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共11篇)(共11篇)
1.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一
企业口碑网 http:///免费企业内幕(工资、福利、企业点评)查询平台面试笔试-国企面试技巧
面试笔试-国企面试技巧
国有企业面试相对于其他性质企业来说其挑战性往往并不大,大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没有其他性质的企业来的那么灵活。只要毕业生认真准备,不犯一些典型性错误,能够参与国有企业的面试,最后过关的面试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中国就业咨询专家、锋锐中国首席就业咨询辅导专家邓素云总结了一些国有企业招聘程序,将国企面试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国有企业面试相当直接,许多问题都是直接切入主题,重点对面试者的专业能力进行考察,因此毕业生在面试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对所应聘企业所从事的业务应该有充分的认识,避免面试时给人专业知识不好的印象。
2、国企很少用英语来面试,虽然现在许多国企也很在意应聘者的英语水平,但他们大多数看重其是否拥有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
3、面试人员往往由企业的人事主管参加,而由于国有企业体制的原因,人事主管往往就能决定应聘者的取舍。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批简历的淘汰之后闯入面试阶段,说明人事主管已对应聘者的素质进行了肯定,面试只是去进一步证实他们的这种判断。
4、国有企业的面试往往是一对几的面试,采取一问一答式,问题也是程式化,但由于面试人员多,有时会让人应接不暇,因此集中注意力听每一位面试人员的问题非常必要,如果来不及回答,也应向提问者有所表示,以示尊重。
5、国企面试的问题常常会夹杂一些个人家庭背景等问题,比如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工作情况等,应聘者只要如实回答就行。
中国招聘在线 http:///
企业口碑网 http:///免费企业内幕(工资、福利、企业点评)查询平台国有企业面试一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政治素质。国有企业一般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比较感兴趣,因此在面试过程中毕业生如果本身的政治素质过硬,就很容易让招聘人员对你另眼相看。
2、专业成绩。面试中恰当地表现自己的专业素质,在面试过程中往往要比空洞的强调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容易引人注目。
3、礼貌细心。应聘者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教养与必要的礼貌和细心往往会使自己在国企面试人员心目中占有—定的心理优势。
4、举止得当。国有企业一般来说不太喜欢面试中个性张扬的人,中规中矩,举止行为朴实的求职者更容易得到招聘人员的青睐。在面试时毕业生穿着上应以平实普通为标准。
5、多才多艺。许多应聘者在应聘国企时并不因为专业能力出众而脱颖而出,却是以一技之长而得到招聘人员的赞赏。比如棋琴书画皆会、球技出众等。
6、少谈报酬。国有企业更乐于看到一个有甘于奉献精神的员工。因此在提到薪酬待遇时如果应聘者很在意这个职位,就不妨将薪酬要求放低一些。
7、良好品质。面试中突出自己能够踏实肯干,一向遵纪守规的良好品质也是国有企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
中国招聘在线 http:///
2.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二
基床反力系数K值的大小与土的类型、基础埋深、基础底面积的形状、基础的刚度及荷载作用的时间等因素。试验表明, 在相同压力作用下, 基床反力系数K随基础宽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基底压力和基底面积相同的情况下, 矩形基础下土的K值比方形的大。对于同一基础, 土的K值随埋置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试验还表明, 粘性土的K值随作用时间的增长而减小。因此, K值不是一个常量, 它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基床系数K在地基基础设计中直接影响结构位移和内力计算, 对工程造价、安全可靠性程度均有直接影响。为此,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 提出了若干个计算地基土基床系数K的经验公式, 但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 本文通过具体工程实例来说明基床系数对基础计算影响。
1 实际工程中常用基床反力系数K的确定
1.1 室内外试验。
目前测定基床系数的试验主要有3种:场载荷试验、室内三轴试验及固结试验。遗憾的是不论哪种方法, 其试验条件和取值方法都缺少严格定义或统一规定。
1.2 按地基平均沉降反算。
用分层总和法按土的压缩性指标计算若干点沉降后取平均值S, 得K=p/S式中p为基底平均附加压力, 这个方法对把沉降计算结果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用这种方法计算的K不需要修正, JCCAD在“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中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1.3 经验值法。JCCAD说明书附录中建议的K值。
2 结合工程实例, 讨论K的合理取值
2.1 工程概况。
辽宁省盘锦市某食堂建设工程, 结构类型为二层框架结构, 建筑高度8.7m, 建筑面积1304㎡。现将场地各岩土层特征从上至下分述如下:第1层杂填土:杂色, 为场地平整时回填的砂砾、沥青块及原来旧楼房基础, 厚度为0.60m~0.80m, 该层在设计时要全部清除。第2层粉质黏土:呈软塑~可塑状态, 土质较均匀, 厚度为1.90m~2.20m, 该层为主要持力层。第3层粉砂:呈松散~稍密状态, 厚度1.20m~1.40m。第4层黏土, 厚度2.60m~2.80m。根据拟建场地工程特点及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 本工程建议采用浅基础, 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
2.2 K值如何选取。
条形基础梁高度取1000mm, 约为柱距的1/6, 地基反力分布均匀。天然地基下粉质黏土软塑~可塑黏土基床反力系数K值可取1.0×104k N/m3~4.0×104k N/m3, 本工程计算采用K=1.0×104, 2.0×104, 4.0×104三种情况计算条形基础, 根据地基反力分布图来讨论K取何值比较合理。基础计算模型取三种不同K值, 得到地梁反力图对比可知, 当K=10000时, 地梁最大反力与最小反力值相差一般不超过20%, 工程设计中可近似认为地基反力分布较均匀, 符合工程实际。当K=20000时, 地梁最大反力与最小反力值相差基本都超过20%, 地梁反力分布不均匀。当K=40000时, 地梁最大反力与最小反力值相差基本都在50%左右, 地梁反力分布更加不均匀, 此时所取的地基反力系数值已经不符合实际工程情况。 (2) 轴情况特殊, 在K=10000是就出现地基反力分布很不均匀的情况, 这是因为建筑功能影响。此食堂二层有个大餐厅, 考虑到使用要求, 在 (2) 轴与B轴相交处抽掉一个柱子, 这样得到 (2) 轴两端柱子和中间柱子的轴力相差不多, 导致端部地基反力很大, 而中间地基反力很小。实际上地基梁刚度很大, 两端反力相差不会很大, 此轴最后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 设计中应该注意。地基反力系数K取不同值时, 地梁弯矩也不同。基本变化情况是K值越大梁端负弯矩越小, 6m跨的正弯矩变大, 7m跨的负弯矩变小。
结语
由上面实例看出基床反力系数取值直接影响基础梁配筋结果, 对整个基础工程造价也起着决定性影响。设计师可以根据计算结果和以往设计经验取得合理值。
摘要:基床反力系数是基础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因为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地基反力的大小和基础内力。因此, 合理地确定此参数的大小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际工程项目, 根据数据分析基床系数合理的取值。
关键词:基床反力系数,地基土,条形基础,粉质黏土
参考文献
[1]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周宏磊, 张在明.基床系数的试验方法与取值[J].工程勘察, 2004 (02) :11-15.
3.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得到了的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进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已成为一名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完善学生的信息素质,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就业率。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水平的层次性与制约性
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各地方经济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由于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包括经济能力和父母观念)也具有差异性,这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机的基础水平具有层次性。一些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然而还有一些可以十分娴熟的操作应用计算机,这对教师授课的兼顾性具有高要求,从而对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性。
2.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一本好的教材对于一门课程尤为重要,教师以选定的教材为依据,从而展开课程的教学。由于教材本身不能及时更新内容,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迅速,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也需要及时学习更新。这些就要求授课的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教材,与时俱进,以一种引起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授课形式,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3.学校硬件设施滞后
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实验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在计算机实践课教学中可以做到人手一台计算机,然而这是一次性的资金大投入,由于资金的制约,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加之计算机技术及设备的更新速度飞快,造成了很多设备的陈旧,出现诸如软件更新速度慢,硬件设备运行速度迟缓等等现象,这些都对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1.因材施教、层次教学
