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人员解说词(精选8篇)
1.导游人员解说词 篇一
导游词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独山。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行独山一日游。请大家跟我来吧。我的家乡独山,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是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素有“贵州南大门”和“西南门户”之称,是远近闻名的“花灯之乡”。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闻名全国的红色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园区由入口广场、卢沟晓月、民族门、万魂墙、贵州省抗战陈列馆、黔南人民抗日纪念碑、烽火台等组成。走进园区,你会看到这里松柏苍翠,生机盎然,既让人有庄严肃穆、曲径通幽之感,又让人觉得景色秀丽、心旷神怡。园区以自然生态、绿化空间为背景,以抗战文化与红色精神为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园区景观,达到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使你在怡情于自然美景的时候,又受到了很教育的历史教育与精神感召,让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独山有名的人文景观——翁奇奎文阁。奎文阁山环水绕,树木葱茏,古朴自然,风光秀丽,以其清幽典雅的自然环境和深厚浓郁的文化气息而闻名。奎文阁结构紧密,造型美观,雕塑精致,很好地保留了清代建筑艺术的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精品遗产。奎文阁它不仅是专供文人祭祀魁星的地方,还是古时培养读书人的私塾学馆,“西南巨儒”莫友芝先生幼年时就曾在此读书,并从这里走出了贵州,走向了中原。我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许多古人刻苦读书的动人故事,让每个到过这里的人深受感动和激励,更加刻苦学习,奋发读书。看着这高耸的阁楼,再看看阁楼旁边奔流不息的翁奇河水,不禁让人想起莫友芝先生的一句诗:江湖万里水云阔,草木一溪文字香!
到了独山,不跟我去看看影山草堂的话,那会让你无比遗憾的。影山草堂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清新怡人,幽静典雅。这里是纪念独山晚清时候享誉全国的大学者莫友芝先生的。幼年时的莫友芝,在影山草堂里晨诵暮读,吟诗作文,玩闹嬉戏,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蒙年代,并由此逐渐走出独山,走出贵州,闻名全国,被称为“西南巨儒”。因此,在独山人眼里,影山草堂不仅是个古风依然的地方,让人们追忆古人,受到古人精神与文化的熏陶,更是个学风神圣的地方,让一代一代独山后人倍受激励,一心向学。朋友们,在影山草堂里,感受影山文化的光芒,领悟莫友芝先生的道德文章,这应该是我们今天最大的收获。
游客朋友们,独山这块古老的土地正在焕发出年青的青春,勤劳的独山人民正在激情饱满地建设着全新的独山,一个更加多娇的独山、更加繁荣的独山、更加诗情画意的独山,将会出现在不久的明天。亲爱的朋友们,希望你常来独山,多娇独山永远欢迎你!!
2.导游人员解说词 篇二
导游是一门人际交往艺术。导游艺术的美从本质上讲是语言艺术的美, 这种美的本质是静态美:导游词文字辞藻的生动、华丽、朴实、含蓄, 或气势磅礴或委婉动人;这种美的精髓是动态美:导游词的口语化表达流畅、舒展, 或深入肺腑或沁人心脾。高质量的导游语言是导游词和导游讲解的高度统一。
1.1 导游词与导游讲解的关系
导游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讲, 导游词是导游员在导游活动中使用的全部讲解语言的总和。它涵盖欢迎词、自我介绍、天气信息、市情概况、沿途讲解、景点讲解、导游和游客的语言互动和欢送词等诸多方面。广义的导游词是文字性导游词的语言“活化”, 在导游实践活动中, “导游词”和“导游讲解”经常互相指代, 即意义等同。
狭义的导游词是指“导游人员为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的过程中, 对景点以及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的文字”。[1]狭义导游词的本质是文字资料, 是单个景区、景点、建筑或景观小品概况的文字具体化, 指向性比较明确。导游词不是各种资料的文字堆砌, 而是历史、自然、人文社会知识的融合和再创作过程。在实践中, 具体景区和景点的导游词没有固定不变的权威版本, 既有的导游词仅对导游员起辅助参考作用。导游员必须根据出团导游时的具体情况对导游词进行调整, 通过导游讲解对文字导游词进行语言表达的二次创作, 并内化为自我的导游词。由此可见, 从狭义上讲“导游词”和“导游讲解”是有本质区别的。“导游词”是文学化的文字资料, 而“导游讲解”属于传播媒介, 二者适用于不同的科学研究范式。
从狭义的角度对导游词和导游讲解进行区分, 有助于人们认清导游词解说庸俗化问题出现的层面, 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可行的研究思路。
1.2 基于语言逻辑的导游词模块结构
从语文的角度考察, 导游词的篇章段落间具有语文逻辑结构, 这种逻辑结构是伴随导游词的创作过程由篇章段落间的“起承转合”关系体现的, 是串联导游词的文字线索, 是真实存在于字里行间的, 因此导游词的这种语文结构可以被称为导游词的“一维空间”即文字维度。
从语言传播的角度考察, 导游词文字背后隐含“文字意象”。导游员在解说导游词的过程中将这种意象传递到游客的头脑中, 并由游客在观看到景观时将抽象的文字意象具象化, 由此形成游客对景区景观的系统感知。“文字意象”是系统化和模块化的, 和真实景观可以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为了便于游客顺利形成对景区的系统感知, 导游词编写者会按照导游真实的带团游览动线来编排篇章段落, 而“文字意象”就由虚拟的游览动线顺序串联, 因此导游词的这种传播结构可以被称为“二维空间”即虚拟维度 (如下图所示) 。
导游词的模块结构是沟通文字导游词和导游讲解的桥梁。导游词解说庸俗化问题与模块构成和逻辑顺序有一定关系。
2 人文类景区导游词解说庸俗化现象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 (原旅游系) 2011级旅游英语专业87名学生开始为期一年 (0.25学年+0.25学年+0.5学年) 的实习。其中42名学生在一年的实习中从事了不少于6个月的导游实习工作并承担了实质性的导游接待任务。笔者选取其中的40名学生做调查分析, 采取跟团调研、实习生访谈、游客访谈和旅行社反馈等方式, 重点考察了实习学生对秦皇岛市富有代表性的人文类景区 (天下第一关、孟姜女庙、老龙头和秦皇求仙入海处) 的导游词解说情况, 以笔者和第三者的直观体验和感受为依据, 对实习学生导游词解说中的庸俗化现象进行了梳理。人文类景区导游词解说庸俗化呈现出以下现象:
2.1正史“戏说”趣味化
正史中的史实和人物事件是保证人文类景区导游词和导游讲解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基石, 是导游树立“学识权威”的核心依靠。景区导游词中的正史描写往往没有感情色彩略显生涩, 导游员在使正史生动化的讲解过程中常常错用导游技巧, 偏离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 反而丧失自我权威。这其实是导游词解说庸俗化的一种表现。
部分导游在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时候, 时常基于历史过度“演绎”人物的生活, 出现古代人讲现代话做现代事的趣象;亦有导游在讲述学术界尚存争议的史料时, 夹杂个人的主观判断消除歧义来体现权威, 引起高层次游客的反感;在涉及明末清初的人物讲解时人物关系错乱, 电视剧中的“秘史”与“戏说”常被导游当做史实来讲解, 趣味有余可信度不足。
2.2神话传说迷信化
神话本是一种幻象产物, 是古人对未知世界的认知和解读, 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2]传说亦是神话的一种, 往往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有关。[3]实践证明, 导游在做景区解说的前端部分, 运用神话传说做铺垫过多过杂, 游客的兴趣点难以向目的景观聚焦;导游时常借由他处或完全编造的神话传说夸大本景观的重要性;涉及史实人物诞生或往生的故事则充斥着“神”、“仙”或“鬼”的出现;“托梦”、“转世”甚至“附体”等含有明显封建迷信色彩的词汇出现频率很高;具有宗教符号意义的景观解说不清甚至谬为迷信;诸如“八卦”和“风水”等属于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 导游往往不能正确理解, 时而被理解为宗教, 时而被用来解释迷信现象, 进而出现重大常识性错误。
2.3借古喻今误导化
导游为吸引游客对讲解内容的兴趣, 会将游客关注的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文景区的背景故事相联系作比较。这种由“实景描述”、“背景介绍”和“引导认知”三个层次[4]组成的讲解模式本身是导游词和导游讲解技巧高度融合的亮点, 但在现实中也往往成为人文类景区导游词解说庸俗化的“重灾区”。
“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和“帝王后宫嫔妃制度”常被用来和当代的婚姻问题与情感腐化相提并论, 确有不良和错误舆论导向的嫌疑;热播后宫电视剧所引发的“后宫哲学”以至“厚黑人际关系学”也用来将古人的成败功过模式化、简单化, 甚至和现代的“成功学”和“办公室哲学”等职场理论相联系, 此难言为适当, 对青少年游客危害甚大;很多导游在解说才子佳人故事和趣闻时“歌伎”与“歌妓”不分贻笑大方, 内容含蓄但寓意却粗俗不堪。
3原因剖析
当前在一线从事导游工作的导游员“学生化”和“年轻化”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暑期, 一线导游员不足, 旅行社利用旅游专业学生作为“实习导游”或“临时导游”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旅游专业实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景区导游词解说中的问题, 在一线导游员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1导游讲解过程原因
(1) 年轻导游缺乏生活体验。
目前我国新生代导游员的年龄已经进入到“90后”年龄段。这群年轻导游不但缺少工作实践经验, 而且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对生活缺乏足够的体验, 生活常识和社会常识极度缺乏。导游员对人文历史景区景点难以形成切身的内化体验, 在将导游词口语化表述的过程中, 不能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原到现实的景区景观和建筑上, 而是臆造和想象历史事件的发生, 情节离奇和不尽合理的故事便由此形成。
(2) 导游员自身对人文历史缺乏足够兴趣。
“90后”导游中间的读书风气较弱, 导游缺乏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度关注。流行文化对年轻导游的吸引力远大于人文历史对他们的吸引力。年轻导游利用讲解技巧来弥补基础知识不足的趋势渐强, 这种导游讲解过程中“走捷径”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导游员的学习形成了反向刺激, 鼓励了导游将兴趣点放在技巧上而不是知识上。
(3) 讲解过程中的媚俗与讨好游客倾向。
新生代导游间的竞争激烈, 导游生存压力较大, 导游和游客的关系失衡导致导游员委身迎合游客的观念流行。导游讲解的底线越来越低, “存在即合理”的实用主义对年轻导游形成误导:只要游客喜欢的就可以说, 只要游客爱听的就应该讲。因此讲解过程严谨性和道德感的丧失必然导致讲解过程的庸俗化。
3.2导游词原因
(1) 模块结构比例失调。
导游词其自身模块结构失调也是导致导游词解说庸俗化的重要原因。有些导游词正史叙述过多, 自身刻板晦涩难于引起导游的兴趣, 通过解说的传播过程引起游客的兴趣就更加困难;还有一些导游词引述的故事流行于民间, 口耳相传鲜见史料记载, 神话传说怪诞神奇, 玄学义理云山雾罩, 本身也经不起游客的细细品味和推敲。在模块安排上, 应该故事出现的地方没有出现, 应该故事淡出的时候没有淡出, 导游词没有起到衬托和烘托人文景区主景的作用, 历史模块、神话模块和旁白过渡模块的衔接生硬, 不便于信息的便捷和高效传播。
(2) 模块结构缺失。
