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10篇)
1.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篇一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论文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乃是知识经济的两大特征。新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着、最根本的特征。这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生做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充分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为此,我们提出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所谓教学模式,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来制定的教学基本策略及其实施步骤的样式,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范型,其实是思考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它是用一组主要的变量来解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乔依斯和韦尔的经典教学研究,把教学结构(教学活动的阶段顺序)、社会系统(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及相互关系)、反应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辅助系统(教学模式的辅助条件),作为教学模式的四大变量,或者称支撑模式的支柱。
下面我们谈谈与自主学习模式有关的几个策略。
问题导引的策略。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这样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转到备问题上来。
为认知而活动的策略。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是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如查阅有关背景材料、比较分析、紧张思考等,都是自主学习中常见的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的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接纳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讲解点拨。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的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点拨,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
上述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就构成了该模式的教学结构序列。以《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节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揭示教学目标,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20世纪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哪些危机?(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其原因。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伴合作,组织小组讨论,这是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要策略。这一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在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如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影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纠错改误,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团结协作攻关的精神。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阅读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对小组代表提出的质疑,教师可让其他小组的代表解答、补充,在全班学生的讨论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仍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课为例,有学生提问: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对这一质疑,我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美国的国情(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及民主传统),以及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等方面进行讨论。经过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圆满解答。
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难、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形成知识点――知识链(线)――知识板块(面)。
至于检测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力求题型多样,难易适度,即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应是:揭示教学目标、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总结概括、构建知识板块。
自主学习为主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应认同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并内化为较为规范程序化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会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我们认为教师主导作用的最终结果就是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上,换言之,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才能进入“谐振”状态。
其次,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备加关心,适时加以启发点拨,而不能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这也是这一模式反应原则的内涵所在。
再次,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这是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材。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抓住章节子目,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人物、地点等历史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背景、影响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掌握历史知识结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知识结构就从整体上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线索,学习起来就会驾轻就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历史学科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结构教学,展示教材结构,勾勒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也是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和归宿。
2.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
1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中,有过重要的一句话:“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1]。”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多数学生学习方式被动、依赖性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学习工具简单,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较少;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较低,缺少清晰的人生规划和具体的学习目标,学校的工作重点仍然放在提高高考科目的学习成绩上。
基于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顺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使学生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提高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 研究意义
通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研究,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实践经验并推动理论的提升。
3 研究目标和内容
3.1 研究目标
1)探索出能够优化教学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2)探索出一条提升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途径
3.2 研究内容
1)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基础,探索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模式
2)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研究的效度
4 研究思路
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时,应该综合应用多种手段。以庞维国《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的调查数据为主[2],同时参考学生的综合成绩、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及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尽力减少研究中的数据误差,使研究数据更加客观。在实验结束后把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其中包括调查问卷、访谈和学生成绩分析。最后总结实验过程及成果,并完成论文的撰写。
5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6 文献综述
自主学习在国外出现已近一个世纪,但是由于研究者研究的立场和视角不同,对自主学习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Zimmerman ,1994)教授,对自主学习的有关定义作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如表1所示。
我国的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余文森等,1999)。自主学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3]。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运用元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行为策略,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的方式(郑金洲,2003)。
7 研究过程
7.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自北京市XX中学高一年级。高一(8)班全体学生,人数在38 人左右,作为实验班,高一(7)班39名同学作为对照班。连续18周对其进行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训练。
7.2 研究过程设计
为了使研究更加严谨、规范,避免因单纯使用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而带来的主观性误差,本研究综合采用了多种途径。主要包括:使用量表测量实验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分析实验前后学生信息技术综合成绩的变化;通过课堂观察和调查访谈,了解学生感受,适时调整教学设计;从班主任老师处了解学生在参与研究前后的变化等。具体的研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7.2.1 设计阶段
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始接受本课程之前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试成绩作为前测数据,实验组学生在接受了本课程之后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试成绩作为后测数据,并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表明信息技术课堂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为了让实验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上学期期末的信息技术成绩,和实验组接受了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训练后的信息技术成绩进行分析、对比,辅助说明我们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产生的影响。根据该组学生接受测试的结果,选择5名自主学习层次水平不同的学生做个案研究对象。
7.2.2 行动阶段
实验组接受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教学课程培训,每周1 课时,共18周。笔者进入研究现场,观察记录个案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每次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访谈,了解他们课堂自主学习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调整教学设计。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感受,并用自主学习量表测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
7.2.3 数据分析与总结阶段
构建适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采集学生前后测的数据分析比较,了解课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分析实验组学生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感受。综合课堂实录、课堂观察表、学生信息技术成绩、作品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测试及访谈记录,分析5 名个案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训练后,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研究过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7.3 研究工具
实验研究使用《庞维国-学习自主性量表》,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环境七个维度测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7.4 研究过程中的相关变量
