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方案的科学性

2024-07-10

软件开发方案的科学性(精选14篇)

1.软件开发方案的科学性 篇一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东北镇中心小学校

王春华

一、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从孩子身边常见的事物做起

提到学校科学课程资源,过去有许多人有这么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学校科学课程资源就是教材等书籍。这些书籍的确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但它们决不是科学教育课程的唯一资源。事实上存在于学校之内的课程资源种类很多,除了教科书以外,课程资源还应包括诸如教师、教育管理者、学校图书馆、网络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生物角、生态园、科技园地甚至花草树木等。

还有许多人提到科学课程资源总认为那是个神秘和抽象的概念,其实恰恰相反,它是非常具体和鲜活的。作为科学课程资源,它们往往就是孩子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而这些常见的事物往往会给孩子以具体形象的感觉,也容易令孩子对它们产生亲切感,多种多样、具体鲜活的资源还易于引起孩子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可以作为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很好的课程资源,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值得孩子们探究的、有价值的内容。以一棵小树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问题如: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种树到了秋天会落叶吗?有些树为什么到了秋天会落叶?水分在树内是怎样运输的?树是怎样吸收养分的?如何证明它进行了光合作用?有哪些昆虫对它的生长造成危害?如何防止这种昆虫对它的侵害?如果没有阳光,小树能活下去吗?能活多久?它与我们人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

孩子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设计探究性实验等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孩子对于生命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对于生物生命周期以及生物的基本需求的理解都会有新的认识,孩子的科学意识、科学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从小处做起扩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体验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利用好多种科学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例如,许多学校中都有小池塘的存在,在一位课程资源意识很强的教师眼里,小池塘便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它里面蕴含着许多可供探究的东西。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究竟生存着哪些小生命?经过一番调查,学生不难发现:池塘的岸边生长着各种树木花草,还生活着许多诸如蚂蚁、蚂蚱,蚯蚓、蜜蜂、蝴蝶等小动物;池塘的水面上漂着浮萍,还不时地有蜻蜓、水蜘蛛在活动,池塘的水面下生长着水草、鱼类、青蛙还有各种浮游生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生命都是怎样生活的?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食物链?如果将整个小池塘封闭起来,少了某种生物,是否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有哪些情况会对小池塘造成污染?如果池塘里的水受到了污染,哪种生物首先受到伤害?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护小池塘,使它免受或少受污染?在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问题拓展开,如:由对小池塘保护的思考,你对我们的城市环保有哪些建议? 这样,一片小池塘便可被我们用来作为锻炼学生观察能力,认识动植物,理解生态系统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环保重要意义等方面具体、鲜活的课程资源了。

三、充分利用已有的图书资源

在校园当中,我们平时用的课本以及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是最为常见的课程资源。许多学校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中的各类藏书、报刊也是我们宝贵的课程资源。此外,许多家长也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种类不同的科普读物。这些读物利用好了,便是一笔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

布于各个学生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起自己小小的图书馆。我们可以对每位学生家中的科普读物进行普查登记,随后对它们进行整理分类,按顺序将这部分读物登记在册。有了这样的小册子,每位同学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爱好向拥有的同学借阅了。这样不仅可以使存在于每位学生家中的图书资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好、相互帮助、爱护图书等可贵品质。同时,学生相互间的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四、立足学校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开辟科教天地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土地或学校的自然环境开辟科技园地、饲养园地等科学教育基地,如能将老师与学生发动起来,自己动手建设生态园、生态馆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大有帮助。有一所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这所小学的师生一起动手,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采集标本,自主设计与建设,在经费不足,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建起了蝴蝶馆、植物馆、鸟类馆、生态馆等五个室内主题场馆。他们还改造了校内原先狭长的垃圾场,建成了一个生长着大量植物,生活着鱼虫花鸟并点缀着亭台、池塘的室外生态园。这些场馆的建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而且还为学生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

五、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有科技特长的教师,结合学校的优势所在,开发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对达成科学课程的目标将起到重要作用。

小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与场地,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结合一些诸如“爱牙日”、“无烟日”等特定时段,开展一些主题活动

2.软件开发方案的科学性 篇二

在认真分析就业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下, 高校数学院系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数学本科生的就业问题。切实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对接, 目前, 从已毕业的数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看, 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的人居多, 而其中约有80%左右的学生是去市场上软件开发方向培训班培训过的, 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和费用, 数学类专业有必要设置具有特色软件开发方向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根据就业市场所需积极进行数学类专业软件开发方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数学本科生的综合竞争力切实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出路。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软件开发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具有软件开发背景的综合性数学人才;使得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的有机结合, 形成一套独具风格和特色的教育培养模式, 给用人单位明确地显示数学类专业学生在从事软件开发时的优势。数学系的学生到软件企业中大多作软件设计与分析工作, 这部分人才在软件开发行业紧缺, 而计算机系的学生做程序员的居多, 原因就在于数学系的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强, 数学思想的建立比计算机系学生强, 这是数学专业学生从事软件开发的优势, 也是培养数学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意义所在。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与特色课程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尊重数学学科教育的发展规律, 强化学生数学基础, 着眼于学生的就业, 瞄准社会对数学类人才的规格要求, 注重应用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专业定位上, 坚持:强化数学基础, 兼顾专业类别, 突出因材施教, 培养综合能力的办学原则。根据就业市场所需积极调整专业设置, 把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与市场接轨。

2.1 设定该专业软件开发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不仅能进行数学理论研究, 同时会运用计算机工具, 更主要的是他们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进行软件开发、信息管理与处理等。这是既有别于数学专业又有别于计算机专业的特色。突出数学专业学生的思维优势。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稳定、培养、引进”相结合的方法, 培养一批既懂数学又懂计算机的教师队伍, 为专业教育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2.3 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算法设计分析能力:通过开设数学分析、离散数学、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数学模型等课程,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使学生具备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上功底扎实, 在软件编程上的优势尽显, 项目的设计模式格外地优化, 程序逻辑条理也格外地清晰。因为数学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程序设计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无论从事什么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必要的。

