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理论

2024-06-17

商业模式理论(精选9篇)

1.商业模式理论 篇一

《商业银行实务》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15分)

二、判断题(每题1分,计10)

三、单项选择(每题2分,计20分)

四、简答题(4个共25分)

五、论述题:(三选2共30`分

一 名词解释b 信托

表外业务

流动性风险

租赁

中间业务

贷记卡

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 存款保险制度 保证贷款

信用分析 资本充足率 审贷分离

信托:信托是一种以资产为核心、以信任为基础、以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融资性租赁也叫金融租赁或资本性租赁。它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租赁是一种不带维修设备附加条件的租赁。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活动。

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在到期日不能无损失地变现的风险。

租赁:租赁业务是指由财产所有者出租人按照契约规定将财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照契约按期支付租金给出租人的经济行为。

中间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贷记卡:可以透支的卡。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在到期日下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验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求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并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保证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 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信用分析是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本是否充足的指标,一般以商业银行的资本净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之比来衡量。

审贷分离:由不同部门分工负责、独立操作、相互制约、从而有利于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

五、简答题

1、简述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

答:1.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条件,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银行。例如,17世纪中叶以前的银行主要的贷款对象是政府,以解决政府财政支出的需要,同时也贷款给个人,以满足个人消费需要,但是利率很高。在漫长的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旧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生产方式,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银行。2.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的股份制形式组建的银行。最早的商业银行制度是1964在英国伦敦创办的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的商业银行出现较晚,知道1845年才出现第一家由英国人开设的现代商业银行,如丽如银行,又叫东方银行。我国开办的最早的现代商业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2、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

答:信用中介功能、支付中介功能、信用创造功能、金融服务功能

3、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有哪些特点?

答:资产业务:现金资产、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消费贷款——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发行债券。中间业务:支付结算等9类。

4、简述商业银行的三大经营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答:三大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相互关系:

1、统一协调关系。盈利性是核心,安全性是基础,流动性是象征。2.矛盾与制约的关系。一般地说,盈利性与安全性、流动性是对立的。

5、简述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答: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8、影响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因素 答:资本金来源有保障是指银行筹集资本的各个渠道应尽力保持畅通和稳定。银行的资本金来源分为外部和内部两部分。外部筹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以及资本性债券和票据方式募集资金,内部筹资是指银行通过增加盈利和节制分红方式留存盈余资金。外部筹资既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又取决于银行的经营效益,内部筹资也主要依靠较好的经营带来的利润的增加,因此银行在努力提高经营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措外部资金,在兼顾股东分红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地留存部分盈余资金,确保资本金来源渠道畅通。

10、商业银行贷款的规范化程序是什么

答: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

11、贷款定价的基本方法都有哪些?

答:成本相加贷款定价模型、价格领导的贷款定价模型、风险补偿的计算、最高利率的贷款定价模型、成本——收益贷款定价模型 12、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都有哪些

答:1.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2.有效地防范和转移风险3.增加资金的流动性4.创造信用,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

13、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种类有哪些

答:按用途分:流动性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按来源分:国内贷款、国外贷款。按偿还期限分: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按保障程度分: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按质量(风险程度)分: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按贷款对象的部门分: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商业贷款。按占用形态分: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按偿还方式分:一次性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

14、商业银行资产的作用。

答:1.资产是商业银行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2.资产的规模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实力和地位的重要标志3.资产质量是银行前景预测的重要指标4.资产管理不善是导致银行倒闭、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论述题:500字以上

1、论述我国银行风险种类及对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2、试述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内容

3、什么是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什么要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

4、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化解不良贷款的方法。

5、什么是利率敏感性?怎样进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管理?

6、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成因 与 经营风险的防范有哪些?

8、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有有哪些?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

2.商业模式理论 篇二

关键词:交易结构,商业模式分类

一、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企业在商业化进程中涌现出各种独特的经营模式。应用现有的战略管理与企业理论已经难以有效地描述和剖析相关企业价值增长以及获取竞争优势的逻辑。在此背景下, 一个以系统性分析企业营利模式新的研究理论即“商业模式理论”在实践中却逐步成为企业管理者必备的分析和判断工具。

“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57年学术论文中, 但其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却是始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0年以来, 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理论”的探讨极为活跃, 围绕着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阐述逻辑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据相关学术文献的统计, 目前出现在期刊论文中关于商业模式的主流概念超过20种。在这些概念中, 商业模式的分类问题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由于每一个概念都有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阐述逻辑、包含了不同的构成要素, 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商业模式分类标准体系, 主要表现为商业模式分类体系杂乱无章或者包罗万象, 却过于宽泛, 以至于不具有实用性;或者过于狭窄, 许多类型没有囊括在内, 以至于不具有全面性[1]。考虑到这种研究现状, 本文从交易者结构理论出发, 创新性地从3个价值维度建立商业模式的分类标准, 最终将商业模式分为平台型、集成型、聚焦型、全能型4类。该分类体系具有统一性、全面性, 并且深刻反映了商业模式的经济内涵。

二、基于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分类研究

商业模式的分类研究是根据市场上出现的各类企业商业模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在规律, 并进行总结、归纳为若干类别的过程。科学的商业模式分类不仅仅能够对理论研究有所启迪, 而且也能够为从事实践活动的企业家提供经营思路, 而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则导致分类的不同。如Timmer基于互联网的角度, 针对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提出了电子商店、电子采购、电子拍卖、第三方市场、虚拟商业、价值链服务提供商、价值链整合者、协作平台、信息中间商和征信服务等11种商业模式[2]。Mahadevan基于电子商务B2B和B2C两种交易类型, 针对互联网类商业模式提出了门户、做市商、产品及服务提供商3种[3]。Applegate提出了聚焦分销商模式、基础设施提供模式、门户模式和制造商模式4类[4]。Sinha G提出了在线、网络效应、经销、直销、交易、订阅、带增值的免费服务这7种商业模式[5]。

在当前各类商业模式的分类中, 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商业模式分类涵盖的企业范围不全面, 多数分类只针对互联网企业, 缺乏对传统企业的包络。

(2) 缺乏统一的商业模式分类标准, 目前有关商业模式的文献中缺乏商业模式分类和研究框架的系统性研究。分类标准的不同造成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业模式, 也很难评价每个商业模式所体现的资源特点和基础条件。

(3) 未能深入解释商业模式的经济内涵。商业模式分类标准本应是基于商业模式的根本属性展开。商业模式作为一个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概念, 其根本属性恰恰在于其经济内涵。

在众多关于商业模式本质概括的认识中, 魏炜提出商业模式本质是一种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6,7]。该理论更加立足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内涵, 这种价值主张更能反映企业发展、演变的动态性特点。再进一步剖析交易结构理论, 可以发现这么一条逻辑脉络:交易结构→业务系统→构型→网络拓扑结构, 即交易结构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利益相关者形成的网络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决定了商业模式的主要特征, 也决定了商业模式的主要功能, 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拓扑结构可以作为商业模式分类的核心标准。

分类标准主要包括3个维度:第一, 涉及到多个还是单个价值链?第二, 涉及到同一价值链上是多数价值活动环节, 还是少数?第三, 焦点企业在商业模式创造价值过程中是直接参与业务活动还是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及服务?这3个问题基本决定了商业模式中焦点企业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价值创造、传递、分配中各自功能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结方式, 也就决定了对应的拓扑结构。根据以上3个维度, 对应得到8种情况 (单、多、基础;多、多、基础;单、少、基础;多、少、基础;多、少、业务;单、少、业务;单、多、业务;多、多、业务) , 可将商业模式归为4种类型的拓扑结构:平台型、聚焦型、全能型、集中型。

基于以上8种情况, 总结归为平台型、集成型、聚焦型和全能型4类拓扑结构, 其中平台型主要对应 (单、多、基础) 、 (多、多、基础) 、 (单、少、基础) 、 (多、少、基础) 4种情况。集成型主要对应 (多、少、业务) 情况, 聚焦型主要对应 (单、少、业务) 情况。全能型主要对应 (单、多、业务) 、 (多、多、业务) 两类情况。

三、商业模式交易结构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 图1将4类商业模式对应的交易结构和典型案例企业进行了图示, 其中虚线表示交易内部。

四、商业模式特征分析

通过清晰划分出4种商业模式的交易结构, 可对4类商业模式特征做出以下简要的分析与总结 (见表1) 。

五、商业模式适用条件分析

4种商业模式的提出及适用条件 (全能型、聚焦型、集成性、平台型, 区别标准为, 主要按照与核心的产品及服务供应方之间进行确定;也就是商业模式是一种交易结构, 而交易结构的设计是围绕企业的核心资源进行设计的 (见表2) 。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是4种中的其中一种, 也可以是其中几种的组合;模式组合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来确定。

六、总结

商业模式理论作为一个新近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理论,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本质认识各不相同, 综合既有商业模式分类来看, 主要存在涵盖企业范围有限、分类标准不统一, 并未从商业模式的根本属性角度出发进行商业模式的分类。在本文作者看来, 从交易结构角度界定商业模式本质, 是进行科学商业模式分类的基础。本文基于交易结构理论, 从3个维度建立了统一的商业模式分类标准, 进而将商业模式分为平台型、集成型、聚焦型、全能型4种类型, 并对这4种类型的商业模式交易拓扑结构、特征和适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该研究对商业模式理论的深入发展具有启示性, 同时对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原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8 (5) :35-44.

