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省丰县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10-25

关于江苏省丰县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1.关于江苏省丰县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5月3日,县人大组织南宾镇部分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和公交车、出租车经营者以及驾驶员进行了座谈。随后,组织代表个人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暗访体验。5月10日,又组织市、县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石柱互邦公司、渝运集团石柱分公司两家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并召开了座谈会。代表们肯定了近年来我县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今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发生的积极变化,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意见。

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坚持公益为民的改革方向,以有序竞争、方便群众为原则,成功取缔人力三轮车,规范客运摩托车,初步形成以公交车为主、出租车为辅的常规公共交通体系。现有公共交通运营企业2家,即渝运集团石柱分公司和石柱互邦公司。开通公交线路8条,拥有公交车55台(其中23台按公交车许可、32台按班车许可),万人拥有量达到5台;出租车100台(其中公司自营32台、挂靠承包经营68台),万人拥有量达到9辆。拥有公共交通座位数2332座,其中公交车1832座,出租车500座。公交车日均行驶里程5981公里,日均实载率43.7%,日均载客量2.7万人次,覆盖城区及周边三河、下路场镇。出租车日均行驶里程370公里,日均实载里程210公里,平均里程利用率56%,日均载客量达2.1万人次。

(一)各级高度重视,公交意识明显增强。一是县政府将城乡客运一体化列入议事日程,提出“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公交车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差到好。二是县交委制定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2009—2012年)》,对公交线路、运力、站场等城市公共交通进行了合理规划。三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老百姓出行难、“打的难”等民生问题,今年以来,先后安排县发改委、县政府办两次对县城出租车营运现状进行调研,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县财政在相对拮据的情况下,对公交车进行了一定补贴。

(二)规范市场秩序,城市形象有效提升。一是成功取缔人力三轮车,改上车一元的环城车为打表计价的出租车,新增公交线路和车辆,有效改变传统、落后的出行方式。二是规范投放渠道。适时开展城市交通实载率调查,掌握市场供需和出行需求,并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为新增投放城市交通经营指标提供依据。三是严格市场准入。按照《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重庆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严把企业资质关、车辆技术关和从业资格关。随着公交车和出租车的逐步投放,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群众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安全得到保障,城市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三)加快设施建设,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一是大力推进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公交站台、停靠点112处,其中港湾式站台3处,每个站点都完善了公交线路指示牌,方便群众乘车。二是新增县城至三河、县城至下路两条公交线路,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带动城周乡镇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制定公交站场布局规划,拟建城东、下路和三河公交客运站场,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

(四)加强行业管理,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一是采取特许经营制度,与企业签定合同,明确企业责任、权利与义务,明确政府监管责任,防止无序竞争,维护广大市民的利益。二是督促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学习培训等相关制度,搞好从业人员培训,建立车辆管理档案、台账,采用GpS对车辆和驾驶员实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未发生出租汽车、公交车盗抢等治安刑事案件,连续七年未发生死亡交通事故。公交车、出租车文明服务、诚信经营已逐步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升,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五)加大执法力度,部门监管不断强化。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门举报投诉电话,健全安全服务质量考核、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目标承诺考核机制,利用GpS监管平台,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二是开展出租车专项整治。从今年4月16日起,联合交通、物价、公安等部门和经营企业,在玉音广场、三妹酒楼、桥头场等设立固定或流动稽查点,开展“惩违规、除陋习、树文明”专项整治行动,现已取得初步成效,乱打组合、乱收费等不规范行为明显减少,乘客投诉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城市公共交通起点低、起步晚,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与群众的要求都还有一定差距,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部门监管等各个环节还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一)规划建设滞后,缺乏科学指导。一是没有制订专门的城市公交发展规划,仅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2009—2012年)》中有所提及。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城区道路缺乏系统专业规划,路网结构、布局不合理,功能不清,城区许多道路狭窄,难以形成合理畅通的道路网络,造成巨大行车压力。三是县城停车场建设滞后,现有停车位与城区日益增加的车辆矛盾突出,市政部门在部分路段设置临时停车位,虽然一定程度缓解了停车难,但对这些路段的通行、通畅造成压力。四是公交停靠点设置简陋、落后,且损毁严重,市民候车环境差。缺乏专门的公交换乘枢纽站,公交车、出租车难以到边停靠,有时只能在公路上调头,严重阻碍交通,存在安全隐患。