7.4.1 自变量
本研究以信息技术自主教学模式为自变量,观察研究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
7.4.2 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有:
1)学生的自主学习测试量表的得分。
2)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成绩。
3)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表现的评价。
7.4.3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对无关变量进行了如下控制:为了减少强亨利效应,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均不告知进行中的对比实验。在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时,尽量选择学习成绩相当,水平接近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两个班级的授课时长相同,授课教师是同一个人,学生的男女比例相近,尽可能地减少无关因素的影响。
7.5 教学模式
本研究的教学模式参考“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程序[4],“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并且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如图2所示。
“准备练习”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以旧引新”,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自学学案”是为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学生在领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领学生自学学案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
“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找准学生困难在哪里,这就为后面教师讲解提供信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学案,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谁对了,谁错了,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这时听教师讲解已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
“教师讲解”。这一步是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并做了尝试题,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教师要讲在点子上,讲在学生还模糊的地方。
“再次尝试”。这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后,第一次尝试练习中的错误得到了反馈矫正,其中大部分人会有所领悟,为了再检验一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应该进行第二次尝试,这一步对中差生特别有利。
上述教学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中间的五步(任务驱动—自学学案—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是尝试教学模式的主体。
7.6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研与培养的数据分析
7.6.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研究的前测数据分析
在研究开始之初,笔者选取了两个学习水平相近、学习习惯相似、学习成绩接近的两个班级开展研究,选定8 班作为实验班,选定7 班作为对照班。首先,需要对两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能行前测并开展数据分析。
1)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数据的分析
针对利用庞维国《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获取的调查数据,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独立样本的检验,获得的检验结论
由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7 个纬度的sig(双侧)值均大于0.05,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继续进行对比试验。
2)对两个研究对象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在实验开始前,用SPSS软件,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上学期期末信息技术成绩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所得数据如图3所示。
由上表所示,sig(双侧)=0.998〉0.05,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前的信息技术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班、对照班的选择符合实验的要求,可以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7.7 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
1)实验对象前、后测成绩的对比
现将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学习内容7 个方面前后测平均分,分别做成趋势分析图,如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 所示。
对照组,在七个纬度均呈上升趋势,但幅度变化均没有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升显著。
2)实验对象信息技术成绩的前后测对比
上学期期末的信息技术考核成绩和本学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的信息技术考核成绩如表2所示。
由数据分析软件,可得到实验组、对照组学生信息技术成绩前后测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9所示。
由数据分析软件,可得到实验组、对照组学生信息技术成绩前后测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1所示。
由实验组、对照组学习成绩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数据图表如图12所示。
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信息技术成绩有所上升,但是,在实验班信息技术成绩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中,sig(双侧)=0.182,表明试验结束后,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没有显著提高;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信息技术成绩有所下降,但是,在对照班信息技术成绩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中,sig(双侧)=0.597,对照班学生的成绩没有明显下降。
3)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一线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班主任老师的评价也是最可信的。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对直接负责课堂教学的李老师进行了访谈。李老师的谈话内容,基本可以概括如下:经过18 周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的训练,我认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他们都有所收获,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帮助,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引领学生主动地、积极的学习,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
8 研究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方法、学习环境七项前后测平均分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接受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程训练后,学习动机维度的sig(双侧)=0.002<0.05,表明学习动机项有显著提高;在学习结果维度的sig(侧)=0.001<0.05,表明学习结果项有显著提高;在学习方法维度的sig(侧)=0.02<0.05,,表明在学习方法项有显著提高。说明本研究的信息技术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确立了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证明,这一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前后测的数据和学生对课程感受的描述充分说明本研究构建的教学模式合理、有效,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9 研究的不足
尽管本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研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和不足。前后测时间间隔短,变化不明显。研究过程仅有短短的1个学期,实验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并不太显著。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其他学科教师的共同配合,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
3.英语学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微 篇三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要点
1、凸显教学主体
要实现英语学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改变封闭、沉闷的“一言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减少教师的讲解(尤其是纯粹语法知识的讲解),加大学生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参与”和“表达”。只有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方法”即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不但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学法,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决定自己应该怎样教。教师的任务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发现与形成过程之中,从中发现规律学会方法。这就是古人所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将终生受益。
4、重视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不是没有师生互动、同学交流。教师应要求同学间互相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形成既充满竞争又合作愉快的氛围。
5、强调“情境创设”
学习环境中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要把情境建设看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英语是一门活生生的语言,教师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情境而单纯地讲解理论语法,那样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因此,情境的创设应是具体的、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的,应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三、英语学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英语学科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有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所示:
在这一模式下,主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预习:在教授新课文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并且提出具体要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的Skimming和Scanning让学生去对课文的背景、主题、段落大意进行研究。第二天上课前让学生来介绍课文背景、课文大意等,或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由学生作答,必要时教师补充,这样既能让学生去认真预习,同时还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如在学必修三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时,学生在预习时准备了许多有关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整堂课的气氛十分活跃。
(2)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就某一观点展开讨论或辩论。有些课文的教学宜采取小组讨论法,让每组把本组所讨论的问题归纳小结,再向全班汇报。对于课文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他们理解课文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所认为的是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语法点等,一一列出。刚开始,学生有点不习惯,可能提不出多少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抓住课文的重点。经过不断坚持,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在不断思考中学到的知识对学生的记忆也大有益处。
(3)创设情境: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教育注重学习情境的动态生成。教师把握课文体裁、内容,教学目标,妙用导语,引入情境,或渲染情境,或设疑等让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之中。全班同学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科学引导,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在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的同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在学生自学、讨论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灵活的教学机智,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这样才能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才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和构建新知。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探索和领会,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四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于2014年7月30日正式立项为盐城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课题成果。现就本课题研究工作,从课题的提出、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实施过程、研究内容及操作措施、课题成效和问题反思七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1.自主学习与创新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和保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动手、精于实验的习惯和能力。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创新性人才所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就一定意义上说,自主创新学习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途径、基础方式和基础保证。