[2]Timmers.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Electronic Markets, 1998, 8 (2) :172-194.

[3]Mahadevan B.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 based E-commerce:an anatom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0, 42 (4) :55-69.

[4]Applegate, E-business models:Making sense of the internet business landscape, in Dickon, G.and De Sanctis, G. (e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Enterprise:New Model for Manager, 2000:49-101.

[5]Sinha, G.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or entrepreneurial success.Silicon India, 2007.

[6]魏炜, 朱武祥, 林桂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 2012.

3.商业模式理论 篇三

关键词:交易费用;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构建

一个好的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牵涉众多因素。评价商业模式的优劣也可以从不同视角开展。本文将商业模式定位为一种交易行为,试图从交易费用理论视角来分析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问题。

一、交易费用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构建

科斯是交易成本理论的开创人,他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发表的两篇文章《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让交易成本理论成为产业经济和组织研究的新视角。交易成本理论试图揭示企业的本质和企业组织内在的运行逻辑。科斯认为任何交易的实施都需要成本,威廉姆斯则形象地将交易成本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擦力。一般认为交易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事前搜集信息、度量产品的成本、签订契约的费用;二是事后为保证契约的实施而进行的监督等活动的费用。在契约选择、交易形式的选择、制度和组织的决策过程中交易成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斯认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市场交易成本是不同的;企业对市场的替代,本质上是一类市场契约对另一类市场契约的替代,交易时作为理性人,总是会选择交易成本低的契约形式,交易成本对比决定了交易方式或是契约形式的选择。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资产的专用性,二是交易的不确定性,三是交易的频率,四是交易度量的困难程度。

1.资产专用性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交易中企业将资产转作他用所要付出的成本,与经济学的沉没成本密切相关。资产的专用性主要源于契约的不完备,及在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无法在交易前预料到以后将要发生的所有情况所致。鉴于此,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应该立足于如何提高其内容资产的专有性,增加用户使用替代产品的成本,进而增加用户黏性。当然这种商业模式的设计是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基础的,如果产品和服务跟不上,用户从长期收益考量,宁愿承担沉没成本也会转移到替代产品的消费上。

2.交易的不确定性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交易的不确定性与有限理性紧密相关,它也是影响交易费用的重要因素。事实上,这里所指的不确定性,既指在交易中无法预测的事件,同时也指那些即便可以预测,但是预测的成本过高,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这种预期的事件。由于用户对文化产品或服务消费通常缺乏刚性,因而这种不确定性在消费交易中显得更加突出,这也容易导致文化产品或服务往往存在产销不对路的现象。比如出版行业,绝大部分图书的热卖与否很难进行精准预测。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设计出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它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众多出版企业重视教育出版正是因为教材、教辅用户通常具有一定的刚需,企业容易对销量进行预期。

事实上,由于消费者在进行文化产品或服务消费时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容易增加交易不确定性的发生程度。在之前,文化企業很难解决企业规模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是随着当下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文化企业可以充分运用此技术开展用户消费行为分析,通过追踪消费行为为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增强生产的针对性。

3.交易的频率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交易频次的高低直接影响交易费用的高低。通常当交易高频次发生时,企业的成本显然可以被分摊。因而文化企业在设计商业模式时应该立足于可以产生高频交易的交易模式。但是在现实中,部分文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偏高时,往往很难就原有消费对象构建理想的高频交易模式,此时文化企业就有必要通过重新选择用户群体来设计商业模式。比如从对个体用户的服务转向服务于机构用户,借助机构用户的集聚效应,间接增加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频次。

例如国内一家通过策划、设计和研发中国连环画数字产业化平台(SINOCOMIC)的企业,在创业初期该企业设计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中国连环画在线商城向个体用户销售纸质版和电子版连环画作品,收取作品销售所得。但是受制于品牌知名度,市场一直难以拓展。此后,该企业改变盈利模式设计,从做C端客户转向服务B端,客户聚焦于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部队电子阅览室和各级图书馆等机构用户,通过为它们提供连环画数字图书馆阅读服务,按年收取使用费。同时通过与动画开发公司和衍生品制造商进行授权交易,收取版权或形象使用费。盈利模式的转变使得该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4.度量交易的困难程度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影响交易实现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对交易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度量和考核的难易程度。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这种对产品的度量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来说,这种度量相对比较容易进行,但是文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大多基于无形资产进行生产,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对其质量进行度量的难度。当无法对文化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度量时,消费需求就可能没法由企业进行相应供给。

为了降低度量难度,文化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时就必须格外重视品牌的建立和维护。比如教育培训企业,由于消费者对教育服务质量的度量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用户的选择多数基于企业的口碑。也正是源于此,当下的文化企业非常重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希望以此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便于消费者进行选择。

二、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对数字出版企业商业模式构建的案例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交易费用理论在文化企业构建商业模式中的运用,本文选择了近年文化产业中重要的数字出版企业进行案例分析,以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交易费用理论对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构建的重要作用。

当前,数字出版产业事实上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但是数字出版企业在进行不断的商业模式调整,以期尽早实现盈利。其中对图书馆市场的占领就是运用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的一个很好应用。

nlc202309051245

数字出版物已经占据了图书馆的重要馆藏份额,尤其是数字期刊对传统学术著作的馆藏产生了明显的挤压效应。由于新期刊反映了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相对学术著作更具有时效性,因而越来越迎合学术研究的特性,逐渐在大学图书馆占据更大比例。目前,国内外图书馆期刊购买费用呈快速攀升趋势,这源于新期刊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价格的不断上涨。目前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科学期刊大约12000种,并且还在以每年200~300种的速度新增。与此同时,期刊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据统计,1980~1990年期间,欧美期刊价格的上涨幅度甚至超过当时的通货膨胀率。即便如此,针对期刊采购,图书馆也不得不逐年增加预算,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期刊出版企业运用资产的专有性设计的商业模式成功绑定了图书馆用户。

首先,对很多图书馆而言,是否建立某些学科领域的期刊库是衡量图书馆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志。于是,由于期刊出版的连续性,一旦图书馆期刊库建成,为了保证期刊库的连续性、完整性,图书馆便很难再中断对期刊的订阅。

其次,期刊出版企业成功影响了大学学者,使得图书馆馆藏采购始终要面对来自大学教授们的压力。一方面大学科研人员认为期刊是学术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他们需要通过这些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自然科学和某些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说,其学术成果能够在此类期刊上发表对其学术影响力的营造非常重要。所以教授们坚定地认为,建立完善的期刊库是大学图书馆必须做而且需要做好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在面临订购的强烈要求和期刊涨价的压力权衡时,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选择默默地承受。

此外,部分期刊出版企业控制着一些重要研究领域的期刊发行,使得它们拥有非常高的定价权,让图书馆只能非常被动地接受高价。随着电子期刊的发展,发行商们通过网址许可方式代替传统的订阅模式,图书馆只能从一小部分出版机构批量打包购买期刊。于是那些控制大量核心期刊的发行机构在捆绑销售和确定电子资源许可价格方面处于非常强势的地位。打包销售可以使诸如图书馆等订购机构获得出版商所拥有的更多资源,但同时也减少了图书馆控制订阅内容的能力,因为他们不得不买下全部有关或者无关的数据库,而不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为那些他们想要的部分内容付费,图书馆用户也进一步被绑定。