对初入学的新生进行摸底考试,根据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对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科学引导,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底子的学生,则可以教授深入一些的、实用性强的知识,引导他们学习更多更广的计算机知识,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水平。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由于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论性较强,有些知识较为生涩枯燥难懂,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掌握知识,享受计算机知识学习的乐趣。所以,这些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应做到①注重案例教学,例如,应用PPT进行自我介绍、个人网站制作等;②注重教学的互动,不能仅仅以授予的方式传授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主动参与讨论,加强师生交流,讓学生自主的构建与掌握知识,从而或得学习的成就感;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做到讲解通俗易懂,对于教材上没有出现的新内容,应引导学生去图书馆翻阅资料,结合上机实践,培养自助的学习能力;
3.加强与完善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离不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爱岗敬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教师队伍。[2]学校可以结合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以及采用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以讲座或授课的方式,有针对性、更高效地对广大教师进行培养。此外,学校也可以采取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进入到企业一线参加相关培训的方法,组织各种技能强化等实践活动,使得广大教师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使得教师们的认识水平、实践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为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各职业院校应加大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对各种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大力完善。广大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应该努力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智能现代化教学新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加强实践性教学,从而达到培养技术型、实践型人才的目的。
四、小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基础技能是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它对于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将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我们已进行的教学改革还是将要进行的教学试验,目标都是明确的,那就是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使学生收益,更好的适应各个领域的计算机工作。[3]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学校领导、师生、管理体制等等的共同努力,学生应更加积极上进,教师应具备乐于奉献、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学校应完善管理体系,从硬件与软件方面对教学工作以最大的支持,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 赖秋香.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5)
[2] 崔翔.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困境与对策[J]. 学院. 2013(28)
[3] 刘俭云.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大众科技. 2007(12)
4.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四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大班额教学,个性化教学
0 引言
大班额是指班级学生人数严重超过常规班级学生人数数量的一种教育现象。自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以来, 尽管国家为满足教育需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高校办学条件的建设还是滞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 因此, 我国许多高校的大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均采用大班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各大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其授课形式多以大班为主, 班级人数少则六七十人, 多则近百人。探究《大学计算机基础》大班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进一步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1《大学计算机基础》大班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堂行为难以监控
高等教育相对于中学教育而言更多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短期内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教育特点, 没有合理分配学习、休闲、课外实践时间的意识, 甚至忽视课堂。因此, 在大一新生中迟到、早退、缺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无疑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带来了诸多不利。同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有部分授课内容需要在机房进行, 班级人数越多, 机房授课的管理难度也越大。新生、机房加上大班让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避免学生迟到、早退、课堂内玩手机、玩电脑游戏, 并保证学生的到课率成为了教师教学管理的难题。
1.2 师生交流机会减少
师生交流在大班的授课背景下明显减少。学生是需要教师关注的, 受关注多的学生比受关注少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要强, 学生渴望被教师认识, 期望被教师赏识, 教师的关注能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在大班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 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上, 没有精力再与学生进行交流, 这对于教学极为不利。
1.3 互动教学难以收放自如
互动教学能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互动教学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师生间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 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的交互影响与活动过程[1,2]。在该过程中, 借助多种形式和方法,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与学的相互统一, 促成师生共鸣, 使学生心动、意动和情动,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互动教学能否正常开展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是否能顺利推进息息相关, 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默契配合, 需要课堂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但大班形式的授课, 学生个体差异大, 互动点较难把握, 互动后短时间回归正常授课环节也较难控制, 加之人多, 学生很容易受到手机之类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开小差, 因此在大班中开展互动教学不容易。
1.4 个性化教学实施困难
大班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家庭背景、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 这必然构成他们在认知能力、气质、智力、情感、兴趣、习惯与意志等各个方面的差异, 而这些差异必将极大地影响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班级人数越多, 课堂内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就越少, 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难度就越大, 尤其是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即使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没有理解清楚也不及时表达出来, 完全被其它喜欢表现、学得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所掩盖, 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最终使得班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例如, 在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课课堂中, 教师经常会布置操作练习并随堂辅导, 但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操作过程, 因此只有通过检查提交作业的质量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有些学生尽管操作不熟, 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练习, 却可通过复制其它同学作业造成作业已提交并完成得很好的假象, 让教师不能准确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不能很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1.5 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效果不佳
