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高中美术

2024-07-07

如何学习高中美术(共13篇)

1.如何学习高中美术 篇一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学知识,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和学生的审美特征以及认知习惯相适应,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美术教材上的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学生接触的太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活动。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

新课改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作品的创作和产生过程,以让学生体验真实感。比如,可以根据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编排相应的故事或情景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美术知识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求知欲。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真实的场景写生,如让学生观察下雨时大自然的景象、下雪时的雪中美景等。通过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新课改提倡体验式教学方式,但这种体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观察,而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体验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体验,增加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让学生在通过体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先对上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以巩固旧知识,然后讲解新知识,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欣赏、讨论、讲解和训练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并把课堂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用语水平

美术术语是对美术作品的色彩、形状、空间和材质等进行描述的专业用语。教学用语是传授美术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恰当地使用美术专业术语将美术知识传达给学生,能增强学生的美术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美术学观点,通过生动形象、简洁准确的美术专业术语来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美术作品。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用语要蕴含哲理和激情、要充满诗意,使美术知识富有情感,以增强美术课的美感。总之,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高中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教学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2.如何学习高中美术 篇二

一、创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平等和谐的“乐学”气氛

“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 假如他们是温和的, 是循循善诱的, 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 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 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 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捷克———夸美纽斯)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 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 容易突发奇想, 有利于个性的发挥。课堂氛围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根据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法外, 更要注意用尊重、平等、爱护等情感去感染学生, 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心理环境, 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

二、了解学生, 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 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要与他们多沟通, 多观察他们平时的喜好, 了解学生对哪些事物敏感, 对哪些事物提不起兴趣, 才能投其所好, 激起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对学生什么都不了解, 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给他们安排相应的任务, 只会让学生对美术越来越不感兴趣。例如, 教师要求学生画月季花, 可是有的学生不擅长画花喜欢画人物, 有的学生喜欢画小动物对花不感兴趣, 而有的学生对画一些花草很有自信心, 所以那些对画花不擅长的、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不想画了, 他们就希望教师能够换一个话题, 可教师这时该怎么办呢?是换题目还是不换, 换了一些学生会开心而另一些学生呢?所以教师应该先给一个活动的题目, 让他们自由发挥, 画他们自己喜爱的事物, 再看看画后的成绩, 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不仅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 还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只有对他们多了解, 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能力。

三、借助多种教学媒体,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首先, 教师自己必须大胆地解放思想, 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意识。其次, 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在对提供的多样材料建立起见多识广的基础上, 敢于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运用文学、影视、音乐等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合理组织教学, 甚至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的形式,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通过教师设计的一些围绕作品主题、形象的象征性等针对性强的问题, 积极启发学生思考, 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小组之间展开辩论, 从而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 鼓励他们大胆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比如, 在欣赏《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时,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无缘亲睹这幅巨大的画作, 也难以通过投影仪把原作的风貌完整地呈现出来, 这无疑会使我们的审美产生一定偏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手段来加以弥补, 如采用听空袭的声音—想象—简单的描述—看二战、9.11等轰炸场面、汶川大地震的惨状等视听多方刺激的方式、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想象, 从而在脑海中形成1937年“格尔尼卡”惨案的情形, 促使学生对作品里描绘的形象、构图、色彩等产生兴趣, 主动进行探索分析。教师应根据“大纲”内容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 让他们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 在此基础上, 使他们进入理性的分析, 进而通过心理心灵的感悟, 以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促使每个学生真正地动脑、动口、动手, 参加到学习探索, 再到创意构思、广泛自由创作中去。

四、重视学生作业的评价

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挖苦;多一些表扬, 少一些批评。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 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非常渴望教师对自己画的画有一个好的评价。教师要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作业,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 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出作业的优点, 并加以表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 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说对学生作业的评价, 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继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评价学生作业, 不要千篇一律,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 适当地批阅, 每次的评语也不要雷同, 如雷同学生就对你的评语失去了吸引力, 学生就没有兴趣去看, 没有改正缺点, 就达不到批阅的效果。如学生的画得不好, 我会用红笔指出, 用婉转的语气说或写出来, 并指出以后改进的措施, 如如果这样画就更好美啦……。关于批语的位置, 也要讲究。字不要写得太大或写在画面上, 做到批语与画的自然融合。有些学生画得好, 我在写评语时, 字尽量写得小些, 不要影响画面。对绘画作业好的学生, 要在全班表扬, 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增强该学生学习再学习美术的强烈愿望, 并达到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

3.如何学习高中美术 篇三

【摘要】探究性学习强调由学生来主导学习过程和学习相关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高中美术教学中需要充分的运用探究性学习法,以此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美术 学生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0-02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型教学法的运用,探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了目前我国多数高中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综合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探究性学习运用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美术学习中同样如此。教师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将带动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必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将美术的独特之处发掘出来,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接受,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激发学生对美术长久的热爱。

1.丰富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注重创新与变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有趣的情境,运用有趣的例子和故事来进行教学,要充分发掘教材中丰富的内容,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教师不能生搬硬套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能将美术教材中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要注重创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2.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只有在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后,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乐、视频、影像等方式,也可运用游戏、外出参观、欣赏画作、动手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运动多个感官来了解美术,激发其综合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术的热爱。