爱思唯尔集团联合期刊出版业不断抬高价格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过去几十年中,爱思唯尔集团成为全球领先的科学期刊出版集团。在它2001年兼并哈克特公司前,爱思唯尔集团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期刊出版商,出版超过1200种科学期刊,无论是出版的数量还是销售量都居世界首位。在兼并哈克特公司后,爱思唯尔公司又新增500种STM领域的期刊发行量。当前,爱思唯尔集团雄心勃勃地发展所谓“科学直通项目”,即将其所拥有的所有科技出版刊物移植到网上在线发行,并开发出新的定价模式可以让订阅机构在线订阅其全套期刊信息库。鉴于它海量的数据库,此举进一步强化了爱思唯尔在与机构购买者谈判时的强大议价能力,在这种资源垄断背景下,如果图书馆试图绕开它,将会付出昂贵的代价。

为了应对期刊的强势,国外部分图书馆机构试图通过从其他图书馆及大学学者手中拷贝电子期刊来减少支出,一些基金团体也在帮助图书馆通过相应的经济手段向学术期刊出版社施压,但对绝大多数图书馆而言,这些措施只仅仅是降低了价格上涨的速度,却无法限制或逆转价格上涨的趋势。长期来看,图书馆已经不可能减少对数字资源的购买预算。

最后,数字出版企业通过提供优质的电子信息服务绑定图书馆用户。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和内容以电子方式发布(开始是CD-ROM,然后很快是在线形式),要享受这些在线服务,就需要购买诸如ISI/汤姆森的科学网站提供的包括索引、目录、文献和不断擴张的各种数据库。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图书馆很快就发现,一旦他们开始订购这些数字资源,基本就会被其套牢。现实中,如果图书管理员出于成本控制考虑,停止订阅诸如LexisNexis3等公司的产品,则会遭到几乎所有大学师生的极力反对。

上述案例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数字出版企业充分利用资产专用性,其数字期刊产品和信息服务设计增加了图书馆用户的迁移成本。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机构用户的特征,间接增加了与最终用户的交易频次,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构建。

4.商业模式理论 篇四

企业经营它是个身份经营,然后它是一个资源经营,然后它是一个方法经营。那么企业经营的第一个阶段,用李老师的理论我们称它为叫产品经营,产品经营在什么情况下有价值呢?第一个紧缺。如果我不紧缺的话,第二个就是品牌,我用品牌它也能带来产品的价值,这就说资本经营、人才经营都是为了获得某种规模,其实品牌也是创造紧缺,为什么?因为比如说LV、爱马仕,我只有一个品牌,你买不着,所以制造业在什么情况下有价值呢?就是紧缺的情况下。所以大部分的企业经历过制作业的过程。但是李老师想告诉各位,我们很多企业实际上我们经历的是什么,我们经历的是从生产向营销的转化过程。就是说我们的东西是一样的,就看是怎么卖的,所以我们串通的销售我们称它为区域销售,比如说我开个羊肉馆,我在北京开,图雅在西蒙开,就是它都是区域销售。

那么现在随着资本的介入以后,我们就有可能跨区域经营,就是我从北京可以到西蒙开饭店,还可以到北京开饭店,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叫全覆盖模式,什么叫全覆盖模式,就是没有一个领域是可以有空白的,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营销就变成了一个咱们俩东西一样,咱卖的区域一样,那么这个时候怎么体现我们的区别呢?就是品牌,就我的品牌和你不一样,所以这个时候大家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差异化。差异化背后马上产生一个词就叫定位,什么叫差异化呢,就是你们叫高端,我们叫中端,你们叫中端,我们叫低端,那么什么叫定位呢?就是你定位高端还是定位中端,还是定位低端。那么有人发现一个问题,说李老师,我们发现到最后我也卖高端,我也卖中端,我也卖低端,所以它就出现了一个单一产品单一市场,多样产品多样市场的问题,你比如青岛啤酒,它就会出现一个高端啤酒专门定个品牌,中端啤酒、低端啤酒,你比如像有些公司出现主品牌和副品牌的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酒窖梦之蓝,就是它针对不同产品形成了不同的品牌,洋河大曲,当然茅台现在这个品牌区分度还不高,所以茅台现在非常尴尬,因为它基本上就是一个品牌,所以它就是当现在整个社会进入平民化时代的时候,高端品牌不行的时候,它低端产品做不出来,这是它最大的问题。

5.渠道模式即商业模式? 篇五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销售手机有十年历程的企业,一款产品的上市,居然仍会有某些主管领导会问这样的问题,确实很雷人,除了个别产品可以适用于在电视购物或者网络购物等方式上有所选择外,其他的一些产品,我真不想回答,我觉得不需要回答,因为答案太简单,即:原渠道模式。或许有些领导会说啦,没有创新呀?面对领导质疑而坚守已见的人,我知道你是懂渠道的,但你受到领导的质疑,于是有些人就会开展所谓的“渠道创新”,不管是否具备可行性,就只管异想天开的创新,比如说网店销售呀,信用卡销售呀,等等之类的。并不是我排斥新生事物,但至少在今天,尤其是做一些主流手机的人来讲,什么网店销售、信用卡销售等,都是非主流的,更何况,用这种非主流的渠道来销售产品时,还需要你的产品有一些差异化的地方,否则,还真难敲开他们的渠道大门。­

新入行的企业,有很多的选择,渠道的选择就是商业模式的选择,商业模式的选择,就是企业竞争力打造的方向,是这个企业品类产品的通路模式确定,又岂有出一个产品,就确定一个商业模式的选择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渠道模式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或者可以说,渠道模式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如一个国家的国家体制一样,谓之“国之大体”,岂是随随便便想变就变的呢?­

从企业内在的运作来看,一个成功的渠道模式运作,其背后是一个企业运作体系的匹配与紧密协同,这就谓之“体系”,

可以说从产品定义、产品实现、产品推广、商务支持、客户管理、组织结构、费用模式等都会以渠道模式为龙头进行适配,而且需要运转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跑顺流程、运转出高效率。­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渠道模式可以一成不变,因为为市场竞争的环境在快速地变化,但这种变化都是一种适应市场的完善,而非跳跃式或者颠覆式的变革。正如我们手机企业一样,首先制定以省级区域包销的方式做为立企之本,从大结构上对传统洋品牌形成冲击,这是因为做为一个新入行的企业,我们有选择一个新渠道模式的条件。在随后的业务发展中,随着国美、苏宁介入通讯领域、全国性连锁卖场的崛起,我们要适时地做如渠道模式上的变化,即在原省级区域包销的基础之上,开辟直供全国性连锁卖场的方式来适应市场竞争。这些变化,都是对原渠道模式上的局部修正与完善,故而能够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

上述仅是对渠道模式表象的一种理解,但渠道模式绝不单纯只是一种架构,不是一个画出来的渠道结构图。渠道模式是厂商合作关系的一种界定,是厂方商业政策的大纲领,大政方针,厂商之间的业务往来、沟通交流均来自于渠道模式所构架的路径。通俗地说,就是在一个大架构下的厂商关系。而如何来调动渠道成员的商业运作来实现商业成果,谓之“统御”。­

统御有道,也有术,留待下次分享!­

6.养老商业模式全球最全的养老模式 篇六

中国老龄化到来时刻,你准备好将来如何养老吗?哪种养老方式最适合中国?如何有效的整合资要源把中国养老和谐有序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多少种养老模式可以选择呢?这是目前中国比较合适的20种养老模式:

1、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

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3、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 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 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来源:中国敬老院网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 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 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中国敬老院网了解以房养老目前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适合人群:对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

6、异地养老

鉴于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成本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从那些生活成本高,而居住环境恶劣的大城市移出,迁移到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较低的城镇养老居住。

适合人群: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喜欢旅游的老人,旅游养老两不误。

7、售房入院养老

老年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用这笔钱财居住到较好的养老院养老,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使得养老生活增添了众多的乐趣,将部分售房款送交寿险公司办理养老寿险,可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无忧。

适合人群:有房产、又不愿与子女同住,喜欢热闹的老年人。

8、售后回租

人们将已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过“售后回租”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中国敬老院网报道既可以获取一大笔款项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持晚年期对住房甚至是原有住房的长期乃至终生的使用权,照常有房可居,对老人的更好养老增添了相当的保险系数。

