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2024-07-05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精选9篇)

1.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篇一

买矿泉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买矿泉水。(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计算能力、检查习惯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张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2箱矿泉水。请同学们帮张老师算一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情境图)

【设计意图:从校园生活入手,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中。】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矿泉水是每箱24瓶,每瓶3元,张老师要买2箱矿泉水。

师:由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

师:是啊,张老师共花多少元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呢?

生1:已知每瓶矿泉水3元,每箱24瓶,就可以先计算24瓶矿泉水的价钱,也就是1箱矿泉水的价钱24×3=72(元);再计算2箱的价钱,就是2个72元,算式是72×2=144(元)。综合算式是24×3×2=144(元)。

生2:已知每箱24瓶矿泉水,张老师要买2箱,可以先计算2箱有多少瓶,即24×2=48(瓶);再根据每瓶矿泉水3元,就可以计算出48瓶也就是2箱的价钱是48×3=144(元)。列成综合算式就是24×2×3=144(元)。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张老师算出了需要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尝试自己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最下面的情境图)

学生进行看图说题意活动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各自的想法:

第一幅图是求一共能放多少本书。应该先计算每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已知书架每层能放35本书,每个书架有3层,所放书的本数是35的3倍,即35×3=105(本),那么2个书架能放的书的本数就是105的2倍,即105×2=210(本)。列成综合算式是35×3×2=210(本)。

第二幅图是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要先计算每层有多少块,然后才能计算4层一共有多少块。每层的积木是由2排组成的,已知每排有12块,所以每层的块数是12×2=24(块),总数是24×4=96(块)。列成综合算式是12×2×4=96(块)。

第三幅图是要求鹅有多少只。已知鸡有45只,鸭的只数是鸡的5倍,那么鸭的只数就是45×5=225(只);又知道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倍,所以要求鹅有多少只,就是计算225的2倍是多少,即225×2=450(只)。列成综合算式是45×5×2=450(只)。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解决“买两箱矿泉水,共花多少钱?”的问题要用连乘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知识点,对此结果进行估算是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此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所有构成教学的事件称为教学事件——一个个教学活动及这些活动的展开过程,其作用是帮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为此我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上,努力实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课程因素的整合。

2.本节课教学的主导思想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在展示与汇报中,学生学会了口算乘法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篇二

在学习中, 引导学生借助线条、符号、图形、文字等在题目上进行“标注”活动, 学生原来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变得直观可视化, 从无序到有序, 由模糊到清晰, 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为例, 谈谈“标注”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借“标注”, 明算理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 让学生学会正确快速的计算是课标的要求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总会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算理, 掌握正确的算法, 让历史的错误不再重演。借助标注可以促进算理的明晰, 算法的巩固, 实现算与思的结合、操作与思辨的联手, 使学生在标注“计算思路”中磨砺思维, 生成智慧。

在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教学口算乘除法中, 学生往往会把简单的题目算错, 究其原因, 实为算理不明之故。为防范于未然, 教学中可采用标注之法, 让学生在明理基础上正确计算, 教师再也不会为“这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而感慨叹息了。

在教学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3、500×3时, 学生会依据课本例题说出:“先算2×3=6, 再在6的末尾添一个0”和“先算5×3=15, 再在15的末尾添两个0”, 进而总结出“先用乘法口诀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 再看因数中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结论。教学若到此为止, 学生难免会犯“重蹈覆辙”的错误, 学生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明确添0的算理。这时如给学生一个“拐杖”, 在口算过程中标注出算理, 20×3: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即60;500×3:5个百乘3等于15个百, 即1500。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一课时《丰收了》教学60÷2、160÷8时, 把算理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 即30;16个十除以8等于2个十, 即20。标注如下:

在口算乘法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12×3、18×4时, 当学生说出乘法口诀后, 引导学生分别标注出同十位和个位相乘的得数, 再把上下两个数相加, 写出得数。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二课时《植树》教学36÷3时, 根据算理3个十除以3等于1个十, 6个一除以3等于2个一,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口算中的标注既展示了口算的过程, 又强化了算理, 尤其对中下学生而言, 拄着标注的“拐杖”, 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借“标注”, 明法则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都会发现学生存在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错误现象, 哪怕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可避免, 如下表中的错误题型, 学生往往会怎样好算就怎样算, 完全把运算法则抛到脑后。在教学中怎样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无厘头的错误呢?我在本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中, 采用画横线和标上运算步骤的方法, 让学生标注出运算过程, 为法则开路, 凡解决混合运算的题型一律做到“一画二标三算”,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口算乘法是从高位乘起的, 而竖式乘法是从个位乘起的, 为了避免口算造成的负迁移, 在第六单元竖式乘法的起始课《蚂蚁做操》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用箭头和数字标注乘的运算顺序, 让乘的过程清晰可见, 既掌握算理又明确算法。标注图如下:

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的竖式乘法的教学难点在于“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像12×5=510或12×5=50之类的错误也常见于学生的作业, 在教学时让学生边说过程边标注进“几”, 如12×5:二五一十, 写0进1 (标“1”) , 一五得五, 5加1等于6, 写6。118×7:七八五十六, 写6进5 (标“5”) , 一七得七, 7加5等于12, 写2进1 (标“1”) , 一七得七, 7加1等于8, 写8。标注如下:

“一画二标三乘”的标注方法,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直观, 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 在对比实验中, 添加标注的学生正确率明显高于不加标注的学生。

三、借“标注”, 巧计算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 那么, 是不是一定要等到运算律学了以后学生才能进行简算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三上数学教材中就渗透了众多的简算思想, 教师要把握机会, 及时渗透, 让四上的运算律水到渠成。

本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 练一练第2题用竖式计算中, 有这样两道题:727+134+86、397+304+120,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进行讨论, 相同数位相加时除了从上到下依次相加的方法, 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总结得出“在相同数位上可以把能够凑成10的这两个数先相加”的结论, 教师顺势教给学生标注之法 (如下图) , 来体现“凑十”的简算思想, 同时, 要求学生在做连加的题目时, 做到“一看二标三算”。标注, 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又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失误。

本册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试一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课本上展示的计算方法如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材对三位数的连加已经有了简算的要求,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简算思想, 我在让学生观察加数特征时, 采用标注, 把能够凑成整百的数用线连起来, 并写出其得数, 方法如下:

有了以上的标注基础, 学生在解答练一练第3题时就很自然地将标注的方法加以运用。

在连加的计算中, 运用标注, 可化竖式计算为口算, 既是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有机渗透, 让简算过程外显, 减少书写步骤, 提高计算效率, 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借助弧线, 让学生明确思考的依据和流程, 使思维由模糊、无形、随性变成清晰、有形、理性。

四、借“标注”, 厘关系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了“比多、比少”的“相差”关系, 掌握“倍数”关系是课标对三年级提出的新要求, “倍”字句就成了反映数量之间关系的又一个载体, 通过对关系句的标注, 可以一针见血地厘清数量结构和数量关系, 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安排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一直是数学的一大难点。我采取“操作中建模, 标注中用模”的策略, 较好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需要多少钱》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皮球的价钱是18元, 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 一个小皮艇多少元?”我引导学生借助标注倍字句明确:谁是小数, 谁是大数, 把小数看作1倍数, 大数就是这样的几倍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学时, 先让学生画一画小皮艇的价钱与皮球价钱之间的关系:

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价钱是小数, 什么价钱是大数, 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把谁看作1倍数, 谁的价钱是这样的几倍?是几个几元?并把“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这句话变形为“皮球价钱的4倍是小皮艇的价钱”, 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大数, 用乘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就是求倍数, 用除法。同时引导学生将“倍字句”中的数量关系标注出来:

所以, 求小皮艇的价钱列式为:18×4=72 (元) 。

第三课时《植树》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对二年级已学的“相差”关系, 标注方法也作一个复习回顾, 标注如下: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列式为:55÷5=11, 55-5=50 (元) 。

通过标注, 学生对倍字句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理性的把握, 避免了机械模仿的浅层式学习;帮助学生厘清了差比和倍比关系中求大数算法的异同点, 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 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整体建构和自由生长。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连线成网, 生成富有生长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大厦和智慧宝藏。

五、借“标注”, 明意义

在某些概念教学中, 借助标注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加强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的真正内化和建构。

在教学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时,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句话的含义, 可让学生动手操作, 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一描, 描图形的周长时要做到“从哪里开始, 就要回到哪里结束, 沿图形的边线描一周, 中间不能有间隔”。这时, 借用一个小小的圆点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意义, 在图形边线任意一个地方描一个小圆点, 标注出起点的位置, 然后沿着边线描, 若能回到这个点, 说明这个图形有周长 (如图1) , 若不能回到这个点, 就说明这个图形没有周长 (如图2) 。

标注小圆点, 在数下面的图形时就不会出现多数或少数的情况。

标注小圆点, 描边线, 在计算图形周长时就可以避免像求下图周长:4×6=24 (厘米) 之类的错误。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文具店》练一练第1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矿泉水1.88元, 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这个小数对应数位的上方标注出“元、角、分”, 这样, 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有了清晰的理解, 整数部分表示“元”,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 就是8角,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分”, 就是8分。标注如下:

借助标注, 使小数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和元角分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让抽象的小数的意义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 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就深刻。

3.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篇三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一选

(共1题;共2分)

1.(2分)张宁和王晓星一共有画片86张.王晓星给张宁8张后,两人画片数同样多.王晓星原来有()张画片.

A

.15

B

.51

C

.74

二、填一填

(共2题;共5分)

2.(1分)小刚和小明共有邮票90张,小刚送给小明18张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小明原有邮票_______张.

3.(4分)53+64÷4,应先算_______法,结果是_______,再算_______法,最后结果是_______.

三、判一判

(共1题;共2分)

4.(2分)判断对错

36-9÷3

=27÷3

=9

四、计算题

(共6题;共30分)

5.(5分)脱式计算

(1)48÷4+59

(2)23×4-26

(3)(48+29)÷7

(4)100-96÷3

6.(5分)脱式计算

(1)256÷4×3

(2)135×6÷5

(3)744÷(3×2)

7.(5分)递等式计算。

①36+24-19

②54÷6×8

③12+36÷6

④28-49÷7

⑤6×(3+6)

⑥(96-56)÷5

8.(5分)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1)85﹣27+18

(2)(44﹣26)÷3

(3)36+5×4

9.(5分)口算

28÷4=

27÷9=

5×5=

46-9=

40÷5=

36÷6=

9+81=

14÷7=

42÷7=

29+5=

5×7=

9×(9-4)=

3+3×4=

38-(12+12)=

10.(5分)脱式计算.

210÷[(538﹣258)÷40]

720÷(61﹣49)×50

71×122﹣71×22

148+281+52+19

(105×12﹣635)÷25

8×(125+7)

五、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11.(5分)一整盒马克笔有8支需要32元,单卖每支5元,整盒的马克笔比单卖的每支便宜多少元?

12.(5分)填表

13.(5分)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三、四年级有64人报名参加,一、二年级报名的人数只有三、四年级的一半,五、六年级报名的人数比一至四年级报名的总人数多12人。五、六年级有多少人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

14.(5分)还差几条船?

15.(5分)有48个红气球,7个黄气球,如果红气球数量不变,要使红气球的个数是黄气球的8倍,需要减少多少个黄气球?