2.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显而易见,不仅自主创新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的目标与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与具体目标十分一致,而且自主创新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的实施,其实质就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等新一轮改革的最终目的与具体目标的实证性研究,同时,也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新一轮改革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思和实践价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改革思路,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语文教研组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学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培养,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学的改革。为了加大我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学校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确定《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对传统教学作出理性思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
二、课题的界定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要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应该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应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关键问题上“点拨”,引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我们通过初期的调查研究、课堂实验,确定了课堂教学“四步式”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自主学习——自主初学感知环节 第二步:寻问探疑——积极参与探究环节 第三步:互动研究——互动交流讨论环节 第四步:揭示规律——获新知求创新环节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教育传统,改进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语文教育与自主教学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让学生达到以下七方面的合理发展:
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2.培养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文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习语文的意识。
3.体会语文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的价值,增进对语文的理解和学好语文的信心。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5.提高常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6.提高常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学必须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7.提高常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加强组织,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课题组全体教师召开课题筹备会议,认真学习、解读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确立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主要内容,制定了研究的计划。根据课题组成员任教的班级和个人的特点,确定了每个人在课题研究中的主要任务。学校领导很关心课题研究的展开,树立了“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课改”的理念,专门召开了课题工作会议,通过会议统一教科研工作的要求,明确语文教研组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要全力协助做好研究工作,课题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对各阶段的研究工作作出详细布置。这些措施,为课题的启动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方式学习,为课题开展提供保障
为了使课题研究能顺利开展,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学习。学习时主要采取多方式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网络探讨与沙龙交流相结合。我们搜集了有关自主教学、教学模式以及相关内容的理论知识组织教师学习,也提倡大家在课后自己在网络上学习,定期还组织相关主题的沙龙交流、教学观摩等使大家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通 4
过系列的学习,大大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为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开展活动,为课题实施营造氛围。
搞课题研究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还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每学年要开设一节公开课,听20节课以上,写好读书心得、撰写论文、参与沙龙交流活动。
“反思促教学”活动。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要重视预设与反思,教学前充分研究教材、学生,教学时重视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后及时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反思。从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效率、教学优缺点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引导教师从写反思开始课题研究,从写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进而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老师每学年至少开一节公开课,同时也要求每一位前去听课的老师,根据《南翔实小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对课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指出上课老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将听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我们还利用沙龙交流会作集中性的讨论交流,帮助每一位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掌握,优化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我们还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了各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向校内外同行展示我校教师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解和把握,落实了“让课堂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课改精神,受到上级领导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课题研究报告会”。每学期结束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所有老师会集中在一起,就本学期的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作小结,汇总,并明确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们得到了提高,通过他们把研究成果物化成文字,向全校推广,也使全校的老师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魅力,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操作措施
进行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必须以教学实践为立足点。通过前期的研究摸索,交流总结,我们归纳出教学模式带规律性的成分,提出了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主导阵地。于是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四步式”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四步式”模式是一个主体的教学模式。
1.自主初学感知环节:指预习或初学过程,把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依靠所学习知识和方法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对初学结果进行检查。
2.积极参与探究环节:自主创新性地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是新时期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本环节当中,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发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3.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善于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加强对话、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加深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解决,加深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新知求创新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问题的研讨,新的知识将得到揭示,完成新知识的构建。而学生创新能 6
力在新知识构建当中,新能力形成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本环节重在形成知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本研究以在课堂上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着眼点,从教学模式的确定与改进着手,一方面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如何转变;一方面研究如何通过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提高各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激发兴趣,引导学习
要想学生能主动学习,首先需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针对不同课型,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阅读课: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为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我们在课堂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充分发挥现有教材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巧妙地设置悬念,通过恰当好处地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次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他们体验角色的特点,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另外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阅读材料,充分利用各班班级的图书角,学校的阅览室,向他们推荐适合阅读的儿童书籍,把学生的阅读目光引出课本,进行适量的拓展,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好场所,我们会根据教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置身到“话题情境”中,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另外小学生爱表演,爱参与,我们在课上更多的设置表演环节,使学生能积极自主地使用肢体语言,进行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习作课: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变“要我写” 7
为“我要写”,很重要。为了让学生能够愿意写作,有东西可写,我们引导他们课外阅读,组织他们举行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写作范例,让他们有事可写,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愿望。
2.指导方法,引导学习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尝试、提炼、总结得出的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低年级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低年级孩子们喜欢学习,我们主要采用“激趣学习法”。“激趣学习法”是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注重赏识激励,创设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趣味中认知。
它在不同的课中落实情况又大不相同。阅读课上主要采取“读演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先在课文中标出生字词,然后充分地读。具体可以分三步走:借助拼音读,了解课文大意;看着字读,读通句子;带着问题读,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识字写字课上,要采用有趣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学习“尖、笔”等字,可以用实物演示如何加强记忆;学习“马、牛、羊”等字时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学生的印象;学习“日、白、旦”等形近字时,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记忆,此外还有讲字谜法,讲故事法等。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会识记生字,起到很好的作用。