2.4 构建合理的软件开发方向的课程群, 培养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通过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 、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C++ 与Java) 、算法设计和分析等课程,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 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算法、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开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数据库编程, 加大学生综合系统设计开发, 使学生掌握中小型软件系统的架构、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 掌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式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系统编程能力。

3 软件开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与行业人员合作的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精讲多练、机房授课、项目式考核等。

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探索基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包括专业实验室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做到把课堂搬到企业去, 把理论用在实际。针对目前软件开发方向应用广泛的语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重点开设C语言、C++、Java、软件工程具有适应市场的竞争力的课程。这些课程能很好的与就业市场对接。我院已经有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达内科技培训机构大庆分部;哈尔滨承德培训基地。大一实践课程设置:19 周至22 周, 实践课程以Java程序设计为列。校内60 学时的Java基础教学, 边教边练, 随堂消化。使学生掌握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 熟悉Java类库中最主要的类, 掌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特点。“Java技能实习”通过几个Java小项目的开发, 培养学生Java编程能力, 加深学生对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解;大二已有Java基础的学生去达内实校外训基地, 由校外指导教师指导项目实战。做到校内校外的课程安排有机结合, 不脱节。同时通过走访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工作单位, 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势。充分发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大三暑期, 学生实训走出去, 去一些公司实习, 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为大四就业打下经验基础。

结束语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 结合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特设置了该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 调整了教学内容, 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融入软件编程, 体现专业特色, 改革了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 并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改革思路是行之有效的, 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类课程的兴趣,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了本专业学生就业面, 培养出有一定数学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从事软件行业的人才。实现推动数学类本科专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立华, 刘艳芹, 数学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衡水学院学报, 2012.

[2]方木云, 戴小平, 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软件方向课程群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7.

[3]杨韧, 基于体系建设的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4]孙善辉, 芦伟, 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宿州学院学报, 2012.

3.开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基本途径 篇三

一、利用学校开发科学课程资源

学校的课程资源可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学校可增添一些科技书籍,尽可能多购置一些必需的仪器设备,尽可能建设完善各类实验室,并尽可能对学生开放,让孩子有充分的自己动手、自主探究的机会。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可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土地或学校的自然环境开辟科技园地、饲养园地等科学教育基地。如许多学校中都有小池塘或小河。在一位课程资源意识很强的教师眼里,小池塘便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它里面蕴含着许多可供探究的东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究竟存在着哪些小生命?经过一番调查,学生不难发现:池塘的岸边生长着各种树木花草,还生活着许多蚂蚁、蚂蚱、蚯蚓、蜜蜂、蝴蝶等小动物;池塘的水面上漂着浮萍,还不时地有蜻蜓、水蜘蛛在活动;池塘的水面下生长着水草、鱼类、青蛙,还有各种浮游生物。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生命都是怎样生活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食物链?如果将整个小池塘封闭起来,少了某种生物,是否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有哪些情况会对小池塘造成污染?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问题拓展开,如通过对小池塘的探究学习,你对家乡的环保工作有哪些建议?

二、利用家庭开发科学课程资源

家庭是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场所,有着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

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等。学校可宣传和发动家长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家庭生态”(如山水盆景、水生动物饲养、种树、养花等)日益关注。这为借助家庭来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动手和动脑的有利条件。我们常与家长进行联系,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的动物与种植的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有能力、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帮助家里提高饲养和种植水平。鼓励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三、利用社区开发科学课程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工厂、农场、田园、科技实验基地、高新企业、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等。学校周边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矿企业、农场等单位是科学教育实实在在的课程资源,学校可以与这些单位建立联系,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源运作机制,建设一批校外科学教育基地,开展一些现场科技教学活动,也可以聘请科技人员、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邀请他们定期给学生作科普讲座。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科学学习活动。例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杭州湾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情况”的调查。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学生写出了调查报告和有关杭州湾湿地保护的倡议书,并已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查研究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

四、利用网络开发科学课程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打破了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划分界限,使得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由于网络科学课程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传播快、智能化、虚拟化、开放化和多媒体相结合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接收信息,扩大科学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无法替代的。首先,学校可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CAI科学教学软件库,以满足不同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其次,可建立科学教学资料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参考资料,包括科学教学参考资料、优秀教师的教案和课例分析,等等;再次,可建立科学电子图书馆,在校园网上建立CD服务器,采用光盘储存与科学教育教学有关的视听材料及重要的图书资料,组成一个庞大的网上电子图书馆,实现一种全新的科学信息资料检索模式;最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尝试建立虚拟科学教育学校。

网络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拓宽了科学教学的内容,它对科学教学方式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网络提供的科学学习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网络方式的交互性,适合集体学习、协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将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科学学习方式。

4.电池组装的科学活动方案 篇四

准备:

电动玩具车、大小电池、记录纸若干。

活动设计:

一、和孩子一起玩没装电池的电动玩具。

提问:怎样才能让这些玩具动起来?

