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期望的阅读答案

2024-10-10

父亲的期望的阅读答案(共14篇)

1.父亲的期望的阅读答案 篇一

父亲是个修车的,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一天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一家六口的生计。但修车毕竟是个累人工作,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还不太懂事的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

记得我上中学的前几天,父亲带我上街。当路过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看了看我脚上的鞋,说:这双鞋太旧了,到镇上去上学哪能没有新鞋?爸给你买双新的我说:爹,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但父亲还执意要买。虽然是最便宜的,但我还是感动得泪水在眼中打转了。父亲把鞋给了我。我把它搂在怀里,像搂着宝贝似的。

开学那天,父亲放下手中一大堆要干的活送我上学。一路上,我沉默不语,父亲则好像很轻松。我们翻过一座山坡,便来到了学校的门口。临别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儿呀,到了学校课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你是爹的希望啊!父亲走了,望着他亲远去的身影,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年轻和英俊,但永远消磨不了他对儿子的牵挂和期望!

我呆呆的站着,脑海里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苍老而疲惫的脸。此时此刻,我觉得背在肩上的,不仅仅是书包,还有那父亲那声叮咛和希望。

1、照样子,写词组

苍老而疲惫牵挂与期望

2、用不仅仅还有,写一句理解、感激父母或老师的话

3、这是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作者回忆了在我很小的时候,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上中学前几天,父亲();开学那天,父亲()。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位()的父亲。

4、阅读写人的文章,要细细品读人物的外貌描写。请你划出描写父亲的脸和手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5、我在文中两次流泪了,请你用~~划出相关句子。从两次流泪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年轻和英俊,但永远消磨不了他对儿子的牵挂与期望!这句话深深刻在了儿子的心中。二十年过去了,儿子终于实现了父亲的心愿。有一天,他回到家乡,见到了年迈的父亲,会出现一幕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把你的推想写下来。

参考答案:

1、照样子,写词组

苍老而疲惫(年轻而活泼)牵挂与期望(思念与祝福)

2、用不仅仅还有,写一句理解、感激父母或老师的话

老师不仅仅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有那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您的启蒙之恩永身难忘。

3、这是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作者回忆了在我很小的时候,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一天到晚忙碌在修车铺里);上中学前几天,父亲(带我上街买新鞋);开学那天,父亲(放下手中一大堆要干的活送我上学,叮嘱我好好念书)。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位(慈爱,坚强,无私)的父亲。

4、阅读写人的文章,要细细品读人物的外貌描写。请你划出描写父亲的脸和手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饱经风霜,粗糙,苍老,疲惫。从这些词语中,我读懂了父亲很年迈、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经历了很多风雨和挫折。

5、我在文中两次流泪了,请你用~~划出相关句子。从两次流泪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虽然是最便宜的,但我还是感动得泪水在眼中打转了。

望着他亲远去的身影,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我体会到了作者被父亲的行为和话语深深地感动了,对父亲深深的爱。

6、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年轻和英俊,但永远消磨不了他对儿子的牵挂与期望!这句话深深刻在了儿子的心中。二十年过去了,儿子终于实现了父亲的心愿。有一天,他回到家乡,见到了年迈的父亲,会出现一幕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把你的推想写下来。

二十年过去了,儿子终于实现了父亲的心愿。有一天,他回到家乡,见到了年迈的父亲,一下子跑过去抱住了他,眼泪随之流下,激动地说:爹,我成功了,我把你的梦圆了!父亲欣慰的笑了,一边拍着他的背,一边说:好孩子好孩子两人沉醉在快乐之中。

2.父亲的期望的阅读答案 篇二

那么, 除了上述的原因, 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2012年中考结束后, 我的女儿也经历了语文考场失利的困惑和遗憾, 至少能考130分的语文试卷却只拿119分, 看着手捧成绩单抽泣的女儿, 耳畔回响着考场失利的学生及家长那伤心和无奈的叹息, 我开始了深深地思索。几天后, 我找到了三名与女儿情况相似的学生, 在规定时间重新做了那份试卷, 并且和他们一起利用参考答案来进行评分, 我们议评结合, 结果每位同学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分数, 在这个过程中,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在阅读题的打分中, 孩子们和我争论很强烈, 而且他们观点一致, 集中在“这个题不该扣0.5, 那个题不该扣2分……”通过沟通, 我发现其实他们对文本的阅读是理解的, 主题把握还是到位的, 分析问题思路也是对的, 怎么会被扣分呢?事实上, 这份试卷的标准答案他们在考试后就看过了, 那又为什么基本每个问题的回答都要至少被扣0.5分呢?多年担任毕业班教学任务的我, 此刻确认有一个至关重要但看似细微、常游离于师生视野之外的重要备考环节, 就是答案呈现的问题, 确切地说怎样用语文的语言来表述完美的答案。这也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语文的语言是规范的、完整的、审美的。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 阅读题目的答案自然可以作为检验学生阅读成果, 即“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 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

怎样追求语文答案呈现的“完美”呢?

“完美”是一个哲学问题。它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域的概念, 词典里解释为“完备美好”。司马光早在《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中有这样的阐述:“至於庐舍饮食, 无不尽心为之驱处, 使皆完美。”笔者认为, 在以语言表述为呈现形式的语文的“完美”解释为“完整、审美”比较恰切。下面我仅以“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为例谈谈追求“完美”的几点想法:

首先, 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整”。“完整”的近义词———全部、全面, 反义词是———片面、纰漏。这就要求阅读的答案要全面, 体现在句意、内容、采分点的全面。因此, 语句的完整应该是语文学习和实践中最基本的追求。

近几年的考试中, 学生失分最多的是“文字性表达题”。很多同学由于忙于答题, 一目十行, 对文本内容和主题没有完整的把握, 导致断章取义、顾此失彼, 对题干结构和得分点没有审清, 所以回答的内容不全。

如:阅读文段, 概括“神曲”的特点 (不超过15字) (4分) “曾经一首《忐忑》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蹿红大江南北, 被人们称为歌坛“神曲”, 创下了歌曲流传速度最快的奇迹。这几年里, 迅速蹿红的歌曲不在少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歌手和音乐人抓住热点话题来制作歌曲, 和人们的生活、思想紧密联系, 所以短时间被人们接受不足为奇, 但一首歌曲火爆之后很快就会消失或被新的“神曲”所替代, 也就出现了红一曲就不见踪影的遗憾, 这也说明了一点, “神曲”一般只注重市场需求和短时间的商业利益, 并不在歌曲的艺术化和经典化上下功夫, 如果说现在的“神曲”都能称之为经典歌曲的话, 人们也不会长久地翻阅当年的“经典老歌”。

甲生答“流传速度快、只注重市场需求、商业利益”;乙生答“迅速蹿红, 抓住热点、消失很快、重商利益”。从两生的答案呈现中, 我们不难判定失分的原因:甲对文本解读片面, 与乙相比少了“迅速蹿红”的原因。乙相对甲来说在表意完整的基础上追求表述句式的完整。但两者都审题不完整, 忽视附加条件 (不超过15字) 。那么作为以问答形式出现的答案呈现, 而且要求具体字数, 满分四分, 我们就一定想到采分点全面和词句的完整。我们可以再打磨乙生的答案为:“迅速蹿红, 抓住热点、消失快、重利益”, 按照答案要求答对四点就得满四分。当然, 也有学生答案为“迅速蹿红, 抓热点、消失快、重商利”, 亦可得满分, 因为该生在以文本为本的基础上回答出了“神曲”的四个特点, 同时满足了附加条件。