(二)管理方式落后,结构不尽合理。一是经营主体相对分散,影响行业良性发展。以出租车为例,目前拥有的100台出租车中有68台为挂靠承包经营,不利于开展管理和培训,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二是公交车、出租车数量配置和公交路线、站点设置不尽合理,公交资源配置、运力调配、线网布局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公交车和出租车数量偏少,发车密度低,群众候车时间长,反映强烈;到殡仪馆、高中城等地的班车数量少、收车时间早,无法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三是管理落后,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公交公司内部运行调度不合理,乘客、车辆、道路和站场设施之间不能信息共享。同时,由于红绿灯位置、转换时限等设置不尽合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牛石嵌、街心花园等堵点较多,导致公共交通运行不畅,准点率低,市民换乘不方便,满意度低。

(三)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投入不足。一是公交车线路里程长,经营成本高,经营压力大。目前,运行线路最长达12公里,除公交206线路外,其余线路票价均为1元。公交201、202、203、205、206线均为城乡线,上午7-10点、下午5-6点高峰时段车辆实载率高,其他时段实载率均不足,有的班次甚至只乘坐几个人,几条线路均以起点到终点运输为主,中途上下乘客较少,经营收益偏低。二是燃油价格、人员工资、维修成本等不断上涨,仅燃油就占整个公交车营收的42%,导致企业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三是政府未建立长效补贴机制。公交企业所承担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执行低票价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及政策性亏损,主要由企业自身消化,经营压力大。到目前,县城免费乘坐公交的人群7000多人,政府每人每月只补贴了1.7元,其余由企业承担,难以消化。

(四)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一是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以出租车驾驶员为例,我县目前经培训考试具备出租车从业资格的有504人,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的318人,占63%,具有高中文化的186人,占37%,专科及以上文化的为零。二是专业技能不高。所有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除进行入门式的专业培训和三年一次的再教育培训外,后续培训以安全例会代训为主,企业组织的专业培训较少,且实效性不强,培训效果不够明显。三是由于企业效益不高,员工待遇较低,队伍不稳定,从业人员流动性强,导致培训不及时、不到位,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乘客满意度偏低。

(五)整治力度不够,陋习尚未根治。从4月16日开始启动的专项整治活动,现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显现。一是专项整治的氛围还不太浓,尚未形成强大合力。各种新闻媒体未及时跟进、及时曝光,人民群众知晓度不高。二是专项整治的措施尚未完全落到实处。如没有将出租车价目表及“12358”举报电话统一粘贴于每台出租车的醒目位置,没有建立出租车机打发票制度,没有完全执行组合乘车按60%计价的规定,等等。由于对公交车辆违规行为缺乏有效震慑,导致强打组合、乱收费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三、建议意见

(一)加强规划,确保有章可循。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将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城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认真组织编制全县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对全县交通现状、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以城乡客运一体化为核心,确定全县交通发展战略,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二是按照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认真编制城乡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确定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相关技术经济政策,明确各类公共交通方式的结构比例、站场布局与配套基础设施的用地规模、建设时序,充分考虑城市公交对农村的辐射,努力构建城乡公共交通统筹发展格局,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全覆盖。三是新建居住小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新建、改扩建道路等工程项目,要同步建设公交场站、停车场等公交设施,并同步交付使用,对未按规定进行配套建设的,不得验收交付使用,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二)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意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的重要性。一是及时宣传党和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法规,及时宣传安全出行、文明乘车、服务至上的新风尚、新形象,及时宣传公共交通行业管理的新举措、新动向。二是积极引导广大市民改变日常出行方式,主动乘坐公交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促进公共交通发展的良好氛围,把城市公交打造成为对外宣传石柱的有力“名片”。三是着力抓好专项整治活动期间的宣传工作。及时对严重违反《重庆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暂行办法》的行为进行曝光披露,提高执法的震慑力;同时大力宣传公交车、出租车营运规定,提高乘客知晓率,自觉维护合法权益。

(三)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公共交通作为公益性事业,低票价决定了营运企业微利或亏损,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营运企业的专项补贴。一是将城乡公共交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所需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投入。二是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土地出让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要重点用于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建设。三是对公共交通停车场站等建设项目、车辆和设施设备的配置、更新等,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四是对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要进行评估,充分考虑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共交通运价,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五是对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学生等实行免费或优惠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由政府进行专项补贴。六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交通投资,增强企业活力,充分挖掘公共交通自身的发展潜力。

