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科研汇报材料(精选7篇)
1.县教育科研汇报材料 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月*日,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局向各中小学、幼儿园转发了《云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各校立即组织自检自查工作,我局在各校自查的基础上,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现将检查结果作如下总结:
一、指导思想
我系统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重要思想,一贯奉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树立学校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并从保稳定、促发展、顾大局以及对党、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紧抓好,把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列入我县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各类群死群伤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确保我县师生生命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做法
(一)高度重视教育系统安全工作
*县教育局根据国务院、州、县有关安全的文件精神,结合本系统实际,成立了*傈僳族自治县教育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两基办”,由“两基办”安全专干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切实加强了我系统安全的领导工作,层层签定了《安全责任状》,进一步做到了“职责 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此外,我局积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并制定下发了全县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计划》,《安全工作管理办法》、《中小学食品卫生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由于我局及时、高效地处理落实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因此,多年来我局从未发生由局机关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了狠抓落实,我局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隐患作了4次深入检查,特别是对师生宿舍、教室、食堂、餐饮部、实验室、图书室、会议室以及至今沿用的损坏房、危房、木板房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能排除的及时排除,对一时难以排除的隐患,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整改,我局真正把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了实处。
2、设立领导机构,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学校安全的学习宣传工作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着国家的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因此,对学校安全工作,我们始终常抓不懈,警钟常鸣。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通过多次学习、落实和检查,我县绝大部分学校领导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思想重视、措施得力。积极宣传落实省、州、县有关安全《文件》精神,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成立了以校长 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了学校安全教育网络,健全了消防安全工作档案和卫生工作档案,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学校利用“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以及各类安全知识竞赛以及墙报、书画等活动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在“安全月”期间,我局配合县交警大队到421所中小学组织观看以“安全出行,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为主题的录像21000人次,并赠送光碟160套,送交通挂图421幅,宣讲有关安全知识160人次等活动。从而丰富了师生安全知识,增强了安全意识,培养了师生的自救逃生的基本能力。因此,近年来,全县绝大部分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存在的问题
1、用电方面,通过多次检查,全县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电线老化、布线不规范、电线、电线杆离地面较近等多种安全隐患。在局领导小组的督促管理下,大部分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排除隐患,严防用电用火事故的发生。
2、通过多次检查,全县各级种类学校,能按上级部门的标准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并指定专人负责,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尽管学校已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但部分学校由于校舍紧张,仍然存在实验室与危险化学药品保管室共用的安全隐患。
3、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卫生方面,通过深入学校。大部分学校食堂、小卖部、餐饮部、饮食店能按时到有关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按照卫生防疫部门要求进行定期体检、换证,做到持证上岗。学校食堂、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布局基本合理,但个别学校由于缺乏资金,存在着布局不合理,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学校“三防”(防蝇、防尘、防鼠)工作难以到位。因此部分食品卫生工作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学校食堂有专人负责仓库的管理工作,做到定期清查,履行严格的食品原料采购验收制度,严禁过期、腐烂、易中毒的食品进入食堂。
4、在校舍建设方面,随着扶贫攻坚、贫义工程的进入,我县办学条件得不到程度改善,我县学校点多面广、至今仍然存在危房隐患,尽管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对危房的排除与修缮作出了最大努力,但由于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因此,部分学校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由于年久失修加之风雨洗刷,如今已是墙体迸裂,下落,屋顶破漏,梁柱腐烂,雨季细雨连珠,严重影响师生正常生活学习,特别是部分学校师生居住的简易木板房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这是我县安全工作中迫在眉捷,亟待解决的问题。
5、部分新建学校,由于没有大门、围墙给学校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同时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6、社会上OK厅、游戏室由于管理不规范,不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而且还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这也是安全生产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7、部分学校由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带学生到公路上跑操、比赛,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交通安全隐患。
8、通过检查,全县大部分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用房过道安装有简易照明灯、设有简易消防水池,由于经费紧张无条件安置标准应急照明灯和灭火器。此外,部分学校不但存在教学用房过道位置、数量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疏散通道、楼梯、安全出口等设置金属护栏,走廊过道上安放花盘和其他障碍物、而且部分学生存在着在楼梯过道上拥挤打闹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消防安全 疏 散应急求援工作,在检查过程中,我局将责令有隐患的学校限期内切实排通除隐患,严防学生拥挤踩塌等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
通过本次检查,需进一步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管理、注重落实,并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及目前存在的65处火灾安全隐患,“我局将采取措施,向上争取经费,并依靠社会各界力量,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督促管理工作,指定有事故隐患的学校切实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为我县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环境。
2.县教育科研汇报材料 篇二
我的建议是:如果墙面要贴砖的话, 可以选用有凹凸视觉感的地砖, 这会让人产生温暖感觉, 并且不会像卫生间。在选择贴墙面的砖时, 为了便于操作, 把地砖裁切成400mm~800mm的地砖, 这样就可以实贴到墙面, 选择的颜色也要相对单一一些, 不要太花哨。
其实在选择地面材料方面, 橡胶地板也好, 塑料地板也好, 材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能否达到维护的频度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再好的地砖或者石材, 在地面上多少都有垫补, 而橡胶地板的优点在于不会产生垫补。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材料的使用寿命, 又想使它少产生垫补, 我的建议是, 有条件的医院, 过道的地面可以选择地砖类的材料, 但高等级病房或者疗养等医疗空间, 地面可以用橡胶地板, 因为用量不多, 保养的频度会更好。
3.县教育科研汇报材料 篇三
我校抓住本次的有利时机,在制定计划、拟定方案、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大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教师建设。我校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理念,争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会后,我校于3月23日召开了班子会议,及时传达了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有关实施方案。学校于3月25日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将会议精神及具体措施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
4.县教育科研汇报材料 篇四
(2012年6月)
尊敬的检查组一行各位领导:
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之际,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局工作的最大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彝良县国土资源局党组及全系统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彝良县国土资源局开展“四群”教育活动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自县委召开“四群”教育实行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动员大会以来,我局党组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切实把“四群”教育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按照市委关于“作风转变年、工作落实年”的部署,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查找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举措,以讲大局、讲团结、树正气、抓落实、促发展为总体目标,树立“昭通作风”,弘扬“昭通精神”,提升“昭通速度”,按照“五干”要求,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推进作风转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推动工作落实。通过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强势推进国土资源各项工
(二)机关股室与中心所实行工作“互助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针对机关股室与各中心所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通过开展“四群”教育活动,我们将机关业务股室与中心所实行工作“互助制”,每个业务股室挂钩一个中心所,并派驻一名工作人员参与中心所的工作,股室年终目标任务考核上与中心所进行挂钩,最大限度的推进全系统工作的开展,提升国土资源系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国土资源系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实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领导干部带领分管股室挂片所联系的中心所,每月到中心所所辖乡镇开展工作调研不少于两次,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并建立民情台账,分类梳理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民情分析,妥善处理和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四)加强巡回办公。为确保各中心所管辖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切实履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职责职能,通过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切实解决乡镇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各中心所在驻地乡镇实行长期定点办公,在管辖其他乡镇实行日常巡回办公和定期巡回办公。中心所根据县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及本中心所工作需要,不定期开展日常巡回办公;根据部门工作需要和群众
建则建”的原则,积极实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彝良低丘缓坡资源优势,切实保护、开发、利用好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努力缓解彝良县土地供需紧张矛盾,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目前已完成角奎区块和大桥农业产业示范园方案编制,经市县两级政府及各部门审查,并经省国土厅组织专家踏勘,目前正在根据省厅反馈意见修改完善。
(二)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随着彝良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所需土地的规模也将急剧增长,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彝良城镇建设、工业建设发展需要,只有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多途径寻求办法解决彝良的用地难题。我局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组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工作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目前,我县正在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增减挂钩试点,即将原来闲置不用的老校区列入拆旧区,用拆旧开发的指标解决新学校建设的用地问题。根据测量数据初步统计,可以解决525亩的标准化学校用地难题。
(三)抓好15个乡镇集镇建设的用地保障。通过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千方百计保障乡镇集镇建设用地。一是预留乡镇集镇建设用地指标,在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对15个乡镇集镇建设均预留了乡镇集镇建设用地指标。二是通过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多途径寻求办法解决集镇建设的用地难题,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对乡镇集镇建设用地实行政策倾斜以解决实际用地困难。今年,我们将荞山乡集镇街道建设纳入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建设,目前正在申报项目试点方
开展“四群”教育活动进行调研,需对部分土地进行整治。为此,我局积极向上级争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改善群众生产条件。今年即将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9个约30000亩,我们将所有建设建设项目工程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规定时限,落实措施,确保将工程建成阳光工程、放心工程、满意工程。每一个建设项目工程落实一名分管领导、一个股室、一名负责人和一名具体责任人,每个股室具体挂钩一个建设项目。具体责任人与单位业务工作脱钩,进驻建设工地,严格按照工程规划设计督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抓好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直至工程完工,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明确每一个建设项目工程的完成时限,将此项工作纳入相关责任人所在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确保每个建设工程项目从选址、科研、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在当年完成。
5.县教育科研汇报材料 篇五
汇 报 材 料
**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市远程办的指导下,按照“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要求,制定规划、明确责任、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积极为党员群众发展经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服务,深化了远程教育工作成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三省交界处,辖**个乡镇,**个行政村,全县共有党员***名,其中农村党员***名。目前,全县利用机顶盒+猫+电视机的形式,共建设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个,涉及***个行政村、**个乡镇机关和**个县直单位。
二、典型做法
1、创新手段,开展“主题收看月”活动。为克服各站点重建设、轻管理、轻学用的倾向,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使用率,学用成果转化率,县远程办自2010年4月10日下发《关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
程教育“主题收看月”的通知》以来,连续推荐了12期主题收看月节目单,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推荐每月的收看主题,从正面加强了农民的声音,农村党员的声音,村党支部的声音。
2、完善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学用”。改变以往重精神奖励轻物质奖励的激励约束机制,结合原有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关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学用”工作的奖励办法》,并建立了月通报制度。办法规定:在“学用”工作中,基层站点必修课学习统计位于全县前10位的各奖励现金100元,位于第11位至30位的各奖励现金50元,对于长期处于末位的站点不奖励。至目前共奖励现金16000元,在2011年3月通报中,位于第22位至30位的***等9个村因收看时长、必修课学习等原因没有进行奖励。
3、拓展平台,开设**党建电视频道。**县远程办充分利用有线网络较为普遍的优势,积极协调、争取资金15万元,筹备**党建电视频道开播有关事宜,经过一个月试播出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开播,**党建频道由实用技术类节目、政治理论类节目,先进典型类节目,政策
法规类节目,红歌汇,红影院,名师课堂等栏目组成,频道开播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是创新思想观念做好党建工作的具体体现,为**县打造了一个党员终身学习和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新平台。
4、强化服务,确保信号畅通。完善设备故障报修制度及程序,将设备日常故障维修小常识以小手册形式发放至站点管理员并附有设备故障报修流程,协调县联通公司组建远程教育设备维护专业队,按照“就近维修、分块负责、灵活调度、分工合作”的原则,形成了一套以县维修站为中心、覆盖全县所有终端站点的设备维修网络;站点故障维修实行登记销号制,做到故障出现一个维修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销号一个。
5、扩大渠道,充分利用**党建网络平台。在**党建网开设了远程教育专栏并设立“教学资源”、“站点管理”、“远教动态”三个栏目,及时上载远程教育直播频道每日节目单,每月必修课学习记录情况以及站点奖励情况,省、市远程办通知等,为更好地实现互动,在党建网专门设立了群众意见箱,便于群众便捷反映收看需求。
6、强化培训,切实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2009年3月份,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县远程教育进机关工作实
施方案》,率先在县直47个单位开展了远程教育进机关工作。为切实扩大远程教育影响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研究制定了《**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县直单位管理员队伍培训规划》,加大对有关县直专职管理员的培训力度,针对县直单位有关人员知识层次较高,接触电脑机会较多的优势,制定“典型带动,一帮一”的培训规划,不仅有效提高了县直单位的管理员水平,而且有力的带动了村级管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
1、站点管理员知识层次普遍较低,年龄偏大。我县基层站点管理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一方面政治敏锐性较低,另一方面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导致了站点技术管理人员连最基本的设备日常管理维护都不熟悉,对于发给的日常维修小资料及报修程序更是不予理睬,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2、重建设、轻学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设备毁坏、丢失现象普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为民服务的好项目、大工程,上级免费配备各种设备,免费发放各种学习手册,但是普遍缺乏爱护设备意识,“五防”工作不到位,安装环境流动性大,因为村室防盗设施比较落后,设
备一般安装在村支书或村委主任家中,等上级检查时临时搬到村室或者直接将设备束之高阁,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回事,更别说“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了。
3、教学资源片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结合浮于表面。对部分农户来说,学与用脱节,部分群众对开展远程教育积极性并不高。课件内容上缺乏针对性,远教传播宣传的都大多是集约化生产方式,符合本地的乡土教材匮乏,相当的群众对远教积极性并不高。
