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教案示例之一.doc

2024-07-05

电功教案示例之一.doc(10篇)

1.电功教案示例之一.doc 篇一

1.掌握电功的概念:知道电流做功的常见形式是推动机械做功,使导体发热发光等;理解电功的公式(W=UIt)和单位(焦);能综合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

2.知道电度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二)教具

1.课本上电流做功把砝码提起来的实验装置;电键一只。

2.电动玩具汽车一只。

3.带灯座的小灯泡(或电阻丝)一只。

4.电度表挂图(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

引言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电路的连接方法,引入了反映电路工作状态的几个物理量一电流、电压和电阻?约罢庑┝康南嗷ス叵欧姆?伞U庑??际堑缪У幕?≈?丁T诘谝徊嶂形颐茄芯苛肆Χ晕锾遄龉Φ奈侍猓?敲矗?缌髂茏龉β穑肯匀唬?谌粘I?詈蜕??校?罅康墓ぷ魇怯傻缌髯龉?赐瓿傻摹=裉欤?颐且??暗氖牵旱缌髯龉τ心男┨氐恪T跹?扑愕缌髯龅墓Α?

_(板书: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

首先学习电流做功问题。

(板书:电功)

1.复习提问

(l)过去学过力可以做功,怎样才算力对物体做了功?(答: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算力对物体做了功)

(2)你能举出日常见到的做功的例子吗?

(教师引导学生答:水流推动水轮机做功,汽车、电车的牵引力带动车辆行驶做功等。)

2.讲授新课

(1)电流可以做功:电车的牵引力实际是由电动机产生的,电动机是通了电流才工作的。所以,电车行驶,实际上是电流做功的结果。

(演示:玩具电动汽车的行驶)

(2)电流做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电流通过电动机可以做功,那么电流通过电灯时发光。电流通过电炉时发热,算不算做功呢?

在这里我们应把“功”的概念加以扩大。用电动机移动物体或使机械转动,是电流做功的一种表现。电流使导体发热、发光,是电流做功的又一种表现。总之,电流做功的现象很多,例如电流通过电铃发声,电子表显示数字,电视机显示图像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电流做功多少跟什么有关系?

演示课本图9-1的实验时,电流和电压应采用大型的示教电表来显示。实验分两步:

①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电压,观察在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首先指明:砝码被提升越高,表示电流做功越多。

先将变阻器滑片移至某位置(使接入电阻较大),闭合电键,观察砝码上升的时间和高度(通电时间由电键控制),并记下电流、电压值。

再将变阻器滑片移至另一位置(使接人电阻较小),闭合电键,观察相同时间砝码上升的高度,并记下电压、电流值。

比较两次实验,得出:

在相同时间内,电压和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大。

②保持电压和电流不变,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这一步可以不做实验,直接推出。)

指出:上述实验,所得出的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是定性关系。如果把实验做得精确些,可以得出:电功跟电流、电压、通电时间都是正比关系。如果电压U用伏做单位,电流I的单位用安,时间t的单位用秒,电功W的单位用焦,则有

W=UIt

应当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公式中的W、U、I均指电路中同一段电路(即某个用电器)而言;二是W、U、I、t必须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

(4)电功的计算。

(把课本图9-1的实验装置中的电动机换成小灯泡,做两次改变电压(取整数)电流的实验,通电时间都取10秒钟。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两次电流做功的大小)

提问:把重为1牛的物体举高1米所做的功是多少?(答:l焦)这些功如果由电动机完成,那么,电流所做的功是不是1焦呢?

(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电流通过电动机时,除了提举重物做功外,电流也会发热做功,因此电流的功为这两部分功的和。这就是课本图9-l的实验不定量的原因。因此在选用电动机时,发热愈小的效率愈高。)

列举常用电器工作时,1分钟能做的功:如手电灯泡为几十焦,照明灯泡为几百至几千焦,洗衣机为几万焦。

由于焦这个单位很小,生活中常用“度”作电功的单位:

l度=3.6×106焦。

(5)电能表(俗称电度表)。

出示电度表挂图(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读出读数。

指出电流做功时,表的转盘就转动(盘的边缘有个红点显示转动),每转3000转,耗电1度。表面上最后的数字是小数点后的一位数。

最后结合课本图9-4介绍1度电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3.巩固练习

(1)电流做功有哪些表现?(列举常见的实例来说明)电功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2)把同一个灯泡先后接到220伏和110伏的电路中,则电流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之比:

A.2∶1;B.1∶2;C.4∶1;D.1∶4。

(3)一盏电灯所用的电压是36伏,电流是1.5安,通电50分钟,电流做了多少功?

(4)一个电炉通电4小时耗电6度,所用的电压是200伏,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是多少?

这四道题应预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和计算。学生回答第2题,可能有争议,有的选A,有的选C,教师可让选C的学生说明理由,然后提问:对同一个用电器只改变电压,而不改变电流是否可能?对不同阻值的`用电器,电压相同时电流是否相同了引导学生用电功公式结合欧姆定律分析问题;对同一用电器I∞U,因此U增2倍,I亦增2倍,故W增4倍;对不同R的电热器,U相同时,I与R成反比,故W亦与R成正比)

4.家庭作业

如果巩固练习第3、4题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可留为作业,课本习题一第1题也可留做作业。

5.板书设计

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

2.电功教案示例之一.doc 篇二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学设想 利用“预习提示”设计导读题,引导学生圈点勾划,提要勾玄,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时教 四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借助“预习提示”,圈点勾划,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二、课内预习课文。要求: 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疏通课文; 利用“预习提示”习问练读,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① 课文主要记叙了屈原的 哪些事迹?