二、幼儿合作装电池并作好记录。

难点:

1、电池的正负极。

2、电池的.大小。

三、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1、丰富知识点:

电池有两头,电池的一头有一个突出来的小头,还有一个“ ”的图案,这边呢,是正极;另一头平平的,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

2、介绍不同大小的电池分别是“1号”“5号”“7号”电池。

四、幼儿再次操作实验,让玩具动起来

目标:

1、知道玩具要安装合适的电池以及电池安装时应正极对负极。

5.在开发区科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五

(2009年6月5日)

同志们:

根据座谈会总体安排,我先向在座各位简要通报一下开发区前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和当前的经济工作形势。

一、第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回顾总结

区委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开发区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学践活动,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的特色:一是领导重视,准备充分。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了学践活动实施意见和第一阶段方案,多次召开专题班子会,精心研究筹划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准备工作;二是注重学习、重点突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同志对学习抓得非常紧,围绕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撰写等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效果明显;三创新载体,强化实践。以“凝心聚力推进转型升级,克难攻坚建设节点城市”为实践载体,既紧扣实际,又与时俱进,富有主旋律特点,非常有针对性;四是有序推进,指导到位。精心做好启动准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阶段和总结测评环节的各项工作;五是形式多样、氛围浓厚。组织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封闭式培训学习、领导干部上理论课等,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开展了科学发展观走进开发区专题报道。今后工作中讨论交流的形式应更加活跃。4月29日,市指导检查组郑樟根组长现场指导时予以了高度肯定,指出开发区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重视带头好,载体选择有针对性,规定动作有特色,整个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开发区干部队伍作风总体上有了新转变,不仅对如何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提高了班子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拉近了与乡镇、与企业、与群众的距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同时,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许多干部职工的时间表里,已经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加班加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勤恳工作、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浓厚,这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5月26日,我们召开了百日攻坚动员暨学习实践活动推进会,对第二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一阶段活动总体围绕省、市、区“两大重点”、“四项任务”的要求,切实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习要深。在前一段学习基础上,我们还要拿出一定时间开展深入学习,坚持学深学透中央、省市规定的必读书目,用理论武装头脑,为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思想基础。二是认识要清。充分认识到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如果搞不好,那么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标准要高。这一阶段的活动我们要更加注重“走出去”,即深入到企业、群众中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找准影响开发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通过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全体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形成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组织党员群众评议,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四是查摆要准。在分析检查阶段,一定要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再千方百计想办法,一个一个问题想办法,一项一项工作谋出路。五是批评要诚。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做到诚心诚意,开诚布公,坦 2 诚相见,相互沟通,共同提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我们在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达到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目的。六是评议要真。这里包括阶段、各环节、各项内容的评议。要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客观真实地开展评议、组织评议。重点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深不深、问题查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是否可行等方面进行评议。要体现服务对象的意愿和集体智慧,形成党员干部在科学发展上的共识。各层面被评议对象对评议中的正确意见要进行专题研究,修改和完善分析检查报告,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七是整改要实。整改要立足于早,立足于实,要边查边改,边整边改,把整改贯穿于检查分析和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做到实实在在,说到做到,求真务实。八是工作要细。这里特别强调要周密安排,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关系,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二、1—4月份经济形势通报

5月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1—4月份经济形势分析会,5月19日,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对当前经济工作也进行了部署。主要精神如下:

第一、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当前金融危机是否见底,形势尚不明确,但我国总体的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中表现是最好的。开发区春节以后,基本上没有出现企业关停,大家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第二、要扭住目标、突出重点、落实举措。要扭住目标不动摇,这个目标就是省委省政府确定9%的GDP增速,市委市政府确定9%的GDP增速,区委区政府确定的10%左右的GDP增速以及我们管委会自己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扭住目标不变,二季度和工业是关键。要加快规上工业发展保增长,扩大投资保增长,促进消费保增长,服务企业保增长,3 深化改革保增长。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稳定一产、主攻二产、提升三产,切实改变工业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区委区政府提出围绕以下五方面的重点工作落实举措,一要稳定外贸出口,拓展国内国外市场;二要扩大投资保增长;三要促进消费保增长;四要服务企业保增长;五要深化改革保增长。第三、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提高决策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从1—4月份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4月份我省经济运行态势分析,有专家认为浙江经济正进入缓慢回升通道,显示出积极的变化。1—4月,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466.9亿元,同比下降1%,降幅比一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浙江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417.3亿元,增幅比上月提高2.7个百分点。4月份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为628.1亿元,同比增长0.2%,扭转了今年以来连续3个月下降的趋势,首次出现增长。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仍很明显,一季度大中型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2.3%。从企业用工调查情况看,4月份有30.2%的企业岗位净减。

上述宏观经济环境背景折射出一个强烈的讯号,当前全省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保增长”仍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换句话说,保增长就是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今年以来,我们开发区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省、市的各项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国内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企业如何尽快走出困境,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开发区经济运行也逐步呈现出稳中回暖的良好趋势。1-4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9.02亿元,同比增长4.82%,其中14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02亿元;出口交货值9.13亿元,同比下降8.00%,其中自营出口5943万美元,同比下降1.59%;工业投入2.12亿元,同比下降10%,实到外资100万美 4 元;财政收入8473万元,同比增长0.8%,比3月份下降了10.5个百分点(主要受金融危机及唯一钢带、意欣两家企业关停影响)。

针对以上情况,下一阶段我们将从九个方面进一步抓好开发区经济工作:一是狠抓一批项目落地,重点抓好各类供地条件成熟的工业项目推进落实,确保新增工业投入。二是抓好辖区内闲置、低效用地的清理盘活,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通过税收杠杆调节等方式,加强管理促进再投入。三是开展投产企业效益评估工作,重点做好投产企业总量评价和亩均税收评价,实行排名制。四是继续做好区域内关停企业的协调处置工作,做好其他不稳定因素的排摸和稳控。五是抓紧组织各类项目报批,跟踪落实各项环节,争取主动。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牢盯住中字头、国字号项目,重点抓好贵航项目的推进落实。七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抓好重点区块的道路、水电、土方平整等基础配套,全力以赴抓好金东污水厂建设。八是十分重视关系农民诉求的“两房”建设,做好村庄规划编制等工作。九是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在服务效能提速上多作探索,多出思路。

开发区在过去的开发建设迅速推进过程中因为当时的情况、背景等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工作中的失误,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时至今日,我们每走一步都受到影响和制约。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逃避、不推责,同时也非常需要你们在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改进和加强,使开发建设朝着更加贴近、符合民意,更加适应当前形势和要求的方向发展。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座谈发言中能畅所欲言,群策群力。