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

(共1题;共2分)

1-1、二、填一填

(共2题;共5分)

2-1、3-1、三、判一判

(共1题;共2分)

4-1、四、计算题

(共6题;共30分)

5-1、5-2、5-3、5-4、6-1、答案:略

6-2、答案:略

6-3、答案:略

7-1、8-1、8-2、8-3、9-1、10-1、五、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4.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篇四

《买 文 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具学具准备:情景图,人民币学具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由发言)

星期六,淘气也去超市买文具,却看不懂标价牌上的价格,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书课题)(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1)说一说。

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每个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2)填一填。

(板陈丽莉

让学生动笔填写每种文具的价格,然后集体交流。

2、认识小数的特征。(1)师介绍小数。

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这样的数叫小数。

观察一下,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小数都有小数点,小数的读法也和以前的数不同。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师边介绍,边板书)

(2)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单价,再指名读。(3)师生共同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只要学生能正确地读出小数就可以,不要求学生背诵。)

3、试一试。

认真看图,图中一共是多少钱?既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独立完成,师巡视,及时了解情况。(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应用。

1、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讨论“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陈丽莉

2、统计所有教科书的价格,并填一填,与同伴说一说。

3、思考讨论:

售货员阿姨把一件商品的价格写错了,原来是3.50元,她写成了0.35元,会出现什么结果?

四、评价小结:

5.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篇五

汪鹏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难点: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表格

实物人民币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2元、1分、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二、揭示主题

出示《买衣服》课件。

师:同学有没有和妈妈一起去买衣服呢?今天老师也打算带着大家一起去买衣服。

师:哎,老师喜欢这件衣服,我想用1元面额的付钱,用它们来付钱,你有什么感觉?(太麻烦了!)设计意图:全用小额人民币付钱,故意让学生觉得这样很麻烦,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对大面额人民币认识的必要。

小结: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买衣服来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三、活动学习活动一:小组学习

(出示一套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跟小伙伴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活动二:请小老师认一认,下面学生评一评。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字样、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三:我拿你认(教师出示大面额的人民币)师: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买到的东西多呢?(使学生体会面额的大小关系)小结:100元、50元、10元和20元,这些就是大面额的人民币。板书100元、50元、20元、10元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上节课的辨认方法来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形成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四、练习购物

师: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

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课件出示图片)(和同桌互相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说一说怎样付钱)师:学生汇报,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1、师:同学们,那你们自己能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呢?

请一生提问题,另一生回答问题。(3个问题)

小结:小朋友们玩的那么开心,玩的那么好,看来下回购物的时候,一定能成为购物的小能人。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模拟的购物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付钱与找钱的过程,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习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更清晰地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五、闯关比赛——巩固知识,拓展新知

1、第一关

填一填(课后填空练习题)

2、第二关

1张1 0元能换()张2元 1张100元能换()张10元 1张100元能换()张20元 1张100元能换()张50元

3、第三关: 师: 10元、20元、50元的人民币各有一些,可以怎样正好拿出100元呢? 同桌合作完成,每人至少写一种拿法,看哪组同桌写的最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的感受100元钱的不同付法,灵活运用大面额人民币来付100元钱,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在买衣服的过程中,认识了什么? 师:小朋友学得很认真,收获真不少,说得也不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用到人民币,因此我们要做到合理花钱,勤俭节约每一分钱,学会把零用钱存进银行。

七、板书设计

《买衣服》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3张10元 1张20元 1张50元等于100元 1张10元 2张20元 1张50元等于100元

八、作业布置

6.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案例整理分析:南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余 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支铅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材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创情境,如模拟表演(原来有几个人,又来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讲童话故事等,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学生的自身素质各不一样。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我们针对这种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粉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1枝黄色粉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老师的样子试一试。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 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 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

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 2.摆圆片。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几枝笔?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是几张画? „„(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1)引导学生看图,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3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集体反馈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表示的意义,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有几辆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3——24页。知识目标:

通过解决有几辆车这一问题,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汽车、挂图、皮卡丘、红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庞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来到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师:是一个认真观察、爱动脑筋的小精灵,它在上学的路,经过了一个停车场,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就把这个数学问题带来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让我们赶快来看一看什么问题?(皮卡丘是一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宠物小精灵。课一开始就把它作为学习伙伴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尝试,获取新知(教师把讲台桌布置成停车场)

㈠、引导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1、师:通过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停车场的左边有3辆车,右边有2辆车:或者右边有 2辆车,左边有3辆车。

师: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师:怎样列算式?

师指着算式中“3、2、5”各表示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生:都是等于5,不同的是交换了3和2位置

生:所以我们说3+2=2+3

2、请学生用学生代替小汽车摆一摆。

(从实际生活中的活动场面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较好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摆一摆

师:皮卡丘认真观察爱动脑筋,老师要奖给它小红花。(师在黑板上贴出3朵红花)。小朋友们也要向学习,你们能从这些红花中提数学问题吗?

1、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列出算式

师:小朋友们也表现得棒,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奖励红花。(师贴出3朵红花)

2、学生又根据教师贴的红花,说算式

(摆一摆的设计,教育了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学生进一步体例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三)、试一试

⑴师引导生说图意

⑵小组合作完成⑶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拍手游戏

⑴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拍手游戏。听清楚老师拍几下,然后你拍的和我拍的合起来要是

⑵如:师拍:×

生拍:××××

师:谁能根据我们拍的次数列成算式?

生:1+4=5 4+1=5

2、抢答

教师把第25页中第2题的算式写在卡片上,师举卡片,生答

3、师:今天皮卡丘还给大家带来一些小精灵算式,你想上来摘哪道就摘哪道,拿到算式的学生进行比较,没拿到算式的同学做小裁判。(把第25页第3题写在卡片上)

4、请学生模拟表演第4题

5、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这题的不同列式有2+3=5、3+2=5、4+1=5、1+4=5只要学生能说出合适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 7 龄特点设计趣味的练习,让学生在玩,体会到时获得成功的快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放录音,听故事.)(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 0)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谁还想把你的作品 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教学内容:练习一 P30 教学要求: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教学内容:猜数游戏 P32 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6”和“7”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豆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教学内容:跳绳 P34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教学重点: 学会“8”和“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 P36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教学内容:练习二 P38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教学内容:分苹果 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4、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 20 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教学内容:操场上 P42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一说“都坐下的,还有()把椅子空着。”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教学内容:乘车 P45 教学要求:

1、初步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教学问题。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观察说说图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

二、学习讨论

1、模拟上、下车的游戏。

2、独立填写书上的空格。

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连加、连减混合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三、试一试

1、看清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小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四、练一练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生独立完成。

3、看图。(1)数出△、○、□各有几个(2)比一比谁比谁多(少)几个?

(3)填一填。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看图说一说,填一填。(2)集体讨论、反馈。

教学内容:练习三(P46-47)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集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明白算理。

教学准备:1-10数学卡片、算式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教学

一、第1题教学

今天,动物园来了很多小客人,他们都想找一个好朋友,可是却没能找到。让我们班这些聪明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忙找一 找。分给10个人动物头饰,一张数字卡片。要求:

1、找出的好朋友必须是两个数合起来组成10。

2、边唱《找朋友》边做。

3、汇报:________的好朋友是_________

二、第2题教学

解放军叔叔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打靶的本领。

看第2题,明确题意。独立完成,校对

三、第3题教学

1、整体估计是黑棋子多,还是白棋子多。

2、数一数每种棋子的数量。

3、进行比较:_______比______多_______。_______比______少_______。

4、完成练习,校对。

四、第4题教学 1、看清题意。2、独立完成。3、小组交流。

五、第5题教学

老师看时间,要求在2分时间内完成。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六、第6题教学

1、分小组模拟比赛。2、小结评议。

七、教学游戏:

理解8的组成:你出6,我出2。你出(),我出()。

八、回顾总结。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课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教学内容:大家来锻炼 教学目标:

1、借助“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2、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校园的美丽与可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观察校园,身边的事物。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动。

2、想一想从中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新课教学

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2、进行独立思考。

3、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各种教学问题。4、自己解决问题。

5、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6、提出问题给予评价。7、适当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实践活动

7.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篇七

案教学设计

3节余多少钱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太多新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重点。所以在教学中着重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列式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对于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从而养成用直观图来分析题意的习惯。

2.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不强求算式的规范。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就感。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农民进城务工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 调查农民进城务工情况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节余多少钱(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班有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的同学吗?

师: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平时谁来照顾你们呢?生活费从哪里来呢?

师:有一位亮亮同学,他的父母也到城市里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奶奶,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跟亮亮的生活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拉近了所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左边的情境图):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阅读图上的文字信息,初步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贡献。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右边的情境图):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后将图中的数学信息一一列举出来,并解读每条信息的含义。(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课件出示问题):谁能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叙述一遍?

请学生将已知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好之后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这个问题。(3)集体交流。师: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吧。生将列出的算式呈现出来,并将自己的想法向全班汇报。预设

生:我是这样想的,要求八月节余了多少元,首先得求出八月收入了多少元,即800+185,再从总收入里面减去花掉的钱,列综合算式为800+185-745。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解题方法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先用父母寄回的800元减去八月花去的钱,再加上奶奶的补助,即可求出这个月节余多少钱,列综合算式为800-745+185。(4)明确运算顺序。

师:这两个综合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呢? 预设

生:这两个算式都没有小括号,只有加减法,所以计算的时候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的。

师: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设计意图:在学生列出加减混合的算式之后,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水到渠成之功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解决问题: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1)出示题目,独立思考。

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钱,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哪个信息已知?哪个信息未知?

(2)尝试理解,集体交流。①引导学生通过图示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课件出示教材上的示意图。请学生说说图意。③全体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明确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3)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8.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篇八

数与代数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5、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6、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7、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

2、周长的认识

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 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

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 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

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3=30,2×3=6,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第三节 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

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给学生示范书中提供的搭建活动,边操作边讲解。

3、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所搭建的立体图形。

4、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二课时 知识点:

1.示范书中提供的第二个搭建活动。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三单元 千克、克、吨

第一课:有多重(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知识点:

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掌握克、千克、吨质量单位。感受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能结合具体情景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千克、克、吨的关系及其简单换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掌握千克、克、吨之间关系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换算。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它们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克的概念。

2、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轻重,建立质量单位千克、克的概念,体验它们分别有多重。

4、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为物体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5、活动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重能力。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选择正确的重量单位,二是对重量的估计的准确性。

6、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公式可以记作1kg=1000g。

7、同一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如:一个西瓜重2(kg),也可以说这个西瓜重2000(g)。

8、通过实际的称量,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称。学会使用称量工具给物体称重。第二节 1吨有多重(认识吨)

知识点:

1、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质量的估计能力.4、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5、以大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参照物,让学生感受一吨有多重,从而建立吨的概念.吨用字母表示为“t”.6、能分辨出三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为物体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7、掌握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000000克.第三课:搭配中的学问 知识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与策略。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策略。

4、学生运用摆学具、画搭配线路图、画表格等多种方式解决搭配问题。并从中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

5、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6、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的愿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意识。

第四单元:乘法 第一课:购物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师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

4、在计算中明确算理,学会竖式的书写。用乘数从个位起依次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把得数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第二课:去游乐场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乘火车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第四课:0×5=?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借助“乘法的意义”“找规律”等方法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当因数末尾有0时,计算时0可以先不参加运算,计算结束后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后加几个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如:402×3=1206,307×8=2456,同样是因数中间有0,为什么一个乘积中间有0,而另一个却没有。通过讨论402×3积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发生了进位,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结论: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