4、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网通、站点管理员履行职责不到位。网站前期建设工作由联通公司承担,建成后,在网站的内容更新,技术维护上要有一支管理队伍,此项工作是一个长期性工作,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做完。目前确保信号畅通是由联通公司负责,在最近的省辖市远程教育调研活动中,我县农村67份问卷,只有34人选择“能正常收看”;在10份站点管理员问卷中,只有两人选“设备正常运转”,从这些数据基本可以反映出远程教育工作在农村发挥作用的制约性有多大。站点管理员基本是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代管,采取通过组织安排,行政命令强制要求管理,不发工资,这基本上带动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远程教育优势的发挥。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大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高参学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是行动的先知”,一是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去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下乡服务系列活动,宣传车流动宣传的方式,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了解远程教育;二是协调各涉农部门从大局出发,主动配合,加强协作,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2、强化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站点管理要达到技术好、设备好、环境好、运转好的“四好”目标,建议配备大学生村干部的村安排村干部担任专职管理员,负责管理维护,不断推进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二是积极协调各方面资金,对必修课点击率高、收看时间长的站点进行奖励或者定期组织培训,激发广大远教工作者的工作激情。三是对远教设备使用率低的站点,引入惩罚机制。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想方设法使在这个工作岗位的人时时挂念着这个工作,让他自己认同远程教育的好处和优势,这样他才能带动大家喜欢远程教育,开展好“学用”工作。
3、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联通垄断信号服务的局面。信号畅通是开展“学用”活动的根本保障,针对普遍存在的联通维修慢、甚至根本不维修、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的现象,建议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将移动,电信、有线网络等纳入服务主体范围,引进一批服务维修快,解决问题及时、素质较高的服务人员。
4、开展远程教育入户活动,降低收费标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因是内容丰富,资源更新及时,点播收看自主性较大等优势,深受群众欢迎,但是由于基层站点播放地点、播放节目的局限性,而远程教育入户费用较高等原因,目前我县远教入户工作开展既有一定得优势又有较大难度,现在我县有线电视收费标准为80元每年,对于500左右的使用年费群众较难接受。
6.县教育科研汇报材料 篇六
“十五”期间, 东城区探索出一条以硬件建设为基础、资源应用为突破、整合共享为核心的道路, 信息化应用全面启动:学区化资源管理平台、“蓝天工程”、数字德育平台、骨干教师管理网、远程同步教学平台、中小学网络课程平台、东城教育网、东城民办教育网、东城职成教育网、东城教育人事人才网、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 涉及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及宣传等多个领域。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东城区在加大整合教育信息资源力度、增强综合利用信息资源能力、提高管理与教育教学效益和效能等方面的显著特征。
今后, 东城区将继续整合教育资源, 以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增长方式为目标, 以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为核心, 全面推进东城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构建信息社会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的基本应用模式, 整体应用力争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建设光纤互联的东城区教育城域网, 实现全部教育单位联网工程
建设东城教育网城域中心, 使其成为北京教育城域网区域接入中心、东城教育网数据中心及应用中心。构建一个安全、快捷、存储量大、服务功能齐全的运行环境。为学区化管理平台、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及东城教育门户网站等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以及安全应用保障。
建立宽带光纤互联的东城教育城域网络, 实现各单位间快速有效的数据传输, 特别是为高质量的远程课程应用、视频会议系统应用以及其他各类网络应用创建良好通路。
进一步加强东城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 实现“五网合一”
结合已建成的蓝天工程网、学区化管理网、网络课程网、数字德育网、骨干教师网等平台, 建设面向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的五大应用体系, 即“五网合一”:面向管理者建立教委电子政务系统、决策信息服务系统、学校综合评价系统及学区管理平台, 搭建教育系统办公网及校园网站集群;面向教师构建教师研修网、学科网站群、分布式资源网, 为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创造优越的网络环境;面向学区内中小学生, 建设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学生自主选课网、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及蓝天工程网, 方便学生积极参与多元、健康的多媒体网络教学, 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学生家长, 建设家校互联系统, 改善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 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咨询;建设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体现全民教育精神, 推动区域内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
(东城区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西城区
西城区教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信息化的作用, 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信息化建设,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信息化工作。2 0 0 7年, 西城在电子政务建设、门户网站建设、高中课改平台建设、研修网建设、城域网建设诸多方面成效显著。2 0 0 8年乃至今后的一段时间内, 还将逐步完善和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门户网站建设
加快教委门户网站建设, 抓紧德育网站建设, 办好高中课改平台, 逐步形成“规范型、服务型、学习型”的西城教育网络信息系统。利用网站实现教学、教研、科研等教育资源的整合。提高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数量, 以及新闻发布的实效性。增加网上办公的行政事项数量。总之, 将通过门户网站让公众更加方便地查找相关信息, 更多地了解到西城教育的现状, 实现公众参与教育、监督教育的目的。
电子政务建设
加强西城教委电子政务建设, 将管理和服务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优化政府工作流程, 降低行政办公成本, 提高办公效率。进一步完善O A办公系统的业务功能, 提高O A办公系统的推广与应用。
专业网站的整合
西城教委目前已陆续完成了西城教育研修网、西城教育考试中心网、西城会计结算中心网和西城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网, 以及课改平台等专业网站的建设工作。这些网站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交流途径及其友好的应用界面, 凸现了信息化带给我们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些系统在建设前由于缺少统一组织和规划, 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 各系统间数据独立且不匹配, 各应用系统间形成了独立的用户名分配体系。西城教委将对现有网站进行科学的整合, 并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 以教委门户网站为入口点, 逐步解决历史原因形成的用户名/密码体系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
信息互助平台和公益网站的开发
为落实西城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奥运会前电子政务工作的通知》精神, 西城区教委将充分利用特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社区学校教学环境, 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信息化互助行动, 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求职者免费提供上网环境, 为他们设计优质的课程辅导与职业培训课程。2 0 0 8年5月, 力争完成D E M O的设计, 在试点社区学校完成试运行工作。
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
加强应用建设与管理, 以资源建设为重点, 以电教科研活动为载体, 构建具有西城特色的网络化教育环境。加快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干部教师队伍,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若干问题, 还将做一些研讨与尝试, 并对工作突出的学校的经验做一些推广工作。2 0 0 8年将针对信息安全若干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 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杀手段与技术措施, 达到净化校园网环境的目的。
(西城区教育委员会供稿)
崇文区
“十五”期间, 崇文区建成了连接全区所有中小学 (改建中的除外) 的城域网, 实现了校校间的、高速的、实时的连通, 并为学校开展学科教学整合实践创建能用于多种媒体资源无障碍传输的网络, 为实现教育资源分布式“存储/服务”, 搭建起一个网络应用环境。
网络教研, 群体交互, 探讨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崇文区在政治科目率先建立了一个“开放式备课与探究性学习系统”平台。目前, 网络教研已成为本区一些学科教研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特别是思想政治和信息技术的学科教研已发展到没有网络就无法开展教研活动的程度。在2 0 0 3年底, 又尝试开展了远程听课与评课活动, 首次应用城域网实时传送课程, 实现了异地听课、评课、提问、答疑, 为网络教研、教学向纵深发展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研讨。
网络学习, 师生互动, 把握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在各学科开展近百节整合研究课的实践探索和研讨, 形成材料整合演示型、网络协作学习型、网络探究学习型等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平台, 共享资源, 形成分布“存储/服务”格局
建立全区的“中心资源库”和学校“子资源库”, 并通过“城域网资源库管理平台”连接成一个整体, 形成以信息中心资源库为主体并分布远程管理各子库的资源管理系统, 即分布式“存储/服务”的格局。
校园网站, 内网交流, 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应用
在今后一段时期, 本区将继续完善校园网站自动生成系统的开发工作, 并根据学校应用的需求, 将其功能扩展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使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在一起。
(崇文区教育委员会供稿)
宣武区
