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现状及建设规划

2024-09-22

卫生院现状及建设规划(9篇)

1.卫生院现状及建设规划 篇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医疗卫生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担负屯垦戍边使命,兼具党、政、军、企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半军事化经济组织。由于兵团屯垦戍边的特殊性,其256万人口,主要分布在艰苦边远的农牧团场。因地域性贫困、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原因,导致兵团农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兵团城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农场职工对卫生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

一、兵团团场医疗卫生事业的特征 1.点少面广,卫生资源分布不均

兵团人口基数只占自治区人口的1/4,地广人稀,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174个团场中有88个团场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准噶尔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58个团场分布在祖国最西北的边境线上,其余团场多分布在戈壁和盐碱滩中。兵团93万城镇人口拥有70%的卫生基础资源,而73%的团城职工仅占有30%的卫生资源,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威胁着兵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和兵团场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各团场医院连队卫生室发展状况参差不齐,50%的连队卫生室十分简陋,房屋破旧,面积狭小,基础设施差,常用药品没有保证,必备医疗器械也十分欠缺,致使地方病(如包虫病、结核、地氟病),自然疫源性和地方性流行传染病(如鼠疫)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着各族群众的身体健康。2.经济困难,医疗需求受到制约

尽管2006年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827余元,农工家庭人均医疗和保健支出156元,但与城镇职工居民相比,差距一倍多。地处偏远的许多团场连队,因网络信息不畅,经济收入低下、健康意识薄弱、传统观念落后,农工防病治病知识缺乏,及时看病就医和“早防早治保健康”的意识非常淡薄,而且由于团场农牧民群众就医的经济承受能力十分有限,缺少有效的基本医疗保障,有病只能拖和熬,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支付能力,有43.8%患者应就诊而未就诊,有80.5%患者应住院而未住院,有53.8%患者疾病未愈主动要求出院。广大农工群众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广大农牧民群众自身的健康利益,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缩小了卫生部门的医疗服务市场,大大降低农工群众卫生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3.人才匮乏,应急反应能力不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口的迅速老龄化,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和伤残率明显上升,预防保健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加之西部开发,人口的大流动造成急性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疾病控制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此同时,农工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正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但是,当前的农场卫生机构医疗综合救治能力并不强,表现在团场合格的卫生人才缺乏,难以处置疑难重症和紧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连队卫生室建设不到位,医疗、防病基础不牢固,疾病诊断符合率极低。总之,人才严重匮乏,技术条件、人员素质、服务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费用、可及性等难以满足农工群众的要求,广大农工身体疾患无法得到就地、就近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二、兵团团场医疗卫生现状

截至2006年,兵团共有团场综合医院175所、床位8695张、工作人员1325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328人);有连队卫生室2951个,连队卫生人员3589人;有团场卫生监督所36个,独立设置的团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1个,其它团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团场医院合署开展业务。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卫生政策及资金的投入逐步加大,兵团团场卫生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团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团、连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得到巩固和加强,团场医院和连队卫生室成为为职工群众接受基本医疗服务和防病工作的阵地。二是师以上医院支持团场卫生事业发展的机制已经建立,并坚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对口支援边境贫困团场医疗卫生机构收效明显。

兵团团场的卫生事业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但与职工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与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还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

1团场医疗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职工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是职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纯收益分配团场的职工家属缺乏基本医疗保障。三是团场合格的卫生人才缺乏,高层次卫技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难以承担繁重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综合救治任务。四是连队卫生室建设不到位,医疗、防病基础不牢固。三级卫生医疗防保网络还没有得到巩固完善

团场基层卫生机构的职能应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重点做好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但目前团场的三级预防“六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尚未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还很薄弱,“重医疗,轻疾控,轻监督”的现象普遍存在,很难有效地控制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团场职工群众饮食安全、医疗安全、职业安全、环境安全的权益还得不到充分保障。3 团场卫生事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财务运行保障机制和投入

一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欠帐多、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兵团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新建、重建、危改三大重任使政府对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处在力不从心的窘迫之中。二是团场卫生技术人员基本工资不能保障,严重者半年都不发工资,与师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相比收入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了团场卫生队伍的稳定,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团场卫生事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口的迅速老龄化,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和伤残率明显上升,预防保健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加之西部开发,人口的大流动造成急性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疾病控制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此同时,农工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正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但是,当前的农场卫生机构医疗综合救治能力并不强,表现在团场合格的卫生人才缺乏,难以处置疑难重症和紧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连队卫生室建设不到位,医疗、防病基础不牢固,疾病诊断符合率极低。总之,人才严重匮乏,技术条件、人员素质、服务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费用、可及性等难以满足农工群众的要求,广大农工身体疾患无法得到就地、就近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2.卫生院现状及建设规划 篇二

近十几年来, 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倡导“小病进社区, 大病到医院, 康复回社区”的卫生服务模式。随着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加大, 全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得到蓬勃发展。不过, 随着社区服务开展的不断深入, 社区卫生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多, 依靠单个全科医师或护士的能力已很难满足居民不断增加的健康服务需求, 因此, 国内很多地区探索通过团队运行的模式, 成立各种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向居民提供全面的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是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依托、由社区卫生工作人员, 包括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 通过分工协作, 以健康管理为服务内容, 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居民健康为目的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设现状

目前, 上海、北京、天津及深圳等许多城市, 都在积极探索实践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运行模式。在上海, 2003年在第1批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全科服务团队”的概念。2004年, 《上海市市民社区健康促进行动计划 (2004-2007年) 》明确将“实行社区全科团队式服务”列为四个具体行动之一, 全科服务团队的试点扩大到19个区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6年扩大到全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现在, 全科服务团队已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细胞。北京东城区从2006年开始实行团队服务模式,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集成化团队、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责任制服务”为特色的社区卫生团队服务模式;天津市2011年在和平区、河北区启动试点工作。新疆克拉玛依市从2009年6月起陆续对全科医师团队实施网格化、信息化管理[2]。深圳市牛湖社区借鉴团队服务理念, 探索团队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实施方法、效果及意义, 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 团队运作明显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他们认为以团队形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现阶段提供连续性服务的有效途径[3]。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人员组成及服务模式