(2)中年级主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中年级是学生练习作文的起始年级,根据厚积薄发的原理,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做好摘抄好词佳句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写摘抄笔记,要求学生学完课文后摘录好词佳句,再辅之以写读后感、说话、8
演讲等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3)高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们通过提供预习作业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作业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一读二圈三思四注五问六查的方法来预习课文,了解内容,从而在后期的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一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二圈,圈画出生字词并记忆读法写法;三思,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并试着概括课文内容;四注,试着把自己阅读的感悟写下来;五问,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提醒自己课上注意听,或者询问老师同学;六查,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相关内容。长此以往地做预习作业,学生读书时不再是毫无指向地读,而是有步骤有目的地阅读,逐步培养起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教师面向学生,立足课堂,着眼发展。通过一堂堂的自主教学实验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沙龙,一次次肯定成绩、放眼未来的总结交流活动,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倡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采用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习,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到语文就在自己身边,是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体验到身边处处有语文的存在,获得用语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有效地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真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不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发挥主体作用,感知、学习、讨论、交流,最终构建自有知识体系的过程。一次次地练习、巩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他们的学习活动变得开阔无比。除了课堂中的学习,学生们在课外的学习也越来越自主。读书、写心得、观察、写日记等。每学期都会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的过程是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过程。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不管是课堂的探究性学习,还是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成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经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绕正在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也经常会拿一些疑难问题来请教老师,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合作中,学生的合作信息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提高教师业务素养,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1.促进老师更新教育观念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在大家的心目中,学生的地位变了。教师不再只是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而是把他们当成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关注学生的主观愿望;其次是教师自身的课程观也变了。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积极整合教材,引导学生自学;最后教师的教学观变了,过去以教代学、先教后学的教学框架被打破了,代之以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
2.增强教师教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广泛地学习各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尝试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课后反思改进,不断的用实践检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操作性。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前提,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切实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大家把在实践研究中获得的点滴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撰写了很多有质量的案例、论文,在各级期刊发表,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三)实践成果 1.课题类成果
2016蒋延华主持了大丰区小学语文课题《小学中年级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顺利结题。2.论文类成果 期刊发表论文: 王俊斌
2014.3《情境,让语文课堂向更深处漫溯》发表于《新课程导学》 2014.11《读写结合,构建语文生态课堂》发表于《考试与评价》 陈中娟
2014年《明辨真伪,实效引领创新》发表于《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2015年《语文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发表于《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刍议生态型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
2016.3《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刍议》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2017.9《巧用策略,潜移默化炼语感》发表于《E教中国》 朱翠芳
2015.5《把握散文教学的“三美”意境》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 《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有效提升识字效果》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 《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三活”》 发表于《新课程导学》
肖 燕
2014《在孩子的世界里房屋忘情飞舞》发表于《江苏教育报》 《在“小课题研究”中幸福成长》发表于《青年教师》 《让孩童诗意地长大》发表于《基础教育论坛》
《幸福密码》发表于《新德育》 蒋延华
2014《让学生在尝试中提高创新能力》发表于《考试周刊》 陈 林
2016《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发表于《华夏教师》 省级获奖论文: 陈中娟
2014年《让妙笔生花离孩子更近一点》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三等奖 《培养修改习惯,体验习作之乐》获省师陶杯论文三等奖 2015年《巧辟蹊径,蓄源头活水》获省蓝天杯论文三等奖,朱翠芳
2016年《寓教于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江苏省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贰等奖
2017年《“让学引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大赛贰等奖 陈 林
2014《准确切入 引爆课堂思维》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二等奖 蒋延华
2014《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润滑剂》获得“中国移动校讯通杯” 江苏省教师论文二等奖;
2015《借助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获得第十届江苏省园丁杯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
市级获奖论文: 王俊斌
2014年论文《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有效教学》获盐城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论文《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获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等奖。朱翠芳
2014年论文《从补白谈语言训练》获盐城市教科院二等奖 论文《快乐写字,快乐成长》获盐城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2015年论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获盐城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论文《准确切入 激发课堂思维》盐城市教育学会贰等奖 蒋延华
2014年《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获得盐城市暑期阅读随笔大赛教师组二等奖
《从口语交际课出发,让孩子们敢于说话》获得盐城市论文一等奖; 2015年《以史为鉴,快乐读书》获得盐城市暑期阅读随笔大赛三等奖;
3.教学设计类成果
蓝天杯教学设计三等奖:
陈中娟老师撰写的《赶海》《轮椅上的霍金》《花瓣飘香》,蒋延华老师撰写的《桂花雨》、《三顾茅庐》等。
蒋延华、陈中娟撰写的教案获得盐城市法制教案评比二等奖。4.学生指导类成果
王俊斌 2015年10月指导学生卢卉参加“美丽大丰港”征文比赛获三等奖。
指导学生王倩、潘晨曦参加 “纪念抗战70周年”2015年青少年语言文化活动中获大丰区一等奖、盐城市二等奖。
2016年6月指导卢卉参加“荷兰花海”杯“我为美丽盐城+1度”盐城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读书征文比赛获优秀奖。
2017年、2016年、2015年盐城市暑期师生共读阅读随笔大赛,陈中娟、蒋延华、朱翠芳等老师指导的学生习作都有获奖。5.教学比赛类成果
2015年陈中娟执教的《石头书》上传“一师一优课”平台被评盐城市优课。
2017年陈中娟参加大丰区小学语文“让学引思”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
七、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
当然,课题研究的进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以下的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学校所处环境限制以及参与研究老师的能力问题,我们搜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不够丰富,尤其对国外的关于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状况了解不够,导致研究过程中没能真正做到旁征博引,以史为鉴。
其次,从研究方法看,前期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观察法了解有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意在增强真实性。但是由于自制的调查问卷不够科学,课堂观察班级较少,记录比较粗糙,所以后续的统计分析有一定的误差。研究期间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与经验总结法。主要以课题组成员所任教班级为实验班级展开研究,对于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总结的一些策略还不够完善,尤其在凸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特色上还做得不够。
虽然本课题的研究已初步告一段落,但关于农村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不会停止。针对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领导专家的建议,我们将继续努力。我们要继续查找、搜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资料,借鉴成功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教法,接受新的理念的熏陶,提高自身有关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修养。
5.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篇五
【摘要】课改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而实现这样三位一体的功能,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载体。如何恰到好处地应用自主探究性学习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我们致力于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确立一个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二是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探索出如下教学摸式:①激趣——创设情境、提供诱因,②导思——明确目标、提出猜测,③验证——合作探究、释疑解惑,④拓展——学以致用、引导创新。【关建词】自主、探究、摸式、特征、操作
一、研究目标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扎实,但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是知识面狭窄,缺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学生缺乏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与空间。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理念对照“新课标”的要求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表现为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外部调控轻内部转化。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二、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过程单一。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情感、意志、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忽略了他们在认识活动中的支撑作用。