适合人群:不愿意离开家,投资比较谨慎的老年人。

9、租房入院养老

人们将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租,再通过另租房居住或入住养老公寓、养老院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保障晚年期照常有房可居,并获取持续稳定的租金收入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证在自己身故后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遗留给子女,符合国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习俗。

适合人群:有一套以上住房或住房面积较大的老人。

10、基地养老

在大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经济相对不够 发达的区域,建造大规模的养老基地,将城市的老年人自愿移入居住,实施基地养老。这一做法既可大大提升养老的品位和生活质量,又相对节约了养老成本。老年 人居住在基地养

老后,还可以将原居住于城市的已闲置住房,通过出租或出售的方法将价值搞活。

适合人群:有一定经济实力,喜欢亲近自然又不愿离家太远的老年人。

11、旅游养老

如今,出现了一些候鸟式的老人,分别在青岛、哈尔滨、杭州、海口、昆明等名胜景点购买住宅,一年四季作观光游览式的养老。

适合人群:退休后身体状况颇佳,经济条件非常好,乐意于趁腿脚灵便时好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老人。

12、大房换小房

老人退休后,卖出原居住的大屋,再买进适合居住的小 屋,用售房购房的差价款作股市或债券投资,可为养老提供更有实力的保障。老人还可将该笔差价款办理养老年金寿险,每年支取现金用来养老,等到一定年份再将 该小房用以房养老的办法,继续获取现金流入,养度晚年。或者把这个小房子对外出售,自己住到养老院安度晚年。

适合人群:住房处于市区较为中心位置的老人。

13、合居养老

一些老人可以商议将自己的住房出售,将钱财合并一 起,对养老问题做个特殊组合,在较好的地段合资购买面积较大,功能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一起,合作购房,共同居住开销,结成一个养老的生活共同体搭伴养 老。养老生活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又消除了寂寞空虚感。适合人群:若干志同道合且又收入较低、住房环境较差的老年人。

14、集中养老

浙江省的农村,以乡镇为单位举办养老机构,将村庄的“三无”老人适度集中一起居住养老,由政府来买单。此举解决了农村老人的众多问题,受到好评。适合人群:农村的“无儿女、无固定收入、无法定赡养义务”老人。

15、家内售房养老

美国的许多家庭有一种富有特色的家庭内部售房养老的交易行为。父母将自有住宅出售给子女,借以换得房款做养老金。这是将父母与子女的赡养与继承关系,用金钱的方式加以明码标价、等价交换,对不愿意赡养父母而只喜欢承继房产的子女是一大打击。

适合人群:容易接受新观念的老年人。

16、钟点托老

在居住社区内像举办幼儿园那样举办一两个托老所,或者说老年活动室等,向老人们提供饮食、娱乐、图书等,老人们白天在此托管,儿女们也感觉到很放心。中国敬老院网推荐这种方式也不错,不过要根据老人情况而论。

适合人群:住在社区内的老人。

17、遗赠扶养

老人同亲朋好友约定,由对方负责养自己的老,自己死亡后,将住房遗赠给对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民间社会广泛流传,今日仍由国家法律认可的“遗赠扶养”模

式。它作为“你给我住房,我为你养老”的以房换养的鼻祖,已有了悠久历史。适合人群:没有子女又希望和熟悉的人同住的老年人。

18、招租养老

老人在家中招徕年轻的大学生做房客,一扫往日的沉闷暮气,身边既多了人员照顾,又有一笔可观的房租做为生活费补充;对年轻大学生而言,也有助于解决住房和情感归宿问题;城市的住房资源也得到较好运用,极大地缓解了住房的紧张局面,可谓是一举三得。

适合人群:城市中的孤寡老人。

19、小型家庭养老

利用自己的住房,把其装修成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场所,一般10张床左右,雇用养护员或由原家庭成员为受养员服务。

适合人群: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

20、货币化养老

货币化养老就是由相关部门拿出一定的资金,以货币券的形式向特困老人发放,老人可以持券到社区购买服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

7.商业模式理论 篇七

医疗信息化是医疗改革的重要方面。但由于目前医疗信息分散性,尚缺乏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把分散在社区、体检单位、医务室、用户的健康信息集中统一使用,给广大居民、各种医疗机构及其他关联组织提供服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概念与模式,将原来医疗系统各组织间的信息孤岛有机地连接起来,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医疗信息化如火如荼的今天,各大IT企业联合医疗机构及地方政府开始运用云计算等新兴IT技术创新医疗健康商业业态、整合内外部各类资源、优化医疗业务流程,这些措施已引发了医疗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国内某著名健康云平台提出了“云+端”健康服务新模式,开辟了医疗商业模式创新的道路。

1 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Timmers[2]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产品、服务等组成的体系,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信息、商业参与者等要素。在此之后,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使得商业模式的理论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时间不长,但近十年研究成果呈指数级增长[3,4]。Amit等[5]从价值创造出发,考虑了电子商务市场各参与者之间的交易结构和关系,开辟了独特的商业模式研究视角。王茜[6]从IT驱动的视角剖析了IT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内生力量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IT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最后得出相关商业模式创新的启示。

魏炜等[7]认为商业模式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首先,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其次,要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有什么价值可以交换”;再次,是要设计合作共赢的“交易结构”。

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发现目前研究大都集中于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构成以及运行体系等方面。研究偏重于理论方面,对各类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机理等较深层次研究缺乏,特别是对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和机制缺乏系统研究。

近年来,已有少量以云计算为对象的研究出现在诸多国际信息系统领域顶尖期刊,而该类研究大多是综述性且以云计算技术采纳为主[8,9]。

近年来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价值创造及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信息系统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研究信息技术是如何产生效益的,研究视角主要包括:经济、组织和社会政治三种视角[10]。Sultan[11]通过深度访谈,以英国一个小企业使用微软的云服务来促进员工、客户的信息共享为例,指出云计算的灵活性和按需付费的特点对于中小企业尤其适合。Truong[12]通过一个研究框架,提出可定制性、连通性和联盟性等云计算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竞争优势有较大影响。Iqbal等[13]认为云计算最终将会形成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促进企业、联盟、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协调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运作创新,然而这个框架还只是个理论,离实践还有一定距离。彭虎锋等[14]以苏宁云商为例,提出了云计算环境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综上,虽然组织视角下基于云计算的价值创造机理及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已经开始,但主要侧重于商业模式的内涵、要素以及体系等方面。成果着重于理论层面,对商业模式的创新机理等深层次问题研究较少,更少着力于体现云计算等新兴IT技术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驱动作用。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国内某健康云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聚焦于新兴IT技术下医疗商业模式的内容和特点,利用扎根理论方法系统分析基于云的商业模式创新机理与路径,这是对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为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基于云的医疗商业模式发展创新之路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2 研究方法———扎根理论

由于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零散和多样性,仅仅依靠目前流行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困难。质化研究方法是从事物内在特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其对零散和多样的商业模式研究更为适合。而扎根理论是质化研究方法的杰出代表。

扎根理论是特别强调自下而上从资料中提炼归纳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不断深入分析和归纳,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研究者通过案例调查或访谈获取资料,再从现实资料中提炼出概念,然后把相似概念归纳为范畴,通过核心范畴的涌现和逐步比较和归纳,得到核心范畴以及范畴间关系,进而形成相关理论[15]。

扎根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分别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与选择性译码发现并挖掘出资料的范畴,并识别出范畴的性质以及范畴之间复杂的本质关系。具体而言,扎根理论分析的框架及主要内容请参见图1[16]。

3 国内某健康云平台扎根分析

3.1 资料来源

某健康云平台作为国内某集团在健康服务领域的标志性品牌,是一个整合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和优秀医疗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关爱服务的云平台。国内某健康医疗公司率先运用云计算技术开辟了“云+端”健康服务创新模式,该模式已在海南、辽宁及浙江等多个省份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选择其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本文所用的分析资料均源于该云平台的公开资料,具体包括:公司网站、云平台相关者采访视频以及关于该云平台的网络评论等。为了确保资料真实可信,在研究过程中对以上资料分别进行了整理、整合,最后形成了该医疗云平台记录。