同时, 我们在阅卷时还发现这样的问题, 部分学生备考前做了大量的阅读, 可能因某个句子、段落内容的相似对考场阅读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或者因对问题答案有十足把握而随意抛出, 使得语义表述不完整、语句歧义、残缺、重复, 甚至有明显的错别字, 如“选文答案中的“重需求”写成“重须求”, “重商业利益”写成“重商业力益”等低级错误我不再列举, 语文答案中任何一点的随意和纰漏都会导致失分。阅卷老师会对你的语文基础和考试态度做出怀疑或否定的判断, 所以每题至少被扣0.5分也不足为怪了。因此, 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内容和表述的准确、完整。

第二, 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审美”。“审美”是语言教学追求的较高境界, 其核心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什么是美呢?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 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是使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

所以笔者认为, 语文教学和实践是基于语言的学习, 更是审美的交流和体验。坦率地说, 一张张写满文字的语文试卷融入了学生对文本的审美, 一份份渴望高分的答案能否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和审美感受, 关键在于表述答案的语言的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用词要准确, 语意明白, 结构妥贴, 语句简洁, 文理贯通, 语言平易, 合乎规范, 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体现语言的艺术。正如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 语言的真正美, 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我们再以前面选文为例分析, 其实“神曲”的特点应为五个方面:迅速蹿红、抓住热点、很快消失、注重商业利益、注重需求。我们不难确认丙学生的:“蹿红快、抓热点、消失快、重需求、重利益”为满分答案。这样是先概括出特点, 再打磨文字, 力求表述的呈现内容全面, 词句整齐养眼, 阅卷老师的主观感受是:该生语言表述能力强, 追求答案的准确、全面和审美。再如一中考试题:“学校文学社创办《青春》文学刊物, 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励志青春”教育, 请你为这一刊物写一段创刊词, 阐明刊名含义及办刊宗旨等。语言要简洁生动, 60字左右。我们看学生甲的答案:同学们, 我们应该励志青春、自强不息, 认真阅读《青春》这本文学刊物;学生乙的答案:“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 她将伴你走向成熟。《青春》的宗旨是:反映同学心声, 展示青春风采, 提升语文素养。让我们共同培育《青春》这棵幼苗吧!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乙的回答在充分体现题干要求的基础上, 生动诠释了“青春”的内涵, 并将刊物喻为一颗幼苗, 形象的描绘了《青春》的活力, 并召唤同学们共同培育, 语言表述极富审美色彩。相形之下, 阅卷老师怎能不给乙满分呢?学生乙答案呈现内容残缺, 语言表述苍白干瘪, 缺少智慧, 如同大地少了阳光, 枯燥乏味, 阅卷老师失去欣赏的乐趣, 又怎能建立起审美体验呢?

“审美”还体现于呈现在试卷上的答案书写要规范、富有美感。作为组成语言的“文字”, 是一门书法的艺术, 同样会给人带来审美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份试卷是考生和阅卷老师共同完成的。如果你的字让老师难以辨认, 故意“为难”他, 他可能就会“难为”你, 所以, 必须把字写清楚。当然, 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写工整、漂亮, 看了有一种愉悦感, 那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了。阅卷老师作为以试卷为依托的审美主体, 他们通过品评学生答案在大脑中呈现直觉审美体验, 同时进行判断打分。

以上是我对“语文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的看法, 看似苛刻和细微, 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认为就要在语文的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语言意识, 否则就无法突出语言的特质, 彰显它的魅力, 焕发它的生命活力。语言呈现的审美意识对学生考卷的分数影响很大, 因此“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

摘要:语文教学和实践是基于语言的学习, 更是审美的交流和体验。答案能否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和审美感受, 关键在于表述答案的语言的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用词要准确, 语意明白, 结构妥贴, 语句简洁, 文理贯通, 语言平易, 合乎规范, 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体现语言的艺术。

3.《隔壁的父亲》阅读答案 篇三

小题2:文章在开头写父亲给“我”送烧饼,在倒数第二段又写“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这样写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3分)

小题3:文章的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文章的结尾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请你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小题5:下面【甲】【乙】两个片段都是写的父亲,试从描写方法和性格特征两方面分析这两个片段的异同。(6分)

【甲】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惊,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 (节选自周海亮的《隔壁的父亲》)

【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著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4.《我的父亲》阅读答案 篇四

做阅读题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农民。曾多少次看见他吆喝着那头青草喂肥的老黄牛,扛着锄头走向田野!只见他弯曲的身躯在那块熟悉的土地上挥汗如雨。每当休息的时候,父亲顺势坐在田头,从地里提起那把古老的水壶往嘴里送,茶水夹杂着汗水,顺着他的嘴角往脖子里淌。随后,他便取出一支烟卷,点上火,慢慢地吸起来。而这时,他一定在温情脉脉地凝视着,在阳光照耀下的黝黑的土地和即将成熟的水稻,想象着当年的好收成……

因为雨天,大家不能下地,只能在家里呆着——串门聊天忆旧。但是父亲无论如何也会到地里去转一转,看看田里是否堵了水,有没有害虫什么的。

收割的季节到了。这时候的父亲一定是天还没亮就起来了,他来到田地,割倒了大片大片的稻子,堆放在田埂上。打谷机轰隆隆、轰隆隆地响起来,一粒粒鲜亮饱满的稻谷降落在机舱里。父亲满面春风地挑起一担担沉甸甸的谷子,走过窄窄的田埂,翻晒在家外那块草坪的垫子上。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时候父亲那张古铜色的脸漾开的笑容,就像那个季节里的阳光一般灿烂。他的饭量和酒量也随之大增……

是啊!面对着自己双手创造的劳动果实,谁不会觉得它们的浓香甘美?谁的心里不会涌动一股愉悦的激情呢?劳动创造了幸福的.生活,父亲虽然是种地的,但他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按要求写词。

①写出4个带有“春”的四字词语。

满面春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写出4个ABB式的词语。

沉甸甸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把文中描写父亲笑容的一句话,抄在横线上。________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面对着自己双手创造的劳动果实,准不会觉得它们的浓香甘美?谁的心里不会涌动一股愉悦的激情呢?____________________

(5)“劳动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请简要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略

