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共4篇)(共4篇)
1.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 篇一
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①生产方式:家庭手工工场发展;社会分工扩大;工厂出现;新兴行业出现;机械化生产(含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大机器生产。
②资本积累:商品经济发展;商人阶级出现;重商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海外市场的建立;国家政策扶植。
③雇佣劳动:雇佣关系;雇佣劳动;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劳动力不被束缚于土地之上;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④意识形态: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教伦理;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自由平等观念;启蒙思想;打破封建(神学)思想束缚
样卷一
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是指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样卷二
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是英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不仅让人对自然、社会有新认识,更加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所代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变北的巨大作用,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样卷三
历史前提也就是时代背景。
1、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古老的,这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接触到科技的生产水平,也只是停留于手工工场,手工完成简单的生产环节。
2、个别地分散地同奴隶制并存几百年,这是政治制度还很古老,没有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还有各地区仍属于孤立状态,没有联合起来,所以还不能形成有制度性的资本主义方式。只有在科技的进步,社会意识形态完善和政治制度合理化的条件下才能把萌芽发展起来,所以历史前提是非常重要的。
样卷四
历史前提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的条件。条件包括:
1、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社会,社会安定统一。
2、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即受到新文化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3、资本:有原始的资本积累,可使其提供资金支持。
4、市场:有广阔的市场要求,需求量大。
5、劳动力:劳动力丰富,英国的圈地运动解放了劳动力。
6、有新的雇佣关系产生。
7、交通工具的发明,各地联系加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
样卷五
如英国。这一历史前提表现为:
1、英国最早产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早期的殖民掠夺为其提供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
3、圈地运动为其提供大量羊毛及自由劳动力。
4、早期商业革命为其奠定良好基础。
5、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城市促进工业化进程。
6、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其奠定科学理论基础。以上的历史前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再如中国,在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当时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当时商人经营商业挣来的钱多用来买田置地,没有继续扩大资本,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的“历史前提”没有促进中国的发展。综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经济、政治、社会多方面条件的共同存在,这样的“历史前提”才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 篇二
一、前提条件
这里涉及三个主要问题。
1. 你了解学生吗?
课前提问的主体是学生, 只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智力层次等方面做到全面了解, 才能有效地推进课前提问。
2. 你熟悉教材吗?
教材是提问的灵魂, 必须做到熟悉所提问的相关教材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才能体现针对性, 突出重难点。
3. 你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吗?
教师是提问的执行者, 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提问的进程和检测的结果。试想, 假如带着情绪进行课前提问, 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吗?
二、问题的设置
必须注意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1. 紧扣课标。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对教材每一章节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 哪些是需要了解的, 哪些是需要掌握的等等。只有吃透课标, 所设置的问题才有针对性, 才能与新课标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新课标规定, 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所设置的问题应包括三块内容, 如: (1) 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2) 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3) 你认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2. 把握重难点。
每课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应该理解、重点掌握的内容, 所以设问旨在检测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深刻理解。如:必修二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一课的重点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难点为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围绕重难点问题可设为: (1)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用“三R”来概括, “三R”各指什么?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 你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
3. 所设问题应大小合理、难易适度。
大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偏重于学生理解的知识点, 如历史事实的背景、内容、措施、影响等;小问题指侧重于记忆、比较浅显但易错的知识点。例如必修三《启蒙运动兴起》一课中的大问题可设为: (1)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 卢梭对启蒙运动做出了哪些贡献?小问题可设为: (1) 启蒙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最早在哪个国家兴起? (3) 列举法德主要启蒙思想家。另外, 所设问题应该难易适度。一般是课前提问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落实, 检测时不宜偏难。简单的问题不设学生都知道的常识性问题, 例如香港回归的时间、被谁占领等, 而应设为:英国占领香港的时间长达多少年?中国成功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课前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1. 要有针对性, 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所以对基础好的学生通常要提大问题, 相反, 对基础差的则应安排一些小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提问效率。
2. 合理地排列组合。
(1) 学生排列。笔者通常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 依次性, 包括顺序和倒序。也就是以一排或一行为单位, 提问时一个接着一个。 (2) 跳跃性, 或者称为无规律提问。由于这种方法操作时毫无规律可言, 学生的思想会始终跟着教师的节奏, 因为每个人都有被提问的可能性, 只要提问不结束, 学生一般是不会停止思考的。 (3) 交叉性, 包括A对角线交叉和B纵横交叉。其实这是对简单的数学原理的应用。
(2) 问题的排列。通常有这样几种组合:易—中—难, 中—易—难, 中—难—易, 难—易—中等形式。需要注意的是, 问题排列往往必须和学生排列相结合, 这样既体现针对性又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点拨总结。
这是课前提问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通常的做法是, 学生回答完单个问题后, 如有问题及时指出。整个提问结束后, 对学生今天的表现给予总体评价。指出那些问题应如何回答, 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在方法上多指导。表现好的多表扬、鼓励;没回答上来的给予必要的“惩罚”, 但笔者不赞成某些教师罚抄的做法 (总觉得这是在变相体罚学生) 。笔者通常是先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 让他们自己给出解决方案, 这样既做到对学生的尊重, 又可以让其能动地掌握所学知识, 何乐而不为呢?