天津市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4~6个全科医生团队, 每个团队由3~5名成员组成, 涵盖全科、中医、护理、预防等专业领域, 并设1名责任医生。采用门诊、预约、上门等服务方式为责任区域内居民及其家庭提供服务。镇江市组建3+X全科责医生团队, “3”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为基本构成, “X”作为变量, 由大医院专家、护士、党团员和志愿者等人员为补充, 协助团队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 帮助居民选择适宜的就医路径和向上级医院预约服务等。新疆克拉玛依市为每位社区居民配备一名“健康守门人”, 推行“一居一医”式的健康责任制。宁波市海曙区卫生局采取社区责任医师团队7+2顾问医师制度, 每个团队有社区医生7名, 每个社区责任医师团队配备2名顾问医师, 顾问医师来源于上级医院的内、外科副主任级别医师。社区责任医师与上级医院顾问医师形成紧密联系, 双方明确各自责任, 通过顾问医师的带教, 提高了社区责任医师的业务水平。同时在转诊成功率、住院率、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和患者的满意率等多方面均有着极大的优势[4]。深圳市牛湖社康在本社康中心内建立7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团队, 7个工作团队接受社康中心主任的统一调配, 并在其领导下分工协作。团队服务实行团队长负责制, 团队长全面负责工作安排、任务分配、质量把关、人员协调等。团队之间又要团结协作。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运行的效果

根据众多实践报道,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运行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服务数量和质量, 提高居民对服务的满意度。胡隽等报道, 以全科团队无缝链式服务模式, 对纳入高血压管理的社区居民进行全程管理, 使高血压的患病率降低, 并发症和致残率降低, 医从性增加[5]。上海市奉贤区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全科团队式管理登记在册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 结果显示全科团队式服务有助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对促进慢性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6]。观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重整合卫生资源,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成立责任医生团队, 分配责任片区结果显示各责任医生团队工作积极, 将本辖区健康档案建档率大幅提高,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也大幅度增加.居民满意度调查也从40%提高到90%[7]。江苏无锡市崇安区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康复服务团队, 结果显示团队服务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 自理能力提高。

由此可见,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运行模式可以更好的利用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 对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地方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组织架构等宏观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但团队成员之间的具体分工协作、绩效考核等微观模式尚不完善, 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概念上的团队, 没有真正发挥出团队优势[8]。现将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 团队服务的观念欠缺: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团队是迫于政策的压力, 团队服务流于形式, 并未真正的开展团队服务, 仍然是条线状的管理。 (2) 团队的人员配备不足, 配置结构不合理:在我国, 由于全科医学起步较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并非真正的全科医生, 而是由专科医生转岗而来, 因此各人专业技能各有专长, 不够全面, 因此全科团队要求根据各人情况, 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 并且要求配置公卫医生, 真正承担起社区“守门人”的职责。 (3) 团队中人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操作流程不完善:许多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人员分工不明确, 工作有交叉, 工作职责并未形成制度固定下来, 操作流程不完善, 因此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4) 团队运作的配套政策及激励机制尚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由多个成员组成, 共同为团队负责, 团队成员也在团队这个集体中获得利益, 如配套绩效, 职业技能的提高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等。因此团队运作的配套政策及激励机制尚不到位常常会影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影响团队的有效运作。

对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设的建议

完善团队的构成要素:建立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首先需完善团队的构成要素, 而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人分到一块完成某项工作而已。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方面, 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它具有以下特征: (1) 团队是根据工作流程相似性原则组成的群体, 团队成员有着共同清晰的目标, 每个团队成员从事的工作是工作流程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 团队成员各自所拥有的知识、技术、信息不同, 能够优势互补, 整合增效; (3) 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工作中互相合作、技能互补的关系[9]。

加强团队协作理念, 建立良好团队文化: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需要团队的各个成员共同负责, 因此必须加强团队协作理念。团队文化建设尽量使团队成员实现“最佳的福利待遇、最大的发展空间、最多的展示机会、最美的职业前景”。良好的团队文化对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增强全科团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顺畅的团队内部沟通机制, 可使团队合作更密切。

基于社区诊断的人员配置及人才培训机制:在社区内进行社区诊断, 了解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以及人口、地理、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情况等, 制定合理的社区卫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 基于工作分析方法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人员配置。加强人才培训, 根据社区诊断中的重点问题对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成员定期进行全科及专科知识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只有将团队的人员配置、技术技能与所服务的社区特点相适应, 与居民的需求相吻合, 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建立内部团队与外部团队: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及协作团队应包括内部团队和外部团队;内部团队就是指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全科医生团队, 外部团队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外部资源的服务协作团队, 可以多种形式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进行。如协助团队的形式可以是健康促进协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义务监督员 (或小组) 、各种病友会 (如高血压病友会等) 、街道或社区层面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小组”等。内部团队与外部团队共同服务于社区居民, 要做好良好沟通。

参考文献

[1]玄泽亮.上海市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34) :3903-3904.

[2]陈丽洁, 杨秀文.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实践与构想[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6) :439-430.

[3]何能清, 廖小兵, 郑斌, 等.团队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1) :79-81.

[4]胡隽, 陈冬冬, 廉启国.全科医师团队无缝链式服务模式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优势[J].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 (23) :10-11.

[5]蔡正龙, 顾红英, 张有付, 等.全科团队在慢性病干预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9) :159-161.

[6]傅佳丽.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建设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8) :390-391.

[7]周业勤.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界定、类型及趋势[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9 (2) :97-101.