6.硬尺和软尺的科学教学方案 篇六

设计意图: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回碰到和测量有关的活动,由此引发这个课例,在操作材料方面,我选择了对比性比较强的硬尺和软尺,在测量的对象方面,我尽量选取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且有特性的物品,比如人体、桌子、皮球等,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采用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结果,最后并得出结论的形式,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硬尺和软尺的区别,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2.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探索事物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小箩筐内装:软尺硬尺白纸记录表笔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硬尺和软尺,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1.出示直尺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出示软尺

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把这种身体软软的,可以弯曲的尺子叫做软尺,身体硬硬的,不能弯曲的叫做硬尺。

二、通过猜测,实验,进一步了解软、硬尺各自的`优点

1.以游戏情境,引发幼儿探究软、硬尺不同优点的兴趣。

师:有一天,硬尺碰到了软尺,硬尺说:“瞧,你的身体软绵绵的,能有什么用处啊?”软尺不服气地说:“我的用处呀,比你还要大呢,不信,我们就比比吧!请小朋友来做裁判。”

2.教师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师幼一起进行猜测并做记录。

师:老师这里有四个任务,请小朋友来猜一猜硬尺和软尺谁能完成这些任务?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并记录在表上。

3.幼儿分组实验

师:不行,这样不公平,硬尺和软尺都不同意这样的结果,它们要小朋友做裁判,帮助它们找出正确的结果。

⑴、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要求:每组幼儿分工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操作、一人辅助)每一项任务都必须用两种尺子进行测量,进行对比,最后记录在表上。

4、交流与讨论

讨论每组的测量结果,看看实验的结果和猜测有什么不一样,说一说软尺和硬尺各自的优点,教师做总结记录。

三、小结软,硬尺的特点

7.软件开发方案的科学性 篇七

一、发挥优势, 积极开发利用校内美术课程资源

在开发利用校内美术课程资源方面,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应该加以高度的重视;美术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 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 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应该加以充分利用;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之一, 学生的生活体验、个体知识、思维方式等都是美术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重要的素材性资源, 而学生这一最富有活性的课程资源更不容忽视。

1. 以教材为引子, 搭建学习平台。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 因此,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可以教材为引子引出相关的更为丰富多采的内容, 在教学中利用环境和高科技手段让学生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动画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 拓宽他们的视野。

2. 以物象为引子, 引发学生思维。

美术是形象的表现, 但它离不开思维, 思维是美术用之不竭的资源。因此, 教师要以具体的画面中的物象来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真正使其在审美的同时为创造美做好准备。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勇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在讲授“外国绘画欣赏之二”这一课时, 当看到荷兰画家凡高画的《星夜》, 有些学生会感到很吃惊:“这是什么大师的杰作?我也会画!”“风景画还可以这样随意地画?”面对学生如此多的质疑, 教师要耐心地引导, 帮其解惑。风景画不一定再现, 不一定逼真, 只要画出景物的美, 画出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景物, 再对照大师的作品, 是不是有奇特的感受?说出来, 与同学一起分享心得。

3. 以评价为引子, 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兴趣是美术欣赏和创造的主要动力之一, 是重要的隐性的资源。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挖掘他们每个闪光点, 鼓励他们,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 从而激发他们坚持学习绘画的兴趣。我们应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有意识地将它转化为求知欲, 并刺激其产生表现欲, 使他们把求知欲和表现欲转移到发展绘画兴趣上去。

4. 以技法为引子, 引发创新。

单一的绘画方法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多样的绘画方法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画“美好的童年”这一命题画时, 我引导学生考虑新的表现方法, 改变一贯的水彩绘画方法。学生有的用油画棒, 有的用橡皮泥, 有的用彩纸剪贴, 还有的用吹塑纸等版画工具, 形式多样、灵活。另外, 我还及时引导他们的构思、构图, 开拓主题, 鼓励他们创造出美好动人的形象, 最后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激活了学生绘画的信心和勇气。

除此之外, 学校开设的美术兴趣小组、美术活动课、选修课, 以及各种活动, 如艺术节、漫画节、科技节等, 都是课堂的延伸, 只要组织得当, 都是可利用的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

总之,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开发利用自身美术素养这一课程资源, 从而实现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目的。

二、立足本土, 积极开发利用校外美术课程资源

1. 走向自然, 强化写生。

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下册课本中的前几课都有关风景和人物写生, 正符合了学生注重写实的心理需求, 也说明了写生的重要性。但教师往往考虑到学生人数、纪律、安全、环境等外在原因, 以引导学生临摹课中范画为主。临摹固然在解决技法上起到了很好的功效, 但作为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训练, 效果远远不及写生。如对于“人物速写”这一主题, 在课堂上教师可请几位学生上台摆出不同姿势, 让其他学生来画一画, 通过观察和描绘, 学生更易发现某些细节特征, 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快速。再如对于“风景写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融入大自然中, 造型上不要求形似, 只求动人、感人即可。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娴熟的技法, 而且能加深写生的感受。

我校地处乡村, 恬静幽美的田野风光是乡村特有的自然条件, 应该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野风光、乡村生活, 实地写生。学生因为观察细致, 体验深刻, 绘画的质量很高。当美术课程教学把这些丰富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学生的心灵结合起来的时候, 它们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风光, 而成为宝贵的美术课程教学资源。

2. 走近佳作, 强化示范。

画廊与美术馆, 往届学生或其他同龄学生装裱上墙的优秀作品和校外美术馆的书画展览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对学生的美术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对有“闪光点”的作品, 教师可以搞学生佳作欣赏的小型画展, 这样会引来大批学生的关注, 而他们也会非常高兴地参与到对这些作品的创作、评价和欣赏之中。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 因为它给他们一个学习、交流和促进的平台, 教师有一个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 从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应该说, 这是对环境的非常价值的利用———以环境所形成的艺术气氛去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除了勤于展示“闪光点”作品外,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展览, 带领在书画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经常前往观看和学习, 让学生了解书画作品的相关介绍, 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和专家的经典评论作对比, 在思想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利用这些社会公共设施和学习资源, 把这些优秀的作品有选择性地进行拍摄、记录, 然后回来进行“展示与讨论”, 以不断发挥出美术学习的“场效应”。

