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部管理制度(8篇)
1.发展规划部管理制度 篇一
目 录
企业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2 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5 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管理制度...................8 矿井专项工程和专业系统的设计、审批和备案制度.............................15 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贯彻及复审制度.20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制度.............................................................................21 防治瓦斯技术管理制度.............................................................................23 防灭火技术管理制度.................................................................................25 综合防尘技术管理制度.............................................................................32 安全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制度.................................................................34 资料档案归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制度..................................36
企业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 为了适应卧龙煤矿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加强卧龙煤矿中、长发展期规划的管理,规范“卧龙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决策程序,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协调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完善卧龙煤矿决策机制,确保卧龙煤矿科学有序、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本矿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一、“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管理制度
(一)管理职责及分工:
“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管理由矿长总负责,分管副矿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企管科具体负责牵头组织工作,生产技术科、地测科、机电科、通风科、安全科等单位负责各业务职能范围内基础资料的编制工作,各单位技术主管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是编制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二)各业务管理部门管理职责:
1.生产技术科:具体负责生产、衔接、采区接替等方面的各项规划工作。
2.地测科:负责对各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巷道走向长度、倾向长度、容重、储量以及地质方面规划工作。
3.机电科: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的生产衔接负责编制落实供电、设备租金、大动力设备大修更新及机电系统大修改造项目等计划。
4.通风科:负责编制落实通风能力核定、通风作业计划及本系统大修改造项目等计划。
5.财务科:负责编制落实人员工资方面的指标。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回采效率、掘进效率、原煤效率、全员效率、队组个数、劳动用工、平均人数等计划。
根据卧龙煤矿生产实际情况每五年编制下一期“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卧龙煤矿“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确保卧龙煤矿总体生产、经营目标稳健有序增长,并经矿领导班子决策通过后,上报登电煤业公司。
二、“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报、审查、决策制度
(一)管理职责与分工:
1.卧龙煤矿职工代表大会是矿最高决策层,负责对卧龙煤矿全局性、长远性等战略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具体事项为:
(1)重大的经济合同及投资方案,技术引进和对外联营方案;(2)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行;(3)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4)重要经营项目的开发和经营发展战略;
2.卧龙煤矿董事会是矿的决策核心,研究决策卧龙煤矿建设、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矿长是公司第一管理者,全面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日常管理业务和落实上级部署的工作进行决策。矿长对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中的较大问题进行决策时,应召开矿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办公会进行讨论,征求意见,报矿董事会进行决策。矿长决策的事项:
(1)卧龙煤矿的经营方针、经营目标、生产作业计划;(2)劳动组织改革,重要组织机构变动,下属经营部门的增设、合并、撤销方案;
(3)经济承包责任制定及考评奖励办法的制定和修改;(4)财务决算的审查意见;(5)矿资金的分配、使用方案;(6)劳动保护措施和改善职工福利方案;
3.各分管副矿长是矿长的参谋和助手,协助矿长做好审查、决策工作,负责分管范围内生产规划指导工作。
4.总工程师负责协助矿长做好“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审查、决策工作及“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具体编制审查工作。
5.卧龙煤矿各单位是决策执行层。负责各项决策的贯彻和落实,确保决策付诸实施。各单位在落实上级各项决策的过程中,要结合本部门的具体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部门内部各项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确保矿各项目标的完成。
(二)编报、审查程序及制度: 1.煤炭产量:
生产技术科牵头,与矿生产副总工程师及有关技术人员先拿出回采工作面衔接计划,测算工作面生产能力,衔接日期、衔接时间、衔接队组等。报生产矿长审查批准后,报技术科汇总。
2.掘进进尺:
生产技术科牵头,与矿生产副总工程师及有关技术设计人员先拿出掘进与开拓队衔接计划,测算出逐条巷道衔接进尺,衔接日期、衔接时间、衔接队组等。报生产矿长审查批准后,报技术科汇总。
3.其它指标:
根据卧龙煤矿产量、进尺、品种煤计划,由各单项指标管理单位提出建议规划,报卧龙煤矿分管领导审查批准后,报生产科汇总。
(二)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决策制度
1.技术科负责“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资料的编制汇总工作,经各分管副矿长审查后,由矿长进行最终审查,上报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后,报请矿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最终审议决策后,上报登电公司。
2.企管科负责“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最终方案的编制、汇总、下发工作。
三、考核:
(一)为将快速、准确、及时将“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上报公司及下达各单位,要求编制规划的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定时间及时编报,对由于工作失误,基础数据测算不细,衔接工程考虑不周,需矿解决的问题反映不全面,影响了矿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对单位领导及责任人视情节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二)依据卧龙煤矿发展计划部对矿反馈意见进行考核,凡有反馈意见,经落实确属个人工作差错的,有一项扣罚100—500元。
(三)为确保上报资料的时效性和严肃性,矿属各单位上报资料需加盖单位公章,部门主管审核签字,并报矿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并按照规定时间要求及时上报,每迟报一小时,按照误时考核500元,由各单位落实到责任人,并进行通报。
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
月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分解和实施,是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保证,根据生产管理的实际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月生产作业计划指标必须是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
2、每月矿生产计划安排前,各生产科室专人要会同生产单位主管负责人进行现场勘察下月生产作业位置。
3、矿井生产的各期计划,由生产技术科根据有关规定,组织人员编制。
4、呈报和下达年、季、月生产计划指标,要结合本矿实际情况,通过矿领导班子研究,矿长负责确定。
5、月度计划指标,应根据有关劳动定额,结合本矿具体接续情况编制提出,并组织有关人员审议后,由矿长确定。
6、一经确定的、季度、月度计划,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编制表册,及时呈报,发至各有关部门和生产单位。
7、生产月度作业计划,要在计划实施前 2 天下发。
8、各单位按照矿下达计划,要尽快研究制订出落实完成计划指标的方案和措施,并做好相应的传达、布置工作。
9、生产技术科负责落实矿井产量进尺、工程计划的生产组织和生产设备、材料、物资供应的安排和布置工作。物资供应站按计划负责材料、物资的采购供应。
10、矿利用生产会、调度会和班前会形式,调度、平衡生产计划及指标的落实,主要由生产技术科向有关单位根据计划布置具体生产工作。并及时分析、研究、总结旬、月生产组织、计划指标及有关布置工作的落实情况,汇报和提出下步打算要求。
11、各生产、辅助单位及有关部门,必须接受矿计划性工作指导,按矿领导、生产技术科和有关会议布置积极组织落实,完成矿和生产技术科布置下达的生产工作任务及有关指标。
12、会后根据生产单位建议计划和会上各方面意见进行作业图设计,确定可行的作业方案。
13、待月度验收图纸工作完成后,核算、调整后完成图纸绘制。成图后由主管矿长审查并屡行汇签手续方可出图,30日前发给有关单位。
14、月生产计划图发出以后,生产单位必须按图纸要求的工程位置和采掘方法进行组织生产,有关单位必须按要求完成生产准备工作。
15、月计划进行的工程必须满足质量标准化要求,并做到安全生产。
16、均衡组织生产,避免前松后紧现象。
17、月计划实施中遇有作业图与实际出入较大时,生产单位必须与生产技术科勾通情况并经同意后方可调整工作量、工作区域或工作方法。
18、月计划实施中遇有特殊条件危及生产安全时,生产单位必须上报安全技术措施,由生产技术科组织审批后方可实施作业。
19、月计划图设计人员每月要根据月末采场实测工程位置和本月计划工程量,在计划图中明确计划工程区域,工程量。
20、各单位当月计划以矿下达计划任务为主,附属编入本单位计划其它项工作,要求必须制定完善的措施保证矿计划任务的完成。
21、各单位编制的月份作业计划必须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一同编入,各项工作要有具体时限、具体内容,及保证完成的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22、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巡视当月生产作业情况,协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对生产中违反作业要求的现象有权予以制止,报给生产单位处理解决。
23、各单位计划任务当月未完成的,必须在下月计划会上详细说明,组织不利、原因不清的,矿予以考核处罚。
24、在组织生产和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现或出现问题,要及时向矿领导及职能部门反映、汇报。否则影响生产或完不成有关指标,按矿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责成单位负责人说明情况或检查。
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管理制度
第一节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一、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定义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是指为了防止灾害的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煤矿企业每年至少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方案,组织一次矿井救灾实战演习。
二《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内容
1.附图及有关处理各种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
(1)矿井通风系统图、反风试验报告以及反风时保证反风设施完好可靠的检查报告。
(2)矿井供电系统图和井下电话的安装地点。
(3)井下消防----洒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压风管路的系统图。(4)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库位置及其储备的材料、设备、工具的品名和数量登记表。
(5)地面、井下对照图。2.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中包括:
(1)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以及地点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及预防的事
故性质、原因和预兆。
(2)保证人员安全撤退的措施。
(3)预防、处理各种事故和恢复生产的具体技术措施。(4)实现预防措施的单位及负责人。
(5)参加处理事故指挥部的人员组成、分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名单、通知方法和顺序。
3.安全迅速撤退人员的措施
(1)及时通知灾区和受威胁地区人员的方法及所需材料设备。(2)人员撤退路线及该路线上需设的照明设备、路标、自救器及临时避难硐室的位置。
(3)风流控制方法、实现步骤及其适用条件。
(4)发生事故后,对井下人员的统计方法(一般采用定位卡和考勤记录统计在井下的人数及其姓名)。
(5)救护队员向遇灾人员接近的移动路线。(6)向待救人供给空气、食物和水的方法。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每季度还要对《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作出相应的修改与补充。
三、《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编制方法、审批程序及其贯彻执行(1)《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编制由矿长安排总工程师组织单位有关人员编制,(2)《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必须在每年开始前1个月报批。(3)在每季开始前15天,矿总工程师根据矿井自然条件和采掘工程的变动等情况,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改和补充。
(4)已批准的《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5)已批准的《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立即向全体职工(包括全体矿山救护队员)贯彻,组织学习,并进行考试。没有学习过或考试不及格,不熟悉《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有关内容的干部和工人,不准下井工作。《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如有修改补充,还应组织职工重新学习。
(6)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对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立即改正。
(1)确定最短安全路线。
(2)计算各救护小队的最短行动路线。
(3)计算火灾发生后的通风稳定性,选取防止风流逆转的措施。