3.课堂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方面,必定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教师要注重创设也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情境,将课堂教学内容表现的活灵活现,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更容易获得感情上的共鸣。

二、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要协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课堂设计成由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自由发挥的形式,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学习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见解,鼓励学生主动去创作美术作品,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

教师要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豐富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多为学生创造主动发言的机会,将课堂变得气氛活跃,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同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创设成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不同的能力,进行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自身才艺的舞台。教师也可以将课堂搬到课外环境中,如操场、美术馆等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自然的环境中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感受美术之美。

三、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的平衡

4.如何学习高中美术 篇四

【摘 要】新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与科学、美与社会、美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激活教材 讲解授课 想象力 创新能力

新课改给中学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丰富了高中美术教学内容。新课程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形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学。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让美术课堂活跃起来是我长期以来的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大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把教材教“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学教材、“钻”研教材,把教学变成了教书。就拿高中新课程中的美术鉴赏这本书来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的时间最多是在第一节美术课下课之前。在好奇心和新鲜感退掉之后,在学生眼里那些老掉牙的传统绘画、残砖断壁的古代建筑、烂瓶破罐的古代工艺、断头缺臂的古代雕塑等等,根本再也吸引不了他们的眼球。在教学中,我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尝试把教材重新进行编排,不再按照美术作品原来的年代、画种分类、古今中外等条目的顺序,而是以“主题性和比较式”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某一主题与老师之间互相合作讨论,以及对各种美术作品进行比较,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如在讲《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这课时,自编了《最贵的一幅中国画》这个教学内容:先提问有谁知道中国画当今拍卖的最贵的是哪幅画?价值多少钱?然后在互联网上搜索到这件《杜甫诗意山水册页》。让学生通过这些画的研究和讨论,以点带面地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传统特征,并因势利导的引出中国画的另外两个题材《中国人物画》和《中国花鸟画》及其特征;通过组编《中西方人物画比较》来教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还有用《疯子画家――凡高》来讲解西方现代美术,让学生通过了解凡高的坎坷一生和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来领悟西方现代美术产生的根源、发展和成就。

二、提供名作名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起来,利用教学资料,对名作进行分析讲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好多作品的评述都是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同学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不能欣赏到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教师自身下苦功,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既能意会,又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明,风趣幽默而不失感染力。如:《外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中,在几千年的美术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用大量的名画来增强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从达芬奇到拉菲尔、达维特,分别对其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骇的评述,当然也要有重点,否则学生会因多而乱,互相混淆,出现欣赏中名作名家的张冠李戴。

三、注重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局面,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使他们想说、敢说、愿说?学生在校学习,受到知识面有限、社会实践缺乏、收集资料途径少等条件的制约。因此教师不可过于注重探索结果的正确性,否则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例如讲授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如果教师选择多幅学生较熟悉的中外绘画作品,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只会对那些不太熟悉的审美对象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对于《蒙娜丽莎》这幅画,学生们虽然知道,但不是太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内容与同学分享。“为什么这幅画会成为世界名画,流芳千古?”“这种微笑的神秘感是怎样产生的?”“作者达芬奇是怎样的一个人?”随着种种问题的提出,学生们产生了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断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发挥想象力,完善对美术作品更深的思考

美术鉴赏教学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当然,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的摸索和发展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术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弄明白,更要追求讲艺术。其实不然,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了解画者思想情感,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五、充分利用当地美术资源和美术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要求同学们去搜集当地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民间美术作品。同学们在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功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就出来了,又一幅代表喜庆气氛的《五谷丰登》跃然纸上;还有质朴自然的草编的虫、鱼等玩具。这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分析当地民间剪纸在生活中的意义,家居装饰中民俗物品的利用,以及我们当地草编、石雕等工艺美术的经济价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意识。

5.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综合性学习 篇五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个特征,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打破严格的学科桎梏。

在美术鉴赏课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知识和技能,割裂了美术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割裂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联系,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美术审美素养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现代社会媒体非常发达,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从各种媒介上获得所需的知识,这为学科的融合提供了物质前提;美术课程的要求也在从以往的专业化走向生活化,美术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专业学科,而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美术开始走下神坛,走进生活。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途径呈现多元化,现在的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来源,教师的角色开始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领者转换。这为美术鉴赏课和其他学科融合提出了要求。

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它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它是比美术欣赏更为成熟、更为理性、更为内化的一种审美过程。美术鉴赏的这一课程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能掌握超出单纯美术范畴的知识,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联系其他学科。

首先,要求美术鉴赏课能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譬如在讲授《西方文艺复兴美术》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只有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才能更深刻地掌握文艺复兴美术的艺术特点,才能深刻地了解文艺复兴是如何唤醒人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才能深刻地了解为何说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转折点。在讲解这一时期的作品时,不能就画论画,需要找出它们的联系点,比如学生比较熟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能说上几点,但是如果向学生介绍文艺复兴早期乔托的《逃往埃及》时,画面上青涩的造型使学生很难接受,这是教师除了需要从美术绘画技法上讲解,更要从两者之间的共性来讲解,比如构图、透视和人物的刻画。这要求课程将融合了历史、宗教文化等知识,如果只是从美术领域讲,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美术的认识还是仅仅停留在浅显的形式欣赏层面。