3.卫生院现状及建设规划 篇三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17-03

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心理问题呈复杂多元化趋势,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短缺,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某种程度上说,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新医改对卫生职业院校的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可能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因此卫生职业院校需要配备更多的心理健康教师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此,课题组选取了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福建省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甘肃省庆阳市卫生学校、广西河池卫生学校、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云南大理卫生学校等36所卫生职业院校作为调研对象,对这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进行了深入调查,借此了解国内卫生职业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策略,为卫生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

国内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今天,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进步很快。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高等院校差不多都建有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并且正常开展工作,能经常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然而,卫生职业院校在这方面的发展滞后,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具体见下表:

表1  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情况

调研项目 调研学校 设专门机构 设专职人员 正常运行

学校数目 36 36 34 32

占比(%) —— 100 94.44 88.89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36所卫生职业院校中,36所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有2所学校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占全部调查学校的5.56%,从中看出,有些学校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形同虚设,纯粹是为了评估升级或者迎接检查。另外还有 11.11%学校不能为学生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所以,成立专门机构,配齐专职人员,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实际效果并采取必要措施,使心理咨询室等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表2  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情况

研究项目 心理健康人员 专职人员 兼职人员

人   数 212 65 147

占   比(%) —— 30.66 69.34

校   均 5.89 1.81 4.08

在调查的36所卫生职业院校中,共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212人,其中专职教师65人,占总数的30.66%,兼职人员147人,占69.34%。据粗略统计,每位专职教师要辅导学生超过3000人,因此从实践工作中分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工作量大大超负荷,对学生的辅导面和效果影响很大,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表3  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专业构成

研究项目 心理健康人员 专职人员 兼职人员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心理学类 98 46.23 51 78.46 47 31.97

思想政治 65 30.66 7 10.77 58 39.46

哲学 7 3.30 2 3.08 5 3.40

医学 29 13.68 5 7.69 24 16.33

其他 13 6.13 0 0 13 8.84

从教师所学的专业来看,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人员组成,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所学的专业不一,但是专职教师中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占大多数,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人员任职,这部分从业人员由于缺乏专门训练、缺少专业技能不利于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表4  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

研究项目 心理健康人员 专职人员 兼职人员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35岁以下 100 47.17 49 75.38 51 34.69

36歲-60岁 112 52.83 16 24.62 96 65.31

在年龄结构上,36-60 岁的心理健康教师占了超过一半,专职教师中 35 岁以下的占绝大多,这一点值得欣慰,这预示着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容易克服年龄障碍,消除代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大多数年轻老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对学生中存在的复杂心理问题缺少预判和控制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服务效果。

表5  近3年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

研究项目 3次及以上 2次 1次 未参加

人数 8 15 18 24

占比(%) 12.31 23.08 27.69 36.92

近三年以来,大约有将近 36.92%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27.69%的教师年平均参加一次进修培训,这说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制度还没有形成,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至于兼职教师的进修机会则更少。

表6  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待遇

研究项目 行政人员 教辅人员 经常加班 加班费 收费服务

人数 31 11 65 7 3

占比(%) 47.69 16.92 100 10.77 4.62

在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中,有近一半是行政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会出现加班现象,但很少有额外的加班费或者相关补助,除工资外的福利通常也比其他专职教师要少的多,而且在职称评聘方面受到一些限制,这些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行业的吸引力正在减少,从业人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二、加强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中特别强调,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教育工作队伍。文件中指出兼职教师开展咨询活动和心理辅导可以计算工作量或获取合理报酬。基于此,加强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卫生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认真研究《纲要》和《意见》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教育部社政司指出:“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在教师。当前,应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目前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很快,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跟不上这种发展,大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其中固然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如学校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需要做的事太多,暂无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另外主要还和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及领导人的思想认识有关。如果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培养拥有健康心理的合格医护人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健全机制,增强效能

根据调研的情况分析,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大多数都建成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学校心理咨询室、辅导室等,建立全面的学生服务体系,并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但在师资力量、工作人员素质、工作体系以及工作效能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学校要紧扣培养高技能医学专业人才、服务人民健康的目标,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需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因此,学校健全机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备、配齐一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充分发挥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作用,为培养健康心理的医学人才服务。

(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

根据《意见》和《纲要》精神。新医改推动了国内卫生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学生人数的扩张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对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力度,整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制定学校发展的中长期师资发展目标,保证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优化人才结构,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跟得上学校发展的需要。

另外,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必须要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可以从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设定当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业准入门槛,实行持证上岗,在资格认定方面可以考虑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解决眼前的师资短缺问题,并将逐渐过渡到规范管理。新进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有相应的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另外对考取执业资格证的学校心理健康专业工作人员实行一定的奖励,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惠及教师利益的措施鼓励他们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四)提高待遇,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待遇、拨划专项经费是激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保证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相对稳定的基础条件。因此,首先要提供足够的经费,改善办公条件,配齐各种设备,在提倡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的同时,提高专职人员的薪资福利。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可以适当发放生活补助和加班补助等,对兼职人员以及其他咨询服务人员,也要提高并发放一定的补偿。其次还要创新评价机制,加大对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考评、考核,在学校各种评优、评先、晋级、干部的选拔、任用等方面加以适当倾斜,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臺和上升的空间。另外,优先考虑心理健康教师的外出各类培训、进修、参加各学术会议等,为他们不断充电,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五)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打造学习型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系统性比较强的科学,和生活实践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建立终身学习的机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及时研究学生心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努力提高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转第20页)(上接第18页)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师资队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教师终身学习方案,打造学习型团队,按步骤有计划地把一些热爱这项工作的教师,选派到相关机构接受系统正规的培训。另外还要关注专业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六)强化探索研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

卫生职业院校应提高科研水平,创新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路。一方面,要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创新,提倡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根据学生特点、学校文化,在吸收借鉴行业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本学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提高队伍建设的质量。如在更大范围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等平台,实现校与校、人与人互通有无,共享资源,促进教师业务成长,促进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总而言之,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立足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创新,以培养出数量充足的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培养高技能医学人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日升.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赵旭东等.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作者简介】谷明付,男,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职德育。

4.卫生院现状及建设规划 篇四

一、公共卫生监督执法:

目前,**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按照街道配置8个卫生监督站,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食品(除外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管及对违法行为的查处;负责调查处理涉及食品(除外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的群众投诉;负责食物中毒(除外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上报、调查处理及采取控制措施;负责上级布置的健康相关产品的抽检、食品(除外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快速检测的抽检及专项抽检任务;制定涉及本部门的工作方案;负责相关工作信息及总结的撰写、汇总;负责站内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对管理相对人的卫生知识培训等。

目前,按照街道配置监督站的模式,合理分配了一线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力量,便于与街道、工商、城管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提高了工作效能。

二、医疗卫生监督执法: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设置监督二科,主要承担辖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人员共5人,临床专业2人,公卫专业3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1人,平均年龄33岁。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的传染病、消毒隔离、医政、献血、母婴保健、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和违法行为的查处;负责辖区内的医疗机构新、改、扩建有关消毒隔离设施的现场审核;负责调查处理涉及本科专业的群众投诉工作;负责辖区内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控制;协助业务办公室制订工作方案和完成相关信息总结汇报工作;协助业务办公室制订培训计划并完成业务培训;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对管理相对人的卫生知识培训。

目前科内人员分为两组,地域划分为东西两片,各组负责一片,能够完成监督覆盖率(重点单位每年要覆盖5-6次,甚至更多)及各种专项工作,行政处罚20起左右,每年开展1-2项专题调研,上报20篇左右工作信息,处理各种投诉百余起。但因时间紧,人员力量不足,对于大医院的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工作不能达到深入细致地监督检查。我科直接领导有市所二科、二队,区卫生局医政科、疾控科、审批科,因此除了常规监督工作还要完成卫生局要求协助的一些执法范围外的联合检查。医政审批在卫生局审批科,有时新批医疗机构会要求我科监督员去看消毒隔离设施情况,提出建议。但并不是每家都要求去,没有形成常规。卫生局医政科承担打非办公室的职责,负责牵头组织各部门联合执法,我们具体负责监督检查、上报信息、总结、报表工作。

目前的工作模式比较适宜我区的情况,使我们的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相对较细致,能够做到比较了解每家机构的情况。虽然人员力量有些不足,但是在大家努力工作下还是能够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上级部门认可。

三、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监督执法: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设置监督一科,主要承担辖区学校的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教学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监督;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监督;建筑工地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监督;职业卫生评价审核、竣工验收审查、许可;放射卫生监督及许可工作;专项工作及健康产品抽检工作。

由于监督一科的工作涉及专业面广,执法综合性强,此种模式便于统一部门与教委、建委进行沟通。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职业卫生专业性强,工作人员需进修培训,方可胜任工作,随着市所将三甲医院的监督执法工作下沉到区县监督所,监督一科面临人员少、任务重,任务难以完成的局面。

针对目前的执法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1、将职业卫生许可工作转交到审批科,使许可监督分开。

2、将工地食品卫生监管分派给分站,使一科在职业卫生监管上加大力量。分站更了解管片开工情况,可以提高监督效率。

四、动监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一)主要职责

北京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负责本辖区内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实施兽药经营使用、动物诊疗及兽医从业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承担上级单位交办的兽药残留、无公害食品的监测任务;负责本辖区内各种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的发放与管理工作;承担本辖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动物防疫知识宣传、培训;负责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承担染疫动物扑杀的监督。

(二)执法现状

1、执法机构基本情况:

北京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动监所)隶属于北京市**区卫生局,挂靠在北京市**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独立法人单位,行政执法编,正科级,核定编制12人。动监所对内作为区卫生监督所内部科室管理,对外独立执法机构。现有监督员4名,全部为兽医专业本科学历。

2、主要监管相对人基本情况:

**区共有经营动物产品的农贸市场28家、副食超市62家、个体坐商47家,宾馆、饭店、食堂等餐饮单位1422家,动物诊疗机构10家; 北京市及**区信鸽协会每年均辖区内组织信鸽竞翔活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坐落在**区**地区,向全国的医疗机构提供试验用大鼠、小鼠等实验动物,年生产量22万左右。辖区共有注册犬13835条,非注册犬仍然存在,数字无法统计,鸽子及观赏鸟32816只。

(三)优点:科室相对独立,能够保证执法的专业性;挂靠在卫生监督所,能够达到人、财、物资源共享;与卫生监督协作密切,在监督执法工作中能够相互促进;如发生重大动物防疫事件,能够得到卫生监督大力援助。

(四)缺点:任务较重,人力资源匮乏;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未履顺,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与动物卫生行政执法部门职责划分不清;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五)建议:加强动物防疫执法队伍建设,尽快充实人员。2008年虽然已招聘2名应界毕业生,人员少的困难将得到一定缓解,但仍然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尽快履顺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划清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与动物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保障各职能部门职责履行到位。

五、办公室职责:

目前,随着局所合一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办公室在承担原党务、行政、业务、财务等各项工作职责的同时,又赋予了监督科的职责。通过近两个月的运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简化工作程序:**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撰写的方案、总结经过所长(主管局长)审核后即可上报,不用再通过报送审核—修改—再报送—再审核的过程,节省了时间,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加强了基层工作与区政府各委办局的直接沟通,便于有效协调、迅速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公室直接与各个部门间的直接沟通、协调,使一线执法能够更加清楚地领会各项工作的目标,也为各类监督数据、总结的准确上报奠定了基础,加速了所内工作进程,确保了工作目标的落实到位。

在工作中,虽然办公室承担监督科职能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监督科代表政府机关—**区卫生局,而**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公室人员一直在基层执法一线工作,工作中角色的转换仍需一定时间。其次,与**区卫生局内各科室的沟通尚有待提高,明确各自职责,真正实现局所合一。第三,办公室在承担职责增加的基础上,人员相应减少,人力资源缺乏是目前面临的困难之一。最后,在行政许可档案的管理与信息工作的开展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疏理,具体情况如下:

(一)行政许可审批档案管理情况:

目前,卫生行政许可档案的管理存在着多部门管理现状。

1、新审批的卫生行政许可档案管理

管理部门: 临时管理员(监督站人员)在新审批行政许可档案室 自2007年8月以后审批的行政许可档案,由监督所临时负责管理员接受每月15日审批科转送的新审批档案,临时档案管理员负责核对、编号录入电脑。然后,按片将档案编号装盒进档案柜。为了管片监督员能及时对新审批单位入户监督检查,临时管理员将审批科转送的现场平面图、审批流程表再发放到各科站。

2、延续、变更、注销的行政许可档案管理 管理部门:办公室兼职管理

每月15日审批科将延续、变更、注销的档案材料转送到临时档案管理员,临时档案管理员按片分到各科站,科站监督员负责再找出被注销的的原始档案上交到办公室的档案室,再由兼职管理人员编号输机存档。以上工作仅对行政许可法颁发之前档案。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后,至2007年8月份以前新审批的行政许可档案,现由审批科统一保存。这部分注销、变更、延续的单位,监督员是找不到原始档案的,在档案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办公室不能接收注销以及保存。因此,此项工作也不能按时完成。

3、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前的原始档案管理(2005年)管理部门:各科站分别管理

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前的原始档案均有各科站自己负责管理保存,遇每月审批科转送的注销单位,由监督科站找出原始档案及注销材料一并上交办公室。

问题:因为档案多部门管理造成行政许可档案资料没有连续性,延续、变更、注销文字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查找原始档案困难,各科站监督员只知道老档案在分站,近几年新审批的档案不清楚哪些在监督所、哪些在卫生局审批科,以至监督员在注销查找挡案时困难。建议:负责行政许可审批部门的领导应拿出一定时间好好研究一下行政许可审批档案的管理。为了行政许可审批档案资料的完整齐全,查找方便,使档案资料没有间断,延续、变更在档案中均能查到。档案应为一个部门管理。

(二)宣传信息工作:

1、及时报道在卫生局领导下的奥运卫生保障工作,充分展示卫生监督员严格执法,服务奥运的精神面貌。

2、充分利用市卫生监督平台和市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我局系统在迎奥运期间的好人好事,以及在救灾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先进人物。保持和**报、**新闻中心的联系,踊跃投稿,提高上稿率。

3、畅通局所信息发送渠道,密切配合局信息科对信息工作的要求,提高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时效性。希望局信息科对监督所信息工作给予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体现局所合一,统一宣传口径,加强宣传力度。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5.卫生院现状及建设规划 篇五

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保障农村群众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是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为此,课题组围绕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队伍建设情况等重点内容开展了广泛深入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卫生局和县、区政府

及市、县区相关部门的汇报;分别召开了由分管镇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乡村医生代表、市、县区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等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实地察看了区镇,县镇、镇卫生服务中心及所辖的一些村卫生服务站;学习借鉴了有关地市的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对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提出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对策,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作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决定后,我市上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让农民“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卫生工作整体稳步推进,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的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把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列入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已连续四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两项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建立了由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公共卫生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底,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为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县区各级财政对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据市卫生局统计,、、、市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分别为4489.53万元、4964.88万元、5004.87万元,8939.95万元,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配备了光机、b超、心电图仪、生化仪等“新四件”。全市农村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试点,全面推行的。目前已经达到了市委、市政府9号文件提出的“到,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人均筹资达80元以上,其中各级政府对参保农民的补助不低于50%,参加率达90%以上”的目标。同时,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乡镇小额报销、县区大病统筹和困难群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三条医疗保障线”制度。目前人均财政补助已达52元。年人均筹资水平从原来的不足15元,提高到目前的85元(列全省第六位),受益率由原来的不到1%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63.50%,补偿率由原来的不到3%提高到20.99%。、南浔区每年财政还各投入200万元(市、区各一半),建立了困难群众补助制度,用于对参保群众大病统筹报销后自负医药费用仍较大的特困家庭的补助。、等县区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建设,改变了传统手工结报模式,开发了实时结报系统,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区农村社区门诊报销比例今年已提高到30%。、长兴等地的大病统筹已实行零起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作用日趋明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贵”、“看不起病”现象。

3、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各级政府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卫生服务能力的基础工作来抓,加快推进了以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等文件。按照路程和服务人口,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并实行了每建一站奖励补助6—10万元的政策。目前,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服务站建站率达89.36%,今年底将全面完成。同时,实行农村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七统一”的一体化管理,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建成后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充分发挥“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扎实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定期健康体检、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上门随访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早期干预等服务,有效地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如镇高血压引发的中风病例44例,而仅为24例,减少了45%。

4、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把公共卫生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网络。、南浔区新建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并正在积极筹建乡镇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立了乡镇和行政村公共卫生专管员和联络员制度,落实了联络员的补贴;二是将农村家庭宴席和乡村厨师纳入食品卫生管理,为有效防止农村大规模

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农民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四是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五苗”接种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五是扎实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免费为农民每两年体检一次,并为全市92.02%的农村家庭建立了健康档案;六是“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全市91.8%的农村人口用上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70%的村庄实行了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并消灭了露天粪坑,改变了农村沿袭千百年的不卫生陋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使农村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应引起我们进一步重视。

1、农村卫生基础仍较薄弱,尚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虽然近几年全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基础仍较薄弱,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差距较大。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仍显不足,据省卫生厅同口径统计,我市卫生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以县为例,该县乡村两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每年工资需1260万元,而财政对农村卫生的补助仅为750万元,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种负担沉重。调查中反映,公益性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电享受的是近商业电价;财税部门制发的收费收据每张要收取成本费达0.24元;服务中心(站)信息化管理成本较高。由于财政补助不足,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成后,仍延续乡镇卫生院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以药养医”现象以及“防病”与“治病”的矛盾仍较突出,农村公共卫生任务在一些地方难以得到落实。由于经费紧张,服务中心(站)往往不能及时添置和更新诊疗设备,加上乡村医生业务水平不高,“唯大唯上”仍是农村群众的普遍就医心理,有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还不够大。