(2)略

(3)这时候父亲那张古铜色的脸漾开的笑容,就像那个季节里的阳光一般灿烂。

(4)面对着自己双手创造的劳动果实,人人都会觉得它们的浓香甘美,人人的心里都会涌动一股愉悦的激情。

5.本月阅读套题参考答案 篇五

一、1、B 2、A 3、C 4、玛雅人创造的文明涉及的领域多、水平高、成就大, 遍及的地域也广, 玛雅文明同古希腊人创造的欧洲文明一样, 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二、5、有三处伏笔“新婚不久”、“高级的音响特别显眼”、“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为下文哑妻怀孕、胎教以及这对夫妇听不到各种声音原来是聋哑人的情节作铺垫。6、以音响进行胎教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用小提琴培养儿子做生活强者。7、“心灵发出的悠扬乐音”是成功的喜悦感, 获得人们称赞的幸福感, 生活美满的快乐感。8、只要抓住聋哑夫妇身上表现出的是乐观、进取、坚强、慈爱的性格答,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三、9、B (视事:施政务) 10、A (A竟然/于是, B动词做, C坚决, D没有用来) 11、A ( (3) 不肯受官职, (5) 有意疏远宾客想退官, (2) (6) 表现了为官清谨, (1) (4) 表现了予民恩惠) 12、B (“百姓们都感激得说不出话来”错, “民称之不容口”是说“百姓对王志赞不绝口”) 13、 (1) 王志九岁时, 住在家乡的亲生母亲去世了, 他满脸愁容, 因哀伤过度而消瘦, 他的内外亲戚对此感到惊异。 (2) 王志怜悯那个寡妇的情义, 用自己的俸禄替她还债。 (3) 王志的门客曾经偷了他的车卖掉了, 王志知道这件事却不追问, 像当初那样对待那个盗车人。四、14、焉/焉/焉/焉/焉/知其恶/者/15、要想治理好家族, 关键就在于须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五、16、“日生残夜”、“春入旧年”表示时序匆忙交替, 促引了“客路之人”的思乡之情;“日”与“春”象征了新生的美好事物, 并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 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描写的景物、时令蕴含一种旧去新来的自然理趣,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 (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漂泊、思乡之情。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表现出了飘泊羁旅之情, 尾联的“乡书”、“归雁”传达的是思乡念亲之意, 中间两联描写的景物也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孤独乡思愁绪。18、此题的答案可以有三种:第一种:“倚”字更好。“倚”, 倚靠, 背依之义, “倚清秋”是说词人登上“西楼”清冷秋景相伴随。从整首词的词意看, “秋”一句双关, 既实指自然的秋天, 也暗示祖国山河破碎的萧条气象。“倚”字既展示了广阔的进令背景, 也抒写了词人对国家生死存亡命运的感叹, 而“锁”字局限在“深院”之中, 较多表现的是词人失去帝位后的惆怅, 意境没“倚”高远。第二种:“锁”字更好。“锁”, 关住, 郁结之义。这首词是李煜亡国后被宋幽禁在汴京一座深院中而写的。“锁”字语义丰富而含蓄, 一方面写出实景, 在词人眼中, 似乎所有的萧瑟的秋意都集中浓缩在寂寞的深院之中;另一方面表现了词人的心境, 万千愁绪凝聚在心, 无法排遣, 而“倚”字仅表现词人在清秋时节独倚西楼的情状, 重在景象的描写, 没“锁”字的意味深厚。第三种:若答两个字各有其妙, 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命题者提供)

6.父亲的阅读附答案 篇六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

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1)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没有享受过父爱(或: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②父亲威严、冷峻,话很少③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表示过一点亲昵(或: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

2.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3.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或:“平静的水波”比喻父亲外表的威严和冷峻,话很少,笑很少,从不表示亲昵,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情感流露。“激流”比喻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强烈的爱)

①给儿子倒酒;②卖驴让儿子复读;③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④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⑤专门赶回来送儿子;⑥深情叮嘱。

4.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写过信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或: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

5.(1)①对儿子都有深沉的爱②父爱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行动而不是通过语言③都肩负着家庭重担。

7.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篇七

《父亲的大学》阅读原文

①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情愿盘腿坐在炕头帮祖母纺线,也不肯进学堂。父亲不上学,也就不识字,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得。而读过书的大伯三叔四叔,无一例外地成了“公家人”,虽然几年才回来一趟,但都是春风满面,神采飞扬。相比之下父亲却显得委琐俗气。每当他们弟兄几个坐在一起,我甚至都不敢看父亲一眼。

②父亲当年为什么不肯上学,父亲从未说过,我也没问过。倒是母亲每每与父亲闹翻,最后总是毫不留情地质问父亲:那时你咋不上学呀,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母亲这话一出口,父亲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头,只顾一口接一口地吸烟,一声不吭。

③父亲不识字,闹了不少笑话。听说有一回父亲进城,直通通地就走进了女厕所,被一个女工骂了出来。父亲吓得魂不附体,苦苦哀求,后来甚至下了跪。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扬开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父亲在村里走路,头总是垂得很低。

④这事虽然与我无关,但既然发生在自己父亲身上,我也就很难为情。每当看到或听到村里那些长舌的男人女人饶有兴致、添油加醋地谈论这件事时,我无不转身落荒而逃。回到家,真想戳着父亲的鼻子问他当初为什么不上学不读书,而偏偏去做那些纺棉花的女人活。但看到父亲寂寞苍老的样子,又禁不住顿生怜悯,真想抱住父亲的腿大哭一场。

⑤我上了高中,有一次,父亲怯生生地说想到学校来看我。听了这句话,我顿时感到一阵寒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父亲,学校共有几处厕所,男厕在哪一边,不厌其烦地给父亲讲解“男”字与“女”字的不同。父亲不说话,只低头默默地吸烟。返校后我忐忑不安地等父亲来,夜里偷偷地拿红粉笔去加重厕所上的那个“男”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高考前夕,我回了趟家,到家时已近黄昏,但家门却还紧锁着。我坐在大门旁的石头上等父亲,看着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泥墙。邻家婶子从家里走出来,抬头看见我,说:梅子,你咋才回来?你爹犯胃病吐血了!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婶子又说:现在好了,昨儿出的院,这会儿在地里忙呢!我拔腿往田里跑,远远地看见父亲腰里扎着一根草绳子,那么瘦小枯干!我跑上去,默默地站在父亲身后,眼泪簌簌而下。父亲说,很晚了,咱回家吧。我与父亲拉着排子车往家走,一路无语。一抹晚霞在西边的天空灿烂地燃烧,映照着我羞红的脸。

⑦终于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的话突然多了。我很难理解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怎么就一时那么能说起来。凡是能想起来的,他都往外说。当年为啥不进学堂念书呀,那是因为家里穷呀,要是都上学,还不把你爷爷奶奶活活累死呀!你大伯三叔四叔都上过大学,就我没上过,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有时说得母亲烦了,就顶他:你歇会吧,自己的肠子还用别人给你量么!但父亲似乎已经不再怕母亲,仍是趾高气扬地说个不停。

⑧临上大学的前一天,一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父亲摆了满满两桌酒席,把村长、支书、我小学的老师连同村里有些许墨水的人,都请到家里来。父亲红光满面,大声地说着些谦虚里透看骄傲的话,与他们碰杯,与他们喝酒。父亲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全没有了往日的卑下与委琐。我躲在灯影里,泪流满面……

(本文有删改)

《父亲的大学》阅读题目

13.“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的原因是什么?(4分)

14.赏析下面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6分)

(1)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

(2)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

15.(7分)“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背影》

(1)文章第⑤段的“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与上述《背影》中的这句话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探究:“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在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析。(5分)

16.文章以“父亲的大学”为标题有哪些含义?(6分)

《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13.(4分)

(1)父亲怕自己再闹笑话,给女儿丢脸。

(2)父亲怕自己再出错,给自己丢脸。

(3)怕自己“委琐俗气”的形象让女儿难堪。

(4)自卑感。

14.(6分)(1)(3分)虽然只是一个拟声词(象声词),却准确地描摹出了动作的突然性,表现了“我”听到消息之后的震惊、焦急与牵挂的心理。

(2)(3分)例一:比喻。准确、生动、形象,表现了父亲压抑已久的心愿终于实现之后的狂喜之举。例二:长期被人看不起的父亲终于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反常的举动准确地表现父亲从急切期盼到如愿以偿的狂喜心理。

15.(7分)(1)(2分)均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2)(5分)示例一:它们表达的意思略有不同:《背影》侧重于自嘲——作者把父亲的细心体贴看成是“迂”,嘲讽自己“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真是太聪明了” 。《父亲的大学》侧重于自责——父亲这么想见女儿,又这么体谅女儿,自己却有这么多的顾虑,真太不了解父亲了!示例二:《背影》一文,作者自责当年为什么自以为是,为什么不能理解父亲无微不至的爱,愧疚之情溢于言表。《父亲的大学》一文,“我”只顾及自己的面子,残忍地浇灭了父亲的思女之情,作者为自己的自私而深深自责。两篇文章都借反语的语调,表达了一样的愧疚之情。

16.(6分)