导游词在纵向篇章段落结构上, 欠缺介于正史史实和神话传说之间的资料文献, 使得导游词结构“骨感有余”而“韵味不足”。整体导游词文字的框架结构和逻辑结构完整, 但是缺少饱满充实、值得回味和品味的故事。这种故事是历史的真实事件, 有完整的记载和出处仅见于民间传录, 既不是虚无的神话, 又不是民间口耳相传的趣闻, 也没有被正史收录。这种模块的缺失, 降低了导游词史料来源的多样性和可传播性, 实际上为导游员恣意庸俗化导游词解说提供了机会, 助推了人文类景区导游词解说庸俗化现象的发展。
4解决策略
人文类景区导游词解说庸俗化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旅游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 首先要提出解决庸俗化问题的对策和策略, 只有沿着正确的策略方向进行改革尝试, 才能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提供条件。
4.1增加年轻导游员的旅游享受体验
诸多“90后”导游员在从事导游工作以前, 生活学习环境封闭, 对旅游活动本身非常陌生, 甚至没有过作为一名普通游客到人文类景区参观游玩的体验。学校、实习基地和旅行社应该三方共同努力在教学和培训中, 丰富学生的生活, 组织学生到人文类景区试玩, 让旅游专业的学生体会到旅游活动的乐趣, 从游客的角度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体验, 接触社会感知生活并收获生活和社会常识经验, 进而使学生能换位思考, 把高质量的服务再反向传达到游客身上。
4.2重视语文和历史等传统文化课教育的创新
高职类院校旅游专业导游方向学生的培养方案应加强基础文化课的开设, 有针对性地恢复并完善语文和历史等课程。语文课程应重点向学生传授当地的诗词歌赋文化, 并引导学生赏析文学, 喜欢文学;历史课程应摒弃传统编年体式教学模式, 以旅游地人文历史遗迹中的史实和人物设计教学单元, 围绕人物和事件展开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减少正史陈述, 让学生辩证看待各种神话传说, 增加民间传录、杂记等“野史”中故事趣闻的讲授, 保证历史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 增加课程乐趣,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
4.3重视野史在导游词模块结构中的作用
所谓“野史”非杜撰的历史, 亦非荒诞的历史。史学家谢国桢曰:“凡不是官修的史籍, 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 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 也可以说是稗乘杂家。”[5]野史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物生活、情感、秉性、爱好、逸闻趣事和民间风俗等。人文类景区导游词应该丰富史料来源, 客观描述和评价景区, 用野史资料来丰满导游词的内容, 剥离并删减冗余的神话传说, 压缩非核心内容的正史叙述比例, 保证导游词严谨客观的基础上, 提升导游词的趣味性、可传播性和可接受性。
同时, 野史在导游词模块结构的安排上, 应按照导游动线的顺序结构, 在景区辅景、配景和主景的导游词解说中出现, 即景物导游词应该是正史与野史的组合, 而在景物前后的导入性故事和引申性故事介绍则可以是正史和神话传说的灵活搭配。单独出现的人物故事则可以积极利用野史, 塑造生动而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 全社会只有对人文类景区导游词解说庸俗化问题重视起来, 才能形成合力, 把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的导游讲解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摘要:高质量的导游词解说对人文类景区的旅游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一线导游员队伍年轻化趋势的到来, 人文类景区导游词解说庸俗化问题逐渐突出。正史媚俗、神话迷信过度、古今对比误导是在年轻导游员队伍中显著的解说庸俗化现象。从导游员、导游讲解过程和导游词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破解桎梏, 是解决人文类景区导游词解说庸俗化问题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人文类景区,导游词解说,庸俗化,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导游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1.
[2]商崇梅.试论神话传说文本中的民族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 :72.
[3]李建仓.中外神话传说对后人创作及后世文化的影响[J].河南社会科学, 2003, 11 (4) :123.
[4]付岗.人文景观导游讲解与旅游文化审美整合[J].燕山大学学报, 2002, 3 (2) :78-79.
3.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的维护论述 篇三
[提要]游历质量的高低与导游服务有着密切关系,导游的合法权益问题是影响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我国导游队伍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的长期缺位,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维护重在措施落实到位,更在于建立健全导游人员的利益表达机制。
[关键词]导游人员;职业权益;合法权益保护;利益表达
从19世纪40年代近代旅游产业诞生开始,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中国旅游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导游职业已经实现了由固定职业向自由职业的转变。与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相比,我国导游在基本权益保护和管理机制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使其成为一个新型的弱势群体。
一、导游职业权益的基本内涵
许多相关法律条例对导游职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规定,我们可以从中归纳概括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的基本内涵。它包括:导游人员依法享有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导游人员依法享有劳动报酬权和社会保障权;导游人员依法享有教育培训权。
二、导游职业权益长期缺位的表现
(一)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独占权屡遭侵害。首先,旅行社企业内部肆意侵害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在旅行社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中,出现其他人员随意侵害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的现象。譬如外联人员、计调等内勤人员、旅行社管理人员、实习生和旅游车司机等。
其次,旅行社外部侵害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现象亦随处可见。导游是一项引人入胜的特殊行业,导游服务是需要智力、体力、丰富经验作支撑的岗位。在部分景点(区),有很多志愿者、行业专家兼职导游抢导游人员的饭碗;旅游高等院校的在读学生和有意向报考导游人员资格证的社会人员,专家、教授和学者的兼职导游员,景区野导,景区当地居民和旅游接待单位的工作人员社会黑导,景区周围的靓男俊女等,都在不经意间侵害了导游人员的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
再次,境外同行成为导游人员维护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的新威胁。目前国内旅游企业常常聘请境外导游、领队,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此置之不理,这无疑助长了导游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的新威胁。
(二)导游人员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权难以维护。我们先来看看导游收入的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收入由基本工资+带团补贴+奖金组成。因为当时旅游接待被视为涉外接待,导游是公务员,所以导游的收入往往高于国内其它行业,在那时导游是让很多人羡慕的高薪职业。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由基本工资、出团补助、小费、景点门票折扣以及购物回扣组成。导游不再是政府工作人员,收入也有了变化,收入以购物回扣为主,导游利用国家对外宾的免税优惠政策,利用护照去赢得不菲的外快,所以工资和补助在导游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这一阶段导游收入较高,好的一个团下来有近万元,差的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其收入主要来自购物回扣和小费。近几年导游已成“三无人员”,即无基本工资、无带团津贴、无社会保险;此外还要交管理费、社保费、人会费、质量保证金、人头费等费用。导游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是渐渐地没有了工资,再又慢慢地失去了出团补助,门票折扣也被旅行社让利给了游客。而且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法律法规更倾向于游客,回扣也越来越没有保障,小费更是微乎其微。从导游收入构成的三个发展阶段我们不难看出,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导游不仅收入毫无保障,而且还在为工作承担着贴本的风险,更谈不上享有很高的生活水平。
导游常常是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回报,乱收费更是雪上加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旅行社不与导游订立劳动合同。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导游,他们签订的合同都不过是形式上的东西,要么是为了领取导游证,要么是为了应付检查,一旦双方发生争议,导游找不到法律上的依据。(2)劳动报酬。由于导游薪酬制度的不完善,导游不能从旅行社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劳动付出没有保障。(3)多头费用既增加了导游的经济负担,又使其工作权受到了限制。导游要想取得导游证就必须向旅游局交纳管理费,要想带团就必须向旅行社交纳管理费、人头费、垫付团款,否则将丧失工作的机会。(4)劳动保险权得不到保护。导游的工作是在户外进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旅行社理应为导游上意外伤害保险,但绝大多数导游并没有享受到劳动法赋予的这项权利。即使旅行社为导游买了保险,索赔时也是困难重重。(5)社会保障权得不到保护。导游无社会保险,这使他们在生病、伤残、年老、失业等劳动风险发生时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救济。
(三)导游人员教育培训权的缺失。社会没有为导游的再教育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与平台。旅游行业淡旺季节明显,旺季时导游带团任务多、工作压力大,不太可能挤出学习培训的时间。而在旅游淡季,绝大多数旅游企业效益低下,即使组织导游人员进行培训,也往往因为资金运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旅游企业甚至为了节省开支,让导游无薪休假,导游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更是没有心情去学习。