第二节 煤矿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
1、符合性
2、针对性
3、可操作性
4、动态性
5、体现性
(二)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
1、必须明确安全撤退人员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
2、必须明确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理措施和原则
3、要有正确的编制程序。
二、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重要内容包括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和附件这7大要素:
1.方针与原则
应急救援预案应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2.应急策划
应急策划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础,是应急准备、响应的前提条件,应明确煤矿的基本情况,以及危险分析与风险评价、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等结果。
包括;基本情况,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等 3.应急准备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现场指挥人。
主要职责为:组织制订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煤矿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接受集团公司的指令和调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2)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预案的资源配备情况: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救援需要的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等,并确保其有效使用。
①应急救援保障分为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
内部保障的内容:确定应急队伍; 各种技术资料的存放地点、保管人员; 各种保障物资; 各种制度。
外部保障的内容:互助的方式,请求政府、集团公司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信息咨询,专家信息。
②应急救援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通常包括:矿井平面图、巷道布置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运输系统图、矿井通风系统图以及排水、防尘、防火注浆、压风、充填、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瓦斯、煤尘、顶板、水、通风等数据,程序、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和井下通信系统图等。
③应确定所需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并保证充足提供:
一般包括:报警通讯系统,井下应急照明和动力,自救器、呼吸器,安全避难场所,开关和切断阀,消防设施,急救设施和通讯设备。
(3)教育、训练与演练。4.应急响应
(1)报警、接警、通知、通讯联络方式。
确定24h有效的报警装置;24h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事故通报程序。
(2)预案分级响应条件。(3)指挥与控制。
(4)煤矿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
(5)警戒与治安。预案中应规定警戒区域划分、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的程序。
(6)人员紧急疏散、安置。(7)危险区的隔离。
(8)检测、抢险、救援、消防、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0)公共关系。依据事故信息、影响、救援情况等信息发布要求,明确事故信息发布批准程序;媒体、公众信息发布程序;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的规定。
(11)应急人员安全。5.现场恢复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三、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一)演练的类型
可采用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方法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如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2.功能演练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 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3.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二)演练的参与人员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1.参演人员
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演员。
2.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3.模拟人员
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
4.评价人员
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5.观摩人员
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三)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策划小组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3个
阶段。
(四)演练结果的评价
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1.不足项
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 2.整改项
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
3.改进项
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
矿井专项工程和专业系统的设计、审批和备案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规范煤矿建设秩序,提高煤矿建设安全水平,确保煤矿建设项目顺利投产,结合我矿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煤矿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按照要求经相关部门批准立项或项目核准后方可实施。必须由有资质单位编写可研报告、地质报告、初步设计以及环评设计、安全专篇等技术资料(有其他专项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按要求编制相应技术资料),并按程序经相关部门审批。凡在新疆范围内承建煤矿建设项目设计的单位必须符合我市关于设计单位的资质要求,并在市煤炭局进行备案。
煤矿建设项目应按照《招投标法》和省市有关要求对勘察、设计、施
工、监理等依法进行招投标。煤矿建设项目实行施工单位备案制度。未经备案的施工单位不得承建煤矿建设项目。不具备资质或挂靠资质的施工单位不得承建煤矿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在省、市煤炭部门备案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中标通知书或施工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二)施工单位资质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施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五)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的职称证书、安全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六)本项目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煤矿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监理单位备案制度。未经备案的监理单位不得负责监理煤矿建设项目。煤矿建设项目开工前必须与监理单位签定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监理单位在省、市煤炭部门备案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二)监理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三)监理单位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的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矿建、土、安专业人员(中级职称以上)的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煤矿建设项目必须办理工程质量注册手续。建设项目在省、市煤矿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办理注册手续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立项、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环评批复等文件;
(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中标通知书、资质证书、工程合同及参建单位备案登记手续;
(三)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机构组成及项目负责人资格证书和委任书;
(四)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等内容; 煤矿建设项目取得开工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煤矿建设项目开工审批需提交资料:
(一)开办煤矿批文;
(二)采矿许可证;
(三)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规定的其他文件;
(四)批准的勘探地质报告;
(五)项目建议书批文;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批文;
(七)初步设计批文;
(八)安全、环保等专项设计批文;
(九)验资证明;
(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十一)安全施工措施及其它有关资料;
(十二)县市区煤炭部门初审意见。
煤矿建设项目应编制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主要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煤矿建设单位负责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施工单位编制,煤矿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会审后组织实施。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审查资料报县市区煤炭部门备案。
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科学合理安排矿井一期、二期、三期工程施工时间,满足施工安全要求。严格按照施工程序组织建设,不得擅自违反施工顺序组织施工。
煤矿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必须编制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要符合煤炭设计规范和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能够满足矿井工程施工需要,施工图原则上由原初步设计编制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图设计严格实行审查制度。施工图设计由煤矿建设单位组织煤矿、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以及专业人员进行详细会审,对施工图进行结构安全、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查,提交施工图设计审查报告,经煤矿建设单位批准后按图施工,施工图设计和审查资料报县市区煤炭部门备案。未经审查的施工图设计,一律不准交付施工。施工图设计不得违反或更改批准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原则,工程量和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概算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有较大变动时,必须报原初步设计批准单位批复后方可实施。
(十三)在建项目施工前,煤矿企业或建设单位应将在建项目开工申请报当地地级市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市及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接到煤矿企业或建设单位上报的开工申请后应对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复核并在开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符合开工条件的应以正式文件对开工备案申请进行批复并报我局备案。开工备案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省级以上负责能源发展有关部门核准的立项批准文件;(二)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批准的煤矿在建项目的初步设计、安全设施设计批复文件;(三)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新建井筒的、质量认证
单位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书;(四)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和施工安全管理协议书。(煤矿建设项目由企业自建的应提供煤矿企业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各级专职管理人员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经监理单位审查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材料.)(五)施工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六)施工单位建设工程施工资质证书;(七)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八)施工单位项目法人或者项目经理任命文件;(九)施工单位法人委托书;(十)施工单位参加施工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十一)经监理单位审查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十二)监理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十三)监理单位建设工程监理资质证书;(十四)监理单位工程监理员资质证书。(十五)质量认证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十六)质量认证单位建设工程质量认证资质证书;(十七)煤矿监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其他内容。
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贯彻及复审制度
一般规定
1、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进行安全技术申报和审批。
2、编制地质说明书、设计、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格。
3、审批人员必须是从事各专业多年,具有一定专业学历的技术管理人员。
二、地质说明书审批制度
1、地质说明书由地质工程师或地质技师进行编制。
2、地质说明书编制完毕首先由地质负责人审批。
3、地质负责人签字后的地质说明书由地测科负责人审批后上报总工程师审批。
三、设计审批制度
1、矿井水平设计由公司设计院设计。
2、采区设计由生产技术科设计,并由技术科技术主管和科长进行初审。
3、初审合格后的设计,报采掘、机电、通风副总复审。
4、复审后的采区设计,上报总工程师终审。
5、终审后的采区设计上报公司审批。
四、采掘修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
1、采掘修作业规程由采掘修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机、运、通部分由机、运、通技术员或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