再如,在讲授《中国青铜艺术》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中国青铜器的造型特点,还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青铜文化。“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以审美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社会。艺术必须塑造美的形象,传递美感。”如果教师在讲解本节内容时,只停留在青铜器本身,学生是无法了解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的,这种审美还是停留在形式方面,无法提升学生较高层次的审美素养。所以,在讲解时,着眼点要开阔。在授课时,可以从一些典故或者成语作为开篇,比如“楚王问鼎”、“一言九鼎”、“加官进爵”、“钟鸣鼎食”……通过这些学生耳熟能详典故或者成语,让学生初步感知青铜的“礼”文化,然后通过赏析各种形式和各个时期的代表器型将学生的初步感

知深化,把对青铜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感性审美结合起来。在本节中融入历史、文学、礼乐等“国学”常识,那么,这节课的深度将超过了美术本身,学生从中获得的审美也会是持久而深远的。

其次,要求美术鉴赏课能有学习环境的综合。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是无法涵盖的所讲的内容的,学生也很难消化。所以需要学生在课余能有一定量的自主学习。现在网络发达,社会上各种文化机构也比较齐全,学生可以很方便的从网络或者其他环境中获得很多知识,但是,从网络上或其他环境中获得的知识相对而言比较零散,知识点之间没有多少联系,是一种快餐式的知识结构,所以,还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领,进行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探究,对各种知识进行整合,才能让这些知识成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支柱。所以,美术鉴赏课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需要有其他学习环境的参与。

第三,要求美术鉴赏的学习方法能体现综合性。信息时代,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途径呈现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注定好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方法主要由讲、谈、看、写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或者在教师的辅导之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传统的美术鉴赏课由教师作为唯一主体,学生是受体,师生通过知识的灌输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这种学习方法机械粗暴,作为被动的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很难将其内化。所以,采用适应学生以及课程特点、学习的展开过程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学习评价也要体现出综合性。这种评价方式体现的是阶段性和持续性的,即学到了什么和怎么学的(是呈现加法的评价),而不是学的结果怎么样(是呈现减法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是一种被限定好的终点式评价,带有机械性、强制性和功利性,是无机化的评价,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而综合性的评价实际在学生开始学习时就已经进行了,带有明显生成性、激趣性和鼓励性,是有机化的评价。它除了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还根据不同受体之间的区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有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发挥自己的应有价值,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就必须改变授课形式。摒弃已往严重桎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知识传达、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美术鉴赏课的综合性学习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选取有价值的人文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等,引导学生去探究。在美术鉴赏课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知识获得为目标的单一教授方式,而要转变到以提升学生综合鉴赏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方式,“促使学生去想去做,有欲望地学习”为指导目标。

6.如何学习高中美术 篇六

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要提升教师素养

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都担任着参与者、引导者以及组织者这三种不同的身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担任着参与者、研究者以及学习者这三种身份,在实际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能够做到自由发言,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要做到平等、和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尊重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定的鼓励,树立起学生自信心。教师还要在开展高中美术教育教学课堂的时候,做到包含真情实感,对学生进行感染,使其能够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所具有的主体意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美术学科并不容易受到学生的关注和重视,所以,身为美术教师,在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运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兴趣。

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要营造课堂氛围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学生接触美术的时候会觉得比较陌生,在过去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中,很多学生都认为花精力以及花时间来进行美术学习,还不如花费时间去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原因就在于高考科目中并没有美术科目,但是,美术教育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美感进行培养,加强学生对于光感以及和谐的理解,对学生自身情操进行陶冶。很多高中学生的性格都比较急躁,缺少一定的耐心,但是,高中阶段的学习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充足的耐心,这就从本质上要求美术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所掌握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有效激发高中学生对于美术进行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师还要将课堂时间进行准确把握,进而保证自身教育教学目标良好实施,明确学生在美术教育教学课堂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美术课堂才是一节有效的美术课堂。

7.如何进行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篇七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种方法

1. 解说法。

解说法是美术教师对美术作品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则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这种方法更为直接, 也最为常见, 也是老师在欣赏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易行, 但是, 教师是上课的主导者, 而学生都是被动的在听, 形成一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学生被动的接受。但是, 并不说明这种方法不好, 如果教师能在这种方法上进行研究, 用科学有趣的方法对作品进行讲解, 教师具备良好的讲解技巧, 那么, 不良缺点都可以解决, 并且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2. 提问法。

提问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同样, 在美术的欣赏教学中运用提问法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欣赏过程中, 老师可以运用提问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比如对作品的提问, 对欣赏知识的提问, 对原理提问等, 由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的这种回答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当然,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 当出现困难时, 可以进行讨论, 在讨论的同时, 学生学会了短识, 所以, 提问与讨论教学相结合, 才会出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3. 讨论法。

讨论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 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更好的调动,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讨论就是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4. 自由法。

欣赏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的这种能力运用到生活中, 当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后, 学生能运用自如的进行审美。在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时, 在学校的宣传栏里贴上画, 让学生随时都可以看到美术作品, 这种看的过程就是一种欣赏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高层次的、最为理想的,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使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学生没有教育意义, 因为, 没有压力下, 他们根本不去欣赏。

