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计划

2024-11-14

备考计划(共15篇)(共15篇)

1.备考计划 篇一

中考备考计划(理综)

春节已过,本学期开学就已是3月7日,距离6月24、25日的中考仅有一百天时间,几个毕业班送下来,这是时间最短的一次中考前总复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更好地搞好复习,备战中考,现将本阶段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踏实工作,爱岗敬业,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美好前途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措施

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而今年的毕业生所用的是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不少知识和能力上的教学侧重点都有所改变,中考题型和考查上的侧重点也必然要发生改变,而且《中考说明》上也不再附带中考样卷。这对中考备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总复习中,针对这一要求,可根据近几年中考趋势详加分析,结合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题专项训练。

化学复习,记忆性知识较多,应让学生多强化记忆,之后做提高性习题。要多提问,常检查,如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概念,常见物质化学及物理性质,实验装置、原理。课堂上除必要的总结、讲解,尽可能抽出较多时间让学生练习,并及时辅导。

物理复习与化学不同,知识点如物理量、概念、公式的讲解,在理解上做文章,并侧重方法的总结,习题归类。要求学生能够一个人独自坐在桌前去思考和练习。夯实基础,再提高。

无论物理、化学,均需多与生活实际多联系。

三、课时安排

物理化学

3.12——3.18I、U、R(I=U/R)O2/C、CO、CO2/水

3.19——3.25m、ρ运动/力和惯性溶液、金属

3.26——4.1F、ρ/F浮酸、碱、盐、化肥

4.2——4.8机械η/W、P第二部分(组成)

4.9——4.15W电、P电、生活用电物质变化、反应类型

4.16——4.22声、光、能转化基本计算

4.23——4.29系统检测科学探究

5.1——6.20专题、综合综合、专题

四、目标:争取中考中理综成绩全县名列前矛!

2.备考计划 篇二

【关键词】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培养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26-02

随着高考英语试题内容及题型的变化,在高考英语总复习教学中,教师应以考纲为导向,研究新题型的命题思路,优化教学备考策略,把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感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重点突破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考英语试题的新变化,提高英语备考实效。

一、重视语言输入,加强语言积累

关于语言积累,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倚马可待”。可见,语言输入是构筑语言能力的“秦砖汉瓦”。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教师应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和听力练习,重视语言输入,培养语感,加强语言积累。

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 在“輸入假设”理论 (input hypothesis) 中提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并适时对文章知识进行相关拓展,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篇文章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英语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及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及思维差异的输入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增强跨文化意识,减少阅读障碍,并能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瑞典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让学英语变得更容易、更轻松。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好词好句的习惯,加强语言积累,形成知识框架。我们常说:“得阅读者得天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阅读完形的持续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看看这两项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并不难明白。即使是听力、单选这样的题目也离不开审题。有些学生因为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多下功夫,一心扑在单选题上,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指导学生慎重选择新题型的专项训练材料,选择少而精的阅读材料,首选重视阅读能力培养的材料。

其次,重视语言输入还应坚持听力练习。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进行精听和泛听训练。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说在做听力练习题时,常常要听到3至5题之后才会进入状态,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重视听力练习,缺少毅力长期坚持。经常练习听力的学生负责听的脑组织基本上处于工作状态,无需“重新启动”的过程,考试时,他们就可以马上进入状态。在高考备考中,教师应督促学生坚持训练听力,更为重要的是应给予学生听力技巧的指导,比如如何抓关键词,如何根据日常英语表达习惯推测讲话人的意图等。

二、重视语言输出,提高语言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Swain在其输出假设中指出语言输出能使语言学习者监控并使语言知识内化。在英语学习及应用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即输入输出密不可分。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同时又能促进学习者消化、吸收和激发输入。

1.利用真题大量输入,巧妙输出

高考英语写作需要有很多素材,积累素材很重要。在高考备考中,教师可以将阅读理解的文章作为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素材。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真题大量输入,在阅读理解文章中多积累地道的英文句子和结构,在写作中进行巧妙运用,学以致用,这样语言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高考英语作文才能做到好词好句信手拈来。

2.以说带听以听促说,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知识在运用中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应为学生创造有效的语言输出机会,以说带听,以听促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高考备考实效。首先,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深入教材,准确把握以“活”取舍资料的原则。把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感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其次,教师还应走出教材,关注社会与生活,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思考生活,同时学会关爱、感恩、热爱生活,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态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听说输出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高三数学备考计划 篇三

(2016.8

王振琴)

为了备战2017年的高考,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科学备考,特制定本计划。

一、复习步骤

我们打算分3个阶段来完成数学复习。第一轮 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结束 第二轮 从2017年2月至2017年4月 第三轮 从2017年4月至2017年5月底 第一轮:注重基础。

这一届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课本上的题也不会做。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些是课本题目经过加工改造,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题。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生长点。

因此,一轮复习按课本的章节顺序来进行,要以课本为依托,以章节为单位,将零碎与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重点在于将各知识点的网络化及融会贯通。应针对学生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知识不能纵横联系,选择题与填空题的速度与准确率不高等问题进行重点、难点突破,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要注意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审题能力。

注重学生卷面表达的训练。高考要获得好分数,除了具有较高的数学功底外,还要避免出现失误失分。一方面要通过试题训练使学生减少、避免马虎、失误丢分,还要强调学生的书面表达,训练学生答卷时做到字迹工整、格式规范、推证合理、详略适当,做到会的题目不丢分,不会做的题目也争取得部分步骤分。