3.2 扎根分析———云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3.2.1 开放式译码

对原材料加以剖析,得出了93个初步概念,将这93个初步概念再归纳得出了80个概念(A1—A80):A1健康服务、A2医疗和信息技术结合、A3生态系统化、A4疾病管理、A5健康云平台、A6关联方合作、A7健康知识库、A8动态化的居民健康数据数据采集和分类、A9医疗资源整合、A10远程医疗……将这80个概念再整合,还可以得出30个范畴,分别为:AA1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AA2健康云平台建设、AA3健康云生态系统、AA4多方协同合作、AA5健康云知识库、AA6数据采集及、分类及云存储、AA7健康云平台资源整合优化、AA8远程医疗服务、AA9技术综合应用、AA10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及时传递和反馈……开放式译码表如表1所示。

3.2.2 主轴译码

将30个范畴运用典范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得到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基于健康云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这3个主范畴。其典范模型分析表分别如表2—4所示。

3.2.3 选择性译码

根据开放性译码和主轴译码分析,将相关资料、概念和范畴重新组合,梳理出故事线,如下所示:

当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些新兴的信息技术冲击着传统的医疗思维和模式。国内某集团凭借自身信息技术优势,顺应这股技术浪潮,迎合大众对健康的需求,与多家医院和健康机构合作,构建了健康云平台。

健康云平台作为公有云平台,具有门槛低、费用低、开放性的优势,这也与该公司当初建设开放性平台的战略相吻合。该平台能够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例如个性化医疗服务、远程医疗等等,而且用户还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数据采集服务,增加用户的满意度。这些服务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让那些无法去医院又想享受医疗服务的客户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通过医疗云平台集中了信息技术资源和服务,大幅提高了IT资源的应用效率,降低了应用技术门槛,最大限度扩展用户规模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目前已吸引了620多家医院加入了健康云平台,医院各方可以在平台上方便地交流,从而为患者提供跨医院、跨地域的医疗协同服务,实现云平台的医疗资源共享和各方交易结构的变化。此外,健康云平台还吸引了航空和金融公司的加入,促进客户的拓展,实现双赢。为了进一步吸引客户加入平台,促进平台正反馈效应的发挥,该云平台甚至和苹果体验店合作,吸引时尚潮流人群的加入。未来,该健康云平台还打算拓展产业链,发展食品产业和电子商务。随着云平台产业链的拓展和各方的加入,一个全面的健康云生态圈也逐步完善,而平台上的各方机构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合作和沟通,从而实现企业和机构的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目前,通过益体机和交互式行表等可穿戴设备云平台实现了设备与设备关联,设备与数据关联,数据与云平台关联,可实时采集用户的各类健康体征数据。在保障云端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借助云端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多样的个性化服务,从而使得配套的硬件设施具有高用户粘性的特点。而且,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发展使得设备提供商与医院等相关机构紧密相联,有利于医疗产业链的整合。目前,云平台拥有医疗专家库,而国外已经有相关公司通过移动药物字典向医生收费的先例,未来云平台通过完善医疗数据库,形成一个完整的专家智库。此外,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也会让健康云平台为医院提供自动分诊服务提供了可能,而可穿戴设备也有利于云平台服务方便地收集数据,这些数据对保险公司和科研机构产生价值,从而使得云平台可以向这些机构收费盈利。随着可穿戴设备技术的愈发先进,健康云平台能提供越来越多的跨行业服务,最终实现利益相关方的交易结构和价值主张的创新。总之,第三方企业会不断加入到云平台中,新的商业模式围绕着可穿戴设备不断产生,医疗产业链在未来也会得到整合,这些共同构成了健康云平台的产业链创新。

4 基于云的云平台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根据扎根理论的分析结果,可以描绘出该健康云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路径。

由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临近及健康养老需求的兴起,云平台将基于云计算的计算资源使用方式和基于互联网标准的连接方式与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互联技术集成应用,将分散的医疗资源集中到云平台上(从“N”到“1”),在医院、病人、医生及相关组织之间实现了医疗生态系统的多方协同和资源高效聚合与共享,使得健康云平台的业务资源能够以一种更便捷、灵活的方式聚合并按需分享,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及生态系统协同价值共创,并在生态系统利益相关方内部构建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和交易结构。

另外,随着云的规模化发展,不同云平台将通过物联网、移动计算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与行业标准的建立,实现在线互通互联,从而促进医疗产业链生态系统业务层面更强大、更广泛的协同,各利益相关方可以从云端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实现从“1”到“N”),从而在产业链层面实现分布式业务协同的价值共创,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及跨界经营。

同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及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与融合,基于云的业务模式将进一步体现大数据的特点,即医疗生态系统组织者还需把医疗生态链各个环节的信息上传到云平台,实现设备之间实时数据的匹配与连接,并通过对云端聚合的健康特征信息的实时分析,有望产生信息增值,形成商业智能及大数据分析,帮助健康医疗机构更快、更精确地捕捉各类商业机会,作出业务决策,实现商业模式颠覆性的再造。

由于业务模式的重新定义,健康云平台可从收入模式、企业经营模式及产业模式3个层次对医疗生态系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如图2所示:

在收入模式创新方面。利用云技术实现分布式资源协同、分布式价值共创,重新配置产品或者重新组合产品之间的关系和价值,创造出新的价值主张。如:云平台可以通过提供远程医疗、个性化健康服务及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健康数据价值来实现价值增值。此外,还可以以价值共创的方式,在用户使用服务的过程中,整合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在确保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将有价值的数据出售给科研机构和保险公司盈利。

在经营模式创新方面。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各参与方的资源整合,云平台中的各参与方利用云为上下游合作方建立共享云平台,实现整个医疗生态系统的高效流程协作及医疗资源优化整合。通过应用云技术,将社会空间、物理空间及信息空间实时打通,改变医疗生态系统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由原来单一、分散的合作方式变成网络化的整体协作,有效减少整个社会由于医疗资源、信息及智力上的不对称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了价值链各参与方的交易结构,提高了交易效率、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价值共创。

在产业模式创新方面。利用云打破传统产业格局,实现跨界合作,构建起一个基于云的医疗产业链生态系统并创造新的价值。例如,在医疗行业,电子病历服务提供商整合行业内容各方拥有的信息,成为医疗价值链中的一环,为医院、病人科研机构等提供新的服务。目前,该云平台已经卓有成效地给用户提供运动和饮食指导,云平台的食品产业链已经在创建之中。利用云技术打破传统产业格局,在云平台上实现跨界经营,并创造新的价值。例如,在云平台上提供饮食指导、绿色食品推销、健身俱乐部等跨行业服务。

5 结论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从国内某健康医疗云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出发,剖析了该云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实践,通过分析提炼出基于云的医疗资源优化共享、医疗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及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为特征的效率型、新颖型医疗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路径。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创新应用,已涌现出新型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1)云计算集中了信息技术资源和服务,大幅提高了IT资源的应用效率,有效降低IT投资成本,为医疗领域带来业务价值;2)降低了应用技术门槛,最大限度扩展用户规模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3)将云计算技术和医疗业务相互融合,引起医疗体制机制的变革,以技术方式突破体制屏障;4)基于云计算将移动终端、穿戴设备与大数据融合改变传统医疗定价与服务模式,并挖掘出医疗大数据价值潜力,加强了基于云的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实现智慧管理与服务。

8.商业模式理论 篇八

关键词:银行产权;产权改革

一、引言

在WTO下,银行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关于银行业的改革,在国内基本可分为两派:一是银行产权改革论。这一理论的赞同者众多,其中易纲明确提出银行的竞争优势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而这正是中国银行业所缺乏的,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产权改革。刘伟则指出中国改革的侧重点不能从行业结构的调整为起点,而是相反,要充分利用进入WTO的过渡期,坚决地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二是银行产权改革无关论。这一理论主要以郎咸平为代表,他认为外商银行的引入无法改善中国内地银行的经营绩效,因此要解决银行的经营低效和坏账问题,不能靠引进国外金融机构,而需要进行整体经济质素的改进,银行业绩与产权无关,并认为银行改革是一个次于经济改革的课题,而且和产权结构无关,绝对没有可能在一个不良的经济体系素质下先行改革银行。还有的学者认为由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存在信贷市场失灵问题,对银行产权改革产生置疑。总之,学术界围绕这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二、产权改革的原因分析