3.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 篇三
断想一:“伟大革命”是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在伟大的革命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在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和实践中提升、丰富并推进。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这既体现在它于实践中产生并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还体现在它依靠实践而得到不断发展。没有俄国的伟大社会主义革命,就没有列宁主义;同样,没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毛泽东思想。要真正懂得列宁主义,更重要的是解读俄国的革命实践,同样,要真正懂得毛泽东思想,也必须考察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同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时代新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要真正认识这一点,真正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排除“左教条”、“洋教条”乃至“古教条”等等的迷惑和干扰,其基本的立足点就是深入解读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革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在推进这场伟大革命中,不断地应对挑战、破解难题,而使思想得到解放、使理论得到升华的,社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飞跃的内在一致性极为重要。承认、认识、理解这一伟大革命,实际上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弄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
断想二: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核心是要理解它对社会主义体制的革命性改造。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都是以苏联模式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体制机制,尽管此前这种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已经逐步显现,但无论中国还是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真正从制度上加以反思,更多的是将其归结于领导人个人的原因等等。从对领导人错误的关注,到制度创新的启动,邓小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总结经验教训时,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并且斩钉截铁地说:“现在我们的上层建筑非改不可。”改革的指向十分清楚,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改革的程度也被特别地强调,即“我们搞的实质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新定位、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揭示等,完全是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层面的全新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成功培育,不仅是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创新,也是人类社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崭新篇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等,所展现的社会主义道路,毫无疑问地是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全新里程。历史已经证明了这场革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传统的、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已经终结在上世纪80年代向90年代的转换之际。邓小平曾经谈到,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个坎我们也翻不过来。恰恰因为对制度的革命性变革,我们不仅翻过了这个坎,而且乘胜前进,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断想三: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必须抓住它对中国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推动这一关键。凡是能够被称为革命的,无论是政治和社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等,毫无疑问都要对社会发展以巨大的推动。越是伟大的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越大;对社会发展推动越大的革命,也就越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越能为人类留下宝贵的借鉴。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以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3倍多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奇迹。这一实践进程破解的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应对的是落后大国发展的困境,探索的是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径,等等,能与这样伟大的历史使命相匹配的,只能是伟大革命。强调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不仅仅在于展现我们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它还紧连着精神文明的成果,紧连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毛泽东20世纪30年代在着力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时,尖锐地批判了那些不以马克思主义的箭射中国革命的“的”的倾向,实际上提出了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在于它解决了时代赋予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推翻三座大山,挽救民族危亡,奠定起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完成这样伟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所树起的历史丰碑,也是思想孕育的光辉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的崛起和腾飞融为一体,科学理论的逻辑一定与“伟大革命”实践的逻辑一致。邓小平曾经谈到发展是硬道理,这硬道理其实不仅仅是对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而言,其中之“道理”也是科学理论立足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审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思想解放的进程,看得出这也是一个凸显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进程。解放思想就是要把理论的逻辑同实践的逻辑统一起来,在推动社会的发展中促进理论的发展,在实现中国的崛起和腾飞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断想四: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伟大革命中总结的经验和提升的理论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巨大释放和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与之相伴随的精神文明成就和理论的飞跃也是极为精彩的历史篇章。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开始,改革开放每上一个台阶,都伴随着思想解放和观念攀升。用历史昭示未来,最根本的就是从历史中总结出经验和理论去指导未来。30年的巨大变迁,甚至使全世界都热切地关注中国经验,从“北京共识”这样外国学者的总结中,我们可以感受中国经验和理论的影响,可以掂量它的历史价值。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政党。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就是30年伟大革命赋予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续写辉煌的强大武器。
