的重难点与度。
3.专业特点导致男生众多,抓住男生心理特点采取措施
(1)抓住男生要面子的特点,在班级营造氛围,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树立威信,让学生明确行为的原则与底线在哪里。而行为一旦触碰或者跨越了这条底线,将会获得什么样惩处。
(2)在处理班级事务和做学生心理工作的时候,为了避免男生抱团的行为,应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各个击破。我在长期的德育思想工作中发现,在集体中做德育工作的收效远远小于对个人做思想工作的收效,这有点类似于法不责众的心态,不如单独针对某个学生做思想工作效果要好。
三、中职汽车专业男生德育管理教育的反思
1.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综合德育能力,身教重于言传
言传与身教孰重孰轻?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强调言传身教,言传在前,身教在后,这也是由于“说得容易做的难”。我们职中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太多太多的“言传”,简单的“言传”收效甚微。我们的老师应当更多的运用“身教”这一教育手段,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学生、影响学生。
2.抓好技能训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中职学生一定要强化专业技能,对在校园技能大赛、省级以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要宣传和表彰。真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一技之长是人生的立足之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抓好后进生队伍的管理,使他们树立学知识、练技能的信心
汽车类专业男生,大多是在学习经历中屡遭挫折,心理和行为上受到消极影响的学生。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并延伸到实习、实训及职业生涯规划中。
参考文献:
[1]詹万生.和谐德育的基本内涵[N].青年时讯20064-20
12.体育德育案例 篇十二
一、利用案例, 启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创造性从哪里来?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人的头脑里本身就固有的;而是来源于客观世界, 来源于客观实践。而案例教学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优越性。
教师将一个案例生动地、实事求是地引导给学生, 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确定必要的思考题。这里, 思考题的设置非常关键, 要提出切中要害的和关键性的问题, 思考题要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和可讨论性, 要具有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要具有挖掘每一个案例价值的可行性。
比如“宠物狗被轧死, 该不该赔偿”的案例。教师没有将案例的详情先告诉学生, 而是直接抛出一个问题:“宠物狗被轧死, 该不该赔偿?”学生七嘴八舌, 各显神通。有的说该赔;接着就有人反驳说, 看主人有没有养狗证;还有的说, 看主人是否尽到监管义务;还有人说, 看看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同学们的思维多么活跃、巧妙而富有智慧, 他们恰好提出了教师要教给他们的知识。教师首先肯定了每一个人的发言, 并说大家的发言集中起来, 就形成了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链, 最后谈了案例的经过及处理方式, 这正好是对学生回答内容的一个归纳和肯定。这样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 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收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效果。
在这里, 教师虽然置身于讨论之外, 但要时刻倾听学生的讨论, 并鼓励不同的意见, 允许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当学生的结论达到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及时把学生个体的讨论意见集结在一起, 协助学生理清思路;当学生的讨论已经超时, 但还没有达成目标时,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提示, 并在课后反思自己问题的设置是否恰当。只有这样, 他才能对今后如何引导讨论作好充分准备。
但对于法律案例教学而言, 虽然鼓励学生思考、辩论, 有自己的观点, 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 每一个案例都必须有一个最后的客观结论。比如对一个案例是抢劫罪还是抢夺罪的争议, 最后必须有一个结论, 到底是哪一个罪, 教师不能最后评价“两个罪名都成立”。唯一结论性要求教师必须对案例有透彻的理解, 并且形成客观、确定、准确的观点, 真正起到启发学生、“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活动展示案例的策略, 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 如小品、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现场招聘或者站立小游戏等。比如站立小游戏这种方式, 一般是选择内容较多或难度较大的案例, 案例知识点小, 可设置成许多小问题, 用“是”或者“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认为“是”的学生请站立, “否”的请坐下, 坐下的不能再站起, 最后的站立者为最后的胜利者。事实证明, 学生乐于做这种活动式的案例题, 仅看胜利者脸上的笑容和其他人的懊丧, 就知道他们的参与热情有多高!这是典型的问题型案例, 可用在复习课、知识点多或难度大的教学中, 并且与过程性评价中的平日成绩挂钩, 效果较好!这些问题型案例的运用, 使原本较难把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容易解决, 学习目标也较容易实现。
二、巧用个案, 创新思维
案例教学法是对课堂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 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拉近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 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有效形式。有时候只有巧用个案, 才能收到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最佳教学效果。
比如“职业生涯设计”这一课题, 既是全书的一个落脚点, 也是职业指导的灵魂。如何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 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是本节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采用了多案一用的“个人成长设计”案例教学。
根据学生的职业个性和职业理想, 将学生分为三组:升学组、就业组、创业组。首先组长有特色地介绍本组;其次在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写出对未来初步设想的基础上, 每组选出有代表性的一份分组研究其可行性及不足;集中全班智慧, 通过互提问题、互相讨论以完善不同类型的职业生涯设计, 用于指导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最后, 教师总结升学、就业、创业三条道路是相通的, 一致的, 相互转化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目的都是使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这也说明了职业生涯需要不断地“调适”。