(四)导游人员职业发展权的丧失。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分类体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导游职业被划分在第四大类,而专业技术人员为第二大类。很明显,导游职业已被排除在专业技术人员之外,这种状况背离了导游职业的专业技术属性。导游人员是典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工作性质与公共游览场所的服务员有很大差别。此外由于导游被排除在专业技术人员之外,这直接导致了导游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导游应有的地位得不到承认。应有的权利受到了剥夺。虽然在《导游人员等级评定制度》中,导游已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但导游人员的这种晋级制度与我国的职称制度完全脱钩,并且与导游的薪金收入没有直接关系。这不但阻碍了我国高素质导游队伍的建设,也使导游人员不可能走向职业化。
三、导游人员维护权益的渠道和方法
对导游人员合法权益的维护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制实施旅行社企业等级标准与拥有导游队伍情况挂钩制度。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批准设立各类旅行社企业、旅行社分社和进行年度审查资格时,要设置导游队伍建设门槛,从制度上要求旅行社企业逐步建立并完善专职导游队伍建设,以适应开展旅游业务的市场需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在举办评定旅行社企业百强等评强评优活动时,也应适度考虑该社导游队伍的建设情况。
2、大力推行旅游者(团)接待档次与陪同导游等级水平相匹配的旅游接待工作。大力推行旅行社企业旅游业务接待等级与陪同导游人员等级水平紧密挂钩的方案。豪华旅游团队必须由高级导游员及以上陪同,执行导游服务工作任务;标准旅游团队必须由中级导游员及以上陪同,履行导游人员岗位工作职责。专项特色旅游团队必须由中级及以上导游人员或从事该特色服务的专项导游人员行使导游服务职责,散客旅游接待工作参照执行。旅行社企业可以根据陪同导游的等级高低收取不同档次的导游服务费,这一措施也可以成为旅行社企业经营新的利润来源。
3、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维护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的机制。维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针的指导下,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保障,以社会各界和媒体舆论支持为依托,维护导游人员合法权益的监督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导游人员职业利益的表达机制。
当然,造成导游人员权益受损的原因很多,比如薪酬制度的不合理,立法上的欠缺等。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无论是对导游人员队伍的合理建设,还是对整个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来说,都是很大的威胁。
4.导游解说词优秀 篇四
寿皇殿是供明、清两代皇帝停灵、存放遗像和祭祖之所,即“神御殿”。明代该殿在景山东北,清乾隆时期将旧殿拆除,新修今位于景山正北方,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寿皇殿。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帝去世。在乾清宫停灵27天后,梓宫移至寿皇殿停灵。停灵共计百日后,在寿皇殿前举行火化,点火者为僧茆溪森。此后顺治帝的骨灰继续停放在寿皇殿,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二十二日,同孝献皇后董鄂氏及孝康皇后佟佳氏的骨灰自景山送往清东陵的孝陵安葬。
在景山门内,山阳处,依山脚而立,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楼重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檐单昂三踩斗栱,明间悬满汉文书匾额“绮望楼”;下檐单昂五踩斗栱,前带廊,有丁头拱雀替,旋子彩画。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内供奉孔子牌位。北、东、西三面墙下石台基上原有泥塑若干。此楼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景山官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的地方。中华民国时期,该楼曾举办过展览。如1937年2月25日,故宫博物院在景山绮望楼展出流落英人之手的中国古文物照片600余张。承德避暑山庄内也有一座绮望楼,其匾额为乾隆帝所题。
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1944年,为明思宗去世300周年。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筹备会延请傅增湘撰文,陈云诰书丹,潘龄皋篆额,经故宫博物院许可,立该碑于老槐树旁。镌刻者为北京琉璃厂陈云亭镌碑处的陈志敬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该碑文颇具爱国精神。由于碑文对李自成起义军不敬,故该碑于1955年8月根据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批示拆除,原处换为木质说明牌。_期间,该碑被拦腰断为两截,改做公园内石桌。20_年7月被景山职工在公园内重新发现。20_年5月7日暨夏历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复立于原处。
5.昭化古城导游解说词 篇五
沿剑门关景区北面的剑昭公路,往东北方向行33公里,就是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唯一一座三国重镇——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古称葭萌关,位于四川广元市以南20公里处的元坝区昭化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西周时,这里已有联盟式的部落定居,称为“昔阝(jí)”。公元前400年左右,古蜀国用武力征服广元、昭化一代的苴(jū)人,蜀王封其弟弟葭萌在此建立苴侯国,治地吐费城,即今境内石盘村的土基坝。
公元前316年,秦国征服苴国,在此建立葭萌县,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县”之称。东汉末,因吐费城遭遇特大洪灾而迁城至今天的昭化古城。
公元211年,刘备以抗击张鲁为名,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从荆州入川,驻兵于此,并“厚树恩德,广收人心”,最终成就了蜀汉帝业,故有“蜀汉兴,隆中谋,葭萌起”的说法,刘备称帝后将这里改名汉寿,寓意汉朝的统治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寿。三国之后,这里先后更名为晋寿、益昌、京兆、益光等。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为“昭示帝德,化育人心”,改称昭化而沿用至今。因此,昭化古城被誉为“中国古建制活化石”、三国蜀汉发祥地、通达古今博物城。
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地处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因此又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之美誉。
古时,葭萌关以城为关,可四面迎敌。《昭化县志》称:“东来广元有桔柏渡以拒之,西出剑阁有天雄关以镇之,南下苍、阆有梅岭关以间之,北渡阴平有白水关以守之”。古城地处秦蜀古道要冲,地扼嘉陵江与白龙江汇合处,背靠牛头山险峻山峰,史称葭萌关为“全蜀咽喉,川北锁钥”,“虽弹丸之地,有金汤之固”。
1936年川陕公路修成,1953年宝成铁路通车,昭化重要的交通地位不再,昔日繁华的古城日渐冷落,近些年来,经过大力维护开发,才使古城重新焕发出昔日光彩。
现在的昭化古城,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AAAA级景区。
来到古城东门入口,首先看到的是桔柏渡街,桔柏渡街因昭化古城东门的桔柏渡而得名。桔柏渡在昭化东门外约一公里的嘉陵江边,因地有桔柏(即古柏)而得名,又称桔柏津,为古蜀道由关中入蜀的要津,历代兵家据守的官渡。白龙江与嘉陵江在此交汇,三国时蜀军北伐和魏军南征的必经之处。
桔柏渡街上的这座葭萌坊,高8.6米,宽6.8米,气势雄伟,上面的楹联和图案,集中展现了昭化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特的交通军事地位和神奇的太极山水。
牌坊东面的柱联是“蜀道三国重镇,天下第一太极”。昭化以三国文化著称,刘备由此发祥进而建蜀汉称帝;蜿蜒的嘉陵江被翼山和笔架山分割,形成天然的山水太极图,直径5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昭化正好位于山水太极阳极的鱼眼睛上,世界罕见。上面刻有“蜀汉兴于葭萌” 和“桔柏古渡”、“山水太极”图案。
牌坊西面上的楹联为“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为著名古建筑专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考察昭化后亲笔所题。昭化在四川最早建县,连续建县历史已有2300多年,故称“巴蜀第一县”。战国时蜀王的弟弟葭萌曾在昭化建苴国,故称昭化为“蜀国第二都”。上面刻有“费祎开府治事”和“昭化西门城楼”、“天雄关古驿道” 等图案。
桔柏渡街西端,是昭化古城的东城门——瞻凤门。
昭化古城门始建于汉,为夯土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包筑以石,设四门:东命瞻凤,西名临清,南名临江,北名拱极。这四道城门各有特定的功用:古时城内迎亲皆从东门入,取紫气东来之意;官员出入城都必走东、西两门,象征如日中天、顺应天意;嫁女出城须走南门,寄寓富贵、祥和之意;出殡发丧必走北门。南门取其直面嘉陵江而名名“临江”,于清代被毁,因此目前古城仅存东、西、北三道古城门,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名“瞻凤”,城门洞高4.2米,宽3.25米,深11.2米。现在的城楼是按明代城楼原样修复,高9.8米,建筑面积228平方米,整个建筑大气、凝重,尤其是斗拱的使用是昭化古代公共木构架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了昭化“三国重镇、以城为关”的军事防御功能。相传,嘉陵江对岸的刀环山北端山岭叫“凤岭”,凤岭山上古木参天,茂密葱笼,在密林中栖息着一对“凤凰”,站在东门城楼上便可看见它们双栖双飞,因而取名叫“瞻凤”。
穿过瞻凤门,就进到古城。一条太守街,几乎将古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有县衙街、衙门巷,南有吐费街、剑刀巷。昭化古城这些主要的大街小巷,完建于明代,全用清砂石做成条状,按三横两纵铺就而成,中间高,两边低,呈瓦背形,宽4.2米,两侧有排水暗沟。同时,昭化古城内的古街道全部呈“丁”字型布局,且街道互不直通,城门不相对,充分体现了军事重镇的防御需要,是当时县级以上城市的街道格局。东去与桔柏渡相连,西出与金牛古驿道贯通,现保存完好的石板街有相府街、吐费街、太守街、县衙街、衙门巷等五条,总长1025米,是四川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街之一。
不只如此,旧时在昭化石板街上行走,也是有讲究的,官轿居中,竖条石为轿夫行走,庶民则只能走两边,按来左去右的规则行走。街上有衙役专管交通。赶集时,行人不按规则乱走,造成阻塞,便会遭到鞭笞。可见在古时,昭化城内就已懂得对交通进行管制了。
街巷两旁,店铺林立,古色古香。据了解,古城现存建筑多为明清穿斗木结构,兼有北方低檐矮墙、旱船天井的特点,为川北民居代表。
往前折向县衙街,街正中矗立着一座贞节牌坊。贞节牌坊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皇帝亲自批准为昭化的贞节女子吴梅氏建立的石牌坊,现为复建。高7.8米,宽5.6米,两面分别雕刻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和“涌泉跃鲤”、“唐氏乳姑”等与贞节和孝道相关的图案,两边的门楣上分别刻有“冰清、玉洁”和“竹香、兰馨”等文字,表示吴梅氏高尚品德的意思,上面的碑文记述了吴梅氏的感人事迹。她在三十二岁时丈夫身患重病,临终嘱咐她再嫁,她坚守贞节,曾用铁锥刺破自己的颈部抗拒了男人对她的非礼。她恭谨孝顺父母,赡养双亲,辛勤抚育儿子成才,活到古稀高龄。当时吏部知道她的事迹后,上奏皇帝诰封建坊,表彰她的品德,教化百姓。
贞节牌坊再往前,可达葭萌楼和北门——拱极门,“拱极”是取众星拱北之意。
