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精选20篇)
1.《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一
课堂教学的观察、诊断与评价
一、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
1、明确观察的目的
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因为课堂情境包含着众多的要素,如果没有观察的目的观察的行动便是低效的
(1)树立正确的观察观念 课堂观察
·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学术探讨活动,是非奖惩性的。
·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专业发展,是发展性的。
·不是为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改进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是建设性的。
·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是互惠性的。
(2)明确观察的视角任务
知道自己的观察视角,清晰观察的主要任务
观察学生的老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 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如图);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其他老师的观察维度主要是老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均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
3、运用相应的观察工具及使用技巧 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是定量观察量化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
(1)定量课堂观察
定量课堂观察是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的观察。
【案例1】课堂观察量表(2)定性课堂观察 【案例2】定性分析提纲
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作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它强调在充分掌握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得出有根据的结论。
定性评价的主要优点: ①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 ②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③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④能简便、自由的记录;⑤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
4、正确处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
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大凡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长进自己,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让被观察者:
·感到放松和自在,自我意识得到加强。·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受到鼓舞。·认为是积极的、有帮助的,能改善教学方法。·欢迎仔细地听课,自信心得到加强。
让观察者
·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
·搜集和积累微观资料,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获得教和学的第一手资料,提供实际讨论中心。·获得实践知识,汲取改进自己教学的方法技能。
5、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
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观察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要尽量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所以观察者应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对观察的不良影响。要做到知一点,观察者必须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影响观察的误差来源。比如,观察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经验,以及本人的兴趣、价值取向和教育观念,对学生各方面的固定印象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使观察陷入偏差。
(二)观察内容及方法
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观察内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
观察量表: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观察内容: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有效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即时性评价等
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
观察内容:教师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
4、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
观察内容: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
5、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观察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
(一)课堂评价的基本方法
1、整体入手,综合评析
综合评析法就是评课者对一节课从整体上作出全面、系统、综合性评价。通常是先分析后综合。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内容: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从教材处理上分析;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从教学效果上分析;从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
2、化整为零,单项评析
从自己观察中,体会最深,感触最大,认识最明显里选择一个角度,或侧面来进行评课。或直接选取某一角度评价。这种评课可以避免与别人重复。
3、沙里淘金,寻找亮点
千方百计寻找执教者的教学特点或教学风格。所谓教学特点就是教学成功的闪光之处,或是教学有别于他人的创新之处。
【案例8】引人入胜的导入
某位地理教师,在讲“我国气温的分布”时,用了这样的一个导入(视频——动画):家住非洲中部的杰克春节期间要到中国旅游。临行前,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你要多准备一些衣服,中国很冷!杰克听了他朋友的话,带了很多衣服。他中国之行的第一站是海南,他装着厚厚的衣服在海口下了飞机,他发觉这里不像他朋友说的那样,这里和他的家乡一样很热,他浑身是汗,边脱衣服边大声喊道:“谁说中国冷,骗子,你来试试!”他把随身带的衣服扔在了一边,开始了他的下一站旅行。穿着单衣乘飞机来到了中国的哈尔滨,一下飞机就感到冷气嗖嗖,冷冻只打哆嗦。大声喊道:“中国真冷啊!这国家怎么这样啊,气温一点规律都没有!”
教师:中国的气温分布真的没有规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气温”这节课,为杰克先生揭开中国气温之谜。
【案例9】《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屠飞燕(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生物老师)创设了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将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成四个探究过程。再将每个探究分解为若干个问题,形成逻辑关联的问题链,增加了知识构建过程的层次性、逻辑性、结构性,又能较好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能较好地反馈学情,及时地调整教学。情境教学策略非常适合这种课型。
4、以果溯因,揭示规律
指评价这以一节课成与败的效果,去探寻产生的原因,从中总结出规律。此方法在使用上虽有一定难度,但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评课方法。首先,以果溯因,注重的是实效。这是一种求实的精神,可以避免那种华而不实的“做秀”课所迷惑。其次揭示规律,可以透过课堂的表面现象,去深入认识教学的本质。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法的评课,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表象到规律,丢开枝节,抓住主要的实质问题,概括出教师上课突出特点和主要问题。这样评课对其它及教师是大有益处的。
(1)从优点中发现优点的成因。① 明显优点的成因。②不易被人发现的优点揭秘。
【案例10】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
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讲了一节关于“估算”的小学数学课。估算的内容是“曹冲称象”的例子。一共称了6次,重量分别是:346,324,376,328,356,362。
学生估算的方法如下:
300×6=1800;(小估——即估小)400×6=2400;(大估——即估大)300×3+400×3=2100:(小大估)330×6=1980:(中估)„„
300×7=2100;(小估+小调)(实际为2092)
吴老师发现这种思路后,先是竖起大拇指表扬,博得了同学们的喝彩。当学生转身回自己座位时,深深地向这位同学鞠了一躬,并且说了一句“谢谢你!”。
(2)从问题中寻找形成问题的原因。①课堂为何缺乏生机?② 学生为何不配合?③ 作业为何效果差?④ 活动为何不活跃?⑤ 公开课为何表演多?⑥ 小组合作为何没有效?
5、评研结合,教学诊断
教学诊断通常要经历“诊——断——治”三个阶段。所谓“诊”就是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所谓“断”就是对于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原因分析。所谓“治”就是针对“患病”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意见。
(二)评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问题,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选择的成功做法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二要坚持激励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因此,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三要认真分析诊断。纵观评课的全过程,始终包含诊断的因素,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诊断的过程。评课要求评价者依据评价的目标及评价的标准,对评价对象有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作出科学的诊断,分清评价结果的优劣,促进课堂教学健康、顺利发展。“诊断”不仅是发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而且还具有对各种优点加以确认的作用。
四要唤醒“胜任内驱力”。一般来说,人们对胜任的工作会越做越感兴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工作中时常得到同行的赞誉、认可和鼓励,就会引发强烈的胜任内驱力,从而不断进取。评课时要以“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优点谈足,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满足人的受赞誉需要,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评课人善意的指点;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评与被评双方就会实现较为理想的沟通。五要激发“创新内驱力”。当人们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并引起他人特别关注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是自豪感,这种良好的感觉可以激发起强烈的创新内驱力,使其树立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追求更好的表现。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评课人都注意“评出特色”、“点出创新”,较好的教师、较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特色。评出优点,可以对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点出特色,可以培养他的成就动机,还可唤起其他听课人对特色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三)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建议
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主要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应体现教材的时代性与生活化特征。评价教师如何把自己对课程、教材内容的理解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
【案例11】课程资源的利用
历史教师张晓英的《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进程》 分析与建议:
在“资源类型”中关于“图片类”的记录是:使用12次,使用比率45%,他分析道:“使用频率过高,占了课程资源的近一半,对部分图片缺乏深层次的解读。其中,有一幅图片资源利用有错误。”而在“图表类”的记录是:使用3次,使用比率11%,其分析道:“图表适读性强,能较好地说明相关观点,将抽象的问题用形象化的方法解决,学生容易理解。”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教学问题包括导学提纲的问题、课堂提问的问题、课堂讨论的问题、习题设计的问题等,评价的内容应包括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启发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即时性评价等方面。评价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指向明确,问题范围是否大小合理、深浅得当,能否对学生的探究和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案例12】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分析与建议:
1.教师必须吃透课标,教材,学情。问题的提出应该源于教材和学情。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堂教学的重点。
2.围绕教学目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梯度,环环相扣。
4.问题设计要有思维容量,有思维高度,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思辨、探究、质疑能力。
5.问题表述要明确,角度要新颖,有启发性,有变化。
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
主要包括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评价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贴切生动、富有悬念,是否为学生提供一种主动建构知识的环境;选择的方法是否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否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
【案例13】教师的讲解效度
分析与建议: 1.重复。
从教师讲授的行为来看,屠老师重视使用重复等强调方式,各种重复方式达10次,频次37.0%,在各种讲授行为使用频次中排序第一,覆盖了每个知识点。从重复的目的来看,一种是对提问和学习任务的重复,从明确学习目标的角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师指导学习的有效性;另一种是在学生讨论或评价之后,对知识的重复,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特别是对本节重点内容(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入的可能结果),屠老师采用了两种目的的重复在这里都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对于展现在黑板上的讨论结果,屠老师采用了学生评价与教师引导评价的重复方式,这些多种形式重复正确知识的方式很好地落实了教学任务。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
2.描述观点。
屠老师在讲授过程中描述借助了学案与板书,对于提问与描述学习任务主要是借助学案来完成的,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描述)采用了让学生板书或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并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源完成重难点的讲授。整个过程过渡自然,轻松流畅,与平时课堂上教师反复地念叨“注意!不要犯错!”普通单调的强调方式效果要好很多!在我以后的课堂里我要学习使用这样的强调方式。
3.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