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问题的分析、思路发展过程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维的导向,在思维过程中点明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思路发现过程中所起的重点作用。

还要做好试卷评析工作。讲评试卷要分析题目考的哪些知识点、需要哪几种能力、体现哪些数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出题者意图。讲评中还要不断转换条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训练,不能只满足于就题论题,要注重探求解题规律,提高点评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轮 专题过关

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高考试题中会对这些反复进行考查,不会有意对这些内容进行回避。因此我们要对整个书本进行梳理,对特别重要的章节中所考查的知识点要全部列举出来,再看看近几年的高考题,看已经考了哪些知识点,那么剩下的那些点就应更加注意,高考题一般会在一定的周期内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考查。二轮按知识体系与内在联系进行,从知识结构上二轮复习专题一般分为:

知识专题

第1专题:不等式 第2专题:函数与导数 第3专题:数列

第4专题: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第5专题:解析几何 第6专题:立体几何

第7专题: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题型专题

第8专题:高考中选择题的解法 第9专题:高考中填空题的解法 第10专题:高考中解答题的解法

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需配合着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

第三轮 综合模拟

根据各地的高考信息编拟好冲刺训练的模拟试卷,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平时复习的薄弱点和思维的易错点,提高实践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拟题,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心理的调整阶段,也就是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5月底6月初,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再现知识点。树立信心,轻松应考。

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高三数学备课组复习初步计划: 第1周:集合和命题。第2—4周:函数。第5—6周:三角函数。

第7—9周:解斜三角形、平面向量、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10—11周: 数列、段考 第12周: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第13—15周: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第16—19周:平面解析几何

第20—22周:算法初步、统计、统计案例、复习期末考试

二、复习措施

1、加强备课组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各备课组成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加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精心筛选各类高考信息。

2、切实抓好强化训练,首先要精选试题,立足于中、低档题目,不能盲目拔高,追求“一次到位”,去建造空中楼阁。要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滚动,并要求做到批改、讲评及时、到位,同时要求学生去反思错解原因,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强调规范答题。

4、加强应试心理的指导。为学生减压,开启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

三、处理好模拟考试和专题复习的关系。

1、除了正常的考后试卷分析,我们对每次考试、练习都要分析学生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分析各次考试学生的得分点是否有变化、有提高,并采取相应措施。把能够得分的题型通过练习、讲评要让学生一一突破。要有目的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2、课堂教学要以落实基础、熟悉方法、培养能力、规范要求。在第二轮、三轮复习中,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将会充分地显示出来。为此,我们要注意“同步”与“异步”相结合,“统一讲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第一轮教学进度表

高三数学复习计划进度表(第一轮复习)第一章集合 2周

集合的概念与简易 逻辑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3周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函数的值域

3、函数的奇偶性及函数的单调性

4、函数的图象

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幂函数

6、二次函数及方程的根

7、函数的最值

8、函数综合应用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2)三角函数 2周半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及诱导公式

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三角函数的图象

5、三角函数的性质

6、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7、解三角形

8、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

第四章导数及其应用 2周1、导数的概念及运算

2、导数的应用

第五章不等式 1周半

1、含绝对值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不等式的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5、不等式的应用

第六章数列 2周半

1、数列的有关概念

2、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4、等差与等比数列

5、数列求和

6、数列的应用

7、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第七章概率与统计 2周1、随机事件的概率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3、抽样方法

4、统计

第八章复数 半周

1、复数的有关概念及表示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

第九章立体几何初步 3周半

1、空间几何体

2、点、线、面、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球的有关知识

第十章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6周1、向量与向量的运算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

4、直线的方程

5、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6、简单的线性规划

7、曲线与方程

8、圆的方程

9、直线与圆

10、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4.初三政治备考计划 篇四

蒋其秀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两个班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即使政治是开卷考试,他们依然找不到答案。上课时,我讲过一遍再提问学生也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找的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差,基于这种情况,只能放慢速度,讲最基础的,并一二再,再而三的让学生重复背,我不断地考查背诵情况,争取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学到知识。

二、教学策略

从前面的结合实例讲解重难点,到如今的讲解重难点再留时间让学生背,再抽查背诵情况。对讲解的重难点,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标注,并画出其中的关键词。抓基础,广积粮,深挖洞。

具体目标:

1、第五周:学生识记:为什么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如何培养?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面对是非善恶,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活中不诚信的现象有哪些?我们为什么要讲诚信?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晚自习讲解模拟试题,具体分析中考题型;

2、第六周:学生识记:合作的意义;竞争的作用;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理解公平;不公平的危害;如何对待不公平;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3、第七周:学生识记:如何做负责任的公民?不承担责任会产生什么后果?公益活动有哪些?回报和代价;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讲解道德教育目标测评;

4、第八周:第二章:法律教育

学生识记:法律的特征及作用;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的具体表现;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法律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5、第九周:学生识记:区分一般违法和犯罪;犯罪的特征;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不良诱惑的危害;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6、第十周:学生识记:公民有哪些权利与义务?公民如何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义务教育的特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有什么意义?中学生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7、第十一周: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侵犯人格尊严权应承担的责任;

8、第十二周:学生识记:公民如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途径);以及行使时应注意的事项;作为消费者,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如何树立宪法意识?宪法的地位;

9、第十三周:学生识记: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基本国情;基本路线;青少年怎么办?