(四)加快建设,提供基础条件。一是加快推进加气站建设,降低运营成本,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清洁、环保、充足的能源。二是增加公交运力,完善公交网络。在组织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适时投放公交车和出租车,逐步达到同类区县城区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出租车11-19辆的水平,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按照“着力提高线网密度和通达深度,中心区域减少重复线路,边缘地区扩大公交覆盖”的思路,根据城市发展、小区建设和人口分布,针对中小学、客运站、殡仪馆等公共场所不同时段的人流量,及时增加公交线路,加密公交车次,逐步建立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三是加快推进城东公交客运站场和新城区、火车站站前大道等开发区停车场建设,在主干道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努力使公交综合停车场、公交首末(枢纽)站和公交候车亭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五)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和行业化监管”的发展思路,整合经营主体,实行一体化经营。一是积极推进“公车公营”,不得以承包、租赁、挂靠、合作等方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由企业统一经营管理车辆,并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和安全管理责任,切实改变秩序乱、服务差、效益低的现状。二是进一步落实城乡公共交通的安全监管责任,理顺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加大公交安全的投入和执法力度。三是进一步完善规范科学的考核办法,严格奖惩机制,使有限的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四是建立和完善公交智能化管理指挥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运用高科技加强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方便广大乘客出行,提高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五是强化培训和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安全、业务、道德、诚信等各方面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六是加强公共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线路、文明车组”和“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六)强化执法,履行监管职能。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大执法力度。要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监管和指导,整治运输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及各类违章经营行为。特别是在专项整治活动期间,要借鉴重庆市主城区近期开展的出租车行业“惩违规、除陋习、树文明”专项行动的有效做法,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黄色预警库和黑名单库,采用定时、不定时等方式进行明察暗访,重点对不打表计价、乱收费、强打组合、拒载、甩客等违法行为,以及穿背心、打赤膊、使用车载对讲机聊天、讲粗话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对所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一律按有关规定的上限执行,该扣分的坚决扣分,该整改的必须整改到位后重新上岗,该吊销从业资格的坚决吊销。对所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进行全方位曝光,提高执法震慑力和群众知晓度。

2.关于江苏省丰县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开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群众不出村、社区就能享受到比较便捷、有效的基本医药卫生服务,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实现全县人民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上级医改办的统一部署,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安排下,县医改办与有关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县级医疗服务机构、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等,通过座谈、走访的形式对全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咸丰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基本情况

咸丰县地处鄂西南边陲,位于鄂、湘、渝、黔四省(市)区结合部,古有 “ 荆南雄镇 ”、“ 楚蜀屏翰 ” 之誉,今有 “ 湖北西大门 ” 之称。全县版土面积 2550平方公里,辖 10 个乡镇 1 个区,263 个行政村,总人口 37.59 万人。近年来我县各项事业发展迅速,2009 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27.12 亿元,财政收入 2.7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14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806 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药卫生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县级各医疗机构、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400 处,在职职工 1912 人,床位 945 张,固定资产 10282 万元。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局、县妇幼保健院、县计生服务站各 1 所,职工 649 人,床位 452 张;乡镇卫生院 11 所,其中中心卫生院 3 所,一般卫生院 8 所,职工 628 人,床位 453 张;村卫生室 306 所,其中中心卫生室 50 所,一般性卫生室 256 所,人员 614 人;县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 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 15 个,职工 104 人。全县各类门诊 55 个,民营医院 1 所,职工 21 人,床位 40 张。