实践表明, 传统的授课方式在大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腾讯网的一则新闻调查中写道“大学生注意力只有10分钟”[3]。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授课方式缺乏动力, 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而有些适用于小班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大班却又无用武之地。例如, 小班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大班课堂中讨论活动却难以实施。这不仅仅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是在大班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就使得一些教学方法的应用遇到阻碍。大班教学的教师均有这样的体会, 在大班的环境下, 教学活动缺乏灵活性, 一些能让学生深层次理解的教学方法无法开展, 制约了学生应用、分析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1.6 教学评价质量难以保障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 能促进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 但大班的成绩评估是令教师感觉极度耗费精力的工作。由于人数众多, 及时批阅每个学生的每次练习难以实现, 改作业成为了教师的负担, 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 又或是繁重的批阅量造成了评估质量的偏差, 让学生感觉受到了不公平的评价, 从而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更加科学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能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是大班任课教师急需解决的又一问题。
2《大学计算机基础》大班额教学实施策略
2.1 以教师的个人魅力征服学生
在教师的经验交流会上, 一些在大班上课效果较好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为了能让大班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 教师与其费尽心思地管学生远远不如以丰富的知识素养、优秀的教学技能吸引学生、征服学生, 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一旦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授课的教师产生了兴趣与喜爱, 他们的课堂行为将会得到很好的约束。教师的个人魅力首先体现在教师的学识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 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知识的海洋”[4]。如果教师学识渊博,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 击中要害, 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久而久之学生的佩服之情将油然而生。其次, 有魅力的教师往往幽默风趣, 语言严密却不失生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完全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 假如他们是温和的, 是循循善诱的, 不用粗鲁简单的办法使学生疏远他们, 而用仁慈的感情和语言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学生, 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 学生就会宁愿进学校而不停留在家里。”课程教学是师生间情感互动的过程, 如果缺少好的师生关系, 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 从而使师生的情感互动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导致学生厌学。最后, 有魅力的教师往往有豁达的胸怀, 丰富的情感, 能想学生之所想,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2.2 以行之有效的课堂规则约束学生行为
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在合理而明确的课堂规则基础之上, 是在课堂规则的生成与执行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 就不会有良好的课堂秩序,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大班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规则值得思考, 最能让学生自觉履行的规则应该是由师生共同制定的规则。它可以由学生起草, 教师修改, 短时间试用后再修改、完善, 最后大家自愿遵守而形成。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课, 授课对象超过70人, 地点是机房, 学生的座位随机, 一名教师既要授课, 又要辅导, 同时还要兼顾简单机器故障的维修, 如果还需花精力维持课堂秩序, 那么上课效果、授课进度很明显会受到影响。因此, 学生共同认可的课堂规则将为课堂秩序的维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2.3 以小组形式评价学生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往往感觉分身无术, 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个体管理。有些学校自主研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业评阅系统, 有效实现了作业的及时、个性化批改, 但部分学校暂时没有这样的系统, 对于这些学校的教师, 可注重学生的小组管理, 用对学生的小组评价代替学生的个体评价。学生的分组应采用自愿组合和合理分配的原则, 每6~8人一组, 每组必须包含1~2个学习能力较强, 基础较好的学生。小组实行组长管理制, 组长实行每周轮换制。组长是小组的直接管理者, 他将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每次作业提交后, 组长要提交本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报告, 报告中需写明每位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 以及未解决的问题。教师依据组长的报告, 抽查学生的作业, 总结作业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在课堂中及时给予反馈。教师的反馈需包含作业中突显的问题及对小组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应严格遵照遵守纪律、参与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对完成作业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直接参与期末成绩的评定。
2.4 以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交流
合作学习法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指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创造一个学生共同学习的环境, 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合作, 实现学习者学习知识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与竞争性学习和单纯为完成某一目标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 其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 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协助和支持作用。合作学习法适合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Office办公软件模块的大班教学。由于该模块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 3个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 在每个单元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作业, 写明要求, 在实训机房规定的时间内以个人操作为主兼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 教师在机房进行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将大大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2.5 以身体语言引导学生
在大班额教学环境下, 师生的任何互动都有可能带来学生过多的课堂行为, 如教师为了考察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采取课堂提问, 性急的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关注, 往往还没仔细思考就脱口而出,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不仅打断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也扰乱了自己的思维。因此, 面对大班教学, 教师需要自创一些身体语言来提醒学生, 引导他们在安静的课堂环境中细细体会思维的乐趣。例如教师可用大拇指朝上表示正确, 大拇指朝下表示错误, 双手下按表示安静, 右手手指的1、2、3、4表示A、B、C、D等来代替口头回应。在此过程中, 教师用赞许、鼓励的目光与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 安静的环境中洋溢着的是思维的美丽和气氛的温馨。
参考文献
[1]尚喜梅, 郭佳.中国文化阅读课中的多模态互动教学[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 (8) :834-836.
[2]李成芳.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9 (11) :154-156.
[3]大学生注意力只有10分钟[EB/OL].http://edu.qq.com/a/20100121/000154.htm, 2010.
5.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五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 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
具有支撑网络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和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是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研制开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网络教学软件,这些软件大致包括: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至少l套电子教案、至少1套网络课程、在线测试系统和题库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进行网上教学,除课堂教学外,其他教学活动都通过网上实现,包括作业的发布、提交与评析、教学通知与安排、网上提问、答疑和讨论等。
