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2024-12-07

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精选8篇)

1.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篇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救赎

陕西科技大学

化工131 王丽娜

内容摘要: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交活动,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群体生活,进人成人,我们的交往面越来越广,交往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交往中,出现了很多烦心的事情,那么怎样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交往问题,是摆在我们年轻人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人际交往常见问题产生原因自我救赎

人际交往是人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群体生活,因此人与人交往是必然的。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益于我们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我们走向 社会、进行角色转换,进一步社会化,作好必要的心理、行动上的准备。

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通过感知、认识、理解才能建立一定的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

自我救赎是不依靠外人、外物,凭借内心的改正意愿,以正确的行为改正自己的错误。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交活动,进人成人,我们的交往面越来越广,交往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交往中,出现了很多烦心的事情,那么怎样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交往问题,是摆在我们年轻人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1、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个性成熟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交往需要是很迫切的,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通过他人的反应、态度和评价,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才能合理定位自己,从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是社会的人,相互交往是必然的。我们要想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学习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掌握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领,获得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问题

1、不敢交往。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害羞、自卑等心理的作用,在与人交往时显得特别紧张,心跳气喘、面红耳赤,两眼不敢正视对;在与人交谈时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尤其在人多的场合或者在集体活动中更感到恐惧,不敢和人打交道,不敢表现自己。

2、不愿交往。缺少人际间必要的信任与理解,人际交往平淡。缺乏与同学的基本的合作精神,甚至视同学为敌手;有的同学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有的同学群体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与事漠不关心;我高兴、我开心就愿意理你,否则就距人于千里之外。有的人遇事总是回避退让,整日郁郁寡欢,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他们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

3、不善交往。不了解和掌握交往的一些知识、技巧,在交谈的过程中显得过于生硬、书生气太足,木讷,心存感激不会讲出,而在当时却不能使人理解。或者不注意沟通方式,在劝说他人、批评他人、拒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这些表现都有损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影响了同学之间进一步的交往。

4、不会交往。对人际交往的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色彩,以友谊的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导致高期待与高挫折感并存。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经常津津乐道于过去的事情,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却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不懂得交往在于平时的交往积累,总希望别人主动关心自己,主动与自己交往。

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原因

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的呢?

1、认知偏差的影响

人生活在社会中,会产生对自我、对他人及对种种意义关系的认知。在人际接触中,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偏差,那么就会影响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

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和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1)对自我认知的两种偏差。一是过高评价自己,孤芳自赏:一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轻自贱。对自我的这两种不正确认识都会影响人际交往。

孤芳自赏者是过高评价自己,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从而导致恃才傲物。对不如己者不屑一顾,恶语相向,以已之长量人之短,以已之聪明衬人之笨拙。或者对别人的所作所为和喜好漠然置之。不屑与之交流。虽处人群却倍感孤单。

自我贬低者看不到自我的价值,自轻自残,与人交往没有主见,看别人眼色行事,见到上级点头哈腰,与同事交往,怕别人笑话,碰着邻里总赔着小心,与朋友相聚,总觉得自己低人一截。这类自轻自残者,其实想以自己的行为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可事与愿违。人们却认为你太贱而不愿与你交往。

(2)对他人的认知偏差一是以貌取人,二是以成见待人,三是从众,缺乏主见。

以貌取人常表现为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首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即为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主要是来自对方表情、姿态、身材、以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它在对人认识中有决定性作用。这种只看表面不着实质的认知倾向容易造成对人认识的失误,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对对方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也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

以成见待人在交往中是将认知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各方面去的印象。交际中,人们在认识人时,由于对方的某一特征或某一行为使自

己产生了突出印象,由此掩盖了对此人其他特征和行为的认识,于是得出整体只具有这些特点的错误判断。见木不见林、一好百好,一坏百坏,造成对人认知的偏差,从而影响交往。

从众则是根据多数人的看法来确立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一种现象。这种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看人看事随大流,没有自己的观点,不管别人的看法正确与否,一味随声附和。这样认识人,结果导致认识失真,影响与他人的交往。

人际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还要正确认识他人,知己知彼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情绪失控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它隐藏在交际过程中,是一种心灵的无声交谈。交往中,若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则直接会影响人际质量。

与人交往,得意忘形不受欢迎,因为没有人愿与高傲狂妄的人合作共事。同样,失意忘形留给别人的印象也并不美好。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不幸,一个人若愁肠满腹,化形于色,那么人们会认为你过于脆弱,缺乏自制,只会给予怜悯或同情,而不会把你作为知交为你分担不幸。若遇不公正对待怒形于色,迁怒于人,人们只会认为你浅薄,缺乏内涵,那么你连怜悯或同情也得不到,只会得到别人的轻蔑,又何谈与人交往?