在观察屠老师的课堂之前,我认为在观察讲授的行为量表中,这个点简直就是形同虚设,正常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这个问题大家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基本上学生不会有回应。如果教师认为没有人回答就是知识点落实好了,那这个问题则是无效且误导教师的问题。我观察到屠老师对该部分的处理非常巧妙:在讨论的过程中,走到学生中去,主动与学生交谈,自然地给予了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的处理有助于教师掌握最真实的学情,也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4.运用直白的语言和例子。
屠老师不仅语音抑扬顿挫,肢体语言丰富,还多次运用了直白的语言来代替专业的术语,如“拿下这个基因”(术语:剪切目的基因)等等。针对这点,我本来想提出使用直白的语言的频次可以再高点,但在课后反复思考后认为:使用直白语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过程,讲授的过程中过多地使用直白的语言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准确的术语去阐明观点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屠老师在这点上处理是非常恰当的。
5.借助例子描述。
遗憾的是,这节课我没有观察到借助例子描述观点的地方。这节课的内容是微观的,抽象的,借助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课本上就运用了大量的例子。本节课的内容中如“鸟枪法”、“导入”的过程应该都是可以借助例子来理解。倘若加上了鲜活的例子,相信屠老师的讲授会锦上添花。
6.讲授效度。
总体上,对于讲授程度的各方面,屠老师都完成得非常好,语言生动,富有激情。首先,讲授的90%的时间目光都投向了全体学生,也是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一直很高,讨论与发言都非常踊跃的原因之一。其次,对九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富有逻辑性,步骤清晰,各个学习活动之间的衔接简洁自然。最后,本节课呈现有关信息10次,其中9次呈现信息的速度适当,仅在完成第五个学习内容,阅读学案上图表的时候,对图表的解释时间略显紧张。
4、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评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是否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独特个性;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否步骤清晰,具有科学性,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学生活动或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富有创意,是否创造性地运用媒体技术。
【案例14】学生的应答方式
分析与建议:
现象一:这节课学生的集体齐答共38次,占各种应答方式的57.6%。分析与建议
①一堂课中38次集体回答,说明学生有集体齐答的习惯,大部分同学对这种应答方式持肯定态度,并乐于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的课堂氛围。
②从这38次集体齐答的问题难度看,有26个问题很简单,对学生的认识要求较低,似乎没有设问的必要,从教学效率考虑,这些问题可以不要。
③从屠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这38个问题的时间看,大多也不超过3秒钟,屠老师不断采用连续设问,连续齐答的方式,其实是想引导学生回答,还有一种“赶时间”的迫切心态,这对了解学情,调整教学没有多少帮助,我想是老师关注预设过多的结果。所以,在预设时要精选核心问题,教学时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生成更多的问题,能及时掌握学情。
现象二:讨论后汇报评价占10.6%,四次小组讨论,共有七个小组代表进行了汇报或评价,其中四次是主动表达,三次是被教师叫起后回答的。
分析与建议
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何让这个平台发挥实效,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例如:在提出讨论问题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素材,对思维角度进行指导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瞄准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提高有效性,这也是探究3学生回答不好的原因。
②讨论后汇报评价是我们检测学习效果的好方法,利用好这个检测手段能让我们有效把握学情。这堂课在第一个和第三个讨论汇报时,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没有在讨论过程中收集到各小组的讨论信息有关,并且在小组讨论完后,有机会把讨论结果展示出来的小组较少,这也不利于反馈学情,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给不同的小组以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这既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及时学控学情,调整教学。
5、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关注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否为学生,落实目标的载体是否与目标匹配;“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是否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关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怎样的活动获得落实,三维目标的最后达成度如何。【案例15】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分析与建议:
从学生讨论结果的汇报看,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对这一学习要求,结合三大生物工程进行阐述,这说明学生对这一知识总体上是理解的,但不能确切说出采用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相结合的方法,这是正常的,也不能对五条途径进行对比,一是教师没有追问,学生回答的问题指向不明;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效率不高,基本上是学生的话的简单重复。我认为如果以分析五条途径生产的胰岛素的性价比为切入点,既可达到对知识的总结,又能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也能有效地避免教学语言的无效重复,使教学时间缩短2分钟左右,为后面的探究保证足够的时间。
2.《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二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教学方法,临床思维
诊断学是医学生由医学基础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技能学习的一门桥梁学科。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 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基石, 也是临床医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物理诊断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1], 通过详细的问诊和系统的体格检查, 运用临床思维方法将各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对疾病进行诊断。结合教学工作, 浅谈几点对物理诊断学的教学体会。
1 改变教学模式, 实行小班授课
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 (LBL) , 内容比较系统, 但易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以问题为基础 (PBL) 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 PBL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采用问题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创新教育方法, 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2]。如在肺脏体格检查的教学过程中, 先学习肺脏的基本结构、各种呼吸音产生机理及性质、时相, 再重点讲述肺脏病变的病理生理及其所引起的视、触、叩、听的变化, 然后举一个胸腔积液的例子, 请学生根据肺脏不同病变的病理生理特征, 自己推断其他肺脏病变可能出现的阳性体征, 再配合多媒体教学软件, 变抽象为具体, 增强学生的印象,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这2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PBL教学法, 既能阐明授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采用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 能更好地提高授课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我校每班学生约50人, 物理诊断由3个带教教师分教室同时带教, 每个教室分为8组, 每组2人, 互相查体。采用“示范—模仿—指导—集体教学”的学习模式, 在示教过程中, 教师操作要规范, 同时配合详细的讲解, 以调动学生感官和思维的协调发展。如在几种叩诊音的学习过程中, 在胸腹部各部位叩出不同声音, 启发学生分析为什么在不同部位会出现不同声音, 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 加深了印象, 同时也提高了思维能力。示教后分组练习, 教师巡视, 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实习课结束前有针对性地从各组抽查学生演示手法, 让其余学生在旁边观察纠错, 最后由教师作总结点评。在下次课开始前抽查一位同学示教上节课内容, 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参与性, 增强其主体意识。同时安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内容要真实, 避免千篇一律, 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2 完善教学手段, 加强医学模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较单一,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 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培养其实践能力, 激发其创新精神, 我校实验中心将计算机、网络等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诊断学教学之中, 加强训练学生诊断技能和诊断思维能力。
我中心于2005年成立技能训练室, 配备了心肺触听诊、腹部触诊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以及临床穿刺和叩诊模型, 学生可以进行各种相关操作, 增加感性认识。如在较难掌握的心脏杂音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模拟人系统, 同步显示心脏的病理生理现象收缩和舒张、各瓣膜的开放、关闭以及血流的方向、各种杂音形成的机制, 变抽象为具体, 反复听诊并体会各种杂音的特点, 以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如在急性阑尾炎麦氏点的压痛部位, 如果学生的手法、力度以及部位准确的话, 模拟人会发出“疼”的声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手法, 及时指导, 同时学生需要反复练习, 熟练掌握。
在同年我中心投入使用虚拟诊断教学实验室, 安装自行研发的虚拟诊断系统[4], 通过人机对话, 以一问一答的形式, 使学生可以对系统中的虚拟病人进行详细而全面的病史询问, 系统体格检查, 并根据问诊和体检结果, 选择适当的化验和器械检查, 最后总结出病历, 得出初步诊断。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 可以对问诊顺序、提问方式及语言技巧做充分的训练, 有助于缓解学生首次接触病人时的紧张情绪, 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入临床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弥补了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
3 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 改进诊断学考核方案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检验一名医学生能否迈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诊疗活动的标准, 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5]。据统计在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中, 诊断学的内容占57%~80%。因此, 诊断学教学对学生能否通过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往诊断学考试只重视理论考试, 而忽视了对实践技能的考核。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使其熟练掌握相关内容, 顺利通过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 我们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实践考试占总成绩的30%。根据《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体格检查部分的内容和要求, 把考核内容分成几大部分, 按难度和系统进行不同组合, 学生抽签考核, 边操作边口述要点,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动作规范准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再进行一次临床技能考核, 内容形式类似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 主要是3部分内容: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和诊断操作技能考核 (见表1) 。这些考核措施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 而且不能放松技能的训练。
4 重视临床见习、实习, 加强技能培训, 强化临床思维培养
诊断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因在校生缺乏与患者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流的亲身体验, 故在问诊和体格检查中可能会出现紧张、动作慌乱等表现。为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巩固其临床技能, 培养其临床思维, 我校安排学生在大学四年级进入医院实习。通过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接触各类病种, 熟悉各种阳性体征, 引导学生通过问诊全面掌握病史, 熟练并准确地进行体格检查, 从而对疾病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 并由此认识、判断、鉴别疾病, 进而明确疾病的治疗原则, 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 形成良好的临床诊断思维习惯。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将诊断学的教学延伸到实习期, 在问诊、体检和书写病历这些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上做进一步提高巩固, 强化临床思维培养。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 对学生的临床基本诊疗技术操作 (如常用的4种穿刺术) 和体格检查进行强化训练, 借助模型, 由教师讲解和示教, 随后每位学生进行反复操作练习, 以避免在实际操作中紧张, 确保操作规范性。转科和实习结束时科室要进行相关技能考核;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再集中进行一次临床技能考核, 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临床技能。在诊疗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素养和规范的行为习惯, 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生必备的基本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的器械检查和实验方法层出不穷, 但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正确的体格检查, 以及规范的临床基本诊疗技术操作仍然是诊断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如何提高临床学科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集体备课, 规范操作程序和检查手法, 统一教学方案, 使学生得到正确、标准、统一的物理诊断学知识。同时在授课时运用现代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改变过去只重视理论考核而忽视技能操作考核的固定模式,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每学期举办诊断学知识竞赛、临床技能大比武等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巩固和掌握所学的诊断学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从而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摸索和改进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雨迁, 蒋云生, 高娅文, 等.诊断学物理诊断教学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8 (1) :112.