“十五”期间, 宣武区紧紧抓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这两个工作重点, 依托于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 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将重点放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工作上。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围绕着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硬件的使用率问题而展开, 关键落在应用问题上, 重点在于城域网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从现在起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 建成依托宣武教育城域网和教育研修网的、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群, 形成市、区县和学校三级教育信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初步形成中小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 初步建成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通过市级管理平台的枢纽作用, 实现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连通与交换, 实现学校与区教育信息中心、校际教育信息资源的融通与共享。
进一步完善区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在全市统一、功能齐备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之下, 建成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研发基地;进一步丰富信息资源内容, 实现覆盖中小学所有学科;构建中小学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与教育教学改革相配套, 进一步推进有特色的应用项目的建设与研究。
加强区教育信息网络基础建设
逐步实现市区、学校的网络联通, 实现全区教育单位网络连通, 实现区内教育资源的融通和共享。同时,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园网络的功能, 使其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出作用。
加强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区信息中心和中小学校将充分利用各高等院校、信息技术及教研、科研等部门的优势,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开展多形式的教师培训。
2 0 0 8年, 宣武区将在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计算机课程达标、干部教师计算机技能标准、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这一切都为未来宣武教育信息化工作描绘了新的蓝图。
(宣武区教育委员会供稿)
朝阳区
“十五”期间, 朝阳区全面完成了“校校通”工程, 全面完成了师生用计算机配标工作, 信息化应用项目和教育资源建设工作逐步推进,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普遍提高。
未来三年, 本区将重点放在五项工作上:继续推进和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设;建立并完善区校两级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好电子政务、教育综合应用、教育个性化应用等三大应用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建设。
建设合理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区教工委、教委进一步完善“朝阳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 制定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和发展规划。根据工作需要, 下设五个工作小组, 分别是由中教科牵头的中学组、小教科牵头的小学组、职教科牵头的职教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的综合应用平台组和信息网络中心牵头的技术装备组。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落实相关基层单位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应用和监督评估工作。在应用平台建设方面实行谁使用谁参与建设、谁负责应用管理的工作模式。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同时, 成立信息技术中心组, 负责组织落实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
提高设施设备使用效益
配合近年来市区政府小学规范化工程和初中建设工程, 各校领导要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分期分批达标建设工作。区教育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全面掌握全区的信息化发展状况, 摸清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情况, 建立区级信息化设施设备及软件配备情况数据库, 形成动态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在完成一轮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工作后, 利用数据库系统开展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对学校软硬件损坏、维护和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估, 提高对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管理水平。
构建教育资源和应用平台建设, 强化管理和推广应用
总结梳理已经上线的应用平台, 明确职责分工, 确保现有栏目有效应用。在陈经纶中学数字化校园试点建设基础上, 2008年将选择2~3所利用现有网络条件积极开展应用效果好的普通中小学作为典型在全区推广。
区教委统一承担了学校互联网流量费、信息点及网络设备的维护费, 学校要将生均公用经费中教委统一承担的信息化维护费用部分投入到本校信息化应用建设中。2 0 0 8年将完成两件具体工作, 一是做好学科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理工作, 实现校内资源 (如优秀教案、课例、论文等) 的共享, 二是结合学校实际, 建设动态的学校网站或网页, 市区级示范校要在栏目建设、内容更新、规范管理等方面做出表率。2008年11月将开展全区性的学校门户网站建设评比活动。
加强教育培训, 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做好三个层面的培训工作:朝阳分院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全员培训工作;信息网络中心要做好全区专兼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实行持证上岗;学校要配备好专兼职网络管理员, 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把信息化手段应用水平纳入校本培训内容。
(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供稿)
海淀区
从2 0 0 3年开始, 海淀区将开发设计符合现代化教育实际的应用软件纳入工作重点, 自主研发了行政网上办公平台、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十余款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 以更好地发挥区信息技术的硬件优势, 促进海淀教育信息化的再发展。在制定本区2 0 1 0年前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时, 将目标定位在:不断完善现有硬件环境的更新与升级、维护;继续推行、拓展网络化办公与教育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开辟一条全新高效的终身学习途径;建设具有海淀特色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
网络建设方面
充实、增容海淀教育网;继续创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 使全区一线教师具备能够独立上传课件和备课文档的能力, 逐步完成对传统校园网的全面升级, 使师生能够更便捷、更迅速地使用校园网。继续充实完善海淀区远程教育平台。“十一五”期间将新建2 0个海淀区远程教育站点, 使全区的教师进修培训能够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完成, 提升进修培训的实效性。
资源建设方面
逐步把本区已拍摄的近千部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及专家评课录像, 以流媒体形式上传到网络。不断充实优秀课堂实录, 建成种类齐全、内容新颖的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资源库。配合区政府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在已有学习平台的基础上, 进一步配套完善海淀区终身学习平台。
信息技术教育及培训方面
继续加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研活动, 坚持每年修订本区信息技术教育的系列教材, 创北京市精品教材。通过多种教育培训方式, 使全区一线教师能够独立使用至少两种软件制作课件, 并使一线青年教师能够独立进行音视频的采集、下载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编辑。所有行政管理人员能够自觉使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 学会使用网络查找信息和资讯, 进行邮件的收发。通过信息技术教育, 将使全区6 0%的中小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完整的多媒体作品, 了解并有过参加各级学生多媒体评比活动的经历。
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方面
发挥校园网的作用, 实现硬件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 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海淀将结合本区教育管理和教学实际进一步研发出适合区情的各类软件, 增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无纸化考试的学科, 拓宽教育教学软件应用领域, 使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手中的设备应用起来, 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 同时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中, 形成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局面。
(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丰台区
丰台区在“十五”期间充分利用有限资金, 打造高质量的信息化环境, 广泛应用丰台教委办公自动化系统, 全面扩展丰台教育门户网站功能, 建设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网站,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十一五”期间, 本区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
加强本区教育区域网的基础环境建设
继续完善本区教育区域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扩大接入规模, 实现所有学校和办学机构1 0 0%的接入, 提升接入效率, 争取全部实现1 0 0 M接入, 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加强区域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更好地发挥区域网对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拓展在部分单位进行万兆以太网、IPV6、高清流媒体等新技术实验。
拓展互联网的技术优势, 推进各类网络教育教学的应用
积极开展远程网络教学、网上教研与网上教师培训;完善自主资源平台、学科网站群的建设;实现“视频会议系统”、“Voip语音电话系统”、“虚拟教研室”等网络化教育教学的应用。