10、第十四周:学生识记:我国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我国大力发展科技的原因;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11、第十五周:学生识记:共同理想的内容;民族精神的内容;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中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12、第十六周:复习2017.6至2018.5的国内外重大时事。

2018年3月26日

中考政治备考计划

林 市 镇 川 中 学

5.执业药师备考计划 篇五

1.7-8月完成两遍基础课以及习题班的复习。第1-2周药理,第3周药化,第4-5周药剂,第6-8周药综,第9周药分。

2.9-10月听冲刺课程,进行第三遍基础课的快速学习以及冲刺课程的复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重点攻药理、药剂,给自己定50分的目标,药分、药化能考20分就可以了。

一、确定一个目标:“保二争三望四”既保证《药事法规》和《综合知识》合格;争取药学专业知识(一)合格;盼望药学专业知识(二)合格。

二、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每天至少拿出三个小时来看书。这一点必须做到,否则整个计划就要落空。从六月一日到十月一日共四个月时间,主要放在《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这四门专业课上。对于《药事法规》和《综合知识》抽空另拿出两个星期时间重点加强巩固,作为其他四门课的调剂,这两门课主要是平时的积累,与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密切联系。

三、抓住特点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药理学》顾名思义是讲药物的作用机理,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动力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重点放在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和常见药物部分。有的部分重点是药物药理机制,有的是不良反应。抗菌药,只要抓住它的构效关系,这一节就算拿下。《药物分析》讲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就拿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一节来说,氯化物检查法(氯化银的混浊液)、硫酸盐检查法(硫酸钡的白色混浊液)、铁盐检查法(硫氰酸盐的比色)、重金属检查法(铅的硫代乙酰胺法、炽灼残渣、稀酸法、微孔滤膜法)、砷盐法(古蔡法、AG—DDC法)等等。《药剂学》讲各种剂型的组成、特点、药代动力学,如:表面活性剂、针剂、片剂、缓释制剂等

四、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合为一本来复习。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3点来把握,各章节的目录必须熟记(这一点很重要)。三本书内容有交叉的地方,把他整合到一起来理解加强记忆。

五、以书为主、习题为辅,不是不做习题而是在熟读教材基础上的巩固。做习题时不要强记,重要的是弄明白什麽是对什麽是错?

六、经过四个月的学习,如何安排10月1日至10月13日的复习相当重要。两天一本书并附带习题,进行通读、回忆、巩固、加强,作为查疑补漏,对付选择题绰绰有余。只要横下一条心、不拿下誓不罢休,绝对把握还是有的。

6.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篇六

一、熟悉高考评分标准,给学生一把标尺

给学生一把标尺,让学生备考胸有成竹。对学生加强作文指导,我首先让学生学习、熟悉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认真研读《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级评分标准》和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便于进行针对性、规范性的强化训练。《考试大纲》每年略有不同,突出了对作文备考的导向作用。应逐条对照,一一落实过关。

二、进行分点系统训练,“点点”为营,步步提高

所谓“点”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按《考试说明》中的要求进行分点训练,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在审题立意准确下,让学生明白,只要观点鲜明(学生多写议论文为主)。内容充实,叙议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就可以确保能拿到基础等级分:学生作文若要有质的飞跃,就要在“发展等级”上下功夫,因此:对其中经常涉及的技能要一一细化指导。譬如就文章如何做到“丰富”一条中的“材料丰富”。需向学生指导材料运用的技巧——注意调动记忆库里的材料,运用时注意事例的信度、广度、深度。注意详略、点面结合的写法,掌握一例多用或多例通用的方法,避免以叙代议,学会事例后分析说理的方法,使观点和事例相勾联,这样的文章说理才深刻。

其二是按考场作文的关键环节进行分点训练。让学生明白要闻过高考作文关,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如第一关是审题和人题训练。关键是要解决审题的准确性和入题的独特性。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不准确。再充实的内容、再好的语言外衣也是白费;第二关是拟标题和写题记训练。“题好一半文”,新颖的标题、醒目的题记是精心打造的亮点,可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第三关是开头和结尾方法训练。古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高考评卷老师第一印象是文章的开头。第一印象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评卷老师对文章的整体评价,好的结尾可以掩盖一点全文的不足,或可使全文锦上添花。同样能增加评卷老师的好感;第四关是分项训练。肢解作文的每一个部分,涉及的每个评分细节都要有针对地训练。如如何引用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学会说理的几种方法,议论文如何做到结构清晰。点题扣题的艺术方法等。第五关是升格训练。在学生掌握应试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后,根据高考阅卷场上容易得高分的原则。教给学生升格作文的技巧,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将自己的作文提升一个档次,成为优秀作文。

三、思维训练要灵活,多元换位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让让学生学会换角度看问题,看人看事物,往往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同时,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联想(相似、相反、相关、因果)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写作思路活跃,文如泉涌。如2007年广州一模题,露珠在枫叶上呈现红色,在荷花上呈现白色,启发学生运用相似联想的方法可想到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格、环境影响人的成长的立意;运用相反联想的方法就可想到人应该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的立意:运用因果联想思维方法就可想到露珠之所以显现不同的色彩,是因为借助了枫叶、荷花。进而想到借助外物成就自己这个立意等。平时对学生指导审题立意时,不妨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长期坚持训练。自然能打开写作思路。

四、注重范文学习,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每年高考全国各地优秀的作文层出不穷,这些优秀作文或文辞精妙,或意境深远,或创新开拓,或构思新颖,或说理深刻等,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可以领略其中的精彩;同时,好的范文往往可以印证考场作文的评分原则。可以让学生树立应试作文的“规矩”意识。这样,学生在范文中学习模仿,在消化吸收中创新开拓。就等于站在他人的肩膀上进行写作,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会高出他人一筹。