5、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写法。

6、通过小组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第五课:买矿泉水 知识点: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4、结合买矿泉水的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

5、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汇报的多种计算方法都要予以肯定,但要着重引导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第五单元 周长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 游园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第三课时 花边有多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 地砖的周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第五课时 练习六 知识点:

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 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第六课时 交通与数 知识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六单元 除法 要点:

1、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

3、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

4、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第一课时 分桃子 知识点: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分为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整除除

数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前者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情景下,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找到算法,在汇报时通过比较找到最好的办法。教师要指出列竖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然后,要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上的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部分学生可能会写成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书写格式。

2、在教学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的这种情况时,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进一步理解48/3,先将40/3,每一份只能得到一个十,余下的一个十要和8合起来再除的算理。第2课时 淘气的猴子 知识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0/

7、0/8…各等于多少,最后给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2 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不会写商十位上的“0”,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商是几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4,得商“0”。验算。3 练一练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 的一位数的除法。”其中第4小题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只要能想出买5瓶满足6人,买10瓶能满足10人…买25瓶正好满足30人即可。第三课时 练习七 知识点:

练习七中第1、2、3、6小题,在计算时要养成“先计算,再估算”的良好习惯。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夺红旗”“过小河”等方面的数学竞赛,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第四课时 练习七

练习七中第4、5、7、8这四道小题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 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五课时 送温暖 知识点: 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法。

教师结合“送温暖”这个具体的情境,提出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说出计算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2 试一试

在试一试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3 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计算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第4小题,要让学生理解,余下的6袋,应再加运一次,共运8次;而第5小题,剩下的5朵,不能扎成1束,所以不能加。第六课时 买新书 知识点: 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

教师利用“买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说说解决过程,进一步说清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2练一练

第2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游了两个来回的意义”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6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共同进行研究、讨论,再组织汇报交流。除教材中的两个方案外,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的方案,如调换短一点的文章等,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应肯定,并给予鼓励。

其他计算题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注意解题的准确性。

第七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1——5题。

第2题要引导学生感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第3题则是继续培养学生先估算再计算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第5小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第八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6——11题。

第6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再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第7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8题“果篮一样大,价钱却不同”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给果篮配上合适的水果,再组织交流。配水果的方案各种各样,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第11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购买奖品的方案,并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各种不同的购物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七单元 年 月 日 要点:

年: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月: 大月:1、3、5、7、8、10、12月

小月:4、6、9、11月

平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 认识大月和小月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年历,并进行填空、计算、比较发现各月份的天数具有一定的规律,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2 认识平年和闰年

让学生观察附页中的年历,填出各年份中2月份的天数找出其中的特点:只有28天和29天两种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年份中出现28天、29天的规律性: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3 练一练

在练习中继续巩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第3题则是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季度,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第2课时 看日历

知识点:

1、说一说 是让学生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每人准备一份今年的日历,让学生在独自观察的基础上从日历上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2、找一找 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教学时先让学生在日历中独立找一找,找到这些节日,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3、练一练 学习推算时间。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推算的结果与方法。第3课时 猜生日 知识点:

创设过生日的情境,让同学们间接的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然后再请其他学生猜一猜,并说一说是怎样猜到的。这样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的能力。填一填

第2题是让学生加深了解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第4课时 一天的时间 知识点: 看一看 利用电视屏幕上的“节目预告”这一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并说说18:30、19:00、19:

33、19:

38、19: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知道表示时刻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初步认识24时计时法。并深入引导学生学会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的方法。2 练一练 在练习题中出现的各种情境,都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之间的转换方法,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解答。第五课时 时间与数学

(一)知识点:

1、教材创设了一家人具体休息的时间和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可以是:

(1)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馈。

(2)围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4)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休息日”“父母共同休息日”“母子共同休息日”“全家共同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5)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练一练习题中的规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规律,完成问题。

第六课时 时间与数学

(二)知识点:

第1题先让学生看居民身份证,说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年龄,再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第2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果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而定。

第3题解决“至少需要()分干完这些事”这个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在时间上统筹兼顾,提高工作效率。

第4题是一个研究性学习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第八单元 可能性

知识点: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直观感知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9.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设计

教师:黄治豪 2010 年 8 月 31 日 1 四年级上册语文授课计划进度安排表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起止日期 8.30-9.3 9.6-9.10 9.13-9.17 9.20-9.24 9.27-10.1 10.4-10.8 10.11-10.15 10.18-10.22 10.25-10.29 11.1-11.5 11.8-11.12 11.15-5.19 11.22-11.26 11.29-12.3 12.6-12.10 12.13-12.17 12.20-12.24 12.27-12.31 1.3-1.7 1.10-1.14 1.17-1.21 2 进度内容

一、乘除法

1、小 树 有 多 少 棵

3、练习一

5、植 树 练习三 练习二

课时 3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2、需 要 多 少 钱

4、参 观 科 技 馆 员

二、观察物体

三、千 克、克、吨

1、有 多 重

2、一 吨 有 多 重 国庆节 练习四 搭配中的学问

四、乘 法

1、购 物

2、去 游 乐 场 3、乘 火 车 4、0 ×5=?

5、买 矿 泉 水 整理与复习一 练习五

五、周 长

1、什 么 是 周 长

3、花 边 有 多 长 练习六 交通与数学

2、游 园

4、地 砖 的 周 长

六 除 法

1、分 桃 子

2、淘 气 的 猴 子

3、节 约

4、练习七

5、送 温 暖

6、买 新 书 练习八 七年、月、日 时间与数学

2、看 日 历

3、一 天 的 时 间 整理与复习二

八、可 能 性

1、投 球 游 戏 总复习

生活中的推理 总复习期末检测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 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 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 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 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 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 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 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尝试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 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 24 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 24 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从三个方向观 察由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能 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

2、第五单元“周长”。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的周长。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 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有大有小。进一步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实际操作中 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 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 “交通与数学” “时间与数学

(一)“时间与 ” 数学

(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 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 3 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 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拨一拨” 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3、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方向和路线。通过实际测量,认识分米、毫米和千米。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4、读统计图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发展趋势,作 出简单预测。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难点:

四、教学措施: 教学措施:

1、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3、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名学生,男生有人,女生有人,本班部分学生上课专心、善于思考,举手比较积极,而 且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课后能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及课外练习册,学习兴趣浓厚;但是 一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就不理想,学习积极性不高,发言不积极,而且基础不好,个别学生基础知识 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 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的关注这部分学生,尽量激发他们的积 极性,尽量关注到中、下学生,力争使他们多学一些。(六、课时安排: 见课时安排表)课时安排: 见课时安排表)

一 乘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在 实际生活汇总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 整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 100 以内)的口算;一位数除 整

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

2、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单元课时安排:10 课时 单元课时安排

小树有多少棵()小树有多少棵(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教学难点 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 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4、讨论算法。20+20+20=60

三、拓展应用: 5 × 4 50×4 500×4 6×7 6×70 6×700 2×3=6,20×3=60··· ··

1、3×2 30×2 300×2 你发现了什么 ?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五、作业:作业本中的作业。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钱(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 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5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引出:买 3 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1)(2)列式计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解决问题:买 3 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巩固练习: 课后试一试题目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中的相关作业。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练习课()练习课(3)练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过程: 1、13×3 31×3 70×5 34×2 24×2 24×4 15×3 13×5

2、香蕉每堆 200 根 小象每天吃 60 根。大象每天要吃 90 根。⑴、3 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 1 天吃吗? ⑵、1 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3、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 15 块,分给 6 个小朋友,够分吗? 练习一(练习一(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整

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较熟练口算 整

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6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对整

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较熟练 口算整

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开火车练口算。教师用口算卡在全班开火车做整

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练习,抽查学生对此口算的方法是否掌握。

2、教材第 6 页第 1 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全班订正时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 的口算方法。

3、教材第 6 页第 3 题。学生独立思考填写“ “〉 〈” ”或“=”,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 想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教材第 6 页第 2 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理解题意并解答第一问,组织交流后再开始第二个环 节“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 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第 6 页第 4 题。寻找本题中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四个问题,组织学生 对前三个问题进行汇报,说一说是根据什么信息来解决问题的。第四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 分小组进行讨论,合作解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不同的购买方案。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内容。练习一()练习一(5)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巩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解决教材第 7 页第 7、8 两道综合性较强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教材第 7 页第 6 题。寻找本题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说一说“3 倍” 倍”的含义,学生 “2 列式解答。

2、教材第 7 页第 7 题。(1)引导学生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明确题意。(2)小组讨论交流:怎样检查交来的钱数对不对?(3)列式解答。

二、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学会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还要积极运用它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1、教材第 7 页第 8 题。(1)创设情境:求教师和同学们共 80 人去参观科技馆,怎样租车合算?(2)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3)小组学习,共同研究设计方案,然后汇报交流。7(4)组织学生从“省钱”的角度讨论“哪一种租车方案最合算?”

2、教材第 7 页第 5 题学生独立作业。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相关作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参观科技馆()参观科技馆(6)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 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迅猛的发展。我们先进的社会,科技水平到 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领域还有待我们继续开发?你们想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科技 馆去参观。

二、探索新知

1、读题,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200÷5 900÷3 240÷8 180÷6 120÷4 270÷91、60÷3 560÷7

四、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植 树(7))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 进行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8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 3 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84÷4 100÷5 里填上“>” “<”或“=”。84÷4 24 × 2 720÷8 26÷2 720÷9 26 × 2 630÷9 720÷81、46÷2 66÷3

2、在 48÷4 24 × 3

四、总结: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练习课()练习课(8)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巩固上两节课所学知识,达到熟练程度,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1、96÷3

2、一包糖共 80 块。分给 2 人,平均每人„„ 人 2 4 8 你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3、这本书共 170 页,我已经看了 90 页。⑴、还剩多少页每看? ⑵、剩下的书,要在 4 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4、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小结

6、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内容。练习二(9)练习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运用除法口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9 48÷2 180÷6 270÷9 数

平均每人分到的块数 80÷2 = 7元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练习。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选择适合的方法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整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星期天,妈妈到超市采购了很多物品。(出示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

1、学生从图上了解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

2、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出示信息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

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除法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3、交流计算方法: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 48÷2=24 和 90÷6=15 两道算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 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教材第 12 页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3、教材第 12 页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 12 页第 3 题。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反馈。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 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复习()复习(10)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进 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星期天,一群同学一起到科技馆参观(出示相关的数学信息)

1、学生找数学信息:每张门票 8 元,一共花了 80 元。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一共有多少名同学?80÷8=10(人)

3、变幻信息及问题:每张门票 8 元,10 人一共花了多少钱?

4、学生独立解答:8×10=80(元)

5、观察“80÷8=10”和“8×10=80”这两个算式,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三个数 8、10、80,用 8 和 10 相乘得 80,用 80 除以 8 得 10,用 80 除以 10 就得 8,乘除法运算刚好相反。10

2、根据以上规律尝试写出几组相关的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教材第 12 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教材第 13 页第 7 题:填表 学生先独立填表,再交流订正,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教材第 13 页第 6 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想一想: “自己有什么收获?”