诺思提出:“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 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产权作为制度的核心内容具有无可替代的激励功能,它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激励决策者作出合理的决策,采用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从而能使组织在高效率的状态运行,所以说产权界定清晰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就“产权无关论”而言,笔者认为,首先,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产权作为市场运行的基础,可能是该学者仅仅把产权理解为财产的所有权。其次,该理论没有把握好产权与公司治理的内部逻辑,应当说正是产权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绩效。再次,该理论存在分析方法上的错误,也没有证实是否存在着产权无关的可行区间,而中国显然处于端点处,同时也没有考虑各国的具体国情的差异。最后,该理论混淆了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而银行业改革与整体经济素质的改进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呢?总之,产权无关论是站不住脚的。而国内学术界所热衷的“产权改革论”,尽管有着很强的理论依据,但没有把银行产权改革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从银行自身出发就产权论产权,即仅从事物的内因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制约产权改革效果的现有制度条件和经济状况的外在因素,因而让“产权无关论”乘虚而入。有的学者还从银行脆弱性和信贷市场失灵的角度否定产权改革,则是对市场与政府监管的各自功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从世界范围来看,银行的国有产权普遍存在,而发展中国家的国有制更高。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还有3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有控股银行占银行体系总资产比重超过50%。针对政府对银行的所有权,当前存在两种看法:一是以Gerschenkron为代表的发展型观点;二是以Kornai、Shleifer与Vishny为代表的政治型观点。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政府拥有银行产权有助于促进政府目标,但是前者认为这种产权安排有利于政府集中储蓄并投向战略性长期项目,通过这种融资,政府克服了破坏私人资本市场的制度失灵,从而通过产生总需求和其他外部性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后者认为国有银行能够使政府为无效但政治上需要的项目融资。然而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显示:国有制既不利于金融部门的发展与稳定,也有损于经济增长,根据Barth、Caprio和Levine(2001)的研究得出,政府对银行所有权程度较高的国家存在以下的缺陷:(1)通过降低竞争性。更高的国有制倾向于导致更高的存贷利差、更少的私营部门信贷、证券交易活动不足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不足。(2)限制信贷市场准入。(3)提高危机发生的风险概率。同时他们证明了国有产权对银行危机的发生具有推动作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在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市场对良好的信息结构和其他金融基础设施需求不足,因而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在银行业的宏观层面上,Barth、Caprio和Levine发现在银行国有产权高的国家,市场监控显著弱化,同时政府的监管也面临着激励机制的冲突。就银行的微观层次而言,国有银行的真正所有者缺失导致公司治理结构扭曲,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低效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国有银行倾向于压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提高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及其成本,同时造成银行自身的不良业绩和高度的脆弱性,因而要进行国有产权的改革。这一理论与当前世界上许多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正在出售国有银行产权的行为相一致的。我们国家国有银行的经营状况就验证了这一观点,由此我们认为产权改革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三、产权改革的约束条件

如果独立地仅从银行产权改革还是不够的,同时必须认识银行产权改革的约束条件,并在实践中加以关注,方能使产权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业绩。

1. 银行产权改革面临政治上的约束。金融部门中的特定利益集团与政治舞台的关系往往非常密切,原因很简单,“金融意味着钱”,银行国有制毕竟可以频繁地为政府财政赤字提供便利地融资,又可以充分利用储蓄实现政府既定的社会目标,正像前文所提到的银行国有产权的“发展型”和“政治型”理论。同时银行国有制也是一种政治性馈赠资源。许多国家,银行产权的改革是令人失望的,大型国有银行占据银行业的垄断地位,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行政管理和软约束后,很难进行重组和产权改革。这也正是“产权无关论”能够得到我们国内许多人认可的根源。

2. 银行产权改革面临经济制度环境的约束。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很高的国有银行比例,产权改革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我们上述对降低国有产权的收益是在假定“所有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例如,金融基础设施和监管环境的质量等因素没有纳入改革速度和顺序安排的考虑范围。所以如果忽略了这些条件,而进行的产权改革设计失误,就会导致银行危机。薄弱的监管环境应该是导致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导致欺诈、资产流失甚至危机。因此政府部门在进行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要尽快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提高监管质量,同时又不能使产权改革停滞。

3. 银行产权改革面临银行自身业绩的约束。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迫切需求往往是由于银行自身的业绩已影响到当前或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甚至有产生危机的可能,此时政府往往想通过产权改革摆脱困境。而由于此前的种种原因导致了国有银行的业绩低下,尤其是不良资产率过高,这为国有产权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般来说政府注资可能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政府注资一方面可能面临着财政上的拮据和政治力量的左右,而Clarke和Cull(1999)认为,应该避免在银行产权改革前注入资金,因为这可能放慢银行产权改革的速度,且注入的资金可能被挥霍。如果通过上市进行产权改革,也面临着一个悖论,准入条件和银行已有业绩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同时上市还时常受到国内资本市场和对外开放的程度的影响。

由以上原因决定了进行产权改革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国情,慎重地处理好改革的次序和速度问题。根据有关国家的成功的经验表明:在解决总体激励机制缺陷并做好产权改革的各项工作的同时缓慢而审慎推行改革,应该是较好的战略。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从不同国家选择实力雄厚的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开展业务将是一个很好的方案。良好的外资银行不仅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金融产品,而且还可以培训本国银行家的作用,所以存在着很强的外溢效应。

总之,一国能够实行产权改革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以及在已有约束条件下其银行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行私有化,都必须根据具体国情进行,这项工作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四、启示

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有银行改革的成效不大,还没有涉及深层次的产权改革,这也是最难进行,并由此导致种种弊端的根源。中国加入了WTO并承诺在2007年解除所有的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使得国有银行存贷流量规模的收缩是不可避免的,进而影响国有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并最终导致国有银行支付问题的出现,因而国有银行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产权改革,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公识:首先使商业银行转变成真正意义的国有独资公司,并实施股份制改造。其次,在适当的时候,创造条件上市。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们国家的产权改革必须结合具体的约束条件审慎进行,否则极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和上文提到的许多严重后果,从而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监管的框架及提高其水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条件,倘若忽略了这些条件,产权改革是不会获得成功的。然而,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显然是很薄弱,因此,我们国家进行银行产权改革时必须认真面对这个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而不能孤立地进行产权改革,一些国家的教训已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从发展趋势来看,如果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取得成功,它们应该是体现“中国的”而非“国有的”,应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其效率提高的服务产业而存在,使之回归到国民经济中企业细胞的本性,同时根据有关国家的经验来看,外资银行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效率方面可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诺思.西方世界兴起——新经济史.华夏出版社,1989.

2.Rafaf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anes,Andrei Shleifer.政府对银行的所有权.比较,第6期.中信出版社,2003.

3.易纲,赵先信.中国的银行业竞争:机构扩张、工具创新与产权改革.经济研究,2001,(8).

作者简介:夏江,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单豪杰,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生。

9.瑜伽商业模式 篇九

商业模式核心原则

何时要用到SWOT

(4)瑜伽馆的营销模式

会员制营销是大多数健身俱乐部采取的营销模式,主要是以会员制的方式来进行管

理,消费者付费以获得俱乐部的资格,然后在价格和服务内容上享受俱乐部提供的优惠 和专门指导⑦。目前南宁市绝大部分瑜伽馆也采用这种营销模式。根据每个会员登记的 健康状况制定训练计划。比如,有些会员腰部受过伤,瑜伽教练上课时会特别注意提醒 该会员腰部动作不做或者幅度不要过大。另外,逢会员的生日或一些特别纪念日,瑜伽 馆会为该会员送一些小礼品或优惠其会费。这种会员制营销模式不仅对加快资金回收起 重要作用,还对密切会员关系,形成一种家庭式的氛围以稳定客源有重要意义。

3.2.2竞争环境分析

为了将瑜伽馆的竞争环境分析得更加清楚,接下来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瑜伽馆进行 详细竞争环境分析。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 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 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 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竞争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如图2~1所 示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 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 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 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 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瑜伽馆不是提供产品,而是提供健身服务的行业。所需产品仅是辅助瑜伽修习和美 容美体方面的一些消耗品。而其消耗品所需量不大,供应商较多,因此供应商的议价能 力较低。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 在企业的盈利能力。瑜伽馆服务产品的购买者主要是瑜伽运动爱好者,以女性为主。由