2、农村卫技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与承担的繁重服务任务不相适应。调研中反映,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是影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村卫技人才匮乏,乡村医生队伍年龄老化,数量偏少、素质低下,其服务能力与当前繁重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任务和人民群众高质量的健康需要不相适应。据统计,全市1864名农村社区医生,平均年龄51.2岁,50岁以上的占72.8%;大专以上学历只有25人;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证的仅为305人。长期以来乡村医生处于半农半医状态,其报酬待遇和养老问题国家无明确规定。养老无着落,导致出口不畅,报酬和编制的不落实,使新人进不来、不愿进、留不住,成为制约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内涵的瓶颈。严重影响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良性发展。

3、农村医疗保障程度仍然较低,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受益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最能反映保障程度的补偿率虽每年有进步,但总体水平不高,今年上半年也仅为20.99%,且此数据为可报项目的报销比例,如以农民实际支出的总医药费作比较,比例会更低,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农村医疗保障程度还很低。调研中,农村群众强烈渴望提高报销比例,降低甚至消除起报线、封顶线的呼声,也佐证了这一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筹资水平还不高。由于保障水平有限,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农民“看不起病”问题仍然突出。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加大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力度。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必须进一步强化民本政府理念,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把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作为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农民权益的一件大事来抓。卫生、财税、发改、规划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电力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认真解决农村卫生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探索、整合社会各种救助资源,完善农村医疗救助机制,使农民享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医疗救助。

2、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级政府要根据公共财政建设要求,逐步建立农村卫生财政保障机制,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确保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逐步达到占同级财政支出的5%以上。要确保市县区人均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不少于上年全省平均水平。要确保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直接面向农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支出,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助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引导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强化内涵建设,逐步实现向“预防和提供基本医疗”的转变。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要把工作重心及时转到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内涵上来。关键要抓好队伍建设。要在实施好政府定向委培农村社区医生措施的同时,积极探索现有乡村医生的在职培训机制和引进现有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农村社区卫生队伍的机制,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养老退出机制,加快队伍更新,实现“进得来,出得去,留得住”的人才良性流动。要进一步加大卫生支农的力度,提高实际效果。要进一步深化“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克服“轻预防,重治疗”倾向,扎实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要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内部管理,杜绝“小药箱”、“大处方”的不良现象。要以优质价廉的服务吸引农村群众,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

6.卫生院现状及建设规划 篇六

实际工作中,食品监督部门对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宣传,导致很多食品企业及消费者甚至不知道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的存在,更不了解其重要意义。还有很多不法食品企业钻管理空子,在食品监督管理中未充分提供企业自身各方面重要信息,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管理[1]。由于人们对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不够重视与了解,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只关注食品表面,没能有效了解食品生产途径的`安全性等。此外,食品监督中的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工作量大且复杂,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等也会导致食品卫生安全难以保障。

1.2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7.卫生院现状及建设规划 篇七

1基层儿科建设现状分析

1.1急救配备缺乏,急救能力薄弱

由于基层儿科医生少、儿科急救设备缺乏和急救技能水平低等原因,在临床急救时对高热惊厥、心跳呼吸骤停等危急症的急救能力明显不足,导致转院率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低等现象。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有限的,历任院领导对儿科建设的积极性也不是太高,更没有意识到儿科急救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作用,所以,不会增加儿科建设相应的诊疗设备,也不会在儿科医护人员培育、急救资源配置等方面采取过多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然而由于基层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充当的角色和急救设备的配备要求在我国均未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大部分基层医院都是根据自身医院发展和患者需求而制定相应的措施[1]。

1.2人才培育薄弱,激励机制缺乏

在基层绝大部分儿科全年没有一篇相关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院方也没有订阅儿科相关的专业刊期。现有儿科人员知识老化、观念陈旧,加上儿科人员又较少,常难以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岗位培训,业务水平难以提高,新技术也无法开展。儿科人员自我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学历、晋升上一级职称和撰写发表论文的经费等问题,没有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严重影响了儿科医务人员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也影响了儿科人才的有效合理培养。当前,基层儿科人员存在着过分依赖辅助检查而忽视了基本体格检查,自行组织的“三基”训练大部分流于形式,儿科人员的惰性增加。二级以上医院儿科医生在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的政策虽好,真正能到基层服务的人却很少。

1.3患方期望过高,患儿大量流失

由于农村老年患者多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患儿多为急性传染性疾病, 疾病类型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儿童和成人在选择医院时存在着不同差异[2]。由于基层医院儿科医生少、水平低和设备少, 患儿家长对基层医生诊疗的期望值高, 对二三级综合医院及儿童医院的信任度远远高于基层医院,而且当前激励奖惩制度制定不完善,基层儿科医生诊疗时风险大、思想压力大,自我保护性措施增加继而转院率骤升,导致目前患儿几乎集中在二三级综合医院及儿童医院就诊,从而造成这类医院人满为患,儿科医护人员相应更加缺乏,加重了患儿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何有效引导患儿的分流就诊、解决农村患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迫在眉睫。

1.4基层药品缺乏,滥用现象严重

小儿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其恢复需要1个过程,患儿家长常要求快速退热,儿科医生常被动对发热患儿盲目应用激素[3],然而抗生素、激素滥用现象在基层儿科普遍存在。我国患儿的比例大约为20%,然而销售的药品还不到10%的儿童药物剂型[4],进入国家及省级增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更是少之又少,不能满足基层儿科临床用药需求。常用抗病毒退热中成药制剂在上级医院使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比如大于6个月可使用喜炎平,大于1周可使用痰热清,大于2周可使用热毒宁。根据年龄合理评估制定儿童用药,是为了有效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然而在基层, 进入基药目录的只有热毒宁,如遇到2周内婴幼儿需要使用此类药物时,不用效果不好,用就会有风险,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则发生医疗纠纷。