三、因势利导, 积极开发利用媒体资源

随着现代科技 (尤其是信息的传播) 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社会活动与各种传媒资源越来越来密切。网络通讯、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等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享受, 而且给教育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这些媒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待开掘的美术课程资源。时代是开放的、现代化的, 而学习资源是社会化的, 丰富的社会资源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资源的获得方式应该是现代化的, 因此, 我们完全有必要引进电脑并发挥它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

1. 运用多媒体创设意境,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灵感。

意境对美术的创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和灵感是欣赏和创作的动力。因此, 运用多媒体从多层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如教学《彩塑鸟》这一课时, 学生尽管对鸟类有一些了解, 但对具体形象却比较模糊, 要想用泥塑出各种生动的鸟儿生活情景, 最好先去看看有关故事。教师可采用电脑播放画面, 把诸如《乌鸦喝水》、《百鸟贺寿》等故事中的鸟和周围美丽的风景尽情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 学生会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神奇的童话故事中, 产生新奇感, 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发创作热情, 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鸟类故事来。

2. 运用多媒体, 让学生在美术鉴赏中互动学习。

在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 教师可利用电脑技术, 配上音乐和解说词, 这样不仅能营造美的气氛, 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数码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利用多媒体能灵活自如地任意放大或缩小图片, 非常清楚地观察画面局部, 这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做到的。利用Photoshop我们可对一幅画进行多种风格的处理, 例如版画、水彩、模糊等, 也可修改明暗、颜色等, 让学生从多角度对画面加以分析, 把握艺术特色, 丰富欣赏课的教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欣赏与修改,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和教材潜在的资源。

3. 运用多媒体, 引进互联网, 拓展学习平台。

信息时代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获取新知识, 处理新信息。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内容丰富, 易于修改, 能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 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色。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 可把单纯的理性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习者, 变传统说教为直观生动的演示, 而且可以把课本之外乃至整个互联网上的资料引入到课堂上来,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充实, 增强学生的认知空间, 有时还可让学生直接参与, 变单向的教学为互动教学。

总之, 我们唯有积极思考, 立足实践, 探索开发利用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科学途径, 才能有效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金玉峰.中学美术教学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07.

8.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八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内容,渴望从其他教学资源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小学科学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其中涉及了众多学科内容,仅凭书本上的内容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知识获取途径。

一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相关概述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主要有助于课程完成、帮助教学目标实现的多种科学学科相关因素。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十分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自然知识的增长,对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资源开发和利用所需成本和利用效率。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的载体主要可以分成生命与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生命载体主要是教师、相关专家学者等,非生命载体主要是教材、教学参考材料等。开发途径主要包括课堂和课外两种。课堂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主要包括在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进行的课程资源开发。课外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则是对校内绿化植物、校外动物、气象等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二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作为丰富教学资源的持有者和渊博知识的拥有者,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教师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相关内容时,科学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教师资源,请美术教师将蚕蛹的生命周期画成色彩艳丽的卡通画。小学生十分喜欢具有丰富色彩的图画,且在一些实物与卡通形象之间,往往更为喜爱形态可爱的卡通形象,美术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简单简笔画的指导后,科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其自己画出蚕蛹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其所学知识。

2.校内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校园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往往会用绿色植物、花卉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例如在学习“植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绿色植物,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不同树木,了解这些树木叶子、颜色和整体形态的不同之处。并请学生仔细观察校园中花卉的颜色、气味、结构等,对于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花卉,教师可以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连翘可以入药、槐花能够放入饭菜等。令学生在自然中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科学课程学习的乐趣,并在愉悦的气氛和优美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

3.学校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实验中具有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例如,实验中往往会贴有一些科学家的照片、画像以及生平成就介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这些照片进行提问,请学生在照片中找出与自己所学知识有关的科学家,并回答出具体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在类似游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巩固已学习知识,并引发学生对科学家其他成就的探究欲望,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学习。

4.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

校外资源十分丰富,例如文化宫、科技馆、动物园等,小学科学教师应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对校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带领学生前往就近的动植物公园进行参观,使学生认识更多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并感受动植物公园的微环境、微气候,在向学生传输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或是在学习“岩石与矿物”时,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寻找不同的岩石,并将所找到的岩石与书中岩石或是实验室样本进行对照,了解岩石的类型,以亲身实践提升学习效果。

5.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

家庭中也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对家庭中的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时,教师可以请家长在学生课后时间,运用家庭中现有的材料,为学生演示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向学生展示生锈的铁等。或是在学习使用螺丝刀等工具时,请家长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弥补了学校这一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又能使学生有一对一的家长进行监护,充分保证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安全性。

三、结论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日后各科的学习都有一定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开发更多教学资源,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补充学生各方面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发现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意识,获得科学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9.软件开发方案的科学性 篇九

科学编制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作者:李联合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10期问题的提出

屏南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山岭崎岖,山脉如树根状蜿蜒起伏,没有平原,只有小块山间盆地,属闽中火山岩地貌,海拔高低悬殊达1377米,地形坡度大。

从历史数据看,我县的雨水资源还较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水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3-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其中3-6月锋面而形成的降水约占全年的55%。降水量的年降变化和年内分配变化悬殊,据实测资料,全县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962年的2358.9毫米,最小的是1971年的1069.4毫米,相差一倍多,单站的变化则更大,历年最大年降水量为富竹站1975年的2644.0毫米,最小的是双溪站1971年的912.6毫米,相差近3倍多。境内水资源各分区差别较大,入境量相差悬殊,东部的人均量和亩均量分别比西部的少41%和28%,但东部入境水量占总入境量的99%,而西部仅占1%。