于各瑜伽馆之间的差异性不太大,购买者选择瑜伽I馆的范围变大,因此瑜伽馆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强。尤其是购买者出现团购或单个购买者购买健身时间较长时,议价能力较 强显得更为明显。(3)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的瑜伽馆给行业带来新生力量,也将在瑜伽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 能与现有的瑜伽馆产生市场份额的竞争,也有可能令现有瑜伽馆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危 及其生存。例如:目前大多数瑜伽馆的课程以哈他瑜伽为主,以流瑜伽、艾杨格、禅修 等瑜伽课程为主的新瑜伽馆的进入,就可能会使一部分哈他瑜伽练习者转去新馆学习新 的瑜伽流派。老会员的大量流失会给现有瑜伽馆产生致命的打击。(4)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 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 有企业的竞争战略。¨

目前没有哪项健身运动可以完全替代瑜伽运动,因为瑜伽讲究身体和意识的共同修习。但是由于很多瑜伽馆宣传瑜伽健身过于片面,只强调其塑形、减肥功效。因此肚皮 舞、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就成了瑜伽的替代品。南宁市大多数瑜伽馆已经都增设了肚皮舞 课程以迎合不同会员的需要,原因就在于目前人们对瑜伽的认识不全面。但是随着人们 对瑜伽认识的加深,瑜伽替代品的威胁也将会越来越小。(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大部分瑜伽馆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实施中 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宣传、服务项目介绍、售后服务 等方面。目前南宁市印特、悠季等品牌瑜伽馆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以上这些不同且不断变化的竞争关系,是瑜伽馆制定营销策略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 素。因为竞争者的营销战略及营销活动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瑜伽馆的营销。如果没有创 新意识,一味盲目跟从其他馆的模式,将会令使自己进入十分被动的竞争境地,这也是 目前众多瑜伽馆产生同质化的根本原因。3.3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克 早提出,是一种能够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包括 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3.3.1瑜伽馆营销优势(Strength)分析

(1)良好的政治环境、气候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给瑜伽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 件。

(2)瑜伽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拥有一定的忠实客户群体。(3)瑜伽区别于其他的健身方式,它不仅带来身体的健康,也带来精神的放松。(4)瑜伽馆规模较小,选址比较容易,投入资金相对较少,门槛较低。3.3.2瑜伽馆营销劣势(Weakness)分析

(1)瑜伽馆产品内容、服务项目单调,价格缺乏层次感,没有对市场进行很好的细分。(2)瑜伽馆对产品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瑜伽认识不清,不能很好的 领悟瑜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目前南宁市瑜伽馆多为小作坊式,没有品牌化。

(4)从速成班毕业的瑜伽教练较多,专业水平不高,且流动性大。

3.3.3瑜伽馆营销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专业性较差的瑜伽馆在激烈的竞争中慢慢消失,瑜伽市场日益规范。(2)瑜伽修习对人体的好处经过多项科学证实,并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宣传。(3)瑜伽馆课程设置日渐丰富,肚皮舞、JAZZ舞逐渐进入瑜伽馆。

(4)为满足会员的多方面需求,有条件的瑜伽馆加设了美容美体等服务项目。(5)瑜伽提倡的悦性饮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瑜伽。(6)国内外很多影视明星也常修习瑜伽,从而带来了明星效应。

3.3.4瑜伽馆营销潜在威胁(Threats)分析

(1)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在健身投入方面缩减,瑜伽馆面临一 部分会员流失。

(2)外来瑜伽品牌登陆的冲击。

(3)南宁市的几大健身馆都开设了瑜伽课程。(4)瑜伽市场进入门槛较低,易产生较多的竞争者。

5.2瑜伽馆目标市场

5.2.1瑜伽馆目标市场选择原则

目标市场的选择原则,即关于瑜伽馆为哪个或哪儿个细分市场服务的决定。通常有 两种模式供参考:(1)市场集中化。瑜伽馆选择一个细分市场,集中力量为之服务。集中营销使瑜伽馆深刻了解该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采用针对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从而获得

强有力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声誉。但同时隐含较大的经营风险。从瑜伽馆的规模和选址 来看,市场集中化模式是瑜伽馆可选的目标市场选择原则。例如,选择在高档写字楼丌

瑜伽馆,目标顾客就是此楼及在周围工作的白领阶层,收入较高,朝九晚瓦型消费者。

(2)有选择的市场专门化。瑜伽馆选择几个细分市场,每一个对瑜伽馆的目标和资源 利用都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各细分市场彼此之间很少或根本没有任何联系。这种策略能 分散瑜伽馆经营风险,即使其中某个细分市场失去了吸引力,瑜伽馆还能在其他细分市 场盈利。有选择的专门化模式也符合瑜伽馆目标市场选择策略。瑜伽馆经营健身产品的 独特性决定细分市场的多样化。5.2.2瑜伽馆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是瑜伽馆在营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策略。瑜伽馆的人力、财力有限,只能寻找最有利的目标市场,才不至于在庞大的市场上瞎碰乱撞。选择目标市场一般运用下列三种策略。(1)无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

无差别市场营销策略,是指瑜伽馆把整个市场都做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运用一种产 品、一种价格、一种推销方法,吸引可能多的消费者。

这种无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不适合作为瑜伽馆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首先,瑜伽课 程的设黄就是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例如减压课程主要是为工作压力较大的企事业单位 的消费者设置的,美体课程主要是为运动量较少的家庭主妇设置的。其次,南宁大多数 瑜伽馆不止经营瑜伽健身项目,也开设了肚皮舞等吸引年轻女性的课程,同时还增加了 美容美体等项目。(2)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

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就是把整个市场细分为若干子市场,针对不同的子市场,设计 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这种策略的优点是满足不同

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有利于扩大销售、占领市场、提高瑜伽馆声誉。其缺点是由于产品差异化、促销方式差异化,增加了管理难度,提高了生产和销售费用。Ⅲ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无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不合适作为瑜伽馆的目标市场营销策 略的理由,因此上述理由也可作为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适合作为瑜伽馆的目标市场营销 策略的理由。

(3)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就是在细分后的市场上,选择二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 标市场,在个别少数市场上发挥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瑜伽馆对于目标市场的选择带有相对集中性。例如选址在商务楼群中,目标顾客即 是附近上班的白领阶层,细分市场单一。如果选址在生活小区内,目标顾客的职业不固 定,但是生活小区的档次也决定了细分市场的收入情况。因此,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也 可以作为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

5.2.4瑜伽馆目标市场选择

依据上述目标市场选择理论,对南宁市瑜伽馆目标市场按照瑜伽馆选址不同做如下 分析:

(1)生活社区内的瑜伽馆

生活社区内的瑜伽馆目标市场比较大,采用有选择的专门化原则,从刚出生的婴儿 至离退休老人都可以做为目标对象,宜采用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生活社区内的瑜伽会 员职业种类繁多、收入参差不齐。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时间安排、价格促销活动都需要 多样化。

(2)写字楼内的瑜伽馆

写字楼内的瑜伽馆目标市场较小,采用市场集中化选择原则。目标对象为附近朝九

晚五的企业员工及管理人员,宜采用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写字楼内的瑜伽会员收入偏高,工作时间固定,年龄大约在20一50岁之间。练习瑜伽的目的为塑身、减压、提高

抵抗力等。

除此之外,有少数在商业区和临街商铺开设的瑜伽馆,据调查,选择这些位置的瑜

伽馆由于环境嘈杂、人流量过大,盈利能力不强,不对此做目标市场分析。

5.3瑜伽馆市场定位

5.3.1瑜伽馆市场定位的步骤

市场定位的关键是瑜伽馆要设法在自己的产品服务项目中找出比竞争者更具有优 势的特性。竞争优势一般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价格竞争优势,就是在同等条件下制定 比竞争者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二是偏好竞争优势,即设计提供独特的产品项目来满足 具有特殊偏好的消费者。因此,瑜伽馆市场定位的全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三大步骤柬完成:(1)分析目标市场的现状,确认瑜伽馆潜在的竞争优势

分析目标市场的现状并确认瑜伽馆潜在的竞争优势需要做三个工作:一是确定竞争 者产品是如何定位的;二是调查目标市场上的消费者满意度:三是针对竞争者的市场定

位及顾客的真正需求,确认瑜伽馆要做些什么和能够做些什么。以上三个工作的施实需要瑜伽馆通过一切调研手段采集市场数据,并系统地分析调研结果。从中确定自己潜在 的竞争优势。