(1)表达了父亲的遗憾。未能上大学是抑郁了父亲一生的心结。

(2)表达了父亲的梦想。女儿的大学就是自己的大学,女儿圆了父亲的大学梦。

(3)表达了父亲的解脱感和自豪感。对过去“委琐”生活的解脱和对女儿的自豪。

(4)表达了对父亲的孝顺和自我牺牲的补偿。

(5)表达了女儿的感恩。考上大学是女儿对辛勤劳作的父亲的最好回报。

8.顾客期望值的挖掘路径 篇八

在服务已被普遍重视的形势下, 服务竞争的策略更显得十分重要。许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 在顾客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做出了创新之举, 如超值服务、星级服务、个性化服务、4S服务等, 比如摩托罗拉公司的用户完全满意服务计划、深圳康佳公司的“大拇指”工程、合肥荣事达公司的“红地毯”服务方式、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制等等。这些服务策略的成功采用, 把当今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也使服务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当前已有许多企业提出了“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和一流管理”的目标, 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那么如何去创造一流的服务呢?总结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 可以把创一流服务的途径概括为:“超越顾客期望值, 满足顾客期望值, 调整顾客期望值”三句话。

一、超越顾客的期望值

顾客的期望值是指顾客希望供应厂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满足其需要的水平。达到了这一期望值, 顾客就会感到满意, 而未达到顾客则会产生不满。

所谓超越顾客的期望值, 是指供应企业不仅能够达到顾客的期望, 而且还能提供更完美的服务, 超过了顾客预期的要求, 使之得到了意想不到的, 甚至感到惊喜的服务和好处, 使顾客感到更加满意。

提供超越顾客期望值的服务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满足顾客的需要, 使顾客不仅对产品和服务完全满意, 而且对企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满意, 有利于发展和巩固顾客群, 提高企业形象和信誉, 拓展市场,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它反映了企业对顾客负责、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 是企业热心关心顾客、追求卓越经营目标所付出的努力过程。

超越顾客期望值的方法多种多样,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采用适当的方法。例如: (1) 在提供的产品方面超越顾客的期望。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特性、外观、包装等方面进行创新、超越和延伸等。 (2) 在提供服务方面, 采取延伸服务、附加服务、增值服务等, 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方便。 (3) 在服务价值上超越, 包括免费或在原来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服务项目、服务种类、提高服务档次和等级。 (4) 在关心顾客程度方面超越。包括提供个性化服务, 按顾客的喜爱提供有特色的服务, 为顾客提供咨询和参谋, 提供流动服务、热线服务、主动上门访问, 节假日送贺卡, 记住顾客姓名等等。 (5) 超越责任范围的服务。如流动维修车不仅维修本企业售出产品, 而且也提供其他厂家产品的义务修理;对超“三包”期产品提供义务服务;为顾客的意外损失提供补偿等等。 (6) 超越原有服务能力和水平。包括在服务态度、方式、设施、环境等方面超越顾客原有印象和期望, 使顾客感到欣喜和满意。如有的服务行业的服务“热点”和“难点”, 经过努力改进, 不仅改变了原来状况, 而且比顾客设想的更好, 出乎其所料。

顾客的期望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而且不同顾客的期望值水平也不尽相同, 所以, 顾客期望值是一个变化的、有差异的动态值。企业要超越顾客不断发展的期望, 就应不断研究和分析顾客群期望的变化动态, 在服务中不断创新、不断开拓、不断改进, 并且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 提供更富有个性化、差别化的特色服务, 才能在超越顾客期望值的服务中取得更大的绩效。

在实现超越顾客期望值的服务方面, 山东青岛海尔集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甘肃白银市有位顾客的冰箱出了故障, 打电话给海尔总部, 希望在半个月内有人能上门修理。结果, 第二天, 海尔维修人员就赶到家中, 这样快捷的上门服务, 使顾客不敢相信。一问方知维修人员是连夜乘机赶来的。来回的差旅费已与冰箱的售价相差无几。如果仅从赚钱的角度出发, 是很不划算的。但海尔集团认为, 他们卖的是信誉而不仅仅是产品。顾客被这一意想不到的真诚服务深深感动了。在维修反馈单上写下了真挚的感言:“我要告诉所有的人, 我买的是海尔冰箱。”

二、满足顾客的期望值

满足顾客期望值是对供应厂商服务的基本要求, 也是顾客最起码的需求。当企业对顾客的期望做不到超越时, 至少要满足其期望值。企业要满足自己顾客的期望值, 就应把顾客的要求制订到服务规范中, 落实到对顾客的承诺中, 并切实执行到位。同时还要考虑顾客的不同需求, 千方百计予以满足, 使每一位顾客都满意。即使有的顾客提出了特殊要求, 也要千方百计使他满意。应认识到每一位顾客都是“上帝”, 每使一位顾客满意, 就是尽到一份责任, 也是争取到一份市场份额。

深圳康佳电子集团公司于2005年11月底接到一位重庆用户来信, 称他2002年购置一台康佳彩色电视机, 在2005年11月出现了故障。经检查是显像管漏气, 希望公司给予修理。尽管已经超过了保修期, 但希望厂家按维修规定给予修理, 并希望尽快处理, 以便于春节能看上电视。深圳康佳公司考虑到用户的要求是合理的, 应予以承诺。当用户把电视托运过去, 短短半个月后, 厂家以最快速度把修好的电视机寄给了用户。使用户全家在春节高高兴兴地看上了电视, 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春节。深圳康佳公司信守承诺, 按用户期望实现了满意的服务, 使用户深受感动。他将自己的经历给朋友做了宣传, 先后有三位新婚的朋友放心地选购了康佳42吋彩电。优质的服务, 创造了忠诚的顾客, 又争取到了新的顾客, 双方都获得了增值。

三、调整顾客的期望值

鉴于各种原因或客观条件限制, 顾客的期望值有时可能一时难以满足, 或存在一些困难, 这时也不要简单处理或婉言拒绝。服务人员仍然应满腔热情地对待顾客。可以真诚地说明情况, 征求顾客意见, 调低他的期望值, 或寻找替代方案。在取得顾客同意认可的条件下, 再千方百计去努力, 争取把服务做得使顾客满意, 并努力超越其已调整的期望值, 使顾客感到服务人员面对困难仍然尽心做出努力, 这样会给顾客带来特殊的满足感。

例如, 一位购置了往返机票乘坐西北航空公司飞机去北京开会的旅客, 在四天会议结束准备返回去确认返程机票时, 却意外地发现由于售票员的疏忽, 把机票的起止地点和航班号全部写错了, 该乘客也一时大意没有在购票时核对。当北京售票处的电脑确认时, 才发现这张机票已不能使用。按规定, 乘客应回到原地售票处交涉退票, 再在北京重新购买返程机票, 而且责任不在北京方面。乘客因为有重要会议需按时返回, 但手中又没有购票款, 感到十分恼火和焦急, 希望北京的西北民航售票处想办法帮助他解决并要求能按期返回。北京售票处服务人员答应设法研究解决方案。但经查询, 当天西北航空公司的航班已没有了, 由于乘客购买的机票是优惠票, 无法改签其他公司航班。服务人员提出, 尽管他们可以与原售票处交涉换票, 但只能改乘该公司第二天的航班。虽然这是一个不得已的解决方案, 但售票人员仍然热情答应去请示值班主任。当乘客正准备接受第二天改乘的方案时, 服务人员经请示值班主任, 并与其他航空公司联系, 主动地给乘客换订一张当天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班, 尽管比乘客预订的时间晚了两个小时, 但保证乘客当天可以返回参加会议, 并承担处理原机票的的手续, 让乘客放心。由于北京售票处服务人员真诚的帮助, 解决了乘客的困难, 仍然让这位乘客十分满意。他事后对许多人说:“西北民航的服务真正做到了乘客第一, 全心全意。”

创一流服务的三个路径提供了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可行思路和作法。如果正确认真地按这一思路去做,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错误地理解和运用, 也可能适得其反。