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已逐步转变,学校教育的目标由知识领域拓展到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上,将个性的健全与儿童的未来联系起来,这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建立教育新理念的同时,就需要构筑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课改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而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我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课题为学习的载体,以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为学习内容,期间需要教师做相应的课题指导。
二、具体操作摸式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教师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质疑、猜想、探究、推理等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质疑解难的尝试,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根据萨奇曼(Suchman)发展探究模式的理论依据:(1)人们感到疑难时自然会去探究;(2)人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的思维策略并学会分析这些策略;(3)新的策略可以教给学生;(4)合作探究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探究模式利用学生先天的探索精神,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学习模式中,根据学生的活动可将程序分为四个阶段。
1、激趣——创设情境、提供诱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助推器。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矛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究”之火。通过以情激学、设难激学、创疑激学、信心激学(即让师生角色对换,让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信)、魅力激学(教师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猜猜《新华字典》的厚度。学生学过长度单位“厘米”,所以能很快地说出《新华字典》的厚度是4厘米多一点;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元硬币,让学生说说它的厚度是多少;然后用直尺量量它的厚度是多少。这一下学生都呆住了——它不满1厘米,怎么量呀!究竟是多少呢?学生马上就会产生一种想探个究竟的强烈
欲望,这就使单调、枯燥的概念教学变的生动、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再如,“分数的基本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激发学生探性质”数学中,教师以猴王分饼这一故事情景引入。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准备分给三只小猴们吃。(投影或实物出示)猴王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份,分给猴1三块。教师问:猴1分得的饼用分数怎么表示?(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猴2见了说:“我要多些,我要6块。”猴3更贪,抢着说:“我要更多,我要12块。”在教师讲到这之后,做出很苦恼的样子,猴王很为难,它既想满足后两只猴子的要求又要体现公平原则,怎么办呢?这时候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充当猴王来解决这个大难题。随之,教师布置操作任务,用桌上的圆片进行“分饼练习”。学生在想学探究秘密的氛围中,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还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导思——明确目标、提出猜测
教师根据学生求知的愿望,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质疑、猜想,提出假设。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善待学生的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大胆的猜想,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圆,一根绳子、一把米尺,一个圆规。问:“要研究圆的周长,你想用什么方法?”学生经过观察、思索,动手操作,提出猜想:“先用绳子绕圆一周,再量出绳子的长度行吗?” “把圆直接放在尺子上滚动,量出圆的周长行吗?”“对这个圆,用绳子量出它的两个直径的长度,试一试能否围成这个圆,如果不行,再量出三、四个直径的长度,看可不可以围成这个圆。猜想:圆的周长是不是三、四个直径的长度?”显然,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猜想。教师追问:“为什么你要提出这样的猜想?”学生回答:“用圆规画圆,半径越大,圆就越大,所以用直径求圆的周长,既准确,又省力。”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猜想,诱发了创造思维能力的体现。
3、验证——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走向成功的彼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①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等“做数学”的活动,“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分数意义”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充分的材料(实物、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棒等),上课后教师提出:“你能把这些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吗?平均分之后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学生都很有兴趣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之中,充分自由地选择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索,这样安排,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②合作探究
肖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并根据所摆的情况,完成书上的表格。由于是按小组进行学习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三种情况。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什么有关系?宽和什么有关系?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了前面的直接操作,学生讨论得比较认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每排摆的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摆的排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所摆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长和宽相乘比较简便,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③网络探究
早在1995年,美国有一位教授就提出了网络探究的概念,这种学习方式提倡学生通过网络,直接访问专家、搜索数据库、了解最新的报道,然后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计算机网络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年、月、日”方面的、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新授课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加以分析、讲解。学生研究自己找到的材料要比研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材料更来劲,更感兴趣。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前准备的材料,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合作谈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4、拓展——学以致用、引导创新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开放题的训练也是教学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改变呈现方式,引进开放题让学生参与训练。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有思考价值的开放题,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在六年级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练习。“给你一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那个图形面积最大?”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在猜测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认为他们的周长一定是相等的,而面积呢,就有三种说法,有的说长方形面积大,有的则认为是正方形面积大,还有的说是圆,学生意见不一。到底谁的对、谁的错,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四人一组,一个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一个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一个计算圆的面积,一个人当评委,然后一起来比较,让事实说话。
许多学生通过计算,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圆的面积是最大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学到这里,我又问学生,通过这道应用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他们在交流、评比中,得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当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但圆的面积最大。”这时,有学生反过来问:“如果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周长谁最大呢?”有的说:“如果把这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沿着一个墙壁围一个鸡栅栏,可以围成哪些图形呢?这个时候,谁的面积最大?”对这些现实问题他们又开始争论起来了。教师就建议他们下了课可以算一下,谁的判断是正确的。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只有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开放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凸现出来,学生才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独创性才不失为一句话。
三、体现的特征
自主探究性教学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观点,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自主探究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2、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的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教师要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有缺点的回答,教师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善。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
3、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我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敢想、敢说的良好学习品质,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积极而愉悦的情绪状态。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是学习的内隐动力,能促进思维活动。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机会,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一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四、操作注意事项
1、体现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获取和应用,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欢乐与成功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和发展,真正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等新理念。
2、提倡独立思考。“探究式学习”首先是学生独立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生对不同问题感悟有不同着眼点、着重点,每个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与原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路是非常可喜的,教师一定要珍视、要尊重并大加鼓舞。
3、展现交流的真实。学生的课堂交流是课堂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交流中得到发展。因此在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标新立异,“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学生的认识理解无论正确与否,只要真实地展示学情,就会促进其发展。
4、重视与人合作。数学学习的很多地方需要合作,如在数学实践中的测量、学具的操作、实验的完成,探讨规律和设计方案中,学生相互交流、发表意见时,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体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受合作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将来走向充满竞争和合作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5、鼓励学法个性化。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上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诚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接受数学、去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传授性学习的时空安排,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原则,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切忌搞“一刀切”。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坚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能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参考文献】
①《小学数学探究教育方法论》 左秀兰 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②《当代西方教学模式 》