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优化教育管理应用
继续完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 发掘现有数据的利用价值 (如C M I S电子学籍库、教师库等) , 加快建设智能化教育决策分析支持系统, 推动教育决策化的科学化。完善本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依托教育门户网站, 建设网上审批系统, 实现各学校和各处室联网办公、联网审批。与此系统配套建立网上监管系统, 监督审批过程。
(丰台区教育委员会供稿)
石景山区
“十一五”期间, 石景山区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现教育信息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行政电子化。
改版石景山区教育信息网站, 使其成为集各类信息、知识与技术资源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2008~2010年, 构建并逐步完善石景山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实现网络自主学习和自我测评,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部分学科实现网络考试。
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软硬件支持系统
2006~2008年, 建设并逐步完善石景山区教育分院站点, 形成石景山区网上教育、教研、科研的平台。2 0 0 8年, 在基础教育科的领导策划下, 整合石景山区教育分院、石景山区教育信息中心的技术开发建设石景山区远程教学平台。
2006~2010年, 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研究课的评比;定期开展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活动, 用优秀主题资源充实区主题资源网站, 用优秀课例充实区V O D资源库。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开放式网络德育体系
2006~2007年, 建设并逐步完善以石景山区德育网站为核心, 各学校德育网站为基点的石景山德育社区。2007~2008年, 配合德育和安全保卫科出台石景山区网络德育规范, 逐步形成系统、丰富的具有区域特点的网上德育体系。
2008~2010年, 配合德育和安全保卫科开展中小学网络道德培养系列课题研究, 积极探索网络文化、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途径, 因势利导为青少年健康上网创造良好的条件,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自觉地规范网上行为, 形成网络道德规范。
建立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移动办公系统
2007~2008年, 建设基于无纸化办公平台要求的电子签章系统, 实现电子认证体系下的单点登录, 全面实现功能齐备的移动办公平台。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2007~2008年, 部署针对全教育系统每一台计算机的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强制提高所有计算机安全级别, 使主机安全自动化;建设远程数据容灾备份中心;推进电子签名、电子签章在教育行政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加强信息内容的监管, 建立健全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信息安全的规范管理能力;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制度。
对校园网络设备和城域网链路进行升级改造
在2007年更新学校服务器的基础上, 2008年为学校配备防火墙, 提高网络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根据资金情况, 建设基于全教委的I P电话系统, 全面降低办公电话的话费, 为教委节省资金。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供稿)
大兴区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提升全区整体教育水平, 大兴区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 搭建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化的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十一五”期间, 大兴区将推动网上办公、网上教研、网上科研、网上教学、网上培训等应用实践。
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服务网络, 重点推进基础教育网络应用平台的建设, 构建区、校模式的教育教学专题网站群和远程教育平台, 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推动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
根据大兴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校管理者的系统培训, 完成对教师“信息技术下课堂创新能力”的新一轮全员培训。
在软硬件建设上以“适度领先, 够用为准”的原则, 继续完善大兴区教育信息化环境和教育资源建设, 注重加强科学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修订和完善《大兴区学校信息化督导评价标准》, 加强督导评价工作的工作力度, 继续并开展评估试点, 以机制和制度规范促进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 努力打造一批在本区乃至全市教育信息化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名校。
2 0 0 8年, 大兴区将重点推进教师研修网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以网络教研完善和深化常规教研的实践活动, 努力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研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逐渐形成“人人、天天、点点”都可教研的新局面。
(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通州区
通州区2006~2010年教育信息化总体目标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 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服务;以深入开发、完善教育资源为重点,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为主要途径, 提高广大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推进信息技术教科研工作为手段, 引领信息技术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健康发展。
贯穿2006~2010年信息化实施指标:
1.不断完善已有的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 制定新的条件下的工作准则, 做到工作有章可依。
2.通过“请进来, 送出去”的培训模式, 提高全区网络管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争取做到有认证培训的教师管理全区教育信息网, 学校网络管理教师执证上岗。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3.为广大教师搭建适宜的应用平台, 为教育管理搭建适用的管理平台,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方面的作用。
4.不断丰富和完善通州区教育资源, 形成具有本区特点的资源,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
5.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 以教科研为引领, 促进信息技术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提高全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6.常规工作, 如C M I S及I C卡工作、资源卡的使用等。
年度具体实施指标:
1.2008年, 充分发挥区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 初步形成通州本区特色资源库, 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多种有力措施, 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得以提升。
2.2009年, 充分开发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平台, 如I P电话、视频会议等, 使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和参与者充分体验到网络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3.2010年, 将信息技术真正引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服务;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工作的经验, 争取出一批优秀人才, 出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做好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州区教育委员会供稿)
顺义区
“十一五”期间, 顺义区明确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顺义教育现代化、优质化, 实现顺义教育的跨越发展。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教育设施, 初步形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城乡一体化教育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网络体系, 实现全区教育再一次的历史性跨越, 确保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继续位居北京前列。实施信息化达标工程, 搭建中小学信息资源平台, 建成内容丰富、共享共用的覆盖全区的教育资源库;提高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中小学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的水平, 提高广大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 0 0 8年将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继续高标准地完善“校校通”工程
全区所有学校 (含新建校) 建成校园网, 按建网时间分期进行升级改造, 进一步拓宽网络总出口带宽, 保证网络畅通运行, 使全区中小学师生能够共享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服务。
升级改造顺义区教育城域网
做好规划, 逐步建成以区教育信息中心为核心、与北京教育信息网连通的顺义区教育城域网。分步实施顺义区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根据技术的发展和有关要求, 主要设备向I P V 6转型, 既要满足当前的使用, 又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 做到经济实用, 节省资源。
继续搭建、完善并推进五类平台
逐步完善和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远程教育平台、教育教学应用平台、教育改革实验平台, 积极使用, 充分发挥其效益。
大力加强资源建设,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
通过购置、搜索、征集和整合, 逐步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资源体系。以同步课堂录制为契机, 进一步丰富网络教育资源, 积极推进市级资源卡和电子图书平台的使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应用的效益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既要抓基本的使用, 又要努力从培训学科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提升到对信息获取策略、科学应用方法等较高层次的培训。
进一步推进C M I S系统的使用, 为高考、中考、财务、学籍管理等的应用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 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构建教师交流研讨平台, 创设教师网络交流氛围。