[2]Macallan D C, Kent A, Holmes S C, et al.A model of clinic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clinical attachments in medicine[J].Medical Education, 2009, 43 (8) :799~807.
[3]尚福军, 王捷频, 郑强荪, 等.物理诊断学小课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2) :52.
[4]徐晤, 王志荣, 黄一虹, 等.诊断学虚拟问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6) :87~88.
3.《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三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不能为概念而概念,让合作学习走过场。实际工作中有的老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手段,受到有关人员的肯定时,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当老师叫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个人来代替小组,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则是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如有一堂课,课堂上教师叫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在一起看年历探讨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其中一个小组中有一个学生比较能干,虽然小组已分了工,但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是那一个同学完成的,其他同学只是作为一个陪衬。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什么用,简直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師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所谓的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来凑是万万不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作灵丹妙药,包治學习上的百病: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老师也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刚一上课教师就叫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还是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产生厌烦的情况下老师仍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学生发自内心,确实需要合作学习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采用。
三、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可以甩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不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结果学生的时间耽误了,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合理引起内讧(有的组全部都是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人在组上大包大揽,让其他人没有事干),人数不合理(有的两三人,有的五六人);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只是当了一个监工,甚至有个别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自己在想与教学无关的事。
四、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因为生活中需要独立学习的时候太多太多。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它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者进行长期的培训。
2、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合作技能水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往水平低: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个人主义泛滥;需要协作时“各自为政”,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小组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确定什么样的合作任务至关重要,恰当的合作任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合作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牵强的合作任务更多地是为合作而合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厌倦和反感。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首先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生活价值,活动形式可以生活化,从而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数学的运用性。同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的关键之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数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地让学生提出合作的任务取得了很好地效果。首先这位老师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对这个困难,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复,那还有什么更好地办法呢?这时许多学生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在该例子中,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地合作效果。
4.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学习总结 篇四
曾仕林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一书没有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就像你身边有一位共事多年的挚友,向你倾诉他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烦恼、经验与教训,和你一起分享他教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其魅力在于真实、朴素、实效,还在于可操作性强,让人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去做。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一书在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困惑为载体,将每个问题以现场写真、问题诊断、理论点拨等方面深入解剖,为老师们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盲点。统计教学中的问题:如何有效开展统计教学?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例如:统计商店一个月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并对这个商店的进货提出你的建议;全球水资源的匮乏的事实众所周知,请学生对自家或学校的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并提出节水的合理化建议等等,让学生对身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调查,并能够结合所得数据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和同伴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统计的作用,逐步树立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一书围绕“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三个板块展开,通过若干个话题展开讨论。没一个问题的讨论,采用逻辑实证思路,从四个层面具体展开:问题呈现——再现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诊断分析——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拓展研讨——提出值得进一步思考、探究的新问题,以启发读者进一层的思考探索,把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引向更深、更新的层面。
通过学习,我针对课堂提问有以下几种想法:
一是要有总体设计。课前,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弄清问题实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中心,针对重点难点,着重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这些提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二是要选准突破口。提问,最忌大而空和细而浅,因为二者都不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应把突破口选在一个牵一个而发动全身的关键上。
三是要给思考时间。提问之后,要让学生动动脑筋,想一想,尔后在适当时间回答提问,以期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积极性的目的。
四是要注意最佳角度。应该从针对学生实际疑难,开扩学生的思路,落实文道统一三方面去考虑。
五是要有应变能力,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有错误是正常的事,教师应能对学生的答案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从而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新问题,就能上出一堂生动活泼的课来,这是教师应变能力的反映,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5.《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五
根据资料收集方式和资料属性,课堂观察可以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其中,定量观察是指观察者要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者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设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并且记录一些数据,比如,英语课堂上游戏环节,教师运用了多少时间进行游戏要求的布置,用了多少时间进行游戏,用了多少时间来反馈游戏的效果。定性官场指的是观察者依据粗线条的纲要,收集对课堂时间进行细节描述的信息材料,资料是基于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并通过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现场感受和领悟。
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课堂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课堂观察和对他人的观察。在自我课堂观察中,观察者就是上课的老师自己,在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特别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学生对于教师的反应等行为。对他人的课堂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主要观察另外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等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现,并实时的记录下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便在课后的反馈会议当中进行梳理。
根据观察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课堂观察可以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和独立的课堂观察。合作的课堂观察是指观察的目标和重点分配到多个人,每个观察者要针对一堂课的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而独立的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对整个课堂的课堂观察。
另外,还有根据对观察对象或内容的区分,课堂观察分成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两个;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不同,课堂观察氛围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等多个方面。
6.教学工作诊断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专业课教师,在过去我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真的是小看了,同普教相比,职业学校可能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教育。但通过本次培训,让我清晰的看到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将成为中等职业学校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无疑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工作诊改三年轮换一次,涉及100个项目,我觉得这不仅对学校还是对每位职教人来说,都一次考验,也是挑战。我校是这次四川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22所学校之一。李校长在培训会上指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就可以直接完成的,而是要靠全校教职工和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达以顺利完成的。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同时是全校每位教师的事,结合培训会上传达下来的实施方案,参照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这次培训的感受与体会:
做好教学质量的诊断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本学期,我调到了学校学工部工作,担任德育的教学工作,我也知道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在现有条件下评价教学质量可通过社会评价、技能评价的诊断得出初步结论。考察社会评价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招生数、巩固率的诊断,了解学校招生举措和规范化招生状况,特别是学生巩固率状况,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真实的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对就业率、就业质量的诊断,了解学校就业推进举措,学生就业面向和起薪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状况。三是通过对社会认可度的诊断,了解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的特质,技能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质量。考察技能评价要做好两方面的诊断工作。
7.《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七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
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我社区对辖区内40岁以上人群进行血糖监测, 筛查 (工具为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雅培快速血糖仪) 。对确诊病人, 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治疗指导,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包头市昆区前进道办事处惠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内的40岁以上人口进行快速血糖筛查, 参加人数367人, 男性170人, 女性197人, 平均年龄61岁。其中已知糖尿病者43人, 新诊出者14人, 男性24人, 女性33人。随机分为2组, 干预组29例, 男12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61.8岁;对照组28例, 男12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62岁。
2 方法
根据WHO和IDF1999年诊断标准;先对参加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 发现空腹血糖受损 (IFG) 者6例, 即血糖值在6.1~6.9mmol/L之间;糖尿病 (DM) 53例, 即空腹血糖≥7.0mmol/L。为进一步确诊, 对血糖值>6.1的, 通过糖耐量试验进一步确诊, 最后诊出糖尿病57例 (其中已知糖尿病者43例, 新诊出者14例。对于干预组病人 (1) 实行慢病系统专案管理; (2) 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宣传栏, 健康教育处方以及专题讲座的形式, 力求以病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反复强化.对于就诊病人, 进行个体交流与沟通, 从知, 信, 行三方面让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更多知识; (3) 进行干预: (1) 心理上, 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消除紧张和顾虑,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提高医从性; (2) 行为上, 戒烟, 明确指出, 吸烟危害健康.限酒, 最好戒酒; (3) 饮食治疗;因人而异, 定时定量, 以低盐低脂, 高维生素, 高纤维素食物为主, 控制总热量, 合理搭配, 平衡膳食; (4) 运动治疗;每天最少2次, 快步走, 慢跑, 骑自行车, 做广播操, 等时间要>45min, 最明了的就是“管住嘴, 放开腿”; (5) 药物治疗:一定要定时, 定量合理使用。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要让其了解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坚持长期使用, 强化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6)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二型糖尿病人尤其要进行餐后血糖的测定, 并作详细记录, 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
血糖控制标准: (1) 显效:餐后2h血糖降低2~3个单位; (2) 有效:餐后2h血糖降至正常; (3) 无效:餐后2h血糖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Foxbase数据库, 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经频数分布, t检验, χ2检验。
3 结果
随访1年, 通过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和综合干预, 干预组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 (P<0.01) ;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 (P>0.05) , 见表1, 餐后2h时血糖控制情况。2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干预组血糖下降幅度以及血糖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2。
组间比较:P<0.01, 干预前后比较:P<0.01, 对照组入选前后比较:P>0.05。
4 讨论
社区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是做好社区诊断, 对社区居民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干预, 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降低发病率。对糖尿病人进行综合干预, 指导, 合理膳食, 低盐, 少酒或戒酒, 戒烟, 饮食控制, 适当运动, 尤其是餐后, 长期以来, 饮食因素一直被认为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治疗必须通过饮食控制, 与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三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控制血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最终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通过本次研究表明, 普及、完善、健全糖尿病健康教育, 把科学的糖尿病防治技能深入浅出地教会糖尿病患者和家属,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一个内容的拓展和深入, 让糖尿病患者接受系统的常规治疗和全方位、连续性的管理, 特别是对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 适应糖尿病患者的需要, 让糖尿病患者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监护, 自我保健, 掌握平衡饮食, 合理摄取营养, 控制血糖水平[2], 对血糖控制差的病人, 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指导, 提高药物依从性, 已达到控制血糖, 减少靶器官 (心, 脑, 肾) 的损害, 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利用社区优势资源, 对社区糖尿病病人进行社区诊断, 实行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 可提高糖尿病的控制率和治疗率, 减少并发症, 降低医疗费用, 其干预和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键.对38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教育的初探[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0, 8 (1) :43~44.
8.《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八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46-01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浑浊?临床上有多种因素会引起发生?按发病原因对白内障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先天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和并发性白内障?白内障的临床症状为视物模糊,视力障碍,甚至有患者怕见光?视物呈黄色或颜色较暗,严重的患者有视物变形或出现复视的情况?先天性白內障发病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程度不同,形状不同的晶状体浑浊的现象?老年性白内障发病年龄是老年患者,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发生缓慢性硬化?浑浊而造成的视物障碍?外伤性白内障是由如车祸?尖锐物体刺伤?钝器伤害等外伤使晶状体损伤所导致的,水晶体囊发生破裂,造成晶状体浑浊从而引发的视物障碍?并发性白内障是指由于其他眼科疾病诱发的白内障,常见的眼科疾病有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等[1]?我院目前对于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的方式进行治疗,下面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超声乳化的方式进行白内障的治疗的1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患者160例,其中20例患者是先天性白内障,为A组,年龄范围在0~12月龄,平均年龄为(5±1.5)月龄?100例为老年性白内障,为B组,年龄范围在40~79岁,平均年龄为(65.4±5.5)岁;20例患者为外伤型白内障,为C组,年龄范围在20~53岁,平均年龄为(36.4±7.5)岁;20例患者为并发性白内障,为D组,年龄范围在46~76岁,平均年龄为(56.3±6.4)岁?对于除A组外其他各组患者进行视力测试,患者实例在3.7~4.3之间?
1.2诊断方法
采用飞利浦DH11型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为7.5MHz的探头对160例患者进行诊断?对患者的晶体厚度?轴距及视神经宽度进行测量?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如下:眼球轴距的正常值是(23.97±0.29)mm,极限是23~24mm,是指从角膜前表面中心至眼球壁的外侧神经颞侧缘;晶体厚度的正常值为(4.02±0.23)mm,极限范围为3~5mm?诊断结果表明,160例的患者眼部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增厚的情况,晶状体的平均厚度为4.0~5.6mm,最厚的患者晶状体厚度为6.3mm?晶体内有斑点状?条状强回声?
1.3手术方法
术前进行常规眼科消毒?铺单,患者采用表面麻醉,平卧位?术前对患者进行手压迫法软化眼球动作?用开剪器打开眼睑,用镊子对眼球上方的眼球结膜并沿角巩膜将其切开,采用灼烧的方式进行止血?用隧道刀在距离巩膜1.5~2.0mm处做弧形的巩膜隧道切口,打开眼睑后,对上直肌进行牵引缝线,位于角膜后缘2mm处巩膜做反眉形切口,切口深度约为巩膜厚度的一半?做1点角膜缘内穿刺,分别从两切口处插入乳化探头和劈核刀,随即将晶体乳化,粉碎吸出?将前房和囊袋冲洗干净,不得有残留物,将粘弹剂注入其中并植入人工晶体,再吸出粘弹剂?用抗生素对伤口进行包封?术后,全身及局部给予抗生素加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托吡卡胺活动瞳孔?对于A组的儿童,采用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合并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与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术后2~3天后患者可出院?
1.4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将手术效果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术后视力恢复至4.8~5.0为治愈,术后视力恢复至4.6~4.8为有效,术后视力无明显恢复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变化采用t检验,两组疗效的差异性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术后四周,根据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A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中,治愈1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0%;B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治愈8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1%;C组(外伤型白内障)患者中治愈17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90%;D组(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中治愈1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85%?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的视物能力的提高程度有显著性差异?
3結论
白内障是易导致高致盲率的疾病,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营养代谢?硬化脱水?缺氧?紫外线照射及内分泌等因素都会诱发白内障的发生?而目前,临床上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对于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患者而言,科学合理的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范是两大重要问题?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手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具有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预后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联合应用超声乳化仪[2]?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是在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具有对周围组织损伤小,伤口愈合快?手术用时短及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等特点,且不需要超声乳化仪,成本低,便于在基层医院普及使用[3?4]?我院采用的超声乳化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患者恢复较好?A组总有效率为90%,B组总有效率为91%,C组总有效率为90%,D组总有效率为85%?由此可见,超声乳化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争春.眼科白内障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1,36:43.
[2] 张帆.白内障诊断与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3):85
[3] 姚克,姜节凯,陈佩卿,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J].中国眼科杂志,1996,32(2):85-91.