1.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操作性很强的知识体系。为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可利用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电子课件来更有效地表达和展现这些概念,可以通过案例驱动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淡化操作性讲解,强调对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的牢固建立以及对基本操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强调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写并研制一系列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1.2转变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课堂上由学生提问并由学生解答,或者在网络中组成由教师和学生在一起的讨论组。在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过程中,最突出的是实验教学的引入,不仅将教师从繁杂的指导实验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案例来解决。此外,网上教学平台提供开放式的动态课件,其内容随着学生的提问过程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即一个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可以成为另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2. 专富的网络教学模式
2.1多元化校园网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网上的教学模式既像传统的课堂教学,又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师,而且可以随时查阅所需资料和信息。教师和学生通常可以不在同一地点,学生也不一定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规定时间内上课,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可利用时间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可以更深一层地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和学生双方随时可以互动;学生除了听课还可以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发言、开展课室讨论等;教师可以及时评阅学生的反馈,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
2.2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2.2.1现场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出现提示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信息实时发布给任意指定的单个、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看、监听。及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给学生机为教学实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随时互动。
2.2.2远程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又可分为一对一学习模式、一对多学习模式、多对多学习模式。
一对一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和学生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在师生一对一的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进行实时的多媒体交互,个别学习者可以通过IE浏览器阅读在线数据库中的信息;调用在网络上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E - mail或Intemet Phone向教师提出问题,还可以在网上电子公告板上提出疑问,等待教师及学生的解答。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随时随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网上学习,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的内容或向教师请教,这样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与思考的空间。有助于学习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學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对课程的具体指导,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成效。在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学习属于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即两个学生对一些共同的问题通过网络共用写字板、画笔或某些应用程序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学习。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可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总结和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
在一对多学习模式中,一位教师同时向多个学生授课,除独立操作外,学生只能和教师进行交流或者通过教师的控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模式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观看屏幕上远程教师的授课,而且由学生决定上课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得以实现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在多对多学习模式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事实上除实现一对多模式中教师和多个学生之间的交互外,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互。学生可通过同步对话模式进行同步对话,展开更加广泛的学习合作,学生网上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3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方式,使有创造力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更为出色。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2.4有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的合班教学
根据学校的现有硬件与软件资源,大多数学生魄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全班式教学,以往合班教学的效果一般都不理想。但如何上好合班课,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现在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合班教学巴成了事实。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合班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
随着教学班规模的增大,教师了解学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学生提问的时间越来越来少,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强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还可以利用其它时间在网上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思想沟通与问题的探究。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教师再也不需要扩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强手势及脸部表情,或者如何书写太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得清楚,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教师可专心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上。
2.5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按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I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在提出课件的需求时,既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因此这就需要多个计算机基础课授课教师共同研究开发CAI课件,供师生们共享。
2.6提供科学的教学评测手段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提供课堂教学信息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析,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的数据供教师做教学决策的依据。例如,学习过程的测试,包括课堂上实时反馈的学生信息,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反应和回答问题的用时,以及使用网上标准题库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序、创造性学习的测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六
关键词:大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和分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就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为满足这种实际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大部分大专院校均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内容较为枯涩,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学习成果不够突出。这就需要对这门课程进行适当的改革,转变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1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现状概述
综合分析当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现状,可以发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1.1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一方面,大专院校的学生个人水平和能力不尽相同,在课程开设时,多个专业的学生共同使用同一本教材进行授课,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体现比较明显,而教学内容又相对比较枯燥和抽象,若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则无法真正掌握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和应用需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教师的这种无差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2实际操作和技能实践不够
