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审美性大学语文论文

2024-08-26

高职院校课程审美性大学语文论文(7篇)

1.高职院校课程审美性大学语文论文 篇一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优化研究

随着改革的深化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已经进一步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不断提升,但汉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却在国内被人们普遍忽视.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不被重视和被边缘化、课程定位不准、教材缺陷、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严重.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阐明语文课程的定位,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作 者:郝建锋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刊 名:黑龙江史志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 年,卷(期):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课程   教学优化  

 

2.高职院校课程审美性大学语文论文 篇二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1. 师资力量匮乏

由于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不重视,当前语文课程教师多是由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来担任的,成为其积累教学经验的体验岗位,而让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又会使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或是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不高,不能有效进行教学。

2. 教材变化过快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通行教材与私撰教材轮流使用,不能保证质量。大学语文作为一项科研项目,使得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编工作非常容易出成果,所以,部分高职院校会选择本校教师编订的教材进行教学。

3. 教学课时不固定

当前的大学语文课程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但是,高职院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在制定教学课时、学制的时间长短、每周进行多少课时都不能得到统一。如果有专业课的需要,学校还会缩短大学语文的整体课时。

4. 学生水平不一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在当代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且学生对非专业和技能课程之外的素质课都不积极,存在着厌学心理,对其进行敷衍。

5. 教学目标不确定

当前在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分析的时候,焦点主要都集中在教学目标要突出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或者是两者都有兼顾的问题上。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学生将语文课程当做一种工具来进行掌握的时候,教师难免不会将大学语文当做高中语文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的看法就不能够保持一致,教材内容的选取也会更加的随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无法统一,这样也就无法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分析

1. 注重文化基础

大学语文在进行教材内容选择的过程中,文章创作时间不论远近,都与现在有所联系,这也将为学生学习我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打下基础。学生对教材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就是一种对文化的解读过程。每种学科都属于文化中的一部分,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文化产生的,所有的问题也能够通过文化来解决。所以,要实现当前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人文教育,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与文化紧密结合。

2. 发扬教师风格

在进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但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而且还要具有教师独特的个性、风格。教师要在课堂上体现出自身的个性、气质、思考能力、研究专长以及渊博的知识。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的人,如果自己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会觉得这是一位真诚、坦率、有个性的老师,觉得这位老师平易近人,可以进行平等沟通。而由于学生的语文水平不高,容易出现盲从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对专业领域中较难的问题进行讲述,而是要有效展示出语文课程的人文特点。

三、结语

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传授给学生。当前的发展趋势已经明确体现出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对语文课程加强研究,完美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我们也希望随着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不断调整,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能够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摘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之中,语文是最基础的教学课程,但近几年提出了要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语文被大多数学校冷落,学校对其不重视,学生又不愿学习,以至于高职类院校的学生的人文素养直线下降。本文就针对高职类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进行分析、探究。

3.高职院校课程审美性大学语文论文 篇三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地位

我国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各高等学校,必须创造条件,在开设各专业课程的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其后,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3月中旬致函各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重申各高等院校不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还要改革传统的、落后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这是我国教育部继苏步青、匡亚明(1978年)等公开倡导高等院校必须设置大学语文课程之后,对高等院校必须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再次申明和强调,其目的在于加大高等院校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化知识的力度,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遵循我国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设置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是,其大学语文课程大都被当做基础性的公共课,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大学语文课程大多处于尴尬的边缘课程境地。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边缘化”现象及其成因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边缘化”的现状

高职院校课程都偏实用,对于实践的重视程度要高于理论,因此专业课是学生都比较关注的,而对于英语、语文、体育等这些公共课就没有过多的.注重。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但在课时的分配和师资的配置等方面,相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其他专业课程而言,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语文的课时极少,每周只有4―6节课;大学语文的教师力量薄弱,很多大学语文的任课教师不具备高等院校的任职资格等。由此看来,大学语文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呈现出严重的边缘化倾向,这种“边缘化”现象由来已久,而且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的成因