2、教材第 13 页第 5 题。独立完成。你是怎样判断两个算式的大小的?

五、作业:作业本的作业。

第一单元练习(课时)11—— ——12 第一单元练习(2 课时)11——12

一、填空

1.把 35+35+35+35 改成乘法算式是(2.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3.3 除 90,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除以 4 是 600。)。)。4.□+□=□×□(□表示同一个数)□=(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6.7 的 6 倍是()(,)个 15 是 30,(7.()里最大能填几? 5×()<36()×6<73)倍。)×()=120)。))。)。8.60 是 5 的()倍,是 6 的(9.()×()=(10.13×4 改成加法算式是(11.把 100+25=125 与 125×8 合并成一个混合算式是(12.210 是由哪 4 个一位数相乘得来的?(13.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大(14.小红衣柜里有 2 件上衣、一条裙子和一条裤子,配成一套衣服有___种不同的配法。

二、选择。选择。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A.加法计算 B.乘法计算)。C.除法计算)

(2)小明家在 7 楼,他每上一层楼用了 10 秒,在 1 分钟内小明能从一楼走到家吗?(A.能 B.不能 C.不能确定

11(3)一根绳子长 12 米,不对折,剪 3 次,剪成一样长的若干段,每段长(A.3 米 B.4 米 C.不能确定))

(4)5 个最小的三位数的和是(A.50 B.500 C.5000(5)不用计算,估算下面(A.300×4 C.400×2 B.251×4 D.95×9)的结果最接近1000。

(9)2006 年世界杯,四强球队名单如下:意大利、德国、法国、葡萄牙,每两队踢一场,一共要 踢多少场?(A.2 场 B.6 场)C.4 场 D.3 场

三、应用题

1.46 人去划船,每船限乘 4 人,租 11 条船够吗? 2.三年级 325 个同学乘 8 辆车去郊游。前 7 辆各坐 40 个同学,第 8 辆车要坐多少人? 3.学校买来 160 盆花,要把这些花放在 4 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花? 4.在 36 米长的走廊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 3 米摆一盆花,可以摆多少盆花? 5.一双皮鞋 88 元,一双袜子 8 元。(1)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双袜子的几倍?(2)一双袜子比一双鞋子便宜多少钱?(3)妈妈带 100 元钱买一双鞋子和一双袜子够吗?会不会剩钱?如果剩,剩多少?(4)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二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 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 置。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 样的立体。单元课时安排:2 课时 单元课时安排 搭一搭()搭一搭(1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2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 的相对位置。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 教学重点 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 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①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3、搭一搭,填一填。

③)。

的图形有()个,分别是(13 A B 填图号。⑴、从侧面看是图 A 的有(⑵、从正面看是图 B 的有(搭。

① ③)。)。

② ④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 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 B?想一想,搭一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练习三()练习三(1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 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在拼搭和辨认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猜一猜、搭一搭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学生对操作活动产生兴趣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搭积木,同学们高兴吗?今天老师把要求稍微提高了一点,不仅要考察谁会搭,还要考察谁会看、会画。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 4 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 3 个正方形。14

3、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4、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5、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 4 个正方形。

6、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 2 个正方形。

7、再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丛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8、学生分小组做上述拼搭游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 1 题:学生先用正方体学具搭出题中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后,再做判断和 选择;组织交流。

2、第 2 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搭一搭、看一看,再连一连。

3、第 3 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组织全班交流。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通过今天搭立体图形的活动,我们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 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2、拓展:你们能将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形状的样子画在方格纸上吗?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千克、千克、克、吨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 1 克、1 千克、1 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4、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 1 克、1 千克、1 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 的感念。

2、难点 吨的质量概念的建立。有多重()有多重(15)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 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 千克 = 1000 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质量,初 教学重点 15 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 千克 = 1000 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各种秤、小黑板、1 千克的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 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⑴、称一称。⑵、掂一掂。⑶、估一估。⑷、找一找。⑸、猜一猜。⑹、拎一拎。⑺、说一说。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 1 千克 = 1000 克。如可以通过称 2 袋 500 克的盐,也可以称 5 袋 200 克的米等活动。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

1、一个鸡蛋重(2、2kg =(7kg =(3、想一想:)g)g)4000g =(8000g =()kg)kg 一个西瓜重()

千克的棉花和 1 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 1 千克、2 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有多重(有多重(16)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16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 1 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 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 1 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 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 1 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 1 千克。

2、第 2 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学反思 1 吨有多重(17)吨有多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 1 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 吨 = 1000 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 1 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 教学重点 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 吨 = 1000 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 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 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课堂练习: 课本试一试题目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一些什么了解?

2、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练习课(18)练习课 练习目标:习目标: 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熟练的程度,并能灵活运用。练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本节课主要内容。

二、练习1、4 千克 =(50000 克 =(18 t =()kg)克)千克 3 吨 =((()千克)t = 2000 kg)kg = 6 t

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500

3、连一连。50 250 5 2克 500 kg ○ 3 kg 800 g ○ 10 kg 3 t ○ 3600 kg

三、小结

四、作业:完成练习册。作业:完成练习册。

千克 1 kg ○ 300 g 3 kg ○ 3 t 200 千克 9 kg ○ 9000g 4000 g ○ 4 t 400 克

4、在○里填上“>” “<”或“=” 8000 千克 ○ 8 吨

4500 克 ○ 4 千克 5 t ○ 5000 g 练习四(练习四(19)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 18 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 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教师创设情境: “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 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 3 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 参与。复试

1、第 5、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 7 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 8 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 9 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 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 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 10 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 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 克 10 克地称 5 次;先称 30 克,再称 20 克;先称 2 个 20 克,再称 10 克 等。6000 克=()千克 3 kg=()g 4 吨=()千克 6000 t =()kg 4 千克 500 克=()克 3 吨 70 千克=()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第 11 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 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 个苹果和 3 个梨合起来刚好和 9 个桃子一样重,所以 1 个梨和 1 个苹果应和 3 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搭配中的学问(20)搭配中的学问(20)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 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 4 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19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全班交流。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 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出示教材“练一练”第 1 题情境图。(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独立解决。(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 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2、出示“练一练”第 2 题情境: “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 的问题。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 不同的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测试卷(21——22)第三单元测试卷(21——22)——22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 3 分 共 12 分)1.量物体的长度用吨作单位。(2.1 小瓶洗发液重 250 克。(3.1 厘米有 10 毫米。(4.10 个 100 千克是 1 吨。(二、单选题(每道小题 3 分 共 12 分)1.蜡笔长约[ 2.课桌高约[ 3.汽车重约[ 4.跳绳长约[ ] A.6 分米 ] A.7 厘米 ] A.3 克 ]A.2 厘米 B.6 厘米 B.7 分米 B.3 千克 B.2 分米 C.6 千克 C.7 米 C.3 吨 C.2 米))))

三、填空题(1-6 每题 2 分, 7-10 每题 3 分, 第 11 小题 4 分, 第 12 小题 12 分, 共 40 分)1.1 吨=(2.1 米=(3.1 米=()千。11 吨=()千克)分米)毫米 20)分米。5 米=()毫米。9 米=(4.1 千米=(5.1 米=(6.1 分米=()米。4 千米=()厘米。10 米=()毫米 8 分米=()千克)分米)毫米=()厘米=()米)厘米)毫米

7.1 吨+500 千克=(8.1 米-3 分米=(9.21 毫米+29 毫米=(10.47 厘米-17 厘米=(11.1 分米=(1 厘米=()厘米)分米)厘米)毫米)厘米。6 分米=()毫米。7 厘米=(12.在○里填上<、>或=.(1)4 米○1400 毫米(2)3 吨○4500 千克

四、口算题(10 分)(1)80÷4=(4)96÷3=(7)420÷6=(10)15÷5×6=

五、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 分 共 10 分)1.多少吨的 3 倍是 150 吨? 2.120 分米是 6 分米的多少倍?

六、应用题(每道小题 8 分 共 16 分)1.在 3 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 5 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 200 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 2 趟共行多少 米? 四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1(3)910 克○1 千克(4)5 时○300 分(3)4000÷8=(6)300÷5=(9)630÷7÷3=(2)12÷6=(5)150÷3=(8)21÷7=

乘法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和难点

1、重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难点: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时安排:10 课时 课时安排

购物()购物(2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

二、探索新知:

213 元 42 元 12 元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 4 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 × 4 = 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1)12+12+12+12=48(2)1 2(3)1 2 1 2 × 4 1 2 × 1 2 4 8 4 8

三、拓展应用 完成课本试一试

四、作业

练习课(24)练习课(24)

教学目标: 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教学过程:

一、练习 22

1、试一试: 买两个书柜需要多少钱? 213×2=()(元)213 × 2

2、× 1 4 2 3 1 3 答: 123 × 3 214 × 2 ×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 3 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衫 132 元

5、填表。2辆 大车乘客数 小车乘客数 60 24 3辆 4辆 5辆 6辆 7辆 8辆

二、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 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作业

去游乐场()去游乐场(25)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16 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 × 4 = 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2 × 32 15 × 4 16 × 5 26 × 8 23 5 × 12 3 × 16 17 × 5

2、× 2 3 2 19 × 5 24 × 2 4 × 16 1 × 6 5 60 × 7 52 × 4 3 × 40 4 × 8 2 4 × 30 15 × 6 84 × 5 7 2 × 4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 2 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 3 名教师带 45 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 400 元钱买门票够吗?

四、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中的作业。乘火车()乘火车(26)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 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 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 × 5 =(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1)70 × 5 = 350,(2)1 2 2 × 5 = 10,× 4 350 + 10 = 360。4 8 答:

三、拓展应用 4 × 6+3 7 × 5+4 8 × 6+3 9 × 7+5 3 × 6+6 9 × 2+7

2、三年级有 4 个班,每班 45 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 91 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3、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 5 时的火车,又乘 2 时的 汽车。(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 3 时火车的大概位置。(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四、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0 × 5 = ?()?(27)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 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 教学难点 和能力。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0 加任何数都得几?任何数减 0 都得几?那么你们知 道“?”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如:结合“5 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 为什么“0×5 = 0”

4、汇报算法:(1)5 个 0 相加得 0。(2)3 × 5 = 15,2 × 5 = 10,1 × 5 = 5,0 × 5 = 0,5、算一算 0 × 5= 7 × 0= 0 × 26 = 你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6、让学生任意出几道 0 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7、试一试:(1)130 × 5 = 1 3 0 13 × 5 = 65 1 3 0 × 1 5 130 × 5 = 650 × 1 5 5 0 5 0(2)402 × 3 = ①、400 × 3 = 1200,2 × 3 = 6,1200 + 6 = 1206。

三、拓展应用 课本试一试题目。

四、作业

② × 4 0 2 3 25 练习课()练习课(28)

教学目标: 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掌握。教学过程:

一、练习

1、连一连。240 × 2 302 × 5 15 × 3 25 × 4 204 × 2 320 × 5 150 × 3 250 × 4

2、小狗送信。(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

3、在○里填上“>”“<”或“=”.、105 × 6 ○ 600 190 × 5 ○ 1000 180 × 4 ○ 800 140 × 7 ○ 9804、100 — 23 × 3 14 × 6 — 28 75 + 25 × 4(34 + 56)× 7(20 + 80)× 3 20 + 80 × 3

5、三年级有 4 个班,每班 45 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 91 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6、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 5 时的火车,又乘 2 时的 汽车。(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 3 时火车的大概位置。(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二、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买 矿 泉 水(29))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1)一箱饮料大约 70 元,两箱饮料大约 140 元。(2)一箱饮料超过 60 元,两箱饮料就超过 100 元,但不到 200 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26 还可以怎样

6、汇报算法:(1)24 × 3 = 72(元)(2)24 × 3 × 2 = × 2 =(元)

三、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试一试。

2、集体订正。

四、作业 72 × 2 = 144(元)

练习课()练习课(30)

教学目标: 巩固乘法结合律的算法,并能使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教学过程:

一、练习1、15 × 4 × 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0+1+2+3+4+5+6+7+8+9()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

4、15 × 6 × 8 36 ÷ 9 × 12 32 + 17 × 3(15 + 35)× 6 5 × 18 × 7 105 × 2 × 5

5、我每分大约打 41 个字(1)小明 5 分能打多少个字?(2)一篇稿件共 325 个字,5 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3)再打 3 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 168 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 5 倍。(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二、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三、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实践活动(31)实践活动(3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教学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揭示实践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 1 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 27 学知识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二、猜一猜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1)以 4 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2、学生以 4 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四、交流与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 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 奖励——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 方法,为什么。1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先数出 50 粒或 100 粒堆成一小堆,再 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 2 将 ○ 3 全部黄豆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与份数相乘;○一粒一粒地 数,不管学生的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活动想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练习五(32)练习五(3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或其他方法计算多位乘 一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练习五中的习题分类为 4 个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巩固深化知识。

4、在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欣赏数学的形势美。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灵活运用估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的数学课有这几个学习环节,你们对哪个环节最感兴趣?