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验基地, 利用基地优势, 抓住典型, 促整体发展。
(顺义区教育委员会顺义区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昌平区
2 0 0 7年, 昌平区召开年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会, 确定了昌平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将以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加强资源建设
一方面继续扩大学科资源库建设, 另一方面鼓励学校建立校本资源和教师建立个性化资源, 加强多部门合作, 完善评价、奖励机制。此外, 无论从资源平台的管理、还是资源的上传、分类等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评价这些资源以及教师的工作量, 昌平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 就资源建设出台相应的评价方案, 以达到良性激励机制。
继续加强教育信息网的建设与管理
继续完善教育信息网的硬件环境, 迅速加大带宽, 保证网络的安全、高速畅通。加大网络、网站管理力度,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网站的宣传、办公、交流作用, 通过教育信息网, 将教育教学的最新工作动态、教委的各项工作、学校动态、教师风采等快捷地向全区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展示和交流。
继续以课题为引领, 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培训、评比、课题征集等方式, 自主建设和借助外力进行资源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区级学科资源库群, 服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育教学, 同时加大各级各类课题管理和研究, 以“十一五”期间承担的十四个信息化课题为依托, 一方面争取专家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另一方面积极深入研究, 保证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加大课题的管理力度, 使课题校保存好课题研究的各类文档, 定期组织课题校进行交流总结, 完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昌平区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怀柔区
怀柔区近年来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建设, 形成了较为良好的运行机制。未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以下几方面:
改造怀柔区教育城域网
建设怀柔区教育网络信息中心, 加强区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核心枢纽作用, 实现与北京教育信息网骨干光纤的互联, 把怀柔区教委网接入城域网;进一步优化网络配置, 加大存储功能, 提高交换速度和网速, 完善网络安全设施等。
建设远程教育平台
在区教育网络信息中心建立M C U控制中心, 将本区规划长期保留的中学、小学中心校建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E L O A D-A V C O N远程视频平台, 形成互连互通。实现怀柔区内各中小学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网上教研等功能。
2 0 1 0年底前, 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远程平台的互连互通, 实现网络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网上教研等功能。
建设资源平台
统一使用学校版资源管理平台, 统一教学资源分类标准, 对全区中小学校进行技术培训, 实现校园网环境下学校资源、教师资源、学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与独享。
建成具有本区特色的、高质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群;形成区校两级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和评估体系;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队伍。通过对资源的分布式管理, 实现城域网环境下学校资源、教师资源、学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与独享。
建设管理平台
建立怀柔区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 整合怀柔区现有教育行政部门网站, 即怀柔区教育委员会网站, 用于行政办公的怀柔区教育委员会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 用于业务指导的教科研中心网站, 用于中小学信息管理的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深入挖掘其功能, 方便快捷地为全区教育服务。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应用水平
把培训工作当做一项经常化的工作,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重点对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骨干教师、专兼职电教教师、网管教师、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培训, 结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 把所有学科、所有年龄层次的教师都纳入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范围, 使所有的专任教师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怀柔区电教馆供稿)
密云县
密云地处北京远郊, 结合本地学校布局分散、教育资源缺乏的实际, 密云县科学规划、注重实效,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先山区、后平原”的运作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 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并通过县政府、教委、学校三级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教育城域网建设、县域分布式的教育资源库以及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在促进城乡教育得到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卓有成效。
2 0 1 0年前密云县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把教育综合信息化作为改革与发展农村山区教育、拉动密云教育整体质量提升的战略突破口, 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具体目标:
1.完成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任务, 实现“班班通”, 2 0 1 0年达到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中小学生每8人一台计算机。
2.在市有关部门支持下, 建成具有密云特色、内容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网络平台, 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程度达到8 0%, 满足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使所有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坚持硬件建设、资源提供、软件开发、培训服务统筹推进, 有机结合。到2 0 1 0年, 形成资源共享、多网互动、有密云特色的教育网站群, 实现教育办公自动化、教育资源数字化、远程教学网络化的农村现代远程教学新模式。把密云建成首都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窗口县。
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密云县教育城域网的功能, 改造和升级现有的硬件环境, 为教育教学的资源建设以及各类软件应用提供环境和技术保障。
2.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以示范校为依托, 向其他学校输送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源, 充分发挥密云教育信息网的门户作用, 实现网络培训和远程教学。
3.加强密云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和资源库建设, 包括建立教育行政管理平台, 实现全县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和资源库, 使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和研究, 实现全县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构建面向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网上视频教学实现各类远程教学与培训。
4.加强各层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依据《密云县中小学教师“十一五”继续教育指导意见》对有教师资格的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水平的培训与考核, 提高全体干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5.通过信息技术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积极探索符合山区特点的教育信息化模式。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规范和评价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应用的水平, 形成适合农村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新模式。
(密云县教委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平谷区
“十五”期间, 平谷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十五”战略思路》中“三项重点工程”之一。
进一步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网络建设和设备水平, 建立健全安全体系, 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
2 0 0 8年上半年将进行网络应用项目建设, 主要包括远程教学 (视频会议) 系统、可视I P电话、安防监控系统等。在教育区域网中增加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系统, 建立网络安全应急机制。
以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以完善电子化学籍管理为基础, 积极推进C M I S系统在招生考试、综合评价、人事管理、办学条件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
探索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模式, 在教育城域网上搭建电子政务平台, 使区教委电子政务系统与市教委、区委、区政府的办公系统全面融合。
建设区级教育资源平台
以区教育城域网为依托, 巩固行政牵头, 教研、信息部门分工合作的有效机制, 搭建基本满足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资源平台, 实现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网上交流与合作, 搭建学生网上同步课程学习平台。
加强队伍建设
区教师培训中心、教育信息中心共同做好干部、学科教师和网络管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按市级新一轮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和能力培训要求制定培训计划, 高标准完成培训任务, 全面提高干部、教师信息素养。
(平谷区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房山区