1.要求不明确,缺少必要的约束力

探究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边缘化,首先就要从学校本身出发。高职院校本身对待专业课和对待文化课就是不一样的态度。面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严重“边缘化”的倾向,很多教师不以为然地说:相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大学语文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权威性;相对于外语四六级考试而言,大学语文缺乏技术层面的强制性要求。可见,要求不具体,缺乏强制性的约束手段,是导致大学语文课程严重“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认识不到位

一些高职院校的负责人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功利效果,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利益来谋取自身的眼前利益。即使是语文教师,也没有端正对大学语文的看法,他们认为语文是“副科”,是为了迎合上级的要求,学生学好学不好都无所谓。而学生更是由于对大学语文的认识不到位,感觉学语文没用,所以在语文课上存在着违纪、逃课等现象。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大学语文的重要地位

高等职业院校的高层领导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我国教育部高教司出台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目的相关条例的论述,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的教育与熏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在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品格、道德修养等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语言素养、文学品位等诸多方面的特殊功能。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门应从制度层面对大学语文教育作出硬性而具体的规定,比如,大学语文教学应达到多少课时,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才能通过,否则不予毕业,以刚性的约束来强化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二)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将现代多媒体电教设施引进大学语文教学课堂。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将沉闷、静态的大学语文教学课堂幻化为生动的、鲜活的、立体的大学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还可以加大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习惯。

2.开展课外经典美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写作运用能力。每学期开学伊始,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自选10篇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或者1―3本中外名著作为课外阅读文本,并要求学生每读一篇经典美文或者一部中外名著就要写出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

3.开展演讲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越趋活跃,因此锻炼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尤显重要。而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演讲比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加强大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重视大学语文,就是因为感觉学语文没用,到以后的工作中用处不大。所以要想改变大学语文的“边缘化”地位,在根本上还是需要加强大学语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功能,多教授一些学生能用到的东西,根据学生的专业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穿插下列实用性教学内容:(1)读后感;(2)评论;(3)总结;(4)合同;(5)假条;(6)通知;(7)会议记录;(8)报告;(9)请示等,尽管这些内容我们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会作专门讲授,也应根据所选内容进行适当穿插,以强化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使二者相得益彰,以提升大学语文的课程地位。

4.高职院校课程审美性大学语文论文 篇四

一、在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这一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它明确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一贯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最早出现在《管子·霸言》中:“夫霸王之所始也, 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 本乱则国危。故上明则下敬, 政平则人安, 士教和则兵胜敌, 使能则百事理, 亲仁则上不危, 任贤则诸侯服。”经过长久的发展, 其理念不断得以丰富, 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 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决定高职院校必须进行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又称“自由教育”、“博雅教育”, 它的理念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 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 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它既避免了单纯强调专业知识导致教育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 又避免了人的单一化、片面化发展, 强调人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 从而在知识上不断丰富、人格上不断完善。

早在20世纪20年代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就是坚持大学教育要“以人为本”, 主张“通识为本, 而专识为末”, “社会所需要者, 通才为大, 专家次之”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坚持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一切从人出发, 从尊重人的主体需要 (包括求知和全面发展) 出发, 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人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达到教育以人为尊, 以人为重, 以人为先, 丰富知识、完善人格的价值目标。使教育从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性向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性目标转变, 从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和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3.通识教育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英国就业能力研究权威Yorke和Knigh提出就业竞争力的三个方面内容:个人特质、核心技能和过程技能, 并指出, 单位在用人时, 不仅要看学生的专业能力, 更看重非专业的知识能力, 这种能力需要通识教育来完成, 高职院校侧重专业知识, 欠缺通识教育, 必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最终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识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比如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职业道德等, 更有助于高职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帮助学生在转岗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为职场的佼佼者。

二、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语文课程的设计是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三大基础, 它的课程目标就是使人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对接。我国的大学语文教育经历了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的演变轨迹。这种轨迹与教育史的发展轨迹是一致的。发展至今, 大学语文教育开始直面人生和人全面发展的命题, 凸显“全人教育”的价值取向, 注重“内化”的教育作用, 走向了育人价值的全面化发展。

1.有助于高职学生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养成

孟子说:“诚者, 天之道;思诚者, 人之道也。”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 它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线。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倡正确认识自然和世界, 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环境意识, 在发展的世界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实现自我价值。