二、摘苹果

1、第 1 题,全班一起摘苹果。

2、第 2 题和第 10 题分男女两队做摘苹果比赛的游戏,看哪一队摘得又快又好。

三、估一估

1、第 4 题,学生先独立思考,改正错题,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算发现问题的。282、8 题,第 先让学生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接近圆中的数,然后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3、第 11 题,学生用估算或计算的方法比较出得数大小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因数的和 不变,那么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因数的积要大。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时,教师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森林医生 创设情境:数学森林里有几棵树生病了,请同学们做一回森林医生来帮他们诊断病情、治疗疾病。

1、学生分同桌二人医疗小组共同诊断交流病因、制定诊疗方案。

2、全班交流:说一说病在哪里,应该如何治疗?

五、有趣的算式

1、第 5 题(1)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根绝算式的特点学生独立继续往下写 3 道题。(3)引导学生计算得数进一步验证所写的算式是否正确。(4)引导学生明白像这样有趣的算式组还有很多。

2、第 9 题。(1)学生独立计算结果。(2)全班交流算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启发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3)组织学生观察次数的特征,并根据其中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几道算式。

六、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和估算,还欣赏了两组有趣的算式,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规律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

七、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整理与复习(33)整理与复习(3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3、先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整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问题。

4、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对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有条理地进行整理与复习。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 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 强调与说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 1 题。(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2)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 3 题。29(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字信息?(2)独立完成第(1)(4)个问题。(3)全班订正。

3、第 3 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 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 生的计算正确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 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 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数学日记”的方式纪录下来。

3、课外作业:第 2 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34-35)第四单元测试题(34-35)

一、口算题(10 分)口算题 48+36= 60+70= 75-29= 150-90= 21×3= 52÷6= 88÷4= 60×8×0=

4000÷5= 3000+140=

二、计算题(每道小题 5 分 共 30 分)计算题 280÷4+360÷9 90×4+70×3 180×2-50×6 588÷7-29×2 96÷6+45×9 450÷3-420÷7

三、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 分 共 20 分)文字叙述题 1.180 的 9 倍是多少? 2.180 是 9 的多少倍? 3.一个数的 5 倍是 450,这个数是多少? 4.一个数除以 25 商 4 余 3,这个数是多少? 30

四、应用题(1-2 每题 6 分, 3-6 每题 7 分, 共 40 分)应用题 1.商店有黄气球 19 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 7 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 2 倍,花气球有多 少个?

2.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 75 道,小明做了 85 道,小青比小华和小明的总数少 30 道,小青 做了多少道? 3.学校有 14 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 2 倍,柳树比松树多 4 棵,有多少棵柳树? 4.三年级(1)班有 46 人,其中 21 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5.公园有 7 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 9 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6.甲有 140 元,甲的钱数是乙的 2 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 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 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6 课时 课时安排 什么是周长()什么是周长(36)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1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 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拓展应用

1、摸一摸。(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3、连一连 连一连(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园(37)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 知识的直观经验。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4、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 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 32 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 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 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花边有多长(38)花边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 中的运用。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 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 亮的花边。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各自的算法:(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34 + 12 + 34 + 12 = 92(分米)(2)我把 2 个长和 2 个宽加起来。34 × 2 + 12 × 2 = 92(分米)(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 2。(34 + 12)× 2 = 92(分米)

三、拓展应用

1、做一做 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27cm 44cm 15cm 22cm 33

2、讨论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四、小结: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用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 么问题呢?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地砖的周长(39)地砖的周长(39)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提示课题: 地砖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测量地砖的边长。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砖,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必须先 测量它的边长。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 能完成这个任务。方法 1: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0+60+60+60=240(厘米)方法 2:用边长乘以 4。方法 3: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以 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 48 页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2、讨论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最简单?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的计 算方法吗?

3、用你刚才选择的最简单方法完成教材第 48 页做一做。第 2 题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举例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34 练习六(40)练习六(40)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合作交流,深化理解知识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 教学难点 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第 1 题。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以直接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求平行四边形的周 长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而求梯形的周长却不可以这样算?

2、第 2 题 可以让学生分别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第 3 题、第 4 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求花边长就是求正方形周长。

4、第 5 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明确“沿着足球场跑了 2 圈,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2”。

5、第 6 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也可以让学生先剪一剪、折一折,以帮助理解题意,然后再求小正方 形的周长。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小正方形周长。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18+18=36(米)18×2=36(米)18÷2×4=36(米)18×4÷2=36(米)

6、第 7 题 可以让学生操作:“用 48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 4 份,每份 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7、第 8 题 用 16 根小棒摆长方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便于总结规律。共可以摆 4 种,即 16÷2=7(长)+1(宽)=6+2=5+3=4+4。

8、数学故事 可以让学生通过“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组织小组内及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1)先求出正方形桌子边长,再乘拼成的长方形中拥有的边长数。(2)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周长。(3)先将正方形的周 长乘正方形桌子的张数,再根绝每两张桌子拼一次就减少两边的规律,从积里减去减少的边的长度。

9、第 9 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及班级集中发言时,教师可 以结合学生的想法,用媒体直观展示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四幅图的周 长相等。

10、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11、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交通与数学()交通与数学(4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重点: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 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探索新知:

(一)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如可以问: “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 以发现小东每分走 65 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 10 分。

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

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

(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让学 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其中的第(2)个问题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 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280+150+190=620(米)。”

三、实践应用: 请同学们看书 53 页第 4 题,互相交流一下,你知道了哪些路标?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作为课 下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搜集。教师做好安全教育。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第五单元周长测试题(42——43)单元周长测试题(42——43)——43 一.口算 120÷3 = 69÷3 = 二.填空 1. 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36 50×4 = 210 ÷ 7 = 480 ÷ 6 = 25×4 =)2.一个正方形周长 80 厘米,它的边长是(3.一个长方形长 9 厘米,宽比长少 3 厘米,它的周长是())4.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围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要走 120 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米。5.下图是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如图所示。在这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能剪出的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剩下的图形是一个(形。6.填表:)18cm)厘米,12 cm 图形

宽周长 6cm 长方形 4cm 2dm 10cm 图形

边长

周长 28cm 正方形 12dm

二、判断,在()内对的打“√”,错的打“×” 1.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2.一个长方形长 5 厘米,宽 2 厘米,周长是 7 厘米. 3.正方形的边长是 6 厘米,周长是 24 厘米. 4.长方形的周长是 60 厘米,长 18 厘米,宽是 42 厘米.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共 12 分)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8 米,宽是 4 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A、12 B、24 C、32)米.)米.(((())))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64 米,它的边长是(37 A、16 B、128 C、256)3.边长是 15 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比长 25 厘米,宽 10 厘米的长方形周长(A、长方形的周长大于正方形的周长 B、正方形的周长大于长方形的周长 C、长方形的周长等于正方形的周长

4、一个正方形剪成 2 个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A、相等

四、解决问题 B、大于 C、小于)原来正方形的周长。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 18 米,宽 9 米,一面靠墙(如下图),其它三面墙围上竹篱笆。竹篱 笆长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 100 米,宽 40 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 3.一段长 60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为 12 米,宽为 8 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 为多少米? 5.长方形的长 16 分米,长是宽的 2 倍,周长是多少分米? 6.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原来长方形的长是 4 厘米,宽是 2 厘米。请你算一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画图)

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课时安排:6 课时 课时安排

分 桃 子(44))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

3、重点解决“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 ÷ 2”。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1)10 个 10 个 10 个 10 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 2 篮零 4 个,一共 24 个。(2)40 ÷ 2 = 20,8 ÷ 2 = 2,20 ÷ 4 = 24。(3)、2 4 8 √4 8 4 8 8 0 答:。

7、解决“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 48平均分成 3 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 样办”这两个问题。(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组织交流。

三、拓展应用:

1、小猴回家。先估算再计算。3 √6 3 6 √8 4 5 √7 5 6 √9 6

2、用竖式计算。84 ÷ 4 81 ÷ 3 90 ÷ 6 39 98 ÷ 7 84 ÷ 6 96 ÷ 4 淘气的猴子()淘气的猴子(45)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 算。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谁来了?(4 只小猴)。它们现在饿了想去摘桃子。我们看看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好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0÷5=0 说一说:0÷7 0÷8 引出:

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三、拓展应用 408÷4 612÷3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840÷6 练习七(46)练习七(46)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组合学生解答练习七中的习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 教学重点 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第 2 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 高计算的正确率。

2、第 4 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1)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2)再过一年(即小孩 7 岁时),老人的年龄是小孩的几倍?小孩 8 岁时呢?(3)有什么规律吗?

3、第 5 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多,存的周数就越少”的规律。

4、第 7 题 数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打得快”,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打的字数多。学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解答: 看 1 分谁打字多。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看 6 分谁打字多。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5、第 8 题 数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可以:(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购货发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7、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47)送 温 暖(47)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知识目标 计算。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难点 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咱们学校要搞一个活动,为他们 献“爱心”。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华夏小学同学捐出 576 本故事书,送给 6 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三、拓展应用:

1、试一试: 41(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 4 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2)王老师有 100 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三、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买新书()买新书(48)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挂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 200 本书,需要摆放到 2 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 4 层,大家帮帮忙 好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 ÷ 7 ÷ 6 624 ÷ 6 × 5 801 ÷(3 × 3)960 ÷ 6 × 4

2、按要求连一连。48 × 2 32 × 5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 160 ÷ 2 240 ÷ 5 的第一个数!96 ÷ 3 80 × 3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 2 个来回,共游了 100 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练习课()练习课(49)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计算该方法,使学生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2、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教学教程:

一、练习

1、口算: 16÷2= 36÷9= 217÷7= 305÷5= 56÷7= 68÷2= 48÷4= 56÷2=

2、用竖式计算。84 ÷ 4 81 ÷ 3 90 ÷ 6 98 ÷ 7 84 ÷ 6 96 ÷ 4 42

3、脱式计算 756 ÷ 7 × 6 624 × 6 × 5 801 ÷(3 × 3)960 ÷ 6 × 4

4、小华家离学校有 344 米,他去学校用了 4 分钟,平均小华每分钟走多少米?