(一)新农合制度基本实现全面覆盖。2004 年我县开始实行新农合制度,我县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公开公正、规范运作的原则,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县级统筹、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同时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多方位监督力度,完善基金使用和补偿公示制度。按照年人均30 元的标准设立门诊统筹基金,本县范围内 乡镇(区)卫生院 医药费用补偿起付线为 100 元,县级医院为 300 元。乡镇(区)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起付线 100 元以上补偿比例为 75%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起付线 300 元至 5000 元部分补偿比例 55%,住院费用 5000 元以上补偿 60%。2009 年我县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 3012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1205 万元,省级财政补助 964 万元,县级财政补助资金 241 万元,参合农民个人交纳 602 万元。2009 年我县共有 144695 人次参合农民受益,共补偿资金 3149 万元,核减基金 57 万元,参合农民受益率 48.05%。其中,新农合门诊家庭账户补偿 117642 人次,补偿金额 365 万元;门诊慢性病补偿 413 人次,补偿金额 11 万元;疾病住院补偿 25141 人次,补偿金额 2692 万元,综合补偿率为 47.33% ;住院分娩定补 1499 人次,补偿金额 24 万元。2009 年我县新农合基金共支出 3092 万元。其中门诊基金支出 365 万元,基金使用率 75.67% ;住院基金综合支出 2717 万元,住院基金综合使用率 110.01%。目前我县住院人次由试点初月平均 580 人次上升到 2220 人次,月平净增 1640 人次,月住院人次增长率为 283%。农民的健康意识较以前大为增强,“ 小病拖,大病扛 ” 的就医观念已经不复存在。2009 年全县参合农民达 301153 万,参合率达 90.81%。目前县、乡均已建立新农合办公室,已确定县、乡定点医疗机构 15 家,参合农民可直接到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费用可直接报销。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群众满意、卫生发展、政府放心的目的。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更加完善。县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我县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 2 万元,大额最高支付限额 12 万元,住院报销比例为 87%。2009 年,我县城镇 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8762 人,扩面人数达 1780 人,其中农民工参保 2404 人。征收基金 1972 万元,支付基金 2097 万元,其中个人账户 801 万元,统筹帐户 1296 万元,累计结余基金 858 万元,其中个人账户 326 万元,统筹基金 532 万元。工伤保险参保8788 人,新增扩面 2812 人,其中农民工 3108 人,征收工伤保险基金 241 万元。2009 年我县共协助调查工伤案件 110 起,办理结案 103 起,支付工伤(亡)75 人次 , 核定工伤(亡)待遇 201 万元 , 支付待遇 182 万元 , 累计结余基金 77 万元。生育保险参保 3102 人,新增扩面 398 人,征收生育保险基金 33 万元 , 支付生育保险基金 5 万元 , 基金累计结余 91 万元。截止 2009 年底,全县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达到 98%,参保职工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开展。我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调查摸底测算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州相关文件精神,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关政策,明确了财政补助标准和医疗待遇标准。2009 年 3 月制定了《 2009 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方案》,要求相关责任单位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专人,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并召开专题会议,强化检查督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咸丰县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县财政解决中小学生新参保人员的证卡工本费,县政府举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为城镇居民的参保缴费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2009 年 我县城镇居民参保 19198 人,其中未成年人 8786 人,低保对象 4339 人,重度残疾人 79 人,60 岁以上低收入老人 77 人,参保率为 95.01%。征收基金 228 万元 , 其中个人缴费 118 万元;参保城镇居民住院 1588 人次,总费用 626 万元 , 基金支付 279 万元 , 综合报销比例为 44.5%。我县建立了严重慢性病门诊费用报销制度,将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腹水、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透析、器官移植排异治疗等病种所发生的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今年共有 25 名城镇居民享受门诊待遇,支付门诊费用 2.6 万元。我县 中小学生参保人数达到 8079 人,较去年增加近6000 人,增长率为 26%。我县城镇居民参保严格按国家、省、州有关规定执行 , 并按规定落实了参保居民的医疗待遇,确保人民群众得实惠。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健全。我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为 118182m2,固定资产 10282 万元。县直医院建筑面积 60998m2,固定资产7064 万元。其中县人民医院建筑面积 36000 m2,固定资产 5000 万元;县中医院建筑面积 15318m2,固定资产 1208 万元;县疾控中心建筑面积 5560m2,固定资产 441 万元;县妇幼保健院建筑面积 2380m2,固定资产 138 万元;县计生服务站建筑面积 1740m2,固定资产 240 万元。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 42584m2,固定资产 2076 万元。其中 3 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 11100m2,固定资产 841 万元。村级卫生室建设面积 12800m2,固定资产 1024 万元。民营医院一所,建筑面积 1800平方米,固定资产 118 万元。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县财政投入,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五)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来,随着医疗机构培训力度的加强,人才战略计划的实施,我县医疗机构人员结构逐步优化,实力不断增强。我县医疗机构职工总数 1912 人,县乡医疗机构在编人员 942 人,超编 313 人。其中大学学历 120 人、大专学历 498 人、中专 300 人、高中以下 46 人;卫生技术人员 834 人,其中正高职称 3 人、副高职称 66 人、中级职称 291 人、初级职称 469 人、未聘人员 5 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63 人。2009 年我县共培训医务人员 35 人,其中全科医生 13 人,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 11 人,村卫生室 11 人,医务人员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二、咸丰县现行医药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以药养医 ” 问题突出。2009 年,我县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 10071 万元,药品收入 4181 万元,占总收入的 41.5%。县直医院业务总收入 7193 万元,药品收入 2613 万元,占总收入的 36.3%,其中县中医院 2009 年业务总收入 1087 万元,药品收入 453 万元,占总收入的 41.7% ;乡镇卫生院业务总收入 2877 万元,药品收入 1569 万元,占总收入的 54.5%,其中大路坝区卫生院业务总收入为 147 万元,药品收入为 98 万元,占总收入的 66.7%。卫生机构维持正常运营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 较高。