9.父亲的眼睛阅读答案 篇九

父亲是残疾人,他只有一只眼睛。

大学毕业后,我在找工作时遇到了麻烦。因为我读的学校很普通,奔波了两三个月竟一无所获。后来我不得不每天抱回一沓报纸,和父亲一起寻找相关的用人信息。

有一天,父亲对一家企业形象广告好像有了兴趣,他呆呆地看了很久,自言自语地说:“咦,这小子还真有出息了!”我问父亲说的是谁,父亲一指广告中那位总经理的照片:“这个叫宋新德的家伙,早先是咱家的邻居。”我笑了一下:“这么多年了,你不会看错吧?”父亲说:“不会错,老宋家的孩子鼻子大,眼睛小,你看这家伙就跟他爹一模一样。”我接过父亲手中的报纸,心中忽然有了主意。

第二天,我背着父亲去了那家公司,在宋经理的面前,我小心翼翼地提起了父亲的名字和老家的村庄,并道明了我的来意——求职。

那位宋经理像看见了外星人一样看着我:“你爸爸真叫刘富贵?他是不是……”说完,他指指自己的眼睛。我点了点头:“是的,我父亲是残疾人。”

这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宋经理忽然泪流满面,抓住我的手说:“兄弟,我找你家找了快二十年了!”半个小时后,我把宋经理带到了家中。宋经理一见父亲,“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刘叔,我是小德子呀……”

那天,宋经理在全市最豪华的酒店招待了我和父亲。席间,我才知道父亲瞎眼的秘密:那一年宋新德12岁,过年放鞭炮时弄出了一只哑炮。就在他仔细摆弄的时候,父亲发现了,他一把夺下这只爆竹,然而就在那一瞬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哑炮响了,父亲随即失去了一只眼睛。从此以后,宋家对我家总是千恩万谢,以至于他们全家一直生活在对父亲的歉疚的阴影中……半年后,父亲带着全家忽然从老家的村庄消失了……

吃完饭,宋经理开车送我和父亲回家,并塞了三万块钱到父亲手里,同时对我说:“老弟,下周一你就到我的公司上班……”

那一晚,我和父亲都彻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父亲红着眼睛问我:“上班的事怎么考虑的`?”我说:“爸,宋经理给的钱咱给他寄回去,我再到别处找工作。另外,你要是觉得有必要,咱可以再搬次家……”

父亲点点头:“小子,听你的。”说完,他躺下睡了。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一沓( ) (2)瞬间 ( )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的词语的含义。

(1)奔波:

(2)歉疚:

[能力拓展]

3、宋经理一见父亲会马上跪下?

4、你如何评价文中求职的父子?

[创新运用]

10.《父亲的礼让》阅读答案 篇十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作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的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那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的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没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的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

11.父亲的期望的阅读答案 篇十一

博弈论文献中常出现囚徒困境、性别战、斗鸡博弈等等经典例子。这些博弈都是最简单最典型的非合作博弈——仅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恰有两个纯策略。若各参与人行动数目都大于1, 则可得一般的双矩阵博弈。若将上述博弈中参与人的数目推广到任意大于1的自然数, 且保持各参与人仍恰有两个纯行动, 则可得实际问题中常见的简单而典型的正规型博弈, 我们称为n人双行动博弈。此类博弈有很多实际背景, 如[1]、[2]中所提出的环境管理科学中的毛利益-环境博弈等。

传统策略博弈不考虑参与人混合策略的不明确性 (称Shannon熵) 和极大熵准则, 致使像夫妻争执和斗鸡博弈等著名博弈所得结论自相矛盾 (见[3]pp.1~2) 。本文将Shannon熵和极大熵准则引进博弈论形成所谓带熵博弈论[3]。[4]首先提出条件博弈及其期望均衡的概念, 文献[5]、[6]将期望均衡进一步引入有限理性博弈中, [7]研究了一些双矩阵理性博弈的期望均衡分析问题, 其例子说明用期望均衡分析所得结果是传统博弈论无法得到, 且更符合实际。

因本文研究各参与人都恰有两个行动的博弈, 可记行动为0和1, 故称其为0-1博弈, 因此可用长度为n的二进制表示博弈的局势。而有关标号可用二进制的十进制数表示。 此外, 因0和1具有良好的对偶性质, 故也导致局势的对偶问题。 因此本文的一个记号系统就是二进制和十进制数系并用其对偶性。首先证明了一个关于0-1博弈严格纯Nash均衡集合的结构定理, 然后转成算法。第二, 基于极大熵准则是全体参与人共同知识的前提假设 (将这个假设加入传统静态博弈系统就称之为理性博弈[3,5,6]) 以及信息熵理论中等概率分布的信息熵最大的原理, 给出计算在数学期望意义下的均衡——期望均衡的计算公式。 接着给出几个计算n人0-1理性博弈严格纯Nash均衡和期望均衡的例子。然后, 基于期望均衡的计算公式, 将n人0-1理性博弈中参与人的效用参数化, 由解不等式组得到在全体参与人对于其他参与人的决策信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最可能发生的局势——这就是所谓的期望均衡分析问题, 即将[7]中参与人数目从2推广到n. 最后给出两个3人0-1理性博弈的期望均衡分析的应用例子。

n人0-1博弈不但有广泛的应用, 而且与一般的n人策略博弈严格纯Nash均衡的求解相比较, 两种均衡的求解法均比较简单易行。此外, 当每个参与人关于其他参与人的决策信息一无所知时, 最可能出现的局势是传统博弈论无法得到且更加符合实际的, 故解决了处在博弈论和信息熵理论边缘的一个理论上重要, 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且计算方便的问题。

2 前提假设

全体参与人的共同知识系统包括且仅包括:

①共有n个参与人;

②每个参与人都恰有两个待选行动;

③每个参与人都知道全体参与人所使用的行动时, 他的效用;

④每个参与人都希望在博弈中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用;

⑤每个参与人都知道极大熵原理 (PME) [3,4,5,6,7,8]:对于每个参与人, 为了清楚其他参与人的行动选择, 这个参与人的信息量需要达到最大。

3 基本概念

定义1 n-人策略博弈Γ≡[N, (Ai) , (ui) ]称为0-1博弈, 其中N={1, 2, …, n}是参与人集, Ai={0, 1}是参与人i的行动集, 而ui:A=iΝAi={0, 1}ΝR是参与人i的效用函数。 长度为n的二进制数a=ana1∈{0, 1}N (也记 (an, …, a1) 或 (ana1) ) 是此博弈的局势。对结盟C={i1, …, ir}⊆N, 记-C代替NC, aC代替 (ai1, …, air) 。

定义2 局势a*=a*na*1称严格Nash均衡, 若ui (a*) >ui (a*-i, a*i) , ∀iN. 其集记作PNE (Γ) , 故aNC=a-C, a= (a1, …, an) = (aC, a-C) , a{i}=ai, a-{i}=a-i.

定义3[4,5,6] 满足前提假设的博弈称理性博弈, 其在期望意义下的均衡称期望均衡。

定义0和1的对偶分别为1和0, 并记0¯=1, 1¯=0

定义4 n人0-1博弈Γ≡[N, (Ai) , (ui) ]称对称的, 若有二元函数S使得Ai={0, 1}, ui (a) =S (ai, s (a) ) , ∀a∈{0, 1}N, s (a) =i=1naia=ana1中1的个数。

Bn是长度n的二进制数集, 其中ai=0, 1, i=1, …, n. 如B3={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则|Bn|=2n. 记Dn=d (Bn) ={d (b) |bBn}, 其中d (a) =d (ana1) =i=1nai2i-1是二进制数a= (ana1) 的十进制数, 如D3=d (B3) ={0, 1, 2, 3, 4, 5, 6, 7}。故Dn=d (Bn) ={0, …, 2n-1}。 记Dbi={d (a) |ai=b}, b=0, 1。如n=3时, D01={d (000) , d (010) , d (100) , d (110) }={0, 2, 4, 6}, D11={d (001) , d (011) , d (101) , d (111) }={1, 3, 5, 7}。以b (d) 记十进制数d的二进制数, 并记b (Dn) ={b (d) |dDn}。定义a=anaia1∈{0, 1}Ni-对偶为a (i) ¯=anai¯a1{0, 1}Ν, 如110101 (2) ¯=110111

4 严格纯Nash均衡的

求解框图及其推导

引理1 (1) a (i) ¯¯=ai=1, , n. (2) a (i) ¯=b当且仅当b (i) ¯=ai=1, , n.