四、人际交往的自我救赎

1.学习人际交往知识

(1)我们学习人际交往知识,就要从认知入手,掌握正确的人际知觉,避免人际知觉中各种人际偏差,同时要了解人际交往因素和人际吸引因素在交往中的作用。

(2)我们还要注意到健康情绪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追求,要有宽广的胸襟,能够理性的适应生活,能够寻找身边的快乐。还要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变消极情感、冲突情感为积极、健康的情感。

(3)我们也还要重视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在交往中,要主动、热情地待人:“热情”最能打动人,是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我们自己首先要愉快起来,同时对他人要感兴趣。实践表明,人们更容易喜欢那些对自己感兴趣的人。要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人物:自我尊严得到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这是许多人最强烈的心理欲求。交往中要让他人保住面子,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人发生改变,要去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要坚持正确的交友原则:真诚待人,平等待人,宽容待人,求同存异,互助互利。

2.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的社会行为都是在与他人与群体发生关系活动中改进和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学校的组织给我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平台。平时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及文体活动,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积极交往心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放在具体活动中来学习,只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亲身参与其中,与人交往,才能培养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到人际交往技巧。

3.参加专业的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当我们遇到交往困惑或障碍时,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应或许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专业的心理指导老师会帮助你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如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心理训练活动。例如,在角色扮演中扮演在生活中“扮演”与原来性格不同的角色,会使我们学会去与他人打交道。

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毕业之后就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因此,正确对待和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对于我们走进社会、实现自身发展和自我人生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

2.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篇二

关键词:新媒体,团体辅导,人际关系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 它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渠道, 人际交往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在社会各类人群中, 广大的青少年, 特别是大学生, 由于学习能力强、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较高, 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受到影响最明显的一个群体, 这种影响具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是更多的呈现出了消极的方面。比如, 在新媒体环境中, 由于传播载体的多元化和信息交流的交互性, 青少年逐渐习惯于发表率性言论, 自由主义膨胀, 社会责任感普遍缺失;更加严重的是, 新媒体带来了一个充满诱惑的虚拟世界, 青少年长期置身于此, 很容易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混淆, 沉溺于虚拟社会的互动而回避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 仅仅停留在图像和符号的表层, 使得现实交往能力弱化 (1) , 认知水平下降, 思维逻辑简化, 并且会造成人际交往淡漠、人际信任缺失, 最终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在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王艳红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 在校大学生中有80%的心理问题是与人际问题有关 (2) , 可见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具体来说,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社交焦虑,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感到自卑、害羞、紧张甚至恐惧, 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交往, 性格逐渐孤僻。第二, 社交技巧缺失, 在人际交往中不善于表达, 缺乏沟通技巧, 容易产生交往误解。第三, 以自我为中心, 不尊重信任他人, 自私冷漠, 团队意识缺乏。第四, 两性关系障碍, 在与异性交往时感到羞怯、敏感与困惑, 两性交往发生障碍。

二、新媒体背景下通过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依据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承载着社会发展的未来希望, 因此全社会必须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历程。然而近些年, 人际关系问题屡屡困扰着大学生群体, 复旦投毒案、电击治网瘾等悲剧一次次将他们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如何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和社会性热点问题。笔者认为, 在新媒体背景下, 团体辅导仍然是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它具有扎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 理论依据

首先, 团体辅导与其他工作方法相比, 具有短期回报性和可复制性。一方面, 团体辅导通过短期内的互动、学习、体验、分享等, 可以对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直观的观察, 了解活动氛围和进展情况, 并且可以通过前测和后测的方法对活动成效进行及时评估, 获得可衡量的定量结果;另一方面, 团体辅导的介入门槛较低, 工作方法的标准较为统一, 结构化程度高, 可操作性强, 因此具备较高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 这些都能够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需求进行高度匹配。

其次, 团体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生存依赖于周围的三类系统, 分别是非正式系统、正式系统和社会系统, 如果个人出现问题, 那么必然是个人与系统的互动出现问题, 而人际关系问题尤其体现出这点。因此, 要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就必须修正系统内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模式, 建立新的联系, 这就需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团体辅导方式来发挥作用。此外, 人际沟通理论、团体动力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等都是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 为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 现实依据