近年来,我县的洪涝、干旱灾害日趋严重。2003年全县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时间达3个月之久,受旱面积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据县供水公司反映,从2000年以来县城每日缺水量达1.19万m3。另一方面,屏南县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岩体以中生代火山岩系为主,岩体岩组往往风化强烈,加上断裂发育,影响稳定;土体主要为粘土、砂砾土岩组和粘土、粘性土岩组,加上坡残积土,土体结构散,抗冲刷能力低,在风期雨季处于浸润饱和状态,在地表水、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仅1987年9月10日,受12号台风袭击,13小时降雨量达145.2毫米,水稻受害10.65万亩,民房倒塌1147座,水毁防洪堤2480米,水毁公路150公里,水毁桥梁56座,总计损失价值达1796万元。

屏南县一方面水资源紧缺,一方面洪涝灾害频繁。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兴利”与“除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屏南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水利工作者就必须依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遵照水循环的自然规律,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途径,全面、系统地研究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地提出解决我县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对策。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

针对屏南县的水利现状,笔者认为,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清除水害,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首先,制订科学、系统的规划,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实行“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治水方针,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指导思想。先从统一管理、综合规划和优化配置等非工程措施入手,逐步建立良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同时,按照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采取各种工程措施,调蓄河川径流,使部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第二,多目标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物性和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编制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利用规划,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效益。

规划的编制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正确处理地下水、地表水、过境水之间的开发利用关系和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开发利用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又尽可能能相互结合,统一调配;要正确处理需求与可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兼顾远景的前提下,有重点地解决近期最迫切的问题;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和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各项措施之间的关系,使水利措施与农业、林业、环保等非水利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立法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根据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地区分布特点,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当地水资源和过境水的开发与联合高度运用问题,使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研究水量和水质的关系,为合理确定入河排污量和环境用水量提供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水供求的关系、开源与节流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第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依法管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能,研究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根据水资源状况适时、灵活、有效、合理、科学地调整水价,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调节作用。遵循水利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003年洪涝灾害后,屏南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大灾后反思,反思后大干”的号召,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兴利除害建设高潮。

几年来,屏南县全面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山地水利修复工程、打井工程、河道清水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等五大农建工程。“五水兴农”战略的实施,对夯实水利基础,稳定农业生产将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底已完成10座除险加固任务(小一型3座、小二型7座),建成城区防洪堤9.53公里。其次,以乡镇供水、河道清淤疏浚、灌区节水改造、山地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农村防洪保安能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改善农村水环境,改善农村生活供水条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旱涝保收面积1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节水工程灌溉面积2.6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累计建成80个行政村供水工程,行政村通水率达80%。第三,开展水土整治,把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有机地

10.毛茸茸的毛豆的幼儿科学活动方案 篇十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毛茸茸的毛豆》是由为你整理收集,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您可及时反馈意见: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认真的观察毛豆,认识毛豆的主要特征。

2、尝试大胆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毛豆,碟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毛豆外部特征:

1、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猜一猜老师装在盒子里的“神秘礼物”

(1)你摸上去什么感觉?猜猜是什么呀?

(2)毛豆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呀?(绿色或黄色)

2、教师总结:

毛豆娃娃,身穿绿毛衣,弯弯像月亮,它的身上,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好吗?

二、仔细观察毛豆,认识其特征:

1、摸一摸:

毛豆的衣服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毛茸茸”)

2、剥开毛豆荚后观察脱掉衣服的感觉:

幼儿剥毛豆,注意剥下的豆荚不乱仍,放在碟子里,若有幼儿剥碎,请大家说说剥毛豆的好方法。

(1)观察壳:先来看看毛豆壳里是怎么样的?有什么?(观察后放入碟子)

(2)观察毛豆:一个毛豆夹里边有多少?像什么?

教师:一个夹子里边住了三个毛豆娃娃,你那里有几个呀?

(请幼儿边数边说)

(3)毛豆荚是弯弯的,像月亮,像小船,毛豆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呢?捏一捏,毛豆娃娃的身子是什么样的?

(鼓鼓的`,胖乎乎的,光滑)

(4)看一看,毛豆娃娃身上有什么?

(这是毛豆娃娃的肚脐眼,就和你的肚脐眼一样)

3、知道毛豆有营养,但不宜多吃:

教师:看到它们胖乎乎的样子,我好想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你吃过毛豆吗?

是怎么烧的?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说自己的看法)

4、教师:毛豆尽管不好看,但是很有营养的,含丰富的钙和蛋白质,但是毛豆不能多吃,

11.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科学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在各国的基础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各国对科学课程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关键是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实践,也取得了很有意义的成果,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关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思想最早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发达国家,由著名的课程学家泰勒最早提出。在我国,对课程资源进行最早论证的是吴刚平教授。课程资源有狭义和广义的概念,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因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各样的因素。由于课程资源的含义十分广泛,许多学者为了便于清楚地认识其含义,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按照载体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生命资源和非生命资源;按照不同的功能特点,可以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按照不同的呈现方式或者物理形态,可以分为实物的、信息化的、文字的和活动的,等等。课程资源的特征为具体性、间接性、广泛多样性等。

二、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科学实验室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探究性为主要表现的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在一系列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学校的实验室。科学实验室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与教学的基础性资源,若是缺少了对其的有效利用,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就很难实现。基于此,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包括药品、器材等,把实验室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制实验的器材与器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物品用于实验器材的制作与利用,例如: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制作雨量筒、用纸和吸管制作风向标等。

(二)网络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实际教学中,网络信息技术早已成为利用最广泛的教学辅助手段,其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网络的充分利用,可以使师生更加快捷方便地接触到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互联网可以支持信息互动与资源共享,其运作的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为教学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多媒体互联网的优势是其他类型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此过程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资源,使之成为学校的重要资源。教师除了自身进行信息整合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自主探究,让学生借助强大的网络平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人力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人力资源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与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是最具有活力的课程资源,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源。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实践背景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学生可以借鉴生活中的知识,将课程知识与生活知识进行整合,将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教师作为课程的教导者,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教师的资源力量不仅体现在价值观念和伦理素养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上,这些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通过对教师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其他学科的教师是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其他学科的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起到了整合作用,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