在贞节牌坊左转,则进入衙门巷,昭化古县衙、考棚、文庙都在这条巷子里。昭化县署始建于唐,曾多次毁于战乱,明洪武八年(1375)和清道光三年(1823)先后两次复建,毁于“文革”,2008年再次复建。县署落址城内最高处,象征权力至高无上。县衙门外有块巨大照壁,目的是告诫官员不要贪赃枉法,要为政清廉。县衙门前放一对硕大石狮,象征衙门的威严。门口东测立有“喊冤鼓”,西侧竖一石碑,上面刻有“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字样。
县衙内设有大堂,大堂中央设施名“暖阁”,是专为知县审案设的公堂,正中间放着三尺公案,上面放有审理公案的文房四宝和红绿头签。正面屏风上绘有“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命如日月,清似海水。平时游人还可在大堂内摸拟“古人审案”情境。
昭化考棚是为本县及邻县学子应试岁考和科举而设,始建于清同治(1856-1875)年间,因年久失修,大部毁损,2008年修复。昭化考棚可供322名考生同时考试,考棚内设有听事房(即值班房)、管房(监考人员休息场所)、考舍(考试用房)、照房(档案室)、大堂(主考官办公场所)、致公堂(阅卷室)等。
考棚西侧有座为祭祀孔子而立的文庙,昭化文庙始建于宋,曾历七次改建,建筑大都被毁,现在仅存的大成殿是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所建,2008年按原样修复。
衙门巷与太守街交汇处,是昭化城隍庙。古时,凡有城池者,必建城隍庙,管领阴间亡魂。昭化城隍庙始建于唐代,曾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多次重建,后毁于“文革”,现在的城隍庙也是2008年在原址复建的。门联一副极具昭化地域特色的对联:
天地奇观两江太极彰显葭萌故地,香高神灵城隍古庙佑福昭化千秋。
复建的城隍庙有两堂两庑,四合庭院。前堂正中为地藏菩萨塑像,地藏菩萨的左右两边分别为左判官和右判官,次为“日巡神”和“夜查神”,墙上彩绘有十四幅精美的行孝行善故事图,以教育人们要孝敬老人和多行善举。后面为“城隍殿”,为城隍爷正殿,中间塑有城隍爷像,左右塑的是慈航大王(主平安)和财神爷(主财运的)。这种多神崇拜反映了人们要求有各种职能的神明来满足人们心理要求及慰藉的需要。庙内两棵高大的古柏树,传说是当年张飞所栽,因此又叫“张飞柏”。在古树的映衬下,城隍庙显得更加古老、庄严而神秘了。下图是昭化城隍。
太守街正中,还有座葭萌亭,又称过街亭,它是是昭化古城街道上的街景建筑之一,全为木质结构,略比街道两侧民居高,它通高10.8米,宽7米。亭旁,还有昭化县民众教育馆遗址。
走到太守街西端,再沿古城墙向南,就到了古城西门——临清门。临清门又名葭萌关,完建于明代。“临清”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面临一江清水,二是告戒到昭化任职的官员一定要两袖清风,清政廉洁,因为在古时候官员卸任升迁都必走这道门。
古时候,如果从成都到长安(西安),就必须从西门进东门出,从长安(西安)到成都,就是得从东门进西门出。因此,昭化古城是连接巴蜀和中原的重要关隘,在昭化建城之前,连通成都和长安的道路就形成了,也就是说,先有路,后有城。在昭化这座城池建成以前,这里曾设有一个关隘,叫“葭萌关”。城池建成以后,“葭萌关”依然存在,它就设在“临清门”这里,而且名字并未改变,所以临清门即是古城的西门,同时也是“葭萌关”的关口。经专家考证以“城”为“关”的关隘,全国仅此一处,其他的地方的“城”和“关”都是分设的。
说是西门,其实是在古城西南角。新近修复的临清门城楼的建筑风格与瞻凤门城楼的建筑风格、体量均为一致。城楼内挂有霍峻守城的画图。汉建安十八年(213),益州牧刘璋派万人围攻葭萌城,蜀先主刘备之中郎将霍峻率八百将士固守一年,乘敌人疲惫、松懈之机,挑选精兵组成“敢死队”出临清门突袭,斩杀敌主将向存首级,为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体现了昭化古城“以城为关”、“固若金汤”的重要军事地位。下图是霍峻。
临清门前,有个坝子叫“战胜坝”,就是当年张飞夜战马超的地方。战胜坝这个名字来源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猛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那场惊心动魄且家喻户晓的故事。话说当年刘备、张飞等取下绵竹后,正欲分兵夺取成都。而马超受汉中张鲁所派攻打葭萌,牵制刘备,以救刘璋。当时葭萌由霍峻驻守,刘备恐葭萌失守,受两面夹击之威胁。诸葛亮令魏延率兵先行,并派张飞随之,刘备最后压阵,班师至葭萌关下。魏延为抢头功,首先出战,战败了杨柏,魏延乘势追赶,但见前有一军摆开,为首的是马岱,魏延以为是马超,挥刀跃马迎上去,战了十八个回合,马岱败去,在魏延乘胜追击时,被马岱回身一箭射中左臂,魏延返回,马岱又追了回来。危急之时,只听得一声大吼,张飞跃马飞奔而至,救了魏延。张飞与马岱激战十余回合,马岱败走,张飞欲追,刘备赶到,叫回张飞,当日休战。
次日天明,葭萌关下鼓声大作,旌旗飘摇,马超请战,刘备关上叹之,叹说:“人称锦马超,名不虚传!”此时张飞要求出战,被刘备制止,说:“且休出战,当先避其锐气”。张飞热血沸腾,恨不得杀将出去活吞了马超,但均被刘备挡住。下图是马超。
午后,刘备见马超人马皆倦,遂选精兵五百骑,同张飞杀出关来。张、马二人遂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刘备恐张飞有失,鸣金收兵。张飞回阵稍歇息,又出阵与马超厮杀,再战百余回合,仍不分胜负。这时天色已晚,刘备又鸣金收兵。张飞这时正杀的性起,那肯罢战,马超也不示弱,双方均无休战之意,于是张飞请求安排夜战,刘备应允,一时两军点燃千万火把,战场被照得如同白日。马超也换马出阵,两将又展开鏖战,仍不分胜负,各自收兵回营,准备次日再战。
这时诸葛亮赶来,并止战。诸葛亮对刘备说:张飞和马超都是忠勇虎将,如果再战,必有一伤,有损将才,实乃可惜。现在可不再战,我能施计收降马超。后来诸葛亮用离间计收服了马超,为己所用。
站在战胜坝,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猛张飞、锦马超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仍然能清晰地一幕幕呈现,那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依然能一遍遍流传。
战胜坝前,有条战胜街,著名的敬侯祠就在这里。
敬侯,是指费祎,费祎字文伟,江夏鄳(méng,河南罗山县西南)人。少年时随叔公入蜀游学,定居于蜀。费祎自幼勤奋好学,头脑聪明。长大后才华出众,足智多谋,被诸葛亮委以参事之职,出使吴国,说服孙权联吴破曹,深孚众望。他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推荐的贤良志士之一,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是“志虑忠纯”。延熙七年(244年)魏军来攻,祎往御之,魏军退,封成乡侯,领益州刺史。蒋琬于延熙九年(246年)死后,费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费祎当时清醒的认识到了蜀国连年征战的穷困状况,制定了保境安民的治国方略。延熙十五年(252年),后主刘禅命费祎在汉寿开府,处理军国大事。这就是《三国志•费祎传》中记载的:“后十四年夏,还成都,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故冬夏北屯汉寿”。延熙十六年(253年)岁首大会,即新春佳节,费祎在丞相府宴请前线武将和府中幕僚及地方官吏,共度新春。在互相敬酒祝贺中,费祎“欢饮沉醉”,被魏国降人郭脩(xiū)刺杀身亡。费祎之死,加速了蜀汉政权的灭亡。
费祎死后,后主刘禅根据他对汉室所建的功勋,谥赠“城乡敬侯”,并为其举行国葬,将其安葬于汉寿城西门外,并勒石竖碑镌刻:“汉尚书令费公敬侯之墓”。费公逝后的许多年间,昭化的父老乡亲为其整修墓冢,造祠,立坊,以表敬念之情。雍正十三年(1735),果亲王奉命赴泰宁送六世**喇嘛返回西藏,途经昭化谒费祎墓题“深谋卓识”匾。
依托费祎墓而建的敬侯祠,始建已无史料可考,但明代规模宏大至盛,有神道、牌坊、碑亭、祠堂、草堂等建筑,后毁于“文革”,仅存墓冢。2008年,当地按原样修复。
敬侯祠又叫“费公祠”,走进敬侯祠,穿过门厅,便是历代名人赞颂费祎的歌词诗赋的碑廊,由于历代吟诵费祎的歌词诗赋很多,这里仅选择了清代的六篇佳作,其中有谷蕴含的《敬侯祠》、吴省钦的《吊费敬侯墓》、杨澜的《吊费敬侯墓》、马中和的《题敬侯墓》、吴天木的《吊费敬侯墓》等。下图是李调元《费敬侯墓》诗:器重邻邦使节频,唯公不负服肱臣。鹿车共载真名士,虎帐弹棋信可人。只有叔龙堪作侣,谁知黄鹤是前身。成都望气成先谶,千载共教恨郭脩。
门厅后是是一道仪门,仪门东庑,是费祎的生平事迹馆,该馆有十一幅文字和图案,用连环画的形式反映出费祎大将军的生平事迹。
西庑现为三国兵器陈列馆。主要陈列的是三国蜀汉将帅们曾经使用过的兵器,他们分别有:刘备的“双股剑”,张飞的“丈八蛇矛”,马超的“水银枪”,黄忠的“滚龙刀”,魏延的“大砍刀”,姜维的“点钢枪”,霍峻的“大环刀”,关索的“青龙刀”,鲍三娘的“日月双刀”,费祎的“青锋剑”,庞统的“青凤剑”。除此之外,还有两件大型木制兵器、连弩和抛石机。这些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可算得上是先进武器,可在今天,它们只能成为人们的观赏之物了。
东西庑后面,是卓识堂,也叫“费公堂”,堂中是费祎大将军石雕像,堂内左右两边有两幅花岗岩雕刻的巨幅图画。它分别讲述的是两个关于费祎的故事。左边一幅叫“兴势退敌,凯旋而归”,兴势是个地方,就是今天陕西洋县。公元224年,他在兴势击退了曹军进攻,凯旋而归;右边一幅叫“汉寿开府,保国治民”,反应的是他在汉寿开府治事的场景。
卓识堂东侧,有座碑亭,亭子里面竖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的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志虑忠纯”和“深谋卓识”八个大字。“志虑忠纯”出自于《出师表》里诸葛亮对费祎的评价;“深谋卓识”是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亲笔题写的。果亲王是康熙帝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奉命赴泰宁送六世**喇嘛返西藏,这是他途经昭化拜谒费公祠时所题写的。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邑令吴邦熉(yún)建了亭子,并将果亲王的题笔刻立成碑。原来的碑已被毁,此碑和亭均于2008年复建。
碑亭正对着的,是一条神道,神道尽头,就是费祎墓。这座墓是全国唯一的费公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考证,费祎墓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三国墓葬,史料中无被盗的记载,民间也没有被盗的传闻。由于人们对费祎的敬仰,历代都保护有加,没有被盗的可能性。据说,文化大革命时期,有造反派想掘墓,但是挖掉墓的部分封土堆后,因惧怕墓内暗藏机关而作罢。所以,费祎墓中有些什么秘密和陪葬品就不得而知了。
费祎墓原有的墓碑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斑驳,早已不复存在。现存墓碑为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 年)昭化县令吴光耀所立,碑铭是“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城乡敬侯费祎之墓”,其字由吴光耀十一岁长女吴正敬书写。碑文字迹浸润童女的娟秀伶利,一派女儿聪慧之气,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折回临清门,有条相府街,街道旁有座龙门书院。龙门书院始建于乾隆三年,嘉庆二十二年扩建,始为粮库,后改为学堂,初名葱岭书院,后称凤山书院,再改龙门书院沿用至今,寓“鱼跃龙门”之意。书院内现有一中厅,俗称“名伦堂”,是将当时昭化境内考取功名的人的名字记载于横梁之上,以表彰其功绩,现简称为“名堂”,这就是名堂一词的由来。
往前,有汉寿广场和汉城墙遗址。汉寿广场是集中展现昭化作为蜀汉政权发祥地的文化广场。公元217 年,刘备感念昭化作为其基业的发祥地,取“汉祚永寿”之意(祚,意为帝位),将葭萌改为汉寿县。
广场以南门夯土城墙为界分为内、外广场。其中内广场长38米,宽36米,外广场长41.5米,宽36米。内广场最前端有石辟邪一对左右对称分布,石辟邪高1.6米,虎头、狮身、豹尾,将三种动物的威猛集于一体,威严辟邪。右边项上天然生有一“白金”项链的即为雌辟邪。
广场中央有石质蜀汉地图一幅,长15米,宽14.8米,面积为221平方米,象征刘备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通过甬道来到外广场,左右分列着四幅画像石,左边第一幅是蜀汉兴于葭萌,主要说刘备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人于公元211年入川到葭萌,即在此驻兵,“厚树恩德,以收众心”,扩充军队,壮大实力,这里就成了蜀汉政权的“摇篮”、发祥地。第二幅反映的是《三国演义》中发生在昭化战胜坝内张飞挑灯战马超的故事。