面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很多学者采取了团队辅导的方式助其改善, 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杨彩霞通过班级团体辅导使大学生在信任和容纳他人方面都获得了改善 (3) ;陈菊珍则在团体辅导后发现,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进取性、自在性、支配性、社交性、幸福感等均发生了显著差异 (4) 。

这些研究纷纷表明, 在新媒体背景下, 团体辅导是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有效方式。

三、通过团体辅导方式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情况及效果分析

(一) 团体辅导的过程及基本情况

根据预期目标, 本研究采取班级团体辅导的方式, 选取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大一年级5个班共180人作为实验组辅导对象, 另从同年级其他4个班选取121人作为对照组。自编前测与后测调查问卷, 涵盖个人基本信息、人际关系综合量表两个板块, 其中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分1至10分十个等级, 包括人际信任程度、接纳他人程度、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得分越高则人际能力越强。此外, 实验组后测问卷还增加了团体辅导满意度评估板块。

此次班级团体辅导紧密围绕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人际能力的主题, 把目标聚焦于团体氛围的营造和个人的探索成长, 在一个月的时间中, 针对实验组的5个班级分别开展了3个单元共计9小时的团体辅导活动 (见表1) 。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运用了团体辅导的技术, 充分体现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特点, 比如通过热身游戏打破隔阂, 利用问题解决类任务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信任感, 通过情感体验和分享环节引导学生加深自我认知和提高人际能力。同时, 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 还实现了人为情境与自然情境的结合, 即前两个单元的活动以人为设置情境为主,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角色, 而第三单元则是自然情境的活动, 使学生在放松、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成长。

(二) 团体辅导的效果分析

效果评估是团体辅导的重要环节, 它能够帮助了解项目的实际成效, 了解项目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此次团体辅导中,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辅导过程进行评估, 具体包括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 以此了解活动效果并获得反馈意见。其中定量数据全部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发现, 班级团体辅导在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人际能力方面效果明显。

1. 有效的提高了人际信任程度和人际沟通能力

首先, 对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结果进行分析 (见表2) , 可以看出, 在经过团体辅导之后, 学生在愿意信任他人、愿意包容他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几个维度上的前后测得分均有显著差异, 得分数值明显增加, 由此凸显团体辅导的效果, 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差异。

注:*p<0.05;**p<0.01;***p<0.001

其次, 将实验组后测结果与对照组后测结果进行对比后可见, 实验组后测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结果, 团体辅导确实有效的提高了人际信任程度和人际沟通能力, 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此外, 通过团体辅导中的分享环节和活动结束后对参与学生的访谈也可发现, 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通过丰富的活动, 自己能够更加信任和包容他人, 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做到共情, 并且发现了自己在沟通方面的不足, 学会了倾听, 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有效的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归属感

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加入了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活动环节, 这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亲身参与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互助互利。通过活动后测的满意度评估发现, 有高达97%的学生认为通过活动对班级和团队产生了归属感和增强了团队精神, 也有96.5%的学生认为通过活动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效果十分明显。

在分享和访谈中, 有学生谈到:“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 因为害羞所以不太喜欢参加团队活动, 只是愿意一个人待着, 但是通过这几次团体辅导, 我忽然发现融入团队和班级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只要自己敞开心扉, 那么团队的同学都会接纳和帮助你, 我想以后我会经常参加班级和集体活动。”

3. 加深了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能力

团体辅导中的大部分活动都会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情感体验以及自我评估, 从而加深学生的自省性, 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各方面表现和能力建立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促进自我探索和自我表露, 加深学生对自我的积极概念。通过对实验组的后测结果分析, 有91.5%的同学认为通过活动扩展了对自己的认识, 有90.6%的同学认为通过活动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

在分享和访谈中同学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 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存在着如此多的不同, 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我很感恩这个活动。”由此可见, 团体辅导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自我认知, 提高个人控制与管理能力。

四、团体辅导的改进建议

综上,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 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对于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但同时笔者也发现该项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具体如下。

(一) 因人而异, 根据大学生人际问题类型开展团体辅导

如前所述,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包括社交焦虑、社交技巧缺乏等几大方面, 因此可以在实施团体辅导之前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社交问题的类别, 从而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交问题设计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团体辅导内容, 使团体辅导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更具针对性和效果性。同时, 还应当完善团体辅导的评估内容, 并重视对评估结果的分析、总结和反思。

(二) 顺应时代潮流, 根据社会发展改进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活动不应该停滞不前, 而应当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改进活动方式。例如, 应当继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将其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团体辅导的过程中, 使活动内容更加新颖、活动方式更加多样,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新媒体带来的利弊, 指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 避免新媒体在人际交往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何瑾, 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3) :397.