定理1 令D (a) ={a (i) ¯|ui (a) >ui (a (i) ¯) , iΝ}, 则ΡΝE=Aa{0, 1}ΝD (a)

证明 设a*Aa{0, 1}ΝD (a) , a*=a (i) (i) ¯, iΝ, 则a*∉D (a) , ∀aA, 特别a*∉D (a (i) ) , ∀iN. 因a (i) =a* (i) ¯= (a-i*, ai*¯) , 故ui (a-i*, ai*¯) =ui (a (i) ) ui (a (i) (i) ¯) =ui (a*) , iΝ. 故a*∈PNE. 设a*Aa{0, 1}ΝD (a) 则有a∈{0, 1}N使a*∈D (a) 。故有iN使a*=a (i) ¯满足ui (a) >ui (a (i) ¯) 。由引理1a=a* (i) ¯=an*ai*¯a1*= (a-i*, ai*¯) 。故ui (a-i*, ai*¯) =ui (a) >ui (a*) iΝ. 因此a*∉PNE.

定理2 (求解严格纯Nash均衡的算法)

① 置Ø⇒D, 0…0⇒a.

② 置1⇒i.

③ 若ui (a) >ui (a (i) ¯) , 则转④; 否则转 (10) 。

a (i) ¯a.

⑤ 若aD, 则转⑥; 否则转⑦。

⑥ 若i+1>n, 则转⑦; 否则转 (12) 。

⑦ 若a+1≤1…1, 则转⑧; 否则转 (13) 。

D∪{a}⇒D.

a+1⇒a, 转②。

(10) 若ui (a) <ui (a (i) ¯) , 则转 (11) ; 否则转⑥。

(11) aa, 转⑤。

(12) i+1⇒i.

(13) 输出{0, 1}ND, 结束.

5 期望均衡的求解公式及其推导

引理2[9] 一个m维概率向量P= (p1, …, pm) , pi≥0, i=1, …, m;i=1mpi=1的Shannon信息熵达到最大当且仅当pi=1/m, i=1, …, m.

定理3 期望均衡计算法:

① 计算ei (ai) =21-na-i{0, 1}Νi}ui (ai, a-i) , b=0, 1i=1, , n.

② 设ei (a*i) =max{ei (0) , ei (1) }, i=1, 2, …, n, 则 (a*1, …, a*n) 是期望均衡。

证明 由前提假设, 各参与人除N, Ai={0, 1}, uiMPE外, 其他一无所知。由引理2, 若iai, 则他断定 (ai, a-i) 出现的概率是21-n. 故ei (ai) =21-na-i{0, 1}Νi}ui (ai, a-i) 。 由共同知识概念, 各参与人必都选使ei (ai) =max{ei (1) , ei (0) }成立的ai.

6 例

例1 求下列三人0-1博弈的全体严格纯Nash均衡和期望均衡。000 (2, 1, 4) ; 001 (3, 2, 1) ; 010 (1, 3, 2) ; 011 (2, 1, 4) ; 100 (3, 4, 1) ; 101 (2, 2, 1) ; 110 (1, 1, 4) ; 111 (3, 2, 1) 。易知e1 (0) =11/4, e1 (1) =7/4, e2 (0) =9/4, e2 (1) =7/4, e3 (0) =2, e3 (1) =9/4, max{e1 (0) , e1 (1) }=e1 (0) , max{e2 (0) , e2 (1) }=e2 (0) , max{e3 (0) , e3 (1) }=e3 (1) 。 唯一期望均衡100。筛法:写出博弈000 (2, 1, 4) ; 001 (3, 2, 1) ; 010 (1, 3, 2) ; 011 (2, 1, 4) ; 100 (3, 4, 1) ; 101 (2, 2, 1) ; 110 (1, 1, 4) ; 111 (3, 2, 1) 。000 (2, 1, 4) 与001 (3, 2, 1) 比较, 因4>1, 故001 (3, 2, 1) 下划线。得000 (2, 1, 4) ;001 (3, 2, 1) ¯; 010 (1, 3, 2) ; 011 (2, 1, 4) ; 100 (3, 4, 1) ; 101 (2, 2, 1) ;110 (1, 1, 4) ; 111 (3, 2, 1) 。如此类推, 最后得000 (2, 1, 4) ¯;001 (3, 2, 1) ¯;010 (1, 3, 2) ¯;011 (2, 1, 4) ¯; 100 (3, 4, 1) ;101 (2, 2, 1) ¯;110 (1, 1, 4) ¯;111 (3, 2, 1) ¯。唯一纯Nash均衡为100。

例2 (采牡蛎博弈) [10] 三人一起在切萨皮克湾采牡蛎。他们都知道在海湾的东北岸外有一个从无人采过的牡蛎床, 若那些牡蛎在下个月之前没有被采走, 等它们长大成熟后, 能在市场上卖更多的钱。现在三个采牡蛎者都在考虑是去采 (行动0) 还是等一等 (行动1) 。 则博弈表为000 (5, 5, 5) ; 001 (7, 7, 1) ; 010 (7, 1, 7) ; 011 (12, 1, 1) ; 100 (1, 7, 7) ;101 (1, 12, 1) ;110 (1, 1, 12) ;111 (10, 10, 10) 。故ei (0) =31/4, ei (1) =13/4, i=1, 2, 3。即若每人不知其他人信息时, 则都会采集。

例3 (公共物品博弈) [10] 考虑三个参与者的公共物品提供博弈。各参与者可提供或不提供c个单位公共物品。若有k个人提供, 则每个人都得到ka个单位的利益, k=1, 2, 3。设各参与者的纯策略提供和不提供各表为0和1, 则博弈为000 (3a-c, 3a-c, 3a-c) ;001 (2a-c, 2a-c, 2a) ;010 (2a-c, 2a, 2a-c) ;011 (a-c, a, a) ;100 (2a, 2a-c, 2a-c) ;101 (a, a-c, a) ;110 (a, a, a-c) ;111 (0, 0, 0) 。由ei (0) =2a-c, ei (1) =a, i=1, 2, 3, 可得a>cei (0) >ei (1) , a<cei (0) <ei (1) , a=cei (0) =ei (1) , i=1, 2, 3。即若各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有关信息一无所知, 则当提供者所得利益大于 (小于或等于) 付出成本时, 各参与者都将提供 (不提供或等概地提供或不提供) 。

例4 三人做同种生意。若一或二人扩大生产, 则可从未扩大生产者手中抢到生意。但若三人都扩大生产, 则又回到原平衡状态。设扩大和不扩大生产各表为0和1, 则博弈000 (0, 0, 0) ; 001 (a, a, -2a) ; 010 (a, -2a, a) ; 011 (2a, -a, -a) ; 100 (-2a, a, a) ; 101 (-a, 2a, -a) ; 110 (-a, -a, 2a) ; 111 (0, 0, 0) 。由ei (0) =a, ei (1) =-a, i=1, 2, 3知, a>0⇔ei (0) >ei (1) , a<0⇔ei (0) <ei (1) , a=0⇔ei (0) =ei (1) , i=1, 2, 3。故若各参与者对其他两者有关信息一无所知, 则当扩大生产盈 (亏或不盈不亏) 时, 则将都扩大 (不扩大或等概扩大和不扩大) 生产。

摘要:为了解决每个参与人恰有两个行动且极大熵准则以及每个参与人都完全不知道其他参与人的行动信息是全体参与人的共同知识的多人策略博弈的可能出现局势, 给出了严格纯Nash均衡和期望均衡的求解法和最可能局势的分析法及其用应例子。以二进制和十进制数为基本工具, 证明了严格纯Nash均衡的一个求解算法, 基于全体参与人上述共同知识系统, 给出了一个明显的期望均衡求解公式。通过设定参与人的效用为未知参数并根据期望均衡求解公式, 由解不等式组的方法提出了期望均衡分析法。研究表明, 此类常用博弈的特殊性致使两种均衡和期望均衡分析计算简洁。实例分析表明, 此法可快速计算出博弈的严格纯Nash均衡和期望均衡, 由期望均衡分析法给出的结论由传统方法无法得到且更加符合实际。

关键词:0-1博弈,理性博弈,严格纯Nash均衡,期望均衡,极大熵原理,期望均衡分析

参考文献

[1]Jiang D Y.Gross interest-environment games ineconomic management science[J].Management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anada) , 2007, 1 (1) :25~31.