右边第一幅描绘的是费袆开府治事。蜀汉政权的第四任丞相费祎(时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于公元252年受刘禅之命到昭化开府治事。另有一幅是姜维兵困牛头,昭化西门外远方状似牛头的即是牛头山,公元263年,姜维与魏将钟会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姜维率军驻扎在牛头山凭险固守。当时饮水非常困难,诸葛亮托梦给姜维设坛拜水,掘出“姜维井”,现今仍存,井水与嘉陵江水同色,久雨不溢,久旱不涸,成为蜀道上一大奇观。下图是费祎汉寿开府。
广场底端是制作精美、象征朝廷政权的汉阙一对,通高6米,汉阙由两部分构成,高的称之为母阙,低的称之为子阙。
这就是昭化汉城墙遗址。昭化古城墙在汉代时为土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包筑以石,上面还盖有串房,四面有楼。虽然清代对城楼历有修补,但城墙大部分都已损坏。新近对昭化古城保护修复时,对部分城墙采取了遗址式保护,即对夯土层进行化学加固处理,保护其不再坍塌。城墙中间为南门遗址缺口,不作改变。据了解,昭化古时城墙全长1525米,目前遗址保留324米,原样修复636米,原样修复城墙的垛口高1.4米,景观提示565米。汉寿广场左前方,是吐费街,吐费街是纪念苴侯都邑吐费城而得名。吐费城原址在昭化北面的白龙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三角洲地带,即现在的土基坝。吐费街路中,有座孝友牌坊。
这座牌坊是系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皇帝御批为孝友王杏舒所建,现为原样修复,其为南方牌坊式样,四柱一门两户,三层,高8.48米,宽5.8米,以浮雕和镂空雕为主,雕刻图案多与孝道相关,两面的内容分别有“百里负米”、“芦衣顺母”和“孝感动天”、“亲尝汤药”等。两面石柱门楣上雕刻有“山高水长”和“风和月朗”,代表所立牌坊主人公的事迹和品质,上面碑文记载了王杏舒的事迹和品质。孝,即孝敬父母,友,即和睦兄弟。王杏舒,昭化人附贡生,父亲中年去世,他守孝三年,后来母亲患病,他尽心侍奉,同时还辛勤抚育三个弟弟成为贡生,四个妹妹身嫁名门,并且乐善好施,助学修路,事迹非常感人。
从吐费街往东转到剑刀巷,首先会看到这口八卦井。
八卦井为明代古井,井深30余米,井口园形,直径57厘米,因井底砌成八边形,井壁由条石砌成八卦式坎卦图案而得名,常年井水丰富。是旧时古城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水源,现仍然可供城内居民饮用。据说,八卦井是古城内一位有商业头脑的富人出资修建的,一则方便居民,二则通过卖水赚取收入。现支撑打水轱辘石条上两个深深的石窝,就是卖水时搁放铜钱天长日久磨就而成。可见昭化在明代就开始了公益设施的市场化经营。
这座剑昭客栈曾是昭化抗日救国接待站,门上的对联很有意思:日过很多老陕,夜宿不少秦人。
剑昭客栈对面,是剑刀坝君臣园,该园是以三国时期曾在昭化战斗生活过的蜀汉人物为素材,用石雕艺术形式加以表现的蜀汉人物园林,其目的是反映那段历史,同时用其突出昭化古城的三国文化主题。园内的游道是以太极阴阳鱼眼图为布局,以斑竹为绿化主体,蜀汉人物雕像掩映于竹林之中,若隐若现,给人以神秘而幽深的感觉。
君臣园占地800平方米,共有蜀汉人物雕像11尊,除蜀汉先主刘备以外,还有张飞、马超、黄忠、庞统、魏延、费祎、姜维、霍峻、关索等曾在昭化战斗生活过的蜀汉将领的雕像,以展现他们的风采。另外还有刘备的爱驹“的卢”。未能入武侯祠君臣合祀的魏延在这里找到了一席之地。
君臣园内,很多人物都是我们熟悉的,唯有一位女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她就是鲍三娘。鲍三娘是关羽义子关索的妻子,建兴五年(公元227 年),鲍三娘随夫屯兵汉寿(今昭化古城),炎兴元年(263),曹魏以三路大军十万之众伐蜀,兵临葭萌关下。关索战死,鲍三娘也在土基坝与魏军展开血战,壮烈殉国,鲍三娘殉国后,葬在距昭化古城北5公里处白龙江畔的曲回坝。其墓高2.3丈(约8米),周围14 22.8丈(76米)。据传明代墓前有一石碑,上部脱落,唯存“关夫人鲍三娘”字样。1914年,法国人对鲍三娘墓进行了发掘,墓室长6.45米,宽2米,高1.29米,墓系曲室,由汉代画像砖拱砌而成,并盗走额骨、画像砖等,复立石碑,上书“汉将军索妻关夫人之墓”。鲍三娘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剑刀巷呈“丁”字相交的是南北向的南门巷,南门巷是古时昭化达官贵人和财富人家的居住之地。这里离古城中心不远,环境舒适,街巷幽深,古朴宁静,尤其是古巷两侧的明清时期古建筑集聚了昭化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南门巷的古民居建筑极具代表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屋头出角,八字门头,立架垂柱,青础木柱,门扉窗棂,插拱牛腿,天井院落,三面围廊,雕琢精良,图饰古朴,大宅雍雅,小院清秀,同时又兼具北方民居矮檐厚墙,“旱船天井”的特色。
这座位于南门巷北端与太守街东端交汇处的怡心园,为清代陕西商人在此修建而成,是原国民党昭化县党部书记鲁光华的祖业。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昭化古城内有谷、鲁、王、赵四大旺族,鲁家是其中之一。
怡心园建筑为硬山式瓦屋面,青瓦坐脊,重檐。从外到内共四层,分为前厅、天井、中厅和正厅,前厅后面为长方形天井,两侧分别有厢房四间,上有阁楼木地板。过天井至中厅无正门,为砖墙及椭圆形木门罩,门开在两侧,为椭圆形门框,供人出入。中厅俗称“旱船天井”,左侧现存有清光绪年间石质鱼缸一个。最后为正厅,正厅大门现已被毁,门枋上原有“养心斋”三个大字,两侧为平房两间,平房上有阁楼。“怡心园”是昭化城内现存的比较完好的古民居建筑之一,从建筑结构、雕刻工艺、室内布局格调等,无不可以看出园居主人当时的富裕和悠闲。“怡心园”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辜家大院也是南门巷古民居的代表建筑之一,这是一个典型的清代大型民居,属木架构庭院,内有数进院落,大多为一楼一底,雕梁画栋,玲珑剔透,门庭若市。此处提供品茗、棋牌、餐饮和住宿一条龙服务,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其实,昭化古城像怡心园、辜家大院这样的古民居还有很多,比如张家大院、春秋苑、汉寿客栈等,这些古民居现在有的已改建为客栈,别有雅致。像春秋苑就是古蜀道上的三国文化主题酒店之一,集餐饮、休闲、娱乐、会议接待为一体,可同时容纳100多人就餐。
6.小学生故宫导游解说词 篇六
故宫为长方形,面积为72公顷,52米宽的护城河和10米高的城墙环绕着,四个角各有一个角楼,在古代为重兵所把守。2.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在中国古代时期,一般的建筑正门都是南门,午门是专门为皇帝通过的门,主要用于皇帝去天坛祭天等。午门的命名是皇帝认为它的宫殿建在子午线上,是宇宙的中心。门前的小广场是皇帝颁布新年历法的地方在每年的十月初一,当将军从战场回来时候,献俘大典也在这里举行。
走进午门就进入了故宫,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建筑群。据民间的传说,故宫有9999.5间房子,它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为政务区,内廷为皇帝的生活区。太和门是外朝的入口,门前内金水河流过,它的主要功能是防火,而五座石桥跨于内金水河之上,代表着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义、礼、智、信。孔子就是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生于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7世纪。五座石桥中,中间的是皇帝专用的。它的栏杆雕刻是龙,而其他的石桥的栏杆雕刻是荷花。龙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说到龙这个词,中国人马上就可以想到一个巨大的牛头,鹿角,虾眼,鹰爪,蛇身和狮尾,整个身子被鱼鳞覆盖的动物。在中国的传统中,龙被认为是权力的象征,凤凰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在封建社会,皇帝就是龙的化身,而皇后则是凤凰的化身。因为龙生活在水中,龙可以控制水,所以在中国有水的地方,人们都会修建一座龙王庙来祈求平安。在故宫中你可以看到数百万只龙,它们分布在彩绘、雕刻、服装、装饰中,你可以自己去寻找它们在故宫内。3.进了太和门,这里可以看到游览图,在古代中国,所有的建筑都有中轴线,最好最重要的建筑都是沿着中轴线而建的。今天我们的主要游览也是沿着中轴线来参观的,我们将参观皇帝的典礼所、办公室、卧室和花园等。
穿过太和门,你将看到中国最大的宫殿,它叫太和殿,它是用来举行大的仪式的地方。例如,皇帝生日、皇帝大婚,战争胜利,召见外国使节等。当仪式开始后,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要跪在地上扮演三拜九叩。
另外,你可以看到屋顶的琉璃瓦都是黄颜色的,在中国,屋顶的颜色有三个等级,最高的为蓝色,象征蓝天,只有在天坛才可以看到;第二等是黄色,象征皇帝,这可以在一些皇家建筑中看到,比如故宫或明陵等;第三等是绿色,象征大臣,是大臣家允许用的颜色。而普通人家的屋顶只允许用灰色瓦,如果使用其他颜色,就是犯罪,会被杀死的。
在太和殿下面的石台基,我们把它叫做须弥山。这名字来源于佛教,在佛经里说,须弥山是宇宙最高的山。所以这里叫须弥山是为了说明上面的太和殿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台基上拜摆放的是香炉,当大典开始时候,会烧一些松柏,制造出烟雾,下面的人看到太和殿在云雾之中,好象天上的宫殿,给人以庄严的感觉。
在台基上可以看到东边摆着的是日晷,西边的是嘉粮,它们放 这里是象征着皇帝的公正与无私。铜龟和铜鹤象征着长寿,它们实际上也是香炉。
大殿就是太和殿,为木结构建筑,所有的木材都是运自于西南中国的,所有的柱子都是单根的木头。你可以去看看大殿内的布局和摆设,在正中央有个木台子,上面是龙椅,后面有屏风,前面几个是景泰蓝的香炉,地上铺着一张有龙图案的真丝地毯。门口那里很拥挤,我会在铜龟那里等你们。
由于故宫大多数建筑都是木结构的,很容易着火,因此,故宫内有很多大缸,功能是储水防火,其中有18个为镏金的,但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他们在故宫里抢走了很多的珍宝,最后士兵发现了这水缸上的金子,他们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金子全部刮掉了,现在你还可以看到刺刀留下的痕迹。4.中和殿的作用是作为休息室。当皇帝举行大典之前,皇帝要在这里休息。在皇帝去天坛祭祀天神之前,他要在这里读祭祀的文章。里面的摆设和前面差不多,也都是龙椅、香炉和地毯等。
在古代,保和殿就是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在每年春节的时候,皇帝要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蒙古王公和外国使节。在清朝,保和殿也作为皇家考试的场所。在封建社会里,国家的考试分为四等,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是当时等级最高的考试,当通过了这种考试,你就可以成为大官了。
在保和殿的后面有一块石雕,长16米,宽3米,雕有云和龙,是故宫内最大的单块石雕。
下面我要带你去参观皇帝的卧室,外红墙的外面有两个长方形的房子,在古代,这里是军事大臣商议军务的地方,现在呢,西边这个是纪念品商店,而东边那个是星巴克咖啡。
皇帝的卧室叫做养心殿,在门口你会看到一件玉雕,这是由一整块玉雕刻而成的,外面罩有一个非常精致的龙雕刻的青铜罩,玉是方形的,中间有一个圆孔。在古代中国的意识里,天空是圆形的,而地是方形的。这个东西摆在这里是根据中国的泥土占卜学而定的,而且玉是自古的权力象征,可以辟邪,我们中国把这种学问叫做风水学。另外,比如我们要建房子、陵墓等建筑前,都要请一个风水家来看看这块土地是否可以来建设,如果不好的话,那么还要重新选择。即使房子建成了还要请风水家来看,哪里位置不吉利还要再摆放一些东西以辟邪,玉器是最常用的东西,因为它本身具有磁场,可以转变人的运气。养心殿这个小院子,在故宫中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最有名的,因为这里集中了皇帝的办公室、卧室和皇后的卧室等。左边的房子四皇帝和军事大臣商议军务大事的地方,你也知道,军务对一个国家来讲非常重要,所以在窗外有特别建设了一道墙来防止外人的偷听。里面那间房子是皇帝专门收藏书法作品的地方,因为中国的书法是一门艺术,古代中国的一些书法家留下的书法非常珍贵,一个字超过百万美圆。不知道你对中国的电影有多少了解,可能你会看过末代皇帝、卧虎藏龙、英雄等影片,还有一部中国电影同样非常有名,叫做垂帘听政。电影讲述了在清朝末年的一个非常有权力的女人,叫慈禧太后,她控制着儿童皇帝,处理国家的事务,电影里描述的这些事件就发生在东房间。这里有一丝帘子,帘子后是一张大椅子,为慈禧太后的座位,前面的小椅子是儿童皇帝坐的地方。看起来是皇帝上朝,实际上,真正的权力是在帘子的后面。5.后院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院子中央放着一块水晶,象征洁白无暇。在里院是皇帝的卧室,而外院的这排房子是皇后的卧室,屋内的摆设维持原来的模样,你可以看到当时皇帝的喜好,包括钟表、玉雕、丝绸、金银器、珍珠等,有一种蓝色的工艺品叫景泰蓝,是北京的独有的手工艺品,过去仅仅为皇家专用。院子东边有一排房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候室,在古代,每天晚上会在这里有五个妃子等候皇帝的挑选,每个房子里有一个。为了安全问题,所有的妃子都不许穿衣服,全身赤裸,然后用一条丝毯裹着被送到这里。到傍晚时,皇帝会慢慢走过这条走廊,看见哪个妃子满意就在窗前放一个玉雕,那么当天晚上这个妃子就可以跟着皇帝就寝了。在明清时期,皇帝只有一个皇后,但却有很多妃子,数量最大的时候超过了三千人。她们通常用耳朵上的珍珠来区分大小,最大的珍珠我们叫做珠王,是专门供皇后佩带的。