[2]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4) :288.

3.感情生活中的三“A”关系 篇三

第一个“A”欣赏(appreciate)

这对我们回到最初的甜蜜是非常有益的。恋爱初期,彼此欣赏是最容易的事情,你甚至没有想过去改变对方。可能对方的一言一行都让你感到无比欣赏,最终你的态度让对方获得了甜蜜和快乐。而现在,你们都可能很忙,以至在家务事情上产生摩擦,感觉对方如何去做都已经变的理所当然,矛盾就由此产生,欣赏就更谈不上了。其实,时常一句欣赏的话语,就能够让你们的感情一直处于风和日丽。

第二个“A”注意(attention)

男士们,想一想你对婚姻关系的开始投入了多少注意力。每一天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每一次的遗忘都是一次错误。记住在平常的日子里,多给对方一些浪漫,多对对方说:“我爱你!”女性总是希望时刻感到被呵护、珍惜和爱,而不仅仅只是你在特殊的日子里才制作出的一些浪漫给她。一些小动作,在她意料之外,更能点燃她心中的激情。

第三个“A”外观(appearance)

女士们,你们还记得在恋爱伊始时,你付出多大的努力投入到你们的关系之中吗?男人是视觉动物。你的头发、你的外表是什么吸引了当初他的注意力?虽然要面对孩子,面对家务,你很忙也很累,但是这些都不是允许自己凌乱的借口。你的外表依然要排在一个优先的位置。如果你只在特定的日子打扮一下,只会让他觉得你是为了这天敷衍他一下罢了,而不是他的魅力吸引你去为他打扮。因此,别再找借口了,随时打扮自己吧,这样能让你们的关系更好。

4.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篇四

在大学生村官考试中,类比推理的出题形式有二元推理、三元推理和四词推理三种,其考查的本质是二元关系,一般考查的二元关系有全同关系、交叉关系、包含关 系、并列关系、对应关系、属性关系这六种,在此中公大学生村官考试网针对二元关系中的全同关系进行讲解,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是完全等价的,是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全同关系可以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1、音译名和中文名(简称中外)

例如:罗曼蒂克:浪漫;麦克风:话筒

2、同一事物的古代名称和现代名称

例如:芙蕖:荷花

3、同一事物的谦称和敬称

例如:鄙人:自己

4、同一事物的俗称和美称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wt.mc_id=bk12876

例如:结账:买单

下面通过例题再进一步加深理解:

【例1】 家父:父亲

A.老妪:老伴 B.鼻祖:祖宗

C.作者:自己 D.鄙人:自己

【答案】D

【解析】家父是父亲的谦称,鄙人是自己的谦称。老妪是老妇人的意思;鼻祖指创始人,与祖宗含义不同;作者指写作的人,而不是自己。因此本题答案选D。

【例2】白衣天使:护士

A.雷锋:助人为乐B.橄榄枝:和平

C.钢铁长城:军人D.母亲:祖国

【答案】C

【解 析】白衣天使是对护士的一种美称,并且美称在前,对象在后。钢铁长城是对军人的美称。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A选项雷锋代表的是助人为乐的精神,所以排 除。B选项橄榄枝象征的是和平。D选项母亲是我们对祖国的一种美称,但是相对于C选项,题目中是四字对应两字,因此不能选择D选项。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5.生活教练:人际关系结构 篇五

人际关系一般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1、血缘关系。天生的,不可改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的宝物。

2、亲戚关系。一半是先天的,一半是后天的。如刘备娶了孙权的小妹就与刘备形成了亲戚关系。清朝皇族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搞好汉、满、蒙族的关系,进而稳固他们的政权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3、同学关系。同学关系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高学历人来说。与同学关系的好坏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很多的小公司就是由同学合伙开办的,大家熟知的微软公司就是极好的例子。

4、志趣相投的朋友。这种关系较为稳固,值得我们花大心思去维护、培养,以诚相待;关爱是搞好关系的关键。

5、知己。这种朋友最难得,无论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宽容、坦诚、友爱是其中的要素。

6、伴侣。这是一生中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重大影响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严格地挑选我们的伴侣,一个好的伴侣可以使我们的力量超过三个人,一个不合适的伴侣会使我们两个人的力量小于半个人的力量。