2、作业规程编制完毕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初审。
3、初审后的规程,上报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全科进行复审。
4、复审后的规程报总工程师终审。
5、终审后的作业规程必须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贯彻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五、机电、运输安全、技术审批制度
1、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由机电、运输系统工程技术人员或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编制。
2、编制后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由单位负责人进行初审。
3、初审后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机电科复审。
4、复审后的安全、技术措施报安全科和机电副总工程师进行终审。
5、与井下其它系统有关的安全、技术措施,机电副总工程师终审后,还必须上报总工程师进行审批。
六、“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
1、“一通三防”专项措施必须由通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
2、措施必须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初审。
3、初审后的措施,必须经安全科和通风副总工程师进行复审。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制度
一、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并做到稳定可靠、简单合理。改变全矿井、一翼或一个水平的通风系统必须报区域矿总工程师批准;改变一个采区的通风系统时,必须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二、每一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都必须实行分区通风。准备采区时必须在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掘进其它巷道,新采区投产移交前,必须在采区上(下)山做到位后方可进行回采。
三、所有采区严禁将一条上(下)山作两种用途(其中一段作进风,另一段作回风)。
四、通风设施严格按质量标准构筑,除临时为开拓掘进巷道服务的通风设施外都要按永久设施施工、管理。凡是永久风门必须上联锁装置。对损坏设施或者敞开风门不关者要严肃追查处理。
五、消灭不符合《规程》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避免角联通风。串联通风措施要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六、坚持以风定产的原则,做到合理的集中生产。要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必须首先提高矿井的通风能力。严禁任何采区超通风能力的组织生产。
七、矿井各用风地点的确需风量计算,严格按照《规程》第110条配风细则进行。
八、所有进回风巷道的有效通风断定面要保证风速不超限,尽量减小通风阻力。巷道失修率控制在规程标准之内。
九、矿井必须按规定进行反风演习和通风阻力测定工作。上报的通风数据要准确、真实。及时绘制通风系统图和通风网路图,按规定上报煤业公司通风部。
十、矿井要建立矿井通风系统定期检查制度,其中回风系统至少每十天由通风部门巡回检查一遍,发现隐患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及时组织处理。
防治瓦斯技术管理制度
一、严格瓦斯管理,不断改进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通风质量,保证采掘工作面正规、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风量充足,严禁不合理的串联通风、老塘风和扩散风。
二、矿井煤和半煤岩掘进工作面必须实施安全装备系列化,应全部实施采、掘供电分开,风电瓦斯闭锁装置。
三、工作面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和执行“三人连锁”放炮
制,炮眼必须按《规程》规定使用水炮泥和充填足够的炮泥。
四、加强火源、放炮和电气防爆管理,杜绝引爆火源,防止瓦斯事故。
五、必须配齐瓦斯检查人员,矿长或总工要每天亲自审阅瓦斯日报表,并签字。
六、严格瓦斯管理和检查制度。每月必须编制瓦斯检查计划、绘制瓦斯巡回路线图,报本矿总工程师批准执行,路线图中应注明检查地点(包括采、掘面、峒室、所有设置栅栏巷道的栅栏内外)具体时间和次数(栅栏和峒室为每班一次,工作的采掘面及各回风巷为每班二次)。
七、瓦斯检查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认真检查、汇报、填写瓦斯记录,严禁空班漏检、弄虚作假。
八、瓦检员负责检查所辖区的有害气体情况。如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向本矿通风调度汇报,及时处理。
九、瓦检员必须熟知《安全规程》,所负责检查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和有关规定。发现气体超过《规程》规定,瓦检员有权把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并向调度室汇报,请求处理意见。
十、下井人员必须按规定携带便携式瓦检仪。
十一、瓦斯检查员下列情况为空班漏检,弄虚作假。
1、井下某区域瓦检员未上岗或中间脱岗者。
2、瓦检员实际没到检查地点,而手册、牌板上出现假数据者。
3、规定检查次数不足的。
4、工作面未真实签字的。
5、瓦检员未证上岗的。
十二、采用放炮式处理堵眼时,必须经瓦检员检查,小眼中的瓦斯低
于1%时,方可准予使用被简炸药,放炮处理,要制定使用性被简炸药的措施。
十三、采、掘工作面同体积大于0.5m的空间,局部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必须由本矿总工程师组织制定排放瓦斯和送电恢复生产的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十四、停风区排放瓦斯时,必须制定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经本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防灭火技术管理制度
一、防外因火灾管理符合以下规定:
1、井上下作业的干部职工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好日常的隐患排查及预防措施。
2、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工具不得挪做他用。
3、井口房和主要通风机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火炉取暖。
4、井筒,平峒与水平连接处及底车场,主要轿车道与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峒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5、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洒水且工作地点应至少配备2台灭火器,否则,严禁施工。
6、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
7、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8、在有瓦斯涌出异常的矿井中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危险区的一切工作。
9、煤层中未采用砌碹或喷浆封闭的主要进风大巷中,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10、井下各转载点、泵房、油液存放点、变电所等处必须配备灭火器两台,砂箱一个(存砂不少于0.5立方米),存放于各台设备行人侧5米处,并配备有洒水软管;
11、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进盖严的铁筒内,有专人押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奕压器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
12、井下使用的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在放在盖严的铁筒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防在盖严的铁筒内,并用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仍,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峒室内。
13、井下清洗风动工具时,必须在专用峒室进行,并必须使用不燃性无毒性洗涤剂。
14、井下各处要加强机电管理,杜绝电器失爆,消灭摩擦火源和电火花,否则,按电气失爆处罚。
15、加强放炮管理,禁止放糊炮,明炮和空心炮,爆破母线要随用随
挂。
16、发生火灾事故后,调度室必须立即启动事故救援预案。
17、处理事故要做到沉着、冷静、迅速、正确果断、有条不紊,并将现象、标计、信号、使用、操作时间、对话人姓名、设备名称等做好详细记录,应录音,录音磁带要保存好,以便分析事故。
18、调度室要做好日常入井人员分布情况统计。
19、供应、财物部门必须保证防灭火、求援火灾所需物资设备及时保质保量到位。
20、灾害处理后要认真做好总结。
二、防内因火灾管理符合以下规定
1、采区设计,巷道布置的防内因火灾管理规定
(1)制定五大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同时,必须制定防煤层自燃处理计划,每季度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完善,防自燃工程所需的材料资金,要纳入生产计划,有局、矿总工程师平衡解决。
(2)巷道布置,开采方法,回采工艺,通风方式,通风系统等,要严格按照《防灭火规范》进行设计,矿总工程师要严格把关,采取综合措施,为防止自然分行有利条件。
(3)矿总工程师要切实把好生产布局关,避免生产过于集中造成采掘接替紧张而引起巷道布置混乱,生产过于分散而引起的风量分配不均衡,被迫增阻调节增加通风系统阻力。
(4)生产科在放顶煤工作面设计中必须有防灭火专门设计,编制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同时编制专门的防灭火措施。
(5)各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由施工单位编制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各项工作单位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2、采掘工作面防内因火灾管理规定
(1)回采工作面必须把浮煤清理干净,最大限度的减少采空区留煤和提高回收率。
(2)回采工作面要严格控制向采空区漏风,对暂时停采的工作面视其停工时间长短给予临时或长久密闭,不准长期停工并不做任何处理。
(3)掘进工作面要严格防止空帮空顶,对已经发生的较大的冒落空洞要及时进行防火处理。
(4)严禁用浮煤充填报废溜煤眼.。
三、通风设施质量、位置的管理规定
1、所有通风设施必须按质量标准施工和管理。
2、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封闭完毕,封闭材料必须是料石、砖等到不燃性材料,严禁用木砖、木钉打临时密闭。
3、采空区密闭必须按规定安设齐,注浆管,观察孔,放水孔,并用带有丝扣的盖子封堵严密。
四、预防煤层自燃的管理
1、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由救护队负责对所有密闭每旬检查一次。
2、通风部门切实加强永久密闭施工质量,对失修密闭及时进行拆建。
3、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对风路上无用的设施要及时拆除,消除局部阻力和减少压差和漏风。
五、已有自然象征的管理及处理
1、任何人发现井下自燃预兆或自然火灾均应立即向矿通风调度和生
产调度室汇报。
2、正在回采工作面其老塘发现有自然征兆进行处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不论工作面或回风流的人员不准在CO超限情况下作业,CO浓度超过规定,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组织处理。
(2)凡火源位置明确尽可能采取直接灭火,如采取煤层注水、挖除火源等措施。
(3)CO 不超限的情况下,可采取加快回采速度,向老塘灌浆或注水措施,但顶要放实,上下出口超前,防止局部瓦斯积聚。
(4)如果老塘发生自燃的同时,拌有大量的瓦斯,应首先考虑采取冲淡瓦斯的安全措施。
3、发生自燃的采面风量调节必须慎重,如需冲淡回风流中一氧化碳而增加风量时,防止向采空区漏风供氧,原则上应采取在回风流,增加压力以至一氧化碳外泄的措施。
(1)掘进工作面因高冒区或分层开采的巷道与上分层贯通发生自燃时,对高冒顶尽可能采取直接灭火,捣掉浮煤,而后喷洒阻化剂或石膏,对煤层比较松软,应看情况在高冒区两端数米内挑顶,按密闭墙要求砌至老顶,防止自燃曼延。
(2)已封闭采空区发生自燃时,应首先查明漏风通道,及时堵漏洞。(3)封闭火区,灌浆系统利用不上时,应采取在火区附近建临时注浆站,用泥浆泵或其它直接向火区注浆,不准以无注浆为由,拖延事故的处理。
六、火区观测,启封与注销的管理规定
1、火区封闭后,近期内每班都要派救护队员(辅助人员)检查封闭状况,并直接检查其外部有害气体成份,并抽取火区气样,直至密闭墙外部有害气体浓度稳定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浓度以下时,方可交由通风部门进行管理。
2、火区不同时期其取样间隔时间也应不同,根据具体情况由矿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确定,直到密闭内有害气体浓度降至规定以下,并持续稳定一定时间内,方可按正常密闭每周检查一次。
3、密闭内取样时,应先从管中排出10倍于管内体积的气体,以保证取样的精确度,密闭内温度测定应选用医用温度计至少深入闭内2米,同时将测得的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成份,温度,进出风状况,水柱计读数等项数记入台帐,还应按时间坐标绘制连续曲线,以便能清晰的表示出火区的变化趋势与过程。
4、火区封闭以后,矿总工程师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灭火方案及安全措施,并报局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5、火区封闭以后,七天内不见熄火时或长久持续不灭时,应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人员查找原因,检查漏风通道。
6、启封已熄灭的火区必须编制启封计划和安全措施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才能进行启封工作,启封计划与措施除严格执行规定外,启封火区措施中还有以下内容:
(1)火区位置,注明火区在矿井通风系统的位置(2)火区鉴定资料及其依据
(3)打开密闭进入火区侦察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路线以及清理维护巷道等措施,考虑启封工作失败的重新封闭所需材料、工具等明细和数量,风流风量的控制及紧急救护材料的配备与应急措施等,绘制启封火区系统示意图,标明火区位置,密闭位置,风流方向,巷道名称,救护路线等。
7、启封过程以及打开密闭入内侦察,必须由救护队员完成,现场指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此条规定,不准违章指挥和蛮干,火区启封以后,应编写启封工作总结,报局备案,其内容包括:
(1)启封经过
(2)火区火源位置及发火原因(3)火区破坏情况及火灾后果分析
(4)启封以后获得的效益(如解放煤量,回收设备等)(5)启封的教训及预防自燃措施
七、密闭管理规定
1、密闭的管理符合《矿井通风设施管理规定》要求操作。
2、永久性密闭庆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根据巷道断面大小,煤岩的坚硬程度,巷道压力大小等情况,采用混凝土、料石、红砖墙中间填黄土的结构,黄土必须填满、捣实。其厚度不小于0.8m。
3、密闭位置应尽可以选择在巷道顶帮煤岩不松动,围岩压力相对稳定、断面较小,密闭内外两侧支护便于加固的地点,原则上密闭位置距全负压通风巷道不得超过五米,其棚栏位置必须设在距全负压通风巷道口三米范围内。若闭前有害气体超限必须立即采取其他相应的安全措施。
4、四周掏槽参照风门墙的掏槽规定。
5、密闭施工完毕后,应在墙体适当高度设置说明牌板和检查牌板。
6、密闭前后5米内支护应在施工密闭之前予以加固整修。
综合防尘技术管理制度
一、煤矿必须成立综合防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业会议,防尘人员充足,采掘区队有专职防尘员。各业务部门必须制定明确的综合防尘齐抓共管责任制,有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配齐各种防尘装备和所需仪器仪表,保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三、矿井必须有完善的消防洒水系统,水量充足水压符合要求,水质
符合规定。
四、认真落实回采工作面各项防尘措施,安设防尘水幕,放炮前后必须洒水降尘。
五、认真落实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措施,炮掘工作面必须实行湿式样打眼,防止煤尘飞扬。
六、运输系统各转载点,装卸点必须有完善的喷雾洒水设施,健全巷道冲尘制度,严禁积尘超限。
七、完善隔爆系统,按规定设置隔爆设施且水量充足,设置地点,吊挂质量符合规定,并实行挂牌管理,隔爆设施每半月检查一次,保证水袋完好和规定的水量。
八、加强粉尘测定工作,配齐测尘人员,按规定进行粉尘测定及游离二氧化硅、分散度的化验分析。测尘数据每旬报有关单位及领导审阅。
九、建立综合防尘的检查评定和验收制度,新采区和回采工作面投产前必须验收供水管路系统和综合防尘设施,系统不完善,设施不齐全,不准生产,矿井要制定综合防尘检查制度和考核办法,并奖惩兑现,落实到人。