丁证霖编译
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③《课堂教学策略》
王维城编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注:指导老师:刘云章
南京大学教授
赵东金
南京晓庄学院讲师
6.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篇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培养全面型的人才,不仅仅只是提高人才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才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是衡量教师们的教学是否成功的一项最重要的标准。尤其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群。当今时代的学生普遍的自主学习的精神都不够强,因此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因此,在这种全新的形势下,学生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该具备一项学习全新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具备获取全新的知识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才能够成为21世纪的主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意识。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因为要进行教育的主题是人,首先就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前提的,更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们在进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地位,学生成了被灌输知识的对象。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全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把学生当成进行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与研究。
1、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改进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促成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最为关键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需要引进各种各样全新的教学方法。由于课本上的图形在学生看来都是不会动的图形,因此学生不能充分的理解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老师如果在黑板上进行绘制就很难把握好准确性,根据这种情况,教师们充分利用《几何画板》来设计并且创造好二次曲线的课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访问到教师们修改好的课件,更加方便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活动。在学习之前,教师首先就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可以通过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这种方式,写出学生学习的提纲,同时还要给学生介绍学习心得知识的良好思路,使学生都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讲授“平行线”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这种方式,观察实际中的例子,例如铁路上的铁轨,电梯相互对称的扶手,操场上用来锻炼身体的双杠,滑雪运动员脚上的两只雪橇版,这些生活中的例子都具有哪些典型的特征?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法,探索这类现象的共同问题,并且在课后要积极地进行交流,学生就能将概念熟记于心。
2、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
学生的学习心理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要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并且要争取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争取感染到每个学生,在最大的限度上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否则,就会出现学生严重的厌学情况。
3、提供让学生主动尝试的机会
尤其是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且还要极力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还要使用各种方式促使学生之间加强互相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把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在一个章节反复出现的容易出错的典型题目,更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时候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他们在面对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通过充分调动思维的能力,也能够想出相对来说更加巧妙并且简便的方法,这种情况是非常难得的。对于学生想出来的方法,教师应该在当堂课上把学生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比较与综合分析,进行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从而在解决一道数学问题的时候,寻找到一种最优的解决办法。这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还能在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7.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篇七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尝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终身学习。近年来, 我们在教学科研和新课程改革的摸索与尝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自主探究”的历史课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历史教学激活学生内驱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或运用故事、游戏, 激发学生情感, 或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 让学生因探究而要学, 或通过典型事例, 贴近生活实际致使学生因关注而导入, 让学生通过真实、客观的情境再现,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引发思考, 同时进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最大的内动力莫过于兴趣和热爱, 而兴趣与热爱的心理表现, 则又取决于学习过程是否能使其获得生动、愉快而又丰富的情感体验。新课伊始, 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和健全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自主学习, 自我感悟
明确的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本环节主要是进入新课后, 请同学们通览课文, 捕捉有用信息把基础知识画出来。教师在引导的基础上,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增强学习过程的自觉性。然后, 让学生在一定的具体目标的驱动下, 进行相对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以便为下阶段的互动合作做好准备。
三、小组探究, 共同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一种开放性较强的学习方式, 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展协作能力的广阔舞台, 它给学生更多地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 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 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 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
四、互问互答, 竞相发言
在小组经过合作学习后, 让学生在小组间展开学习竞赛。一组提问, 另一组回答, 使学生在相互的学习挑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此期间, 教师要起好引导、点拨和组织的作用, 让小组间保持激烈而公平的竞争氛围, 使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答辩。
五、竞相小结, 提炼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回顾和概括, 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理清和归类, 并结合一定的实际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达到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
该模式是我进行历史课教学的一般模式, 在实践教学工作中, 我会根据学生认知及年龄特点的不同,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不断摸索, 不断改进,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8.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篇八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作为现阶段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自主学习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后期的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好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目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认识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情境教学具有具体与形象的优势。所以只有在良好的教学情境影响下,才能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因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先为学生营造出民主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与有效。其次,教师要借助有效的因素来充实教学情境,如借助故事、问题以及实物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只有在这种学习环境的影响下,才能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中去,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好历史。最后,教师还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学习氛围的有效性,同时还要不断地吸引学生的目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鼓励学生,适当地表扬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
二、保证自主学习内容的准确性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容来说,主要是教材中的客观识记部分。因此,对于这些内容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学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上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同时教师还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好教材中的知识。在学案中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题目,但是要保证题目可以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联系好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索与讨论等方法来进行深入分析,或是寻求教师的帮助。
如,学生在学习《儒学的兴起》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自主学习学案的过程中就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与理解好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路程,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也要从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来自主学习好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正确地指导学生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背景等来掌握所要掌握的内容。只有真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才能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三、确保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精巧
对于合作探究来说,就是要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究与相互交流来解决好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就要保证好自己的参与,不仅要引导学生解决好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就要避免将问题设计得过难,但是还要体现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所以说,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好实际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一些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小组要及时给予适当帮助,让学生掌握好探究的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从而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如,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掌握好我国传统文化中主流思想阶段的特色等,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帮助学生延伸视野,从而满足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的意义,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研究来进行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真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方面出发,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罗军海,徐玉芬.浅析高中历史课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20-21.