有人形容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但我认为,只要高三老师在平时的作文备考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分点系统训练和考场发挥技巧两大策略的指导,同样可以令考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舞”出自己的个性,从而获得高分。

7.初中体育备考计划 篇七

初中体育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体育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中考科目,学生体能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为了明年中考能取得优秀的成绩,把握好时间,争取主动,提前进入中考体育备考。

二、组织领导:

组长:朱汉业

副组长:郑训彬 艾金权 吴国强 郭金瑞 韦之松 梁伟平黎小玲

组员:初三体育老师 初三各班班主任。

三、训练目标:

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力争体育中考成绩年级总平均分达到56分以上。

四、学生现状分析:

经过上学期期末考试对初三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摸底调查,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锻炼的意识不强。体育课上学生娱乐的意愿强,对于真正能够提高身体素质的项目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与兴趣。课外更是没有从锻炼身体的角度开展活动,活动随意而为。

2、学生锻炼的习惯没有真正形成。在动作技能与运动习惯方面,学生装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尤其是女生。

3、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与中考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基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在本学期已开始对初三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以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加强学生运动基本技能的锻炼,让学生掌握了一些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意识和自主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为下学期选项打好基础。下学期开始,我们要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项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五、训练时间:

9月1日至205月11日

六、具体训练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关于体育课的教学

第一阶段:(初三第一学期上半学期)

1、每一节课都要主抓学生的体能、体力及专项技术教学和练习;

1

2、每周第一节体育课都测半分钟快速仰卧起坐的速度练习(腰腹力),指标绝大部分学生尽可能达到30个/半分钟以上;

3、利用每一节课1--2圈跑步的活动,着重训练学生速度感和集体编队跑战术意识的能力;

4、每周1--2次速度耐力测试,即300米计时跑1--2个,与下午课外体育锻炼错开安排;

5、根据上学年的中考选项内容,要求学生选好一至两项进行训练,对于没有明显差异的学生,两项兼选,共同发展,择优选项;

6、对中考选项内容的教学要交替排课进行教学,每节课都要对两个考试项目技术环节的教学有侧重点,要逐步推进。尤其是立定跳远、实心球及运球上篮的教学安排要注意锻炼实效和安全性;

7、开学初进行200米随堂初测一次,9月份完成。要计算成绩及总分,核算班级平均分和班级排名,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和努力方向,激发刻苦锻炼的`斗志和“初三意识”,使学生尽早进入备考状态。

第二阶段:(第一学期后半学期)

1、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根据第一阶段上半学期学生各项目能力水平,在完成教师每节课统一规定的基本练习后,全班分组进行弱项训练(除跑步外),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教师对重点的差生进行点对点的专门辅导和监督;

3、11月中旬(期中考试),全年级统一进行一次公开模拟测试。

4、进行冬训训练,为200米跑体能做好充分储备。

5、期末考试进行200米及选项分组考试,让学生能确让自己的选项项目。

第三阶段:(第二学期)

1、开学初进行学生选项的基本确定,要帮学生选好选项,做好思想工作,不要让学生在选择选项中出现思想负担。

2、每三周进行一次体育模拟考试。每次要计算各项成绩,核算班级平均分和班级排名,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和努力方向,更进一步激发刻苦锻炼和持之以恒的斗志,充分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树立坚定的信心;

3、采用奖励性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每次模拟考试各项目成绩,在完成教师每节课统一规定的基本练习后。

(1)对能够达到100分以上的学生,可以给于一定范围和内容的自主练习活动的奖励,

(2)对99分到80分的学生,给与运动处方自主按弱项进行分组练习,能够达到100分以上的学生,立刻享受“一定范围和内容的自主练习活动的奖励”,

2

(3)对于所有未达到80分的学生,组成补差组,由老师亲自带领,进行必要的身体素质和项目技术的练习;

4、4月下旬,进行中考前最后一次摸底测试。 (二)课外锻炼

1、充分利用上午课间操和下午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 (1)强化学生一般耐力素质与速度耐力素质的锻炼; (2)阶段性地分班分场地进行各个考试项目的锻炼;

(3)每日由年级组长协同班主任抓本班锻炼的出勤、纪律等情况,当天作出评价反馈和处理措施,并监督落实。注意培养班级学生吃苦耐劳、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锻炼的意志品质;

8.初三中考备考计划 篇八

一、目的要求

1、全面贯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整合与梳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历史主干知识的梳理与归纳,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的网络。

3、搞好专题训练,形成知识框架,具备规范答题能力。

二、具体措施: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与查漏补缺。第四阶段是应试能力的提高。

1、夯实基础,全面系统复习,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范围展开复习,按中考考纲历史学科考试目标要求系统性复习,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按知识能力要求:识记----理解------运用,由低到高共九个层次目标要求完成复习。

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注意知识考点,以练代讲,讲练结合,开展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2、抓住重点,开展专题复习。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专题进行一系列综合复习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根据历年中考试题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进行强化。我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列成若干专题,教学时进行训练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3、加强综合训练和查漏补缺,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注重提升学生材料分析题和综合题的作答能力培养和提升,针对性时政热点,结合中考实际,对有可能出现在材料分析题和综合题的知识点进行以题型形式加强有训练。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简单说明、辨析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史论结合、辩证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做出客观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问题,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②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