7、性格不同的朋友。这种朋友在交接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个人的发展却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从那些与我们不同的朋友身上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性格一样的朋友在一起容易引起共鸣,但也就是因为这个共鸣会使我们考虑问题时流于片面;因此保持一定数量的与我们性格不同的朋友,是个明智的选择。

8、合作伙伴。如果我们与其他人一起创业,合作伙伴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我们的`目标、性格来决定我们的合作伙伴。

9、成功人士。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我们周围有一大批成功人士的话,我们迟早也会成功;因为他们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资金、技术是我们成功的宝贵财富。

10、业务朋友。这是我们工作中直接面对的朋友,不要小看周围的任何人物;不要把他们当作简单的产品服务对象。坚持和尽可能多的业务人士做朋友,会使我们更加容易掌握市场讯息,更加容易处理投诉、服务等问题。

11、专业朋友。这包括与我们水平相当的专业朋友,和技术水平比我们更高和更低的朋友。我们知识中有一大部分是我们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维持相当数量的专业朋友会使我们在遇到专业问题时找到好的帮手,会使我们在发表文章、评定职称、提升影响力方面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12、有重大影响力的朋友。这些人可能是我们的长辈、上级,可能与我们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他们对我们的成功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朋友的家属,政府部门、朋友的朋友,这些没有直接关系的朋友,只要能够获得他们的帮助,会大大增添我们成功的机会;如果他们使坏,将使我们的损失不可预料。

13、一次性的朋友。这里说的一次性朋友泛指那些接触时间很短暂,却总要接触的朋友。比如说从你们公司买了个小东西的客户,一个朋友的朋友,一个你经常要打交道的政府工作人员,处理不好与这些朋友的关系会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打大折扣。

14、娱乐圈朋友。这种朋友一般是在娱乐场所中结识的朋友。比如说篮球友、足球友、乒乓球友、羽毛球友、象棋友、舞友等。这种朋友一般比较容易结识;交往时大家也没有什么顾忌,一般是以真面目出现。结交这样的朋友可以使我们有持续的兴趣在我们的娱乐上,只要我们的娱乐项目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们就可以从中受益非浅。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朋友中选择那些有益于事业发展的人士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不断创造我们成功的机会。

15、朋友的朋友。通过朋友介绍结识新的朋友,这是构建我们人际网络的重要方法。

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都是不同的,不同目标、不同的理想需要不同的人际关系网络去支持,人际关系网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技术专家,那么我们就要在结交“专业朋友”上面多下工夫,要是我们把力量的大部分用在结交“娱乐圈朋友”的话我们就很难成为一个技术专家。

6.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 篇六

邓梦婕

08020906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人际关系,即它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一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中国人非常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缘好坏是很重要的。有的人活得潇洒,有的人活得很累。原因在哪里呢?事实已经证明了人际关系好的人,办事就顺达,心情就愉快。

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获得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好象明显淡漠、很难交往。这很不利心灵的快乐。人要以诚相待,真诚相处,在心灵之间架起一座互信的桥,才能通往对方心灵的彼岸。

我们作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

会计9班

邓梦婕

08020906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

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第五类:社交恐惧症。

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看看上面那个调查,同学们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位列首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我中心型。

2、自我封闭型。

3、社会功利型。

4、猜疑妒忌型。

5、江湖义气型。

6、人际交往复杂困惑迷茫

7、面子问题

人都是社会的动物,这似乎注定了人人都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是经过一番努力你会发现往往是事与愿违。因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更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习惯,作风等等属于自己的不能被别人理解或是完全接受的个性,这是属于个人自己的个性,这些个性只能缓和而不能消除,这就是人际关系的症结所在,这样一个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你明白了这点以后就不要对人际关系有太多苛求。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偶尔与同学朋友或同时发发火也是正常的。你也是正常人,不可能要你为了别人而包容一切,你也需要表示自己的不满,你也需要偶尔发泄一下,你不能总是当调解者和受气桶。

处理人际关系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要奢求更不要苛求每个人都喜欢你。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总避免不了与人有过节或是与人争执不休的时候,或是你让别人生气的时候,那样人家不喜欢你是很有可能的事,如果真有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你有隔阂,那这样的朋友维持一般也就罢了,不僵,任然为她好就可以,总之,无愧于心即可!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各个方面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多为别人着想,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总之,对于在校大学生,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会计9班

邓梦婕

08020906 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缓解。另外,重视人际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不仅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需要。