断想五:理解改革开放30年是一场“伟大革命”,才能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密不可分的。中国的革命史清楚地告诉我们,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不可能成功。对中国社会的革命和成功改造,反映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新的社会背景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新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尽管有不少的思想、理论被冠之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由于没有真正值得称道的社会革命、社会变迁作为其历史的支撑,其思想、理论也犹如过眼云烟。在中国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没有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发展中的大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成答案,而中国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回答了这一历史性问题。应该说,没有什么比30年的沧桑巨变更能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马克思主义是为改造世界而诞生的,也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发展的,离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无所谓马克思主义。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既为我们开拓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也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的历史性结论,揭示了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如何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容易受到“左”和右的以及各种各样社会思潮的干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篇章。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参谋、政工系博士研究生
4.责任心,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 篇四
单位: XXXXXXXX
作者:XX
责任心,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
过去的一年,我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我感觉到了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高质量完成毕业班的的班主任工作。多年的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工作中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班主任的责任意识,突出表现在对全体学生的爱,班主任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努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做事,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下面谈一谈我在班级管理上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制定符合班级特色的班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一个好班级的保证。班规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基础,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法可依,同时也使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有章可循,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让孩子们在做每一件事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每次接收一个新的班级,开学初,我就引导全体学生制订班规,明确班风、学风,所有学生都必须遵照执行。我给班级制定的班名为“励志班”,时刻用蒲松龄的落地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来鼓励学生,并给学生制订了详细的一日常规,学生签名后悬挂在教室门口的班务栏内。我还对每条规则赋予分数,值日班干部量化打分,每周总结一次,并把结果公布上墙,作为学生平时表现成绩,为学生评优作依据。在工作中我还注意抓好班级管理中的组织、督促、检查。经常性加强对学生的早操、早读、课间操、卫生打扫、午休检查,并有时作突击检查,力求更多的掌握学生一手材料,以便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他们养成好习惯。
精细化管理强调的就是一个“精”字,一个“细”字。对待每一项工作要精心,每一个环节要精细。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责任人。如:我把卫生区、排自行车、宿舍值日、学生就餐等都具体到每一位责任人。设立各级组织,层层负责,而班主任从中起到了一个传达、引导、帮助的作用。
二、选拔班干部和建立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学生的精英,是教师的助手。在选择班干部时,我遵循三个原则,首选那些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有亲和力。其次使用各类特色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能力。再次发扬民主作风,班干部,一些活动主持人均由民主选举产生,使学生干部同学关系形成动态平衡,人人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我当班主任期间的每一届班委会、团支部及各类组织负责人就是在这个标准下产生的、这些同学上任后,工作热情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积极主动,并且各项活动走在同学前面,切实起到了模范作用。
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例如负责清洁卫生督促检查工作的滕某,起初对自己的工作好象不太满意,每天只是把那些未参加清洁工作同学的名字以及清洁状况告诉我,为此,我反复向他讲述清洁卫生工作与同学们身体健康和班级精神风貌的内在联系,同时讲解该项工作的要点,让他重新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后来的情况表明,他们的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我记得自己刚毕业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现在想想就是没有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现在我每个学期都留意班里每位学生的特点,每个月开两次班干部会议,让每个班干都参与讨论问题,我在一边给予提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带领下的班干部管理能力比以前强,都能独立的组织很多活动。即便是我外出学习的时候也不会出大问题。2014年12月份,我去新泰听泰安市物理实验优质课。在我不在的日子里,班干部组织学生办好了板报,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文化,在全校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在学校开展的“国歌、团歌”合唱比赛中,班干部选出指挥手、自编各种手势和动作,获得全校第二的优异成绩。得知这两个消息,作为班主任,我非常欣慰和自豪。我特意买了瓜子和糖开了一个愉快的庆功会。
三、正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否成功地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班主任能否带好班的关键。我们现在对学生提了许多要求,要求学生为祖国学习,为四化建设学习,为共产主义学习„„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要求,对于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用处,我认为一点用都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从学生心理出发:首先,老师对他好一点,让他为感激老师而学习。其次,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再次,老师多给高分,不要吝啬表扬。表扬和批评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在班主任工作中,为什么不多用表扬而少用批评呢?好话总是容易被人听进去的。可以假设老师在一个乱糟糟地课堂上课,为了整肃课堂纪律,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前一种是训斥不守纪律的学生。后一种是表扬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学生,特别是成绩差还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课的学生。我敢说,后者产生的效果好于前者。