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的效果出现, 一定要让教师在教学中有所重点的进行教学, 当遇到难点时, 突破难点, 只有做到这两点, 教学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所以, 为了找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我们要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 增加美术欣赏内容的趣味性, 只有这样, 课堂才会充实。所以, 美术老师要在上课前做到认真备好课, 写好教案, 认真选择具有欣赏价值的美术欣赏作品, 比如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在教材中, 有很多的作品, 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每件作品都要让学生欣赏到, 但是, 也不是里面的每件作品都作为重点来让学生欣赏, 而是老师根据授课的需要, 对每个作品的欣赏角度进行选择, 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 哪些直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欣赏。欣赏作品处理教材要灵活多变, 不可没有重点。但是, 教材中的作品有在不断变化时, 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老师要有能力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 把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美点找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

三、授课形式灵活多样

为了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我们一定在教学组织上有灵活的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知道, 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能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了, 那么, 他们的学习才是主动的, 才是自发的, 他们的创造力才会充分的展示出来。比如, 在欣赏时, 要吧把绘画、工艺结合起来, 从不同角度来体味作品的内涵, 这样做, 就不会是纸上谈兵, 而是有血有肉的教学。在这种方法的结合下, 学生才会容易理解作品。在教学中, 也可以创设情境, 让学生进入到这个作品的情境之中, 让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魅力, 优秀的作品不单单是一幅画, 而是在画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 具有很多意味的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 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以动脑思考教学主法, 在充分了解作品的内涵的同时, 再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美术欣赏教学是最近才发展的, 在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 教学方法不成熟。成功的经验还需要不断的总结, 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 在上不断探索, 才能找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高中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欣赏课则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欣赏教学中, 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几种常见类型, 介绍了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 以求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玉玲.激发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白敏杰.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6期

[3]尤爱萍.基于实践的职高美术欣赏教学思考[J].内蒙古教育 (职教版) 2012年09期

8.如何构建有效高中美术课堂 篇八

一、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如何让学生理解一件美术作品的立意,了解一件作品产生的背景,教学情境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欣赏达·芬奇的知名画作《蒙娜丽莎》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不妨让学生模仿作品中蒙娜丽莎的姿势与微笑。在欣赏罗丹的《加莱义民》时,先向学生介绍这件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艺术家创作这件作品的过程。《加莱义民》是一座以表现人物群像为主的纪念性雕塑。群像表现的是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六位加莱市民悲壮就义的场景。1884年罗丹应加莱市政府的请求,创作了这件震撼人心的群像雕刻。罗丹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件真实事件,他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纪念碑雕刻的象征手法,而是选择了写实手法,紧紧抓住这六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牺牲前复杂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再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六位学生分别饰演这六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就义者,模仿雕塑作品中这六个人的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让学生通过模仿动作、肢体语言去揣摩这些就义者的内心,体验作品中人物面对死亡时或恐惧或坦然的心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加深学生对此作品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在审美过程中的兴趣及成就感

优秀的古典美术作品往往难以引起具有现代意识学生的欣赏兴趣,这往往导致学生难以参与到探究互动式教学中。所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有两种基本方法可以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首先是背景知识发掘,即优秀美术作品的背后往往蕴含着生动的历史知识或与作者本身复杂的经历有关,而这些背景知识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所以,教师通过对这类知识的发掘,能有效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究式教学中;其次是背景知识联想,即将优秀美术作品欣赏与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相联系,来引导学生加入到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如果对美术作品感兴趣,但是如果欣赏难度太大,就会导致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有挫折感,使他们放弃积极参与的努力,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解,从而降低探究式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在欣赏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时,在介绍西班牙内战造成西班牙人民的苦难后,应当主动地介绍该画中出现的一些欣赏难点知识,诸如半人半牛在欧洲文化中代表着黑暗势力,而马则代表着殉葬者或牺牲者。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欣赏。

三、抵制课堂教学中的庸俗化影响

由于受社会庸俗化现象的影响,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仍有哗众取宠、愚弄学生的庸俗化现象存在:如某些教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过分渲染艺术品的商业价格,置作品的艺术价值于不顾,以致本末倒置;还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味地迎合部分学生,竟然在课堂上讲述一些艺术家的趣闻轶事来哗众取宠,甚至是以低俗的语言和做作的姿态装点课堂,招徕笑声,严重偏离了高中美术教学目标。如有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总是举一些不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例如:毕加索的《手拿烟斗的男孩》拍出价值一亿四百万美金,是世界上最贵的油画;八大山人的《鹭石图》也拍出中国画的天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即卖的钱越多其艺术价值就越高。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指出:珠宝商只看到珠宝的商业价值,却看不到它的美和特质。常言道:艺术无价。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是不能与金钱划等号的,以商品价格来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显然是价值取向的误区,是对学生的误导。

四、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例如:每到元宵节,城市里就会举行盛大的灯会活动。美术教师可以把这些活动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艺术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围绕“花灯环绕的元宵节”这一主题,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元宵节和花灯的来源;还可鼓励学生对花灯展开多方探究,对花灯的样式进行设计构思,用各式各样的花灯美化广场、美化校园。学生在参与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人类的才智,而且感受到一次独特的审美体验,还能使民族情结得到深沉凝铸,同时锻炼了多种能力,激发了创作灵感。另外,美术教师还可以聘请当地的民间书画艺人为校外辅导员,定期来与师生座谈、开讲座,当场献技,联合举办作品展,开展书画传真情的联谊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名人书画展、民间工艺品展,访问艺人工作室,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创作过程及蕴藏在其中的深沉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高中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要非常地讲究艺术性,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美术创作,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这就需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完善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保证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如何学习高中美术 篇九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王鲁飞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面向全体高中学生,是对高中进行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修模块强调体现学生的创作思维和技能,不同于高考和艺术家单纯以绘画基础为教学内容的训练,注重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通过创设情景、提问、交流讨论、举例、做活动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深度。