安全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节 总则
为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节 管理范围
信息化建设管理范围为:安全技术信息化管理。
第三节 设备使用与管理
1、使用单位操作人员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否则造成软硬件损坏的要对操作人员及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罚。
2、操作人员应对计算机能熟练操作,对单位使用的应用程序要熟练
掌握,严格按程序进行操作。对不能进行相关操作的,由技术人员负责培训,以达到熟练操作。
3、各单位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增删硬盘上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不准对应用软件的配置进行变更,违者罚款100元。
4、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计算机的各项设置,如:计算机名、网络IP地址、计算机管理员密码、登陆方式等,造成计算机不能访问网络资源的,对其罚款200元,情节严重、给与开除。
5、计算机上不得存放有破坏本矿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软件,如:黑客程序、带病毒的文件、电影文件等,不得传播非法文字及图片、视频资料,一经发现罚款200元,并无条件删除。不得私自拆卸计算机及外设备,更不能私自更换计算机硬件,如有违法者,以更换硬件价值的2倍处罚责任人。
6、技术人员定期对煤矿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和病毒防范等工作,保持电脑正常运行,对值班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7、任何人不得因私挪用本矿信息设备和网络资源,更不能破坏计算机网络设备,对于有破坏的,以其价值的2倍赔偿。
8、矿局域网安装有防火墙和瑞星网络杀毒软件,任何单位不得删除、卸载、关闭其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网络杀毒软件,如果发现软件出错或不能正常运行,及时通知公司人员,进行修复或重新安装。
9、不得在计算机旁堆放杂物,保持计算机正常通风散热,不得随意摆放信息设备,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更换计算机位置。违者对其罚款100元。
10、计算机使用者必需经常清洁主机、显示器、键盘,以保持计算机的清洁卫生。发现处罚值班人员1次处罚100元。
11、操作人员工作时间离开计算机10分钟以上每次罚款50元。
12、遇到煤矿监控系统异常不及时汇报的,对其处罚50元。
资料档案归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制度
本单位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按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由各部门科室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定期移交档案室。由档案人员负责审查把关,分类排列,编制检索工具,妥善保管。任何部门、个人不得将档案材料据为己有长期存放或拒绝归档。资料档案归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一、归档
凡属本单位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图纸、表格、声像、实物、电子等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都应列入归档范围。
1、归档时间:各部门要按时收集、整理各类文件材料。各业务科室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资料,由兼职档案员收集好,统一归档。文书档案应归档文件材料在每年底前收集齐全,整理归档完毕。科研档案实行由项目主持人负责立卷提供资料,由相关科室业务人员归档的责任制。设备档案、声像档案和实物档案随时归档。
2、归档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鉴定工作,做到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并注意字迹材料是否符合归档要求。
卷内文件排列遵循正本在前定稿在后、结论在前调查材料在后、文字在前图纸在后的原则有序排列。一般要求归档原件,会计凭证、账本、报表必须是原件。同时做到字迹清晰、内容项目齐全、签章手续完备、保管期限准确。归档的照片要附简要说明,录像带要附内容提要。
3、归档份数:本单位发文一般归档两份,其中一份归入相应门类档案,另一份编制“本单位发文汇编”。基建档案本单位必须保存一套原件。
4、归档手续:各部门整理归档后按规定移交档案中心,并履行交接手续、填写交接清单,交接双方在清单上签字,以备查考。
二、保管
1、资料档案质量符合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分类编号保管;
2、资料档案按档号排放,档案柜编顺序号,库房内悬挂相关档案资料管理规章和制度。
3、借出的档案须按时归还,利用后的档案应随即放回原处。
4、不得窃取、出卖和涂改档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5、切实做好防盗、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虫、防霉工作。
6、做好档案室温湿度的监控与登记工作。
7、每半年对档案室进行全面检查、清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借阅
1、严格按玉华煤矿资料档案借阅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2、查阅资料档案,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由借阅人写书面申请并经分管领导批准方可准予借阅。
3、申请单上必须写明借阅目的、借阅时间及借阅人,同时有分管领导的同意签字。
4、所借阅资料档案必须由借阅签字人负责保管,不得随意借与他人,文档在使用时需爱护,不得有破损、缺页。
5、资料档案使用完毕应及时归还,统一交回档案室,由档案室核销该员工借阅记录,如未能完整回收者,将按矿有关制度予以处罚。
四、保密
1、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和借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对外泄露资料档案中的机密,对造成泄密事故者,应追究其责任。
2、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复印档案。
3、认真执行《保密法》,严格遵守《保密守则》的规定,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五、登记
申请人借阅资料必须在资料本上登记,注明借阅、归还时间及借阅人。同时,档案管理员必须借阅情况做好记录。
六、销毁
1、资料的鉴定销毁工作,必须由档案鉴定小组负责。档案鉴定小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期满资料档案,认真进行鉴定。
2、销毁档案,必须编制清册,并经档案鉴定小组负责人审查批准。
3、销毁档案时,必须派专人(两人以上)监督,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七、资料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1、监督指导本机关各部门有关资料档案业务工作,贯彻执行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本机关档案工作计划和各项规章制度。
2、管理好档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作好记录。
3、熟悉档案业务,工作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地为本机关领导和各部门服务。
4、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密。
5、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执行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确保资料档案安全。如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视其情节论处。
2.发展规划部管理制度 篇二
一、我国城镇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从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诸如:建设规划重视了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质量保障和风景名胜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完善和规范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的程序、机制及技术立法,以及多方位、多层面地搞小城镇示范工程建设,等等。但若用客观发展规律去检测,用当前国内外飞速发展形势的要求去衡量,我们就会发现问题仍然不少。
(一)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市场观念狭窄。
我国大多数城镇的职能构成还停留在为周围农村提供产品交换、物资集散的初级阶段。农村经济型城镇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作为城镇集聚所需求的二、三产业仍处在次要地位。城镇的市场发展处于低层次的阶段,长期得不到改善,多限于上一级和下级的市场之间的交换,而未在更大的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与空间,没有形成跳跃式的发展。对市场动向与体系外部的机遇把握上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市场结构单一,彼此不能协同发展,反而进入恶性循环之中,导致风险加剧,加上地域文化习俗和陈旧观念的制约,小富即安的价值观和安于现状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二)城镇规划工作滞后于城镇发展,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
当前,城市体系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一些地方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忽视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和真正应解决的问题。就区域论区域,片面追求区域城镇体系的完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编制的意义。另外,从全国情况看,不论是独立的省域规划,还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作的市域和县域的规划,真正能指导城镇发展、发挥作用的不多。
(三)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加激烈,人口、资本、技术等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确定因素增多,城镇的发展规模(用地和人口)在区域中的地位很难确定,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流动性增强,城镇人口预测难度增大,城镇住宅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民的需求,还要满足大量外来投资者、外地人士生活、工作、商务活动的要求。以往根据城镇人口未来发展来确定城镇用地规模的传统城镇规划方式受到挑战。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做好保障措施。
城镇体系规划就是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促使城镇协调有序地发展,从而避免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行政壁垒、生态恶化、重复建设等问题。从区域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共存共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突出强调不同行政区划之间在产业结构分工、基础设施共享、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空间延续等方面的衔接和协调。针对实施机制、政策、措施研究与制定等普遍不被重视,缺乏规划实施必需的后续手段,对新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各城镇之间边缘空间布局等区域性共同的问题,应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建议建立由省级机关和市、县政府组成的城市联盟协调机构负责跨行政区域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协商解决发生的重大问题,确保城镇体系规划付诸实施。
(二)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重要作用。
为切实发挥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城镇体系规划在体现宏观规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要加强规划文本的规定性和条款性,提高规划执行的力度。要把城镇体系规划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真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规划必须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在实践中接受各方面利益主体的评判,定期对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作出评价,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编制某个地区或某个方面的专项规划,使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这样城镇体系规划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应该把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各部门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依据,并把它作为引导区域城市化与城镇合理发展,协调和处理区域中各城镇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合理配置空间资源,防止重复建设,这对乡村地区发展起引导作用。城镇体系规划不应只考虑“点”,即城镇的发展问题,而应点、线、面结合,即不但要对单个城镇、城镇网络进行研究,更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城镇发展过程统一研究。从一个大的区域范围来分析研究,根据资源的合理配置来确定符合区内大多数城镇发展的方针,尽可能达到一种利益最大化的状态,这是城镇体系规划在区域规划中担负的重要角色。
(三)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3.学校发展规划的管理价值的开发 篇三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以往中小学校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在制定和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到位”,即诊断不到位、表述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和承诺不到位。
1.诊断不到位
发展规划没有清楚展现或分析本校基本情况、主要优势、发展机遇以及所在社区的背景状况;没有对涉及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学生及家长需求的分析;难以明确学校未来几年发展的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构筑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点。
2.表述不到位
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表述没有个性和特点;规划目标、年度目标没有数量指标,缺乏递进性;内容缺少重点,措施不具体,或以目标代替措施;叙述繁琐,难以操作。
3.执行不到位
规划与年度计划、学期计划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与学校实际工作差距更大;规划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教职工很少有人知晓,更谈不上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规划,难以推动学校的发展。
4.承诺不到位
有的学校的规划虽然有一些量的规定。但由于规划中缺少必要的保障措施和有关评价方面的内容,没有具体衡量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程度的相关指标,再加上对影响规划实施的因素估计不足,难以兑现规划目标。
这些误区的存在降低了学校发展规划的权威性、信度和价值,使规划变成了“空话”“套话”甚至“鬼话”,直接导致了校长的工作质量一般,师生的态度冷淡、学校的发展平淡。