运用“个人成长设计”案例既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自编案例, 也能很好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将多个个案用于教学, 服务于教学目的, 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所学问题的重要性, 是对学生总结归纳和探索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和磨炼。
案例教学法无论是“以案说理”还是“以案传道”, 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导, 从而发现概念, 并从中发现前人研究总结的规律和方法, 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而多个个案运用, 通过案例的对比, 找出不同点, 可以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条捷径。例如, 在讲“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时, 教师用“豪华婚礼与空中婚礼不同消费观念”的案例对比, 让每组同学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两组学生互相质疑, 使他们在争论与质疑中逐步认识到哪种消费观是积极合理的, 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这样有力的对比, 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经过思考的知识, 活的知识, 更容易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同时慢慢地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13.优秀德育案例 篇十三
——记一次捡拾白色垃圾实践活动
缘起
通过走访调查和平时观察发现,现在的孩子,学习上没有追求,缺乏一个明确清晰的理想信念。生活中浪费,花钱如流水,父母安排一丁点儿事情也叽叽歪歪。孩子不能真正体会父母的辛酸,只知向长辈索取,从未想过如何回报感恩,只知父母对其有抚养的责任和义务,从未思考怎样孝顺懂事以尽晚辈之责,更未曾想过对社会的回报。“任性”“懒散”“不负责任”,给他们贴上了贬义的标签。
诊断
这一代人,社会安定,家庭生活条件也较为优越,独生子女或老来子也较多,溺爱的主旋律熏陶了一大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贵族。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爱或是母爱的缺乏,更或是父母双方的极不负责,对孩子不管不顾,孩子对生活迷茫,“破罐子破摔”,引发出更多的心理问题。从教育现状来看,我们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智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基于此,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本着民族忧患意识的高度来认识,来高质量的解决这一问题。
教育契机
我校坐落于老场镇,离新街有差不多20分钟路程(步行),连接新老场镇的是一条破破烂烂的公路。此路也是很多学生上下学的通道。学校是禁止学生带零食入校园的,因此很多学生会选择放学后在校外花费零用钱,主要就是购买零食小吃。虽然孩子们在校内基本能做到不乱扔垃圾,但是离开学校后就不那么自觉了。三五成群,边吃边聊,边走边随手将各种小吃袋丢弃于公路两旁的水沟和农田里。年复日久,公路边的水沟里垃圾袋堆积如山,由于白色垃圾会影响农作物根系的吸收,导致农作物减产,同时堆积的垃圾由于无人清理,严重影响行人的视觉感受,当地群众亦怨声载道
联系到学校创建“三爱教育”特色(爱自己,学会独立自主;爱他人,学会关爱感恩;爱环境,学会欣赏珍惜),这不正好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吗?由此展开了五六年级的捡拾白色垃圾活动。
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
对公路两旁的白色污染现状展开调查并拍照取证,制成幻灯片,放映给五六年级的孩子们观看。指导孩子们通过图书室或网络查阅白色垃圾带来的危害的相关资料。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白色垃圾的产生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不负责任造成的,二是通过观看、查阅、调查,认识到这一结果带来的危害,从心里引发触动,为活动顺利展开提供心理基础。
二、活动实施
学校德育处统一组织,划分区域,准备大垃圾袋,各班主任带队,学校党员教师全程参与,邀请部分家长志愿者共同参加。出发前,集合训话,布置任务,安全警示,鼓舞人心。活动中,孩子们团结协作,老师们模范动手,全程跟踪,对不怕脏、不怕累的典型进行抓拍,以树立典范。
捡拾结束后,各班将捡拾的白色垃圾聚拢,然后围站在“胜利果实”旁集体拍照,见证我们所创造的奇迹。孩子们看到彼此红彤彤又脏兮兮的脸和手都纷纷笑了。似乎都领悟到了什么。捡拾完成后,组织孩子们回校洗净污垢,回教室召开班会,交流活动的心得并记录下来。
三、活动后记
这次捡拾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是艰辛的,摒弃了“小少爷”“小公主”们高贵的姿态,但活动也是开心的,从周围群众的那一声声夸耀,从孩子们绽开的笑脸能感觉到。经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即使在社会大环境中都有了些许的变化,更爱劳动了,树立了责任意识,明白人生来就是有责任的,学习上更上进,生活中对父母、同学、老师更为感恩与友善。
分析与总结
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能创造一切。若我们的孩子始终被我们放进温室,一切包揽,不懂得他们现在的一切是靠一代代先人劳动所积累,不明白日益恶化的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威胁,不懂得对自己、他人、环境负责,那我们的家庭堪忧,教育堪忧,民族兴亡更为堪忧。爱他,就要对他负责,爱他,就要帮助他树立责任的意识,不是事事代劳。
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安全的有计划的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集体活动的氛围,渗透并强化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有家长志愿者这样感叹:“平时孩子在家毫不收拾,连扫帚倒了都懒得扶一下,真没想到那天会如此吃苦耐劳,真没想到现在在家里会主动分担一些家务了。”个体的谈话教育是必要的,但一味地谈话会让人觉得唠叨、烦躁。在集体中,在活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才能真正被唤醒,心底尘封的爱才能被激发。“今天书包背在了双肩,明天的重任系于一身”。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相对单一,应和常规教育有机结合并做恰当的延伸才会收到奇效。本次活动前期准备,看影片,收集资料,活动后的班会活动就是和常规教育的结合及延伸。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实践活动作相应的拓展,劳动的教育不只是劳动的本身,而在帮助学生养成对自己的事情(包括学习)自主负责的习惯,爱护环境也不仅停留在白色垃圾上,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对零用钱的合理开支等。这些都是对责任意识的不断强化,这些是我们对学生的爱,也是孩子们对生活的爱。
“人之初,性本善”。让我们尽己之能,汇集各方力量,本着对将来负责,努力进行德育实践吧!记住:“爱是一种责任”!
永川区万寿小学校
韩贵兵
【体育德育案例】推荐阅读:
体育课德育案例12-17
体育德育故事09-07
小学体育德育教学论文06-17
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08-06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0-18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12-14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07-02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德育12-08
小学德育案例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