② 圈点出概括屈原悲惨遭遇的五个词。

③ 在课文中划出概述屈原杰出才能和最能表现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格的词语。

④ 给课文分段,编写各段提纲。

按:①③两题以后结合研读课文讨论。

三、讨论②④两题,分段。

板书:

三、吟答渔父,自沉汨罗(11)

四、屈原既死,赋存国亡(12)

四、布置作业:

给黑体的字注音:

惨怛()商于()温蠖()

濯淖()啜其醨()()帝喾()

皭然()汶汶()汨罗()

屈匄()随属()唐眛()完成“思考和练习”

二、三。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研习新课: 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明确:

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为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明确: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与课文注释相左。依教材对“夺”、“与”的注释,应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

“因谗之曰:‘„„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资料认为“曰”、“以为”重复,疑有衍文,此说似不妥。如重新标点,作“„„平伐其功,曰:‘(王)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理解,文辞便可贯通。联系上下文,可补出“以为”前省略的主词。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明确: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的宾语。

明确:两层: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结合分析板书:

一、才能杰出,蒙谗见疏

甚任之

怒而疏

作《离骚》:

词句提示点拔:

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这是两个并列的判断句。古人认为上天是人类的起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③“谗人间之”:间,读jiàn,离间。之:代词,他们,指屈平与其君。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明,阐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是“明”的宾词。靡:无。见:现。

三、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练习口头翻译。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五。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文第一部分已经告诉我们,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这样一个才能杰出、品质高尚的人,却蒙谗见疏,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课文第二部分记叙了“屈平既绌”以后楚国的命运和他的政治遭遇,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下面我们研读这部分内容。

二、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讨论:

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

概括并板书:

4.①受骗绝齐

②兵败丹淅

③蓝田退兵

5.④复释张仪

6.⑤诸侯击楚

7.⑥赴秦身死

提示: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绌”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的。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

三、研读课文中第8—10自然段: 在课文中划出可以概括第4—7自然段内容的句子。

明确:“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

明确:

态度:嫉之

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

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顷襄王怒而迁之”说明了什么?

提示:顷襄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已见糊涂,“怒而迁”屈原,更见其昏愦。

四、词语提示点拔:

“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亲:亲善。

“双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又因厚币”后省略动词“赂”。“而”后省略主语(靳尚)。“于„„郑袖”:在郑袖面前,状语后置。

“秦,虎狼之国”:虎狼,像虎狼一样,名词作状语。

“奈何绝秦欢”:欢:友好。

“亡走赵,赵不内”:亡:逃亡。走:跑,现代的“跑”古代称“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内:同“纳”,接纳,收留。

“复之秦”:之:动词,到。“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恋。顾:念。眷顾:眷念。系心:挂念。反:同“返”。冀幸:侥幸希望。“一悟”的“一”:副词,一旦,一经。“一改”的“一”:副词,都,全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国,惦记着怀王,不忘要回(朝廷中)来,盼望怀王一旦醒悟,风气全都改变。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他保全君王振兴国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变过来。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无:无论。自为、自佐:既为自,佐自,宾语前置。

五、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第四教时

3.义和团运动·教案示例之一 篇三

教案示例之一

义和团运动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特级教师 贺心滋

(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1.记忆:义和团的组织形式、活动地区。平原大捷的时间、地点、领导人。义和团势力在京津地区的发展。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辛丑条约》的签订。

2.理解:义和团兴起的原因。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慈禧太后阴谋利用义和团的罪恶目的。《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危害。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掠夺空前残酷和野蛮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2.义和团与爱国清军的坚决抵抗,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扶清灭洋”口号的作用、意义和局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分析《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危害。

难点:清政府和义和团的关系。

教学用具

放大绘制《义和团运动的形势》地图一幅。

有关义和团运动的幻灯片。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朗读“课前提示”。然后教师指出,“课前提示”中提到“19世纪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这说明了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回答,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问,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运动,但很快失败了。与此同时、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了中国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义和团运动。

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板书)

1.义和拳:(板书)

义和拳是义和团最初的名称。它是在山东、河南、直隶一带民间秘密组织。它的活动方式是设立神坛拳厂,通过练习拳棒、传授武艺、散发传单等形式来组织群众,进行反清活动。其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

2.平原起义 1899年(板书)

①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狂。外国传教上作为侵略的先锋,深入到中国广大内地。仅山东省的教堂就有1000多处,出现了“教堂几遍天下,传教洋人相望于道”的景象。这些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的庇护,欺压百姓,称霸一方。在民教争讼中,清朝地方官吏又“袒教抑民”,造成许多“民冤不伸”的案件。因此,广大群众同教会和传教士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1899年秋,山东平原县义和拳在朱红灯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

②平原大捷: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并概述其内容。(挂《义和团形势图》,将自制小红旗插于平原县)

通过这段小字内容,可以看出,这次平原县义和拳武装起义是由于平原县李庄恶霸地主,依仗教会势力,乘闹灾荒之机,囤积居奇,敲诈勒索,欺压民众引起的。

事情发生后,朱红灯率领附近几县的义和拳前去援助,冲击教堂,严惩教徒。但清政府奉行“袒教抑民”的政策,山东巡抚毓贤派兵镇压。面对清军的镇压,拳民猛打猛冲,大刀长矛并举,火铳土炮齐发,杀得清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从此义和拳声威大震,力量也迅速发展起来。(让学生齐读《歌谣》)