9.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篇九
一、课题的提出
1.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不仅为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如何在多样变幻、“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发展激流中把握自己的命运,保持自己的追求;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如何抵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等等,都有赖于人的主体精神的支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造意识,这是构建新世纪学生健康的主体精神的重要基础。
21世纪也是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新知识,教学内容再广泛、再更新,也只是新知识一小部分。何况,知识陈旧率不断加快,今日的新知识,或许若干年后就不再新了,甚至过时了。因而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习得上,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它能极大地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拥有终身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动性”。它倡导充分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使其作为一个主体而主动发展,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者,绝不像应试教育那样把受教育者当做工具。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忽视因人施教,忽视启发诱导,热衷于“满堂灌”、“填鸭式”,相信高压力、高负担才能出成绩的现状。这种状况正严重地扼杀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阻碍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造成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不改变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提出“自主-互助型”学习课堂,旨在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极大地促进小学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迈进。
3.是深化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前,我市正在加大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被视为决定素质教育之成败、新课改之成败和学校教育之成败的关键。然而,反观我们的日常小学英语课堂就会发现,众多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时间多,学生自主时间少;师生单项交流多,生生合作互动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多,主动探究学习少;重记忆轻思维,重优生轻差生,重卷面轻全面。这“三多三少”和“三重三轻”现象还相当普遍。原因是教学的评价机制、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管理方式没有明显改变,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内化为课堂上教师的自觉行为,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潜意识里还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建立起来,不少教师为了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英语课堂搞得热闹而不实用,呈现出随意化、感性化、娱乐化的现象,教学变得无序而低效。因此,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了我市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自主-互助型”学习课堂模式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
4.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头脑灵活。课外阅读量比较大,信息量大,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主动提问的学生在不断增多。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死记硬背的多,融会贯通的少,识记强于运用,知识强于能力。我们的教师越来越的感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打破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实践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不仅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的热切期望,更是学生内心的强烈呼唤。
此外,1994年11月,在罗马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这意味着学习将成为一种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学习将成为社会一切成员整个生命期的活动。因此,“自主-互助型”学习课堂所培养的独立学习能力无疑是每个学生通向21世纪的必不可少的个人护照。
在这种背景下,我室提出了“自主-互助型”学习课堂模式,力图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和新课改出现的课堂教学“自由”状况,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学高年级”在这里指小学的五、六年级。“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中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简约的方式组合成比较科学、相对稳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结构(包含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景设计、师生关系等诸要素)。据此,“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可界定为具有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学习意识的学习主体,借助同伴之间的相互指导、示范、与评价,以互惠的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并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1.国外
课堂教学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种流派。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课程和发现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信息加工学习模型、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同伴互助学习”作为专门术语首次出现在1974年亚历山大等人共同创作的论文中。然而,同伴互助学习的思想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他们的同事们,就是以同伴学习的形式来开展辩论学习的。之后,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工业革命,采用年长学生教习年幼学生的办法来解决办学过程中的师资和经费短缺问题的“导生制”就此产生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导生制是同伴互助学习萌芽。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计划,掀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与课程改革热潮,这要求人人都能接受教育,人人都能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已有的教师传递式教学策略却难以实现这一目标,故而迫切呼唤多样化的有效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或学习方式的产生与发展,同伴互助学习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而勃然兴起的。2.国内
上在我国,同伴互助学习也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至少已经积累了“相观”“伴读”“小先生制”和“结对子”的思想与实践经验。翻开教育史册,很易发现同伴互助学习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已经盛行。经典教育著作《学记》中就提及过“相观而善”,如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大教育家孔子也有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同学、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讨论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这些宝贵的思想无疑都是同伴互助学习的发端。到宋代,出现了专门的“伴读”,它是官名,是指各王府中陪皇侄皇孙读书的人,也指陪同富家子弟一起学习的书童。到了近代,深信“教育救国论”的陶行知于1934年开始推行他的“小先生制”,这是导生制在中国的延伸,它同样证明了同伴的辅助学习是可能的。20世纪80年代在对外开放背景下,全面引进了欧美的课堂教学理论,魏书生、黎世法、张熊飞等建构了一系列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如指导自学式模式、探究发现式模式、参与活动式模式等等。就目前而言,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对自主教学类的课题的进行着大量的实践研究,尤其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重在构建一套契合我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高效的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进一步转变我市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极大地增强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从而促进我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从教学模式上解决教育如何以学生为本,在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交流互助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研究内容
(1)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模式相关的文献研究。
(2)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
(3)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学习观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能力、作业负担、学习效率等)
(4)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目标设计研究
(5)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6)小学高年级英语互助学习方法的指导策略研究 3.研究的重点
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为指导,关注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模式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立足学校,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2009年9月至ⅩⅩ年8月,为期三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1、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与任务,细化子课题的设计;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ⅩⅩ年1月-ⅩⅩ年1月)
1、设计并进行面向师生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
2、课题组修订研究方案,调整实际操作;
3、定期召开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子课题主持人会议,反馈与交流信息,研讨和切磋方法,强化目标落实;
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指导课题研究;