美术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过程和方法陈旧,依然是灌输式、添鸭式的教学;重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学而无趣,审美情感和思维能力难以提高,学生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已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要。新时代美术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应体现时代特点。

1、开发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为课堂添加“创意土壤”

多媒体的运用使传统教学方法得到了根本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为新型美术学习方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条件,也开创了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课堂知识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有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为教学过程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现代网络教育资源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引发感知、强化记忆,有利于改善课堂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灵活、立体的思维能力,为教学提供了资源保障。教师备课过程中应注意对新教育资源的挖掘,将现代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艺术课提档升级。

2、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合理“施肥”,恰当“浇水”(1)让渡课堂“主权”,引导亲身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指出作品美在何处,教师的感受替代学生的感受,学生只有聆听接受的份儿,忽略了人对物、对作品的感受认知,那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力又如何形成呢?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同一个班级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过程和方法。结果发现只从教材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的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学生作业千篇一律,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启发,学习能力无法提高。而基于教材内容,结合最新的网络资源,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法和流程上课,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有着更好的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参与,轻松学习。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垄断”课堂,古板地讲述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好比笼中之鸟,习惯了啄食现有的食物,一旦回归大自然,便因找不到食物而无法存活。长期在教师“垄断”的课堂中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蒙娜丽莎》中,带领学生们去观察画面,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悟神秘的微笑,比起老师对学生进行的灌输、说教,体验求异的教学更能提高教学效果。(2)把握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罗恩菲尔德早就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材料的提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研究,在他们的身上多花时间,分析他们的作业,研究他们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认知结构。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学习方式,在美术表现上也同样如此。教师提倡一种学习方式或一种画法,并非对所有的学生普遍适用。美术课要的是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作业面貌上做到的百花齐放。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任何一种美术观念,只能是推荐性的。在美术课上,教师只有把立足点转到学生这边,用多元的观念进行美术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条件,设计活动,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很多情况下,情感起着调节人的行为和力量的作用。

10.如何学习高中美术 篇十

[摘要]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美术 兴趣 主动性

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习兴趣是人类有选择地、愉快地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对学生来讲它是学生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内在心理因素,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本人根据小学生美术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美术课学习兴趣的形成规律,运用美术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具体教育对策:构筑教师的独特人格力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与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功能激发来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自己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美术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让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画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对美术兴趣的这一变化,我想除了跟学生本身的年龄特征有关以外,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对学生美术兴趣进行有效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关系。由此看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中学美术新课标指出:中学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情感的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如何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课导入是组织教学中的第一步。一个艺术性的导课为整个教学奠定了基础,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上我常用猜谜语、讲故事、变魔术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如今,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和操作简便、演示快捷的优点,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望,满足其好奇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变形与强调——

动物图案设计》一课时,按传统的讲授方法,往往要花不少的时间来讲授从原形到写实变化,从写意到抽象复杂的过程,学生常常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我们以公鸡的图案制作为例,当屏幕上出现美丽的大公鸡照片时,一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然后根据公鸡的外轮廊闪现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再根据大公鸡的特征进行夸张变化,出现新的图案,最后又变换成拙象图案。整个演示过程生动快捷,使图案形象更鲜明生动,更富于艺术魅力。通过图形的生动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逐步总结出概括、夸张的变化手法。由于发挥计算机制图形象性、直观性和感染力强等优势,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当然就不一样了。

二、创造氛围,扩大学生的视野积极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能诱发小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展开思维的翅膀。

1、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给学生们一个天地,学生作画时,积极去帮助他们用颜料与用笔方便问题,积极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可以开心绘画。

2、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为学生在绘画材料上准备充分、,并即使更新,尽可能做到家长,老师,学校,家庭同步营造一个提高学生绘画发展的物质上的准备。

3、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环境能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生提供一个好的艺术环境,以境育趣,美好的环境使学生产生奋发进取的学习风气,可以把愉快的情绪组织起来,调动起来,让学生学而有“获”养成良好的求知欲。

4.以知育趣,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一些活动,参观画展,欣赏名家名画,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学校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必要的教学硬件,还要有高雅的艺术氛围,创设创意的教室环境。让学生走进教室仿佛走进了艺术殿堂。例如,在教室的墙上张贴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在窗台上或墙上放置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等。通过欣赏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儿童作品,引发联想,突破创作思维的狭窄性,牵引想象,大胆地表现。还可以贴上一些中西方大师如毕加索、达芬奇、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等的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画,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当中,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周围的实际条件和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最大努力地创设竞技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具有将创新观念化做具体成果的能力。在教蛋壳《有趣的造型》时采用了“不教而教”的隐性教学方法去教蛋壳形象的制作方法。先出示各种蛋壳形象让学生感知,再让小组同学去摸一摸、拆一拆,看看“蛋壳形象”是怎样做的,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并让小朋友做小老师,讲给别人听。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在掌握这一技能的同时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接着,还需要老师勤辅导。学生很在乎教师的水平到底怎么样,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好奇心。如在《会动的线条》这课中,可以先出示教师的作品进行美术元素上的讲解,学生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小范围内讲解。这样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拉近距离,当他们喜欢上热爱美术的老师之后,学习美术的热情也会进一步升温的。