9.循环系统诊断学教学体会 篇九
循环系统诊断学教学体会
诊断学涉及多项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纽带,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本文作者总结循环系统诊断学教学经验,探讨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开展诊断学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 者:李晓飞 于小红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南通,22600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 关键词:诊断学 循环系统 见习教学10.课堂观察的心得体会 篇十
通过赵主任的讲解,我收获很多。我知道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三个转到:第一要从关注环节转到关注细节;第二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身,平时养成及时反思的自觉性;第三从关注现象转到追寻的意义。赵主任说了课堂教学语文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三个原则(整体—部分—整体);四个关注点(兴趣、方法、能力、习惯);五项技能(感受、理解、品味、积累和运用)。在这些地方我感触最深的是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己,从上学期开始我们联校一直在搞名师带徒活动,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通过几次活动,我发现我们这些人在活动中成长很快,不再是光关注讲课教师的活动,而是从讲课老师讲完后谈他的教学到自己如何处理课堂,这应该就是从关注他人到自己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应该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感觉自己应该是在提升,活动的开展真的在成就我们。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赵主任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敢于直面不合理的地方,勇于创新。的确我们平常都太受专家讲课设计的思维框框,有时是刻意的模仿,有点东施效颦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所突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要像赵主任所说的敢于大胆的整合教材,敢于取舍教材内容,而不要迷恋教材。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整些没用的,要实打实的干。让学生多读书、少做题,读整本的书。让学生知道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把书读好。对于学困生赵主任也给我们指点了一个例子,建议降低难度,先抓基本的字词,阶梯式的教授,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学。
11.猪流行性腹泻诊断与防治的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诊断;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于1971年在英国首次报道,不久后相继在比利时、德国、瑞士、日本等国流行发生。1976年,我国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存在,到2000年,猪流行性腹泻已在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流行区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对哺乳仔猪可造成很高的致死率,是近年来哺乳仔猪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1 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8d,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d,呈现严重脱水而致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母猪常精神委顿、厌食、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后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病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同圈饲养的肥育猪容易相互感染。
2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
2.1 易引起误诊的疾病
(1)细菌性疾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2)病毒性疾病:主要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其他病毒性疾病(包括寄生虫)等疾病。①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腹泻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或脱水,多发生于秋冬季;②猪轮状病毒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感染率最高可达90%~100%,在流行地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都已感染而获得免疫。因此,发病猪多是8周龄以下的仔猪,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发病率一般为50%~80%,病死率一般为10%以内。
2.2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方法
该病的诊断方法有多种,一般常用荧光抗体切片、微量血清中和试验等。荧光抗体切片是取腹泻48h内的患猪小肠,制成小肠黏膜涂片或冷冻切片,风干后固定,并加相应的荧光抗体染色后镜检,若在小肠各段内检出发荧光的阳性感染细胞即可诊断。该方法不仅敏感,而且快速可靠,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确诊。
3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3.1 预防措施
(1)疫苗免疫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以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三联灭活苗;对怀孕母猪进行免疫,有发病的猪场对小猪再进行二次免疫。
(2)冬春易发季节避免从疫区引种猪,如需引进种猪的要做好隔离饲养等措施。
3.2 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目前所生产的抗病毒药物尚无确切的治疗效果,但临床上使用一些药物来减轻腹泻症状可达到一定的效果。
(2)对症治疗:发病猪群应及时补充電解质(如补液盐等),可有效防止患猪脱水死亡和减少仔猪死亡率,是提高该病治愈率的重要一环。另外,还可添加一些广谱抗生素(如粘杆菌素),控制继发感染,提高治愈率。
12.鸡绦虫病的临床诊断与病理学观察 篇十二
2015年10月份,扬州某养殖户送病鸡到扬州大学动物医院就诊。该禽主共饲养20只鸡,近几天陆续发生死亡,已死亡10多只,送检病鸡180日龄。笔者应用疾病的调查、病理剖检、肉眼病变观察等对送检病鸡进行了临床诊断,并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的制作对组织器官进行了病理学分析。结果发现该病鸡感染了绦虫,病鸡的肝脏和肠等器官组织在显微镜下有明显的病变。
1 材料
1.1 病料来源
2015年10月份,扬州某养殖户送到扬州大学动物医院就诊的病鸡。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手动轮转切片机(型号为RM2235),购自德国Leica Microystems Nussloch Gmb H;电热恒温水浴锅(型号为HH.S21-4),购自上海博讯有限公司;显微镜,购自德国ZEISS公司;医用冷冻箱,购自SANYO公司;切片刀、熔蜡炉、毛笔、包埋纸盒、载玻片、盖玻片、烧杯、染色缸、脱水缸、透明缸,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病理实验室自备。
二甲苯、正丁醇、苏木精-伊红(H.E.)、磷酸缓冲液、梯度乙醇溶液(30%、50%、70%,90%、95%、100%、加了Cu SO4的100%乙醇)、盐酸乙醇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切片制作仪器,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病理实验室提供。
2 方法
病鸡剖检后,取新鲜的肝脏和肠立即投入15%的福尔马林固定液中进行固定,争取在取材后半小时内处理完毕。将已固定的脏器修成大小适宜、切面完整的组织块。组织块经过固定和冲洗后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因此需将组织在梯度乙醇溶液中进行脱水,先在70%、80%、90%的乙醇溶液中分别脱水4 h,再在100%Ⅰ、100%Ⅱ的乙醇中分别脱水2 h;随后用二甲苯透明,二甲苯Ⅰ2 min,二甲苯Ⅱ7 min,具体操作时间视组织透明情况而定。在60℃温箱内将透明的组织块放入加热熔解的石蜡中,让石蜡浸透组织,2.5 h后进行包埋。将包埋好的组织进行修样及标记,放-20℃过夜,以备切片。
将包埋好的蜡块进行切片,调整烘箱的温度至50℃,放入烘箱烘片24 h。
将切片通过两道二甲苯脱蜡,每道10 min;放入95%、85%、75%乙醇溶液中各2 min,水洗;苏木素染色15 min,水洗,放入盐酸-乙醇内2 s,水洗之后伊红染色15 s,洗净之后用中性树脂封片,观察病变,拍照。
3 结果
3.1 病史
2015年10月份,扬州某养殖户送病鸡到扬州大学动物医院就诊。该禽主共饲养20只鸡,近几天陆续发生死亡,已死亡10多只,送检病鸡180日龄。
3.2 临床症状观察
病鸡精神沉郁,消瘦、衰弱,食欲不振,体重较轻;鸡冠和肉髯苍白,脚鳞出血;排黏性带泡沫的白色稀粪,并混有绦虫节片。
3.3 大体病理变化
剖解病鸡,发现病鸡的肝脏肿大、出血(见288页彩图1A);脾脏肿大(见288页彩图1B);心脏表面层呈微黄色(见288页彩图1C);肠黏膜潮红、肥厚,有出血点(见288页彩图1D);肠道内有大量虫体,堵塞肠管(见288页彩图1E和F)。
3.4 显微病理学观察
对病鸡的肝脏和小肠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发现许多肝细胞发生了脂肪变性,肝细胞间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288页彩图2)。小肠的部分肠绒毛层发生坏死脱落,固有层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见288页彩图3)。
4 讨论
4.1 鸡绦虫病的诊断
鸡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鸡小肠中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鸡吞食了含绦虫幼虫的中间宿主而发病。鸡感染绦虫后表现为消瘦、贫血、鸡冠苍白、精神萎靡、翅下垂、粪便稀薄或混有血样黏液,产蛋量显著减少,雏鸡因体弱消瘦或伴发其他疾病而死亡。在本病例中,将病鸡剖检后发现小肠中存在大量乳白色分节的虫体;肠黏膜肥厚,有出血点;肠管内有多量恶臭黏液。因此以诊断发病鸡为绦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4.2 病理变化分析
通过制作病理切片、染色、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病鸡肝脏肿大,有较多脂肪滴存在,说明病鸡发生了脂肪浸润,并有大量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特异性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此外,还发现绦虫感染也会导致肝脏和小肠的损伤。综上,鸡绦虫感染会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进而造成鸡群的免疫失败,产蛋下降,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鸡绦虫病的诊断和防治至关重要。
4.3 饲养管理
应定期给鸡场的雏鸡驱虫,建议在60日龄和120日龄各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丙硫苯咪唑对赖利绦虫等有效,可按每千克体重15 mg的剂量使用,小群鸡驱虫时,可将药物制成丸剂逐一投喂,大群鸡则可混料一次投服。鸡舍要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有绦虫病流行的鸡场,每年应进行2~3次的定期驱虫。鸡舍、运动场中的污物、杂物要彻底清理,保持运动场平整、干燥,防止或减少中间宿主的滋生和隐藏[5]。
A.脂肪滴;B.嗜酸性粒细胞。
A.肠绒毛层坏死脱落;B.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浸润。
摘要:为了对扬州某养殖户送检病鸡进行确诊,应用疾病调查、病理剖检、肉眼病变观察对送检病鸡进行了临床诊断,并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的制作对组织器官进行了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病鸡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羽毛松乱、排黏性带泡沫的白色稀粪,并混有绦虫节片;剖检病鸡可观察到肝脏和脾脏肿大,小肠内有大量虫体存在,肠黏膜严重出血;显微镜下可见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存在;部分肠绒毛层坏死脱落、固有层被淋巴细胞浸润。说明该鸡群感染了绦虫,并且绦虫对鸡的肝脏、肠等器官组织具有严重的损伤作用。
关键词:鸡,绦虫病,临床诊断,组织病料,病理学观察
参考文献
[1]迪力拜尔·阿木提.鸡绦虫病及其防治措施[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9):43-44.
[2]石岩,韩天龙,付宁.一起鸡绦虫病的诊治[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4(6):62.