7.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篇七

一、戏剧理论

戏剧理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 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 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戈夫曼的戏剧分析理论以个人运用符号的能力为出发点, 强调个人内部对话的主观评价的社会的自我, 重视符号在互动中的作用, 将人们之间的符号互动看做是一门表演艺术, 它要研究的实际是个体在社会中的一种互动。他相信, 真正意义的自我来自于对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种种行动所反映出来的意义的提取[1]。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 他试图阐述和分析人们在与重要人物的互动中, 用什么样的复杂方式来塑造他们自己的形象。要做到这样一点, 就必须把自己为对方不能接受的方面隐藏在后台, 把为对方乐于接受的形象呈现在前台。

二、解读人际互动中的戏剧理论

1. 戈夫曼认为, 舞台可分为前台和后台。

因而在人际互动中人们为了开展“表演”活动, 也将社会生活分为“前台”和“后台”。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强调, 前台是一种“集体表象”和“自身独立”的事实, 即前台是随着抽象的定型的期望而变得惯常化, 因而具有一种制度化的稳定性[2], 进而对演员要扮演的角色形成制约。后台是与前台相对的概念, 是与表演场所相隔离的、观众不能进入的场所, 处于呈现表演前台的末端[3]。戈夫曼认为, 人们在不同场合自我表现时, 有一些微妙的差别, 于是他巧妙地借用了戏剧艺术中前台与后台这两个术语构成的二元框架来分析人的表现方式。

2. 戏剧理论承认社会对人存在制约作用, 尤其是社会规范。

在戏剧理论中的前台表演就受到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个人只有通过对一定社会规范、社会要求的认识、理解与认同, 并将这些外在的限定、约束内化为个人的认知、意识来体现个人自身的存在, 从而获得表演的成功。戈夫曼指出为了呈现理想化的表演, 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要考虑他人的反应, 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礼仪, 有助于人们在面对面的互动中能察言观色, 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言行, 使人们间的交往和互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从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 身边与我们互动的陌生人越来越多, 为了在这样的环境里获得更多的资源, 我们必须要认识陌生人, 甚至想方设法把陌生人变为熟人。

3. 在人际互动中, 戈夫曼除了个体表演者以外, 还关注群体的表演者“剧班”。

在书中, 戈夫曼用“剧班”这个术语, 来表示在表演同一常规程序时相互协同配合的任何一组人[3]。戈夫曼认为, 在剧班的分析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剧班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无关的, 它表演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特定的情景定义, 也就是说当离开特定的情境, 剧班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而这里所指的特定的情境定义, 剧班本身是无法自行确定的。它是外在早已存在的, 剧班成员只是参与已定的情境进行表演。二是剧班是个体表演者的简单相加, 表演者表现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特征, 更主要的是表现了成员间的关系和被表演的工作特征[4]。

4. 根据戏剧理论的观点, 在人际互动中, 以个人运用符号的能力为出发点, 重视符号在人际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在人际互动中, 表演者要如何管理自己的行动, 使其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他期望中的角色, 即“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它是戏剧理论的重要特征。在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时, 即在进行印象管理时, 人们常常会努力运用各种符号, 如道具, 来布置自己的“舞台”, 以便达到“印象管理”的目的, 即通过自己努力地表演使自己以符合人们期待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并且试图与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以保持他的形象[5]。

那么, 在人际互动中, 人们要学会如何进行印象管理。在戈夫曼看来, 进行印象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理想化, 就是使表演与它所处的社会理解和期望相符合。为了表演达到预期的效果, 表演者要摒弃或隐瞒一些与社会规范不一致的动机和行为等。二是神秘化, 即在表演中, 演员与观众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使观众不了解演员的底细, 从而产生敬畏、惊奇的心理, 让观众对演员的表演更加深刻。

5. 在印象管理中, 除了要对一系列有意性的行动进行管

理之外, 还要应对一些非期望的行动, 如一些无意识的行动或者突发情况等[6]。戈夫曼指出在社会互动中, 如当对方的表演不是太成功, 出现了一些让“演员”困窘的状况时, 一般参与互动的人会给对方“面子”, 故意视而不见。这被叫做“乖巧观众”。有如在互动中, 客人的肚子在咕噜咕噜作响, 某位演讲者不小心发错了一个音等等。这些令人尴尬的局面是表演者的一种失败,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互动规则使我们通常会有意忽视这些错误, 以保有对方的面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一些“礼貌得体的行为”, 很多都包含了这样一种互动的规则。