“天地之间人为贵”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也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篇章。“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这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将人和文联系起来, 用朴素的语言讲论至真至纯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重人、爱人的情怀的形成, 而这种重和谐、重爱人的文化传统无疑是当今社会思潮迷雾中的灯塔, 可以有效指引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有助于高职学生崇德尚学, 自强不息的刚健思想的形成

《礼记》中说, “大学之道, 在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德, 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全人教育”最普遍的标准。“道德当身, 故不以物惑”的德性思想可以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内化”, 从而具备仁爱孝悌的伦理观念, 谦和好礼的交际意识, 诚信知报的高尚品质, 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 克己奉公的自律行为, 修己慎独的人生境界, 见利思义的价值观念, 勤俭廉正道德取向, 笃实宽厚的朴素精神, 勇毅力行的进取人格, 自觉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孕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社会的命运联系起来, 尊重知识、追求真理、传承文明、刻苦学习, 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易·乾》“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囊萤映雪、牛角挂书的苦读精神, 以及“西伯 (文王) 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的自强不息的意志, 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崛起、前进,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更能够激发高职学生的个人意志, 磨炼他们的品质, 鼓励他们顽强地面对人生的挫折, 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

3.有助于高职学生贵和尚中, 兼容并包的和谐观念的树立

贵和尚中即贵和谐, 尚中道, “礼之用, 和为贵”这种文化传统显示中华民族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庸之道, 是一种方法论, 是一种智慧, 强调不过度, 也不要不及, 它是对待事物, 处理事情的一种文化态度。这种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 可以有效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共同发展, 也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自然环境意识, 使他们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念, 形成友善的人际关系。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和而不同, 有容乃大。这种思想可以使高职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认识文化之间差异, 以博大的胸襟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培养高尚的情操, 使他们能够成为思想健全、感情高尚、积极进取、人格独立的人。

三、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中的地位

孔庆东教授指出: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 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 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 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周庆华指出, 通识教育就是一种“通贯识见”或“宏观洞见”式的教育, 它以教人通贯各学问领域而显独特见解为使命, 希冀受教者都具备全才条件而能为人类社会所用。这种通识教育观所预设的“博览殊出”的前提,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语文教育。这种观点是教育界普遍认可的。

鉴于语文的重要功用, 大学语文已成为高职院校通识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其所包含的知识性、规范性、审美性内容,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 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 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大学语文从中华传统资源文化中吸收丰富养料, 而传统文化是民族意识之根基, 是维系民族精神之命脉, 所以说, 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应成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 它应该也能够担当起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使命, 最终能够使得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战略任务在高职院校得到落实。

摘要: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它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刻表述和具体体现,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已经逐渐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可。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 是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 在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5.医学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现状刍议 篇五

目前, 在我国的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中, 语文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方面, 作为基础课程, 语文既缺乏专业课的权威性, 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配备的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因素, 都使语文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医务工作者这一任重道远的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微弱, 使语文教育作为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培育的一块重要阵地的作用逐渐弱化。语文的学科建设受到医学高职院校的限制, 语文的教育功能逐渐丧失, 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逐年降低, 与医学本科、研究生学生素质差距越来越大, 对我国的医学事业和学生的医学职业生涯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另一方面, 作为医学高职院校毕业生实习就业主要途径的医院, 尤其是大城市综合性医院, 却对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笔者就职的学院为例, 2013年解放军第301医院、第304医院在选拔实习生过程中, 改变了以往单纯考核学生操作技能的办法, 而是通过层层选拔, 技能考核与笔试、面试相结合, 力求选拔出动手能力强、形象气质佳、举止谈吐雅、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学生。这对医学高职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因此, 我们应该深入探讨和研究, 如何加强语文教育在医学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 才能使医学高职中的语文教育走出困境, 为培养合格的医药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但事实上, 目前迫于就业压力而盲目指向就业的急功近利的职教价值观过分地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有限的学时内, 语文教育只能被挤到了边缘。同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更使得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被屏蔽。语文教学沦为食之无味、弃之不得的鸡肋。老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厌。