③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④注意答题卡规范性指导训练。

三、复习时间安排(复习备考时间从三月九日开始,到六月十八日结束。)

第一阶段(3月9日至5月10日-----单元复习需8周)主要是分单元回访教材,积累书本知识;梳理、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阶段(5月10日至5月31日-----专题复习需4周)针对考纲,重点突破,构建专题知识框架结构;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能力。

第三阶段(6月1日至6月15日-----综合训练与查漏补缺需2周)提升学生材料分析题和综合题的作答能力培养和提升;查漏补缺。

9.中考政治备考策略 篇九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好教材。明确知识点

中考政治科考试,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时必须遵循的考试文件,所以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必须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明确考试的内容,把握好教材,在教学和复习时做到不超纲,不越位,清楚每个知识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即共有多少个知识点,哪些是了解、知道、理解和运用),让教学和复习有章可循,有理有据。

二、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

由于教材是以主题板块的形式综合各方面知识编写而成的,淡化了知识体系,给人的感觉教材缺乏条理,不够连贯,因此在复习时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重新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如何掌握好基础知识?关键是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其次是多给学生看书的时间,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对概念、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楚的认识,重要的内容要进行必要记忆。在复习过程中,对每一位学生要求画出这一科的知识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和记忆,又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把握如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相互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多层次的知识体系,然后老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三、重视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的结合

通过时政热点与教材的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时政热点,把握其中心思想;其次是要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要点要全,不局限于某一节或某一课;再次要紧扣教材,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因此,在进行新课时要结合时政热点学习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还要进行一些时政热点专题的训练。从构成中考命题的主题来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二是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三是体现教材主干知识点,这三方面交叉结合就是命题的重点。在备考复习时要对一年来国内的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如神七发射成功,中学生上网问题,我国改革开放30年,奥运成功举办,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关举措,感动中国人物等,把它们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通过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教给学生答题方法

进行试题训练,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为此:

首先,要把握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第一步审题,通过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准确把握试胚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类的问题;第二步找原理,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课本中所学的哪些知识?课本中又是怎样具体论述的?经过这一环节,把试题中所论述的现实问题和课本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第三步要选取最佳知识点。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所以要进一步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其次,进行多方位的开放性试题专项训练。

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诸如对漫画、图表、文字材料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评论等题型,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的实际,做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五、收集中考信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指导

教师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应抬头看路,应开阔视野,多种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平时中要注意和培养自己的举例分析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解答问题能力等。

总之,做好九年级政治备考要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重视基础,强调创新,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等,做好中考政治科的复习迎考工作,使中考政治科的成绩更上一个台阶。

10.高考备考计划 篇十

第一,储备要宽。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要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材料。只有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才有了创新的基础。

第二,审读要准。无论是“话题”还是“材料”,审读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对“话题”或“材料”的准确把握,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在教学和复习中,要提高学生审读材料的能力。审读能力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因此,培养思维能力乃是关键中的关键。

第三,要求要严。一方面,要给写作以自由度,由“戴着镣铐跳舞”变为“放飞的风筝”;另一方面,对写作的基本素质诸如标题、书写、用词、标点等各方面要严格要求,字要规规矩矩书写,词要反反复复推敲,句子要认认真真组织,苦练写作基本功。此外,质量要以数量为基础,作文训练必须达到相当的数量。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9月至11月中旬)

应届班上完第五册课本及读本。

补习班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

第二阶段(11月下旬至次年2月底)

应届班上完第六册课本及读本。

补习班进行文言文阅读、翻译及古代诗歌鉴赏训练。

第三阶段(3月初至4月底)

应届班进行考点复习,其重点是:语言表达、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

补习班复习现代文阅读部分,并对语言表达、文言文翻译和古代诗歌鉴赏进行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5月初至高考前)

处理信息、“保温”训练、综合训练。

其他要求:

1、文学常识的复习适时穿插其间,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自始至终穿插其间。

2、作文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的始终,训练要在文化、文气、文品上下功夫。

3、每周至少安排两节自由阅读课,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和作文材料。

4、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5、选择题的训练要扎扎实实,确保有较高的通过率。

6、要特别重视第二卷所涉及的内容,复习时间要占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亿上。

[策划二]

20xx年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

指导思想:查漏补缺,攻破难点,狠抓热点,强化训练;调节心态,沉着应考。

20xx年考纲及其说明解读:

夯实基础:与去年相比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增加了内涵,缩小了考查的范围,将考查的对象限定在2500个常用字的范围内。这种变化体现了不鼓励考生钻研冷僻字、繁难字,同时也引导考生不追求偏题怪题,多关注常用字,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态势。

提高能力:《考试大纲》仍然体现了对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视,对写作的能力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比如在“有文采”一项中,原来有“词语生动”“文句有意韵”的提法,很笼统。现在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一方面降低了难度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写作语言的表达能力的重视,体现了反对追求华美,追求词藻堆砌的不良文风,要求考生努力做到语言与内容的统一。

11.初中英语备考计划 篇十一

初中英语备考计划

每年到了中考的时候,许多学生对中考英语复习望而生畏,太多的短语、句型、语法点等等。因此,备考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准备中考。做好了,则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反之,则会事倍功半。所以,在复习工作开始之前,我主要按下面三个阶段指导学生进行中考英语备考: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复习(2月20日―4月15日)

复习方式:采用课内课外结合,过教材,并针对教材的最基本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和提问复习,辅以听、说、读、写实践活动。