然后,教师要将学生作品多展示。学生会因为作品被展览、被班级同学们充分肯定而体验到成功,从而更加喜欢美术这门课程。如《威武的盾牌》这一课,原本很不起眼的普通卡纸在他们的心灵手巧下组合成一个个构思奇妙、造型新颖的作品。如果再将他们的作品十分完整的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他们的喜悦就会油然而生,幸福的笑容漾在脸上。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用游戏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制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宽松、良好的环境中开拓思维,发挥想象,进行美的创作。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常用的一

种教学形式。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授中学《各种形状的鱼》一课时,用鱼儿要到水晶宫里参加舞会这么一个游戏,让学生在巨幅水晶宫画上贴上自己所画的美丽的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让所画的鱼儿“游”到水晶宫里,接着,学生和着音乐的节拍跟着老师拍手跳舞,这情景仿佛就是鱼儿在水晶宫里开舞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四、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五、教具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的运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靠垫》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了的剪纸,在未打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纷纷举手猜测,很快就有同学猜对。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接着,利用这一张剪纸,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学生因为在猜测时注意到图案的形状,所以很快就把对称的规律总结出来。这种教具的运用,就起到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活跃了气氛,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

得到实施。

六、创造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在各种生活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绘画的激情。

现实生活中、学校、社会上有很多的美术活动,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增长知识,不断锻炼自己,使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优势,对美术兴趣更加浓厚。

1、善于抓住契机,激发他们绘画的热情。可以利用节日或者生日这些机会,让学生画一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他们,使学生的学习更热情。

2.鼓励支持他们积极踊跃向全班级学标准化投绘画稿,使他们把繁重的学习当作一重乐趣,从而产生内部推动力。

3.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绘画竞赛活动,给小学生举办美术绘画展,把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展出。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有机会展出,就会信心大增,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画展,从中吸取知识而受到熏陶,既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感染。

当学生小有进步时,他们都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自己,表现自己,让别人品评、肯定、承认自己。这是学生学习上“虚荣心”的一种体现。而这一“虚荣心”,正好是教师实现教育内化,促成教育由量变向质变飞跃的最佳契机。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创造各种条件来满足学生的这种“虚荣心”。老师把随堂发现有创意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师生共同品评,鼓励、推荐优秀学生作品参加各级各类的绘画比赛。这些都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七、组织讨论,培养学生愉快合作

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学问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萌发了解决此问题的欲望。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创作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精心设计的课前导入,组织一次成功的美术作品展览,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的短暂关注和学习的热情,而要使学生长久保持住这种兴趣可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它需要我们要认真地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采用能使学生高兴起来,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可灵活加入一些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内容;教学方法也要掌握灵活的技巧;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多鼓励,少批评;同时,在课下多多征求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也就是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声,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理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所在。要使学生觉得学习美术是一种高雅的、神圣的艺术创作活动,光有天赋是不行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循序渐进的,要有顽强的意力和刻苦的精神才可以学好它。因此,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老师要及时地表扬他,鼓励他,使他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与愉快中学习

与提高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对待学生的学习要有耐心和宽容。美术教学和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老师要允许学生有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承认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掌握与消化知识,努力营造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氛围,这是我们教学取胜的一个关键所在。以教师自我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不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美术教师的言谈举止,装束面貌,待人处事等方面都要体现出美术教师的不同风采。而且也可把老师当年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告诉学生,包括自己的作品与业余爱好等等,要尽显出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关心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自己,亲近自己所教的学科,正所谓“观其行”才会“信其言”。要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充分利用和挖掘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受到长久的艺术影响与熏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不仅要欣赏美,感悟美,更要创作美,升华美,从而更加自觉地去接受和喜爱这个学科。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变“要我画”为

“我要画”,让学生画得主动、画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绘画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乐趣中步入乐画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大学师范出版社2002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1999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实验小学

11.高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 美术 兴趣

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而兴趣其实就是使自己成为艺术家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哪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习,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学习特点

学生兴趣的发展是随着他们的年龄增大逐渐由低级向高级递进的。高中学生,他们奋斗的目标大都已确定,他们会集中精力去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作为高中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接受了良好的小学和初中美术教育之后,他们更加知道美术学习的益处。所以,高中美术教学所需,优化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生动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的时间。除此之外,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也应俱全。否则,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心理特征之一,学生天赋好动,让他们在一节课时间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很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素然。所以平时教学中特别注意,根据知识的特点选取活泼的教学方法。如讨论、示范想象,让学生在和谐愉快中学习,理解教材内容获得具体感受。

(二)利用教学仪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有很多美好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引导并提高他们的兴趣。当这些艺术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后。会将他们对创作产生创造欲,在这样的心情下想到的内容,会使他们创作作业提到较高水平。

教具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强烈真实感的教具会让学生在心理上容易接受,如《实物写生——风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风景写生作品,学生马上会被吸引住,甚