未来几年, 工作将围绕如何高效应用现有资源和设备来展开, 立足区情, 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房山区的教育信息化工程。
努力实现“班班通”, 加强本区的网络环境建设
完善基础教育一般设备设施和现代化设备设施, 使农村完小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 高标准实现“校校通”, 努力实现“班班通”。实现学校、区教委、市教委三级网络系统高速连通,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实施电子政务, 推广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学籍、办学条件、人事、校务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打通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路径。不断加强网络中心、多媒体网络、电子图书馆、远程教育设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干部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到2 0 1 0年, 建立比较完善、功能齐全的区、乡 (镇) 、村三级数字化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房山区数字化交互式广播电视远程教育中心。
建设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区信息中心建立起“统筹管理、权责明晰、有效运转”的管理体制, 统筹规划全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同时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 分年度制定工作计划,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工作。
将房山区划分成六个区域, 每个区域从一线教师队伍中选拔两名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区域组长, 具体落实该区域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并对信息中心的阶段工作提出建议与期望, 确保各方面工作顺利地开展。逐步成立房山区网络管理员协会, 制定会员职能和工作标准, 以协会为支撑点, 进一步调动中小学校开展各种信息技术活动项目。
继续加强培训,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使干部队伍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能力, 要求网络管理员队伍能够保障校园网、城域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基础平台。
(房山区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门头沟区
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 是北京市山区面积最大的区。学校布局分散,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2000年以来, 本区着眼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 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通过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 努力实现山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截止到2 0 0 7年, 全区完全小学以上所有学校都已高标准建设了校园网, 形成1000M主干、100M到桌面校际全光纤连接的教育城域网。
到2 0 1 0年, 门头沟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 深化课程改革, 促进山区教育和谐发展。进一步完善门头沟区教育城域网建设, 构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拓展和丰富学习环境, 实现全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 构建全区教育资源库, 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
加大投入力度, 向山区学校倾斜, 全面实现办学条件标准达标。在专任教师人手一机, 中小学学生每1 0人一机, 高中每8人一机, 教学班班班多媒体的基础上, 完成低配置设备的升级更新。
完善教育城域网, 升级网络核心, 增加安全设备, 为各城域网节点配备三层交换设备, 提升网络性能;为各校更新和配备应用服务器, 保障学校应用开展。
结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面向学科教师开展新一轮全员培训, 提升教师学科整合的能力。
深化平台建设, 促进应用开展。继续加强区级资源平台建设, 整合区内各级资源。推进门头沟区教师研修网建设和应用, 通过网上研修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进一步形成以门头沟教育信息中心为主体, 以多媒体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络为基础的、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的, 内联全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成人学校, 辐射家庭, 外联全市各区乃至全国的教育城域网。通过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 实现教育公平。
(门头沟区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延庆县
“十五”期间, 延庆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走过了一条硬件环境建设与资源建设同步进行、边建设边使用的道路。“十一五”期间, 延庆以政务数字化办公应用为突破口, 带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为现代化办公管理提供良好支撑平台, 为使用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同时做好用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
2 0 0 8年, 在网络建设上:延庆将着重建设“延庆数字德育网”、“学生学习辅导网”、“家长社会化学习网”等应用平台, 努力打造延庆县全民终身化学习应用体系。培训方面:新的一年将对延庆县教委行政领导、各中小学校长进行信息化基础培训, 以提高干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决策能力。同时, 将结合Intel未来教育培训经验, 启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在管理方面:将继续推进C M I S、I C卡的应用推广工作, 争取创建C M I S、I C卡应用示范校。在基础设施维护与建设方面:延庆将制定校园服务器和计算机使用操作程序与规范, 编制全县中小学服务器和计算机维护的技术档案, 做好服务器和计算机系统技术支持, 形成并完善教育系统信息化设备报修、维修系统。在课题引领方面:通过对国家级课题《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学成效的研究》和《信息技术条件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推广“延庆教师研修网”的应用, 使广大教师形成“在研究中应用, 在应用中研究”的科研精神和实践习惯。
(延庆县教育委员会延庆县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燕山
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燕山教育系统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促进教育改革, 应对不同教育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为“十一五”期间教育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加强以教育城域网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继续建设和完善燕山教育信息网, 加强网络的先进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确保教育信息、资源的安全、快速传递。大力开展燕山教育门户网站及学校教育网站群建设, 提升教育网服务质量。
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的管理, 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电子政务平台、管理信息平台和学生卡应用平台的基础上, 完善相关基础数据, 推动学校在政务、校务、学籍、财务、人事、装备等领域广泛开展信息化管理, 在图书馆、计算机房、门禁考勤、食堂、自助设备等处实施学生I C卡的综合应用, 形成科学的教育行政管理应用信息化环境。
依托基础网络平台、资源平台, 借助方便、快捷的网络和多媒体手段, 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营造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氛围。
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的作用, 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并把这项工作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中加大应用项目的投入比例, 为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引导教师从“应用”转到“整合”, 努力探索具有燕山特色的整合模式。
完善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燕山教育信息网络规划、管理和应用制度。制定《燕山教育信息网网络管理办法》, 完善教育网络运营体系, 建设安全、绿色、文明的教育城域网。二是建立燕山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健全培训体系, 提高干部教师信息素养。为网络技术人员队伍创设更好的工作条件, 在任职资格、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给予明确政策支持。四是建立燕山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指标, 督促学校自主创新地开展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实践。燕山教委将建立信息化工作评估指标, 联合燕山教育督导室定期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 对绩效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燕山教育信息中心供稿)
7.县教育科研汇报材料 篇七
汇 报 材 料
新站镇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
新站镇迎接县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欢迎光临我镇指导教育工作,在此,我代表中共新站镇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及全镇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给我镇传经送宝,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镇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桐梓县北部,距县城28公理处,东连小水乡,南倚大河镇,西与夜郎镇相接、北和松坎镇相邻。川黔铁路和南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共
个自然村,人,占地面积
平方公里。我镇有中学2所,小学13所(其中完全小学
所,不完全小学
所,教学点3所),幼儿园1所;全镇中小学在校生有
人,初中适龄在校生
人,小学适龄在校生
人,幼儿园适龄在园数
人;全镇现有教职工
人,专任教师
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
人,小学专任教师
人,幼儿园专任教师
人。
二、主要成绩
(一)、在尊师重教方面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围绕“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宗旨,始终把教育工作作为我镇的一件大事来抓。2009年出台了《新站镇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定》,制定了《新站镇教育发展规划》,拟定了各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2010年、2011年,我镇教育工作连续荣获桐梓县乡镇教育工作考核先进单位的优异成绩。