(二)人员严重超编。我县县直医疗机构职工总数为 627 人,其中在编人员 467 人,超编 160 人,占职工总数的 26%。其中县人民医院职工总数 368 人,在编 265 人,超编人员达 103 人,占其职工总数的 28%。乡镇卫生院职工总数 628 人,在编人员 475 人,超编 153 人,占职工总数的 24%。其中甲马池镇卫生院职工总数 98 人,在编 56 人,超编人员达 42 人,占其职工总数的 43%。人员超编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运行。一方面目前医疗机构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的聘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作压力,但另一方面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和管理成本。医改后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疗机构运行更加困难,人员超编问题已越发突出。

(三)医疗机构债务负担过重,资金筹措困难。2009 年我县医疗机构总负债 8232 万元。县直医疗机构总收入 12181 万元,应支出 16298 万元,实际支出 9544 万元,负债 6754 万元,其中县人民医院 2009 年总收入 8545 万元,应支出 9460 万元,实际支出 5839 万元,负债 3621 万元;乡镇卫生院总收入 4353 万元,应支出 5902 万元,实际支出 4424 万元,负债 1478 万元,其中活龙坪乡中心卫生院 2009 年总收入 484 万元,应支出 730 万元,实际支出 479 万元,负债 251 万元。我县医疗机构债务重,在扩大建筑规模、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进度缓慢,运营十分艰难,且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目前药品收入占其总收入近三分之二,医改后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疗机构收入锐减,资金筹措将十分艰难,偿还债务难度加大。

(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薄弱。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虽已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医疗机构的基础还很薄弱。一是覆盖面不广。我县位于武陵山区,一些较偏远的农村医疗服务机构尚不健全,村级医疗服务的提供多依赖于乡村医生,医疗服务因交通等因素未能完全覆盖。二是基础设施亟待加强。目前我县医疗机构用房多已陈旧且较多为危房,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情况更为严重,甚至有些村卫生室没有业务用房,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提供的质量和医疗机构的发展。三是医疗设备陈旧。我县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普遍陈旧、老化,医疗器械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下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乡镇、村级医疗机构更是如此,甚至有些偏远的村卫生室还没有配备医疗器械。

(五)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目前基层医务人员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却不高,尤其是聘用制护士收入偏低,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一是医务工作的特殊性。医务人员的工作面对的是生命,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付出巨大精力,有时在预防和治疗某些疾 病时还带有一定的风险性,精神压力大。二是医务工作的突发性。由于疾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医务人员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不足。三是工作量与工作待遇的非对称性。医务工作具有连续性、突发性、高强度性,工资待遇与工作量相比,相对较低,医务人员付出的劳动与工资报酬不成正比,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人员培训断点,后继无人现象严重。目前医疗机构人员培训经费难以得到保障,人才引进、培训、培养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培训工作多带有主观性和临时性,且培训后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使得医疗机 构在人员培训问题上处于尴尬地位,人员接续无法保障,特别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人才严重匮乏,目前有些村已成空白村,严重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七)公立医院改革后,县级财政负担更重。公立医院改革后,医疗机构的收入由财政补贴、药品收入和服务性收入三种渠道变成财政补贴和服务性收入两种渠道。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由政府进行补助,国家和省级财政是按比例进行补贴,县财政也要担付一定的比例,目前县财政财力十分有限,医改后增加医院补助开支,更使县级财政捉襟见肘。

(八)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我县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救助体系已覆盖全县居民,但尚不完善,城镇居民参保和农民参合尚未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资金来源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筹措资金协调难度高,工作量大,没有建立稳定筹资机制,资金筹集的行政成本较高。

(九)公立医院改革后,实行绩效工资制度难度较大。目前 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工资差额补贴制度,已需要财政资金予以补贴,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后,除国家和省级财政按比例予以适当补贴外,县财政还需拿出一部分资金,目前我县县乡医疗机构在职职工 1255 人,假设按每人每月 1500 元补助标准计算,共计需要资金约 2300 万元,这大大加重了县级财政负担,实行绩效工资制度难度较大。