5、一篇稿件共有 2 页,每页 240 个字,一张黑板只能中写 8 行,平均每行写多少个字?

二、小结。

三、作业。

练习八(50)练习八(50)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解答练习八种的习题。

4、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挑战开始了,同学们,你敢迎接挑战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第 2 题,通过“猜一猜,填一填”的活动,引导学生感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第 3 题,可以先让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并说说估计的过程,再进行计算。这样的练习一方面可以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第 5 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部分学生在计算最后一题 “100--70 ÷5”时,容易受数的特点的影响,犯“先算 100—70”的错误,数学中要及时纠正。第 6 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1),如有学生在求总人数时用“100×6—5—2+5—3--1”之类的简便算法,教师应予充分的鼓励;解决 问题(2)时,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如:(1)三辆车中的学生为一批(2)将一年级和四年级合并,其余任意两个年级合并(3)

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分别合并,三、四年级中多出的 3 人,可以到一、二年级或五、六年级。第 7 题,教师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体验数学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第 8 题,“果篮一样大,价钱却不同”。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给果篮配 上合适的水果,再组织交流。配水果的方案各种各样,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 励。第 10 题,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 ”是多少,再说说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理 解加、减、乘、除法算式中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 9 题,要算平均每行写多少字,先要算出这篇稿件共有多少字。第 11 题,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出购买 奖品的方案,并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各种不同的购物方案,相互质疑,不断完善购买方案。逐 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在今天的挑战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吧。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43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除数》单元测验卷(—— ——52)第六单元《除数》单元测验卷(51——)

一、直接写出得数。20% 69÷3= 75÷5= 460÷2= 540÷3= 84÷6= 91÷7= = 65÷5= 96÷6= 32×6= 94-25= 22×4=

二、填数: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8%()×5< 46 9×()< 64(2、算算填填:8% 3600÷6= 4000÷2= 240÷6= 600÷2=

三、在□里填数,并计算。12% 4□×6=282 3□×5=195 84÷4= 860÷4= 96÷8= 86+27= 57÷3= 100÷4= 45÷3= 68÷4= 72÷3)×6< 38 8×()< 55 800÷2= 1200÷2= 2400÷3= 480÷4= 5□×7=371 4□×9=414

四、笔算带★要验算:20% 936÷3= ★1827÷4= 1234÷4= 436÷4= ★984÷8= 1021÷6=

五、看图列式计算:9%(1)男同学: ?人 女同学: 112 人(2)男同学: 女同学: 44 ?人 263 人

432 人 ?箱(3)苹果: 梨: 36 箱

六、列式计算。9% 1、322 里有几个 7? 2、936 是 8 的几倍? 3、477 连续减去几个 9 得 0?

六、应用题:(3+3+8)%

1、光明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广播操比赛,共有 376 人,每 8 人站一行,要站几行?

2、陈大伯要给 540 棵苹果树喷药水,准备 5 天喷完,平均每天要喷多少棵?

3、某车间 7 天加工 315 个零件,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照这样计算,3 天,5 天,9 天各要加工多少个零件?计算后填表: 时间(天)零件总数 1 3 5 7 315 9 七

年、月、日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 24 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认识 24 时计时法。

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年、月、日是时间单位,能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会 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一些信息。

2、难点: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判断平年和闰年。课时安排:5 课时 课时安排

年、月、日(53)5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知识。2.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45 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教重、难点: 教重、难点: 1.重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难点:对学习材料的整理、分析、概括。并能够提取对学习有用的资料。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年月日的资料。

2、年历、计算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吗?过年的时候,你都干些什么?(穿红衣服、帖春联、放鞭炮„)师:同学们都喜欢过年,那你知道年是什么吗?(学生简单回答)〖引入年的传说〗 师: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 板书:年 月 日

2、探究新知。

(一)探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2、有关日的知识。

3、有关月的知识。(把有 31 天的月叫做大月,有 30 天的月叫做小月,你怎么样就能很快记下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 是小月?)学生汇报记忆方式:如拳法,口诀等。互相交流。

4、有关”年”的知识(1)为什么有平年、闰年之分,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派代表汇报)(2)用万年历验证平闰年。(3)常识介绍:我们所学习的历法是公历。

二、总结。

1、关于时间单位,你还有哪些问题?

2、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特别详细,得想个办法把这些资料保存下来,并有个好的方式展现给大家,你有办法吗?

三、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大月:1、3、5、7、8、10、12 月 小月:4、6、9、11 月 2 月:平年 28 天 闰年 29 天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看日历、猜生日()看日历、猜生日(54)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3、培养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今年的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日历吗?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独自观察今年的日历,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2、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汇报观察结果。

3、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教师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

4、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重要节日?

5、与同伴说说各个重要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三、拓展应用: 独立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到今年的 10 月 1 日经过了 年,我已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是 岁了。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周年。

一天的时间()一天的时间(55)

教学目标: :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 教学目标: : 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 教学重点: 刻进行相互换算。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由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 18:30,19:00,19:33 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 24 时记时法与 12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关系。

5、全班交流,得出 12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 24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一、填一填 47 第二次取信时间是下午 14:00~16:30 也就是下午 时。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 时到下午 时 分,取信间隔 全天共开放 时 分。

二、画一画

分。

2、小明从家到火车站要 20 分,他最晚要在下午 时 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开车前 5 分停止检票

三、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时间与数学(时间与数学

(一)(56)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在这样 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

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 3 天后休息 1 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从 9 月 1 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9 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1 4 11 18 5 12 19 6 13 20 7 14 21 48 星期五 2 9 16 23 星期六 3 10 17 24 8 15 22 25 26 27 28 29 30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 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 “母亲休息日” “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 日”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观察日历找规律: 9 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1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8 15 22 29 星期五 2 9 16 23 30 星期六 3 10 17 24 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 4 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12 比 11 多 1,„„,18 比 11 多 7,„„,嘿!我发现了: 我发现了:11+19=30,„„,换另一组再试一试。换另一组再试一试。

时间与数学(时间与数学

(二)(57)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

4、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创设“看身份证”的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吗?她今年几岁了?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请学生观察、交流从身份证上获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的方法。

3、补充练习。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1、独立完成第 78 页的 2、3 两题,然后分别交流自己的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

2、(回家)做水的小实验,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交流实验后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49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58)整理与复习(58)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3、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4、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 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 强调与说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 1 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后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2题。(1)齐读题目,提问:书上告诉我们什么知识?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2)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订正。

3、第 3 题。读题后,独立完成。交流计算方法,并核对,订正。

四、数学万花筒 自行读数学万花筒。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师作适当指导。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 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 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数学日记”的方式纪录下来。

3、课外作业:第 2 题。50 第七单元测试卷(59—— 第七单元测试卷 ——60)——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下午 5 时,用 24 计时法记作 17:00 2、1962 年是闰年。())()

3、一年有 12 个月,其中 7 个大月,是 30 天的有 5 个月。(二、填空。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60 个月=(3 时=()年 2 日=()时 35 日=()个星期 36 个月=()年)小时。)分

480 秒=()分

2、分针在钟面走 4 圈走了(3、今年是()分,是经过()天,共有()年,全年有()个星期零()天。)4、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今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的纪念日。

5、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某地,上午 7 时 30 分开车,下午 4 年 20 分到达,路上用(小时()分。)

三、选择题

1、今年第一季度有(A 89 B 90 C 91)天

2、电影 11:40 开始播放,经过 1 时 40 分结束,结束时刻是()A 13:20 B 12:20 C 13:00)3、2004 年 3 月 1 日是星期一,3 月 10 日是星期(A 四 B 二 C 三)

4、下午 4 时 50 分,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A 4:50 B 16:50 C 14:50

四、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下面时刻,上午 7 时 30 分 中午 12 时 下午 1 时 30 分 下午 5 时

五、解决问题。

1、一只燕子,一天吃害虫 60 只,这只燕子一个星期吃多少只? 51 用 24 时计时法:(用 24 时计时法:(用 24 时计时法:(用 24 时计时法:())))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50 千米速度行驶,上午 8 时从甲地开往乙地,下午 3 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3、某工厂 2004 年上半年生产化肥 480 吨,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4、思考题 2000 年元旦是星期六,那么 2004 年元旦是星期几?

可能性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时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5、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6、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会借助操作活动,说出某一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2)能够将某一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一一列举出来。(3)能用“可能” “一定” “很少” “不可能” “偶尔” “经常”等词描述事件可能性的大小。(4)结合具体情境,对某个问题进行推理。

2、难点:将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一一列举出来。课时安排:3 课时 课时安排

摸球游戏()摸球游戏(6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 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教学重点: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布袋、一定数量的白球、黄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52

1、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布袋、9 个白球、1 个黄球(白球、黄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2、将 9 个球放入袋内,创设摸球游戏的情境。小组内每个人依次轮流摸球,请想一想:摸到的球可 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

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1、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

2、实践探索。(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第几次 颜色 第几次 颜色(2)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3)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 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再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 有小的。

三、解释和应用: 课本相关习题。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生活中的推理()生活中的推理(62)

教学目标: :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教学目标: :

2、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3、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幻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做的是摸球游戏,有趣吗?今天我们继续做游戏。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 始吧!

二、探索新知:

1、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淘气、笑笑、小明,约定他们三人分别参加了足球、航模、电脑兴趣小组中 的一项。扮演绦子的同学说: “我喜欢航模。”扮演笑笑的同学说: “我不喜欢踢足球。”扮演小明的 同学说: “我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可能再什么兴趣小组,并说一说理由。

2、小组内交流,让每一位同学都猜一次,都能经历一次推理、判断的过程。

3、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知道的信息记录再表格中,进行判断。足球 淘气 笑笑 小明

4、让学生把推理的过程说一说。

三、拓展应用: 课本试一试。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航模 电脑

练习课()练习课(63)5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2、能使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练习。

1、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 “很少” “不可能”说一说。海 南

哈 尔 滨 武 汉

2、从下面的五个箱子里,分别摸出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8白2红 5白5红 8白2红 可能是白球 一定是白球 一定不是白球 很可能是白球 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红 10 白

3、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和体育三门课,王、李、张三位老师分别教其中一门课。王老师不是美术 老师,李老师从不再操场上课,张老师上课要用钢琴。这三位老师分别教哪一科? 美术 王老师 李老师 张老师 王老师教: 李老师: 张老师:

4、小红、小青、小芳、小丽四个人中,小青不是最高的,但比小红、小丽高;而小红又比小丽高。请在图中标出她们的名字。

三、小结。音乐 体育

总复习(总复习(64)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复习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及两 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

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 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 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 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 204×3 和 408÷4 的口算方法。(3)计时训练: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 1 题,准 备好,“开始!”交流,订正。

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 5 题的算式。(2)交流,评价。

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试着做一做第 9 题。(3)全班订正。(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5、课堂小结。