计算机的核心特性就是操作性,并且利用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但是在现阶段教学中,应用基础课通常以大班、理论授课为主,且授课课时有限,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较为独立,关联度不够,这就非常不利于学生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与提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
上述两点教学现状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再加之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大专学生自身特点较为松散等,就进一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抵触学习、拒绝学习等情绪的产生。
2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2.1开展层次化教学,突出培养重点
进行教学改革必须抓住改革重点,针对目前大专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具体的应对和解决方案。鉴于统一教学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人发展,故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进行改革时首先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制定多层次教学方案,进行分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在大专学生入学后对其进行适当的专业基础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教学级别。这样,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实施因材施教。这种层次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专业课程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2适当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鉴于社会经济水平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大专院校的硬件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利用更多的硬件资源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就变得更加容易实现。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就可以综合利用这个特点,适当调整课程教学结构,将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进行结合,同时加大实践操作的比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倾向于实际应用和实际操作方面,使得学生学习的每一分钟都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有所帮助。
2.3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开展实践竞赛
计算机专业需要的知识很多,但是在大专教学中的教学课时是有限的,这就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受到了制约,对于部分自我要求较高或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在教学之外帮助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如软件开发小组、数据库开发与应用小组、网络管理与开发小组等。在小组内或小组间开展竞赛或协作,适当给予学生奖励或指导,利用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实践能力,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2.4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增强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知识吸收度具有直接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完善自身素质,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培养计算机学习兴趣。
2.5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和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为与教学改革相匹配,应该增大考核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所占的比重,由单一的、固定的笔试考核方式向多考核方式转变,逐渐突出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变化很快,而大专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为实践应用型人才,与社会发展趋势较为密切。在开展教学时必须根据实际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社会发展相匹配,让学生切实掌握实用专业技能,增强实践应用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帮助学生为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荣婷.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改革问题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1).
[2]刘文勤.对大专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08).
7.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七
1.1 医药类专业和教学内容结合不密切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主要采用工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形式, 就是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历史、Office办公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简单的数据库知识等。医学院校的学生在上学期间与毕业后承担着各级医院的医、教、研究等工作, 在工作中他们难免会接触到计算机, 例如用计算机对患者进行各样的检查、诊断和必要性的治疗, 或者运用软件与数据库相关的知识去管理科研工作中的许多数据 [1]。但是在毕业后这些学生就较少再接触计算机, 所以不得不设法让他们在学校时学习一些实用的计算机知识。而现在医学院校采用的计算机教材并没有医学特点, 因而必须选取适合的教材, 否则随着普及中小学计算机知识的变化,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1.2 课程内容的设置落后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当今, 计算机专业教学大多是理论教育, 而缺少职业基础课程, 专业方面的技能训练也不多。计算机在高科技技术范围中, 并且实用性很强, 且快速的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但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内容体系并没有以其实际应用考虑, 反而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太多, 这些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没有很大的影响, 而安排的急需实践训练的部分少之又少, 忽略了医学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特别需求, 这种教学内容体系已比世界其他国家落后很多, 导致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没有相适应, 不能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进而导致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受到影响。
1.3 教学模式守旧
粉笔、黑板、老师、书以及课堂的形式是旧的教学模式主要组成部分, 采取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学生主要是听, 被迫的接受知识。但计算机是实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空口讲授会使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一些学生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 思维方式很难变换, 破坏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导致抵制情绪的出现。计算机的更新速度很快, 从教学方面来说, 重要的是传授基础的知识, 但传授准确的学习方法、操作技能与自学能力也不容忽视。当前的教学模式比较偏于讲授, 当课程结束后, 不仅学生很快就遗忘了学过的计算机知识, 而且又缺少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其很难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1.4 学习效果的评判方法简单
对教学成果的评定, 以前的做法通常受到学科考核的限制, 偏于对学生知识记忆的考察。虽然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其考查内容也是理论考试为主。计算机教学以应付考试和较高的通过率作为目的, 使得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的标准下降, 导致医学生对考试要点重复训练、死记硬背, 却不能真正的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技巧, 缺少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 丢失了在医学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真正目的。
2. 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对方法
2.1 增强计算机教学内容和医学专业的联系
医学计算机的教学应该提高计算机在医学中实际应用情况的研究, 熟知医药行业计算机的运用情况,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针对医学学生因材施教。在讲授计算机应用时, 可以选择与医学或医院相关的例子, 讲授Internet知识时, 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医学信息的网址与搜索引擎, 且激励学生在空闲时间多上网浏览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医院用人的标准等, 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心。