5、逐步完成有关论文,力争公开发表,召开中期研究成果研讨会,做好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ⅩⅩ年2月-ⅩⅩ年8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编著出版研究成果:论文与电子成果等;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国内外先行实验的地区已形成初步的经验,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面对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在理清基本理论和操作层面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一些对于本课题而言是有价值的、可供课题研究参考的意见。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每一次研究都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3.案例研究法。第一,是指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第二,是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在以课堂形态实施时开发的教学案例,包括内容、设计、建议、资源、评价等方面;第三,是指以实验校为案例,研究其推进和实施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案例研究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4.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和概括,形成经验。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5.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我们认为,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太多教师的牵引,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自主
性得不到体现。
(2)我们认为,现在的合作学习严重缺乏实效,合作等同于“和坐”。进一步深化、细化这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3)我们认为,小学高年级已经具备了自主互助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但学习的自主性、互助的意识却相当的薄弱,在这个年段进行自主互助学习显得恰当而又必要。2.创新之处:
诚然,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研究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然而,就英语学科而言却研究的甚少,尤其是小学阶段几乎是个空白。本课题的研究正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七、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
2.开发的案例汇编,教学论文汇编。3.课堂实录光盘、课件等。
4.各实验学校的经验总结材料。形成能够推广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5.将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文本资料、音像资料等材料充实到南京市教研室-小学英语栏目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专题网站,加强信息交流,扩大实验影响,实现资源共享。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理论保证:添置书籍、收集有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量资料,固定时间组织培训,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2、人员保证:成立以市小学英语教研员主持、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参与子课题研究的课题领导小组,保障课题研究正常有序的开展。组织成立课题组,课题组主要成员大多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绝大多数成员曾承担或参与“十五”立项课题的研究。此外,本课题还在全市范围类确立8所不同层次的学校作为课题的研究基地。
10.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篇十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特点;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和探究能力。一些教学课堂的课程改革虽然看似很好,但实际还是在应试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和制约,学生对老师都形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另一方面,老师习惯了一味地传授知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能够调动和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掌握自主的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也是老师需要教会给学生的,同时,也是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表现。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
快速地获取知识、保持记忆的长久性以及知识再现的正确性是学习有效性的基本的表现。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来说,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都会有不一样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并且迅速地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探究出快速的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首先,初中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借鉴;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探索出最有效的知识记忆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2.帮助学生探究如何有效地掌握部分知识的关键点
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往往会包含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往往会包括很复杂的内容,例如,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影响、历史意义等等,初中生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探究记忆关键点的方法来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提取其中的重要点,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探究掌握相对比较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技能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课程,其中的每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相对零散的知识归纳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一些专题的线索,例如,把初中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几个大的专题再分为若干个较小的专题,如,经济专题下分为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政治专题和文化专题也有不同的分类,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方法。
二、不断地进行拓展和探究,深化中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
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历史学科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主要指的是对于学科的重点知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这对于探究和强化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深入联系。例如,显性的知识显示,1865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来进行领土的扩张,但是,从隐性的方面来看,俄国在1865年之前是一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帝国。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历史角度可以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同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断地探究事件的本质。例如,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直接的原因就是革命党人的不断妥协以及袁世凯的篡夺,根本原因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从革命的失败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再次,历史老师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进行自主的学习。例如,甲午中日战争如果中国获胜,那么历史上又该会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形象呢?如果当时袁世凯不去告密,戊戌变法是否就会成功呢?总之,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
三、培养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知识的运用主要是用来解答各种历史的相关考试和与此相联系的综合试题,同时,也可以用来指导和解决一些社会和个人的现实问题。
1.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答相关的考试题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而言,考试是唯一的相对公平和全面的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关于应试的答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初中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平时的各种练习以及考前的各种模拟测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能力,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2.教会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
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现实的世界以及预测遥远的未来。首先,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当前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此加以认识和理解,尝试着对其作出合理的预测。其次,根据历史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激励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四、不断地开发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初中历史老师要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初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题目来作为平时训练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地位,让他们学会从老师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设计一些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训练题目设计的时候,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参照之前的相关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突出创新性。
总之,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要不断地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历史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逐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龚肖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2]柯骥.探究对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3]郝敬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
【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01-12
历史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材料汇报11-22
初中历史学科课堂理念06-11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09-28
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07-30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08-16
历史学科总结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