三、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积极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所以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前的科学教育中,学校只是一味重视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往往感到科学课的内容太抽象,课堂中讲解的知识离自己的生活比较遥远,即便学到了一星半点的知识,却发现没有将它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人为造成了学生与科学间的距离。

事实上,科学教育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关注孩子的家庭实际、生活环境,充分利用身边生动具体的课程资源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此外,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适当利用学校、家乡的资源,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亲近大自然,还可以促使孩子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科学的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教育工作者们要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深入挖掘小学的课程资源,满足小学科学教育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婷.小学科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赵艳丽.小学科学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何丽娴,陈足金,黎绘宏,成世清,黄志宏,吴毅.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现状分析[J].科学教育,2012(01).

12.软件开发方案的科学性 篇十二

在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上, 有人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 直接说明了幼儿园学前教育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 我们也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只适合本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农村幼儿教育的内容、材料并非新的、城市化的、“洋”的才是好的, 在新理念下, 我们除了使用统一教材外, 还要让当地的优秀文化传统、民俗、民间游戏、歌谣、农业技术、生活常识、手工艺术等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材料。

二、立足本园实际

保教活动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园本课程开发就是让广大的幼儿一线教师做一些“保教研究”, 即为适应幼儿全面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而进行研究, 其本质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最终是为了幼儿健康成长。园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幼儿学习和游戏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活动性、实践性, 避免在实践中出现“动口不动手, 动耳不动脑”的表面浮华现象。这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充分理解园本课程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加深对“园本课程”的认识

所谓园本课程开发, 是指作为有创造性主体的教师积极、主动地介入课程开发, 即课程的决策、设计、实施、评价等过程的一种活动。它意味着教师带着自己对幼儿和课程的理解、经验来体验课程的生成和运动的过程, 教师用的课程不仅仅是统一教材, 也有区域性或本园独特的资源。目前主要有一种观点认为, 园本课程类似于校本课程, 是指在尊重国家课程的前提下, 充分挖掘、利用幼儿园及社区等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幼儿选择的课程, 是指幼儿园自主开发的、不同于其他幼儿园的那部分课程。

2. 正确分析目前园本课程和园本教研的状况

大多数城镇幼儿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园本课程开发。相应的, 在园本课程开发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大多数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缺乏整体规划, 没有形成系统的园本课程机制。已开发出的园本课程内容涉及面较窄、课程较少、类型单一, 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主义等。在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更少。因此, 为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 宣传和推广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方面的研究成果, 脚踏实地, 为普遍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水平服务。

三、共享教学经验

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活动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大, 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转向结果, 幼儿为自己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高兴。在保教活动过程中,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发展观, 在培养目标上取得共识, 建立园园联系、家园联系, 彼此沟通, 构建相互信赖的关系, 通过各种模式开展活动, 共享幼儿教育成果。只有一致的理想教育境界, 把幼儿的教育纳入科学轨道上来, 才能获得幼儿早期教育的最佳效益。

1. 有效运用自然资源

结合本辖区幼儿园的实际,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延伸活动内容,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 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体现幼儿的个性发展。如幼儿园中很多区域都可以运用农作物作为游戏材料, 比较常见的是在美工中利用各种种子、果皮的粘贴活动、艺术欣赏活动。有很多孩子在活动中乐此不疲, 一会剪对称的蝴蝶、大树, 一会剪不对称的汽车、小鸟等。又如, 生长的芦苇、蒲草的地方, 可利用芦苇、蒲草进行一系列的编织活动———织苇箔, 用亲手制作的苇箔装饰手工艺品。

2. 充分利用特色素材

本土特色素材既是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彰显幼儿园园本课程特色性和适宜性的核心元素。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蕴涵着教育内容, 作为教师应用心观察, 发现幼儿的需要, 及时敏感地捕捉教育契机, 通过教育材料与幼儿的互动, 使教育事半功倍。我们在研讨、设计、组织各种主题活动时, 要力求适应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并结合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 充分考虑如何将具有本土特色的物质文化资源整合到课程实践中。譬如民间有许多与教育有关的小曲与歌谣, 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孩子们可以用来进行初步练习, 也可以借鉴想象创作。只要内容的选取是准确到位的, 教学方法是科学的, 符合园本课程开发相关理念的要求, 对幼儿的发展就有好处。

教师不能再把自己看成太阳, 让幼儿围绕自己转, 而要学会尊重幼儿, 以幼儿为主体, 让幼儿们变得大胆、自信, 充满活力。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明白, 幼儿的科学健康培养, 是我们教学中最大的成果。幼儿期是培养最佳时期之一, 在学前教育阶段, 我们的责任, 就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素养, 帮孩子迈好走向成功大门的第一步。

摘要:为科学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以幼儿园为基地, 选择切实可行的内容、材料和方法开展保教活动, 灵活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 即为园本课程开发。园本课程开发实践中, 幼儿园纷纷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和探索。由于农村幼儿园材料少, 地理位置偏僻, 如何提高教师积极性、发挥自主性, 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进而增强幼儿保教的有效性、科学性,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文章拟就园本课程开发的有关问题作一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园本课程,园本教研

参考文献

[1]王成云.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4) .