究其原因,既与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对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认识不足、制定规划的能力不足、参与制定者的力量不足以及实施规划的用力不足等有关,也与教育行政和干部培训部门对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培训不力、指导不力、管理不力、评价不力等有关。从根本上讲,是对学校发展规划内在管理价值开发不足所致。
提高校长对学校发展规划管理价值的认识水平
为了改变学校发展规划面临的这种尴尬局面,发挥规划对学校发展应有的功能,中小学校长要把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变成提炼校长教育思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系统工程。
1.—份好期划是校长办学思想的呈现
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校长的本职工作。《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工作意见》第三章“校长的主要职责”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校长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从本校实际出发,负责组织制定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提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阶段目标和措施。因此,校长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是承上启下的系统工程,是其综合工作能力的体现。既要有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领悟能力,还要有把握本校实际的调研能力、预测学校发展前景的预见能力,更要有提出学校改革和发展阶段目标与措施的谋划能力与组织实施能力。
在思考和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校长要通过对“我为什么要当校长?”“我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当前我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和“我要通过什么方式办好学校?”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认真梳理自己的工作思路,提炼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办学思路,使自己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触及灵魂,激活思维,领悟“学校发展始于规划”的深刻涵义,思考制定规划给自己带来的管理价值,按要求和程序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2.一份好规划是学校发展的路标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硬指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指标和校长依据本校实际提出的未来几年学校发展的各项指标。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上一个规划年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对未来学校发展的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提出相关的发展指标,在与校长进行交流和磋商的基础上,确定未来学校发展的目标,将校长的任期目标、学校的评价目标和教育行政部门业务科室的服务目标整合进各校的规划中,使规划在制定的起点、实施的过程和目标的达成等阶段都能发挥作用,丰富规划的管理价值。
3.一份好期划是干部教师行动的指南
中小学校长要善于借助学校发展规划统一学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和意志,把学校发展规划目标和要求进行自上而下的层级分解,使得全校教职员工在充分理解规划的基础上,做到知晓学校的发展愿景,明晰自己的岗位目标,理解本职的工作价值,创造优质的工作成绩。
开发学校发展规划的管理价值,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诊断
诊断的目的在于找准学校发展的基点,将优势转化为特色,以特色促内涵发展。学校发展诊断是校长摸清家底、理清思路、认清方向、把握特色的有效方法。校长通过问卷调查、随机听课、座谈与访谈等方式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学校管理者的素质、管理风格及水平、组织管理运行状况、学校文化特点、师生素质水平、家长基本情况、设备和环境状况等作出科学分析,依据诊断结果才能找准学校发展的基点。同时,结合学校发展需求的分析,找出学校发展的优势与机会,构建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学校发展特色,形成发展策略,并在教职工、家长与社区中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这样才能使学校发展目标真正成为大家认可的目标。可以说,学校发展现状诊断的过程,也是全校人员自知、自省的过程。
2.提炼
提炼的目的在于形成学校的发展思路,将思路表现为目标,以目标引领内涵发展。毛泽东主席曾经说:“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正是校长在做“出主意”这门功课。校长要通过规划表达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思想和办学思路,要通过组织实施规划实现学校的发展。因此,能否有效地制定、实施规划是校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校长负责制中校长要负的首要之责。校长的“主意”是否有价值、有思想,决定了学校是否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中小学校长要注意归纳、整理、提炼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形成办学理念,即由观点、观念或思想及其价值追求构成的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立足于本校的功能定位、办学特点和需求提出适宜的培养目标;围绕学校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递进性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办学思路也就明晰了。
3.凝聚
凝聚的目的在于形成广泛的共识,在共识中达到和谐,以和谐促内涵发
展。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决不是校长一个人或少数干部的事情,是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原有的工作基础,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优选重点发展项目,促使学校挖掘自身潜在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和教育质量的过程。它的前提条件是学校的全体成员认同学校的办学思想、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否则,学校就没有发展的灵魂,教师也没有教育思想的观念基础。如果教职员工各怀心事、各行其是,学校必定成为一盘散沙。规划的价值就在于凝聚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引导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地在规划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规划目标,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通过扎扎实实、行之有效的工作自下而上层层保证规划的实施,确保学校在规划的指引下有提升、有发展,自己也在学校发展中有收获、有提高。
4.参与
参与的目的在于培育民主精神,将民主融入学校文化,以文化丰富内涵发展。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引领全体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既是制度的规定,也是规划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全体教职员工只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献计献策,形成共识,才会使规划具有生命力。同时,大家在参与中也强化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评价意识。学校领导要动员和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自觉承担起学校发展的使命,将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构建共同的愿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共同创造发展条件,制定发展措施,拟订行动方案,从而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规划的知晓度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承诺
承诺的目的在于兑现规划指标,将指标转化为质量,以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学校在基于科学诊断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的发展规划中能否提出递进的、量化的发展目标,既反映了学校尤其是校长是否具有胆识和魄力,也反映了其是否敢于担当和承诺。不对指标进行量化,规划自然就具有一定的“弹性”,压力小了,动力小了,发展的水平可想而知;提出明确的量化指标,规划就有相当的“刚性”,压力大了,但动力足了,达成度至少比现在高了。当然,在实施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是允许依据具体条件的变化对规划目标进行适当调整的。
4.2012本质安全管理发展规划 篇四
1、在训练和救援中杜绝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实现全年救援工作零死亡。
2、本质安全管理动态和定期考核双达标。
3、中队本质安全管理达到一级水平。
二、安全工作重点
1、进一步端正指战员安全理念,提升中队人员安全素养。
1)学习公司工伤管理制度、及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首先从思想统一概念:公司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态度、决心和办法,使大家明白当前企业管理中“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认识到“安全”在我们人生职业规划中是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的。
2)有计划的组织本质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并且邀请战训科、本安办的同志来中队传经送宝,以提高中队人员本安理论水平,为更好的进行本质安全管理扎实基础。
2、加强业务技能训练,提升指战员个人专业水平。我们救护队是处理矿井各类事故的专业化队伍,在处理事故中要想保证自身的安全,精湛的个人业务素质是首要的条件,因此业务技能训练仍是我们搞好安全工作的根本,2012年中队会继续按照规划认真组织训练,扎实业务基础,继而再加深专业,从而使我们指战员练就一身硬功夫,从自身强硬自己,保全自己、他人和遇险人员的安全。
3、加强现场监控,积极进行隐患排查和危险源辨识工作。
1)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坚持有任务即排查,从人、机、环、管的角度分析到位,坚决杜绝由于个人主观故意造成的不安全行为的事故发生。
2)紧跟现场,重视小队现场管理。在中队日常事务中,小队是亲临第一现场的,因此小队级的管理是关系中队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2012年一方面中队要严格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抽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小队要自行进行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并要求记录到工作日志中去,如果小队办公条件具备考虑是否要求小队也进行隐患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录入工作。
3)2012年,战训科关于本安管理的制式表格、记录下发后,中队一定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并记录在案。
三、保障措施:
1、以救护规程、质量标准化、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其他安全法律法规及上级的要求和规定为纲,以大队制定的本安管理系统为执行标准,再修订符合中队实际的本质安全管理办法和制度,保证本质安全工作正常运行。
2、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做好危险源辨识和现场隐患的评估和排查,遵照本质安全管理的要求,把作业风险降到最低。对新入队员工由小队具体落实负责,签订“一带一”师徒合同,小队长应经常检查、督导师徒合同的履行情况。
5、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和员工不安全行为,全部输入本安系统,要求限期整改的,务必在整个期限内整改,并在本安体系信息系统整改上报。检查人对所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跟踪监督整改、复查和验收。在复查中如果发现没有按整改要求进行整改或者弄虚作假不进行整改的,按中队奖惩制度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6、执行奖罚管理手段,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惩罚细则,将不安全行为及“三违”行为与绩效工资挂钩,以强化全体指战员自我安全意识。
范文网【】
5.如何做好律所管理和规划发展 篇五
马云的律师经
金博大律师事务所 毕国庆
师傅老毕是杭州一家小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和马云是老同学了。嗯,对,就是阿里巴巴的那个马云。最近,老马刚从朝廷台领奖回来,邀请师傅去闲聊。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师傅终于答应带我见见这个传说级的人物,让我开开眼长长见识。
在断桥附近一家偏僻的小茶馆,师傅先打开了话匣子:“我说老马,这次表彰的人,十个有九个胖子,就你老马,瘦驴一匹。人家都穿西装,就你老马,休闲裤、蓝毛衣、弄条半黑半黄的围巾脖子里一圈,你是看不起朝廷台咋的?”
“老毕,咱哪敢蔑视朝廷啊。这年头,连海尔这样的企业都知道不穿工装了,我为啥就不能不穿西服啊?日本为什么造不出苹果,编不出window?他们严谨有余灵活不足,产品精细,质量优良,但是他们的创造总是拘泥于现有的条条框框,只善模仿改进,缺乏突破的大智慧。而美国的企业,有些计划你看着都觉得疯狂,这要在日本,研发资金根本就别想,但是美国人敢玩儿,一旦出成果,就是大家伙。这就是企业文化,制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的文化差别。什么样的地里长什么样的庄稼,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首先需要企业文化的深层变革,我这个互联网企业,靠什么活下去,靠的就是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不敢做啊。所以,你说,老毕,我天天整个西装干啥?” “老马,真有你的,这么个事儿你都能扯上企业文化,那你是准备向美国佬学习了?”
“学习!既向美国佬学习,也向小日本学习,更向自己学习!不知道咋回事,我就是觉得一个战略决策者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突破既有的规则,就是创造性的思维。至少,我觉得我的高层和研发部门必须学会胡思乱想,至于下面的具体工作人员,可以有突破的思维,但是最好还是别乱实施突破的行动吧。不过,老美有些公司就这样的,还是活的很自在,企业文化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成文的法则。”
师傅端起茶杯,吱溜了一点,下巴朝我扬了扬,说:“这个事儿就不说了。这个是我的徒弟,你的粉丝,就是这个一声不吭,只知道倒水,喝水的小子。入行没几天,却爱琢磨律所发展的大事,嘿嘿,你给他批讲一下,教教他咋干好律师。”
“老毕,这是你的工作吧?”
师傅说:“天下万物,道理都是相通的,你这大神,随便给他点点,就够受用的了。我这面子,你还是要给的吧?”
“小伙子,你可找个好师傅,让我谈律师,他偷懒,我还不好驳他这个同学的那张老脸。我就说一点点,对与不对,你回头问你这个领导,出了问题,由他负责。”马云转头看看我,指着师傅说。
我是个十分不善言辞的人,赶忙给他和师傅都加上茶,并十分拘谨地说,“马老师,您喝茶,您能给指点一下,一定会终生受用的,我谢还来不及,哪能让您负责啊。”
马云说:“我看了老毕空间那篇日志《马云和我》,真能掰扯,写得啥乱七八糟的。老毕啊,你这个日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涉猎太多,又谈得太肤浅。论点集中点行不?你这律师咋干的啊?”
师傅:“@_@,老马,随笔,纯属瞎扯……,别太损,给长点脸啊。”
马云:“呵呵,长脸可以,茶钱你付。”
师傅说:“你一个光棍节就挣那么多,还这么抠啊。”
马云没再理师傅,对我说,“今天是我们老同学说话,我的事儿他都清楚,你这么年轻,应该算个网民吧,我的事儿,你知道多少?”