[2]Jiang D Y.Conditions for strictly Nash equilibriaand public!harm degrees in a gross interest-envi-ronment game[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CD-ROM) , 2008, part 5 (251) :1~6.

[3]姜殿玉.带熵博弈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4]Jiang D Y, Zhang S K.Realizablity of expectedequilibria of n-person condition game under strongknowledge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06, 2 (4) :761~770.

[5]Jiang D Y.Static, completely static and rationalgames of 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their differentNash equilib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08, 4 (3) :649~657.

[6]Jiang D Y.Neumann-Morgenstern stable set of afinite static strategy game[J].Journal of Mathe-matical Contro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2007, 1 (2) :251~260.

[7]姜殿玉等.几个双矩阵经济管理理性博弈的期望均衡分析[J].系统工程, 2008, 16 (1) :106~109.

[8]姜殿玉.连续对策的最大熵策略密度对策解[J].系统科学与数学, 2008, 28 (9) :1158~1172.

[9]Roman S.Coding and information theory[M].NewYork:Spring-Verlag, 1992.

12.《父亲的树》阅读答案 篇十二

父亲的树

那个与往年没有任何不同的春日,父亲从远在几百里外的故乡赶来看我。父亲老了,他根本记不清楚自 己究竟第几次跟我唠叨家里那棵枣树重新发芽的事了。

入夜,朦朦胧胧听见小雨点儿拍打窗棂的声音,以及父亲沉郁的鼾声,如同一支古典乐曲,我能记住这棵枣树时,已经五岁了。

那时的阳光多好啊。深蓝色的瓦屋,赭黄色的矮墙,组成了四四方方的小院,透过树林的间隙可以望见瓦蓝的天、飘逸的云、晶莹的星和微红的日。枣树就长在院子的显眼处,很灵性地撑起一片天空。多年以后 ,父亲每每谈及这些情景总是满脸笑意,总是嗔怪说幼时的我脾气如枣树一样倔。

树龄跟我一样。父亲说他是在我出生的那天栽下这棵枣树的,很自然地代表他的儿子。父亲还说,小时候他的儿子很壮,刚会爬的日子,在小院里,儿子总爱一步步爬到那棵枣树旁,嘿嘿地用力,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望着一旁的他,哈哈地傻笑。然后,父亲看看又黑又瘦的我不停地叹气:这娃子吃的饭哪儿去了?哪儿像小时候又 白又胖的模样……东拉西扯的闲谈,如散文的方式,只容纳了一种岁月的变幻。

父亲一停下手中的农活儿,就蹲在屋檐下,抽着旱烟,悠闲地观望他的枣树。金秋时节,枣树也总是用一树的丰盈回报父亲。这时候父亲的嘴角和皱纹便会漾满一种沉思。

在父亲悠闲的观望中,枣树一年一年地长大。枣树春意来得迟,院中那我喜欢的泡桐早已绿意满目,影绰着生命明丽澎湃的色彩,它才刚刚令人惊疑地从那似乎枯槁的紫褐色枝端探出一些鹅黄的淡芽。不久,矮矮的枣树便被高高的泡桐遮盖起来。

还是父亲把所有的泡桐都砍掉了。说不出为什么,心中感到几许淡淡的哀伤。因为我觉得父亲几乎所有的关爱都给了那棵枣树。

枣树花开花谢,一晃十几年匆匆而过,为了求学我来回漂泊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港口,却很少驻留于家的那个港口。于是,我离枣树越来越远,离父亲越来越远。

高三那年,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枣树却没有探出鹅黄的淡芽。光秃秃的枝桠刺向天宇,似乎在等待温柔的阳光,等待蛰伏的花期。“实际上它是枯了。”我不屑一顾地说。父亲依旧悠闲地观望着那棵树,舍不得砍去。

但那年我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就在我整理好行囊恨不得一下子飞走时,我听见父亲莫名其妙地叹气:“走吧,走吧,都走吧……”

我知道父亲又在怀念他的枣树了。可那是怎样的一棵树啊,它的树身还没有我高,一枝延伸成肩,一枝兀立成柱,恰如人的形象,负重与挺拔。多少年,就是这棵树,和我一样吸吮这方天宽的鲜润。走的时候,我才明白:父亲对他那“无根”的儿子有一种抛不却割不断的情缘!

这棵树在唤我回首张望,张望……我揉了揉眼角,有泪。

其实啊,我才是父亲的枣树 。为了我的成长,父亲给予了他所能给予的一切。日益苍老的父亲总是望着在他的呵护下的枣树能衍生一些青枝绿叶,而我却总是误解着甚至根本不清楚那份关爱,企图去寻找另外的天空。

注定在这细雨轻敲的夜晚,我寻回了最初的亲情。人是一棵树啊,而我是父亲的树,这棵树是父亲一生最大的付出,我该怎样顺应天地四时长成一个卓然而立的自己呢?又何时才能为我的父亲撑起一片天空作为回报呢?

我读父亲的树,忽然想起一句话:有一种缘于内心的情感,剥掉生活表层的浮华后,内核会显得更加美丽。那种情感,我们称之为生命与爱的东西,原本就生生不息。

1.从文章看是写父亲的,为什么以“父亲的树”为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安排材料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回忆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什么把所有的泡桐树都砍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有一种缘于内心的情感”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中的树与《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花各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1.写树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希望,由此表现父亲淳朴、执著的精神。

2.这种手法在文中更便于引起我深情的回忆。便于表达“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热爱。

3.①父亲栽树。②收获枣子。③砍掉泡桐。按时间顺序排列。

4.关爱枣树。

5.内心情感指生生不息的生命与爱的感情。

13.父亲的拥抱阅读答案 篇十三

②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事业有成,爱好写作,我们都很羡慕他。但是他说,他有一个不听话的儿子,儿子十八岁了,学习不好,打架斗殴,而且从来不和他进行交流。一路上,他说的都是他儿子的不好。

③但我知道,他的儿子就在北京,在一家体校里学习武术,他说,没有办法了,只好选择一个他喜欢的东西让他学习,他一直说自己的儿子大脑简单四肢发达,还说自己常常对他拳打脚踢,甚至,他觉得儿子不是他的儿子,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骄傲。他就这样不停地说自己儿子的缺点,到最后,我都认为他儿子就是一个“孺子不可教”的男孩了。

④开完了会,我们要往回走,他问我:“你不想在北京转转?”

⑤那时已经下午了,我们赶回去天也差不多应该黑了,何况,我不想一个人逛商场。

⑥“商场好多名牌都打折呢,你们女孩子不是最爱逛商场吗?”他一直劝我。

⑦我不明白他什么意思,司机开着车在北京兜着圈子,我看着反光镜中他平静的脸,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坚持让我去逛商场?突然,我一下子明白了,

⑧我说:“我们去看看你儿子吧,既然到了北京,看看他有什么需要的?”