3.义和团的斗争口号及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发展(板书)

平原大捷以后,由于义和拳力量的发展壮大,清政府对义和拳采取由“剿”到“抚”的政策。义和拳由此改名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斗争也从秘密转向公开。

同学们讨论一下,“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应怎样理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它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的客观形势,因而能够对于身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广大群众起鼓舞和动员作用。

但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也反映了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1900年夏,义和团的势力由山东发展到直隶境内,他们连克州、县,逼进北京、天津。(指导学生看《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使清政府感到十分震惊,“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迫于形势,慈禧太后“只可因而用之,„„”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利用义和团?其罪恶用心是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慈禧太后所以要利用义和团,其原因有二,一是,她得到一个不确切的情报,说是帝国主义国家向清政府提出了照会,要她把权力交还给光绪帝。这个谎报大大激怒了慈禧太后。二是,想把义和团推到同帝国主义作战的第一线上,用帝国主义列强的力量来消灭义和团。于是,清政府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清军停止进剿义和团,义和团大批涌进北京、天津。(让学生看课本插图《北京城内第一个义和团的神坛》、《义和团开狱放百姓》)义和团进入北京、天津后,居民纷纷加入,甚至一些宫中内侍宫女、清军士兵也参加了。他们张贴文告。如“最恨和约,祸国殃民,上行下放,民冤不伸”等来揭露外国侵略者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北京、天津一时为义和团所控制。

二、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板书)

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0年、西摩尔)(板书)

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进一步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进行干涉。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指奥匈帝国),组成了一支约2100人的联军,在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遭到了义和团和清军中爱国官兵的英勇抗击。

2.义和团在天津和北京的战斗(板书)

①廊坊狙击战。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时,义和团拆毁从天津到北京的铁道,进行沿途狙击,使侵略军行进缓慢。由天津到北京的火车只需走几个小时,由于义和团处处狙击,侵略军花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130里。侵略军到达廊坊车站后,6月14日晚上,300多名义和团战士立即包围了车站。廊坊狙击战的战斗打响了。(指图《京津地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形势示意图》)

你们在小学学过“义和团廊坊大捷”这一课,谁能结合本课文中的小字部分,讲一讲廊坊大捷的战斗情景。(同时放映《廊坊大捷》幻灯片)这次狙击战(包括在杨村的战斗)直到6月25日,西摩尔率领的残兵败将才在另一部分侵略军的接应下,狼狈逃回天津。廊坊大捷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它粉碎了侵略军侵犯北京的计划,显示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勇斗争精神。

②保卫天津的战斗。当侵略军在廊坊遭到狙击时,八国联军就策划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6月17日,侵略军对大沽炮台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六小时激战,大沽炮台失守,侵略军纷纷从大沽登陆,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开始了保卫天津的战斗。

7月初,义和团在首领曹福田的率领下和部分清军联合猛攻老龙头火车站,他们同侵略军激战10多个小时,杀退敌人,收复了老龙头车站。与此同时,义和团的另一位首领张德成指挥义和团战士猛攻天津紫竹林地区的外国租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并请一位同学进行复述。然后,教师强调:第一,紫竹林位于天津城东南,是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根据地,也是八国联军从大沽登陆后的集结地。第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的斗争得到天津广大人民的支援。他们冒着枪林弹雨,送“得胜饼”和绿豆汤慰劳前线战士。

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外国使馆。正当义和团在天津与侵略军鏖战时,北京义和团向帝国主义盘踞的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发动总攻击。

义和团为什么要围攻西什库教堂呢?

西什库教堂是直隶北部天主教总堂,是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侵华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正如课文中讲到的,他们收容反动教民,公然对抗义和团。中国人民早已对他们恨之入骨。为了攻破教堂,义和团自制武器,并采用挖地道、埋地雷等战术,向教堂发动进攻,打死打伤大批侵略军。侵略者整日龟缩在教堂里,惶惶不可终日。

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课本上有两个实例,(小字部分)请同学阅读一下。东交民巷是当时外国公使集中的地方,也是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总指挥部。他们多次四处挑衅,肆意残杀义和团的北京居民数百名。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义和团的极大愤慨。义和团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东交民巷使馆区发动了进攻,以示对侵略者的惩罚。(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中小字部分的第二段。)义和团围攻使馆56天,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板书)

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8月2日沿北运河两岸向北京地区进犯;14日,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出德胜门仓皇逃走。在途中,慈禧太后认为“外国人入侵中国,义和团是罪魁祸首„„非痛加铲除不可。”她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厚颜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清军逮捕义和团战士》、《德国侵略军逮捕义和团战士》。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请同学们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说“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指出:义和团所面临的敌人过于强大,不仅有本国封建势力的“围剿”,还有八个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而义和团又是以落后的斗争手段和武器同先进的、强大的敌人作战,再加上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斗争纲领和口号,所以最终导致失败。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4.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板书)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请同学看课本插图《八国联军炮毁后的北京街市和北京正阳门》,并请一位同学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有关联军暴行的小字部分。(略)经过这次洗劫,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都已丧失殆尽。八国联军的暴行,罄竹难书。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沙俄在东北又趁火打劫,侵占我领土,屠杀我居民,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请同学阅读小字部分)

三、《辛丑条约》(板书)

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901年)(板书)

1900年12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11个国家的公使提出《议和大纲》12条,强迫清政府接受。1901年9月7日,庆亲王奕,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年是旧历辛丑年,所以称这个条约为《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内容,请同学们看书,并用①②③④符号标出。为方便记忆,同学们还可以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进行归纳。一定要牢记这些内容,不忘国耻。