[3]熊波,武林,张继斌.鸡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12,14(3):93-94.
[4]刘玲伶,白高洁,辛秀克,等.鸡绦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6):147.
13.《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十三
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基于课堂观察中小问题解决的小策略研究》,更加深入地明确影响教学质量的往往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影响教学质量的往往不是教学设计的大环节,而是教学中的细小问题。寻找教学小问题,探究破解问题的有效方法,备好课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好教材,充分考虑学情,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要想读透教材内容,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对准自己背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的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读教材,并提出疑问。首先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思考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教学重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
14.阅读诊断与矫治教学的初步研究 篇十四
纵观世界各国阅读教学现状,其效率并不令人满意。认真考察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 面就是阅读教学中忽视了诊断和矫治。教学实践表明,阅读不良常常始于简单的阅读学习缺陷。一个有效的阅 读教学计划是建立在对阅读缺陷的持续诊断、对学生需要和能力的认真评价基础上的,只有每节课都能成为诊 断课,并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矫治课,阅读不良才能预防。因此,认真开展阅读诊断与矫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 究,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学生阅读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阅读理解过程的基本理论
正确认识阅读理解过程的本质,有助于教师对阅读诊断和矫治策略作出选择。近二十年来,教育界对阅读 理解过程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若干阅读理解过程模式理论。
(一)阅读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及“相互作用”模式理论
1.“自下而上”阅读模式理论。阅读理解的“自下而上”或“以课文为基础”的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从 辨认字母开始,组成单词、词组、句子、语段等,逐级由语音、词素等最基础的单位聚合向上、向整体意义发 展的过程;阅读教学的合理序列应是先教字母,再教字词,然后逐渐过渡到培养高级水平的`阅读技能。显然, 这一理论把阅读看作仅是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的过程,而忽视了读者固有知识对阅读的影响。笔者认为,“自下 而上”模式只能说明阅读过程中的某些现象,而不能解释阅读过程中各种信息间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早期线 性信息加工理论对阅读研究的影响。著名学者高夫(Gough, P.B.)是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自下而上”阅读模 式较为明显的读者常把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背景知识与所读内容割裂开来。(注:R. J. Tierney & P. D. Pear son,”Leatn-ing to learn from text: A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classroom pr-actice“, In H. Singer &. R. B. Ruddel(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3rd.ed).P.878, Newark.D.E.:in 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85.)
2.“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理论。阅读的“自上而下”模式理论又称“以读者为基础”或“概念驱动”模式 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阅读并非一个精确知觉的系列加工过程,而是一个以读者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取样、预期 、检验和证实的“从内而外”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把比课文内容更多的信息带到课文中来,在阅 读时不断进行假设检验,读者先前的知识和语言被用来对所读内容作选择。随着阅读的展开,读者综合已有知 识证实或修正自己的预测。笔者认为,这种强调读者已有知识经验而轻视文本信息对理解作用的观点也是片面 的,它在实践中易于造成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严重后果。从理论上讲,用绝对的自上而下模式来解 释阅读过程也是困难的。著名学者古德曼(Goodman,K.S.)就是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以读者为基础”倾向较 为明显的读者,在理解和解释课文时常常过于概括。(注:M. Strange,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of a conceptnal theor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Reading Technique,33,1980, P.391.)
3.“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读者带到阅读中来的知识和课文中的信息在阅读理解中都 是重要的;阅读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加工应有机结合起来,读者正是运用解码和语言技能以及他们 关于世界的知识去获得对课文意义的理解的。首先,课文激发读者运用他们的解码策略,随着对词语加工的展 开,读者运用他们的知识去接受或拒绝关于涵义的假设。这种观点认为,从本质讲,理解是建立在读者不断填 充当前阅读主题空缺基
15.《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十五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分别对5例疑似MD病鸡采集其羽髓, 作为待检抗原。随后放血处死, 对5例病鸡进行病理剖检。分别切取病鸡心、肝、脾、肺、肾、脑、腺胃、肌胃、坐骨神经等组织数块 (约1cm3) , 中性甲醛溶液固定。
1.2 方法
1.2.1 琼扩试验
待检抗原制备[1,2,3,4,5]:在被检鸡胸部拔取较粗大的富含羽髓的羽毛16根, 并把毛根剪碎, 按体积1:3的比例加入0.01 mol/L p H7.2磷酸盐缓冲液, 混合研磨后反复冻融3次, 再经12 000 r/min离心20 min后, 取上清液作为羽髓待检抗原。
琼脂平板制备[1,2,3,4,5]:将配制好的琼脂溶液, 倒入无菌干燥的平皿中, 厚度为3~4mm, 凝固后用打孔器在平板中央打1个孔, 周围打6个孔, 孔径为3 mm, 挑出孔内琼脂在酒精灯火焰上封底。
羽髓抗原检测[1,2,3,4,5]:吸取30μL马立克病毒 (MDV) 标准阳性血清加入中央孔中;然后, 吸取30μL病鸡羽髓上清液分别加入周围其中2个孔中;最后, 分别吸取30μL的生理盐水和鸡马立克病毒 (MDV) 标准抗原液各加入周围2个孔中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 并编号。35℃湿盒作用24 h, 观察试验结果。
1.2.2 病理观察
对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材料, 进行常规石蜡切片, 苏木精-伊红 (HE) 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系统分析。
2 结果
2.1 琼脂扩散试验
5份琼脂平板中央孔加有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标准阳性血清孔与分别加有待检病鸡羽髓上清液和马立克病毒 (MDV) 标准抗原孔之间均有清晰的沉淀线, 而与加有生理盐水孔之间均无沉淀线形成。
2.2 病理学观察
眼观:病鸡呈现精神不振, 呆立, 羽毛松乱和食欲减退的症状, 有的病鸡有下痢。多数病鸡表现肢体神经非对称性麻痹, 蹲伏地上, 不能正常行走, 有的呈典型的“劈叉”姿势, 有的病鸡表现翅膀下垂, 头颈歪斜。有的病鸡眼睛虹膜均有单侧或双侧程度不等浑浊, 瞳孔呈同心环状和斑点状弥漫性灰白色, 边缘不整齐, 少部分严重病例表现失明状态。
5例病鸡心脏的外膜下、冠状沟、心壁和心尖等处均可见单个或多个的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块, 质地坚实, 心肌纤维颜色变淡。5例病鸡肝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肿大, 被膜紧张, 质脆, 表面和实质有弥漫性分布的灰白色粟粒大结节病灶, 微突出于表面, 切面平整。5例病鸡脾脏均不同程度肿大, 被膜紧张, 表面和切面有弥漫性分布的灰白色粟粒大小结节病灶, 切面平整。3例病鸡肺脏均散在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性病灶, 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4例病鸡肾脏有程度不等肿大, 颜色程度不等变淡。4例病鸡腺胃胃壁均程度不等肿厚, 质地较硬, 部分病鸡胃壁切面有灰白色肿块。3例病鸡坐骨神经均有程度不等单侧性肿粗, 病变坐骨神经弹性降低或丧失, 色灰白或黄白。
镜下:5例病鸡病变局部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病鸡各脏器弥漫性和/或局灶性增生的灰白色病灶均由淋巴样肿瘤细胞聚集。肿瘤胞核不规则, 并可见大量异常的核分裂相, 胞浆内有空泡, 呈强嗜碱性, 在各病灶区均有多少不等的分布。
3 讨论
本研究琼脂扩散试验显示, 5例病鸡羽髓MDV抗原均表现阳性, 证明该鸡场病鸡为MD病鸡。
病理学观察表明, 5例病鸡内脏器官及组织 (心、肝、脾、肺、肾、腺胃、肠道及坐骨神经) 中均可见弥漫性或局灶性肿瘤生长。组织器官或高度肿大 (厚) 、色泽变淡;或在器官表面与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单个或多个灰白色肿块, 质地较实在。镜下, 所有病变区域组织中均出现大量弥漫性或灶状聚集的淋巴样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形态异型性十分明显, 核常呈明显的异常分裂相。这与相关报道[6-9]的MD肿瘤细胞核分裂现象一致。该鸡场鸡群广泛发生MD很可能与疫苗免疫失败、饲养管理较差等密切相关。有关该鸡场免疫鸡群发生MD的详细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婷婷, 孟祥凯, 成子强, 等.中国芦花鸡中出现马立克氏病[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0 (4) :725-729.