2针对现状提出合理建议

2.1加强设备投入,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急救能力

基层急救是急救医学的前沿,也是急救成功与否的根本保证。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发展猛、病情险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救助可以降低患儿院前病死率和伤残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院应该特别注重增加儿科诊疗和急救设备的投入,配备配全儿科急救药品,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加强基层儿科特别是心跳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脱水、小儿中毒、意外伤害、休克及高热惊厥等常见和多发急危症的急救培训。如果急危重患儿在极短时间内便能接受到基层儿科医护人员正确的急救处理,从而明显缩短患儿等待上级急救团队治疗的空白时间,为患儿进一步治疗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基层设置产科,因此,新生儿的抢救治疗显得格外重要。持续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每个分娩至少有一名经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医务人员在场,从而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5]。通过提高基层儿科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能力,对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达到“十二五”规划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2.2引进外来人才,培养内部人员,加大对口支援

大力吸引医学毕业生和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逐步提高基层儿科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支持他们参加由各级医学会举办的儿科学术交流活动,院方主动订阅儿科专业的学术期刊,鼓励他们学习和掌握更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对在正规医学期刊发表的学术、管理论文应全额报销版面费,并在绩效工资考核、年度考评中给予充分体现。选择较高业务素质的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对于取得高一级学历、晋升职称的人员,参加市、县组织的“三基”训练、竞赛活动表现优异者,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每个基层医院都有内科医师,务必让这些内科医师全员经过儿科的进修培训过渡为完全合格的内儿科医师,通过培训确保能在基层医院处理一定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从根本上缓解、减少农村患儿过多过快流入到上级医院或儿童医院,起到绝对的分流作用。同时,对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全员儿科护理培训,熟练操作儿科临床常用护理技术。严格执行二级以上医院临床医生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到基层医院进行对口支援的规定。通过上级医院儿科医生的言传身教,可以将新的知识、新的发展动态向基层人员进行宣传、带教,又可以解决因儿科人员少、 难以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实际问题。

2.3优化诊疗环境,关爱儿童健康,和谐医患关系

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逐年投入的加大,基层医院的诊疗条件、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患者愿意到基层医院来就诊。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建立后实现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疾病诊治、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儿科医护人员, 患儿的特点造就了儿科医患沟通艺术的多样化,针对患儿沟通的特殊性,实现有效医患沟通不但要求儿科医务人员充分运用语言交谈沟通技巧,而且还要学会用眼神、倾听、手势手法和微笑表情等躯体语言来沟通,同时还要学会带着责任心、有情感地进行沟通,力争做到用心沟通、用感情沟通和用责任沟通[7]。 要关爱生命,必须关注健康,而关注儿童健康则是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儿童疾病的防治,就儿科常见病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而言,抢救高热惊厥的患儿成功与否,必须建立在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临床业务知识和诊疗操作技能的熟练运用之上,除此还要对患儿家属进行指导,使患儿家属掌握入院前的一些自救常识[8],力争做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真正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窘况。

2.4增加药品种类,强化用药监管,加强道德建设

8.谈留守儿童卫生与健康现状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留守儿童;卫生;健康;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

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有5800万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大部分儿童面临着亲情关爱的缺失和安全的隐患,对身体健康、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解留守儿童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留守儿童卫生与健康状况的调查进行分析,提出留守儿童出现卫生与健康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提高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个人卫生与健康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个人的卫生清洁十分重要,而且个人卫生习惯与自身的健康息息相关。倘若一个人不讲卫生,他极有可能会沾上病菌,使他的健康受到威胁,在生活中,不只是要洗手就能保证自身健康,不勤剪指甲、不刷牙、不洗脸都会使我们不健康。由此可见,个人卫生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们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出现的问题更为严重,而且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

二、留守儿童卫生与健康状况的调查

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在学校、学生家里对学生的卫生和健康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调查对象是3~6年级学生。本次的调查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485,访谈学生家长30人,并对学生的校外情况进行观察,重点对校外“外卖”饭菜和零食摊点进行食物的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工作的占75.25%,父母离异、失去双亲的占20.21%,其他的占4.54%,这些儿童缺少家庭支持和父母的关爱,处于“学校难管好,父母不在场”的状态(表1)。

调查的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基本饮食与卫生知识的普遍不足。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常识,越低年级回答的正确率越低,在调查问卷的健康问题中显示,有54%的留守儿童回答“偶尔刷牙”(表2);有31%的留守儿童回答喝生水,特别是在夏天;有81%的留守儿童回答有“不洗澡,偶尔洗脚”的现象,主要在冬天;对营养知识回答率极低。这些数据反映出留守儿童缺乏对卫生的认知。

三、留守儿童出现卫生与健康问题的分析

1.留守儿童在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农村发展较为落后,生活条件和设施落后,再者监护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卫生意识淡薄,所以对留守儿童的卫生要求不高,有些留守儿童出现早上起床不刷牙洗脸、晚上不洗澡、手上有黑垢、长指甲、不梳头、不勤换洗衣服、长时间不洗澡等不良状况,这很难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再有就是对健康常识不够了解,在农村留守儿童吃饭前没有洗手的习惯,或者用自来水洗手后就直接用手抓东西,没有意识到还有大量的细菌留在手上,细菌随着食品一起吃进肚子里,导致疾病的发生,影响了健康。

2.留守儿童的卫生观念薄弱

在学校里讲卫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老师的要求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一点从一走出校门口就可以看出,随地扔垃圾袋、随地吐痰等现象到处可见,因为他们都会认为现在不在学校,没有了老师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

3.校外卫生习惯不好

自小没有父母的照顾,造成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外小卖部的零食、饮料等都是深受学生喜欢,这些食品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有很大影响的。

四、留守儿童的卫生与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现在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只要对他们加强健康教育,使他们深入学习卫生健康知识,不仅有利于卫生、教育等工作的开展以及卫生教育知识在中小学生中宣传,还可以通过他们来影响整个家庭、社会,从而促进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和实施。

虽然,留守儿童只是中小学生的一个小的群体,他们在得不到其他孩子一样的关心、疼爱的同时,不懂卫生而要失去健康,我认为,正处于发育成长的阶段,他们的健康关系到我国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数据,更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国情。加强健康教育,丰富留守儿童的卫生知识,转变他们的卫生态度,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更有效地学习,才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五、留守儿童存在的卫生与健康问题