三、确保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措施及建议

(一)完善政府投入机制,提高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对我县医疗机构进行科学调研,认真测算收费金额,科学确定政府补助标准,切实履行政府职责,确保县财政补助资金按时足额落实到位,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经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补助标准,设立乡村医生补助资金,解决医疗机构职工工资待遇和津贴补助的问题,加强公共卫生及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卫生应急服务能力。

(二)建立医务人员人才培训、培养长效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公开招聘机制,研究制定人员招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形成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综合选聘人员的体制机制,营造公开透明、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制度;继续加大 “ 三支一扶 ” 工作力度,选调优秀大学生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优化医务人员结构,改善医务人员老龄化现状,从编制、待遇、培训和发展空间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保证优秀人才能够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在公平、自愿、科学的原则下,正确处理好人才培训和人才留用之间的关系;建立人才培训经费补偿机制,保证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三)采取相应的措施 ,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 , 探索建立解决其津贴福利问题的科学长效机制;加大对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防治、精神卫生等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适当增加岗位补贴,每年轮流安排一定时间疗养。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医务人员,从物质上给予充分保障,树立医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切实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制定人员编制的相关配套政策。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处理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员编制和保障医疗机构运行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要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对人员编制情况调查摸底,结合法律法规和医改文件精神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医改顺利进行。二要做好编制管理工作。按照编制管理和绩效工资改革的有关规定,结合医疗机构情况,做好医疗机构人员编制的梳理统计工作。三要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营。根据医疗机构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人员数量和结构,做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员编制管理和医疗机构正常运营三者协调发展。

(五)制定合理的医疗机构补偿政策,完善财政资金补偿机制。一要开展政府补偿情况调查。收集近几年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补助情况的相关数据,摸清医疗机构对政府投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为正确确定补偿标准提供依据。二要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医疗机构实际,合理确定增加服务费用的环节和收费标准。三要完善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并根据相关政策科学规定县财政投入比例,确保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四要做好群众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证群众自觉,自愿交纳统筹资金,对资金进行严格管理,群众监督,透明使用,科学评估。五要科学使用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帐户,严禁挪用,严格监督,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规定使用资金,群众报销按照规定程序执行,政府补偿要严格审查报销程序,按规定给予补偿,确保群众受益,保证资金发挥效益。

(六)做好县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前期工作。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确定了 60% 的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按照州医改办的安排布署,2009 年恩施州试点县(市)为建始县和恩施市,2010 年确定的试点县(市)为利川市和鹤峰县,2011 年恩施州其他县(市)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部门必须树立前瞻意识,把各项工作做在前面,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积极稳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绩 效工资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绩效工资制度,要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一要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绩效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自全省 “ 两类单位 ” 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县迅速召开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切实把握政策重点,明确了我县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工作要点。二要做好我县实施绩效工资的前期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多次组织工作专班,对我县医疗机构的债务、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等情况进行调研,拟定了津贴补贴核查和人员编制核定等专项清理方案,对医疗人员的编制、工资及经费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的编制核定工作,为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科学定位,合理分工,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拓展新时期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思路,稳步推进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保证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合理规划。将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布局和功能上要与公立医院形成优势互补。二是加大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民营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降低民营医院和药店因药品收入减少面临倒闭的风险。三是统筹协调。制定相应的政策,明确民营医院和药店的发展定位,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积极应对医改造成的人员失业等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正确处理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关系,突出互补优势,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公立医院,大力扶持我县华康医院、城东福海医院、朝阳寺民康医院等私立医院 ,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为卫生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关于江苏省丰县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1-10-8 我们于今年8月-9月,对城区公共交通状况进行调研,先后召集市、区交通、住建、规划、交警等部门进行了座谈,深入城区交通重点路段进行了检查,查看了城区道路网络规划等有关资料,走访了办事处和居委会,外出学习考察了先进城市的交通管理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城区公共交通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管理,今年7月,胡志强市长带领相关部门领导,视察了榆林城市交通道路情况,并提出三年建成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交通、城建、规划等部门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工作,城区公共交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一)城区公共交通道路及交通设施逐步改善。近几年是榆林城区道路建设速度较快的时期。先后改造了驼峰路、上郡路、新建路、人民路、榆阳路,延伸了长城路、红山路,新建了金沙路、银沙路、建榆路、富康路,使城市主干道进一步拓宽,城市道路网络逐步连通,初步形成了“十纵四横”的城市路网体系,同时道路智能指挥系统、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防护栏、路灯、绿色隔离带等基础设施也逐步配套,大大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条件。2009年,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51平方公里,城区道路面积840公顷,人均道路面积为16.8平方米,超过国家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平方米的小康标准。