至赞不绝口,并产生自己亲自动手作画的冲动。在绘画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所以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

(三)灵活选择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灵活加入一些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内容;指导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学习小组;兴办书画展览,课外写生,知识讲座,绘画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来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同时要让他们觉得学习美术是一种高雅的、神圣的艺术创作活动,光有天赋是不行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有顽强的意力和刻苦的精神才可以学好。

三、塑造教师新形象,以教师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自身就是一个“美的使者”,除注意整洁、大方外,还是尽可能体现美的和谐,在多方面都要体现出美术教师的不同风采。要尽显出自己的人格力量,关

心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自己,亲近自己所教的学科,正所谓“观其行”才会“信其美”。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其优秀的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和学识基础;热爱生活,有着真诚美好的情感,有着善良美好的审美修养,让自己总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会被教师的这种形象和气质所吸引,从而“偏爱”转移到学习美术课程中去。

其次,作为美术教师,对待学生的学习要有耐心和宽容。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允许学生有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承认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强有弱,給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掌握和消化知识,努力的去营造愉快、轻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氛围。这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所在。

四、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思考的问题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如一根导火线,慢慢燃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望。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生的重要性,根据这些年上课所积累的经验表明,在美术教学中,凡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大部分作业完成得很好,因为他们善于观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而对于美术没有丝毫兴趣的学生,常常是处在应付状态,作业效果较差。由此可见,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是学习美术的前提和保证。所以,作为美术教师,要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法以及丰富有趣的知识去武装学生,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促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12.如何上好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 篇十二

一、认清现状, 确立主体意识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初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在农村的普通高中里表现得更为突出。初中、小学接受了较好的艺术教育的学生对鉴赏课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接受到较好的艺术教育的农村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则并不太大;其次是审美能力的差距:前者面对一件再现性艺术作品能够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且很独到, 而后者即使是偶有发言也往往用“像与不像”来评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要上好美术鉴赏课, 还需要准确了解农村高中学生的心理, 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推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是双向的, 要充分尊重学生, 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 因为鉴赏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而是应该有差异性的, 要接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各种见解和感想,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如在鉴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被缚的奴隶》时, 教材上讲述的主题是反映了争取自由和渴望解放的精神, 但有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教皇为了加强其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 故意塑造了这个痛苦的、垂死的奴隶的形象, 目的是起到威吓人民的作用。还有讲到方成的漫画《武大郎开店》时, 学生说这是一幅讽刺漫画, 是讽刺武大郎的, 他因为自己矮, 所以妒忌身高的人, 招的员工都和他一样矮……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关系即“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也就是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正确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鉴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鉴赏所必需的“拐棍”, 如果说鉴赏是一把锁的话, 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如果美术鉴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 而忽视了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 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 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鉴赏方法难以掌握, 鉴赏能力难以形成。

在美术鉴赏评优课教学活动中, 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和城市中学学生的差异。农村学生往往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像”和“不像”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 尚有可言, 而对于表现性作品, 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 就难以入座了, 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 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 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如鉴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 若以像和不像去评判达件作品, 而不去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 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 给人造成小理感受与爵士乐、百老汇所特有的属性的联想和分析, 学生是不会正确理解这件作品的。同样, 以“美”和“不美”来评述美术作品, 对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肤浅的, “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 和谐谓之美, 悲壮谓之美, 崇高谓之美, 有形式之美, 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 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 如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 正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出自然给人的不安和恐惧的, 使人们在19世纪末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而获得特有的“美感”。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也是通过怪诞的造型和黑白灰地狱般的色彩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 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 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泄愤后的“美感”。所有这些, 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 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 而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去评述它, 则美术鉴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美术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 其目的是强调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 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 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鉴赏是一项审美活动, 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 如观察、判断和想象, 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 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 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 它通常是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 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鉴赏北京故宫建筑会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看到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则会让人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鉴赏作品的关健, 如果学生在鉴赏作品时体会到了某种情感, 那么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激动, 反映则十分热烈, 会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反之则无精打采, 反应冷淡。因此,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 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 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鉴赏。

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 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鉴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我以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 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 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 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痛苦的表情, 等等, 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 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要注意问题不要太多, 要少而精, 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 这一点很重要。曾有文章介绍美国人为中国学生上的一堂课, 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问一位学生为什么喜欢一幅《罗马武士》的浮雕照片时, 学生回答说:“照片上的武士很像我们中国的兵马俑, 我感到亲切, 所以我喜欢这幅画。”这位美国教师便带头鼓掌说:“你爱你们的国家, 真了不起!”就这么简短的评价, 实质是表扬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特别是“真了不起”, 就让学生倍受鼓舞, 明白了“爱国”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鉴赏美术作品的关键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美国人在课堂上就做到了这一点, 教师通过自己的搂抱、微笑、夸奖, 渲染了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引发了联想, 强化了情感体验, 进而达到了情感共鸣, 取得了鉴赏教学的最佳效果。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情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也是我们千万不能忽视的教学手段。