13.“能做简单的科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十三

之“能做简单的科学实验”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加强科学教育,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优发展,这是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使学生真正热爱科学,喜欢科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试验动手能力。

二、具体目标:

1、能把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各种实验中去。

2、能与同学合作,学会做《科学》教材上的简单实验。(三、四年级)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三、四年级)

4、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科学实验。(五、六年级)

5、能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进行相对复杂的实验。(五、六年级)

6、能大胆发表自已的见解,集思广益,改进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7、能自己选题,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五、六年级)

8、能完整记录实验的过程。

三、实验安排:

1.每周一节科学课学习有关基础理论,另一节科学课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

2.各年级组根据本年级情况确定每周两次20分钟的科学实验时间。

四、活动安排:

1.各年级组每学期组织两至三次科学实验比赛,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

2.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参与的“我是小小科学家”评比活动,授予表现优异的学生“小小科学家”称号,并发放

证书。

五、考核方式:

学校成立考核小组,根据各年级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并要附有相关的实验过程记录。

附件:

供参考的科学实验:

(一)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来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结论: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二)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结论: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拓展: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一比。

(三)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为什么?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操作: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结论: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时(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拓展: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四)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里的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结论: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拓展: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五)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结论:

1、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拓展: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六)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

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两、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结论: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14.软件开发方案的科学性 篇十四

科学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济宁市国土资源局任城区分局

土地开发整理,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把‚荒‛、‚废‛、‚闲‛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土地的再度开发利用,是一条走内部挖潜,永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好路子,更是积极顺应宏观调控,加强耕地保护,实现占补平衡,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缓解土地资源制约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任城区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曝露出许多问题。

一、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土地整理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镇(街道)领导对土地整理工作认识不到位。镇(街道)领导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协调是土地整理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前期,部分镇(街道)领导对项目期望值过高,希望从项目运作中获得一定工作经费,增添自己的政绩,因此争取项目的积极性较高。但到了项目施工阶段,由于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有限及对项目资金使用的严格监管,加之土地整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难以处理和协调的矛盾,部分镇(街道)领导产生了失望心理,期望值达不到,工作量却

1成倍增加,导致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大大下降,给项目顺利实施带来了难度。二是部分村民对土地整理认识不到位。村民普遍知道,土地整理是政府为群众办实事,但他们对项目建设标准期望值过高,期待土地整理能解决他们目前生产与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由于土地整理项目本身投资有限,施工单位只能按设计施工,不可能满足项目区所有农民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村民以施工没有达到标准为由对施工方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工作建设过程中出现村民阻挠、干扰施工的现象。为此项目管理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协调、变更设计,增加了项目投资,影响了工程质量,延长了施工工期。

(二)相关法律制度针对性不强。要实现土地整理目的,满足土地整理要求,必须对项目区内沟、渠、田、林、路、村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必须要打破原有土地所有权界线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界线。《土地承包法》第九条规定:‚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在者合法权益,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显然土地整理后的权属调整在贯彻《土地承包法》时遇到众多矛盾。这些矛盾使得土地整理项目施工困难重重,竣工验收后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和重划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延误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进度,耽误了农时,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体制不完善。原来,土地整理主要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土地整理中心牵头具体运作,项目实施所在县(市)、镇(街道)政府和村两委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造成了土地整理工作责、权、利不明确,每个土地整理项目都由市、县(市、区)土地整理中心工作人员对各环节逐一把关,导致监管不能完全到位。现在济宁市在市土地开发复垦中心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了市土地整理中心,从过去具体的施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转变为管理指导监督单位,过去是具体实施、施工,现在是监督、指导、把关、验收。作为一个新单位、新的管理模式,各方面的制度、措施还亟待完善。

(四)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资标准偏低。土地整理是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但从实施的项目来看,土地整理投资一般为1500—2000元/亩,只能勉强满足项目区‚合理平整,适当配套‛的要求。塌陷地整治、村庄整理等要求,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无法实现。这样的投入水平与全面改变农村面貌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五)土地开发整理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 ‘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质量相当‛没有硬性指标加以控制,‚占多少、垦多少‛变成没有质量保证的单纯耕地平衡。

(六)项目资金使用不够规范。项目核算主体多元化,不符合项目经费由项目法人按项目单独设账的要求。一些地方随意改变经批准的预算,擅自提高前期工作费标准,挤占工程施工费。资金使用、核算也不够规范,存在乡镇截留、挪用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将一个项目区同时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套取上级资金。

二、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农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应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宣传,让广大群众知道,土地整理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争取农民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理解、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了解、对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单位的支持,提高农民群众对土地整理的参与性和自觉性,变‚要他整‛为‚他要整‛、‚抢着整‛。通过宣传,争取群众强有力的支持,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定位整理对象。针对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率较高,后备土地资源有限,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不可能单纯靠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来实现,通过对基本农田的整理也不可能增加太多的耕地面积,只能进一步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较大,且分布分散,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旧村改造,腾地还耕潜力大。应对土地整理进行科学定位,对耕地数量的增加应定位在对居民点整理上。对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定位在对基本农田的整理上。为确保耕地保有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必须兼顾‚数量增加‛和‚能力提高‛两方面,并以后者为主。

(三)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各地应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国土资源、农业、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负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政府对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

(四)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广辟资金筹措渠道。首先要保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足额征收,制定相关措施,凡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不能足额缴纳的,不予审批建设用地。其次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和挪用。制定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广开资金筹集渠道,建立高效的土地整理资金运转机制。

三、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编制规划,防止急功近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土地整理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坚持从全市实际出发,科学编制新一轮县(市、区)、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县(市、区)、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先导,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多方投入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整理。

(二)扩大群众参与,防止大包大揽。土地整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一草一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方案、基本农田整理规划设计方案和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要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编制完善,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整治项目区规划大多数村民同意。要明确村组在土地整理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达到责、权、利相统一,让项目区群众自觉参与到土地整理各项工作中来,防止大包大揽,违背农民的意愿。

(三)推行阳光工程,防止资金流失。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增多,项目投资额不断增加,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任务也更加艰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资金管理制度,对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人员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对土地整理项目运作实施全程监控,加大监管力度,把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腐败贯穿于土地整理项目运作的全过程。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把土地整理项目做成‚精品工程‛、‚廉政工程‛和‚阳光工程‛。

上一篇:社区网格化工作简报下一篇:外公是棵樱桃树三年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