⑨“看他做什么?”他还嘴硬着,“反正他又不想见我。他最烦我了。”

⑩他的司机说话了:“老总,你说得可不对,前几天孩子还给嫂子发了一条短信,在短信中嘱咐你少喝酒呢,嫂子念给你听的时候我看你挺高兴的。”

?他嘴软了,还是坚持,“他小子从来不给我打电话发短信。”

?“去吧去吧。”我说,“我也想看看他。”其实,我是要给他一个台阶下。

?他掏出手机,给他儿子打电话,用很严厉的口气说:“你出来一下,在大门口等我,我有点东西给你。”

?“东西?”我没看到他有什么东西啊?接着,他把自己西服上的领带解了下来,然后回头说:“我儿子十八了,也是个大人,给他条领带如何?”

?我笑了,此时,他在我面前像个没主意的孩子。

?终于到了,早早地就看到校门口有一个在风中站着的少年,又瘦又高的。车到了门口,他下来,走向儿子,儿子低着头,像犯了什么错,突然,他做了一个让我们都想象不到的动作,他过去,拥抱了他的儿子一下,然后把领带给了他!

?然后他转身上车,说:“走!”

?回过头,我看到站在风中的儿子泪流满面,他没有回头,但从反光镜中,我看到他的眼角流出了眼泪。他不好意思了,呆了好久对我说,其实,他小时候和他儿子一样不听话。我没有笑他,假装没看到他流眼泪。我知道,那个父亲的拥抱,胜过了所有的万语千言。

1.父亲在路途中一直在不停地说儿子的缺点,你怎样理解这一点?(4分)

2.根据上下文,在选文中第⑦段横线上填补两句适当的句子。(4分)

3.结合全文分析,第?段儿子即将面对父亲,为什么“低着头,像犯了什么错”?(4分)

4.第?段中写到了父子两人流泪,试揣摩父子二人此时的心情。(4分)

5.选文结尾写道“那个父亲的拥抱,胜过了所有的万语千言”,结合全文分析一下父亲想通过这个拥抱表达哪些意思。(4分)

14.单调期望的分布函数的稳定性 篇十四

一般预测缴费规模前先有若干年 (k年) 的缴费数据:

αml为第m年第l个基数下的缴费人数。第m年基数个数为nm (m=1, 2, …, k) 。缴费人按一定基数缴费。预测时可将基数从最低缴费基数 (每年不变) 到最高缴费基数 (每年提高) 分成等间隔 (如间隔为100元) 的左开右闭的小区间。某人缴费额如属于某区间, 则将其缴费基数视为区间右端点的值。区间的间隔小则误差便小。

由于各年基数个数不同, 这给拟合各年各基数下的缴费人数与缴费总人数的比这一函数带来困难。为此先分几个步骤对数据进行改造 (我们称为等长基数法) :

(1) 取定某年基数个数nm为统一的基数。在这一年计算各个基数与社平工资 (这年最大缴费基数的三分之一) 的比αi (i=1, 2, …, nm) 。用各年的社平工资 (假设已可预测) 乘比例αi, (i=1, 2, …, nm) 得到的值作为每年的缴费基数。这样, 各年都变成只有nm个基数了。

(2) 假设缴费人数在原相邻两基数间是均匀分布的, 将缴费人数重新分布到新的基数下。这样可得各年等长 (基数个数相同) 的新的缴费数据:

如再令 (这就是第i年第j个基数下缴费人数与第i年总人数的比) (i=1, 2, …, k;j=1, 2, …, nm) 。这样第i年对应一个nm维向量。

我们讨论更一般的情形。

证明设x为任意实数。若b≤x, 则P (xn∧b≤x) =P (Ω) =1, P (xn-1∧b≤x) =P (Ω) =1;若b>x, P (xn∧b≤x) =P (xn≤x) , P (xn-1∧b≤x) =P (xn-1≤x) 。因为P (xn≤x) ≥P (xn-1≤x) , 所以, P (xn∧α≤x) ≥P (xn-1∧α≤x) 。

证毕。

这里记号A-=min (A, 0) =A∧0。

证明对于任意实数x, b, 有

证毕。

下面先考虑数学期望单调不增的分布不减的随机过程。

引理1若是分布不减的随机过程, 且E (Xn) 是单调不增的, 则对于任意b∈R, 有E (Xn∧b) ≤E (Xn-1∧b) , n=0, 1, 2, ……。

证明若b≤α1, 则E (Xn∧b) -E (Xn-1∧b) =b-b=0

若αm<b≤αm+1≤αK (2≤m) , 则

E (Xn∧b) E (Xn∧b) =

E (Xn∧b) -E (Xn-1∧b) =E (xn) -E (xn-1) ≤0

证毕。

推论若是分布不减的随机过程, 且E (xn) 是单调不增的, 则对于任意实数b, 有E ( (Xn-b) -) ≤E ( (Xn-1-b) -) , n=0, 1, 2……。

证明这是因为, 若X为一随机变量, 则E ( (X-b) -) =E (X∧b) -b故也。

证毕。

引理和推论的条件, 会出现在各基数缴费累加值逐年增大, 而每年低基数缴费人 (增加) 的变化率大于高基数缴费人数 (增加) 的变化率时。实证中常见到此类情况。

令V (n) (α, b) 是 (X0 (ω) , X1 (ω) , …, Xn (ω) ) 向下穿越 (α, b) 的次数。令α0=0, 记α1为首次到达[b, +∞) 的时间, α2是α1之后首次到达[-∞, α) 的时间, 即

α1=min{n:n≥0, Xn≥b}, α2=min{n:n>α1, Xn≤α}。

以此类推, 归纳定义为

α2k-1=min{n:n≥α2k-2, Xn≥b}, α2k={n:n>α2k-1, Xn≤α}

证明因为也是分布不减的随机过程, 且满足E ( (Xn-b) -) ≤E ( (Xn-1-b) -)

另外下穿过区间 (α-b, 0) 的次数也是Vn (α, b) ,

故以下只须证明下穿过区间 (α-b, 0) 的次数满足

即可。

因为

因此。

证毕。

定理1若为一分布不减的随机过程, 且E (Xn) 单调不增的, 则存在一随机变量X∞使。

证明设V (α, b) 为随机过程下穿 (α, b) 的次数。

因此, P{ω:n→∞, Xn (ω) 有极限}=1

证毕。

推论1若为一分布不减的随机过程, 且E (Xn) 单调不增, 则存在一随机变量X∞使, 这里Fn (x) 为Xn (x) 的分布函数, F∞ (x) 为X∞ (x) 的分布函数。

推论2若缴费随机过程是分布不减的且其数学期望数列单调不增时, 则缴费分布函数是稳定的。

与上面讨论完全类似可得到如下结果:

引理和推论的条件, 也会出现在各基数缴费累加值逐年增大, 而每年低基数缴费人 (增加) 的变化率小于高基数缴费人数 (增加) 的变化率时。

推论2若缴费随机过程是分布不减的且其数学期望数列单调不减时, 则缴费分布函数是稳定的。

摘要:本文证明了在用等长基数法预测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总额时, 缴费随机过程是分布不减的, 且其数学期望数列是单调不增 (减) 的, 则缴费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列是稳定的。这为构作缴费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预测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等长基数法,缴费随机变量,分布不减的随即过程,上 (下) 穿次数

参考文献

[1]周渭兵.社会养老保险的精算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 (5) :13-19.

[3]林元烈.应用随机过程2002清华大学出版社

[4]王晓军.中国养老金制度及其精算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

[5]朱青.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运作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上一篇:论工程变更与索赔管理下一篇:音乐课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