阿里的事情,我当然清楚。师傅经常说,律师不仅要懂法律,还要懂商业,懂财务,关注政治等等。所以,我私下还是经常看一些财经金融之类的新闻的。何况马云跟师傅又是同学,自然关注更多一些。我的了解,阿里到现在走过了三步:第一步就是淘宝,最初是B2B,给某些厂家提供一些展示产品的机会,后来发现有人虚假宣传,就逐步建立诚信通的评价体系,也就是后来的淘宝信用评价体系。阿里的第二步是C2C,就是淘宝集市,它给众多的小卖家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无数的神话。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付款和交货的纠纷问题,我说的这个交货是个过程,包括验货。做律师的都知道,买卖合同中最重要的就是付款和交货,由于淘宝上卖家和买家是陌生的,信任度非常低,于是阿里创造了支付宝,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阿里的第三步是贷款,也就是现在正在走的这一步。当年阿里承担违约责任将支付宝剥离,收购雅虎,然后是私有化退市,闹得沸沸扬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马云也受了不少指责,诸如不够诚信,破坏了VIE结构的稳定性,对国内公司赴美上市、美国市场的中国公司估值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我也认为这些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商言商,当一个违约的成本(包括隐形的商誉成本等)小于收益时,一个商人选择违约也无可厚非。当时阿里要涉足金融,甚至成立银行,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就必须让阿里巴巴摆脱VIE的控制。现在阿里的贷款业务是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的。阿里也申请了银行牌照,但是没有得到批准,阿里会通过再次申请或收购等方式得到银行牌照。阿里的这三步,第一步的关键是信用评价体系,第二步的关键是支付宝,第三步的关键是获得贷款资格最好是银行资格。当然,还有新闻说,阿里的第四步将是把阿里拆分成30多个公司,十几个业务单元,这也是依据马云对阿里“平台、金融、数据”的定位而猜测的。
我简单说了一些自己的了解和看法,马云说:“这些东西是你琢磨的?”我答,“有一些”。
马云说:“嗯,这脑子像老毕,还有点小聪明。其实阿里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不断拆分组合,不断增强独立性和竞争力的过程。比如,阿里的信用评价体系,最初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收获了淘宝的商誉。但是,这个信用评价体系的作用远不止这些。这个信用评价是银行业的一项功能,曾经有不少银行让我们做信用评价,现在我做贷款,也是依赖这个信用评价。所以,这个现在就已经拆分作为独立的部门,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还有支付宝,也是如此,被拆分成了独立的公司,现在仍然占第三方支付市场大约85%的市场份额。”
马云喝口茶,我赶紧给倒上。他继续若有所思地说,“这几年我一直在想,阿里凭什么能够不断成长,壮大?阿里到底怎样保持良性的增长?现在我感觉,阿里这个平台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什么?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够自我调节和良性成长,有效地进行信息流通交换的系统。这个生态系统要不断地扩充自己的领地,不断地产生新物种,进而不断地整合资源扶持新物种的成长。这些新物种的生长,使这个生态系统不断地充实,扩大。”
师傅插话道:“老马,老马,打住,讲生物学呢,怎么物种和生态系统都搞出来了,讲点人话。”
马云摇摇头,“对你这个智商而言,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困难,好吧。”他接着说“也就是说,阿里就是个平台,这个平台是土堆出来的。这个台子最初只有一小块儿,堆到一定厚度的时候,边上就要培一点土,要不然就没法儿继续堆了。但是,中间这一小块土堆到一定高度,继续堆就很难了。这边上的土呢,好堆,堆得快,就集中精力来堆着个边上的土,又是一小块儿起来,慢慢的,这个台子,厚度有了,宽度也有了”。
师傅又插话到:“……,老马,咱多大了,还玩泥巴,忒土了吧。”
马云把围棋子倒在桌面,顺手把盒子扔给师傅,说:“一遍玩去,别捣乱”。他一边随手把棋子一个个摞起来,一边说“我说的每一个小的土块儿,就是阿里的一个垂直业务单元。增长到一定程度后,速度就会放慢而且需要周边的业务来支撑。这个周边业务最初是个配角,需要扶持,直接独立会死掉的,但到一定地步后就要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它的增长,成为新的增长点。不断发现和培养阿里这个平台的新业务单元,才能使阿里这个平台保持增长速度,并且不断蓬勃生长,一旦不生长了,阿里就会出现问题,至少是增长的问题。当然了,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了,我想只有用生态系统做比喻,才能说明它的复杂程度、信息流动方式、持续增长和扩大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实际上,阿里一直在边做事,边完善,边思考,边发现,边扶持,边整合”。
师傅又忍不住了:“老马,你这脑袋咋长的?不过,老马,你这个业务单元成长到一定阶段增速变慢可以理解,但是你这个业务还是要细分的嘛。”
“老毕,你总算说了点人话。根据市场增长的曲线规律,每个业务单元增长到一定阶段增速就会变缓,这个时候,往往是细分市场快速成长的好时机。因此,为了保证各个业务单元能够适应细分市场的发展,增加各个业务单元的竞争力和灵活性,这个时候整合资源也是势在必行的。不过这个除了在平台层面上整合资源,也要在业务单元内部整合资源,也就是说要细细打磨各个业务单元。”
师傅听到这里,再也不多一句嘴,只是静静的听。马云接着说:“其实我想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律所就好比阿里这个生态系统,律所的业务单元就好比阿里的各个业务单元。先有第一个,做到一定厚度,就开始扶持周边的业务,然后整合资源,创造新的增长点,最终,这些业务不断成长,互相扶持,就形成了一个律所生态系统。律师业务单元呢,就好比我们这个业务单元,也可以按照同样的道理向下细分,切割成更小的业务单元。但是,业务单元和生态系统不同,由于服务的对象在市场定位上最初没那么细,业务单元也不可能进行多大的细分,需要随着市场的进步慢慢细分。也就是说,先竖起了一个业务单元,然后进行细细地打磨,这个过程和生态系统的扩张正好相反。比如说,合同领域——买卖合同领域——网络买卖合同领域,就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老毕你对网络买卖领域的规则还是一抹黑吧?你想想,就阿里而言,河南有多少网店?这些网店每年有多少业务?你不能光研究法律,从合同的角度看,我们阿里的各项规则就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我们阿里的法律,这个你了解多少?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规则?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的机制是什么?这些机制合理么?如果你很精通这些,那么你不仅可以代理客户和网店跟对方交涉,跟阿里交涉,你甚至可以帮助我们阿里制定规则,你甚至都可以帮助别人建立自己的网络销售渠道,建立一个新的阿里。你想想是不?”
说到这里,马云已经把棋子摆成一摞摞,互相挤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不规则的平台。我不失时机地殷勤倒茶,然后指着其中的一摞问道,“我们建立了一个业务单元,但是,北京上海也有这个业务单元。您知道,杭州这个二线城市,律所怎么和北京上海竞争呢?”我看见师傅对我使个赞许的眼色。
马云说,“为什么杭州有阿里,而北京上海没有阿里呢?所谓的竞争,就是你的可替代性问题。这个可替代性,取决于成本和质量。北京的律师跑到杭州做业务,成本肯定比你们高。但是为什么他们有竞争力呢?因为他们的质量比你们好。这个质量取决于什么?作为靠知识吃饭的行业,就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有些业务,监管机关在北京,北京律师获取信息的能力肯定比杭州强,但是对于有些业务,获取信息主要是在当地,你只要看得准,拥有了先天优势,就会有足够的竞争力。比如,你们做的债券业务、上市业务和并购业务,你觉得哪个更难?”
我说,“目前看是上市业务难。”
马云说,“依我看,并购业务要更难。上市是什么?是按照标准来做,就是做一个样板,让别人来投资。并购是什么?并购就是给别人钱,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这围棋和象棋,围棋的规则比象棋少,其变化就比象棋多,而且更难一些。从逻辑学角度来讲,就是内涵越小,外延越大。既然并购的业务远比上市业务要难,那为什么现在看着并购业务比上市业务简单呢?第一,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还不是真正的法治经济,权力对市场影响巨大,这导致有些并购业务并不是完全依法办事,也不能依法办事,所以,这些并购很多是政府主导下的并购,并不是市场主导的并购。第二,我们目前的并购,多是并购一些快死的企业,而不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企业。就相当于你买一条死牛,你要的是他的躯体,你只要查一下他的皮肉是不是有问题就可以了。如果你要买一头用来耕地的牛,甚至是一头小耕牛,那么你可能要检查一下这头牛几岁了?有没有遗传病或其他的疾病?他平时吃点什么?牛爸牛妈耕地能力怎么样?进而估计他长大了能不能耕地,要吃多少东西,可以耕多少地?这个问题就复杂的多了。说白了,上市就相当于向别人伸手要钱,你按照乞丐的标准化妆一下,在大街上伸手要钱即可,虽然有难度,但终究有人给。而并购就是向别人投钱,没有统一的标准,你在大街上找一个人,给他点钱,然后希望得到回报。你想想,你需要调查多少东西?怎么调查?难度有多大?”
他显然是来了兴致,接着说,“依照我的看法,十八大之后的改革就是在跳一个坎,一旦跳上去了,市场经济就会迅速发展,至少是在一个新的台阶上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促使大量的并购业务出现,从政府获取信息将变得更加公平,也就更加次要,而本地的律师由于对本地市场和政策的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甚至比外地律师要高。这种情况下,就看你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否比别人强了。老毕,如果我判断的不错,这可能是个大好机遇,你好好擦擦眼睛,决定要不要好好把握啊。”
师傅思考了一下说:“老马,关于信息的处理能力,我有这么点看法,你给提点意见。”师傅不等马云回答,接着说:“信息处理能力,我想首先是团队,其次是经验。团队的问题,我们现在基本是划分了四个层次,技术律师、管理律师、决策律师、战略律师。四个层次分工合作,相互之间通过备忘录等进行信息传递。技术律师驻点,负责阅读材料和处理简单工作等;管理律师负责带项目,起草尽调报告和律师工作报告,就是他这种。”师傅指指我接着说,“决策律师负责解决各个项目上报的疑难问题,最后还要对各个上报的文件进行审核,批准签字。战略律师暂时由我顶着,不过我看你更合适。”
马云说:“我做战略律师?老毕,你没搞错吧?”