(2)准确选择竞争优势,对目标市场初步定位

竞争优势是指瑜伽馆自身具备的胜过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目前具有 的,也可能是潜在的。选择竞争优势,实际上是一个瑜伽l馆与竞争者比较的过程。通过 对产品设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自己存在的竞争能力。根据 自身的能力对目标市场进行初步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百战卣胜。(3)显示独特的竞争优势

分析了目标市场的现状,确认瑜伽1馆潜在的竞争优势后,对目标市场进行了初步定 位,接下来要做的是显示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这一主要任务的渠道是进行⋯系列宣传 促销活动。为此,瑜伽馆首先使目标顾客了解瑜伽馆的市场定位,在顾客心目中树立与

该定位一致的形象。其次,强化该形象,使目标顾客更进一步的认同。最后,瑜伽馆应

注意目标顾客对其市场定位进行正确理解,纠正因宣传不当造成的失误,防止目标顾客 模糊、误会。

5.3.2瑜伽馆市场定位的原则和策略

(1)瑜伽馆市场定位的原则

每个瑜伽馆经营的产品、面对的顾客、所处的竞争环境都有所差异,所以瑜伽馆市 场定位的原则也不同。总的来说,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①根据具体的产品特点定位

构成产品内在特色的许多因素都可以作为市场定位所依据的原则。比如,有些瑜伽 馆的瑜伽课程由印度外教来授课,有些瑜伽馆有私教,这都是其产品特色。

②根据产品的作用定位

瑜伽健身运动不仅具有一般运动带来的身心健康,还可以缓解如痛经等身体病痛。

⑧根据顾客得到的利益定位

产品提供给顾客的利益是顾客最能切实体验到的,也可以用作定位的依据。瑜伽健 身给人们带来的塑身、减压、预防和治疗病症等,都是顾客能切实体验剑的,这是市场 定位的最佳依据。

④根据使用者类型定位

如果瑜伽馆选址周围白领较多,那价格定位就会稍高,课稗安排会侧重减压、塑身 等;如果选址周围家庭主妇较多,那价格促销形式就需要多种多样,通常情况下,家庭 主妇对价格会比较敏感。(2)瑜伽馆市场定位策略19 ①避强定位

避强定位策略是指瑜伽馆力图避免与实力最强或较强的其他瑜伽馆直接发生竞争,而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另一个市场区域内,使自己的产品在某些特征或属性方面与最强 或较强的对手有比较显著的区别。此策略的优点是:避强定位策略能使刚开业的瑜伽馆 较快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中树立形象,风险小。缺点是:避强往 往意味着瑜伽馆必须放弃某个最佳的市场位置,很可能使瑜伽馆处于最差的市场位置。②迎头定位

迎头定位策略是指瑜伽馆根据自身的实力,为占据较佳的市场位置,不惜与市场上

占支配地位的、实力最强或较强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竞争,而使自己的产品进入与对手 相同的市场位置。此策略的优点是:竞争过程中往往相当惹人注目,甚至产生所谓轰动 效应,瑜伽馆及其产品可以较快地为消费者所了解,易于达到树立市场形象的目的。缺 点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③创新定位

寻找新的尚未被占领但有潜在市场需求的位置,填补市场上的空缺,增加市场上没 有的、具备某种特色的产品。采用这种定位方式时,瑜伽馆应明确创新定位所需的产品 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可行,有无足够的市场容量,能否带来合理而持续的盈利。

④重新定位

瑜伽馆在选定了市场定位目标后,如定位不准确或虽然丌始定位得当,但市场情况 发生变化时,如遇到竞争者定位与本馆接近,侵占了本馆部分市场,或由于某种原因消

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化,转移到竞争者方面时,就应考虑重新定位。重新定位是以退为进 的策略,目的是为了实施更有效的定位。

总之,市场定位是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设计瑜伽馆产品和形象的行为。瑜伽馆在 进行市场定位时,应该谨慎。在进行市场定位时,要反复调查研究,找出最合理的定位,避免定位过宽或过窄。而一旦确定了合适的定位,瑜伽馆必须通过一致的表现和宣传来 维持此定位,并时时关注顾客的需求变化并加以调整。

5.3.3瑜伽馆市场定位的基本取向

(1)瑜伽馆市场定位的形式

①产品差别化战略

现在瑜伽馆的瑜伽课程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也按照消费者口味进行了分类,但是

目前大部分的课程安排还是针对年轻人。瑜伽是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练习的健身运动。因 此老年瑜伽、亲子瑜伽等都是有潜力可挖的。除此之外,私人教练也提供差异化产品的 主要力量。在上述市场细分中还有很多市场没有被充分的开发出来,我们需要在产品项 目上不断的开发创新,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②服务差别化战略

服务差别化战略即是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异服务。在南宁瑜伽馆中,服务也是很相近的,主要是提供瑜伽、肚皮舞健身课程和一些附属服务。瑜伽馆还可以 增加其他的服务以达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比如免费会员培训,向会员讲述瑜伽的起 源、科学饮食等,也可以组织会员到邻近的景区作户外瑜伽。另一方面,各个瑜伽馆的 服务方式和质量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比如,经常保持与顾客的沟通交流,在顾客生同

等节日送上一份小小的祝福都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具体体现。如果质量欠佳,那就适得其反,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服务质量的差异化上还应该多下功夫。

③人员差别化战略

人员差别化战略即通过聘用和培训比竞争者更为优秀的人员以获取差别优势。随着人们对瑜伽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对瑜伽教练提出更高的要求。瑜伽教练最初大多

都是兼职的,可以在多家瑜伽馆工作,就像“演员”走穴。样。不过,现在大多数瑜伽 馆已经改用专职教练,但是兼职的人员仍不在少数,流动性很大。瑜伽馆要想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聘用和培训比竞争者更为优秀的人员是关键。

④形象差异化战略

树立瑜伽馆的形象和声誉是瑜伽馆品牌化的一个重要方式。瑜伽的消费人群大多为 白领、中产阶级,这个群体的消费特征就是品牌化。树立瑜伽馆的品牌形象以获取差别 优势,是非常好的营销战略。例如,瑜伽馆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文化、健康、教育活动 等树立自己的形象,获得良好的声誉。(2)瑜伽馆市场定位的内容

①产品定位:侧重于产品实体定位质量/成本/特征/可靠性/用性/款式⋯⋯

瑜伽馆市场产品不是实体,而是一种健身服务。瑜伽这种健身项目不同于其它健身

项目,它不光讲究肢体练习,更注重与呼吸、意志的配合。瑜伽这种产品不仅强健人们的体魄,对意志力、集中思想的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和锻炼,甚至很多报道中称可以达

到预防和医治疾病的功效。南宁市各个瑜伽馆的产品都很相似,基本上包括以下项目,见图

5一

l

②瑜伽馆定位:即瑜伽馆形象塑造品牌/员工能力/知识/言表/可信度

瑜伽馆的形象应该定位在专业、服务热情、便民等特性上。不管瑜伽馆还有多少附属服务,瑜伽健身服务是其主要特色,需要专业的瑜伽1老师给顾客最专业、最热情的服 务。瑜伽馆规模不大,选址主要考虑如何为目标顾客提供便利。这三点是瑜伽馆打造自

身品牌的三大法宝。另外,瑜伽馆规模虽小,员工不多,但是需要服务人员对瑜伽非常

了解、待人热情,才便于向目标客户介绍推销;对瑜伽老师要求专业性强,有足够的亲 和力,才能保证授课质量。

③竞争定位:确定瑜伽馆相对与竞争者的市场位置

相对于女子会所、健身俱乐部而言,瑜伽馆的定位在于瑜伽的专业练习、场地环境

舒适、资本金投入较少、规模较小、较易选址;相对于同行的瑜伽馆,则需要在瑜伽的

专业性、服务的热情度、员工的素质、服务项目的安排上有所竞争。④消费者定位:确定瑜伽馆的目标顾客群

瑜伽馆的目标客户群一般是20一50岁的女性,其中企事业单位员工、党政机关干

部较多,家庭主妇也占一定比例,收入水平2000--4000元左右,大学学历人员较多。

上一篇: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培训下一篇:形影不离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