(二)城区公共交通运力发展较快。榆林城区公共交通起步于90年代中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2004年,管理职责移交给交通部门后,有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先后增加多条公交线路,投放了70多辆公交车和530多辆出租车。截至目前,城区共有公交企业1家,出租企业9家,公交车线路13条,公交车196台,出租车998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近4辆,出租车20辆,均多于周边同规模城市,接近发达城市水平,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

(三)城区交通整治成效明显,为公共交通的畅通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特别是开展双创工作以来,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营运、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等进行了专项整治,使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二、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近几年,榆林城区公共交通状况虽有改善,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人口和城区车辆急剧增加,城区公共交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城区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与这些新情况严重不适应,行车难、交通拥堵比较严重,而且再过三五年将会更加严重,这已成为当前城市管理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路网设置不合理,规划实施滞后,道路建设不到位。首先是南北向道路多,东西向道路少。南北方向道路有10条,总长近80公里,而东西方向主要道路仅有4条,总长不足30公里,车流在东西方向拥堵较为突出(如,榆阳路和西人民路)。其次是规划实施不到位,有些规划中的道路没有实施,有些实施不到位,形成不少“断头路”,如:城区东西方向的主干道榆阳路和富康路,应通到210国道,南北方向的主干道文化路,应通到开发区的建业大道,但是都没有贯通。在次干道中类似情况更多。三是道路建设不到位。除了新建路单行段以外,其他所有路段都没有设置公交专用道,城区具备6米以上双车道行车功能的20条主干道中,道路宽度在20米以上,实行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道行驶的,也仅占四分之一,城区交通基本上还处于混合通行状态,严重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营速度。

(二)、交通配套设施先天不足,是影响公交发展的瓶颈。一是公交车场站建设严重滞后。城区内没有一处公交场站,都是占用道路停放,也没有一处配套齐全的专业性停车场,只是在路边划了若干停车位,形成机动车占道停放,使为数很少的分道行驶的道路也处于混合通行状态。二是公交车港湾建设严重滞后。城区现有运营公交线路13条,公交车196辆,没有一处公交车停车港湾。公交车停靠,就会堵塞车道,严重影响其它车辆通行。三是立交桥、过街天桥人行地道等必要的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城区没有一座立交桥、仅有1处过街天桥和1处人行地道。而南门口的人行地道被挪作他用,至今没有启动。十字路口基本上都靠红绿灯指挥,人车争道现象非常突出。

(三)机动车辆增速过快,交通流量集中,造成城市主干道通行不畅。2000年以来,榆阳区小型车辆年增幅基本保持着50%左右,已经由2305辆增加到55989辆,增长了24.3倍。在加上大量的摩托车,这些车辆大部分在市区及周边道路行驶,造成城市干道超负荷运载。小汽车出行比例逐年增加,公交出行分担率普遍偏低,城市的交通结构出现了由公共交通向个体交通转化的趋势。

(四)司机和市民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违章违规现象十分普遍。《道路安全交通法》执行不到位,驾驶员单行道逆行、随意掉头、乱停乱放、超速行驶、酒后驾车、闯红灯等违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特别是出租车超速行驶、横穿猛拐、随时随地紧急停车。行人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骑车带人、翻越护栏、与机动车争道抢行等违章现象屡见不鲜。交通秩序混乱,使得道路通行效率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公共交通拥堵。

(五)城市交通管理滞后,不适应公共交通的发展要求。在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应用方面,建设了现代化交通指挥中心,引进了视频监控、电子警察等高科技管理手段,初步实现了交通指挥信息控制。但交通指挥中心的总体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用面窄、规模小,而更先进的交通诱导系统、信号灯绿波带系统的应用在我市刚刚起步。交警频繁在主要街道和城区进出口拦车检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通行不畅。

三、改善城区公共交通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城区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城区公共交通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城区公共交通关系到城市几十万人的生产工作和生活问题。建议各级领导以建设和谐文明榆林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区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意义。由于城市公共交通的职能涉及到多个部门,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由规划、住建、交通、交警、城市综合执法等部门参加的公共交通协调机构,研究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的重大问题。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车辆不断增加,建议根据城市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的原有规划。规划应科学,合理,划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近期规划应考虑城区人口在50—100万人口的基础上,三至五年内实施;远期规划应考虑在百万人口以上,在十年内实施。建议制定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规范性文件,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从政策上、资金上支持鼓励发展公共交通。