师傅说,“是啊,战略律师一定要跳开具体的业务,站在你说的生态系统这个顶端,瞭望整个生态系统和周边的形势,评估生态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像决定一艘船的航向,要有足够长远的眼光啊。”
马云笑了笑说,“你说的这个战略律师,倒是跟我说的阿里的战略决策者有点像啊,这么一说,我还真是挺合适的。你这个分工跟我们有点像啊,其实组织架构这个问题,各个行业都差不多,可以相互借鉴的。我看你们这个团队,合作时间长了,协同作战能力一定很强,绝非临时拼凑可以比拟的。另外,你这个团队的梯级结构,给了年轻律师一个职业规划发展的空间,有利于留住人才。一个团队,就应该是金字塔形的,分层级的,这样才可以自由指挥,也便于控制各种风险。我觉的挺好。接着说说你说的经验问题。”
师傅说,“我们现在做的债券业务,相比较上市业务而言,其尽职调查的要求是简单很多的,但是,我们不能按照这个简单的要求来做。我们是尽可能地按照上市的标准来做债券业务,同时,要了解财务和券商的工作,仔细琢磨财务和券商对行业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后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并购业务和上市业务我们也是轻车熟路的。就是说,不要怕做无用功,通过现有业务淬炼将来的业务能力。另外,我看证监会的改革方向,极有可能是向美国现有的体制靠拢,即实行重视信息披露的律师保荐制度,如果真是这样,我想这个机遇不可错过啊。”
马云笑了笑,对我说,“你这个师傅还是很有思想的吧?如果我能把阿里这个生态系统建好,你能把律所这个生态系统建好,我们一定会有个超级团队。不过,老毕,我给你个建议,你也先脱了西装围个围脖吧,和你们的所徽一致,黄蓝相间如何?哈哈。”他抓了一把棋子扔到棋盘上,说,“内涵越小,外延越大。自由的思想需要自由的大脑呼吸,自由的身体需要自由的服装伸展。”
师傅也笑了,指指外面又指指我,说,“快看,下雪了,断桥残雪,一抹斜阳,走,徒儿,踏雪寻梅去!哈哈,雪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6.发展规划部管理制度 篇六
1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1.1建筑能耗越来越大
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城乡房屋建筑面积每年都会增加约16~19亿m2,在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增长的同时,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建筑能耗在逐年上升,据相关资料显示,仅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在社会商品总能耗中占到了20.7%的比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将会始终保持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未来建筑能耗将会在社会商品总能耗中的比例将会上升到约35%。
1.2建筑用能效率低下
7.发展规划部管理制度 篇七
“三规”问题的来源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由政府的发改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以下称“发展规划”) , 是对地区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 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由于发展规划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被赋予空前的战略地位和高度, 使其成为统领各专项规划的依据。
2.城乡规划
由政府的建设部门负责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 (以下称“城乡规划”) , 是对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改善人居环境, 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的定义不难看出, 城乡规划的实质就是政府在其管治范围内提供公共物品、建立空间秩序、落实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
3.土地利用规划
由政府的国土部门负责的土地利用规划 (以下称“土地规划”) , 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时空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其确定的耕地保护底线、占保平衡原则、建设用地范围和指标审批制度, 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最有力手段, 因而成为覆盖范围最广、执行最严格、影响面最大的空间规划。
由于三个规划的内容涉及发展整体部署, 范围覆盖行政管辖地区, 实施采用“政府负责、部门落实”的垂直管理方式, 受编制内容、审批机构、实施过程和监督方式等环节的影响, 容易造成规划内容交叉、标准矛盾、实施分割、沟通不畅等“失衡”或“打架”的现象。“三规共存, 各自表述”的局面, 使相关联的政府部门及下属地方政府不易适从, 降低了规划实施效能。针对规划“打架”的问题, “三规合一”的改革呼声很高:要改变现行“条条”的管理方式, 由单一的部门机构进行各种规划制定和相应立法, 从而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统一的基准平台。为此, 学术界从建立统一国家规划体系、明晰规划边界和内容、统一数据和规范标准、强化规划审批和协调制度等多方面, 对建立“三规合一”规划的编制体系、内容、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开始出现把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合并编制的改革实践。从实践效果来看, 试行的“三规合一”编制方式, 基本都是从技术层面对规划编制手段进行改良, 围绕如何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来开展。由于规划成果的审批和实施触及行政管理权限等体制因素, 在现有的行政架构下, “三规合一”编制的成果面临审批无依据、实施无主体、执行不到位的尴尬局面。
规划失衡的矛盾根源
现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部门间权益差异, 是造成“三规失衡”的制度原因。三个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不同级别的政府负责相应级别的规划。在国家层面, 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的、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总体目标、以全国城镇规划为空间支撑、以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为调控手段的“三大规划”, 基本形成紧密联系、互为协调的规划管理格局。简言之:“发展规划”管目标, “城乡规划”管坐标, “土地规划”管指标。从现象看, 国家层面的“三规”失衡问题并不突出。“三规失衡”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地方层面:地方政府三个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 其过程实际上是相应部门在操作;由于代表的部门权责并不一致, 导致彼此间的协调变得错综复杂, 更因协调机制的缺失, 常使三个规划由协作走向失衡。
1. 首先是部门权益的争夺
失衡首先体现在部门权益的争夺。计划经济下, 各级政府是经济建设的实施主体, 具有综合统筹职能的发改部门制定的发展计划, 是政府各部门发展经济和管理社会的行动纲领, 居绝对统领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地方政府职能发生变化, 更多通过配置辖区空间资源, 向社会提供有效公共物品, 吸引外部投资, 实现地区经济增长。这就使得原本仅为落实经济发展进行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 成为全面谋划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主管城乡规划的建设部门, 也名不符实地充当起综合协调者的角色。另一方面, 由于土地是经济建设的载体, 土地收益成为地方获得发展的核心动力。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过渡开发, 使得中央政府执行最严厉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垂直管理体制, 土地部门掌握了项目建设的最终裁决权, “土地规划”成为中央调控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工具。由此可见, 三大规划作用地位的变化, 直接关系到主管部门在政府决策层中的地位。部门为争夺规划的“龙头”地位, 必然导致在规划思想上强调“以我为主”, 规划范围追求全覆盖, 规划内容力图“包罗万象”;“一个部门、一种规划”, 使得三大规划范围相互重叠、内容相互渗透, 彼此衔接常出现问题。
2. 其次是政府事权的分配
由于我国不同层级政府管治的事权不同, 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三规”目标有所差异:中央政府侧重全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以“发展规划”为重点, 配套全国城镇群和国土利用等专项规划作实施保证;地方政府偏重公共物品的提供, 法定化的“城乡规划”超越战略性的“发展规划”, 成为地方政府规划管理的重心。尽管《城乡规划法》规定地方制定的城乡规划要由上级政府审批, 但因公共物品的制定、提供和维护属地方事务, 上级政府仅对城市规模 (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等量化指标进行粗线条的形式审查;另一方面, 时间冗长的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程序, 使必须得到上级批准的合法规划长期缺位, 地方人大审议通过的规划纲要成为城市建设的直接依据。两者叠加, 等于中央政府默认地方政府拥有城市规划的决策权。
现有的税收制度下, 土地收益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方面, 地方政府通过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提高辖区一级土地市场的收益;另一方面, 又以低地价方式对工业进行补贴, 提升引资竞争力, 以期获得持续稳定的税收来源。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政绩考核的压力下, 为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 地方规划极可能偏离中央的既定目标, 产生利益整体的不一致性。近年来, 中央政府频频出手干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现象, 就是很好的证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发展的冲动, 提高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控制能力, 在货币财税、转移支付等传统财政金融政策的基础上, 中央政府出台了最严厉的国土利用管理政策, 通过对土地垂直管理手段, 对地方发展需要的土地开发量, 实行“总量控制、计划供给”, 并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
由此可见, 地方政府虽有城市规划的“事实”决策权, 但没有土地使用决策权, 迫使地方层面尴尬地形成“土地规划” (用地指标) 为龙头, “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给予迁就的“倒行”局面, 相当程度地打击了地方的积极性。这个矛盾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不匹配造成的。
3. 再次是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金、土地、人才和资源等经济要素的配置和流动是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调配实现。市场经济下的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 能否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 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要素向辖区集聚, 是地方政府赢得竞争的关键。因此, 其制定的“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 就是向市场发出需求的要约信号;市场根据信号作出反应, 进行空间要素的流动组合。因此, 创造需求目标的“发展规划”和满足需求建设的“城乡规划”, 在地方层面就有做大、做多的趋势, 以各种可能性来满足市场的竞争和选择要求。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 也给资源要素的配置造成浪费。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粗放经营的土地消耗模式, 使得国家的生态环境和人口压力倍增, 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市场主导对建设用地无限需求和粗放经营, 中央政府只能采取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来避免土地的过渡开发。由于国土幅员辽阔和地域差异较大, 中央政府无法甄别各地的实际需求, 只能采取简单的确保耕地保有量底线原则, 以“耕地占补平衡”为底线来投放建设用地量, 以满足各地建设发展需求。为了有效杜绝地方政府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违规操作行为, 实际应用中对供地的位置、数量和时间都有刚性的要求, 并制定“事前要上报, 事中不调整, 事后不闲置”等管理措施, 以保证土地使用做到按总量控制、依计划使用、按进度安排。因此, 土地按计划供给的刚性与市场需求的弹性相脱节的矛盾, 是造成地方层面“三规”失衡的最深层原因。
“三规合一”的问题
由此可见, “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并存, 所产生一系列的协调问题和矛盾冲突的深层原因, 是权益协调机制的缺失。也就是市场经济对已有计划管理模式的冲击, 导致政府间事权重新划分的需求, 最直接表现为部门权益间的争夺。因此, 建立有效和可持续的权益协调机制, 是克服矛盾的关键所在。如果仅从技术和方法上进行“三规合一”, 不涉及部门体制改革和建立协调机制, 就无法消除规划间固有的权益矛盾, 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是无法保障的。
1. 趋势上——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在计划经济时代, 政府作为经济建设的主体, 通过制定“五年计划”, 全面安排社会经济的各项活动, 发展计划是唯一的综合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确立, 城市规划的内容由落实经济发展的建设规划, 向调控市场和建立规则的综合性公共政策转变, 并从发展计划的一个专项脱离开来, 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随着“发展规划”弱化和“城乡规划”地方化, 为抑制市场对土地利用的浪费和保障土地资源安全, 不削弱地方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自主性的前提下, 中央政府建立一套以耕地保护为底线、实行占保平衡的计划用地管理模式。主管土地利用规划的国土资源部, 也从建设部和国家计委中独立出来。
回顾分析“三规”的发展历程, 可以发现:“三规”是从“一规”——发展规划中诞生、演变和发展起来的, 是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转变管理职能、改变经济调控手段的变革产物, 是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规划管理的格局。“三规”的作用和职能各有分工:“发展规划”管经济发展, “城乡规划”管城镇和乡村建设, “土地规划”管土地使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巨型化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 需要政府提供的管理和服务也要专业化、多样化和效率化, 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市场的局部失衡和满足社会的各类需求。如果实行“三规合一”制度, 很有可能走回全国一盘棋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这有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也不利于政府服务效能的提高。
2. 机制上——是否消除权益冲突?
能否顺应市场或发展需要,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消除“三规”间的权益冲突, 是衡量“三规合一”成效的标准。其中, 最关键的是对不同层级政府间关于土地使用事权的划分。现在, 某些地方尝试推行“三规合一”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模式, 其根本的出发点, 就是试图通过新的规划编制手段, 把上级政府掌控的建设用地范围、用地规模和指标的审批权, 纳入地方制定“城乡规划”和“发展规划”的地方事权范围, 以实现地方政府对土地使用的自主支配权, 满足土地财政的需求。
在市场需求的压力下, 如果地方政府完全拥有对土地使用指标制定的主动权, “土地规划”就不再成为限制“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的政策工具, 显然会削弱中央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管治能力, 容易引发新一轮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危机;相反, 如果中央政府不愿意放弃对土地使用管理的控制权, “三规合一”的结果, 就会变成地方政府完全丧失对规划的话语权, 政府的管治又将变回计划经济时代的集权管理模式。所以, 从经济平稳发展的角度出发, 如何避免事权分配产生的“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管治矛盾, 建立有效的市场与计划对话的土地利用机制, 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 化解部门间的权益冲突, 才是“三规合一”得以实现的前提, 而不是实施的结果。因此, 在不同层级间政府事权再划分、管理架构重塑的体制改革尚未开展的前提下, 贸然启动“三规合一”, 不但没有起化解权益矛盾的作用, 还会激化矛盾, 增大改革的难度。
3. 法理上——是否得到法律支撑?
“三规”职能决定法律地位的差异, 法律地位反过来影响“三规”的实施效能。市场经济下, 经济活动主体多元化, 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对市场活动的一种预期和引导, 它要求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让政府可以根据市场发展状况, 灵活地进行目标的调整修正, 及时处理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由于“发展规划”调整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战略性、动态性和弹性, 难以采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 综合性强的“发展规划”属战略性规划, 法律的强制地位较低。“城乡规划”的管理核心是市场经济下的基于空间利益形成的物权关系。它必须通过建立一套社会公认的空间利用准则, 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并辅以法律的强制力来确保遵循。因此, 城市规划是有广泛认可性、约束性和稳定性的公共政策, 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土地规划”制定的出发点, 是对地方政府使用土地权力的限制, 保障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它通过《土地管理法》和土地规划, 清晰界定各级政府对土地管理的公权范围, 并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法律监管体系, 来确保用地规划的遵守, 最具有强制的行政效力和严肃的法律地位。
由于“三规”的法律地位不同, “三规合一”方式将面临法律地位难以界定、法律基础缺失的局面。首先, 是对如此编制出来的规划的法律效力的界定:是强制性还是非强制性?无论结果如何, 都会引起需要对现有法律关系的调整, 涉及《城乡规划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的大规模修订。其次, 法律对合并后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等管理主体的重新设定, 涉及到对现行行政运作体制的大规模改革;最后, 是对与法律相对应的已批准的规划成果的全面调整修编。可见, “三规合一”在目前是缺乏法律基础的, 它的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关系复杂、程序漫长、难度极大的法律修订工程。因此, 从维护法律运行的严肃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的角度分析, “三规合一”缺乏法律支撑。
4. 体制上——是否有利政府管治?