复习措施:熟记或背诵重点对话和短文、单词及短语,挑选重点话题进行写作练习,每天进行一次听写练习、听力练习、检测,复习完七年级教材,进行一次检测,复习完八年级教材后,再进行一次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具体做法如下:

一、过单元短语、重点句型关:首先收集整理每个单元的短语、词组和重点句型,然后让学生在早读和课堂上大声朗读记忆,最后通过及时听写、做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

二、过单元语言点 知识关 :把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考试热点和重点句型整理编辑成考题,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进行检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单元的内容。(若还有学生未掌握,应及时给与帮助)。

三、过课文“1a”关 :指根据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语法重点和语言重点或实际情况,把每个单元的Section A 和 Section B 的1a的这一小篇短文设置成一个完形填空题,在学生熟读或背诵了这一小篇短文后进行练习。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以教材为依托,以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为准绳,进行复习。(4月16日―5月20日)

复习内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数词、等专题复

习、专题语法、话题、功能、词汇辨析、重点句型、中考题型及语篇结构分析;以解决单项选择考查和词型转换考查。

复习方式:讲练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答疑解惑,精讲精练;

复习措施:研究并熟悉考纲/新课标及中考英语试卷题型,仔细地归纳小结,总体掌握所学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以现在进行时为例:

先复习要点知识,再做练习加以巩固。例如:

1、主语+(is, am, are)+现在分词(v-ing)-----be doing…

2、现阶段 “正在,在” 进行的动作,常用时间状语有:now, at the moment, these days, look! Listen! look out! Don’t you hear? Don’t make so much noise, It’s 7:00 o’clock, 地点状语,上下文等

例如:1.Have you moved into your new house?---Not yet. It ____ (paint)

2.Where is Mr Li? Don’t you hear? She _______ (go) upstairs.

3.Look there! Ma Ning ______(play) basketball alone.

第三轮复习(穿插,5月21日―6月20日)

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复习内容:模拟考试,复习教材

复习目标:是查找盲点,补缺补漏。模拟中考考试时间、考场氛围、统一估分。

复习措施:积累教训与经验;整理一遍已经做过的试题,就是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个人的具体问题了。

具体做法:英语中考的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掌握统编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还包括掌握“认知”部分的内容。在此期间进行两、三次模拟考试,批改、重点评讲、点评;注意选择难度与中考试卷相似或略低的试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初中英语备考计划 [篇2]

一:方案

xx-xx中考在即,如何有效地搞好初三年级英语考前复习,把握准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考点,争取在中考得优异的成绩呢? 下面的几点看法令您参考。

一、制定和调整复习计划

同学们要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复习计划,不仅有月计划,周计划,还应有每天的学习计划。大到每本书的复习计划,小到每单元、每一课的学习计划都应有很好的安排。初中三年级需要掌握的单词约1500个,词组200-300个,有用句型近100个。如果没有计划性,很难在短暂的时间之内复习周全。同时,制定复习计划应充分考虑老师的教学进度,最好与老师的复习计划同步进行,或者可以稍微提前一点,使自己的复习计划与老师的复习指导紧密联系起来,能很好地帮助你提高复习效率,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切不可完全偏离老师的复习进度。

12.地理复习备考建议 篇十二

从历年高考答卷情况分析,基础不牢是丢分的主要原因;而能力不强、思维不活跃则是得不了高分的关键,因此夯实基础、提高地理学科能力是决胜高考的必由之路。

一、巧用图表

图表是地理所独有的知识载体,掌握了图表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在复习中利用图表去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一图胜千言”,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达事半功倍之效。

1地理原理规律图式化

借助图示表达地理原理规律,以图释文、以图导思,不仅能清晰牢固地掌握基本地理原理、规律,而且能提高图表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如: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热力环流”可通过示意图揭示其过程,用概念图固定概念,以变式图将概念、原理具体化。

示意图热力环流的形成

人文地理原理也可用图示来表达,如可用动态示意图来表达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第一次:19世纪初所需原料中煤的运量最大,其区位选择宜靠近燃料产地。

第二次:20世纪初需煤量大大减少,其区位选择“移煤就铁”转向靠近铁矿产地,这两种钢铁工业区位都属于煤铁复合型。

第三次: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钢铁工业受原料产地的制约大大减弱,区位选择逐步向市场和交通便利地区靠近,形成了“临海型”的钢铁工业布局。

2区域地理知识图像化

高考中图表形式虽然多样,但分值比重最大的当数区域地图,因此复习中要以区域图为载体强化记忆、掌握方法,总结特点和联系,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突破“区域认定”与“读图分析”两大瓶颈。

区域地理知识图像化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1)建立心理地图——脑中有图

学习区域地理要将主要的地理要素一一还原到区域图上,如经纬度位置、海陸位置、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河湖、资源分布、重要国家和城市等。在图上落实这些要素,要注意归纳总结地理事物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联系,逐步加深印象,建立“心理地图”。

(2)用原理分析区域——明地知理

在地图上落实地理要素,要注意有意识地分析各地理要素问的内在联系,用高中所学的自然地理原理规律、人文地理观点方法解释区域现象、分析区域特征,从而实现区域知识在地图上的活化。

二、活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利用比较法对同类地理事物或不同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找寻共性和差异,既可以使所学内容形成系统,便于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较法的基本思路

(1)选择的比较对象最好是哪里?(学会选择比较对象:同等级、同类型);

(2)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学会选择与制定稳定精确的比较标准,即相应的知识结构);

(3)两个类型的地理事物有哪些异同?(学会按一定的步骤、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4)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既要比较现象,又要比较本质)。