2.《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严重危害呢?请同学们根据内容逐条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强调指出:从经济上来讲,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全计高达9亿8千2百万两,加上各省各地方的教案赔款(约3000万两),总数超过白银10亿两,当时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只有8千多万两,这就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总收入。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所以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用意在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这是侵略者要通过索赔,来惩罚、污辱所有的中国人。赔款又以海关税、常关税、盐税等作担保,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政治上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从此,“使馆界”成了“国中之国”,各国公使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从军事上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就,便利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这一节课,使我们知道,义和团运动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外国传教士作威作福,任意欺压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他们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电功教案示例之一.doc 篇四

教案示例之一

第4课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安徽毫州市第一中学 罗永伟

教学目的

一、学生掌握的知识:

印度民族起义。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占西女王。提拉克。

二、学生应认识:

1.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积极向亚洲扩张,将亚洲纳入它们的殖民体系。亚洲各国殖民化加深、民族矛盾激化,终于酿成了亚洲的反殖革命风暴,印度是最突出的代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亚洲各国民族危机加深。随着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亚洲掀起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3.占西女王、提拉克等人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他们坚强的民族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王义感情。

三、能力培养:

l.亚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及其新发展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联系;从印度民族运动参加阶层的分析、讨论爱国主义问题。

2.进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不是孤立现象,它是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必然反映;民族、国家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探讨。

教具使用

1.《英国对印度蚕食》放大图

2.《印度民族起义》图

3.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图片

4.《20世纪初的伊朗》图

5.《土耳其领土的丧失》图

6.《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简表》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如何?它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略)。

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操纵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垄断资产阶级积极向外扩张,出现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侵略反封建斗争高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板书本节课标题)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侵略的加剧(板书)

问:什么是工业革命?后果怎样?

答:工业革命就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程,是一次技术革命。这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化成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成为发达国家。

总结:显然,伴随着欧美各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它们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了那些国家的落后。亚洲是列强侵略的重点地区,而印度则又是英国侵略的主要对象。

1.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和掠夺(板书)

(先要求学生阅读22页第一小目文字)问:近代英国是怎样侵略和掠夺印度的?(待学生回答后,结合《英国对印度的蚕食》图)总结:①十八世纪中期开始逐步蚕食印度。②到19世纪中期已占据了印度大约2/3的土地。(图中右斜线部分和竖线部分即是。)③剩余的左斜线部分是封建王公领地。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多位于印度中部地区。英国同样通过控制封建王公而间接统治这些地区。所以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之重和印度民族危机之深。

为了更好地控制印度,英国殖民者还招募了一些印度人进入殖民军队加以训练。叫做“士兵”。

问: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

2.殖民侵略和掠夺的后果(板书)

(先让学生阅读第22页小字第一段,最后展示《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图片。这是根据一幅摄于1860年的照片复制,它是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福作威的骄横袖态和印度人民屈辱地位的真实写照)

总结:显然,英国对印度的巧取豪夺,从印度榨取大量财富。然后把这些财富运往英国本土,促成了英国工业的突飞猛进,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场”。而印度则是经济凋敝饿殍遍野。(插问:这正好印证了马克思论述资本积累罪恶的一句什么话?答:血腥性质。)印度各阶层对英国殖民者的怒火,终于爆发为1857-1859年的民族起义。

二、印度民族起义(板书)

问:这次民族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起义的中心有哪几个?

答:导火线是密拉特事件。起义的中心是德里和占西等地。(展示《印度民族起义》放大图,让学生看清密拉特、德里、占西的位置)

1.密拉特事件(板书)

1857年,密拉特的部分士兵因为拒绝使用涂有牛、猪油脂的子弹(因为士兵多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印度教视牛为圣物,伊斯兰教忌食猪油)而被判刑,激起了广大士兵和市民的极在愤怒。先是士兵发动起义,接着广大群众和市民涌跃参加。起义军很快进占德里,建立行政机构。

问:有哪些阶层参加到起义斗争中来?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参加到斗争中来的呢?

答:(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总结。)

参加阶层有农民、手工业者、士兵、封建王公。

农民、手工业者:英国为了本国工商业的利益需要,强迫印度人民少种粮食,多种棉花,由于英国棉丝品的倾销,挤垮了印度棉纺业。而少种粮食则加重了粮荒。这样,大量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成为起义的主要力量。

士兵:虽为殖民者招募,但受到英国的民族歧视和宗教侮辱。密拉特事件即是一例。

封建王公:(结合《英国对印度的蚕食》图),英国入侵前,封建王公控制的土地很多,随着英国的蚕食、兼并,封建王公领地迅速减少。这样,他们与英国殖民当局矛盾激化,在民族革命高潮推动下,也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去,并掌握了领导权。典型事件就是占西女王的遭遇。(引导学生看第22页小字占西女王的遭遇)。

由此看出,英国的侵略掠夺,与印度的民族矛盾激化,酿成全国范围的民族起义。从参加的阶层的广泛又可看出这次解放运动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群众性。

2.为正义而战(板书)

起义爆发后,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都被起义者所控制。各地起义者与英国殖民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我们仅举其中的两例:

①德里保卫战(板书)

从1857年6月开始,保卫战持续100多天。起义军民寸土不让,与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使英军付出了沉重代价。

②占西保卫战(板书)

6月,起义烈人烧到占西城。拉克什米·巴依宣布为占西女王,带领军民日夜奋战,保卫占四。她的胆识体现了坚强的民族意忐。l858年3月,英军围攻占西城。女王已做好应战准备。她训练了一支强兵,亲自巡视城堡,检查武器.实行坚壁清野,几次打退英军。经过八天激战,由于力量众寡悬殊,占西女王深夜率十几名骑兵突围。她挥刀把跟踪而来的英军中尉砍落马下,打退追击的英军。后转战外地,最后单枪匹马战敌军,不幸牺牲,年仅23岁。

问:印度民族起义中上至占西女王,下至士兵、农民、手工业者都参加了战斗、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什么可贵的品质?