参观完养心殿后,我们就要去故宫的最后一个景点御花园了。这个花园规模比较小,皇帝每天都有大量的日常事务需要处理,非常繁忙。如果他有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他会去颐和园度假;如果他有半天的时间,他会去北海或者景山散步;如果他仅仅有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的话,他就只能这里活动了,一般就是和妃子聊天、下棋等。这里有许多的山石,都是人工的。这种奇怪的树我们叫它龙爪槐,是中国特有的品种。另外有一些古树,年龄都超过了500年。
好了,我们要走出故宫了,出去的时候记住留神那些私人商贩,我们要走大约5分钟到达停车区域,跟我来。forbidden city the forbidden city is rectangular in shape, covers an area of 72 hectares, with 52 meters wide moat and 10 meters high city wall surrounded, each corner of the city wall built a watch tower, which was heavily guarded in the old days.the meridian gate is the main entrance and the front gate of the forbidden city.in ancient china, the front gate of th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s usually is the south gate.the meridian gate mainly served as the passage for the emperor only, which want to go to the temple of heaven to worship the god of heaven.it was called meridian gate because the emperor believe that the meridian line went through the forbidden city and his residence was the cosmic center.a small square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gate, it was the place to announce the new lunar calendar on the first day of 10th lunar month every year.when a general returned from the battle, his captives would be offered on a ceremony here.the dragon temple built the place nearby rivers or lakes.therefore more than one million dragons in the forbidden city, they are appearing in paintings, carvings, clothing and decorations.you can look for the dragon pattern by yourself in the forbidden city.entering the gate of supreme harmony, there is a sketch map.in ancient china, all of the constructions have central axis.the most beautiful and important buildings are built along the central axis.today, we will visit along the central axis, including the emperor’s hall, office, bedroom and garden.go through the gate of supreme harmony, you will see the largest hall in china.it named 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it was the place where hold some important ceremonies, like the ceremony of emperor birthday, the emperor marriage, ceremony about success war, receive foreign country’s envoy.when the ceremony began, the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all performed the three kowtows and nine prostrations on the square.on the marble terrace, you can see the sundial on the eastside, and the imperial grain measure on the west.they placed here to symbolize the emperor’s justice and rectitude.the copper tortoise and stork symbolize longevity.in fact, they are all of incense burners.篇二:最新故宫 导游解说词
故宫午门前)
女士们、先生们: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历史的,也因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说起来话长。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14年的时间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到了,故宫是一级红墙黄瓦的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据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和富贵,正由于这些原因,故宫建筑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
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宫殿楼阁99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有高 9.9米,号称10米的城墙,墙外一周是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城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结构奇异,和谐美观的角楼,呈八角形,人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城四周各设一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叫神武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故宫在施工中共征集了全国著名的工匠23万,民夫100万人。所用的建筑材
料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县,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的盘山,花岗石采自河北曲阳县。宫殿内墁地的方砖,烧制在苏州,砌墙用砖是山东临清烧的。宫殿墙壁上所用的红色,原料产自山东宣化(今高青县)的烟筒山。木料则主要来自湖广,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工程之浩大。
我们眼前的建筑叫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俗称五凤楼。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到了清代这种活动就取消了。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隆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簿,仪仗。此外,国家凡有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如果皇帝亲征也从午门出驾。关于“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戏剧午台上及野史小说敷衍而来的。实际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门廷杖,当然严重的可能也有被当场打死的。
(进午门后金水桥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面,在正式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和参观路线。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在这样大的面积上,集各种建筑手法,建造一组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群,不但没有纷杂现象,反而给人以结构严谨,色彩辉煌和布局规整的感觉,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红,这条中轴线和整座北京城有机地结为一体,北从钟楼,南至永定门,总长度约8公里,皇家禁区苑内的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宫内重要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分东西对称分布。整个宫殿的设计和布局都表现了封建君主的“尊严”和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故宫分外朝内廷。现在我们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门。门前有一对青铜狮子,威严,凶悍,成了门前桥头的守卫者,象征着权力与尊严。皇帝贵为天子,门前的狮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东边立的为雄狮,前爪下有一只幼狮,象征皇权永存,千秋万代。我们眼前的这条小河,叫金水河,起装饰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桥象征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整条河外观象支弓,中轴线就是箭,这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代天帝治理国家。(在太和门前)
故宫建筑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由午门到乾清门之间的部分分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两侧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左右对称,形成“外朝”雄伟壮观的格局。三大殿前后排列在同一个庞大的“工”字型汉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为三层,每层有汉白玉石刻栏杆围绕,三台中有三层石雕“御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也是国内最高大、最壮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乾清门以内为“内廷”,建筑布局也是左右对称。中部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封建皇帝居住