四、美术鉴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 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 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 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所谓文化情境, 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 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 在美术鉴赏教学时, 不能单讲技法, 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首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如鉴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时, 就有必要介绍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和“人文主义精神”。鉴赏达维特的《荷加斯兄弟之誓》时, 可适当讲述罗马的历史传说———荷加斯家族和库里茨亚人的姻亲关系。再如, 在鉴赏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时, 学生如果不了解古希腊人有裸身参加体育竞技运动的风俗习惯, 他们肯定对大量的人体雕塑疑惑不解,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奠定了西方人以人体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这些知识, 如放录像、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寻等。其次, 还要尽可能创造一些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还处在积极的摸索和发展阶段,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对美术鉴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高中的美术教师更要把高中美术教育放到整个美术教育体系中, 结合学校现状和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能力去探索高中美术鉴赏的发展之路。

摘要:上好美术鉴赏课,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 能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作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 针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阐发个人识见。

13.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学习中享受美 篇十三

内容提要: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但前提是学生要有学习美术的兴趣,本文着重讲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关 键 词:美术 学习兴趣 欣赏 鉴赏能力

一.发现问题(发现某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尤其是对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陈旧模式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学习与生活脱离,课堂活动方式缺乏等问题频频出现。以及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专业水平进度缓慢,从而对美术失去兴趣。而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在美术教学中只是一味叫学生临摹,三年下来,学生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他们的脑海。理论性和知识性的东西却一无所知,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如此下去,只会使他们变成墨守成规、一事无成的人,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二.确定问题(指出重点问题)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是以实践操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抓,但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缺乏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那么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因此也就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所以,美术教学的模式也应顺应时代的变革,课堂教学应逐渐摒弃以往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探索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以期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现在的美术专业教育只是注重实践操作的过程,而忽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或者即使传授了,但也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对理论知识的继续再深入。另一方面从学生的专业素质来看,专业水平好的学生在达到一定专业水平的时候就原地踏步、停止向前,而专业水平差的学生,由于对理论知识缺乏认识,实践操作始终跟不上好的学生,由此对学习美术失去兴趣,甚至失去信心。因此学习美术应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个性去学、去创作,教师不能用一种所谓的标准去教,而应在教学中勇于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心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以上种种的教学难题,我们必需深刻反思,认真仔细地去探索研究,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应该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心态以及对美术的认知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寻找解决途径 从学生方面:

1、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名家名画,叙述艺术家们的光辉人生。用美的作品熏陶、感发学生,对学生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2、引导学生对范作进行鉴赏:可以赞赏,可以批评,可以临摹,更可以改头换面,或者“移花接木”,或者创造更新更美的形象来替换它、否定它。充分体现出让学生的心灵说话,让学生的作品说话的自主性、主体性。

3、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如各班或各班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绘画比赛,举办绘画展览,摄影小组活动和展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作业互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他们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使学生在充满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体验成功和欢愉。

6、充分发挥视觉艺术教育功能,着重培养并发展人的审美情感。发展学生对美的细致的、独特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启发学生依靠直觉感受、想象和灵感来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教师方面:

1、到著名的美术高校去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请教名家,请名师来我校参观指导,开设相关的学术讲座进行学习和研究。

3、与其它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借鉴他们教学上的优点,改善教学程序,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和自身专长扩充教材的感性资料。例如搜集速写、素描的图片、刊物、电子读物在某一学期里让学生详细地了解感受造型的各种手法并通过临摹、改画添画、间接写生、直接写生等实践练习,体会结构的美感、明暗的美感。又如在某一学期里着重了解国画的相关知识,培养对民族艺术深厚的感情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体会水墨的特性。四.应用解决途径

1、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应的教学程序

2、综合有关的音乐、文学作品、表演艺术、数理常识,进行感悟

3、调整学生学习心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理论知识 五.分析结果,首先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大大改善,并且对美术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尽如此,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及其它各方面素养,充分发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掌握了美术学习中所应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在课堂上,同学们也充分发挥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发展得到满足,艺术视野不断开阔,表现技能不断提高。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流畅、灵活,具有独创性,对问题具有敏感性和提炼、重新组织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的转变和改进。正由于此,学生的美术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把以往的教学模式由感性模式升华为理性模式,大大改善了现阶段美术教育教学那种陈旧化的模式,并促进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方式的更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也整合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情境和审美意识、人文意识、技能意识,使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美的环境和形式,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他们的学习热情极大地鼓励了教师们更投入地进行实验研究。六.理论发展

1、从学生来看:在学习美术时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在实际作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发现自己某方面的潜力,及时解决难题,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从教师来看:改革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的专业素质。

3、新问题的提出:如何把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如何合理地运用时间,解决课时的有限性和实际操作的耗时性之间的矛盾? 在教育目标上,教学由教师单一主导化逐步转变为学生的自控化。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独创性,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

教学态度实现民主化,与学生成为没有代沟的朋友,情感交融,课上声情并茂,课下和蔼可亲,激发他们的情感效应。

教学内容讲究现实化,强调校外美术教学的特点,扩大知识面,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上课。总结:从工作实践出发,贯彻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操作,逐渐摸索自己完整的体系。并有相应配套的教材、教具、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的支持来体现自己的特点,把特色教育纳入教科研轨道,做到以科学理论为依据进行理性思考,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具体操作,以实践结果为基础进行理论飞跃,以新的理论为起点进行新的构建。

论文标题:

《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学习中享受美》

作者: 楼 尉 单位: 诸暨市浬浦中学

上一篇:02—15年浙江行测图形推理真题和答案下一篇:高尔基《童年》中的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