“三规合一”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行“一元”的规划, 把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都纳入一元的管理体系中来, 从形式上消除“三规并存”产生的多头管理带来的规划协调问题。但管理形式的变化没有改变产生矛盾的体制根源。形式和体制的分离, 将引起一系列的管理难题:首先, 单一的规划主管能否提高行政的效能?目前, 我国的行政体制管理, 基本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垂直管理模式, 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都在条条内完成。三者合一的结果, 必然导致负责规划的部门独大, 容易造成主管部门滥权或管理粗放。事实上, 正是因为原发改部门职能综合、机构庞大, 无法满足市场细化的管理要求, “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才从“发展规划”中分离出来, 形成“三规并存”的局面。其次, 是否还要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如果为避免“一元”的规划管理粗放, 通过增加专项规划来保障规划实施的效能, 将会产生“三规合一”的结果还是“三规并存”的悖论。最后, 谁来充当规划的裁判员?规划的审批层次决定行政的效能。现有的三大规划的行政审批和监管层次, 正是根据各自规划的作用地位和行政效力而有所不同:层次最低的是交由本级人大审查的“发展规划”, 中间等级的是提交上级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 “土地规划”审批则因实行中央到地方的自上而下审批方式, 而最具行政效力。正是这种规划审批倒置 (城市、土地等专项规划审批级别高于“发展规划”) , 与法律规定“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以发展规划为依据”的规划原则相冲突, 才造成“三规”关系复杂、层次混乱的局面。“三规合一”又该如何确定统一的规划审批层次?如果规划审批下放到地方政府, 虽然提高行政效率, 但有损中央政府的调控力度;相反, 由中央政府统一把关, 在增强国家调控力的同时, 也会因管理过长、行政迟缓而影响规划的功效。由此可见, 形式上的“一元”体制, 并未带来行政效能的提高。
5. 实践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在实际中, “三规合一”会遇到编制方式、编制内容、编制时间等有待解决的技术性操作问题。第一, 采取何种的规划编制方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面向市场的服务型规划;还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强调计划的控制型规划。毕竟, 规划编制的手段必须规划定位相匹配。第二, 面对“合一”后庞大的规划内容, 会否导致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时间更加漫长?为确保规划成果的科学性、指导性和严肃性, “三规”编制的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周期漫长等固有特性, 会否因“三规合一”而变本加厉?上级审批部门会否因规划成果内容的增多, 导致审批更加小心奕奕而延误战机?第三, 有效规划的长期缺位, 会否导致规划实施的无所适从?如, 由2005年启动的新一轮全国性国土利用规划, 直到2009年也尚未完成, 期间上报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 就因缺乏“土地规划”作依据而遭搁置。由于编制和审批漫长, 导致“旧的规划不合理, 新的规划不合法”等规划缺位现象十分普遍, 成为困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的诟病。“三规合一”后, 会否连最具灵活性的五年发展规划, 也因卷入编制审批的漫长等待中, 而失去对经济发展作出及时反应的调控作用?规划管理的长期缺位, 更会危及规划的引导作用, 间接鼓励地方政府习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来管治, 不利于政府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更无法满足“三规合一”——以明确的规划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初衷。
综上所述, 针对“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等“打架”现象, 提出以技术手段革新为主的“三规合一”改革尝试, 在尚未建立新的权益协调机制, 规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位的情况下, 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体制和法理的支撑, 是不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 是无法解决部门权益冲突、政府事权划分、市场经济与计划管理等深层次的权益矛盾。因此, “三规合一”不是现阶段解决“三大规划”间冲突、失衡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构建“和谐三规”的建议
立足现有管理体制, 减少规划间的冲突, 强化其协作关系, 形成拉动地方可持续发展的“三驾马车”, 则是构建“三规和谐”的可行思路。
1. 顺势而为, 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部门权益的趋利性, 促使“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在自我完善中, 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目前, 发改部门针对“发展规划”偏重具体项目的安排和实施, 缺乏对空间布局和中长期规划指导的不足, 推出了主体功能区规划作补充, 试图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的角度, 制定统筹区域中长期发展政策来完善“发展规划”的综合统领作用。建设部门应继续深化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使中长期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与发展规划时序相一致, 真正成为落实“发展规划”的建设纲领。国土资源部在开展新一轮全国土地规划修编时, 也应考虑以地方“发展规划”为依据, 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相协调, 制定中长期具有弹性的土地利用规划, 在管理的基础上体现服务的职能。
2. 垦实基础, 理顺法律关系
首先, 明确三个规划的法律地位。国家层面形成“发展规划”为主导、城镇体系规划和国土资源规划为补充的战略层面规划, 强调规划的引导性、政策性和时效性。地方层面的“发展规划”属战略规划, 发挥弹性引导作用;“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是法定规划, 强调其刚性地位。其次, 补充完善《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中关于“三规协调”关系的表述, 在原有强调:“发展规划是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依据”、“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相协调”的基础上, 补充“发展规划也要与城乡规划相协调”、“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所制定的城市建设范围, 应该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条文。在法律层面, 明确“三规”间的平衡协作关系, 保障“三规”协调发展。
3. 明确事权, 完善管理体制
如果把“三规”整体当作一项行政职能, 则“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就可以看作行政职能的决策、执行、监督三大部分。即:各级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 确定本级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分目标的“决策”基础上, 通过城市规划落实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建设“执行”内容;中央政府通过“土地规划”来调控各地“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 上级政府通过土地规划“监督”下级政府的实施行为。为此, 建议结合行政改革, 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的规划行政事权。明确“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属地方事权, 由地方组织编制和实施, 上级政府负责监督;土地规划由中央政府牵头、各级政府负责, 实行垂直管理, 自上而下编制、实施和监督。
4. 分清职能, 明确内容范围
建立“三规并存”的规划编制体系。首先是, 分清“三规”编制的职责。“发展规划”强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 “城乡规划”侧重对城乡建设的安排, “土地规划”针对耕地资源的保护。然后是, 明确“三规”编制的范畴, 避免规划内容重叠, 减少三者间的矛盾。如, “发展规划”围绕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和各行各业分目标, “城乡规划”专注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而不是包揽方方面面内容, “土地规划”则划定用地范围、制定用地总量和供地计划。最后是, 压缩编制规模, 突出重点内容, 缩短编制时间, 提高审批效率。
5. 优化机制, 构建“三规和谐”
8.发展规划部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土地、水、矿产等都是重要的国土资源,能否实现对其合理利用,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建国以来,我国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有所增加,极大的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受到众多因素制约,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面临较多问题,亟需加强对国土資源的规划、管理,有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污染严重,用水短缺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的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水量短缺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消极影响。首先,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加之季节性变化影响,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阻,导致很多地区不断发生干旱、洪涝等灾害。其次,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工业污染,造成地表水资源出现了严重污染状况,水资源质量难以保证,最后,地下水开发过度,致使部分地区出现了地面沉降、裂缝、坍塌等问题,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1]。
(二)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日渐减少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但是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之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日渐减少。根据不完全统计表示,耕地面积的减少量达到了年均2000 ,对我国摩纳哥也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究其原因,发现耕地面积减少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森林遭受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当前38%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现象。二是土地出现荒漠化,造成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三是受到农药污染和工业污染,土地沙化、退化、碱化等越来越严重,草地面积减少。
(三)我国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一旦发生将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伤亡,同时地质灾害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前,地质灾害多以地震、泥石流、滑坡为主,造成的伤亡十分惨重,尤其是地震灾害,在近几年时常发生,并且规模十分庞大,造成重大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
(四)矿产资源存在浪费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重视,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矿产资源都有所增加。随之而来的则是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并在近几年日渐严重,出现了严重浪费现象,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矿产资源的耗费数量庞大。除此之外,矿产开采一般选择露天进行,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废渣等对土地产生了严重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五)海洋资源过度开发严重
海洋资源也是我国国土资源的重要形式,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至关重要。然而,近海渔业却存在严重的过度开发现象,不仅带来了海洋灾害,同时海洋污染也十分严重,其重要表现有:第一,由于过度发开利用,珊瑚礁资源近乎灭绝,珊瑚礁资源越来越稀有。第二,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油、废水、废渣等,引发近海出现赤潮。第三,海洋的过度开发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海洋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近海流域频繁发生海洋灾害[2]。
二、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念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并不表示要严格断绝对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而是以科学发展的观念,对现有国土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国土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才能有效的促进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物质基础。
(二)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法律建设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完善法律建设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可以提高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实效性。首先,国家要加强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法规建设,对原有的法律条例加以补充,使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其次,各单位和企业应遵纪守法,对制定的相关法律严格执行,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三)加强对耕地资源的规划控制
当前,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对我国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对耕地资源的规划控制至关重要。首先,制定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目标,对现有的耕地资源加强保护,实现对其有效的总体控制,尽可能的控制耕地面积的日渐减少。其次,有计划是进行耕地开发,对遭受破坏的耕地进行修复,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将原有林地、牧地等恢复,逐渐增大耕地面积。最后,对建设用地进行规划,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土地的使用也日渐增多,如果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规划和控制,会带来不必要的土地浪费[3]。
(四)相关政府部门应增大监管力度
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土资源法律体系已经不断的得到完善,但是仍有较多的违纪现象发生,比如说草地过度放牧、海洋过度开发等,为了提高法律效力,应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相关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严重违纪企业或单位,应给予严重惩罚。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规划存在一定的问题,水资源污染严重、耕地面积日渐减少、地质灾害频发、矿产资源存在浪费、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等,因此应加强对国土资源的规划与管理,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念、完善法律建设、加强对耕地资源的规划控制、增大监管力度等方式,促进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丽.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J]. 科技风,2015,08:246.
[2]王雷. 关于如何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J]. 城建档案,2015,05:28-29.
【发展规划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河南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10-29
自我发展和规划08-17
塔城发展规划09-12
中学发展规划10-17
教师个人发展近期规划06-22
工业产业发展规划07-13
创意产业发展规划07-28
山西转型发展规划07-29
核桃产业发展规划08-15
北京市场发展规划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