总复习()总复习(65)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计算题掌握的都非常好!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会了口算、笔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一些计算 方法,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好多的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二、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1)指名回答,师板书: 时间单位:年、月、日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1)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 2 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3)全班订正。(4)做第 3 题。学生完成后全班订正。

三、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 他同学。板书:常用计量单位: 板书:常用计量单位:1 年=12 个月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 千克=1000 克 55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总复习(总复习(66)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

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 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

二、巩固探究

1、第 6 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读题,解决。

3、同学们,在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 么?现在老师这有一道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出示第 10 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 引导学生看图第 15 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 元钱想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 交流,纠正。

5、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和“钱”有关的,同学们解答的都比较好。下面我们来解决关于交 通工具的实际问题,能做得更好吗? 交流,解答,纠正。

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出示第 8 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时什么? 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拓展实践,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总复习(67)总复习(67)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 12 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 13 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 20 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 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 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 14 题。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 120 米,宽 95 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 3 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 30 米,宽是 20 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总复习(总复习(68)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 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57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 16 题:一年 365 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 92 页第 18 题的图片及文字。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 20 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 19 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69——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69—— 70)70)

一、知识宫里窍门多。28 分(每空 1 分)知识宫里窍门多。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000(小红到食杂店买回白糖 1000(50(小华每天回家做作业要用 50()kɡ)分 10kɡ=(10kɡ 半年=(半年=(;)。))ɡ)个季度 汽车每次运货重 4(29(小丽的体重是 29(2、3 吨=(2 年=(3、在 3999 克 24× 24×5)千克)个月

7000ɡ=(7000ɡ 3 小时 10 分=(里填上“>、<”。里填上“>、<”或“=” 4000 克 25× 25×4 5t 75+ 75+5 倍是()倍; 8 的 7 倍是(5000kɡ 5000kɡ 75× 75×5 10t 30× 30×1 ; 20 的()10000ɡ 10000ɡ 30÷ 30÷1 80。)倍是 80。)4、35 是 7 的(8cm,3cm,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一个长方形的长 8cm,宽比长少 3cm,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它的边长是(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20 分米,它的边长是(6、从 14 时[是(时()分。)午(。))时()时]到晚上 9 时 40 分[是()分],经过(经过()

“不可能 “经常 “偶尔

7、选用“一定” 不可能” 经常” 偶尔”等词填空。选用“一定” 不可能” 经常” 偶尔”等词填空。“ “ “ 58 我国南方冬天(我国南方冬天(天是(一个月 29 天是()是晴天; 是晴天;)出现的。出现的。

一袋面粉重(一袋面粉重(鱼()是 40 吨;)生活在水里。生活在水里。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二、快乐 A、B、C。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 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年二月份有(1、2008 年二月份有()天。[①28 ②29 ③30] 侧面]

2、从()看到的形状是。[①上面 ②正面 ③侧面] 小华有三条裙子、两件上衣,共有(种不同穿法。

3、小华有三条裙子、两件上衣,共有()种不同穿法。[①5 ②6 ③7] 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4、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鸡在打架] [①地球上每天有人出生 ②人没喝过水 ③鸡在打架] 下面图形中(的周长最长。

5、下面图形中()的周长最长。[① ② ③ ] 当回裁判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三、当回裁判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 4 分(,)

1、每年的第一季度是 90 天。()洗 粉 衣 吨棉花重。2、1 吨的铁板比 1 吨棉花重。()

3、一盒饼干重 400 克。()转动转盘(右图)停下后指针可能指向自行车。,停下后指针可能指向自行车(4、转动转盘(右图)停下后指针可能指向自行车。,)电风扇

行 自 车

四、动手画一画。6 分 动手画一画。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画在方格纸上。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画在方格纸上。上面 正面 侧面

五、想一想,推一推。6 分 想一想,推一推。张老师、黄老师和林老师分别教音乐、美术和体育中的一门功课,张老师、黄老师和林老师分别教音乐、美术和体育中的一门功课,张老师经常与音乐老师在一,林老师上课经常在室外 起,林老师上课经常在室外。这三位老师分别教哪一门课。,林老师上课经常在室外。这三位老师分别教哪一门课。

12+12)

六、神机妙算显身手。24 分(12+12)神机妙算显身手。竖式计算。

1、竖式计算。246× 504× 246×7 504×9 824÷ 824÷4 493÷ 493÷8

2、脱式计算。脱式计算。540-370)(540-370)×6 33× 33×8÷6 745+625÷ 745+625÷5 59

七、解决问题办法多。27 分(4+4+4+4+5+6)解决问题办法多。元到商店买一个篮球,千米。

1、李老师带 100 元到商店买一个篮球,2、汽车每小时行 60 千米。AB 两城相距 剩下的钱买羽毛球。剩下的钱买羽毛球。A城 B城 多少千米? 多少千米? 可以买几个 发车: 发车:上午 10 时 羽毛球? 到达: 到达:下午 3 时 76 元 2元

下面是一块菜地,3、下面是一块菜地,要在这块菜地的四 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4、学校开展“学雷锋做好事 4 人小组活 学校开展“ 报名参加人数是: 动”。报名参加人数是: 男生 21 人 女生 27 人 6m 11m 11m 要上班,起床后每项家务所需时间如下: 3+2)(3+2

5、小华妈妈每天 7:30 要上班,起床后每项家务所需时间如下: 3+2)分(项目 时间(时间(分)穿衣 2 洗刷 4 煮饭菜 20 搞卫生 5 吃饭 6 ⑴小华妈妈至少要用几分钟完成这些事? 小华妈妈至少要用几分钟完成这些事?

⑵小华妈妈必须在几时几分之前起床? 小华妈妈必须在几时几分之前起床?

6、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示意图。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示意图。小明家 50m 商场 110m 100m 180m 影院 学校 60 140m 医院 80m 市场 70m 90m ⑴小明家到学校有几种不同路可走? 小明家到学校有几种不同路可走?

⑵小明每天上学沿最近的路走两个来回,一共要走多少米? 明每天上学沿最近的路走两个来回,一共要走多少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71——7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题(71——72)期末试 ——72 湖北省仙桃市教科院 秦和平

一、开动脑筋填一填。(20 分)

1、小淘气 17 时放学,也就是下午(时睡觉。

2、中国农业银行仙桃市支行的营业时间是 8: 00——18: 这家银行每天营业 00,(时。

3、588 除以 7,商是(4、90000kg =()位数;816 除以 4,商的最高位是()t,5 年=()个月。)位。))时放学; 他晚上 9 时睡觉,也就是()

5、在○里填上“>”“<”“=”、、。18×4 ○ 14×8 180÷3 ○ 420÷7

6、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 4 厘米,宽都是 2 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 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7、要将下图中的 1 件上衣和 1 件下衣搭配成 1 套衣服,有(8、一座桥旁有一个残缺的标示牌(如下左图所示),50 后面的单位名称是()。

9、上面右图的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向(向双号区域的可能性相比,指向()号区域;指向单号区域的可能性和指)区域的可能性大。

10、南非世界杯的比赛用球和观众使用的呜呜组啦都是中国制造的。请填出表中的空格。物品名称 单价 61 数量

总价 足

)元 8元 3个 300 个 375 元()元

呜呜组啦

二、是否正确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分)。(5

1、今年有 52 个星期零 1 天。2、1 千克棉花比 1 千克铁轻。3、从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都是。((()))

4、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5、要检查两个数相除的商(没有余数)是否正确,不能用除数÷商来验算。(三、答案是谁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分)(5 1、6 个苹果大约重(① 100 千克

2、下面年份是闰年的有(① 1949 年)。② 1 千克)。② 2008 年)。③ 880÷5 ③ 2011 年 ③ 50 克)

3、下面各题商最接近140 的算式是(① 841÷6 ② 480÷4

4、学校组织了体育、美术和舞蹈三个兴趣小组,小亮、明明和小青每人只参加了一个 小组,但不相同。小亮不喜欢跳舞,小青得了跳远第一名,明明参加了(①美术组 ②体育组 ③舞蹈组)。)。

5、将下图中 A、B 两个部分图形的周长相比较的结果是(①A 短 B 长

四、按照要求算一算。(35 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 分)700×4 = 300×5 = 103×3 = 840÷4 = ② A长B短

③一样长

500÷5 = 420×1 = 62 800÷4 = 567-120 = 88÷2 = 240÷6 = 96÷3 = 5600÷7 = 18×3 = 17 + 18 = 480÷6 = 300 + 400 = 66÷6 = 999×0= 808÷4 = 301×5 =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题要验算)(10 分)56×7= 832÷4= 408×5= *906÷6=

3、脱式计算。分)(9(60+80)÷7 894-60×3 6×29×5 905—150×4 168×5÷6 735÷7÷3

4、计算下图的周长(单位:cm)分)(6

五、仔细想想画一画。(10 分)

1、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分)(2 63

2、连一连(4 分)20:30 13:20 8:30 22:15

3、下图中的每个小格都是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请你在上面画出周长为 16 厘米的正 方形和长方形各一个。分)(4

六、生活问题解一解。(25 分)

1、小兔子和兔妈妈能一次把 8 堆萝卜运回家吗?(4 分)64

2、每瓶牛奶多少钱?(4 分)

3、仙桃市亚太食品厂生产的仙桃牌味精 5 包刚好重 1000 克,包这样的味精重多少克? 8(4 分)

4、仙桃市是荆楚文化名城,有许多集邮爱好者。(13 分)

张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有 32 册。

李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比 张老师的 2 倍少 18 册。

我有邮票集 25 册。

(1)李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有多少册?

(2)两位老师共收藏邮票集多少册?

(3)你还能提出一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问题: 解答: ?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五册期末复习题(—— ——74)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五册期末复习题(73——)

学号: 得分:

计算题:。

一、计算题:1。口算: 4×12= 600÷3= 32×3= 4×16= 2×40= × ÷ × × × 60+8= 150÷5= 240÷8= 25×4= 630÷7= ÷ ÷ × ÷ 302×3= 300÷6= 48÷4= 17×5= 16×5= × ÷ ÷ × × × 26÷2= ÷ 26×2= × 48÷4= ÷ 57+8= 4×50= 9+6×3= 5+4×7= 8÷2+9= 8+5×6= × × ÷ × 2.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420×7= 235×4= 605×8= × 850×2= × × × 902÷6= ÷ * 918÷9= ÷ 447÷3= ÷ * 817÷4= ÷ 3.脱式计算 35+95÷5 ÷ = = 68×6-356 × - = =(345+15)÷9)= = 798÷7÷6 ÷ ÷ = = 624÷6×5 ÷ × = = 819÷(3×3)÷ ×)= =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A.甲长 B.乙长 C.同样长 1 题图

2、下面图形周长比较()A.A 长 B.B 长 C.一样长

3、用 5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

周长较长的是(2 题图)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24 厘米, 如果把它平均剪成两个正方形, 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66 A、12 B、14 C、16 完成下面的题。

三、完成下面的题。

1、描出右面图形的周长。

2、小朋友用一根 3 米的绳子,正好圈了 一个象上面的蝴蝶,那个蝴蝶的周长是()米。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124 厘米,它的边长是()。

4、我们可以用: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来()除法计算算得对不对。5、35×4=(×()÷5=(()×9=(()+125=(()

6、不计算判断下面的商是几位。

582÷4()位

7、填空: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周长 587÷8()位 16m 4m 9dm 7dm 431÷6()位 6cm 32cm 935÷3()位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 36m 42dm(单位

四、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1、2、4、3、问题解决:

五、问题解决:

1、学校在教室进行一个少先队的讲座,每排只能坐 8 名少先队员,来的同学必需从第 一排开始坐,而且每排坐满才可以坐后面的位置,小红是第 23 个进入教室的,她应该 坐在第几排?