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两侧的东、西六宫是嫔妃的住所,东、西一所是皇子的住所。“内廷”还有为皇家游玩的三处花园——御花园、慈宁花园、乾隆花园。内金水河沿“内廷”西边蜿蜒绕过英武殿、太和门、文华殿流出宫外,河上有白玉石桥,沿河两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栏杆,形似玉带。故宫建筑绝大部分以黄琉璃瓦为顶,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庄严美观。故宫中的建筑除了突出中轴线外,还用了各种手法,使宫城中各组建筑独具特色。比如殿基的处理,殿顶的形式,吻兽和垂脊兽的数目,彩绘图案的规制等等。这样,不仅使主要建筑更显得高大,壮观,而且还表现了宫中建筑的等级差别。民间传说故宫有房9999间半,说天上的皇宫一共有房10000间,地上的皇帝自称“天子”,不敢与其同数,所以就少了半间。这半间房在哪儿呢?它指的便是文渊阁西头那一小间。实际上紫禁城有房9000余间,所谓的这半间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一间,面积虽小,仅能容纳一个楼梯,但它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楼下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地方,为了照顾布局上的美观,所以把西头一间建造的格外小。
(经过太和门之后)
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之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炎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上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
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吕级跪伏在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底登基时,年仅3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扶到宝座上。当大典开始时差,突然鼓乐齐鸣,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嚷着要回家去。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认为此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灭亡了,从而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在太和殿的石台上)
这是铜香炉,是皇帝举行典礼时焚烧檀香用的。这里一共有18座,代表清朝18个省。殿外左右安放四个铜缸,象征”金瓯无缺“,作为贮水防火之用。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仙鹤和龟,是长寿的象征。这个由铅铸造成的器具叫嘉量,嘉量是当时量的标准器,表示皇帝公平处事,谁半斤,谁八两,心中自然有数。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器具叫做日晷,是古代的测时仪。皇帝的意思是:量和时的基准都在自己手里。
太和殿正面有12根圆红柱,东西约63米,南北进深约37米,高35米,殿前丹陛三层五出,殿前后有金扉40个,金锁窗16个,整个大殿雕梁画栋,豪华富丽。殿内中央设有2米高的平台,上面摆放着雕有9条金龙的楠木宝座。后面有金漆围屏,前面有御案,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列品。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景象、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太和殿也叫金銮殿,为什么这么叫呢?因殿内为金砖墁地而得名。金砖墁地平整如镜,光滑细腻,像是洒了一层水,发着幽暗的光。那么金砖真的含金吗?其实这是一种用特殊方法烧制的砖,工艺考究,复杂,专为皇宫而制,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称作“金砖”。烧这种砖,每一块相当于一石大米的价钱,可见金砖虽不含金,但也确实贵重。
殿内共有72根大主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6根雕龙金柱,沥粉贴金,围绕着宝座周围。在殿中央有一藻井,是从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变面来,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主要设置在“尊贵”的建筑物上,有“神圣”之意。在藻井中央部位,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球为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叫轩辕镜,传说是远古时代轩辕黄帝制造的,悬球与藻井蟠龙联在起,构成游龙戏珠的形式,悬于帝王宝座上方,以示中国历代皇帝都是轩辕的子孙,是黄帝正统继承者。它使殿堂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镜下正好对着宝座,据说是袁世凯怕大球掉下来把他砸死,故将宝座向后挪到现在的位置。关于龙椅,这里面有段故事。1916年(民国五年)袁世凯登基时,把原来的宝座搬走了,换了一把西式高背大椅,上饰他自己设计的帝国徽号。据说他的腿短,因而将椅座降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寻
找那把龙椅,根据过去的一张照片,在破家具库找到了一把破椅,经专家鉴定,这椅子就是皇帝宝座,后经修复展出。
(带客人至太和殿东或西侧铜缸处)
古人把陈设在殿堂皇屋宇前的大缸,称为“门海”,门海者,盖“门前大海”之意,古人相信,门前有大海,就不怕闹火灾。因此,大缸又称为吉祥缸。它既是陈设品,又是消防器材。在科学不民达的古代,宫中没有自来水,更没有消防器材。因此,缸内必须长年储满水以备不虞。
(中和殿前)
眼前这个方形建筑是中和殿。皇帝举行大典前,先到此暂坐休息,会见一些官员。皇帝去天、地、日、月四坛祭祀时,前一天也要在中和殿里看祭文。每年二月皇帝到先家坛举行亲耕仪式,前一天要来这里阅视种子、农具、祝文。这里现在陈列的是乾隆年间的两面三刀顶肩舆,即八抬大轿。
城角
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的可好看了。这四座角搂是怎么盖的呢?北京有这么个传说——明朝的燕王朱隶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官。朱隶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是要杀头的!”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篇三: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
太和殿。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太
7.黑龙江省导游人员生存现状调查 篇七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针对导游人员进行了问卷设计, 集中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1日, 主要集中在2012年黑龙江省导游年审培训过程中, 问卷以现场发放、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 并与部分导游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回收比率94%。此外, 笔者还对省内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调研, 走访了旅行社相关人员, 在此基础上对调研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二、导游人员现状
1. 结构状况
(1) 导游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从年龄结构来看, 20岁 (含) 以下的占4.79%, 21~30岁 (含) 之间的占65.43%, 31~40岁 (含) 之间的占21.27%, 41岁 (含) 以上的占8.51%。每年的导游资格考试有很多在校学生参加, 其中以大专和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主, 他们成了导游考试的主力军。
(2) 导游人员学历总体偏低。从学历结构来看, 高中 (含中专) 学历占9.57%, 大专学历占60.64%, 本科学历占27.66%, 研究生学历占2.13%, 外语类导游的学历情况比中文导游稍高。此外, 黑龙江省导游等级结构不合理, 基本由初级导游员组成, 占调查总数的96.27%, 只有极少数的中高级导游员。
2. 收入状况
(1) 导游收入总体较低, 差距明显。调查中发现, 月收入2 000元以下的比例高达50%, 月收入2 001~3 000元占35.11%, 月收入3 001~4 000元占8.51%, 而月收入4 000元以上仅占6.38%。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导游收入高”相去甚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导游薪酬制度及旅游市场环境。
(2) 导游收入来源构成复杂, 缺乏基本保障。从调查结果来看, 导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游客消费的回扣和加点费用, 而导游的基本工资、出团补助、小费及奖金等较少, 多数导游没有基本工资。
(3) 导游普遍对薪酬机制不满。92.02%的被调查导游认为, 当前薪酬机制不合理, 主要集中在没有基本工资 (或很少) 、出团补贴太少、三险一金没有落实等方面, 导游基本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其中, 很多导游带团津贴仅在30~50元, 这导致了导游“付出多、回报少”的心理落差。
3. 劳动关系状况
从合同签订情况来看, 有82.97%的导游没有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 旅行社聘用的导游当中, 以兼职导游为主, 专职导游的比例越来越少。调查中, 很多导游坦言,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 很多旅行社都不愿意与导游签订固定劳动合同。即便少数签了劳动合同, 其基本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诸如三险一金、福利、奖金等也与其他员工差别很大。
4. 工作环境状况
(1) 导游工作环境复杂, 存在人身安全风险。在调查中, 有18.61%的导游遭遇过游客的言语辱骂, 有11.7%的导游遭遇过游客的肢体冲突, 有17.55%的导游遭遇过司机刁难, 有4.78%的导游遭遇过游客的性骚扰, 还有14.36%的导游带团后旅行社拖延支付报酬等情况。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既有导游自身的原因, 也有游客素质不高等原因。这些都表明, 导游的工作、生存环境在恶化。
(2) 导游自身工作压力大。在“您认为带团工作中哪一方面带给您的压力最大?”调查中, 77.65%的导游选择“为了完成行程表上众多购物商场、机构的人头签单, 担心团队反感或者排斥”, 84.57%的导游选择“如何能让客人进旅游购物店进行购物或说服游客另外增加自费项目”, 28.72%的导游选择“担心客人的消费小无法支付人头费或者零负团费所需的费用, 自己产生损失”。游客消费活动趋于理性, 使导游生存压力增大。
5. 职业发展状况
(1) 导游自我职业评价低。调查中, 38.29%的导游认为没有发展前途, 28.19%的导游认为导游社会地位低、工作受歧视, 对此表示不关心的占27.66%, 而只有5.86%的导游对身为导游感到骄傲和自豪。由此可见, 导游对职业评价总体较低, 反映出大多数导游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自信心。
(2) 导游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很多人把导游看作是一种过渡性工作, 没有把导游作为一个长期职业的打算, 这也影响到导游队伍的稳定性。导游职业生涯出现了一种畸形现象, 即:导游资格—初级导游—转行。调研中, 有65.95%的导游表示近期或近两年转行。
6. 行业管理状况