2.2 优化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依据该专业的特点整合、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 把实际问题当作指导, 就是从实际着手, 首先学习相关技术的运用技能, 接着再掌握较为抽象的理论, 并且重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把重要的专业理论在明了的实际背景下来介绍, 让学生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并且不同专业不但要完成计算机基本层次的教学目标, 还要根据该专业的特点相应添加教学内容。比如:添加一些经常用的信息化诊疗设施操作方法与应用原理的内容, 熟悉用计算机开展宣传的工作。总而言之, 在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把将来人才市场对该专业的需求考虑进来, 使计算机成为他们将来工作中真正的有利帮手。
2.3 精讲多练、突出应用
精讲, 主要是讲清楚基础知识和内容的精华;由于学生的学时不多, 因此老师只讲授带有启示性的、重点的知识, 引导学生经过看书自己熟记所学的知识。多练, 就是多多练习基本技能。多练不是没有目的的上机操作, 而是有针对性、有成效。重视培养计算机的应用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 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 且能很大程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老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要有“应用性”的体现, 而不一定非要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原有的教学把计算机教学看作是一门理论课, 先学习系统的理论再结合实际, 注重完整性与系统性。从实际运用方面来说, 我们完完全全能让学生“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精讲多练”、“突出应用”要求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运用计算机去实践。充分了解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实用性特征。最大程度的加长学生的上机时间, 只有切实做到这样, 才有可能使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2.4 综合评判学生学习成果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 课程的考察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尺, 但不是唯一的标尺。计算机基础课程考察应注重实践技能, 不但有基础理论的考察, 还要有学生操作技能的考察。除课程完成时的考察以外, 在每个单元内容完成后也应有几分钟的互动方法的测试, 教师可以从测试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还可以借助测试使学过的知识更牢固, 能进一步的明白老师的教学思路。可以把这种测试放到平时成绩中。除此之外, 教学成果的评判不仅仅是老师一方面的判断标准, 学生也可已进行自我判定, 经过评价可以使自己切实了解学习状况, 进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8.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八
(一) 教材不够合理
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教材的应用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比如, 现在某些学校的使用教材还是基于Win98系统, 然而Win98即将被彻底淘汰, 还有教材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偏离高职院的培养目标。很多院校直接用的自编教材或是本、专科教材, 其教学效果不是太好。原因是:本科教材内容多, 实例少, 理论深, 教材自身定位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专科教材对高职来讲课程体系又不太适用, 实用性明显不足。有些自编教材内容都是几个老师简单拼凑, 在质量上往往得不到保证。
(二) 学生计算机知识重视不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实际动手能力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 普遍存在着对计算机重要性认识不够, 尤其是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意识不到计算机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生活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别于其他课程, 而刚刚从中学步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们来说, 也不能很快适应计算机学习的方法。有些学校, 上机课安排的少, 而且有的可能还是多人共一台计算机, 结果是学生还没有学懂什么, 这节课时就上完了。以致使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实际动手能力差, 许多应用的软件都不会使用。
还有通过入学时的计算机知识调查, 发现尽管教育部已经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 但是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科目, 不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不规范, 学生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尤其是落后农村中学和发达城市中学在信息技术课上的重视程度不同、设施不同等而导致的差异也非常大, 有些同学只是很少的见过计算机, 而有些同学在高中就可以很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为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提供帮助, 因此在高职院对这两种计算机基础存在很大差异的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特别是在同一个课堂中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 确实也存在很大的困难。
(三) 计算机专业教师少
现在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每个专业都有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严重短缺, 每个计算机教师课时多、课时量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无形中牺牲了教学质量, 降低了学术水平, 加之部分计算机基础教师的本行并不是计算机类的专业, 好似“半路出家”, 相对对计算机的知识尤其是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特别快的适应性不足, 各个院校的教师每学期忙于上课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 更不可能去实际运作。这样就使得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水平得不到更新, 不能与知识的发展与更新同步, 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选择能体现高职特色的教材
好的教材是学校成功培养高技术实用人才的前提条件。目前, 市面上计算机教材形形色色。在选用教材时不能盲目追求高层次, 高标准, 高理论, 而应选择简单易懂, 概念清晰, 内容新颖, 实用性强的符合职业学校层次。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它的时效性很强。
就算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也要不断更新与修正, 而且教材要重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还有就是, 就算是同一门课程, 因为教学对象的不同, 选择的教材也不一定相同。
例如, 同样是开设《数据库及其应用》这门课, 财会专业与经济管理专业这两种不同的专业, 由于其侧重点的不同, 选择教材时就要有所区别。同时, 我们不仅只用传统的课本教材, 而且还要大胆地进行电子出版物和CAI课件的探索与使用, 让同学们更易接受, 更全方位的学好专业知识。
(二) 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实践教学, 改进考核方式, 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上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载体辅助教学,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具体性、丰富性, 用开阔的胸襟正视教师自己和学生的平等地位和作用, 积极鼓励学生到开放性的教育时空中去获取知识,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求知方法。由于计算机课程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所以学校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 以及实验室和实训平台的建设。加强和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 实施“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 授课与上机实践的比例上升到1:1甚至更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多上机实践, 增强计算机意识,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操作, 逐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还应与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相结合,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考试方法推荐采用试题库上机考核的方式。针对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这种情况, 在高中已经获得全国计算机证书的, 并且能够达到高职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目标要求的学生, 我们提出可以免修计算机基础课程, 并获得规定的学分;能够部分达到要求的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能达到要求的则参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
三、提高学校计算机师资队伍的建设
9.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九