答: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民族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问:从他们的行动上,应验了我国古代的学者顾炎武的一句什么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起义的失败和意义(板书)

这次起义给英国殖民统治以沉重打击。英国急忙从各地调兵前来镇压起义,把原来要开往中国的侵略军也调来印度。这次起义客观上支援了亚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插问:此时,中国爆发了什么革命?答:太平天国运动。)

问:那么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为):①力量强弱悬殊,②起义力量分散,③封建王公动摇甚至投敌。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到20世纪初,印度民族运动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板书)

问:20世纪初,亚洲有哪几个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想一想,它与这一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相联系?

答:有印度、伊朗、土耳其、中国。

这一时期各国革命运动高涨是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有联系。

我们首先看看印度民族运动的情况。

1.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板书)

问: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英国是怎样掠夺印度的?

(让学生阅读第24页小字部分,然后回答)总结:可见,英国在政治上加强对印度管辖,表现在英王维多利亚任印度女皇。经济上操纵印度经济命脉,肆意掠夺财富;文化上愚民同化;连驻印度总督寇松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印度就没有大英帝国。

问:国大党的成立又表明了什么?

答:表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显然,以上两个因素是民族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

2.民族运动的高涨(板书)

(归纳、讲解并副板书以下内容)

初期:罢工、罢市;抗捐税、抑制英货;

中期:提出“自治”要求;(左派推动)

高潮:孟买十万工人罢工。

总结:这次运动的高潮是孟买十万工人罢工,其特点是国大党左派起到了推动作用(使用提拉克在法庭上的插图),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其意义可引导学生看第24页方框引文。)

四、伊朗资产阶级革命(板书)

1.帝国主义对伊朗的侵略(板书)

问:20世纪初,帝国主义是怎样侵略伊朗的?

答:(展示《20世纪初的伊朗》图)伊朗古代曾是波斯帝国,以伊斯兰为国教。由于伊朗资源丰富,成为帝国主义,尤其是英俄帝国主义争夺的目标。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奴役性条约,攫取到许多政治和商业特权。后来,英、俄又分别把伊朗南、北部划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见图,找出各自范围。)

问:列强的侵略给伊朗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答:由于政治腐败和外国侵略,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农业连年歉收。1905—1911年,伊朗终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页。

2.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让学生阅读此段文字后,让一至二位学生把它改编成小故事讲解,以训练学生组织、加工材料和运用自己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总结:伊朗建立起君王立宪政体,是这次革命的高潮。英、俄与伊朗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是这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五、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板书)

1.土耳其的社会危机(板书)

问:土耳其的社会危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悬挂《土耳其领土的丧失》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归纳整理。在学生答问后总结如下。)

(用如下的副板书或自制图表)

①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尖锐,成为一座民族牢狱。

②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独立。

③外国分割:英、法、俄、奥、意。

④控制土耳其经济。

2.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板书)

问:有哪些阶层面对沉重的民族危机挺身参加到斗争中来呢?

答:知识分子、下层军官、士兵、人民群众。

问:这次运动的结果怎样?

答:先是由知识分子和下层军官组成了“青年土耳其党”。在其影响下,士兵起义,人民积极参加,废除了素丹哈米德,另立素丹。土耳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课堂总结

(见附表)

作业布置

1.概述20世纪初期的亚洲民族运动情况。

5.电功教案示例之一.doc 篇五

走进新课程教案示例之一:《兵车行》教学简案

走进新课程教案示例之一:《兵车行》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赏析诗文,把握情感变化。 2.进一步理解杜甫“仁者爱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很多人心目中杜甫是一个“白头吟望苦低垂”愁容满面的老者,而李白则是酒入豪肠化作七分月光、三分剑气意气风发的洒脱青年,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沉醉于李白那酒气冲天的`诗文中不愿醒来。直到有一天,我读了杜甫晚年作品《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位年迈孤独、贫病交加的老人在如此凄凉的晚境中依然心忧天下、悲悯苍生,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终于明白了明明比李白小十一岁的杜甫为何如此苍老了。 他伛偻的身躯背负着天下百姓的哀愁,他紧锁的眉头凝聚的是天下苍生的辛酸。在这清明时节,让我们共同诵读学习《兵车行》来缅怀这位和生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诗人。 二、感知诵读 1.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感情基础。 2.把握好诗文的感情基调是诵读的前提,下面我们在初步感知诗文的基础上齐读全诗,读出感情。 三、赏析诵读 1.你觉得诗中哪些语句最具震撼力?为什么?并试着诵读。 2.听录音,用心感受一幅幅触目惊心、摧肝裂胆的画面。 3.再次自由诵读,假设你就是杜甫,你目睹了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读出感情,感受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 4.学生范读,感受学生对诗文的把握程度。 四、境界品读 五、经典重读 通过对《兵车行》的诵读学习,我们更加理解了为何杜甫的眼中总是常含泪水。请重新诵读我们刚刚学过的《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去体味杜甫那份深沉的爱。 六、结束语 七、作业: 背诵《兵车行》