2比较法示例

例1南美洲秘鲁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独特性

例2易混工业指向类型的比较

工业区位选择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时,不能生搬硬套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属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而高级时装、微电子则属技术指向型工业;汇源果汁等果品加工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但可口可乐、瓶装饮用水等瓶装饮料则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伊利集团在内蒙古的乳业基地属于原料指向型,但其设在北京的液态奶基地则是为了接近消费市场;普通家具厂属于市场指向型,但在林区设立的家具厂则属于原料指向型,跨国公司在我国沿海设立高档家具厂则是为了占领市场;因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精解铜需要消耗大量动力,要接近能源基地。

三、建构知识链

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果、逻辑关系,这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打通和掌握主要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形成地理的学科思维。复习中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位,抓住一条线索将单个知识串连起来,形成清晰的地理知识链,进而不断地从某一知识点出发找出与其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将知识链织成知识网,把书本由厚变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比如知道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的特点,就能联想和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树木冬季也能生长,为常绿林;同理由于高温多雨森林为阔叶林;降水集中于夏季使河流夏汛明显,也使得夏季洪灾威胁大等等。相反如果将该区域的气候、植被、水文等不加联系割裂开来记忆,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思维的跨越度不够,不能举一反三,甚至答出与该区域特征相背的内容。

再如青藏高原知识间的联系:

四、构建原理分析思维模型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立意所在,亦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尽管问题千变万化、推陈出新,其落脚点还是教材中原生态、可再生的地理原理、规律。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建立思维模型,提高地理思维能力,防止思维偏差。

如下面的“气候知识思维模型”包含了气候成因分析模型(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是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气候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判断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太阳辐射—-热量带一以温定带;大气环流一降水季节分配类型一以水定型)。

高中地理中常用的思维模型有:

(1)光照图判读

主要包括一定南北与自转,二定晨昏线,三定日期与季节,四定太阳直射点等

(2)时间计算参考方法

主要包括赤道参照法、晨昏圈切纬线法、直射经线圈法、平分昼夜半球法、日太阳高度最大最小法

(3)区住因素结构

包括自然因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等;社会因素:政策、环境、科技等

(4)区域可持续发展

包括优势、劣势,发展特征,问题及对策

(5)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包括危害,成因,治理

(6)资源跨区域调配

为何调,怎样调,有何影响?

五、适度关注、思考热点问题

近年来高考“为时而考”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因此平时要养成关心时事、关注现实的习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用所学地理原理知识分析、解释现实热点,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1热点的选择与分析方法

面对众多的热点要审慎、辨证的取舍,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选择那些能和地理基本原理、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关注永恒的热点,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对热点的关注不能只做简单加法,要用考点分析热点,从地理与热点的连接点上寻找问题、找准突破口,学会在具体的材料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还要将书本中的地理知识、原理还原到实际领域,解决具体问题。

2热点分析示例

“地球一小时”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发起,号召人们在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熄灯一小时。2009年“地球一小时”接力活动有全球近4000座城市、约10亿人参与。

(1)简要分析“地球一小时”活动选择在此时段举行的原因。

(2)在200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中,请你为上海、纽约、洛杉矶、悉尼、巴黎设计合理的接力顺序。

13.高考生物备考计划 篇十三

合理的时间利用量高三各门高考科目,或多或少都存在抢时间的现象,学生可能疲于应付,常常是自我支配时间的较少。如何解决生物学科应有的时间分配?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三生物教学对复习用时深有体会,学生每天用于生物学科复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小时,但1小时可以进行如下的分配:早晨20分钟早读、傍晚40分钟的暮读或翻阅或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反思或做生物作业。因为生物知识的回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切不可考前“临时抱佛脚”式的复习来应付考试。因此,对于生物学科的复习用时应该有一个合理量。上述内容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一家之言。但“天道酬勤”这一古训在复习中还是非常灵验的,也是我们必须牢记的。

14.高三物理备考计划 篇十四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练习,时间上约从上学期到下学期期中前,九月到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点及相关点进行分析、归纳、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与技巧。

第二阶段: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约在09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第三阶段: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09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班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但练习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练习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练习。

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是练习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 高中语文,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15.地理高考备考探讨 篇十五

近几年湖北地理高考采用的是全国卷Ⅰ。从考查内容上看,试卷不追求面面俱到、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作为核心考点;从考查目标上看,全国卷Ⅰ以能力要求为目标,体现学科主体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注重地理思维过程、注重区域、关注热点,体现探究居上;从考查形式及结果上看,试题的形式基本保持稳定,不回避以前考过的内容,总体感觉既似曾相识,又推陈出新。试题整体难度不大,但得分困难。

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区域考查为考查重点之一。区域的考查离不开对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从地理现象出发分析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命题的一种既定模式。地理综合题显示出信息多样、设问角度多变、考核目标多元的特点。主要围绕“主题+区域,区域+问题,区域案例+分析”的模式来设计。

2009年卷Ⅰ所考查的自然地理知识占66分,人文地理知识占30分,区域地理知识占4分,且人文地理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这是对前5年高考内容的一种延续。2009年高考卷的试题难度特别是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尤以地球运动部分的试题最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卷Ⅰ没有出现地球运动部分的题目,卷Ⅱ对这部分的考查难度也有所降低。但这些特点在2010年的全国卷Ⅰ中并没有表现出来。2010年全国卷Ⅰ自然地理知识占24分,人文地理知识占20分,区域地理知识占56分,且以第9~11题的地球运动部分的考题作为“瓶颈”,难度较大,反应出地理高考“知识抽样,突出主干”的特点。