一、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完全照搬教材,忽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当前大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内容组织过于系统,往往是按照章节把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 XP基本操作、文字录入、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因特网基础知识等内容罗列出来,盲目追求大而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往往与教材内容保持一致,照本宣科,讲授硬件基础时让学生只观看一些教材里的硬件图片,配合生硬的讲解;讲授软件时就一个菜单一个菜单地去讲。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一些学生学完计算基础课后,还是不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解决诸如制作个人简历表、上网查找所需信息等一些简单而实用的问题。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由于各地的计算机普及水平不同,中职学生在入学时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别。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学生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如Windows XP基础,还有的学生因为家中有计算机,已经能够掌握一些Word排版、制表等相对复杂的操作。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点,授课时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造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其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3.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为主,学生个性与主动性无法充分发挥
在当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加投影仪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观看演示,课下模拟老师的操作,制作一些类似的实例。由于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大限制了他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积极研究教材教法,精简教学内容,突出所学计算机知识的实用性
当前大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在编写时,基本上还是按照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中英文录入、操作系统Windows XP基本操作、MS-Office的Word、Excel、PowerPoint、因特网基础及防杀病毒知识等顺序组织内容,重点与实用性不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以前,积极研究教材与教法,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精简,保留与非专业学生最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相关的内容,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而学生又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对于教材上的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或选学。
2.使用“任务驱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3.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时,先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提高计算机水平;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练习更新的技术。
10.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十
关键词:计算机运用,动画制作,软件选择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逐渐得到了相较广泛的运用,因此, 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软件也随之增多。其中,在制作的过程中,要保证动画的完整性以及美观大方的特性,就必须保证元素的多样化以及操作方式的多样化, 而这个过程也不是仅仅一两种软件可以完成的。因此,想要制作出相对较为美观、 完整、大方以及充实的动画,就必须在制作的过程中,对适当的软件进行选择。
1动画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软件选择
在动画制作中,软件制作只能满足二维动画的制作,其中,常用的动画软件有:Adobe Premiere、Macrome-dia Flash、 Adobe Imageready等几种软件。其中, Flash是Web动画以及交互式矢量图的标准。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对软件中存在的功能进行运用,对画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渲染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画面效果更加的完美。
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绘制的画面很多,其中许多的工作都可以借助电脑软件进行完成。就Flash而言,在运用其进行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只需要对关键帧进行设计,计算机就会对其中间帧进行自行合成,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另外,相关人员还可以使用具有三维效果的Adobe Dimensions软件对三维动画进行创建,然后导入进Flash中进行具体合成。
在三维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大多会对MAYA以及3DMAX等软件进行运用,对动画中的场景以及模型进行制作。其中, 在对三维动画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物体以及相关的背景进行三维的建模, 然后运用相关的软件让其在三维空间里产生一定的动态,例如旋转、变色、移动以及变形等。
2处理图像的软件选择
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图像的处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数码图像以及网络应用的普及,在图像处理时,Fireworks以及Photo Shop等软件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而且,这两款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其功能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这里针对这两款软件进行简单的对比。
2.1从整体上而言
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对图像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对相关软件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以将其具体需求作为基础,结合软件的优缺点进行合理选择。在这两款软件之中,Fireworks主要倾向于在网络中的应用,而Photo Shop则更加倾向于相对传统的平面图像出版。
2.2从细节上而言
Photo Shop和Fireworks这两款软件从细节上来看,在路径以及图层的方面, Fireworks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在路径、 填充以及描边上都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拥有更丰富的想象,相对于Photo Shop来说, 其拥有位图的优点。另外,在对文字的处理以及属性的复制等方面,Fireworks也更具有优势。在对文字进行处理的过程中,Photo Shop虽然允许对文字的属性进行反复修改,但是其作为一个特殊的层, 大量的滤镜对文字都没有效果,对文字的处理只能在栅格化之后才能进行,使文字的基本特性被削弱。
另外,在新建图形的时候,Fireworks可以对图形的大小进行精准的绘制,对规定的尺寸只需要对具体数字进行输入, 就可以对其进行直接调整。相较而言, Photo Shop在对图形进行绘制的时候,则需要根据标尺进行辅助,以及对需要的角度进行不断的调整。而从通道以及色彩方面而言,Photo Shop的色彩功能以及管理及其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几乎包含了所有的专业需求。
就滤镜以及特效等方面来看, Photo Shop的第三方滤镜具有极为强大的功能。在Fireworks中,其窗口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Photo Shop外挂滤镜的所有功能,但是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顺畅性。而且,Fireworks的插件借口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第三方的插件,但是其在对特效制作的能力上远远比不上Photo Shop的功能。
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种软件在一定领域中都拥有自身的优点, 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对相关软件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对所有条件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根据作品制作时所需要的具体特性以及软件的优缺点,进行合理的选择。
3结束语
11.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MOOC教学模式;问题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大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才能实现人才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的双重发展。MOOC教学模式的应用尽管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MOOC概述及其对高校教育的作用