2、学校进行圣诞晚会,对教室进行布置,在四周都挂上气球,有 5 种气球,刚好按照 图的顺序排列了 42 个气球,最后一个是什么颜色?还要买哪几种色彩的气球?多少个? 才使每种颜色的气球同样多?

3、姜老师要在下面的菜地种菜(每块都是长方形),但是有小鸡来吃菜,所以打算在周 围围上栅栏,你知道栅栏最少要多长吗?

4、把右图的大正方形分成为 4 个小正方形,求每个 67 小正方形的周长。

1、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5、学校操场长 400 米, 宽 120 米, 小方绕操场四周跑 3 圈, 他跑了多少米? 6、45 名学生去游园,要买矿泉水,商店买 4 瓶送 1 瓶,那么他们只需要付钱的有多少 瓶?

7、小明每周可以存 6 元零花钱,他要去买自己喜欢的书《人生不能没有奇迹》,这套书 80 元,他至少需要多少周才能买到?

8、请按照价格配 3 个果蓝。要求每个果篮都至少有三种水果。、个果蓝。要求每个果篮都至少有三种水果。

每千克 8 元

每千克 6 元

苹果每千克 2 元 梨子每千克 4 元

元 30 元 40 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75——76)——76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75——76)(完卷时间:60 分钟)

题次 得分 68 一(19)

二(4)

三(5)

四(35)

五(11)

六(26)

总分

等级

一、填空。19 分(4+2+6+2+2+3)

1、一年有(共有(2、一天有()个月,今年 2 月份有()天。)小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圈。)天,第三季度的月份是(),3、在○里填上“>”“<”“=”、、。

○20×3 600÷9○360÷6 30×3 ○900g 800+2○800×2 1kg 600kg ○6t 90+0○90-0 2 1 3

4、右面的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向()号区域。指向单号)

区域的可能性和指向双号区域的可能性相比,指向(区域的可能性大。

5、估一估这张试卷的长约是(6、请你填出每筒乒乓球多少元。物品名称 足 球 单价 75 元 数量 2个 3筒 总价 213 元),宽约是(4 5)。

乒乓球

二、判断。4 分(对的打“√”,错的打“×”)1、17 个百是 170。

2、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一位数,积是三位数。4、40×5 的积末尾有一个零。

5、要检查两个数相除的商(没有余数)是否正确,不可以用除数÷商来验算。

三、选择。5 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 个苹果大约重(① 1 千克 ① 1949 年 ① 846÷6

1、直接写得数。16 分 700×4 = 300×5 = 103×3 = 840÷4 = 500÷5 = 420×1 = 69((()))

())。② 1克)。③ 2003 年)。③ 417÷3 ④ 580÷5 ④ 2008 年 ② 1996 年 ② 480÷4 ③ 50 克 ④ 100 千克

2、下面年份是闰年的有(3、下面各题商最接近140 的算式是(四、按要求计算。35 分(16+19)17 + 18 = 96÷3 = 88÷2 = 240÷6 = 5600÷7 = 18×3 = 480÷6 = 300 + 400 = 380×0×25= 100-60÷6 =

2、计算。19 分(5×3+4)306×5= 576÷8= 814÷4= 验 算

(60+80)÷7 894-60×3 6×29×5

五、按要求作答。11 分(3+5+3)1.配菜。右边的菜谱有 2 个荤菜,如果想让菜谱的荤、素菜 一共有 6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一荤二素),应该准备()样素菜,请将素菜的名称填写在菜谱上。

星期一 菜谱 荤菜: 鱼 牛排 素菜: 2.连一连 20:30 13:20)小时(8:30)分。22:15 从 8:30 到 13:20 经过(3.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六、用数学。26 分(4+4+13+5)70

1、过冬。

天越来越冷,我们蚂蚁王国 现存粮食 196 袋。

每天至少吃 5 袋。

才够吃几天呀?冬天 快点过去吧!2、5 包味精重 1 千克,45 包味精重多少克?

3、黄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是 32 册。

陈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比 黄老师的 3 倍还少 18 册。

我有邮票集 25 册。

(1)陈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有多少册? 5 分

(2)两位老师共收藏多少邮票册? 4分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 分 问题: 解答: 71

4、一个

长 80cm,宽 60 cm,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和一个 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77——78)

(70 分钟完成)

一、动动脑筋,我会填。(总分 29 分,1~6 题各 1 分,7~10 题各 2 分)

1、下午 3 时 30 分是()时()分,晚上 9 时也就是()时。

2、某银行的营业时间是 8:00——18:00,这家银行每天营业()时。

3、一年有()个季度,“教师节”在第()个季度,2007 年是香港回归()周年。

4、581 除以 7,商是()位数。812 除以 4,商的最高位在()位。

5、8 吨=()千克

)克=3 千克 40000kg =()t 3 年=()个月

6、在“ ○ ”里填上“ 〈 18×4 ○ 14×8 70×5 ○ 50×7 ”、“

〉 ”或“ = ”。86×2 ○171 4 吨 ○ 4 千克 180÷3 ○ 420÷7 69÷3 ○ 96÷3

7、淘气 5 分打 220 个字,笑笑 3 分打 135 个字,()打字快一点。

8、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 4 厘米,宽都是 2 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周长是()厘米。)厘米,9、找规律,画一画。

10、要配成一套衣服,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72

二、连一连,我真棒。(总分 12 分,每空 1 分。)

1、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连线。

一个西红柿重 200()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 2()

一桶豆油重 5()一枝铅笔约重 6()

2、小刚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用连线形式)

3、小熊从下面盒子里分别摸出一颗弹珠,结果是哪个? 73

2、列式计算。(*要验算)(10 分)(1)87×5(2)708×4(3)654÷6 *(4)581÷7

3、脱式计算。905—150×4 168×5÷6(71+37)÷9 735÷7÷3

四、解决问题,我能行。(总分 25 分,每个问题 5 分。)

1、小兔子和兔妈妈能一次把 8 堆萝卜运回家吗? 74

2、每瓶牛奶多少钱?

3、淘气的小明不小心将购物发票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排球的单价吗?

物品名称 足球 排球

4、图书馆新购进一批书

单价 57 元 ========= 数量 1个 5个

总价 297 元

文艺书:25 本

百科全书:9 本

故事书:?本

(1)故事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 2 倍还多 10 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79——80)

数学快乐出击(时间: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聪明的侦探主意多,所有的问题都怕我!(填空,每空 0.5 分共 10 分)(1)你是在 2004 年 6 月 21 日当上小警察的,这一年是()年,这一天是在第()季度,再过()天就过建党节了。(2)一名罪犯 14:50 到商场作案,也就是下午()时()分,15:20 离开商场,作案 时间经过了()分。(3)5 吨=()千克 3 年=()月 2000 千克=()吨 6 千克=()克(4)在 O 里添上“<、>、=”号 90÷5 O 80÷5 25×4 O 24×5 140×7 O 980 65+0 O 65-0 9kg O 9000g 36×2 O 36÷2(5)290÷6 的商是(),余数是()。(6)240 是 3 的()倍。(7)天津到济南有 360 千米,你坐的火车 13:30 从天津开车,16:30 到达济南,路上用了()小时,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二、聪明的侦探眼睛亮,真假能分我真棒!(下面是罪犯说的真假五句话,你认为正确的打 v,错误 的打×,每题 1 分,共 5 分)(1)库房有 5 辆红色自行车,1 辆黑色自行车,我在漆黑的夜里随便推出一辆,则推出红色自行车 的可能性最大。()(2)2003 年 2 月 29 日这天,我坐火车去了北京。()(3)每头水牛 350 千克,三头这样的水牛大约 1 吨重。()(4)今天早上我烧开水花了 4 分钟,洗脸花了 2 分钟,刷牙花了 3 分钟,干完这些事我至少花了 9 分钟。()(5)我有 3 件上衣和 4 条裤子,配成一套衣服,一共有 7 种搭配方法。()

三、聪明的侦探会选择,ABCD 挑不错!(将下面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 1 分,共 5 分)(1)有一辆敌人的小汽车,你从飞机上往下看,这辆汽车的形状是()。A B C D(2)594÷5 商是 118,余数()。A 一定是 5 B 很可能大于 5 C 一定小于 5 D 可能是 0(3)下面得数最大的算式是()。A 0÷5 B 0×5 C 5+0 D 5-5(4)下面节日在大月的是()。A 劳动节 B 儿童节 C 教师节 D 清明节(5)一枚 2 分硬币约重()A 1克 B 1 千克 C 10 千克 D 10 克

四、细心的侦探会计算,+、—、×、÷不出乱!(共 30 分)1、直 接 写 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 http:// http:///showtopic-41000.aspx 得数。(每题 0.5 分共 6 分)76 原 文 地 址 60×3= 12× 4= 102×3= 15×5= 450÷9= 300×6= 100-13×7= 64÷4= 816÷8= 80÷5= 408÷4= 600÷5=

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每题 1 分,共 6 分)205×4= 62×4= 942÷ 3= 7028÷7= 304÷5= 215—198=

3、脱式计算下列各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628—124)÷4 37× 2 + 47 105×2×5 198÷ 9÷ 2 642÷ 6× 3 3015÷ 5 —2170÷ 7

4、在

中填上合适的数。(每空 2 分,共 6 分)

+ ÷ 5 = 44 ÷ 6 = 28„„ 5 × 5 9 0

五、勇敢的侦探胆子大,什么难题都不怕!(每题 5 分,共 30 分)

1、先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再计算周长。分)(5 23 厘米()厘米 17 厘米()厘米

2、一个正方形草坪,边长是 24 米,这块草坪的周长是多少米?

3、把 525 张照片平均存放在 5 本档案相册里,每本相册存放多少张照片?

4、侦察员小王扣押了 5 包盗版影碟,每包有 4 捆,每捆有 20 张,共扣押了多少张光碟?

5、我今年 8 岁,民警王叔叔今年 44 岁,明年民警王叔叔的年龄是我年龄的几倍?

6、我借了一本侦探小说 256 页,已经看了 164 页,剩下的页数要在 4 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教师 医生 司机 小王 小李 小张

六、机灵的侦探会动脑,联系实际少不 了。(共 20 分)

1、推理判断(3 分)小王、小李、小张分别是医生、教师、司机,小王不会开车,小张从不给人看病,小李在学校上班,这三位分别是干什么的? 小王是(),小李是(),小张是()。

2、春节是警察叔叔最忙的时候,2005 年 2 月 9 日过春节,这一天正好是星期三,请你自己制一张 77 2005 年 2 月份的日历表。(制表 2 分,填空每空 1 分,共 5 分)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9

3、解决购物问题(第 1、2、小题每题 1 分,其余各题每小题 2 分)元旦快到了,班里要搞游戏活动,派你去购买游戏用品,如图:

(1)买 15 盒乒乓球用多少元?

(2)买 14 根条绳多少元?

上一篇:贺卡上妇女节的祝福语下一篇:建立“3+5”机制创建学习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