[2]祁保民, 姚金水, 陈文列, 等.实验性鸡马立克氏病羽髓病变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 2002, 33 (3) , 291-294.
[3]Susan J.Baigent, T.F.Davison.Development and composition of lymphoid lesions in the spleens of Marek’s disease virus-infected chickens:association with virus spread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Marek’s disease[J].Avian Pathology, 1999, 28:287-300.
[4]王春华, 吴思思.蛋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学检测[J].中国家禽, 2012, 34 (7) :50-51.
[5]张洪海, 刘青, 邱波, 等.地方柴鸡中J亚群禽白血病与马立克氏病的混合感染[J].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 (8) :1215-1221.
[6]丛锋.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鸡羽髓蛋白质组学研究[D].哈尔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尔滨兽医研究所, 2011.
[7]庄国庆, 孙淑红, 崔治中, 等.鸡马立克氏病毒和网状内皮增生病毒感染肉鸡时的相互作用[J].中国病毒学, 2006, 21 (2) :157-162.
[8]邓博文, 梁伟, 刘明春.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及防制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 2006, 33 (12) :66-69.
16.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控体会 篇十六
一、发病情况
2014年7月25日,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张某养鸡场饲养的100日龄1500只雏鸡突然发病。据主诉,患病雏鸡先出现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不食和饮欲增强等症状,随后出现呼吸急促、粪便稀薄呈黄绿色,双腿无力行走等症状。发病后,该场技术员用大观霉素和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3天,但效果不明显,鸡只发病数和死亡数逐渐增加。截至7月29日,鸡群已发病200只,死亡60只,发病率达13.3%,死亡率达30%,损失很大。
二、临床症状
临床可见患病雏鸡精神委顿,腹泻,鸡冠苍白,粪便稀薄呈黄绿色,双腿无力行走等症状,在料槽或水槽以及舍内边沿有患鸡咳出的鲜血。有的患病雏鸡两翅轻瘫,伏地不动。急性发作时,雏鸡会因突然出血、咳血、呼吸困难而死亡,死前口流鲜血是特征症状。
三、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10只,可见口流鲜血,口腔内积存血液凝块,血液稀薄,全身皮下、肌肉广泛出血,尤其以翅、腿、胸和肛门等部位严重;气管、支气管内充满凝血块,肺脏、肾脏和肝脏等内脏器官出血明显,肺脏出血尤为严重;脾肿大,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肠黏膜有弥漫性出血点,个别肠腔内充满凝血块;在肠黏膜和胸肌、腿肌、肝脏和肺脏上发现有白色栗粒大小的结节。
四、实验室检验
1. 无菌取病死雏鸡肝脏、脾脏和肺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任何病菌;将上述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和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未发现细菌生长。
2. 将病死雏鸡肝脏、肺脏和泄殖腔拭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鸡禽流感核酸病毒、新城疫核酸病毒,结果均为阴性。
3. 采集患病雏鸡的血液涂片,发现配子体,同时取肌肉和肝脏、肺脏等内脏器官中的白色小结节做压片,在显微镜下可见到巨型裂殖体。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即可确诊为鸡住白细胞虫病。
六、防控措施
1. 立即封闭该鸡场,病死雏鸡消毒后进行焚烧、掩埋等无害化处理,发病鸡群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彻底清扫舍内外环境,然后用清水把禽舍和墙壁冲洗干净(防止粪便等污染物影响消毒效果),再用2%氢氧化钠等消毒液对患鸡接触过的食槽、饮水器等进行紧急消毒,消灭传染源,防止该病蔓延。
2. 未发病的雏鸡群,在饲料中添加磺胺喹恶啉钠可溶性粉,用量为45毫克/千克,1次/天,连用5天;对已发病的雏鸡群用磺胺喹恶啉钠可溶性粉饮水,用量为100毫克/升,1次/天,连用7天。
3. 用药治疗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微生态制剂、电解多维、维生素K和维生素C等药物,以补充维生素和减少各种应激,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采用以上治疗方案进行救治,3天后病情得到控制,1周后回访,除症状较严重的30只患病雏鸡死亡外,其余鸡只采食量和精神状态均恢复正常。
七、体会
1. 此次发病与该场只重视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传染病的防控,而忽视鸡住白细胞虫病的防控有直接关系。另外,该场饲养管理条件差,饲料营养单一,舍内温湿度不适宜,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差以及消毒不经常和不严格,也是该病发生的诱因。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做好药物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2. 该病是一种原虫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库蠓繁殖快、活力强的夏季多发,因此,切断传播媒介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平时搞好鸡舍内环境卫生,清除鸡舍周围环境中的杂草和灌木,不定期用菊酯类药物进行喷雾,进而减少和去除库蠓的栖息地,这样能达到避免该病发生和传播的目的。在该病即将发生或流行初期进行药物预防是最有效和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易产生耐药性,预防时要轮换使用抗原虫药)。
3.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避免从外界输入患鸡。确需引种时,选择正规的种禽场引种,引进前还要做好检疫,防止疫病的传入,引入后要隔离饲养1个月,确认健康方可合群。
4. 该病常与鸡新城疫、禽霍乱、曲霉菌病等疾病混合感染,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相似,在诊断上应注意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验,避免误诊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选留鸡群时应全部淘汰曾患过该病的鸡。
(作者联系地址:周 坤 李永彬 河南省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邮编:463000;魏艳艳 遂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邮编:463000)
17.《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十七
2015年8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的“HSE观察与沟通”培训,此次培训通过基础知识、程序控制、与实际应用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细致的讲解了“观察与沟通”的作用和益处,讲解紧贴工作实际,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并未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方向。下面就我对此次培训的体会做如下总结:
一、通过定期与员工交流,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及安全知识水平,做到有的放矢,一改往日的漫无目的的重复培训和强压式培训,多讲员工缺乏的知识,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
二、通过观察员工的行为,记录员工做的好的方面和做的差的方面。正面引导、激发正能量,表扬使员工自发的向“我要安全的方向”靠拢;通过对员工的违章行为观察,分析是无意识行为、习惯性违章还是疏忽大意,进而得到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三、制定专业的调查问卷,将内容分为:员工反应、员工的位置、工具和设备、规程、人体工程学、环境整洁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全面、细致、科学的观察、沟通及分析,使安全工作向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和理念更进一步,也为今后的管理指明方向。
*********公司
18.聆听专家课堂诊断心得体会 篇十八
官军学校 庞晓丽
4月16日至18日,我参加了“沁源县教育局质量提升工程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共观课议课10节,听讲座4个。这次学习,我受益无穷,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语文视野,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在专家的思想引领下,我只感到学习---提高----修炼教师基本功,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现将这次学习感受表述如下: 一. 语文课堂是情智教育
专家李秀英说:“文本细读需功夫,教学预设需智慧,机智生成靠艺术。这主要体现在城北小学樊艳老师执教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她的课堂是情的引导,智的生成。她的课精彩不断,情感真挚,樊老师在课堂上极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灵震撼的同时情感得到了释放,听者无不感叹:听这样的课真是一种享受!二.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
崔云宏专家的讲座告诉我们:我们的语文教学实效不高,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孩子们阅读开始的时间晚;二是学生阅读量少;三是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读书,重质量。好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他说:“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所以高段教学最终要学习文章的表达。即淡化理解,从语言到思想再到语言。三. 教师要经常做“傻子” 崔云宏老师说,在课堂上老师要经常装傻,装糊涂,一堂好课,不是看老师有多么了不起,而是看学生有多么了不起,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智慧。设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循着作者的心灵轨迹,强烈撞击学生思维火花,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大智若愚。
四、语文教学的真谛
那就是培养学生“写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文章。”读,让学生与教师、文本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说,解放学生的口,营造宽松的氛围,开启表达的源泉;写,让学生将内心感受与想象,倾注于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19.《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十九
脐带绕颈是产程中造成急性胎儿窘迫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发病率约为25%, 严重时可使胎儿猝死宫内或导致新生儿窒息及死亡。如早期发现, 恰当处理, 可降低围产期胎儿的死亡率。为此, 我院采用B超与脐血流仪二者相结合应用,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B超诊断脐带绕颈180例, 并将诊断与产后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 行脐血流检测, 记录S/D值, 作出诊断。
1.2 方法
使用ALKOKA4000二维超声, 探头频率3.5MHz;广东麦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生的SRF608型胎儿脐血流检测仪, 超声频率为5MHz。孕妇采取平卧位, 常规检查胎儿各部位后将探头移到胎头位沿脊柱方向纵切, 重点观察胎儿颈后部软组织有无压迫及周围羊水有无脐带回声, 并横切胎儿颈部可显示环绕颈部的脐带内红蓝相间的血管花环样图像, 适当侧动探头可获得完整的圆圈样彩色脐带血管环绕胎儿颈部[1], 并行脐血流检测, 记录S/D值判断有无脐带绕颈。
2 结果
综合对比分析脐带绕颈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任何单一检测方法。见表1。
3 讨论
脐带绕颈是最多见的脐带缠绕, 发生于25%的妊娠, 躯干及肢体缠绕次之。缠绕1~2圈者居多, 3圈以上者较少。脐带绕颈2圈以上且环绕很紧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其他并发症[1]。目前国内外尚无准确无误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方法, 本文分析超声与脐血流各自的优缺点。综合诊断脐带绕颈, 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以下对各种方法作一评价:B型超声诊断脐带绕颈时, 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缠绕的周数及大体判断松紧度,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胎儿颈部周围环绕的脐带彩色血流信号[2]。当颈背部软组织出现了“U”字型压迹时为1周, “W” 型为2周, 以此类推, 压迹较深为缠绕紧, 反之较松, 并可根据胎儿的心跳次数、胎动次数, 大体判断有无宫内缺氧表现, 可以提供与其他器质性改变的鉴别, 但也有不利于诊断因素: (1) 鉴别困难, 胎儿脐带绕颈与胎儿头发和胎儿耳朵所致的强回声光带相鉴别, 前者光带有搏动, 后者无。及脐带绕颈与胎儿颈部和肩部交界处正常凹陷的羊水暗区相鉴别, 探头纵切后可见后者呈“V”型, 这些在实际操作中有时较困难。 (2) 当羊水过少无法显示胎儿的颈部;胎儿枕后位、骶后位, 难以显示胎儿后颈部;B型超声本身性能差或调节不当等。