近几年高考涉及的地理主干知识(见下页):

从以上表格的知识分析来看,今后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如地图地球、天气与气候、区位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特征及国土整治等,仍会是高考的重点。

2010年的高考地理仍以“问题情景——提取有效图文信息——迁移主干知识——探究实际事像发展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为主,突出考查用学科语言阐述、论证学科问题的能力;体现地理学科图像、空间特点,用地理原理进行整体分析,结合案例用区位原理分析人文地理的能力等。2010年全国卷Ⅰ试题在设问形式上有“分析”“简述”“说明”“计算”“指出”等,实现了对学生文综四项基本能力的考查。

2010年的高考地理从试题上看,无偏题、繁题和超纲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意图十分明显。试题的背景材料基本上都和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如农业、环境、资源等)相关联,体现了学科知识、理论与现实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全国卷Ⅰ涉及图形6幅,除了第一组选择题没有图表外,其它题组都呈现了不同类型的图形:服装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示意图、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图、包含纬线和晨昏线的光照图、法国地中海沿岸等高线地形图、葡萄种植园景观图、黄河流域水系图等。要求学生综合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与已有的地理事物、地理原理相联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解题。体现了图为载体,考查能力的学科特点。

二、2011年高考命题走向

1.注意吸取新课标教材及其理念

新教材重视案例分析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吸取新教材的设置规律,弥补旧教材的不足,强化基础。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融会贯通。

2.试题结构特别是知识内容比重趋于稳定

高考在内容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在考题的呈现方式上、题型上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地理高考试题已经较为成熟并逐步在向新课标高考靠拢。

3.突出考查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和概括能力

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以文字、数据表格、统计图和局部区域图为主,突出考查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和概括能力。2011年高考将继续出现大量图表,延续无题不图的格局。

4.试题整体难度稳定,但各个题目之间差异较大

试题立意于“能力考查”,强调对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同时将增加对探究能力、应变能力的考查。试题结构、题型、难易度比例、题量都比较稳定。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算”考得少,“想”考得多;“结论”考得少,“过程”考得多;特殊解题技巧考得少,大众性思维考得多等。

5.放眼课改,强化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2011年高考将进一步把考查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将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方针,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高考试题开放性趋势愈来愈明显,情境设置愈来愈丰富多彩,会通过图、表、文字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检测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背多分”很难派上用场。

三、备考要点

1.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高考试题虽千变万化,但纵观历年的试题,半数以上是基础题,少数难度较大的试题也是从基础知识衍生出来的。试题中由新情境、新信息、新材料所构成的问题,最后归根结底还是要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来解决。同学们在备考时要根据考纲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寻找知识缺陷和漏洞,有针对性地回归教材,进一步夯实基础。

2.抓住主干,关注区域

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等,它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以局部区域图、区域特征事物来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地理位置、地形和区域发展等是高考中常见的形式。所以说同学们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式,首先都要从主干抓起。

3.突出重点,关心时事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学生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会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高考会更多关注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或事物,以其作为载体来考查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这也是近两年地理高考的一个趋向,今后也会继续延续下去,因此同学们应多关注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如人口、环境、发展、资源问题,它们是永恒的“热点”。

4.强化训练,规范答题

同学们应注重解题规范的训练,把握应试技巧,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认真读题,特别注意要将题目中的关键文字进行圈点,从而确定题目的出题点,明确题目的限制性条件,找准解题方向。

(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图导思,罗列知识进行对应,变陌生为熟悉、变新奇的提问为常见的问题。

(3)培养良好的作答规范:做选择题时,先将题目设问可能的答案在头脑中列出,再与备选答案对照;做综合题时,对题目设计的知识点要有清晰的思路,做答时力求答即所问,言简意赅,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要讲究层次性、逻辑性、序号化;不要遗漏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养成并遵循以下步骤:“看到什么——问的什么——想到什么——答的什么”;将试题与教材相联系,要特别注意克服“只见试题不见书本”的倾向。

(4)答题时注意构建答案结构。

复习备考中应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如成因类(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影响(利与弊)、地质作用(内力与外力)、条件(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检审错题,回顾反思

每隔一段时间,同学们可把做过的习题看一看、做一做,对一些经典的试题可以多揣摩,建议多回忆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技巧和过程,梳理思路,总结规律。对待错题要特别认真,反思其出错原因,将错题弄懂弄透。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

四、考生高考失分原因及复习备考借鉴

1.失分原因

(1)解读信息能力差,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地理基本原理掌握不熟,应用不活。

(3)区域空间定位错误,区域地理特征掌握不熟。

(4)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逻辑性较差。

(5)错别字多,用字不当,自造术语。

2.复习备考借鉴

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

对教材中的案例要学会进行分析,要将其学懂学透,也可以对区域地理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一般包括八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

不要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大量讲解知识、做模拟题能够提高成绩。只不过这样做了之后,大家心理上比较安心而已。所以,同学们要摒弃“题海”战术,学会精选精练。

对地理专业术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加强对地理语言表述的训练、注重地理专业术语的运用、注重地理术语的规范书写。

加强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地图技能和计算技能。走好“读图——析图——绘图——默图”四步曲,不光要会读懂图,还要会提取与分析重要信息、绘制关键图形成空间概念,达到“心中有图,胸有成竹”的水平。

上一篇:中班美术有趣的豆类画教案下一篇:一般行政处罚办案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