6.滑轮教学设计示例之一 篇六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镊子、铁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出示画有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的黑板。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4所示。

二、进行新课

引言:看课本图13-12。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并板书:“

三、滑轮”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观察定滑轮,指出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看课本图13�9,分辨哪个是定滑轮。教师边讲边演示。

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本节实验1要求进行。参照课本图13-10装置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值,得出并板书:“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2.动滑轮:

看课本图13-9,分析乙图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甲图中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乙图中提起重物的滑轮是动滑轮。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甲图中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乙图中的动滑轮提升重物人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

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课文实验2参照图13-11进行实验。

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由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板书:“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说明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

3.滑轮组

提问:看课本图13-15,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教师指出: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板书:“3.滑轮组:

①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提问: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什么?

7.电功教案示例之一.doc 篇七

一、关于课文

1 .写作时间:1963年5月

2 文章出处: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写的前言,后来独立成篇。

3 .写作目的:给农村工作干部看,旨在提高认识。

4 /论文性质:哲学/论文

四、默读课文

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其目的是划分文章的.大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可联系课后“练习一”来考虑。

五、揭露矛盾,激发思考。

1 知识引导。

教师讲解:阅读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层次与段落是不同的概念,有区别。

层次,一般指文章中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着重于意义上的划分,我们通常也叫做“部分”。

段落,一般指文字表达的基本单位,着重于表达上的划分。

段落和层次有时是一致的,如果一段一个意思,二者就统一起来了;有时也不一致,如果几个落段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二者就区别开来了。

本文从行文上看,只有一段,在这里,段和篇结合起来了。但这一大段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当然还可以分成几段。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文意,究竟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或者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课后的“练习一”列举了两种分法,还可以有别的分法。

究竟哪一种分法对呢?

2 学生讨论。

学生可各抒己见,充分说明理由。

教师不急于统一作答。

六、作置作业。

1 本文究竟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2 层次与层次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 怎样认识本文的结构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划分层次,掌握结构。

2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

3 本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划分层次。

1 知识导入。

怎样入手才能正确划分议/论文的层次呢?

一般短文,如果已经分段,可先按自然段归纳段意,然后综合比较,分析每段意思之间的关系,确定整个文章的层次。

如果文章没有分段,则不应先行分段,而应从层次上去分解文意,即按文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为一个层次,给文章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也可以叫做“意义段”),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弄清全文的结构形式。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还有一个方法,即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一个大体相同的结构方式,这就是“引论、本论、结论”。对于短小的/论文来说,可以叫作“开头、本体、结尾”,沿着这种形式去寻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界线,先从大体上确定其结构,然后再划分具体层次。

以上两种方法,可以互相参照使用,互相印证。

2 层次切分。

教师领着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按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意思为一层次,看看本文可以分成几个层次,边问边答边订正边板书。

全文可以分为6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段。

8.电功教案示例之一.doc 篇八

教学重点

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3.学会拼读“b p m f”与“u、o”组成的音节。教学难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û)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b p m f ”的音形

(一)学习“b”的音形 1.出示“b”的图

(1)引导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学生试读“b”。

(3)讲: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

(4)教师范读。

(5)学生学读,体会发音方法。(6)开火车读。2.学习“b”的形

(1)引导学生提问:怎样记住“b”的形?或“b”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像?(2)(2)你们能编一个记忆“b”的小儿歌吗? 拉开天线听广播“b b b”。右下半圆“b b b”。6字“b”。„„ 3.指导书写b(1)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画:“丨”上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

(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拼音本上抄字头。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二)学习“p”的音形 1.出示“p”的图

(1)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学生试读字母“p”。

(3)讲: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意“p”比“b”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4)教师示范读。告诉学生“b”不送气,“p”送气。可以用一页纸放在嘴前,看纸的颤动大小作区别。

(5)学生随读体会发音要领。

(6)发纸条,试验比较,区别发音。(7)指名读。2.学习“p”的形

(1)学生提问:字母“p”与图的哪一部分很像呢?(2)谁愿意编儿歌记忆“p”的形呢? 右上半圆“p p p”。

端起脸盆把水泼“p p p”。路灯“p”。

3.指导书写“p”

(1)认识基础笔画:下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观察后同桌同学说一说?

(3)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在投影上进行展示。

你认为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太好!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条线起笔写竖,到第四条线上面一点停笔,然后再写右半圆。

(5)学生结合书中的范字进行对照比较,修改!(6)学生再独立写一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学习“m”的音形 1.出示“m”的图

(1)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做过摸人游戏吗?(2)这个字母怎么读?

(3)发“m”音时,双唇闭拢,把气赌住,气流从鼻子里出来,声带有些颤动。教师示范读。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5)开火车读。2.学习“m”的形

(1)看图说说怎样记住“m”的形?(2)编记忆小儿歌:两个门洞“m m m” 3.指导书写“m”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学生书空“”。

(3)请同学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4)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展示书写好的,有进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f”的音形 1.学习“f”的音

(1)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2)借助“佛”的音读“f”。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3)学生体会读。2.学习“f”的形

(1)怎么记忆“f”的形呀!你们见过拐杖吗? 教师出示拐杖,帮助记忆“f”的形。(2)编记忆“f”的小儿歌: 爷爷拐杖“f f f”。一根拐棍“f f f”。3.指导书写“f”(1)认识基本笔画“”。(2)观察书中“f”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中格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三、复习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 “b p m f ”。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了!