班主任还要学会赏识学生。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使教师接近学生,走近学生心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培养其自信,激发其活力,让学生找到好感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在我的赏识下,我们班涌现出了物理学家牛顿--张某、数学家华罗庚--王某、初中化学新星--聂某、英语口语大师——高某等,他们在相应的学科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空余时间他们也会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解习题。在我的鼓励和赏识下,原先班里28名的王某,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成绩逐渐提升:18,15,13,11,9.我也没有想到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他能进入班内前10名。我领悟到:只要我们不吝惜表扬,学会赏识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努力,愉快地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能获得知识技能,锻炼辩证思维。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很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为了营造良好的毕业班氛围,针对毕业班的特点,我专门找人用毛笔写了“集中精力,紧张有序,积极备考”12个大字贴在了黑板上方,时刻提醒学生加强自律,调整好学习状态,积极进取。在日常管理中我突出抓好以下几点,如:要求学生桌椅摆整齐并保持整洁,要求他们捡起细小的纸屑,以培养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来培养他们聚精会神,注意力集中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次考试要认真对待,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平时不吃零食、吃饭时不能打闹等,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很多精力的投入,这是爱心与责任的付出。它不仅繁琐,而且需要坚持不懈地抓。
五、协调与任课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须力争本班任课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我们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家长,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有不同的经验。我定时与每位家长电话联系,或是邀请他们来学校,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的教育孩子。例如:学习较差的张某的家长告诉我:“孩子总是贪玩,尤其是双休日,星期天下午才突击作业,平时爱看电视,有时看到晚上1点多,我说说她,她还逆反!”家长给我提意见让我多和孩子交流,多提要求。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借着一次月考的时机,我先表扬了她的进步,紧接着提出了新的要求,暗示她少看电视,多学习,双休日先写作业。我拍着她的肩膀,坚定地对她说:“老师,期待你的进步!到时候,我会打电话,给你妈妈报喜!”后来,这位学生逐渐爱学习了,成绩也明显进步,报考了肥城三中(指标生)。日常教学生活中,我时常与任课老师沟通,让她们谈谈本班的一些情况。例如:数学老师告诉我:“李某,这段时间进步不小!原先考60多分,现在能考到90多分了!张某,有点翘尾巴,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成绩一般。冯某,上课总是照镜子,爱打扮了!是不是有人追她?你得调查调查„„”
事实证明,任课教师与家长的精诚配合,对我们班的建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的参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有时会萌生出许多念头,尤其是毕业班!如:厌学、朦胧的男女同学关系、拉帮结派打架斗欧等,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发现这些问题,进行正面教育。通过耐心的教育,使这些同学都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平时还要多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防范于未然。要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课业学习,而且要引导他们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习惯,增加社会知识,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增长实际才干。
七、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努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参与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班级开展的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每一个活动。同时我建议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习小组,组织互帮互学活动。学习上好生带差生;纪律上互相提醒;劳动生活上互相帮助。通过活动扩大班干部在同学中的积极影响,加强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这样既能在班干部的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又能使同学之间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
以上就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感悟,谈不上是什么经验,但是自我感觉,一年来我和学生比较融洽,学生学习劲头高涨,我班的成绩始终排在年级第一,学生对我也越来越认可。家长和学生都比较信任我,在学生报志愿、指标生分配、职高生选专业上都没费工夫,我总是第一时间完成任务。但由于社会、学生、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在加上本人能力有限,我们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部分男生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抽烟、喝酒,晚上外出上网,李某同学也因此受了处分;个别同学喜欢留长发、变黄毛;学习自觉性不高,需要老师随时盯着;有的课堂上有同学不认真听讲且有睡觉现象;男生宿舍较乱;有的同学要老师提醒才肯洗碗,课间操跑操时要老师盯着才行。可见我的班级常规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精细,特殊学生管理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些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对于新的毕业班,如果提建议的话,可以参考以上我的具体做法,觉得有用的不妨自己也试一试。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信心。自信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作用很大,只有对学习充满信心,对自己信心十足,才能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尤其是这样,如果学生总以为自己考不上高中,学也是白搭,那他一定不会取得好成绩的,如果学生信心百倍,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那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作为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多给学生肯定性评价。无论在课堂还是在平时交谈,都应该多讲激励性的语言,多评价学生聪明、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这样,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信、自立、自强。
毕业班管理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很不稳定,情绪比较烦躁,容易和老师家长产生抵触情绪。课业紧张压力增大都使他们的思想有所变化。作为班主任就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反馈以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和家长及时沟通联系而不是简单的告状。特别在快毕业时要特别注意,因为学生此时压力很大,很多学生此时心理摇摆不定,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推荐阅读:
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06-23
公共管理的职能09-14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09-03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思考07-06
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鉴定07-15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浅谈中国古代历史盛世06-27
城建公共设施的养护与管理调研报告06-10
浅论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