MOOC是“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的简称,一般翻译为“大学生在线网络公开课”,从出现时间来看,它是从2012年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模式,受到高校的普遍欢迎,并在短时间内掀起了一股流行浪潮。从内容上看,MOOC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师生互动活动、生生互动活动、课程评测以及课程讲座视频等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细化,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民主,教学效率也显著提升。它将在线学习的形式融入到互联网环境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宽阔、便捷、开放的学习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MOOC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广泛好评,其发展空间十分宽广。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所建立的MOOC平台的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都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未全面体现出MOOC教学模式的优势,尤其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MOOC教学平台,但是该平台的整体功能不佳,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MOOC平台也会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从作用上看,MOOC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MOOC是一种在线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空间、更高的灵活度。第二,提供大量优质的课程资源。MOOC汇集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可提供名师、名校、专业核心课等优质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利用MOOC平台,学生可以从网上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源,并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批判和质疑。第四,有利于实现教学质量评比的全球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往往只能在本校或者本市进行对比,但是MOOC可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比较。第五,有利于实现全面互动。MOOC可以使学生与老师或者学生之间通过QQ群、微信群交流来增加互动,这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缩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都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一味地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很少有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就导致他们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而且,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与上机练习都是分开的,往往是课堂教学在一节课,上机练习在另外一节课,这就导致学生很可能在上机练习的时候想不起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很多不会的地方,显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效果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要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就必须完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传统教学模式盛行,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普遍采取“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许多教师还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清楚自己的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将学生放在次要地位,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普遍比较被动,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在实际练习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三)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会计算机基本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还必须在课后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上机练习,但是,许多学生都缺乏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书本知识的讲解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一旦脱离教师就基本上失去了学习能力,根本不能自主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在课余时间也不能编织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显然,这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果只是一味地接收知识,而不去思考如何运用知识,势必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长期以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也会逐渐消失殆尽,对学生未来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MOOC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网络平台增强交互性
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寻找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在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长期处于传统教学环境之下,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意志为主导,师生间的互动机会很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不多,在这种枯燥、单调的学习氛围之下,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然而,MOOC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流与讨论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与交流,或者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请教学习经验。教师可以通过MOOC平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意见和建议。此外,MOOC还提供了健全的课后作业评价体系。采用机器判分机制和同学互评机制,前者主要应用于理工类课程中,能显著提高判分的准确度,避免人工失误造成的判分不准。后者主要采用系统随机分配学生作业的方法,让班上每个学生来给其它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为了确保评分的准确性,每次评分过后都会从五人左右的评分中取一个平均分,每个学生在对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评分的时候可思考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就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利用网络平台来增强交互性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适应MOOC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nlc202309031342
(二)改变教学方式
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其本身具有知识更新周期短、知识点广泛、实践运用要求高等主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扩充知识面、增加新知识等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大多数教师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量都十分有限,缺乏更新知识的意识,不能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巧妙结合,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无疑制约了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发展。MOOC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在制作MOOC课程的时候会与技术专员、视觉专家等进行合作,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再加上MOOC课程具有全程录像的功能,教师能在一节课结束之后查看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并通过在线反馈对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MOOC课程以名校精品课程为主,这些精品课程都是高校教师直接录制的教学视频,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多年的从业经验,教学水平较高,借助MOOC平台,教师可以借鉴这些精品课程的教学经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结语:
当今时代,MOOC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普遍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适应MOOC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等主要问题。需要教师将MOOC教学模式引入到实际教学之中,利用网络平台增强交互性、改变教学方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这样才能逐渐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健江.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MOOC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4,(20):54-54.
[2]白颖妹,潘珊珊.基于MO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J].电子制作,2015,(14):41-41,42.
[3]万李.MOOC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4):83-85,88.
[4]岳群琴,景红.支持向量机算法在MOOC课程答疑系统中的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4,(9):173-176.
[5]蒲智.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3):65-67.
【国企笔试计算机类基础问题】推荐阅读:
国企党建6个方面问题10-20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10-12
2015余姚事业单位笔试《综合基础知识和写作》答案11-12
许昌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精选及参考答案08-03
详细解析C语言Sizeof关键字_(程序员笔试常见问题)07-18
国企营销策略06-27
财务制度国企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