附:板书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6个韵母家族的老朋友“a o e i u û”,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声母家族的四个新朋友“b p m f ”,如果把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放在一起,让他们做朋友,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音节,拼出一个汉字的音,这种方法叫拼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拼音的方法。

二、学习拼音方法

1.学习“b”和“a”组成的音节(1)先出示声母“b”,再出示“a” 接着出示小女孩推卡片图:

(2)问:小女孩在干什么?(3)讲:小女孩在推卡片“b”,表示“b”和“a”要快速连读。(4)教师范读“ba”,学生仿读。强调“声韵连读”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也可这样记:“声韵连着发,千万别分家。”

(5)学拼音方法儿歌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体会发音要领。2.看图拼读音节(1)出示电脑课件

(2)拼读练习

告诉学生“b”和“u”用线连起来表示“b”和“u”组成音节。(3)给学生充分的拼音时间,引导学生在拼读中模索规律。有的音节不太好拼,可以加上声调练习。如:bù pú mǔ fù bó

三、学习小儿歌

1.电脑课件一句一句出示,出示一句学生读一句。指名读,同桌互读儿歌。

2.找出新学的字母,电脑放大“b p m f”后,学生练习读,四、小结:

今天我们除了能认识4个声母朋友,还学习了拼读音节的方法,老师希望你们课下多练习,比比谁拼得又快又准。

9.《电能_电功》教案 篇九

核心素养

通过实例与交流、讨论,了解电能的作用及电功,认识电能和我们生活的联系,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电能的单位。②知道电能表的作用,会读家用电能表。

③结合实例理解电功,能利用电功公式进行简单的电功计算。的意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电功的意义,电功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

四、教学教具

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能表、电费单、PPT课件。教学过程

优教提示: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各种干电池、手机电池。提出问题

干电池和手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引入新课

/ 7 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用到电,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能。

第十八章

电率功

第1节

电能 电功

二、进行新课

1、电能

(1)电能的来源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电能”)

播放:干电池、风车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站、潮汐能发电、地热发电、等图片。

由学生交流、讨论,说出各图片中的获得电能的途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电能是通过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2)电能的利用

生活中电能的利用无处不在,播放用电器的精美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用电器都是将电能转化为什么能吗?

/ 7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我们利用电能的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3)电能的实质及单位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电能的实质,认识电能的单位有哪些?说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实质: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即:使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单位: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J)生活中的电能单位:度,千瓦时(kW·h)1度=1 kW·h =1×10

3W×3 600 s = 3.6×106 J

2、电能的计量(1)电能表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新知讲解:电能表”)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动画:电能表的认识及读数训练”)

/ 7

220V:电能表适用的额定电压为220V 2(4)A:电能表能持续工作时的最大电流为2A 短时间内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4A 3000r/kW·h:示每消耗1kW·h(度)的电能,转盘 转动3000转

50Hz:表示电能表在50Hz的交流电中使用(2)各种形式的电能表

播放图片,介绍各种不同形式的电能表。(普通电能表、感应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IC卡式电能表、三相三线电子式预付费智能电能表、单相电子式复费率电能表)。(3)1kW·h的作用

播放图片,介绍1度电的用途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一度电的作用”)

/ 7 发1度电要消耗0.35 kg标准煤,排放0.87 kg二氧化碳,要关注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破坏。

电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我国是世界能源需求的大国,对电能的需求日益紧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节约用电的意识,为节约一度电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3、电功

(1)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 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①研究电功跟电压的关系

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压。

如图所示,演示电流做功跟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观察两个电灯的亮度和两个电压表的示数。

结论: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②研究电功跟电流的关系

保持电压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流。

如图所示,演示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关系,闭合开关,观察两个电灯的亮度和两个电流表的示数。

/ 7

结论:在电压、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③研究电功跟时间的关系

保持电压和电流不变,改变通电时间。

结论:在电压、电流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的功越多。精确实验数据表明:

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电功等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写成公式为:W=U I t 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U—电压—伏(V)

I—电流—安(A)

t—时间—秒(s)

W—电功—焦(J)1焦=1伏·安·秒。(2)电流做功的实质

电流流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所以,电流能够做功。

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作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也就是消耗了多少电能;获得了多少其他形式的能。(3)有关电功的计算

例1:一把电烙铁接在220 V的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350mA,问通电1h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焦?合多少千瓦时? 解:由电功的公式得

W=UIt=220V×0.35A×3600s=2.8×105J =0.078KWh 答:消耗电能2.8×105J,合0.078KWh。

例2:某电能表的表盘上标有“3000R/KWh”字样,现只让一台29英寸彩电工作,发现180s内转盘转了15R,则此电视机的功率为多大?