1、加强领导,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
为提升新站教育水平,我镇安排常务副镇长分管教育工作,同时通过目标考核使所有班子成员都有自己的一片教育责任田,分别挂点不同学校或教学点。在年终考评时,将各自挂点学校的教育工作纳入挂点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考评中,形成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教育工作,每年要召开
次以上教育专题会,以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为弘扬尊师重教氛围,每年教师节,都由政府主持召开庆祝教师节及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大会,对全镇业务能力强、师德师风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教职工进行奖励。通过评先奖优,进一步促进全镇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更加在教学岗位上无私无悔地奉献。
2、扎实工作,努力为学校办实事。
我镇在2010-2012年,共争取资金
万元为学校办好事、实事、大事
件。
2010年向
争取
资金
万元用于新站小学青杠坝路段出校公路长
米的硬化。
2010年筹措资金
万元用于新站小学、蒙渡小学新建食堂,解决学校师生的用餐难问题。2011年,向
上级争取项目资金
万元用于全镇新建食堂,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师生营养餐问题。
2010年,政府无偿划拨土地,为新建幼儿园减免土地费用
万元。投资
万元新建了新站镇中心幼儿园,并于2012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2011年,为保障中小学学生安全,投资
万元分别在中、小学学校安装了监控器、摄像头。为保障中小学学生交通安全,与交警部门多次联系,在中小学路口设置了减速带及减速标识牌等。
(二)、在“两基”巩固提高方面
近几年来,我镇立足该入学的儿童少年一个都不能少,在入学管理上突出精、细、严、实,着力控制学生流失。我镇在控辍保学方面,抓住关键,做到了“五是”:
一是镇政府根据县教科局《关于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的规
定》,制定了《新站镇关于控辍保学的实施意见》。
二是实行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中小学都建立了制度完善、运行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也建立了信息准确的学生档案。
三是及时报告流失。中小学分春秋两季及时向镇、村报告学生流失情况,以便适时监控,及时采取控流促返措施。
四是严把关键部位。认真执行中小学衔接入学制度,小学校长、主任、六年级毕业班班主任要与初中学校密切衔接,使小学毕业生顺利升入初中学习。
五是落实控流责任。在人头问题上,全镇层层签订责任状。镇干部包片包村,村干部包社包组,学校校长包校,主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加上实行了强制返校通知书制度,中小学生流失率控制较好。
经过努力,我镇小学入学率均为100%,无一人辍学,初中2009-2010学辍学1人,入学率为99.9%。2010—2011学辍学1人,入学率为99.9%,2011—2012学辍学1人,入学率为99.9%,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为95.5%。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0.9%。
(三)在非义务教育方面
近年来,我镇在上级领导的关系支持下,拨款投资
万元新建了新站镇中心幼儿园,并于2012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高中入学按教科局要求,每年都超过上级指标完成高中入学率。
在抓扫盲农技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我镇依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做到“五有四落实”,即:有牌子、有教室、有教师、有学员、有试验地;落实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内容、落实经费。各学校在远程教育方面,既有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又有对农村党员的农民技术培训,培训做到了有计划、有方案、有培训名单、有讲课资料。近三年来,共利用远程教育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学校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治
为切实加强校园内部管理及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整治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全镇的中小学周边环境取得实效,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始终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责任主体,强化安全意识,做到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1、及时传达会议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安全整治,及时组织镇综治办、新站镇教育中心学校、各中小学、派出所、司法所、卫办、医院、各村(社区)支部书记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的专题工作会议。在会议上,镇党委书记杨道喜同志传达了市、县级校园安全专项整治的视频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会议指出,各中小学要认识到位、思想到位,严格排查,对存在的涉稳和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梳理和汇总,及时化解,做到底细清、情况明。会议强调,根据省市县的要求,各中小学要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排查各种矛盾纠纷,要配齐、聘用保安人员,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校园安全工作机制。会议要求,派出所要在中小学生早中晚上学、放学时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巡逻,学校要加强自身内部安全排查,及时召开教师工作会议,安全教育进课堂,做到“人防、物防、技防、自防”四落实。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全面推进我镇校园环境专项整治,优化校园环境,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中小学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项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学生的安全体系得到进一步保障。
(五)办学条件
我镇从
年高标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近三年总投入
余万元,其中:2010年投入
万(主要用于
学校维修建造);2011年投入
万(主要用于新站镇中心幼儿园教学楼修建等),2012年投入
万(主要用于新站小学的电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1、做好了我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全镇应布学校数:小学应布
所,已布
所;中学应布
所,已布
所。小学平均班额达
人;初中平均班额达
人。
2、我镇各学校校舍情况: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
m2,初中生均校舍面积达
m2,达标率为100%;校舍总面积中危房率为0。
3、各学校校舍设施情况:中小学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厕所、围墙、课桌凳等达标率为100%。
4、教仪图书情况:小学现有图书
册,生均
册;初中现有图书
册,生均
册。教学仪器均按省办学条件标准配备,达标率为100%。全镇中小学校校有厕所,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特别是2011年县局出台《桐梓县优美教室实施方案》后,各学校新添置办公桌
套,课桌凳
套;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
(六)学校党建
1、抓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
在组织建设上一是按照 “党要管党”的要求,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党建工作列入学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二是进一步理顺学校党、政、工、团等方面的关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确保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要求,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优秀教师入党,做到思想上教育、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培养、组织上关心、有专人培养联系。
2、抓制度建设,健全党员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
在制度建设上一是按时召开总支委员会、总支委员大会和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由党员每半年就本人的思想、工作、学习及做群众工作等情况向党支部及党员作一次汇报。三是坚持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对党员的表现情况进行一次民主评议、群众座谈会,保证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取得实效。
3、抓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党总支历来十分重视提高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并按照“发挥一个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两个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奉行三个在后(享受在后,名利在后,待遇在后)、履行四个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区服务,为社会服务)和达到五个提高(提高党员形象,提高人文素养,提高专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工作业绩)的要求,在教师中开展以老带新、以能带新的传帮带活动,每学年进行学校优秀党员评选活动。
(七)信访维稳
1、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掌握群众诉求,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2、认真受理群众初访,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妥善解决,对群众不合理的诉求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并及时办理信访回复。
3、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妥当处理各种信访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校,大事不出镇”。做好缠访、闹访人员和群众上访人员的思想疏导和稳控工作,确保学校、机关正常的工作持续和安定的社会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个别教师在新课标的认识上稍有偏差。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我们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使我镇教师更好学习认识新课标,落实素质教育。
今后我们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我镇校容、校貌更上一层楼;对一些教学点进行布局再次调整。增添硬件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心,共谋我镇教育的发展。
新站镇镇人民政府
【县教育科研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均衡教育汇报材料10-09
小学安全教育汇报材料06-17
小学禁毒教育汇报材料06-24
健康教育汇报材料08-06
感恩教育活动汇报材料11-08
乡镇学前教育汇报材料06-14
安全宣传教育汇报材料07-03
镇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07-05
春晖小学国学教育汇报材料08-17