笔者就职的医学高职院校和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一样, 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 面临班级多、教师数量有限、教学层次多样化、学生兴趣点分散的特点。教学时用的高教版统编教材, 与所学专业缺乏联系, 没有针对性, 缺少实用性, 例如公文写作等, 加之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 学生学习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 开发校编教材其实不失为一味良药, 可以针对学生特点对症施治。但是介于学科尴尬地位, 学校有限的经费和注意力不在于此, 任课教师缺少工作动力。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每年都有针对高职院校的省培国培计划, 包括微课比赛、说课比赛等, 但针对基础文化课的相对较少, 在一定程度上又减少了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

目前, 高职语文教学已经渐渐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但医学高职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完全照搬关于普通高职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 不能有效地解决医学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而现实教学中, 医学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在许多院校的重视度不足, 这使得医学高职语文教育将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不断提高。作为医学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 作为基础课程, 语文既缺乏专业课的权威性;另一方面, 作为医学高职院校毕业生实习就业主要途径的医院, 却对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加强语文教育在医学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医学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莫艳萍, 杨小凤.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教改新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8) :156-158.

[2]曹莉亚, 龙雍生.高职语文教学意义及模式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9) :71-74.

[3]郭珊珊.论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路[J].语文学刊, 2009 (8) :163-164.

[4]尹云霞.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语文教学职业化的改革[J].高教论坛, 2009 (9) :113-116.

[5]宋雨涵.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成人教育, 2012 (3) :117-118.

6.高职院校课程审美性大学语文论文 篇六

一、高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内涵

根据《通知》要求, 高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旨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突出高职特色的基础上, 努力实现“五个一流”。因此, 高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旨为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 调整课程内容, 选编优质教材、辅助教材, 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高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教学团队

培养一支以课程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教学研究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 学院应该选派年轻教师进修、读研, 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加强教师与企业合作交流, 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教研室活动, 结合师德师风建设, 强化对年轻教师的帮扶指导, 强化科研意识。教师共同备课, 制作课件、电子教案、编写习题库, 互相听课、评课和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授课、说课竞赛,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优化教学团队。

2. 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兴趣不浓等现状, 实施“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 “听、说、读、写、译并重”、“做中学, 学中做”和“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高职教学。运用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小组练习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分层次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始终是英语教学的强力补充。学院应重视学生第二课堂。通过邀请中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学院调频台定时播放英语听力和学院广播英文歌曲,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口语大赛、写作大赛和歌手大赛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应用英语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氛围, 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了解,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3.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学院加大力度投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建设, 网站免费向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光盘、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测试及英语A/B级模拟试题库, 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英语。同时, 通过电子邮件、QQ群、微信群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 为学生答疑解惑, 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渠道。

4.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教材及教辅材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教学内容脱节、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等, 应该在教材选编上进行革新。首先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 调查研究了解搜集整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行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素材, 编写针对性较强的校本教材, 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 增强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其次使用基础英语+行业英语教学模式, 例如旅游专业增开旅游英语、计算机专业增开计算机英语,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能力。

5.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学生激励指挥棒和风向标, 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 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淡化期末考试, 强化平时训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试60%, 同时增加英语听力、口语能力测试。注重听说读写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 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反映学生英语水平。

6. 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环节有序开展的保障。应该突出教研室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完善新教师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教学巡查制度、老教师帮扶指导现代师徒制度等, 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观摩课、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探索教学改革, 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

结语

有很多学校都完成了精品课程建设, 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便利和帮助, 但是, 大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次性建成, 缺乏有效持续的更新, 缺乏后期监管与维护, 有的无法正常访问, 有的太过陈旧。因此, 建议项目团队应该及时维护更新网页, 及时增添更改内容及资料, 保障共享资源正常使用。

总之, 高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资源, 革新教学方法手段, 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我们必须进一步丰富教学共享资源, 完善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手段, 在以职业就业能力为导向,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大趋势下, 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 对精品课程内涵进行阐释, 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教材建设,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规范教学管理等, 努力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英语教学质量。