1.常见病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留守儿童出现了一些常见疾病,其中体能下降,近视率越来越严重和营养不足等问题突出。目前中小学生体能的运动速度和爆发力及肺活量下降,这一点关键在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留守儿童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并且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高热量的食物下,超重、肥胖的现象越来越多,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也随着增多。

2.心理卫生与健康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卫生问题就是学生在成长中遇到阻碍和挫折所产生的不健康心理状态。在家庭、学校、个体多种因素,家庭主要是父母期望值太高,父母离异,父母态度不恰当,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学校的问题是学习的压力下,自由支配时间少。

3.卫生习惯问题

对个人来讲,是否讲究个人卫生是反映其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主要表现在:(1)个人卫生。如有的学生直接用脏手拿零食来吃,有的指甲比较长,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确,喜欢打滚造成衣服很脏,如厕完不洗手等。(2)饮食问题。很多学生出现挑食、偏食的现象,饮用生水,水果不冲洗就直接吃,饭前后都不洗手等存在问题。(3)公共卫生。随地大小便,乱丢垃圾、果皮,随地吐痰等问题。

4.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

现在无论学校还是社会、家长都追求成绩,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体育教师在这一方面也是比较苦恼,经常被其他学科老师挤压时间培训学生学习,家长也认为,孩子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可以了。正是这些环境和思想的存在,导致孩子们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足。

六、提高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1.领导、老师观念要到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要把健康只是当作表面上的工作,在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违背学校体育与健康的原则,不要只是存在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制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做好登记,在家访工作中不要只是一味地在成绩方面沟通。

2.加大宣传力度

让留守儿童深刻认识个人卫生与健康的关系。讲述有关卫生与健康的信息。还可以举办知识讲座提高卫生意识,使他们更加明白卫生对人类健康来说是很重要的。

3.为留守儿童制定完善的个人卫生制度

如:(1)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2)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防止龋齿。(3)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每天换袜子。(4)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5)每天彻底清洗饭盒。(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卫生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4.完善卫生设施,特别是校园

5.学校定期检查

6.成立奖励制度

可以以个人和班级为单位,设立“卫生小天使”或“环保之星”等奖项,以竞争的形式提高卫生意识,又可以树立典型,作为学习榜样。

以上的六点只是粗略的框架构想,运用时还要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才能具体实施,才能继续强化环境卫生和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希望社会都行动起来,关心留守儿童这个弱小群体,关心他们的卫生与健康,对他们进行帮扶,让留守儿童没有区隔感、遗弃感、孤独感,整个社会要营造一个“亲情”环境,让留守儿童有回家的感觉,感受社会的关怀。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单凭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得到解决。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联动,逐步找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关注了留守儿童问题,就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肖正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进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6(01).

[2]叶敬忠,杨昭.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01.

9.卫生院现状及建设规划 篇九

2012年,局党委制定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会议、自治区纪委十届七次全会和中卫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总体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明党的纪律,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制度,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龙头。医院党支部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抓好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方案》的落实。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方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把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重点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各项工作,综合应用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使各项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最佳效果。

二、强化措施,扎实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 把党的纯洁性教育作为当前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大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以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为载体,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以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为准绳,认真开展检查,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把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与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和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不履行职责,工作消极懈怠、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以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推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医院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 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真心实意地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抓实。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狠刹奢靡之风、浮躁之风、贪占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规范公务接待,严禁公款大吃大喝,严禁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奢侈挥霍。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检查,采取明察暗访、走访群众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年”活动为契机,把行政效能建设作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抓手,提高机关的行政效能,以提高执行力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效能建设。及时办理“市长信箱” 2 转办信件,认真落实《中卫市市长信箱工作制度》,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信件,解决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

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始终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措施,狠抓职责范围的纠风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一是继续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各级医疗机构中标药品使用率达到100%。二是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督检查, 确保人民群众看病用药安全、有效、价廉。三是认真抓好政务、院务公开工作,认真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重点解决五个方面问题:(一)向病人和家属收受和索要红包的问题;(二)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吃回扣、开大处方、开单提成的问题;(三)收费标准不透明、乱收费的问题;(四)单位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在基建工程招标、物资采购和行政执法中收受财物问题;(五)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发现问题将严格按照《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纪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严肃处理。

五、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按照自治区纪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纪委二届四次全会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一是要在医院领导干部及广大党员干部中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规党纪教育, 3 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使领导干部不犯错误。二是要在卫生系统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党政纪条规“学习月”活动,开展“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及“当五个干事表率,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纪条规、遵守党纪条规、维护党纪条规的自觉性。三是要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的作用,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同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结合起来,打牢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四是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医院、进科室、进家庭,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意识,增强医院反腐倡廉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注重运用卫生系统和本单位发生的违纪违规案件及时开展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警示教育,深入剖析案件发生的思想根源和管理上的漏洞,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六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禁止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以赌博和交易形式收受财物,利用婚丧嫁娶事宜收钱敛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获取内幕消息进行股票交易等工作,从中谋取私利的问题。严格控制公务消费,积 极推行定点接待。

六、积极配合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工作,认真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在纪检组的大力配合下,重点查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对违纪违法行 4 为,该批评的及时批评,该立案的果断立案,该查处的迅速查处,决不能心慈手软,切实起到处理一人,教育一批,打击一点,影响一片的震慑教育作用。一是认真查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探索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坚决遏制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经常性检查工作制度。二是把解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认真抓好行风、政风评议工作。制定整改措施,把纠正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规范医疗服务和诊疗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以此促进政风、行业作风的进一步好转。四是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对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使用。

七、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领导干部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培训,促使领导干部成为学习进取的表率、团结干事的表率、务实创新的表率、遵纪守法的表率、廉洁勤政的表率,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领导干部队伍。医院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在廉洁上带头、在勤政上带头、在接受监督上带头,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实现卫生局党委、卫生局及医院2012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禁毒教育情况下一篇:《草房子》小学生暑假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