三、戏剧分析理论存在的不足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戈夫曼“戏剧理论”的代表作。他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严格恪守了符号互动论的思想精髓, 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贯彻了布鲁默倡导的定性研究, 运用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的资料, 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影响[7]。但是, 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戈夫曼仅仅使用单一的戏剧理论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是远远不够的, 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与此同时, 若过多的运用戏剧理论分析说明某些社会现象, 会产生一种悲观主义的色彩。并且, 如果我们一味地按照戈夫曼的理论来分析社会现象, 将会使人产生各种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和观点[8]。

其次, 戏剧分析理论过分地强调在人际互动中人的主观因素。这与他谈及社会系统和规范对人的行为存在限制作用是相互矛盾的。他在提及前台和后台关系的转化时指出, 这种转化的前提是个体对一定情境的意义的界定。在对剧班表演的论述中, 他指出对某些特定情景定义的维护是剧班表演进行的前提[9]。从他对个人表演和剧班表演的论述, 他仿佛认为人的主观因素才是决定人的行为变化的主要变量, 进而认为一定的社会客观因素和特定的历史条件限制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其实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无法脱离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现实的社会条件的[10]。

再次, 在人际互动中, 戈夫曼注重个人的“形象管理”, 他引用表演、期望和剧班等一系列概念。然而, 他在论述自我、表演和情景定义等问题上, 人为地夸大了人在互动中虚假的一面。在戏剧表演中, 一切都是虚构的, 演员们都是在演绎着一个个虚构的故事。但是, 我们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互动确是客观存在的。根据戈夫曼的观点,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戏剧中的表演是一样的, 都是虚假的, 而且按他的说法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成为“骗子”, 人的行为变成了实现某种需要或目的的工具, 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成一场工于心计的实用表演[3]。

最后, 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戈夫曼坚持使用二元对立框架的做法是否恰当, 二元即前台和后台。在前台表演中是否得到一些后台给予的帮助和提供的条件, 前后台之间是否存在一些中间地带, 在一定的情况下后台也可以暂时的成为前台。在剧班和观众之间是否真的是那么绝对的对立, 有没有一个中间地带可以缓解二者之间的那种对立与冲突, 使二者能够产生一种默契, 像剧班成员一样的团结合作。日常生活是复杂多变的, 人际互动也是多元的, 存在很大的灵活性, 因而在处理人际互动关系时要善于考虑多种元素, 多角度和方位的思考, 避免绝对的二元论。

参考文献

[1]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224.

[2]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326.

[3]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70.

[4]李启凤, 吴广丽.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戏剧论思想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 .

[5]刘易斯·A.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M].石人, 等,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652-655.

[6]文军.西方社会学经典命题[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145.

[7]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经典读本 (上册)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499.

[8]孟蔚.戈夫曼戏剧分析理论述评[J].文化研究, 2008, (5) .

[9]汪广华.述评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9) .

8.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篇八

【关键词】唐传奇;宴集; 场景;情节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53-02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场景。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景,即故事的进展要把人物的行动放在具体的环境中构成场景,这样才能显现出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而在唐代宴集小说中,所描写人物宴饮的行为必须要置身在一定的生活空间(或环境)中,这样才会构成一幅生动的宴饮场景。否则,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空间,那么所谓的设宴将会是空中楼阁,无处立足。正如余新明所说“场景是空间叙事的基本单位,空间对叙事的参与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场景来完成的。” 唐代宴集小说中有关设宴的环境描写虽然都很简略,但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的设宴空间和人物的宴饮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宴集生活场景。而正是这个场景,为唐代宴集小说情节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维度,使小说叙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合理的宴集场景安排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小说中,“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而且利用空间來安排小说的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 唐代涉及宴集的小说就合理地安排空间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游仙窟》中,先是“止余于门侧草亭中”,张郎住下后,与崔十娘以诗歌调谑,博得十娘好意,被允许正式接见,于是十娘对婢女说“料理中堂,将少府安置”。张郎假意推让一番后“遂引入中堂”。进入中堂后,他们的宴饮生活正式开始,当他们饮酒吃饭,歌舞游戏之后,五嫂说“张郎新到,无可散情,且游后院,暂适怀抱。”在后院调笑一番后,在“日落西渊,月临东渚”时,“且还房室”,“遂引少府向十娘卧处”。上所述是张郎和十娘逐步完成“一夜情”的过程。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张郎与十娘终于“解裙脱衫”。在这个过程中,中堂的宴饮场景可谓是关键,在宴饮中加深了感情,在酒令歌舞中产生了情愫,以至于在酒后终于“乱性”。这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却以“中堂宴饮”为中心和重心,从而推动了故事继续向前发展。再如元稹《莺莺传》 中张生在普救寺救了崔氏一家,郑老太太为了感激张生的护救之恩,特“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老太太感恩设宴也就罢了,却偏偏也让很少出闺门的女儿莺莺出来陪宴。正是这一宴,使得“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的张生“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为后文张生和莺莺的相恋相弃作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若是郑老太太知道崔莺莺非礼投怀的主动和被始乱终弃的无奈,正是始于她当初设的那场感恩宴,会不会发出“既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慨呢?