(二)加大和完善城区道路网络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区公交基础设施

1、加大城区交通道路建设力度。科学布局交通快线网、干线网和支线网,形成主干线路、干线线路、支线线路相互配合,层次分明,换乘高效、便利,具备较强出行吸引力的中心城区交通线网。当前应优先建设规划中东迁的210国道、南八路、沙河北路、沙河南路和白龙路,尽快打通和延伸富康路、榆阳路、文化路和建榆路,拓宽驼峰路,形成老城区快速干线(长城路)、西沙快速干线(文化路)、内环城路(驼峰路-榆阳路-长城路-红山路)和外环城路(金沙路-南八路-榆马路-景观大道-迎宾大道-旅游专线-白龙路),老城区快速干线、西沙快速干线和外环城路要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进行建设,在交通流量太大的交叉路口,如长城路和文化路与人民路、榆阳路十字路口,建设简易立交桥或人行通道。结合城市路网建设积极规划建设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干线和环城线路,合理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单向优先专用线等,调整公共交通车辆与其他车辆的路权使用分配关系,提高公共交通车辆运营速度和道路资源利用率。从拥有百万人口城市的长远来考虑,应建设东沙至西沙的空中通道(高架桥)。

2、合理设置场站和配套设施。对于已建成的主城区,结合旧城改造解决首末公交车站严重短缺的问题,对于新开发区域,公交场站的配建必须纳入新建小区的强制性条件。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在商业中心、学校附近建设人行天桥,解决交通瓶颈和横向交通问题。

3、认真解决停车场地不足,停车秩序混乱的问题。尽快启用城区已经建成被挪用的几处地下停车场;在南门广场、原古城农贸市场和 区客运中心等老城区入口处建设专业停车场;在无停车场所,又确有停车需要的地方利用非机动车道两侧和建筑物门前划定部分停车位;同时加大对违章停车的处罚力度。

(三)扶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加强运行管理

1、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应对公交场站建设,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应用于城市交通建设,并向公共交通倾斜。对公共交通企业承担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免费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定期进行专项经济补偿。

2、实行用地划拨。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停车场、首末站、调度中心等设施,其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用划拨方式供地。不得随意挤占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或改变土地用途。

3、大力发展公共汽车。根据榆林城区的实际情况,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引导建立以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车和小公共汽车做补充的运营结构。线路和停靠站点应尽量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应采取有效措施方便城市公共交通与长途客运的接驳换乘,顺利实现城乡交通对接。同时,加快城区公交车“国进民退”进程。从2007年开始,榆林城区对经营期满的公交车,通过限制更新数量或财政出资购买新公交车的方式,使民营资本逐步退出公交客运市场,目前城区公交车有一半国有国营,应进一步加快进度,实现国有国营主导。

4、加强调度,合理安排运力。公共交通企业要科学调度车辆和编制运行图,加大行车密度,及时疏解客流,缩短乘客等候时间。尤其应安排好上下班高峰时段的运力,保证乘客乘得上车、准时到得了站,增强公共交通对居民出行的吸引力。据我们调查,一路和二路公交车乘客多,人员拥挤,高峰时乘不上车,应增加运力。并且,夏季公交车末班收车时间应延长到晚上11时左右。

5、提高车辆运行水平,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积极选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车辆,淘汰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条件差的车辆。加强对司乘人员的培训,提高驾驶技术和文明服务水平。尽快启动IC卡乘车系统,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加强对公共交通场站、车辆、设施装备等的维护保养,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乘车、候车环境。

(四)合理规划,注意调整城市人口布局

人口过分集中,也是造成城区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意调整居民区与商业网点、学校的布局,有计划地疏散人口,缩短人口流动的距离,这是从长远考虑解决拥堵的一个有效措施。目前,南郊车站、二院、星元医院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单位应尽快搬迁。

(五)逐步实行榆林城区免费乘坐公交车

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规范城市交通秩序,实现公共财政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建议逐步实行榆林城区免费乘公交车。可以先从部分人群或部分线路开始免费,逐步实行全部人群和全部线路免费,也可以直接实行全部人群和全部线路免费。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政府每年补贴5000万元即可实行,这样可以鼓励市民出行多乘公交车,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六)通过多种渠道,加大交通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交通法规意识

上一篇:上课打闹检讨书1000下一篇:钢铁行业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