7.高职院校课程审美性大学语文论文 篇七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但是专业英语有着独特的词汇及句式, 比如对于“order”、“negotiation”等词, 学过大学英语的同学都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是“命令”和“协商”, 但是在经贸英语中, 这两个单词的意义却分别为“订单”和“议付”, 因此, 即使是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也并不一定就能够掌握专业英语, 或者是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否则将不能满足某种工作岗位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与此同时, 大学英语的课时量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但是所学的内容却是多半在重复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语言知识点, 造成了学习时间上的浪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 每周四课时, 在第五学期开设一个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 每周两课时。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学习在时间分配上的比例悬殊使很多学生感觉进入大学以后英语水平没有得到新的提高, 而跟专业相关的以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专业英语又没有学到。而在香港, 大学英语学习主要放在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上, 基础英语是在中学阶段完成的。随着目前大学英语改革的进行, 一些高职院校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开始逐步缩短大学英语教学时间, 有些学校将大学英语的教学时间由原来的两年改为一年或一年半, 将专业英语的学习增加为一年。但是仅仅是在学习时间上做调整是远远不够的, 要既能发挥大学英语的基础作用, 又能保障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手段也仍然是专业英语教学的两大难题。目前专业英语的师资有两个来源, 一是从本系中挑选几位英语较好的老师, 二是从外语专业教师队伍中借用人才。本系的老师专业能力较强, 但是语言基础毕竟不如外语专业教师强, 尤其是体现在口语及写作方面;外语专业教师语言能力没问题, 但是对于一些理工科的专业知识又十分匮乏, 因此形成了两尴尬的局面。另外, 教学手段仍然是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即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上课的内容基本围绕教材, 很少扩展到实际应用当中, 上课的方式以老师讲授为主, 学生多是被动接受, 参与较少。因此究竟如何能够实现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最佳结合, 提高专业英语的师资力量,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香港的英语教学模式对我们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可以将基础英语的学习主要放在中学阶段, 但是,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香港的学生, 香港因为社会历史原因, 人们的英文水平都相对较好, 而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则是大学生中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普通高中, 职业高中或者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他们的英语水平较低并且参差不齐,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在大学阶段完全抛弃基础英语的教育, 而且也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实行一刀切的英语学习方式。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 我们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对新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测试, 然后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进行分级教学, 改变原来不顾英语水平而按照班级单位来进行教学的模式。对A、B、C三个等级的英语教学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A班的同学英语水平较好, 那么对A班的同学可以制定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计划, 以巩固和复习高中阶段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 然后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B班的同学英语水平一般, 则可以安排一个学年的大学英语教学, 然后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C班的同学因为英语水平较差, 则可以考虑安排三个学期或者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 以便他们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

进行分级教学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将一次入学时的测评成绩作为永久的分级标准, 应该在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测试, 实行滚动分级, 这样可以使某些经过努力英语水平有所提高的同学能够加入到更好的班级来学习, 也可以给原来成绩较好的同学提供压力, 以免因为不认真学习而被分配到低一级的班级去。这样既给同学提供了学习的动力, 也体现了教学的公平性。

教师是教学的根本, 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可以对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其他专业知识的培训, 使每个专业有几个相对固定的英语教师来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也可以对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外语培训, 提高这些教师的英语水平。能够进行双语教学, 多方面发展也是高校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教学内容方面, 英语教学应该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还应该加强文化导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化的发展不仅要求我们能够看懂英文资料, 而且更多的要求了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能否在英语对话中遵循一定的社会文化及礼仪标准, 恰到好处的与人交流也是我们英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检验标准。如果英语语法、发音都没问题, 却因为不懂外国的礼仪文化而冒犯了人家, 同样是我们语言使用的失败。

最后, 专业英语教学一定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不论是课堂实践, 还是校外实践都对专业英语教学大有裨益。专业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英语技能,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专业英语教学, 则可以避免专业英语学习的枯燥性, 明确学习的方向,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

摘要:随着国际化的发展, 专业英语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在分析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专业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找出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善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些新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英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柯平.从专业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J].咸宁学院学报, 2008, 28 (4) :82~83.

[2]徐杰雯, 贾正选, 张小波, 等.高职高专 (非英语专业) 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 (7) :144~147.

[3]肖春苓.高职高专经贸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7 (3) :70~71.

[4]荆学莲.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探析[J].运城学院学报, 2005, 23 (3) :71~74.

上一篇:生产车间主任年终总结下一篇:泗南江小学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