脐血流分析的评价可直接提供胎儿的供血情况, 以S/D之范围, 能准确判断胎儿的脐动脉血流阻抗率, 预测其缠绕的危害性, 当S/D>3.0时提示过紧, 但也有不利因素, 不能直观地反映出绕颈周数, 不能提供因其他病变, 如宫内发育迟缓、脐带肿瘤导致的鉴别诊断。
综合B型超声与脐血流分析, 可以综合二者优点, 最大的排除B型超声的不利因素及脐血流不能鉴别诊断的方便, 更大的提高准确率, 及时地判断有无脐带绕颈, 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有利于降低围产期胎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549-550.
20.《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二十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影像设备在临床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影像诊断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影像专业的学生其理论学习情况和临床读片能力也同样受到重视。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部分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医学生的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和实际临床读片能力存在巨大的差距。
【关键词】医学生 影像诊断学 理论学习 读片能力 探究
1 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和读片能力现状
1.1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现状
科技的进步使影像设备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越。但是,光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于疾病的诊断是远远不够的,经验丰富、基本知识扎实的影像医生才是诊治疾病的关键。对于病人的负责和生命的尊重,要求我们对疾病的诊断不能有丝毫的差错。理论知识是将来诊断疾病的基础。因此,我们对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方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仅约6.9%的学生对影像诊断学知识掌握在80%以上,而有约57.1%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在50%以下。同样,大约37.5%的学生上课时仅仅是简单的画书,约9%的学生上课时随便听听,而仅有53.5%的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同时注重理解和记忆。约17.5%的学生课后花1~3小时的时间学习影像诊断学,而约79.9 %的学生课后学习时间少于1小时或者根本不学习。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发现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是不容乐观的。理论学习是基础,是将来诊断疾病的关键。a
1.2医学生影像诊断学读片能力现状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一个影像科医生或者影像专业的学生其能力的最终评判标准都是以临床读片能力为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为将来走上临床、诊断疾病做准备。而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仅约有13.2%的学生读片能力是能够详细地描述影像图片,大约49.7%的学生只能简单地描述,而约有37.1%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当前,医学生影像诊断的实际读片能力还是十分欠缺的。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治疾病最初步的,同时也是最直接的依据,及时的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愈疾病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医学生影像诊断理论学习和读片能力现状分析
2.1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态度决定高度。作为医学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知道学医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是为了救死扶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约6.4 %的人根本不喜欢医学。很多人学医可能是由于父母所迫,也有人可能是为了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缺乏了该有的专注。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是学习影像诊断学以及任何一门医学课程所必需的。正确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以及将来的临床工作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
不断的思考是取得进步的关键。当前,影像诊断课程学习主要以老师讲授和PPT展示的方式进行。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就是一味地接受,没有反思,更没有对老师所讲内容的质疑。这样一种被动的,不交流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使得我们的学习变得低效。通过思考,我们才会知道某种疾病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征象,才能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味的被动接受,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应付考试,则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僵化、刻板,缺乏创新。
2.3缺乏足够的读片练习
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科学,但其终究还是要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服务。临床读片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大量的读片练习。但是,我们在学习影像诊断学过程中缺乏读片的练习。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过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数量有限的影像图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需要。同样,在影像诊断课程中也鲜有临床见习的机会,这在无形中进一步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与此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应的适合学生使用的影像读片库。课堂时间有限,而课后练习不足,使得我们的读片能力无法得到实质的提高。临床读片能力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需要的是不断的重复和不断的练习。
2.4课本典型表现与临床无法衔接
当前在我们的课堂上或书本中所讲授的影像图片都是关于某些疾病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影像表现。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病人,每种疾病的影像表现未必都像书本上描述的那样典型和直观。面对这些不典型的影像图片时,很多人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典型的表现是为了更直接地去了解这种疾病,是初学者入门的桥梁和导师。说到底,非典型的影像特征也是从典型发展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根本特征和主要矛盾,顺藤摸瓜,从而正确地诊断疾病。
3 提高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和读片能力的策略
3.1扎实基本知识 建立学科联系
影像诊断是通过影像图片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张张影像图片就要对部分疾病进行诊断是一件极其困度的事情,因此要求我们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基础知识。比如,当你拿到一张影像片,你首先要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部位,是头部,胸部还是四肢。其次,要对临床常见疾病,常见的征相高度熟悉。每一个疾病的发展都有其特征性的变化。熟悉疾病的常见表现可以让我们在诊断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概念和印象。再者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一定的病理过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间所获得的影像图片,其所表现出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各学科间的学习和联系。解剖、病理、内科和外科,这些都是和影像诊断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的变化?疾病最终的转归是怎样的?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不断的思考,进而提高自己的影像诊断学理论水平。
3.2画图和观察病理标本
人体的每一个组织结构都有其特征,每一种疾病在影像图片上都有其特殊的表现。面对错综复杂的影像表现,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是有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基础解剖学,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画图,将人体各个局部的影像特点了然于心。画图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形式。通过我们的绘画,包括肢体的协动,使得我们对疾病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加强了我们的记忆,同时也便于理解。而病理标本可以让我们从组织层面,观察病变器官的形态,对于其最终影像表现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通过这些感性的方法,进而提高我们的影像诊断能力。
3.3建立适合学生的影像图片库
影像读片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当前,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很少有适合学生使用、对学生开放的影像图片库。影像图片库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不受约束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疾病,很大程度上激发学习的热情,对于提高其读片能力大有裨益。当前,建立影像图片库,加强读片练习可以说是提高医学生读片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4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合理的考核方式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端正学习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考核方式都是通过试卷的形式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检查。然而,这样的考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试卷的形式、基本理论知识,无疑让很多的学生觉得只要通过考前突击就可以通过考试。同样,理论知识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最真实的读片能力。我认为,当前我们的考核应以读片能力为重点。通过提供影像图片、病史,以及其他相关的检查报告,给学生自我诊断的机会。影像图片和病史报告是反映疾病状况最重要的依据。这样的模式可以激发热情,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通过这样一种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读片能力。
4 提高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和读片能力总结
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和读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大量的读片练习是关键,但最根本的是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如何提高效率,提升能力仍需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邵成伟,田建明,左长京,萧毅,王敏杰,任丽. 影像医学科实习医生读片能力的培养[J].实用医技杂志, 2006(6).
[2]马德智.提高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主要临床课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1).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10-0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学习体会07-23
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09-18
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08-27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10-18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 的学习心得08-10
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09-18
教育科学学院扎实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自我诊断07-22
PACS系统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09-29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