/ 7

答:此电视机的功率为100W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10.电功教案示例之一.doc 篇十

教案示例之一

安徽芜湖市第3中学 刘跃

(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要求学生认识:

(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的一系列进步性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2)武则天是一位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3)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隋朝为什么象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老师自己完成。)

2.导入新课

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加速了农民起义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变。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那么,李渊是怎样起兵的?又是怎样建立唐朝的?这些都是本课要回答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晋阳起兵〈板书〉

1.晋阳起兵〈板书〉

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起兵反隋。他在隋末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势力壮大起来,李渊有精明能干的诸子相佐,特别是次子李世民,更使他如虎添翼。当时,李渊父子既有政治地位和声望,又有一套封建统治权术和军事经验。所以,在群雄中胜利者就非李渊父子莫属了。

2.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板书〉

618年3月,隋炀帝被部将杀死。5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看P8晋祠图)

唐朝建立之初,只据关中一隅。全国各地同时称王称帝的还有十数家,国家尚未实现统一。李渊父子采取了正确的军事行动计划,终于战胜各地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全国的历史任务。当时,统一全国是民心所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李渊父子完成统一任务,为日后唐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打下了基础。在统一过程中,李世民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对统一任务完成起了积极作用,李世民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二、玄武门之变〈板书〉

1.玄武门之变〈板书〉

唐朝建国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继承权的斗争更趋激烈。李渊有四子,除第三子早逝,其他诸子均有实力。按照封建帝王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但次子李世民“功盖天下”,自起兵以来,功劳卓著,位高权重,威胁李建成太子的地位。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联络四弟李元吉,企图除掉李世民。不料,李世民先发制人。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请同学们看课本P9图画)

2.李世民即位〈板书〉

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三、贞观之治〈板书〉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板书〉

唐太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亲身经历了隋末严峻的阶级斗争洗礼,不得不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他认识到: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君与民关系如同舟与水关系。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贞观年间,他的开明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请一位同学或教师朗读课文中“君、舟也„„”。此语出自《荀子》,是唐太宗引用来教诫太子的)

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板书〉

能否知人善任,是判断封建帝王愚贤的一个重要标准。唐太宗以隋炀帝嫉才害能,宠信奸佞为戒,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他任用贤良,不拘一格,各取所长。他自称“梦寐以求忠贤”。他曾将州郡刺史名单书于屏风记其功过,以便奖惩。所以,贞观时期忠贤满朝,人才济济。这些文臣武将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房玄龄、杜如晦即是当时名相,人称“房谋杜断”。

在我国帝王中,唐太宗是最善于纳谏的。所谓纳谏即倾听不同的意见,择善而从,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亡家灭为鉴,鼓励群臣犯颜直谏。所以,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向唐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尤为突出,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曾问魏征帝王怎样才能明,怎样才算暗,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非常赞成这个见解。魏征病死以后,唐太宗大哭说:人用铜作镜,可以正衣冠,用史作镜,可以见兴亡,用人作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直谏难,纳谏更难。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板书〉

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见课本第10页图示)三省是协助皇帝执政机关。凡军国要政先由中书省拟出文稿,门下省讨论(可以驳回重拟),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分管人事、财政、选举、军政、司法和土木工程等事务。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唐太宗时增设宰相,这一方面是防止宰相专权,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是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由于各职权部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唐太宗还精简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以民少吏多大并州县,裁减冗员,从而大大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

4.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板书〉

唐代学校教育比以前任何朝代都发达。唐太宗更是重视文化教育,他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认识。当时,中央有国学、大学,多收官僚贵族子弟或外国留学生等。地方有州学、县学。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大学视察,关心教学情况。唐朝还出现了专科性质的学校(如医学),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校教育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唐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唐代选官主要来自科举。科举作为一种取士制度,从隋朝开始,但到唐太宗时才固定下来。当时,考试内容很多,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录取此科,第一名称状元,视为登龙门,即可任重要官职。唐太宗扩大进士科,为一般地主提供了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途径,从而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5.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板书〉

隋末以来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不断。唐朝建立后,国内仍存在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经济调敝。李世民为首的统治者接受隋炀帝横征暴敛,终致身死国灭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政策,(读课文中唐太宗语)这对唐初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初统治者接受隋亡教训,采取了开明政策和措施,所以,贞观年间政治较清明,农民占有一定土地,劳役负担比较轻,生产时间有所保证,大量荒地开垦出来。经济繁荣,国力增强,历史上誉称为“贞观之治”。

四、女皇帝武则天〈板书〉

武则天本人“兼涉文史”,“精明强干”,“能屈身忍辱”,颇有抱负。唐高宗晚年多病,皇后武则天开始干预朝政:“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须闻之,内外称为二圣”。683年,高宗病死,中宗即位。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握实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的统治可谓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她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主张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浮巧,省力役。她免去50岁以上男子的徭役。武则天用人也不拘常规,破格重用,并诏今天下,百姓可以自举。凡有才能士人上书,只要文章写得好,就给官做(如骆宾王)。这样给一般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开解了广阔的政治前途。也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对后世影响极大。“有名望事绩者,多是天后所进之人”。姚崇、宋璟即是武则天和唐玄宗二朝名相。

总之,武则天统治政策总起来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大有贞观遗风。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五、“开元盛世”〈板书〉

1.政治经济措施〈板书〉

武则天以后,唐朝一度出现动荡局面,直到唐玄宗时才安定下来。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在他统治前期,他针对当时社会问题,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

在用人方面,他选贤任能,非常注意官吏的选拔,强调以功授官。他甚至亲自出题考核官员,决择升迁;有善必赏,有罪必诛。(请同学们看课文中唐玄宗任姚崇为相图)

在经济方面,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经济繁荣,盛世局面形成〈板书〉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因这时期唐玄宗年号为开元,故称“开元盛世”。

4.复习巩固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同学回答,或老师小结)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促成当时政治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所以,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展示准备好的表格,让同学填写右边内容)

(作业)

(三)教法建议

(1)本课宜采用讲述法。在讲述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本课涉及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3)本课有许多生动的内容,故事性强,教师可酌情决定取舍。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中图画,原始资料等,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以求最佳教学情境。

指导教师:安徽省教科所 盛大玉

上一篇: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下一篇: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会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