宴集场景不但可以推进故事情节正向发展,有时宴集场景的转换也使故事情节发生转折。如蒋防《霍小玉传》中,当鲍十一娘安排李益与霍小玉及其霍母在她们的住处胜业坊古寺曲见面时举行的第一次的宴会场景是:

庭间有四樱桃树;西北悬一鹦鹉笼,见生入来,即语曰:“有人入来,急下帘者!”生本性雅淡,心犹疑惧,忽见鸟语,愕然不敢进。逡巡,鲍引净持下阶相迎,延入对坐。年可四十馀,绰约多姿,谈笑甚媚。因谓生曰:“素闻十郎才调风流,今又见仪容雅秀,名下固无虚士。某有一女子,虽拙教训,颜色不至丑陋,得配君子,颇为相宜。频见鲍十一娘说意旨,今亦便令永奉箕帚。”生谢曰:“鄙拙庸愚,不意故盼,倘垂采录,生死为荣。”遂命酒馔,即命小玉自堂东阁子中而出。生即拜迎。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既而遂坐母侧。母谓曰:“汝尝爱念‘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即此十郎诗也。尔终日念想,何如一见。”玉乃低鬟微笑,细语曰:“见面不如闻名。才子岂能无貌?”生遂连起拜曰:“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母女相顾而笑,遂举酒数巡。生起,请玉唱歌。初不肯,母固强之。发声清亮,曲度精奇。酒阑,及瞑,鲍引生就西院憩息。”

这是第一次他们宴会的场景,从刚进门的景物描写,到霍小玉出现在宴会场合时,李益的感觉,再到二人的调情酬答和小玉的歌唱,到最后的酒阑憩息。给人一种美感,让人觉得李益的第一次“相亲”竟然是如此的和谐,如此的令人向往,表现出了文人的“重色”,与妓女的“爱才”,这里体现出的小玉是那样的可人,那样的婉约。这是展开故事的宴会,这也是为后文展开悲剧叙述的宴会。故事的发展因这次宴会而开始,但却因另一场宴会而使得故事变得悲剧十足,令人潸然泪下。后来因为李益的做官,因为李母的阻隔,或者说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阻隔,李益躲避霍小玉,小玉也因相思成疾,卧病在床了。侠义之人黄衫客将李益揪到霍小玉面前并再次设宴:

忽闻生来,欻然自起,更衣而出,恍若有神。遂与生相见,含怒凝视,不复有言。羸质娇姿,如不胜致,时负掩袂,返顾李生。感物伤人,坐皆欷歔。顷之,有酒肴数十盘,自外而来。一坐惊视,遽问其故,悉是豪士之所致也。因遂陈设,相就而坐。玉乃侧身转面,斜视生良久遂举杯酒酬地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徵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後,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於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母乃举尸,置於生怀,令唤之,遂不复苏矣。

这次宴会,是小玉丧命的宴会,也是小玉控诉的宴会,她控诉李益的负心,也控诉着这不平等的社会,一句“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体现出了多么深的仇恨和多么大的勇气,不同第一次宴会的“低鬟微笑”了,故事发展到这里,其实就已经算作结束了,以宴会始,也以宴会终,有点像今天的结婚喜宴和离婚聚餐一般,使人反思离合的意义,思考情与利的得失。宴会或悲或喜的气氛,竟然成就了一段悲剧爱情故事,不能不说作者安排的巧,安排的好了。由此例可以看出,宴集场景的转换,可以使故事情节发生变化甚至是根本转折,这就显示出宴集场景在小说叙事中的重要性了。

参考文献

[1] 余新明:《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 尤迪勇:《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10期。

上一篇: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日记500字下一篇:小学作文:孝顺奶奶的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