在维护导游权益方面, 有98.93%的导游希望成立专门的组织维护导游权益。在导游行业管理方面, 多数导游认为现行导游服务中心的作用仅局限于档案管理、年检培训上, 未完全发挥行业管理的职能。
三、对导游人员生存现状的几点思考
1. 建立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
可以考虑以出团补贴为主、游客小费为辅的形式。出团补贴来自于游客的团费, 与游客对导游评价挂钩, 小费则是游客对于导游工作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励导游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游客的服务上来, 而不是整天思考怎么让游客多购物、多消费, 避免本末倒置。既解决导游收入方面的后顾之忧, 使其安心工作, 也让导游收入回归到理性状态。
2. 规范旅行社市场, 使价格竞争趋于理性
当前我国旅行社市场混乱, 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市场的一些畸形行为, 首当其冲的就是企业大打价格战。零团费、负团费现象屡禁不止, 旅行社往往通过其他方式来取得利润, 如降低接待标准、增加自费项目、取消导游出团补助、收取人头费、依赖购物消费、以次充好、价格欺诈等。导游作为旅游接待人员, 既是“受害者”又是“帮凶”。旅游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坚决杜绝零、负团费现象, 对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和个人予以严厉处罚。
3. 导游管理部门转变工作思路, 管理与服务并重
我国目前的导游管理体制不适应导游行业的现状, 对导游处罚较多而对导游生存现状关注较少。除了要做好常规管理工作以外, 还要加强对导游的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 为导游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真正成为导游的“娘家”。新闻媒体在报道时要注意客观公正, 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导游身上, 化解导游工作压力, 提高导游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 这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4. 加强导游队伍建设, 提高导游整体素质
第一, 严把导游考试关, 做好后期培训工作。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导游人员入职门槛, 在后期培训方面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化, 避免单一的考试形式, 如采用旅游经典案例培训。
第二, 建立导游个人诚信档案资料库。旅行社对兼职导游的管理没有专职导游约束力大, 这是由于兼职导游不属于旅行社正式员工。因此, 建议由政府部门主导建立导游信息资料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通过这一平台, 旅行社可以了解导游个人状况, 接受社会监督, 有利于提高导游整体素质。
第三, 提供升职机会, 形成合理的人才向上流动机制。旅行社要给导游提供晋升的机会, 适当拉开导游级别工资差距, 鼓励导游提高个人业务水平。这对于解决目前导游年轻化、业务水平不高、人才流失的问题及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有积极作用。
摘要:对黑龙江省导游人员生存现状进行调查, 从收入状况、劳动关系、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当前导游人员从业社会地位低、职业认同感低、收入不稳定, 对此应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规范旅行社市场, 加强导游队伍建设, 提高导游人员素质。
关键词:导游,生存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李雄.湖南省导游员生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08, (2) :169-170.
[2]倪慧丽.丽水导游队伍现状及发展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 2011, (10) :120-123.
[3]李兴群, 文军.南宁市旅行社导游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 2006, (10) :13-16.
[4]杨萍.导游的生存现状呼唤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6) :50-52.
8.导游人员解说词 篇八
[关键词]逼客购物;深层次原因;立法完善
基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的原因,我国导游人员队伍建设出现了许多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格格不入的问题。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以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规行为,使旅游者对导游人员的不信任和反感指数显著上升。笔者认为“逼客购物”中的“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实体普通的有形物体;二是无形的潜在消费。所以笔者认为“逼客购物”即导游人员采取强制或者诱导性的方法使旅游者接受某种实体或者无形的消费的行为。
—、明确导游人员与旅行社的法律关系
导游分为两种,“专职导游”和“社会导游”。专职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关系受劳动法调整,旅行社应当与专职导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即所谓的三金),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等。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旅游业的改革使得导游人员大部分从业者成为自由职业者即社会导游,其与旅行社处于尴尬的法律关系中。“社会导游”是指取得导游资格,并办理了导游证,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导游活动,所服务的旅行社不固定,有多家旅行社的人员。社会导游与旅行社的法律关系十分模糊,到底是劳动法律关系还是合同法律关系?(本文所讲的导游人员即指社会导游)。
如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那么合同包括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等15种合同。根据导游人员挂靠在旅行社下,承包旅游团,对照合同关系只可能是承揽合同关系。《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条和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了承揽合同的定义和法律特征。对照上述法条,一、导游人员和旅行社显然不存在留置权问题;二、承揽合同的一方是以承揽人的身份对承揽的内容负责,而导游人员对外是以旅行社的身份对旅游者负责,显然两者性质不同。所以导游人员和旅行社不是承揽合同关系,不应当用《合同法》来调整.
如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旅行社和导游人员一般不签订标准的劳动合同,而是在需要带团的时候,签订一个内部协议。那么这个内部协议的性质到底是劳动合同还是合同?劳动合同与普通的合同最大的不同点是: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特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既包含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又包含劳动者隶属于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1]《劳动法》第六十八条和第六十九条第二款均规定了非日制劳动合同,按照上述两个法条,导游人员和旅行社应当是按小时或者工作日计算的非全日制雇佣合同关系。另外,从《劳动法》的立法原意出发,“法规已经规定了雇主与受雇佣人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保护受雇人不知被视为剩余劳动力和遭到不正当的解雇,”[2]无可否认,导游人员参加带团时属于劳动者,其权益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社会导游人员与旅行社的关系应当由《劳动法》来调整。
所以相关立法应当明确全体导游人员与旅行社都是劳动合同关系,这对于保障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十分积极意义。《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劳动法》能够保障导游人员获得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等实现,随之导游人群的社会归属感也会增强,其生存状况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旅行社条例》加强对旅行社“零团费”和附加有偿服务的处罚力度
旅行社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难道它可能以接近免费的价格为旅游者服务,让企业承担损失?显然旅行社存在“找补”的方式,最常规的就是迫害转嫁给导游人员。《旅行社条例》第二十七条: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虽然《旅行社条例》对“零团费”和附加有偿服务的进行了相应的处罚,但是大型的旅行社平均一个团最少能赚十多万。这样的处罚力度使得他们漠视法律的威严。
笔者认为:《旅行社条例》可以根据相关的旅游团的规模和旅行社在旅游过程中谋取的利益,处之更加严厉的处罚,旅行社在利益衡量后,迫于处罚力度的威慑力,会适当地转变牟利途径节制违规行为。
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加大对导游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在大体的框架是十分完善的,涉及到导游人员的限制性行为、出现限制性行为时的处罚等。导游的限制性行为的类型主要散见于:《导游人员
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出现限制性行为时的处罚主要散见于: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笔者认为: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导游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思想,不能将迫害转嫁给旅游者。依据过错与惩戒原则,现在实施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导游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可能过轻或者是没有落实到位,如果将惩罚幅度调至导游人员无法接受或者是害怕的范围内,可能在一定程度会减少导游人员违规行为的出现和规范导游人员的队伍建设。虽然处罚不是最好的纠错方式,但是有时存在实在的危险就会得到相应的注意。
[参考文献]
[1]杜波.劳动合同研究与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7:7.
[2]【英】阿蒂亚.合同法导论.赵旭东译,法律出版社,2002:17-18.
【导游人员解说词】推荐阅读:
导游人员的职责教案08-07
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10-09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试题08-18
论导游人员的职业操守09-07
浅谈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素质09-18
春季外语导游人员工作计划10-11
导游人员职业技能大赛总结10-24
天津市导游人员年审培训方案09-22
第六章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试卷09-30
第三章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